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順其自然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順其自然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順其自然的詩句

第1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我國古詩浩如煙海,詠老詩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品讀這些詠老詩,可以使我們深刻地領悟人生的真諦。

進入老境,最難得的是有一個閑適、曠達的心態(tài)。唐代詩人元結的《宿洄溪翁宅》曰:“長松萬株饒茅舍,怪石寒泉近巖下。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吾羨老翁居處幽,吾愛老翁無所求。時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明顯的渴望幽居、打消奢望的閑適情緒。人到老年,擁有此種心態(tài),無疑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度圃姟分杏泻囊皇住顿洕O者》寫道:“不愧人間萬戶侯,子孫相繼老扁舟。往來南越諳鮫室,生長東吳識蜃樓。自為釣竿能遣悶,不因萱草解銷憂。羨君獨得逃名趣,身外無機任白頭?!痹姷那傲涫菍O翁的贊頌,最后兩句才是抒發(fā)自己的感想。不難看出,胡曾是主張擺脫名利的糾纏,一切順其自然的。人到了老年,排除一切干擾,遵循自然規(guī)律,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老年人的良好心態(tài),除了閑適、曠達,還應從容、樂觀。西晉文學家張華寫有《答何邵詩三首》,其一的最后六句曰:“散發(fā)重陰下,抱杖臨清泉。屬耳聽鶯鳴,流目魚。從容養(yǎng)余日,取樂于桑榆?!痹娙擞崎e自得、從容度日的神態(tài)歷歷在目,令人欣悅。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yè)》云:“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痹娭械囊恍?、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把詩人心境的閑適、行為的從容就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了,尤其是偶與知音千句少的情景寫得極為傳神動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老夫》最后四句曰:“世事勞心非富貴,人間實事是歡娛。誰能逐我來閑坐,時共酣歌傾一壺?!痹娙说幕磉_、樂觀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從容閑適,也不是所有老人都幽居無求。也有許多老人還堅持著自己的愛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在《初度》中寫道:“剩喜門庭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臥,閑讀床頭幾卷書?!贝嗽姺浅C鞔_地表達了他到老年的愛好――讀書。唐代詩人高適在《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中曰:“今日好相見,群賢仍廢曹。晚晴催翰墨,秋風引?!崩先藗冊谝黄?,又是寫字,又是做詩,好不熱鬧。

在眾多的詠老詩中,也有許多讀起來令人精神振奮,深受鼓舞。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最后六句云:“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詩人說不要以為進入桑榆晚年就無所作為了,我們還要像晚霞一樣布滿天空,創(chuàng)造出一片令人贊嘆的燦爛輝煌來。閱讀這樣的詩句,讓我們能夠得到激勵。漢末的梟雄曹操老年境界更高,不同凡響。他在《龜雖壽》中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比藟勖拈L短雖然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但善于修身養(yǎng)性,保持愉快的心情,便可延年益壽,我們的老年朋友應該有這樣灑脫的胸懷。

第2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 禪宗;空;泛神論;意境

一、王維山水詩中的宗教思想

王維受佛教思想影響很深,有“詩佛“之稱,其信奉佛教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唐代佛教繁盛,普遍有信佛之風;二是受其母親影響。他的母親崔氏,曾學佛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1]三是他仕途失意,屢遭打擊,而佛教思想正是教人如何從煩惱中求得解脫,這恰好契合于王維的心理需求。

佛教禪宗思想對王維的影響尤甚。禪宗的主要思想旨趣有幾點:“性空”“任性”“無住”。王維將佛教禪宗思想運用于山水詩歌的創(chuàng)作,他的山水詩表現(xiàn)出“空、靜、閑”的審美境界。他通常以靜寫動,以有寫無,詩畫結合,營造出一種閑適、空寂而又有生氣的氛圍,加之以禪宗妙趣,讀者在讀過其詩之后有一種心曠神怡,忘卻塵累的寧靜之感。如《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輕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這是王維途經四川涪城香積寺寫的一首山水詩。整首詩給人一種“空、靜”的感覺。古木參天卻無人跡,是禪宗的“空”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深山傳來的鐘聲、泉聲、潭曲是以動寫靜,目的是反襯環(huán)境之空幽。結尾一句中的“安禪、毒龍”等語是直用禪家語?!鞍捕U”指打坐入定,“毒龍”指心中妄念。整首詩是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滲透了佛教禪宗思想的要義。

禪宗有“任性”“無住”的思想。“任性”即不矯情;“無住”講對一切色相不生喜樂,無執(zhí)著于心。王維的山水詩同樣體現(xiàn)了這種平和、淡泊清閑、無往不適的意蘊,試讀他的《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表現(xiàn)出“任性、無住”的禪趣,同時又將對自然的欣賞融合在一起。詩人隨著自己的興致,獨自出游,漫無目的,隨意看山看水,偶遇山林野老即興與之歡談?!靶械剿F處”就游人來講,此時可能會郁郁不樂,因為到了水的盡頭,前無去路了。而詩人卻不然。他要動即動,要停即停,要行即行,要止即止,既然行到溪的盡頭,那就坐下,仰看白云飄浮,一切順其自然,不為物累。詩里面的水云的變化象征著人生的窮通之理,而詩人泰然處之,表現(xiàn)出他對外界無牽掛的寧靜態(tài)度和出世思想。這正是物我兩忘,對一切外物不生執(zhí)著取舍之意,泛若不系之舟的禪意。

王維的詩歌意象中包含禪意,如《辛夷塢》:

木為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幽獨世界。在這樣一個清幽的世界里,在毫無人跡的山澗邊,火紅的芙蓉花默默地開放,又默默地凋落。這里借花開花落的“象”寄寓了“無我”的禪理。生長在無人的寂靜的山澗邊的芙蓉花,其存在完全依循自然的律動,花開花落,生生死死,都順應自然本性,既沒有綻放的歡樂,也沒有凋謝的悲哀,絢麗之后歸于平淡。這正是禪家所贊譽的“亦空亦有,色空如一”的境界。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禪趣在王維詩歌中的分量,不能想象,如果王詩抽掉了禪趣會是什么樣子。

二、華茲華斯山水詩中的宗教思想

大自然在人性啟迪、道德教育、審美情趣等方面給予了華茲華斯深刻的影響。大自然是他的心靈寄托,他對大自然的情感變成了宗教的情懷,他的山水詩中深深地包蘊著宗教思想。宗教感或者宇宙中存在著神的意識,在基督教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是普遍的現(xiàn)象。華茲華斯生活的時代,經過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基督教的大廈已經搖搖欲墜,但人們對神的追尋依然如故,宗教感不僅僅是善思者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人的本性使然。[2]

作為一名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除了追尋自由、個性、真情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理想就是永恒。對永恒的存在及存在的永恒的追求是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華茲華斯正是在大自然中找到了自由、個性、真情及永恒。他對大自然的向往,猶如一個基督徒對天堂的向往,不同之處在于,對于基督來說,進入天堂是來世的榮耀;對于華茲華斯,進入大自然是現(xiàn)世的恩賜。

華茲華斯的宗教思想在詩中主要表現(xiàn)為泛神論思想(他后期詩作則向基督教思想靠攏)。所謂泛神論就是指神無形無相,存在于萬事萬物中。在華茲華斯的詩歌世界里,神無處不在。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大自然的每一事物都有神性,神的精神寄寓于現(xiàn)象世界。華茲華斯對大自然的追尋、陶醉,從宗教思想的角度來講,就是對神的尋覓。看他的露西組詩之一的《無題》中的詩句:

如今的她呢,不動,無力,

什么也不看不聽,

天天和巖石樹木一起,

隨地球旋轉運行。

再如《鹿跳泉》。這首詩同樣表現(xiàn)出任何生靈都是神的顯現(xiàn)這一泛神論思想。詩中他對遭獵殺死去的鹿抱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他寫道:

公鹿的橫死,造化不會不在意,

她以神圣的悲憫表示了傷悼,

上帝寓居于周遭的天光云影,

寓居于處處樹木的青枝綠葉,

她對她所愛護的無害生靈,

總是懷著深沉懇摯的關切。

華茲華斯的思想里,上帝與自然合二為一。上帝在周遭的天光云影中,在樹林的青枝綠葉里,存在于每一條小溪,每一顆小草,這正是泛神論觀點。

他的名作《丁登寺》,對大自然的贊美更是富有濃厚的宗教味道。那轟隆的瀑布、崢嶸的峭崖和蒼翠的樹林,都是他的追求和愛戀,“純粹的精神”即體現(xiàn)于其中。詩中華茲華斯對她妹妹多蘿西的忠告,更是回響著《圣經.詩篇》的曲調。她忠告妹妹“當你的心靈成為儲藏千種美景的廣廈,當你的記憶成為寄寓萬曲音樂的廬舍……這溫和歡樂將帶來多少慰藉,我做此祈求,因我知道自然永遠不會辜負熱愛他的心靈?!薄对娖坊仨懼瑯拥囊粽{:“有一件事我祈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宮殿里,住在你的殿中便為有?!?。他希望他的妹妹沉浸在大自然的歡樂中,分享永恒的“純粹精神”。

參考文獻

[1]陳鐵民選注.王維:孟浩然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8.

[2]華茲華斯著.華茲華斯抒情詩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10.

[3]葉維廉.中國詩學[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7.

[4]何方形.中國山水詩審美藝術流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第3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摘 要:王小妮近年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保持著一種輕松、自在的寫作姿態(tài),這是詩人獨具魅力的精神意味通過詩性世界的建構而形成的一種“自在之美”。自然天成的內在品質、本真摯愛的詩意情懷和自由凝視的審美姿態(tài)是領略其詩歌“自在”之風韻的最佳路徑。其“自在之美”的世界無疑證明詩歌可以超越一般的審美游戲而成為人類精神存在的一種引領。

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朦朧詩人的中堅,王小妮可能是那一代詩人中惟一還在堅持詩歌寫作的女性。而今,她作為詩人的“身份”是無法用哪一個名詞可以簡單概括的。她以內心對世相的敏悟為寫作自由度,從不受外界影響而刻意改變什么;她拒絕做明星似的詩人,從不在喧囂的話語場域閃現(xiàn)身影,她將沉默的聲音和低調的行為轉化成詩歌寫作的韌性和耐力,始終保持著一種輕松、自在的寫作狀態(tài)。在個人心情與日常生活互為容納、相互分享的境界中,詩人把對生命本體的領悟分解為“人性美”的因子,通過詩性世界的建構,將其變成提升自己和人類的“精神事實”,凝成獨具魅力的精神意味,進而創(chuàng)造一種包容時代生存和個體生命活力的存在之美。而從王小妮的寫作姿態(tài)和人格素養(yǎng)來分析,這更是詩人個體生命與人類生存共振而成的“為我”的“自在之美”,是她將“個我”的、“自在”的美的質素與作為詩人的審美意識、審美機能高度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人品與詩品的自然滲透,是情懷與詩意的相互凝結,更是心靈與藝術的自由放飛。

自然天成的內在品質

作為詩人,王小妮是從自身的“生活覆蓋層”①出發(fā),找到了一條心靈與詩歌對接的詩意路徑,進而建構起具有“自然”風韻的詩性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詩人不是在居高臨下的訴求和想象中抒緒和情感,恰恰相反,讀她的詩有如把酒臨風,可以直接聆聽詩人生活的節(jié)奏和旋律,洞悉詩人心神的品質與格調。她“一日三餐/理著溫順的菜心”,她“像隨手打開一縷自來水”順其自然地“一呼一吸地活著”。詩人對生活磨難和際遇嘈雜過濾之后,將所有可以舍棄的都毫無保留地舍棄,只“把玩‘現(xiàn)在’,在剎那的現(xiàn)量的生活里尋求極量的豐富和充實,不為著將來或過去而放棄現(xiàn)在的價值的體味和創(chuàng)造”。這種把玩“現(xiàn)在”的真功夫是詩人對生命與生活的熱愛。正是多年出乎本性的生命體悟與情感錘煉,使詩人所追求的生活質感與精神操守伴著她的詩歌款款步入新世紀。如《十枝水蓮》(組詩)般散發(fā)出自在之美的光暈:

猜不出它為什么對水發(fā)笑。//站在液體里睡覺的水蓮。/跑出夢境窺視人間的水蓮。/興奮把玻璃瓶漲得發(fā)紫的水蓮。/是誰的幸運/這十枝花沒被帶去醫(yī)學院/內科病房空空蕩蕩//沒理由跟過來的水蓮……不是個平靜的日子/軍隊正從晚報上開拔/直升機為我裹起十枝鮮花……水蓮花粉顫顫/孩子要隨著大人回家。

這首《不平靜的日子》一開篇,詩人的疑惑就是基于對大眾欣賞鮮花習慣的拒絕。詩人賦予植物水蓮以人的意識,為“跑出夢境窺視人間的水蓮”而遺憾、嘆息,“流水出復入,苔華載沉浮”,水蓮花美麗的生命將在裝飾、慰問的禮節(jié)中黯然消色,這種實用價值是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短暫功利?!皼]理由跟過來的水蓮”何嘗不是愛好浮夸、追名逐利之人的欲望寫照:世間人常為某種不切實際的利益和虛幻的功名而改變自己,希望能有意外的收獲和燦爛的驚喜,然而這些外在于心靈本質的物化追求究竟“是誰的幸運”可以真正擁有的呢?面對欲望所引發(fā)的“不平靜的日子”,人何以不選擇自然的心態(tài)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像“孩子要隨著大人回家”一樣合乎生活的自然邏輯。由此,詩人追求自然的心態(tài)和品格躍然呈現(xiàn),不言自明。在另一首《水蓮為什么來到人間》中,詩人透過水蓮花的另一“姿態(tài)”,從時間的維度思考人類對生存態(tài)度的選擇:“花不覺得生命太短/人卻活得太長了/耐心已經磨得又輕又碎又飄?!痹谏蠲媲叭私洺ツ托暮统领o。那么,我們“怎么樣沉得住氣/學習植物簡單地活著”呢?“像導師又像書童/像不絕的水又像短促的花”,結尾的表白既是詩人自己對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智性選擇,也是對人們發(fā)出的一種理想心態(tài)的吁求。水蓮的獨處與默守,水蓮的簡單與寧靜,其實已成為詩人自我鑒照的“鏡像”,一個本真的自由境界在詩人重過程而不重結果的審美態(tài)度中生成。

王小妮自然天成的品質追求,還在于其將平淡的生活和高致的品格凝結于創(chuàng)作中,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這是詩人確認精神價值的生活定位和捕捉詩意感覺的審美能力的升華。如果說,上個世紀90年代,遠離功利生活和詩壇紛爭的詩人,在庸凡的生活中以平淡至極的悟性反思激活了高妙的詩意,那么,在新世紀,她詩歌所擁有的智慧光澤和悠遠詩意則完全是因其不斷升華的審美趣味而贏得的。女詩人以簡致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致的品格追求為創(chuàng)作的精神元點,以走向祖國家園為捕捉詩意的提升策略,畫出一幅極具動感的詩意交通圖?!稄谋本┮恢背聊綇V州》《在夜航的飛機上看見海》……還有組詩《在雪天去山西》《滇桂黔記》等,繆斯的世界鮮活地動了起來,猶如一只自由的大鳥“能飄飄浮浮飛向很遠,也能踏踏實實落在誰也插不下腳的峭壁上”②。詩人的創(chuàng)作似乎跳出了自己的生活,但這實在是她生活內質和精神韻味的豐富與提升,詩歌漸漸呈現(xiàn)出一種自由的生命氣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詩人大都從身邊的事物和具體的行為情節(jié)中尋覓生活的本質和問題的真諦,而到世紀之交的《我看見大風雪》《荷塘鬼月色》《月光白得很》等作品,可明顯感覺到,詩人已在四時轉換、風物山川、宇宙星空的“自在之美”中努力體會貼近生命本真的微妙感受。其源自主體本性的生活質感和精神純度使詩作的意蘊更是渾然天成,多姿多彩。

自然天成的內在品質還驗證著王小妮把持本性的韌勁與耐力。本性使得詩人擁有摯愛的情懷,韌勁與耐力又支撐起她熠熠動人的詩歌情感空間。在王小妮本真摯愛的詩情面前,我們將再次體驗到感動和澄明。

本真摯愛的詩意情懷

可以說,吸引王小妮寫作的并不是別人說“好”與“不好”,相反,她是憑借寫詩從中找到自己活著的理由,詩在她這兒更多地意味著生活的味道和質量?;蛘呤?,王小妮的詩歌其實就是對自己全部經歷的誠摯感謝,是她拋開詩藝的炫耀所進行的原本而真實的心靈敞開。

在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詩的《我媽在電話里說話》,詩人以白描的筆法將相隔千里的母女對話寫進詩歌中,“我媽說了,又下雪了……過一會她又說雪停了/沒事兒了”。濃烈的親情被詩人用輕描淡寫的詩句做以冷處理,每一句詩都看似波瀾不驚,卻猶如遙遠路途中那漸行漸近的聲響,愈來愈驚起人心靈的痛感,這漸漸包圍過來的徹骨的痛,終于在詩歌的最后凝結,“我放下電話/眼前全是白的/我的雪一下子全部落了地”。在不是詢問的平靜敘述中,母親既掩飾了自己的孤單和對兒女的思念,又報了平安——“沒事兒了”。但母親哪里知道,電話這端的“我”雖然只是傾聽,但她的每一句話都刻在了“我”的心上,噙不住的淚水簌簌落下,就像故鄉(xiāng)彌漫著的大雪。這更是“我”思念母親之時內心的巨大隱痛,因為一個不愿意說出的不祥預兆——“從此以后也許真的沒事兒了”——凝凍了“我”的心。至此,詩人本真的情、誠摯的愛,不需多余的議論,因為詩作本身就在驗證著詩人自己多年前的論斷,“在最平實的語言里含著多少東西,是一個詩人的本事。生硬死澀的,總不是純凈的藝術。外在的東西像過期唇膏,能打扮一個人幾小時,卻不可能使一個人內心豁亮”③。

伴隨王小妮世紀初詩歌內質的豐富與擴大,將真誠、博愛的心懷轉向對底層世界的關注,更是詩人精神流量中撞擊人心的一環(huán)。經她觀察的《背煤的人》是個“漆黑的駝子”,“他的眼睛受不了大明大暗/成了一對木珠”,在目睹命運回饋給背煤人欲哭無淚的生存麻木中,詩人內心被震撼了。王小妮對個體生命的觀察大都是將其放在具體生活的布景中,以自己博愛寬廣的胸懷、真切質樸的情感、敏銳精致的思考行走在字里行間。在2005年創(chuàng)作的《鄉(xiāng)村十首》中,詩人以一種松弛、和緩的心態(tài),把從不同視角介入的觀看行為凝定于鄉(xiāng)村生活的細部場景:矮小的耕田人和他的伙伴“好像犁的前后兩個親兄弟”;摔倒了的老太婆“在樹影的迷亂里鵝一樣大笑”;還有那個在晚上“護著那油燈飄搖出門的人”……詩人的目光在鄉(xiāng)村世界里徜徉,用怦然心動的感覺捕捉著個體生命雀躍的存在,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矯情的抒發(fā),大地的養(yǎng)育之恩、人畜的親昵情分、鄉(xiāng)村人行為的爽朗豁達與性格的執(zhí)拗倔強,似乎都在詩人氣定神閑的目光中悠然自得地呈現(xiàn)出來,自然的愛的情懷在鄉(xiāng)村神奇、美麗、質樸、堅韌的光影中獲得增容。

作為一名女詩人,在新世紀的詩壇上,王小妮既不經意而又十分有耐性地堅持著女性生存的本真。詩人拒絕加入軀體寫作潮流,棄絕跟隨和套用西方女性話語,恰恰是這些“因子”擴大著王小妮的“光暈”,因為“王小妮性別意識的‘濃淡相宜’,構成她某種悖論式的巧妙平衡”④。在她的寫作實踐中,女性書寫、母性書寫也構成其詩意的豐富景觀。但詩人不從女性主義的立場出發(fā)來看待生活、選擇生活,而是從生活本身出發(fā),在性別對立視野之外,展現(xiàn)女性豐富的人性品質?!赌舷碌慕煌üぞ摺繁闶窃娙藦淖晕业纳婢秤龀霭l(fā),自內心體驗源源而來的女性敘說,“北方大雪的晚上/把我的心一分為二”,因為“我的兒子在火車上”,“我的丈夫等待別人讓他起飛”,只留下“我空空地站在夜里”,離別的意緒猶如“雪落大地”壓在心里愈來愈厚重。在日常描寫中融入了女性特有的生命韌度和情感溫度,透過詩句我們可直達詩人內心的真切情境。

自由凝視的審美姿態(tài)

在詩人世紀之交的詩作中,我們總會讀到“我看見……”一類句型的詩句:“我看見日月/把安詳?shù)墓鈸淙鲈诘孛妗保ā稇铱斩鴴臁罚弧拔铱匆娔厦娴暮?呼叫著”(《臺風》);“我不愿意看見/迎面走過來的人都白發(fā)蒼蒼”(《我看見大風雪》)。我們說,作為個體的生命存在,每個人都是自己時代與人生的承擔者,而寫作正是承擔的一種見證,這種見證也體現(xiàn)了寫作者理解世界的方式。王小妮正是通過“看”把寫詩作為自身存在的基本證明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但詩人的觀看絕不是從日常生活實用目的出發(fā)的那種最為初級的認識活動,它是詩人站在詩學高度對主體自身獲得藝術自主性過程的深刻領悟。因為從詩學的角度來理解,現(xiàn)實中任何人的觀看都是在一定的場域內進行,觀者的觀看一方面要受到觀看環(huán)境與客觀條件的限制,還有觀者自身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受到藝術與商業(yè)、政治及文化的關系等許多非藝術因素的干擾和誘惑。這種現(xiàn)實性的場域使得觀者在藝術場域中的自主性受到極大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決定了詩人在把“觀看”作為一種積極探索世界的工具時,在藝術場域中更要積極進入一種相對的自主化過程。詩人盡可能祛除遮蔽在主體自身和來自客體條件的雙重局限,以充分自由的狀態(tài)去“看見”世界,用審美的眼光去認識、判斷并穿透各種視像的表征,用心靈的智慧揭去蒙于其上的面紗,以此達到“對不可見之見”這一觀看的詩學所欲追求的最高目標,使主體在情感、精神和尊嚴等方面獲得更充分的自由。以《華山積雪如淡淡的胭脂》為證:

是什么質地的綢緞迎面陡立/是什么人/敢把感覺放到那么高。/我發(fā)現(xiàn)華山原來是一座女山/我以為我看見她/其實只見到淡淡的化妝品……有人總想給壞心情涂一點脂粉/讓它也好看起來。//想在雪天接近華山多么難/悲傷也自然露出了它的高傲……她讓我們看見了悲傷的了不起/讓我們空下來慢慢懷念。

詩人作為審美主體所獨具的直覺和敏悟,使華山具有了人格化的魅力,并以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喚并引導著詩人主體的審美體驗,自覺的審美態(tài)度應運而生,使詩人在對客體華山的“觀看”中運用“距離矛盾”的審美原則進入了藝術自主性的場域。一方面,詩人除去了世間飲食男女了無生趣的觀賞目的,使積雪中的華山美景得以超出常人的需求和目的范圍,以獨到的審美眼光在觀賞層面與客體華山相分離;另一方面,在對華山審美凝神的冥思觀照中,詩人又與其相融進入一客觀、超然、自由的審美境界:人世間女性的悲傷似乎總是纏綿悱惻,將悲傷隱藏起來,是大多女性面對悲傷而采取的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救助,而積雪交融的華山的姿態(tài)猶如一位女神,其高傲而富有生命感的氣質靜靜氤氳著詩人的心魄:我們不能阻止悲傷的降臨和掩飾,但我們可以學會將悲傷的感覺“格式化”,像那座“叫華的山”一樣將悲情置于心靈的最高處欣賞、化解。藝術自主性的充盈使詩人始終保持著自由凝視的審美姿態(tài),最終從對一己之悲傷的關注升華至對人類共有的精神悲情的關懷。如果說,性別視角在某種程度上局限了詩人的“自由凝視”,但恰恰立足性別的視角,詩人又挖掘出生命中總是被常人誤讀、埋沒的精神因子,在最終意義上又超越了性別,這仍是其身心擺脫現(xiàn)世語境的同化而創(chuàng)獲的一種自由,是詩人幫助他人在精神的困惑中走向自救和超越的一種引領。

眾所周知,二十多年前,年輕的王小妮與“大名鼎鼎”的朦朧詩人們一起容身于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的潮流,以他們特有的激情和表達方式為新詩寫作開啟了富有成效的創(chuàng)造空間。而今,朦朧詩的風華歲月已染塵埃,在頗具革命熱情和運動性質的朦朧詩后先鋒詩歌的發(fā)展歷程中,王小妮對詩歌一如既往充滿默默的溫情,其寫作進入一個非常自由和快樂的境界。在詩人用自然、本真和自由建構的“自在之美”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通過詩人個體的感受、記憶和瑣碎的日常經驗完成的,正如王光明所言,“詩從社會歷史的‘宏大敘事’回到個人心情和與心情聯(lián)系最緊的日常經驗,不只是經驗和詩歌題材的解放,也是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精神放松的表現(xiàn)。這不僅對王小妮本人,而且對中國詩歌都有不可小覷的意義”⑤。“重新做一個詩人”的選擇,使王小妮新世紀的詩歌具有了自省和救贖的雙重精神意味,其忽視詩人的身份而看重詩歌本身,決定了她只能在詩壇“邊緣”把持著這種精神,但與那些在“中央”快樂舞蹈的詩家們相比,詩人“邊緣”的無聲行動所產生的力量卻是質地純粹的,永遠值得期待的。

①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頁。

② 王小妮:《半個我正在疼痛》,北京華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

③ 王小妮:《我的紙里包著我的火》,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233頁。

第4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有不少老師習慣用新舊聯(lián)系式的教學導語,這種方式體現(xiàn)了“溫故而知新”的教學原則,久而久之,積久成習,就易僵化,喪失了創(chuàng)造性和新鮮感。教學是一門藝術,最怕形式主義、千課一式,應該因課制宜,精心設計出別開生面的導語來。對于化學課的導入來說,進行課堂導入就可以運用實驗、故事、疑問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藝術地開場。

一、故事先行,理義后續(xù)――故事導入法

人的認識規(guī)律,是由感性進入理性的,要認識理性的教學內容,在導課時不妨先講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故事,而后,循事論理,歸納出相關的概念、原理、性質等。教師在講新內容之前,先通過講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然后引領學生帶著故事中的問題去學習與故事相關的知識,自然地與新課相銜接。例如,在講新課標人教版必修②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甲烷的產生和性質時,教師可以用“趣味故事中學化學”中的“噴火的老?!?來導課:在荷蘭的一個小山村里,曾經發(fā)生過這樣一件怪事。一個獸醫(yī)給一頭老牛治病,這頭牛一會兒抬頭,一會兒低下頭,蹄子不斷地打著地,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近日來,它吃不下飼料,肚子卻溜圓。手指一敲“咚咚”直響。獸醫(yī)診斷認為:這牛腸胃脹氣。他為了檢查牛胃里的氣體是否通過嘴排出來。便用探針牛的咽喉,當他在牛的嘴巴前打著打火機準備觀察時,他萬萬沒有想到牛胃里產生的氣體熊熊地燃燒了起來,從牛嘴里噴出長長的火舌。此時學生表現(xiàn)出驚訝的神情,會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然后教師因勢利導,師生共同探討甲烷的產生的原理及其性質,利用這個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導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又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動機,為下面的講授新課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二、生活知識,探究其因――生活現(xiàn)象導入法

化學這門學科與生活的關系非常的密切,故身邊的某些生活現(xiàn)象都可以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教師可以抓住學生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來進行導課,如:在講鈉的化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性質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想饅頭的制作過程,并提出問題:小面團是怎樣變成疏松多孔的饅頭?為什么要加泡打粉?為什么不發(fā)酵直接加小蘇打也可以做饅頭?在做饅頭的時候,堿和小蘇打發(fā)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體現(xiàn)了它們的哪些化學性質?學生越聽疑問越多,教師故布疑陣,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探究動機,順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題。

三、開拓思路,激發(fā)聯(lián)想――提問式導課

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中的新知與舊知的聯(lián)系,提問舊知識,啟發(fā)學生循著知識的脈絡去思考,進入新知的領域,這可以起到鞏固已學知識、聯(lián)想新學內容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在上《化學與生活》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一節(jié)第二課時,可以采取這種提問式導課,即平時大家炒菜時,從維生素的角度考慮應該注意哪些?學生在對上節(jié)課知識回憶后,教師可以馬上追問“炒菜時,什么時候加入食鹽最好呢?為什么?”這時就引出新的內容微量元素。

四、學科特點,魔術表演――實驗導入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也是知識和能力的推銷員。教師應該像魔術師一般,巧用道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故在某些章節(jié),教師可以用化學魔術實驗來導課,如:在講鈉的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用水能使棉花燃燒的魔術表演,即事先在棉花中包一些過氧化鈉,而后用膠頭滴管向其滴加幾滴水,可以看到棉花燃燒起來。因為實驗現(xiàn)象刺激而新奇,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及求知的欲望,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是學生急于想弄清的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學生,他們會自覺地閱讀教材,尋求答案。這樣的導課,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產生一種有利于教學的心理指向。

五、學科滲透,尋求交點――“交點”導入法

化學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在備課時,可以尋找出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有交叉、有聯(lián)系的“交點”來組織導課,這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在學習乙醇的性質時,不可避免地會提到我國悠久的酒文化,教師可以找出語文中同學學過的詠嘆酒的詩句來組織導課,請學生對出①借問____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②明月幾時有,把____問青天。③白日放歌須縱____,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教師在學生回答以后,因勢利導,設疑提問,大家是否知道酒的主要成分?就讓我們從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來解開其中的奧秘。在化學教學中采用一些其他學科與化學能夠滲透、融合的知識其用于課堂教學,一方面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行德育教育。

導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導課,千行萬象,婀娜多姿,具有藝術魅力,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痹诋斍耙浴皩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積極思考探索適應學生的有效的導入藝術,極優(yōu)化教學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對象靈活運用,靈機應變,更應該根據(jù)實際需要探索求新,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效的導課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5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我心目中的屈原很有文采,是個精忠報國的救國忠臣。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人隱隱敬佩啊!我心目中的屈原說:“固時俗之工巧兮?!闭f明了他是個順其自然的人。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參閱。

屈原精神心得1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們所懷念,我也不例外。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人物,將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佩戴花花線、荷包,喝雄黃酒,還要吃粽子和賽龍舟,這種習俗已經連續(xù)了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看到這里,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從而在楚懷王面前造謠,說屈原的壞話,令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絕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關心著楚國的一切。

當楚懷王決定與齊國絕交時,屈原不顧自己已經沒有了官職,窮困潦倒,毅然決定親自去齊國說明,但是,齊國已經沒有人相信他了,他無功而返,傷透了心。后來,楚懷王又放走了秦國人質張儀,更令屈原悲憤不已,不顧自己的處境,徑直去宮里參見楚懷王。但是,做出來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把屈原徹底流放了??蓱z的三閭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還是一片赤誠,把整個的心思放在了對國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發(fā)展。結果是,不久秦國便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國已經無可救藥了,在絕望和悲憤之下,高聲呼喊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蓖哆M汨羅江,自盡了。這更令我悲傷不已,感動不已。悲傷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去世了。感動的是因為屈原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但是,正因為這樣,讓我認為屈原并不應該死。如果他聽了漁夫的勸告,能夠忍著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鋒芒畢露遭人嫉恨,楚國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錚錚的屈原終究是忍受不了內心的痛苦,投江自盡,讓楚國再無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又一個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我不由得深深感嘆:屈原之死,悲哉!壯哉!惜哉!真可謂是: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屈原精神心得2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但直到現(xiàn)在,對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后,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并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后每年的這一天,當?shù)厝罕姸家e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劃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jié)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zhí)著追求人生的永恒、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著淚,分擔著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jié)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屈原精神心得3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于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再現(xiàn)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于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后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于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尸體,于是后人為寄哀思,于此日蕩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huán)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上磳⒄胬砬蟪?,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屈原精神心得4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屈原精神心得5初夏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說笑就笑,說哭就哭。剛才還是艷陽滿天,火紅的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著大地,熱得奔走的人兒臭汗淋漓,不一會兒,天空中飄過幾片烏云,空氣悶熱,轉眼“嘩嘩嘩”下起了雨。雨不見得很大,但是很密,飄飄揚揚。

哦,端午踏著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xiāng)村,每家每戶忙碌著,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里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粽香,濃濃的糯米味裹著淡淡的粽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zhèn),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jié)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蕩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著手中的漿,喊著號聲,奮力向前進發(fā)。

眾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于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第6篇:順其自然的詩句范文

【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教師的責任》。

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yè),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要懂得教育的核心是愛,“愛為師之魂”,對學生要“以愛育愛”。在教育這片沃野上,只有老師的愛,能點燃前行的燈盞,照亮孩子的心。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主要工作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還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所以對孩子們的愛,是我們必備的責任。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新鮮、好奇??纯催@張臉、摸摸那個頭,多像一枚枚蓓蕾仰著小臉,渴求著陽光雨露。每天清晨孩子們說“老師,早上早”時那童稚的問候,給我?guī)砹艘惶斓目鞓泛蜕鷻C,每天傍晚隨著一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圣潔的情、深厚的意,凈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幼兒教育深深的愛,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學藝術,都產生在教師對學生的無比熱愛的炙熱心靈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在播撒知識的同時也把愛種在孩子們的心里。

來育新工作的一年里,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教師對孩子們的愛,也讓我明白了這份責任的重大。蒙古族有一句諺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在這一點上,幼兒教師的職業(yè)決定著我們在這方面必須是神。當看到孟老師抱著小班剛入園哭鬧的孩子哄他們入睡時,當看到康老師忙了一天還要加班給孩子們做教具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在用“愛”教育著孩子,在履行著他們偉大的責任。

愛,同樣也給我們帶來著欣慰和幸福,當我用愛的教給孩子們知識的時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發(fā);當我用智慧的鑰匙為孩子們開啟每個大門的時候,我仿佛聞到了百花的芳香;當我和孩子們歡歌笑語的時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蕩;當我新年收到孩子們自己畫的畫的時候,我宛如喝著一杯玉液瓊漿……老師們,聽到這里,您難道不感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欣慰和幸福嗎?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言:“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職業(yè)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貧而艱辛的。但是因為有愛,我卻是富有而幸福的!雖然我選擇了這個清貧而平凡的職業(yè),但我無怨無悔。愛,是一種發(fā)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愛是幸福的種子,它會成為我們源源不斷的能量。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是我畢生的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如汪國真的詩句所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讓我們去愛吧,使我們周圍充滿愛的溫馨,讓我們把愛的陽光、愛的雨露灑向孩子,我們一定能感受到欣慰、感動。愛,教師的職責。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以及教育戰(zhàn)線的各位同仁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為孩子們做夢》。

在演講開始之前,我首先想跟大家說下,接下來,我演講的內容,可能會是平淡、瑣碎,甚至是一些形神俱散的話語。這里面沒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沒有豪言壯語的誓言;因為我的嗓子沒有磁性不適合煽情,我的文筆,也寫不出流暢華美的詞章,然而我對我從事的事業(yè)的愛卻是深沉的。在教育事業(yè)的美麗海洋中,我只是剛剛來到這個家庭的,最不起眼的一滴泉水。今天,我將以虔誠的心意,說出我內心深處,對教育事業(yè)的獨白。

握一支粉筆,傳孔孟老莊學問;站三尺講臺,授李杜韓柳詩文。如果說,我們我偉大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是那壯闊美麗的大海,而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那無數(shù)的涓涓溪流;正是有了那么多教師不辭辛苦、無怨無悔的默默奉獻,孩子們的笑臉,才像早晨的太陽那樣燦爛。我要感謝我所有的老師,是他們的諄諄教誨和辛勤勞動,才讓我成長,才使我有機會站在這個舞臺。

我是一個喜歡做夢的人。我有許多許多的夢想。

在閑暇的時候,我寫過一些類似于詩的文字,但我沒能成為詩人;我努力的學習過英語,幻想著有一天能遍游世界,但事到如今,我蹩腳的英語,即使真讓我出國,我想我要么是迷路,要么是會餓死在國外。學生時代的我,也和要好的朋友,學流浪歌手拿著吉他,在長沙熱鬧的街口唱歌,

然而我卻沒有成為歌手;我更喜歡為籃球揮灑汗水,我的身形卻告訴我,我做不了籃球運動員。

我的這些五花八門的夢想:詩人、旅行家、歌手、籃球運動員、拳擊手、海員等等,通通成了泡影,大家是不是想問我,你難過嗎?你失落嗎?我的答案是,我從未感到絲毫的失落和難過。

因為,我現(xiàn)在是一名教師,一名雖然普通卻承載著許多孩子夢想的教師。曾經我為自己做夢,我是快樂的,現(xiàn)在,為孩子們做夢,我是幸福的。

因此我想大聲的告訴全世界,我很幸?!,F(xiàn)在社會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尺就是他的收入,從這一點來考慮,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是兩袖清風,囊中羞澀。但沒有人能剝奪我們幸福的權利。大學畢業(yè)后,我就直接回到了家鄉(xiāng),踏上了三尺講臺,開始了平淡而艱辛的教書育人之旅。有人問我,作為男孩子,應該出去闖蕩,就這樣呆在一個地方,你甘心嗎?不想有點更大的出息嗎?

我想,做了一名人民教師,雖不能去體驗外面世界的精彩,卻也少去了許多辛酸和無奈。每年歲末看到朋友、同學感嘆回家的苦惱時,自己至少能感受一份家的溫馨,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雖然每天在家和學校之間輾轉,一周或者更久一點才來總場打打籃球,參加培訓的時候,才去市里走走;畢業(yè)一年多了,再沒回過省城;大家是否會問:你還在做夢嗎?

當然,我會一直做夢!我現(xiàn)在經常夢到孩子們,夢到和他們在一起的課堂和操場。我至今清楚的記得,班上的夏帆同學,在他的日記里寫道:我覺得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戲就是接力棒了…“接力棒是游戲”這個有點小語病的句子,讓我感到一種酸酸的幸福。學校的條件一般,上體育課連一條正式的跑道都沒有,更不用說高低杠、單雙杠,球類或者其他的體育器材了,但我慶幸,我給孩子們帶去了歡樂。那一天,更堅定了我要讓孩子們快樂成長、快樂學習的決心。

很多父母總把自己未完成的希望和夢想,強加于孩子身上。那是孩子成長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然而我是幸福的,孩子們也是幸福的。他們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確切的說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不會強迫他們去完成我的夢想,我也無需強迫他們。因為,那么多的孩子,我的那幾個夢,只怕還不夠他們分的。

未來的教育之路,我將更加努力,為孩子們做更多美麗的夢!如果夢有顏色,我愿用汗水和著青春釀成油彩,為孩子們的夢增添五彩;如果夢有翅膀,我愿化作輕風,助孩子們飛翔;如果夢是風帆,我愿是那舵手,護送孩子們遠航!我確信,他們當中,一定會有詩人、一定會有學者、一定會有歌手,一定會有拳手…孩子們的夢,就是未來的中國夢!無限可能、無限美好!

讓我們?yōu)楹⒆拥膲襞Γ瑸槲磥淼闹袊鴫艏佑?

【范文三】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怎樣做一名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說無私吧,太老套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一種精神,支撐這種精神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教師的品德和素養(yǎng)是教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學生最喜歡的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上學生最喜歡的課,是每個教師都追求的目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努力著做一名學生最喜歡的老師。那么,如何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呢?

我覺得,首先,一位老師要能夠象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師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第斯多惠說過“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觀、人生觀,小到一舉手一投足,都滲透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質吸引學生,令學生欽佩,那么,我們的教育就已經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平時,遇到有的同學不舒服,我會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詢問;有時遇到同學值日不認真,我會拿起笤帚,和他們一起掃;有的同學進步了,我會送上一句鼓勵的話語;還有,撿起學生掉在地上的鉛筆,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學……我看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師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體現(xiàn)在這樣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師能夠以寬廣的胸懷博愛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并不意味著遷就放松,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只要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我班有一位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差的學生。好幾次,上課時我提問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問題,為此我沒少發(fā)火,但著急教訓是沒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順手拿過一個凳子讓他坐下,親切地和他說起了家常話,隨即說道你將來最想做什么?他輕聲的說了聲,不知道,我就繼續(xù)問他:那你想想你以后能做什么吧,根據(jù)他現(xiàn)在的學習成績所能達到的學歷,我和他一起思考,我們說了七個工作,針對這七個工作我分別從好壞兩個方面給他做分析,當然,更多的是壞的方面,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開始變得堅定,最后我對他說:你是一個有希望的孩子,這也是我今天對你說這些話的原因,我希望你繼續(xù)努力別再消沉。臨走時,他把凳子輕輕地放在桌子下面,還說了一聲“謝謝老師。”在以后的幾天里,我發(fā)現(xiàn)他的學習、紀律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覺得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地慷慨地去贊賞他們,就會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我記得一位優(yōu)秀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打著燈籠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用顯微鏡來觀查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