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鞭炮的由來范文

鞭炮的由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鞭炮的由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寓意放爆竹慶賀春節(jié),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焚竹發(fā)聲,名曰“爆竹”.《通俗編俳優(yōu)》說:“古時爆竹,皆為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于驚憚和驅(qū)逐惡鬼?!肚G楚歲時記》中記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神異經(jīng)》云:“西方山中有人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中,嗶嗶有聲,而山魈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今天,我們放爆竹雖有除舊迎新、取個吉祥兆頭之意,但已沒有什么迷信的色彩了。

注意事項一、選擇合法的銷售網(wǎng)點購買鞭炮。購買時應選購外觀整潔、無霉變、完整未變形的產(chǎn)品,產(chǎn)品標志應完整、清晰,有正規(guī)的廠名、廠址、有提示語、中文說明等。

二、不要購買、燃放危險性大的鞭炮。市民一般應選購藥量相對較小的c、d兩級玩具煙花,摔炮、拉炮、砸炮等放鞭炮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極易發(fā)生燃燒、爆炸,存放、燃放時潛在危險性很大,不宜購買。

三、注意放鞭炮儲運安全。不要一次購買數(shù)量過大的鞭炮,家庭內(nèi)應盡可能減少儲存數(shù)量,縮短儲存時間,放鞭炮的存放處必須遠離火源、氣源、電源。

四、不要在禁放場所和區(qū)域,以及禁止燃放的時間放鞭炮,應在空曠平坦、無障礙的戶外場地燃放。

第2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節(jié)日期間,一些商家或團體常常自設或贊助“炮城”供民眾娛樂。攻“炮城”的鞭炮聲如爆豆似的織連成片響起,不少人聞聲便會放下手中的活,循聲前往娛樂場所,欣賞那扣人心弦的場面。

那“炮城”有方有圓,采用竹木、麻線、鉛線等材料扎成“炮城”的骨架,簡單地在四周環(huán)繞一串長長的鞭炮,糊上紅紙,裝飾得像古代的城垣。有的“炮城”骨架扎好之后,由焰火師傅根據(jù)財力及要求,設計并制作多種焰火圖景,層層布置在“炮城”的周圍。這些逐層往上設置的精彩節(jié)目各有名堂,有一種叫“金龜磨”的“炮城”,在一個米篩大的竹環(huán)上捆扎無數(shù)個“鼠仔”(即裝滿焰火藥料的斜口蘆竹細管),并用一條火藥芯彼此連接,一旦火藥芯被攻城的炮仗擊中引燃,所有“鼠仔”同時進出五光十色的焰火,并推動竹環(huán)迅速旋轉(zhuǎn),變成五彩繽紛的飛輪。再如“仙人祝壽”,當鞭炮點燃其火藥芯時,焰火便燃燒出仙翁形象,手中扎成的一捆畫幅突然向下展開,展示出一個斗大的“壽”字。又如“滿天星”,一經(jīng)點燃,在尺余長篾條上縛著的數(shù)十個“鼠仔”同時升空,最后又在空中爆炸,猶如節(jié)日向空中發(fā)射的焰火。其他如“雙獅搶球”,“孔雀開屏”等也是精彩紛呈,欣賞性很強。一切完備后,在安全地帶空曠處立根柱子,把“炮城”高高掛起,約有3層樓高。每座“炮城”設主持人1~2人。攻城的炮手不受年齡、性別和人數(shù)的限制,誰有本事把“城”攻破誰就是好樣的,不但能得到獎品,而且會贏來人們贊羨的目光。

攻城開始時,參加的炮手各自點燃手中的鞭炮,或單發(fā)或成串,從下向上對準“城垣”拋擲圍攻,利用爆炸的威力炸破紅紙,再以火花引爆“炮城”內(nèi)的鞭炮,場景真如萬炮齊轟,蔚為壯觀。

時下,鞭炮品種琳瑯滿目,炮手大多使用長串的連珠炮來攻城,只要鞭炮一掛上“城墻”,利用不斷爆炸的威力炸開“城墻”,引爆“炮城”內(nèi)的鞭炮,使攻城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是那一大串的連珠炮如果沒拋準,就會自上而下落下,炸得炮手們紛紛躲閃,這便是“攻炮城”的一大樂趣?,F(xiàn)在的“攻炮城”不同昔年,炮手們大多注意穿舊衣,戴帽子、手套和眼鏡防護。如果炮手技術高超加上出手順利,拋上的鞭炮火焰觸發(fā)了“城垣”的炮芯,霎時,城如山崩,“炮城”被炸得粉身碎骨。那五顏六色的碎紙猶如天女散花,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勝利者禁不住歡呼雀躍,觀眾們掌聲雷動。

第3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今年春節(jié)有三件事令我高興和難忘。

第一件事是送給爺爺奶奶一份“驚喜”

這可是我的“秘密”呀!你可不要說出來。我悄悄的告訴你吧:今年爺爺和奶奶都66歲了,我和爸爸媽媽早就商量好,要給爺爺奶奶發(fā)壓歲錢呢!噓,小聲一點!別讓他們聽見啊。我們把這個美好的愿望和二叔通了氣,唯獨不告訴爺爺和奶奶。因為我們要給他們倆一個“驚喜”!

農(nóng)歷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們的“秘密”高高興興的來到爺爺奶奶家,二叔已經(jīng)在家里等候我們了。爺爺奶奶已經(jīng)開始準備午飯,爸爸媽媽加入準備的行列,我和二叔一起玩耍去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們沒有泄密!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餃子已經(jīng)擺上餐桌,我們分別給爺爺奶奶拜年,并給他們每人送了一份“驚喜”,爺爺和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說:我們要好好保存起來。伴著新年的鐘聲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感都達到的了頂點。

第二件事是放鞭炮

今年,爺爺和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鞭炮,有手搖花、魔術彈、小飛碟、鉆天猴等等。煮餃子前,我和二叔還有媽媽就下樓去展演我們的鞭炮士兵去了,那鞭炮齊鳴、百花齊放的華光異彩染紅了晴朗祥和的夜空,點亮了每個人的希望和憧憬。我不斷地歡呼和跳躍著,盡情釋放心中的快樂和幸福,迎接美好而又嶄新的一年。

第三件事是合理安排我的壓歲錢

第4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ll the family members gather together for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night. Apple, fish, noodles, dumplings, pork, chicken, cand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table. "Fish" represents "more than" year after year; "Apple" herald "do things go in peace, the smooth". "Noodles" said "healthy life", as for the other, said will you have a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

The most happy childr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more than a lot of friend, they can also get a red envelope. A red envelope, they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to do: set off firecrackers, buy new clothes, buy everything you want. The best place for children, this is the Spring Festival, isn't it?

Not only mean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lso carrying people wish for New Year. We hope the New Year wish will come true, life for the better. Anyway,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meaningful family reunion, we spent together with family, this is the whol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當你問周圍的人,什么是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說出同一個答案,那就是春節(jié)。關于春節(jié)的由來,還有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叫“年”的猛獸,會時不時的襲擊人們。為了趕跑猛獸年,人們不得不在舊年的最后一天放鞭炮,在正門和窗戶上貼上紅紙。幸運的是,年因為害怕鞭炮的響聲和紅色的貼紙,不敢再來了。為了紀念這一天,我們的老祖宗把新年農(nóng)歷的第一天定為“春節(jié)”。

在春節(jié)期間,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除夕的晚上會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飯。魚、蘋果、面條、餃子、豬肉、雞肉、糖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魚”代表著“年年有余”;“蘋果”預示著“做事情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面條”表示“健康長壽”,至于其他的,表示新年會甜甜蜜蜜有好運氣。

第5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除夕之夜,即今年2月3日零點13分,沈陽“第一高樓”五星級酒店皇朝萬鑫酒店,因燃放禮花發(fā)生大火,火焰沖天,濃煙滾滾,燃燒10時之久,萬幸未造成人員傷亡;除夕零點至大年初一下午兩點,北京因燃放煙花爆竹致傷223人,死亡2人;2月3日凌晨短短60多分鐘里,杭州市區(qū)連續(xù)發(fā)生30起火災,基本都和燃放煙花爆竹有關……。

據(jù)公安部消防局,兔年32小時,即2月2日零點到2月3日上午8點,全國共發(fā)生火災5945起,直接財產(chǎn)損失1300余萬元。這一切均為燃放煙花爆竹不當所致。不僅如此,煙花爆竹燃放,造成硝煙彌漫,大氣污染,人皆掩鼻過市:竹屑狼藉,垃圾遍地,清潔工人苦不堪言。新華網(wǎng)報道,從正月初一到初五,南京街頭的煙花爆竹屑垃圾就達973.8噸。估計全國的煙花爆竹屑垃圾要以億萬噸計。

鞭炮“猛于虎”,添彩又“添堵”。去年北京市分管環(huán)保、交通等工作的原副市長黃衛(wèi)同志在與區(qū)人大代表座談時,一提及春節(jié)煙花爆竹燃放就感慨萬端,十分頭痛。黃衛(wèi)介紹,北京市從除夕到初五加上正月十五,為清竹屑、防火災,每天有上百萬環(huán)保工人晝夜加班,有65萬各級官員帶班值班。盡管如此,火災、傷人事故仍然是防不勝防,各級官員嚴陣以待,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個年都是如臨大敵、如履薄冰。今年春節(jié)為觀察煙花爆竹燃情,連警用直升機都升空盤旋,可謂地空聯(lián)合,立體警戒。

中國是火藥發(fā)源地,節(jié)日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每逢過年過節(jié)鞭炮聲不絕于耳,幾千年來從未間斷。然而,煙花爆竹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許多火災、傷人等災難。于是,對燃放煙花爆竹是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陳規(guī)陋習之爭,是發(fā)揚光大還是禁止廢除之辯,多年來紛紛揚揚,有贊有彈,有禁有放,莫衷一是,爭論至今不絕于耳。

1993年春節(jié),北京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人們很不習慣。除夕之夜,若大京城,沉默不語,寂無聲息,京城猶如“死城”。就這樣,北京市在一片死氣沉沉中度過了12個平安年。2005年,為滿足北京市民過個有傳統(tǒng)年昧的熱鬧年的需求,北京人大又通過了對燃放煙花爆竹解禁的法規(guī),并對燃放做了相應規(guī)定。從此,北京燃放煙花爆竹“死灰復燃”,炮聲煙火卷土重來。北京的春節(jié)又恢復了熱鬧、昧濃的文化傳統(tǒng)景象。但同時,燃放煙花爆竹的解禁,也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盒子”,隨著鞭炮的喜慶聲,火情上升、人員傷亡接踵而至。不僅為維護安全政府相關部門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災難也給本來熱鬧歡樂的春節(jié)蒙上了陰影,造成巨大的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為此,禁放之聲又日益聲高。

燃放煙花爆竹雖喜慶熱鬧,但弊端多多。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禁了之,又似乎有因噎廢食之嫌,方法簡單而粗暴,百姓不會答應。如果不加節(jié)制和改進,任其橫沖直撞、肆虐無忌下去,又會帶來安全隱患、人身傷亡、經(jīng)濟損失、痛苦記憶,造成空氣污染、環(huán)境污染、噪音污染、市民文明意識倒退,導致維安成本攀升、人力財政負擔、城市文明標準下降…-?

第6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壘高塔

準備:一次性紙杯若干

玩法:

4歲以下的孩子,讓他將紙杯杯口朝下,像壘金字塔一樣,慢慢向上壘高。孩子會發(fā)現(xiàn)底層紙杯越多,塔就能壘得越高。

4歲以上的孩子玩時,除了上面的玩法外,還可以像壘高塔一樣,將最下面一個紙杯杯口朝下,上面一個杯口朝上,如此依次壘高。

提示:

初玩時,不要求比速度和高度,只要求壘得穩(wěn)。玩了多次后,應不斷鼓勵孩子想辦法讓紙杯壘得又高又穩(wěn)。

熟練了以后,可一起玩親子壘高的比賽,看誰壘得又高又穩(wěn)又快。

壘高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空間知覺,對手眼協(xié)調(diào)性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趕“小豬”

準備:將兩個紙杯,杯口相對粘在一起,變成“小豬”;用報紙卷成紙棒;大紙箱一個

玩法:

用紙棒推動“小豬”滾起來,滾進放倒的紙箱里。

年齡偏小的孩子,可讓其趕著“小豬”自由來回滾動,最后滾進紙箱里即可。年齡偏大的孩子可設定路線,或提供一些障礙物,與家長競賽按要求趕“小豬”入圈。

這個游戲能鍛煉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性和手對物體的控制能力。

紙杯裝飾品

準備:紙杯若干、剪刀、彩筆、包扎繩

玩法:

穿項鏈:紙杯外涂色或裝飾漂亮后,將杯底挖個小洞,將紙杯一正一反依次用繩子穿起來連成一串,頭尾相接做成彩色項鏈。

鞭炮:每個杯底挖一個小洞,左右交替穿在一根繩子上,即成鞭炮。

提示:

再發(fā)揮一下想象力,制作一些桌面裝飾品吧,比如臺燈、太陽、小人等。

紙杯燈籠DIY

準備:一次性紙杯3個、一次性筷子或較粗的吸管1根、彩色紙片和毛線若干、剪刀、膠水

玩法:

1.先將3個紙杯的底部中心剪開一個小口,然后將其中兩個紙杯的口對接粘合,第三個紙杯的底粘在任意另一個紙杯的底上固定。

2.將第三個紙杯開口處剪成條狀,再將彩色紙片剪成碎條貼在最下面紙杯的底部作為裝飾。

3.用毛線依次穿過3個紙杯的底部,在第三個紙杯上方系上一次性筷子或粗吸管,即成一盞可愛的小燈籠。

4.用紙條寫一個謎語固定在燈籠底部,元宵節(jié)的時候每人做這么一盞燈籠,就可以舉辦“賞燈猜謎會”了。

第7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中國是個具有豐富史料可考的五千年文明古國,其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唯春節(ji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jié),亦稱中國年。春節(jié)又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民族節(jié)口,從農(nóng)歷臘月初八(過年盛宴的序曲)算起,至正月十六日(走百病)長達39天。國務院在2006年5月20日將春節(jié)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貼年畫是歷代春節(jié)習俗之一,也是年文化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民諺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一天起,意味著年的開始,家家戶戶就進入了籌備年節(jié)的階段,忙過一年的人們便開始為過年進行各種籌備工作了。買年畫、購置年貨成為上要內(nèi)容,年畫電有此類選題,如李江鴻繪《選年畫》(圖1),作品以喜慶的場面、鮮艷的色彩描繪了幸福的農(nóng)家在年畫市場里挑選年畫的情景,其藝術感染力極強。再如李林祥、何南繪《幸卒鬲年》(圖2),作品表現(xiàn)三口之家在節(jié)前購物歸來時的喜悅心情,從所購年貨中,寓意人們平安、幸福、富余的快樂生活。

每逢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白而發(fā),寓意人們生活蒸蒸日上,吉祥發(fā)財。袁大儀繪《喜忙年》(圖3)就表現(xiàn)了母女倆在節(jié)前高興地用食色點繪蒸好的春節(jié)面食,作品充滿了生活情趣。

臘月二十九,是貼年畫、貼窗花、貼春聯(lián)、貼吊錢、貼門神、貼“?!弊旨皰旒t燈的日子。貼年畫及貼窗花,示意喜慶祥瑞,鮮紅的窗花和五顏六色的年畫將居室的窗戶及墻面裝點得紅紅火火,年味兒極濃。那啟明繪《喜看新年畫》(圖4)以工筆彩繪技法表現(xiàn)了三代之家喜看年畫的情景,其繪法細膩,色彩明快,給人以美的感受。過年貼門聯(lián)、貼門神,以示鎮(zhèn)邪、驅(qū)鬼和迎接新春大年的到來。門聯(lián)亦稱春聯(lián)、對聯(lián)、門對、桃符等。吊錢可貼掛在門楣、窗上框處,以示財源茂盛。另外,各門戶張燈結(jié)彩,以示亮亮堂堂,門戶興旺。同時,放鞭炮則是一進臘月一直不能缺少的活動。傳說放鞭炮是為了驅(qū)邪鎮(zhèn)妖,以保障百姓生活安寧與幸福。張萬臣繪《喜慶豐年》(圖5),作品以幸福的兒童為主角,描繪其在布滿春聯(lián)、吊錢、彩燈的門前喜放鞭炮的情景,其人物形神兼?zhèn)?,逗人喜愛?/p>

大年三十是全家人大團圓的日子,這天晚上,全家人歡聚一堂,共度這難忘的時光。天津楊柳青年畫代表作《合家歡樂大過新年》(圖6)采用多時空的表現(xiàn)手法,描繪了合家歡聚過大年的熱鬧場面,包餃子、煮餃子、挑水做飯、放鞭炮、給孩子壓歲錢,一家老少喜慶和諧,其樂融融,年俗味道極濃。

自1983年春節(jié)起,央視的“春節(jié)文藝晚會”開始逐年舉辦,將人們鎖定在了電視機前,“春晚”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精神美餐。張洪贊繪《闔家歡》(圖7)即生動地表現(xiàn)了除夕一家老少三輩兒圍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喜看“春晚”的場面,引人入勝。另外,張為民繪《同慶豐年》(圖8)則描繪了過年時大街上露天演出高蹺、舞獅、舞龍等民間文藝,場面熱鬧,其構圖飽滿,畫法細膩,色彩強烈,充滿年節(jié)喜慶色彩。

民俗中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爆竹聲中一歲除,新歲開始了。這一天為大拜年,鄰里互拜或探親訪友,同時民政部門還組織活動慰問軍屬,楊作文繪《迎春圖》(圖9)則表現(xiàn)了一支群眾組成的演出隊敲鑼打鼓地慰問軍屬的熱鬧場面,整幅畫面層次清楚,動感強,充滿活力。

大年初二“姑父節(jié)”,路上處處可見“核心家庭”(年輕夫妻攜一孩子)大遷徙的現(xiàn)象。尤其是丈夫,更要攜帶貴重禮鼎,奔赴丈母娘家,即為初二回娘家的風俗。何南繪《新春佳節(jié)走娘家》(圖10),作品以雪景襯托,寓意瑞雪兆豐年,三口之家拎著厚禮回娘家時的喜悅心情。

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節(jié)觀燈也是中國民間特別的習俗,一般以正月十三“上燈”開始,十四日為“試燈”,十五為“正燈”,十八日為“落燈”。章育青繪《元宵燈》(圖11)和魏志剛繪《鬧元宵花燈放異彩》(圖12)兩幅作品分別以全景和近景的方式描繪了正月十五夜群眾現(xiàn)燈的熱鬧情景。

元宵節(jié)觀燈,兒童們也玩燈,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里面點上蠟燭游玩,這活動的燈成為節(jié)日一景。毛云之繪《比花燈》(圖13)就以艷麗的色彩、喜慶的構圖描繪了兒童在節(jié)日里的喜悅,充滿了活力。此外,元宵節(jié)還有猜燈謎的習俗,即將燈謎的謎而寫在紙上懸掛于燈上讓觀燈的人們競猜,猜中的謎條揭下并有獎。也有的將謎面直接寫在絹燈上,燈作為給猜中者的獎勵。元宵節(jié)猜謎活動由來已久,從宋代就盛行了。楊明繪《猜燈謎》(圖14)作品表現(xiàn)了三位小朋友正在深思細想猜燈謎的情景,寓意猜燈謎是有益于智力開發(fā)的一項文娛活動,極受人們歡迎。

第8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春節(ji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下來放鞭炮。爸爸給我買了摔炮、沖天炮,還有各種各樣會飛的炮。我最喜歡的是沖天炮,它的樣子像火箭,下面還有一根長長的小竹棍子,像長長的尾巴,左邊有一條細細麻繩一樣的引線。我先把沖天炮插在土里,再從爸爸的口袋里掏出一個打火機。剛一點燃,這個沖天炮就“咻”的一下飛上了天空炸開了,火星四濺,真美麗,真威猛!

這是我一年中過得特別快樂的一天。你知道春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說中,在一個幽靜的山谷里,住著一頭叫“年”的怪物,每到除夕的晚上怪物就會來攻擊這些村民。村民們知道怪物會來,第二天早晨,村民們就帶著食物去山上躲開怪物。有一位仙翁來了,就對他們說:“你們是不是很怕怪物?我有一個辦法,怪獸很害怕紅色和聲響,你們只要用紅色的東西,就可以嚇走它。”村民們一聽,就在門框上貼上紅紙,不停地敲鑼打鼓,怪物看到了這些紙、聽到鑼鼓聲就害怕地逃走了。

第9篇:鞭炮的由來范文

除夕由來: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qū)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jié)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xiāng)方圓數(shù)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xiàn)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xiàn)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以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此情此景,頭發(fā)白了都不能忘記。還有一個關于“除‘夕’獸”得傳說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夕"長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夕"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的習俗:

1、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ΑM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rdquo;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2、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3、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4、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5、祭祖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我國部分地區(qū)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托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6、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7、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8、除夕守歲

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