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胡適讀寫教學觀語文教學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胡適讀寫教學觀語文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胡適讀寫教學觀語文教學實踐

摘要:立足胡適讀寫教學觀,文章從課堂教學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靈活開放的課堂氛圍以及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鼓勵學生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課外練筆等方面探索輕松、高效的小學讀寫教學方法。

關鍵詞:胡適;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實踐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不能簡單地把二者割裂開來。一方面,閱讀教學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素材,樹立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對于寫作教學無疑存在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寫作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思維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感悟能力。對此,胡適認為讀寫有著重要的聯系:一方面,閱讀是吸收思想,寫作是發(fā)表思想。吸收來的知識如果不做一番整理,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就算不得自己的東西,讀書就難有成效。另一方面,發(fā)表思想要以深厚的知識儲備為基礎,閱讀是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寫作教學離不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遇到了一些問題,二者往往被割裂開來,閱讀成了單純的技巧性訓練,卻忽視了其重要的素材儲備以及情志塑造功能;寫作成了應付教學、考試的程式化訓練,忽略了真情實感的表達以及閱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而胡適的讀寫教學觀以杜威教育思想為基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從自身的經驗積累出發(fā),注重研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當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現狀分析

(一)認識程度提高,但缺乏深入理解

讀寫結合教學對一線教師來說已不再陌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課堂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大多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對讀寫結合的理論學習,還處于自我摸索階段,導致在課堂上的應用僅停留在表面,甚至沒有主動設計讀寫結合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意識。究其原因,小學語文老師大都更重視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課堂實踐的探索,較少在教學理論方面進行自我充電。另外,學校在這方面的相關培訓也比較欠缺。

(二)運用頻率提高,但方式單一

從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近年來有很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或多或少有運用這種方法,尤其是在閱讀課中。但大部分老師在實踐中要么側重于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要么側重于對學生寫作方法的訓練,很少能將二者融合起來。

(三)讀寫結合流于形式,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很多老師已經能夠在課堂上自如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形式上,表現得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看似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感官起到了觸動,也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除了對小游戲、圖片、音視頻等印象深刻之外,對文本的感悟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是極其貧乏的,這樣的閱讀課不僅沒有達到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寫作激情的觸發(fā),就連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目的都沒有達到。

(四)讀寫結合忽視學科融合,缺乏創(chuàng)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學科之間的壁壘被逐漸打破,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了教育研究與實踐的新趨勢。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語文課堂上如果能恰到好處地融合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讀寫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建立“大語文”學習觀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老師限于學科融合理論知識的缺乏以及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少能運用學科融合知識進行備課和讀寫教學。綜合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我們發(fā)現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列問題。究其原因,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缺乏相關的理論學習。大部分教師忙于一線教學,比較重視實踐經驗的總結,卻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第二,教師缺乏對學生身心特點的了解。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僅備教材、很少做到備學生,或者有做到備學生,但對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的把握是不全面的,導致讀寫結合中的“讀”和“寫”不能很少地結合起來。第三,教師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把握。部分一線教師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使用讀寫結合方法,但是所使用的手段并沒有服務于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導致讀寫結合成了一句空話。

二、胡適讀寫教學觀概述

(一)胡適的閱讀教學觀

關于閱讀教學,胡適特別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的訓練。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其以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在方法訓練上,他根據個人經驗,提出了讀書有兩個要素:(1)精;(2)博?!熬本褪且龅剿牡剑貉鄣?,口到,心到,手到?!安本褪恰伴_卷有益”。胡適指出,“為預備參考資料計,不可不博。”[1]也就是說,閱讀一本書,或許其中有很多盲點,讀的書多了,才能對這本書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精”和“博”的良好讀書習慣,是胡適閱讀教學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上,胡適也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修能力。他認為,“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當代的新潮流,教員在講堂上,除了補充和討論外,實在沒有講解的必要?!保?]不得不說,這種觀點對于改革陳舊落后的灌輸式教學理念,無疑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此外,胡適主張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中形成開放靈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質疑,以文本和社會問題等的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觀點與當前流行的情境教育部分觀點不謀而合,李吉林指出,“兒童會因好奇、因美感、因探究、因與經驗相關、因情感共鳴……形成一種關注、探究的心理而要學?!保?]

(二)胡適的寫作教學觀

關于寫作教學,胡適以靈活、開放的態(tài)度指導寫作教學。在題目制定、內容表達、課程作文的訓練方式等方面都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具體來說,他主張寫作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也就是說,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不先求辭藻、文字之華麗,而應發(fā)出自己的心聲。葉圣陶對胡適的這一觀點也是十分贊同的,他說,“須認定國文是發(fā)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文字所以表聲音,聲音所以達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沒有情思,就沒有發(fā)出聲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3]可見,葉圣陶也認為寫作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的,沒有思想感情,就還是不要寫作了。第二,題目擬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只有題目符合學生特點,學生在寫作中才能做到情感的真實表達,雜志文章、長篇通信、系統筆記等是學生思想的真實反映,這類文章比硬著頭皮寫的作文要好無數倍。第四,將演說、辯論作為寫作的重要方法。他認為,“凡能演說,能辯論的人,沒有不會做國語文的。做文章的第一個條件是思想有條理,有層次。演說辯論最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有條理系統的思想能力”[4]。第五,日記要記思想和心得,而非日常小事。胡適認為寫日記要“多記個人思想和學術心得,不應專記小事!”[5]

三、胡適讀寫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一)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胡適提出了讀書要“精”“博”,要求學生在讀書時不僅要涉獵廣泛,還要有所側重,對于重點內容要深挖細琢,既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新課改將“閱讀本位”改為“讀寫互動”,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時要學會做記錄,做筆記,記下心得體會,摘抄好詞佳句,以促進寫作。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孩子們在課堂中的閱讀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聽“講”,很少有自主閱讀,自主理解的機會。另外,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比較小,現在的孩子課業(yè)負擔繁重,課后時間有限,老師閱讀的書目雖然推薦了一大堆,但很少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大部分是不自覺的,要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引導才能有效開展。而迫于功利性閱讀,老師在課后的閱讀指導上,大部分是缺位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調整:第一,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孩子們在自讀中感悟,在自悟中陶冶情操,并能在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記錄好詞佳句,記錄感悟啟發(fā),于無意間為習作積累了素材。第二,在課外閱讀方面,聯系單元目標,聯系課文內容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們在每個階段、每個單元推薦閱讀書目,力求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讓學生在讀書時做好摘抄和記錄,每單元結束后進行閱讀展示,開展各種讀書交流活動,將課外閱讀從布置到實施都落到實處。

(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第一,在閱讀文本時,對于一些疑難或趣味性文本,以音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直觀感悟,比如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里面有些字詞的意義學生比較難懂,我們就通過視頻的方式把整個故事呈現出來,不知不覺中,學生對各個詞語的意思、整個文本的意義,故事的哲理等都已經了然于心了。第二,情境造勢,為學生寫作提供源泉,帶動學生的情感融入。比如在上二年級上冊《雪孩子》時,我們制作了雪孩子前后變化的動漫視頻,當學生看到雪孩子遇熱融化時,心里頓時充滿了對雪孩子的敬意,這時再讓他們寫對雪孩子想說的話,他們的語言一定是真情實感的表露,與此同時,心靈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第三,在習作中,鼓勵孩子們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以一人一句的形式在班級作文展示臺進行合作寫作,這種方法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熱情,也讓他們在平時的寫作中渴望和別人進行交流,渴望自己的文章成為全班最“靚”的那一篇。

(三)創(chuàng)設靈活開放的課堂氛圍

第一,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提問、課堂討論,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書本,創(chuàng)設開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對于寫作教學,在題目選定上,我們可以推薦一些題目,然后由師生共同討論決定;也可以由學生提供好的題目,全班討論決定。第二,對于口語交際課,采取多種形式,盡量讓每位同學都能發(fā)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把自己的想法通過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又是一次重新整理、加工。比如,在三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辯論賽的形式,先對學生的基本立場進行摸底,之后根據摸底情況分好正反方,再讓學生課后進行準備,然后在課堂上以辯論賽的形式展示出來。課堂上,我們發(fā)現在雙方激烈的辯論下,連好多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孩子都勇于發(fā)言,急于發(fā)言,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接下來,我們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通過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一次小練筆,當天孩子們就交上了作業(yè),可見這樣的課堂形式,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使學生將口語交際、作文當作自我表達的途徑。

(四)鼓勵結合生活的課外練筆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難點,也可以說是落腳點。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一單元一次的作文是非常令人頭疼的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作文都是命題作文,孩子們有時候并沒有對這些命題的了解,也沒有類似的生活體驗,這就很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他們只能東拼西湊,胡編亂造,最后呈現出的結果當然是不容樂觀的。這樣的作文寫得多了,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也就沒了,寫作文也就成了應付差事了?;谶@種情況,我們以為可以在平時給孩子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練筆的機會,并對他們的練筆進行定期檢查,講評,展示。在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嘗試的:每當有重大節(jié)日、重要事宜、趣味課文時我們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進行與之相關的課外小練筆,可以是感言、筆記,也可以是啟發(fā)等等。字數,形式不限,只求真情實感,有思想。一個月后進行檢查,并評出“最佳寫手”。這種多樣化的小練筆看似與單元作文、考試作文毫無聯系,實則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技巧和思維能力的訓練。

四、結語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既受新課改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也受應試教育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然而,語文課程的改革離不開歷史、離不開傳統,所以借鑒與開拓應該成為推進新課改的兩重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守正出新,如何讓新課改真正落到實處,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而不亂,如何讓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語文技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是我們應該思考的。胡適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法在當時提出并不是毫無根據的,他以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念為依據,倡導以“兒童為中心”,以語文課堂的人文性為根本指導,提出了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閱讀教學法和提倡自由開放、多種課外練筆的寫作教學法,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具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適,著,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3]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胡適.胡適文集(第2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唐德剛.胡適雜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趙艷 單位: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