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范文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范文

《離騷》是《楚辭》中篇幅最長、影響最廣、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作品,亦是屈原的代表作。但關(guān)于《離騷》名字的解釋,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引用淮南王劉安之說,謂:“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也在《離騷贊序》中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边@種說法,是將“離”字解為“罹”,意為遭到、遭受,“離騷”就是遭到憂患而作的辭。

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經(jīng)序》中說:“離,別也。騷,愁也?!毖郧环胖痣x別,心中愁思。后代論者,如蔣驥《山帶閣注楚辭》等也持此說。這就把“離騷”解釋為抒寫離別的愁苦。

游國恩《楚辭概論》認為,“勞商即離騷之轉(zhuǎn)音”,認為“離騷”就是“勞商”,就是楚地歌曲的名字。郭沫若的考證亦持此觀點。錢鐘書以“離騷”為排解憂愁之意。文懷沙把“離”的意思解釋為“離間”,“離騷”就是因為被離間而產(chǎn)生的憂愁。

上述種種說法,各有一定道理。然而,以司馬遷和班固的說法較為可信。

《離騷》本文中的“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其中的“離尤”只能解釋成“遭受罪尤”。所以“離騷”就是“遭受憂患”。而“騷”作為文體的名稱,那是后人的命名?!峨x騷》所抒發(fā)的,的確是內(nèi)心的憂思和悲憤之情;《離騷》這首作品,也的確是在作者遭受憂患的時候?qū)懗傻摹K抉R遷和班固的解釋給了我們理解《離騷》的情感基礎(chǔ)。

《離騷》又被稱作《離騷經(jīng)》。如今學(xué)術(shù)界一般都認為《離騷》稱經(jīng)是漢代人所為,最早見于王逸的《楚辭章句》。

關(guān)于《離騷》的寫作年代,歷來說法不一。馬茂元在《楚辭選》中估計為屈原中年時期所作,大約40歲。黃震云在《楚辭通論》中認為大約是在楚懷王15年或者18年左右所作。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離騷》寫于屈原失寵于楚王之后。

《離騷》這首長詩,共2490字,是中國第一首抒情長詩。中國古代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史詩,卻有著獨具民族特色且辭采華美的抒情長詩,這多少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民族品格。古人云:“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世說新語?任誕》)

《離騷》塑造的三個世界

從某種意義上說,《離騷》創(chuàng)造的不僅是一種歌辭,而是一個藝術(shù)世界。

首先,《離騷》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象征的世界,這個世界表現(xiàn)的是屈原個體精神的張揚和個體品質(zhì)的自我珍惜。在這個世界里,屈原使用了無數(shù)的芳花香草,描摹了棄婦一般美人的形象。其中,香草象征屈原的高潔品質(zhì),惡草象征對小人的憎惡;而美人一般被認為是屈原自喻,或者是屈原追求的對象。這個象征的世界集中體現(xiàn)了屈原的形象和內(nèi)心世界,也是整首《離騷》最動人的地方,屈原堅貞高潔的形象就是在這香草美人的象征中樹立起來的。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他裁清涼的荷葉制成上衣,集美麗的蓮瓣綴成下裳。他頭戴岌岌高聳的華冠,腰佩漫長陸離的寶劍。這樣的裝束,哪里像是一個準備“吾將反”的隱士,分明是內(nèi)心充滿不甘心,渾身上下都彌散著不平情緒的耿介之士。這樣的裝束,外表定是芬芳濃郁,令人欽羨,而內(nèi)心也必定堅定沉著。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p>

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偏偏尊崇人格的高尚。即使我粉身碎骨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可以被玷污么?從這幾句可以認為屈原并不打算獨善其身做隱士。他再一次將人格的高尚與死亡建立了聯(lián)系。這就注定他不可能走莊子逍遙游的路子,亦不會按照孔子的辦法“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是必定追隨著他自己的理想,經(jīng)受矛盾、焦慮、痛苦等種種情緒的折磨,直到理想破滅,自殺死去。

其次,《離騷》描摹了一個黑白顛倒、君主昏庸的現(xiàn)實世界。屈原的悲傷在于,這個混濁的世界恰恰是他的故鄉(xiāng)楚國。所以,他對君主的感情、對人民的感情,根本上都包容在對故鄉(xiāng)的感情之中。在這個世界里,小人當?shù)?,君主被蒙蔽,往昔那種忠臣賢君遇合的“美政”場景再也見不到了。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固時俗之工巧兮,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p>

靈修指君王,我怨恨那君王過分荒唐,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眾女指朝廷的大臣,他們嫉妒我的美貌,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本來社會上的人就崇尚投機取巧,任意而為,不按照規(guī)矩辦事,違背正道而追求彎曲,競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一向志意高潔的屈原,就在這個黑暗的現(xiàn)實世界中被壓迫、排擠、流放,直到最后走向死亡。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是《離騷》最具震撼力、最具批判力的場景,也是整首歌辭的底色。這個現(xiàn)實世界也引起了后代文人的共鳴,他們通過這個世界來認識屈原,同情屈原。

再次,《離騷》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瑰麗神奇的神話世界。

“駟玉虬以乘兮,溘埃風(fēng)余上征。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fēng)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p>

我以鳳凰為車以玉龍為馬,駕馭著長風(fēng)在天上旅行。清晨從蒼梧之野動身,晚上落腳昆侖山上的懸圃。我想在這神靈的區(qū)域逗留片刻,無奈匆匆的日輪很快就將入暮色。我叫御日的羲和慢慢地趕車,不要讓太陽快快地進入崦嵫山。游仙的路程十分遙遠,我要上天下地去追尋我的所愛。且讓我的玉虬在咸池飲水,且讓我的乘風(fēng)在扶桑休息,折取若木的椏枝來敲打日頭,我暫時留在這兒逍遙休息。想遣御月的望舒替我作前驅(qū),想遣風(fēng)伯飛廉替我作后衛(wèi),想遣天雞鸞凰替我作鼓吹。但雷師卻跑來告訴我,一切未曾準備。我便令我乘駕的鳳凰展翅飛翔,即使在黑夜里也無須停頓,飄風(fēng)爭先恐后,率領(lǐng)著云霓來表示歡迎。

這個神話的世界是屈原完美理想的化身。因此,神話中的抒情主人公顯得無比強大,折射出屈原對個體張揚、個體自由的無比渴望。神話中一次次地求女,則象征屈原對完美的不懈追求。

這三個世界加起來就是《離騷》的世界,即象征世界、現(xiàn)實世界和神話世界。但這三個世界在《離騷》中不是歸于毀滅,就是變得黑暗,三個世界的理想其實都破碎了。這就導(dǎo)致了屈原的自殺。

“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p>

第2篇: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范文

中華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在中國最古老的地名中,昆侖、西海(青海湖)、河源、咸池(茶卡)排在榜首。原因是這四大地名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著深刻的淵源。前三個地名,前人已有諸多的論述,現(xiàn)只說咸池。古籍中的咸池,就是茶卡。茶卡是源之吐蕃的藏語,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稱它為咸池,漢代稱鹽池。

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不朽名著《離騷》中曰: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路不周以左轉(zhuǎn)兮,指西海以為期。

《離騷》記載了屈原的一次精神壯游。其出發(fā)地是東部的蒼梧,而西向登昆侖,拜見西王母,縱觀天地,目運八荒。詩中記述了很多古老的神話、傳說和上古的史實,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上古地名,如白水、縣圃、窮石、高丘、崦嵫、赤水、流沙等,都是青藏高原古地名,更確切此說,都是與青海境內(nèi)昆侖山相關(guān)的名山勝水。如縣圃、王逸曰:“神山、在昆侖山上(楚辭章句)。崦嵫,日所入山也。”《山海經(jīng)》記是“鳥鼠同穴之山。”學(xué)者們認為此即日月山;窮石,出之弱水?!洞蠡奈鹘?jīng)》曰:“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淵環(huán)之?!辈恢埽喙补に|之山,也就是昆侖山,不再一一例舉。但由此可知,早在春秋戰(zhàn)國之時,當時的知識界已對昆侖及其周邊的地理環(huán)境,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咸池之名已傳至大江南北。探其根源,則于屈原的先祖是羌人,至少與羌人有著深厚的淵源。因此,屈原對昆侖的表述是來之《山海經(jīng)》等古籍和祖先的口口相傳。代表著那個時代對西部地理的認知。

屈原詩中欲將飲馬的咸池,與過赤水、窮石、崦嵫、白水、不周與西海相連。說明“咸池”專指茶卡鹽池。而不是泛指柴達木盆地的其它鹽池。在《漢書•地理志》中載:“金城郡臨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青海湖)、鹽池?!逼浜蟮摹稌x書》、《水注經(jīng)》等都沿用這種表述陳式。說明先秦以來,人們都認為茶卡鹽池與青海湖是地域相接的,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淮南子•天文篇》記:“日出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睂W(xué)者們認為,這是羌人視咸池為日出入之處,太陽在鹽池中洗沭,這是一種非凡的創(chuàng)意。本人因工作之便,曾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點,多次觀察日出日落茶卡鹽池,那情景大異于泰山之日出,東海之日落,堪稱玄秘、神奇、憾人心魂;又《史記•天宮書》記:“西宮咸池”。這是個古星座之名,并主西方星空,與茶卡鹽池的方位相吻合。說明古代人對咸池這個地名的看重。

茶卡在人文上的重要意義是與中華古樂舞的產(chǎn)生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秴问洗呵铩酚洠狐S帝令伶?zhèn)悘拇笙奈餍械嚼錾奖?,找到適合的竹子,截取12管,以奇數(shù)定“律”,用偶數(shù)定“呂”,合成為一個八度音程。伶?zhèn)愡€奉命制二套編鐘,以宮、商、角、徵、羽五音相配,這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律和樂器,由此又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樂章。并以“咸池”為樂章之名。而且就在洞庭湖畔,舉辦了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大型音樂會。樂章的制作者和演奏者,正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抖Y記•樂記》:“《咸池》備矣”。鄭玄注:“黃帝所作樂名也,堯增修而用之?!薄秴问洗呵?#8226;古樂篇》記:“黃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已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睋?jù)天文學(xué)家仔細測算,這一日正是公元前4346年4月26日。這次演出影響巨大,故莊子在《天運》篇中有詳細的記載――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钡墼唬骸叭甏淙辉眨∥嶙嘀匀?,徵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流光其聲。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汝故懼也。吾又奏之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有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滿。涂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吾止之于有窮,流之于無止。子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于四虛之道,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虛,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diào)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幽昏而無聲。動于無方,居于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達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暧犞鵁o接焉,而故惑也。樂也者,始于懼,懼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p>

筆者認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大型樂章。黃帝以“咸池”為樂章之名,可見在上古之時,咸池(茶卡)就已名傳華夏。黃帝以咸池為樂章之名,具有十分深刻的意蘊。

黃帝通過與北門成的對話,表達了他對樂的哲學(xué)思辨,樂與天地萬物、陰陽虛實、生死盛衰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音樂演奏者必具的心理素質(zhì),精神境界與天人合一的至高追求。黃帝對咸池大樂給予了很高的自我評價:“此喟天樂,無言而心說(悅)。充滿天地,苞裹六極。”

黃帝對音樂理論的貢獻是巨大的。黃帝或者說黃帝一族所創(chuàng)造的樂舞從青海羌地沿黃河、長江而下,影響了中華樂舞的形成和發(fā)展。其后夏代羌人的樂舞《九辨》、《九歌》,楚人的《西涼》、《清商》等都是在“咸池樂論”的影響下產(chǎn)生的。屈原《九歌東居》:“羌聲色兮娛人,觀者參兮忘舊?!弊阋姶祟悩肺枋謩尤?。秦漢至清代都受其影響。清人姚鼎的詩曰:“咸池行復(fù)奏,倚待與誰聆。”可見一斑。六千年彈指一揮,時至今日,黃帝的“咸池樂論”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凡為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如能潛心一讀“咸池樂論”,則定會有所悟。悟小成,大悟大成。

從咸池(茶卡)的古老傳說中,也可看到千古一脈的傳承。西漢大文學(xué)家東方朔《七諫》中記:“哀人中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王逸注:“咸池,天神也。”他是說咸池有天神。而流傳于南方的故事則說,咸池是桃花仙女沐浴之處,故咸池又稱桃花之池;《晉書•李特載記》,伏羲氏生了咸鳥,咸鳥的后人廩君“乃乘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女神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愿留共居,廩君不許。”這位鹽水女神便入夜投懷送抱,至早上便化為萬千飛蟲而去(1);關(guān)于茶卡還流傳著一廣為人知的故事。說很久以前,茶卡一帶人們生活十分貧困,天神便叫一位智慧如海的賢者到此云游。人們向賢者詢問幸福之路在何方?賢者曰:“幸福之路就在你們的眼前,那蘭色的寶湖中,住有一千位女神,找到她們中的任何一位,就會指點你們到達富裕幸福的彼岸?!比藗儽憷@湖百轉(zhuǎn),齊聲祈禱,誠心感動了湖中千位女神一齊現(xiàn)身云端,玉手同指湖中,人們便從湖中撈出了鹽,從此,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這則故事折射了古先民們對茶卡鹽池的認知和開發(fā)過程。上述有關(guān)茶卡的傳說故事,產(chǎn)生的地域年代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間似有一條紅線貫穿,其共同點是詮釋著茶卡的古老和久遠。

從考古學(xué)的層面看茶卡,也有著有力的印證。距今23000年前,柴達木盆地就有先民活動,留下了大量的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2010年11月《西海都市報》載:在茶卡鎮(zhèn)塔拉村,首次發(fā)現(xiàn)了青銅時代的遺址。這處被命名為莫哈特的遺址面積約4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1.5米。出文物數(shù)量多、類別繁、時代早,具有代表性。初步判定為3000年前的文化遺存。這處宏大的遺址,說明早在商周交替之際,這里已有十分發(fā)達的文明和眾多的人口。這只是首次發(fā)現(xiàn),我相信在茶卡地區(qū),還會有古文化遺址相繼問世。

茶卡的青銅遺址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現(xiàn)象,而是環(huán)柴達木文化的一環(huán)。距茶卡西50公里的烏蘭縣希里溝鎮(zhèn)河?xùn)|村,已發(fā)現(xiàn)青銅時代遺址四處;德令哈有青銅遺址多處,總面積10多萬平方米;南去100公里處的都蘭夏日哈青銅時代遺址以及盆地西南部諾木洪文化遺址,其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達8米以上,多數(shù)遺址尚未進行科學(xué)發(fā)掘,已經(jīng)出土文物則燦爛奪目,蘊含極為深厚獨特,如大批骨耜,說明了3000年前,盆地氣候適宜,農(nóng)業(yè)發(fā)達;另外出土的車轂、格爾木野牛溝巖畫中的華車、中國最早的西王母巖畫像連臂舞圖、祭天圖,以及骨笛、骨哨等樂器,大量青銅器物及青銅鉞等禮器,還有天峻縣魯莽溝巖畫等,都聚焦到一個點上,柴達木盆地是中華古文明發(fā)祥地之一,而茶卡由于有著一個西部開發(fā)最早的巨大鹽池,鹽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zhì)之一,因此,茶卡在古代的環(huán)柴達木文化圈中,可能居于中心地位。這應(yīng)該是茶卡即咸池成為中國上古時代四大地名之一的成因,也是黃帝或黃帝一族創(chuàng)立“咸池樂舞”的人文基礎(chǔ)。

三條古道要沖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條譽滿四域的古道,即羌中道、絲綢南道和唐蕃古道。茶卡是這三條古道上的關(guān)節(jié)要沖。

羌中道:指古代從日月山穿越青海湖至茶卡,再西向橫越柴達木盆地,過阿爾金山口,到達西域諸國,這條古道早在秦漢之際就已開通?!妒酚?#8226;在宛列傳》記: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28年),張騫一行出使西域,被匈奴所俘。張騫一行逃脫后,“越蔥嶺,行南山,欲從羌中歸”。說明西漢時,中原人就知有羌中道。這條古道在《漢書•趙充國傳》中記載的更明確:“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從沙陰地,出鹽澤,過長坑,入窮水塞,抵屬國南,與先零(羌)相直”顧頡剛、劉滿諸學(xué)者都認為鹽澤即羅布泊、長坑即古柴達木盆地之稱。著名考古學(xué)家裴文中先生推斷這條秦漢時就已開通的古道是一條主要的中西交通要道(2)。在這條古道上,茶卡居其中,是東西過往必經(jīng)的要沖。

絲綢南道:此道實為羌中道的延展輻射,興于南北朝,衰至唐代中期,歷時四百余年。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傳統(tǒng)的中西交往的主干道,即河西走廊,因戰(zhàn)爭頻繁而被阻。這使地踞甘、川、青、新廣大地域,與河西走廊、西域為鄰的吐谷渾國承擔(dān)起了溝通中西文化物資交流的重任,即拓展了絲綢南道,也稱青海道或吐谷渾道。河西走廊是一條線,而絲綢南道是個面,這個面是由今海南州共和縣鐵卜加鄉(xiāng)吐谷渾伏俟城、烏蘭縣茶卡鎮(zhèn)、都蘭縣香日德吐谷渾王城為三個點,四向輻射,北達河西走廊,西出西域,東南入吐蕃、女國,南達四川遠至南京,東出河湟達西安、洛陽。在這面巨大而持久的交通網(wǎng)中,茶卡占有十分重要的樞紐地位。著名學(xué)者周偉州,吳景敖認為,由青海經(jīng)柴達木盆地通西域的絲綢南道,大致有三條道路可行:一是由伏俟城經(jīng)白蘭(都蘭香日德),西北至今大小柴旦達敦煌,西出陽關(guān)至西域鄯善(今若羌),合傳統(tǒng)的西域南道。二是由伏俟城經(jīng)白蘭,達格爾木,再向西北越阿爾金山至鄯善,與前一路合,此為絲綢南道主干。三是由伏俟城入白蘭,達格爾木,西南達布倫臺,溯楚拉克阿拉爾河谷入新疆,再與上述一、二線相合。筆者需要補充的是,還有從伏俟城至白蘭,入吐蕃、女國之路,及伏俟城到白蘭,再經(jīng)都蘭香日德達果洛花石峽至阿壩到成都之路。以上五條路,都需通過茶卡,所以茶卡就成為南絲綢道的要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離茶卡只有50公里的銅普鄉(xiāng)曾出土東羅馬金幣一枚,即為佐證。

唐蕃古道:這條古道興起于唐太宗李世民之時。隨著吐蕃政權(quán)在崛起,與唐王朝在經(jīng)濟、政治、人文、軍事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從長安至拉薩,全程5800余里的唐蕃古道便應(yīng)運而生。這條路的干線與今日的青藏國道基本相合,其茶卡為重要的中轉(zhuǎn)站。另有一條從日月山至海南州大河壩入玉樹至拉薩的輔道,因路途偏遠,唐以后逐漸棄用。而經(jīng)茶卡的唐蕃古道主干,民間稱“藏王大路”者則久盛不衰。從唐代至青藏鐵路建成前,一直是祖國內(nèi)地與溝通的主道。在維護祖國統(tǒng)一,增進民族團結(jié),保衛(wèi)西南邊陲,加強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茶卡則是這條興旺千年古道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是歷代中央政府經(jīng)營的重要基地之一。

吐谷渾古國四大戍之一

鮮卑慕容部可汗吐谷渾逞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之時,率部從遼東輾轉(zhuǎn)萬里,最終以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為政治軍事中心,建立了一個“準似天朝”的文明古國。有國350年,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北地區(qū)民族血緣的融合,多元一體文化的形成,開發(fā)大西北,開創(chuàng)南絲綢道,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傳播先進生產(chǎn)技術(shù)等諸多方面有著重要的建樹。這個古國地跨甘、川、青、新廣大地域,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其間,廣筑城堡數(shù)十座,最著名的大城有四座。南朝《宋書•鮮卑吐谷渾傳》記:“其國西有黃沙,不生草木,屈真川有鹽池,甘谷嶺北有雀鼠同穴?!薄赌淆R書•河南傳》記:吐谷渾“大戍有四,一在清水川(今循化),一在赤水(今海南州共和縣),一在澆河(今貴德縣),一在屈真川(今茶卡),皆子弟所治,其王治慕駕川(今都蘭)……肥地則有雀鼠同穴?!边@兩條史料把茶卡地望及其重要性說得十分明確。即茶卡是吐谷渾國四大軍區(qū)之一。是由王族成員鎮(zhèn)守。而其王所治的慕駕川就是今天都蘭縣。至于文中所記的“雀鼠同穴”有北魏時的僧人宋云于519年奉朝廷命去西域取經(jīng),在路經(jīng)茶卡時看到雀鼠同穴,特地作了描寫:“其山有鳥鼠同穴,異種共類,鳥雄鼠雌,共為陰陽?!彼卧扑姙閷?,但解釋有點玄,不可全信。筆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曾在茶卡灘親見一次鳥鼠同穴的全過程,深感造化之奇秘,不是“生物共生之現(xiàn)象”就能說清道明的。

吐谷渾人在茶卡設(shè)一軍區(qū),是有其重要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的原因,茶卡是柴達木盆地的東大門,古今不移。茶卡北控祁連、南制昆侖、東通河湟,西指新疆,是絲綢南道的要沖,又有魚鹽之利。屈原川戍地轄今柴達木盆地北部,環(huán)青海湖,北抵祁連山的廣大地區(qū),是吐谷渾治下最富裕,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地區(qū)。也是吐谷渾十四世國王伏連籌將政治軍事中心北移青海湖的過渡地,自然要成為由王族率重兵鎮(zhèn)守之地。在其后的吐谷渾發(fā)展史上,茶卡戍發(fā)揮了更大作用。吐谷渾第十八世可汗夸呂,大致在555年左右將國都從都蘭香日德遷到了青海湖西的伏俟城??鋮慰珊辜捌鋬鹤邮婪?、伏允為王之時,多次與西魏、突厥、北周、隋唐朝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敗多勝少,小敗奔茶卡,大敗奔都蘭,伏俟城也多次被攻破,故茶卡在吐谷渾中后期擔(dān)當著二線基地的功能。

2009年,媒體報道茶卡發(fā)現(xiàn)古墓群,其中最大一座的形制超過了都蘭熱水一號大墓。這使筆者十分興奮,記者就此墓的有關(guān)情況曾對筆者做過專訪。由于無緣親睹其貌,不能信口開河,只作了一些“大膽設(shè)想”??v觀柴達木歷史,在這片廣袤的大舞臺上,先后有羌、吐谷渾、吐蕃、突厥、黃頭回紇、西夏、粟特等民族活動過,最終蒙古族、藏族成為世居民族。在上述民族中,大都是行天葬、火葬。粟特人行土葬,但人數(shù)較少,社會地位較低,故行土葬而起大墓者唯有吐谷渾人。吐谷渾中前期王族大多葬都蘭熱水。而在茶卡另立大墓者,夸呂是第一人選。此公為王時,吐谷渾國運走向頂峰,夸呂自稱皇帝,稱其妻為皇后。事事標新立異,好講派場,就連發(fā)式,穿戴也要大異與前朝諸王。為王年代長達56年,又十分仰慕中原漢文化,篤信佛教,還做過西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大舅子,行事唯我獨尊,專制之極。如此為王之人,死后要另立墳頭,開辟新瑩,大操大辦的可能性很大。至于他的兩個兒子世伏、伏允,孫子慕容順為王時,均被臣下所殺,身后之事大操大辦的可能性極小,其重孫吐谷渾最后一任國王諾曷缽因國王偕同王妃弘化公主避居靈州(寧夏靈武),終老其地。因此,茶卡的這座特大墓葬屬于夸呂可汗的可能不能排除。當然這純屬猜測,究竟如何,有待大墓發(fā)掘之后,再加“小心求證”了。

茶卡,這塊有六千年高齡的古老碣石,蒼苔斑駁,紋理模糊,若細加拂拭,則會有更多的文明之光顯露出世,為柴達木聚寶盆增色添彩。

注釋:

[1]袁珂選譯《神話選譯百里題》上海古籍出版社.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