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徐志摩的愛情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徐志摩的愛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徐志摩的愛情

第1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關鍵詞: 徐志摩 愛情 詩作 影響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屈指可數(shù)的大詩人,是上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極一時的“新月派”主將,是一個傳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詩是中國語言的結晶,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徐志摩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美和自由。他的詩清新美妙,通俗易懂。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同時具有浪漫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偶然》《再別康橋》等許多名篇傳世,深受人們喜愛。

一、徐志摩于二十歲前與詩歌無緣

人們也許不曾想到,徐志摩在二十歲之前,卻與詩歌無緣,一是無家族淵源,二是無個人癖好??墒?,在英國康橋大學留學期間,他卻一反常態(tài),不寫則已,一寫驚人,形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爆發(fā)期。這時的他為什么像著了魔似的寫詩,還怎么會爆發(fā)詩情呢?我認為,美麗的愛情是促使他寫詩、成為大詩人的“功臣”。

二、徐志摩創(chuàng)作詩歌的根本原因

愛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徐志摩曾說:“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北M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钡坏┠闷鸸P來,佳作便猶如山洪暴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寫下名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其實他一生的風基本來自三個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位女性: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是這三位不平凡的女性以她們的美麗、睿智、卓越的才華給詩人無限的靈感,是她們的深沉的愛給詩人無窮的動力。徐志摩的詩深受她們的愛情的影響。在熱戀中,他的詩歌充滿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在失戀時,他的詩卻充滿悲哀與對世界的失望與厭惡。如果沒有美麗的愛情,可以說徐志摩就不可能寫出如此感人肺腑、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的詩。

三、張幼儀與徐志摩的愛情及對其詩作的影響

張幼儀,是張家璈、張君幼之小妹。張家璈是當時中國金融界的巨子,張君幼是當時中國政界的顯赫人物。徐家為能攀附這門貴親,逼著志摩最終忍痛接受這門婚事。1915年10月29日,志摩與幼儀結婚。

婚后兩個人沒有一絲感情。張幼儀深受舊式中國禮教的束縛,個性沉默堅毅,舉止端莊,料理家務、養(yǎng)育孩子、照顧公婆,打理財務都甚為得力。她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賢妻良母,秀外慧中。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不會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也不會有卿卿我我的愛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靈氣逼人,也不像陸小曼璀璨艷麗,令人無法自拔。她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平凡得讓人心酸。在徐志摩遇到的幾個女人里,最愛他的大概就是張幼儀。她的自立自強贏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卻始終無法得到他的愛。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張幼儀在德國柏林離婚,給他們的悲劇婚姻畫上句號。徐志摩送給張幼儀女士一首詩,對他們不幸的婚姻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詮釋,詩為:《笑解煩惱結——送幼儀》[1]:“這煩惱結,是誰家扭得水尖兒難透?/這千縷萬縷煩惱結是誰家忍心機織?/這結里多少淚痕血跡,應化沉碧!……“徐志摩是個悲劇式的詩人,感情是他的信仰。他認為兩個不愛的人不能一起——“這結里多少淚痕血跡,應化沉碧!/忠孝節(jié)義——咳,忠孝節(jié)義謝你維系/四千年史髏不絕,/卻不過把人道靈魂磨成粉屑”。徐志摩石破天驚的離婚,挑戰(zhàn)了中國的封建婚姻制度。在他眼里,這場婚姻是“盤糊涂賬”。所以張幼儀在離婚書上簽字后,徐便掩飾不住狂喜——“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聽晚后一片聲歡,年道解散了結兒,/消除了煩惱!”

四、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及對其詩作的影響

林徽因,當時十六歲,在倫敦一所女子中學讀書,長得像花一般嬌艷,文學修養(yǎng)又好。她既有中國傳統(tǒng)閨秀的遺顏,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風度,在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才女”。她與徐志摩一見鐘情,雙雙墜入愛河。林徽因很佩服徐志摩的學識,從心底愛慕徐志摩,也被他淵博的學識、風雅的談吐、廣泛的興趣、瀟灑的舉動、英俊的外表所吸引住。徐志摩也佩服林徽因的博學多才與美貌,他用詩歌來與林徽因溝通,向林徽因表達他的愛。他在追求著一種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偉大力量的震撼”,他要抒發(fā)。因此,像《情死》《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表現(xiàn)愛情和人生理想的詩歌應運而生。

當徐志摩決定與張幼儀離婚時,而林徽因卻經(jīng)過痛苦的思索,與徐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影子在她心中總是揮之不去。徐志摩寫給林徽因一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2]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一方,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當徐志摩回中國找到林徽因時,她已是老師梁啟超的兒媳。林徽因在徐志摩與梁思成之間猶豫了許久,最終選擇了梁思成。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戀愛徹底破滅,這使徐志摩憂郁、苦悶,他的詩篇也蒙上了悲涼的氛圍,成了“苦悶憤怒的情感的無關闌的泛濫?!保?]這種消極悲觀的思想情緒在那些小詩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如《消息》《一星弱火》《問誰》等,他的詩歌產(chǎn)量也劇減。

五、陸小曼與徐志摩的愛情及對其詩作的影響

愛情是徐志摩的精神支柱和動力,失去了愛情的徐志摩只是一具軀殼。1925年,徐志摩在北京認識了美女陸小曼。她與林徽因不同,她精通文學,會創(chuàng)作劇本,跳舞很棒。舞會上,一個是窈窕淑女,情意綿綿,一個是江南才子,風度翩翩;一個是含露的玫瑰,一個是抒情的新詩。那時,徐志摩正處于失戀的痛苦中,急需愛情的滋養(yǎng)。陸小曼與丈夫王賡沒有一絲感情,也需要愛情的溫床。這一對苦命鴛鴦一碰,便擦出了感情之花。徐志摩這樣描述當初他為陸小曼而受到心靈震動的事:“今晚在真光,我問你記否去年第一次在劇院,覺得你發(fā)髻擦著我的臉?”徐志摩在與陸小曼戀愛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句,如《花的快樂處》《春的投生》《一塊晦色的路碑》等。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使他進入了創(chuàng)作第二階段。這個時候,陸小曼幾乎成了徐志摩的詩源。徐志摩說:“我的詩魂的滋養(yǎng)全得靠你,你得抱著我的詩魂像母親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給他穿,他餓了你得喂他食!”陸小曼愛好文藝,對徐志摩這樣一位才情橫溢的詩人自然十分敬仰。徐志摩也為她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一個能寫浪漫愛情詩篇的詩人,能讀懂陸小曼內(nèi)心痛苦而深沉的世界。兩人不顧一切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并于1926年結婚?;楹髢扇松蠲罎M幸福。在陸小曼的幫助下,徐志摩的詩歌產(chǎn)量驚人,接連發(fā)表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詩集。

徐志摩是個夢的追逐者,是自由、愛、美的追逐者。1928年,因不滿陸小曼的生活作風,徐志摩再次出國。這一年他寫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4]“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徊/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里的光輝……”在這夢一般的意境里,詩人要表達的情感非常朦朧而模糊。徐志摩曾認真地說:“沒有女人,哪有生活,沒有生活,到哪里尋找詩、尋找美?……”

六、徐志摩死后對深愛他的女性的影響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一次飛行中喪身,結束了他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時年36歲。林徽因在失事現(xiàn)場撿了一片碎片,掛在自己的房間,一直到她1954年去世,說明她心里還是愛著徐志摩。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歡的女人。而陸小曼知道徐志摩的死,她是有責任的,后來她努力將徐志摩未發(fā)表的手稿整理成著作、詩集等。

徐志摩瀟灑的外表、飄逸的風姿、熱情的性格和浪漫的詩作感染了無數(shù)的有情人。而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位女性與他的美麗動人的愛情,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成就了徐志摩這一偉大的詩人??上熘灸τ⒛暝缡牛蝗缢凇对賱e康橋》這首詩中寫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保?]

參考文獻:

[1]劉漢.徐志摩情詩精選.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89,(10).

[2]徐志摩.偶然.原載晨報副刊·詩鐫,1926-5-27:9.

[3]茅盾.徐志摩論,1989.

第2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往事隨風,斯人早已遠去,只有秋千在搖擺。

陸小曼和徐志摩的相遇是巧合,只是兩人開啟了一扇錯誤的愛情大門。陸小曼以有夫之婦的身份如飛蛾撲火般與徐志摩陷入熱戀,只因他能與她共舞,能與她在長夜里促膝談心,能陪她打牌聽戲畫畫,兩人可謂郎才女貌,情投意合。

可以說陸小曼在遇到徐志摩之前生活得并不開心,她是那個時代受過最好教育的女子之一,連當時的大名人都曾經(jīng)說過:“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可她與第一任丈夫王賡的婚姻是父母之命。于是婚后她一直過著隱瞞性情、忍淚假笑的生活。也許徐志摩的到來是場解救陸小曼的苦雨,他似天外來客,激起點點漣漪:“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p>

徐志摩可說是標準的文藝青年了。他與林徽因的故事被世人津津樂道,但卻很少有人提起他與陸小曼的事??赡苓@件事本身并不光彩,也可能陸小曼早已被人冠上之稱,不如林徽因的形象來得光艷照人。多可惜,這樣一個才情橫溢的女人,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而眾叛親離、受人詆毀。

在陸小曼眼里,徐志摩“那雙放射神輝的眼睛照徹了我內(nèi)心的肺腑,認明了我的隱痛,更用真摯的感情勸我不要再在騙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毀滅前程,他那種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轉(zhuǎn)換了方向,而同時也就跌入了戀愛”。于是她頂著巨大的壓力選擇與徐志摩在一起。但憧憬中的神仙眷侶般生活卻沒有到來。她習慣了大手大腳,生活向來優(yōu)渥,又因身體原因吸上了那個年代的奢侈品――鴉片。但徐志摩只是一文化人,如何供得起陸小曼的生活,于是他不得不為維持生計而四處兼職,長年累月地輾轉(zhuǎn)于京滬等地。

后來,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世人將她視為罪魁禍首,甚至連徐志摩的葬禮徐家人都拒絕她參加。年僅二十九歲的她,被喪夫之痛和自責、謾罵包圍著,但她默默忍受外界的非難,沒有一句辯解之詞。她簡居素服,絕跡歡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懲罰自己曾經(jīng)的任性揮霍與荒唐。她著手收集出版《徐志摩全集》,幾經(jīng)周折,吃盡苦頭,為此耗費了畢生心血。

第3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我的前任是個極品:金庸小說里總有一個風度翩翩、氣質(zhì)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總要把這位表哥描寫得卑鄙、負心薄幸、竹籃打水一場空。比如《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連城訣》里的汪嘯風、《倚天屠龍記》里的衛(wèi)璧。一直不知道金庸為啥對表哥有這么大的陰影,今天才聽人說,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我一下明白了……喜歡看金庸小說的人,大多喜歡他文字里的那種快意江湖的感覺。近日,有細心的網(wǎng)友開始關注起金庸小說里面的表哥,從慕容復到汪嘯風再到衛(wèi)璧,表哥們一個個風度翩翩、氣質(zhì)俊朗,卻也一個個薄情寡義,特別是當網(wǎng)友們知道大名鼎鼎的徐志摩竟然是金庸的表哥時,大家大呼這和金庸的“表哥情結”有關嗎?

金庸筆下“表哥”都是高富帥負心漢

近日,有網(wǎng)友在微博上的一則消息引發(fā)廣泛關注:“金庸小說里總有一個氣質(zhì)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總要把這位表哥描寫得負心薄幸、竹籃打水一場空。比如《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連城訣》里的汪嘯風、《倚天屠龍記》里的衛(wèi)璧。一直不知道金庸為啥對表哥有這么大的陰影,今天才聽人說,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緊接著就有網(wǎng)友補充說徐志摩有個筆名叫“云中鶴”,而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這個名字被用在了四大惡人中排最末的那個賊身上。于是有網(wǎng)友驚嘆難不成金庸曾經(jīng)被表哥傷害過,也有網(wǎng)友懷疑是有人故意要黑金庸和徐志摩,但查證的結果顯示,徐志摩真的是金庸的表哥,還是一對姑表親的兄弟。于是網(wǎng)友們開始猜測,金庸是不是真的以徐志摩為原型創(chuàng)造了那些表哥?金庸和徐志摩是不是有不為人知的過節(jié)?

不喜歡“表哥”和帥哥與金庸經(jīng)歷有關

對金庸頗有研究的作家葉克飛接受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緣由。

“金庸不僅不喜歡表哥,還不喜歡帥哥?!比~克飛說:“據(jù)悉,金庸曾拒絕讓謝霆鋒出演其武俠小說改編電視劇的角色,認為小謝年輕時太張揚,形象不佳。且不說這種拒絕有沒有道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金庸一向不喜歡帥哥?!比~克飛說,在金庸的大多數(shù)作品中,都有誤入歧途的高富帥。這些高富帥,普遍家世不錯,長相俊俏,又有情趣,比如《射雕英雄傳》中的楊康,《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連城訣》中的汪嘯風,以及《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等。但在書中,他們往往經(jīng)不起誘惑,因為妒忌或貪欲暴露邪惡本質(zhì),從此走上令人不齒之路。

同時,金庸也不喜歡表哥,像前面提到的幾位帥哥中,慕容復和汪嘯風都是女主角的表哥,典型的負心薄幸人。為什么既不喜歡帥哥也不喜歡表哥?在葉克飛看來,這和金庸的性格與經(jīng)歷有關。“1957年,金庸曾加盟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據(jù)說,他此舉是因為長城的花旦夏夢。但這注定是場單戀,夏夢不但大紅大紫,而且早已結婚,盡管追求者眾多,但她不為所動?!比~克飛介紹說,1959年,金庸黯然離開長城創(chuàng)辦《明報》,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女主角都有夏夢的影子,而這種“恨不相逢未嫁時”的苦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庸。

“有人分析,金庸作品中的夏夢影子,越往后越淡,甚至出現(xiàn)了發(fā)泄的情緒。比如《天龍八部》的王語嫣,在性格和美貌上都有夏夢的影子,但卻是著名的花瓶女主角。到了新修版,金庸甚至讓她迷上長生不老,就此離開段譽。這種情緒上的變化,與金庸對夏夢的迷戀隨時間轉(zhuǎn)淡有關。寫《天龍八部》時,金庸年紀已大,對得不到的人往往有所丑化?!比~克飛說,也正因為這場得不到的愛情,以及不能拆散別人家庭的隱忍,金庸在作品中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對始亂終棄特別反感,對拆散別人家庭或愛情的行為也特別反感。在現(xiàn)實中因誘惑較多而成為前兩種“事故”高發(fā)群體的帥哥們,便就此在金庸書中遭殃,比如拆散了令狐沖和岳靈珊的林平之,對張無忌和周芷若眉來眼去心存妒忌的宋青書等都屬此類型。

受家庭影響 金庸對徐志摩態(tài)度矛盾

“同時,這種對風流帥哥的不滿情緒也確實跟現(xiàn)實中的表哥有關。金庸出身名門,表哥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徐志摩。但是在《天龍八部》里,他為四大惡人中的賊取名云中鶴,這恰恰是表哥徐志摩的筆名。在金庸小說里,還有一條隱線也與徐志摩有關?!渡竦駛b侶》中,全真道人曾介紹小龍女的來歷,說她‘是被扔在重陽宮外的棄嬰,被古墓派第二代傳人收養(yǎng),并授以武功……這姓龍的女子名字叫作什么,外人自然無從得知,那些邪魔外道都叫她小龍女?!@個名字的來歷,可以在徐志摩的《愛眉小札》中找到線索,其中有徐志摩對陸小曼的種種稱呼,包括‘小龍’、‘愛龍’、‘龍龍’、‘我最甜的龍兒’。”在葉克飛看來,《神雕俠侶》通過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表達了對封建禮法的蔑視。而小龍女之名得于陸小曼,顯然有深意。

第4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一、心語歷程的悠悠歲月

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事實上絕非簡單地在敘寫徐志摩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時光美景,而是在抒發(fā)他內(nèi)心深處難以割舍的情感,在釋放他心口隱隱的美麗傷痛。更進一步說,劇情是在詩人歷經(jīng)了現(xiàn)實生活的磨難,嘗盡了情感的風霜之后,在漫漫的心路歷程上的生命精神的一次升華,也是詩人思想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俗話說: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愛情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同時,愛情也是許多詩人創(chuàng)作的動力與源泉。比如說,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柴科夫斯基在經(jīng)濟拮據(jù)之際,結識了既可以在經(jīng)濟上給予他資助,又能夠欣賞他新異的、充滿激情的音樂的梅克夫人。自結識梅克夫人之后,柴科夫斯基就向她表示:“從今以后我寫下的每一個音符都將奉獻給您?!惫?懷著對梅克夫人的愛,他于1877年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第四交響曲和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他為這兩部作品的完成“感到無比的喜悅”。他說:“我覺得,在這兩部作品中我向前邁進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我感到幸福,因為春天即將來臨?!笨梢哉f,真摯的愛情是一切文學藝術之花賴以生長、開放的陽光和雨露。對于一個作家、藝術家來說,那個女人是否愛他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問題是,他必須很深沉、很真實地愛戀著那個女人,這才是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根源所在,徐志摩自然也不例外??梢哉f,徐志摩當初之所以走上文學的道路,乃是愛情的力量使然。愛情的到來,使徐志摩成了詩人,因為徐志摩的愛戀對象林徽因,在徐志摩心中簡直就是一個天使。她是一位才女,是大家閨秀,是建筑學家,是大學教授,是女性世界的豪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一個詩人。當愛情實際上破滅時,徐志摩還是一個詩人,一個更加成熟的詩人。如果說他對林徽因的愛戀使他開始寫詩的話,那么,林徽因的離去恰恰令他寫出了名篇佳句。可以說,古今很多名詩都是詩人在極度失意之時寫出的。正因如此,欣賞者才有機會讀到徐志摩留給世人的那么多美麗的詩篇,尤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當詩人1921 年在倫敦認識了才貌雙全的林徽因之后,他立刻覺得“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于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了我;這憂郁,我信,竟至于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zhì)?!?/p>

在康橋度過的那段時光,是徐志摩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段時光。那里有他的初戀,有花前月下的漫步,有并肩依偎的身影,有載滿星輝的小船,也有康河的柔波。事隔六年之后,再回到康橋,徐志摩先生突然發(fā)現(xiàn),“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那康河的水依然流淌,河畔的金柳依然隨風飄搖,而“波光里的艷影”只能在志摩的心頭蕩漾了。這份記憶是驚心動魄的,是痛苦中夾雜著甜蜜的,是永生難忘的。試想,誰能忘記那刻骨銘心的“初戀”,這份記憶是永遠值得珍藏的,是不能輕易去打擾的。所以,徐志摩先生只能“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然后,悄悄地離開:“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西天的云彩”豈不是過去的美好記憶? 再次來到康橋,徐志摩先生不免要故地重游,沿河畔走走吧?;秀敝?“那河畔的金柳”仿佛“是夕陽中的新娘”,而“波光里的艷影”也只能“在我的心頭蕩漾”了,因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無奈人去樓空了。此時的作者,百感齊涌,心潮澎湃,又怎能不傷感? 看著“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此時,作者有點陶醉了?!霸诳岛拥娜岵ɡ铩保熘灸ο壬f:“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是怎樣的一條水草? 一條生長在康河里,永遠跟康橋的記憶相伴的水草啊。但是,不管怎樣,夢還是要尋的?!皳我恢чL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然后,“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暗也荒芊鸥琛保瑸槭裁床荒芊鸥? 放歌的聲音會很吵鬧的,昔日的記憶會隨聲波的震動,而蕩然無存的。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多美妙的境界啊! 你聽:“悄悄是別離的笙簫”;你看:“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整個康橋都為徐志摩先生沉默了,徐志摩還能弄出什么響動,還能去放什么歌呢? 所以,詩人只能這樣低聲地吟唱:“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痹撇?什么云彩? 康橋的云彩,只能留在康橋,帶到別的地方去是毫無意義的??禈虻挠洃?只能留在徐志摩的心中,只能留在康橋那蔚藍的天空中!觀眾若能解讀《再別康橋》,也就悟化了徐志摩先生的情感及思想的轉(zhuǎn)變,也就破譯了徐志摩先生的心路歷程軌跡。

曾如此評說徐志摩:“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像詩歌一般來說正是通過象征來實現(xiàn)其感染力。而象征是重復的、內(nèi)涵更為豐富的意象。《再別康橋》中的“康橋”既是具體的地名,但更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象征。在浪漫主義詩人的眼里,人與自然完全是互為象征的,自然在文學中就是人化的自然,或者說人是自然化的人,“而自然只活在我們生命之中!”然詩中的康橋已絕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有生命力的人的形象。然而,她又并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而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她象征的是一種性質(zhì),而不是具體的事物。她是詩人心目中、理想中最美好的追求,同時又是可望不可及的夢幻,虛無飄渺又令人癡迷。

二、風花雪月的綿綿情絲

文學佳作尤其在詩同時又是一個聲韻的系列,聲音的層面當然不能完全脫離意義去進行純粹的研究,但聲音卻是產(chǎn)生意義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徐志摩也特別重視音樂美。一方面是受西方近代詩歌的影響,他認為學習西方的嘗試“正是一種單純‘字的音樂’的可能性較為方便的一條路,因為我們有歐美詩作為我們的向?qū)Ш蜏蕜t。”其次大約是受提倡詩歌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論的聞一多之影響,正如徐志摩所說的“我們幾個寫詩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響”?!翱吹搅艘欢嗟闹攪赖淖髌肺曳讲陪轿虻轿易约旱囊靶浴薄P熘灸€具體闡述了他所理解的音樂性“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nèi)含的音節(jié)的勻整與流動?!薄懊靼琢嗽姷纳窃谒鼉?nèi)在的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悟詩的真正趣味”,“你得拿來徹底的‘音節(jié)化’(那就是詩化) 才可以取得詩的認識。音節(jié)是血脈”當然,徐志摩“從小受過舊詞章的‘科班’訓練”,“能信手寫洋洋灑灑的駢四儷六文章?!边@可以算是他重視詩歌音樂性的其他方面的原因。像《再別康橋》的第一小節(jié)中一連用了三個“輕輕的”,而詩的節(jié)奏也是非常輕快、柔和,并帶著輕微的彈跳性。音節(jié)抑揚頓挫,聲調(diào)循環(huán)反復,旋律顯得輕靈明快,仿佛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小夜曲。節(jié)奏是詩歌音樂性的基礎,與旋律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肮?jié)奏與旋律甚至會強烈地吸引那些最漫不經(jīng)心的讀者”。如果嘗試著用蘭尼爾等人提出的方法,用樂譜對詩歌進行記錄,那么,這首詩的節(jié)奏是與樂曲類似的,具有非常優(yōu)美的音樂性。每行三個音步,也就是音組,非常齊整,在音節(jié)排列上又注重了變化,形成了錯落有致的詩行。這樣吟誦起來就成了一段具有波動感的優(yōu)美的旋律。

徐志摩的詩歌空間在自然神性中又隱藏著一組最富詩意最具包孕性的“風花雪月”的審美意象??梢哉f,每一個詩人皆通過他的歌唱來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正如有的論者指出的那樣,“細膩敏銳的感受自然的能力和虔信圣潔的自然神圣的美學觀, 構成志摩自然、藝術、人生三位一體的獨特自然觀,自然融入嶄新的生命,升華為由暗示、象征組成的意象世界?!倍娨庥钪娴木昕芍^是風花雪月,也歷來就是中國人心靈馳騁的樂園和精神的避難所。作為深受儒、道兩種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更是在“兼濟”與“獨善”、“入世”與“出世”之間天然地保留著一方充滿風花雪月的牧場。而從思維與感覺的方式看,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重理性思辨和邏輯推理,更多地是一種充滿禪機和佛性的直感和領悟, 大自然包括風花雪月便成為了領略世遷、人生滄桑的智慧之源。而從中國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來看, 在塵世中追求歡樂、在物我交融的和諧與輕松中享受自由與幸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詩意夢境,而這種精神追求早已上升為一種哲學的“天人合一”審美境界。

從整體來看, “風花雪月”作為詩美象征是一種美的集合, 傳達出了詩人的美麗情懷和人生信仰。正如所講的,徐志摩的人生觀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 一個是愛, 一個是自由, 一個是美?!毙熘灸φ菐е@個“單純的信仰”打量世界時,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最為詩意的一面,“風花雪月”便在他指間散作“繽紛的花雨”,成為他人生的夢境和心靈的寓所。這四樣景物在他詩歌中分開來看, 內(nèi)含的情思和營造的意境雖有所不同, 但合而觀之,則渾然一體成為了詩美的象征。這種“詩美”是他提純世界后的一種浪漫眼光,是他聆聽自我心聲后的一種美妙感受,是他用花之基、雪之磚、風之窗、月之瓦搭建的一座超塵出世的“房子”。一顆異于常人的心就住在這所房子里, 整日里佛教徒般虔誠地默數(shù)著“愛”、“自由”、“美”這樣一粒粒的念珠。而詩人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并非如此詩情畫意。詩人意在攀附風花雪月進入到美麗的大自然懷抱, 遠離充滿險惡的“人間”??梢哉f,徐志摩的人格精神中首要的一點就是自然性。通體透脫像一個嬰孩,與山水相守且融入花鳥的清香和歌唱,對現(xiàn)實丑惡的掙脫和對人的純真的天性的皈依, 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上,這就是徐志摩及其詩歌。林徽因曾說徐志摩“只是比我們近情, 近理, 比我們熱誠, 比我們天真, 比我們對萬物都更有信仰, 對神, 對人, 對靈, 對自然, 對藝術”。

綜上所述,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身上那種率真自然的天性、浪漫放歌的情懷、高雅脫俗的品性等說到底是一種個性精神的張揚。只是和其同時代的詩人相比,他不是把這種個性精神放在和現(xiàn)實世界尖銳的對立上,或在詛咒、破壞和搗毀中宣泄自己激昂高亢的感情,而是投映到大自然的和諧與恬適之中,從而在對人生的歌吟中希望建造出一個供心靈云游的自由幸福的詩意王國。

參考文獻:

[1]李 怡:《國現(xiàn)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tǒng)》,《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鄭擇魁:《“新月”派》,《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流派》(上冊),賈植芳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

[3]胡 適:《追憶志摩》,《新月》,第4 卷1期。

[4]R•韋勒克:《批評的諸種概念》,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

[5]徐志摩:《〈詩刊〉前言》,《詩刊》,1931.4。

第5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關鍵詞: 徐志摩 哈代詩歌 詩歌翻譯 藝術特征

一、引言

徐志摩是20世紀初新詩運動的先鋒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用白話詩體寫作和翻譯的先驅(qū)。作為新月派詩人的典型代表,徐志摩曾以其獨特的詩風與才情為自己贏得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盛名。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現(xiàn)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著名左翼詩人蒲風也聲稱:“堪與郭沫若伯仲的,算起來要推徐志摩了?!笔聦嵣?徐志摩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他曾進行過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實踐活動,其中包括詩歌翻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徐氏曾提出過獨到的譯詩理論且譯作頗豐,他在詩歌譯介方面所作的努力與嘗試卻始終為其詩名所掩,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國內(nèi)外關于徐志摩的研究中,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是評論家關注的焦點。在我國文學界和翻譯界少有關于徐氏的詩歌翻譯的評論和研究,這與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上進行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為數(shù)不多的徐氏詩歌翻譯研究與論述里,大多也是對其詩歌翻譯的負面評價。有人曾評價徐“譯績?yōu)樵娒凇?其譯作也是“貌合神離”,“充滿了翻譯腔”。也有人認為“徐志摩的翻譯‘嫩’了一點”。還有人覺得“他的譯詩里失敗借鑒有余,成功榜樣不多”。本文以徐志摩翻譯的湯姆斯?哈代的詩歌作為研究對象,試圖從徐對哈代詩歌的譯介方面進行細節(jié)分析,以期對徐氏在詩歌翻譯實踐活動中所作的努力與成績作一個客觀而詳盡的評述,認為徐氏的詩歌翻譯重在追求藝術新奇感和陌生化的效果,從而客觀、公正地認識徐志摩作為詩人譯者在新詩運動,以及白話詩體寫作和翻譯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

二、徐志摩對哈代詩歌的大量譯介

1921年,也就是徐志摩真正開始其文學生涯的那一年,他總共發(fā)表了八首詩歌作品,而其中除《草上的露珠兒》一詩外,其他七首均為譯詩。在詩歌藝術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上,對徐志摩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外國作家有幾人,其中,哈代是最重要的一位。在徐氏的詩歌翻譯作品中,關于哈代詩歌的譯介是最多的。早在1923年,徐志摩在《小說月報》上就發(fā)表了哈代的兩首詩歌的譯文:《窺鏡》和《她的名字》。在此后的幾年,他又翻譯了哈代的十九首詩歌。此外,徐志摩還曾撰寫過七篇介紹和懷念哈代的專文和詩歌。在這些文章和評論中,徐志摩極其贊賞哈代的生活觀和愛情觀,反對稱哈代為悲觀主義者。徐志摩認為,湯姆斯?哈代和莎士比亞、巴爾扎克一樣偉大,他的作品中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大膽描述表明了哈代的勇氣、真實和坦誠。

湯姆斯?哈代是徐志摩特別喜愛且經(jīng)常模仿的一位作家,他非常崇敬這位悲觀厭世的老人,稱其為“老英雄”。徐志摩曾贊譽哈代:“哈代是現(xiàn)存作家中最偉大的一個?!彼诮o趙景深的信中說:“能試譯哈代,最合我意?!毙熘灸Φ脑娭匾曧嵚尚问胶鸵魳访?是受了哈代的詩歌的影響。他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它的內(nèi)在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正的趣味?!毙熘灸Φ脑姼鑴?chuàng)作,在意象、場景、事件和情調(diào)方面都在有意無意模仿哈代。哈代的寫作手法和創(chuàng)作風格對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翻譯實踐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徐志摩的主要譯詩理論與譯詩觀點

徐志摩曾提出過頗有見地的詩歌翻譯觀點?!对谝粋€譯詩的問題》一文中,徐志摩表達了他對詩歌翻譯的主要觀點:“翻譯難不過譯詩,因為詩的難處不單是它的形式,也不單是它的神韻,你得把神韻化進形式去,像顏色化入水,又得把形式表現(xiàn)神韻,像玲瓏的香水瓶子盛香水。有的譯詩專誠拘泥形式,原文的字數(shù)協(xié)韻等等,照樣寫出,但這來來往往神味淺了;又有專注重神情的,結果往往是另寫了一首詩,竟許與原作差太遠了,那就不能叫譯?!?在徐看來,“形”與“神”的高度完美的結合才是詩歌翻譯的真諦。在徐志摩的翻譯實踐中,他從不曾放棄對“形神兼?zhèn)洹边@一目標的追求,依然堅持“形”與“神”的高度統(tǒng)一才是詩歌翻譯的最高境界。

在譯詩語言上,徐志摩主張采用“五四”運動以來的白話詩體進行外國詩歌作品的翻譯。1924年,徐志摩在《征譯詩啟》中談道:“我們想要征求愛文藝的諸君,曾經(jīng)相識與否,破費一點工夫,做一番更認真的譯詩的嘗試:用一種不同的文字,翻來最純粹的靈感的印跡?!苯?jīng)過后的中國文壇,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與翻譯也勢不可擋。徐志摩在此篇文章中的號召與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同樣提倡使用白話詩體的主張是一致的。

四、徐志摩的哈代詩歌翻譯

在歐洲文化氣氛陶冶中成長起來的徐志摩,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外國詩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是一位得益于外國詩歌影響而成長起來的新詩人,說得更具體些,他是由詩歌翻譯走向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的。在詩歌的形式和音韻上,哈代的詩歌受到了塞克斯民歌和鄉(xiāng)村音樂的影響。徐志摩曾表達,哈代的詩歌“詩段變化”(stanzaic variation)的試驗非常多。徐志摩說,哈代的作詩原則是用詩里的內(nèi)在節(jié)奏和聲調(diào),狀擬詩歌里表達的情感和神態(tài)。在哈代詩歌里體現(xiàn)較多的形式是反復(repetition)手法。這種手法在徐譯哈代詩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作為新詩運動的先驅(qū),徐志摩深受新格律詩的影響,在翻譯湯姆斯?哈代詩歌的過程中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徐志摩不僅將源語文本的格律形式翻譯進目的語文本,而且將自由詩體,不規(guī)則的詩行縮進等英語詩歌韻律形式運用于譯詩。這些詩歌形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中國詩歌形式,使目的語讀者感受到了譯入語文本的異域性和新奇性,激活了目的語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感知過程。為了達到詩歌翻譯的文學藝術性和新奇性,徐志摩在譯詩時并未依從當時中國詩歌的用詞規(guī)范,即使用正式的文學用語,而是在譯詩過程中大量使用白話詩體和口語詞匯,以此來打破目的語讀者對詩歌用詞的期待規(guī)范,使目的語讀者感受到譯文的新穎性和陌生感。徐志摩還根據(jù)個人喜好和追求,在翻譯中對源語文本的詞語進行操控,增加或者刪減原詩詞語。徐志摩在翻譯中注重詩歌的外形的美觀,講究詩歌韻律的音樂性和抑揚頓挫性,這些特征都增加了譯詩的多樣性和新鮮感。

勒弗維爾強調(diào),考慮到譯文的潛在讀者群,譯文的文本必須要符合所處時代的語境系統(tǒng)。這就是指出,譯文的文本選擇必須符合、尊重譯入語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規(guī)范與原則,使原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能很好地融合、交流,使外來文學和譯入語文化中的民族文學一起,或鞏固現(xiàn)存的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或破壞現(xiàn)存的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不管翻譯活動以何種方式在何時何地發(fā)生,它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在主題選取方面,“五四”時期,中國社會的文本選擇規(guī)范是翻譯西方警示作品和現(xiàn)實主義作品,以號召全體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喚醒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外敵的斗志。然而,徐志摩卻違背這一期待規(guī)范,將哈代陰郁消極的詩歌作品作為源語文本,翻譯其感傷的抒情詩歌。在翻譯哈代的《她的名字》時,徐把哈代原詩中強烈的抒情情懷,原詩前半部分的樂觀情緒,后半部分的陰郁悲觀情緒翻譯得恰到好處。徐志摩對譯詩主題的選擇幾乎都與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主題風格和審美情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的譯詩并不遵從社會的期待視野,而大都反映了自己當時短暫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偏好。徐志摩譯詩中的這些陌生化特征,均延長了目的語受眾的關注時間,增加了審美難度,從而激活了目的語讀者的閱讀興趣,產(chǎn)生了新奇的閱讀感受和陌生化翻譯效果。

五、結語

本文分析了徐志摩翻譯的哈代詩歌的藝術特征,對徐志摩的詩歌翻譯進行了分析和評價,認為徐志摩作為詩人譯者,其詩歌翻譯與詩歌創(chuàng)作密不可分;哈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深深影響了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翻譯;湯姆斯?哈代,作為徐志摩最為欣賞的外國作家之一,拋開其詩作談徐志摩的詩歌翻譯,就不可能對徐在詩歌翻譯上作出的努力和成績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我認為,徐志摩的詩歌翻譯重在追求文本的異域性、新奇性和陌生化的效果。徐志摩在詩歌翻譯上的積極探索,對新格律詩的形成與發(fā)展,以及用白話詩體寫作和翻譯的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Bassnett,Susan,and André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1998.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efevere,André,ed.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1992.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卞之琳.《徐志摩選集》序.上海師范學院學報,1982,(3):35-38.

[4]陳琳.文學翻譯的審美陌生化.清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6):91-99.

[5]戴擁軍,張德讓.五四文化語境與徐志摩的翻譯.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2):117-22.

[6]韓石山.徐志摩全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胡凌芝.徐志摩新評.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

[8]加滕阿幸.試析徐志摩譯哈代詩《八十六歲誕日自述》的得體性原則.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3):21-26.

[9]劉介民.類同研究的再發(fā)現(xiàn):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0]劉全福.徐志摩與詩歌翻譯.中國翻譯,1999,(6):38-42.

[11]陸耀東.徐志摩評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

第6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我看過一個電視片,講女人故事的。這位女士原本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后來丈夫移情別戀,與她分手。她非常痛苦,于是,她向前夫和第三者開戰(zhàn),去他們單位鬧,讓他們無法工作,最后遠走他鄉(xiāng)。媒體報道了她的故事后,一些與她有相同經(jīng)歷的女性,前來向她求助。她就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幫助她們,讓她們向丈夫討公道、分財產(chǎn)。

先后有15位女性,在她的幫助下維護自己的權利,爭得離婚贍養(yǎng)費。但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場漫長的離婚大戰(zhàn)中,這15位女性先后患上癌癥,有的已去世,有的正在與病魔抗爭。她們雖然討回或部分討回公道,但卻付出了生命這份昂貴的代價!

看罷我久久無語,驚得說不出話來。

我深信,這15位女性,善良賢淑,全身心地愛著丈夫和孩子,忠實于自己的婚姻與家庭,她們沒什么過錯,她們唯一的過錯就是愛得太專一、太投入,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們用別人的過錯懲罰了自己。

有人說,男人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專一的愛,而女人最大的缺點是愛得太專一。女人愛上男人,就想要嫁給他,從此天長地久、白頭到老。但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你想要天長,他未必要地久。今天愛你不等于明天愛你,移情別戀不僅發(fā)生在屏幕上,生活中也時時上演。

當愛不在、情已空,他要轉(zhuǎn)身離去,你該怎么辦?在這方面,我最欣賞的女人是張幼儀。

張幼儀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結發(fā)妻子,一個沒受過多少教育、沒什么文化的舊式女人。但兩人的結合倒不完全是舊式的,張幼儀的哥哥與徐志摩是好友,兩人在結婚前就相識。張幼儀愛慕徐志摩的才華,徐志摩又不敢違背父母之命。二人婚后不久,徐志摩遠赴英國留學,結識了美女加才女的林徽因,頓生愛慕之情,寫信回家要與發(fā)妻離婚。

第7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在我看來,如果說7年的包辦婚姻是徐志摩身不由己的選擇,與林徽因的交往是刻骨銘心的記憶,和陸小曼的結合摻雜了太多的功利因素,那么他和凌叔華之間的淡淡情愫,算是他生命之中一段溫馨綿長的回憶,一種比朋友更親,比戀人略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用“紅顏知己”這個詞,也許最恰如其分。

凌叔華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作家,與林徽因、韓素梅、冰心并稱為文學界的“四大美女”,更有“中國的曼殊斐爾”的美譽。

她出生于北京一個舊式文人的大家庭,是其父與三姨太的女兒。凌家是書香門第,家中往來的多為當時的文化界名流,凌叔華自幼耳濡目染,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凌叔華的曾外祖父是書畫大家,父親很希望子女中有人能傳先人衣缽。偏巧,凌叔華在繪畫方面極有天賦,父親視她為掌上明珠,遍請名家教她詩畫。這些,都為她日后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學畢業(yè)后,凌叔華考入天津河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這時,她的寫作才華也開始顯露出來。凌叔華的文字淡雅幽麗,秀韻天成,文采超眾,非常引人注目,作文常在??习l(fā)表。她在那時便立意要做一位“將來的女作家”。

1920年,凌叔華考入燕京大學,她在這里以白話為文,發(fā)表了自己的處女作,也打開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門。其文清秀俊逸、樸實無華而又浪漫生情,獨具“閨秀派”之風。

凌叔華一生為文,然而,真正給她帶來好運和緣分的卻是手中的畫筆。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那時凌叔華已是燕京大學的一名高才生了。她成績優(yōu)秀,交際能力也出類拔萃,被燕京大學推派為歡迎泰戈爾的代表;北大指派招待遠道而來的詩人的是徐志摩和陳西瀅。這兩位男子,在日后都和她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陳師曾、齊白石等人組織的北京畫會剛剛正式成立。因找不到地點開會,陳師曾便提議到凌叔華家的大書房開會,用吃茶替代吃飯。凌叔華因認識了陪同泰戈爾一起訪華的印度畫家蘭達?波士,便也邀他赴畫會。消息傳到北大,徐志摩和陳西瀅就跟著泰戈爾一道來了。

三人就此結緣,而她與徐志摩之間若即若離的情愫也就此拉開帷幕。

這之后,徐志摩、陳西瀅經(jīng)常到凌家做客,有時還帶來幾個新朋友,高談闊論,一直到太陽西下也不肯走。這時,凌母便招呼大家留下吃飯。

當時,恰逢徐志摩的低潮期――他和林徽因徹底分手了。消逝的愛情成為他心里最大的苦悶,那一段時間他幾乎把自己封閉起來,唯有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尋找情感的發(fā)泄口。極度壓抑的徐志摩需要一個宣泄的對象,一個傾聽者、安慰者。

1924年秋,徐志摩寫信給凌叔華,請她作他的“通信員”――通信的對象。信中說:“我一輩子只是想找一個理想的‘通信員’……最滿意最理想的出路是有一個真能體會、真能容忍、而且真能融化的朋友。”為了使徐志摩盡快走出感情失敗的陰影,作為朋友,凌叔華承擔起了這一任務。

也正是這一舉動,成就了日后兩人曖昧傳聞的導火索,坊間甚至流傳出凌、徐交往的情事傳聞。

一個風流倜儻的詩人,一個風華絕代的才女,二人之間到底有沒有碰撞出火花呢?

對于與徐志摩的戀愛關系,凌叔華是一直堅決否認的,在外人紛紛揣測她和徐志摩之間的關系時,她曾寫信給道:“我要聲明我與志摩永久是文學上的朋友?!薄拔覍χ灸Τ讼喈斉笥训耐椋⒖上谋徽_外,一些關系都沒有,我永遠不信他會與我有什么關系?!?/p>

凌叔華后來也曾公開澄清,她說:“說真話,我對徐志摩向來沒有動過感情,我的原因很簡單,我已計劃同陳西瀅結婚,陸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p>

大家在把目光聚集在凌、徐二人身上緊盯不放的時候,忽略了另一個人的存在――陳西瀅。那時,他們早已背著凌叔華因循守舊、崇尚門當戶對理念的父親交往多時。

陳西瀅是北大的教授,他對凌叔華有的是一份欣賞與疼惜,而凌叔華對陳西瀅有著崇敬和仰慕。

陳、凌二人因文學上的共同愛好走到一起。很長一段時間,兩人的書信往來除文學以外并不涉及其他。也許是共同的興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許是同樣的追求增加了相互之間的默契,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越走越近。但他們始終秘而不宣,悄悄戀愛了兩年多,身邊所有的人都被蒙在了鼓里。

直到凌叔華從燕京大學畢業(yè),才在凌家一位世交的幫助下,說服凌父首肯了這門親事。

1927年,凌叔華和陳西瀅正式成婚,是他們的證婚人,徐志摩作為二人的摯交好友送上真切的祝福。

第8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她的文學天分很高,但沒有把精力放在這些事上,文學是她業(yè)余的愛好。她在文學上不能說有不得了的成就,算是文學界的重要人物吧。 ”止庵這樣形容林徽因的文學創(chuàng)作。

文學是她拿來玩的

林徽因的家世十分顯赫,父親林長民在民國時期是頗為有名的人物,曾赴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jīng)濟,后回國從政,最高至司法總長,當時恰好梁啟超擔任財政總長,二人結為好友,林徽因 19歲時,雙方就為她和梁思成定下婚約。

“林徽因都不是小資了,是大資。她跟梁思成去歐洲,根本不用拿錢,帶著梁啟超給大使的信,那邊的大使就負責接待了。梁啟超在當時是獨大的人物,林徽因爸爸是民國總長,梁啟超也當過總長,都不是一般人。 ”止庵說。

1925年,林長民在和郭松齡的交戰(zhàn)中死于非命,當時林徽因只有 21歲。后來是靠著梁啟超的幫助,林徽因一家才維持下去,在林徽因的影響下,梁思成也決定學習建筑,是梁啟超資助二人赴美攻讀建筑學的。

在止庵看來,雖然林徽因在文學史上頗有名氣,但文學對她來說不過是業(yè)余愛好?!艾F(xiàn)在能找到的林徽因的文學創(chuàng)作很少,幾十首詩,幾篇小說,一個沒寫完的劇本,僅此而已”。

從上世紀 30年代起,林徽因在《新月》、《北斗》、《大公報?文藝副刊》等刊物上發(fā)表了不少詩作,但始終沒有結集出版。止庵最早看到她的詩作就是在《新月》雜志里,直到上世紀 80年代,才有她的詩集出版?!爱敃r覺得她的詩跟徐志摩他們很像,但是女性氣味很重。林徽因的詩很好,但很難說是不得了的?!?/p>

真正讓她樹立文學史上地位的,是她在自家客廳里定期舉辦的沙龍。

“有點學英國伍爾夫那個沙龍。這個沙龍是京派文學的核心。但她只是提供了這個地方,她當時的地位,屬于文學的活動家,組織者,甚至可以說是文壇盟主?!敝光址浅?隙只找蛏除埖淖饔?,但也強調(diào)她并不是一個作家。

“林徽因這人是什么都能干,她的本職工作是建筑家,卓有成效。她從事文學活動屬于玩票,所寫詩、散文、劇本數(shù)量不多,盡是精品。但嚴格來說她并不算一個作家,她也不承認自己是一個作家?!敝光终f。

空有才情 遺憾早逝

林徽因的另一個聞名遐邇的傳聞就是與徐志摩的故事,這段故事始于父親林長民與徐志摩的交往,1919年,爆發(fā)后,時任外交委員會事務主任的林長民受到總統(tǒng)徐世昌的斥責,被罷免了公職。1920年,林長民帶著林徽因來到英國,恰好結識了在劍橋留學的徐志摩,林長民與徐志摩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交。

當時,羅素的《婚姻與道德》一書影響極大,林長民和徐志摩在交談中發(fā)現(xiàn)雙方對書中愛情觀的看法非常一致,于是約定來一場“戀愛游戲”,林長民扮作有婦之夫苣冬,徐志摩扮作有夫之婦仲昭,雙方彼此愛慕卻只能以書信傳情。就這樣,兩個大男人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互通情書。

徐志摩從一開始就喜歡林徽因,要為她與懷孕的張幼儀離婚。林長民看出來了,但他知道徐志摩不是自己未來女婿的合適人選。1921年,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到中國。

不能否認,林徽因與徐志摩的交往對她本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極大,他們的詩歌同屬新月派,作品中都洋溢著強烈的浪漫色彩。但在止庵看來,兩人的感情比當下盛傳的要純潔的多。

止庵曾在微博里反對將呂碧城、蕭紅、張愛玲、石評梅概括為“四大才女”的說法 ,他的解釋是“幾大才女這種說法沒文化,只知道這四個人就拼成四大才女。要是數(shù),民國能數(shù)出 40人,為什么非挑這四個呢,就是因為所知甚少,所見甚低。呂碧城1883年出生,張愛玲 1920年出生,互相差著輩兒呢,都是說的便宜話”。

“呂碧城是更老一輩的,是最早的職業(yè)女性。她曾是的秘書,早期從政,后來又經(jīng)商,有了錢就出國游歷,是一個新舊交替時代的女性。但她還是偏老派的,主要作品還是詞,同時還是個佛教徒,用英文翻譯佛經(jīng)?!敝光终f與呂碧城相比,林徽因是一個新時期的女性。

而蕭紅呢,“蕭紅和林徽因是兩極,沒受過什么很好的教育,她的寫作是蕭軍教的,蕭軍也不是讀書出身。林徽因受過非常好的教育,以文字論,林徽因的文字比蕭紅講究多了,但蕭紅是有天賦的作家,所以能寫《呼蘭河傳》這種根本不守規(guī)矩的作品”。

至于林徽因的“死對頭”冰心,止庵的看法是:因為冰心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學上,所以在文學上成就比林徽因高。

作為女性,林徽因在止庵眼中已經(jīng)接近于完美了,但止庵并不否認她也有缺憾:“她有肺病,死得早,而且容貌很快就損毀了?!?930年起,林徽因就得了肺病,一直到她去世都為病痛折磨,她留下的照片幾乎都是年輕時候的,晚年照片很少。

第9篇:徐志摩的愛情范文

    書中引用了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中的記載:

    在1932年,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她和我談話時一點不像妻子和丈夫,卻像個小妹妹在請哥哥拿主意。聽到這事,我半天說不出話來,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楚緊緊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連呼吸都困難。但是我也感謝徽因度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沒有把我當成一個傻丈夫。怎么辦?我想了一夜,我問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還是和老金在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個人反復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覺得自己盡管在文學藝術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yǎng),但我缺乏老金那哲學家的頭腦,我認為自己不如老金。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結論告訴徽因。我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老金,我祝他們永遠幸福。我們都哭了。

    過幾天徽因告訴我說,她把我的話告訴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從那次談話以后,我再沒有和徽因談過這件事,因為我相信老金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徽因也是個誠實的人。后來事實證明這一點。所以我們?nèi)齻€人始終是好朋友。我自己在工作上遇到難題,也常常去請教老金,甚至我和徽因吵架也常要老金來仲裁,因為她總是那么理性,把我們因為情緒激動而搞糊涂的問題分析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