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錢塘湖春行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江郎山和韻①
(宋)辛棄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注釋】①和韻:唱和別人詩詞,仍采用原詩的韻。②干:求取,這里指接觸的意思。
(1)這首詩寫出了江郎山山勢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詩人借描繪江郎山表達了怎樣的人生理想?
2、(廣東省廣州市)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游山西村
陸 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請找出詩中贊賞村民熱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為什么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3、(內蒙古赤峰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1)應用你的知識體驗,說說前兩句詩歌蘊涵了怎樣的自然現象。
(2)詩歌的后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簡述表達效果。
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白居易
孤兒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找出詩中體現初春特點的詞語(任選兩個),并加以品析。
(2)在錢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戀的是“____________”。
(3)這首詩的第二聯(lián)和第三聯(lián)分別從怎樣的角度來描寫錢塘湖初春景色?
5、(江蘇省南通市)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春雪
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用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①詩中的第二句中,“驚”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②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6、(山東省淄博市)閱讀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題目。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的最后兩句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
7、(湖南省婁底市)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8、(浙江省溫州市)古詩文閱讀
送友人
薛 濤
水團萊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①如關塞長。
【注釋】①杳:遠得看不見蹤影。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9、(四川省樂山市)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行路難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①“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這樣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在詩歌中詩人的思想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10、(浙江省金華市)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
(2)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1、(山東省濟寧市)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回答下面的題。
秋夜曲
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1)詩的首句寫出了秋夜的什么特點?
(2)詩中“漫漫輕云露月光”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2、(江西省)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的題目。
菩薩蠻
[宋]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開金餅③。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注釋]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搖動的樣子。③金餅:比喻圓月。
(1)這首詞的上闋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闋寫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體現了季節(jié)特點的詞語有哪些?
(3)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13、(浙江省杭州市)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1)(2)兩題。
早梅
[唐]張 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銷”同“消”。
(1)對于“一樹寒梅白玉條”中的“白玉條”三字,有人說不恰當,不符合梅花呈朵狀的形態(tài)特征。試談談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銷?!眱删湔Z言質樸,但包含著不盡的意蘊。請作簡要賞析。
14、(湖北省仙桃市)閱讀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回答下面問題。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中描寫主人公在潼關駐足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由所見所想到所感,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這樣一個歷史的主題____________。
15、(山東省菏澤市)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題目。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本詩系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中漢江時所作。
(1)首句中“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2)“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16、(浙江省嘉興市)認真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題目。
傷桃源薛道士
劉禹錫
壇邊松在鶴巢空,白鹿閑行舊徑中。
手植紅桃千樹發(fā),滿山無主任春風。
(1)詩的前兩句中,哪兩個詞表現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圍?
(2)詩的后兩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17、(四川省達州市)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詩和《愚公移山》都以山為喻,蘊含了對困難的認識和態(tài)度。試結合詩、文寓意,說說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
18、(湖北省黃石市)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第(1)一(2)題。
【甲】 絕句
杜 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借景抒情是詩文中一種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兩詩都借景抒發(fā)了詩人__________之情。
(2)甲詩側重寫眼前景,一個“欲”字妙在采用了
手法,化靜為動,賦予花朵以動態(tài)美;乙詩既寫了眼前景“ ____________”,又寫了_____________“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p>
19、(貴州省遵義市)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淮上與友人別
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1)找出體現情感基調的詞語及與友人握別后各奔前程的詩句。
(2)結合詩句簡析本詩抒情手法上的特點。
20、(海南卷)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寫了早春時節(jié)的哪些景物?
(2)請你說說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1)高、直、陡、險(答出兩點即可)
(2)要做一個剛正不阿(正直、頂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
2、(1)示例:“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2)①這兩句詩的本意是:詩人在山路上行走,當認為無路可走時,幾經探尋,前面柳暗花明處發(fā)現了一個村落。告訴人們:當你認為前途渺茫時,往往會絕處逢生。這兩句詩,道出世間事物變化的哲理,超出了自然景物描寫的范圍,因而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②這一句表現作者在擔心無路可行時忽然見到一村莊的驚喜,表達了人們應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揚,更突出在困難中見到轉機的希望,教育后人要不怕困難,勇于戰(zhàn)勝困難。
③這句詩很好地表現了作者在山水之間尋找,忽然眼前一亮的驚奇與驚喜之感,并且后來從中引申出了在絕境的盡頭,往往是另一個美好的世界的哲理,具有很好的勵志的作用,因而被人們廣泛引用。
3、(1)地理位置的差異,對花開的先后具有一定的影響。
(2)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歸”“覓”“轉”三個動詞,賦予了春天具體可感的形象。
4、(1)“初平”,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皫滋帯薄罢l家”,表現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早鶯”“新燕”說明剛剛從南方飛回?!皾u”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tài)。“淺草”“才能”表現了草剛萌發(fā)的情形。 (2)綠楊陰里白沙堤(3)第二聯(lián)主要從動態(tài)方面進行描寫,第三聯(lián)主要從靜態(tài)方面進行描寫,如從動物的變化、植物的變化角度回答也可。
5、(1)用“驚”一詞表現了詩人終于見到春色的驚訝、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6、這首詞的最后兩句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愁緒,比作可用小船來承載的具體的東西,形象地寫出了內心哀愁的沉重。
7、(1)這兩個動詞用得形象準確,描繪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畫面。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懷古傷時、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8、(1)蒼涼(悲涼凄涼凄清)
(2)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颍罕磉_了詩人對友人執(zhí)著的相思之情。
9、(1)詩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呂尚)、伊尹他們那樣的官運。
(2)從懷才不遇和仕途不順的茫然變?yōu)閷κ送厩俺痰钠谂卧俚綀孕拧?/p>
10、(1)天冷、聲雜、城孤。
(2)思鄉(xiāng)之情。
11、(1)寫出了秋夜的漫長。(意思對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幽思的心情。(意思對即可)
12、(1)上闋寫待月的心情下闋寫賞月
(2)桂花西風
(3)作者開始時的心情是歡快、開朗的,后來心情就變得愁苦起來。
13、(1)“白玉條”句是恰當的,因為這樣更能體現梅花開得旺盛,壓滿枝頭,同時,也能說明詩人當時的立足點是在遠處,和頷聯(lián)相呼應。
(2)這兩句是寫詩人的觀察發(fā)現。遠望寒梅,似雪非雪,迷離恍惚;定睛細看,溪畔橋邊,寒梅近水,迎風怒放。詩人的感受和發(fā)現既凸現了探索尋覓的驚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獨放的風姿。
14、(1)望西都,意躊躇。 (2)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對即可。)
15、(1)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現實,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切。
(2)詩人因為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不敢向從家鄉(xiāng)來的人問訊;表現了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的矛盾而焦慮復雜的心情。
16、(1)巢空、閑行 (2)抒發(fā)了作者對薛道士的懷念之情(或寫出了物在人亡的悲傷之情);以樂景襯哀情(或對比)。
17、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我們要做好面對克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并堅信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戰(zhàn)勝的。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充滿信心,勇敢面對,堅持不懈,直至勝利。
18、(1)漂泊異鄉(xiāng),盼望歸期的感傷
(2)擬人化 巴山夜雨漲秋池想象景(未來景)
19、(1)詞語:愁(愁殺)詩句:君向瀟湘我向秦
一、熟讀成誦,培養(yǎng)做筆記的習慣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記誦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優(yōu)美如詩的語言把春天的新、美、力寫得活靈活現;再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作者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愛的,美好的畫面,深情的筆觸,讓人不能不想去放聲的朗讀,深情的去朗讀,更不能不去背誦。自然,通過記誦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授課時要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串聯(lián),比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時,我讓學生先把寫春天的詩句找出來,學生很快找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那么寫春的詩句還有哪些呢?”我緊接著問。此時,同學們紛紛舉手,個個都想一顯伸手。同學甲: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遲日江水麗,春風花草香。同學乙: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同學丙: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整個課堂成了眾言堂,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大家積極參與,熱情高漲,同時對舊知也進行了一個系統(tǒng)的復習。另外,平時的作業(yè)摘抄我也要讓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分類,如最常用的精彩語句之古代哲理名句,最常用的精彩語句之優(yōu)秀題記,百部世界名著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分類的目的是便于學生更好的去積累,去記誦。在不斷的摘抄過程中你會慢慢品味出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漸漸喜歡上寫作,深深愛上語文這個學科?!盎ǘ浒汛禾斓拈T推開,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推開,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薄皭?,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但她一定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與問候;愛,有的時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壯,但她一定需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投合;愛,有的時候不需要雄飛雌從的追隨,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與理解?!鳖愃七@樣優(yōu)美的語言難道還不能深深的打動你嗎?
二、師生互動教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課堂上教師要避免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要多啟發(fā)、多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主學習,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合作式地探究,以獲取知識。在課堂上,教師主要應起到引導的作用,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不能讓學生只充當收音機和“書記員”,死記老師的答案而沒辦法真正進行獨立的思考。教師則應在問題的設計上下功夫,讓問題盡量具有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
三、指導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在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钡拇_,要想學好語文,僅靠書本上的一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才能獲取更多的有益知識。古今中外的名著應讓學生多閱讀。起先教師要求學生一個月至少要讀一至兩本課外書,再慢慢增加數量。同時,教師可提供給學生一些必讀書目,多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讓學生做參考,以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隨便閱讀。另外,可適當利用一些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心得,還可讓學生比比誰看的好書多,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讓學生介紹課外書里的故事情節(jié),讓其他學生產生想讀的欲望,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看課外書的習慣,以擴大其知識面。筆者在閱讀教學中總是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珍奇的稀有動物——針鼴》時,在預習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誰提出問題最多,就給誰表揚鼓勵。學生先后提出:(1)針鼴為什么被稱為稀有動物?(2)課文標題是“珍奇”的稀有動物,它的“珍奇”和“稀有”各體現在哪里?(3)針鼴為什么會成為人類的朋友?(4)為什么只有澳洲有針鼴呢?……問題共有十多個。這樣課堂氣氛熱烈,思維活躍,學生發(fā)問,師生商討,一方面對課文的理解由淺入深,另一方面即使平常不愿提問的學生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下也躍躍欲試。
關鍵詞:語文教學;主體參與;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2-0082-01
1.用學識感染學生
在我們的班級中,有時會有這樣的一種現象:有的學生對于某一科比較喜歡,投入的時間也比較多,學習成績比較好。不是他在這一科比較有天賦,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喜歡這科的老師。有句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一位有魅力的教師常常會給學生以很大的影響。而教師淵博的學識正是一位教師的魅力所在。開卷能讀,提筆能寫,語必動情,文必動心,旁征博引,馳騁古今。"腹有詩書氣自華",一位擁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的教師,再加上他歷經歲月的浸染,在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中,侃侃而談時,芳華畢現,魅力盡展,又有哪一個學生能不喜歡這樣的教師,不愿意參與這樣的課堂呢?
2.用興趣推動學生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有了喜好這一心理取向,學生便有了學習與探求的熱情。興趣是開啟求知之門的第一把金鑰匙,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先有興趣,后有熱情。學生參與的熱情、動力皆源于興趣。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與活力,讓學生們學得有趣,我們不妨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2.1創(chuàng)設朗讀氛圍。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古人讀書向來注重朗讀,他們推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他們喜歡沉浸在吟讀中,因聲求義,因聲解文。朗讀對于今天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語言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體,對語音中音調的高低、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的恰當處理,可以幫助學生對語義作正確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朗讀的氛圍。如教學《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過范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
2.2創(chuàng)設動手氛圍。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學習研究的過程。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增進樂趣,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在學習《錢塘湖春行》的時候,不妨讓學生拿出筆,邊讀詩句邊畫出詩中的景色。這樣既有助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美?!鞍咽澜缱鳛槟愕恼n堂,將所有科目融合為一門完整的學科來學?!彼詾榱思せ钫n堂,走出學生厭倦閱讀教學的困境,我們不妨嘗試將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撩撥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2.3創(chuàng)設質疑氛圍?!皩W者先要會疑”,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有:引導學生看到課題后,學生會提出想了解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后,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時,一位學生提出:晏子反擊楚王應該是理直氣壯的,可為什么他在說話之前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完還“故意笑了笑”呢?這個問題質量高,有價值,我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但沒有急于作出回答,而是順著他的問題發(fā)問:“是啊,晏子為什么會這樣呢?你們能自己來讀懂嗎?”于是學生興趣大增,參與熱情很高,通過自瀆,終于滿意地找到了答案。
2.4創(chuàng)設表演氛圍。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有著巨大的學習潛能,這巨大的能量能否釋放出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所選用的方法。而調動學生興趣的不可忽視的一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表演。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如果在教學時采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既省時又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比如《強項令》一文,通過學生對湖陽公主、光武帝、董宣等人物活靈活現的表演,讓他們精準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從而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設計是最感興趣的,調動了他們的多種感官,培養(yǎng)了他們的多種能力。
3.用問題引領學生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fā)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學生學習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教學中要圍繞問題轉,在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語文教學如何來設計問題?
3.1扣緊目標設計問題。問題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目標必須問題化。一節(jié)課中的主要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比如《老山界》一課,可以這樣提問:那么艱苦,但閱讀時卻沒有感到那種愁苦、怨天尤人的感覺,這說明了什么?既然《老山界》是記敘翻閱途中的第一座山老山界的過程,那為什么要寫與瑤民的攀談呢?等等這樣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問題。
3.2在關鍵點上設計問題。如課文《出師表》,這篇文章重點要學習的是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耿耿忠心。所以在設計問題時,可以這樣考慮:陸游有“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詩句,那么《出師表》所以千古傳誦,原因何在呢?這個問題已解決,文章的重點也就突破了。
一、簡筆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奔ぐl(fā)了學生的興趣,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興趣有很多方式,不用花費多少力氣的簡筆畫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手段。小學語文教材文字優(yōu)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趣味性強,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能夠做到文到畫現,迅速地把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就會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
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我板書課題后,順手勾勒出一道道水紋的畫面,緊接著進行誘導談話:大家想知道大海深處到底是什么樣子嗎?只要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一定能揭開這個謎底。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地閱讀課文。如教學《頂碗少年》一課時,我在上課前用幾分鐘的時間,勾畫了一個人頂著一疊碗,我特意把人和碗勾畫得搖搖欲墜的樣子,停筆后馬上導語:同學們猜一猜碗會掉下來嗎?讀讀課文怎么樣?這一下同學們全都到書上找答案去了。
一堂課中,學生的無意注意是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長期的有意注意則顯得很疲勞,尤其是面對字詞的理解、重復的教學活動。因此,《教育學》強調在40分鐘內根據具體情況于課前、課中、課后要交替地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如理解《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五光十色,異常美麗”這兩個詞時,單純用語言描述始終不夠形象易懂,我便這樣引導:海水的顏色怎樣?學生邊講,教師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平臥在黑板上畫顯示海水各種顏色如何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然后把它們對應地畫在黑板上,一幅五彩的圖畫很直觀地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最后教師小結――這樣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異常美麗”。憑著直觀,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再討論海水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種顏色?學生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邊看書邊思考。
二、簡筆畫有利于釋疑解難,活躍思維
利用簡筆畫及時地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撐,解除學生介于文字與實際情境間的思維障礙。如《詹天佑》一文中,學生很難理解火車在兩個車頭推拉下沿人字形路線行進這一情況,我則在黑板上畫一個簡單的圖形作為學生的思維支點,學生阻滯的思維自然暢達了。如《精彩的馬戲》這課,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中快速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在初讀了課文后提問:(1)課文寫了哪些動物?(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各動物的圖像)(2)學生帶問題自讀課文(A.它們各表演了什么節(jié)目?觀眾有什么反映?B.重點寫了哪幾項?)后繼續(xù)板書字及“跑道”。這樣,直接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都顯示出來了,從整體到部分,又回到整體??纯催@板畫,學生就好像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旋轉的舞臺、動物們的絕技表演,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形象直觀地把學生帶入了情境,從而自然深刻地厘清課文的脈絡。
三、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趣味、韻味很強的學科,可現實中卻始終沒有擺脫灌輸式教學的陰影,把它講“死”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了語文不會“說話”、有了感想難以表達的情況屢見不鮮。課堂教學本身是學生生命整體的體驗和發(fā)展過程,由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充分地讓學生去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不能剝奪學生參與體驗、探究、操作、思考等的權力,要真正地把學生作為人來看待。既然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那么他在課堂上就有權力去講、去說、去參與。
兒童對視覺藝術形象很敏感,教師把重點簡單畫出來,比寫一行板書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為簡明的圖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根據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我常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畫一幅畫,如《三只白鶴》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的結尾留下一個懸念――哪只白鶴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魚?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并說出理由,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簡筆畫解決。提問:(1)三只白鶴埋魚后,各用什么方法記住埋魚的地方?(板下圖右邊部分)。(2)結合填空題進行板畫(上圖左部分)A、( )太陽從東邊升起。( )太陽在我們頭頂。傍晚,太陽從( )落下。B、風伯伯一吹,天上的( )飄呀飄,一直飄向遠方。C、那棵樹種在( ),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四、在達標測評中,能豐富想象力,幫助學生深刻地鞏固課文內容
學生的想象力豐富,這有助于具理解鞏固課文和創(chuàng)作。在達標測評中,我常常讓學生有畫畫的機會,這不僅改變了訓練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完《春》一課后,為檢測他們對這段話的內容和寫法是否理解,我便要學生根據內容在練習本上畫出山村早晨美麗的景色。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除畫出文中所說的霧氣、溪水、籬笆、喇叭花、鳥兒外,還畫出了樹、房屋、道路等,非常逼真,富有童趣。這樣,由文字變成圖畫,從抽象變成具體,使學生對這段的內容非常理解,從而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寫法,為后部分的仿寫作了鋪墊。
再如《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課后題1要求學生說出列寧所經過的地方名稱。我則讓學生根據列寧跟蹤蜜蜂飛回的
路線畫出一幅幅圖畫來,再通過大家評議,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簡筆畫有利于背誦
背誦是學生積累的一種有效手段。圖文結合能提高學生的背誦效率。例如《荷花》一文,我便讓學生邊讀邊畫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有的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讓學生在畫的同時,如同親臨荷花池,親眼看著那一朵朵荷花,印象特別深刻,背誦起來也瑯瑯上口。
六、簡筆畫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關鍵詞: 因材施教 閱讀 問題意識 個性學習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的理念。它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珍視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力求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因此,教師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差異視為一種財富而加以珍惜,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
語文閱讀課個性色彩鮮明,語文教師要對持不同見解的學生予以理解、寬容,并指導學生追求個性閱讀,這是個性化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改革語文教學的需要。
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擁有對教材文本的絕對的解釋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師的理解范疇之內。于是,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被扼殺殆盡。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太愚蠢了?!睂W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
閱讀是學生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的展示,即學生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和感彩來品味讀物,并基于自己的個性而展開思維。由于學生個人的認知水平、生活體驗、文學修養(yǎng)、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必然呈現出不同的認識。因此,語文教師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觀察和體驗,讓學生有個性閱讀的機會,留給學生一個自由、寬松的閱讀時空。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學生的個性思維才會有用武之地。
語言文字的包容性極大,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所以,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不能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悟”和“練”。課內,可放手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心得,讓學生直抒胸臆,大膽發(fā)言,學生的閱讀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課外,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多提供富有時代氣息、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努力為他們打開一扇扇文學審美的窗口,增強他們的閱讀求知欲,使他們實現最自由、最愉悅、最幸福的閱讀旅游。
例如,我在教學《甜甜的泥土》一文快結束時,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亮是不幸的還是幸運的?”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在充分閱讀這篇文章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有的認為:“小亮是不幸的,因為他飽受后媽的虐待?!币灿械恼J為:“小亮是幸運的,他同時得到了媽媽的愛、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以及傳達室老爺爺的關心?!庇捎趯W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不同,他們就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發(fā)現。教師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感悟,應抱樂于接納的態(tài)度,而不能以僵化的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這扼殺了他們十分可貴的富有靈性的發(fā)現,而要使他們個性化閱讀真正成為其“點亮智慧火炬”的過程。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個性異常的學生切不可一味壓制,也不宜放任自流,而應積極引導、揚長避短,使其個性向著積極的方面發(fā)展。
二、閱讀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學習,把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意識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傊?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語文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學有所感”的愉悅,才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轉變觀念,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維,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墩Z文課程標準》應大力提倡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閱讀。實施探究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關鍵在于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fā)現的操作平臺。這就關系到首先要改變教師逐段串講串問、碎問碎答的教學模式,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可設置供學生深讀探究的一兩個能夠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探、合作交流。以這樣一兩個“探究專題”來取代多達數十個的“繁瑣問題”,目的在于突出重點,以學為主,把探究、發(fā)現的閱讀主動權、時間支配權和空間占有權真正還給學生。
例如,我教《阿里山紀行》一文時,播放歌曲《高山青》以渲染氣氛,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查異質疑。一位男生獨立思考后提出質疑:“為什么說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真是一“疑”激起千層浪。女生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課文開頭為什么要引用歌曲《高山青》和《大海啊,故鄉(xiāng)》?”等等,同學們提出很多具有挑戰(zhàn)性、探究性的問題。像這樣引起學生質疑的提問,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其創(chuàng)新思維。經過交流討論,閱讀成果因人而異,卻也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達到了共享成果。
學生從課文的“叩問”開始,讓學生帶著期待走進閱讀,然后經歷“體驗”階段,通過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走進文本的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體驗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對話與碰撞中生成帶有個體色彩的思想和語言。
三、設計語文個性化學習的作業(yè)
既然我們的教育是素質教育,那就必須面向全體,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因人而異設計作業(yè)與練習,安排好練習的層次,拓展聯(lián)系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充分選擇作業(yè)練習的機會,使作業(yè)練習適合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個性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例如,可以設計能按需而做的練習,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把作業(yè)設計成A、B、C三個等級。其中,A類作業(yè)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C類作業(yè)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類作業(yè)界于兩者之間。這樣,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選擇作業(yè),就能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這是專門給我設計的作業(yè),我一定能完成好!”學生有了這份信心和決心,作業(yè)的質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同時,練習的內容要豐富多彩,體現知識性、趣味性、自主性、實踐性。作業(yè)來源于課本,但不局限于課本,可以與其它學科相聯(lián)系,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還可以向課外延伸。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書面作業(yè),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動手操作的作業(yè),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幫助學習;表演性作業(y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社會實踐性作業(yè),如參觀、調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
例如:在教學《錢塘湖春行》一詩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
A:創(chuàng)作一首描寫早春景象的小詩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人所描寫的美麗畫面。
B:課外收集白居易的詩讀一讀,全面了解白居易。
C:背誦這首詩。
總之,語文學習就是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充滿靈氣的個性活動,每個學生都是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始終,他們的學習必然閃爍著創(chuàng)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輝。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引導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一、多媒體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性
我從2001年開始走上工作崗位便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了。十年中,親眼目睹了教育現狀的一步一步的變化,感慨頗多。十年前的課堂與現在的課堂相比較,最明顯的變化是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電教多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諸多不足之處,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在新課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因為沒有哪一學科的學習不涉及到語文內容;另一方面,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其實也同時在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認知和感悟世界。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獨厚的優(yōu)勢。
語文課堂通過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有效化抽象為具體;啟動思維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巧設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原本單一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點。可見,應用多媒體到語文課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與不足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多方便,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媒體,提供學習資源,相關的影像資料,電影片斷或音樂,集形、聲、光、色于一體,能夠渲染氣氛,使生詞或短語、語法教學不再枯燥,將知識有難化簡,吸引小學生的眼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去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豐富了教學資源并拓展了師生的知識面。例如教學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律詩。如果僅從字面上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即使背誦下來,也難體味到多少美感。教學這首詩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先用錄音機放錄音,讓學生凝聽一段有古箏伴奏的課文朗讀,接著用投影儀,放上一段事先剪輯好的春意盎然的電視錄像片:那翠綠的青山,如茵的綠草,蕩漾的碧波,爛熳的春花,鶯歌燕舞,馬蹄輕快,牧笛悠揚……使學生身處早春的氛圍之中,從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中感到春意綿綿,春光無限。再讓學生隨錄音朗讀課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興趣濃厚,加深了對課文的感知。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進行朗讀和說話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能充分到位,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四十五分鐘的效率極高。
同時不可避免多媒體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帶來弊端,如:課堂上教師過度迎合學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圖片和音樂,大玩花樣,就會流于形式,華而不實,從而導致學生脫離對語文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的品味,喧賓奪主,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等不足,妨礙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給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顧教師對學生的灌輸或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育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含義。
三、排除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障礙的對策
針對上述的不足,因而,我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第一、要因課程內容制宜,不求大求全;小學語文課堂內容要“小切口,深挖掘”,不要把語文課堂設計成集音樂、美術、歷史、政治,甚至是課件展示為一體的綜合課堂。語文課的魅力不在于形式上的多元化,而在于教師是不是真的在和學生品味語言的魅力。多媒體導入主題,要簡潔而又能創(chuàng)設情境。不能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否則就會使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游離于文本以外,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方向。
第二、要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觀;“邊讀書,邊識字”,小學階段的孩子只有具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寫作,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的能力。文字識別方面多媒體作用并不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識字教學的階段性與連續(xù)性,突出各年級的不同訓練重點,嚴格地、扎實地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發(fā)展思維與語言,調動多種感官使用配套教具,做到識字教學有序,講求實效,體現了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系統(tǒng)性和漸進性。例如,學生老是把“休息”寫成“體息”,于是教學時我告訴孩子們:“‘體’是由‘人’和‘本’以組成的,人本來就要‘身體’好才有力氣?!眢w’差了,就該‘休息’”。全班同學聽了,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