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美術生知識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生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生知識點

第1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一、棚菜灰霉病發(fā)生特點

1、灰霉病屬真菌病害,花、果、葉、莖均可發(fā)病。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或果柄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層,呈水腐狀,葉片發(fā)病從葉尖開始,沿葉脈間成“V”形向內擴展,黃褐色,邊有深淺相間的紋狀線,病健交界分明。

2、灰霉病病苗色淺,葉片、葉柄發(fā)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濕時表面生有灰霉。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初生不規(guī)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爛枯死。

3、灰霉病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越夏。苗期棚內溫度15~23℃,弱光,相對濕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時易發(fā)病?;ㄆ谧钜赘胁?,借氣流、灌溉及農事操作從傷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連陰雨或寒流大風天氣,放風不及時、密度過大、幼苗徒長,分苗移栽時傷根、傷葉,都會加重病情。

二、防治原則

近年來隨著大棚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灰霉病已從次要病害上升為當今作物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特別是棚室瓜果類及豆類蔬菜灰霉病發(fā)生危害日趨嚴重。由于此病原菌是真菌,產孢量大,繁殖速度快,發(fā)病周期短,又極易對單一藥劑產生抗藥性,造成生產中用藥劑防治效果不佳,遵循“早、準、換”的防治原則可有效提高灰霉病藥劑防治效果。

1、早:“早”就是一定要加強田間診斷,在發(fā)病前及初期防治。如防治太晚,特別是見果實發(fā)病才開始施藥,則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據蔬菜在定植前、開花前、花期、開花后3~5天、幼果迅速膨大期是灰霉病易侵染發(fā)病期,這五個關鍵時期要分別及時用藥防治。開花期每7天施1次藥,重點噴花,結果期施藥重點噴幼果,兼顧葉正反面,施藥時除對植株全面噴藥外,還要兼顧植株周圍的土壤和棚室墻體及支柱等處。并對有病的果柄進行點涂殺菌劑,局部防治以防病部復發(fā)或擴散;對發(fā)生在莖稈上的病斑應及時對病部采用抹藥的方法進行防治。同時在生長期內要經常觀察植株病害發(fā)生情況,要及時摘除蔬菜幼果上殘留花瓣及柱頭,并摘除覆蓋果實的小葉以利果實見光,縮短結露時間,以減少灰霉病的侵染點。發(fā)現病花、病果、病葉應及時摘除。摘除要在上午有露水時用地膜將病部包嚴后再摘除,并帶出棚外深埋或燒毀。

第2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高三;美術;教學;優(yōu)化;關鍵

在目前的美術教學中,單純將美術作為一門記憶性的知識內容,將重點放在考試內容上。但是這樣的教學是“急功近利”的,對學生實際的鑒賞能力并沒有好處。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狀態(tài),就要轉變教學態(tài)度和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美術學習課堂更加高效,美術學習效果更好。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多媒體是一個很好地展示多樣畫作的工具。在教學美術知識時,不可能拿真的名作給學生欣賞,最大的可能就是通過多媒體。學習新的畫家,或者是新的畫派,又或者是各國不同的藝術風格等等,都可以借用多媒體展示。除此之外,在美術課上播放悠揚的音樂,豐富學生的鑒賞感受,也能提高他們對美術作品的領悟能力。藝術都是相通的,美妙而恰當的音樂更能將學生帶入畫境,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自然會更好。

二、教學更富邏輯性,步步引導式教學

美術課堂也應該像一首曲子一樣,要有前奏,有導入,有舒緩,也有緊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教案設計得更有邏輯一些。先用簡單的作品或者是相關影視資料作為先導,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引起他們的注意力。然后再步步鋪墊,逐漸進入課堂正題。在講到關鍵點的時候,更要強調重要的內容,標注考試內容,讓教學更加有效。這樣,學生既不會感覺課堂壓力很大,又能夠充分學習,有所提高。

三、實踐美術知識,讓學習更有價值

高三教學有很大的特點,就是時時刻刻以考試為中心,這樣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就會出現偏差,認為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且也不利于他們對美術知識點的長期記憶和對其的靈活應用。采用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美術感受。美術鑒賞作為一門課程,必定有它的教學意義,更何況它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非美術專業(yè)。真正的知識技能一定能夠在生活中應用和實踐,比如在課堂內舉辦建筑欣賞比賽,讓學生了解簡單的建筑風格,初步判斷是哪個國家或者是在哪個時期。這樣簡單的應用,也會讓知識點學習變得靈活。

總之,高三美術教學要以實用性為主,將考試內容結合靈活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展示美術的多面性,更要重視美術知識的實踐活動。讓美術深入生活,讓生活體現于課堂,才是最佳的教學,最終的優(yōu)化目的。

第3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體系

美術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參與性、感染性很強的教育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備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商岣邔W生的綜合素質。隨著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素質教育擺在了首位?,F行的美術教育改革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單純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師對知識的結構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同時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以適應美術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在此思路下,學前教育美術專業(yè)需根據現實的課程狀況進行改革,確定美術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一、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特點及教學制度的完善

中職教育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注重崗位能力培養(yǎng),根據“按需施教、學以致用”的原則,組織課程教學、試驗和實習;二是強調課程體系的針對性,課程設置不是從學科出發(fā),而是從職業(yè)崗位群需要出發(fā);三是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主動適應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發(fā)展要求,適應就業(yè)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yǎng)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因此,要全面、系統(tǒng)、公正地評價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內容、形式、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出一套相對完整、切實可行的能充分發(fā)揮教學功能和實現中職教育教學目的的教學制度。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

建立健全的美術技能課程教學大綱,進一步修訂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計劃,在原計劃的基礎上,根據美術課程的教學規(guī)律,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應根據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美術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后根據這些特征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最后確定美術課程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考核大綱。內容能反映學生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教學真正能夠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評價。教學的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于課堂方式,還應采取口試、試驗、參與實踐、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yè)、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和寫論文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三、突出學前教育教學特點和組織教學活動能力

突出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特點,密切情景、活動、智力的關系。關鍵在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在教材中指導――如何有情趣地使用知識點進行教學,如音樂、臉譜、裝飾、情景展現與繪畫或設計課的綜合設計,作為情景教學,進行開發(fā)學生思維的訓練,切入點靈活,也有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以機械地掌握知識的多少、技能的高低為標準。在活動設計中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培養(yǎng)綜合教育活動的實踐能力。通過提示啟發(fā),促使學生在進行學前教育活動指導時,能考慮到家庭、社會因素,能整體地看問題、處理問題。著眼點要大,眼界更寬,考慮問題要辯證、靈活。能具備較好的思維方式,同時能學以致用。

四、課程的設置及自我學習能力培養(yǎng)

繪畫、圖案、手工、書法四者互動。四者為一個整體,在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靈活多樣的辦法,使“教與學”之間建立較為牢固、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制度和寬松的課堂作業(yè)時間,從而達到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和繪畫技能的訓練。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美術課程分別細化為:《美術基礎》(包括素描、色彩、裝飾色彩、書法四部分):《兒童畫》(包括簡筆畫、兒童畫、裝飾畫、版畫四部分):《手工與應用》(包括裝飾畫、泥塑、折紙、教具制作、幼兒園空間環(huán)境設計制作五部分)。三大塊的構成,既突出了美術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加強了實踐環(huán)節(jié)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強調對美點的敏銳感和)和能力,盡可能多地培養(yǎng)、開發(fā)他們的表現方法和能力。在學習方法、自學習慣、自我發(fā)展能力方面進行培養(yǎng)。三者是互動關系,輔助于學科基本知識點,作用于學前美術教育活動。三方面形成一個緊密的連動結構。通過教材方式,提供自學閱讀的空間。各類別之間有聯(lián)系地提供知識點,揭示出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習方法,促進學會、會學、會用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形成。

五、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師資隊伍專業(yè)化改革

對學前教育美術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專業(yè)化改革,首先要加強對“資源共享式”的美術教師進行幼兒心理、幼兒教育知識的集中培訓,加強他們對學前美術教育特點的認識,提高美術教師的學前美術課程教學的專業(yè)化程度。加強美術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解決技能課教師“教與學”,運用聽課、評價等方式進行教學監(jiān)控。提醒技能課教師密切關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和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新動向,使教學內容貼近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實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教師不僅專業(yè)過硬,更應該是幼兒教育專家。因此,各學校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教師業(yè)務進修,更新觀念與知識,尤其是學前教育理論、教育觀念的學習。同時,制定與完善相關制度和激勵措施,提供美術教師進行學前教育教學的機會,鼓勵教師到幼兒園積累工作經驗。積極聘請優(yōu)秀幼兒教育工作者到學校兼職,通過校、園合作的形式打造培訓平臺。最后要加強橫向聯(lián)系,加強同類學校美術專業(yè)課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和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經驗。

六、建立有效的教學體系

現如今美術教學模式要完善必須圍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學生評價要體現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價值觀。通過教學試講和在幼兒園的實習實踐進行評價。同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多種評價手段。

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課題,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因此我們業(yè)需要更加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去推動,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去實踐。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知的標準。

參考文獻

第4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一、根據教材知識點,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作業(yè)

比如美術的分類,美術可分為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美術。繪畫又可分為中國畫、油畫等。中國畫又可分為山水、人物、花鳥等?;B畫又可分為工筆、寫意、兼工帶寫……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學生要達到掌握到哪一個知識點,比如你想達到美術可分為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就夠了,其他后面內容就不要列入作業(yè)要求。如果分層作業(yè)就可設計各個層次難易不同的作業(yè)。

二、作業(yè)的設計要以訓練技能為主

可以分為幾類:1.繪畫類作業(yè),此類作業(yè)要了解學生的基礎,設計作業(yè)時也要明確學生達到的要求。比如《美麗的西湖》一課的水彩畫作業(yè),第一節(jié)的水彩作業(yè)要求只是水色交融,然后是單色、間色、復色的調配就夠了,第二、三節(jié)課作業(yè)要求是干濕畫法的運用,然后是亮部到暗部顏色的轉換,比如畫綠樹,亮部是檸檬黃,然后是淡黃綠,再是草綠,翠綠,深綠,再后是藍綠,紫綠……第四、五節(jié)課作業(yè)要求是固有色,環(huán)境色,光源色的運用,然后是一幅畫的色調,水彩畫的意境體現。2.動手制作操作類作業(yè),在美術教學中,動手制作類作業(yè)是最不易完成的。往往受到材料、場地的限制,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設計相應的作業(yè)。比如老師您好――賀卡制作,要么是統(tǒng)一材料,讓學生用一張4K鉛畫紙制作,要么是自帶各種材料制作送給老師的賀卡。又如《神奇的工具》一節(jié)作業(yè),可設計讓學生上講臺操作圖片處理軟件(有條件的學生作業(yè)可到電腦室完成),學生選擇一張圖片,老師臨時確定一個操作任務,比如調節(jié)亮度,對比度,眼修改大一些……3.設計類作業(yè),比如《設計的魅力》一課,根據教學的設想,讓學生掌握后現代主義(核心為以人為本的思想)的設計,并在作業(yè)設計中體現出來,因此這樣的作業(yè)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作業(yè)的具體要求和思路:①設計一張桌子。②具體要求:設計簡潔,有現代感,人性化的設計,體現產品服務于人,不是人去適應產品。做作業(yè)前先讓學生如何發(fā)現產品缺陷,有哪些人性化的需求,然后改正產品的缺陷,如何添加功能,又如何進行仿生設計,創(chuàng)造出新的產品。同時設計作業(yè)時,盡量讓學生設計自己感興趣的,比如設計一張游戲用的椅子,就比設計一張吃飯用椅子興趣好一些。

三、作業(yè)設計要重視能力的提升

在作業(yè)設計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臨摹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首先談臨摹能力,初一的山水畫作業(yè),臨摹能力的提高,涉及觀察記憶和思考想象的過程。因此老師在布置臨摹作業(yè)時,要精心挑選臨摹的內容,讓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充分得到訓練。學生基礎好的可要求學生作業(yè)必須背臨默寫,教師可以設計素描默寫作業(yè),水彩畫背臨等。比如《美麗的西湖》一節(jié)的作業(yè),可讓學生背臨《西湖的春意》,讓學生在臨摹過程中提高能力。其二根據舉一反三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師可利用知識遷移高效率地完成作業(yè),比如《設計的魅力》一課,教師可設計以下作業(yè):(1)出示L形凳;(2)照L形腿的凳子設計靈感,舉一反三設計相關的凳子。又如:《青春風采》一課,衣服效果圖作業(yè)設計,學生依照水果類――蘋果型服裝,由此舉一反三自然就會想到香蕉形、梨形等服裝樣式。其三,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師可布置主題創(chuàng)作和現場寫生等作業(yè)設計,比如《美麗西湖》作業(yè)可設計為美麗的校園水彩畫創(chuàng)作,作業(yè)要求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設定。也可進行主題創(chuàng)作,比如《讓世界更美好》的作業(yè),就可根據一個公益主題如生命與運動、珍惜生命、環(huán)境與人等主題進行平面海報設計。創(chuàng)作需要想象,學生想象力提升的需要,教師也可設計想象作業(yè)。譬如《錯覺》一課,作業(yè)可以設計為平時看到的山、云、霧等形象什么,或像什么在干什么等,通過這樣的訓練并養(yǎng)成習慣,學生能力會慢慢得到提升。

四、作業(yè)設計不但要注重形式更要講求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不但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教學實際勇于設計各種新穎而實用的形式,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作業(yè)的最佳效果。作業(yè)效果跟作業(yè)要求有極大關系,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盡可能把作業(yè)要求闡述完整、具體,不要泛泛而談。比如作業(yè)①設計一款美觀的學生裝。作業(yè)②設計一款美觀的學生裝,建議用類似色或對比色,用小碎花的衣服與單色的褲子搭配。學生針對第一個作業(yè)也許會無所適從,對于第二個作業(yè)就一目了然,這樣學生設計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摘要:針對盧曉丹老師講授的《大師畫我也畫》一課,圍繞教學設計的展開,分析教學過程;該課基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圍繞教學目標、階梯練習的展開、教學策略的實施等完成教學活動。

關鍵詞:教學目標;立體主義;階梯練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197-02

在2014年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觀摩培訓活動中,沈陽市南京街第一小學盧曉丹老師講授了《大師畫我也畫》一課,該課是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7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該課是在16課對畫家梵高作品欣賞的基礎上進行的。該課緊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學生由最初對立體主義的不了解到最終創(chuàng)作出自己內心的立體主義作品,并有明確的表現方式與創(chuàng)作意圖。通過認真研讀,筆者認為,盧老師的講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抓住本質,貫徹目標

盧老師將該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畫家畢加索的造型表現方法,感悟藝術多元化的特點,模仿大師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2)過程與方法:欣賞、探究、歸納總結等方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抽象作品的欣賞能力;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索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

該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了解并感悟畢加索的造型表現手法,學習如何將不同角度的形象以幾何圖形的畫面結構進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怎樣運用豐富的色彩和多樣的裝飾方法表現形象特征。講授這一部分時,盧老師采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大師表現手法的風格特點,對畫面的局部進行具體的分析,比如畢加索繪畫作品中的分解與重組和顏色的運用;畢加索畫法中人的頭部各部分是哪個角度觀察的結果等,由此使學生了解了畢加索是如何創(chuàng)作立體造型的作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為進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也就是教學活動中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教師選擇教學材料、設計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過程以及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從畢加索的生平、畫作入手,通過欣賞視頻、解讀作品、動手創(chuàng)作等方式帶領學生走進立體主義流派的世界。因為該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階段四年級學生,立體主義流派的概念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教師首先采用自畫像,將自己的五官分解然后再重新組合,直觀展現給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由最初對立體主義、畢加索的不認識、不了解到最后理解解構、重組的含義并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課堂作業(yè),盧老師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與安排起了很大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的設計與安排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一個主題貫徹整節(jié)課堂,知識點的傳授與整理也是分階段進行,避免了小學階段學生對藝術作品的不理解、不接受。

二、階梯練習,學做結合

基于四年級學生的水平差異,該課合理采用階梯式環(huán)節(jié),將知識點分階段傳授給學生,在第一個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單色解構五官的重新組合,通過這一練習來理解解構、重組的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分析畢加索作品來了解立體主義流派除了造型之外,在線條和顏色上的獨特之處。

在課堂教學中,活動的設計,層層推進,很好體現了學做結合的理念。這種階梯式的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就如建筑中的“腳手架”,前一次的學習是后一次學習的基礎,后一次學習是前一次學習的深化。通過階段性學習與課堂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一步一步了解分解與重構的樂趣,走進立體主義流派,讓學生理解立體主義作品的秩序美,從而達成目標。

三、合作探究,激發(fā)個性

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時選用自己的畫像,把自畫像中的自己五官分解,并嘗試多種重新組合,讓學生通過自己身邊熟悉的面孔來體會分解與重組的含義,并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的同時讓學生對解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感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亦是如此。盧老師通過解構五官后,以不同的重組形式來啟發(fā)學生,從而達到學生課堂作業(yè)不同個性體現的結果。以此啟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拓寬創(chuàng)作思路,避免課堂作業(yè)的模仿和重復。班級中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導致不同學生知識接收的程度不同,比如視覺型和聽覺型的學生知識吸收的方式就不同,基于這種差異性,盧老師除了選擇階梯式教學方法外,在課件里插入視頻資料,以聽覺、視覺調動學生的多重感觀,在教學活動大框架下尊重差異,激發(fā)學生個性。在進行詳細講解分解與重組的環(huán)節(jié),盧老師采用教學道具并邀請學生上前參與,其他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之前較平緩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個體之間的互動碰撞出靈感的火花,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從教具準備來看,盧老師進行了精心的安排,不論是課堂教學中所需的教具還是最后學生創(chuàng)作所需的材料包都是極其豐富的,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所以學生的課堂作業(yè)異彩紛呈。如今,美術課堂教學手段多元化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因其方便性、豐富性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因此大部分美術教師在課堂中會依賴于多媒體技術而忽略教具的準備。教具的準備需要教師費時費力,因此被部分教師放棄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用于美術課堂中,也會有一些我們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學重難點簡單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教學缺乏針對性忽視了學生群體的差異性。所以,在這節(jié)課堂中,盧老師不僅從課件中來引導教學,另外還準備了教具,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展示教學內容,多媒體運用與教具教學相結合,既豐富了課堂又強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添了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反思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也較為有效,學生課堂作品評價的方式是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展板上,全班同學的作業(yè)一起展示,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這種學生自我評價的方式,是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所收獲的最好的檢驗方式,學生表述了自己作品的美術表現形式和內容。通過這節(jié)美術課,學生對畢加索、對立體主義流派、對分解與重構、對立體主義的有秩序的美感、對主流審美與打破主流有了自己的見解與審美模式。

第6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提升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技能,要從課堂做起。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取,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信息化技術,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動態(tài)感受,加深學生印象。把知識點以電子大綱的模式陳列,便于保存。省去了學生課堂抄寫筆記的過程。使得學生可以隨身攜帶課程大綱,能讓教學有的放矢,學生可以真正做到課前有資料預習,學習中有資料參考,課后有資料復習研究。信息化技術,可以利用遠程網絡教學技術。使得學生在足不出戶便可學習知識。只要網絡覆蓋的地方,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和教師互動,對疑難問題,進行提問。由教師答疑或者講解新的知識。破除了位置和距離造成的限制。讓知識成為學生的行囊,伴隨左右。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采取任務式教學,把教學目標以任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學和網絡信息來嘗試自主學習,排解學習中的疑點難點。

2信息化技術加強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

美術的教學雖然從某種角度說,是無固定的法則的。美,是一種抽象的感受但不代表著,美的創(chuàng)造是不能使用方法的。那教育就無從提高學生的能力了。在學生剛剛接觸藝術設計的時候,可以說他們的能力還不夠強,還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但這并不可以成為不設計,不作為的理由。初期只有接觸更多的設計風格,了解更多的設計元素,才能滋養(yǎng)學生的美感。從而產生作品,了解美的元素,提升美術能力。那么模仿是第一步。利用信息化技術中的電腦技術,從電腦庫中調取不同的圖片和模型,和心中的感覺相互對應,逐步組合,完善自己的美感和美術能力。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實踐,提升學生美術能力。從無所適從,到有基本的框架,有簡單的作品。最終再實現自我感覺,自我美感的創(chuàng)造。全面提升美術能力。

3信息化技術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思維應該是多元的,要有發(fā)散的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與改進。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使得設計過程科學合理,適合應用。而信息化技術是計算機和網絡的綜合技術,這門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成具有幫助。同時信息化技術,可以讓資源共享,多元素多角度呈現不同事物,或者相同事物的不同側面,有利于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4利用信息化技術,掌握文獻檢索本領,拓寬視野

藝術設計專業(yè)的一個重要能力,就是要實時掌握藝術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站在時代的前言,使用流行元素。而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掌握網絡的運用,能夠自主進行,專業(yè)領域文獻的查詢。換而言之,應該具備較強的網絡搜索能力。

5掌握信息化技術,應用工具軟件,輔助設計

第7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一、善用多媒體,提高工作效率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從教學設計,到范畫、教具的準備,等等。而對于初中美術教師而言,更是繁瑣,同一課題,要重復執(zhí)教多遍,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美術教師的工作量。

善用多媒體,可以讓教師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更好地投入教材教法及學法指導的研究中。例如:在講述《用心靈接觸自然》一課時,借助多媒體,輔以電子白板教學,將自然風景圖片素材,將教師示范環(huán)節(jié)攝成視頻,依據教學設計,合理存儲于設備中,在授課時,及時調用,這樣會顯得更為便捷,也能讓學生更容易參與到課堂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師生的交互體驗,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尋求難點突破

在美術教學中,時常會面臨有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理解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教師講解不清,學生理解費力。這時,巧妙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就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還能增強生動感,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從而尋求到難點的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述《多變的顏色》一課時,涉及色彩的明度和純度變化,此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的理解很容易混淆、受阻。為此,筆者利用FLASH制作簡單的動畫,通過點滴的色彩添加演示,讓學生觀察明度的變化,學生會一目了然,輕松理解。

三、妙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興趣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心理學研究證明,濃厚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記憶明顯提高,思維敏捷,信息傳輸系統(tǒng)處于最佳導通狀態(tài)。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緒下,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講授《關注你我他》一課時,常規(guī)教學模式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些范畫,進行說教式的教學。其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感覺乏味。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被激發(fā),是本課教學能否得以進一步深化的關鍵所在。授課中,筆者選取學生耳熟能詳的明星頭像圖片(小沈陽、李詠等)為切入口,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是誰?”“你是如何判斷出來的?”從而激起學生研究人的臉形及五官的興趣,接著分組探究,總結引入“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的畫論。這樣就很容易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再如:在講述《盛世?汴梁》一課時,學生對于《清明上河圖》的靜態(tài)賞析不是很積極、不是很投入,而借助于多媒體,將歷史“重現”,以動態(tài)的視頻呈現,學生的興趣就會得到大幅提升,也樂于參與其中。

四、活用多媒體,啟發(fā)藝術思維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只有見多才能識廣,才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初中美術教材提供的圖片素材還相對匱乏,質量不高,很難引發(fā)和滿足學生對美的感知。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顯得尤為必要。

例如,在講述《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時,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筆者從網上下載了更多更具代表性的主題圖片(如凡?高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并制作成PPT課件。學生在賞析過程中,增強了感性的認識,提高了自身的眼界,還會對作品及畫家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為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創(chuàng)作練習的過程中,筆者時常會播放一些曲調輕緩的古典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創(chuàng)作感悟。一方面能使學生渾身放松,精神愉快,有助于提高體驗的效率;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其高尚的品德,有助于身心發(fā)展。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認為:在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時候該用信息技術時,必須保證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學或學習目標。在現實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遵循媒體的特性來設計課堂教學,教學手段要用“活”,而且要“活用”。

在美術教學中,有些老師會更多地依附于多媒體教學,“滿堂電灌”“大雜燴”表面熱熱鬧鬧,卻忽視了多媒體教學的實效性。甚至某些地區(qū)還會把是否使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作為評判課堂質量好壞的標準。我們必須認清:并非每節(jié)課都要用多媒體,并非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多媒體輔助。要知道,教師自身的直觀演示,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考過程等,都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不能替代的。美術教師應從自身的學科特點出發(f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恰當合理地進行選擇和運用,使多媒體教學發(fā)揮最佳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用得巧妙,用得適時,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1.劉儒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第8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1、建構主義理論是多媒體美術教學的理論支撐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過分重視學生的美術基礎,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存在忽視現象?,F代社會提倡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加以重視,注重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求比較高,提倡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這種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必須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基礎支撐,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新的教學模式、方法以及策略,促進教學設計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角度的多層次化。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學信息資源的豐富性,為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建構主義提倡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主要的一個過程是通過情景構建,促進學生自身的意義建構。其情景構建需要構建出一個真實的情景,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而現代信息技術則為意義建構提供了眾多的可使用技術,包括視頻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幫助教學過程中情境的構建。

2、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多媒體美術教學的教學設計

多媒體美術教學的教學設計必須要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確定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及教學軟件,最終實施教學過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支持下,有助于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化以及整體化,將教學系統(tǒng)中的各個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促進教學的實施。教學設計涉及到的要素比較多,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確定、教學形式的選擇等。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選擇出合適的教學方式,設計師生之間的角色關系,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以及掌握,最終實現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應該將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部考慮其中,并且將要素置于在整個運動的系統(tǒng)中考慮,注重教學設計的整體性以及系統(tǒng)性。

3、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媒體的選擇對師生關系以及教學內容表達等都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必須要考慮教學內容,考慮教學條件,同時還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的教學媒體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吃甜瓜與吃葡萄的孩子》一節(jié)美術課時,教師單純選擇幻燈片作為教學媒體的話,不能很好地將教學內容表達出來,不利于小學生對作品表達意思的理解??梢岳镁W絡多媒體的配合,搜索各種教學資源,采用多媒體中的多種技術手段,例如視頻技術,多層面地表達教學內容,進而解決這類問題。合理選擇教學媒體,能夠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有助于教學活動的實施,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4、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設計多媒體美術教學課堂

現階段,我國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教學活動的實施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的設計是關系教學質量的一個根本內容,必須要對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所展現的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運用的教學媒體等多方面的元素進行設計。通過將課堂中的各個要素進行設計,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同時利用多種有效的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課堂的豐富性,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快樂的體驗,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以及鑒賞的能力,促進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

在《色彩學》一節(jié)課中,使用便捷的教學軟件,將色彩學、自然科學以及人類心理學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知識點增加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聯(lián)想能力的提升,利用建構主義理論,建構出以視覺、聽覺等外部刺激為基礎的能夠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以及想象的情景。在這種情景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發(fā)掘多層次的教學美感,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第9篇:美術生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 高中美術;欣賞課;學習方法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準確撐握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術欣賞的魅力,才能讓學生積極去探索、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吸收更多的知識。而為高中生開設美術欣賞課,可以使學生吏好的從作品中去認識美、欣賞美和感受美,從而適應美術教育的要求。

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促進學生的拓展性思維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也是新課改下所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可通過相關資料或查閱網上資料在課堂中進行自主研究,雖然學生通過自主研究的學習方式對知識撐握的不夠全面、不夠透徹,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及知識進行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習對知識點加深印象,也增強了學生自學的信心,在經過這樣自主的專研學習后,促進了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從而欣賞到美術的魅力。

二、美術課與文化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美術作品與文化知識課相結合起來,特別是像語文、地理等與美術作品有關的都相結合起來,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一些與美術作品相關的書籍,來加深對美術作品的了解,如初中時期學過的《醉翁亭記》里面的醉翁亭插圖,可以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再觀察醉翁亭圖是否與文中所描術的內容一致。這樣一來,欣賞了美術作品的同時,又鞏固了文化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欣賞興趣,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知識。

三、對美術作品加深理解,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程度,可以考驗一個學生的欣賞水平,這學要求學生對幅作品必須要了解作品屬于哪個年代、來至哪個國家,出自哪位作者等,然后再了解該作品的藝術風格、藝術特點以及在藝術界的影響,學生對美術作品越是了解的越是多,就越來欣賞出它的藝術美。例如一幅《清明上河圖》,可能在學生最初欣賞這幅圖時,不作品中所描繪的內容并不理解,大多數都會認會那只是繪制了一個古時候的生活場景,而看出來其他什么特殊意義,這就是不懂欣賞的主要原因。例如,筆者為學生講述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故事:“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的風谷畫,現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采用了散點透視構圖法,以長卷的形式記錄了十二世紀中國的城市生活面貌,這幅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通過這樣的一番講解之后,學生已對這幅畫背后的歷史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不斷贊嘆作者的繪畫能力,也懂得了對作品的欣賞方法,從而逐步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

四、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全面了解

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往往會由人們以繪畫作品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在美術欣賞課程中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去學習,可使學生更深刻了解美術作品中所要表達的重要意義。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更加關注世界歷史事件,不斷積累知識的同時也確保了學生更全面的欣賞和理解美術作品,對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欣賞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

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中,可通過比對的方法來欣賞作品,這樣的好處是可對不同的美術作品來進行比較和分析,可欣賞出作品的不同手法與不同的主體思想。如選擇兩幅園林藝術來進行比較,就以《蘇州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兩幅作品來說吧,雖然都是園林作品,但經過仔細比較后,都會發(fā)現不同的藝術風格、不同的歷史背景以及體現出的不同美感。通過這樣比較以來,從學從兩幅作品中能體會到兩種不同的感受。同時,通過比較,學生能準確鑒別一幅作品的真假好壞與價值所在,使學生的鑒別能力與欣賞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總之,在新課改下美術教學也在不斷的改革,在美術欣賞課中,其教法與學法已成為了美術教學中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充分引起重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作品的方法較多,所以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美術作品的各種特點進行學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對欣賞與審美要求,這樣不但提高了課堂效率,還促進了學生綜合知識的發(fā)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加力.探究式西方美術欣賞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美與時代,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