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二語文歸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淡化解題技巧;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出于升學的壓力,為了幫助學生在高考中提高語文學科的分數(shù),高三階段,教師會在學生具備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練習,從練習中歸納題型并講授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雖然這種做法和語文學科強調個人領悟的學科特點不相吻合,但出于高考的功利性需要,也無可非議。只是,如果將這種技巧用于高一、高二的文本教學,或許短時間內可以在考試分數(shù)上顯示出成效,但對文本教學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而言,則戕害無比。因為答題技巧歸根結底屬于理性歸納,而語文學科的學習則應突出感性思維,強調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從前人的文章中汲取提升語文素養(yǎng)所需的營養(yǎng)。故此,筆者以為,至少高一、高二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應立足理解文本、著眼感性思維訓練,從根本上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而不是突出解題技巧。
提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立足文本、提升整體語文素養(yǎng),是基于以下四點考慮的:
一、符合認識論原理
認識論有一基本原理: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據(jù)此,高一、高二的教學任務不應該是通過文本的學習去熟悉、掌握和運用解題技巧,而是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思想美,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構建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就不能將學生置于消極的被動的掌握答題技巧的境地,而應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積極思維,進入文本的意象世界和情感空間,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精髓。因此,認識論的原理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調動個人的生活和情感體驗,自己讀、自己思考,有了自己對文本的真切感受,然后才能進行理性的思維訓練;而專注于考試技巧掌握的教學過程,看似關注了理性思維訓練,但因為這種理性思維訓練缺少了學生感性思維的積累,充其量只是一種灌輸,而不能真正化為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例如“比喻”修辭,學生學會了如何判斷比喻并說明比喻的作用,學生知道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什么是喻詞,學生也知道比喻的作用是使語言生動形象具體……但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很少能在言語和作文中恰當?shù)剡\用比喻。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生活中一個根本不懂比喻的人,卻會用“大喇叭”來形容集體場合愛說話的人,既恰當又生動鮮明。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原因在于教師過于注重理性分析、知識講解,而使學生缺少了個體對文本和語言必需的感受領悟過程,只是滿足于理性思維訓練,這種不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做法只能使理性思維訓練成為缺少根基的懸閣。
二、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思維有合乎邏輯、科學嚴謹、理性的一面,但語文學科更多地依賴于感性思維。感性思維與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的邏輯思維迥然不同,它主要由閱讀個體憑借具體事物進行的聯(lián)想。語文學科的很多問題很難用邏輯思維去加以固化,很多語言現(xiàn)象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比如有些句子在句法方面,是自相矛盾的、不合邏輯的,但并不會被認為是病句。例如“溫總理心里裝著全體人民,惟獨沒有自己”,難道他“自己”不屬于“全體人民”嗎?但我們并沒覺得不對,反而覺得這個句子很好地概括了溫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再比如,在理解古詩詞的意境營造、形象塑造時,更是離不開感性思維,離不開學生對語言、文本意象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個人體悟。如“春江潮水連海平”“蓮子清如水”,為什么用“平”“清”?“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幅畫面中有詩人的哪些情感?這些都不是單純的理性思維訓練能解決的,需要學生調動人生經(jīng)歷、情感體驗,運用感性思維身臨其境地去領悟。
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能關注現(xiàn)實和生活,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從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其中,關注和思考是擁有真情實感的前提。因此,借助閱讀文本這一平臺,教師應該實踐關注和思考這兩個過程。具體實踐時,教師應用深刻的感受、真實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文本特有的情境中,和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思考,在關注的同時,能思考對與錯、是與非,并有意識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發(fā)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增強學生對現(xiàn)實的關注和思考。如果整天讓學生困守在枯燥重復的理性分析中,在題海中跋涉,始終隔絕在文學和生活之外,那么,又如何去培養(yǎng)他們發(fā)掘真情實感、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沒有了愛憎的取舍,沒有了美丑的判斷,沒有了內心的激蕩,又何來寫作的欲望?因此,語文教師應借助于文本,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進入文本的意象世界和情感世界,真正領悟文學的美。在文本的學習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具備從生活現(xiàn)象中發(fā)掘感悟的能力,從而使寫作擁有不竭的源泉。
四、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邏輯思維能力;二是感性思維能力。加強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很有幫助,但是片面強調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而忽略感性思維的發(fā)展,必然會影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尤其是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這就決定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搭建起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感悟文本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設計,鼓勵學生獨特的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進而日積月累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而不是滿足于求得眾口一詞的所謂的標準答案。
筆者拙見,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教師還是應淡化題型和解題技巧的教學,把教學放實一點,努力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用細膩的情感去領悟文本、領悟語言,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塊 口語流利性 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174-02
隨著世界經(jīng)濟格局多極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è)涌入我國,國內企業(yè)也不斷開拓國外市場,這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yè)知識同時又具備較強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提高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重點。高職院校可為企業(yè)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技術型人才,在英語教學方面,要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未來相關業(yè)務的能力。因此,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成為重點。但由于語言環(huán)境等一些因素,很多學生用了大量時間學習英語,許多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依然無法用英語進行交際,更不用說流利地交流。加強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教學,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流利性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口語流利性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1.1 什么是口語流利性
在英語學習中,能夠用流利的英語進行口語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標之一,也是體現(xiàn)學習第二語言者的學習水平的一個標志。國內外的語言學家們對口語流利性的研究已有較長的歷史,不同的研究者對口語流利性有不同的定義。Brumfit將口語流利性看作是對所習得語言系統(tǒng)的自然使用和最大限度的有效運作[1]。Fillmore(1979)認為,口語流利性可以表現(xiàn)為四種能力:以話語填充時間的能力;用連貫的、合理的、語義密集的句子說話的能力;在語言使用中具有創(chuàng)造的想象的能力;在不同場合駕馭適當話題的能力等待[2]。Schmidt(1992)認為,流利性是一種類似“自動化的技能”,是在使用這種語言時對它的處理能力。Skehan(1996)強調:流利性是以語義為中心,在完成真實交際任務時實際處理所學語言的能力。我國學者張文忠認為:口語流利性是使用一種可接受的第二語言變體、流暢連貫地表達思想的能力。從以內容可看出:國內外的學者都認為口語流利性是一種能力;說話人富有情感、可以流暢、從容、迅速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內容。基于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歸納出:口語流利性是指在語言的交流過程中言語所表現(xiàn)出來的順暢、連貫、快速、自然、悅耳,具有可接受性的語言信息的傳播特征。
1.2 影響口語流利性的因素
口語流利性的形成、發(fā)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外的學者就此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Leeson(1975)認為:說話人在進行口語交流時,使用的語言經(jīng)過編碼過程中,編碼不能順利進行,不管在哪一個階段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語言的流暢;Faerch認為口語流利性可分為發(fā)聲流利性、詞匯句法流利性和語義流利性等。說話人在某些詞語的發(fā)音上存在困難,就會導致發(fā)聲不流利,言語的產(chǎn)出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時影響口語流利性的主要因素。
總的說來,影響口語流利性的因素包括環(huán)境、地域、個體差異、已有知識、智力、語言學能、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認知過程,學習結果等等。
1.3 如何提高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和二語習得研究者提出了提高口語流利性的方法和途徑,包括采用任務教學法、加快語速練習、注意重復、牢記音義等等。其中語塊的輸入及使用理論得到了廣泛的響應,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語塊的概念及作用
2.1 語塊的概念和發(fā)展
語塊(lexical chunks)又被稱之為lexical phrases,或formulaic language,通常指同現(xiàn)頻率較高、形式和意義較固定的大于單詞的結構;Alison Wary作為這一領域的權威學者,2002年在他的專著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中對語塊或公式化語言進行了詳細解釋,他認為,語塊是存儲在大腦中的整體預制塊,使用時從記憶中被整塊調用,而不是按照語法規(guī)則產(chǎn)出或分析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的由詞匯構成的短語。語塊又被稱之為詞塊、慣用語、預制短語等。語塊被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進入人們的記憶,有助于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近年來,對語言研究表明,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中都有大量固定和半固定的詞匯短語,即為人們概念中的語塊。最早對語塊進行了專門研究的學者Becker認為,語言的記憶、存儲、輸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單個的詞為單位,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塊結構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Pawley 和Syder指出人們能有規(guī)則地、流利地、不停頓地說出長得多的多個單句,主要是由于使用了大量語塊,并指出要獲得本族語言者的語言使用能力不僅需要學會語法規(guī)則,而且還需要掌握大量的詞塊或固定化化的語干。2004年,Cortes指出:語塊能力已成為二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2.2 語塊的作用
語塊是真實交際中出現(xiàn)的大于單詞的語言現(xiàn)象,它融合了語法、語義的優(yōu)勢,并且形式較為固定。語塊在語言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對于目的語的聽說、寫作、閱讀、翻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者的口語表述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語塊,它們直接影響著語言使用的熟練程度,對學習者語言的地道性也起著關鍵作用。語言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從大腦的詞匯中調出那些預制短語,經(jīng)過細微的加工就可組合成比較符合語法的句子,并將它們變成流利的語言來填充我們概念上的空白。語塊個數(shù)、語塊運用頻度與二語口語流利性之間存在著相關性:語塊個數(shù)越多、語塊使用頻率越高,口語表達越流利。因此,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語塊能夠提高二語使用的準確性、地道性和流利性。存儲一定數(shù)量的語塊對于二語學習者的聽力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目的語中的語塊的掌握能夠讓學習者很快識別話語所要表達的意圖,幫助學習者縮短理解說話人的意思的時間,準確地理解對方話語的含義。
除此之外,語塊對于詞匯及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中國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詞匯搭配是中國學習者最常見的錯誤,即便是高級學習者,在掌握詞匯的搭配上也有相當大的困難。Cook于1991年指出:人們對事物記憶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深度。對孤立的詞重復處理是一種淺層處理,記憶效果差;將詞語所在語法結構結合起來,則是一種較深層的處理,記憶效果好。語塊是記憶組織的一個單位,在語篇中具有多種語用功能,它們是意義與功能的結合。因此,語塊的習得能夠避免孤立地記憶單詞,豐富學習者的詞匯知識,增加常用語的語塊積累,在語言實際運用(包括寫作、翻譯)中能夠避免學習者所常見的言語表意不清、意義不連貫以及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等錯誤的出現(xiàn),能夠有效地建構語篇的語言材料,讓語言學習者靈活地道地使用語言。除了幫助英語學習者提高聽、說、寫等能力以外,語塊的習得還能夠幫助學習者提高對語篇的閱讀理解能力,準確識別目的語文章所出現(xiàn)的語塊的含義,快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語篇的內容,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將目的語文字與母語之間進行準確的溝通。
3 利用語塊提高高職學生口語流利性的研究和實踐
3.1 基于語料庫的語塊習得模式
基于語料庫的語塊習得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閱讀語料庫中的語料相當于濃縮閱讀(condensed reading),學習者不僅可以利用語料庫開展泛讀練習,培養(yǎng)語感,而且還可以對語料庫中的例句進行精讀,從中概括詞匯的有關句型和用法。按照語言輸入和輸出理論的作用規(guī)律,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學習者在獲得了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后,通過造句、翻譯、復述課文以及短文寫作等形式獲得了大量語言輸出的機會。這些練習幫助學習者把從語料庫中概括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加強了對于所學知識的練習和鞏固。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從所接觸的語言材料中發(fā)現(xiàn)和歸納短語的能力,并通過充分利用將之成為恰當?shù)念A制語塊。研究表明:如果在實際教學和學習中,能夠把重點從語法規(guī)則轉移到語塊上來,就可以從大量語塊中總結出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這似乎更接近母語習得的過程。
3.2 基于視聽材料的語塊習得模式
除了研究者們所使用的語料庫如: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London-Lund口語語料庫以及文秋芳教授于2010年組織建立的“中國大學生歷時口語語料庫”(LSECCL)之外,廣義上的語料庫包括各種各樣的文本:各種有聲讀物,如文學作品、戲劇、電影、報紙、新聞等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語料;學習者有意識地廣泛接觸地道語料,并從中概括詞匯的相關短語,通過對語言的使用,增加可理解輸出的語塊,提高詞匯產(chǎn)出能力。
3.3 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語塊知識
Esch在1996年提出,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就是(教師)要為語言學習提供環(huán)境,促使學習者能為自己的部分學習行為甚至全部學習行為負責。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小組進行口語練習,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背誦和熟記學習材料中的常見詞語、語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詞匯的能力,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
4 結語
口語流利性可以展示出學習者語言的交流能力和實際掌握能力的水平,是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對所學語言系統(tǒng)的自然使用和最有效的運作。通過對語塊的學習和使用,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口語流利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語塊教學,把語塊教學看作是語言教學的重要部分。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和積累、運用語塊的意識,幫助學生快速提高二語表達的口語流利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日語授受表達;誤用研究;二語習得;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一、 引言
授受表達是日語中一種體現(xiàn)日語特殊性和復雜性的語法現(xiàn)象,一直備受語義學和語用學研究的重視。顧名思義,授,就是授予、給予,是一種由內向外的動作;受,就是接受,得到,是一種由外至內的動作。在漢語中,我們用一個“給”字就可以表達全部的授受關系,如:我給你,他給我,你給他,授受雙方的人物情感、地位的變化不隨著動詞的變化而變化。而在日語的授受表達中,根據(jù)各主體地位的尊卑及利益的遠近等的差異需要運用7個不同的授受動詞。
日語的7個授受動詞根據(jù)其意義和用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組:
1、 やる あげる 差し上げる動作方向與恩惠方向一致,由內向外移動?!白约航o出去”
2、くれる くださる動作方向與恩惠方向一致,由外向內移動?!皠e人給自己”
3、もらう いただく動作方向與恩惠方向不一致,動作由內向外發(fā)出,恩惠由外向內返回。“自己從別處得到”
所以,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擬站在日語學習者的角度,對日語授受關系句型進行較為分析,對授受表達的誤用類型和成因進行探討,鉆研解決策略。減少有關日語授受表達的誤用情況,借此給日語學習者一定的啟發(fā)與幫助,為日語授受表達的習得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 授受表達誤用研究
誤用分析是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其來源,揭示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與規(guī)律。誤用分析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一個研究領域被認為是當代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對外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1授受表達中格助詞的誤用
日語授受表達中通常情況下,常用格助詞に來表示受事者,如,私は花子に本をあげた。但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還會有其他的用法。例如:
カラ格 私は花子から辭書を送ってもらいました。
ヲ格 私は花子を駅まで送ってあげました。
ノ格 私は花子の仕事を手伝ってあげました。
タメニ格 私は花子のためにセーターを編んであげました。
我們在這里主要討論一下,に和から的區(qū)別。
に:表示物體或動作的出發(fā)點,主動和被動均可。
から:授予者為出發(fā)點,表示主動授予或主動給予幫助,不能用于接收方主動索取的場合。
ほしいものをお母さんがくれなかったから、
おばあさんに(×から)もらった。
想要的東西媽媽沒給,所以問奶奶要了。
おばあさんは太郎に新聞を読んでもらった。
奶奶讓太郎給她讀報紙。
おばあさんは太郎から新聞を読んでもらった。
奶奶聽太郎給她讀報紙。
に:可以表示:要から:只表示:收
2.2授受動詞的過度使用
堀口(1984)收集了日語學習者的作文和小論文中與授受表達相關的286處偏誤并進行了分類,其中てあげる的過度使用尤其明顯。一般而言,日語中對于上級、長輩不使用て差し上げる的表達方式,會給人一種強加于人的感覺,這時一般會使用自謙語,很多初學者卻很少能意識到這一點,下面的例句是常犯的錯誤。
“先生、お荷物、私がもってさしあげましょうか。”在初步涉及授受用法時,てさしあげる是表示敬意程度很高的補助動詞,所以,為了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很多學習者會自然而然的選擇使用這個動詞,殊不知,在例句中表達的卻是自身施惠于老師的感覺,顯然是很失禮的用法。再如,將我來幫助你把的日語說成:“助けてあげましょう?!蓖瑯訒钊烁械讲皇娣?。
2.3授受動詞的回避使用
王燕(2002)指出,學習者無論是否為日語專業(yè),無論在哪里學習日語,也無論學了多長時間,授受表達的回避問題廣泛存在于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之中。
如:老師說我的話很有意思,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來表達。
①.先生は私の意見をとてもおもしろいといってくれました。
②.先生は私の意見をとてもおもしろいといいました。
這兩句話說的是同一件事,卻表達了說話人不同的態(tài)度。①句體現(xiàn)了“能被老師這樣說,我很高興,我從老師那得到了恩惠”的意思,很符合日本人的思維意識和表達習慣。而②句只是敘述了“老師說我的話有意思”這一客觀事實,沒有利用授受補助動詞將受惠的意思表達出來,因此也無法向聽話者傳遞心存感激之意。正如菊地康恩所說:“即使自己并不一定從對方得到施恩,但也作為得到恩惠來對待,這是對對方的尊重?!?/p>
三、 授受表達誤用原因
3.1母語干涉
母語干涉也稱為母語的負向遷移。中國人在表達授受的時候,傾向于直接說明誰給誰,關于長幼尊卑等地位、利益的變化并不通過授受動詞來體現(xiàn),在習得日語的過程中,經(jīng)常只是按照語法應用等知識,客觀地描述某一情況。而日本人則傾向于將受到恩惠的感情通過授受表達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主體的恩惠意識被語言化。從而造成了授受動詞的回避使用或是因理解有誤而出現(xiàn)表達錯誤。
3.2文化因素
日本是一個島國,特殊的歷史、地理原因造成了等級觀念、恩惠觀念的根深蒂固,日語授受關系的‘內外意識’,‘上下意識’,‘恩惠意識’正是日本民族獨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維方式特征的體現(xiàn)。報恩意識強烈導致了日本人接受他人恩惠時往往產(chǎn)生一種心理負擔,因此,日本人一方面盡量不接受別人的恩惠而背上人情債,另一方面也盡量避免使別人感到愧疚,保持交往中的平衡關系,達到一種“和”的理念。
四、 減少誤用的策略分析
培養(yǎng)學習者積極情感,強化學習者學習動機、加強語言知識累積,降低母語干擾、正確運用學習策略、拓展語言學習資源,加強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消除教育中可能產(chǎn)生的負遷移,努力提高教育者和教材的質量、收集常見的偏誤類型并進行歸納、分類、分析,課堂教授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五、 結語
我們要辯證地看待誤用分析方法。學習語言不能怕出錯,有了錯誤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確,從而減少誤用,提高二語習得的效率。為了更好的習得日語授受表達關系,我們必須做到先判斷好物品、動作、恩惠給進,給出的方向性,確定合適的授受動詞;再根據(jù)輩分親疏、利益遠近等關系區(qū)分主語、授予者及受事者;最后再通過人際關系的內外有別等情況,最終完成整個句子的構造,不失禮儀、合情合理的表達出來,這才是我們學習授受表達最重要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早自習;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3-0106-04
就研究者了解,基本上每所高中都有早自習,一般為30~40分鐘,基本上都是平分給語文和外語。語文設置早自習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通過早上的黃金背誦時間,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背誦,從而達到積累知識的目的??梢哉f,如果把這一黃金時間利用好了,對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非常有益的。
而事實上,諸多的語文老師也“充分地利用”了這一寶貴時間,讓學生在早自習中反復地讀和背誦一學期所學的課文,甚至是以前所學過的課文,要求背誦的和不要求背誦的,都在早自習中得到了熟悉和鞏固。按理分析,學生應該在這一時間充滿激情的,學生應該是喜歡高亢、激越的讀書聲的,長時間的早自習之后,學生應該有很強的語感,對語文的興趣應該濃厚起來。但就研究者調查發(fā)現(xiàn),事實恰恰相反,現(xiàn)在高中語文早自習的現(xiàn)狀是:
一、學生狀態(tài)不佳
很多學生在早自習中的狀態(tài)是疲憊,朗朗讀書聲背后是學生的機械重復,是做給老師看樣子的,老師一走之后便趴著睡覺,或者聊天,或者做其他科的作業(yè),而學生的背誦總是不過關,對語文的興趣也在逐漸地流失。用學生的話來解釋這種狀況就是:沒有新意,所以,沒有興趣。
二、老師不重視,安排隨意
大部分語文教師對語文早自習都不上心,以為早自習可有可無,無非就是學生自己讀讀,背背而已。所以老師只是象征性地到堂,巡視一下便草草了事,對于早讀內容更是做到了隨便的境界。
大部分語文老師對學生在早自習中的表現(xiàn),要么是不知情,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被學生長期欺騙,最后都不明白為什么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素質總是提不上一個新臺階,空余感嘆;要么是知道了學生的狀態(tài),而只是簡單、粗暴地對學生進行批評,然后一如既往地重復著以前的早自習模式,最后老師和學生在早自習這個寶貴的時間里玩起了貓和老鼠的游戲。老師來了,學生們就哇哇地亂讀一通,老師走了,學生們便各做各事,從此就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
研究者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概念,是就諸多早自習形式的調查研究,是針對諸多語文老師的采訪而提出來的?,F(xiàn)在語文早自習模式即為“上課時老師到堂(或者遲幾分鐘到堂,或根本就不到堂),提出早自習需要背誦或熟悉的內容,然后圍繞教室走一兩圈,督促學生拿出書本,開始執(zhí)行任務,等學生逐漸都讀起來后,老師便可以離開,等待下課前兩三分鐘再到教室檢查一遍學生的讀書情況,或者不離開教室,就坐在講臺上不再說一句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而學生在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下,機械地打開課本,或快或慢地讀起那些基本上天天都要讀的文章來,視老師情況而決定認真晨讀與否”。
在這樣的模式下,其效果可想而知。正是基于對這種現(xiàn)狀的調查和了解,對學生語文興趣、成績、素質的憂慮,對學生早自習有效利用的思考,加上新課改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這一課題的提出就顯得更有意義,這一課題的研究就顯得更有價值,它應該成為新課改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比較關鍵的一環(huán)節(jié)。
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對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使我們的教育又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這樣的形勢,研究多年的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包括相對偏僻的地區(qū))范圍內拉開了帷幕。
首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其倡導的學習方式和要實現(xiàn)的目標看出新課改對語文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有了更高的難度,這就要求必須將曾經(jīng)隨性的早自習有效地利用起來。
其次,新課改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寬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溝通古今中外,面向未來世界,應以專門性、綜合性和邊緣性相結合為學習內容,加強語文實踐,從而讓學生有更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和多角度發(fā)展的途徑,增添生長活力,不將早自習充分有效利用,僅憑課堂時間難以實現(xiàn)知識面的拓展和延伸。
再次,新課改的評價體系有了一系列的變化,語文課程評價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考察。對教師的評價,要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不以學習的考試分數(shù)作為惟一的評價依據(jù),這樣的評價要求教師注重教學過程,對高一至高三的整個教學有個系統(tǒng)安排,早自習也應如此,只有合理科學的早自習安排,多種早讀方式的變幻運用,方能在高三的沖刺中做到胸有成竹。
另外,還有個讓我們提出這樣的課題研究的原因就是:研究的空缺。
我們通過一些報刊資料和網(wǎng)絡搜尋,發(fā)現(xiàn)對語文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比比皆是,而對早自習的有效利用卻是一個空缺,從而讓諸多老師在處理這一板塊時處于茫然狀態(tài)。
基于對現(xiàn)有的早自習情況的了解,對新課改要求的領悟,對一線教學的體會,研究者提出了“高中語文早自習有效利用”這樣的研究課題,希望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能改變現(xiàn)有的語文早自習模式,改善學生和老師的關系,真正讓老師和學生有效地利用這一寶貴時間,讓這一時間成為學生和語文,學生和老師,老師和語文的有效時間,值得珍惜和回憶的時間。讓語文新課改能從早自習開始,讓語文教育呈現(xiàn)一個全新的面貌。
以下是研究者經(jīng)過調查、研究和實踐,根據(jù)各個年級的特點和要求的不同,而提出的一些早自習有效性利用的實施措施。
高一語文早自習的有效利用研究及實施措施:
就研究者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經(jīng)歷來看,每一屆高一學生在進入高中的起始階段,就會對語文失去興趣。因為高中語文考試和課本死的知識點扣接并不緊密。高中的語文考試主要是側重于對對學生理解語言及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檢測。所以,高中的語文課堂首先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而早自習更是被學生簡單地理解為考試的5分(高考或平時的考試背誦題的分值)而做大量重復背誦的時間。對于記憶能力好的學生來說,早自習就更是休息的時間,因為他們早就在課堂上把該背誦的東西記住了。如果這種情況下,老師還不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早自習內容,不充分地發(fā)揮其自身的引導作用的話,早自習從高一開始就喪失了它的意義,學生從高一就將對語文失去興趣。
同時,研究者也知道,高一是真正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奠定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小學和初中知識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而高中將把其提升到欣賞階段,由基本功從語文素養(yǎng)轉化。
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高一的語文早自習,對于整個高中的語文教學,甚至是對學生一生的語文興趣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要怎么制定早自習的內容,怎么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怎么樣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早自習呢?研究者結合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對高一學生的調查研究(對高一學生發(fā)放了“你想要什么樣的早自習”的調查表),經(jīng)過和高一老師的分析、商量,研究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做起:
1.從基礎開始,鞏固、強化基礎。要求學生每天早上都要利用一定的時間來熟悉教本內的文章,正字音和字形,通過大聲地讀,培養(yǎng)語感,夯實基礎。此過程可由科代表引領,一起讀,也可自由讀,然后同學互相考查,老師參與抽查,一定要落實。此階段時間長短視教學內容的多少而論,一般控制在5~10分鐘內。
2.傳統(tǒng)拓展,加強積累,提升素質。所謂傳統(tǒng)拓展,就是在每個早自習中補充一些傳統(tǒng)的文學知識和文學文本,比如古詩詞、簡短的古散文、賦、小說等。此過程最好事先準備好,以打印稿的形式發(fā)給學生,而且應該有個系統(tǒng)性,時間順序也好,文體順序也可(可以作為“校本讀本”),讓學生對文學傳統(tǒng)有個大致的認識,同時起到加強積累的作用,讓學生能在以后的寫作中、語言交流中運用起來,真正達到提升素質的目的。如果是古詩詞,最好要求學生當堂能背古散文等,要求學生能把一些重要的字詞記住,把一些精彩的語句和觀念記住。此階段時間同樣視提供的內容多少而定,一般在10~15分鐘。
3.興趣拓展,開闊眼界,提升情商。所謂興趣拓展,是針對傳統(tǒng)拓展這個概念提出來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提供早自習的閱讀素材,內容不限,只要是健康的即可,可以是雜志上的小文章,可以是網(wǎng)絡上的各種版本……此舉在于鼓勵學生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鼓勵學生多讀,多分享。此過程最好由學生輪流來做,一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能督促學生去閱讀。學生傳達完畢,還需要闡釋分享理由,同學也可根據(jù)其提供的文本和分享理由來打分、評判,半期或者期末可以評選最佳推手,真正提高學生的鑒別、鑒賞能力。此階段可以控制在10~15分鐘內。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后,如果時間還有剩余的話,可讓學生自由安排,教師也根據(jù)具體的教學任務安排學生預習或復習,或巡視,解答學生的疑問。
高二語文早自習的具體措施:
1.完成語文必修(3~4)冊課文的預習,要求對字詞進行梳理,對內容有整體把握,上課檢查預習情況。
2.對要求背誦的課文或段落,必須在早自習做明確的要求,并及時檢查,采用自批互批、組長批的方式,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果。
3.只會盯著樹皮里的蟲子不放的鳥兒不可能飛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裝滿了山河天地的雄鷹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所以早讀除必修之外,安排選修內容,并在高二階段注重詩歌鑒賞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指定詩歌,指定學生選取作講,這樣早自習更有活力。
附:擴充材料。
詩經(jīng)中《蒹葭》、《離黍》、《關睢》楚辭中的名句,漢樂府《上邪》,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張籍《酬朱慶馀》,駱賓王《詠蟬》,王勃《別薛華》《再別薛華》《山中》,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送魏大從軍》,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留別王維》,王昌齡《從軍行其一》《閨怨》,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塞上聽吹迪》《除夜作》王之渙《宴詞》,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山房春事二首》,韓愈《答張十一》《題木居土二道》,韋應物《登樓寄王卿》《春雪》《寒食寄京師諸弟》,無稹《滁州西澗》《重贈樂天》《行宮》,李賀《蘇小小墓》《重別夢得》。
文言:涉列120個實詞中一些,18個虛詞。
現(xiàn)代文:選取一些散文精萃和小小說。
高三的學習時間很緊張,語文需要復習的知識點比較繁瑣,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把握好早自習的四十分鐘,合理有效地利用早自習,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經(jīng)過兩年時間的學習,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之前所積累的知識是零散的,因此,高三早自習的任務便是梳理知識點,夯實基礎,積累作文素材等。任務如此繁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經(jīng)過我們的研究和實踐,最終確定的是分段式早自習模式。
1.溫故知新階段。近年來,高考主張“回歸教材”,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溫習以往學過的課文,當然,這種溫習不是對以往講過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如溫習小說,我們就讓學生講高中階段所學的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中國古典小說、外國小說進行歸類,首先是熟讀小說,了解小說內容,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教師以前講授新課所授予的方法來探討,明確閱讀各類小說的方法和技巧,在學生進行梳理和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shù)难a充。對每一類文體,我們基本上都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再次走進教材,獲得新的知識,該階段安排的時間為23分鐘。
2.積累詞語,夯實“語基”階段。幾乎每次考試,學生在前四道基礎題上丟分都比較嚴重,尤其是語音、字形和成語,這些基礎知識僅憑一朝一夕的強化是不夠的,必須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我們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早自習積累這些基礎知識。當然,記了東西或許過一段時間又忘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學生要在早自習中動手,將那些記了多次也總是記不牢的、容易混淆的知識記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時時去翻看,每個早自習都去鞏固,這樣就達到了將厚書讀薄的目的了,該階段時間安排為5分鐘。
3.作文素材積累階段。進入高三,我們給學生印發(fā)了較多的作文素材,但從交上來的作文習作來看,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將這些鮮活的素材運用起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在早自習中,讓學生統(tǒng)一閱讀某個作文素材,然后針對該素材講出自己的感悟,最后進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更好地利用我們的作文資料,將手中的“死”的文字變活,該階段時間安排為8分鐘。
4.練字默寫階段。高中1~6冊要求背誦的篇目很多,高三要求將這些篇目讓學生逐一背誦,并落實,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早自習這個時間,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內完成背誦任務,否則將受到懲罰。當然,默寫書寫一定要規(guī)范、工整,若字跡潦草,將駁回作業(yè)本并謄抄原文兩遍。有了這些約束,學生的書寫也會有很大的進步,該階段時間安排為4分鐘。
不同年級有不同的早自習模式,經(jīng)過我們不同年級教師的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早自習對學生而言是極其實用的,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我們希望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把早自習有效利用的研究做得更為完善,讓學生真正得益于早自習。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高中英語;段落寫作;激發(fā)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4-0071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進行段落創(chuàng)作的幾種做法
要想培養(yǎng)學生進行段落創(chuàng)作,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段落,一個基本的段落應具備哪些要素。結合語文教學的思路,筆者和學生共同總結出段落的基本概念,即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單位,它由句子或句群組成的具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語段;在文章中用于體現(xiàn)作者的思路發(fā)展或全篇的層次。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段落的理解不需要那么專業(yè),就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以及英語演繹性的語言,筆者給學生定下了段落的基本結構。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s and concluding sentence. 筆者要求自己的學生在書寫段落時一定要有這樣的基本概念。學生有了段落的基本概念以后,我們就要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加強他們對于段落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1. 課文教學中段落寫作的指導
課文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課型。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題目的設置中不難看出,它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完成淺層理解題,更要能夠在快速閱讀后透徹理解全文并歸納全文提供的信息,從而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甚至對文中未提及的情況進行推理想象。所以,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但課文教學完全可以在這基礎上進行升華,在引導學生收集到主要信息后,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組信息,然后進行語言的輸出,給學生創(chuàng)造口頭鍛煉段落寫作的機會。
比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7第三單元Reading中的課文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時進行了有效的段落訓練。這篇課文有兩篇辯論稿組成。每篇辯論稿共有5小節(jié)。讓學生歸納完每小節(jié)的段落大意后,筆者提煉以下key words 在黑板上:
The argument (para1 )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
Supporting details(2-4)
a. The Internet is now the first source people turn to when they need information.
b. According to a survey, gathering information is the primary use for the Internet.
c. The Internet is also the way people use it to build social bonds.
Concluding sentence(5) The Internet is a positive tool that makes people’s lives better.
然后,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中間的supporting details,引導他們把要點進行分類,果然,學生們立刻發(fā)現(xiàn)三個支撐細節(jié)實際是兩方面內容:1. 人們利用網(wǎng)絡搜尋信息;2. 人們利用網(wǎng)絡交友。在這基礎之上,提示學生適當使用連接詞匯。學生就得到了一個較標準的段落: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 First of all, when people need information nowadays, they turn to the Internet first according to a survey. Besides, teenagers especially the disabled usually use the Internet to build their social bonds. With the Internet,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who have common interests around the world. So the Internet remains a positive tool to make our lives better.
學生根據(jù)黑板上的key words,加上自己的語言,用三五句話就把文章的內容復述了出來。這樣的課文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通過對所提煉的信息的復述,進行了段落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在進行語言的輸出時,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是要有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要有語句和語段的連續(xù)思維,這也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篇文章的篇章結構較為明顯,也比較適合進行語段輸出。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和筆者一樣利用課文教學進行寫作指導??蓪τ谝恍┪恼陆Y構比較松散,內容不是很連貫的文章,我們照樣可以進行語段的操練。
2. 語言點教授課中語段的寫作指導
除了課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語段的寫作指導外,我們的語言點訓練課也不例外。語言點訓練課是學生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點和復習以往學過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是學生進行詞匯積累的重要陣地。很多學生寫作的原材料都是在語言點教學課上獲得的。所以把語言點教學與寫作相結合最合適不過。
例如,在學習as的用法的時候。筆者通過課文中的句子 as acupuncture developed, the simple bian stones were replaced by stone needles. 讓學生說出as的意思及用法。然后再提供一系列的例句讓學生觀察并總結as的用法。
As you know, the UN touches the lives of people everywhere.
As she grew older she gained confidence.
This tour is not for you as the Inuit eat mainly animals, birds and fish.
They are watching TV as they are doing their homework.
You should do as your teacher tells you to.
Hard as I studied, I couldn’t catch up with them.
每總結完一種用法后,讓學生翻譯一個句子來鞏固其用法,當學生總結歸納完as所有的用法和意義后。他們發(fā)現(xiàn)剛才口頭操練的翻譯句子連起來便是一個段落。
因為要考大學,即使男孩深愛著女孩,但他還是決定分手。正如大家所預料的那樣,女孩起初不理解男孩的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明白了男孩的決心。他們一起努力學習,聽從教師的教導。最后,正如每個人希望那樣他們雙雙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As he wanted to go to university, much as the boy loved the girl, the boy decided to break up with the girl. As was expected, the girl could understand him. As time went by, she had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boy’s determination. They worked hard together,doing everything as the teachers told them to. As everybody hoped, they were admitted into their dream universities.
雖然這個敘事的段落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或是總結句,但學會連貫敘事的方法也一樣重要。課后,要求學生把這個段落寫下來,并鼓勵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自己把as的用法編在一個敘事的段落里。
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單元復習課時把本單元所學的詞匯和句型在例句展現(xiàn)時用連貫的語句或段落表現(xiàn)出來。在語法講授課時,在語境創(chuàng)設上我們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語法規(guī)則都設計在同一個故事背景下,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語法規(guī)則的時候,能有機會欣賞到或有趣或驚險或哀傷的故事情節(jié),這無疑會讓你的學生對你的英語課興趣大增,課堂氣氛也更活躍。
3. 與單元內容相結合的段落寫作指導
牛津英語教材的編排是按照系列展開的,每個模塊以及每個模塊中的每個單元都是一個主題,如果按照教材安排的內容每個單元進行相關的寫作內容,在我們農(nóng)村中學操作上困難很大。筆者看了一下高中11個模塊的每個單元,要求寫作的內容有的像演講稿、建議信等,我們用來進行寫作訓練還比較合適,可有很多時候單元的寫作內容和我們學生實際不符,比如寫一個調查報告、文學評論、設計旅游冊子等等。我們的學生都在農(nóng)村并且大部分都是住校生,他們出來書本和圖書館很好有機會在其他地方接觸到英語。他們知識面窄,語言積累還薄弱,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雖然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好處,但對于目前的高考模式和學生的實際,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取舍,并根據(jù)單元教學內容中的某個點設置每個星期的隨筆練習。
二、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