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錢塘觀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今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要一睹雄偉壯觀的錢塘潮的風采。
聽,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猶如千軍萬馬在浩浩蕩蕩地逼近。雖然還沒有看到浪潮的影子,但我的心已經(jīng)激動地提到了嗓子眼兒。原本高談闊論的人們頓時屏住了呼吸,眼睛緊緊地盯住了遠方那道白線。
來了!來了!隨著震耳欲聾的雷聲,白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們涌來。溫馴的綿羊一下子變成了咆哮的雄師,張著血盆大口,好像要吞掉觀潮的人群,嚇得我腿直打哆嗦。霎那間,涌起的潮水直沖云天,向著太陽怒吼。緊接著,又變成了兇猛的蛟龍在江中翻滾,濺起的水花如晶瑩的冰凌,不停地撲向岸邊。
過了一會兒,雄師吼累了,慢慢地退了回去??伤€是威風凜凜地一步一回頭,讓人們不敢小瞧它的威力。過了好久,江面才又重新恢復了平靜。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范仲淹的詩句寫出了錢塘潮的壯觀。觀看了錢塘江大潮后,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更堅定了我學習科學的信心和決心。只有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才能解釋各種自然現(xiàn)象,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十七日觀潮
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釋
陳師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⑴十七日:農(nóng)歷八月十七、十八是錢塘江潮最為壯觀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⑵漫漫平沙:廣闊無邊的江邊平坦的沙灘。
⑶走白虹:走,奔跑和滾動;白虹:指錢塘江潮。
⑷瑤臺:傳說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⑸失手:因沒拿住(玉杯)而倒翻。
⑹晴天:因滾動的錢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藍天也搖動不止。
⑺晚日:因奔騰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參考譯文
一望無垠的沙灘上,潮水涌上來了,像一道白色的長虹;我猜想,是不是瑤臺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瓊漿潑向了人間,如此奔騰洶涌。澎湃的潮水中,藍天的倒影在水里顛簸搖動;夕陽西墜,浮沉出沒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1.第一句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2.為什么要寫“晴天”、“晚日”?
參考答案
1.以“白虹”這一奇特的比喻,寫出了錢塘江潮水狂濤滾滾,從遠及天邊的江面上奔涌而來的壯闊景象。
2.以“晴天”、“晚日”來陪襯江潮,突出潮水雄闊浩淼的景象和極其盛大的氣勢。
賞析
《十七日觀潮》是北宋詩人陳師道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詩第一句寫的是潮頭,像一道奔騰的白虹,剎時蓋滿了江兩岸的沙灘;第二句寫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讓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傾倒而下,濺起的碎銀玉屑;三、四兩句是寫滿江涌動的潮水的力量,撼動了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詩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寫出了錢塘江潮的勢和力。
浙江錢塘江潮水是中國著名的自然奇觀,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漲時,勢如奔馬,鋪天蓋地,觀潮的人擠滿海塘。歷代文人留下了許多描寫江潮的詩文,陳師道也作了近十首觀潮詩,這首是其中的一首。
錢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個虎口的形狀。海水漲潮倒灌進來,受到河床的約束,就會掀起巨大波瀾,這便是自古有名的錢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勢最猛,詩人觀潮選在十七這一天,正為欣賞那雄偉奇麗的壯觀。
詩起筆就描摹了一派極其雄壯的場面。首句寫潮水方起,僅如銀線,被江岸約束,漸漸隆起,中高邊低的情況。形容潮頭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觀、顏色與氣勢,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繪遠處潮水逼近的情況,不是身臨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處。第二句寫潮水涌到面前,人間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話想象,說天神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這樣氣勢浩大的潮水。這一手法,與李白詠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極為相似。
三、四句,寫潮頭過后的情況。詩寫江面洶涌的波濤,卻不直接寫水怎么樣,而說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顛簸起伏,西落的太陽忽上忽下,進一步渲染了水勢、浪頭的巨大。兩個動詞“搖動”、“沉浮”,都有震動人心的作用。
各位旅客們,你們好,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錢塘江大潮。
旅客們,你們知道嗎?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澳銈冇姓l去看過”有一個旅客說:“我們沒有看過,請你講給我們聽吧!”“好”。據(jù)說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是觀潮最好的地方。只要登上了海塘大堤,就能看到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非常平靜,越往東越寬。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江邊的風景是多么的美??!
潮來著的時候,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流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當時的場面可熱鬧了!
那條白線很快的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旅客們,你看,這是多么壯觀啊!
女士們,先生們,聽完了我的介紹,你們喜歡錢塘江嗎?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我“天下奇觀。”每年農(nóng)歷的八月十八在海寧所見到的寒海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是北宋大詩人坡贊美錢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大潮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多少游人看客。
觀潮的場景那真叫一個壯觀。潮來前,江面寬闊,薄霧籠罩,壯美寧靜。潮來時,如同萬馬齊奔,山崩地裂,氣勢真雄偉。大家在觀看時,得趕快拿出照相機把那壯觀的一幕拍下來,也得注意不要被浪給卷進去了,要往后退,注意安全。潮去時,浪花還是漫天卷地地涌來,風吹浪吼,非常洶涌。等風平浪靜時,你會發(fā)現(xiàn)提下,江水已經(jīng)漲到兩丈多高了。
產(chǎn)生潮汐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力即潮力。在農(nóng)歷一個月中,朔日(初一)或望日(十六前后)太陽、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個方向上,這時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疊加在一起,產(chǎn)生的引潮力,于是形成大潮,其他時間內,日、月、地三者不在同一方向上,形成小潮。月球是形成潮汐的最重要的因素,雖說月球比太陽小,但是離地球比較近,其引潮力是太陽的兩倍多。古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內在聯(lián)系,他們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由于海水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滯性,加之受海底地形阻力的影響,大潮出現(xiàn)的時間常常在朔或望之后一二天,即農(nóng)歷初二三或十七八這幾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就是這一現(xiàn)象的真實寫照。
由于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各地地理條件千差萬別,所以不同地區(qū)的潮汐周期也不同。常見的有一個太陽日(或一地點月亮連續(xù)兩次升起或落山的時間間隔,大約24.5小時)內完成兩個周期或一個周期的,還有半個月;1個月、1年、8.85年甚至18.61年完成一個周期的。就我國而言,在大連、青島、連云港以及廈門可以見到半日潮,在南海的北部灣可以見到全日潮,由于古時候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在北方,所以關于半日潮的文字記載比較多,比如早潮才罷晚潮來就是古人對半日潮的忠實記錄。最令人叫絕的,是書寫在山海關上的那幅對聯(lián):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將潮水的漲落和浮云的生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人玩味無窮。
潮汐是一種十分壯觀的自然現(xiàn)象,當潮水從深海向岸邊涌來時,移動的速度非???。據(jù)測定,錢塘江潮的移動速度約為每小時24千米,即每秒鐘6.7米。古人說: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讀了這些詩句之后你可以想象: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潮水露出一線,可是你的手剛一指點,它就到了眼前,可見速度之快。當潮水涌到岸邊時還會形成很高的潮頭,例如我國的錢塘江潮由于受喇叭形河口以及江底水淺且有沙坎阻擋等因素的影響,前面的浪跑不快,后面的浪又趕上來了。如此后浪推前浪,一浪趕一浪,浪頭一層一層地疊加在一起,潮頭到達海寧時達到,形成一道道高3至10米的水墻,只見江中白浪滔滔、波濤洶涌,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翻滾的潮水還發(fā)出巨大的聲響,據(jù)說在方圓26千米的范圍內可以聽到波濤翻滾的潮水聲。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其景非常壯觀,其勢銳不可擋,真可謂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詩人李白也發(fā)出了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的感嘆。
潮汐如此壯觀,堪稱佳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尤其是我國的錢塘江潮,近幾年來每到中秋節(jié)前后,慕名前來觀潮的人每天數(shù)以十萬計。錢塘江觀潮由來已久,歷代文人墨客留下贊頌江潮的詩篇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在這些美麗的詩篇中人們喜愛的是宋代文人潘聞寫的酒泉子《長憶觀潮》。詞中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番夢中看,夢覺尚心寒。詞中的弄潮兒指的是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是本地的游泳高手,常常上百人一群,手持彩旗在驚濤駭浪之中騰身起舞,其場面之驚險是可想而知的,詩人在夢醒之后仍覺膽戰(zhàn)心寒。
1、什么是潮汐?古人是怎樣解讀的?
2、潮汐是怎樣產(chǎn)生的?
3、正確朗讀文中對聯(lián)(把音注出來,節(jié)奏劃出來):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4、文章引用了很多古詩文來解讀潮汐,請具體談談其作用。
參考答案:
1、是指海水有規(guī)律地合起來叫潮汐古人稱之為大海的呼吸
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陽、月亮形成大潮,其它時間內形成小潮。而月球是形成的因素。
他看了一下手表,問我:“錢江潮是不是1點50分到?”我點點頭,因為我剛通過手機上網(wǎng)查到了潮涌時間。
錢江大潮如約而至,先是遠處隱隱約約有一條白線,緊接著,這條白線越來越清晰,江面開始蕩漾起來,繼而聽到漲潮的聲音,潮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雄渾……大潮殺到了,不過一兩分鐘,潮水就在江面上奔騰而過,攪混了一江清水,然后一切恢復平靜。
“這就是錢江潮嗎?”那位香港年輕人站在江邊,非常迷惑。他又問:“還有嗎?”
我笑了。錢江潮就是如此,非常短暫,留給你欣賞的時間不過幾分鐘。當我們在錢塘江兩邊建起了觀潮城,將潮水與看臺遠遠隔離開,其觀賞度更要大打折扣。
香港朋友特地乘飛機來,就是為了看這據(jù)說是8年一遇的大潮。他掐準了觀潮的時間,配備了攝像的設備,期待潮水驚心動魄的表演。但是,當一場驚心動魄可以預期,甚至精確到幾點幾分時,還有可能驚心動魄嗎?
住在錢塘江邊的農(nóng)民,大都是不看潮的。潮起潮落,涌高時間,他們不用看表也知道。潮漲了,上岸,潮落了,再下江勞作。只有城里有雅興的人,才會特意趕來賞潮。
倒是那些不知錢江潮為何物的人,反倒能體會錢江潮涌的妙處、險處、壯處。
有一個到杭州開出租的河南人,上崗前到六和塔游玩,游完塔,就到了江邊,見旁邊有扇鐵門開著,就沿著石梯走下了江……正在欣賞錢江美景時,遠處岸上一個釣魚人沖他大喊,他不知何意。后來又見那釣魚人用魚竿指著他,還在大叫,他還是不明白。此時,只見江水突然抬高,幾秒鐘的時間就涌到了他的腰部。他抓住石梯上的欄桿,水又沒到了他的脖子,整個身子被水沖得漂了起來。幾分鐘后,潮慢慢退去,渾身是水的他站在石梯上,扶著欄桿哭了。
一、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所遵循的原則
情境創(chuàng)設要遵循“六性”。
1.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求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這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只能說是一次失敗的無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
2.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象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盡量生動有趣,這樣可以有效刺激學生聯(lián)想想象,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之中進行學習。相反,如果創(chuàng)設的情境枯燥乏味,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情境創(chuàng)設的生活性。從學生身邊生活著手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生活情境再現(xiàn),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情境創(chuàng)設的問題性。讓問題貫穿情境的始終,課堂教學緊緊圍繞問題開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
5.情境創(chuàng)設的可行性。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切合教學實際,簡單可行,盡量做到“低成本”。如果為了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而花費了大量時間以及人力物力,勢必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那是行不通的。比如教學《觀潮》一課時,如果組織學生都去錢塘江觀潮,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6.情境創(chuàng)設的情感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表達真情實感,不可矯揉造作,那樣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情境朗讀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運用
我們主要從導入環(huán)節(jié)、過程環(huán)節(jié)、評價環(huán)節(jié)以及延伸環(huán)節(jié)等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1.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主要有三種,在運用的時候,可以依據(jù)課文題材靈活創(chuàng)設。
(1)視聽感受。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大多沒有去過錢塘江觀看大潮,教師可以直接播放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學生通過另類的“觀潮”,雖沒有親身觀潮的那種真實刺激,但是也可以體會到潮來時的那種景象,滿足教學需要。
(2)語言導入。例如,在教學《彩色的非洲》一課時,通過課文的導讀,學生既回顧了舊知,又開始了新的學習,可謂一舉兩得。
(3)綜合導入。比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時,通過播放音樂,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很快就沉浸其中,情感也很好地被調動起來。
2.過程環(huán)節(jié)。在過程環(huán)節(jié),可以針對不同的文體選擇相應的策略,它的呈現(xiàn)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配樂朗讀、圖畫再現(xiàn)情境;聯(lián)系生活再現(xiàn)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等。
(1)小說、故事類。學生大多數(shù)對這類體裁興趣濃厚,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故事畫面,抓住學生興趣,還可以播放視頻短片,更好地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感受。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通過生動的故事描繪,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牢牢地抓住了。
(2)散文類。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寫景抒情的優(yōu)美散文,教學時,可以采取配樂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圖畫再現(xiàn)等方式來進行。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朗讀,以讀代講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在進行《荷塘月色》這篇課外閱讀教學時,通過播放音樂,學生很快融入到情境之中,對于體會作者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3)古詩、詩歌。對于這類文章,一般采用配樂、示范朗讀、展示畫面等方式。部分帶有樂譜的,可以讓學生直接聆聽。在教學《清平樂?村居》一文時,通過示配樂示范朗讀,展現(xiàn)畫面,學生都能夠陶醉其中。
(4)劇本類。可以放手讓學生演一演,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朗讀,體會人物對話的特點。比如說《半截蠟燭》一文,學生表演的欲望強烈。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表演起來惟妙惟肖,對人物心理的理解也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
3.評價環(huán)節(jié)。在朗讀評價上,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堅持以鼓勵性、積極性為主,評價及時。學生如果讀得不到位,教師應該及時指出,幫其改正。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也很好地提高了朗讀效果。
如何從情感入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呢?
幾年來,我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fā),堅持以課堂為中心,將備課、上課、課外三者結合為一體,建立了情感教育的體系。
深鉆教材,挖掘情感因素。全面、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深鉆教材時,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處理好含與露的關系。所謂“含”是指文中那些看來似乎淺顯易懂、平淡無味,實則含意深刻、情味甚濃的內容。它需要教師把握于全文,理出全文的線索,著眼于部分與全文的關系,從而探究出文章內在的含義?!奥丁眲t指文中明明白白寫著的,情感明露之處。
教師要善于通過對“露”的感知,去開掘理解內含的情感,從而達到以情悟道的最佳教育效果。
三年級《曼谷的小象》一文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中泰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
全文明寫小象的三奇:一是鼻子奇,力大無比,功能多;二是善解人意令人奇,它懂主人的意思很聽話;三是小象聰明會思考叫人奇。文章還明寫了阿玲三笑,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感受到阿玲美好的心靈,而開篇對曼谷郊外風景的描寫則是明寫。明寫風景美,暗寫象美、人美。這些描寫的和諧交織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異國風情畫。有明有暗,有含有露,交錯描述。作者就是這樣以事頌情,以露顯含,感染著讀者,使我們也感受到中泰人民的友好情誼。
小學語文教材中以“露”筆敘事寫景,狀物寫人,以“含”筆抒情寫理的范例是很多的,我們教師既要善于體味“露”筆的含義,又要善于挖掘“含”著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與作者之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寓思想教育于作品之中的目的。
以情動情,激感。在閱讀教學中,要使作者、教師和學生三者的情感溝通起來,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講課時,教師要掌握契機叩動學生的心弦,滲透到學生的心田里,達到“披文人情”的效果。
一次,我講《凡卡》一課時,講到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后,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位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于這位九歲的孩子來說,屬于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兒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學生竟然在寂靜中伴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無意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境入情,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fā),起到了見作者之所見,思作者之所思,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作用。
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入情往往能喚起兒童的注意,打開兒童心靈的閘門以激起學生“對善良美好事物的欽佩感情和對邪惡勢力的不可容忍的態(tài)度?!?/p>
“嗡——”終于遠處傳來潮水模糊的聲音,這聲音剛開始好像蜜蜂嗡嗡,一下子隱沒在同學們等待已久的歡呼聲。
漸漸地潮水的呼嘯聲埋過了同學們響亮的喉音,這潮的聲音猶如一陣悶雷從遠處滾來,來了,壯觀的潮水臨近了,此時我又好像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伏在地上傾聽,馬兒的奔跑聲由遠漸近,戰(zhàn)場上的喊殺聲前赴后繼。
我眺望著一望無際的錢塘江,低頭俯瞰,黃褐色的江水似塵土飛揚,朝我們這邊飛奔而來。
頃刻潮水猶如雪山飛馳,萬馬奔騰,發(fā)出驚天動地的震撼;山在移,地在動,江在飛,人在晃,心在顫,正當你感嘆大自然神奇之時,這自大的涌潮已從眼前飛馳而過,留下波濤翻騰的滿江濁浪。同學們的照相機不住地把精彩畫面定格。可是,無數(shù)的膠卷怎能留住奔騰的大江。
潮頭過后,大部隊緊跟其后,這壯觀的景象像大將軍率領這千軍萬馬,往西方進軍。
潮后的江面更是美麗,波濤洶涌的錢塘江上一個接一個浪打來,是將軍打了勝仗回來了?還是仍留在遠方?夕陽下的江面久久不能平息,一線潮還不停地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