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東施效顰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東施效顰》的故事誰都知道,現(xiàn)在我為含冤幾千年的東施翻案。據(jù)我看,東施效顰之所以被人譏笑,原因有三:
一.東施長得丑??晌业瓜雴枂柛魑?,長得丑怎么了?貝多芬、古龍等人都不漂亮,他們的成就你們可以否認嗎?《情顛大圣》中的唐僧都說過:“長得丑怎么了?關鍵在于心靈!”這個道理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懂,難道你們還不如小孩么?
二.東施模仿著名美女西施——沒有自知之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東施模仿西施,何過之有?蔡依林唱的《看我七十二變》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其中有一句:“人不愛美天誅地滅?!辈徽f明星,說說百姓,有誰敢大喊:“我沒用過‘洗面奶’、‘護膚霜’、‘沐浴露’!”若大家都沒有愛美之心,那美容院老板還不活活餓死?電視上還有“大寶,天天見”?還會播“美就是更白更細更光潔”?還有什么“超級模仿秀秀出你的精彩趕秀讓你紅”么?模仿是壞事嗎?“活到老學到老”嘛!模仿又有什么錯???!
三.東施模仿得太著急——適得其反。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東施只是愛美心切,沒有考慮周全而已?,F(xiàn)在有人去模仿什么明星,去整容成什么瓜子臉兒,結果有些人失敗了成了倒的瓜子臉兒。我們也可以寬容一點,學著she的《美麗新世界》的頭兩句:“應該學習銀河,再寬容一點。
再看看我們的做法“①不夠寬容②不光明磊落,有本事你在東施面前提意見嘛!為什么死后還嘲聲不斷?③得饒人處不饒人,人家做了一件不盡如人意的事,咋們幾千年后還在譏笑!唉……
可是這一部書出來之后,尤其是出名之后,就有大量的東施效顰。不管內容怎樣,光聽著那個名字,就趕緊讓人反感。不知道別人怎樣,反正我是這樣的心情。
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能夠理解,所有的故事,都在書中,變成穿越歷史的回憶。
如果,我們還是在這里,還是在想著未來的生活,這些終究都不太一樣的。大家都在憧憬著另外一個途徑,可是即便是通過不了,我們也能夠懂得所有故事。
如此簡單。
如同夢想一般,讓我們看得真切。
好好先生 三顧茅廬 葉公好龍 入吾彀中
天衣無縫 侃侃而談 買櫝還珠 老馬識途
必恭必敬 沉魚落雁 草船借箭 七步之才
千人所指 覆水難收 門庭若市 開天辟地
不寒而栗 門可羅雀 濫竽充數(shù) 坐井觀天
成語故事 一衣帶水 程門立雪 人人自危
千金市骨 大腹便便 三令五申 各得其所
背水一戰(zhàn) 不堪回首 南轅北轍 別有天地
乘人之危 如釋重負 九牛一毛 不可救藥
一暴十寒 東施效顰 馬革裹尸 開卷有益
人給家足 妄自尊大 一鳴驚人 一字千金
病入膏肓 狐假虎威 不名一錢 困獸猶斗
后生可畏 牛鼎烹雞 毛遂自薦 拔山舉鼎
曲突徙薪 梁上君子 怒發(fā)沖冠 傷風敗俗
囫圇吞棗 奉公守法 別開生面 力不從心
人言可畏 雕蟲小技 堅壁清野 對牛彈琴
分崩離析 勞而無功 畫龍點睛 雙管齊下
博士買驢 名落孫山 克勤克儉 博而不精
不遺余力 口蜜腹劍 以鄰為壑 塞翁失馬
拔幟易幟 瓜田李下 克己奉公 孺子可教
人杰地靈 返老還童 不自量力 負重致遠
兵貴神速 賓至如歸 風吹草動 乘興而來
人心如面 掩耳盜鈴 人琴俱亡 不遠千里
“求異思維”是對同一材料,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構方式、不同的關聯(lián)出發(fā),分析出不同結論的思維方式。對中學生來說,“求異思維”在寫作中的實際運用,主要表現(xiàn)為擴散性、獨特性和逆向性等三種基本特征:
一、“擴散性”是促使中學生寫作出現(xiàn)突破,超越常規(guī)思路,走向“創(chuàng)新”的一條捷徑
“擴散性”是指“求異思維”的過程并非直線的、邏輯的,而是常常伴隨著移植再現(xiàn)、對比聯(lián)想、相似類比等一系列復雜的擴散思維活動過程?!皵U散性”運用于寫作中就是對同一問題、同一題目、同一材料和同一體裁的不同認識,既可以無拘無束地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又能夠克服“雷同化”、“模式化”,從而達到“不異而異,同而不同”的寫作目的。中學生寫作的素材主要來源于他們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表面上看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單向模式,其實并非如此,中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情感意志、興趣愛好、表達能力等,因而他們對來源于生活的命題,或材料的取舍也會各有千秋。
在具體寫作時,中學生可以利用“擴散性”,把不同的生活素材溝通起來,也可以把不同的生活感受結合起來,突破過去的習慣思路,按照新的要求去傾訴、去表達,從而達到比較好的寫作效果。比如,可以借鑒作家肖復興運用移植再現(xiàn)的方法。肖復興常常把他母親生前的照片和衣服放在他的工作室里,是想在他寫作的時候,借以激起他的靈感,讓作品里所描繪的母親形象,以及所敘述的故事,更加貼近生活真實。又比如,朱自清《背影》中寫父親多年前在浦口東站送他乘火車北上念書的那段情景,全文只有一千多字,集中還原了父親送行時的背影。作者聯(lián)想到家庭困頓、屢遭變故,在外飄零的父親蒼老而頹喪。文章的精妙之處,就在于給讀者留下了父親為兒子買橘子,兩次穿過鐵路、攀爬月臺慢鏡頭式的背影再現(xiàn)。借鑒作家的成功經驗,巧妙地運用移植再現(xiàn),中學生自己的作文,也會出現(xiàn)讓人難忘的片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求異思維”的“擴散性”是促使作者觸發(fā)靈感的捷徑,通過擴散所獲得的信息材料,無論是外在機遇,還是內在機遇,都包含著沒有意識到的事物的某種本質聯(lián)系。中學生在平時就要自覺地運用“求異思維”的“擴散性”激發(fā)規(guī)律,有效地利用各種反常的信息和反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常規(guī)思路,開辟新的寫作領域,從而達到藝術構思和藝術表達的效果。
二、“獨創(chuàng)性”強化著中學生文章寫作的不可重復性
如果說,“擴散性”是就求異思維的廣度而言的,那么“獨創(chuàng)性”一定是就求異思維的深度而言的。中學生寫作過程中求異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是指中學生特殊的個體精神勞動而言。一個人的“想”決不能用另一個人“想”來代替。此外,求異思維的目的就是寫出與眾不同的感受與思想。這種感受與思想只有是新穎鮮活的、前無古人的,才稱得起是成功的求異思維。千人千般思,萬人萬般情,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文化熏陶以及特殊感受,受其影響,其選擇材料,探討問題的思路也會千差萬別。
三、 “逆向性”駕馭著中學生的寫作靈感,使之跨越時空,“反?!被颉俺龈瘛?,從而給寫作帶來生機與希望
“逆向思維”也叫“反向思維”。中學生的寫作所面對的許多材料都可以一分為二,如果能按照逆向思維的方法,把同樣起作用、同樣正確,但彼此又完全對立的概念、觀點、思想統(tǒng)一起來,就能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中學生在認識一個問題,或一個材料時,總是習慣地認識或肯定材料的此一面,而忽視彼一面,因此,在寫作時如果能自覺地運用逆向思維,從“彼”一面去思考問題,往往就會有新穎獨創(chuàng)的發(fā)現(xiàn)。所謂的從“彼”一面去思考,就是對一些司空見慣的觀點,“反過來想一想”,人褒我貶,人揚我抑;或人貶我褒,人抑我揚;或人從正面入手,我從反面落筆;人就此處展開,我就彼處切入,這樣就會獨辟蹊徑,標新立異。舉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語,其中都蘊涵著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流傳日久,人們就習以為常,往往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即對某種觀點產生一種“從來如此”的看法,而實際上,不少名言警句是就其一點或一個角度而言的。中學生在思考或行文時,完全可以“反過來想一想”,不妨反其道而寫之。比如“東施效顰”這個故事,在我國民間已經流傳日久,人們歷來對東施有所非議,認為她不知道美在何處,盲目模仿,把糟粕當精華,這種認識固然不錯。但調換一下角度,“東施效顰”也未嘗不可。東施之所以效顰,是因為追求美,出發(fā)點是好的,現(xiàn)在社會正是需要這種力排眾議,勇于追求的精神。當然,方法不當會影響效果。照此,“班門弄斧”的人也應該鼓勵一下,人們總是嘲笑他們不自量力,賣弄拙技,狂妄自大。但換一個角度,“班門弄斧”也值得肯定。這種不迷信不崇拜、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只有具備這種精神,社會才會有創(chuàng)造,才能在不斷開拓中前進。倘若一味拜倒在權威的腳下,屈原以后便再無詩人了。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以鼓勵這種“反?!被颉俺龈瘛保ㄆ淙绱?,方有好文章出現(xiàn)。
中學生應該相信,逆向思維確實是一把鑰匙,能為自覺寫作者開啟思辨的大門,通過這扇門,可以看到茫茫宇宙,皇皇萬物,都包涵著亦此亦彼的矛盾對立面,而在特定情景中,你或著眼于“此”,或著眼于“彼”,都可以讓你往來無礙,言之成理。想一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蠶有“無私”的一面,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也有“自私”的一面,所謂“作繭自縛”??梢?,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中學生的寫作提供了逆向思維訓練的契機,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寫作的根本。
和諧是一種美,更是美的最高境界,它能使藍天、白云、碧水、清風的自然萬物共生并存,使人與自然友好相處、天人合一,也能使個人的內心達到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脫俗……它是所有“美”的延續(xù)。
然而,何為“美”?人類追尋“美”的步伐幾千年,對它的內容也在不斷補充,動人的音樂是美、斑斕的油彩畫是美、一碧萬頃的天空是美、傾國傾城的容顏更是美……想來,說上一天一夜也是說不完的,但是它的內涵卻是不變的——和諧。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她有沉魚落雁的美貌,但是卻有心絞痛的缺陷,每每至此就會心痛皺眉。一般來說,皺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的皺眉卻更加增添了她楚楚動人的效果,讓人看了更加心生憐愛,不然怎么會有“東施效顰”的故事呢?世間萬物,十全十美、完好無缺是難以達到的,從根本意義上而言,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所以,美麗與瑕疵總是同時出現(xiàn),它們正是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是和諧讓它們并存在一起,以達到一個更廣闊的高度!
西施將她的“美”與“瑕”完美柔和,形成一個經典,更是一種神話,至今無人可比。在現(xiàn)今生活中,我們也不是常常能遇到恰到好處的事情,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誰也不能夠保證它會按照既定的趨勢發(fā)展演變,只有讓它和諧的好壞并存,才有可能讓它回饋你一個圓滿的結局。
有缺陷,也有和諧,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才能迸發(fā)出美的空靈、美的經典、美的至高境界!
關鍵詞: 語言文化差異 習語 翻譯
中華五千年的淵源歷史成就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更是孕育了大量的習語。習語是人民長期沿襲使用的定型詞組和短句,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語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在反映文化差異上,習語比其他語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能夠生動形象地顯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因如此,習語的翻譯也比較復雜。但只要我們按照嚴復先生“信、達、雅”的翻譯原則,注意忠于原文的思想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語言結構的整體性,避免死譯硬譯,在習語翻譯中遇到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以下是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漢語習語翻譯譯法的幾點探索。
一、直譯法
直譯法就是在譯文中既保持原習語的內容,又保持原習語的形式,特別是保持其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和語言風格等。各民族的人能夠交流是因為在思維表達方式、聯(lián)想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英漢互譯時可采用直譯法。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直譯必須以不引起讀者誤解和不違背譯文表達習慣為前提。例如:在翻譯文學作品中,往往作者都會借用習語,使文章生動形象。例:出自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的習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用直譯法譯為: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they have case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又如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中提道:“他一家子在這兒,他的房子、地在這兒,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痹诜g時把中文的習語“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譯成:The monk may ra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意思是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于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后還是無法脫身。這一類俗語的翻譯基本上都采用直譯法,既保留了原習語的形象,又準確地傳達了原意。
二、意異法
意譯主要是指翻譯時抓住內容和喻義這一重要方面,結合上下文比較靈活地傳達原意。由于英漢兩個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習俗不同,不同的事物所引發(fā)的聯(lián)想也不同。若照字面直譯不僅不能達意,而且可能會使人費解或產生誤解。中國的習語有不少源于史實或寓言故事,也有源于生活習俗。因此,對于這種習語的翻譯,應著重傳達原習語的意義,可更換形象譯出其原意,或舍棄其字面意義、形象意義譯出其隱含意義。例如:“一五一十”、“三長兩短”這類習語。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譯“一五一十”那就翻譯成fifteen and ten,“三長兩短”翻譯成three long and two short,西方讀者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因此我們應舍棄按字面意思翻譯,了解其深層次的含義?!耙晃逡皇背鲎悦?施耐庵《水滸全傳》。這里的“一五一十”比喻敘述從頭到尾,原原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shù)目。所以根據(jù)上下文含義可譯成systematically and in full detail or to tell something exactly as it happened.同理“三長兩短”的意思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可譯成:If anything/unexpected misfortune should happen to me.這樣翻譯就清楚明白不會產生歧義了。
三、節(jié)譯法
在漢語習語中,常有并列的對偶結構,用兩個不同的喻體表達不同的喻義。例如“愁眉苦臉”、“不學無術”、“長吁短嘆”等。對于此類漢語習語通??刹捎霉?jié)譯法,即省去并列重復的部分,保留它的基本喻義。例如:“愁眉苦臉”可以譯成gloomy face,無需既譯“眉”又譯“臉”;“不學無術”即uneducated之意,因而無需把“不學”和“無術”重復譯出;“長吁短嘆”這個習語“長吁”和“短嘆”表示同一個概念,所以譯文僅以sighing deeply概括兩者之意。
四、借用英語中的同義習語
英語的一些習語和漢語的一些習語采用相同或及其相似的形象或比喻,表達相同或及其相似的喻義。如“班門弄斧”和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以牙還牙”和a tooth for tooth,“一帆風順”和plain sailing,等等。遇到類似這種情況,不妨借用英語同義詞來譯。但是在借用英語習語時必須注意兩種習語各自的特點,避免時代、地點、條件、名族、習慣、色彩等方面與原作上下文形成矛盾。例如:“我沒想到他對同志們的批評竟充耳不聞?!弊g成英語:I didn’t expect him to turn a deaf ear to the comrade’s criticism.其中對習語“充耳不聞”的翻譯就是借用英語同義習語to turn a deaf ear to來表達,十分妥帖。
五、直譯和兼譯兼用
在采用直譯以保留原文比喻形象的同時,又兼用譯意,有時略作適當補充,使譯文能更加清晰地傳達原文含義。例如在的作品《雷雨》中有這樣一句話:“她一個單身人,無親無故……”譯成英文:But this girl Mei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其中習語“無親無故”譯為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同時補充上to help her,點出含義,使全句述意完整。
六、直譯加注法
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的漢語習語也常采用直譯,但是需要加注,以免使讀者感到莫名其妙。這樣讀者容易理解中文習語所要表達的含義。例如:莊周《莊子?天運》中的習語“東施效顰”譯成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固然保留了原文典故中人物的名字,但是東施是誰?西施又是何許人?如不加注解,西方讀者是無法理解的。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丑,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后人用“東施效顰”來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差。所以在翻譯這個習語的時候應加注: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r,whose endeavo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
中國的習語如恒河沙數(shù),承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底蘊。在翻譯習語的時候我們往往要理解其含義,不能盲目按字面意思翻譯。與此同時要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具備雙語能力和雙文化知識,在翻譯中結合多種譯法,力求促成“信、達、雅”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呂瑞昌,喻云根.漢英翻譯教程.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關鍵詞] 數(shù)字技術;特效;特效電影;3D電影;電影語言體系
電影是一門技術化的藝術。羅伯特·C·艾倫指出:“一切藝術形式和傳播媒介都有自己的技術史?!盵1]一百多年來,從默片時代、有聲電影時代,到彩時代,每一次電影形式的改變都給電影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新的天地??陀^世界更加真實、豐富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觀眾觀影的體驗有著質的飛躍。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在電影特效制作中的運用在成就創(chuàng)作者想象力的同時, 也建構出了全新的電影內容、電影市場和受眾體驗,電影世界又一次發(fā)生著深刻的革命變化。在數(shù)字時代,看電影已經不僅僅是看故事,還為了體驗電影。電影特效營造的唯美、震撼等各式的視覺效果也成為評價一部電影質量的標準,電影進入到特效電影時代。
這種被稱為電影魔術的特效一百多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fā)展,從最初的停機再拍、兩次曝光、變速拍攝、前景和背景的投影技術、2D技術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虛擬影像生成技術、運動捕捉技術,等等。隨著數(shù)字技術與電影特效的融合,特效的數(shù)字時代與3D時代已經來臨。因此,研究中國電影當下的發(fā)展, 就不能離開研究作為與觀眾進行溝通的語言元素的電影特效的意義和影響,這樣才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影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促進中國電影的良性發(fā)展。
一、特效和特技
所謂電影特效, 也叫Special Effects,是指為了滿足電影畫面的特殊視覺效果人工制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電影人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于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產生更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經常用到的電影特技技術有:遮罩接景技術、前幕和后幕的投影、透視場景的定制模仿等。典型的特效有風雨雷電、火山爆發(fā)、海嘯、人工效果的海洋、海浪等。如今, 特效的含義已經大大延展,已經可以根據(jù)劇本要求和導演意圖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體、角色、環(huán)境、場景等。如《精靈鼠小弟》中的老鼠,《星球大戰(zhàn)》中的星際空間。
二、中國特效電影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產電影種種成績的背后依然伴隨著諸多問題與壓力,其中,國產電影產量大,但質量同好萊塢電影相比,缺乏核心競爭力,投入大收獲小是國產片市場的真實寫照。以2012年上半年為例,據(jù)業(yè)內人估計, 90%以上的國產片虧損。[2]
(一)華而不實的電影
電影要講故事,電影話語模式的主導形態(tài)是敘事。電影如何展示情節(jié)、塑造人物,隨著人物對白、背景音樂、劇本和情節(jié)的逐漸深入中,把故事講精彩是電影敘事的基本要求?!皵?shù)字特效使電影敘述形式發(fā)生變化,使電影不僅是物質世界的記錄或反映,其創(chuàng)造的敘事形式呈現(xiàn)了新的特色?!盵3]數(shù)字電影創(chuàng)造的票房神話讓數(shù)字特效影像幾乎出現(xiàn)在所有的電影中,特效電影成了謀求商業(yè)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電影畫面審美性、觀賞性、愉悅性成為電影的主要追求,看不見的一些東西,如人物的塑造、敘事的完整性、情節(jié)的安排、復雜的線性結構等遭遇排斥。這些內容大于形式的數(shù)字技術高超的電影用科技堆砌的“唯美”影像掩蓋了虛無的內容,完全忽視了對影片意義的挖掘。《無極》影像的渲染營造到極致,場景設計在電影特技的包裝下如夢如幻。陳凱歌在談到《無極》時曾明確表示:“我可以用特效實現(xiàn)我對中國文化的情懷,特效幫助我的想象力得以延伸,并且能釋放出來?!比欢?,作為中國“大片”的《無極》,因內容空洞、敘事簡單而遭到批評?!稛o極》所遭受的重創(chuàng)為中國電影敲響了警鐘。當代特效技術在使電影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越來越好看的同時,如果脫離了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和文化內涵,空洞和虛無將讓電影遠離藝術的真正本質,淪落為一種視聽游戲。
(二)“東施效顰“的中國電影
越是特效比例高的電影,就越是全球化的產品。走特效電影的途徑似乎成為中國本土電影與國際接軌,在全球范圍內被接受的最好方法??屏治榈抡f過:最偉大的藝術要得到恰如其分的顯示, 就需要有與藝術力量相當?shù)牡谝涣鞯募记?。[4]中國電影進行了數(shù)字技術的嘗試,但是大多數(shù)中國電影只是盲目跟從好萊塢模式的高科技,其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比如《風云2》在現(xiàn)場布景、特效都模仿好萊塢特效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疤瘛端拱瓦_300勇士》了!”走出《風云2》放映廳,觀眾一致感嘆。這些都反映出國產特效影片的不盡如人意之處。目前,國產電影特效大多都是外包給國外的特效公司,中國的電影只能在西方已有的技術上來制作。導演和特效制作人員之間經常會產生意見和認知上的不統(tǒng)一。中方導演要求的效果如果做不出來,就只能修改內容,讓內容“將就”特效。內容的存在只是為了展示西方文化韻味的特效,中國的特效電影抹不去濃厚的西方文化印記,東施效顰的笑話在現(xiàn)代社會又一次的發(fā)生。張藝謀直言不諱地說:“我拍電影,鏡頭能表現(xiàn)到什么程度,不是由我決定的,要電腦工程師說了算。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導演,而我卻變成了副導演。”[5]
(三)粗制濫造的3D電影
3D電影的制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專門的3D攝像機拍攝。二是用軟件把2D電影轉成3D電影。相對于拍攝3D 電影,把2D電影轉成3D電影所用成本低很多。但是拍攝的3D電影給予人感官上的身臨其境的是普通2D 轉為3D的電影無法給予觀眾的。在觀看電影《阿凡達》一個下雨的場景時,許多的觀眾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感受好像真正從天上落到自己頭頂?shù)挠甑巍D壳?D 電影發(fā)展最注重的表達方式—與電影特效結合對觀眾的視覺進行直觀刺激。在故事的敘述語言上還是形式多于內容,甚至有時因為太注重畫面的美感而忽略了挖掘電影故事的深度。這種表達在剛開始時是有著巨大作用的,當這三五年后,眾把3D技術視為平常之時, 如果3D電影發(fā)展還停留靠特效營造的外表美的基礎上,3D電影又會重新被2D電影取代。目前許多國內制片商將賺錢目標寄托在了3D技術上,一大批轉制國產3D電影項目紛紛上馬。導演高群書說: “因為沒那么多錢,轉一部(3D電影)要600萬,拍一部要6 000萬。那些都是偽3D,都是賣噱頭,騙票房用的。”以提升票價為目的的粗制轉3D的行徑對產業(yè)發(fā)展有害而無利。如何進一步去完善3D 電影的語言發(fā)展,挖掘其獨特的電影表達魅力,從而形成一套屬于3D 電影特有的語言表達體系,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
三、對中國特效電影未來發(fā)展的展望
2012 年上半年美國特效大片進駐中國, 導致同期上映的幾十部國產電影幾乎悉數(shù)賠本, 2013年在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加14 部好萊塢特效大片外國影片的背景下,中國特效電影的如何在國際競爭的環(huán)境下生存和發(fā)展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完善特效電影語言體系
數(shù)字技術不僅使特效成為電影感情表達、內容敘事的重要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整部電影語言系統(tǒng)中的一個表達元素的特效已經成為內容的一部分。如果說蒙太奇是電影的敘事語言, 那么特效就是電影的體驗語言、修辭語言。因此從本體論角度而言, 發(fā)展融入了視聽語言的語法結構的電影特效自然而然成為未來電影發(fā)展的必然路徑和趨勢。所以,我們認真思考的是如何進一步去完善特效電影的語言發(fā)展,實現(xiàn)電影品質提升,挖掘其獨特的電影表達魅力,從而形成一套屬于特效電影特有的語言表達體系。使得中國的特效電影創(chuàng)作中理性使用特效, 而不是為特效而特效,為獲得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技術含量。
(二)電影制作成本的優(yōu)化
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大半投資上億的中國國產特效電影連成本都沒法收回。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由于特效制作費用龐大,常常造成特效預算超支,從而出現(xiàn)壓縮特效費用的現(xiàn)象,最終導致特效效果不足,影響了電影的品質。所以在未來,掌握特效電影的制作規(guī)律,從而優(yōu)化制作成本的分配,對于特效電影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國外的一些制作經驗豐富的大電影公司,在前期統(tǒng)籌、成本控制、后期特效制作、后期突發(fā)風險控制都有縝密的計劃和安排,這樣就不會有減少或者壓縮特效制作部分的預算資金。
(三)規(guī)范特效電影的制作流程
制作一部電影電影其實也是和生產工業(yè)產品一樣,需要有規(guī)范化的流程來保證產品的質量。作為一個成熟的運作模式,在電影開拍的時候,特效團隊就要加入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而不是等到影片后期合成的時候才來找特效公司制作。而且在電影制作團隊中應該有一個特效總監(jiān),對特效制作全權把關。“國外這個行業(yè)里會有一個視覺指導的人, 他屬于特效范疇里面的最高層, 但他不屬于技術范疇, 是屬于創(chuàng)作團隊的, 他和導演進行討論, 如何設計鏡頭等, 達成創(chuàng)作要求, 再和特效指導進行溝通。在中國,導演與特效人員進行溝通, 直接告知特效人員需要做什么, 特效人員提供建議, 缺少創(chuàng)作層面上的視覺指導人員。”[6]
(四)加強特效軟件的研發(fā)工作
中國電影特效大多都拿到國外制作,這是造成成本增加、特效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國內的特效公司使用的電腦軟件工具嚴重依賴進口,別人開發(fā)的軟件在我們還沒有學精時,又有更新更好的技術軟件被別人開發(fā)出來。中國的特效制作就會一直處在無止境地引進、學習的怪圈里。在好萊塢特效的制作理念是每部電影都要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才能營造獨特的視聽效果,而這種獨特是通用的技術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他們在根據(jù)電影創(chuàng)作需要進行軟件的再開發(fā),支持特效創(chuàng)作。所以中國的特效要有自己的技術研發(fā),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不要總是處于“跟隨”狀態(tài)。
四、結 語
本世紀是電影特技發(fā)展的最輝煌的時代,縱觀中外電影特技的發(fā)展歷史,特技始終伴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和科技的發(fā)展而成長。雖然面對諸多結構性問題, 但電影特效仍然通過延展電影表達空間和范圍的方法獲得了創(chuàng)作者和受眾的青睞, 是未來電影產業(yè)競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電影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144.
[2] 藝恩.2012年中國新媒體影視研究報告暨優(yōu)酷指數(shù)研究報告[OL]..
[3] 魏慶前.電影效鏡頭的敘事[J].大舞臺,2008(06).
[4] 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原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5] 張藝謀.預測:數(shù)字技術將終結傳統(tǒng)電影[EB/OL] .http://.cn/2004-07-13/1459442133.htm.
關鍵詞:小古文 目標 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2)05-0059-02
作者簡介:柯向妹(1977―),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福建泉州市泉港莊重文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閱讀與寫作。
小古文被稱為中華語文的“活化石”,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均選編了經典小古文。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小學生年齡特征及小古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小古文學習的興趣就成了小古文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這一教學目標呢?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趣讀
誦讀是小古文教學的命脈。小古文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文有所不同,更具音樂美、對稱美及節(jié)奏美,尤其適合誦讀。小古文的誦讀形式豐富多彩:除常見的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男女生輪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外,還可古文今文對照讀、根據(jù)平仄音律讀、插圖補白讀、古文版文本和現(xiàn)代版文本對照讀……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自由靈活地選擇。
著名特級教師戴建榮老師引導學生按照“平仄”規(guī)律吟誦詩文,深受學生歡迎。對于短小精悍的小古文,教者可以讓學生先用“―”“|”表示“平”“仄”,遵循音韻規(guī)律趣讀。如《鷸蚌相爭》語句的吟誦指導:
| ― ― | ― | ― ― | | ― ― ― ― |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這樣,既朗朗上口,又抑揚頓挫,詩文的節(jié)奏之美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嘗試,在快樂的誦讀體驗中親近小古文。
二、趣品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較、揣摩的方法對文本的意蘊和妙處進行語感分析。小古文的詞、句、段高度凝練,內涵豐富,皆可納入品味范疇。
在《鷸蚌相爭》一文中通過比較,品味“箝”的精妙:
師:剛才有同學說“箝”就是“夾”的意思,那么直接把“夾”替換進句子,你們覺得怎么樣?
(學生思考,搖頭,但似乎說不出個所以然)
師:伸出你的手,試著做一做這兩個動作。
(學生伸出雙手,比劃著,若有所悟)
師:用一個詞來形容,可以說是――
(生的思路頓時打開,答案精彩紛呈:使勁地、用盡全身力氣地、牢牢地、竭盡全力、死死地等)
師:同學們都從力度上來回答,那么,從速度上來講,那是――
(生:迅速地、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等)
師:孩子們,想想此時此刻鷸蚌的心情,那么,鷸蚌又會怎么“箝”呢?
(生:狠狠地、互不相讓、毫不示弱等)
師:是的,在文本中,牢牢地、死死地、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地、迅速地、互不相讓地,這樣的“夾”,就可以說是“箝”。一個小小的“箝”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鷸蚌相爭的激烈程度及二者復雜的內心世界;一個小小的“箝”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用字的精準與獨到。
通過“箝”和“夾”的比較品味,挖出了“箝”中無限的精彩,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帶領學生領略了古文所傳遞的情感和語言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落實了教學目標。
三、趣拓
選編入教材的小古文大多出自《論語》《戰(zhàn)國策》《韓非子》等經典,所選編的小古文背后或有膾炙人口的故事,或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或在謀篇布局、細節(jié)描寫等寫作方法方面有精妙之處可挖掘?!敖逃皇枪酀M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葉芝語),教師要適當取舍,巧妙拓展,開闊學生視野,努力點燃學生學習小古文及課外閱讀的興趣之火。
內容方面的拓展?!耳柊鱿酄帯芬晃?,學生反復品讀感悟后,教師可告訴學生這則小小的寓言曾經制止了一場戰(zhàn)爭。在學生迫切想深入了解之時,把《鷸蚌相爭》在《戰(zhàn)國策》中的原文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聽了蘇代的話后,趙惠王就消除了攻打燕國的念頭?適當?shù)耐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寓言的特點及魅力,也體現(xiàn)了古文濃濃的文化味。
寫作方法的拓展。著名特級教師林莘老師執(zhí)教《東施效顰》一文時,拋出“你怎么知道東施長得丑”這一話題,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討論交流,學習“側面描寫”的方法,并適時引入《陌上?!穬热荩骸靶姓咭娏_敷……但坐觀羅敷”,體會側面描寫之精妙。
情感升華的拓展?!恫澜^弦》一文,學生感受伯牙與鐘子期的情誼后,配樂誦讀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的短歌,學生深深地被這曠世“知音”之情感染,升華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趣說
不同版本的教材均為學生了解文言文內容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如北師大版教材直接附譯文,人教版教材附注釋等,這也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挑戰(zhàn)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文言文翻譯、創(chuàng)造得更生動有趣,甚至超越教材。如《鷸蚌相爭》一文中“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一句,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趣說:“一只河蚌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嘴里還哼著小曲兒,瞧,它多么愜意呀!有只鷸循聲望去,一陣激動:啊哈哈,我的美餐!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嘴伸到蚌殼兒里去啄肉。歌聲戛然而止,突如其來的情況讓河蚌猝不及防,它急忙把殼兒合上,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這樣的趣說,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文本創(chuàng)造性地讀“長”了,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
五、趣演
小古文中人物形象很鮮明,比如《楊氏之子》中聰慧的孩子,《兩小兒辯日》中活潑可愛的小兒和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孔子,《鄭人買履》中迂腐的鄭人等。教學中引導學生走近文本中的人物,討論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試著辯一辯,演一演,激發(fā)興趣,領會主旨?!耳柊鱿酄帯芬晃闹?,鷸蚌相爭可謂達到了你死我活的白熱化程度。教師讓學生組內分好角色,合作表演“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學生情緒高漲。
表演中,學生感受到強烈的對比:那樣你死我活的激烈爭斗,到頭來卻是雙雙失去性命的可悲下場,這兩個場景鮮明而突兀地呈現(xiàn)在眼前,學生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哈哈大笑之余觸發(fā)深深的思考,心靈受到震撼。
六、趣“得意”
教學目標:
1 通過誦讀課文、釋讀課文、解讀課文達到對課文“言”與“文”的把握。
2 理解莊子故事中的比喻意義,了解莊子惠子的性格特點。
3 通過課本劇讓學生領會文章的趣味。
教學重點:
通過三讀課文,達到對“文”與“言”的綜合把握。
教學難點:
領悟莊子的思想進而理解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教學目標的設定,充分體現(xiàn)了我課前的構思,可操作性強,要求的等級也是逐步上升?!痘葑酉嗔骸啡闹挥?08字,要講解一個課時,必定要填充許多內容,怎么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成了我思考的重點。我決定,在“言”上,重點從實詞的一詞多義突破。在“文”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排課本劇,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
教學的重點依舊關注了“文”與“言”。而且特別強調這不是割裂的,而是統(tǒng)一的,以“言”促“文”,以“文”解“言”。
教學難點的設定主要是在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需要學生對于中國的古代文化和文人有個基本的了解。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只要教師能夠引導到位,學生應該能突破這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三幅圖片,分別代表成語邯鄲學步、井底之蛙、東施效顰,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說出成語并解釋。學生很感興趣,馬上有學生答出,而且解釋“東施效顰”很到位。教師介紹這些想象豐富的成語就出自于《莊子》一書,自然的引出對莊子的介紹。通過投影,學生把握了關于莊子的重要信息: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對這些內容識記之后,轉入到誦讀的環(huán)節(jié)。
誦讀課文:讓學生由開頭讀到“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讓學生體會“莊子來,欲代子相”這句話的感覺,或謂惠子,“或”指的是誰?他說這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理?學生回答這可能是惠子的門客,回答時在挑撥是非,進讒言,模仿讀的時候一驚一乍,能夠領會這句話的感覺。我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感覺重讀這一小節(jié)。接下來讓學生體會:“南方有鳥,其名為鵝,子知之乎?”這句話,怎么讀出莊子的疑問語氣,怎么讀出莊子當時的心理是關鍵所在。我找了兩個學生來讀都還有所欠缺,我就示范朗讀,學生通過聽朗讀感受到莊子那種瀟灑自然、娓娓道來的氣度,也體會到了句子的疑問語氣,我讓他們自由朗讀時個人的體會進一步具體化。對于“夫鵝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句話,我提醒學生注意句子的雙重否定句式,又讓學生關注排比的修辭,希望學生讀出特有的感悟。有一位男生讀得比較到位,重音有強調,而且能讀出排比的語勢。對于文章的最后部分,我強調了兩個“嚇”字。對于鴟發(fā)出的叫聲,學生都能戲劇化的模仿,對于“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這句話,學生能領會莊子那種不屑的語氣??梢哉f整個誦讀教學很成功,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時有了明顯的提升。
釋讀課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原文,重點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自行翻譯。學生掌握情況比較好,都能做到句句落實。在釋讀課文的過程中,我穿插了實詞一詞多義的考查,比如講到“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就考查了學生對于“見”字意思的掌握:
1 岐王宅里尋常見
2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班
3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4 胡不見我于王?
出示了以上四個句子,這些句子都是學生課堂上接觸到的,學生很順利的說出了“遇見”、“拜見”、“出現(xiàn)”、“引見”四種意思。
又比如我講到“搜于國中三日三夜”時考查學生對于“國”字意思的掌握。
1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2 國險而民附
3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4 死國可乎?
出示以上四個句子,這些句子學生都學習過,學生的回答既鞏固了以往的知識,又加深了對實詞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把握。
釋讀課文重“言”而不失趣味,為下面解讀課了很好的鋪墊。
解讀課文,課堂板書如下圖所示: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上面的這些詞語加上橫線并用簡單的文字進行分析,學生練習的結果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學生能認識到故事中鴟鵝、鴟和腐鼠的所指,能夠體會到莊子視名爵如腐鼠的態(tài)度和惠子那種熱衷功名利祿之心,達到了解讀課文的效果。
利用課本劇趣味提升:
學生課前自排了課本劇,有五個學生上臺分別扮演莊子、惠子、門客、家丁甲和家丁乙。課本劇分兩幕,第一幕惠子與門客商議,派出家丁搜查莊子。第二幕莊子登門拜訪,與惠子進行了精彩的對話。學生排演的課本劇能夠忠實原文,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學生的智慧與幽默,得到了其他同學鼓勵和聽課老師的贊賞。學生表演完后,我適時地請學生點評,讓他們思考:通過課本劇對課文有了哪些新的領會?《惠子相梁》這個故事的趣味性在哪?學生都做了精彩的發(fā)言。課本劇這個環(huán)節(jié)讓本來嚴肅的課文生動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中來,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拓展延伸,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朗讀以下的句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介紹了莊子那種清靜無為,瀟灑自得的隱士情懷,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賞析以上句子,從而分析出道家學說對后世文人的影響。因為時間有限,學生未能深入體會,但基本達到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