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彩調劇的戲劇特色與審美風格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彩調劇的戲劇特色與審美風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彩調劇的戲劇特色與審美風格

摘要:彩調俗稱調子、彩燈、哪呵嗨等,是廣西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傳統(tǒng)戲劇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彩調是吸收了八桂鄉(xiāng)土文化養(yǎng)分孕育發(fā)展起來的,它與廣大平民百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彩調劇目大多都是表現(xiàn)世俗生活的民間小戲,它反映了八桂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亦映射出廣西人民善良淳樸的性格、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健康積極的審美取向。它以它獨特的戲劇特色和審美風格在中國戲曲園林中占得一席之地,為中國戲曲之園增添一抹幽香。

關鍵詞:彩調;戲劇特點;審美風格;文化底蘊

1彩調的起源及其戲劇風格特點

彩調起源于廣西北部農村,后逐漸流傳到桂中和桂西南地區(qū)。流行的地區(qū)不同,名稱也不一。如在桂林叫做“彩調”,在河池、柳州地區(qū)叫“調子戲”,寧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呵嗨戲”等,直到1955年以后才統(tǒng)稱為“彩調劇”。2006年,彩調成功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彩調劇屬于燈戲系統(tǒng),是由桂林地區(qū)農村歌舞、說唱藝術衍化而來的“對子調”,有著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清道光、光緒年間,彩調由北向南流傳,逐漸形成以桂林、柳州、宜州三地為中心的主要流傳區(qū),并繼續(xù)向南方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彩調又受到湖南花鼓戲、江西采茶戲以及桂劇的影響,逐漸從小丑、小旦的“二小戲”形式發(fā)展成為有人物有故事的小生、小丑、小旦的“三小戲”。在桂北農村出現(xiàn)了“七緊、八松、九快活”即7-9人組成“過山班”,經過他們村寨巡演和廟會節(jié)日的長期表演,積累了《雙采蓮》,《瞎子觀燈》、《王三打鳥》等36出“三小戲”,亦稱“三十六出江湖調”。后來彩調演出場地不斷向城鎮(zhèn)靠攏,“過山班”也發(fā)展擴大成二、三十人的同樂堂、萃樂堂等半職業(yè)性的調子班。此時,彩調的36出“江湖調”已難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調子藝人們就根據傳奇小說和民間軼聞編演出《二女爭夫》、《打爛瓢》、《惡媳變?!返取按笳{子”戲。由于流行的地區(qū)不同,彩調的風格在桂北、桂中和桂西南地區(qū)也有著各自的地域文化特點。柳州地區(qū)的彩調劇由于靠近湖南,受到湘楚文化的影響,其文化氣質中就兼有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特征;桂北地區(qū)發(fā)掘整理出來的劇目如《阿三戲公爺》,它的戲劇特點就在語言腔調中夾有壯族的口音;在桂西北地區(qū)如河池、百色等地,由于聚居著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且歌圩和壯劇在當?shù)胤浅J⑿?,所以該地區(qū)的彩調自然而然的吸收融合了當?shù)馗枸?、壯劇的藝術特點;在玉林、防城港等桂東南地區(qū),由于毗鄰廣東和江西,彩調劇又受到了粵劇和贛南采茶劇的影響。

2彩調劇與其他代表性地方戲的戲劇風格比較

在中國戲曲的百花園中,彩調劇以它獨特的戲劇風格而區(qū)別于其他戲曲種類。如它與同樣流行在桂林的地方戲,同樣以唱、做、念、舞俱重的桂劇風格就大不相同。桂劇也是廣西主要的地方戲之一,有較悠久的歷史,約發(fā)端于明代中葉。彩調與桂劇雖然都流行于桂林,都注重唱、做、念、舞的表演功法,但彩調更突出的是做與舞的表演,而桂劇則尤以唱工細膩、做工傳神見長。二者相較,從劇目內容來看,桂劇故事情節(jié)長而復雜,劇目豐富,有“大小本雜八百出”之說。反映王公貴族、忠臣逆子、才子佳人的作品居多。而彩調的故事情節(jié)則較短小簡單,多是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大到生產生活,小到家長里短、婆媳關系等。平民化和親民化特征更為突出。比如《王二報喜》,寫賭徒王二騙吃騙喝,妻子氣憤離去。王二悔改認錯,最終夫妻破鏡重圓。借以諷刺不務正業(yè),好吃懶做的行為?!锻跞蝤B》這個傳統(tǒng)喜劇,則是通過王三與毛姑妹這對相互愛慕的青年的一個生活片斷,有趣而生動地批判毛姑妹母親的封建思想。音樂唱腔是形成戲曲劇種特色的最重要標志,彩調與桂劇在音樂和唱腔方面也有所不同。桂劇的聲腔音樂屬皮黃系統(tǒng)的板腔體,以彈腔為主體,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雜腔小調等。彈腔分南路和北路兩大體系,北路高亢雄壯,南路委婉低沉。高腔曲調高亢、悲壯。昆腔曲調委婉低回,格律比較嚴格。吹腔,男女不同腔,男腔瀟灑,女腔活潑;而彩調的音樂以曲牌聯(lián)套體系為主,所用曲調是在歷年來的傳播過程中所吸收的民間小曲、山歌、說唱音樂等。其唱腔大致分為:腔、板、調三大類。其中最重要的是腔類。彩調的“腔”會根據不同的人物身份、舞臺行為、行當?shù)染唧w劃分為勞動腔、行當腔、人物身份腔等。“板”是彩調唱腔向板腔體發(fā)展的一種過渡形式,由訴板頭、訴板、訴板尾三部分組成,對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和推動劇情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罢{”是指融進彩調唱腔中的民間音樂和民歌小調,正是由于對這些民間音樂和說唱音樂元素的吸收,才形成了彩調清新明快的音樂風格??傊?,從整體的戲曲風格來看,桂劇大而雅,彩調小而俗。因此才會有桂劇是幽香的桂花,彩調是艷麗的山茶花之說。也正是由于彩調劇所具有的鮮明的地方特色、親民的故事情節(jié)、詼諧的舞臺風格和輕快的音樂唱腔所呈現(xiàn)出來的戲劇效果,才形成了彩調獨樹一幟的戲劇風格。

3彩調的審美風格

3.1真實淳樸的民風之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彩調藝術卻是取材于生活也等同于生活。彩調的劇目多以勞動、愛情、家庭生活等為主題,舞臺上演員所呈現(xiàn)的戲劇情節(jié)和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都是臺下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清代的戲曲理論家李漁說過:“一出戲要有一主腦人物,一主腦事件,以中心線索為戲劇矛盾的基礎?!辈收{就把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搬上舞臺,經過藝術的處理使之升華,創(chuàng)造出美感。由于彩調劇目的內容都十分貼近現(xiàn)實生活,劇中的人物形象也大都具有平民的思想意識,反映了平常老百姓身上那些真摯善良,質樸無華的品格之美。如《跑菜園》表現(xiàn)了一對農村青年在互相幫助下愉快的勞動場景,這就貫徹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友好精神;《劉三姐》中貧困弱女子劉三姐則勇敢的抵抗和抨擊地主階級的罪行,體現(xiàn)了下層老百姓不畏強權,勇敢抗爭的精神;像《娘送女》、《三看親》、《王三打鳥》這些傳統(tǒng)劇目不僅有對封建婚姻觀的反抗、對封建家長制的抗議,還有對封建貞節(jié)觀徹底否定;《挖地撿金》、《三子學藝》等一類,則是嘲笑那些好吃懶做、飽食終日的懶漢思想與行為,提倡勞動才能致富。彩調就通過這些人物故事形象生動的表達了平民百姓們對社會的認識、對人生的體會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從而讓觀眾們看到了舞臺形象背后的真實老百姓們質樸的、善良的、勤勞的民風之美。

3.2輕快歡脫的音樂風格

彩調在兩百多年的傳承與發(fā)展的歷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民歌,山歌,小曲與說唱音樂的元素,在各個音樂元素相互吸收融合的過程中逐漸成熟,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獨特的彩調音樂風格。彩調的音樂最具特色的兩個成分即活潑明快的音樂節(jié)奏和豐富的唱腔。彩調音樂使用的最多的兩種節(jié)奏型,一種是切分音及其變化形式,另一種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型及其變化形式連續(xù)的進行。這兩種節(jié)奏型在彩調的音樂中經常能聽到,它們的節(jié)奏特點是比較活躍、跳脫,給人以輕快、歡樂的感覺。如彩調傳統(tǒng)劇目《王三打鳥》中青年小伙王三出場的音樂包括唱段就是一連串的四個十六、小切分、附點十六的節(jié)奏型穿插著連續(xù)進行,給人營造了心情舒暢,歡快爽朗的心理氣氛。當王三歡快的唱著“今日天氣好晴爽,王三心中喜洋洋,忙把鳥槍來扛上,扛起鳥槍上山崗”的唱詞去會見心上人毛姑妹,輕快的配樂,歡快的唱腔,以及歡快的故事情節(jié)的層層鋪墊,都帶給觀眾愉快的審美欣賞過程。彩調另一個極具特色的音樂元素就是它豐富的音樂唱腔。彩調的音樂唱腔由腔、板、調三部分組成。其中腔類就有三百多種,會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身份和用途來細分。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的題材:一是根據舞臺上所表現(xiàn)的身段所使用的唱腔,如走路時就用“路腔”;喝酒時就用“飲酒腔”;勞動時就用“挑擔腔”或“勞動腔”。二是根據人物角色行當所使用的唱腔。如“小生腔”是小生行當所使用的唱腔;按人物身份、職業(yè)來使用的唱腔就有“強盜腔”、“和尚腔”、“神仙腔”等。三是根據唱詞內容和形式使用的唱腔。如“五字腔”是指每句的唱詞均由五個字構成;四是根據特定的情節(jié)和場景來使用,如“十月花”是唱百花開放時節(jié),“四門摘花”是一對青年男女,分別在舞臺的四個方向,表演摘花插花情節(jié)時唱的。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各民族文化紛繁復雜的今天,彩調也在突破傳統(tǒng),融入了一些現(xiàn)代性的生活、藝術元素,使自身更豐富多彩,能適應更多的觀眾群體。

3.3幽默詼諧的喜劇形式,寓教于樂的戲劇效果

前文論述彩調與桂劇的區(qū)別時,提及了彩調與桂劇劇目內容上的不同。彩調不講家國情懷,不演英雄情結,不論神仙鬼怪。而是通過一些小人物、小事件來提煉與深化主題的。并且廣西在古時就被視為蠻夷之地,原生原長的少數(shù)民族也被視為“土著民”。這些少數(shù)民族在性情上就比較率真,他們的社會審美心理中自然也沒有那些貴族士大夫、文人雅士的那些風雅素質,在審美習慣上喜歡通俗歡快的風格。彩調就是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中發(fā)展并流行起來的,它是符合八桂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取向的。如戲曲大家李漁所說“傳奇不比文章,文章作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這充分的道明了彩調的戲劇內容特點———淺顯易懂。前文也說過彩調被大眾譽為“快樂的劇種”,它有很多傳統(tǒng)劇目都是喜劇,如《阿三戲公爺》、《雙黃蛋》、《隔河看親》等,都通過喜劇人物、喜劇情節(jié)、喜劇表演來帶給觀眾快樂的享受。可見,彩調就是采取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形式讓觀眾在愉快的審美感受中感悟人生道理,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戲劇效果。讓觀眾在歡樂中受教育,在看戲中戲看人生??傊?,彩調以它獨特的“山茶花”香氣綻放在百花齊放,爭相斗艷的中國戲曲之園中。它之所以能流芳百年,吸睛無數(shù)不止是因為它獨具風韻的戲劇風格,入木三分的表演形式,還因為它的內容形式都十分貼近生活,受眾人群廣泛,是符合絕大多數(shù)觀眾的審美力的。因此,我們只要順應它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去精心的呵護它,欣賞它,傳承它,彩調這朵“山茶花”一定能常開不敗,愈聞愈香,造樂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楊智.關于彩調劇起源的辨析與探究[J].藝術評論,2017(06):125-129.

[2]闕真.論廣西彩調劇的平民化特征[J].文化遺產,2008(02):26-31.

[3]盧棟棟.彩調溯源及音樂特征簡析[J].黃河之聲,2018(03):31-32.

作者:萬鳳鮮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