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孩子的行為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本市房地產市場日趨規(guī)范,商品房銷售糾紛有所減少,但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在商品房預訂過程中隨意“拗斷”購房者訂金,侵害購房人合法權益引起的糾紛仍比較突出,已成為當前商品房銷售的主要矛盾,影響了房地產交易秩序。為規(guī)范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商品房預訂行為,切實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現(xiàn)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在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前,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和購房者通過訂立商品房預訂協(xié)議的方式確定買賣商品房意向的,開發(fā)企業(yè)必須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房地產權證。
未依法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而以預訂或者以預約、認購、定購等其他方式變相預售商品房的,均屬無證預售行為。由房地產管理部門按《上海市房地產轉讓辦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處罰。
二、商品房預訂,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和購房者雙方應簽訂書面預訂協(xié)議,預訂協(xié)議應包括當事人姓名或名稱、預訂房地產座落地點、面積、價格、預訂期限、訂金數(shù)額及訂金處理辦法等內容。
三、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收取訂金的,訂金數(shù)額應當在總房價的千分之五以內,雙方在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后,訂金應即時返還或抵充房價。
四、購房者在支付訂金后,不購買預訂房屋的,訂金按預訂協(xié)議約定的辦法處理。但屬下列情況,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應當全額返還購房者支付的訂金:
1.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收取訂金的;
2.簽訂的書面協(xié)議對訂金的處理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
3.雙方對預售合同或出售合同條款存在分歧、不能協(xié)商一致的;
寓家庭教育于常規(guī)教育管理之中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shù)素質較差,紀律渙散,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理想和信念,缺乏吃苦耐勞,缺乏刻苦鉆研精神,自私自利,不關心集體,不關心他人,遇事好感情有用事,不計后果。如何把這些學生盡快地轉化過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秦xx的做法是學期初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等形式組織家長和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蔡寨中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和辦學理念,讓家長明確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制度,為了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使學生早日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并時時處處檢查自己,秦xx制定了三級管理制度,即:學生自我管理,教師管理,家長管理。學生自我管理是通過團支部、班委會每日安排專人負責學生的自我管理;教師管理是配合政教處每周安排一名值周教師負責學生的一周組織紀律、文明禮貌、衛(wèi)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家長管理是通過協(xié)調家長,發(fā)動家長對學生的監(jiān)管功效,從而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走到哪里都處在監(jiān)督之中,管理之中。
寓家庭教育于家長教育論文之中
通過家訪、開家長會,他了解到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學習上整天瞎忙個不停,比如幫孩子做作業(yè),檢查孩子的作業(yè),監(jiān)督孩子學習等等。而到頭來卻勞而無功,事倍功半,懂事的孩子心存感激,不懂事的孩子還怨聲載道,真是費力不討好。他認為我們很多家長不懂家庭教育的方法,是種了別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沒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做為家長,要完成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心、好興趣和好習慣。這是孩子成長的六大核心精神支柱,如果這些沒處理好,孩子是很難成材的。于是他先后在我校家長會上以《嚴而有格,愛而不溺--給家長的幾點建議》、《勤奮出天才,方法出效益》、《別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給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家長的自我提高是培養(yǎng)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等為主題的多篇家教方面的報告,引導家長教育學生要嚴而有格,愛而不溺,寬嚴適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他特別強調家長是要關注孩子成長六大核心精神支柱,即:第一個要鑲進孩子生命里的支柱是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長的原點。自尊心沒有建立起來,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沒有點燃,因此,他不會有成長的動力。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來對待。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時候,他開始尊重自己,進而他會尊重別人。這樣他的人化過程才能啟動。第二個精神支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對家長來說,不能說是一輩子的任務,至少是孩子25歲以前的任務。孩子在離開家長之前,家長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樹立的過程。有了自信心他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甚至調動潛能,把事情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一個孩子能否做事,能否把事情做對的核心和心理程序。第三個精神支柱是責任心。[蓮~山 課件 ]責任心是一個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關系時產生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講話影響其他同學,如果他有責任心就不會在課堂上說閑話了。責任心分為對內的和對外的責任心。我們要講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我們太多的家長沒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責任心,沒能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然后由我們來看管,來強迫,這樣,等于孩子對人生的責任由家長來承擔了。家長當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家長不斷在后面監(jiān)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負責任的責任心我們家長的監(jiān)督職能就可以解除了。責任心沒建,一個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去積極進取的!孩子會變得被動,家長推一下他動一下。第四個精神支柱是進取心。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長,自己要學習,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簡單的一件事了。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我們沒有培養(yǎng)出孩子的主動進取精神,那么將來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整個人萎靡不振,那么這個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發(fā)育成長的。第五個精神支柱是培養(yǎng)好興趣。
興趣是學來的,不是天生。這種行為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做這個行為是不會有什么快樂的,反復行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條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對,再由于家長的表揚、鼓勵,孩子找到了快樂,時間長了,形成自動反應了,每次行為孩子能夠找到勝任自如的感覺。此時,所謂興趣就產生了。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靠意志力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到一、兩點鐘,是因為有興趣看書,不想睡覺,也不覺得累。如果憑意志力,是斷然做不到的!因此對于孩子來說,要想使孩子學習好,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學習興趣是需要家長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yǎng)的。第六個精神支柱是好習慣。習慣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動反應。好習慣是一個人快速成功的快車道。真正以學習為生的人,比如很多優(yōu)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沒有人是靠意志來學習的。這些人都是因為學習產生興趣才會沒日沒夜地做,后來成了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他日常的行為,而這日常行為決定了他的成就。
總結一下孩子與家長不合作時的基本模式:家長以正常的語氣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然后孩子拒絕配合,家長再堅持,孩子發(fā)脾氣,最后以家長妥協(xié)收場,或者家長也跟著發(fā)脾氣,讓局面失去控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情緒。在批評孩子之前,我們有沒有注意孩子的情緒?孩子霸道、任性、愛發(fā)脾氣,會不會由于孩子的情緒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引發(fā)了行為失當?當我們在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時,是否意識到要顧及他的情緒?
拒絕他的行為,不等于不接納他的情緒
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來看,情緒是人真實本能的反應,人的所有情緒都是應該被接納的發(fā)自孩子內心的感受,是值得被接納和理解的。但行為是由我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心理預期和接受程度來判斷的,所以要將孩子的行為和他的情緒分開對待。如果孩子的行為不在你的接受區(qū)內,那就明確地告訴他“你的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但阻止孩子不等于不接納他,不等于忽視他的情緒。
如何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第一步:在最初階段積極干預
有多少次,我們只有在孩子的負面情緒到達最高點時才出面干預。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在孩子的負面情緒剛剛開始時就及時干預,進行情緒對話。舉個例子,孩子說:“我要刮黃瓜,我要刮黃瓜?!边@句話可能重復了五六遍,當說到第九遍,他的需要還沒有得到滿足,那么孩子下一步的動作可能是就地打滾了,而恰恰只有等到孩子做出如此激烈的動作時,我們才想到制止孩子。然而,此時進行的情緒對話已經錯過了情緒的最開始階段,那么接下來,就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了。更糟糕的是,失去耐性的父母完全沉浸在這場權力與情緒的戰(zhàn)斗中,無法分清“敵我”。其實需要管理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
家長也許會說,孩子的情緒是在瞬間發(fā)生的,還來不及觀察就已經被卷進去了。其實,每個家長都非常了解孩子的需要,只要你靜下心來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爆發(fā)的萌芽階段;此前我們錯過了,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
假如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要,我們就有能力做比大吼大叫更有意義的事情:衡量孩子的這個需要是否合理,我們是否可以滿足他。如果這個要求對孩子的生命有危害,或者是原則性的,就應該在孩子負面情緒沒有累積時,給予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告訴他不可以。有的孩子會在這個最初階段接受父母的建議,不再執(zhí)意要求;有的孩子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那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巧妙接納孩子的情緒。
第二步:用不帶指責的語氣積極接納
其實在最初階段除了要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第一時間用不帶任何指責的語氣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
記得有一次,2歲的女兒把家里的黃豆撒了一地,當我看到時,她跑過來問我:“媽媽,我把豆子全打翻了,你還愛我嗎?”她為什么會這么問呢?我想起來,就在前幾日,我們在飯店吃飯,她對桌子上的牙簽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玩著玩著把牙簽灑落了一桌。當時,我嚴肅并堅決地告訴她,不可以。結果她哭起來,并且還要把所有的牙簽彈到地上來發(fā)泄她的不滿,結果我把牙簽拿走,她的哭聲越來越大,我對她說:“我知道,媽媽不讓你玩牙簽,你很傷心,但這些牙簽弄臟了就不能用了。所以,這是不可以的?!比缓缶筒辉俸退龑υ捔?,她哭了一會兒后就停了下來。這時,我再抱起她,說:“你玩牙簽的行為媽媽不喜歡,但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不管你做了什么。”聽到這話,她變得更加平靜了。這就是我說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兩大原則
一致性原則
如果孩子的行為在你們家的規(guī)矩里是不合理的,就不要滿足,而且要前后一致,絕不可以這次拒絕了,下次又接受了;這只會讓孩子混亂,沒有規(guī)則可循;以后你每次說的話他都會覺得不可靠,他也就不會遵守了。同時,孩子的行為是否合理,只有一個是不變的標準,那就是是否威脅到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其他的標準都可以根據(jù)家庭、孩子的情況來定。例如,也許你們家允許在沙發(fā)上跳來跳去,在別人家是不允許的,這沒關系,關鍵是在你們家是前后一致的。
你自己的情緒不要失去控制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霸道、任性的狀況,我們要及時覺察自己是不是帶著很強烈的情緒在和孩子互動。當我們自己的情緒很激動,充滿攻擊性,失去了控制,這時無論做什么 ,說什么都只會適得其反。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再去處理孩子的情緒。
從家庭中學到的情緒處理方式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早在1997年國家為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制定頒布了《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并且在2004年進行了修訂、補充和完善,在教育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等方面對家長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近年來,有關家庭教育的研究也逐漸增多,相關的親子電視節(jié)目也如雨后春筍一樣興起。可見,家庭教育問題在當代關注度日益提高,而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又與家庭教育的進程息息相關。
那么,什么是家長角色呢?奚從清《角色論》中認為:“角色是指個人在社會關系中處于特定社會地位,并符合社會期望的一套行為模式。換句話說,角色是一定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個體的特定地位、社會對個體的期待以及個體所扮演的行為模式的綜合表現(xiàn)?!雹僖虼?,我們認為家長角色就是家長在兒童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所結成的多種社會關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的總和。本文試圖通過對以往關于家長角色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對上述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探討小學生家長角色類型。
一、家長角色類型劃分現(xiàn)狀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理分析,研究者們都認為作為兒童的家長應該有“多角色”的意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夠更好更有效地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任務。研究者對家長角色類型的劃分主要有三類型說、四類型說和多類型說。
(一)家長角色三類型說
家長角色三類型說主要以幼兒家長為分類對象,主要從家校合作出發(fā)來劃分家長角色。蔡亞珠從新《綱要》的倡導出發(fā),認為幼兒園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相支持配合,家長的角色地位也應變?yōu)橹笇д?、支持者和參與者。②此類型主要劃分的是幼兒階段的兒童家長在幼兒園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喬躍虹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綜合素能培養(yǎng),據(jù)此他把正確的家長角色分為以下三種:做家校師生的橋梁、做孩子行為舉止的楷模、做孩子的知心朋友。③王素華認為家長的心里角色表現(xiàn)為:家庭中的長者、家庭中的親人、家庭中的朋友三種角色類型。黃秋生把家長的角色定位為負責任的家長;自覺維護學校、老師形象的家長;善于溝通、善于配合的家長。④此定位主要用于家校合作教育中。董鳳霞從獨生子女的特點出發(fā)希望家長跳出“家長”角色,與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學習以及學會賞識孩子。趙淑芬把家長在幼兒園教育中的角色劃分為支持者、合作者以及主動參與者,而不應該是“配角”。沈毓針對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方面提出了家長的三種角色類型,即冷靜的旁觀者、聰明的引導者、正確的示范者。⑤
(二)家長角色四類型說
陳午晴通過訪談調查將年輕父母的角色分為“教師”、“教練”、“偵探”、“朋友”四種類型。Terrence John Arthur Harding以現(xiàn)象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出四種類型家長的家庭教育者角色:一是學習者;二是伙伴;三是孩子的老師;四是團里中的教育先鋒。這四種類型連接或分化主要是由三種關鍵主題決定的,分別是:教育影響、教育事例以及精神。精神同時影響了家庭以及更廣闊的群體。此種分類方式相較于其他家長角色的分類較為簡明科學,涵蓋的方面也較為全面。曲韻認為平衡權威、伙伴、向導、榜樣四個角色,造就優(yōu)秀父母。⑥馬寬斌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家長角色進行分析,針對網絡環(huán)境下家庭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把家長角色分為:網絡世界的引導者、網絡生活的協(xié)調者、網絡生活的有效管理者、現(xiàn)實生活和網絡生活的好朋友。⑦高蕊以瑞吉歐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把幼兒家長角色分為幼兒教育課程的參與者;幼兒教育課程的合作者;幼兒教育課程的學習者;幼兒教育課程的評價者四種類型。⑧王銳、王蔡芹把翻轉課堂實施下的家長角色分為:知識的促進者、課外活動的參與者、傾聽者、學習的監(jiān)督者。⑨蔣盈、鄧惠明認為,具有多元化家長角色的家長才是一名合格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家長,其中包括監(jiān)護者、教育者、學習者以及合作者四種角色。單冬雪針對親子閱讀活動,把家長角色分為:親子閱讀中的學習者、親子閱讀材料的篩選者、親子閱讀方式的駕馭者、親子閱讀推廣的促進者。李曉紅認為合格家長應該具備以下四種角色:一是“后勤處長”,用以解除孩子的后顧之“憂”;二是“氣象局長”,用以接觸孩子心靈之“憂”;三是“加油站長”用以解除孩子的動力之“憂”;四是“公關部長”,用以解除孩子的溝通之“憂”。⑩
(三)家長角色多類型說
王文雅認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正確而科學的角色類型有“朋友”、“兄長”、“保健醫(yī)生、心理醫(yī)生”、“專家顧問”、“人生導師”、“法律保護神、律師”、“靈魂工程師”等七種類型。11余傳隆、蔡榮春把家長角色劃分為“監(jiān)護人”、“管理者”、“教育者”、“榜樣”、“伙伴”、“心理咨詢者”、“替罪羊”七種角色。周?P針對課改中家長角色的轉變提出了合格家長角色的新要求,即五種家長角色:一是積極的參與者,誠信的合作者;二是熱心的幫助者、得法的引導者;三是得體的評價者、有效地促進者;四是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五是無私的提供者,聰明的享受者。12胡琰從與政府關系體系,與子女關系體系以及與學校關系體系三種社會關系體系中把美國家長角色劃分為監(jiān)護人、教育者、學校的顧客、學校的伙伴以及學校的主人等多種角色。13金科把虛擬親子游戲中的家長角色類型劃分為“虛擬觀眾”、“虛擬對手”、“虛擬學伴”、“虛擬老師”、“虛擬指揮”五種類型。14
二、家長角色類型劃分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通過以上的整理可以看出,研究者們對家長角色類型的劃分尚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和標準,大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需要來劃分的,同時其中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如三類型說中,王素華的分類把家長分為長者、親人和朋友,在她的描述中,“長者”的作用是表率,同時是孩子生活的管理者,“親人”的作用是維系家庭情感交流的紐帶,“朋友”的作用則是分享孩子的喜樂,排解憂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親人和朋友的作用略有相似,而她也沒有提出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果家長按照這個角色劃分來扮演家長角色的話,將會造成某些應該扮演的角色缺失,造成家庭教育某些方面缺失,從而影響到兒童的發(fā)展。再如,陳午晴將年輕父母的角色分為“教師”、“教練”、“偵探”、“朋友”四種類型。其中“教師”的作用即傳授知識,“教練”傳授技能,“偵探”洞悉孩子的秘密,“朋友”為孩子平等親密的伙伴。此類型從學系和情感上劃分了家長的角色,但“偵探”的角色作用不明顯,其中他舉出偵探會翻看孩子的隱私、跟蹤孩子等,也指出這種角色如果強行啟動可能會造成孩子和家長不可抹去的隔閡。因此,如果家長按照此種類型劃分來扮演家長角色,勢必會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
相較于三類型說和四類型說,多類型說的研究者把家長角色劃分得更為細致具體,但卻容易使家長的角色認知發(fā)生沖突,造成家長扮演角色的角色間沖突,不能更好地扮演好應該扮演的角色,出現(xiàn)家長角色錯位或缺失。比如,王文雅把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類型分為“朋友”、“兄長”、“保健醫(yī)生、心理醫(yī)生”、“專家顧問”、“人生導師”、“法律保護神、律師”、“靈魂工程師”等多種類型。從這些角色的內涵來看,有許多角色的作用是有交集的,如“心理醫(yī)生”與“專家顧問”、“人生導師”與“靈魂工程師”等。
三、家長角色類型的新劃分
兒童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小學階段又是兒童發(fā)展較為重要的階段,因此對于小學生家長角色劃分也是比較有必要的。“7~12歲是整個兒童期十分重要的發(fā)展階段。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兒童身高和體重處于比較迅速的發(fā)展階段;外部器官有了較快發(fā)展,但感知能力還不夠完善;兒童處于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情緒、情感方面表現(xiàn)得比較外顯。”15根據(jù)這些特點來看,小學階段最主要的成長目標是孩子人格的培養(yǎng),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及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小學生家長角色劃分以下為五個類別:成長的導向者、生活的管理者、情感的傾訴者、學習的助力者、游戲的參與者。
(一)成長的導向者
所謂成長的導向者就是家長要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人格向導,言行舉止的榜樣。夏洛特?梅森說過:“一個人的性情、才智和天賦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天生的,但人格卻需要努力培養(yǎng)?!薄耙粋€家庭或個人的發(fā)展軌跡其實就是人格發(fā)展的軌跡。”對于小學生來說,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而此時的他們如同白紙一張,需要家長首先來添置一筆美麗的色彩,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就如同一個人格的向導,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為他們指引方向,這種導向作用滲透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它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在兒童小學階段,人格的養(yǎng)成尤為重要,家長的導向作用尤為明顯,家長應以身作則,向孩子傳授自己的人生經驗,共同探討生活的真諦,運用科學的方法“教子做人”?!度珖彝ソ逃笇Т缶V》要求家長在兒童7~12歲年齡段為兒童樹立積極的人格榜樣?!都议L教育行為規(guī)范》(試行)第七條規(guī)定:“要舉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業(yè)進取,各方面為子女做榜樣?!?6家長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積極文明,再來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這里也可以說成是孩子言行的榜樣。孩子的學習成長首先是在不斷的模仿中實現(xiàn)的。例如,父母在工作中積極奮進,孩子也會模仿父母養(yǎng)成積極奮進的態(tài)度;父母對待老人無微不至,孩子也會孝順老人;父母唯利是圖,孩子也會逐漸變得自私自利。父母的行為無時無刻不被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價值觀和行為都關系著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大德、大義”,他們能理解的就是父母在生活中處理的細微小事。家長作為與孩子最為親密的人,是孩子首先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舉一動關系著孩子人格的發(fā)展方向,家長在口頭規(guī)范孩子言行的同時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正確的導向者。家長做好孩子成長的導向者,才能完成家庭教育指導要求中“教子做人”的部分,才能引導子女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
(二)生活的管理者
所謂生活的管理者,就是要在生活各個方面呵護、幫助、約束孩子的角色。生活涵蓋了很多方面,如飲食、睡眠、衛(wèi)生、勞動、游戲、安全等等。根據(jù)《大綱》要求,家長在此階段應扮演孩子“生活的管理者”角色,其作用就是要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做好兒童健康監(jiān)測,培養(yǎng)兒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指導兒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等。在孩子小學階段,生活上還不能很好地自控,不了解如何合理地分配時間、空間和金錢,而小學階段卻是塑造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家長作為孩子生活的管理者,要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生活上面的包辦者、替代者。
家長應當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制定合理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還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游戲時間,支持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樂中健康成長;同時家長還要管理孩子的安全方面,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如安全使用水電煤氣等。還要注意孩子上下學的安全問題。當今校車安全問題頻發(fā),家長要從源頭拒絕孩子乘坐黑校車。并且孩子的一切物質生活都是由父母提供的,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管理者。安靜整潔的學習環(huán)境、合適的桌椅、充足的照明以及必要的學習用品都是需要父母來提供的。當然,父母對于孩子的管理絕不是無限制的供給,而是在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的前提下,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消費觀。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質消費以外,要控制孩子的交往應酬性消費,杜絕孩子的攀比行為。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提供的物質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理性合理的消費。總之,家長要從各個角度來管理孩子的生活起居,成為孩子生活的管理者,這樣才能完成家庭教育要求中生活方面的教育任務,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三)情感的傾訴者
所謂情感的傾訴者,是指孩子情緒、情感中的傾聽者、建議者。進入小學后,兒童生活的接觸面擴大,新鮮事物使孩子的情感變得豐富起來,但有時又會對某些新事物充滿恐懼,這種情感是不穩(wěn)定的、單純的,卻又不易調節(jié)的。因此,需要家長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變成孩子情感的傾訴者。要成為孩子情感的傾訴者,首先要贏得孩子的信任,要對孩子做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但不是溺愛。家長要放下身段,不做高高在上的訓斥者和教育者,尊重孩子的想法,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在孩子舉止異常時,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中所隱藏的想法,鼓勵孩子用語言進行表達,要與孩子做平等的交流,不隨便打斷孩子的講話,并用眼神做出適當?shù)募?,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當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后,再用正確的方法來談談自己的經驗,不但能為孩子的情感養(yǎng)成指明正確方向,還能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家長扮演好情感的傾訴者的角色,就可以了解孩子心里發(fā)展的需要,及時對家庭教育工作做出合理的調整,做到家庭教育上的民主,建立和諧的家庭教育溝通環(huán)境,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感情。
(四)學習的助力者
學習的助力者,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學習上的支持者和幫助者?!洞缶V》要求此階段家長要“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7小學是真正學校生活的開始,此時兒童對新學習生活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卻不能很好的適應。在學習方面,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習慣欠佳。而此時,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就是激發(fā)并保持孩子的學習動機,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做一個孩子學習上的助力者,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瓣P心子女的智力開發(fā)和科學文化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要適當,方法要正確?!?8家長要了解小學生必備的學習習慣,提出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要求,并嚴格實施。家長對孩子不要表現(xiàn)過分的期望和要求,打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兒童的學習成績。同時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多鼓勵孩子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訓練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其學習的助力者。這樣才能完成兒童學習上的培養(yǎng)目標,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游戲的參與者
游戲的參與者,是指孩子課余時間的游戲互動者、生活實踐合作者、玩伴?!都议L教育行為規(guī)范》中要求:家長應“支持子女參加學?;顒雍蜕鐣嵺`”。小學階段兒童的課余生活如果能有家長的參與,不但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而且能讓家長在游戲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和潛能,能夠讓家長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和教育。對于家長來說,能夠成為孩子“游戲的參與者”,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游戲活動中與孩子打成一片,能夠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家長就能夠更準確地發(fā)現(xiàn)孩子某一時期身心發(fā)展的偏差,從而可以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向,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身心發(fā)展軌道。家長應該放下長輩的“身段”,真誠地與孩子進行游戲的互動,真正成為孩子“游戲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陪伴者。如此,家長便真正做到了對孩子游戲活動的支持,同時也為更好地完成其他家庭教育角色提供了便利。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意義,且有著學校和社會無法替代的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性格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利用好與孩子相處的每時每刻,身體力行,依照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利用科學的教子方式來實施家庭教育,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同時,家長要多管齊下,引導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注釋:
①奚從清.角色論――個人與社會的互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②蔡亞珠.變化中的家長角色[J].幼兒教育,2004,09:44.
③喬躍虹.綜合素能培養(yǎng)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J].科技信息,2007,03:227.
④王素華.家長的角色心理分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03:117-120.
⑤沈毓.家長,你準備好了嗎?――淺談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中家長角色定位[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3:388.
⑥曲韻.優(yōu)秀父母都一樣:平衡好家長的四個角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⑦馬寬斌.網絡環(huán)境下家庭教育中的家長角色分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03:57-58
⑧高蕊.以瑞吉歐教育理念審視幼兒家長角色的新定位[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06:51-53.
⑨王銳,王蔡芹.翻轉課堂模式下家長角色分析[J]. 才智,2014,19:27-28.
⑩李曉紅.家長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J].教育教學論壇,2014,35:181-182.
11王文雅.家長心理素質與家長的角色[J].社會心理科學,1999,01:68-71.
12周?P.新課改中不可忽視的“第三者”――簡析新課改中家長角色的轉變[J].大眾科技,2004,08:59-61.
13胡琰.透視美國學校教育中的家長角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09:32-36.
14金科,錢莉,章蘇靜.虛擬親子游戲中家長角色探究[J].中小學電教(下),2012,03:1-3.
15全國婦聯(lián).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Z].2010.
16國家教委,全國婦聯(lián).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試行)[Z].2004.
一、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水平。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獨立性發(fā)展的第一步,由于現(xiàn)代家庭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不少幼兒失去了發(fā)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只有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為基礎,才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愉快地開展一日活動。
二、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觀念及習慣。
幼兒的行為,充分反映了他們參與社會交往,適應周圍世界的能力,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對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身心發(fā)育和成長有著重要而長遠的影響。
三、轉變教學觀念,在活動中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打破了各個科目領域的劃分,根據(jù)新課程教材的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機地將各個領域知識加以融合。課改的核心是讓課程適應并促進孩子的發(fā)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依賴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隨時發(fā)生在幼兒身邊的有價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觀念對教材、教案進行選擇、創(chuàng)造,不斷拓展教育活動的資源。
四、教師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園同步。
幼兒大多數(shù)的時間還是在家中,前面提起的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教師在幼兒園引導,取得的效果一定不會很明顯,只有家長在家中配合老師繼續(xù)進行教育、引導,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過家長園地將一定的教育方法、經驗介紹給家長,以便讓他們在家中能正確的引導、教育幼兒。通過家長來園接送孩子的時間,簡短的談話能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則能讓我仔細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更全面的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
留守家庭 幼兒行為習慣 影響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許多農村青壯年男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也為了自己家人的生活,走出偏僻、落后的農村,到外地打工。這就使得農村產生了一大批被迫與父母分離,跟隨爺爺奶奶或是其他親戚生活的未成年群體,后被稱為留守兒童。這部分留守兒童多為0到14周歲之間,他們在本該得到父母呵護的時候,失去了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機會,無法享受到應該享有的父愛和母愛。即使留守兒童得到了爺爺奶奶或是其他親人的無微不至的關照,這也與留守兒童們所渴望的父母親情有很大的距離。留守兒童群體的進一步擴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本文試從留守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入手,對留守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作一分析。
一、幼兒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專家們對成功人士的研究得出,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他具備人所不及的天賦,而重要的在于他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而幼兒時期良好習慣的形成對成人后習慣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幼兒是指1到3歲的孩童。我們常說:3歲看老,這說明了幼兒時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童語言還不流暢,對于自己的愿望還不能用語言完全表達,對于有些問題,只能用哭或者笑來表示。但是,這一時期的孩童已經可以很硬朗的走路和跑跳,對所接觸的事物或所經歷的事情朦朦朧朧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辨別,因此要求家長對這一時期的幼兒要能了解其心理,并能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對于成年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來說,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的習慣培養(yǎng)等。在幼兒習慣的形成中家庭教育占主導地位,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曾經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家長是習慣的教師”。因此,留守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留守家庭及其教育缺陷
1.留守家庭的形式
從目前來看,留守家庭一般為隔代監(jiān)護家庭、單親監(jiān)護家庭和親戚監(jiān)護家庭。同父母監(jiān)護相比,留守家庭都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2.留守家庭教育缺陷
隔代監(jiān)護家庭往往由爺爺奶奶之輩的老人看護,老人年事高、精力差,對孩子的看護很吃力,往往只能照顧幼兒最基本的吃喝拉撒,對幼兒其他精神的需求難以滿足。另外,老人基本沒受過教育,不利于幼兒的智力開發(fā)。再一個,“隔輩親”也往往會讓老人溺愛孩子,使孩子的不良習慣不能及時糾正。
單親監(jiān)護家庭是指照顧孩子的任務由父母一方來進行,從目前來看,多數(shù)是由母親來照顧。由母親照顧的幼兒往往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缺少獨立性,尤其是男孩子在長大后往往缺少男子漢的陽剛之氣。而少數(shù)由父親照看的幼兒,因為父親的粗心,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顧,甚至連簡單的一日三餐都不能正常供給,更何況其他。同時,父親一般比較簡單粗暴,這種情況下的幼兒,長大后也往往會用粗暴的方式處理問題,不易于幼兒性格的養(yǎng)成。
親戚監(jiān)護家庭的孩子往往是由孩子的七大姑姨或者是叔伯來承擔養(yǎng)育任務,這種情況在農村留守家庭來說比較少,只有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年齡、身體不能為兒女代管孩子,而父母不得不全部外出打工時,才選擇親戚照看自己的孩子。一般來說,由親戚代管的家庭,會走向兩種那個極端,一種是親戚總擔心對孩子照看不好對不住孩子的父母,就會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能對孩子的缺點及時糾正;再一種就是親戚對孩子比較厭倦,非常冷漠,孩子得不到充足的關愛和照顧,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并伴有自卑感。
三、留守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分析
1.對孩子飲食習慣的影響
1~3歲幼兒的飲食基本上是由家長安排。其飲食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成員結構以及人員的變化都有很大關系,留守家庭要么對孩子過分溺愛,要么對孩子疏于管理。對孩子溺愛的家庭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對家庭人員的喂養(yǎng)過分依賴,沒有形成自己進食的良好習慣;還有的給孩子吃零食,影響孩子的主餐;而對孩子疏于管理的家庭,往往會導致孩子饑一頓飽一頓,沒能形成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簡單粗暴型的留守家庭,又經常在孩子吃飯時大罵孩子,影響孩子的進食。
2.對孩子睡眠習慣的影響
1~3歲幼兒的睡眠很重要,一般需要12到16小時的睡眠時間。留守家庭中普遍存在孩子睡眠習慣不好的行為,這主要與留守家庭對孩子的照看方式有關系。對孩子溺愛型的,往往會任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能玩到多晚就玩到多晚,沒有控制孩子的睡眠時間,甚至使孩子的睡眠晨昏顛倒,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孩子“睡倒覺”。按照科學育兒的理念,晚上10到12點是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的時段,這段時間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發(fā)育成長。因此家長要使孩子的睡眠養(yǎng)成規(guī)律,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3.對孩子衛(wèi)生習慣的影響
留守家庭如果以老人為主的話,老人體弱多病,對衛(wèi)生能將就的就將就,衛(wèi)生習慣不盡人意。留守家庭以單親為主的,一個人照看孩子也很辛苦,對衛(wèi)生也是要求不高。以親戚照管為主的,親戚本身也有自己的家人需要照顧,額外地再增添一個孩子也很勞累。因此留守家庭的衛(wèi)生習慣令人擔心。
4.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影響
農村中能外出打工的多是有文化的、身強力壯的青壯年,而留守農村的則多是老弱病,文化水平低。他們本身就知識匱乏,也沒有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對孩子今后成長的重要性,更缺少正確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對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yǎng)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我們國家向來重視對孩子孝道的培養(yǎng)。因此,不管是留守家庭,還是正常家庭都非常重視對孩子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的培養(yǎng)。有關部門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留守家庭的孩子都很有禮貌。但也有少數(shù)孩子,因為其家庭有暴力傾向,或者家庭成員脾氣粗暴,孩子的禮貌意識差,有攻擊傾向。
盡管留守家庭對幼兒教育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但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留守家庭還要繼續(xù)存在下去。因此,國家及各級政府都要注重關心留守家庭,注重提高留守家庭的綜合素質,繼而帶動幼兒教育方式的改變,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同時,要積極拓展當?shù)鼐蜆I(yè)門路,為更多的農民工提供就業(yè)崗位,使農民工不至于遠離家鄉(xiāng),遠離子女。外地打工者聚集的城市也要提供相關條件,如建立政府投資、對打工者優(yōu)惠的幼兒園等,使打工父母能和幼兒團聚,保證幼兒的良好成長。幼兒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只有幼兒有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綜合素質,我們中華民族才有希望。
參考文獻:
\[1\]范方.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策略\[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1
\[2\]蒙應,余忠培.留守兒童家庭教育100問:文化生活篇\[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3\]曹建平.農村留守兒童成長方式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影響探新\[J\].遼寧教育研究,2007,(5).
不得不說,如何管理學生,讓學生能夠順利接受教育,從來都是一個嚴肅課題。所謂的“熊孩子”也并非現(xiàn)在才出現(xiàn),而是在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各個學校都一直存在。但是,把“熊孩子”這個群體貼上專門標簽,并鄭重其事地進行討論,以前還從未出現(xiàn)過。而在面對與“熊孩子”相關的事情處理上,無論是教育機構、教師還是社會,常常多了一些浮躁,少了幾分理性,導致處理結果缺少廣泛認同,社會各界站在各自立場上爭執(zhí)不休。
造成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因為當前各群體錯誤地將部分學生標簽化,把學生偶爾的出格當成“常態(tài)行為”,多個學生偶爾出格被當成“熊孩子”的普遍行為。于是,基本認識上的錯誤,造成了對學生行為研究的錯誤,反過來自然對教育管理就造成了不科學的影響。
從實際生活來看,所謂的“熊孩子”,或者是在教學管理中發(fā)生出格行為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一時的出格;另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頑皮的學生,也只是天性比較活躍,而不是“壞小子”。將這樣的孩子貼上“熊孩子”標簽,將一些在這個年齡段正常的頑皮孩子標簽化,并不利于真正的教學管理,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當下,教學關系和以前相比確實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孩子的心理、行為在家庭受到的重視程度,以及在整個社會多元化的影響下,和以往區(qū)別甚大。師生關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必然需要進行相應改變。這一點,無論是對老師、學校,還是對社會,都是一樣的。孩子的行為需要一定的約束,包括教學管理秩序的限制和法律的限制,而對孩子的認識不能簡單化、標簽化,應當準確地認識每個孩子“出格行為”的產生原因、一貫表現(xiàn)、心理因素,以此為基礎尋求解決之道。
關鍵詞: 家長 情緒 溝通
近日,在韓國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節(jié)目組設計了一個測試環(huán)節(jié),使母親與孩子身處在一個視覺懸崖環(huán)境中,孩子和媽媽分別處于“懸崖”的兩邊,以此測試孩子在看到母親的不同表情后,通過視覺“懸崖”時的對應表現(xiàn),也就是看看孩子在母親表情的影響下,究竟能否成功通過視覺懸崖。參與實驗的一共有兩對母女,寶貝的年齡都在7、8個月左右,實驗分為兩組,規(guī)定每組實驗進行時,第一組母親要表情嚴肅,第二組母親要面帶微笑。寶貝與媽媽分別在視覺懸崖的兩邊,第一組兒童爬到懸崖邊上時停住,看見對面面部表情嚴肅的媽媽時,前后猶豫不決,最終選擇掉頭返回,放棄了繼續(xù)前行;第二組兒童爬到懸崖邊上時一樣也停住了,但看見坐在對面面露微笑的媽媽時,則是義無反顧地向媽媽所在的方向爬了過去,仿佛忘記了身下的“懸崖”,媽媽笑與不笑,寶貝的反應竟完全不同。家長的情緒反應有關孩子未來性格的養(yǎng)成。
一、冷漠型家長應避免孩子形成冷漠型性格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開始接觸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從家長而來,家長不同的態(tài)度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影響。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比較冷漠,疏于關心,不了解孩子的想法與興趣,經常拒絕一些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的不正確行徑,缺少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由于家長的漠視,孩子的合理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滿足,會造成孩子難以建立自信心,缺乏愛心與責任心,加上家長的放任不管,長此以往,這類孩子往往容易成為問題少年。因此,家長在幼兒時期要重視孩子的要求,不要過于冷漠或者放任,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及時回饋,對于不良的行為及時糾正,加以制止,耐心地講道理,讓他們理解事情的對與錯。家長更要以身作則,身教言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溺愛型家長應避免孩子形成嬌慣型性格
當今社會,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全家都在呵護、寵愛,尤其是隔代的長輩更會對孩子有求必應。關愛孩子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但是過分的容忍與溺愛不利于孩子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促使孩子形成嬌慣型的個性。在家過分溺愛孩子會造成孩子自私、驕縱、蠻橫不講理,更有甚者會形成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等不良的個性。進入幼兒園后,由于家長不能給予正確的指導,導致孩子不能正常和同伴交流、玩耍。嬌慣型的孩子往往在遇到困難時意志力比較薄弱,在問題面前容易退縮,避重就輕,不能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為此,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認識到過分容忍與溺愛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及時更正教育觀念與方法,運用一些正確的教育方式技巧幫助孩子更正不良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如當孩子鬧脾氣時,可以先置之不理,等孩子情緒稍微穩(wěn)定一些,再通過言語的溝通,緩解孩子的情緒問題,加入到問題討論中,給予孩子充分發(fā)言、闡述觀點的權利,家長也可借此機會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做法,語氣盡量平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后,再耐心地給孩子講解道理。
三、加強家長情緒管理,避免過多情緒化
家長對情緒的變化要有預見性,因為其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隨時都在發(fā)生變化,在變化來臨時,及時調整自己,剖析其內在原因,使預見性做到有可執(zhí)行性。這與平時日積月累的理性思維和自控能力是息息相關的,然而,由于情緒狀態(tài)的復雜化,想要做到真正充分了解家長的情緒狀態(tài)不是單方面可以解決的,需要幼兒園同家長建立長效的關注機制,并將這種機制數(shù)據(jù)化、制度化,做到有連續(xù)性。常見的方法就是建立家長的“情緒日記”,通過日記中日?;吞厥饣膶Ρ?,確定有特殊關注價值和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關注對象,通過這種機制還能夠及時對過度非常規(guī)化的行為與心理變化作出應急反應。以上制度的開展與落實需要家長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與幼兒園管理方進行切實有效的參與和合作。我們從這些制度和現(xiàn)象入手,只是對家長情緒把握的開端,我們要通過這些現(xiàn)象和制度所反映出來的內容真正把握和理解各類家長情緒的變化。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管理人員有長效的管理機制和與之相對應的敏銳的心理嗅覺,避免對一些易激化的和易誤解的情緒表達作出錯誤的判斷。
四、結語
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對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家長應當多與幼兒園教師進行溝通,共同探討培養(yǎng)幼兒的教育方法。同時家長應該多看一些幼兒培養(yǎng)方面的書籍,端正幼兒教育態(tài)度,學會尊重孩子,約束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與行為習慣,為孩子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正如韓國的實驗一樣,父母的情緒關乎孩子的行為,母親微笑的臉是孩子動力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廖麗娟.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2]犁紅.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快樂天使”―淺談幼兒快樂情感的培養(yǎng)[J].好家長,2012(12):9-11.
[3]胡春燕.面對家長的指責[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0(15):14-15.
孩子什么時候干什么,想干什么,是由孩子的生理需求決定的,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孩子需求,適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孩子的需求,教師才能得到孩子的歡迎,才容易成為幼兒的好朋友。如果教師不注意,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觀念來管理孩子,甚至強迫孩子按照成人的行為行事,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壓力,甚至還給孩子留下自卑的陰影,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傷害。可以說,幼兒教師能否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是教師能否自覺遵循幼兒教育規(guī)律,自覺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幼教效果的關鍵所在。
二、學會尊重孩子,保護孩子自尊心
教師要尊重孩子,就應該做到:一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臨下甚至盛氣凌人地對待孩子,教師缺乏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常常將幼兒看做不懂事的娃娃,在教育實踐中,甚至有的教師既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有的教師還常常拿孩子出氣,孩子稍有過失,動輒就就厲聲訓斥,孩子的自尊心在訓斥中被無情的傷害。這樣做的結果,對兒童的身心健康與發(fā)展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甚至對幼兒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二是幼兒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實踐證明,好孩子多是夸出來的,訓斥和指責往往不利于幼兒成長。我在教育活動中,一般堅持以表揚、激勵為主,由于孩子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有限。所以,幼兒有時會做出一些不良的行為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我盡量不采用容易產生負面效應的批評、懲罰手段,而是通過肯定、表揚文明行為,去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還教育孩子學會善于換位思考,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法去疏導孩子,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三是尊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教育的對象雖然只是孩子,但孩子也有很強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保護他的自尊心,應該是幼兒教師強烈的意識之一。教師應該把孩子當做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像尊重正常人一樣尊重幼兒,就必須經常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事情、思考問題,學會用孩子的觀點換位思考。幼兒教師只有在與幼兒友好相處的基礎上相互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才會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到尊重。如果教師也認為“孩子永遠是孩子”,甚至隨意拿他來做取笑或是遷怒的對象,孩子就會陷入自卑或反抗的情緒之中。
三、適當進行“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