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玉米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玉米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玉米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研究

1玉米大斑病

a.種植抗病品種。①實現抗源基因區(qū)域化,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種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種,在另一地區(qū)里種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種,使抗病品種的布局合理,起到隔離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種的定向選擇,以防大斑病菌優(yōu)勢小種的形成和擴散。②不同抗病品種的合理搭配種植,防止在一個地區(qū)內品種抗病基因(種質資源)單一化,使品種群體的抗病性在遺傳上是異質的、多樣的。③重視品種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混合發(fā)生區(qū),應選用能兼抗幾種病害的多抗性品種。

b.徹底消滅菌源。秋收后結合防治玉米螟及時處理玉米秸稈,尤其對嚴重感病的秸稈要及早處理,以便減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過機械收割時粉碎秸稈進行還田或站稈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將病殘體及病葉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從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藥劑防治。在病害發(fā)生嚴重地區(qū)可以用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噴霧,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噴霧。

2玉米瘤黑粉病

a.輪作。有計劃地進行輪作,可顯著減輕發(fā)病,一般可與小麥、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輪作2~3年。

b.選育抗病品種。配制雜交組合時,應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遺傳規(guī)律、病菌致病性變異產生新生理小種等問題。

c.割除病瘤。及時割除病瘤,減少病菌積累,且可減輕當年的再浸染。割除病瘤時,應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進行,割下的病瘤應深埋或燒掉,以減少菌源。

3玉米絲黑穗病

a.實行輪作。尤其病重田塊,應與大豆、小麥、谷子等作物進行3~4年輪作。

b.適期早播。過早播種,地溫低,種子發(fā)芽和幼苗出土時間拖長,易受病菌侵害,過晚可減輕病害,但成熟過晚,易遭霜害,故應適期早播。

c.種子處理。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用量為種子質量的0.3%~0.5%)拌種,或用25%羥銹寧粉劑(用量為種子質量的0.3%~0.5%)拌種,或用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用量為種子質量的0.4%~0.8%)拌種。

d.除掉病株或病穗。在黑粉子孢子尚未散出前,割除病株或摘除病穗,深埋或燒掉。減少越冬菌源,減輕翌年的病情。

e.秋季深翻。一定要注意翻地質量,不能將病株殘體露在土外。

f.拔除病苗。人力充足而且發(fā)病重的地區(qū),可進行人工拔除病苗,但需晚定苗,拔除病苗后如出現缺苗進行補苗,以防缺苗影響產量。一般玉米7~8片葉時病苗長相明顯,此期進行辨別準確率高。在無經驗或病株率低的地區(qū)不宜采用。

g.選用抗病品種。玉米品種間的抗病性有明顯差異,各地應選育和利用本地區(qū)較為抗病的品種。

作者:蔡紅俠 單位:通榆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