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

第1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尿潴留;骨科術后;相關因素;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49-02

尿潴留是膀胱充滿尿液而不能排出[1],是術后常見并發(fā)癥??芍掳螂走^度膨脹和逼尿肌損傷[2]。骨科手術由于手術部位深,時間較長,需良好的肌肉松弛,術后疼痛等因素的影響,容易發(fā)生尿潴留。術后尿潴留常通過導尿解除,不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尿路感染的發(fā)生幾率。我科對骨科手術術后尿潴留相關因素分析總結、合理采取護理措施,有效地減少和避免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痛苦?,F(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收集我科術后尿潴留病例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17-83歲,頸椎手術4例,胸腰椎手術15例,其中2例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損傷。髖、膝置換手術11例,下肢骨折手術14例。肩胛骨手術1例,肩關節(jié)置換1例。

2 引發(fā)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分析

2.1 神經(jīng)源性尿潴留

2.1.1 脊柱骨折或損傷可直接或間接導致脊髓損傷而造成排尿功能障礙,而引發(fā)尿潴留。排尿功能是在一系列神經(jīng)反射調控下依賴逼尿肌、尿道括約肌、盆底肌群和腹壓等多個因素協(xié)調作用下完成[3],脊髓損傷后失去對以上功能的控制進而發(fā)生尿潴留。

2.1.2 腰椎手術術中牽拉馬尾神經(jīng),刺激腰骶神經(jīng),致局部充血水腫,或硬膜囊剝離破裂、局部血腫等因素引起排尿中樞抑制導致尿潴留。

2.2 麻醉與鎮(zhèn)痛

2.2.1 手術中使用可干擾排尿反射,改變患者排尿形態(tài),導致尿潴留[4],術后使用自控性鎮(zhèn)痛泵(PCEA),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癥狀,但易發(fā)生尿潴留,并且發(fā)生率高[5]。

2.2.2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除阻滯神經(jīng)引起會感覺喪失,還能阻滯盆內臟神經(jīng),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和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無法自主排尿。

3 其它因素

3.1 術后發(fā)生尿潴留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神經(jīng)機能也逐漸退化,特別是男性,這與男性的生理有關,如前列腺增生。

3.2 患者不習慣臥床排尿、緊張、個體缺乏隱蔽環(huán)境、懼怕尿床都可以引起排尿不暢。

3.3 術中輸入大量液體而未及時實施導尿,患者膀胱過度充盈,引起尿潴留。

3.4 術后切口疼痛,患者懼怕用力而牽拉局部,引起切口疼痛導致排尿不及時,膀胱過度充盈收縮無力致尿潴留。

3.5 留置過尿管拔管后,因操作者動作粗暴、尿管型號選擇不當?shù)纫蛩鼗颊叽嬖谀虻勒衬さ膿p傷,患者疼痛、尿道水腫致排尿不暢引起尿潴留。

3.6 各種因素引起尿路感染而引發(fā)尿潴留。

4 尿潴留護理干預

4.1 術后尿潴留的預防

4.1.1 平臥位排尿訓練 術前三天開始對需要術后臥床患者進行平臥位排尿訓練,每日≥2次,達到患者感到排尿順暢、舒適?;颊邥蛐睦砜咕?、和習慣因素拒絕執(zhí)行。護士自身首先要對臥床排尿訓練的必要性給予重視,才能做到耐心對患者講解臥床排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讓尿潴留患者與其交流不適感受,護士再詳細講解尿潴留引發(fā)的危害及病區(qū)內大多數(shù)患者因病情需要都是臥床排尿,使患者接受。要教會患者使用便器,可同時訓練患者臥床排便,患者更好接受。

4.1.2 對手術時間長,復雜手術術前要行留置導尿,未留置尿管患者術中應注意液體攝入量,以預防膀胱過度膨脹,造成膀胱功能損傷。留置導尿時動作要輕柔,選擇合適型號、質地的導尿管,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預防感染。未留置尿管患者術中應注意液體攝入量。

4.1.3 指導老年患者進行盆底肌肉訓練 自主有效的提肛訓練能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提高尿道括約肌功能。比如提肛運動,每日數(shù)次,每次5分鐘。也可在排尿過程中有意中斷排尿來訓練尿道括約肌功能。

4.1.4 預防可能造成尿路感染的各種因素。了解患者是否有尿路感染病史,有針對性地預防。如避免受涼,避免過度焦慮、預防性用藥等。

4.1.5 了解患者既往史,是否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其它合并癥,是否有特殊用藥史影響排尿功能。

4.2 尿潴留的護理

4.2.1 心理干預 針對患者不同情況,做好心理疏導。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社會等背景,運用恰當言語詳細解釋各種操作、處置的目的,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增加患者歸屬感、安全感。給予患者關愛,提供溫馨、舒適、私密的病房環(huán)境,患者有尿意時,可請病室內異性陪護暫時離開,甚至全部離開,以保證患者排尿時心理充分放松。術后2-4小時左右囑患者排尿,并給予患者適當鼓勵,使其保持樂觀放松心態(tài),達到自主排尿目的。

4.2.2 物理療法 可使用腹部或骶尾部熱敷使膀胱區(qū)血液循環(huán)加快,尿道括約肌松弛,促進膀胱、尿道消腫而刺激逼尿肌收縮,致尿液排出。

4.2.3 誘導排尿 可讓患者聽流水聲,并放置便器后用溫水沖洗會陰,利用患者條件反射促使患者排尿。

4.2.4 改變患者 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可讓患者側臥、抬高床頭、扶住坐起、站立促使尿液排出。

4.2.5 排便誘導排尿法 肛注開塞露2-3支(40-60毫升),刺激排便同時排尿。括約肌與膀胱括約肌具有協(xié)同作用,排便會使腹壓增加,括約肌、膀胱括約肌松弛,尿液隨之排出。

4.2.6 中醫(yī)療法 護士可將濕熱毛巾放置于患者下腹部,用大手指按壓中極、石門、關元穴3-5分鐘,10分鐘無自主排尿為無效。

4.2.7 可遵醫(yī)囑給予緩解尿道括約肌痙攣的藥物,如新斯的明0.5-1.0mg肌肉注射。

阿托品0.5mg口服。

4.2.8 術后給予患者充分有效的止痛。如使用自控性鎮(zhèn)痛泵止痛。吲哚美辛栓1粒,納入。

4.2.9 術后8小時不能自主排尿或膀胱內尿液達600毫升以上,行導尿術,導尿后一次不能超過500毫升,可間隔10分鐘再,反復多次直至尿液排空。

4.2.10 留置導尿的護理 尿管一般術后會留置24-48小時,為防止尿路感染,護理時應注意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2500毫升以上;每日最少清洗會陰一次以保持會清潔,每日尿道口及會陰0.2%碘伏消毒2次,排便后清洗會陰;定時,日間2-4小時一次,輸液時2小時一次,或有尿意才,夜間4-6小時一次,定時更換集尿袋;尿管及引流管不能高于尿道口,防止尿液返流;每次有尿意囑患者先帶尿管用力排尿,以訓練患者排尿功能恢復,及早拔除尿管。

4.2.11 對脊髓損傷的骨科手術后尿潴留患者護理 ①留置導尿期間護理:早期2-3天內持續(xù)引流,3天后夾閉尿管,定時,鼓勵患者有意識排尿,產(chǎn)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保持每次300-500毫升,以恢復膀胱功能。如發(fā)現(xiàn)尿管周圍有尿液排出,可認為已經(jīng)建立排尿機制,可拔除尿管。留置尿管2周左右拔除尿管進行手法排尿。②手法排尿訓練:當患者膀胱充盈護士單手由外向內按摩下腹部,由輕到重,膀胱呈球狀后,一手托膀胱底,向前下方擠壓膀胱,有尿液溢出左手放于右手手背上再由膀胱底向恥骨后下方擠壓,有尿液外流時可適當放松再加壓一次,直至尿液排出。③間歇導尿:一晝夜每4小時導尿一次,限制入液量:早、中、晚餐各400毫升,晚8點到次日6點不飲水,輸液速度保持30滴/分,24小時≤2000毫升如2次導尿間能自主排尿200毫升以上,殘余尿≤200毫升,可8小時導尿一次。排尿后殘余尿≤100毫升或自主排尿>每2小時一次,可停止導尿。

5 討論

尿潴留是膀胱內充滿尿液不能自主排出,是骨科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并且發(fā)生率高。

患者表現(xiàn)為尿意窘迫感,小腹脹痛,煩躁不安,還能引發(fā)惡心、嘔吐、血壓波動,心動過緩等癥狀。處理不當還可造成永久的逼尿肌損傷,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所以重視骨科術后尿潴留的預防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只重視尿潴留發(fā)生后的處理,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尿潴留的發(fā)生和實施導尿的比例,而引起許多并發(fā)癥,給患者造成痛苦,增加經(jīng)濟負擔。筆者通過分析總結產(chǎn)生尿潴留的各種因素,采用預防性的、多法并進的護理干預手段,注重術前的健康教育,盡量避免術中、術后可能引發(fā)尿潴留的各種因素,不僅能降低尿潴留發(fā)生率,還能減少和避免因尿潴留而引發(fā)的各種并發(fā)癥,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整體護理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金錫御,宋波.排尿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與分類.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2] 楊曦.婦科手術后尿潴留.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1年3月第27卷第3期.

[3] 張瓊,戴新娟.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護理雜志,2010年4月第27卷第4B期.

第2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舒適護理;頸椎損傷;術后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5―0024―02

隨著現(xiàn)代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要求護理工作不能僅限于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應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護理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將我院2009~2010年頸椎損傷住院患者108例進行不同護理干預,實施舒適護理的并發(fā)癥明顯減少,現(xiàn)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從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頸椎損傷術后患者108例。2009年1月~2009年12月45例為對照組,男38例,女7例,年齡19~64歲,平均45.5歲。2010年1月~2010年12月63例為實驗組。男55例,女8例,年齡為17~62歲,平均42.5歲。兩組患者意識清楚,表達能力正常,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種、病情嚴重程度、麻醉方式、手術方式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外科護理模式,內容為:患者常規(guī)入院介紹,入院評估、計劃、實施、效果評價,健康教育講解,介紹成功病例、緩解心理壓力,與醫(yī)生共同進行術后指導。

1.2.2 實驗組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強調舒適護理,內容為:(1)心理舒適護理:心理舒適是信仰、信念、自尊、生命價值的滿足,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舒適護理的基礎,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接待患者,為其介紹科室環(huán)境及設施、分管的醫(yī)生、護理人員及查房時間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其盡快適應病房的環(huán)境。頸椎損傷患者大多為意外所致,毫無思想準備,術后又被迫臥床,身體運動功能的喪失及大小便障礙,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常出現(xiàn)緊張、焦慮癥狀,嚴重時可發(fā)生抑郁狀態(tài),護士通過耐心接觸,細致觀察,全面掌握患者的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狀態(tài),幫助患者實現(xiàn)角色轉換,緩沖焦慮緊張情緒,引導患者將精力集中到疾病治療及對臥床的積極適應上來。調動患者積極的心理因素,使患者自覺地做好主動功能鍛煉和配合輔助鍛煉。為患者做治療時,應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人格,使之產(chǎn)生和諧愉悅的舒適。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包括病房的整潔、通風、被服污染后及時更換。對消極或抵觸的患者找出其心理原因,給予疏導和幫助。(2)生理舒適護理:①飲食舒適護理:讓患者合理及規(guī)律飲食,鼓勵多飲水,提高熱量,用高蛋白、高纖維素、多維生素食物,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引起腹脹。②舒適護理:術后6~12小時平臥,每隔2~3小時翻身1次,病情許可者可使用交替減壓氣墊床,功能完善的交替式減壓氣墊,可減少皮膚受壓的強度和面積,降低壓瘡發(fā)生的風險。頸椎損傷患者多接受固定、牽引等治療,由此導致軀體移動障礙,給患者帶來諸多不適。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安全教育和護理指導,正確為患者實施固定術與牽引術的護理。③疼痛護理:疼痛是影響患者舒適的主要原因,醫(yī)護人員應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細致觀察對疼痛的反應,及時準確地進行疼痛評估,積極采取措施,操作時動作輕柔、準確,不因粗暴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疼痛,移動患者時先取得患者的配合。采取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緩解疼痛,利用視覺或觸覺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可給予藥物鎮(zhèn)痛,達到減輕疼痛、盡可能舒適的目的。④呼吸道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深呼吸、咳嗽,術后3天霧化吸入,必要時吸痰或氣管切開。⑤排便舒適護理:頸椎損傷可能造成腸蠕功減弱,擴約肌不協(xié)調,加上床上排便方式的不習慣和排便環(huán)境的改變,使便秘發(fā)生率高,除合理指導繕食外,鼓勵患者定時排便,逐漸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予開塞露,緩瀉劑或者肥皂水灌腸。排便、排尿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處理好排泄物及臭味,以提高頸椎損傷患者的自尊心。⑥操作舒適:作好晨晚間護理、口腔護理、頭發(fā)護理、皮膚護理,靜脈穿刺動作輕柔嫻熟?;颊卟∮鲈簳r,應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家庭護理的重要性,指導家屬做功能鍛煉和并發(fā)癥的預防,并定期復查。

1.3 觀察評估指標(1)肺部感染:據(jù)臨床癥狀,化驗檢查,x線胸片等會同臨床醫(yī)生作出診斷。(2)壓瘡:符合壓瘡初期表現(xiàn)者即計入壓瘡組。即局部皮膚受壓或受至潮濕刺激后出現(xiàn)暫時性血液循環(huán)障礙,表現(xiàn)紅、腫、熱、麻木或觸痛。解除壓力30分鐘后,皮膚顏色仍不能恢復正常者。(3)便秘:參照新藥《中藥》治療便秘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正常:大便正?;蚧謴椭敛∏八剑瑹o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伴隨癥狀。便秘:排便形態(tài)改變,排便次數(shù)減少或大便稍干間歇時間超過72小時,糞便干硬,排便不暢、困難者。(4)尿儲留:凡是手術后8小時尚未排尿,或雖有排尿,但尿量甚少,次數(shù)頻繁,都應在下腹部恥骨上區(qū)作叩診檢查,如發(fā)現(xiàn)明顯濁音區(qū),即表明有尿儲留。(5)胸部疼痛:以視覺模擬評分法(Johnson=成分量表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9為重度疼痛,10為最痛。4以上計入疼痛例。(6)心理緊張:患者表述內心體驗與護士觀察,家屬觀察相結合確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SPSS軟件進行)(2檢驗。

2、結果

實驗組的肺部感染、壓瘡、便秘、尿儲留、胸部疼痛、心理緊張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是上世紀末提出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新醫(yī)學模式的產(chǎn)物。頸椎損傷后對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會造成傷害,隨著現(xiàn)代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護理工作更注重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舒適護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性上達到愉快狀態(tài)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因此,有目的有意識地探索舒適護理的臨床實踐,滿足患者的舒適需求,有效地幫助患者減少疾病帶來的不適感覺,減輕疼痛,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早日康復。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人性化、個性化、整體化、文化性、開放性、多元性及人文主義的護理服務,使患者適應環(huán)境、減緩焦慮程度;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術后舒適護理使患者感受到舒適度增加的同時心理緊張得以緩沖,樹立應對困難的信心,促進了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舒適護理的開展順應了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建立了和諧、信任的護患關系,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改善病人身體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病人生命。

參考文獻

[1]董梅,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1):110

[2]Cwikiel W,St ridbeck H,Tranberg KG,eL al Malignante sophageal stric-tures treatment with a self-expanding nitinol stent [J],Radiology,1993,187(3):661―665

[3]汪凌,許春風,徐薇舒適護理在脊柱手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4):54―55

[4]吳小桂,吳蕭平,舒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減輕失眠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2):12

[5]張芹新,胡芬,方歡,等舒適護理模式在食管癌性狹窄病人行內鏡下食管支架置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207―208

[6]邵紅霞,姜海波骨折臥床病人便秘的舒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8):767

[7]何天蘭,手術病人的舒適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9):1412―1414

[8]朱兵,舒適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3):367―368

[9]萬春疆,對手術患者實施全程舒適護理的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8):1827―1828

第3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根據(jù)患者中醫(yī)體質實施護理干預,包括情志護理、飲食護理,具體如下:

情志護理

囑患者保持平和心態(tài),氣虛質者注意不可過度勞神或過思、過悲,避免精神緊張。濕熱質者注意安神定志,正確對待喜怒哀樂,調整情緒有助于睡眠。痰濕質者注意適當增加社會活動,學習相關知識,采用順情法進行調節(jié),即順從患者所想,以促進氣機調暢或指導其靜坐、靜臥等。

體質飲食護理

總原則是限制動物蛋白入量、調整鈣的攝入量、控制草酸的攝入、限制鈉和食物中嘌呤的攝入。痰濕者以清淡、易消化之品為宜,忌辛辣刺激、燥熱及肥甘厚味之品,不暴飲暴食,不偏食。氣虛質者選擇營養(yǎng)豐富、益氣健脾藥膳調養(yǎng)身體,如山藥、粳米、扁豆、蓮子、黃芪、紅薯、雞肉等,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熱等寒熱偏性較明顯的食物,如西瓜、荔枝、狗肉、辣椒等。濕熱質者選擇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薏苡仁、冬瓜、綠豆、苦瓜等,不可多飲高糖飲料,少食生濕或溫熱的食物,如菠蘿、橘子、芒果、羊肉等。痰濕質者應選擇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山藥、薏苡仁、扁豆、蠶豆等,還應適當吃些溫陽利濕化痰的蔬菜,如姜、蔥、蒜、韭菜、洋蔥、海帶等,不吃過咸、肥甘甜膩及苦寒的食物,如醋、核桃、百合等。

評價方法

于干預后6、12個月評估結石復況,以尿石癥特異性評價指標中主要評價指標為主。治愈標準:①有結石排出,復查腹部X線平片,未見結石陰影;②雖未收集到結石標本,卻在某次排尿過程中有明顯的結石排出感,復查腹部平片未見結石陰影;③患者雖無明顯排石感,但長期無自覺癥狀,多次復查腹部平片未見結石陰影。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包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6個月時結石復發(fā)2例(5.0%),12個月時結石復發(fā)6例(15.0%)。對照組:6個月時結石復發(fā)6例(15.0%),12個月時結石復發(fā)9例(22.5%)??傮w上,觀察組6、12個月時結石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5、0.74,P>0.05),考慮可能與所選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

討論

第4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資料與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行改良式陰式全子宮切除患者428例,其中子宮肌瘤356例(83.2%),嚴重功血38例(8.9%),子宮腺肌病34例(7.9%)。年齡在44~65歲之間。在428例患者中,術前相關知識缺乏的患者占96%,通過細致的護理后下降至5%。

護理

(1)術前護理:心理護理: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是近年來新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項目,患者常顧慮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費用及對全子宮切除知識的缺乏,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1,2],①患者不了解手術過程,因而心存顧慮,也有部分患者擔心費用高等問題,故應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情緒穩(wěn)定。②解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優(yōu)越性,即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康復快(2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短(術后3~5天出院)、腹部不留瘢痕等。③請術后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以消除患者顧慮,增強其心理承受力,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說明手術治療會引起停經(jīng)、喪失生育能力,還可能產(chǎn)生一些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但不會影響性生活的適應或改變婦女形態(tài)。

術前常規(guī)檢查及準備:抽血查血生化,血常規(guī),出、凝血功能,配血以及胸透、B超、心電圖、藥物皮試、皮膚準備等,如術前患者的血紅蛋白在8g以下,應輸入濃縮紅細胞或新鮮全血,以提高手術的耐受性及安全系數(shù)。

陰道灌洗:術前2~3天用聚維酮碘液進行陰道、宮頸、穹窿各部位擦洗后灌洗,每天2次。以免引起術后陰道殘端感染。

腸道準備:術前晚進行清潔灌腸,以排空腸內積便,避免術后腹脹。術前日晚餐進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午夜后禁食水。

術前晚若患者出現(xiàn)焦、緊張等情緒反應,可給予鎮(zhèn)靜劑,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術晨測量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同處理。術前再次進行陰道灌洗,并填塞2塊無菌紗布。

(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至實施麻醉成功前的過程,是患者心理上最無助的階段,護士應熱情接待,做好心理安慰,注意給患者保暖,充分運用交流技巧與患者溝通,盡量滿足其需要。

認真做好各項查對制度,如床號、姓名、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術前用藥等。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

向患者講解麻醉方式,并協(xié)助其擺好。

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密切配合醫(yī)生,保持安靜。術畢協(xié)助插入導尿管留置導尿。陰道內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暢。

(3)術后護理:患者送回病房,立即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體溫、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造并協(xié)助處理。保持輸液管、導尿管、引流管通暢。詢問患者的自覺感覺,按需要進行心理疏導。

術后鎮(zhèn)痛的處理:術后鎮(zhèn)痛非常重要。雖然改良式陰式全子宮切除患者術后疼痛輕,但是有的患者對疼痛耐受性差,疼痛會影響其休息、睡眠及身體的康復。臨床上常用的鎮(zhèn)痛方法有:①術后留置鎮(zhèn)痛泵,于術后24~48小時持續(xù)泵入鎮(zhèn)痛劑。②肌肉注射度冷丁75~100mg或度冷丁和非那根各50mg 。其中微泵靜脈泵入鎮(zhèn)痛劑的方法明顯優(yōu)于其他鎮(zhèn)痛方法。

術后禁食,6小時后可進流質,24小時后進半流質,禁食豆類、奶制品等產(chǎn)氣食物,以免腹脹。改良式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腸道干擾小,術后排氣早,一般24小時內排氣,排氣后就可以改普食。

術后鼓勵患者早翻身、早活動。選擇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6小時后恢復自由(單純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術后自由)。同時鼓勵患者床上活動,次日晨可以下床活動。

術后會陰沖洗2~3次/日,持續(xù)1周,保持會清潔。

術后24小時可拔除導尿管(用鎮(zhèn)痛泵者可延長至36小時[3]),拔尿管前夾閉尿管,讓病人多喝水,待病人有尿意時再拔除,并囑病人排尿。

及時觀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因人而異幫助解除心理上的困擾。

密切觀察陰道切口有無滲血,若陰道口部的紗布有鮮血滲出,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24小時取出紗布。陰道切口部有引流管者,應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引流量超過100ml及時報告醫(yī)生。引流管一般24小時拔除。

根據(jù)患者的需要及時通知患者病理活檢的結果,使其安心。

(4)出院指導:①注意休息(建議全休1個月),適當活動,保持心情愉快。②加強營養(yǎng),多食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飲食,如雞、魚、瘦肉、肝類及水果、蔬菜等。③術后10~12天,出現(xiàn)陰道出血,若為微量,且顏色較淡,持續(xù)2~3天,提示陰道殘端線頭吸收所致,應告知患者,此為正?,F(xiàn)象,可自愈。若陰道大量出血,應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及時處理。④術后3個月避免提重物,避免受涼、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因素,保持大便通暢,禁止性生活。⑤術后1個月、3個月(尤其術后3個月)時到醫(yī)院復查,以了解陰道殘端的愈合情況以及是否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

參考文獻

1曾祥武,唐向東,胡道清,等.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31例報告.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5,15 (12):753

第5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65歲,因車禍傷致左髖部疼痛、右下肢疼痛、出血、活動受限5h于2014年2月8日收住我科,以"左股骨粗隆間骨折,右股骨骨折、右脛腓骨下段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全身多處挫傷"收治?;颊呷朐汉蟛轶w:T37.1 ℃,HR P78次/min、R21次/min,BP100/55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患者既往高血壓、心臟病病史。??企w檢:右脛腓骨下段可見明顯皮膚挫裂傷,主動及被動活動受限,左髖部壓痛明顯、活動受限、未見明顯皮膚挫裂傷,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可及,末梢感覺、運動、血供良好,右手中小指挫裂傷。入院后,急查ECG、采血送檢備血、禁飲食等,擬于急診手術,于2月9日凌晨在靜脈麻醉下行右踝開放性骨折清創(chuàng)+右跟骨牽引術+右手中小指清創(chuàng)+雙下肢脛骨結節(jié)牽引術。術后行抗炎、抗破、擴管等治療。術后經(jīng)過精心治療及護理于3月10日出院,定期門診復查。

2 護理

2.1牽引術前護理 患者對于突發(fā)意外事故引起的創(chuàng)傷、劇烈疼痛受限以及缺乏疾病知識,易產(chǎn)生緊張、恐懼、害怕情緒,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不僅要技術操作準確還要給予精神安慰。創(chuàng)傷和環(huán)境的改變使患者睡眠形態(tài)紊亂必須在睡眠期間采取的措施盡量間隔90 min,以保證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3],責任護士應向患者介紹骨牽引治療的目的、經(jīng)過及安全性,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情況,介紹同類患者牽引后恢復良好的病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4]。

2.2牽引術后護理 ①臥硬板床,指導患者雙下肢正確放于布朗氏架上,床位抬高15~30cm,患肢處于中立位,稍外展[5],雙下肢足跟盡量懸空,防受壓;②針眼處要保持清潔干燥,可采用新型的美皮康貼于患處,該敷料自帶粘膠固定,能對針孔進行封閉,保持針孔局部相對無菌[6]。牽引針兩端可套上橡皮塞或是膠蓋小瓶,以防傷人或掛住被服;③嚴密觀察雙下肢的末梢血運、感覺情況,包括肢端皮膚的溫度,足背動脈搏動和足趾端的活動。如果肢端顏色青紫、腫脹、發(fā)冷、麻木、疼痛、運動障礙及脈搏微弱或是摸不到時,要引起高度重視[7],分析原因并立刻報告;④保持有效的牽引,當班護士檢查螺母,位置不隨意變更,重量不隨意加減,一般為患者體重的1/10~1/7[8],牽引繩上不得搭蓋物件。保持牽引錘懸空,滑車靈活,牽引繩與患肢長軸平行,防止牽引錘著地、或牽引繩斷裂[9];⑤牽引術后盡快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必要時讓患者家屬現(xiàn)身說教,還會有礙于骨折的愈合[10]。

2.3并發(fā)癥的預防 骨牽引是治療下肢骨疾病的一種較少創(chuàng)傷的方法,可達到復位和固定的目的,但由于牽引時間較長,患者須長時問臥床,也易產(chǎn)生并發(fā)癥,影響治療效果[11]。護士要為患者進行全身皮膚清潔及加強營養(yǎng),根據(jù)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必要時需加支持療法,如補液、輸血等以增強抵抗力及組織修復能力[12]。對于此雙下肢骨牽引的患者,在患者臀下墊一軟枕,護士在病床兩側,同時將患者臀部抬起進行骶尾部減壓按摩[13]。當患者病情許可時,及早行功能鍛煉,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14],以促進胃腸蠕動。還要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半臥位有一定的腹壓作用于,有助于大便的排出,提供舒適護理。

3 小結

下肢骨折往往是突然的意外傷害,因傷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運動、學習及工作,給患者心理、生理帶來痛苦和壓力?;颊唠p下肢骨折,而下肢走路和負重需要高度的穩(wěn)定性,因此下肢骨的牽引,對復位的要求較高,需軸線對位接近正常。保持正確有效的骨牽引,加強健康宣教,并加強心理護理,防止了壓瘡、肺部感染、便秘、足下垂、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颊咦≡浩陂g,經(jīng)過我們精心的護理,合理的健康指導,并未發(fā)生壓瘡、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李學增.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2]蔣艷華,沈利,江靜敏.下肢骨牽引患者皮膚并發(fā)癥的有效干預[J].四川醫(yī)學,2011,10(10):1666-1668

[3]趙志芳.舒適護理的應用與患者滿意度[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3):53.

[4]譚英妍,陳玲.下肢骨折骨牽引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2,10(19):141-142.

[5]肖靜榮,吳玉芬,夏玉斌.美皮康與傳統(tǒng)紗布敷料對骨牽引針孔護理對比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5(9):101.

[6]周英.臨  床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7]耿麗華,金芳.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的功能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12.

[8]王浩萍.下肢骨牽引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321.

[9]姚蘭,高德章,吳光煜.下肢骨折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極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0):571-574.

[10]陳家儀,何碧瑩.開展提高老年下肢骨牽引患者舒適護理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7):56.

[11]徐正梅.壓瘡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5):220.

第6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開胸術后病人發(fā)生呼吸衰竭是一系列病理改變的連續(xù)變化過程,是開胸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老年人由于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變,術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1〕,而開胸手術改變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往往導致呼吸道感染,嚴重者造成呼吸衰竭〔2〕。我院對48例實施開胸術后出現(xiàn)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加強各方面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開胸術后出現(xiàn)呼吸衰竭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齡60~80歲。其中食管癌6例,肺癌28例,胸腺瘤5例,剖胸探查6例,肺化膿癥3例。長期吸煙34例。

    1.2 手術方法 開胸術患者擺好手術,給于全麻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皮膚消毒后鋪手術巾,分層依次皮膚、皮下組織,電凝切開胸部肌肉層,緊貼后肋骨上緣進入胸腔。置入肋骨牽開器,完成胸內手術操作后關閉切口。

    1.3 術前護理 由于老年人具有孤獨、寂寞、抑郁心理、多疑多慮等特點,所以要求護士具備較好的心理承受和駕馭語言的良好素質,耐心細致的做好解答,指導病人了解病情。囑病人戒煙,教會病人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教會病人吹氣球、做深呼吸運動,防止呼吸道感染。指導病人進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的飲食,必要時給于靜脈高營養(yǎng),以糾正營養(yǎng)失調。

    1.4 術后護理 加強監(jiān)護:老年人往往有某器官功能的改變,各種反射遲鈍。因此要保持生命體征指標的平穩(wěn),進行心電監(jiān)測,注意靜脈壓、末梢循環(huán),尿量的觀察,同時防止水、電解質失衡,尤其是血鉀的變化。加強呼吸道管理: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呼吸器官發(fā)生形態(tài)學改變,包括呼吸細支氣管及肺泡管擴張,肺泡孔數(shù)目增加,胸壁彈性及呼吸肌功能下降等因素,術后造成呼吸道感染的機率較多。因此術后20 h內應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每隔1~2 h鼓勵病人咳嗽、排痰,同時提高對全麻術后呼吸道定植菌的認識??刂戚斠核俣燃拜斠毫?老年人生理功能普遍低下,對自覺和他覺癥狀都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心功能癥狀會以各種形式被隱蔽和掩蓋,為防止由于輸液速度過快,輸液量過多可造成肺水腫的發(fā)生,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及輸液量,根據(jù)排尿量適當補液。當腸鳴音恢復后,無惡心、嘔吐時,可逐漸恢復飲食。病人進食后給少量多餐,同時注意給予含有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渣軟食,以增加肌體抵抗力,使深呼吸運動及排痰操作有效地完成,防止出現(xiàn)呼吸衰竭。由于老年人的某些生理改變,直接影響抗生素的正確使用及其療效,同時老年人潛在性腎功下降是有些藥物排泄減少的主要原因,使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到腎臟功能。因此,要全面掌握各種抗生素的相互作用、毒性和藥物動力學知識,合理有效地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

    1.5 呼吸衰竭的觀察和護理 呼吸衰竭治療最重要是呼吸支持,早期機械通氣以保證氧的供給,以降低死亡率。呼吸道失去生理屏障及恒溫濕化作用可致黏膜干燥、呼吸道大量水分喪失、分泌物干結,易形成痰栓阻塞呼吸道,此時應做好呼吸道濕化及濕化監(jiān)護。呼吸機濕化器內加入定量蒸餾水,定時增減調整量度,溫度控制在32~35℃,呼吸道濕化液的量取決于室溫、體溫、空氣濕度、通氣量大小、患者出入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質等因素,每日不少于250m1,濕化呼吸道的速度以10~20 ml/h為宜。采用0.5%碳酸氫鈉濕化液濕化氣道,0.5%碳酸氫鈉液的作用:①軟化稀釋痰液;②快速較多量濕化液的注入,促進痰液上下移動,使痰液易于咳出,另一方面也有由于振動附著在氣管管壁及小氣道內的痰液并使其松動、脫落,不易形成痰栓;③對陰性桿菌有理想的清除作用,防止抗生素的濫用與耐藥菌株的增加,使肺部感染率下降。觀察患者雙肺痰鳴音,每次吸痰的黏稠度、氣道壓力,咳嗽等狀況,了解患者氣道情況,適時吸痰同時采用叩背、壓迫氣管等方式,以利于痰液排出。但對食管術后的患者,由于吸痰可使胸腔壓力增加,加重痰液反流或誤吸,因此吸痰時須嚴密觀察,保證氣管套管的氣囊充盈,以免引起肺內嚴重感染。每隔4 h檢查氣管導管的位置以及膠布和牙墊的固定情況,避免因導管移位造成單肺通氣等。由于肋間神經(jīng)豐富,胸部手術切口長、創(chuàng)傷大,病人術后疼痛明顯,而不敢咳嗽。因此,病人術后可用硬膜外止痛泵或止痛藥,減輕疼痛。鼓勵病人在疼痛減輕時咳嗽、排痰。

    1.6 結果 手術后出現(xiàn)心臟并發(fā)癥23例,肺不張8例,切口感染2例,支氣管胸膜漏5例。術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2 討 論

    呼吸衰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呼吸生理和肺循環(huán)血液流體力學的變化,導致肺內殘氣量減少,肺順應性降低,氧合障礙等,從而產(chǎn)生嚴重的低氧血癥、酸中毒,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多臟器功能損害。在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中, 我們?yōu)榛颊咛峁┗镜难鹾虾屯庑枰耐瑫r盡量避免肺損傷,也就是實施肺保護性策略,以最低的吸氧濃度、最小的壓力和容量保證基本氧合。在機械通氣時,初次插管4~12 h為容量型輔助控制通氣方式,以后改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方式(SIMV+PSV),通氣時間為4~12次/min,PSV:4~12 cmH2O,穩(wěn)定4~24 h,可以間斷試脫機4~24 h,72 h內未再行機械通氣者為撤機成功〔3〕。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縮,纖毛運動減弱,巨嗜細胞的吞噬功能減退,同時由于手術和麻醉插管的刺激,造成痰量增加,不宜咳出,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因此,在吸痰前先給患者吸人100%氧1~2 min,然后置人吸痰管至氣管最深處,上提1 cm再打開負壓,吸引壓力≤6.7 kPa,邊旋轉邊吸引退出,至有分泌物時停留片刻,隨后迅速退出。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以防長時間缺氧加重,吸痰完畢再提高吸氧濃度3~5 min,對痰液較多的患者,吸痰不易一次吸凈,要吸痰與吸氧交替進行。

    由于全麻開胸術后病人機體抵抗力降低,胃管、氣管插管的介入及吸氧、霧化吸入等,使細菌有了便捷的通道,因而使病人呼吸道定植菌發(fā)生概率增大,增加了發(fā)生肺炎的危險性,因此術后護理中要加強防護,嚴格無菌操作,減少定植菌的侵入,密切觀察病人的痰液顏色,黏稠度,嚴密觀察有無呼吸道感染的征象〔4〕。并定時輔助排痰,霧化吸入,必要時行鼻導管吸痰,減少術后通氣不足及肺不張。由于胸部解剖的特點,胸外科手術過程中需要撐開肋間隙或切斷肋骨,胸壁和肋間神經(jīng)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各種監(jiān)護管道和引流管較多,導致術后患者比其他患者的不適感更強烈〔5〕,疼痛更明顯。病人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往往不配合做咳嗽和深呼吸運動,容易造成氣道阻塞,通氣不足,使肺泡內氣體和肺毛細血管內血液之間的氧和二氧化碳低,交換異常。因此,護理時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在咳嗽時協(xié)助病人用手壓迫兩側胸部,但以不影響深吸氣為宜。同時教會病人左、右臥位,適當飲水,必要時應用止痛藥物,但禁用嗎啡等抑制呼吸中樞的藥物。

    總之,老年人各種功能都處于逐漸衰退階段,肺活量降低,氣體交換減少,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6〕,加之手術的刺激,易產(chǎn)生限制性呼吸困難,影響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易至低氧血癥或高碳血癥〔7〕,因此加強呼吸道的護理,早期診斷,及時采用以機械通氣治療為主的綜合措施是治療呼吸衰竭的關鍵,小潮氣量、低呼氣末正壓通氣及隨時調整通氣模式和呼吸參數(shù),可顯著提高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金鳳,梁海英.老年腹部手術病人肺部感染的預見性護理〔J〕.護理研究,2002;16(6):316.

    2 王 麗.開胸手術后急性呼吸衰竭原因與對策〔J〕.西部醫(yī)學,2005;17(5):5289.

    3 丁士芳,王可富,周 煒,等. 老年患者開胸術后呼吸衰竭的分析與機械通氣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9):8189.

    4 莫喜萍.高齡高?;颊唛_胸術后的呼吸道管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19(1):449.

    5 于淑娥,李建萍. 胸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相關因素、鎮(zhèn)痛及護理〔J〕. 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335.

第7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心力衰竭;心臟再同步治療;護理

心力衰竭(HF)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引起的一組綜合征[1]。由于心室收縮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xiàn)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淤血,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呼吸困難和無力而至體力活動受限和水腫??煞譃榧毙孕牧λソ吆吐孕牧λソ摺B孕牧λソ呤谴蠖鄶?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也稱為雙室再同步化起搏[2],是通過在傳統(tǒng)右心房、右心室雙心腔起搏基礎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遵照一定的房室間期和室間間期順序發(fā)放刺激,恢復心臟運動同步性,從而改善心臟功能。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具有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和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功能起搏器(CRT-D)治療心力衰竭能明顯緩解癥狀,減少住院率和總死亡率,改變心衰患者的病程和預后[3]。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雙心室起搏糾正室間或心室內的不同步[4],增加心室排空和充盈;以及通過優(yōu)化房室傳導,增加心室充盈時間,減少房室瓣反流,提高射血分數(shù),從而改善心功能,已經(jīng)循證醫(yī)學證實CRT可以改善生活質量,目前已經(jīng)被2007年我國慢性HF診療指南推薦用于晚期HF的治療,其植入的適應證是: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35%;竇性心律,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55mm,心臟運動不同步(目前標準為QRS波120ms);盡管使用了優(yōu)化藥物治療后,NYHA心功能分級仍在Ⅲ~Ⅳ級。

1治療方法

1.1CRT-D植入技術[4]:

選擇左鎖骨下靜脈穿刺送入引導鋼絲,然后將冠狀靜脈竇長鞘送入冠狀靜脈竇,通過送入的帶球囊的造影導管沿鞘送入冠狀靜脈竇,球囊充盈后,注入造影劑,再行逆行冠狀靜脈竇造影,顯示冠狀靜脈竇及血管分布,撤出帶球囊的造影導管,送入左室電極,最好選擇左心室側或后靜脈,或者術前心臟超聲提示收縮最延遲部位的相應靶血管。測試起搏閾值,最后再植入右心房、右心室電極,分別測試滿意后進行固定,連接三腔起搏器,并植入左胸前皮下囊袋內,囊袋的制作方法為常規(guī)起搏器囊袋但要稍大些。

1.2術后治療[5]: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感染治療5~7d,7d拆線,設置AV間期及VV間期。術后同時繼續(xù)標準化應用受體阻滯劑、ACEI/ARB、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抗HF藥物治療。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長、臨床癥狀明顯、預后不佳,長期患病加重家庭經(jīng)濟負擔,加上入院后各種監(jiān)護、治療設備的使用,使患者產(chǎn)生各種負性情緒,如緊張、焦慮及憂郁、恐懼等。護理人員應以愛心、細心和耐心來關愛患者,密切觀察和掌握其精神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同時爭取家屬的配合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介紹治療正面信息,解釋各項監(jiān)護治療的作用和目的,介紹心力衰竭治療的最新進展,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時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完成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療,減輕患者疾病痛苦,使患者獲得生理及心理的雙重舒適。

2.1.2術前準備介紹手術大致過程,術前2d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尿排便;給予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飲食,防止便秘發(fā)生;進行碘過敏試驗,青霉素皮試,予淺靜脈留置;檢查各種搶救儀器設備的性能是否良好,搶救物品處于備用狀態(tài),如電除顫儀、臨時起搏器、負壓吸引裝置、吸氧裝置等,備好常用的搶救藥品(如阿托品、重酒石酸間羥胺、多巴胺、硝普鈉、利多卡因、鹽酸胺碘酮、腎上腺素等),以備急用;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如超聲心動圖、血液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液傳播性疾病檢查等;術前晚保持充足睡眠。

2.2術中護理

2.2.1一般護理協(xié)助患者平臥于手術床上,予氧氣吸入,監(jiān)測心電示波和血氧飽和度,開放靜脈通道。予心理疏導,介紹導管室環(huán)境,解除患者緊張情緒。指導患者放松技術,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2.2.2術中觀察加強術中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心率、心電波形、呼吸、血壓變化,若出現(xiàn)低血壓,應判斷是否為應用血管擴張藥物所致,以排除心臟壓塞的可能;使用微量輸注泵準確控制血管活性藥物劑量,維持血壓穩(wěn)定。電極植入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一些室性早搏或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會演變成持續(xù)室速和室顫,應密切觀察心電示波,電除顫儀應處于備用狀態(tài)。

2.3術后護理

2.3.1與活動術后患者入住冠心病重癥監(jiān)護病房,平移患者至病床,移動時注意保持其上身不動。術后需平臥2~3d,臥床期間可抬高床頭30°~60°,術側肩關節(jié)及上肢制動,雙下肢可活動。3d后可下床活動,但術側上肢仍應避免大幅度活動及負重。

2.3.2加強監(jiān)測術后予以心電血壓監(jiān)測,觀察有無心律失常情況、QRS波群的形態(tài)、寬度及起搏信號,注意觀察電極脫位情況。冠狀竇電極如發(fā)生脫位,表現(xiàn)為心悸、膈肌起搏或臨床癥狀加重,心電圖QRS波群的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一旦電極脫位,該起搏器就失去了治療心力衰竭的作用。術后可使用程控分析儀了解電極情況。

2.3.3切口護理注意觀察切口情況,予1kg沙袋局部壓迫6~8h,每天或隔日換藥,觀察切口是否有出血、滲出和紅腫、張力增大等。及時發(fā)現(xiàn)囊袋出血或感染。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以防感染發(fā)生。

2.3.4出院指導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心態(tài)平和樂觀,適度活動。保持安裝起搏器囊袋處皮膚清潔干燥,衣服宜寬大柔軟,防止摩擦[6]。堅持按時按量服藥,繼續(xù)抗心力衰竭治療。外出時攜帶起搏器識別卡,以備不時之需。不適隨診,定期隨訪,以使CRT-D安全、有效并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療效。首次隨訪多為術后l周,以后可根據(jù)情況3~6個月隨訪1次,在電池能量接近耗竭時,隨訪間隔時間應縮短。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65-179.

[2]易文艷,夏姿奇.CRT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4(4).239.

[3]汪小華,惠杰.心血管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69-376.

[4]張澍,黃從新.心電生理及心臟起搏專科醫(yī)師培訓教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621—622,631—641,649—650.

第8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1.妊娠期肝臟的生理變化

孕期肝臟未見明顯增大,胎盤循環(huán)的出現(xiàn)使肝臟血流量相對減少,肝細胞大小和形態(tài)略有改變,但無特異性。對妊娠婦女進行評價時,必須考慮到妊娠對肝臟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標的影響,妊娠期由于胎盤和骨堿性磷酸酶的釋放,母體血清中堿性磷酸酶逐漸升高,可升高至非妊娠時的1.5~2倍。由于雌激素影響組織轉運,造成肝臟的清除率降低,膽紅素的轉運受到影響,血清膽紅素可能會輕度升高,血清膽酸的水平較非孕期可能增加2~3倍。γ-谷氨酰轉肽酶由于釋放減少有所降低或正常,由于血液稀釋及合成減少,血清白蛋白降低10%-60%,由于子宮的增大,正常情況下在肋緣下1-2cm能觸及的肝臟這時很難觸及,大量的雌孕激素肝臟不能及時代謝,正常妊娠時有60%可能出現(xiàn)蜘蛛痣和肝掌。

2.病毒性肝炎對妊娠的影響

妊娠與肝炎互為不利因素,妊娠期新陳代謝旺盛,營養(yǎng)物質消耗多,胎兒的代謝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體肝臟來完成,分娩時的疲勞、出血、手術和麻醉等均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即肝炎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fā)展,對母兒可產(chǎn)生不良后果,如流產(chǎn)、早產(chǎn)、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chǎn)后出血;胎兒畸形、胎兒窘迫、胎兒生長發(fā)育受限、死胎、死產(chǎn)等的發(fā)生率均明顯增高;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可引起小血管痙攣,使肝臟、腎臟血流減少,而腎功能損害,代謝產(chǎn)物排泄受阻,又進一步加重肝損害,易致肝細胞大塊壞死,易誘發(fā)成為重型肝炎。

2.1對母體的影響: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應加重易合并妊娠劇吐。妊娠中、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加重肝臟的損害,易發(fā)生為重癥肝炎。同時易并發(fā)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分娩期的疲勞,肝功能的受損,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減退,易導致產(chǎn)后出血,重者可并發(fā)DIC,威脅母兒生命。

2.2對胎兒影響,肝炎病毒可經(jīng)胎盤感染胎兒,妊娠早期患肝炎胎兒畸形發(fā)生率高,易導致流產(chǎn)。妊娠晚期患肝炎時,早產(chǎn)及圍生兒死亡率升高。

3.臨床護理

3.1妊娠期護理

3.1.1妊娠早期

肝炎患者原則上不宜妊娠,對于早期妊娠時患急性乙肝者,如有可能,最好進行人工流產(chǎn),但人工流產(chǎn)一定要等肝功能恢復后再進行。假如在乙肝還比較重時進行,就有可能使乙肝加重,甚至變成重癥乙肝而危及病人生命。肝炎痊愈后至少6個月,最好兩年后根據(jù)情況再決定是否妊娠。

3.1.2妊娠中、晚期

如在中、晚期妊娠時得了病毒性乙肝,固然早產(chǎn)、死胎、死產(chǎn)的發(fā)生率均較正常孕婦為高,此時胎兒的各器官已經(jīng)基本成熟,一般不引起畸形。此時處理應根據(jù)病毒性肝炎的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假如孕婦得的是甲肝,則痊愈后可繼續(xù)妊娠,對胎兒不會有何影響;如得的是乙肝,則肝炎痊愈后,血中的乙肝表面抗原也消失,胎兒出生后,約有6%左右可變成乙肝表面抗原者。如肝功能恢復后,血中的乙肝表面抗原一直到分娩時仍呈陽性,則應查e抗原和e抗體。如e抗原陽性,須進行預防注射,否則小兒出生后會表面抗原陽性,如e抗體陽性,一般不需要預防注射;如e抗原和e抗體均陰性,也應當進行預防注射。

妊娠中、晚期,一般不宜終止妊娠,需積極保肝治療,加強護理:①注意休息,避免體力勞動,每天保證9h的睡眠和適當?shù)奈缢"诩訌姞I養(yǎng),攝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等低脂飲食,保證攝入足夠熱量。注意飲食衛(wèi)生,保持大便暢通。③保肝治療,按醫(yī)囑給予大量維生素和葡萄糖,并可口服核苷酸、輔酶A、輔酶Q等藥物,達到保護肝臟及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密切監(jiān)護,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貧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④定期產(chǎn)前檢查,為肝炎患者提供隔離待產(chǎn)室和產(chǎn)房,各項檢查操作應執(zhí)行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

病情危重,黃疸較深以及伴有膽汁淤積的患者除重視心理護理外,應重點觀察病情變化,監(jiān)督低蛋白飲食,給予低脂、高糖類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需營養(yǎng)。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消耗,準確測量、記錄血壓、呼吸及出人量和大便情況,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yī)生。

3.2分娩期護理

將孕婦安置于隔離待產(chǎn)室及產(chǎn)房待產(chǎn)分娩,提供安全、舒適的待產(chǎn)環(huán)境。主動熱情護理肝炎孕婦,消除其孤獨和自卑心理,滿足其生活需要。指導產(chǎn)婦產(chǎn)程中進食、排尿和休息,促進產(chǎn)程正常進展。

(1)防止出血:分娩前數(shù)日,按醫(yī)囑為病人肌內注射維生素K。臨產(chǎn)后配制新鮮血備用,注意監(jiān)測出血及凝血功能。胎兒娩出后,按醫(yī)囑靜脈注射催產(chǎn)素以減少產(chǎn)后出血。

(2)分娩方式:對母嬰耐受能力較差,分娩方式以選擇剖宮產(chǎn)為宜。

(3)監(jiān)測產(chǎn)程:密切觀察產(chǎn)程進展,防止滯產(chǎn)。宮口開全后可行胎頭吸引術或產(chǎn)鉗助產(chǎn)術,以縮短第二產(chǎn)程,減少病人體力消耗。接產(chǎn)時防止產(chǎn)道損傷及新生兒產(chǎn)傷、羊水吸入等,以減少母嬰傳染。

(4)預防感染: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產(chǎn)程中按醫(yī)囑應用對肝損害小的廣譜抗生素產(chǎn)婦應當在隔離房間分娩,如條件不允許,分娩結束后要進行房間空氣消毒,即用1%~2%過氧乙酸空氣噴霧法,噴霧時間為10-15min,密閉30min;房間的門窗和床及所接觸的其它用具,可用1~3%來蘇或5%漂白粉刷洗、浸泡或噴灑。

3.3產(chǎn)褥期的護理

(1)加強母乳喂養(yǎng)及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指導。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不予母乳喂養(yǎng);慢性HBV攜帶者,當伴有HbeAg(+)不建議母乳喂養(yǎng)。不宜母乳喂養(yǎng)者,指導產(chǎn)婦回奶,給予生麥芽煎服或芒硝外敷。同時向產(chǎn)婦及其家屬講解不宜母乳喂養(yǎng)的理由,使其能夠理解配合,并教會有關人工喂養(yǎng)知識和技能。

(2)阻斷母嬰傳播:人群中:40%-50%的慢性HBV攜帶者是由母嬰傳播造成。當孕婦HBsAg(+)、HBeAg(+),嬰兒宮內感染率可高達80%-90%??梢?,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徑,也是人群中大量HBsAg慢性攜帶者形成的重要原因。母嬰傳播有宮內傳播、產(chǎn)時傳播及產(chǎn)后傳播。產(chǎn)后傳播即產(chǎn)后撫育及生活過程中的傳播。為盡可能地阻斷或減少母嬰傳播幾率,本組新生兒于出生24h內注射乙肝疫苗20gg,于出生6h內肌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U。同時,隔離新生兒4周,并告知新生兒隔離的理由和時間,取得配合。

(3)母乳喂養(yǎng)問題。母乳喂養(yǎng)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多數(shù)研究認為,HBV攜帶者慢性肝炎和急性期肝炎恢復期患者,如果新生兒在產(chǎn)后及時注射了乙肝疫苗,可以進行母乳喂養(yǎng),但是急性期患者最好不要給予母乳喂養(yǎng),以免加重母親負擔,造成新生兒產(chǎn)后感染。

第9篇:排尿形態(tài)改變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品質圈; 老年患者; 跌倒

中圖分類號 R5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1-0076-02

品質圈又稱QC小組,是指在生產(chǎn)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職工,圍繞企業(yè)的經(jīng)營戰(zhàn)略、方針目標和現(xiàn)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質和經(jīng)濟效益為目的組織,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1]。住院期間老年患者跌倒往往導致骨折、軟組織損傷和腦部傷害等,不但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的痛苦和負擔,而且易成為醫(yī)療糾紛的隱患,成為醫(yī)患關系不和諧的因素。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或墜床是醫(yī)院醫(yī)療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評價醫(yī)院醫(yī)療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筆者所在醫(yī)院住院患者以65歲以上老年患者為主,為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發(fā)生,于2012年1-12月開展了以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為課題的品質圈活動,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收治的65歲以上老年患者1192例,高危跌倒病例618例,其中男349例,女269例,平均年齡(78.78±6.25)歲,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后遺癥等慢性病史。同時選取2011年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5歲以上老年患者99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高危跌倒病例268例,其中男130例,女138例,平均年齡(76.78±5.21)歲。

1.2 方法

筆者所在科室于2012年1月成立QC小組,小組成員共16人,年齡20~45歲,包括圈長、秘書及圈員,其中本科學歷10人,大專學歷6人,成立后對QC成員進行培訓,要求所有成員掌握QC活動原則,方法及所需資料,包括因果分析、現(xiàn)狀調查,對策表的應用、老年跌倒的相關知識等。

1.2.1 選題理由 (1)在發(fā)達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有28%~38%發(fā)生過跌倒,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跌倒患者比遭受其他傷害的患者高出5倍之多[2]。在我國,跌倒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首位傷害因素。目前,我國每年至少2000萬老年人發(fā)生2500萬次跌倒,社會費用高達600~800億人民幣[3]。(2)住院患者跌倒常成為醫(yī)療糾紛的隱患,成為醫(yī)患關系不和諧的因素。(3)筆者所在科室現(xiàn)狀:收治的主要是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齡73歲以上,主要病種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肺病、腦卒中后遺癥等,同一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

1.2.2 現(xiàn)狀調查 (1)回顧性調查。2011年本科收治65歲以上住院患者990例,共發(fā)生跌倒18例,發(fā)生率1.8%。其中股骨頸骨折1例,尾骨骨折1例,手背部軟組織裂傷1例,骶尾部軟組織挫傷3例,手臂軟組織挫傷2例 無損傷10例。(2)現(xiàn)場調查。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由經(jīng)過培訓的護士進行面對面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有無跌倒史,本次住院有無發(fā)生跌倒,跌倒發(fā)生前有無頭暈、雙下肢乏力等不適癥狀,醫(yī)護人員有無講解預防跌倒的相關知識,患者對預防跌倒發(fā)生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有無服用利尿、降壓、擴管、降糖、抗抑郁藥等。共發(fā)放調查表100份,發(fā)放對象為65歲以上患者,收回98份。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有跌倒史者12例,發(fā)生率12.2%;本次住院發(fā)生跌倒1例,發(fā)生率為1.0%;跌倒發(fā)生前伴頭暈10例,跌倒發(fā)生率為76.9%(10/13);醫(yī)護人員給予過宣教者68例,占69.4%(68/98);患者對知識的掌握度良好者42例,占42.9%(42/98);服用相關藥物者66例,占67.3%(66/98);是否進行了跌倒評估,答否者58例,占59.2%(58/98)。

1.2.3 設定目標 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預防跌倒的相知識宣教,宣教率達100%;患者及陪護人員掌握預防跌倒發(fā)生的相關知識,發(fā)生跌倒時能掌握應急保護方式,讓損傷降至最低限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達90%以上;跌倒發(fā)生率降至0.5%以下,不發(fā)生嚴重的跌倒傷害事件。

1.2.4 原因分析及要因確定 從人(醫(yī)護、患者、陪護人員)物(物資、材料、操作)、環(huán)(環(huán)境)三方面對可能的跌倒因素進行分析,畫出因果圖(圖1)。從因果圖分析,找出21個末端因素,經(jīng)小組成員討論,確定以下9個為主要因素:醫(yī)護人員跌倒防范意識、醫(yī)護人員掌握防跌倒知識、跌倒高危評估、防跌倒知識宣教、防跌倒措施到位、陪護人員知識的掌握及遵醫(yī)行為、安全的環(huán)境、患者著合適的鞋褲、正確的使用平車輪。

圖1 跌倒原因分析示意圖

1.2.5 制定對策并組織實施 針對以上主要不良要因,小組成員制訂了如下措施,并積極組織實施。(1)全員培訓:包括小組成員、科室其他醫(yī)護人員、陪護人員等,培訓內容包括老年綜合評估及老年跌倒風險評估、老年跌倒的主要危險因素、老年服藥情況觀察及指導、跌倒防范措施及跌倒后處理流程、跌倒高危患者管理流程、輪椅平車使用操作流程等。(2)加強責任心,對所有入院者進行常規(guī)跌倒評估,以防遺漏。護士接待入院患者時或病情變化時應用本院使用的《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內容包括年齡>65歲,營養(yǎng)不良或身體虛弱,有無跌倒史,意識狀態(tài),行動能力,睡眠形態(tài),貧血或性低血壓,使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排尿或排便需他人協(xié)助10項。上述項目如存在一項計1分,不存在計0分,分值大于3分者為容易發(fā)生跌倒,納入跌倒高危患者管理。(3)制訂跌倒高?;颊吖芾砹鞒?,對所有高?;颊甙戳鞒坦芾恚孩僭u分>3分患者,填寫兩份本科自制的防跌倒、墜床告知書。其內容包括跌倒危險因素、防范措施、跌倒處置流程,一份存入病歷,一份交與患者或陪護人員,同時將評分及告知、措施記入護理記錄單。②報告圈長,圈長8 h內核實患者情況,并指導圈員工作。③床頭掛防跌倒、墜床警示牌。④詳細反復的健康宣教:講解跌倒可能造成的危害,增加主動防范意識。給予生活行為安全、用藥等方面的指導。穿合腳的防滑鞋;穿大小合適,舒適得體的衣褲;24 h留陪護人員;不可擅自離開病房;活動時有人陪護;頭暈或不適時臥床休息,行動不便者不宜自行活動,如需幫助請按床旁傳呼器;地面潮濕時勿走動;夜間睡覺拉好床欄,開地燈;入廁時不要鎖門,洗浴要有陪人陪同協(xié)助;陪住家屬做好交接班;必要時床上大小便;服用護管、鎮(zhèn)靜藥期間在床上休息,改變宜慢。⑤提供安全環(huán)境:入院介紹病房內環(huán)境設施,重點設施如防護欄、傳呼器、衛(wèi)生間報警鈴、冷熱水開關作重點介紹,直到患者學會使用。病區(qū)內其他公共設施介紹清楚,讓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房寬敞明亮,物品擺放有序,地面保持清潔干燥,拖地時拖把不宜過濕,地面潮濕時立防滑警示牌,衛(wèi)生間墊防滑墊。每周2~3次排查床輪及椅子的穩(wěn)固性,燈具的完好性,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維修。⑥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功能狀態(tài),克服不服老、愛面子的心理,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選擇正確適宜的活動。⑦加強管理:護士加強巡視病房,發(fā)現(xiàn)易常或患者不合要求的行為及時給予糾正;每周動態(tài)評估1次,如果評分

2 結果

開展品質圈活動后,每月進行一次效果評價,并不斷改進,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2012年收治的65歲以上老年患者1192例,高危跌倒病例618例,發(fā)生跌倒2例,發(fā)生率0.17%,其中1例足部軟組織挫傷,1例無損傷。發(fā)放問卷調查表100份,收回100份,結果顯示護士健康宣教率達100%,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90%,患者對用藥知識的掌握達95%,護士對高危跌倒評估達95%。

3 討論

品質圈的開展增加了護理人員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及興趣。如活動開展前,護士只按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護理,活動開展后,護理人員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與跌倒有關的知識,能主動地對跌倒高危病患者進行評估及宣教。品質圈活動為高危跌倒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通過品質圈活動,對高危患者按一定流程管理,采取了預見性的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跌倒的發(fā)生率,減少了護理糾紛的發(fā)生,保證了護理安全。品質圈活動增加了護士的團隊凝聚力。所有圈員自覺地參加活動,積極快樂地工作,使自己享受自,參與權,管理權[4]。在圈會上,圈員能在輕松平等的環(huán)境中討論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了工作熱情,調動了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團隊精神及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刑文英.QC小組基礎教材(修訂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4.

[2]宋岳濤.老年跌倒及預防保健[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2:4.

[3]張景蘭,陳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2(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