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欣賞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美術欣賞教學 藝術修養(yǎng) 審美態(tài)度
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知識面,以及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美術欣賞教學不只是看一些美術作品,更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術欣賞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不是通過幾節(jié)美術作品欣賞課就能進行美術欣賞的。因此,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灌輸知識),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引發(fā)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通過引發(fā)出學生自己的真實情感,從而產生真切的審美體驗,提高對美術欣賞的興趣。
二、美術欣賞教學不只是認識藝術語言,更是培養(yǎng)審美態(tài)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傳達出來的。不同的美術門類,由于它們的基本特征都表現(xiàn)為造型性、視覺性、靜態(tài)性和空間性,因而在審美要素中,它們表現(xiàn)出的情感要素與意蘊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點。然而,不同美術門類作品所使用的物質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們在審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區(qū)別。如:繪畫中表現(xiàn)出色彩、明暗、筆觸、線條等;雕塑則表現(xiàn)出材質的體積、量感質感、肌理等。不同時期的作品又會體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與形態(tài)。正因為如此,在欣賞學習中,教師應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從中認識藝術語言的作用。對不同美術門類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采取不同的審美態(tài)度去進行欣賞,尤其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有機會比較和體會各種藝術不同語言的特點,鍛煉用口述和筆述的方式加強對藝術語言的感受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美術欣賞教學不只是學習美術知識,更是加強學科之間聯(lián)系和擴大學生知識面的橋梁。
比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其中,最主要的和難度最大的是讓學生去領略中國古代山水畫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時期的山水畫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處比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對來說是難以理解和體會的,尤其是對于這些自我意識和現(xiàn)代意識較強的高中生來說更是如此。為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從體會古詩的意境入手,去體會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在語文課中已學過大量的古詩,所以對古詩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畫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與古詩之間的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例如,陶淵明的詩句“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意境,就與北宋山水畫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處,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觀地描寫自然景色為主。詩人和畫家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沒有直接表露出來,而是隱藏在所描寫的景色之中,所以稱為“無我之境”。
另外,音樂和美術被稱為“姊妹藝術”,而且它們之間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把音樂引進到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不僅能活躍教學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賞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街的爵士樂》時,我一邊放爵士樂,一邊讓學生去找尋畫與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并把感受表達出來。在音樂的影響下,同學們面對畫面,很容易感受到畫中那錯綜復雜的直線和閃爍不定的小色塊形象地表達出爵士樂所特有的節(jié)奏感。這樣,抽象的繪畫語言就變成了詮釋音樂的形象的視覺符號。
總之,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尚在積極摸索之中,素質教育的推行,對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要我們在美術欣賞教學中,不斷去探索,去實踐,就能更好地發(fā)揮這一學科的優(yōu)勢,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對藝術和藝術之外的一切美的因素進行審美感知的人。
參考文獻:
[1]欣賞基礎.人民美術出版社.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概念和性質
美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通過藝術形象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小學生進行審美活動的主要教學形式,是對小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教學途徑。
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及類別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涵蓋廣泛,有繪畫欣賞、工藝美術欣賞、雕塑欣賞、建筑欣賞和自然景物欣賞等。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有以下特點:
(一)內容選擇:注重兒童的審美認知規(guī)律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說:“任何美的欣賞必須要基于學生的反映,而從此擴展其美感水準?!币簿褪钦f,欣賞的內容應從容易引起兒童興趣的內容入手,并逐漸地向高層次過渡。
(二)時間跨度:注重美術史發(fā)展規(guī)律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賞,又有現(xiàn)代作品的欣賞。這可以使學生了解有著悠久歷史的美術傳統(tǒng),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還可以使學生們了解世界美術發(fā)展的歷史。
(三)空間跨度:注重美術文化的多元性
在小學美術欣賞的教學內容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欣賞的內容常??缭降赜蛳拗疲谐瑫r空的融合。欣賞的內容包括中外美術作品。雖然美術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國的歷史發(fā)展、文化傳統(tǒng)、社會背景、等各方面的差異,使世界各國的美術作品各具特色。通過對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的欣賞,不僅提高了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而且開闊了兒童的眼界,更主要的是使兒童了解美術文化的多元性。正符合“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要求。
(四)切合實際,注重與自然、生活的聯(lián)系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藝術美,還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發(fā)現(xiàn)老房子的美》這節(jié)課,就是對生活中的美進行欣賞;《探訪自然的奇觀》這節(jié)課就是對大自然中的美進行欣賞。豐富了我們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
(五)補充發(fā)展,與時俱進,注重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時代迅猛進步,科技飛速向前的今天。美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動畫片的今昔》欣賞,就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美術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一選擇教學內容的教學原則。另外,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還說“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要按10-20%的課時比例補充鄉(xiāng)土內容,以反映當?shù)厣鐣c經濟發(fā)展的實際?!彼悦佬g教師還要有意識地補充鄉(xiāng)土美術欣賞內容或最新的美術欣賞內容。
三.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大體可分為專題欣賞、隨堂欣賞和現(xiàn)場欣賞等。
(一)專題欣賞
專題欣賞是指利用整節(jié)課的時間對某個專題范圍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教學的形式。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主要教學形式之一。如人教版的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剪紙中的古老記憶》一課,教材中選擇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提供給學生們欣賞,力求使他們了解剪紙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風貌,希望通過這些不同題材、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剪紙,使學生領略我國剪紙藝術的多姿多彩。
(二)隨堂欣賞
隨堂欣賞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手工制作等)課業(yè)中所穿行的欣賞。隨堂欣賞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課業(yè)內容、表現(xiàn)形式及相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加深理解,對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起到啟發(fā)、示范、引導的作用。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開闊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對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作用。同時,隨堂欣賞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審美享受的機會,因此,隨堂欣賞也是美術欣賞教學不容忽視的一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隨堂美術欣賞并不是以欣賞為全部目的的,它服從于課堂教學內容,起輔助作用。在教學中,穿插隨堂欣賞的時機是不固定的??梢栽谡n的開始展示一些欣賞內容,這樣可以給學生審美的享受,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為理解新的教學內容做鋪墊。在指導作業(yè)時穿插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比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新的技法。課堂結尾時穿插欣賞,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完成課堂練習的基礎上縱深發(fā)展,鼓勵和誘導學生深入探究美的愿望。
(三)參觀欣賞
參觀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進行的美術欣賞形式。可以組織學生去美術家的工作室,欣賞他們的作品,觀看他們現(xiàn)場繪畫等,使學生了解其創(chuàng)作過程。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美術館、博物館、風景名勝,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
參觀欣賞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參觀前要告知學生們參觀的意義,簡單的介紹參觀的內容和注意事項。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像導游一樣,適當?shù)慕榻B重點內容,并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講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審美對象進行自主欣賞。參觀結束后,要組織學生交流參觀的感受,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感受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常用方法
(一)講授欣賞法
講授法是指教師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及深刻含義或是對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等進行講解、說明的一種美術欣賞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但有積極可取的一面,適當?shù)闹v解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是必要的。
(二)討論欣賞法
討論欣賞法是指在欣賞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教師的提問、提示,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表各自的見解,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形式及內涵,并獲得審美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欣賞法可采用美國美術理論家費德門提出的美術欣賞的程序來進行。四個欣賞的步驟包括:
1.敘述:初見這幅作品,你都看到了什么?(作品所呈現(xiàn)的內容)
2.分析:作品是怎樣來表現(xiàn)的?(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
3.解釋:作品傳達的是什么意思?(作品的內涵)
4.評價:你是否喜歡這件作品?為什么?(學生的自我感知)
討論欣賞法不僅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親自的感受作品,閱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才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比較欣賞法
比較欣賞法是指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作品間的比較,對作品進行感知,進一步的對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教學方法。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比較內容主要有:作品的形象、色彩、比例、構圖、肌理、造型特點等。這種方法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隨堂欣賞中運用的較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判斷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游戲欣賞法
游戲欣賞法就是把游戲的形式融于欣賞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特別適合小學低年級的美術欣賞教學。如在小學美術《信封紙偶》這一課,在課堂開始時,老師可以套上自己做好的信封紙偶,彎動手指,使紙偶呈現(xiàn)出各種有趣的動作。通過這種游戲形式的欣賞教學活動,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五)觀摩欣賞法
1、示范、啟發(fā)作用:
欣賞教學能為學生習作、創(chuàng)作提供示范,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的技能,這是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成功的范作,往往會激發(fā)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提供表現(xiàn)的思路。
2、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作用。
美術作品反映的是廣闊的社會生活和自然,涉及古今中外,為學生提供了可視的生動的形象和歷史,能使我們形象地接觸到許多個人生活經歷遠遠不能涉及的領域,開拓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擴展學生的認識領域。如:欣賞中國古代陶瓷、青銅作品,涉及原始社會及商周歷史。欣賞文藝復興作品,可以了解文藝復興的歷史情況。美術欣賞提供的生活景象,較之文字描述,更為生動、形象,易為學生感受、了解。
3、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美術遺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方面,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之一。欣賞燦爛而偉大的民族畫卷,可以召喚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欣賞外國優(yōu)秀作品,能培養(yǎng)學生崇尚文明,珍惜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觀念。通過了解徐悲鴻、達·芬奇等中外藝術家的事跡,還可使學生體會到他們勤奮好學、獻身藝術的精神。一幅優(yōu)秀繪畫作品或一件工藝美術作品,本身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對丑惡現(xiàn)象的批判和對正義力量的歌頌,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情趣和正義感。
通過藝術作品欣賞使學生受到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同于抽象的理論說教和帶有強迫性的紀律教育。這種過程就是對人的情操的一種陶冶。
4、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欣賞中所展示的作品都是美好的、高水平的成功之作。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判斷能力和審美的理想等,都是在具體的欣賞活動中形成和提高的。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能為學生接受的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可以訓練學生的眼光,提高判斷能力。通過具體分析作品的內容與形式,表現(xiàn)手法及藝術特點,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審美形態(tài)和藝術語言,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欣賞活動經常進行,在一定量的積累同時,就使學生的眼光更敏銳,腦子更有藝術理解力和吸收力。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會根據自己的觀察,老師、同學的介紹,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想象的天空,同時會激發(fā)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
如何開展好美術欣賞教學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陶冶學生情操。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p>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時不能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的欣賞層面,而要把美術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美術的熱愛。
例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xiàn)的是中一位小鬼依偎在老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通過介紹途中的艱難,可使學生感受到戰(zhàn)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到戰(zhàn)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學生自主體驗
《課標》指出:“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學生漠然的尷尬局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思想,被欣賞的美術作品給每一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應該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欣賞意見和見解。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自己一人滔滔不絕地講解,應該引導學生參與欣賞。
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首先要牢牢樹立以下觀念:1、由注重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承向注重促進學生發(fā)展轉變。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教學過于注重美術知識的傳授,美術技能的訓練,目標是培養(yǎng)“畫家”,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關注的是使每個學生都受到審美教育,提高每個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2、由重“講授”向讓學生自主體驗感悟轉變。3、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yōu)閱l(fā)誘導、引領學生學習為主。
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可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①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 ②在出示欣賞作品后,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后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 ③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 ④必要時,對于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全體交流做準備。
在欣賞交流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tài)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的表現(xiàn)和舒展開來,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
(三)、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內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分為四個階段:視覺感受、意象感受、審美心理及心境共鳴。即先產生視覺上的,再進一步體驗作品體現(xiàn)的情境和思想感情,從而感受到美,最后產生欣賞者情感上的共鳴。那么審美的視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學生產生審美感受,使之內化,就應該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
關鍵詞:美術教學 藝術欣賞 美術欣賞課
美術欣賞是一種視覺心理活動。它從視覺對作品的直觀感覺開始,通過知覺與聯(lián)覺、統(tǒng)覺而變成情感和意識的過程。它是向學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積極手段。高中階段,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熱,是準備走向獨立生活的時刻,他們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強,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觸面也更加廣泛,他們求知欲強烈,學校教師傳授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渴望從各種渠道接受新觀念,接受新知識。在這時,審美教育更能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其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情感性正是對感情真摯奔放,形象思維極強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當代的世界正處在一個巨大的歷史轉折期,學生經歷著空前的觀念撞擊和文化震蕩,正如電腦和算盤同在,洗衣機和搓板并存,試管嬰兒和恐龍蛋化石共生一樣,生活在同一時代的精神并非同代。對于寫實風格的作品,學生產生認同感后,或迷戀于寫實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畫中的內容,情節(jié)而不是進入真正的欣賞。若面對表現(xiàn)性,寫意性風格的作品,與學生的審美經驗就有一定的距離,從而既有新奇感,又與原審美心理有抵觸的矛盾狀態(tài)。這些變形怪異的造型,強而沖突的色彩,大刀闊斧的筆觸等都不能引起學生真正的審美反應,而面對抽象風格的作品時學生會因看不到任何與原有經驗相聯(lián)系的形象而產生茫然排斥之感。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美術也顯得希奇古怪。如現(xiàn)代主義的美術,有入說是一種頭腳顛倒得藝術。一位心理學家曾幽默的用生動的語言概括了現(xiàn)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的根本區(qū)別。他說:“今天年輕的一代和我們這一有什么不同。他們也是逐漸懂事,也離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順序倒過來的。”的確,在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藝術家那里,藝術的含義更加寬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惡的;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純實體的東西,也有純形式的純數(shù)學的東西。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上,可做以下嘗試:選擇優(yōu)秀的畫家,優(yōu)秀的作品。上課時要先讓學生對畫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個充分的了解,然后對其作品進行分析時,融入畫家的思想和為人,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能屹立不倒,不僅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如十九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藝術在他看來是所謂靜觀默察,是深入自然,滲透自然。與之同化的心靈的喜悅,是智慧的喜悅,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這個世界而又再現(xiàn)這個世界的喜悅。學生從中獲得審美喜悅,正是和藝術再現(xiàn)世界相對應的,即熟悉,親切,又陌生新鮮的心靈體現(xiàn)。而對羅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人們會同時浮現(xiàn)雙重的現(xiàn)實感:一種是通過潔白潤澤的大理石,造型語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現(xiàn)形象;另一種是由這個再現(xiàn)形象激起的對外部客觀現(xiàn)實的聯(lián)想。這兩種現(xiàn)實都在幻覺中產生,從再現(xiàn)形象到客觀現(xiàn)實往復多次,構成心靈意象的跳躍感再現(xiàn)。捕捉這樣一種大幅度的擴展和變化著的意象,將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經驗的漣漪,這一精神活動本身“力”圖樣,體現(xiàn)的恰是夢想與現(xiàn)實,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矛盾。羅丹的助手葛賽爾寫下了《沉思》這座雕像給他的審美經驗“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神的張弛,往復,伴隨著極度的審美愉悅,呈現(xiàn)為精神上的創(chuàng)造,自由和超越。他在表現(xiàn)時特別注重強調和對比,把眼睛以上從眉弓推向前額,突出入類精神生活最主要的領域,以先聲奪人的精神力量去接近觀賞者。而下頡到脖頸再到雙肩,幾乎“沉沒”在石座里,“突出”與“沉沒”的“秀”,面目俊美的女性頭像,她低著頭,周圍縈繞著夢想的氣氛,顯得她是非物質的頭腦上帽子的邊緣,好象她夢想的羽翼一樣,但是她的頸項,甚至她得頷都在一塊粗大得石頭上,好象夾在不能擺脫得枷板中一樣,不具形的“思想”在靜止的“物質”中花一般地吐放出來,而且用輝煌地光彩照亮了這物質,但是她絲毫沒有辦法擺脫現(xiàn)實的沉重束縛。”應該要引導學生在欣賞中感覺到這種美的力量。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覺的接受了羅丹的高尚藝術品格,盡管也許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感受,但這種教育的深刻性是永遠不能泯滅的。
藝術家創(chuàng)作一件美術作品時,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涵更隱藏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xiàn),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秦俑、唐楷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xiàn)的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等,學生至此才會對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和審美情感的升華。
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不外乎四種類型:1.解說型——由教師對美術或美術欣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進行講解,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它極易使教學陷入“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模式中。2.問答型——由教師就作品或者相關的欣賞知識和原理提出問題,學生作答。3.討論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討論,教師為輔僅作引導。問答型和討論型這二者互相關聯(lián),只有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才能進行討論,它們在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生回答討論過程當中,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使課堂取得良好效果。4.自由型——學生在學校內外自動自發(fā)地欣賞美術作品,發(fā)表意見,這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它不局限于課堂,可以延伸到課外。這四種方法其實在每一堂的欣賞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據不同的課業(yè)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所以,充實課堂內容,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針對手頭的經典美術作品選好題材內容,尤為重要。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分別對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奇妙構思、造型寓意和聯(lián)想的作品,相應調整備課、授課的側重點,找出每件作品眾多美點中的主要美點,進行通盤考慮。
美術欣賞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主導作用,學生占有主體地位,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人。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自我調整,通過積極的思維掌握知識,這就是學生的主體性。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突出中心,主題明確。2.通過設計恰當?shù)那榫?,發(fā)揮學生積極思維,通過運用美觀、生動的圖像以及典型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主動學習了,但他們往往憑直覺欣賞作品。因受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直覺也是會受到同樣的局限。要想改變這種局限,就要讓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不能靠教師直接灌輸,應給學生充分的課前自由預習、自由欣賞的時間,鼓勵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學生只能看書本上面的內容,或者教師拿著少量的圖畫給學生看、講。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在教課前則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自己所需的美術圖像及相關資料。課上給學生講搜集來的資料,使學生更加了解畫家作畫時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畫風格。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搜索圖片質量高的名畫,展示給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傊?,多搜集相關資料,能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讓學生有備而“賞”。上課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讀畫片刻,間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再適時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感受。同時注重品味藝術魅力重要環(huán)節(jié)——情境創(chuàng)設,采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設置情境,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內心因素的干擾,自然而然地進入審美狀態(tài)、審美心境,在曼妙恬靜的欣賞氛圍中,在專心臨摹作品中體味作品總體形式結構背后的意蘊美。學生是這一欣賞的主體,必然會受到欣賞對象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將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從而到達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美術欣賞 教學方法 美術史 高中
中國新式美術教育的歷史不過百年,早年間強調美術的實用性、技巧性而忽視了美術欣賞的作用,直至最近,我國各級學校美術欣賞教育才日益受到重視,在教育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不包括在技法課中提到的理論和知識,美術賞識與欣賞要占美術課時的16%,國家教委也把美術欣賞課列入高中必修課。美術欣賞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又叫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正符合了素質的根本要求。美國著名畫家羅克韋爾•肯特曾說過:“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彼詫τ趯徝滥芰Φ呐囵B(yǎng),深層次的含義更是對于學生心靈的凈化和提升。
當我們面對一幅美術作品,一件藝術品,該如何欣賞?我們怎樣才能理解畫中的含義并從中得到感受呢?每個人都會從下意識到有意識地在心里提出這個問題。在高中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都很注重老師在課堂上對于美術作品的闡述和分析,換個時間和地點,卻沒有一點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情感想象。這種學習完全是一種移植,生搬硬套,死記硬背,這種美術欣賞教學的模式完全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們期望能對高中美術教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真正使學生參與到教與學中。作為一名美術系的新入學本科生,我想結合自身的經歷,從一個學生的角度提出以下幾點關于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改革措施。
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欲望
在美術欣賞的課堂上,老師除了講解作品本身的信息,還應該講述一些關于作者或者作品本身的奇聞軼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有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比如,我們要講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睡蓮》時,不僅僅只局限于講述作品對于光與色的認識深度和運用嫻熟程度,也不局限于講述作品奇妙的顏色和富麗奢華的感覺,同時也告訴學生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候,正經歷了喪偶之痛,悲痛過度加之工作心切,幾乎雙目失明。在完成了他嘔心瀝血的大型畫卷作品《睡蓮》的第二天,印象派大師莫奈就告別了人間。在講述了這些內容后,學生對于作品的印象會大大加深,對于作品的理解也能更上一個層次,至少不會流于表面的只是講美或者不美。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目前,多數(shù)高中的美術課堂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一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整節(jié)課基本都是由老師講授,學生和老師沒有互動和溝通。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方面,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得不到學生的反饋和共鳴;另一方面,學生學的很累,也沒有興趣,慢慢的就會產生一種惰性,在美術欣賞課上無所事事,在被動消極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學生和老師都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為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老師可以每堂課給學生展示一件優(yōu)秀的或經典的美術作品,先將該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講述,剩下的課堂時間就全權交給學生,由他們分組自由討論。首先討論一下作者創(chuàng)作這件作品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表達和寄予什么樣的情感,或者想反映當時的社會風氣。設身處地的假想一下,如果你是作者本人,你會以什么樣的手法來表達你的意圖和情感。充分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內心深處對藝術和生活的感悟力。然后,每組的組長將自己小組的意見綜合表述。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原來每個人都有這么多新奇有趣的想法,原來藝術可以這樣表現(xiàn)。最后,再由老師講授一下作品的創(chuàng)造技能和美術技能。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個小組找一個感興趣的美術作品,按照課堂練習的方法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解,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講解的一部分,并回答大家的提問,最后由老師根據個人的表現(xiàn)給出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既達到了教學目的,也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三、課內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使得教學內容形象化
實物欣賞具有書面教學無法比擬的價值和優(yōu)勢,將課內的理論知識融合到課外的實物欣賞中,能夠使學生消化掉抽象化的知識,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首先,老師可以與當?shù)氐恼褂[館、博物館、畫廊或者收藏機構聯(lián)系,組織學生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去參觀。參觀前,老師先介紹一些觀看美術展覽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及美術展覽的操作過程,等等,引導學生由課堂書本知識向課外實踐經驗過渡。在參觀中,通過閱讀作品的詳細介紹,并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詳細講解,再結合實物的參觀,可以增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性認識。同時,老師還應該通過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力,特別是通過對一些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解析,使其開闊眼界。參觀后,要求學生們寫出課外活動感想,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評比,對于表現(xiàn)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
四、明確藝術的多元化特征,不輕易否定每一個學生的想法
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講,他在心理、生理上已接近成熟,并且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了獨立思考,對一件藝術品有自己的感知和領悟。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睿智的指導者將他引入藝術殿堂,教他學會如何欣賞不同的藝術,學會如何對一幅或者幾幅藝術作品進行富有意義的分析,并理解作品背后的各種意義:包括作品產生的時代和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作品的樣式風格,作者的身世和個性,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與情感思想,進而培養(yǎng)他的興趣和愛好。
但是教學的作用只應是引導,藝術類的教學尤其特殊,因為藝術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所以作為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扼殺掉學生與生俱來的靈感和潛質,這一點很重要。鑒賞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美國寫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畫中是作者的鄰居克里斯蒂娜,一個從小患小兒少女,匍匐在一片黃色的枯草地上,向遠處山坡上的木板房凝望。這幅畫表達了什么?憂郁的人看到了孤獨,悲情的人看到了坎坷,而奮發(fā)的人看到的是執(zhí)著的汗水,平和的人聽到的則是畫外教堂的鐘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絕不輕易加以否定,使得學生向著自己適合的一個方向去發(fā)展是最重要的。國內外新興起了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和流派,這些都值得我們不斷去學習和欣賞,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標準和創(chuàng)作風格。
五、加強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yǎng),提高專業(yè)水平
教師是美術教學活動的主體,首先扮演的是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其條件是聞道在先,術業(yè)有專攻。多數(shù)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并不關注作品的文化背景,教師自身也缺乏對當前的文化背景及這一背景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藝術素養(yǎng)。美術欣賞課的學科特征要求美術教師有豐富的美術史、美術基礎、美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理論知識的素養(yǎng),通過理解各個學科以及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作為美術教師還應當形成現(xiàn)代文化心態(tài),廣泛地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藝術流派的美術作品,形成一種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礎上的審美文化態(tài)度。
美術欣賞教學的歷史很短暫,目前仍有很多不足和值得探索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地完善整個美術欣賞教學體系,為提高廣大學生的美術鑒賞素養(yǎng)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一、選好題材和內容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前提”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后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從而一味地追求“純藝術”,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能激發(fā)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于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把所要欣賞的內容進行“童化”的加工、處理。(3)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是美術欣賞教學的“關鍵”
在美術欣賞中,教師往往在課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欣賞成了“講賞”。而通過教師的講,學生充其量只是對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為此,可采取的教學策略是:(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2)在出示欣賞作品后,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后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致地體味;(4)必要時,對于欣賞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并為班級交流欣賞成果作準備。這樣的欣賞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fā)展。
三、規(guī)范教學流程是美術欣賞教學的“保證”
1.形成可操作的欣賞程序,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藝術作品,避免欣賞的隨意性。
(1)描述。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語言簡單地描述出作品的題材內容、畫種等;(2)分析。對作品的色彩、構圖、造型進行整體的語言表述;(3)解釋。介紹作者,并對作品的意義、所體現(xiàn)的人文價值進行研究;(4)評價。根據以上內容的學習與探索,對作品進行局部和整體的評價。在這個操作流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作品講授必要的美術術語,以幫助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如欣賞色彩時滲透“色調”的概念,在欣賞構圖時,講解一下“構義”的含義。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術語后,既能深入地賞析,又能自如地表達欣賞的感受。同時還要注意扣準學生的心態(tài),激勵學生反觀“自我”來欣賞。如教學時,教師可設計:你喜不喜歡這幅畫?這幅畫要是由你來畫你會怎么處理?你猜猜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畫?從而深化學生欣賞的感受;另外還要注意,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像的空間和自由交流與表述的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欣賞中作出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與“評價”,從而在規(guī)范的欣賞過程中提升欣賞的層面。
四、欣賞與動手相結合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外力”
1.在欣賞時安排操作活動。
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我在“民間竹編工藝”欣賞這一課中,首先展示許多竹編工藝品,在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緊接著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像,講解竹編的制作過程。此時的學生,面對教師給他們準備好的材料,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玩藝兒”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看那學生的喜歡勁兒,仿佛是什么偉大的創(chuàng)造。這時我就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與圖片上的作品和欣賞的實物進行比較,然后作出評價。學生在動手中興趣盎然地欣賞了竹編工藝。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入欣賞。
(1)課始導入欣賞:在工藝、繪畫課的開始部分安排一些與本課有關的欣賞內容。如上《剪紙》一課時,在導入階段讓學生欣賞一下剪紙――“窗花”;(2)在實踐中穿插欣賞,在指導學生練習時穿插欣賞,提供練習的范例,以欣賞幫助練習,以練習促進欣賞;(3)在結束時加入欣賞。在練習結束時加入欣賞,通過比較與實踐體會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yōu)缺點,還給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明示發(fā)展的方向,誘發(fā)學生探求美的興趣與愿望。
關鍵詞:欣賞;培養(yǎng);主體;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265-02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愛美,而且很早就對美好的事物有所感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而小學美術中的欣賞教育,就是一門滿足他們愛美需求的課程,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欣賞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美術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三項內容之一,它與繪畫、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美術教學體系。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范圍包括繪畫、雕刻、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各個種類,古、今、中、外等各個方面。在我國還把書法、篆刻納入美術范圍。此外,服務于時空藝術的舞臺藝術、影視藝術也將其設計成果作為空間藝術,歸入美術門類之中,繪畫雕塑是以欣賞性為主的美術,其余皆屬實用性的美術。美術欣賞就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雙明亮的、審美的眼睛呢?
一、充分認識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1.欣賞是學習美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掌握如何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就無法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
2.注重隨堂欣賞教學。新的美術教材沒有安排專題欣賞課,而是把欣賞貫穿到每一課當中,每節(jié)課的欣賞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非常寶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單單滿足于讓學生“看”和“聽”,還要讓學生“觸”、“說”、“讀”、“議”甚至“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和欣賞作品。
3.培養(yǎng)一個好的欣賞者比培養(yǎng)一個好的創(chuàng)作者更為重要。幾百名小學畢業(yè)生中有幾個將來能成為專業(yè)的美術工作者呢?最多不過幾個。其余的大部分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機會能用上上學時所練就的美術創(chuàng)作技能呢?恐怕也不會太多。小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對于美術教學,其主要目的不是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應該是美術欣賞的能力提高,也就是說,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好的欣賞者,使他們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理念,進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能自覺地按美的標準去生活和工作。
4.美術教學中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在于欣賞教學。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美術教學的核心任務,但“創(chuàng)造”不等于“創(chuàng)作”,欣賞中同樣飽含創(chuàng)造;從接受美學的觀點來看,欣賞本身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而且創(chuàng)作離開了欣賞,就會是無源之水,實現(xiàn)不了創(chuàng)造。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在于欣賞教學。但如上所述,由于欣賞是創(chuàng)作的前提和基礎,而欣賞教學又能極大地培養(yǎng)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在于欣賞教學,欣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一環(huán)。
二、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
往往在美術課欣賞教學中,教師從開始出示所要欣賞的作品后,就一個人從開始一直講到下課,形成了一個教師一人不停地說,而學生就像傻子一樣在下面聽著,欣賞課成了一個人的講賞課。而這樣的只有教師講的欣賞課,對于學生充其量只是對作品的表面有了皮毛的了解而已。因此,在欣賞課中,出示欣賞作品以后,讓學生自己認真地、全面地看幾分鐘,然后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用提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作品,可以從顏色、構圖、給人的第一感覺上去仔細地體會。對于欣賞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討論,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這種形式的欣賞課教學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參與、團隊協(xié)作,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圖。
三、小學美術欣賞課編排順序及特點
1.小學一、二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生活周圍一切美好事物是如何表現(xiàn)的。例如第一冊《五彩的煙花》、《童話里的小屋》,第三冊《流動的色彩》、《有趣的彩泥》等,其主要特點是一、二年級所欣賞的作品富有極強的色彩刺激,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符合孩子的審美心理。
2.小學三、四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一些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藝術情感的美術作品。例如第五冊《家鄉(xiāng)的橋和塔》、《金色的浮雕》,第六冊《工藝美術的雕像和陶瓷》等,三、四年級欣賞作品的特點是以了解民間工藝作品刺繡、竹編手工藝品的特點為主,一系列的作品不但可以看,還可以動手操作,這些作品對學生的吸引力極強。
3.小學五、六年級欣賞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藝術底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現(xiàn)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保護文物》、《愛護古建筑》等,五、六年級欣賞內容的主要特點是讓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文化,包括中國山水畫、石木雕塑、古建筑、工藝美術作品等各方面的欣賞。
四、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幾種教學方法
1.在玩中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印象。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而在我們的美術欣賞課中利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完成美術作品欣賞的目的,這正是師生都能接受的一種“寓教于樂”好形式。在學習《民間玩具》這一課時,課前我收集了若干民間玩具。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游戲,學生通過游戲、仔細觀察,而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來講一講玩具的特點,有的同學一邊說一邊向大家展示玩具的特點,逗得同學們都開懷大笑。利用這種形式,學生對中國民間玩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對我們的美術欣賞課有著相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尋找解決方法。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有趣的問題情境,然后通過分析、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幾個步驟來完成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認識,最終達到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知這一目的。在學習《我也是藝術大師》一課時,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同學們一看都知道這幅畫的名字,但沒有人知道它的內涵是什么,我就提問:向日葵象征著什么?它表達了畫家的一種怎樣的心情?同學們聽了對此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小組之間馬上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并踴躍地進行了發(fā)言,有的說梵高畫的向日葵,像熊熊的火焰,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有的說黃色的向日葵像一個個的太陽;最后由我補充: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該是恰如其分。在這堂美術課上,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發(fā)言,每個人的思想都是高度地集中。從此不難看出,有效的提問是上好美術欣賞課的一種有效嘗試。能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增強學生上課的專注力,給課堂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欣賞資料。(1)上課之前對所收集的欣賞資料進行分類,也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挑選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題材、內容,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2)把所要欣賞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采取學生們樂于接受的看錄像、做游戲等形式進行教學。(3)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從作品最精彩的地方入手,了解畫家創(chuàng)作的意圖,激勵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提出疑問,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進而加強自己對欣賞作品的理解和感觸。
4.進一步開發(fā)美術欣賞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多面興趣。在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時,如果完全看中教材本身,忽視了講課的側重點和針對性,不引導學生對知識面更深層地了解的話,就會使學生對美術欣賞課感到枯燥無味。事實上,每個學生對于眼睛直接看到的圖像的興趣和顏色的感染力有較大的差別,不少學生由于知識和興趣的差距,對此不能形象和深入地了解或思考。美術欣賞其實是一種綜合的審美實踐活動,在欣賞中人的眼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準確地輔以其他器官,如聽覺、觸覺、調動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等,會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欣賞《千里江山圖》等中國畫名作時,只讓學生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欣賞,單一地通過眼睛去感受中國畫的意境,了解中國畫中各種各樣的手法等知識就顯得過于枯燥乏味,所以在了解中國畫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親自動手感受一下中國的文房四寶,感受一下畫筆接觸到畫紙的那一瞬間的變化,傾聽一下那舒緩悠揚的古典音樂,加強學生對中國畫的審美感受。
五、改進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意見、建議
1.加強領導意識,鉆研新課改,轉變教育觀念。學校領導積極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組織美術教師認真研究新課改,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合理地利用現(xiàn)有教材,科學地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和研究美術課程標準,掌握好教材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基礎,科學地選擇美術教學題材。
3.強化教育資源,加強合理的投入。加強對農村小學的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和專業(yè)美術教師的配備。這樣才能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的教育差距。
【關鍵詞】:愉快教育、情景教育、和諧教育
一堂生動有趣的美術欣賞課,讓同學們品之有味、美不勝收。從而使美術教學逐漸完善,達到“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梢娒佬g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 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愉快教育、情景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試驗給我們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內涵,要知道一件件的藝術作品能屹立不倒,不僅僅只是外表的美,而更重要的是對 社會 產生的影響。所以說,我們在重視對學生美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更要重視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的培養(yǎng)。從而加強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 的熱情。因此,要重視美術欣賞教學,從小學到初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 對問題的看法、理解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上好一堂美術欣賞課,無疑在此方面起到了添磚加瓦的效果。這一階段,我剛好上的是七年級美術欣賞課,我對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頗有體會,下面淺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感受及如何逐步去滲透 這個問題的:
一.美術欣賞課可以開拓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并在欣賞過程中,總結出一套欣賞方法,來提高審美能力
當學生拿出一幅作品時不知如何去欣賞,或者說不知從哪里著手,只能憑感覺去說。根據這種情況,老師針對性的提問,有意識的的啟發(fā)將是特別的重要,如欣賞《在激流中前進》這幅畫時,教師提問:“這幅畫面上畫 了些什么景物或內容?”同學們通過觀察回答:“黃河水,船工。”教師接著問:“畫家是怎樣去表現(xiàn)黃河水和船工的?”答:“用大筆觸的色彩去表現(xiàn)黃河水,這樣可以渲染出黃河水的急、猛、 危險?!痹賳枺骸按さ谋砬榛蛏駪B(tài)是怎樣的?”答:“鎮(zhèn)定自若、沉穩(wěn)的。”教師小結:“這種對比,顯示出船工毫不畏懼,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苯酉聛砦矣种v了畫家為了表現(xiàn)好這幅作品, 多次去黃河邊寫生,歷經艱辛。又問:“畫家為什么要這樣去表現(xiàn)或者說這樣表現(xiàn)是為了什么?”通過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為了表現(xiàn)船工百折不撓的大無畏精神?!睂W生豁然開朗。
一副 優(yōu)秀的作品,挖掘其深刻的內涵,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去理解和欣賞這幅作品了。于是我總結了欣賞一幅作品的三個要點:1.看畫面上畫了些什么內容或景象。2.畫家是怎樣去表現(xiàn)的。3.畫家為什么要這樣表現(xiàn)(或者說畫家這樣表現(xiàn)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對這幅作品的欣賞,教師和同學同時總結了以上方法。那么在以后的作品欣賞中,學生可以觸類旁通、有的放矢,達到自己欣賞一幅作品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開拓了他們 的思維, 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二.欣賞的另一目的就是要達到育人的效果。
欣賞教學的三個主要功能之一是:教育。所以我們在上欣賞課時,誘導學生,明白事理,以達到育人之目的。當學生欣賞完一幅作品時,了解了畫家創(chuàng)作意圖后,進一步提問學生,這件作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仍以《在激流中前進》為例,當大家概括出畫家想表現(xiàn)的是船工們的一種精神,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教師接著問:“欣賞了這幅作品,畫家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學生回答:“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應知難而上,問老師、問同學,及時解決難題。”師:“那么這些船工在激流中前進是為了什么?”生:“為了生活?!睅煟骸澳敲次覀儜?想想, 我們的父母、家人干的職業(yè)雖然和船工不是一個行業(yè)。但為了生活、 為了子女,仍然付出了多少艱辛,你們理解嗎?你們體諒嗎?我們應該怎么做?”一個問題就達到了目的。學生回答:“我們應該知恩圖報,以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以優(yōu)異的成績去感恩老師,去愛他們,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庇酥Ч谛蕾p、提問當中自然而然的 解決了。
三.介紹背景、激發(fā)興趣;陶冶性情、升華境界
無論欣賞哪件作品,首先讓學生了解的是畫家,而每個畫家的成長經歷及創(chuàng)作過程都是一個 個完美的、 激勵學生學習的故事。從而讓學生牢牢 記住這些畫家,其次介紹畫種及畫法.風格。讓學生知道了西方的素描、色彩,理解了中國的水墨畫、工 筆畫等。從而在他們的知識領域又增添了許多美術方面的知識,他們的興趣提高了。當我講到凡.高時,先說明了《向日葵》高昂的拍賣價,學生很驚奇,于是我講了凡高的身世、創(chuàng)作歷程、環(huán)境以及凡高的繪畫風格、凡高的感情,“《向日葵》里沒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幾棵金黃色的向日葵,被他曾經多次畫過。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而是太陽之花,是光和熱的象征,是他內心翻騰感情的烈火寫照。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因而他的每一筆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心跳-----?!?學生們或議論,或沉思,從而在思索中揣摸出凡高作品價值高的原因。同時產生了對凡高的憐憫、佩服、敬重的情感。同學們在這幾周的欣賞課中,在腦海里深深烙印了凡.高、《向日葵》、達芬奇、張擇端、齊白石 等等。 每一堂課、每一個故事都讓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一片絢麗的天空中成為創(chuàng)造的主人。
四.在欣賞中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評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