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斑羚飛渡閱讀答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斑羚飛渡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斑羚飛渡閱讀答案

第1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一、掌控文本主體,游刃有余

初中語文新教材第七冊的編排意圖突出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動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每個單元由若干個主題構成,按人、事、景物、綜合學習等編排。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性的挑戰(zhàn),即在掌握文本的基礎上游刃有余。以教材文本主題為主又拘泥于教材,如在教《斑羚飛渡》這課時,課文原意是贊頌斑羚在絕境中為群體利益而愿犧牲自己的精神。我另辟蹊徑設疑:斑羚飛渡意味著人類的?然后讓學生通過深層次閱讀、想象,得出結論:斑羚飛渡,正折射出人類的殘忍;所有的生命都是大自然中平等的一員,沒有任何理由踐踏生命。再如我在教《丑小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自主探究,領悟文章的主題。首先我為文章設疑: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經歷了哪些挫折?賦予丑小鴨如此執(zhí)著追求的動力何在?第一道設疑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很快得出答案,第二道需要學生反復閱讀、思考、反饋出不同的觀點:丑小鴨不甘于自己的現狀,她要同命運的不公平作抗爭;丑小鴨太愛美了,視美如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她堅信美好的降臨在于信仰,在于不斷地追求……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對美的向往和追求使她終于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也是她歷經磨難卻仍然恒心不移的內在動力。通過探究文章末尾“一顆好的心”其內在含義亦可迎刃而解了。

二、設疑探究,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

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必須建立在與文章對話的基礎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閱讀、自主思考,才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感悟。為此設疑要將問題提煉的精而又精。須有思維的張力,而不是以瑣碎的問題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過場。

如《安塞腰鼓》一課,講述了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舞蹈藝術?!昂靡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四次。作者如此反復感嘆,給教師設疑探究無形中提供了一道縫隙——切入點。我便設疑:“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讓學生分組閱讀,自主探究,讓學生感悟:火烈的舞蹈沉重的響聲強盛的生命蓬勃的想象。逐一深入到四個場面描寫,從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充沛激情與文章語言的獨特魅力。另外,文中大量的短句對表達“好一個安塞腰鼓”有何作用?通過評讀探究得出結論:作者以短語的快節(jié)奏結合意象的營造從而達到對“好一個安塞腰鼓!”以詩意的展示,使全文如同一首詩樂,和諧而優(yōu)美。

三、個性設疑,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

采用探究式教學,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實施教學,即面向團體,又兼顧個別,方能取得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既讓優(yōu)等學生吃飽,又要讓后進學生能夠接受。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之差異,分層次設疑、布置作業(yè)。作業(yè)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A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體學生必須統一完成。有一定坡度的能力題,可視自己的狀況做,這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從而更快的向自己的目標努力遞進。

第2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币虼耍瑧匾曢喿x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以創(chuàng)新為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帶動學生學好知識、學活知識、全面發(fā)展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是閱讀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提問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向活動的過程,傳統教育觀認為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埋沒或扼殺;而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處于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能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產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欲望,使學生成為閱讀的真正主人。教師要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問”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學生才有可能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問題意識”,教師要不斷誘發(fā)其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并鼓勵其問得深、問得妙。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為本。例如,教師在上《敬畏自然》時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提問,學生的思維顯得十分活躍,提出的問題有“為什么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為什么?”“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文中卻說‘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根據是什么?”“人與自然應該怎樣和諧相處?”……從這堂課的教學氣氛看,學生顯得比以往興奮多了,甚至連平日對語文課不感興趣的同學,也紛紛提出了很有見地的問題。

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總是要求學生按照標準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挖掘教材中的求異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敢于求異的品質,善于求異的素質使得求異思維得到發(fā)展。以沈石溪的《斑羚飛渡》一文的教學為例,文章在寫作意圖及對“我”在飛渡悲劇中角色的認識等方面存在著求異因素,有的同學認為作者通過“我”這一獨特的視角展示了斑羚的精神實質,給讀者精神上的震撼,他崇尚斑羚的品質,希望人類從斑羚身上得到啟示。而另一些同學則認為作者是這一悲劇的目擊者,而對處于弱勢的生命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同情,面對悲劇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懺悔,正是以“我”為代表的人類的獵殺才造成人與動物之間的矛盾,才使得動物走入絕境。對此問題,學生們各抒已見,思維空前活躍。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要大力提倡個性化閱讀――即引導學生遵循基本的閱讀方法,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允許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系統、情感體驗、智力水平基礎上做或淺或深,或寡或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實現認知教學、智能訓練和人格教育三位一體的閱讀功能。一旦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提升,思維得到拓展,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提倡個性化閱讀,就要解放學生的眼睛,要讓他們多看書,敢多看。學生唯有多看書,有了更多的原始知識的積累,博覽群書后,才能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作品做出多元的解讀,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中,想象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內涵。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再創(chuàng)造一個新形象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推進是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的想象力一豐富,對作品的閱讀理解也豐富。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比如人物形象的再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續(xù)寫,讀歌意境的再現,填補藝術的空白等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四、注重情感體驗,豐富閱讀內涵

第3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一、從一節(jié)公開課說起

《談生命》是筆者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最初的教材分析中是這樣描述的:

作者通過描寫“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之豐富多彩,同時也提示了生命的生長、壯大到衰老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輔相成的一般法則,表達了作者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調高亢樂觀,許多語句莊重、精辟又富含哲理,是作者幾十年人生體驗和感悟。這幾句是專家們的分析,但感覺抽象而籠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顯然,教師以己之“昏昏”如何能使學生“昭昭”呢?經多次修改后表述如下:對一個抽象的人生哲理進行感性闡述,這樣的文章很多。這種哲理闡釋往往過濾掉深刻和復雜,只以一種簡單、理想化的面目示人。本文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冰心筆下的生命,是積極向上、充滿生機、健康充實、理想味十足的生命,這里缺少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殘酷拷問,也缺少男歡女愛、吃喝拉撒等世俗生活對人生的真實消磨。另外,生命狀態(tài)的豐富多彩,也多多少少被遮蓋了。這種文章,我們更多的是享受語言,而不是沉浸于思想。

初中學生很喜歡文質兼美的散文,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節(jié)奏感強,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配上美麗的圖片更易激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通過圖文聲三者結合,能把優(yōu)美的文章在學生大腦中轉化成具體可感的畫面。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指導學生利用閱讀期待和閱讀反思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自由暢談。教師只能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啟發(f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最初的學情分析對學生所學內容沒有清晰的理解,缺乏足夠細致的教學設計以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指導學生利用閱讀期待和閱讀反思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中,“如何尊重”,又“如何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等等,都是不清晰的。認真思考分析后表述如下:

當前初中學生大多喜歡快餐式的膚淺閱讀,對于思想深刻的、有關生命人生的內容普遍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引入圖片資料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初中學生人生經歷非常有限,對文中的許多生命的過程缺少直觀的感受體驗,可能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不放在對生命本質的深層挖掘上,而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如朗讀、改寫、仿寫等方法讓學生走進作品詩意的語言世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對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是教師處理教學內容的直接顯現,沒有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的質量、效率何來?王崧舟老師說: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么寫的”。顯然,經過修改后的分析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更準確了。

二、追求語文味的本色課堂

公開課的經歷讓我對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更加癡迷,語文味也成了我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咬文嚼字,余香滿口

語文是有味道的,語言是有味道的。語言在表達的詞語意思之外還有著更深層次的“義”?!墩勆芬徽n中有這樣的設計:請運用下列所給詞語,盡量用自己的話復述春水東流的過程。這個問題的設計側重對春水東流過程的理解,忽略了語言表達上的特點。作者在描述春水東流過程中運用了大量表現春水情緒、情感狀態(tài)的詞語,如“快樂勇敢、享受、憤激、怒吼、心平氣和、心魂驚駭、只想休憩、只想睡眠”等,用比喻、擬人的手法來寫春水,這顯然別有深意。作品如何表達的顯然要比作品寫出了什么更富有語文味。

于是,在《斑羚飛渡》中,我這樣設計第一對斑羚飛渡部分的教學:在下面語段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動詞,看誰填得準確、生動。先獨立思考,填好了,參考一下課文??纯茨男┨顚α?,哪些填錯了;哪些雖然與課文不同,但也很精彩。

就在這時,我看見,從那撥老斑羚里( )一只公斑羚來。公斑羚朝那拔年輕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一只半大的斑羚應聲( )出來。一老一少走到傷心崖,( )了幾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 )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揚蹄快速( ),半大的斑羚( )懸崖邊緣,縱身一( ),朝山澗對面( );……

這樣的練習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更緊扣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學生通過對詞語的填寫、比較、品味,感受到了課文詞語運用的準確與精妙,更深入地辨析了一些同義詞語的細微差別以及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語言風格。

語文課堂教學如果只講思想意義、藝術形象而不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出發(fā),不歸結到語言文字的學習,這不是真正的語文課;如果只重視語言文字,而不要求學生進行語言練習,這也不是完整不完美的語文課。

(二)不疑處見疑,細微處品味道

《談生命》中寫完春水為什么還要寫小樹呢?這一問題增加了語言品味的深度、思維的深度、課堂的深度。語文味不只是遣詞造句的品味?!杜c朱元思書》一文中寫山一段,寫山,寫樹,寫泉,寫鳥,寫蟬,寫猿,寫作者的感慨,可結尾處卻是“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寫到作者的感慨文意似乎已明,主旨也已突出,又以寫樹結尾似乎畫蛇添足,為什么要這樣寫呢?課堂上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作者乘舟由河流進入了山里,寫景上按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還是暗示了人生中的明暗交織?……最終沒有找到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這給我們留下了懸念,它開啟了學生大膽質疑、深入思考的大門。這應該是語文的味道——謀篇布局的味道。

細節(jié)描寫是語言運用的較高階段。作品的感人力量往往表現在細節(jié)上。語文教師就應該準確抓住這些細節(jié),從細膩的文字中咀嚼出語文的味道?!杜_階》一課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師:抓住細節(jié),可以揣摩人物特點和內心情感。老師在讀這篇小說時,被第24小節(jié)中的細節(jié)描寫深深地吸引住了。朗讀此節(jié)并找出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

生:“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又再隔了幾天,他整個人走到臺階上去,把他的大腳板在每個部位都踩了踩,說全凍牢了。”

師:父親所用的工具、動作、語言,這些細枝末節(jié),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作者卻敏銳地捕捉到了,并加以細膩的刻畫,這就是細節(jié)描寫。在細膩的刻畫中,父親的形象也就生動鮮明了。

在語文教學中,離開字詞句去高談闊論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表現。無論哪一種文體,無論什么樣的風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訓練都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文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一字未宜疏,語語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由語言的引導走進作品的境界,由作品的境界來體悟語言表達的技巧。這才是充滿語文味的本色課堂。

語文的味道還應該有很多。語文還應該有很多種味道。行文至此,我突然感到這兩句的味道也不一樣吧。

參考文獻:

[1] 王崧舟.《好課三味》

[2] 管然榮.《語文學科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第4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策略一:為課堂評價制造空間

1.巧借適度拓展

語文學習信息是靈活的、豐富的,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可以采用“調、聯、擴、刪”等方法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并注重教材與學生經驗及社會生活的聯系和融合,根據自身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活”的教學內容成為發(fā)展的載體。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課堂教學的信息,如上網、看電視、讀報刊等等。有了課前的積累,才會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厚”。

2.留下彈性空間

多元性的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準”,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拒絕“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豐富多彩。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的主體,它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潛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3.擷取身邊小事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獨特經驗,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應該珍視的。但是,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元的理解,并不是說有錯不敢改,有偏不能糾。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钡遣荒軐⒐防滋亟庾x成李爾王,也不能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解讀成薛寶釵。更何況,初中生閱歷淺,對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難免出現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珍視學生多元感悟和獨特體驗外,還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要巧妙引導,委婉糾正,讓課堂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策略二、善于捕捉生成信息

1.挖掘感悟資源。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他們的思維有時比教師更寬闊,學生往往不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現和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師課前未重視的,也許恰恰就是學生最有感觸的,是不可多得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位教師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有學生質疑:“當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我覺得‘萬枝紅杏出墻來’更能體現滿園的春色!”教師聽了,將這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拋給了學生:“是啊,可是詩人為什么這么寫呢?”學生細細咀嚼,然后踴躍發(fā)言:“園子的墻那么高,不可能所有的紅杏都伸出來。”有的說:“一枝紅杏開放了,想必千枝萬枝也已經開放了?!庇械恼f:“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讓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他從一枝紅杏聯想到了春天爭奇斗妍、百花盛開的美景。”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課堂上這意外的聲音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思考、發(fā)現、質疑的空間!有了這樣一個空間,課堂才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們的討論,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已經達到了深層的境界。教師雖沒有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安排學生的學習,卻取得了比原有預設更好的實效。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認同或標新立異,教師和學生一起讀書、思考、辯論、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見,有了討論辨析,有了發(fā)現質疑……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2.善待錯誤資源。閱讀過程是一個充滿了“誤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會對文本、對作者產生誤解,也常常會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消除誤解的過程中不斷深沉。而當誤解難以消除的時候,教師科學合理而有針對性的評價常常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在有位教師在教學《斑羚飛渡》時學生說:“我覺得那只鐮刀頭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因為它是領頭羊,它應該繼續(xù)活下來帶領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說,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繼續(xù)生存的同伴也不會感激它?!?/p>

教師說:“當你遇到危險時,你的爸爸媽媽不來救你,你怎么想呢?”

學生甲回答:“爸爸媽媽真狠,平時都說愛我,關鍵時候不來管我了!”

有學生乙說:“我可是希望爸爸媽媽來幫我一把的,有他們在我身邊,我才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學生丙說:“我認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愛自己種族的行為,只要能夠保留住自己的種族,死了也值得!”

在以上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置身其中,將心比心,從而感受到老斑羚這樣做的勇氣。在課堂上,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出現暫時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候,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視角,巧妙地開發(fā)生成性的資源,把課內發(fā)生的意外枝葉,通過富有詩意的評價語言,巧妙地嫁接到學生學習的主干上去,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而又不失秩序。

3.慧抓偶發(fā)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是裝聾作啞,會挫傷學生對話的積極性。教師只能憑借自身的智慧與應變能力,巧妙引導,把學生“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fā)現上來。

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口技》正講到興致處,有位學生突然模仿狗叫的聲音,頓時全班哄堂大笑。這時教師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模仿了起來,看來是被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文中藝人高超的技藝所感染,我們再回到課本來,繼續(xù)學習課文精彩的描寫?!?/p>

第5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分層;即時

Feel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Wang Aili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things and the value judgment,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this link, seemingly ordinary, in fact, which contains abundant educational wisdom. If teachers can art assessment of student to answer questions,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demand evaluation objects, evaluation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arning emphases should be different, and immediately effective classroom assessment, appropriate delay summative assessment, can often be the students play a stimulating, feedback, control, guidance role, can igni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enjoy the joy of success.

【Key words】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ratification; instant

語文課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主陣地,在這塊主陣地上,教師怎樣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須取決于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藝術性。

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的理念的倡導下,語文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是仔細審視現在的語文課堂,由于許多的原因,導致課堂評價出現了虛浮和無效的現象,缺失了評價的真實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課堂評價進行認真的反思和糾偏,構建積極有效真實的評價框架。

誤區(qū)一:角色迷失的“假評價”

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在很多課堂上,我們經??梢月牭竭@樣的話:“你真棒”、“向你學習”、“你很聰明”,或者教師豎起大拇指,或者是有節(jié)奏的掌聲等等。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注重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課堂也顯得異常熱鬧,但是學生在長期的掌聲中,興趣也漸漸淡下去了,原本整齊響亮的掌聲也開始變得稀稀拉拉。

教師公式式的評價是對學生思維成果的簡單肯定,學生的獨特理解和獨特感悟就沒有機會得以體現。這樣的課堂評價所表現出來的,不是學生學習、感悟和建構知識的過程,而是被教師強勢牽引著的模式化的表演罷了,是語文課堂的虛假飾物和華麗的包裝,是形式主義的“假評價”。

誤區(qū)二:脫離文本的“空評價”

教學片段:《陳太丘與友期》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課時,課尾問學生:“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你的看法?!睂W生甲回答道:“我覺得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的小孩,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睂W生乙回答道:“我覺得元方并沒有失禮。因為友人失約在先,不守信用,不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沒有禮貌?!睂W生丙回答:“我覺得元方是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小孩。小小年紀就自以為是,客人已經賠禮道歉了,作為一個小孩不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給大人面子,竟然還當面摔門而去,丟盡了父母的臉面?!苯處熉牭竭@樣的話,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勵說:“你說得真好!”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確實存在著一群失聽的教師。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教師懷里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個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作秀”。其實,在語文課堂中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誤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會對文本、對作者產生誤解,也常常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消除誤解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對元方這個人物的分析,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識上的差異,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評價。假如我們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耐心傾聽,不結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勵,看似對學生發(fā)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缺乏針對性的評價,怎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呢?如果我們都像案例中的教師那樣,在分析文本人物時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加以辨析,使學生形成模糊的認識,那么對學生今后分析事物、辨別是非、認識世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應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評價語言,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我認為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評價語言要分層把握、即時有效、適度延遲終結性評價等三個方面。

一、評價語言要根據學個體情況分層把握

1、對學習語文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要有鼓勵性 。

有困難的學生通常表現在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方面存在問題。老師要從他們身上去發(fā)現讓他們自己認同的優(yōu)點,進行準確的評價;發(fā)現閃光點,使他們打消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努力學習的愿望。

曾聽一位老師在上課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讓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這期間有好幾個學生都提出了幾個重復的問題,這時老師評價說:“重復的問題不要提。”顯然這種評價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果老師能換個說法:“噢,你是認為這很重要,想再強調一下,對嗎?如果你還有不同的問題可以再提出來。”這一親切、鼓勵的話語不就能有效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了嗎?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由于受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的限制,學生的理解不可能十分準確、全面,這時教師就要以充滿愛心、飽含鼓勵的話語加以引導,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參與學習。

2、對語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有誠摯的欣賞性。

感悟能力一般的學生在班內占多數,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上有發(fā)揮的潛力,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苯處熦S富、生動的評價語言能讓這些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的他們所釋放出的熱情和潛能就能使他們努力向班里的優(yōu)等生靠攏。同時他們也需要聽到如其分的評價,通過老師的評價,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從而取長補短,完善自我。課堂評價語言就應側重對他們學習態(tài)度的鼓勵與欣賞,對知識正誤及學習方法的點評。等待時機,在他們表現好的時候給予最大限度的表揚。通過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充滿信心,從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3、對語文感悟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有啟迪性。

感悟能力強的學生既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課上,他們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學對文本的理解深度,獲取由一定難度的新知識,要體會學識上超越同齡人的,要享受獲得更高水平知識的樂趣。

如在教學《斑羚飛渡》時設置了如下的話題:

教師問:“對于老斑羚舍生幫助壯年的、幼小的斑羚躍過懸崖的做法,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說:“我覺得那只鐮刀頭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p>

教師:“為什么?”

學生說:“因為它是領頭羊,它應該繼續(xù)活下來帶領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說,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繼續(xù)生存的同伴也不會感激它?!?/p>

此時有不少同學紛紛表示了贊同。

教師說:“那么,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來救你嗎?如果他們不來救你,你怎么想呢?”

學生甲回答:“我會想,爸爸媽媽真狠,平時都說愛我,關鍵時候不來管我了!”

有學生乙說:“我可是希望爸爸媽媽來幫我一把的,有他們在我身邊,我才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學生丙說:“我認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愛自己種族的行為,只要能夠保留住自己的種族,死了也值得!”

教師說:“是啊,說得多有道理?。 ?/p>

在以上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置身其中,將心比心,從而感受到老斑羚這樣做的勇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了無痕跡,自然貼切,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在課堂上,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出現暫時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候,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視角,巧妙地開發(fā)生成性的資源,通過富有詩意的評價語言,巧妙地嫁接到學生學習的主干上去,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而又不失秩序。

二、評價語言即時有效

1、有效即時的評價語言,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

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最能體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和諧程度,語文課堂是“人文關懷”的最佳場所。因為在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對話具有隨機性和突發(fā)性的特點,教師要根據課堂氛圍敏銳的作出反應。因為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課堂評價來維持,即時有效的課堂評價語言能使課堂氣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積極的和諧氛圍。

如在執(zhí)教《口技》一課時,正講到興致處,有位學生突然模仿狗叫的聲音,頓時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學生嚇得耷下了腦袋,偷眼望著講臺,等待老師嚴厲的批評。這時教師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模仿了起來,看來是被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文中藝人高超的技藝所感染,我們再回到課本來,繼續(xù)學習課文精彩的描寫?!?/p>

學生會隨意而發(fā),我們教師不能隨意處理。教學要合理對待突發(fā)的課堂事件,靈活地運用評價語言,如:真誠的贊美語;鼓勵的身體語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語言;啟發(fā)思維的引導語言等,這樣的語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傊?,尊重、理解、寬容的課堂評價語言,是和諧課堂文化的前提,課堂教學才能成為師生充滿真情的生命歷程。

2、有效即時評價的評價語言,使課堂生成更加精彩。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有別于其它學科,真實的教學過程中,必然有生成,這是由語文課的教學內容而決定的,也是由師生活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huán)境的復雜性所決定的。語文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善于把握課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個懂得傾聽,點撥和引導的人,特別是要運用有效即時的評價語言,把每節(jié)課都視作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生成的過程,上出精彩的語文課來。

在學《故鄉(xiāng)》一文時,老師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刺猹的情景。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老師說:“你讀得這么響,猹早被你嚇跑了,你還有機會刺嗎?”學生馬上領悟到該讀得輕一點,于是第二個學生讀到位了,老師又評道:“呀,你真比閏土還厲害!”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激勵下,每個學生都趣味盎然,參與熱情十分高漲。原因就在于指出學生的不足時,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辭加以表達,使課堂妙趣橫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發(fā)展。

教育家斯塔佛爾曾說:“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有效的“即時評價”不是簡單的褒貶,而是注重點撥、啟發(fā)、引導的藝術性,而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判斷和增長能力的關鍵所在,這種有效性不僅是課堂生成向良性發(fā)展,而且達到了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致使語文課堂更精彩。

三、適當延遲終結評價語言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免犯這樣的錯誤:一聽到學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一樣,就萬分激動,高度贊賞,“非常正確”脫口而出,過早的對學生的答案作終結性的評價,扼殺了學生與發(fā)展思維的火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發(fā)言者和其他同學一起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即時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給予鼓勵,延遲課堂教學中的終結性評價,這樣能有效地增加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岸嘁话殉咦樱投嘁慌脤W生。”許多好學生是教師評價的結果。

第6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在優(yōu)秀的敘事文學作品中。懸念的運用常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懸立文首,釋布文中

將懸念置于文章開頭的例子。俯拾皆是。沈石溪《斑羚飛渡》開頭“我們狩獵隊分成好幾個小組。在獵狗的幫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隨后又描寫了傷心崖:“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又說能夠跳過六米的斑羚還沒出生呢。一句話,一種扣人心弦的氣氛已渲染得淋漓盡致。讀者的閱讀期待之心被懸在空中:這七八十只斑羚命運如何?

張之路《羚羊木雕》開篇劈頭一句“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將讀者帶人一種緊張的氣氛之中。劉紹棠《蒲柳人家》開頭“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熱得像天上下火。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賊扣兒”,不免讓讀者為何滿子的擔心。

這些都是開頭設置懸念的成功之例?!捌鹁洚斎绫?,驟響易徹”(謝榛《四溟詩話》),將懸念置于開頭。就有先聲奪人、攝人魂魄之效。

懸掛文末,釋伏文中

懸念置于文末,而將釋念之內容伏于前文之中,亦是一種設懸釋疑的良法。如《水滸》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節(jié)選人初中課本名為《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結尾,大字不識一個的魯達正在代州雁門縣十字街口,混在人叢聽人讀抓捕他的榜文,只聽到背后有人大叫一聲“張大哥,你如何在這里”,并被攔腰抱住,扯離了十字街口,就是這種懸念掛于文末的技法。原來抱住他的,正是不久前從鎮(zhèn)關西鄭屠處搭救的金老。

魯迅《孔乙己》結尾:“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薄按蠹s”與“的確”是兩個含義完全相對的詞,“大約”表示估猜,不肯定;而“的確”是確實,完全肯定。那孔乙己到底有沒有死?這是讀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否能解答此問題,反映出讀者有沒有真正讀懂作品。讀者細究文脈,便發(fā)現作者很巧妙地將答案――即釋疑的部分完全潛伏于前面的情節(jié)之中。有“草蛇灰線”之妙。一是孔乙己并無謀生手段(不愿替人抄書,現在殘廢了,連偷也不可能了),又好喝懶做,自然必死無疑。二是經常遭受肉體摧殘與精神打擊,人已處于崩潰之狀態(tài)。孔乙己臉上經常添新傷疤,新近又被丁舉人打折了腿。今后不知還會挨怎樣的打。每到咸亨酒店,都要受人嘲笑,“半個秀才沒有撈到”。經常在人們口中提起,更是一種精神折磨。三是體質極其衰弱,時至冬天,穿一件破夾襖。這個冬天如何熬過?四是周圍并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大家都嘲笑、戲弄他,連一個小伙計都認為他“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在沒有救濟的情況,孔乙己自然難捱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作者在文中也作了暗示:

到了年關。掌柜取下粉板說?!翱滓乙堰€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一年多的時間內,以嗜酒如命的孔乙己脾性,若還在人世,若還有四文錢,定然會到咸亨酒店來。但是一年多沒有來,只能有一個解釋:孔乙己的確死了。至此。“大約”只是“我”或者其他人未親眼所見而已。

這樣設懸念于文末,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如溯流而,越溯越奇險。《孔乙己》一文的文末懸念,對認識孔乙己性格悲劇與社會根源,大有裨益,自然會令讀者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將釋念之筆潛藏于文中。將懸念置于文末。會有余音繞梁,清音裊裊之妙。確實“使人看過數日之后而猶覺聲音在耳,情形在目”(李漁《閑情偶寄》)。

懸念驟至,釋念緩至

前面提到的《蒲柳人家》,也具有懸念驟起之妙。開頭寫何滿子被爺爺用拴賊扣拴在了葡萄架的立柱上,而且不準他奶奶解,令人為之擔憂。作家接著并未交待何滿子為何被綁,而是用了一章,細細為何滿子的奶奶――丈青大娘塑像。寫一丈青大娘與其父母在教育何滿子的沖突,再寫何滿子爺爺何大學問的教育觀念。這就是宕開一筆,開頭為“張”,此處為“弛”,張弛有度。讀者萬分著急,作者偏偏不急,行文之中要吊足你的閱讀胃口,將閱讀審美效應擴大到最大化。

懸念迭至,釋念接踵

常言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國的傳統章回小說,甚是擅長此種技法。中學語文課本中也常常見到這樣的典范例子。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拈_頭。以簡潔的筆法勾勒出“我”(若瑟夫)一家人的清貧生活,但接著就出現了一個戲劇性場面:一家人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散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懸念,自然會激起讀者的興趣:為什么清貧的一家人要去散步?而且是衣冠整齊地去散步?隨后又進一步“墊疑”,加深了讀者折疑惑:每每看到遠處有大輪船,父親(菲利普)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讀到此,讀者心中稍一釋,原來是盼于勒回來。然后又生疑竇:于勒是誰?為何一家人這么翹首相盼?高明的作家宕開一筆,不說為何盼于勒,只是交待于勒是我們家的恐怖。套用一句老得胡子發(fā)白的話:且聽作者慢慢道來,文章后面便是釋疑。

在這篇作品中。如前分析。作品的懸念一個接著一個,可謂紛至沓來。而釋念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謂接踵而至。這樣設置懸念,有宋人楊萬里詩“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之趣。

第7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們應大力提倡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建靈動、鮮活、多彩的課堂,為學生搭建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平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彰顯個性,張揚自我。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個性化的前提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基礎上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不僅能砥礪“思想”,潤澤“語言”,掌握“技巧”,還能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無邊無際的閱讀海洋,去感受閱讀魅力。引領學生走近名著,走近經典,到哥本哈根海邊礁石等候《小美人魚》,到科曼契草原《與狼共舞》……

在這里,“當家”的是學生,“做主”的也是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一旦養(yǎng)成,獨立的性格也便養(yǎng)成,而獨立的性格一旦養(yǎng)成便會催生出更多的個性解讀。

(二)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個性閱讀氛圍。閱讀是個性的,閱讀課就應是開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所以我們應努力讓每個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建立個性的精神聯系,努力打造“文本”、“人本”、“個性”的語文課堂。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卻抱住教參不放松,只想做教參上知識的傳送帶,不愿做教參上知識的過濾器。教參怎么說的我就怎么說,教參要求怎么講我就怎么講。后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我們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語文課堂應是互動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不可包辦代替,又不可放任自流。教師要讓學生親自讀書,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同時我們也要扮演好導演、教練、指揮家、引領者、監(jiān)督者的角色。在閱讀中注意引導學生朗讀時陶醉投入,演講時激情飛揚,辯論時針鋒相對,講解時抑揚頓挫,表演時眉飛色舞。

二、讓學生親自讀書。帶著思想讀書

閱讀是一項個性化很強的活動。閱讀的主體是學生,任何人也無權剝奪或代替。這正如吃飯,好不好吃只有親自品嘗才會知道。

(一)讓學生獨立選擇閱讀內容。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氣質不同,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就應尊重學生選擇。讓他們自主選擇閱讀主題、材料和內容。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同時教師要做好遴選和推薦。

(二)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生個性不同,基礎不同,因此必須使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好比挑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學生或朗讀,或爭論,或動手操作,或進行游戲表演,調動多種器官全方位感受并理解閱讀材料包含的信息與含義

(三)選取有效讀書方法,帶著思想去讀書。要想真正展開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必須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

1 批注佳句,援疑質理?!安粍庸P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地圈點勾畫做批注的讀書方法,隨感隨記,珍視閱讀初體驗。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一文中,有學生對于文本第一自然段中“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一句中的“橫”是這樣批注的:“‘橫’字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橫尸’一詞,僵硬而無力,凸顯了故鄉(xiāng)的蕭索和死氣沉沉,表現了我的悲涼?!蔽铱春蟛挥尚老?。

2 查索資料及工具書,積極拓展閱讀深度廣度。在學習《曹劌論戰(zhàn)》一文時,我問學生怎么理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句?班內有學生答曰:“作戰(zhàn)猶如短跑,發(fā)令槍一響,全力沖出,可要是連續(xù)放槍而跑不出,運動員是會受打擊的”。

3 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積極進行聯想?!恫軇フ搼?zhàn)》一文中“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學生對“屬”一詞不好掌握,我讓他們聯系一下《桃花源記》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句,學生釋然。

4 在比較中融會貫通,加深理解。在學習范仲淹的《蘇幕遮》一詞時,有學生問:“老師,作者曾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曠達胸襟;而這里‘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分明就是多愁善感,覽物之情異乎了。”

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個性化對話,重視學生情感的融入,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比如在閱讀溫庭筠的《望江南》,我把鄭愁予的《錯誤》在投影中展示指導學生想象畫面,編故事。對于男主人公,有的學生想象為一位詩人,有的想象為一位劍客,有的則想象成一位軍官;對于情節(jié),大部分學生努力渲染了男主人公與心上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兩情相悅,花前月下、情意濃濃的場景,而后年少輕狂的男主人公或者醉心山水,或情系功名……

四、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苯虒W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允許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見人見智,承認答案的豐富多彩,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獨特感受和獨到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創(chuàng)設一個主體化、多邊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間,設計開放而富有彈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擁有一個展示個性的寬松氛圍。

下面是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質疑的片段:

1 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質疑道:“老師說本文的主題是批判了資本主義下裸的金錢關系,那么我們當前的社會現實這種現象就少嗎?況且菲利普夫婦如此拮據,他們的女兒都難嫁出,還要求他們如何?要說主題我認為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和對人性的批判”。

2 在學習《斑羚飛渡》一文時,正當我為自己把學生帶入一個悲壯震撼的情感狀態(tài)興奮不已時,有一個學生忽舉手要發(fā)言,他說:“我對本文作者感到不齒,一個人扛著獵槍不辭辛苦地追逐斑羚于絕境,面對如此凄慘的場景,竟還有如此雅興細細欣賞這個群體的自殺與自救,并將其寫得如此美麗!”學生敢于挑戰(zhàn)權威和勇于出新,都會使閱讀教學充滿個性的火花。

第8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有效;課外閱讀;興趣;空間;方法

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彌補生活經驗的不足,增加學生語文的信息量;課外閱讀還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感和獨立閱讀的能力,獲取更豐富的寫作素材;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和經典書籍,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明程度,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長。魯迅先生曾說:“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币虼?,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是提升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如何有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呢?

筆者根據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發(fā)現,談幾點淺見。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巧用課本知識,引發(fā)閱讀興趣a

例如,教過《最后一頭戰(zhàn)象》的課文后,學生可能對動物情感的理解還不夠深,這時可以啟發(fā)學生:作者沈石溪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他的作品《斑羚飛渡》里面生動地記敘了他和動物之間深厚的情誼,相信你讀后,一定會對動物之間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學生爭相閱讀。

2.利用故事引領,誘發(fā)閱讀興趣

正像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中那生動的比喻一樣,學習就好比是吃飯,吃飯要有食欲才會吸收,學習要有興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在推薦給學生讀物的時候,我們不妨也利用故事引領的作用,例如,給學生講《孔乙己》的故事后,在學生興致盎然時,引導學生說:“同學們,魯迅筆下的人物都個性突出,《阿Q正傳》展現了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p>

3.活用生活疑問,促發(fā)閱讀興趣

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有很多未知,他們不知道空氣從哪里來,他們不知道地球以外的空間是什么。當學生問起我這些問題時,我并不急于回答他們,而是告訴學生,其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好老師可以幫助我們,那就是《十萬個為什么》,學生自然而然會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了。

4.妙用競爭機制,激發(fā)閱讀興趣

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課外閱讀,也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對于故事性較強的作品,開展故事會,表演課本劇;對于語言美的作品,在閱讀之前就規(guī)定比賽朗讀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誰讀得最正確、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誦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誰背得快、背得好,把閱讀活動轉化為一種競賽活動,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

鼓勵學生到學校圖書閱覽室、市圖書館借書,以利于拓寬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

2.全員參與充實,規(guī)劃班級圖書角

號召教師、學生和家長一起行動,充實班級圖書角。廣泛收集經典的有價值的書籍,鼓勵學生交流閱讀,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3.課外閱讀形式多種多樣

允許學生把班級圖書角的圖書借回家閱讀,也可以利用課外閱讀課開展閱讀。

三、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關鍵在于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

1.一邊讀一邊想

有效的課外閱讀必須有思維的參與。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邊讀書邊思考,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多問幾個為什么,再借助工具書獲得答案;閱讀時充分發(fā)揮想象也是讀懂作品的好辦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才能豐富學生的閱歷,達到讀書學習的目的。

2.摘抄和隨感

記憶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時常會遇到傾心的好詞佳句,在指導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yōu)美的詞句、片段摘錄下來,為以后的作文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指導學生把閱讀時的所思、所想寫下來,有利于學生將閱讀中的所得內化吸收。

3.精讀和速讀

有的優(yōu)秀作品,語言雋永,情節(jié)生動,文學色彩濃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讀,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受到文學的熏陶。而對于信息化較高,概括性較強的作品,教師可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地瀏覽,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在知識量急劇增長的今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課外閱讀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知識的大門,敞開的是一個魅力無窮的大千世界。為了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廣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讓他們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第9篇:斑羚飛渡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學能力 培養(yǎng)

我在初中語文課教學中,初步嘗試了“閱讀――討論――解惑――探索”四課型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以主人姿態(tài)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一、在閱讀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所以,我先設置了閱讀課。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激發(fā)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 5分鐘左右的必要的啟發(fā)講解:或背名言、或講個小故事、或講個成語的來歷等,針對每課的具體內容,確定啟發(fā)講解的內容和形式,提出幾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指導讀書方法,為學生有效閱讀導航。就閱讀的全過程來說要看到、讀到、寫到。所謂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謂讀到就是心到,邊讀邊思考。寫到就是要動筆進行點、劃、摘、記,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記憶。上述讀書法,從導言課開始逐步向學生介紹,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記好筆記,寫出體會,以推動學習向縱深發(fā)展?!鞍l(fā)現問題,等于解決了一半”。這話很有哲理。學習中的問題,就是推動學習深入前進的動力。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問題的時刻,才真正開始了向這個問題的進擊。

二、在討論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閱讀課之后,我設置了討論課。討論課上教師把學生閱讀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加以篩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1、討論的重點力求符合教材重點和學生思想實際。有時圍繞對某個概念理解展開討論。針對學生在講解《藤野先生》一文時,展示了關于敬佩教師的幾幅畫面(自制的課件):有名人敬師的,有少先隊員敬師的;有戰(zhàn)士敬師的……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魯迅敬師的原因。

2、提出明確討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組織,具體指導,對學生要求勇于發(fā)表自己見解,虛心聽取和思考別人意見,在平等的氛圍中展開爭論或辯論,堅持真理。

3、指導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討論題目的中心點;充分運用課本中的要點,針對討論題目進行分析,恰當運用已學文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討論,分析綜合,提出觀點。然后緊扣要點,理清思路,做出結論。

4、教師組織重點問題全班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代表圍繞重點問題展開全班討論。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直接參討論,但應做到“引而不發(fā)”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起穿針引線、因勢利導的作用。在全班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產生興趣時,教師應作畫龍點睛的講解,使學生對問題有明確認識。

三、在解惑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

討論課上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尚未解決,特別是全班爭論的重點問題,意見不統一,或理解不夠深透。這時,學生把希望寄托于老師,教師重點講解的時機到了。為此,我設置了解惑課,教師在課上的講解要力求生動有趣,言簡易明,擲地有聲,富有啟發(fā)性。

1、教師講解的重點應放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新知識的關鍵點;前后各節(jié)之間的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點,這些都是教材最本質的東西。

2、教師的講解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興奮點是為學生普遍關注且同教材有緊密聯系的問題,教師應力求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同學生的興奮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愉快地進入思考過程。

3、教師的講解要從形象入手,注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方法。語文課上的內容和有關問題,都是屬于理性的抽象的,學生較難理解。教師應使學生以形象為入門的向導,步步深入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道理。

四、在探索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應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人。為達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學生做完幾道教師規(guī)定的練習題,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前進的能力。于是我就在解惑課后設置了探索課。做法如下:

專題探索。每學習一課,都要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并在各自分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自擬復習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擬定本單元的復習提綱和自測題目。不搞束縛學生思想的所謂答案格式,而是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分析,歸納總結出分析各種問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