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高效溝通心理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溝通心理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效溝通心理學

第1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

溝通是現代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方式,加強信息溝通是學生管理的重點。分析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提高高校學生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常用的信息溝通方式

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根據信息載體的不同,常見的溝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靜態(tài)公布欄:比如,宣傳欄、報刊亭以及通知公告欄等,地點相對比較固定。該種信息溝通方式雖然成本比較低,但是接收成本卻相對較高,學生必須去特定場所瀏覽、閱讀。

紙文本投遞:該種方式主要是將主要傳遞的信息進行印刷,然后發(fā)給接受者。通過原信息傳遞,有利于接受者閱讀、保存。要求保存、保密的信息傳遞宜采用該種方式。比如,校內外來往文件以及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和政策性執(zhí)行文件等,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網頁動態(tài)公布:在校園網主頁上最新動態(tài),起到動態(tài)報刊亭、通知公告欄的作用,具有信息速度快、成本低以及較為全面等特點。但是對于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特別高,要求必須利用網絡接收信息,而且學生需經常瀏覽校園網主頁。

電子郵件:通過電子郵件可以快速信息、降低成本,而且其內容非常全面,接受對象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多人,保密性非常高,但是要求學生必須經常瀏覽電子郵箱。

短信:短信具有速度快等特點,但是成本相對較高,其內容也特別簡短。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高校短信信息、信息溝通方式也非常廣泛,采用微信方式傳遞信息。

電話:采用電話形式信息,具有快速、直接等特點,能及時掌握信息接收狀況,提高理解程度。然而,該種方式成本比較高,而且內容也非常簡短。通過電話方式信息,雖然比較及時,但是對信息內容要求比較高,而且需要高度濃縮,學生接收者需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原信息,只能作為信息輔助手段。

二、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體系優(yōu)化

1.完善學生管理溝通途徑

根據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情況,針對不同溝通內容、對象等因素進行考慮,情況不同所采取的溝通方式也不同,尤其是學生的生活方面需要面對面溝通,學習方面需要一般的媒介進行溝通,比如電話、短信等方式;針對部分學生、高校溝通互動狀況,需充分考慮結合各種溝通方式。通常情況下,所選取溝通方式直接決定著溝通效果。以會議制形式為例,它可以同時與超過3個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但也是問題最多的溝通方式。所以在采用會議策略時,不能搞形式主義,要明確會議目的,提前分發(fā)會議備忘錄,選擇合適的參與對象和溝通主導人。在現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高校信息溝通機制的創(chuàng)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師生可在局域網上,通過BBS發(fā)帖、貼吧討論、電子郵件等方式,信息、尋求幫助。同時,師生之間還可利用QQ、MSN以及最新微信方式,隨時隨地地進行交流,發(fā)送文件和資料等。

2.強化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

在高校學生溝通信息管理過程中,應當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增加雙方的信任感,而且還可以克服溝通上的障礙。在此過程中,應當不斷提高溝通效率,誠心傾聽對方的建議和意見,使學生真實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實際上傾聽是一種技能手段,需要鍛煉與實踐,但這一切的基礎和條件是對學生要尊重、愛護,而且還要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傾訴自己的內心訴求。同時,強化學生的信任、肯定,對于提高溝通效果、及時反饋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溝通問題的研究,需從溝通構成著手,對溝通者、內容以及采用的手段和渠道等進行改造,建立符合現代高校組織特點的管理溝通模式。在現代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過程中,應當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溝通機制、拓展信息交流平臺和空間,然后結合本校學生的管理特點、學生的要求,構建有效的溝通信息交流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溝通交流更具針對性,才能使學生管理信息溝通盡快步入正軌。

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應當及時轉變信息溝通思想觀念,強化信息溝通媒介建設,同時還要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有效的、長期的高校學生管理信息溝通體系。

參考文獻:

[1]黃仁祥.高校學生數據同步平臺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0).

[2]陳林海,陳永忠,董志昕.基于校共享庫模式的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研究與構建――以南京農業(yè)大學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設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4).

第2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

[作者簡介]錢玉婷(1985- ),女,江蘇如東人,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系團總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團建設、學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江蘇南通226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基于高職技術教育特色的‘六維一體’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SJDFDY066)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7-0100-03

一、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心理支持系統(tǒng)構建的必要性

(一)學生干部隊伍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占到全體學生的1/4以上,是學院各級學生團體、組織、班級中的活躍分子,是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校園文化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倡導者和領頭人。學生干部一般是由政治素養(yǎng)硬、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強的同學擔任,他們在廣大學生群體中發(fā)揮著帶頭作用,對學院的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新時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是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而面對學生干部出現的種種問題,例如,自我效能感認識不夠,定位不準確,進而影響工作激情的迸發(fā)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完成學生干部角色塑造的同時要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矛盾沖突,學習成績、老師的評價、工作的滿意度都會對學生干部的心理帶來影響;復雜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之間、學生干部之間、同學之間,任何一個關系沒有處理好都會給學生干部帶來一定的苦惱等。這些問題,如果僅依靠傳統(tǒng)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在教育培養(yǎng)中,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巧妙地融入學生干部培養(yǎng)與管理中,積極關注學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疏導,進而幫助他們解決平時工作與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為他們成長成才提供最好的幫助。

(三)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心理狀況值得大家關注

賈曉萍、劉偉偉曾經運用癥狀自評量表對1000名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他們來自安徽師范大學等幾所高校,并且將非學生干部與學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一定的比較與分析。結果發(fā)現,在SQL-90的9個因子中,學生干部的強迫、偏執(zhí)、焦慮三項得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P0.01),說明學生干部的強迫、偏執(zhí)、焦慮等方面比非學生干部癥狀顯著。筆者于2012年下半年對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南通商貿高等職業(yè)學校等五所高職院校的1000名學生干部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37.13%的同學因不能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而焦慮;32.09%的同學覺得沒有人可以分擔他們的秘密;64.78%的同學受了委屈選擇獨自生悶氣;48.32%的學生干部不是很自信,甚至有一些自卑感;51.62%的學生干部缺乏毅力,做事不成功時選擇放棄或讓別人幫忙;70.37%的同學對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表示擔憂;55.64%的同學對擔任學生干部的體驗沒有幸福感反而有很大的壓力感等。

通過以上的調查可以發(fā)現,學生干部因為具有學生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在老師的印象中他們就應該是品學兼優(yōu)、組織能力好、管理能力強的好學生,這無形中給學生干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面帶來了很多壓力,他們在角色沖突、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危機,所以加強對學生干部隊伍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

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與學習,在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心理支持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組成元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自助式”個體心理支持;二是由學校、家庭和社會組成的“立體式”外部心理支持;三是從關系、個人發(fā)展、系統(tǒng)保持與系統(tǒng)改變三個方面形成的“開放式”心理環(huán)境。

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組成元素之間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內部個體支持與外部多方支持共同著力,再借助于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系統(tǒng)中,學生干部個體支持與外部支持之間是用雙向箭頭來表示的,其意義在于強調學生干部個體與個體之間,學生干部與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作用都是相互存在的,學生干部個體在自身獲得相應的外部支持的同時,也會把自身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給外部提供支持。只有建立在這樣的相互支持的基礎之上,才能保證支持力是源源不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三、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實踐探究

(一)“自助式”個體心理支持

1.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很多學生干部對于自己為什么要做學生干部、擔任什么職務不是很明確,普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與從眾性。他們在選擇職務的時候草率、盲目,沒有很好地定位自己,這是導致有些學生干部在后來不能勝任工作,從而產生心理壓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作為學生干部個體,要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在競聘一個職務的時候,必須非常明確自己有沒有能力勝任該項工作,有沒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只有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能大大減小以后工作中的阻力,降低心理出現問題的概率。學生干部可以采用下列幾種方法來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

首先,增加替代性經驗。學生干部可以通過觀察其他與自己同等水平的同學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的方式,對自己能力和水平從一個側面進行評估。這就是一種間接性經驗。這樣的方式可以使觀察者相信,如果自己處在諸如此類的活動場景時,同樣也會獲得相應的成就。其次,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學生干部可以多次親身經歷自己希望參加的部門組織的相類似的活動而獲得直接經驗,這是對個體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進一步驗證的非常有效的途徑。多次的失敗經驗會使個體降低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經驗便會使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得到進一步提高。再次,學會調節(jié)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人的情緒會受到生理反應相關知覺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人的相關認知。高度的生理喚起水平會使人不鎮(zhèn)定、不自信,如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比較容易讓人們對自己各方面產生懷疑,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學生干部在做工作時,尤其是做自己選擇的工作時,應該以體驗輕松感、快樂感與幸福感為主,這樣有利于增強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最后,語言說服,即在他人的建議、解釋、指導以及鼓勵等基礎上來改變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當個體在不斷獲得外界的支持與關心時,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就會有一定的提高。作為學生干部個體,要經常找主管老師交流自己的工作,聽取老師的客觀評價,老師的積極關注,對提高學生干部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作用。

2.培養(yǎng)自我調節(jié)能力。自我調節(jié)是個體認知發(fā)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tài)的一種動力機制。學生干部既是學生又是干部,平時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學習和工作都會有一定的壓力,因此,學生干部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在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協調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協調處理好同學之間、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只有不斷加強對學生干部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進一步改善學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學生干部自我調節(jié)能力:首先,圖書推薦。經常向學生干部推薦心理方面的書籍,如《做你想做的人》《不良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人性的弱點》等,并要他們看完后寫一份讀后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干部分析自身狀況,尋求自我調節(jié)方式。其次,組織心理沙龍。心理沙龍是一個暢所欲言的場所,學生干部可以在沙龍活動中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到共鳴,并通過大家的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學到更多自我調節(jié)的方式。最后,尋求并堅持自我的興趣點。學生干部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都可以借助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將心理壓力進行釋放,作為學生干部一定要尋求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籃球、輪滑、音樂、書法等。

3.積極參加相關活動。作為學生干部,要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如聆聽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觀看心理電影、觀看心理話劇、參加心理沙龍、參與模塊化式的團體輔導、參加戶外素質拓展等。通過各種各樣的體驗會讓學生干部獲得更多與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剖析自我,找到調節(jié)與釋放自己的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二)“立體式”外部心理支持

1.強化學校心理支持。首先,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校的學風、教風、校園文化等無形的文化氛圍,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鍛煉品質等作用。學生干部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學生群體,其體驗的校園文化生活更豐富,所以更需要學院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其次,加強學校心理咨詢機構建設。心理咨詢中心的設置是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保障。心理咨詢中心一般承擔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學生心理狀況調查以及個案咨詢的工作。每年對學生干部進行SQL-90、SDS、SAS等問卷調查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篩選出癥狀顯著或希望個別談心的學生干部進行個別咨詢,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的問題。最后,深化實施模塊化團體心理輔導。以學生干部培訓班為契機,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時期的學生干部開展模塊化團體心理輔導,是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中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模塊化團體心理輔導是根據學生干部這一特殊對象的心理需求來量身定做的。一年級的學生干部以“適應性”模塊為主,主要包括自我探索、適應性訓練、情緒調節(jié)等主題;二年級的學生干部以“發(fā)展性”模塊為主,主要包括時間管理、人際溝通、生涯規(guī)劃等主題;三年級的學生干部以“創(chuàng)新性”模塊為主,主要包括團隊合作、社會適應、風險評估等主題。團體心理輔導的有效性除了體現在開展活動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活動結束后對于一些事物的分享,包括相關的心理學的知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內容,通過體驗分享以后,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含義。

2.重視家庭心理支持。家庭支持是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重要的輔助力量,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比例越來越高,個性較強,學生和家長有著最親密的情感關系,家長對孩子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這是很多同學參選學生干部的重要原因,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父母帶來驕傲。然而在他們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惑時最不愿意傾訴的對象也是父母,這就要求父母主動關心學生,經常問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工作、人際交往情況,多溝通多疏導。另外,學校應該跟家長建立更有效的溝通途徑,充分發(fā)揮家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共同關心學生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

3.關注社會心理支持。社會支持是學生干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堅強后盾,學生干部作為高校學生中的優(yōu)秀群體,與社會接觸的幾率較高,他們能夠更清楚地體驗到社會文化與社會競爭,并能提前體驗社會角色。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干部會對自己的學校生活有一個比較,有些心理困惑在學校不能解決時,放到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就覺得是小事了,走出去有時候更能有效解決問題。當然,學生干部也能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頂崗實習等活動中體驗到輕松感、成就感與幸福感,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為學生干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體驗場所。

(三)“開放式”心理環(huán)境

心理環(huán)境作為一種“對人的心理事件發(fā)生實際影響的環(huán)境”,它對個體心理行為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學生干部隊伍心理支持系統(tǒng)中,“開放式”心理環(huán)境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關系方面。在學生干部管理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尊重、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無論是在學生干部之間還是在學生干部與老師間充滿了關心與信任,這樣有利于學生干部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良好的工作情緒。相互之間的關心與信任是非常好的激勵手段,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都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

2.個人發(fā)展方面。學生干部在心理環(huán)境中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有著明確的個人發(fā)展目標,在勝任自身工作的情況下,很多方面如自信心、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會得到不斷強化,進而又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生工作,起到良好的循環(huán)效果。

3.系統(tǒng)保持與系統(tǒng)改變方面。學生干部隊伍心理支持系統(tǒng)以構建圓形為模型,心理環(huán)境在保持系統(tǒng)穩(wěn)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心理環(huán)境中應該滲透整個系統(tǒng)中“自助式”個體支持的中心作用、“立體式”外部支持的輔助作用以及“開放式”心理環(huán)境的協調作用,從而達到保持整個系統(tǒng)穩(wěn)定且正常運行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賈曉萍,劉偉偉.高校學生干部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11).

[2]周鳳琴.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J].心理與交往,2012(1).

[3]王愛紅.完善大學生心理支持系統(tǒng)的幾點思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1).

第3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心理學論文4900字(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小學生挫折教育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挫折教育尚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兒童承受挫折能力弱,缺乏面對挫折的平穩(wěn)心態(tài)和應對挫折的基本方法。積極心理學視域中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和積極情緒體驗的獲得,為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思路指導。據此,本文提出小學生挫折教育的方法策略,包括引導兒童進行積極的自我教育、積極的挫折預防教育、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全方位、高效率地開展挫折教育。

〔關鍵詞〕挫折教育;積極心理學;小學生

當代小學生生活在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時代,家庭與學校為兒童成長營造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由于家長和老師的關懷與呵護,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已養(yǎng)成遇到問題就尋求家長老師幫助的習慣,缺乏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讓兒童在小學階段感受挫折情境,學會應對挫折事件的方法,具備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實現兒童的心靈成長,培養(yǎng)兒童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

一、小學生挫折教育及其不足

(一)小學生挫折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阿姆塞爾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挫折—奮進”理論認為,在挫折的情況下,人們會更加努力,行為效率也會提高。挫折教育是一種帶有人文關懷性質的教育理念,它是教育人在困難情境中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1]。因此,挫折教育可以視作挫折與成功之間的“高速公路”。

綜合來看,挫折教育是基于遭受挫折的主體對挫折事件本身或者是對受挫情境的感受和產生的不同的情緒體驗,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培養(yǎng)擺脫困境能力的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既包括解決問題的技術技巧,也包括面對問題時平和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情感。兒童受挫之后,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能夠獲得個人成長,更加奮進,從而在正確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挫折教育的關鍵點在于當兒童面臨挫折情境時,父母和老師要在家庭和學校中為兒童提供及時、恰當的指導,使兒童經歷從挫敗中感到積極情緒體驗的完整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目的。

(二)小學生挫折教育的不足

1.家庭中挫折教育的不足

當前社會,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尤其獨生子女家庭體現得更為明顯。他們代替孩子處理生活中的一切事務[1]。很多家長只是注重兒童的學業(yè)成績,對于孩子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關注度不夠,兒童自身的個性發(fā)展、情緒情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自然而然處于不受重視的位置。

由于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沒有養(yǎng)成平和面對問題的心態(tài),因此,當兒童必須獨自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時,便會對挫折產生一種恐懼感,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在挫折事件發(fā)生時,家長僅僅撫慰兒童失落、害怕的消極情緒,而沒有教會兒童面對不同的挫折時如何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方法,致使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家長在幫助兒童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時,安撫兒童的情緒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對兒童提供成長性的幫助,使兒童在消極的情境下有積極的發(fā)展。

2.學校中挫折教育的不足

目前在小學階段,學校進行挫折教育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二是在班級中進行心理健康建設活動。雖然這兩種方法有助于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但也有弊端。一方面,這兩種途徑都建立在傳統(tǒng)的教學班級的基礎上,而傳統(tǒng)的教學班級人數較多,籠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達到最初預想的學習效果。并且,這種集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難關注到個體的發(fā)展,更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和克服挫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配備不齊,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班主任一人承擔,老師難以有充分的精力開展挫折教育活動。

現階段,挫折教育的重點大多還停留在事情發(fā)生后的問題解決上,而忽略了挫折發(fā)生之前的發(fā)展教育,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期,長遠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挫折教育不僅要幫助那些處于挫折情境中的學生,指導其如何擺脫困境求得生存,更要幫助那些處于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的學生,引導其建立積極有效的心理防線[2]。

二、積極心理學及其對挫折教育的指導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3]。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類功能的積極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人們的積極情緒、積極行為和積極的人格特質等[4]。在積極心理的影響下,個體能夠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積極的人格特質,提高創(chuàng)造力以及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5]。個體通過找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進而從中獲得樂趣,以積極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生活中,才能夠達到更高的幸福水平。

(二)積極心理學對挫折教育的指導意義

在積極心理學的四項基本研究內容中,積極的情緒體驗對于兒童的個性發(fā)展以及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主觀幸福感的體驗,二是心理幸福感的體驗,三是社會幸福感的體驗[6]。主觀幸福感是人們可以自我感受的對于過去發(fā)生事情的滿意度體驗,對未來探索新鮮事物有好奇心以及對現在所處環(huán)境的快樂體驗。心理幸福感體現在,人們可以接納既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的完整的自我;對自我的行為有執(zhí)行力和控制力;建立友愛的、和善的、積極的人際關系。社會幸福感指的是人們可以適應并且融入社會環(huán)境中去,在社會群體中有存在感和認同感,對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有信心并且能夠參與到社會發(fā)展中去的積極情感。

兒童積極情緒的發(fā)展既可以通過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得到實現,也可以從生活經歷的成功事件中得到實現[7]。常常被人們忽略的挫折事件作為一種生活經歷,會給人們帶來更加強烈的情緒體驗,真正的自信來源于克服困難之后的成功體驗[8]。失敗、受挫的經歷帶給兒童的直接情緒往往是消極的,但是如果此時父母和老師給予其關懷和愛護,并幫助兒童找到失敗的原因,有助于兒童更好地完善自己并獲得成長。從最初的消極情緒體驗轉變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挫折事件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是快樂的體驗,還有樂觀、勇氣和毅力等更多積極的情感。因此,挫折事件是兒童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由此體驗到的積極情緒也成為人們增強主觀幸福感所必須擁有的情緒能力。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小學生挫折教育的方法

(一)引導兒童進行積極的自我教育

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兒童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中,“我為什么總是做不好?”“我怎么這樣笨呢?”等自責、懊惱的消極情緒困擾著他們。這種消極情緒會降低兒童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而自我教育則會幫助兒童正確認識挫折,增強戰(zhàn)勝挫折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根據社會和自身發(fā)展的要求,積極發(fā)揮主體的自主性,有意識地把自身作為教育對象,為提高自我素質而進行的教育活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監(jiān)督、自我改造,充分體現了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能動性[9]。

應加強引導兒童自我教育,學會接納完整的自我。在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過程中,使兒童逐漸了解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控和自我改造,接納既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的自己。家長和老師協助兒童學會從消極和積極兩方面分析挫折事件,加強對挫折事件兩面性的認識,引導其不僅看到事情本身的難點,更要看到克服挫折之后的自我的成長點。引導兒童重點關注挫折的成長點,并協助其抓住成長契機自我發(fā)展,增強兒童的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其真正的自信。

加強引導兒童自我教育,使其提高抗挫折能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兒童隨時有可能遇到挫折,重要的不是想方設法避免遇到挫折,而是如何去對待挫折。正確地對待挫折,要培養(yǎng)兒童積極的自我評價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自我效能感,使其相信自己擁有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入學后加速發(fā)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進一步發(fā)展,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fā)展到有一定的獨立見解,自我評價的穩(wěn)定性增強[10]。當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情緒中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引導兒童關注事物的積極方面,不斷對兒童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其逐漸學會自我激勵和自我調控,進而調整好面對挫折的心態(tài),學會以積極的情感來扭轉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積極的挫折預防教育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培養(yǎng)積極人格特質是挫折預防教育的有效手段。積極的人格特質猶如一層具有彈性的保護膜,在個體遇到挫折等消極事件時,能夠維持個體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助其以從容、平和的心態(tài)解決問題。由于小學階段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在該階段培養(yǎng)兒童積極的人格特質,可以有效地進行挫折預防教育。積極情緒能夠促進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而積極情緒是可以培養(yǎng)也是值得培養(yǎng)的,它不僅代表著人們情緒感受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隨著時間推移而實現心靈成長和改善幸福感的手段[11]。通過激發(fā)兒童積極的心理潛質,對樂觀、勇氣、熱情、自信等積極情緒進行強化和及時的積極反饋,進而培養(yǎng)其積極的人格特質,能增強面對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人們對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主觀感受影響著幸福感體驗,通過提高積極情緒體驗能增強主觀幸福感。因此,積極情緒的不斷發(fā)展能促進積極人格特質不斷完善,進而能夠有效開展挫折預防教育,實現兒童的心靈成長。

挫折預防教育的另一重要手段是創(chuàng)設挫折情景,引導兒童積極思考解決方法。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力量和向積極狀態(tài)發(fā)展的潛力,教育則可以挖掘這種潛力,更好地培養(yǎng)人。老師在挫折事件發(fā)生之前給兒童設置挫折情境,通過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兒童感受挫折情境,并引導兒童積極思考,尋找克服挫折的方法。之后,每個人將自己想到的方法與同伴交流,尋找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法。通過不斷創(chuàng)設學習、生活中的挫折情境,提高兒童的抗挫折能力。同時,鼓勵兒童參加實踐活動,敢于直面挫折,在實踐中尋找最適合自己認知方式和行為特點的解決方法,學會自我調控情緒,將內在的潛力挖掘出來,發(fā)展出應對挫折的能力。由此,促進兒童在逆境中體驗積極情緒,在挫折中發(fā)現積極意義,久而久之便形成開闊的胸襟,使其具有積極情緒反應,擁有更強的能力以戰(zhàn)勝挫折。

通過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的方法,可以將以往以補救教育為主的方式轉變成為以逐漸滲透、循序漸進的途徑為主的挫折教育方式。在挫折發(fā)生之前,通過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使兒童掌握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以提高挫折預防教育的有效性。

(三)家校配合及時干預

家庭與學校是小學階段兒童主要的活動空間。根據親子依戀關系理論,學齡期兒童對父母有較強的情感依賴,父母的愛能給兒童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兒童的認知判斷和行為選擇。因此,學校與家庭應緊密配合,共同幫助兒童健康成長,提高抗挫折能力。

兒童的情緒表達和行為表現方式與成人有所不同,父母與老師應耐心地觀察兒童,運用適合兒童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瑞吉歐教育系統(tǒng)非常強調教師作為“兒童的觀察者”的重要角色,要求教師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解碼[12]。通過解碼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兒童行為,使父母與老師能有序、細致地觀察兒童。細心觀察是父母和老師對兒童進行挫折干預的前提和基礎,恰當的溝通是挫折干預的有效手段。由于兒童第二信號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肢體語言的運用會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因此在與低年級兒童溝通過程中,豐富的肢體語言能使交流更加準確、靈活。

充分挖掘家庭、學校的積極教育功能,雙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可以高效率的手段對兒童展開一系列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維護身心健康,建立穩(wěn)固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13]。

四、結語

學齡期是心理發(fā)展階段中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逐漸學會獨自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過渡期。在兒童身心發(fā)展過程中,一方面,通過積極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幫助兒童接納自我,提高戰(zhàn)勝挫折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培養(yǎng)積極人格特質,對兒童進行挫折預防教育,使其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最后,家校應該聯合形成教育合力,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下,全方位、高效率地開展挫折教育。

心理學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心理學視野下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出現了全新變化,對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諸多新要求。為此,班主任除了要掌握全新知識和技能,也要從中學生的成長特征和心理習慣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班主任要將心理學與日常工作、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相融合,充分發(fā)揮心理學的指導優(yōu)勢,實現班級管理與學生培養(yǎng)的全面融合。本文分析心理學對中學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新的相關啟示,從細處關心、全體成長等多個視角探究心理學視野下中學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關鍵詞】細處關心;全體成長;心理學;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

心理學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班主任理解并熟練應用心理學理論,深入學生成長內心,構建高效互動溝通機制,有利于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成長難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與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方法不同,利用心理學指導班級管理,能讓班主任有效轉化思考立場,更好地理解學生成長、學習存在的具體難題,為學生提供細致入微的優(yōu)質服務,切實提升中學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實現全體學生成長的預期目標。

一、心理學對中學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新的具體啟示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內容復雜、類型多樣的重要工作,傳統(tǒng)班主任工作對學生心理變化缺乏充分了解,影響了班級管理實效。因此,系統(tǒng)化應用心理學,幫助班主任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以藝術化的策略和思維來處理班級管理工作,從本質上拉近了師生關系,改善班級管理效果,為中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有效啟發(fā)。

(一)細處融入,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有效指引

在中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承擔了重要職責,既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成長動態(tài),也需要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成長的各種問題,通過及時有效干預、科學合理引導,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效引領。但受認知局限和管理精力等因素影響,以往班主任主要關注學生是否違紀、是否存在困難等問題,缺乏對細節(jié)的有效考慮。在心理學視野下,要求中學班主任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思維出發(fā),通過關注班內學生的細節(jié)問題,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指引。

(二)全體成才,為學生共同成長提供有效幫助

以往中學班主任工作主要采用“抓兩頭”的管理思維,即重點關注班內“學困生”和“優(yōu)秀學生”,缺乏對班內全體學生的充分考慮,未能真正發(fā)揮班主任的應有職責。在心理學視野下,要求班主任關注班內每個學生的成長需求,打破了傳統(tǒng)班級管理局限,使班內全體學生均能獲得應有關注和指引,符合當前中學教育改革的“生本理念”要求。

(三)正面指引,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指引

傳統(tǒng)班主任工作實施“問題導向”,即采用“收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管理思維,多關注學生學習成長的負面因素,對學生幸福感、成就感和責任感等積極理念培養(yǎng)缺乏有效關注,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從心理學視角開展班主任工作,既關注學生的消極情緒,也重視挖掘學生的成長潛能和積極情緒,通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和積極心態(tài),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到根本性改善。

二、心理學視野下中學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在心理學指引下,中學班主任管理班級活動不再是傳統(tǒng)的“被動應對”,而是主動關注的新思維。因此,班主任通過塑造正面形象,規(guī)范個人行為,聚焦學生成長的細節(jié),關注全體學生成長需要,從而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引和精準服務。

(一)完善基礎:營造積極樂觀的班級管理環(huán)境

從心理學視角看,環(huán)境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有直接影響。因此,班主任想要有效改善管理效果,提高管理質量,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溫暖、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第一,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特點和班級特色,融入學生興趣、愛好等積極心理導向,為班級管理打造積極、溫馨的氛圍環(huán)境。比如,利用班內墻面為學生表達情緒、展現自我提供空間,為師生溝通開啟新平臺。第二,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師生關系,營造班級管理柔性氛圍,引導學生獲得愉悅體驗。通過尊重學生需求、鼓勵學生的積極行為,塑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比如,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構建學生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生協作管理模式,有效改善班級管理機制。

(二)夯實力量:重視選拔學生干部,消除班主任與學生的心理差距

學生干部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輔助,也是對學生學習成長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關鍵力量。在心理學視野下,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時,要重點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溝通優(yōu)勢,有效收集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實際需要,切實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班主任要重視選拔負責任、善溝通的學生干部,通過傾聽學生干部的相關建議,消除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有效解決班內學生學習管理的各項問題。此外,重視激發(fā)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尤其要消除班主任的“疲憊”心理。要以自我效能理論為基礎,重視改善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加大精力投入,通過品讀班級管理的幸福感與成就感,使班主任實現個人價值與工作價值的全面融合。

(三)關注細節(jié):結合心理學方法,關注學生學習成長的各環(huán)節(jié)

細節(jié)是班主任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普遍“短板”和薄弱項。因此,在心理學指引下,中學班主任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要立足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中學學生心理多樣性,重視探究學生學習成長中的細節(jié)問題,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指引。班主任要重視利用觀察法、交談法等多種心理學方法,真正融入學生內心,有效收集和把握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班主任要以學生心理特征為基礎,關注學生的內心變化,了解學生的具體需要和個性化心理特征,掌握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全面性。同時,班主任要將心理教育貫穿于學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通過將心理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級活動、校園文體、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心理溝通優(yōu)勢,以多種途徑、多個平臺高效開展班級管理。

(四)全體成長:優(yōu)化師生關系,關注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在心理學指引下,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時,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需求和個性化需要,制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差異化管理方案,通過實施“因材施教”的學生管理思維,真正實現班內學生全體成長。首先,班主任在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機制時,需要從構建全新、高效的師生溝通關系出發(fā),通過遵循中學班級工作規(guī)律,掌握溝通藝術,全面了解學生成長心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有效對接班內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的各項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學、樂學的積極心態(tài)。其次,班主任要學會使用各種科學、合理的心理學理論,發(fā)揮心理學的指導優(yōu)勢。班主任要理解并熟練應用“羅森塔爾效應”,為班級管理設定合理期望,認可班內所有學生,對全體學生學習成長給予充分信任和行為指引。要合理應用“關愛心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長愿望,使學生真正成長為班級管理的“核心”。最后,班主任要形成正確的班級管理心態(tài),充分尊重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中學階段是學生心理變化、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班主任要從學生心理變化的特征和規(guī)律出發(fā),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實現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健康成長的全面融合。

第4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現代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特點主要有:第一,人力資源構成多重性和復雜性,一般情況下,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是由三大類人員構成,一是專家型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yè)管理人員;二是專業(yè)知識理論層次較高,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大學應歷屆畢業(yè)生;三類是學歷相對較低或沒有什么學歷,但實際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熟練技術工人。由于這三類人員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和人生價值取向,各自自身價值的實現途徑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導致通信工程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一定的重復性和復雜性;第二,人力資源布局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通信工程項目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性較大,地域分布較廣,與一般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表現出分散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因此,通信工程企業(yè)的項目實施者和組織機構常常隨著工程項目的變動而變動,往往要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的地域環(huán)境、技術特點、規(guī)模大小等情況,組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機構,并且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當下一個不同地域不同情況的工程項目開始實施時,則會再一次進行人員重組,這樣周而復始,這就導致通信工程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流動性強和分散性等特點;第三,人力資源的評價考核和信息采集存在滯后性等特點,許多通信工程企業(yè)的項目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有的通信工程企業(yè)的項目已經延伸到了國外,但是,由于通信工程項目自身的特點等原因,導致許多通訊工程場所都設置在非常偏僻和人煙稀少的地方,這種分散性就導致了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困難,不能及時的采集所有員工的評價信息,也不能保證將采集的信息及時的上傳到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導致通信工程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呈現滯后性的特點,給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造成影響。

2合理的應用管理心理學理論可以使現代通信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在組織管理活動中人們的行為以及心理活動的科學,管理心理學綜合了心理學和管理學兩門科學的特點,是以人為研究對象,對組織活動中的群體以及個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進行全方位研究,管理心理學理論在現代通信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管理心理學理論在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崗位設置和選人及人員的優(yōu)化配置等方面的應用

2.1.1因人而異,設計崗位。通信工程企業(yè)的崗位分析是進行員工選拔、薪酬設計、培訓、績效考核以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基礎,通過崗位分析,能夠解決兩方面的問題:第一,獲得員工的準確信息,包括員工的個性、心理、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行為舉止、特長愛好等;第二,獲得工作的準確信息,即了解工作的地理條件、社會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以及工作職責等。通過將管理心理學理論應用在通信工程企業(yè)的崗位設計中,能夠將員工的技能、特長、經驗、認知水平、成就、價值觀、個性等綜合素質納入其中,根據管理心理學的基本原則,進行綜合的分析比較,盡可能的做到使崗位職責和心理特征達到最佳的吻合。2.1.2選人用人與優(yōu)化配置。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實現將優(yōu)秀的員工配置到相應的崗位。因此,一個企業(yè)在甄選員工時,就應該應用管理心理學理論,充分的掌握員工的價值觀、性格、氣質、情商以及偏好等心理特征,并通過一定的測試手段準確的掌握員工的綜合素養(yǎng),將其配置到需要他的相應的崗位上,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yōu)化管理。

2.2人盡其才,人人盡展其才是的要求,也是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追求的目標,而應用管理心理學理論則是企業(yè)實現高目標的不二選擇。

2.2.1崗位適應必須遵循管理心理學。由于通信工程企業(yè)的崗位多,差異大,變化快,因此要求企業(yè)要盡可能的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個性特征以及綜合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人員,但更要相信人的可塑性強,學習能力快等特點進行相應的培訓,能夠使員工好的或更加適應工作崗位。2.2.2打通員工的上升通道必須遵循管理心理學,一方面,通信工程企業(yè)需要員工發(fā)揮個人的全部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的為企業(yè)做貢獻,使企業(yè)受益;另一方面,當人們在選擇崗位時,通常會選擇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崗位。因此,兩者不謀而合,企業(yè)需要建立恰當的合理的激勵機制來滿足員工的這種心理需求,如企業(yè)應該用工作擴大化、工作豐富化和獎金等來充分的激發(fā)員工的潛能。只有這樣,企業(yè)才能留住員工,留住人才,為企業(yè)的組織發(fā)展奠定基礎。

2.3應用管理心理學理論可以幫助企業(yè)做到育才留才的目標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形容人才寶貴,留住人才方能使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育才留才一直是通信工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留才的目標呢,管理心理學理論表明,企業(yè)領導一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二要重視對員工的溝通、理解、關心和尊重;三要創(chuàng)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環(huán)境,讓員工在舒適、公平、合理的工作環(huán)境中集中精力的工作,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對企業(yè)的認可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yè)對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為企業(yè)留下更多的人才,促進企業(yè)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3結束語

第5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心理學;有效教學

高中生正處在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和成年前期的過渡階段,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累積,他們不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上都已經逐漸趨向成熟。這個階段也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學生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積累,已經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學習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學好英語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在考試時取得好的成績,而且對于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也有較大的幫助。在教學時,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其中,可以使英語學習變得更為高效。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心理學在英語學習中的有效運用。

一、在認識能力方面體現心理學激勵興趣的價值

相較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高中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他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學習文化知識對自身發(fā)展的意義和作用,在學習的時候也更加積極和主動,具備獨立的思維意識和能力。高中生身上的這些特性都為其英語學習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教學方法傳統(tǒng),在講解英語知識的時候枯燥無趣,學生處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很容易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基本上已經固化,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必須要運用好心理學的知識,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英語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地在講解英語知識的時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而不是強硬地告訴學生,學好英語知識,能夠提升自己的成績。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心理雖然已經較為成熟,但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師的強制性命令和高壓政策,可能會使一些英語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徹底喪失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英語必修1“Unit2Heroes”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開展一些有趣味的英語活動,如讓班上的學生自由組合,一個學生用漢語講述關于“Heroes”的故事,另外一個學生負責將漢語故事翻譯出來。通過與同學合作,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英語學習之美;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夠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功的體驗,有助于他們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

二、在學生情緒方面用心感受,構建和諧與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中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初步建立,他們的情感和情緒也較為豐富,他們已經逐漸懂得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們的生活閱歷比較少,經歷的風波也比較少,這使得許多學生在遇事的時候還不夠沉穩(wěn),很多時候還需要他人的指引。比如,在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上,由于認識的不足,學生在面對失敗和打擊時,心理較為脆弱的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運用心理學的一些方法觀察學生情緒方面的變化,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引。比如,一名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幾次英語考試中成績都不理想。這時,教師就不能簡單地批評學生,而是要學會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是不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了解詳細的原因。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加融洽和諧,英語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教師還應當時時關注班上的一些學困生,學會與他們進行交流,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提升其英語學習能力。

三、了解學生自我意識方面的變化和狀態(tài),在課堂和課余進行情感滲透關懷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由于思想和認識上的變化使得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逐漸覺醒,在學習上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被動地學習知識,而是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方式獲得獨立。因此,教師在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教學時,也應當對高中生自我意識方面的變化做一個充分的了解,在課堂和課余進行情感滲透和關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英語學習需要有較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尤其是在學習口語知識,進行口語訓練的時候,必須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練習,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進行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口語練習,這樣學生既能夠主動地獲取英語知識,也能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得班級里的氛圍更加的融洽。教師在教學時,除了需要了解學生自我意識方面的變化,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以外,還應當加強對學生情感的關懷,留心學生身上的變化,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英語課堂上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評價。只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這樣的學習評價方式是極不利于英語教學事業(yè)發(fā)展的??傊?,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運用心理學知識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這是在了解和認識高中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運用的一種英語教學方法,它使得英語教學更為順暢,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是當前英語教育發(fā)展的時代需要。

參考文獻:

[1]黃蕊.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之我見[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

第6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畢業(yè)實習;模式探討

畢業(yè)實習是培養(yǎng)高校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對專業(yè)知識應用到臨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當前的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實習中,由于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學生最終的實習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本文分析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對策。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習存在的問題

1.實習與專業(yè)培養(yǎng)體系相脫節(jié)。實習是專業(yè)培養(yǎng)體系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專業(yè)培養(yǎng)需要與畢業(yè)實習相結合,專業(yè)培養(yǎng)是學生實習的基礎,實習是學生專業(yè)培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如二者沒有有機結合,則會導致實習的低效率。學生的專業(yè)培養(yǎng)主要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第一個因素是課程安排。當前大多數學校在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都相對重視基礎課與專業(yè)課。這種課程設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顯,一方面這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這種培養(yǎng)方案不利于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應用和實踐的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展。這就使得畢業(yè)實習過程在模式上脫離專業(yè)培養(yǎng)體系,與專業(yè)培養(yǎng)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原則不一致[1]。第二個因素是教師。應用心理學是一門針對應用的學科,因此像心理咨詢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由有經驗的老師任教。然而當前許多學校存在師資緊張的現象,造成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由經驗不足的教師擔任。這使得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缺乏深度和廣度,嚴重影響積累實踐技術的經驗,最后造成實習低效率。第三個因素是實驗設施。目前許多高校存在心理設備不足及心理設備差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實驗教學質量,限制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2.實習基地不足。實習基地不足主要會在兩個方面帶來不好的影響:一方面,實習基地不足意味著只有一部分同學可以在學校提供的實習單位實習,還有一部分同學必須自行選擇實習單位完成實習任務。在這方面會面臨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選擇實習單位的學生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或者是找到實習單位,實習崗位可能與專業(yè)聯系不緊密。這使得實習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選擇實習單位學生的實習很難被監(jiān)督和評價,致使這部分學生的實習效果反饋僅僅依賴實習報告及其他實習材料的填寫。第三,對選擇學校提供的實習基地的學生來說,由于實習基地學生數量較多,可實習資源又嚴重不足,導致學生不能進行深入學習。另一方面,實習基地不足間接導致實習內容單一,限制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目前應用心理學的實習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詢服務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學校和中小學校等,致使實習只能使一部分學科知識得到檢驗[2]。與此同時,實習內容單一說明學生可能不能選到自己預期的實習方向,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抵抗情緒,這也是造成實習低效果的一個因素。

3.實習師資缺乏。在畢業(yè)實習中,實習指導教師也是影響實習工作質量一個很大因素。在指導教師這方面存在如下幾點問題:第一,目前不少應用心理學專業(yè)面臨師資短缺的問題,這表明每一位老師需要指導多位學生,使得每位學生的指導時間大大縮減,影響學生的深入學習。第二,實習指導教師多為青年教師,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使得指導老師不能有效對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指導,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發(fā)展。第三,青年教師有較重的日常教學任務和科研壓力,使得自身在實習工作中投的時間與精力非常有限。這嚴重影響畢業(yè)生實習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及帶教老師對學生實際指導,由此也會使得實習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意味著教師只對某一方面精通,這會影響學生的實踐應用。當涉及學生實習方向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方向不一致時,教師并不能很好地對學生的實習進行專業(yè)性指導,使得實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3]。

4.實習評價無效性。有效的實習評價是實習過程中的重要反饋環(huán)節(jié),它可以讓學生綜合了解自身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做到取長補短。但目前的實習評價不能真實有效地反饋學生的實習效果。具體原因有:一方面,評價方式單一,目前對學生的實習評價僅由指導教師完成。盡管指導教師在做具體評價時會結合實習單位的評價,但是兩個評價結果往往相差無異。這只根據指導教師這一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實習,顯得實習評價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評價標準帶有主觀性。由于學校實習基地資源不足,導致實習學生的參與程度不深,因此實習單位只能依據第一印象和出勤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監(jiān)督不夠,教師也只能片面做出評價。自主選擇單位實習的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及帶回來的單位評價意見帶有主觀性,使得對其評價的真實性很難確定[2]。

二、提升應用心理學畢業(yè)實習質量的應對方案

1.整合實驗課程,強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能力是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重要素養(yǎng)。因此為了培養(yǎng)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讓心理學專業(yè)實驗課程得到優(yōu)化,心理專業(yè)實驗教學體系必須包括多層次、開放式及綜合性的特點,實驗教學體系主要以基礎實驗、專業(yè)綜合實驗及研究性實驗三個不同層次組成。該體系需要多多開設課程綜合性實驗、專業(yè)綜合性實驗及自主設計性實驗[5]。第二,提倡學校制備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實驗設施,有了實驗器材的支持,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類實驗,進而能大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第三,授課老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如心理咨詢實操訓練、心理測驗的應用等課程的教授。第四,為了讓學生的心理學專業(yè)技能得到較大培養(yǎng)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學校定期舉辦心理情景劇大賽、5.25心理健康日主題活動及朋輩咨詢員和校外心理輔導等。[6]

2.拓寬實習基地、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適應應用心理學多種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需要,單位應拓寬渠道、積極聯系具備專業(yè)實習資質的單位,建立長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對反響好的學生自選實習單位,學??膳c之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另外,加強與社會事業(yè)單位、企業(yè)機構的聯系,拓寬畢業(yè)實習的發(fā)展方向。如工業(yè)領域、幼兒園、福利院、社區(qū)等,為學生畢業(yè)實習提供更優(yōu)質的選擇。這也是畢業(yè)實習能夠達到多口徑、多元化、轉化專業(yè)理論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經濟補助,由于心理學很多實習單位建設規(guī)模有限,基礎設施建設并不能保障所接納實習學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條件、餐廳等的缺乏。學生在所在單位的實習過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這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生活經濟壓力,也會大大降低學生實習的意愿和積極性。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對于這類學生的實習經費補助力度,為學生提供以日計算的交通住宿費、餐費等,這些費用可以由所帶隊的指導教師或實習單位專人進行集中管理和發(fā)放。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增加指導教師的數量,學??善刚埐糠钟袑嵺`經驗的專家學者作為兼職指導老師,在學生實習期間切實負起指導學生實習的責任。并要求多分配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實習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師的質量,實習指導教師的水平會對學生的實習態(tài)度和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指導畢業(yè)實習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較多實踐知識。教師的專業(yè)指導能力可以通過參加較新的實踐技能培訓得到提升。在加強與企事業(yè)單位合作的基礎上,讓教師到相應機構進行鍛煉,逐步建立一支能滿足需要的師資隊伍[4]。

4.加強考評制度的反饋功能。建立一個三維實習考評體系,即實習指導教師評價、實習單位評價及服務對象評價三個維度,實現全方面反饋。考評工作應突出反饋功能,以此促進激勵、監(jiān)督作用的實現。服務對象評價,即如咨詢心理學實習,應包括來訪者對實習學生的評價。三個維度的評價應各有側重點,如實習指導教師應的重點是實習生的實習整體思路與實施模式;實習單位人員應主要評價實習生在單位的各項人事表現;實習服務對象應評價實習者具體行為上的效果。實習結束后,學校應鼓勵通過交流會、分享會等多種形式進行畢業(yè)實習工作總結,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實習中存在的問題[1]。總之,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實習中存在諸多問題,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建實習基地、加強師資建設及完善考核體系等方面,達到優(yōu)化實習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葉飛 段雅玲 張斌 單位: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參考文獻:

[1]路平,孟維杰,謝念湘.創(chuàng)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實習高效能模式[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5):46-47.

[2]路平,趙濱宇.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實習問題與對策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4):52-53.

[3]盧秀秀.大學生畢業(yè)實習問題的分析[J].科教導刊,2014(22):32.

[4]王瑞樂,汪建利,胡志海.畢業(yè)生就業(yè)去向分析對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建設的啟示[J].池州學院學報,2013(3):131-133.

[5]張斌,邱致燕,謝靜濤,等.醫(y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12):6-7.

第7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長期以來,心理學主要致力于對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研究,偏重于對人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1998年,由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賽里格曼(Martin.E.Seligman)倡導并發(fā)展起來的積極心理學將人們的視角從關注心理疾病轉到開始關注正常人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不僅要關注疾病,也要關注人的力量;不僅要修復損壞的地方,也要努力構建生命中美好的東西;不僅要致力于治療抑郁痛苦的創(chuàng)傷,也要致力于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積極心理學最基本的假設就是:人們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悲痛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在積極心理學框架里有三個相關的主題,一是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二是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三是積極的機構(家庭、學校、社區(qū)、社會)。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機構可以促進積極特質的發(fā)展和體現,進而促進積極主觀體驗的產生。關于這三個主題的主要觀點如下: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在積極的主觀體驗中往往伴有積極的情緒,而積極情緒相比消極情緒更能給我們安全感。消極情緒是時常提醒我們注意環(huán)境的危險,讓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會變得狹隘,而積極情緒則使我們關注未來而不是當前,它的作用在于能夠指引我們參與增強行為和認知能力的活動中。在積極的個人特質中,良好的性格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它是指一系列積極素質的綜合體,特點是有洞察力、團結合作精神、善良和充滿希望等等。這些良好性格特點我們稱之為性格力量因子,它們能夠使個體在面臨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困難時,在意志力量的驅使下最終達到目標。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訓練,提高人們相關方面的性格力量,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渡過危機,而且還能在危機過后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而積極機構的作用就在于它應該是有助于它的成員獲得美好生活的組織。對于學校而言,良好學校的特點是具有明確和公認的學習目標,即學習的立足點是什么以及學習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好學校應該能幫助學生成為高效的終身學習者。這樣的學校應該首先提供給學生感到安全的環(huán)境,通過明確指導使學生成為富有愛心、富有責任感并最終成為建設性的社會成員。

二、高校突發(fā)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學校原因

1.管理不到位現代的大學生都是90后,90后大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大多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在很多事情上更樂于突出自己;他們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當前現狀,價值觀也更加現實,他們往往對自己充滿自信,但做事情一旦失敗,抗挫能力卻很弱。根據現代大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轉變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也應該講究科學,如果我們還是用老標準去要求這些學生的話,勢必會造成他們產生逆反心理。2.預防機制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危機意識,只注重突發(fā)事件之后的事后干預,注意建立事件發(fā)生后的應急機制,卻忽視了預防機制的建立。3.教育目標功利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教育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強調“有用”,要學了就有用。而現代中國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學校像工廠,學生像產品,忽視了對學生心靈的塑造。當面臨突發(fā)事件時,這種心靈的缺失會促使學生做出極端的事情。

(二)家庭原因

親子關系的好壞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是塑造孩子個性的工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和孩子心靈上的溝通。另外,家庭氛圍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或者是離異,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會覺得是他自己不夠好才導致父母這樣,帶著這種陰影生活對孩子的性格、今后的事業(yè)以及婚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學生自身原因

1.環(huán)境適應能力最典型的是大一新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一切都是父母打理,來到大學后,生活問題、學習問題接踵而來,一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容易造成心理失衡。2.思想不成熟現在的90后大學生是樂于接受新事物的,他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但又依賴父母、老師,情感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力,易做出極端的事情。3.缺乏性格優(yōu)化意識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優(yōu)缺點,性格是可以塑造的。上大學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是獲得自我成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現在的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后,往往是從對方找原因,指責對方,卻很少從自身找原因,大家各不相讓,人際關系很容易起沖突。

三、積極心理學對預防高校突發(fā)事件的啟示

(一)學校應端正教育目標,創(chuàng)設積極、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學校的教育目標應該能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投入,以及增強其面臨困難工作時的決心和勇氣。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是促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想要學習,而不是因為外部的壓力去被動學習;要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人特質為主,而不是單純地以學業(y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好壞。易中天在《中國教育丟掉了根本》一文中提到:今日之中國,學校是工廠,院系是庫房,班級是車間,學生則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齒輪和螺絲釘,只不過有的鍍金,有的鍍銅,有的壓了塑料膜。但指導思想和生產模式,則是一樣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于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有人去想。必須改正。怎么改?回到根本,即“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讓每個人都成為“真正的人”。的確如此,我們的教育應該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多體驗積極的情緒,努力幫助他們成為高效的終生學習者,通過明確指導使學生成為富有愛心、責任感,最終成為建設性的社會成員。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獲得生命的意義

第8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關鍵詞:心理學思想;高校學生工作;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4-0021-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以及新時期的大學生群體需求的轉變,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如何科學化成為了擺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難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全面到來,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90后”成為了大學校園的主流群體,高校學生管理理念面臨全新轉變;每年層出不窮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事件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挑戰(zhàn)。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針對大學生的工作,而心理學也恰恰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科學,通過應用心理學思想,在加強人性化管理的同時,將使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更強,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將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更加科學,從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筆者結合自身心理學專業(yè)課程的授課背景和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的工作經歷,凝練了心理學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指導意義。

一、應用心理學思想,樹立科學的學生工作理念

心理學是通過對人的內在規(guī)律的把握,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人類內在世界的科學,心理學理論對于教育工作有著重大指導意義。(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耙詫W生為中心”即以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中心,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從“傳授模式”向“學習模式”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獲得全面提升。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范式的轉變,必須全面、整體、協調推進[1]。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極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其經典的理念在于倡導對于人本身的關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上世紀提出以來,一直備受教育界的推崇。其杰出代表羅杰斯進一步指出教育學生的過程應跟心理咨詢的理念是一致的,即真誠一致、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同理心[2]。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加強對學生工作的服務意識,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工作理念。為此要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高校輔導員隊伍,要求輔導員真正做到一切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和行動。①真誠一致,就是要求輔導員真實地表達自己,不虛偽、不防御,在做學生工作中對學生不含有任何矯飾等成分,內外一致地與學生相處;②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就是要求輔導員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及其價值觀,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學生關心、關注和關愛,并且給予相應的指導;③同理心,就是要求輔導員能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行換位思考,這將有助于輔導員從內在精神層面去理解學生。(2)重視校園氛圍建設對學生的影響。校園氛圍是對校園內有關人際交往、學術交流和專業(yè)互動環(huán)境的客觀判斷以及主觀感知,即學生及教職人員等個體和團體對校園環(huán)境的體驗,以及不同背景的團體和個人間互動的質量和程度[3]。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了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行為、個體與環(huán)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就開始做出了相關的實踐。英國學者Eric Ashby曾說過:“美國對高等教育做出的最大貢獻在于拆除了校園的圍墻”[3],此語意在指出校園氛圍建設的重要性。因此,校園的氛圍環(huán)境建設對于學生成長有著塑造作用。校園氛圍建設,更多的是要為學生塑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氛圍,從而營造一個有助于全體學生正常成長的環(huán)境,推動集體及個體的持續(xù)發(fā)展。首先,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以身作則,嚴格示范;其次,通過優(yōu)秀典型的樹立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再次,學校管理層要鼓勵更多的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敢于并愿意參與的校園氛圍,從而促進團體之間的合作意識;最后,要通過不同層次的教育和示范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習慣。(3)鼓勵大學生個人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杰出代表馬斯洛認為,人的成長源于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基于此,他認為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的,而不是教育作用使然[2]。因此,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應該將大學生個人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作為工作的主要方向。我國有學者就曾指出,在大學生潛能開發(fā)的過程中,高校應該拓展其智力,激發(fā)其活力,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其適應社會的能力、職業(yè)遷移的能力和改造社會的能力,使其成為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fā)中最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社會群體[4]。學生個人的潛能是其發(fā)展的種子,而學生管理工作則主要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個體成長的沃土,雙方相結合才能推動學生工作的進展。如果將學生管理隊伍比喻為火車頭,那么學生就是每節(jié)車廂,為了讓火車更加平穩(wěn)快速的行駛,就需要高校管理工作者克服以往的傳統(tǒng)觀念,將火車的動力完全捆綁在自身身上,這樣在無形之中加大自身壓力的同時,也使得作為車廂的每個學生的動力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最好的模式便是像動車組列車那樣,每節(jié)車廂都裝有動力,如此一來,火車頭跑起來輕松,整個火車也會行駛得快速平穩(wěn)。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尊重每個學生成長的腳步,不隨意去干涉學生個人的成長空間,適當地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度,并使之在合理的空間內正常發(fā)展;其次,克服以往“灌輸式”的管理模式,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及自身發(fā)展特點,給予其成長所需要的必要指導,這其中包括學習方法、社會活動、心理及職業(yè)規(guī)劃等指導;最后,要牢記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有利于其個人成長的實踐機會,讓其在實踐中領悟,不斷摸索,最后內化為自我的營養(yǎng)。只有讓學生將個人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進取的高等人才。

二、把握大學生心理成長規(guī)律,掌握高效的學生工作技巧

心理學具有價值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所得,縱觀國內外的心理學研究及其成果,不少研究結論均能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意義的工作參照,從而提升高校學生工作效率。(1)分年級個性化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既往有學者研究表明,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次為大一入學迷茫(76.97%)、大二焦慮無助(64.56%)、大三性沖動(56.90%),而大四、大五年級為擇業(yè)壓力(65.44%),因此應根據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健康教育[5]。筆者認為應在大學不同年級中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具體表現為:①大一時加強新生入學教育,重點通過邀請專業(yè)教師開展講座等形式就所學專業(yè)現狀及培養(yǎng)計劃進行說明,并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通過高年級學生帶領,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如開展心理團體輔導,新老生座談會,成立考試輔導小組等形式幫助新生做好入學適應工作。②大二時隨著學生學習和生活逐漸進入正軌,開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或課程,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大學生認識自身的心理特點,必要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③大三時部分學生往往會面臨戀愛困惑,人際交往困難也日漸明顯,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如人際關系心理學等選修課程,并且在大學生中進行身心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创院蛻賽垡约叭穗H關系問題。④大四或大五時,對面臨考研或就業(yè)選擇的學生,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以及專業(yè)講座,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幫助大學生平穩(wěn)過渡好即將邁入社會前的心理壓力。(2)應用羅森塔爾效應提升學生的在校表現。羅森塔爾和一些研究者根據對學生和教師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指出人們基于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具體是指教師的期待或期望會影響學生在校的實際表現。美國心理學家弗隆的期望理論也認為,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與教師的期望值成正比[6]。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巧用這一效應開展學生工作,具體表現為不定期地給學生輸入一些期望,當然這些期望必須是積極向上的,有助于學生成長的期望,比如學生接近重大考試,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考試中來,可以通過宣傳標語等手段向學生強調教師期待同學們在考試中繼續(xù)發(fā)揚過去的寶貴品質,繼續(xù)取得更好的成績。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輸入的期望必須是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并且輸入的期望要具體 并且有針對性,不能空洞地給學生一些期望。同時,要避免“標簽化”教育,不要因為學生一個暫時的行為給當事學生貼上永久化的標簽,而是應該積極鼓勵、引導問題學生從不良的行為習慣中走出來,并且必要時輔以心理咨詢。羅森塔爾效應的應用將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幫助其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

綜上所述,應用心理學思想將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善于應用心理學思想,樹立科學的學生工作理念;要合理把握大學生心理成長規(guī)律,掌握高效的學生工作技巧,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并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3-207.

[3]王銀花.美國高校包容性校園氛圍建設理念與實踐――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8(2):61-66.

[4]薛永武.試論大學生潛能開發(fā)和情商育成的動因及其重要性[J].高校教育管理,2001,(1):5-9.

第9篇:高效溝通心理學范文

 

在心理學中,“溝通”被視為一種影響過程──作為發(fā)信者的個人使受信者的他人的行為發(fā)生變化的刺激(通常是語言符號)得以傳遞的過程。這里從心理學角度可以把“溝通”定義為作為發(fā)信者的個人或團體傳遞信息、情報,以便對受信者的他人或團體的行為產生某種影響的過程。

 

教師在學生的人格形成和學習指導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是通過雙方“共振”產生的。即只有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理吻合,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鳴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有效高效地進行溝通。

 

一、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中階段是一個過渡期,這個階段學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這個年齡階段是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的突變時期,不論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不少特殊矛盾。主要特點如下:

 

1.心態(tài)趨于成熟,自我意識增強。

 

這個階段的學生開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他們在各種場合中都想表現自己,這種愿望提高了他們的責任感,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另外,他們最怕別人把自己看成是“弱者”,有時容易出現一些冒險行為。

 

2.逆反心理強,自我管理能力差。

 

學生們喜歡特立獨行,因此這個階段,總要提供獨特的見解,做出不尋常的舉動,以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性。他們容易出現心理對抗,對其他人持否定的態(tài)度。因此他們對于老師的管理有很強的反抗心理。

 

二、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1.溝通的時機

 

(1)注意觀察學生情緒的變動。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行,若發(fā)現學生的情緒有異,則應及時和學生取得溝通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突發(fā)事件的談話要及時,即要“熱處理”。盡管突發(fā)事件有其偶然性,它反映出學生的思想和內心世界,如果不及時引導,則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2)不要利用學生寶貴的休息或娛樂時間。

 

學生學習壓力大,體育課、信息技術課等課堂是他們難得可以放松的時間。如果老師利用這些課堂或甚至吃飯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則往往會受到學生的抵觸,結果造成不好的效果。

 

2.溝通的環(huán)境

 

(1)溝通的環(huán)境可分為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

 

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在辦公室與他們談話是比較正常的,但對有恐懼心理的學生而言,不一定每次都要在辦公室里作“正規(guī)”嚴肅的談話,也可以在小路上、校園里作隨意的交談,以減輕他們的緊張情緒;那些比較頑皮的學生對辦公室里嚴肅、認真的氣氛產生了“對抗”心理。憑你怎么“苦口婆心”,他總是 “金口難開”,遇到這類學生,教師不妨在課外活動場地和他談。有時在課外場地比在辦公室里嚴肅、認真地“批評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2)要創(chuàng)造溫馨平等的環(huán)境進行交流。

 

平等體現在很多地方,教師的語言、目光、動作、座位的設計等,都會影響學生對平等的感受。例如:教師采用商量的口吻說話,學生會覺得老師尊重他;班主任在適當的時候問及學生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學生會覺得自己與老師間是平等的。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愉悅,注意力集中,師生才能夠有效進行情感交流。

 

3.溝通的方法

 

(1)善于聆聽,不要急于插話。

 

一些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時,更多的是談話,而不注重交流。表現在交談過程中沒有耐心與意愿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使學生表達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往往被教師的隨意插話和主觀評判打斷。這樣,談心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2)注重引導,不能命令訓導。

 

教師與學生談心時,基本上采用規(guī)勸或說教方式。教師常常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目前的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做。無論學生能否接受,都沒有選擇的權利。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調動,使學生個人的意愿和主動性被磨滅。教師談心時,應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fā),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適當利用肢體動作,眼神交流給予學生鼓勵。

 

(3)多肯定學生,滿足學生的優(yōu)越感,但避免行為過于刻意。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每一位學生,在他的身上,肯定會有閃光的地方,這就看老師是不是善于發(fā)現、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表揚,學生是敏感的,他們會感覺出來老師的表揚是不是真心的,如果只是作為一種手段,那么這種表揚就沒有意義。因此,教師的表揚要公平、真誠。

 

總的來說,老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由心出發(fā),準備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對癥下藥”。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當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完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