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闡釋理論下對稱文化民俗習語翻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中國文化走出去成為必須,而中國民俗語的翻譯一直是其中的難題。本文根據(jù)闡釋理論的四個步驟“信任”,“入侵”,“吸收”和“補償”作為理論依據(jù),就對稱文化民俗習語翻譯的過程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闡釋理論;民俗習語翻譯;對稱文化
1.闡釋理論的四大步驟
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中國文化走出去成為必須,而中國民俗語的翻譯一直是其中的難題。本文根據(jù)闡釋理論的四個步驟“信任”,“入侵”,“吸收”和“補償”作為理論依據(jù),就對稱文化民俗習語翻譯的過程進行了探討。第一步是信任。信任是譯者相信,在需要理解的源語文本里會有意義的思想?!八欣斫夂完U述是以信任行為開始的”(ibid:312)。譯者的第一動機是“一種信任的投入”。譯者認為源語文本代表世上的一些東西,需要翻譯的連貫和值得翻譯的東西。雖然這一般是即時,無意識的行為,但它代替的是隱藏在每個翻譯行為下的一種關鍵假設。第二步是入侵。入侵是反映在譯者源語思想的理解和表達,因為主觀是不可避免的。斯坦納指出,“這是海德摩爾的貢獻,認知和闡釋是緊湊和不可避免的攻擊模式”(ibid:313)。譯者滲透到源語文本,提取意義,并添加到目標語文本里,豐富源語文本(ibid:314)。第三步是意義的輸入和源語的形式?!盁o論歸化到了哪種程度,輸入的行為都會潛在地打亂或重置原始結構的整體”(ibid:315)。它涉及到譯者在第二步中提取的源語文本意義,被添加到目標語言中。換句話說,目標語文化要么吸收外國文化,要么被外國文化吸收。而辯證主義也是在個體譯者中產(chǎn)生的。然而,這樣的行為會引起系統(tǒng)內部的不平衡,這只有在第四步最后一階段來修改,這就是補償。正如斯坦納分析的那樣,目標語和文本在吸收階段被轉換,這就會恢復平衡來補償意義的損失和歪曲意義的輸出(ibid:316)。斯坦納把補償描述為源語意義的霸占和吸收,這就使原始意義變得辯證而費解。翻譯是在補償上失敗的——譯者必須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恢復他們失敗的地方。從以上看出,闡釋學理論是從方法論闡釋學到本位論闡釋學。在現(xiàn)代闡釋學理論中,斯坦納把它用為翻譯過程的四步驟,這翻譯了一個詞,短語,句子,文本,甚至每種翻譯。在本論文中,作者將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使用該翻譯理論。
2.民俗習語翻譯過程
闡釋理論有四個步驟,分別為“信任”,“入侵”,“吸收”和“補償”,應該從這四個步驟對民俗習語翻譯進行分析?!靶湃巍笔顷U釋理論的第一步,譯者應在信任原則下分析民俗習語翻譯。譯者翻譯民俗習語,必須相信民俗習語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意義。他們還應了解在民俗習語的語言和文化間是有不同的“信任”的。一種語言民俗習語所傳達的文化是不同于另一種語言的,在民俗習語的語言中有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關于表層結構,在詞,詞匯和音上兩種語言有不同點。關于深層結構,在語義,句法和語法上也有差別。就民俗習語的文化意義而言,雖有文化差別,但我們必須相信兩種民俗習語有相同的文化概念意義,這使得不同語言的人能進行交流。不同民俗習語能傳遞相同的文化,他們也許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特征,使我們能翻譯民俗習語,并進行文化交流。也即是說,不同語言能表達相同的文化,語言最大的特征就是要交流?!叭肭帧笔堑诙€步驟,譯者應在入侵原則下分析民俗習語翻譯。譯者翻譯民俗習語,他們必須相信,若想翻譯民俗習語并進行交流,他們必須要開始入侵源語言民俗習語。譯者以目標語語言和文化方式分析源語言民俗習語,不只是語言的表層和深層結構和語言意義,還有民俗習語的文化意義。他們必須具備足夠的源語言和目標語民俗習語文化的語言知識。關于源語言民俗習語,他們必須具備語言,文學,文化,背景等民俗習語知識,這是入侵翻譯因素的基礎。若他們不了解源語言民俗習語,就不能繼續(xù)進行翻譯,尤其是具有文化意義的民俗習語。他們還必須認可同樣的文化能用不同語言表達,雖然語言意義不同。“吸收”是闡釋理論的第三步,譯者應在吸收原則下分析民俗習語翻譯。在語言和文化中,譯者吸收源語和目標語民俗習語必須區(qū)分源語民俗習語的語言和文化關系,目標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這在翻譯中很關鍵。因為民俗習語的吸收在文化交流中有難度。首先譯者不僅要有足夠的源語和目標語俗語知識,還要有包括文字,詞匯,語法,音韻的處理能力。他們還需要源語和目標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他們能巧妙地吸收語言并進行交流。該譯者必須知道,并非所有民俗習語可以在源語言和目標語中容易找到相同的文化意義?!把a償”是闡釋理論的第四步,譯者應在補償原則下分析民俗習語翻譯。補償就是民俗習語中語言和文化的互相合作。民俗習語的翻譯應遵循目標語的語言習慣。因此譯者可以看到補償?shù)姆g結果,如何處理民俗習語翻譯,譯者仔細考慮民俗習語翻譯的功能和民俗習語翻譯的方向以及客戶,接受者和其他因素。不論民俗習語翻譯的結果怎樣,譯者都應該把民俗習語翻譯的語境和功能看成是翻譯原則,還必須了解什么是接受者最需要的和接受者翻譯的原因。闡釋理論下的民俗習語翻譯應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譯者作為交流使者,必須分析闡釋理論的四個步驟,也叫敘述過程,“信任”,“入侵”,“吸收”和“補償”。但譯者必須知道要完整地對待這四個步驟,而不能單獨處理。在處理闡釋理論指導下的民俗習語翻譯時要將民俗習語分為語言和文化,以便進行深入研究。在本論文中,會討論對稱文化。也就是說,在譯者關注對稱文化的信任時,他們必須認可和使用對稱和沖突語言,因為不是所有的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文化意義會與另一種語言表達的相同。
3.對稱文化的民俗習語翻譯
民俗習語的翻譯是語言的翻譯和文化闡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由民俗習語中的語言來表達的。語言是一種變化,但民俗習語的文化意義具有獨特性,也許是一種特殊關系類型。譯者可以把民俗習語翻譯分成兩類——對稱的文化闡釋和沖突文化闡釋。當然。民俗習語翻譯的沖突文化和對稱文化有一定差距,這可以被認為是近似文化。所以,如果譯者分析民俗習語的對稱和沖突文化,他們也可以把近似文化成語看成最接近對稱文化或沖突的文化。根據(jù)民俗習語的對稱文化闡釋,民俗習語翻譯必須從語言翻譯角度進行分析,譯者必須從2種語言翻譯處理它(1)對稱文化的對稱語言翻譯;(2)對稱文化的沖突語言翻譯。(1)對稱文化對稱語言翻譯對稱文化民俗習語翻譯就是兩種語言民俗習語文化意義相同,他們在文字結構,語義隱喻和語用環(huán)境上都是一致的,這時會使用直譯。直譯式語言翻譯的基礎,被稱為逐字逐詞逐句的翻譯。對稱文化的民俗習語翻譯很簡單,因為沒有語言和文化沖突。對稱文化闡釋理論指導下的民俗習語翻譯意味著譯者不需要改變原始詞匯和結構,他們可以用目標語民俗習語表達源語,意味著死譯或機械翻譯。嚴格講,需要保持民俗習語的原始風格和形式。當源語和目標語在象征,結構,修辭和意義上相同時,這種方法被廣泛使用。如1.Heisacunningfox.他是一個狡猾的狐貍。2.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石二鳥。3.Acarrot-and-stickpolicy.胡蘿卜加大棒政策。4.Judaskiss.猶大的親吻。以上民俗習語翻譯使用直譯,為目標語讀者容易接受。直譯也是民俗習語翻譯最主要的方法。但一些民俗習語因為其地方特色沒有相同的語言結構和文化意義。一些民俗習語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了體現(xiàn)出這些特征,譯者需要表達出原始思想內容,意象,修辭手法和民族特色。當譯者使用直譯時,一些信息和民俗習語的風格和文化意義可能會喪失,就不能完全表達出文化和語言,應使用其他策略補充這些丟失的信息。這就是直譯加注釋翻譯方法。首先譯者應信任民俗習語具有相同的文化意義,之后分析民俗習語源語言的語言結構和語義,這是第二步入侵。譯者在目標語中尋找具有對稱文化的民俗習語,這就是吸收的過程。如何表達相同的文化意義是困難的,因為譯者不能總是能在目標語中找到相同的民俗習語。所以他們必須用一些注釋來解釋未知的東西或補充一些損失。如1.Sourgrapes.酸葡萄,聊以自慰(伊索寓言)2.Whomthegodslovediesyoung.神所愛的人多夭折;好人不長壽。3.“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Theoldsaying,“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woul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mind.”simplymeansthemasshavegreatcreativepower.(WangWenqin,2005:60)4.HethatservesGodformoneywillservethedevilforbetterwages.愿為金錢侍奉上帝的人,必為更多的錢替魔鬼效勞;有奶便是娘。在對稱語言翻譯中,譯者應關注民俗習語翻譯的對稱性。也就是說,在這種翻譯中,語言表達和文化意義應該相同,要被翻譯的民俗習語具有相同的語言結構,語言意義和文化意義。在第四個步驟“補償”中,文化轉向意味著弘揚民族文化,吸收外國文化,和諧共存,繁榮發(fā)展。直譯和直譯加注釋能把對稱文化和語言的原始意義完整地表達出來,但過多的注釋又會顯得很繁瑣,丟失了其獨特魅力和美。因此譯者在使用直譯加注釋時應注意這點。譯者在做民俗習語翻譯時不總是能在目標語中找到相同意義的詞,他們會遇到不具有相同語言表達的民俗習語,這叫作對稱文化沖突民俗習語表達。(2)對稱文化的沖突語言表達譯者在翻譯一些民俗習語并想要保持文化內涵,但又找不到具有相同語言意義和文化意義的民俗習語時,他們必須對稱文化的沖突語言翻譯。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具有相同意義或文化內涵的不同語言,這叫語義翻譯。目標語中的民俗習語與源語言表達不對等時,可以采用語義翻譯方法。盡管語義翻譯能更好地表達民俗習語的意義,但卻很難保留原始的風味。因此,使用這種方法關鍵是要找到具體相同文化內涵,并被廣泛認可的目標語。如1.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takemeasureswithoutattentiontothechangesincircumstances)2.情人眼里出西施.Intheeyesofalover,hisgirlisalwaysararebeauty;beautyisintheeyesofthebeholder.E.g.Liisordinary-looking,butsheisbeautifullikeafairyinherloverZhang'seyes,thatistosaybeautyisintheeyeofthebeholder.(WangLianshun,2009.10:154)3.吃閉門羹.(Tobedeniedentrance)tobeleftoutinthecold4.人心隔肚皮.Itisdifficulttoknowtheintentionofothers.e.g.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inthatareaisverycomplex,anditisdifficulttoknowtheintentionofothers.Youshouldbecautions.(WangLianshun,2009,10:194)譯者在對稱文化的沖突語言中使用語義翻譯時,他們具有沖突文化語言的民俗習語信任。源語和目標語的民俗習語具有不同的語言結構,在翻譯過程中應使用語義兼音譯加信息注釋的方法。盡管民俗習語具有不同的語言結構,但他們有相同的文化意義。如牛在中國是誠實,老實的寓意,而狗在西方才具有這個意義。譯者在做這種翻譯時,能把誠實的寓意看成是文化認知寓意,文化交流過程,但不能在中國使用狗作為誠實的寓意。在第二步“入侵”中,譯者必須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民俗習語的文化材料,因為源語和目標語具有不同的文化意義,但譯者能夠像使用狗和牛一樣進行翻譯。在第三步“吸收”和第四步“補償”中,譯者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個寓意結果。如1.誰跑得最快?是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到。Whoisthefastperson?Itisangels.Speakingofangels,youwillheartheirwings.(Or:Itisthedevil.Wheneveryoutalkofthedevil,hewillappear.)2.吃不了,兜著走。(Togetmorethanonebargainedfor)tofindoneselfinserioustrouble/tobearalltheconsequences.3.headandearsindebt.債臺高筑。4.headandearsinlove.墜入情網(wǎng)。
4.結語
在研究過程中,作者發(fā)現(xiàn)像文化,民俗文化和民俗習語這些語言和文化概念被引進。作者還需認識到他們的特點和之間存在的關系。為了翻譯民俗習語,作者必須了解中英民俗習語之間的不同點。在對稱文化闡釋理論指導下的習語翻譯,有兩種習語翻譯的語言表達,對稱和沖突語言翻譯。如何使對稱和沖突語言翻譯完整并有差異是本篇論文的關鍵。也就是說,譯者在翻譯習語時,必須遵守翻譯狀況,包括語言背景和社會狀況。同時,作者列舉例子支持習語翻譯的分析。然而,習語翻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譯者呈現(xiàn)出了極大的困難。因為譯者不得不猜測目標讀者有豐富的習語知識,那么問題就會變?yōu)樗麘摬捎媚姆N策略和方法來實現(xiàn)習語翻譯不僅能最大程度地被接受,還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歷融合的目的。所有這些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等要依據(jù)不同的語言背景和社會狀況來使用。不可避免,由于各種原因現(xiàn)在的研究離完美還差很遠。但是不可否認闡釋理論對于民俗習語翻譯還是有著一定指導意義的。
作者:杜思欣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