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馬臧克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他們用肩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們的名字叫“棒棒軍”!“軍”本該是指軍人,警察一類的,但用在他們身上也并非不妥,之所以叫“軍”,我想,也自有它的道理!
棒棒軍是靠力氣吃飯的,他們掙錢的唯一工具就是一根扁擔。扁擔兩頭用繩子系上,再將重物系在繩子上,他們就挑著扁擔,爬坡上檻。他們的腳向前走一步,扁擔就“吱呀吱呀”,這聲音遍及整個重慶城,也別有一番風味。
或許可以用臧克家的《老馬》來形容:背上的壓望肉里扣,他們橫豎不說一句話,只是把頭沉重的垂下。
他們就是不辭辛勞工作著,而他們卻是精明的:
——他們知道從哪里到哪里該怎樣叫價;他們也知道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有人需要他們,所以,他們總會在顧客極多的地方三五成群,并且適當抬價。而在一些特殊的時候:如什么節(jié)日,冷天或熱天的時候,他們也會找些理由:“這天氣多熱呀”“你看這里都沒有什么棒棒了”……`
精明的棒棒軍卻又都是老實之人。
雖然他們會抬價,會叫價,但他們決不會欺騙顧客。他們不會做出像出租車司機一樣繞遠路的事,也不會作出像一些老板一樣亂漲價的是。他們是用他們的誠信獲得了大家的信任。
她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她認為父母的結(jié)合是湊合著來的:揮金如土的母親和小肚雞腸的父親總為雞毛蒜皮的鬧個不停,最后總是她冷漠帶著悲傷的嘆息第一個背著書包頭也不回的上學。
現(xiàn)在她初三,又在最好的實驗班(用校長的話說是尖子中的尖子)所以學習壓力很重。而班上能與她談的來的女生已經(jīng)劃分為兩派:學習派和時尚派,與她行同陌路,猶如陰陽之隔。她像個局外人,冷眼看那兩幫派的人做的滑稽荒唐的事情。有什么評論還不能大聲說,否則又要遭排擠。就連班主任有時還會借刀殺人,讓她有苦水全往肚里咽。是不是很像臧克家筆下的老馬?
時尚派的女生長相美艷,喜好搔首弄姿,用她們迷人的外表和好身材吸引了眾多異性,不少還是外班的甚至是外校的,她們暗中聯(lián)絡(luò)著自己的什么秘密人。呵呵~
學習派的一天到晚窩在教室寫作業(yè),討論問題,很少顧及集體利益。考完她們不顧老師改沒改完,別人愿不愿意泄露隱私就拼命問分數(shù)互相打聽,還關(guān)心排名情況。她們還恥笑考的不好的同學。這點她最反感,因此她與學習派永遠也合不來。
她普通又平凡,相貌不怎么樣(總是面無表情的緣故).成績中上,孤言寡語,有時受了很大刺激會瘋了般說許多胡話,廢話,傻笑,笑個不停。她很懦弱處處受好朋友欺侮因為只要她走得近的人都十分了解她的弱點然后一見時機成熟就見風使舵,在愚蠢的她正享受朋友的甜蜜時,殺她個措手不及。
她的父母也變了。不再關(guān)心她的心情,只管她的學習。父親一收到老師的短信就把所有詳情告訴她。如果父親對她的成績不滿意便會把她往死里諷刺,母親也會用她三十幾歲立志學英語現(xiàn)在考過了全國翻譯證書成了家教老師的例子激勵她,哪次她不是胸悶,抑郁到不能自已?
她自己也變了,變得沒有人樣,她不輕易把情緒掛臉上(除非特殊情況),她只是機器人,機械地重復一個動作。
關(guān)鍵詞:詩歌鑒賞;意象;形象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3-0173-01
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題往往存在畏難情緒,常感到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這主要是學生不能準確把握意象造成的。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因此,掌握鑒賞古典詩詞中的意象,是提高學生對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善解意象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托著復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承載著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其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共同構(gòu)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們理解詩歌形象,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詩歌鑒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藝術(shù)感受能力。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連疊用九個意象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烘托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懷,那枯藤、老樹、昏鴉、古道、瘦馬等意象,都傳遞著作者的羈旅愁思?!皸盍稌燥L殘月”三個意象勾畫出楊柳依依,曉風吹拂,殘月微明的情景,這些最能觸動人離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構(gòu)成了凄涼難耐的意境,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作者感傷離別的悲哀。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痹~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庇伞爸窳帧?、“孤琴”、“長嘯”、“明月”等構(gòu)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敖ā?、“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二、熟悉意象的傳統(tǒng)色彩
詩歌中常用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因而,這些意象有較為固定的意義。熟悉意象的傳統(tǒng)色彩,有助于我們對詩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詩人反復的運用,這一意象已經(jīng)固定地帶上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傍B”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及婚嫁有關(guān)。日落、夕陽、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時光的流逝等。月能思鄉(xiāng),星可傳恨,水喻愁多;松喻堅貞,荷、蘭喻高潔,菊喻隱逸,竹多勁?。凰砂裂┒匪?、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楊花多有離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顯輕薄,更表惜別懷遠之意,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的人,鸞鳥、鳳凰喻忠誠的賢士,杜鵑鳥是凄涼、哀傷的象征,表達歸家之念,鷓鴣、寒蟬能引起人的離愁別緒、羈旅傷感,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xiāng)之情;灞橋易水多與送別有關(guān);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又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秋風往往表思歸之意,《陽關(guān)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guān)山月》、《梅花落》與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有關(guān);杜康是酒的代稱,賈生、屈原多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等。
三、分析意象的個性色彩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和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有關(guān),也和詩人的風格有關(guān)。同一個意象,不同的詩人也會寄寓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義,要注意結(jié)合詩句辨析。
基于語文的本質(zhì)特征,學習語文也就有別于其它的學科,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語文這把特定的鎖,我認為“語感教學”是開啟它的一把金鑰匙。
一、 培養(yǎng)語感的意義。
首先,培養(yǎng)語感有利于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點,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語文課不僅要使學生讀懂文字本身,還要使其有感。抓住語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
其次,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還可以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再次,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還可以使語文的思想教育收到實效。語文課進行思想教育的特點是通過育讀、潛移默化,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切忌空洞的抽象的說教。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1.要使學生在把握詞語的基礎(chǔ)上,加以比較揣摩。對于文章中的詞語在要求上,區(qū)別對待,不能一刀切。有的只要簡單說明一下,如名詞術(shù)語,方言詞之類;有的只要意會就行;而有的詞語,看來含義不深奧,學生也會懂可是因為它用得傳神,這就需要仔細揣摩。
例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詩人曾想到用“到”、“吹”等字,雖然這里的“綠”字有“到”“吹”的意思,但它給人以江南岸的一片綠的意境,更符合詩的意境。張先在《天仙子》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句之所以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不僅僅在于它字句的秀美精工,更主要的,在于它所描繪出的那種意境。微風吹來,浮云飄散,月光穿出云隙,露出圓圓的笑臉,照射園中的一切。這時,作者終于發(fā)現(xiàn),那即將凋殘的春花,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而且隨著春風的吹拂不斷擺動自己的腰身,仿佛在搔首弄姿。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笨梢妱釉~的錘煉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的重要作用?!芭弊种猿晒?,在于它生動地表現(xiàn)出花影的動態(tài)。一字貼切,則全篇生色。
2.誦讀,在誦讀的訓練中則首先要抓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diào)的變化等技巧的培
養(yǎng)。如兒化音,一般有表示藐視、喜愛、溫婉的感情,這就需要具體情具體分析,不能同一而足。誦讀是口、耳、眼、心并用,通過反復誦讀,逐步感受語言內(nèi)涵和文章蘊味,領(lǐng)會其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精妙,充分發(fā)揮“五官”的感覺功能來體會語言優(yōu)美。
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寫荷花時,用了這樣的一個比喻“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痹谶@個比喻句中朱老先生用聽覺來寫嗅覺用得獨到,用得精妙,真可謂妙筆生花。還有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琵琶女彈琵琶時有這樣的一個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文中的“急雨”和“私語”形象生動,層次分明,在這里作都充分運用了感官相會相通,讓人全身心的去感受美感。
3.培養(yǎng)語感還必須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即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方法。要引
導學生在朗讀中努力激起對作品哂身鮮明“內(nèi)心視象”把作品內(nèi)容清晰而具體地浮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里。
比如:臧克家《老馬》中“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深往肉里扣,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痹娙酥皇窃趯戱R嗎?不是,詩人是用象征的手法來寫苦難深重的中國勞動人民和中華民族。還有徐志摩《再別康橋》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就會覺得平淡無奇,只不是詩人故地重游劍橋大學離開時的情形,但是只要我們想象作者當時故地重游時的情形,同時“體驗”詩人當時的心情,就能體會到作者對故地眷戀珍惜、而又略帶憂郁的情懷,在這同時也領(lǐng)略徐志摩那種至真至純的個性,那種唯美主義者的情絲。我們還可以讓思想的野馬繼續(xù)馳騁,在那個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中,他的單純怎會久存,正如他的《偶然》里寫的那樣:“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需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失了蹤影?!敝灸ψ吡?,但他投的影子會永遠留在我們心里,他放的光亮也會永遠留在人間,他不曾白來一世。我們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說不曾白來了一世。
4.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把情與景結(jié)合在一起。
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鼻罢呤蔷罢Z,后者是情語,景語是傳達和烘托的有力手段,所以清代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還有一種是“景同情異”的情形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情變景不變,物是人非亦是景為情用之效。作家往往撇開以情寫情,以景寫景的手法,憑借藝術(shù)的辯證法把情景關(guān)系處理到一個新的高度。蘇軾評王維詩畫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姳硎闱?,畫表造型,“詩中有畫”之命題,揭示出語言藝術(shù)中有著造型藝術(shù)的因素?!爱嬛杏性姟?,體現(xiàn)出造型藝術(shù)中有語言藝術(shù)的成分??梢娫谒囆g(shù)創(chuàng)作和審美欣賞中,詩(抒情)和畫(寫景)二者既相互聯(lián)結(jié),又相互轉(zhuǎn)化。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無所不所。那么我們怎樣用有限的精力來學習無限廣闊的語文知識呢?這就需要一種好的方法和途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既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郭沫若曾說過:“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最后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語感教學”中獲益多多,同時也希望“語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綻放出耀眼的奇葩。
參考書目:
①《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提21期
②《美學大觀》
③《散文》
【關(guān)鍵詞】“生態(tài)”危機 自然環(huán)境 生存現(xiàn)狀 精神世界
近年來,觀眾們看慣了第五代當紅導演制作的大片,傾心于其所營造的視覺盛宴,陶醉于神話般的故事。而沉迷于夢幻般的境界之中,不知此鄉(xiāng)是何鄉(xiāng)。自然,由于資金的雄厚,第五代導演所選中的景點往往是山清水秀修竹茂林繁花似錦的所在。美輪美奐的香格里拉沁人心脾,絕妙無雙的九寨溝撼人心魄……但“此景只應天上有”的視覺奇觀終究不能落實到現(xiàn)實的土壤。只有神人或者古人才有資格游走于其間,他們和當下無關(guān)。于是便把故事的背景退回到古代或者無處尋跡的時代和烏有之鄉(xiāng)成為最自然不過的事情,那么,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就可以盡情編造,很久很久以前的風景應該是想像中的迷人,十足的原生態(tài)。然而,他們的鏡頭在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卻發(fā)生了盲視。每個電影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quán)和獨特的言說方式,這本無可厚非,然而虛假的視覺形象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何嘗不給人以麻醉和視覺盲點呢。
然而,當?shù)谖宕鷮а菝鎸ΜF(xiàn)實失語的時候,第六代導演找到了自己語言的突破口和表達方式,從而撿回了即將失落的珍珠。
被第五代導演的奢華制作寵壞眼球的觀眾,乍一看第六代導演顯得寒磣羞澀的小作坊制作會感覺不適應,甚至會產(chǎn)生拒絕的沖動。然而當你真正進入他們的世界之后,感受到的卻是別樣的視覺沖擊,觸目驚心的直擊現(xiàn)實。在第五代導演婁燁、賈樟柯、王小帥等的代表性作品《蘇州河》、《十七歲的單車》、《三峽好人》中,我們強烈感受到的是不能讓人感到樂觀的“當下”從生存環(huán)境、生存狀態(tài)、精神世界等多個層面上所透視出的“生態(tài)”危機。
生存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危機
導演在拍攝影片時,他的取景選擇什么,回避什么,凸顯什么,實際上就透露出其對世界的觀照角度,帶有或隱或顯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第六代導演對人物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看似隨意而為。實則深思熟慮大有深意。他們似乎更“偏愛”那些骯臟齷齪的所在,那些令人不愉快之地。他們有意回避或盲視給人帶來的自然清新和富麗堂皇的景觀,相反卻放大骯臟污濁的現(xiàn)實。在他們的鏡頭下,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以一種觸目驚心的危機形態(tài)表征出來。
在《蘇州河》中,罪惡和死亡的無聲目擊者――蘇州河從婁燁的鏡頭下骯臟地向我們漂來。蘇州河是流經(jīng)上海市的一條著名河流,連接這一國際化大都市的文化想象應該是風光旖旎霓虹炫目的,然而在婁燁的電影中決無半點令人心醉神迷的現(xiàn)代化表征的景觀攝八眼底,如高聳入云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和城市標志性建筑、繁華熱鬧的現(xiàn)代化機場和大型購物中心、熙熙攘攘穿梭如織的車流和人流等等,滿目堆積的卻是陳舊破敗的駁船碼頭、終日漂浮的垃圾雜物、拆遷中的頹垣斷壁、狹窄污濁的城區(qū)街道、幽暗不明的居所環(huán)境等等,就連傳說中的外白渡橋也是凌亂灰黑,絕非讓人產(chǎn)生美感,遠處的東方明珠雖也時隱時現(xiàn),但像一個縹緲的夢,很難和恢弘壯觀光彩照人的大上海聯(lián)系起來,反而會使人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破敗的聯(lián)想,恰如聞一多“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的詩句(聞一多詩《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在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中,老北京的胡同景觀曲折地疊印在我們眼前,然而卻少了文化古都大氣磅礴的氣度和典雅從容的意蘊,也沒有老舍筆下市民生活的鮮活和古風民俗的溫馨魅力,多的是破破爛爛的胡同,雜亂無序的院落,逼仄狹小的空間,更像是貧民窟的所在。
無獨有偶,在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中,舉世矚目的三峽自然景觀也消逝了她壯美的顏色滿目瘡痍地搖移在我們的面前。因為三峽工程,許多擁有悠久歷史的小鎮(zhèn)將隨之永遠消失沉入水底,兩岸猿聲的風景不再,清新淳樸的民風不再。正像女主人公的最后一次游程,將要消逝了的三峽在觀眾看來注定成為一次感傷的行旅。
人們不禁要思考,在第五代當紅導演極力鋪排幻美景致之時,這些第六代導演為什么會選取這樣一些讓人感覺不爽的影像?在這些影像背后要傳達出什么“意識形態(tài)”?以我之見,這正是第六代導演的獨特和難能可貴之處?!八麄兙芙^寓言,只關(guān)注和講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同時,在他們的作品中最為突出的是一種文化現(xiàn)場式的呈現(xiàn),而敘事人充當著(或渴望充當)90年代文化現(xiàn)場的目擊者?!陀^’規(guī)定了影片試圖呈現(xiàn)某種目擊者的、冷靜、近于冷酷的影像風格。于是,攝影機作為目擊者的替代,以某種自虐與施虐的方式逼近現(xiàn)場?!闭瘛短K州河》中的故事敘述者攝影師所說的“我的攝影機不撒謊”。他們所攝入的是當下某一側(cè)面的真實。在社會急劇轉(zhuǎn)型期,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經(jīng)濟發(fā)展突飛猛進,JDP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不爭的事實,可是隨之而來的副產(chǎn)品――生存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也是有目共睹不可忽視的。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的經(jīng)濟增長是否合理是否值得?這個問題似乎很突兀。但我們必須面對和思索。
生存現(xiàn)狀的“生態(tài)”危機
在這樣充滿生態(tài)危機的環(huán)境下生活的人物絕對不可能是帝王貴胄王侯將相或社會的強勢階層,也不可能是當下廣受關(guān)注名實兼?zhèn)涞乃^成功人士,而是被邊緣化的團體,在社會急劇轉(zhuǎn)型期被拋擲出時代的一群,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卑微的小人物。他們不可能像都市白領(lǐng)或藍領(lǐng)那樣有穩(wěn)定的薪水和收入作為生活的保障,而是生活在體制之外,是一群漂泊者。他們的身份是農(nóng)民工、工人階層、無業(yè)游民、甚至從事違法活動的一群。在劇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往往處于劣勢,其生存狀況不斷呈現(xiàn)出危機。
婁燁在《蘇州河》中似乎講述著一個都市浪漫愛情故事。但故事本身并沒有給觀眾帶來某種感動或些許欣慰,而是傷感和深思。故事中看似執(zhí)著于愛情的男主人公馬達不過是一個社會的小混混而已,他騎著摩托車穿梭于外白渡橋做著快遞工作,但他的摩托車是別人偷來的,他做的也是黑道生意,為了勒索錢財甚至與同伙合謀綁架自己喜歡的女孩牡丹。在后者縱身跳入蘇州河后受到震撼才開始了漫長的尋找。這并非執(zhí)著于愛情,而是對自我罪孽的救贖。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環(huán)境的低劣提供了滋生惡之花的土壤。
《十七歲的單車》中以一輛自行車為媒介連接了兩個十七歲豆蔻年華然而卻一貧如洗的孩子,他倆一個是來北京打工的農(nóng)民子弟郭連貴,一個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地道的首都市民子弟堅子,看似身份懸殊,卻“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的理想是那樣卑微,擁有一輛單車成為他們共同的目標和最高的愿望,可這竟成為他們不切實際的奢求。在快遞公司辛勤打工的郭連貴在即將賺回自己車子的前一天,車子卻被盜走。讀職高的堅子, 不滿于父親的屢次“食言”,偷走了家里僅有的500元錢,買了一輛二手車,沒成想?yún)s被前者指認出來并揪住不放。擁有驕傲的北京市民戶籍的堅子,其生存現(xiàn)狀又能比農(nóng)村來的郭連責強到哪里呢?蝸居在城市一隅的堅子一家四口人又能比農(nóng)民工強到哪里呢?
《三峽好人》中,通過敘述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出對這個群體深刻的體察和關(guān)懷,同時反映出許多典型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來自山西的煤礦工人韓三明赴三峽庫區(qū)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多年前自己花錢買來又被政府解救出來的“非法”卻有情的老婆。在尋妻過程中耳聞目睹的當?shù)鼐用竦纳瞵F(xiàn)狀,不免讓人們觸目驚心。即將搬遷的庫區(qū)居民生活在噪音不斷的橋洞下,或擠到船塢里:國有企業(yè)被私人企業(yè)收購后遺留下來的工傷工人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待遇,還有拆遷農(nóng)民工人高風險的勞作而導致的不可避免的慘劇。而礦工韓三明們的命運,也如同電影中在兩座樓之間走鋼絲的人一樣讓人提心吊膽地“這刻不知下刻的命”(臧克家詩《老馬》)。這些足以看出底層人們處境的困窘和生活的艱難。
第六代導演電影中所呈現(xiàn)出的弱勢群體和出邊緣人群生存現(xiàn)狀的危機形態(tài)是當下現(xiàn)實的一幅面影,也許不具有普遍性,但確確實實已然或正在發(fā)生在中國的土地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每個有良知的人都不能無視或忽視,應該引發(fā)有識之士的嚴肅思考并求得改善和解決的方略。
精神世界的“生態(tài)”危機
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所表征的市場經(jīng)濟、全球化、現(xiàn)代性等無疑對當下社會有很大的沖擊和影響。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所附帶的副產(chǎn)品不僅嚴重毀損了自然景觀,加劇了社會階層的分化,還不斷消解著傳統(tǒng)的道德和價值建構(gòu),膨脹起蠱惑人心的都市欲望。而都市欲望的膨脹,導致拜金主義橫行,金錢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標準。許多人內(nèi)在的精神層面發(fā)生裂變,理想受挫,心態(tài)失衡,精神世界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生態(tài)”危機。
從《蘇州河》讓人頭暈目眩的晃動鏡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物精神世界焦慮不安無可依傍的一面。一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做出鋌而走險、殺人越貨、搶劫綁架、傷天害理的事情:面對金錢的誘惑利益的驅(qū)動寧可加害自己所愛的人。于是我們會看到,主謀綁架的蕭紅在得到贓款歡呼雀躍之時卻遭到合伙人致命的一刀,參與綁架的馬達導致牡丹的為愛殉情。尋求執(zhí)著永恒的愛情就像“美人魚”的傳說遙遠而又朦朧,很難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愛情理想的轟然倒塌遲早會成為現(xiàn)實,所以攝影師不會為美美的出走而瘋狂尋覓,而是心安理得地等著下一個愛情的降臨。
《十七歲的單車》從飛達速遞公司員工的閑談中,我們可以知道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為了金錢寧愿嫁給一個富有的老頭子。堅子的女朋友只因一點小事就輕易拋擲純情的初戀,與一個小痞子混在一起。小保姆趁主人不在家時偷穿和偷賣主人家的衣服,還假裝城里人,對自己的“同類”郭連貴們根本不屑一顧。堅子以及周圍的少年們過于關(guān)注自我的需求和感受,對家人及他人的困難和痛苦多采取麻木不仁漠不關(guān)心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