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龍之傳人范文

龍之傳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龍之傳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龍之傳人范文

掩卷沉思,我被劉春軍那種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雖然那位女孩僅僅只是模擬了一下李登輝并沒有真正向聯(lián)合國提出議案,但是劉春軍卻認為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有如此的言行

做人要有骨氣!個人的安樂,只有一時的榮耀,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鐵骨錚錚的中國人,楊振寧、秋瑾、蔣筑英、白警予……他們都具有中國人的骨氣。他們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他們寧愿受窮挨餓也要為祖國的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表現(xiàn)了一個真正的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氣度!

從小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是我們青少年的心聲。但是,怎么樣才能使我們從小做有骨氣的人呢?我想,我們應該首先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時時刻刻把祖國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隨時阻止任何人破壞祖國的利益。無論身在何處,在始終保持中國人的骨氣,不低頭,并且保持不畏艱難、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

第2篇:龍之傳人范文

雄踞華東地區(qū)的知名日化直銷企業(yè)隆力奇,公司內(nèi)部專設定期的培訓講堂宣傳高薪收入、優(yōu)厚福利,其中尤其以超指定區(qū)域和備案產(chǎn)品的疑似違規(guī)銷售引發(fā)的關注最高。

據(jù)劉洪提供的相關視頻證據(jù)顯示,隆力奇華夏國際直銷聯(lián)盟一位高姓經(jīng)理曾向其明確表示:“對于直銷和傳銷二者的區(qū)別僅一條,即直銷經(jīng)營許可證。有了這個證就是直銷,沒有這個證就是傳銷。(介紹下線時)只要告訴對方相關的基本信息,不要和他說隆力奇三個字,只需把對方帶到這里來就可以了?!?/p>

陷入狂熱的不只是公司龐大的新晉直銷人員。自2009年取得相關直銷牌照后,整個隆力奇公司進入了發(fā)展的狂熱期。公司方面宣稱:“預計今年將在全世界3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qū)成立銷售分公司,讓民族日化品牌快步走向世界。”

如今傳銷風波突現(xiàn),隆力奇所迫切面臨的法律風險為公司未來的式發(fā)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下線堆出的4萬周薪

直接收入的構(gòu)成都與產(chǎn)品關聯(lián)甚少,而與發(fā)展下線的數(shù)量、層級直接掛鉤

2009年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取得直銷牌照。作為國內(nèi)市場第24家獲得直銷經(jīng)營許可的企業(yè),隆力奇正式全面啟動向直銷模式的變軌計劃。也正是自此開始,原本鮮有負面報道的隆力奇被違規(guī)傳銷風波纏身裹足。

據(jù)悉,隆力奇蘇州總部的培訓中心每周二、四、六、日四天均會開展聲勢頗大的銷售培訓活動,每場動輒數(shù)百人的規(guī)模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希望致富的銷售人員。

盡管這些參與培訓的潛在銷售人員中不少此前并沒有相關經(jīng)驗,對公司產(chǎn)品也所知甚少,隆力奇的講師們?nèi)耘f很快為其描繪出了一條清晰誘人的致富之路。

劉洪介紹,隆力奇直銷的培訓講師中,不少都自稱每周能收入4萬元,年薪百萬者為數(shù)不少。有講師把隆力奇目前的銷售模式稱之為“傻瓜式直銷”系統(tǒng),可以使人在消費的同時還能賺錢?!巴瑫r還有國內(nèi)外旅游等種種福利的宣傳,這讓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受訓者備受鼓舞?!?/p>

“真正靠賣產(chǎn)品的在隆力奇很難發(fā)財,只有靠發(fā)展下線才能迅速獲利?!眲⒑楸硎?,“通過把身邊的熟人甚至陌生人引進到隆力奇直銷的系統(tǒng),成為下線,上線按發(fā)展的人頭可以獲得約2000元的收益?!?/p>

據(jù)隆力奇華夏國際直銷聯(lián)盟一位自稱劉東的講師介紹,進入隆力奇直銷首先要繳納26000元的會費,從而可以獲得一張公司的白金VIP卡。這也是公司對直銷人員的發(fā)放周薪的準入要求。“只要新發(fā)展兩個會員進來就可享受層獎、互助獎等近4000元的獎勵,下一級的會員繼續(xù)復制,上級會員便可坐收漁利了?!?/p>

從隆力奇內(nèi)部流出的一份銷售人員收益圖的培訓資料得知,參與者的周薪由三部分組成:層獎、互助獎和培育獎。其中層獎與銷售人員的PV(銷售所獲積分),尤其發(fā)展的下線數(shù)量以及其下線再度發(fā)展的下下線層級有著直接關聯(lián)。

互助獎則是必須發(fā)展下線至一百人才可享受,具體是以這百人運作網(wǎng)的層級總和乘以20所得。而所謂培育獎則是與相對小區(qū)業(yè)績乘以一定系數(shù)所得,三者加起來每周15萬元封頂。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直接收入的構(gòu)成都與產(chǎn)品關聯(lián)甚少,而與發(fā)展下線的數(shù)量、層級直接掛鉤。

一位隆力奇內(nèi)部的工作人員直言:“如果想要自己開店則需要做到區(qū)域總監(jiān)的級別,即必須做到100萬的PV。這部分‘業(yè)績’并不需自己去做,只要人靠人發(fā)展下線至一百人就可以。”

10萬人全球招商

隆力奇甚至有蛋白質(zhì)粉、蛇酒、紅酒等產(chǎn)品進入銷售,售價也大幅提高。

一直以來,擁有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正規(guī)直銷牌照成為了每次隆力奇遭遇傳銷質(zhì)疑的擋箭牌。去年,其也曾被我國東北地區(qū)有關部門就疑似傳銷一事進行約談,然而如此炮制的銷售模式卻一直大行其道。

根據(jù)國務院頒布的《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中明確表示:“組織者或者經(jīng)營者通過發(fā)展人員,要求被發(fā)展人員發(fā)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yè)績?yōu)橐罁?jù)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便屬于傳銷?!庇纱丝磥?,隆力奇式的直銷似乎與之并無二致。

不僅如此,在銷售地域和產(chǎn)品領域的超范圍銷售也已成為了隆力奇行銷市場的一大顯著特征。

在目前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獲批直銷區(qū)域中,僅僅包括江蘇省(南京、蘇州、連云港、宿遷等市)、云南?。ɡッ?、玉溪等市)區(qū)域。直銷產(chǎn)品目錄頁僅為蛇膽含片、鈣片等六個品類保健食品,售價均不超過250元。

前述隆力奇工作人員表示,隆力奇直銷人員到全球各地去招商都沒有任何限制,原因在于隆力奇集團所擁有的直銷經(jīng)營許可證,直銷人員一旦加入了會員后,這一直銷牌照也相當于歸會員所使用。

此外,“直銷地域劃定是在領取直銷證的時候規(guī)定的,牌照只是規(guī)定公司總部必須在蘇州。但這并不影響隆力奇在183個國家注冊,在全球發(fā)展會員。”該工作人員指出。

在其實際陳列的產(chǎn)品線中,眾多產(chǎn)品均不包含在上述六個獲批品類中,隆力奇方面甚至有蛋白質(zhì)粉、蛇酒、紅酒等產(chǎn)品進入銷售,售價也搖身一變大幅提高。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沈陽當?shù)氐穆×ζ嬷变N團隊共銷售超過200種相關產(chǎn)品。

對于上述傳銷業(yè)務的質(zhì)疑,隆力奇方面暫未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隆力奇直銷隊伍已經(jīng)突破10萬,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5億元。公司的生意經(jīng)也開始越鋪越大。

第3篇:龍之傳人范文

古墓派傳人,小龍女的徒弟,后行俠仗義,成新五絕之“西狂”。

2、李若彤飾小龍女

古墓派傳人及掌門,楊過的師父,曾長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古墓中。

3、白彪飾郭靖

與楊康有金蘭之誼,武功蓋世,俠義為懷。

4、魏秋樺飾黃蓉

郭靖的妻子,足智多謀,精通奇門遁甲之術。

5、傅明憲飾郭芙

與楊過自幼不睦,爭執(zhí)中揮劍斬斷楊過左手。

6、李綺紅飾郭襄

外號“小東邪”,對楊過極為傾慕。

7、嚴慧明飾李莫愁

古墓派傳人,小龍女的師姐,人稱“赤練仙子”。

8、簡佩筠飾陸無雙

古墓派武功傳人,李莫愁的徒弟,父母被李莫愁所殺。

9、張可頤飾程英

陸無雙表姐。

10、劉丹飾洪七公

第4篇:龍之傳人范文

消息一出,輿論大嘩,一天之內(nèi),近20萬網(wǎng)民參與有關網(wǎng)站舉辦的民意投票,九成多的人明確表示反對。上網(wǎng)文章多不勝讀,其情緒之憤激、語詞之尖刻,大有千夫所指之勢!如“龍文化是華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命根”“屠龍意味著對中華文化的靈性根基毀滅性摧殘”(朱衛(wèi)華);如“中國人已經(jīng)把自己的祖墳掘得面目全非了,有些人還不罷休,連自己的靈魂也要出賣”(匿名)等等。在這種情勢下,吳友富教授趕快于當日下午向媒體表明:“自己此前從未就此事接受過媒體采訪,所謂龍不再作為中國形象標志的報道純屬無稽之談。”并強調(diào):“中國龍的形象一定要堅持!”(《光明日報》2006年12月5日)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樹欲靜而風不止”。事件所反映出來的廣大網(wǎng)民對民族圖徽標志的強烈認同,對放棄本民族的文化精華,以迎合、遷就西方語境言行的理智批評與憤慨的指責,的確都讓我們感動,而在討論中提出和暴露的問題,也值得我們重視,作深入的進一步思考。

一、中華民族的標志,有必要迎合西方嗎?

言龍“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容易招致誤讀誤解”,因而應該放棄的言行,并不新鮮。此前,北京奧組委一些人就以“龍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理解”為由,不顧很多國民意愿,也不惜傷害海內(nèi)外華人的感情將龍排除在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之外。

這些“棄龍”的說辭和做法,形成了一種現(xiàn)象,表面上看似乎是對一個文化符號不夠重視的問題,而其實質(zhì),則是反映出了中國在走向世界,即“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一些國人的心理。按說,某些西方人有“不同的理解”了,或“誤解”了,要做的工作是向他們講清我們的道理,消除誤解,即使一時消除不了也沒關系,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信仰和風俗習慣就是了,大可不必遷就和迎合。而這些人的做法則是:一定要擠壓我們的頭顱,以適應洋人的帽子,或者干脆不要我們的頭顱,只要洋人的帽子。如此作為,被網(wǎng)民指斥為“數(shù)典忘祖”“自矮身形”“自我”“用屁股思考”“閹人心態(tài)”“軟骨癥”“見了洋人腿肚子轉(zhuǎn)筋”“太監(jiān)文化邏輯”等等,就很自然了。

是的,在對外交往中,我們不能妄自尊大,但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生活中的道理常常是:站不起來,是因為自己跪著。在文化問題上,尤其是民族形象標志問題上,既不可以用東方的講究來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說法來框范東方。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樣的,各種文明都有它的優(yōu)長,全球化絕不是一種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種文明的多元集優(yōu)。

和這次“棄龍”風波有關,在2006年12月1日卡塔爾多哈亞運會開幕式上,大型演出的編導還犯了一個不應該犯的錯誤:將中國龍安排在了日本的花車上。不錯,東亞各國,甚至東南亞、南亞各國,都有龍崇拜現(xiàn)象,也都有舞龍、劃龍船等習俗,但這些國家的龍,都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由中國本土傳過去的。中國的龍崇拜起源于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時代,而舞龍活動,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典籍中已有明確記載,且在出土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已有表現(xiàn)。而日本的舞龍就晚得多了,一般認為,是其江戶時代(1603~1867,相當于中國明代的天啟年間至清代的光緒年間)隨著日本攝取中國文化的第三次才由中國傳至其長崎等地的。

這樣的錯誤值得我們警惕:如果繼續(xù)掉以輕心,不注重保護、弘揚和宣傳,我們的文化符號、民俗樣態(tài),就很有可能被別的民族、別的國家拿去。盡管我們倡導亞洲人民大團結(jié)、世界文明大融合,但團結(jié)和融合,要以保持本民族的特色為前提,不可以犧牲本民族最本質(zhì)、最精華的東西為代價。

有人說,我們應該用“大國心態(tài)”或“地球村”心態(tài)來對待這樣的事。我覺得這里有一個參照系的問題。比如,太陽會老化,地球會毀滅,這當然是真理,如果以這樣的真理為參照,我們當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義。然而,這樣的真理太遙遠了,我們畢竟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現(xiàn)實的時空里,我們還不能什么都無所謂,因為別人有所謂,你“君子風度”,你“拱手相讓”,你“以身飼虎”,別人正好拿去,壯大了他們,反過來讓你尷尬,讓你難受,甚至讓你失落尊嚴,匍匐在地。

二、中國龍與西方Dragon的區(qū)別何在?

“棄龍”風波的直接原因是有人將西方的Dragon與中國龍相混同,而兩者無論從起源、形象、文化背景,還是功能、地位,都屬于性質(zhì)不同的兩種象征物,是不可混同的。

西方的Dragon是對鱷、蛇、鷹、蝙蝠等少數(shù)動物的集合,具有噴火、吞人、破壞、護寶等神性;表象丑陋,主要代表惡,可以說“充滿霸氣和攻擊性”;如《圣經(jīng)?啟示錄》中的七頭十角、等著吞食婦人孩子的大紅Dragon,這條Dragon就被說成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中國龍是對蛇、鱷、魚、鯢、蜥蜴、豬、馬、牛、鹿、虎、熊、鳥等許多種動物,和雷電、云霧、虹霓、龍卷風、星宿等多種天象經(jīng)過多元融合而產(chǎn)生的神物,具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示威等神性;表象神奇,主要代表善,不存在所謂的“攻擊性”;如以尾劃地、協(xié)助大禹治水的應龍。中國龍有神圣威嚴的一面,更有和悅可親的一面。

西方的Dragon有海洋文明的背景,是暴力和邪魔之怪,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英雄屠戮Dragon的傳說,如英國的圣喬治就是一位戰(zhàn)勝Dragon的英雄;中國龍主要以農(nóng)耕文明為背景,是水利和農(nóng)業(yè)之神,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祈禱龍神以求風調(diào)雨順的習俗,如過“二月二龍?zhí)ь^節(jié)”,等等。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不高,無足輕重,中國龍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集合、演進和升華,事實上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文化標志和情感紐帶,是吉祥嘉瑞的象征,其地位是崇高的,其象征性和凝聚力是巨大的、無可取代的。

以擔心西方人誤解,就輕率地放棄龍的中國標志地位,理論上站不住腳,實踐中也因與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心理認同相悖而行不通。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和選擇龍(當然還有鳳)這樣的文化符號,花了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歲月,它凝結(jié)、寄托著歷朝歷代、億萬中國人的智慧和理想,體現(xiàn)著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認同。不說放棄了可惜,事實上也放棄不了。

龍與Dragon相混,很大成分上是過去的誤譯造成的。所以,包括我在內(nèi)的不少學者都曾鄭重建議:將Dragon直譯為“劫更”或“劫根”,將龍英譯為“Loong”(拼音long英文發(fā)“朗”音,所以要多加一個“o”,且將第一個字母大寫)以示區(qū)別。

三、中華兒女非“龍的傳人”嗎?

對“龍圖騰”以及“龍的傳人”之說的挑戰(zhàn),早在此前已經(jīng)展開。

先是作家姜戎在《狼圖騰》一書中提出了“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游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的觀點。對此,我在西安圖書館舉辦的“天祿講壇”上,曾鄭重地予以回應――

圖騰是人類早期產(chǎn)生的與、族祖崇拜、社會制度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文化現(xiàn)象,對后世文化影響很大。一般來講,構(gòu)成圖騰的基本要素有某種自然物(以動物為多)或天象,被認為與族祖、族人有血緣關系,是部族的保護神,是部族的徽號標志等四條。四條全部符合者為嚴格意義上的狹義圖騰,部分符合者可稱為寬泛意義上的廣義圖騰。龍是多元融合的神物,它來自自然物和天象又高于自然物和天象,其徽號標志的功能最明顯,因而可稱為廣義的中華民族的圖騰。

狼有可能成為古代某些游牧民族的狹義圖騰,也有可能進入龍的多元容合過程。但是,說龍圖騰由狼圖騰演變而來,文獻證據(jù)缺乏且沒有來自考古的實物證據(jù)的支持。至于《狼圖騰》書后提的幾條“證據(jù)”,均因判斷有誤而難以成立,最多只能算作一種猜測。比如,為了說明沒有翅膀的狼圖騰演變成了龍圖騰,姜戎斷言說龍圖騰也沒有翅膀,豈不知長翅膀的“飛龍”形象在漢代的石刻、磚刻上就有。眾多動物和天象進入了龍的融合過程,狼即使成為龍的融合對象,也只能是其中的一種。所以,狹義的狼圖騰不可能取代廣義的龍圖騰,就像人的一個指頭不能代替一個人那樣。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容合的過程,龍參與、伴隨、見證、標志了這個過程。龍的傳人主要指文化精神的一脈相承,而非血緣意義上的基因遺傳。中華始祖的文化精神與龍的容合、福生、諧天、奮進的精神同一(“容合”,是我創(chuàng)造的一個詞,是兼容、寬容、綜合、化合的概稱)。對古代一些游牧民族所崇尚的所謂狼的強悍進取、不屈不撓、團結(jié)合作等精神質(zhì)素,龍自然也會采取容合的態(tài)度,使其變成龍精神的一部分,事實上,龍的精神中已包含有上述精神。所以,總體上說,中華民族只能是龍的傳人,而非狼的傳人。

之后,黃守愚先生又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文章,提出了“中國人是豬的傳人,而不是龍的傳人”的觀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對此,我也作了回應――

豬是一種具體的動物,將其再神化,也脫離不了作為自然界具體動物的生態(tài)特征;而龍則是容合了眾多動物和天象的神物,它來自自然物又超越了自然物,其神性、神職之大、之多,是任何一種單一的自然物所不能比擬的,豬當然不會例外,不管是黃先生褒揚的野豬,還是黃先生貶責的家豬。不錯,中國古代的確有過對豬的崇拜,東北紅山文化區(qū)域內(nèi)也出土了不少豬型原龍。但是,這些,只能說明,豬是龍的容合對象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為龍的取材對象,除豬之外,還有蛇、魚、鱷、鯢、馬、鷹、虎、鹿、牛等動物,以及雷電、云霧、虹霓、龍卷風、星象等自然天象。

顯然,黃先生的錯誤不在于提出了豬崇拜的問題,而在于拔高了豬崇拜,將作為龍的容合對象之一的豬,以點代面、以枝節(jié)代整體地高抬到可以取代龍的地步;將中國古代屬于局部性、一般性的豬崇拜現(xiàn)象,高抬到全局性、標志性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象征的位置,甚至將中華民族的人文先祖黃帝、夏禹等誣指為豬,其牽強附會、輕率荒謬之處比比可見。其“論述”,乏見理論創(chuàng)新之功,卻有混淆視聽之嫌。因而,其說動搖不了龍圖騰的崇高地位,中華民族只能是人文意義上的“龍的傳人”――“豬的傳人說”可以休矣。

黃先生在他的文章中還提出了“龍的傳人說”只有三十年的觀點,對此我也作了闡明:“龍的傳人”作為概念,的確是將近三十年前(1978年12月),由中國臺灣音樂家侯德健通過《龍的傳人》一曲,首先唱出來的,但作為觀念,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證據(jù)是在漢代,龍崇拜就與華夏族的祖先崇拜結(jié)合在了一起。伏羲女媧是傳說中的神話英雄,也是炎帝、黃帝的直系祖先。出現(xiàn)在漢代畫像石上的伏羲女媧生著長長的龍尾,而且親密地交纏在一起。文獻資料中也有伏羲是雷神之子,是其母華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澤留下的而孕生的描述(雷電是龍的重要的取材對象之一,閃電為龍之形態(tài),雷聲為龍之發(fā)音,雷神就是龍神,雷神的兒子也就是龍神的兒子,龍神的兒子當然是龍),和“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之說。至于炎帝、黃帝、蚩尤、顓頊、唐堯、夏禹等先祖,與龍的關系就更親密了,他們都有龍之稱、龍之比、龍之功、龍之譽。正因為龍以象征物的身份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祖先崇拜,所以普天下的中華兒女都認同自己是“龍的傳人”。

在這次“棄龍”風波中,有的媒體也把神話學家葉舒憲提出的“中華民族的龍圖騰來源于熊圖騰”的觀點搬了出來。這樣的觀點我依然不能茍同。是的,史籍曾載“黃帝號有熊”“軒轅出自有熊之國”,東北紅山文化區(qū)域也出土有5000年以前的“熊型原龍”;我也認同葉先生講的熊有“自我復生的能力”的觀點,但說“熊圖騰要比龍圖騰悠久得多”“中華民族的龍圖騰來源于熊圖騰”,卻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東北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了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距今8000年的石塊堆塑龍,這條龍就一點都不像熊,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距今6400年的蚌塑龍也與熊的形象相去甚遠。葉先生舉出的所有證據(jù),都只能說明熊是龍的取材對象之一,而非唯一。因為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已經(jīng)證明,熊型原龍之外,還有蛇型原龍、鱷型原龍、魚型原龍、豬型原龍、鹿型原龍、虎型原龍、鳥型原龍,等等。

至于個別人提出的“熊貓傳人說”“狗的傳人說”“蚯蚓傳人說”等,因離譜太遠,不必細說。

四、龍沒有開新的能力嗎?

對龍“承古”的資格和能力,大家沒有爭議,但龍是否具備“開新”的資格和能力,看法就不一了。

有的網(wǎng)友說:“我不喜歡把不存在的動物作為圖騰,那代表著虛幻和沒有未來?!保ㄘ?,新浪網(wǎng),2006年12月4日)有的學者講:“龍本身是一個帝王專用的符號”,“是皇帝的標志”(吳思,《南方日報》2006年12月10日)。“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就是對王權(quán)的崇拜和臣服?!薄霸诂F(xiàn)代都市生活里,龍正在遭到淡忘,它僅僅在節(jié)慶時刻跟民俗一起短暫地現(xiàn)身,然后再度退出我們的生活,僅此而已。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龍是那種正在逐漸離開我們的事物?!保ㄖ齑罂?,《南方日報》2006年12月10日)“拋棄龍文化,才能解放思想?!保ㄅ砹栌駱?,搜狐博客2006年12月5日)

對上述說法,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第一,龍既是虛的又是實的,是虛與實的統(tǒng)一。說它虛,是說它是虛擬的神物,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生物意義上的活蹦亂跳的龍。說它實,一是說它在自然界中有活生生的模特,二是說還有作為文物、作為藝術品的龍。這些模特和文物、藝術品,可都是實實在在的,可視可見的,甚至是可觸可摸的。顯然,有了那些模特之實,才有了神物之虛;有了神物之虛,才有了文物、藝術品之實。這是一個邏輯的辯證的創(chuàng)造過程。這個過程是滾動發(fā)展的,不斷升華的。一代一代的龍都既是實的,又是虛的,虛實相生的。

選擇來自現(xiàn)實生物又非現(xiàn)實生物的龍作為文化標志,正好反映了中國人的聰明。龍體現(xiàn)的是一種“容合”的世界觀。若是崇拜具體生物,無論外在形象還是文化內(nèi)涵,都不好再增添新的東西,而作為神物,從遠古到當今,龍一直呈現(xiàn)著開放的胸襟和納新的氣魄,且不斷地從形和神兩個方面增加著與時代前進的腳步相吻合的新鮮活潑的質(zhì)素。

第二,在中國漫長的階級社會里,龍的確曾是帝王皇權(quán)的象征,也的確曾起過為專制統(tǒng)治壯膽效力的作用,這當然是需要認真分析、清理、批判的。然而,我們必須注意這樣的事實:龍是原始先民對身外自然力神化的產(chǎn)物,在階級社會到來之前,勞動人民就把龍創(chuàng)造出來了。進入階級社 會之后,由于龍身上具備著通天、善變、顯靈、兆瑞、示威等神性,遂被帝王們看中,拿去做了自己的比附象征物。隨著帝王從歷史舞臺退出,龍也就失去了象征帝王皇權(quán)的意義,遂以吉祥物的面貌和身份,回到了勞動人民中間。幾千年來的事實是宮廷有宮廷的龍,民間有民間的龍,兩種龍并行不悖。而龍作為帝王皇權(quán)的象征,對龍的地位的提升、影響力的擴大、世界各國對龍的了解和認識有正面作用,并非一無是處。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倒也顯得痛快瀟灑,但難免失之于簡單、粗率和偏激。對龍而言,正確的態(tài)度應當是擇優(yōu)認同,有揚有棄。

我不同意“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龍是那種正在逐漸離開我們的事物”的判斷。龍是一個凝結(jié)著中華文化精華,從而魅力無窮、具有廣闊開放的襟懷,從而新新不已的系統(tǒng),是可以涵納、容合各種文明的全色彩象征,也是一種包括過去時、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在內(nèi)的全時態(tài)象征。龍的身上所蘊含和體現(xiàn)的融合、福生、諧天、奮進的基本精神并沒有過時――

容合:龍的形象是容合的,龍的形成過程是容合的過程。龍的融合,參與、伴隨、見證、標志了中華民族的容合。容合意味著凝聚,意味著團結(jié),意味著協(xié)作,意味著合力。容合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方法論。容合的精神,大到對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處理國家關系。小到個人事業(yè)、人際交往、家庭生活,都有指導意義。

福生:作為自然龍,龍由水神而農(nóng)業(yè)神,興云布雨、司水理水是龍的天職。作為人格龍,中國古代的創(chuàng)世英雄、圣哲明君、精英賢良,多有龍之比、龍之名、龍之譽。作為吉祥物,龍有顯靈、兆瑞的神性,人們相信,龍能給他們帶來綿延不絕的幸福和嘉惠多多的好運。龍的福生的精神,啟示和教育人們:做好龍、善龍、祥龍、造福眾生的龍。

諧天:龍的容合對象來自自然界,龍是人天關系的形象化表述,它體現(xiàn)著中國圣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著先民對天道的理解、對身外眾生的尊重。諧天的精神告訴世人,中國應當走重視生態(tài)保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龍”的道路。中華民族應該成為綠色理念深刻、綠色制度健全、綠色行為普及的與天和諧的龍族。

奮進:龍的形象是與時俱進的。從新石器時代簡單質(zhì)樸的“原龍”、商周時期神秘抽象的“夔龍”、春秋戰(zhàn)國與秦漢之際粗獷雄健的“飛龍”、魏晉隋唐剛?cè)岵⒋娴摹靶旋垺?、宋元明清復雜華麗的“黃龍”,直到當代的吉慶嘉瑞的“祥龍”:中華龍呈現(xiàn)著不斷開拓、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軌跡。龍具有“好飛”的神性,而“好飛”正是“奮進”的同義詞;龍舟競渡是龍的奮進精神的外化。這樣的精神,激勵人們發(fā)奮自強,銳意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

顯然,上述基本精神,使龍不僅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魂的載體而千古傳承,而且使其以緊扣當代生活的姿態(tài),與中華兒女一起,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地走向未來。

第5篇:龍之傳人范文

“遙遠的地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世界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相信這首歌我們一定耳熟能詳,但我還是每一次聽到這首歌時,總是激情澎湃,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驕傲。千年前,一條巨龍從東方土地上升起,千百年的輝煌,千百年的劫數(shù),千百年的傷疤,今天,千百年后的今天,讓我們共同期待巨龍的覺醒!

我想,世界上第一個下地直立的古猿一定來自中國;我想,世界上第一束火把一定是從中國冉冉升起;我想,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定是中國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有思想的偉大民族。

人類真正征服海洋,是因為有中國的指南針;人類真正使文化普及,是因為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人類之所以攻破封建的堡壘,是因為中國的火藥!

我驕傲,我自豪,皆因我是中國人。

我想,中國人民定皆血氣方剛;我想,中國人民定皆頂天立地;我想,中國人民定皆智勇雙全;我想;中國人民定皆宅心仁厚。

中國人民愛國,愛家,為此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

曾記否,文天祥同國并存亡;曾記否,鄭成功,令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曾記否,鍘刀的底座已被鮮血染紅,無數(shù)仁人志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我驕傲,我自豪,皆因我是中國人。

黃河是我們的血脈,長城是我們的脊梁,申奧的成功讓世界重新審視中國。

黃色的土地給我的膚色打上了烙印,黑頭發(fā),黑眼睛,向世界宣布:“我們是中國人!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看!新時代的火炬要在我們的手里傳承!中國復興的重任落在我們雙肩!未來出現(xiàn)在我們的雙哞!

小時候,大人們總是跟我講龍的傳說,如”畫龍點晴”、“葉公好龍”、“屠龍之技”……總是令我入了迷。心中的龍變得無所不能,威力無邊,龍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翻攪起四海云水……長大了,小時候腦海里清晰的龍變得模糊起來,直到現(xiàn)在學了一個單元的有關龍的知識,我才記起小時候?qū)埖臒o比崇敬,也知道了龍是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象征上。

盡管龍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但它還是存在于我們的心目中,長江從三峽大壩上噴涌而下,那是龍在轟鳴;列車在京九線上呼嘯而過,那是龍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沖云霄,那是龍在飛騰……

龍的子孫萬”、“龍的傳人”,這表示了中國人對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他們因自己是龍的傳人而為整個中國感到自豪。愿意中國能像龍一樣騰空飛速前進!龍啊!曾覺醒又沉睡的龍??!定將再次覺醒在我們這一代!

第6篇:龍之傳人范文

就丹道實際修煉方法而言,丹法可分為龍虎丹法、清修丹法、龍虎清修結(jié)合丹法、夫妻雙修丹法四種。

一、先命后性之龍虎丹法修煉程序與特點及意義

龍虎丹法,功分三層九轉(zhuǎn):筑基、得藥、結(jié)丹此三層乃煉精化氣,為精交人仙之事;煉己、還丹、溫養(yǎng)此三層乃煉氣化神,為氣交地仙之事;脫胎、玄珠、步瑤池此三層乃煉神還虛,為神交天仙之事。

何謂筑基?即筑人之基也。人身最完美的狀態(tài)乃16歲未破體時,各種生理功能已完善,龍虎丹法之筑基即是使丹士恢復到此種身體。但是僅僅恢復此種身體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16歲的青少年照樣還會精滿自溢,故此,丹家稱之為“”。如是,陰陽相交如同化學反應,須得外來之藥,以制其,使其不泄。此采外藥之功夫謂之得藥。藥既歸身,免其不散,故依法進火添水,使外藥與化合團聚,成為一物,此謂之內(nèi)丹,此段功夫謂之結(jié)丹,精盡化氣而精不漏矣!此三層功夫是由補精、得藥,至化氣而不漏,故謂之“煉精化氣”;且此三層功夫若就丹士身內(nèi)言之,皆一身之精培補變化事也,故曰“精交”。功夫完畢,以其精不泄,故或駐世三四百歲,乃人中之仙矣!此時精雖不漏,但有唾、涕、汗、淚、津、血等液體流動之物漏泄,故丹家將內(nèi)丹形象的稱之為“汞”。

何謂煉己?“己”,乃自己也,括身心性命二者而言。讀者切勿誤會到煉己即煉性、煉心。煉己者,即筑仙之基也,故曰別安爐鼎,重制琴劍,李涵虛先生稱煉己為大筑基。進火煉氣,將全身陰質(zhì)化盡,使精津血液化為瓊膏白脂髓,唾涕汗淚皆無,至此液不漏而可事仙矣!液不漏,丹家形象地稱之為“陰砂”。何謂陰砂?以其精與液雖不漏,但氣有泄故,是云“陰”,又曰:“玉液煉己”,成就“神室”。欲煉還丹,須造神室,玉液煉己即是煉己身為神室。神室既成,如是可還先天真陽之金于身內(nèi),如化學反應一般,與陰砂陰陽結(jié)合,謂之還丹。此時,氣化為神,結(jié)成圣胎。此圣胎,丹家形象地稱之為“陽砂”。然后,進水添火,將全身之氣盡化為神,謂之“真人”。此段功夫謂之溫養(yǎng)。此三層功夫乃在“氣”上下功夫,故曰“氣交”,又曰“煉氣化神”。

何謂脫胎?脫胎即是出神。出神之后,五千四十八時刻無差,先天鼎中產(chǎn)一玄珠,與吾陽神相交,身盡化氣,散則成氣,聚則成形,此時丹士純乃先天一氣凝結(jié)之身,謂之天仙,此乃修仙第八事。至此后,以無上大力,發(fā)無上大愿,以我身之氣,通天地人世之氣,以無上道力代天行職,改變天地,化怨為祥,化孽為善,故曰步瑤池。此三層純在“神”上下功夫,故曰“神交”,又曰“煉神還虛”。

綜上,筑基、得藥、結(jié)丹、煉己、還丹、溫養(yǎng)皆外界龍虎二物之不同運化而已,丹士坐享其成;脫胎,玄珠,步瑤池乃一己之功,純賴道力。此種丹法,即《參同》《悟真》《金丹》之旨,乃生理改變心理,先以外界龍虎以接命,后以一己之力,煉性之功以脫胎,純賴自身道力以得玄珠等,故曰“先命后性”。故南北二宗,龍虎清修二法,同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層次之說,但確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之不同。龍虎丹法,南宗多傳之,故云南宗先命后性;北派多為出家而習清修,故言北派先性后命。南宗龍虎丹法如同坐飛機由廣州至北京,北宗清修丹法乃憑自身功夫由廣州至北京。但是制造飛機與平整機場,則工程浩大。1.龍虎丹法絕對是群體智慧的結(jié)晶,決非某一個人,甚至某一代人能發(fā)明出來的!2.我有時懷疑,象龍虎丹法如此高度發(fā)達的、科技含量如此高的、可以說是人類的終極學問的技術,絕非生產(chǎn)力落后的遠古社會可以發(fā)明出來,可能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史前文明的產(chǎn)物,龍虎丹法傳人則是這文明的繼承者!3.勿庸置疑的是,龍虎丹法絕對是中華文明的產(chǎn)物,故丹家講中土難生!

當然,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人對龍虎丹法持懷疑態(tài)度,實際上,在我們懷疑的時候,國外的科學家們已經(jīng)隱隱約約、殊途同歸地摸索到了龍虎丹法之門徑,即俄羅斯醫(yī)學技術院院士、華裔俄羅斯籍科學家姜堪政所提出的“場導論”,發(fā)明的“場導技術”與制造的“場導儀”,他們已經(jīng)經(jīng)過近千人次的嚴格實驗,使人能年青5―7歲,并已申請了專利,被喻為最尖端之高科技(請參《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5年4期“植物幼苗生物場對人體血清性激素濃度的影響”、《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25卷2期“植物電磁波對人體作用的初探”、《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4年第23卷第6期“植物幼苗生物場對高齡小鼠的抗衰老效應”等文章)。雖然,姜氏的技術與龍虎丹法相比,還是極為粗糙與浮淺的,但是終有奮起直追之日!

第7篇:龍之傳人范文

走進大街小巷,你會發(fā)現(xiàn)到處是英文,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也充滿了英文……。我們生于華夏,長于華夏,一個擁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一個唯一歷史沒有斷層的國家。朗誦太白一首《靜夜思》,傾聽一下高山流水,你會發(fā)現(xiàn)華夏文化是有多么特別!

一個個漢語拼音都不會,卻滿口ABC的幼兒,明明自己國家出產(chǎn)的商品,卻注滿了英文,半個漢語都看不到,一口流利的的英語竟也能博得如此多人的喜愛?!一個中國人出國,回來時隨然滿口流利的英文,漢語水平卻明顯退步了。一些有思想的人會認為他不是一個中國人,因為他忘記了母語。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多么榮耀??!做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龍的傳人,龍鱗被污,被外來文化而占據(jù),我們能容忍嗎?一個黃色人種,龍的傳人就是這樣任人侵略自己國土的文化嗎?

不是說外來文化不好,而是我們不懂的如何去把外來文化和自己國家的文化相結(jié)合。你看,現(xiàn)在不是有許多外國人都愛學中文嗎?現(xiàn)在我們中國經(jīng)濟。發(fā)達,繁榮富強,又何必去崇尚美國的綠卡呢?

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來的江山,從商朝到清朝,如此悠久的文化,豈能容他外來文化所占據(jù)。學英語好,但始終不能忘了我們體內(nèi)華夏的血液。

第8篇:龍之傳人范文

在2009南京“國樂?琴韻雅集古琴專場音樂會”上,江蘇省占全國九大琴派半壁江山的虞山琴派、廣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的代表性傳承人首次同臺獻藝,可謂一次空前盛會。

這四大流派已確定一批省級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有常熟虞山琴社社長朱(虞山派),揚州著名斫琴家馬維衡,劉少椿的外孫劉揚(廣陵派),金陵琴社社長劉正春、南京琴人桂世民(金陵派),鎮(zhèn)江夢溪琴社社長劉善教(梅庵派)。其中,劉正春和劉善教已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代表性傳承人。

音樂會開場,南京市考棚小學“秦淮少兒藝文苑”古琴社表演的根據(jù)電視劇《三國演義》插曲改編的古琴合奏及伴唱《臥龍吟》。琴聲悠揚,童音朗朗,古今交融,意韻深遠。孩子們投入、質(zhì)樸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金陵古琴館演奏的古琴合奏、簫領奏《良宵引》讓聽眾領略了縹緲凌云之致,馬維衡的古琴獨奏《神人暢》抒天人合一之情,劉揚的《梅花三弄》則大展廣陵派“大梅花”之跌宕胸臆,虞山派朱演奏《廣陵散》揚殺伐之氣。虞山琴社四重奏琴歌《尚湖云水》,根據(jù)同名詩詞創(chuàng)作古琴新曲,在“微茫水云自萋迷,平遠山光入望低”美妙風光中,男女聲對唱婉轉(zhuǎn)流麗,“煙雨迢迢、云水飄渺”美輪美奐。梅庵派傳人劉善教、王永昌演奏其流派代表性曲目《搗衣》《長門怨》。劉正春與林克仁琴簫合奏《平沙落雁》借鴻鵠之志寫逸士之懷,最后是金陵琴社與江蘇省昆劇院表演的古琴與樂隊《普安咒》,音韻暢達,表清夜之靜。

這場音樂會策劃、編排成功。但作為進入現(xiàn)代音樂廳內(nèi)的傳統(tǒng)古琴演奏,難以避免地遭遇了溝通不暢的尷尬境地。交流互動、觀眾反映并不十分理想。這是由于古琴藝術的精英化與當代琴樂大眾普及之間存在矛盾。正如廣陵派傳人馬維衡形象比喻:“古琴音量小,就像是一個非常有修養(yǎng)而且性格內(nèi)向含蓄的謙和君子,他不善于交際。三五知己尚能娓娓道來,人一多反而講不出來了?!睆椬喙徘?千人音樂廳,鎂光燈一打,心就很難靜下來。民間古琴傳人面對公眾性的表演,娛人而非娛己,目的轉(zhuǎn)換,總顯得力不從心而勉為其難,演奏必刻意循規(guī)而不可自由,何來飄逸揮灑?

琴樂的內(nèi)容與意境或有著特定的時代故事背景,或有著古人特定情感寄托,與當今的時代、當代人的現(xiàn)實生活相去甚遠。《墨子悲絲》、《長門怨》、《廣陵散》、《憶故人》……,每一個標題后都是一個關乎古典文學或歷史的典故,現(xiàn)代人很難在一個特定時空里,整齊而又快速地集體進入這種古樸典雅而又安靜和諧的琴樂世界。但,一個崇尚和諧中正的時代需要古琴文化。

第9篇:龍之傳人范文

據(jù)恩師張守斌阿訇講,張景根祖籍河南洛陽偃師縣窖頭鎮(zhèn),后遷至現(xiàn)河南省平頂山頰縣姚莊回族鄉(xiāng)三郎廟,張氏家譜從張景根開始為“景、萬、國、恒、龍、守、儀、定、太、平、修、德、有、長、樂、存、任、到、自、生”。張景根(小名老根、老格兒)約生于1820年,卒于1899年,終年79歲。外人多知其小名而失其真名,張景根自幼隨父“張聚”習練心意六合拳械,藝成后與遠近武師比武,河南武師敗死其拳下者不勝枚舉。他七十多歲時在許昌襄城縣補鞋。有一武舉要和他比槍,對方第一槍扎他膝,他用“圈攔護膝”化解并扎中對方膝;對方第二次扎他胸,他用“圈槍為母”化解并扎中對方胸前劃一小口,武舉再次扎他咽喉,他用“黃龍纏桿,烏龍人洞”把武舉頸部劃一小口,武舉三槍皆被他化開并把對方上中下三部位劃開皮而不傷肉,可見張景根槍法之精絕。曾有傳言“張景根死于弱冠”實為誤傳,張景根藝傳其子張萬壽。

張萬壽,約生于1860年,卒于1941年,終年81歲,張萬壽自幼隨其父張景根習練心意六合拳械。

張萬壽藝傳其長子(失其名),次子張國順,三子張國亮。其長子一生未娶,后隨其三弟張國亮阿訇落籍河南鄧州,藝傳其三弟二子張恒銀、張恒發(fā)。張國順藝傳其子張恒祥、張恒貴一脈在三郎廟。

張國亮阿訇,生于1886年,卒于1959年,終年73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鄧州馬灣回族坊聘任其為清真寺阿訇,隨后帶長兄及三子張恒銀、張恒發(fā)、張恒綠落籍鄧州。張國亮自幼隨父張萬壽習練心意六合拳械,尤精大槍,藝傳長子張恒銀,次子張恒發(fā)。

張恒銀生于1915年,卒于1980年,民國年間隨父張國亮遷至鄧州,自幼隨大伯父及父親張國亮習心意六合拳械,精十大真形。時期發(fā)生武斗,曾用熊膀左右晃動把數(shù)十人分開而不傷對方,可見其武德高尚。

張恒發(fā),1923年生于郟縣三郎廟,卒于1982年,民國年間隨父張國亮阿訇落籍鄧州。自幼隨父及大伯父習心意六合拳械,精七膀、七炮、大槍。一次發(fā)生土地糾紛,他用七膀把對方放出而不傷對方,后對方認輸和平解決了糾紛。張恒發(fā)藝傳其孫張守斌阿訇。

張守斌阿訇原籍郟縣三郎廟,現(xiàn)鄧州人。1988年在鄧州穰東清真寺學習阿語,后畢業(yè)于寧夏堡子清真寺,先后任河南鎮(zhèn)平縣碾莊清真寺坊,鎮(zhèn)平縣大石橋清真寺坊,河南油田清真寺坊阿訇。自幼隨祖父張恒發(fā)習練家傳心意六合拳械。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