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折柳送別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楊柳、揚花、柳絮
楊和柳同科不同屬,楊枝上揚而柳枝下垂,但二者的干、枝、葉、花、種子都差不多,因此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楊也叫做柳,垂柳也叫垂楊。楊柳的花呈鵝黃色,成子后,上有白色絨毛,隨風(fēng)飄落如絮。古人花絮不分,既稱楊花,也叫柳絮。
楊柳生命力強,分布地域極廣。與小草一樣,楊柳也是北方中原最早報春的信使。“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李白),柳芽初綻,淡綠鵝黃,洋溢著特殊的氣韻,給人冬去春來、生機勃勃的感動。于是,新穎鮮妍的楊柳成為詩人歌詠春光美好的意象: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賀知章);“依依裊裊復(fù)青青,勾引春風(fēng)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滿)地,綠絲條弱不勝鶯”(白居易);“綠楊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
這些詩詞名句,抓住了楊柳的形態(tài)、色彩,再現(xiàn)了春景之美,奔涌著詩人對春回大地的歡喜之情。
然而,事物還有另一面。草木鮮妍也會使一些人作對比聯(lián)想而生悲哀。柳絮飄零,又會引起人們對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慨。于是,楊柳又成為詩歌中感時傷春、怨離恨別的意象。
“一年之計在于春”,當(dāng)然也就有許多人不得不在春天離開親人而遠走他鄉(xiāng)。外出謀生固然不易,應(yīng)征戍邊更是生死難料。“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jīng)?小雅?采薇》),隨風(fēng)飄拂的楊柳反而更加深了這個離家赴邊的士兵的痛苦。這里的楊柳,是用作反襯的意象,蘊含著離別的苦情。再看王昌齡的《閨怨》:“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边@里的楊柳,簡直就是引爆離情別恨的導(dǎo)火索了。
出行者痛苦,關(guān)行的親朋知己也同樣心情沉重,分手時自然要有所表示,“折柳”就是古老的送別習(xí)俗之一?!傲迸c“留”音近,可以表達留戀之意;柳枝清新可愛,兼又生命力強,插地便活,也有隨遇而安的祝愿。況且柳樹到處皆有,隨手可折,柳枝自然成了送別的最佳贈物。其通好致意、以慰相思的情義絕不下于今天的送花之舉。據(jù)史書記載,漢代長安人送客到城東門霸橋,折柳贈別,以后,“折柳”就成為送別之詞了;漢代樂府中也有《折楊柳》笛吹曲,主題多是懷念征人,怨別思鄉(xiāng)。
唐詩中有好多寫到折柳送別的。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yīng)是別離多?!卑拙右椎摹肚嚅T柳》:“青青一樹傷心色,曾人幾人離恨中。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攀折減春風(fēng)?!崩畎讋t有《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由此可見“折柳”與送別、懷人、思鄉(xiāng)的關(guān)系。不僅柳枝含情,楊花、柳絮也成了離愁別恨的“代號”了:“撩亂春愁如柳絮”(馮延巳);“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鄭谷有一首《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痹娭械拇?、楊柳、楊花、笛聲、離亭、傍晚等意象組合,強烈地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一南一北分手時的沉重心情。
因此,我們在閱讀古代詩歌時,可不能“走馬看柳”,忽略楊柳楊花飽浸著的酸愁苦恨,要理解詩人運用楊柳意象的目的。例如李白的詩句“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不單是點明暮春時節(jié),更是一種抒情意象,蘊含著飄泊的愁苦、朋友間的掛念。再看柳永的抒情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所寫之景切合離別之情,纏綿的楊柳,冷濕的曉風(fēng),慘淡的殘月,都是渲染離愁的意象。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中,崔鶯鶯送張生赴京趕考時有一句唱詞:“柳絲長,玉驄難系?!彼岵坏脧埳x去,幻想用路旁長長的柳條拴住張生的馬,當(dāng)然辦不到。這樣寫,為的是抒情,這“柳絲”,骨子里就是“留戀之思”。
當(dāng)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dāng)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dāng)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fā)現(xiàn)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江南柳的閱讀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南柳①柳是江南水邊的精靈,裊娜的枝葉粗拙的皮,深藏一顆不滅的靈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邊、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長成一首首妖嬈的詩。水滋養(yǎng)柳,柳裝點水,水柳一家親。柳葉青青,濃綠處,深藏一片獨屬于自己的海。皸裂的樹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襯出生命的不易與壯麗。樹皮的裂口,靜靜地記錄著一段段無關(guān)風(fēng)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積層。
③柳音是江南水邊最美妙的旋律。樹無言,風(fēng)有語。柳枝之繁,燦若滿天星辰,密如佳麗青絲,春日清風(fēng)徐來,沙沙如戀人喁語,夏天朗風(fēng)飄過,呼呼似累牛喘息,設(shè)若暴風(fēng)襲來,嘩嘩然像孩童喧鬧。清人李漁說:“柳貴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蹦昴炅a濃,歲歲蟬聲俏。村前村后,柳樹成蔭,枝頭鳴蟬此起彼伏,嚷嚷著,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記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農(nóng)人折枝,是實用主義美學(xué),編個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長出更多柳來,隨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來的眷戀之態(tài)。纏繞,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戀之情?!板卑肚鐏硭蛣e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薄芭蕳l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惫艜r送別,凄清水邊,舟岸兩處,不勝挽留的酸楚,離別的悲傷,一任柳枝恣意無聲地抒發(fā)。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币怀谴荷怀切???耦嵉牧酰c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白絨的絮是柳的種子,離樹飛散去,將生命灑落在遠近各處。轉(zhuǎn)生,盡是如此浪漫而快樂的旅行。
⑥柳樹天生一個百變之身,枝丫插地即生,無心無意,即成蔭成林。蚯蚓那百變金剛之身,斷一截,不是生命終結(jié),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樹精,靈魂里潛藏著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斷裂與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復(fù)蘇。
⑦江南柳,不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粲然。那年冬天,從扶河邊過,但見枝繁的密柳,齊刷刷被鋸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禿禿一截主干,讓人心生疼惜。孰料,來年春天,一無所有的“枯干”,竟抽枝發(fā)芽,又生猛地垂成嬌嬈的綠姑娘了。
⑧抒發(fā)再生的奇跡,吟詠不滅的魂靈,這不正是江南柳嗎?由此就不難理解歷代文人雅士,如謝道韞、陶淵明、柳宗元、蘇軾、歐陽修、左宗棠、蒲松齡、李漁和豐子愷等,為何會那般鐘情于它了。柳之于他們,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無以言傳的深層意蘊,是升華靈魂的生命道具。
⑨靈魂不滅,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靈魂的詩篇,生命的樂章。
1.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態(tài)和聲音、柳的妙處、___________。
2.文段④畫線句子說“江南人記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柳之妙”體現(xiàn)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個方面。
3.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題目。
(1)說說加粗詞的表達效果:
狂顛的柳絮,點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長成一首首妖嬈的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柳的生命力
2.有實用價值表達情思
3.(1)肆意飄蕩的姿態(tài)。
關(guān)鍵詞: 詩歌借景抒情言志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下面,筆者就對幾種常見意象的寓意進行剖析。
1.萬木叢中最愛柳
柳是情感的化身,柳是友誼的象征。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纖柔細軟的柳絲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折柳借柳寄情之詩詞在唐宋詩詞中不勝其數(shù),常被詩人借柳折柳寄托戀戀不舍之情和美好的祝愿,同時,遠在異鄉(xiāng)的人或在家鄉(xiāng)的親人看到柳,自然會勾起無窮無盡的思念,從此,柳就與親朋好友送別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唐代文學(xué)家羅隱的“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詩題曰“柳”,即是詠柳,句句賦柳,而句句擬人,比喻貼切,用意清晰,筆到情到,渾然融合,發(fā)人興味,獨具一格。“長亭送客兼迎雨,費盡春條贈別離”,春條就是柳條,“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把情寫進柳的景色之中;李白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是古時送別之所。賦予春風(fēng)生命、感情擬人手法,真切地寫出了詩人,折柳送別朋友的離愁和深情厚誼。春風(fēng)仿佛也深諳離別之苦,想留住游子漂泊的腳步,于是遲遲不讓柳樹發(fā)芽,以免被折去送別。這首詩后兩句最為精妙。一個“知”,一個“遣”道盡人間離別的痛苦。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如“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fēng)爭擬惜長條?”詩人以飽滿的激情深切地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無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嘆息春風(fēng)不要吝嗇那細長柳條,讓人盡情地攀折。
2.詩中酒,詩中愁
作為消愁之物,幾乎在每位詩人詞客的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句子。酒可以說“愁”的代名詞。談到酒,就不能不說謫仙人的李太白,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當(dāng)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極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見一斑。但李白嗜酒如命,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dāng)時他在朝庭得不到重用,郁郁而不得志。說到底還是因為一個“愁”字。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之一)這幾句詩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與苦悶之“愁”在花陰下,一壺酒自斟自飲,無親無友,沒有誰來陪伴我,獨自一人在喝悶酒;舉起手中的酒杯,熱情地把明月邀請來,連自己的影子就成了三人,共飲美酒,共賞鮮花。似乎可以看到詩人寂寞孤獨的愁容。又如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李白這兩句詩是希望自己能如張翰一樣,任性自適??赐噶耸缆房部乐?胸襟曠達灑脫,連追求千秋萬古聲名,也不再放在心頭。詩句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志不得伸、才不能用的苦悶而無可奈何的愁情。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李白《梁園吟》)這兩句是說,對不合理的人生遭遇抱曠達和蔑視的態(tài)度,就可以免除煩惱和愁悶,只有登高樓、飲美酒,遣愁放懷,才是樂事。詩人以“達命”者自居,高視一切。語帶狂放豪縱,卻由苦悶而生,愈狂放,愈顯出愁苦之深。
3.月光照人人思鄉(xiāng)
正如愛情是文學(xué)作品永恒的主題一樣,思鄉(xiāng)是唐詩中重要的主題。李白《靜夜思》則是最為典型的一首?!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思鄉(xiāng)的情緒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又如“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無名氏《雜詩》)那是故鄉(xiāng)的景色,故鄉(xiāng)的梨花,在皎潔的月光之下,在潺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樹梨花簡直像縹緲的仙子一樣可愛,其思鄉(xiāng)之情溢于言表。杜甫《江漢》詩中:“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痹娙擞蛇h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lián)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詩人表面上面寫片云孤月,實際上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皎潔。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一詩中:“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句,寫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思親懷鄉(xiāng)之情便不言而喻了?;讨幸股铍y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lián)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xiāng)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峙逻@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gòu)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xiāng)愁的圖景,創(chuàng)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shù)境界。
4.百花爛漫最愛梅
梅寓意傲岸,堅強,不屈不撓,逆境,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痹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寫出了梅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又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痹娋浼葘懗隽嗣坊ǖ囊蝻L(fēng)布遠,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
古典詩歌殊意象很多,了解這些特殊意象,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詩歌,鑒賞詩歌。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所著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guān)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別的場面。
【教學(xué)目標】
1.能讀準這首詩的字音、讀出詩味,并準確背誦。
2.借助注釋理解詩歌意思,圖文結(jié)合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通過關(guān)鍵詞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xué)重、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歌意思,圖文結(jié)合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通過關(guān)鍵詞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學(xué)習(xí)讀古詩的方法,能讀準確、讀懂意思、讀出詩味。
【教學(xué)準備】
學(xué)生課前搜集資料,了解詩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古人“折柳相送”的習(xí)俗;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xué)流程】
一、導(dǎo)入新課,理解詩題
背誦《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說汪倫和李白分別用什么樣的方式送朋友的?(板書:以歌相送 以目相送)
小結(jié):同樣是送別詩,送別的形式卻不盡相同。
1.這節(jié)課,我們還將再學(xué)習(xí)一首送別詩,相信大家會有新的
發(fā)現(xiàn)。
齊讀詩題。
2.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引導(dǎo)學(xué)生理解“使”(出使);“安西”(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現(xiàn)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ppt出示地圖:安西的位置。)
3.把每個字的意思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小結(jié):理解詩句意思就應(yīng)該這樣老老實實地把每個字的意思弄明白,這樣才能做到準確。
4.根據(jù)題目意思,你覺得應(yīng)該怎么讀?(送/元二/使/安西)
小結(jié):了解了意思,我們就能準確斷句,把握好其中的節(jié)奏。
二、初步感知,讀準字音
1.王維又是怎么送別元二的呢?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請大家捧起書,自由誦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詩。
預(yù)設(shè)①:該生讀得正確。(師相機板書“朝”“舍”。)
師追問:你把這首詩這種最容易出錯的兩個字讀對了,能告訴大家為什么讀“zho”和“she”嗎?
小結(jié):看來,根據(jù)意思來確定多音字的讀音是個有效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讀準字音。
預(yù)設(shè)②:該生讀得不正確,則另請學(xué)生讀。
師設(shè)問:到底哪一個讀音是正確的呢?有一個檢驗的好方法,就是弄懂這個字在詩中的意思,根據(jù)意思來確定讀音。
學(xué)生回答后小結(jié):看來,多音字的讀音不可以隨意選擇,而要根據(jù)所在語言環(huán)境中這個字的意思來確定。
3.把多音字送進詩句中,齊讀古詩。
4.小結(jié):孩子們能夠準確誦讀,這為我們后邊的學(xué)習(x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板書:讀準字音)
三、體會詩情,讀出詩味
1.柳中情
(1)細雨蒙蒙,柳色青青,詩人和元二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作別。當(dāng)時,正值春天,周圍應(yīng)該還有哪些景物?但詩人卻特別提到柳樹,這是為什么呢?(板書:柳)
(2)指名交流,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古人“折柳相送”的習(xí)俗,體會詩人對朋友的不舍。
(3)在蒙蒙細雨的滋潤下,這柳樹顯得格外的清新,詩人不舍的情誼也格外濃。
指名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這兩句詩,讀出景中詩味。
(4)小結(jié):原來,我們司空見慣的景物里都蘊藏著深深的情誼。(板書:情)
2.酒中情
(1)過渡:如果說前兩句是以柳樹來傳遞詩人的情感,那么后兩句中,詩人又是借什么來表達自己的情誼呢?(板書:酒)
(2)他們喝了多少杯?(一杯又一杯)你從哪個字看出的?
一個“更”,一個“勸”,你讀出了什么體會?
朋友就要走了,詩人難舍難分,只好借這酒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舍。所以,詩人端起酒杯――生接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3)創(chuàng)設(shè)情境,想象畫面。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出示圖片)這就是陽關(guān)。陽關(guān)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黃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將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從渭城經(jīng)過陽關(guān),再到安西,大約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若是元二用當(dāng)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馬車,也要半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朋友即將遠赴荒涼的安西,舉目無親。此時此刻,王維會端起這杯酒對元二說些什么呢?
根據(jù)學(xué)生交流點評,相機引導(dǎo)朗讀。如:我聽出了這言語中包含深情的關(guān)懷;原來,這杯酒里還有真誠的祝福;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期待……
不舍也好,關(guān)懷也好,祝福也罷,此時此刻,千言萬語都裝在這一杯杯酒里――(生接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4)這哪里還是一杯普通的酒啊,這分明就是王維的一片深情。讓我們也端起這杯酒,送元二一程吧。――(生接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5)小結(jié):我們抓住詩中的關(guān)鍵詞,體會到了詩人的情感,也就讀出詩的味道了。(板書:讀出詩味)
(6)介紹背景:據(jù)史料記載,王維在元二走后的幾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別竟成了訣別。后來,還有人把這首詩披以管弦,譜成了一首曲子,名為《陽關(guān)三疊》(ppt播放)。
別離容易相見難,一段真摯的友情,成就了一首萬古不朽的詩篇,讓我們記下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配樂背誦。
四、升華情感,拓展積累
1.感知送別形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以目相送,《贈汪倫》是以歌相送,這首詩是以什么相送?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板書……)。但不管是哪種形式,情誼都是相通的,都是“以情相送”。這便是送別詩的一大特點。
2.詩中真情流淌,感人肺腑
現(xiàn)在讓我們拿起筆,將這段以酒相送的佳話積累在學(xué)習(xí)單上。
學(xué)生謄抄,教師巡視,提示書寫姿勢和書寫規(guī)范美觀。
3.展評書寫作品
五、教師小結(jié)讀古詩的方法
布置作業(yè)。
關(guān)鍵詞:送別詩特點 意象 情感 表達技巧
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別離”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而送別詩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例如今年江蘇卷考查了王昌齡的《送魏二》,天津卷考查了司空曙的《峽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江西卷考查了陳與義的《送人歸京師》,那么,掌握鑒賞送別詩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們要從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為了更好地應(yīng)對高考,完成送別類題材的詩歌鑒賞,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歸納總結(jié)其特點。
一、送別詩中常見題目
送別詩題目中往往有“贈、別、送”之類字眼。如:《贈汪倫》《別董大》《別舍弟宗一》《送元二使安西》《送魏萬之京》等。就送別時詩人作為主客對象而言,送別詩可分為送別、留別(留贈送行者)兩類。
二、送別詩中常見意象
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shè)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xiàn)在與送別有關(guān)的作品中。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贝撕笕藗儽阌谩澳掀帧弊鳛樗蛣e詩的意象。
楊柳。“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慣。這一古老的風(fēng)俗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p>
秋、夕陽、日暮。許多詩人喜歡把離別與秋、夕陽、日暮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冷清的季節(jié)相協(xié)調(diào),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除了上述意象外,送別詩還常用:酒、春草、寒蟬、蘭舟、古道、西風(fēng)、畫角、鷓鴣、春風(fēng)、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寒鴉等。
三、送別詩中常見情感
送別詩大多是凄清纏綿、低徊留連,表現(xiàn)惜別恨別之意。周紫芝《踏莎行》“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黃昏時刻已經(jīng)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擔(dān)心今晚將如何度過,因別而愁情無限。
送別詩中也有積極開朗,格調(diào)高遠,以壯語慰別的作品。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绷⒁獠辉谙e,而在勸勉,意氣洋洋,確實格調(diào)不凡。
還有借別抒懷之作。柳宗元《別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抒發(fā)的不僅有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更有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
四、送別詩常見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在詩詞鑒賞中主要指抒情方式、藝術(shù)手法和修辭手法等幾個方面。
1.抒情方式
送別詩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1)直接抒情的,如高適《別董大》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間接抒情的,又有多種形式。①以喻顯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闊、別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笨雌饋硎茄矍熬跋?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②借物襯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七絕《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弊髡邲]有正面表現(xiàn),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在詩人的眼里,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蠟燭擬人化了。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了。結(jié)句的“到天明”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③借景抒情的,如唐詩人劉長卿五絕《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這幅畫除了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也令人回味不盡。進而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gòu)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
2.藝術(shù)手法
送別詩中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有虛實、用典、比興、襯托等。
(1)虛實: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虛實結(jié)合,前面寫實景,后面為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2)用典:王維《送梓州李使君》的尾聯(lián)“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運用有關(guān)治蜀的典故。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2)比興:柳宗元《別舍弟宗一》的頸聯(lián)“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運用了比興手法。“桂嶺瘴來云似墨”寫柳州地區(qū)山林瘴氣彌漫,天空烏云密布,象征自己處境險惡?!岸赐ゴ罕M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想見很難。
(4)襯托: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痹娭杏袃商幟鑼懽匀痪拔?畫面感強。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后者描寫滿天風(fēng)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3.修辭手法
送別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反問、對比等。
(1)比喻: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歸”把自己心中無限依戀惜別之情比成眼前無邊無限的春色。
(2)擬人: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fēng)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辈捎脭M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3)反問:李白《金陵酒肆留別》中“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運用了反詰與比較的修辭手法。詩人以流水與愁思相比較,并以反詰句形式出現(xiàn),使人覺得新鮮,而且神情畢肖,韻味悠長。
(4)對比:既是修辭手法,也是藝術(shù)手法。韓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前兩句與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
除上述幾種修辭手法外,還有夸張、頂針、一語雙關(guān)等其他修辭手法,也經(jīng)常在離別詩中運用。
總之,送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種常見的主題。它有一些常見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題目、意象、情感、表達技巧上,熟知這些特點,將對我們閱讀鑒賞送別詩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
[2]《宋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年版.
[3]《唐宋詞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
論文摘要:吳嘉紀是清初一位較為杰出的遺民詩人,以“冰霜高潔.刻露清秀”的詩風(fēng)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送別詩和寄懷詩,并Z,L~L類詩歌的題材內(nèi)容、抒情風(fēng)格、語言藝術(shù)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心理成因及采用多種意象手法,揭示其詩歌創(chuàng)作以凄冷為主調(diào)的多樣化詩風(fēng)和善于運用真樸而自然的白描手法的獨特風(fēng)貌。
吳嘉紀(公元1618—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別號陋軒,安豐場(今東臺市安豐鎮(zhèn))人,是清初較為杰出的遺民詩人,史載其“與人交,性冷難合”,…因而其交際有限。較之于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他一生游歷不廣,活動范圍主要在東臺、泰州、揚州之間,最遠也只到過南京、鎮(zhèn)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吳嘉紀的著作《陋軒詩》中,卻有近三分之二為送別、寄懷類詩歌,涉及的人物有五十多人,這說明他非常重視友情,對“兩心不覺膠投漆,因詩與我成相知”(卷十五《管鮑篇呈汪舟次》)的友誼十分珍惜。明亡后的十五年間,吳嘉紀蟄居?xùn)|淘,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與王太丹、莢、沈耽開等遺民詩人交流、唱和?!坝抑T子皆為明儒,萃生于萬歷年間,同處東淘左右。國變后,隱居不仕,沈冥孤高,與沙鷗海鳥相出入。結(jié)社于淘上,有所懷抱.寄托詩文”。由于共同的遭遇,許多遺民結(jié)成了比較固定的“遺民小社會”.而遺民詩人之間篤于友誼。歌頌友誼之真摯、熱烈,在中國歷代詩人中也確乎少見。晚年,悲涼和孤獨的共同境遇使得他們更加渴望用友情來相互撫慰,因而友誼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翱蓱z朋友少,只是別離多”。(卷十四《送緘子》),朋友分離自然會戀戀不舍.因而懷友、念友詩作頻出。綜觀吳嘉紀的交往對象,大多是不甚出名甚至是無名的人物。因此他們送別詩中也無對奢華酒宴及紛繁歌舞情景的描寫,但詩人對于朋友的感情卻是真摯醇正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類詩歌中。
一、送別類詩歌
《詩經(jīng)》云:“燕燕,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盓3]古人送別如此傷感,皆因交通不便,相見甚難。津口渡頭~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白怨艊@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因此,自古以來,送別、寄懷成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個重要的主題。
吳嘉紀送別詩的寫作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為對朋友旅程的描寫,或?qū)嵒蛱?,或憂或喜,或春光明媚,或愁云慘淡。如其《送喬東湖之吳門》(卷八)云:“出門忽大笑,雪盡見青山。掛席東風(fēng)來,浦禽鳴關(guān)關(guān)。草木帶行李,春晴無愧顏,前路游趣佳,掉頭海岸遠……”好友去蘇州,詩人牽手相送,兩人交談甚歡。送別路上春光明媚、草木翠綠、小鳥鳴唱.好似詩人正攜友游春。送別的苦楚詩中無跡可尋,“掛席東風(fēng)來”、“前路游趣佳”等句隱含了詩人對朋友游歷東吳的欣喜和祝福。再如《送王季鴻之西泠》(卷三):“西湖春二月,桃李爭芳妍;觀者皆快意,游子獨愴然!此鄉(xiāng)雖云樂,不如歸舊川。”同樣是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但對于漂泊求食的王季鴻來講,西湖的美景、桃李的芳香卻抵消不了思鄉(xiāng)和窮困的悲愁。詩人不禁為老友掬一把同情之淚。同時,詩人還在詩中想象了朋友在旅程中的情境,如《送汪左嚴北上》(卷三):“村冷雞早鳴,橋危馬暗渡。悚星照童仆,殘夢經(jīng)道路。淮甸隔云望.金臺仰面遇。三策獻廟廊,知音笑相覷?!痹娙朔路鹗前殡S著汪左嚴一路北行,其境其景猶如身臨其境。對于朋友的離別,吳嘉紀很少流露出如“沾巾”、“涕淚”等兒女情長.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卻溢于言表:“看君策斑馬,自首搔天涯。”(卷三《送汪左嚴歸新安》)“去者方愉悅,送者忽彷徨。”(卷三《送程翼士》)“后夜酒醒思舊伴,烏啼殘月不勝愁。”(卷四《送吳仁趾》)“采花帶葉故鄉(xiāng)路,獨倚杖黎看去人?!?卷十《四月一日,送汪梅坡之東亭》)面對老友離別,詩人時常感嘆:“酒伴紛紛去,天涯獨黯懷。”(卷八《送汪三于鼎歸新安》)希望朋友們“別時去我遠,記得頻回顧”(卷十四《憶老朋》)。吳嘉紀的送別詩雖有離愁別緒之抒發(fā).但沒有故意渲染離別的痛苦、無端的哀怨,而是以一種較為平和、自然的情調(diào)和坦率的情感,給人一種恬淡、真摯的感受。
吳嘉紀還有一些在清廷做官的友人,特別是詩人晚年,好友汪楫、汪懋麟等都一一出仕,詩人一方面堅守自己的民族氣節(jié),另一方面也對朋友們的選擇表示理解,在為友人歡喜的同時隱藏的卻是自己心酸的淚滴。如卷三《七夕送王阮亭先生》其一:黃河新秋時,涼風(fēng)吹去舫。帆底宦游人,欲發(fā)重惆悵。月高銀漢斜.雙星默相向?;厥淄麖V陵.煙樹浮新漲。一鳥失其群,云宵自飄揚。
詩人對王士稹深懷知遇之恩.雖知與王“出處雖不同,吾曹各努力”(卷三《七夕同諸子集禪智寺碩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但在1665年秋王士稹離揚赴京仍讓當(dāng)時揚州許多遺民文人“耆老淚盈把”。詩人借“鳥”的意象對王阮亭的前程表示祝福對于汪楫、汪左嚴等人的出仕,詩人既贊揚他們的才能,義能對他們進行善意的忠告。如《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贛榆教諭任》(卷八)中對汪楫既有“可憐天下才.逡巡就小官”的惋惜.又有“良驥不好櫪.美瑜不戀山”的鼓勵,更有“黃鵠已高翔,鷗鳥難隨飛”的自勵。詩人常對友人提出勸告.如“依然是負米,勉矣宦游人”(卷八《送汪左嚴之太湖教諭任》)、“愛憎實自致,攀條君寞哀”(卷八《詩四首贈程云家》)、“羊裘懶與軒車近,恐使彈冠薄釣緡”(卷八《正月六日,王于番邀同程云家泛舟西溪》),可見詩人對朋友的玉潔冰心、真摯感情。
二、寄懷類詩歌
吳嘉紀寄懷詩數(shù)量也較多,由于詩人獨寓一隅,對遠方的朋友思念已久,故情動于衷而發(fā)于言。詩歌顯得更情深味醇。如《寄吳公調(diào)》(卷一):“昔日窮愁里,看余發(fā)舊林,懸知游子況,尚在故人心,書去夢魂遠,花開離別深,喈喈啼綠樹,求友愧作禽?!庇讶朔謩e后的情況一直為詩人所關(guān)心,夢中不由想起昔日讀書交游之景.詩人恨不得變成一只禽鳥飛向友人??梢娖渌寄詈纹渲?。詩人惦念友人,更關(guān)心他們生活的細節(jié),如:“春風(fēng)至蕪城,曾否蘇疚疾?”(卷j三《早春寄汪三韓》)“問君遠歸來,.啼無衣?”(卷十五《寄吳介茲》)詩人對那些奔赴家鄉(xiāng)的友人有“饑雀戀空倉,贏驥懷故軒”(卷四《寄汪虛中》)之理解,安慰他們“榮達事事好,不如老親傍。人生得終養(yǎng),短褐庸何傷!”(卷七《寄鄧孝威》)
吳嘉紀重友情。不僅因為其時常感到孤獨。更是其內(nèi)心情感渴望的表現(xiàn),因而是一種寂寥中更為熾熱的情感。詩人有“不得來攜手,思君顏色凋”(卷二《寄程濁庵》)的思念之苦,有“同心思離居,白發(fā)禁久別”(卷五《寄湯嚴夫》)的心靈相交,更有“極盡余生樂,朝朝扣爾門”(卷五《秋日懷孫八豹人六首》)的重逢盼望。特別是對于與自己一樣漂泊求食的友人,詩人常在詩中為他們的命運嗚不平,如他的好友王又旦,詩人以“揚州青銅鏡,多年陷泥滓;雕文已半蝕,妙質(zhì)幸猶在?!?卷五《古意寄王黃湄》)來痛惜其不得重用。同時.詩人還以“悠悠天地間,真賞那易得”(卷四《寄汪虛中》)來勸慰失意的朋友,以“黃金散盡歸鄉(xiāng)邑,惟有貧交不忘君”(卷十一《寄澄塘吳仁夫》)來表達自己對友情的忠貞不渝之情。
吳嘉紀還有一些酬贈詩,多為應(yīng)酬而作,如《十月六日羅母初度贈詩六首》(卷二)、《程臨滄、飛濤兩尊人雙壽詩》(卷三)、《詩四首為隆阜戴節(jié)婦賦》(卷十)等,詩中多為歌德頌節(jié)之語,其藝術(shù)價值相對較低,故不在此贅述。自古以來,“柳”已作為留別的意象存在于諸多送別詩中,而吳嘉紀的送別、寄懷詩中較少有些意象,出現(xiàn)“柳”字的只有兩處,其一為“暮春作客意無賴,況復(fù)折柳天一涯”(卷十二《送汪叔定》)。此處“柳”被組合成“折欏”一詞,也不過是送別的代稱,并無更多的含義。其二為“何日鳴琴重到此?海鷗隉柳最相思”(卷七《送分司汪芾斯先生歸錢塘》)。此處“柳”作為景物襯托相思之情,已非蘊含無限凄離別情之“柳”。
吳嘉紀送懷詩中以“酒”為意象是較多的。與友人詩酒話別是歷代詩歌中常見的主題,它既是一種禮俗,又能反映詩人的別愁心理。元人楊載《詩法家藪》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韓愈《知音者誠?!吩娪校骸爸粽哒\希,念子不能別。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睂懗隽艘跃茷橹羲托?,并寄予了某種企盼。嘉紀喜好飲酒,他的好友方文說他:“平生無所好,寓意詩酒中。酒多令人病,詩多令人窮?!眳羌渭o詩中則有“悲歌飲濁酒,醉上黃金臺”(卷五《送汪長玉之薊門》)、“酒當(dāng)邗水勸,冷傍破衣生”(卷十三《至邗次日,送希文往真州》)、“勸盡村醇人轉(zhuǎn)醒,停杯問汝往何處”(卷七《送吳蒼二歸新安,兼懷汪虛中、扶晨、于鼎、文治、鄭慕倩諸子》)、“后夜酒醒思舊伴,烏啼殘月不勝愁”(卷四《送吳仁趾》)等,正是這酒的悲壯,酒的祝愿,酒的醇濃,使虛與委蛇的應(yīng)酬之氣蕩然無存.濾出的是詩人真摯的情感和心意。
故,用典不僅可以豐富作品的意蘊,使語言既簡潔又意味深長,而且對突出主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方文山在歌詞創(chuàng)作時,也借鑒了這種方式,常常借助于典故來塑造形象、營造氛圍,深化意境,用有
限的文字,最大限度地融匯曲折深邃的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方文山;歌詞;典故;意蘊;歷史故事
中圖分類號:G63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2
使用典故是為了表達作者的個人情緒、愿望或者是對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態(tài)度和看法等。我國古典詩詞中常常把古代的故事和前人的語句進行壓縮,通常會變成一個短語甚至是一個代表詞。用短短的
幾個字既能體現(xiàn)典源特點又能標識典故的主要內(nèi)涵。同一典故可以在不同詩詞中進行變形或靈活運用。例如《莊子?逍遙游》中有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
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①于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便用“鵬程萬里”“鯤鵬展翅”、等詞語來描寫人的事業(yè)成功、前程遠大或雄心壯志。
使用典故,可以用有限的字句表達豐富的意義,還可以形成比襯效果。如李白寫安史之亂題材多用謝安把水之戰(zhàn)、永嘉南渡的典故,他在《永王東巡歌?三川北虜亂如麻》、《永王東巡歌?試借君王玉
馬鞭》以“永嘉南奔”比擬安史之亂、以謝安、諸葛亮比自比,表達了亂世中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的哀怨情懷。如《清平調(diào)詞》三首就用了漢武帝李夫人、趙飛燕等來比擬、襯托楊貴妃之美,易引
發(fā)讀者深思她們的歷史角色。
使用歷史故事,不僅可以融典入景,利用典故營造情景交融、活潑生動的意境,還可以多角度地活用典故,重新創(chuàng)造出自然天成的意境。如李商隱的《錦瑟》一詩中用了“莊周夢蝶”“望帝化為杜鵑啼
血”“明珠有淚”“藍田玉生煙”四個典故,但作者并沒有使用典故的本義,而是渲染了一種悲劇氣氛,營造了一個迷離恍惚、凄涼感傷的審美意境,重新賦予了這些典故詩意化的特征。
一般而言,古典詩詞中用典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即引用歷史故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方文山進行創(chuàng)作時,也借鑒了古典詩詞的這兩種種用典方式。
一、引用歷史故事
歌詞是抒情性作品,方文山在進行歌詞創(chuàng)造的時候,精心選用典故的目的是借典故表達情思。他使用典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常用典故,借其喻義表達情感,另一種借用陌生故事,營造語義場。
第一,使用常用典故。我國古典文學(xué)中有些典故因在詩詞中反復(fù)的隱喻使用,其內(nèi)涵已經(jīng)變得非常豐富深刻。如《發(fā)如雪》《娘子》《青花瓷》中使用的一些典故,這些典故不需要作者刻意地為其營造
一種抒情的氛圍,讀者也可以深刻體會到其中的寓意。
《發(fā)如雪》一詞中的典故較為豐富,且為大眾所熟悉。首先,它的題目“發(fā)如雪”把讀者帶入一個想象的空間:何情如此,使人華發(fā)生雪?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有:“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句,感嘆時光易逝。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有名篇《白發(fā)魔女傳》,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其內(nèi)容講述的是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與此處所寫的堅貞不渝的愛情如出一轍。“繁華如
三千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這一小節(jié)兩句話是兩個典故的完美結(jié)合。“弱水三千”的典故原出自《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寶玉之口“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用來指感情專一。
“梁?;钡墓适挛覀兏嵌炷茉?。這兩個典故用在此處寓意深刻,含蓄蘊藉地表達出“我”不會因為世事滄桑的變化而改變情感,顯示出對待愛情的堅貞執(zhí)著。
作為“中國風(fēng)”代表作之一的《娘子》可謂用心良苦。這首詞利用反襯手法,寫娘子折柳相望苦苦等候的情景實則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娘子對故里的思念之情。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
情,或用“柳”引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感。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xí)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
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dāng)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都是用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的。因
為古代詩人墨客的偏愛,柳樹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多,其意義也由惜別之情升華到了思念之意。文中另一處表達思念之情的典故是“相思奇紅豆”。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
大樹下祈望,其情形與作品中所描述的天天折柳等待的“妻子”相似。這位女子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天天倚樹而泣,淚水流干后,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淚,血淚滴到樹梢上,后來結(jié)出黑紅相間的果實
,被稱為“紅豆”,又名“相思子”。從此,紅豆成了相思的代名詞,并被后來的文人不斷使用。方文山在這首詞里借用“折柳”和“紅豆”兩個典故表達思念之情最妥帖不過。
《花戀蝶》中轉(zhuǎn)化運用了《世說新語?言語》“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的典故,表達對愛情再也不能回到當(dāng)初那種感覺的失望痛心之情?!肚嗷ù伞分杏糜甏虬沤兜牡涔时憩F(xiàn)清冷之景。這些都是典故經(jīng)常被
文人墨客使用到的典故,另一類則是沒有經(jīng)過反復(fù)使用形成隱喻意義、不為大眾所熟悉的典故。如果使用這樣的典故來抒情達意,勢必需要作者營造一種語義氛圍,使得情感和韻味美得到統(tǒng)一。
《煙花易冷》的故事源于《洛陽伽藍記》,講的是兩個相愛的人因戰(zhàn)亂而分離,苦苦等待彼此,終于等到了相見的時機卻是天人永隔。為了借用這個深情的、不為大眾所熟悉的歷史故事譜寫成一首旋律
悠揚的流行歌詞,方文山在營造情境氛圍方面頗下功夫。
歌詞受篇幅和字數(shù)的限制,不適宜表現(xiàn)復(fù)雜的故事情節(jié),這就需要詩人在對故事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之上,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本詞作者選用了第一人稱口述式抒情法,“我”是故事中的男主人翁,
是思念活動發(fā)出的行動者。以“我”與虛空中“你”的對話口吻營造了一個詩意化氛圍,取消了意識與無意識的界限,眼前之景與記憶深處的景物融為一體,共同抒發(fā)了“我”對戀人的思念之情。歌詞
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一句一方面增強了歌詞的節(jié)奏感,另一方面是為營造情境氛圍服務(wù)的。下雨天本就容易逗發(fā)思念的情思,故里草木的隱喻含義也是思念,兩個意象融合在一起,更
加深刻地表現(xiàn)了思念之情。
方文山在《爺爺泡的茶》借用陸羽寫茶經(jīng)的故事,把兩個時空背景融合為一體,表達一種文化上的鄉(xiāng)愁。詞中抒寫了雙重的感情,一是對兒時爺爺泡茶情景的懷念,一是對千年前陸羽寫茶經(jīng)的間接思慕
。這首詞時間跳躍性很大,明明是寫自己對童年的懷念,對家的思念,對爺爺?shù)乃寄睿瑓s從七歲寫到現(xiàn)在又回溯到了千年之前。這種大的時間緯度上的跨越與對比,目的是營造一種淡淡的憂傷情境。歷
史的質(zhì)感和厚重感使這首詞超越了單純的對思鄉(xiāng)之情的描繪,使得全詞的感情從單純的思鄉(xiāng)之情升華成了一種文化鄉(xiāng)愁。整首詞傳達了對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以及繼承漢文化傳統(tǒng)的決心。
二、化用古典詩詞中的詩句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學(xué)中的瑰寶,其中的很多詩句都是前人嘔心瀝血、精雕細琢的結(jié)果。流行歌詞是用現(xiàn)代漢語創(chuàng)作的,不可避免地帶有現(xiàn)代漢語與生俱來的粗糙、拖沓的毛病,恰如梁宗岱指出的:“我
們不得不承認所謂現(xiàn)代語,也許可以綽有余裕地描畫某種題材,或惟妙惟肖地摹寫某種口吻,如果要完全勝任文學(xué)表現(xiàn)的工具,要充分應(yīng)付那包羅了變化多端的人生,紛紜萬象的宇宙的文學(xué)地意境和情
緒,非經(jīng)過一番探檢,洗煉,補充和改善不可?!雹陲@然,如何客服現(xiàn)代漢語的弊病,在配韻、組詞、結(jié)句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創(chuàng)作像古典詩詞一樣具有音樂美、意境美相統(tǒng)一的作品,成為
當(dāng)代詩詞作家努力的一個方向,任重而道遠,而選擇與歌詞表達主旨相一致的古典詩句進行化譯為我所用,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
流行歌曲化用古典詩詞,在歌詞里加入現(xiàn)代元素,把古典詩詞的神韻與現(xiàn)代潮流融合在了一起,既突出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特點又保留了古典詩詞的雅風(fēng)韻致。著名言情小說家瓊瑤在為電視劇作詞時對用古
典詩詞情有獨鐘。她為《梅花三弄之鬼丈夫》寫的片頭曲《鴛鴦錦》一詞就是在化用古典詩詞語言的基礎(chǔ)之上形成的情韻兼勝的典型文本?!而x鴦錦》:梅花開似雪紅塵如一夢/ 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
滴成心痛 /憶當(dāng)時初相見萬般柔情都深重 /但愿同展鴛鴦錦挽住時光不許動 /情如火何時滅海誓山盟空對月 /但愿同展鴛鴦錦挽住梅花不許謝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 /舊時天氣舊時衣點點滴滴成追憶
/憶當(dāng)時初相見萬般柔情都深重 /但愿同展鴛鴦錦挽住時光不許動 /情如火何時滅海誓山盟空對月 /但愿同展鴛鴦錦挽住梅花不許謝 /但愿同展鴛鴦錦挽住梅花不許謝
這首詞中有兩句是寫景的,一句是“梅花開似雪”化用了宋朝詩人呂本中的賞梅懷人詞《踏莎行?雪似梅花》 中的“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另一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 ”化用了著名詩人歐陽修
《生查子?元夕》中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兩首詩詞原都是借景懷人之詩詞,作者在這里選取化用本來就是為表達纏綿悱惻情感服務(wù)的詩句,一方面借精致典雅的古典化語言增強歌詞語言的
美感,另一方面,作者化用在情感取向上具有一致性的詩句,增強了歌詞的蘊藉美。
方文山歌詞中化用古典詩句的地方較多,古典詩詞的幽情雅致為他的歌詞平添了古典風(fēng)韻,他化用古典詩句的方式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
第一,化用整首詩或整句話,取其原意或近意,表達具有一致性的情感。《娘子》中“景色入秋 / 漫天黃沙掠過 / 塞北的客棧人多/牧草有沒有/我的馬兒有些瘦”明顯是化用了馬致遠那首有名的小令
《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者雖然把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改成了塞北的客棧,但是歌詞語言中透露出來的天涯游子只身在外的惆悵之
情與《天凈沙?秋思》是相通的;文中有句“相思寄紅豆”則應(yīng)追溯到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和曹雪芹的《紅豆詞》“滴不盡相思
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fēng)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取其相思與愁悶之意;《發(fā)如雪》中有“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我舉杯/飲盡了風(fēng)雪”的歌詞,分解式地化用
了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一句,表達了一個人在思念之際的孤獨情懷。這種化取情感和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詩詞方式,易于讀者更深刻地體悟語言情感。
第二,方文山還鐘情于化用古典詩句中意義深刻或是具有特殊韻味的字詞,增強語言的形象美和蘊藉美?!肚Ю镏狻贰奥劀I聲入林/尋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中的梨花白意指眼淚,唐朝白居易《長恨
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與宋歐陽修《漁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淚灑梨花雨”都為“梨花白”一詞傾注了情感內(nèi)涵,方文山以梨花漂落的狀態(tài)來形容女子楚楚動人的眼淚
,增強了語言的形象美和情感韻味。《東風(fēng)破》歌詞里有“酒暖回憶思念瘦”,語意近似李清照《如夢令》中的“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瘦”字具有擬人化的色彩,方文山的“瘦”字卻是把抽象
的思念之情形象化、具體化了?!杜_》中的“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輩子搖晃”一句就轉(zhuǎn)化了《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蚱蜢
舟,載不動許多愁”與李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三句,并且把三句話的意義融為一體,增加了語言的意義承載量,深化了語言的意蘊內(nèi)涵。
典故本身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雙重內(nèi)涵,從語言學(xué)角度而言,用典最大程度上豐富了詩詞的所指,即內(nèi)容意義。言簡義豐的典故豐富了方文山歌詞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且深化了其文化底蘊,使欣賞者感受到了歌
詞內(nèi)在的古典而優(yōu)雅的韻味。
基金項目:本文系黃岡師范學(xué)院青年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3029303
注釋:
一、做好平時練習(xí)中詩歌鑒賞題的收集
進入高三后,學(xué)生們要做很多的練習(xí),我要求他們做好錯題集,就是把每次練習(xí)出現(xiàn)的詩歌鑒賞題中比較好的摘抄或粘貼單獨的本子上,在旁邊注上詩歌類別、題目類型和答題思路。比如練習(xí)中出現(xiàn)這樣的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夜雨
薛 逢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心關(guān)桂玉天難曉,運落風(fēng)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
當(dāng)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
1.作者的憂愁具體包含哪些內(nèi)容?
2.作者在首聯(lián)中運用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百憂纏心?
3.頸聯(lián)從哪些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所描寫景物有什么特點?
學(xué)生在整理第一小題時,在筆記旁邊注上:概括類題。答題思路:從詩歌題目開始到注解逐一審視,找出能表現(xiàn)“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再概括成需要的答案。
第二小題,注上:表達技巧類。思路:點明技巧結(jié)合詩句闡釋此技巧點出效果,析情感。
第三小題,注上:景物描寫類。思路:景物描寫角度有感官、高低、遠近和心理感受等,如果問如何描寫景物,還要加上寫景手法。
這樣的整理看似費時,其實把這工作分在每次的練習(xí)之后,做起來并不難。這是零散的積累過程,沒有完整的系統(tǒng),只是為后階段的整理做準備。
二、對前階段做的積累做系統(tǒng)的整理
根據(jù)第一階段做的積累,這個階段的整理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
1.從詩歌分類角度去整理。古典詩歌的內(nèi)容紛繁復(fù)雜,很難完全分類,為了講解和訓(xùn)練的方便,也為了讓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有個大綱式的認識,大致把古典詩歌分為邊塞詩、送別詩、思鄉(xiāng)懷人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詠物詩和即景感懷詩七大類。按照這幾類把前面積累的詩歌鑒賞題分為幾塊,從中找出同類詩歌在內(nèi)容和手法方面的共同特點。例如: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岳 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dāng)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fēng)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gòu)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登臨懷古詩多是登臨地之景所誘發(fā)而抒發(fā)感慨,內(nèi)容上多描寫登臨地的景象或描述登臨地曾有過的著名人物、史實。思想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心系國家:有的借古傷今,表達國運衰微、國家昔盛今衰的憂患意識;有的借古諷今,諷刺統(tǒng)治者荒無度并告誡統(tǒng)治者以前車之覆為鑒。二是抒發(fā)個人情懷:有的抒發(fā)個人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有的針對歷史人物、事件表達不同流俗的見地。從表達技巧上講,這類題材的詩多借用典故或者多進行古時與今時、古人與自我的對比來陳說見地、抒發(fā)感慨。
以上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其他類別的詩可以仿照此例去整理。
2.從題型角度去整理。根據(jù)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詩歌鑒賞的題型很多,近年常見??嫉闹饕}型有煉字型、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分析句意型、分析語言特色、分析主旨型、分析技巧型、一詞領(lǐng)全詩型、分析情感形象型還有對比閱讀型。我們以一詞領(lǐng)全詩型為例,說說整理的方法。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此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學(xué)生對全詩的把握能力。如: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步驟(1)“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步驟(2)詩歌的主旨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3)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由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guān)鍵。學(xué)生由此得出答題步驟:①該詞在詩中的寓意;②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③構(gòu)思上考慮。也就是詩人是怎樣把該詞與主旨聯(lián)系起來的。其他題型也可以根據(jù)這個方法整理。很多時候老師會為學(xué)生整理很多題型及答題模式,然后讓學(xué)生去記去背,企圖讓他們照葫蘆畫瓢,其實這遠沒有讓學(xué)生通過自己的整理實踐更有效。他們整理了思考了,然后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
上面說的是學(xué)生在復(fù)習(xí)詩歌鑒賞題時要做的事,老師能做什么呢?當(dāng)然也不能任由學(xué)生盲目去做。在學(xué)生的積累達到一定量時,就可以指導(dǎo)學(xué)生進行分類整理。可以先選個點做示范,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xué)生,引導(dǎo)他們?nèi)タ偨Y(jié)去思考。平時上課時有意識地按類別去復(fù)習(xí),讓學(xué)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xí)慣。
一、積累一些特殊的意象。
領(lǐng)悟其象征意義:由于歷史文化積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約,古典詩歌中某些客觀物象便具有了約定俗成的意義,成為特殊意象。詩人常常借助這些意象來引起讀者共鳴,達到造境之目的。就讀者而言,對這些意象的領(lǐng)悟也成了解讀全詩,探究詩人情感意圖的抓手。比如“柳”這一意象,正是由于古代有“折柳送別”的風(fēng)俗(柳與“留”諧音),以及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達出親友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故而古代詩歌中離愁別緒的抒發(fā)常常出現(xiàn)“柳”意象。像這樣具有特定內(nèi)涵的意象還有許多,如被稱為“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賦予“竹”“剛正不阿”的節(jié)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fēng)骨。古詩詞中的意象還有很多,如:喻高潔,梧桐代凄苦,鵑啼顯愁思,蟬鳴喻高雅,皎月表懷人,望云而思友等等,凡此種種,均已浸潤了詩人特定的情感,讀者閱讀時往往見物引思,在情思上對接。我們可以對此類常見意象進行歸類,并不定期地抽查掌握情況,使學(xué)生能夠銘記于心,這對正確解讀詩歌意蘊,理解詩人情感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掌握景與情之間的關(guān)系。
“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娙嗽趯懽鲿r往往不會直接將情感流露出來,而是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觀的物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抒情則借景達情,寫物則托物詠志。換言之,這些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就是所謂的“意象”。要正確把握詩人的情感,必須從詩中所寫之景與所抒之情的關(guān)系入手,掌握它們之間的組合規(guī)律。一般說來,景與情的組合關(guān)系有正襯與反襯兩種。所謂正襯是指景物與情感相統(tǒng)一,包括以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通過漫接天邊的翠綠的蓮葉以及在陽光下分外艷麗的荷花,表達出詩人對西湖美景的極度喜愛和贊美。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之句,選擇了一個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為分別的背景,使其倍增離恨,所以“別亦難”。反襯則相反,是指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天景色,流露出自己漂泊異鄉(xiāng)強烈思歸的感傷。再如韋莊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之句,寫盡了江南風(fēng)光之美及生活之閑適,反襯出作者亟欲歸家而不得的悲哀:“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