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比喻教學法論文范文

比喻教學法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比喻教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比喻教學法論文

第1篇:比喻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比較文學;文學批評;方法論;意義

在大學中文專業(yè)本科教學中,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氨容^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歸于外國文學學科領域,而文學批評則是文藝學中與文學理論、文學史共同構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不爭的共識是:“‘比較文學’中的‘文學’,單指文學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所以,比較文學屬于文學研究。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明確了這一點也就明確了比較文學的學科歸屬和基本屬性。比較文學也就有了質的規(guī)定;而文學批評是一種以文學欣賞為前提、以文學理論為指導、以各種具體的文學現(xiàn)象為對象的研究、評價活動。既然如此.比較文學就應該是文學批評的重要內容;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論的意義。學界對于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的探討,更多地是分而論之,對兩者的天然聯(lián)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盡管樂黛云、陳悖等比較文學界的前輩都不失時機地強調比較文學與文學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評界應有的響應。在文學批評領域,人們論及方法,更多地關注的是文學批評本身的內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論體系,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之關涉以及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的研究還屬于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正是針對這一點,嘗試著討論文學批評視域中的比較文學方法論之意義。

一、比較與比較文學

任何存在物都無法獨自存在,任何事物都處于與別的事物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比較的意識應該是隨著人類意識的產生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比較思維在人類思維的歷史上也會找到其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淵源和學理基礎;比較的方法作為人類思維的基礎,其運用也可以一直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英國女學者波斯奈特指出:“用比較法來獲得知識或者交流知識,在某種意義上說和思維本身的歷史一樣悠久”;并將比較稱之為支撐人類思維的“原始的腳手架?!?/p>

從學理上推論:比較意識的產生,比較思維的形成,比較方法的運用,似乎一脈貫之,清晰地勾勒出“比較”概念的生成?!掇o?!愤@樣解釋“比較”: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梢?,察同辨異是“比較”的基本特性;而察同辨異也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出發(fā)點,因此,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

法國比較文學研究者梵第根早就意識到比較之于文學研究的重要:“一種心智的產物是罕有孤立。不論作者有意無意,像一幅畫一座塑像,一個奏鳴曲一樣,一部書也是歸入一個系列之中的,它有著前驅者,它也會有后繼者。”馬克思、恩格斯對比較文學產生的背景作了極為科學的說明:“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彼麄兊念A言很快被證實。19世紀上半葉,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開始發(fā)展起來。直至成為一門顯學。

比較文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tài)的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而不同國家的學者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為代表的法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影響研究,以韋勒克為代表的美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以阿歷克謝耶夫和日爾蒙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學者則認為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應該同時并重。

比較文學研究盡管各有側重,以致形成不同學派,但其共同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氨容^文學中的比較與人類思維中早已存在的比較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并沒有根本的差異,然而,比較文學又并非單純的比較,有時也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比較文學中的比較具有某種特異的東西,這種特異性在于:進行比較文學研究,需要處理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這時作為研究主體的‘我’無法超然于研究對象之外。而往往先在地認同于兩個要素之中的一個.這樣我們要處理的就不僅僅是兩個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還包括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笨梢姟1容^文學學科中“比較”的意義具有特定的并且確切的學理內容,它是一種旨在把握“雙邊”或“多邊”文學的內在關系.并進而認識它們的本質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思維形態(tài)、思維過程和方法論。

總之,比較是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有意識的比較思維體現(xiàn)于人類思維的發(fā)展進程之中: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比較文學中的比較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有其特定的內涵,是一種跨民族、跨學科、跨文化的比較;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淪的意義。撇開文學批評而泛談比較文學方法論.抑或文學批評方法論中忽略比較文學方法,這些都必不能探驪得珠,甚至會南轅北轍。

二、文學批評中比較文學思維的滲透

比較文學的研究趨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學的差異性和同一性之間建立一種辯證的關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圍中尋覓思維本質的共性,它是辯證思維方式與方法論的結合。“如果單從方法論的角度對比較文學作歷時性的追溯,那么.我們便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各個時期比較文學觀念的不同,它的理論背景和指導思想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庇绊懷芯?、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的應運而生就是很好的說明。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文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都與文學批評的理論、方法有著天然的關聯(lián),即文學批評中滲透著比較文學的意識和思維,諸如: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女性主義批評與比較文學,文化批判與比較文學等等。

陳悖等學者在《比較文學》中指出:歷史的實證的方法和審美的批評方法.是比較文學史上存在的兩種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對其流變作了梳理:在l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上半期,比較文學被看成文學史的一個分支,影響研究占有絕對統(tǒng)治的地位,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幾乎成了唯一的方法這類研究在理論上發(fā)展到極端,就是梵第根所主張的,把比較文學看成歷史科學,只作事實的搜索考證,研究因果聯(lián)系,而排斥審美批評。50年代之后,美國學者提倡平行研究,他們的理論背景是形式主義和新批評,因而在實踐上強調審美的批評方法.強調“文學性”。這種梳理,實際上觸及到了文學批評中的社會歷史批評、原型批評、新批評、符號學與比較文學中的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的關系問題。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都注重事實的考據,強調實證分析,探微索隱地辨析、說明文學現(xiàn)象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都運用審美的批評方法,致力于發(fā)掘無事實聯(lián)系的文學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的美學價值,體現(xiàn)了法國學者金伯勒的思考:文學的比較研究不應當局限于“事實聯(lián)系的研究”.而必須嘗試把研究導向對作品的價值的思考。

文學批評中讀者反應批評的理論主干是接受美學,作為文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它將讀者置于批評的中心,為考察文學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接受理論強調讀者的參與和創(chuàng)造,重視讀者的接受過程;比較文學關注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過路線”??剂勘容^的放送與接受,兩者有頗多接近之處。接受理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堯斯為了論證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的關系,曾經討論了“歌德的《浮士德》與瓦萊里的《浮士德》:論問題與回答的闡釋學”。將德國的歌德與法國的瓦萊里的作品相比。這顯然是比較文學的視野;而其中叉涉及到瓦萊里對歌德的接受問題,這又屬讀者反應批評的范疇。堯斯正是領悟到了接受理論中的比較意識以及比較文學中的接受因子,才強調:“我們研究《浮士德》時,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針對歌德的《浮士德》和后來瓦萊里的《浮士德》所回答的問題,對癥下藥?!彼€通過比較和接受研究發(fā)現(xiàn):“歌德以他的人性戲劇回答浮士德神話的原始問題時,已經作r些改動。瓦萊里也發(fā)現(xiàn)歌德的《浮士德》的回答已不能滿足他。于是他提出浮士德神話中蘊涵的另一個問題?!眻蛩沟呐u實踐,充分證明了隨著比較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放送者、接受者關系網的滲透,接受美學、讀者批評形成了一個新的理論層面.并由此開辟了文學研究新的探索途徑。

符號學成為西方各種形式主義批評堅實的理論支撐,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都直接從中獲得靈感。符號學研究力圖借鑒語言符號分析法和代碼理論,從意義建構的“零框架”上尋求人類文化的同一性.這與比較文學的跨學科(文學與語言學聯(lián)姻)、跨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異同)研究如出一轍。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中,有一種間接比較稱為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俗稱“西論中用”)。上世紀70、80年代.臺灣學者楊牧和大陸學者周英雄先后對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六中的一首小詩《公無渡河》的分析,就是借用西方文學批評中結構主義二元對立原則和符號學原理解讀中國文學作品的典型案例;論者從形式因素人手,創(chuàng)造性地從語音層次的分析上升到語義層次的分析,由此傳達出對生命的喟嘆,進而揭示悲劇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比較文學的理論移植方法與文學批評的符號學方法、結構主義方法的融合;這種批評實踐,是結構主義詩學中國化的開拓性嘗試,并顯示出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的不解之緣。

女性主義批評由于其性別的獨特性、理念的多元性、視角的開放性,自然與比較文學研究產生了許多契合點。當今世界女性主義批評運動千姿百態(tài).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使發(fā)生在不同國度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活動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注重社會實踐而輕視理論化的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理性而多元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法國流派、爭取女權強調本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東方女性主義批評。新見迭出,不乏勝解,各領,形成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閾。并昭示人們:無論是社會學女性主義批評、符號學女性主義批評,還是心理學女性主義批評、女性主義批評。一旦跨越民族、跨越國界、跨越文化.就具有了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意義。

此外,從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文學和社會學、文學和心理學的傳通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原型批評、心理分析批評甚至精神分析批評等文學批評方法的特質。

辨析文學批評方法與比較文學方法之關涉.使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比較文學學科的邊緣性決定了它必然要與其他學科發(fā)生緊密的關系,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而比較文學的根本屬性是文學研究.也就決定了它在文學批評的視野中必然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因此,將比較文學方法論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是文學批評方法論教學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

比較文學是比較思維與比較方法結合的產物。它以理解不同文化和文學問的差異性和同一性的辯證思維為主導,其研究方法也因此超越形式的異同類比,而包括了各種文學的不同研究方式,從而展現(xiàn)各種文學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辯證聯(lián)系。

問題在于,處于當下這個多元參照和學科整合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歷史性地從方法論、認識論和學科本體論的不同層面,去理解和認識“比較”的不同內涵及其對于文學研究的意義?去思考和探尋這種比較的價值目標將如何影響到比較文學學科方法和文學研究范式的有效性?有學者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在當下所謂現(xiàn)代性視域和多元文化語境中,比較’只能建立在堅定不移地拆解文化中心主義、肯定多元文化共生權利、堅持價值傾向和發(fā)展擔當互補共存的意識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這些價值理念的支撐,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方法.甚至是跨越文化、語言、民族的比較研究,同樣不能保證得到這個時代的文化對話所期待的結果?!?/p>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比較文學的發(fā)展一直伴隨著方法論的探索,許多學者致力于新時期文學研究方法有效性的考求;在一致推重“比較”作為比較文學的出發(fā)點、思維方式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學界還就“闡發(fā)法”、“異同比較法”、“尋根法”、“對話”等研究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實踐證明,它們無論是在比較文學領域還是在文學批評范疇,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闡發(fā)研究既是一種研究類型.也是一種比較方法。它是中國學者的一個創(chuàng)造。王國維、、聞一多等現(xiàn)代學者曾嘗試這種實踐;1976年臺灣學者古添洪把“援用西方的理論與方法.以開發(fā)中國文學的寶藏”的研究,稱作“闡發(fā)”研究。這種間接比較實質上屬于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而一國文學理論是從該國文學創(chuàng)作總結、抽象而來,在被用于另一國作品闡釋時,無可避免地隱含著兩種作品的比較:理論移用中的逆與順,折射出兩種作品的異與同。

平行研究中根據性質類型可分為類比研究和對比研究,稱為“異同比較法”。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比較研究.是在異質異源的不同文化體系之間進行的比較。它要求從求同出發(fā),進而辨異,進而探究其深層原因;同時,在異同的比較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各自的民族特色和獨特價值,尋求相互的了解、溝通和融合。

“尋根法”即“文化模子尋根法”,它是跨文化研究中文化沖突、文化碰撞的產物,是美籍華裔學者葉維廉提出的。他主張在進行不同類型文化背景的文學比較研究時.以文化模子的尋根作為基礎.而且必須從兩個模子的疊合處察同辨異,尋根探源,并認為,只有這樣.方能窮究事物的本來面貌.達到兩者的融合。葉維廉的思考.為中西文學比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對話”是比較的重要路徑,也是文化傳通的有效方法樂黛云從對話的角度反觀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基點和研究范式,提出了文學對話這個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基礎.并深刻地揭示了比較文學的實質:比較不是理由,比較中達成直接或間接的對話并且通過對話產生互補、互識、互鑒的成果.才是比較文學題中應有之義。這也正是巴赫金所憧憬的境界:在兩種文化發(fā)生這種對話性相遇的情況之下.它們既不會彼此融合,也不會相互混同,各自都會保持自己的統(tǒng)一性和開放性的完整性,然而它們都相互豐富起來。

第2篇:比喻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比較文學是一門研究跨越國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學思潮、流派、運動、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學發(fā)展有關的各種現(xiàn)象的學科。縱觀世界比較文學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看出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累進式發(fā)展的三大階段,即影響研究的歐洲階段(法國)、平行研究的北美洲階段(美國)和跨文化研究的亞洲階段(中國)。 

 

在當今世界學術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學科之一。自它在中華大地上復興以來,發(fā)展迅猛,至今仍然方興未艾。 

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概念 

比較文學法國學派的代表人物卡雷在他的《比較文學》藝術中對比較文學進行了定義:“比較文學是文學史的一支;它研究國際間的精神關系,研究拜倫與普希金、歌德與卡萊爾、司各特與維涅之間的事實聯(lián)系,研究各國文學的作品之間、靈感來源之間與作家生平之間的事實聯(lián)系。比較文學主要不考慮作品的獨創(chuàng)價值,而特別關懷每個國家、每位作家對其所取材料的演變。” 

美國學派代表人物雷馬克對比較文學進行定義:“比較文學是超越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并且研究文學和其他知識領域及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包括藝術(如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哲學、歷史、社會科學(如政治、經濟、社會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等,簡言之,比較文學是一國文學與另一國或多國文學的比較,是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xiàn)領域的比較?!?nbsp;

我國學者季羨林先生對比較文學曾下定義:“顧名思義,比較文學就是把不同國家的文學拿出來比較,這可以說是狹義的比較文學。廣義的比較文學是把文學同其他學科來比較,包括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錢鐘書先生的說法是:“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專門學科,則專指跨越國界和語言界限的文學比較。更具體的說,就是把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文學現(xiàn)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它們在文藝理論、文學思潮,具體作家、作品之間的互相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比較文學定義為:比較文學是以世界眼光和胸懷來從事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學科之間的跨越式文學比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種跨越中文學的同源性、類同性、異質性和互補性,以影響研究、平行研究、跨學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為基本方法論,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來總結文學規(guī)律和文學特性,加強世界文學的相互了解與整合,推動世界文學的發(fā)展。 

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比較文學作為一種專門的學科,是沒有什么疑問的,但是,中西比較文學是否也能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猶如“紅學”之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魯迅學”之于現(xiàn)代中國文學研究?我們認為,把中西比較文學從比較文學中獨立出來,進行專門的、深入的研究,有著特殊而重大的意義。固然,對于中外文化交流,取異域文學之長,補我國文學之短,中國文學與朝鮮、日本、越南文學的比較,以中國文學為主體的東亞文學與以印度文學為主體的南亞文學的比較,乃至中國文學與中東文學、拉美文學、非洲文學的比較等等,也都是有待深入開發(fā)的研究領域。但是,對于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來說,從來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像西方文學那樣,對我們民族的文學沖擊那么大,發(fā)生過那么無孔不入的影響。直到現(xiàn)在,世界各國的文學傳統(tǒng)仍在受歐美文學傳統(tǒng)的沖擊。我們現(xiàn)在的文學教科書,甚至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在內的教科書,都在使用著歐美文學的概念。我國當代的作家,仍在自覺或者不自覺、直接或者間接的接受著西方文學的影響,我國一般大學的外國文學課實際講授的是歐美文學課。因此,作為專門學科的中西比較文學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中西比較文學,包括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大的研究領域。一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的比較;二是中國古代文學與西方文學的比較。前者應側重于法國學派正統(tǒng)意義上的比較文學,即影響研究,后者應側重于美國學派提出的平行研究。中國新文學的歷史不長,而古代又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tǒng)和豐富的文學遺產,這個傳統(tǒng)總在有形無形地對中國新文學發(fā)生影響。因此,隨著中西比較文學研究的深入,應該把研究的重點從現(xiàn)代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的比較移道中國古代文學與西方文學的比較上來。 

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歷史與發(fā)展 

曹順慶在《比較文學史》中談到“整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和實施,就是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大,一個個‘人為圈子’的不斷被沖破,一堵堵圍墻的不斷被跨越,從而構成整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走向?!盵1]縱觀全世界比較文學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較為清晰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發(fā)展的學術之鏈。這條學術之鏈歷經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三大階段,呈累進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 

第一階段,在比較文學歷史上,法國學派是最早出現(xiàn)的一個學派,從19世紀末開始至20世紀20年代已具雛形。法國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巴爾登斯貝格、梵第根、伽列及基亞等人。法國學派所進行的影響研究可以概括為:其一,在研究方向上,注重國與國之間文學的事實聯(lián)系和實際的影響關系,在有些學者那里,對這種聯(lián)系和影響的研究甚至被嚴格的限定在兩國之間,如梵第根就持有這種觀點。所以法國學派學者嚴厲,比較文學一詞是一門系統(tǒng)而科學的學科沒有起好的名字。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強調實證主義。認為要使學科建立在堅實的科學性上,只有對文學關系的事實聯(lián)系進行細致的、慎重的考察求證,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們主張把比較文學看成為文學史的一個分支。 

法國學派對比較文學的貢獻是巨大的。它在比較文學形成之初就為學科發(fā)展開辟了一條科學、嚴謹?shù)难芯康缆罚瑸閷W科理論和研究范式奠定了最初的基礎。雖然法國學派在學科定位、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偏狹的觀點,但影響研究至今,認識比較文學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是一個始終充滿生命活力的研究領域。 

第二階段,1958年9月在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第二次大會上,耶魯大學教授韋勒克做了題為《比較文學的危機》的發(fā)言,向法國學派的理論觀點提出了直截了當?shù)奶魬?zhàn)。這個發(fā)言被認為是美國學派的宣言書,此后不僅打破了法國學派的一統(tǒng)天下,也確立了美國學派在世界比較文學領域中的地位。 

美國學派對文學進行的平行研究在與法國學派爭論中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其理論重點和對學科發(fā)展的貢獻可小結如下:第一,擴大了研究的領域,把不同學科引入到文學研究中來;第二,把比較文學研究的目光轉向了文學的內部,更加關注作品的結構、語言、層次等方面的問題;第三,開拓了多元的研究方法,主張針對不同作品、不同問題運用不同方法,或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在第三階段,學科自我發(fā)展的又一次機遇是東西比較文學研究的崛起。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臺港及大陸比較文學研究的迅速崛起,為開拓比較文學的領域,尤其是東西方文學的跨文明比較做出了實績。這種跨越東西方異質文明的比較文學研究,將全世界比較文學引向了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為比較文學拓展了更加寬廣的視界,將比較文學導向了又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中國學術界正在探索甚至正在建構跨越東西方異質文明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新體系。臺港學者對于東西方文化“模子”的比較文學研究和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探索,已邁開了比較文學新的學科理論建設的步伐。而近年來中國大陸學者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基本理論特征——“跨文明”的提出及其方法論體系輪廓的初步勾勒,更進一步奠定了學科理論建設的堅實基礎。可以說,全世界比較文學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性轉變,新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正如旭日般冉冉升起,這是一個更加廣闊的視界,是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新階段。 

中國比較文學乃至世界比較文學今后邁向何方?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跨文明研究”,或者說著眼于在中西文明沖突、對話與交流的跨越東西方文明的比較文學研究,將是中國比較文學乃至世界比較文學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曹順慶.比較文學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 

[2]陳惇,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3篇:比喻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電路定理,比喻,教學

 

0 引言

眾所周知,電路定理是電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定理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是學習電路后續(xù)內容的關鍵。在教授某一定理時,通常的講法是先介紹該定理的內容,然后加以證明,最后通過例題講解如何應用該定理。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此種教法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定理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應用。為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定理內容,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比喻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教學中借用學生已感知的知識來映射新知識,使新知識更容易被理解的一種方法。本文以電路中比較常用的三個定理(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及互易定理)為例,說明比喻在電路定理中的應用。

1 疊加定理

疊加定理的內容是:多個獨立源作用的線性電路,任一支路(或線性元件)的電壓或電流都是電路中各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處產生的電壓或電流的疊加。可以說,該定理是電路定理中比較容易理解的定理,但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晰、準確地抓住定理所表達的內容,可以采用比喻法。獨立電源可以產生流動的電流,現(xiàn)實生活中的水龍頭可以產生流動的水。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將獨立源比作水龍頭,而將某一條支路(或線性元件)比作某一個水槽,那么獨立源在某一支路所產生的響應(電壓或電流)就可以看作打開水龍頭向某一水槽所注的水。圖1所示電路為電壓源和電流源共同作用時在電阻上產生電流。圖2 所示為水龍頭A和B同時打開向水槽C注水。則定理內容可通過比喻表述成:水槽中多個水龍頭一起打開所注的水,等于各水龍頭單獨打開時在水槽中所注入的水的和。如果在介紹疊加定理之前用上這樣的比喻教學,那么定理的內容也就呼之欲出了。這種比喻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學生們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圖1 圖2

2 戴維南定理

戴維南定理---又叫做等效電壓源定理。其定理內容為:任何一個線性含源二端網絡就其外部性能來說,可以用一個電壓源等值代替,電壓源的電壓等于原含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電壓源的內阻等于原含源二端網絡變?yōu)闊o源二端網絡的入端電阻。戴維寧定理實質上是一種分析方法,是通過等效變換演化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是求解復雜直流電路的一種重要方法。相對支路電流法而言,戴維寧定理的應用范圍狹窄,原理的理解也較為困難,不少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難懂,甚至將戴維寧定理詼諧地稱為“太為難定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對“等效”這個概念沒有真正理解論文格式。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學生掌握把一個有源二端網絡等效為一個電源的思想。筆者在講授“等效”這個概念時運用了比喻教學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戴維南定理的圖示說明如圖3所示。這里可將線性有源二端網絡比作白貓,電壓源比作黑貓,而將待求支路的電阻比作老鼠。對于老鼠來說,無論白貓還是黑貓都會對它構成威脅,所以白貓和黑貓對于老鼠來說是等效的。但是,白貓和黑貓的習性以及撲鼠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白貓是白貓,黑貓是黑貓,它們相互之間是不能等同的。而對于待求支路來說,線性含源二端網絡和電壓源的作用是相同的,它們都可以為待求支路的電阻提供相同的電壓和電流。但兩者之間卻不能等同,一個是結構比較復雜的網絡,一個是結構簡單的電壓源。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也就自然明白了,用電壓源(黑貓)替代原來的二端網絡(白貓)后,負載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的電流均不變,即“等效”指的是對外電路(老鼠)等效。

圖3 戴維南定理圖示

3 互易定理

互易定理的基本意義是,對任一僅有唯一獨立源,且僅由線性電阻構成的網絡,獨立源所在端口與響應所在端口可以彼此互換位置,而互換位置前后,激勵和響應的關系不變。互易定理有三種形式,如圖4所示。該定理的形式較多,且當激勵為電壓源(或是電流源)時,響應有時是短路電流,而有時是開路電壓,學生很難記憶,且容易記混淆。同樣教學,運用比喻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里將電壓源比作父親,電流源比作母親,而將短路電流比作兒子,開路電壓比作女兒,這樣作比后就很容易找到三種形式的規(guī)律。首先,可以把獨立源所在端口與響應所在端口的關系看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那么,互換前兩端口若是父子關系(或母女關系),則互換后兩端口仍然是父子關系(或母女關系);若互換前兩端口是父女關系(或是母子關系),則互換后兩端口則是母子關系(或是父女關系)。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就容易抓住規(guī)律并理清互易前后激勵與響應的關系了。

(a) 互易定理的第一種形式

(b) 互易定理的第二種形式(c) 互易定理的第三種形式

圖4互易定理的三種形式

4 結束語

作為教師應有能力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用現(xiàn)實中易理解的事物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教學中適當運用比喻,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對電路定理的理解比較直觀形象,進而增強學生的記憶。但這種比喻教學法要求教師有很高的專業(yè)功底,因為學生更容易記住教師的比喻,如果比喻得不確切,非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會弄巧成拙,使學生更加迷惑不解。因此,需要我們多觀察、多體會,根據教材內容盡可能多地發(fā)掘比喻、應用比喻。此外,還可以集思廣益,讓學生自己運用比喻形容某一事物,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在類比和推理中理解和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陳希有.電路理論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徐福媛.電路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

[3]廖振德.比喻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 12:94-94.

[4]丁雷.信息技術教學中形象比擬法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4, 6:59-60.

[5]彭梅香.淺談比喻在電工技術基礎教學中的作用[J]. 新余高專學報.2004,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