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

第1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 單親家庭子女 現(xiàn)狀特點 教育誤區(qū) 探索實踐 健康成長

隨著我國經(jīng)濟不斷快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但帶給人們的各種社會壓力也不斷增大,同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傳統(tǒng)婚姻家庭的價值觀日漸減弱,造成我國的離婚率不斷攀升。我國離婚率連續(xù)7年遞增,單親家庭在社會上已經(jīng)是異軍突起。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問題的焦點,他們的問題不容忽視。這些單親孩子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給以高度的重視。我們教師應關注單親家庭學生的發(fā)展,了解他們的特點,并施以耐心的教育,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順利成長。

1.單親子女的現(xiàn)狀特點

1.1 自卑抑郁,懷疑態(tài)度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因家庭的破滅,心靈大受重大的創(chuàng)傷,內(nèi)心孤獨無助、缺少安全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接踵而來。他們性格孤僻,喜歡獨處,少言寡語,膽小怕事,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學習落后,進而造成自卑抑郁,對任何事物都持懷疑態(tài)度,逆反心理嚴重。

1.2 自暴自棄,放任自流

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單親家庭學生心理負擔加重,心情煩燥,一蹶不振,各個方面都受挫,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惡學習,自暴自棄。同時由于家庭破裂,老師的贊許和鼓勵不夠,同學的取笑,促使他們自暴自棄,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機的受挫勢必使智力發(fā)展和學習活動受到阻遏。

1.3 行為懶散,誤入歧途

單親家庭的子女處于無教育和無監(jiān)管的狀態(tài),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為無組織、無紀律,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

1.4 心理失衡,狹隘自私

由于大部分單親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都不是太好,有的父母把子女寄養(yǎng)在父母家里。有的由于80后自己本身就是獨生子女,所以對孩子有時疏于監(jiān)管或無監(jiān)管的狀態(tài)。其結果常常導致孩子處處以我為中心,變成狹隘自私,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人。

2.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誤區(qū)

2.1 過分溺愛,有求必應

對孩子的溺愛是現(xiàn)在所有家庭的必病,但在單親家庭里尤甚。一般家長都認為,用金錢及物質上來補償對孩子虧欠的一切,無論什么事,都寵著他們,妄圖抹平家庭破裂時帶給孩子造成的重大創(chuàng)傷,其結果是導致孩子處處以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及無理取鬧。

2.2 方法簡單,態(tài)度粗暴

在我國,由于人們受到傳統(tǒng)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下,有些家長始終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嚴重地摧殘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極大地阻礙了孩子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對學生成長十分不利。

2.3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

在單親家庭中,子女是他們的一切,是他們的唯一。不惜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總想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心愿。但是不講究教育方法,期望過高、急功近利,孩子是不會領情的,這種教育往往是要失敗的。

3.學校在單親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3.1 學校教育不夠重視

盡管很多教師都充分認識到了單親家庭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但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還缺乏實際經(jīng)驗、科學理論,以及可實施的方案和具體的措施。

3.2 學校教育對個體的發(fā)展缺乏指導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往往滿足對大多數(shù)學生教育發(fā)展的需求,而忽視單親子女這種特殊需求而組建起來的一種特殊環(huán)境和教育方法。學校應該按照不同學生的心理特質,通過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學校環(huán)境中的多種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進行必要的強化教育,激發(fā)其積極進取、健康發(fā)展,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4.社會缺乏對單親家庭的幫助和子女教育的指導

家庭的變故,給家長、孩子帶來巨大的精神苦惱。生活負擔也隨之加重,再加上社會的偏見,使得他們心理壓力增大。在全社會推行婚姻價值觀的道德教育,以建立良好而美滿的家庭,來減少單親家庭的產(chǎn)生。在教育方面組織單親家庭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并加強引導等方式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互通情況,互相配合,統(tǒng)一各方面的教育影響,促進單親家庭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5.單親子女教育的探索路徑和建議

從某種意義上說單親家庭的學生是不幸的,父母最大的過失莫過于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家庭最大的不幸莫過于孩子教育的失誤,而這種失誤在一個人一生中很難彌補。但如果教師積極挑起保護和教育單親子女的重擔,給他們更多的愛,使他們充分體會到學校集體的溫暖。

5.1 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從入學起就開始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把每個單親家庭學生的狀況分別告訴班主任、課任老師,加強對他們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的關照,行為的矯正,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掌握單親家庭學生在家中和社會上的情況。

5.2 在班級采取一幫一制度。用愛心撫慰創(chuàng)傷,用友情彌補親情,消除他們憂郁心情。通過開展種活動,對他們進行合理的情緒疏導,創(chuàng)造活動環(huán)境,在活動和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的友誼,讓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給他們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幫助他們打消自卑和孤獨的心理。他們自然會感到生活充滿陽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別幸運。

5.3 傾注愛心,平等相處

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一個完整的家庭才是正常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被歧視。這給單親家庭的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使他們幾乎感到無地自容。因此,教師在單親家庭學生教育上,尤其要注意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之相處,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快樂、關心和鼓勵。

5.4 進行挫折感教育。我們應該在適當?shù)臅r機,告訴單親子女他們父母離異的主要原因,讓他們接受現(xiàn)實,人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風順。如果對挫折處理得當,就可能成為孩子進步的新起點、前進的新動力,使他們學會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從而增強在逆境中成長的信心和勇氣。

第2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單親孩子 心理特點 教育現(xiàn)狀 措施和方法

歐洲一位著名心理學家說:“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也是人格形成的源頭?;橐黾彝リP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好多家庭隨著人們的婚姻、社會等意識的變化而發(fā)生破裂?!半x婚”、“離異”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據(jù)中國婦聯(lián)最近的一次統(tǒng)計:中國67%的離婚家庭中有子女,這意味著大量的孩子已成為離異家庭子女,其中相當比例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部分后進學生的群體,他們在校內(nèi)外的不良表現(xiàn)尤為突出,不思學習,任意逃學,欺小凌弱,損害公物……經(jīng)多次教育仍屢教不改,據(jù)調(diào)查,來自單親家庭的占了大多數(shù)。因此,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刻不容緩,轉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問題就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單親家庭是我們社會的一個客觀存在,單親子女也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有責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只要社會、學校、家庭三者統(tǒng)一起來,共同關注此問題,并付諸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單親子女也可以同正常家庭的子女一樣健康成長。

一、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特點

據(jù)調(diào)查,總的來說,單親家庭子女與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三個心理特征。

1.心理封閉,敏感且攻擊性強。有很多單親家庭學生曾經(jīng)懷疑過老師和同學不喜歡自己。他們的知心朋友很少,與老師相處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導致行為上的攻擊等偏激行為。其實,這與其性格孤僻,心靈壓抑所導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關。

2.消極情緒明顯,常感到自卑苦惱,懷疑自己的能力。孩子在幼兒期過后,自我意識也逐漸增強了。單親子女也不例外,他們一方面試圖采取自主獨立的行動傾向,另一方面動輒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情緒不穩(wěn)定,憂慮,對前途信心不足。

3.持久性差,不能長時間地做一件比較枯燥無味的事情。如果一個學生感到心情愉快,無憂無慮,就能調(diào)動他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易于在大腦皮層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也易于形成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和使原有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復活,從而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反之,學生若在煩惱,焦慮,擔心,憂慮等情緒下學習,就會壓抑他的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注意等認知機能受到壓抑和阻礙,單親家庭子女在家庭破損過程中受到過一定的心理傷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殘缺,更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現(xiàn)狀分析

既然單親家庭子女在心理及品德、學習行為存在嚴重問題,那么按理說單親家庭的父母在子女教育和學習上就該花費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強有力的措施,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這些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存在著種種誤區(qū)及問題。

1、不問不管型

家長除了獨自承擔家庭重擔,還要忙于工作,沒時間照顧子女,對管教孩子力不從心,,讓孩子產(chǎn)生了孤獨感。還有些父母雙方互相推卸責任,對孩子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對孩子學習動態(tài),思想變化一無所知,使孩子誤入歧途,待問題嚴重時才恍然大悟。

2、百依百順,遷就溺愛型

現(xiàn)實中,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失去過多,就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受一點委曲,他們更重視的是對孩子生活上,物質上的關心,在精神上的關懷和引導往往重視的不夠。這容易導致孩子任性,自理能力較差,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且也容易導致子女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專橫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

3、簡單粗暴型

有的單親家長依自己的心情好壞為轉移,對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把孩子當成出氣筒,打罵不斷,使子女整天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fā)展受到嚴重壓抑,形成膽小,孤僻,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這些心靈脆弱的孩子極易在家中無愛的情況下向社會尋求溫暖,從他人身上尋找一種心靈慰籍,由此容易出現(xiàn)早戀問題,甚至被壞人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

4、期望過高型

許多單親家長,把子女作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處處出人頭地,這種過高的期望值造成子女沉重的心理負擔,有些子女則可能產(chǎn)生一種抵觸情緒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過且過,不求上進。

三、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單親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愛,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帶來精神壓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進取心,學習較差,破罐子破摔。他們既自卑,又很自尊,不愿與同學交往,不能正確地把自己置身于班級群體中,常常處于孤獨狀態(tài)。老師應該把關愛多給單親家庭子女,熱情關心他們,以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對單親家庭子女而言,他們更渴望老師無私的愛,老師怎樣關愛單親家庭子女呢?

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去深入理解這些孩子,“理解是改變偏執(zhí)的良藥”(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師只有理解了單親家庭子女的苦楚,才會產(chǎn)生寬容心,才會去關愛他們。現(xiàn)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一旦家庭發(fā)生變故,父母的關注產(chǎn)生偏離,他們一夜之間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產(chǎn)生了,各種異常行為的出現(xiàn)也就難免了。面對單親家庭子女的異常心理和行為,教師切忌工作方法粗暴,必須用理智去冷卻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進事實,細心了解單親家庭子女的全面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個性,可以是正面觀察,也可以從側面了解。正面觀察就是老師要經(jīng)常注意單親家庭子女的表現(xiàn),“察其言,觀其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注意尋找機會和他們談心,從中找到單親子女心理失衡的軌跡。側面了解主要是聽取同班同學的反映,前任老師的介紹或進行家庭訪問。部分單親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問題暴露給老師,正面觀察收效不大,側面了解卻能掌握真實的情況。只有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本著博大的胸懷走近單親家庭子女,掌握每個單親家庭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其次,幫助單親家庭子女正確對待家庭變化,消除逆反報復心理。父母離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兒女的有時無法理解,要學會包容,學會體諒父母。教師要設法多方疏導,譬如與孩子談心時說:“當前社會不同家庭結構是客觀存在的,父母離婚、再婚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做兒女的不應該太讓父母難堪。父母永遠是你的父母,要記住父母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還要盡最大努力去孝敬他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子女都應該盡到對家庭的責任,長大了還應盡到對社會的責任。”孩子如果學會了正確對待家庭,那么他看社會的眼光就會柔和一些,逆反報復心理也會逐漸消除。此外,教師還應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并沒有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而歧視他們、放棄他們。

2、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

單親家庭子女在內(nèi)心深處常會有種被遺棄感,他們出現(xiàn)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導這種心理障礙,教師在培養(yǎng)他們自尊心時,為單親家庭子女營造一個溫馨的班集體大家庭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帶好一個班,就要充分發(fā)揮班隊活動對學生的引導功能,讓單親家庭子女在活動中盡情表現(xiàn)自己,甚至讓他們擔任主要角色,在各種文藝體育活動中、學習競賽活動中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同時,引導班上健全家庭學生意識到嘲笑、挖苦單親家庭的同學是不對的,他們是愿意和老師一起,創(chuàng)建一個團結互助的班集體的。班集體這個“大家庭”潛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單親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學習的能動性有了,成績自然提高了。其次,教師應幫助單親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閉的小圈子。部分單親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與人交往,獨來獨往,心事重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發(fā)動全班同學與這部分單親家庭子女交朋友,讓這部分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孤立于集體之外,把集體溫暖、同學之情、師生之誼巧妙融合在一起。

3、認真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對于單親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訪,多聯(lián)系。許多單親家庭子女之所以會變成后進學生,一般都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夠負責任或教育不得法有關,為有效地教育和幫助單親家庭子女健康快樂成長,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多向家長講講孩子的進步和長處,對存在的問題,交換意見時注意方式和策略,這有利于孩子認識提高和改正錯誤。用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長溝通和商討教育孩子。讓家長明確為父或為母的責任,多為孩子著想,減少單親帶來的負面影響,配合學校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長認識到對子女放任不管是錯誤,是罪過,不配為人之父母。啟發(fā)家長的良知,為子女作表率。對那些對子女不負責任,在學習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長,要通過學校發(fā)動當?shù)氐恼畽C關去做教育工作,使他們承擔起對子女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

總之,單親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呼吁社會每一個人都來愛護關心單親家庭子女,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我們都應該來關心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為社會、為國家盡一分責任。單親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視,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正確運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學習上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營造良好的、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使這些孩子能在愛的陽光沐浴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徐開祥. 單親家庭子女形成差生的原因及教育初探[J].教育科研通迅,2001.

[2][美]芭芭拉·懷物黑德.離婚文化[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2.

[3]候鎖生.特殊類型家庭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9.

[4]吳錦驃,郭德峰.家庭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3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一、單親家庭子女教育誤區(qū)分析 

1.不少家長將家庭中夫妻雙方的相關矛盾及離異情況片面地認為屬于大人的事,與子女并沒有聯(lián)系,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比較欠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甚至他們的內(nèi)心壓力會高于父母。 

2.把孩子作為工具來傷害夫妻另一方。通常情況下,夫妻雙方在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就會喪失理智,這時候,處于弱勢的一方就會利用孩子作為斗爭的工具來回擊對方,就會忽視孩子的感受。 

3.夫妻雙方吵架期間,若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在學校不能受到老師與同學的歡迎,家長也會將其看作累贅,對子女的監(jiān)護責任進行推諉,甚至喪失了父母最基本的資格,最終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4.夫妻雙方有的時候在子女面前沒有什么顧忌,不能很好地盡自己的監(jiān)護責任,僅僅關注眼前利益,這會給孩子帶來惡劣影響。 

以上教育誤區(qū)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對孩子的保護及教育。 

二、單親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科學做法 

1.不可以沒有原則地溺愛和遷就孩子。通常情況下,當夫妻離異或者喪偶時,撫養(yǎng)孩子的一方會對孩子懷有一定的愧疚心理,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憐憫,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有時甚至會發(fā)展為沒有原則、沒有標準的溺愛。最終結果就是孩子遇事會變得自私自利,專橫任性,沒有愛心、同情心及社會責任感,不會尊重其他人,甚至會瞧不起自己的親人。 

2.增強子女的自信心和勇氣。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單親家庭會深深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部分孩子會出現(xiàn)自卑心理,在學習上打不起精神。所以,要想使孩子更好地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起面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積極鼓勵孩子堅強地面對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他們的信心。 

3.簡單粗暴不可取。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fā)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因害怕懲罰而不愿回家,在外面尋找“溫暖”,容易被壞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要注意正確引導。 

三、學校對單親家庭子女心理教育對策 

1.調(diào)查分析造成單親家庭的原因和現(xiàn)狀,“對癥下藥”。造成單親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變故對孩子的刺激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心理障礙正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根源。因此,教育單親子女,就要分析、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困難,這是關鍵。 

2.喚醒自尊,點亮學生心中的“燈”。自尊、信心和勇氣是學生努力改正缺點積極向上的動力。因而,教師應從尊重和愛護學生出發(fā),幫助他們發(fā)掘身上的優(yōu)點,及時發(fā)現(xiàn)進步之處,喚醒他們的自尊,鼓勵他們振作起來,自強不息。學生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如八年級(19)王延軍,開始接觸他時,他郁郁寡歡,學習成績很不理想,表現(xiàn)不穩(wěn)定,一提及媽媽,淚如雨下。在后來的班級活動中,我特意讓他參加,當他做出一點成績時,我適當進行表揚,同學也投來羨慕和贊許的目光,他切實感受到集體和他人的尊重與肯定。慢慢地,他越來越積極,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無論課堂做答,還是課外班級活動,總是奮勇爭先,走出了生活的陰影,學習成績也有很大進步。 

3.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傾注愛心。我們可以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解決單親學生的經(jīng)濟困難,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鼓勵其他學生多與他們交往、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形成關心和愛護他們的風氣。如我班單麗,父母死亡,少了家庭的教育,自由渙散,成績較差,對學習沒興趣,不會與人交往。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她很喜歡唱歌,找到了興趣點,我就鼓勵曾學過鋼琴且過八級的麗華與她多溝通,談談音樂,并指出學習音樂也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這名學生在行為上有很大進步,臉上也多了笑容。 

四、困惑和思考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能徹底解決的,社會尤其是社區(qū)應當怎樣喚醒單親家長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承擔理應應有的責任,進而解決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第4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對策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變得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個人們不大愿意看到的現(xiàn)實已經(jīng)擺在我們的面前:中國人的離婚率正在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單親家庭子女人數(shù)已達百萬之多。單親家庭子女在成長中更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對他們的教育問題變得更敏感和棘手,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子女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1.獨立生活能力差,不能自立

在喪偶或離異之后,單親父母們往往心懷愧疚,這使他們忽視了嚴格要求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則,一切都依著孩子,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更有許多單親家長與孩子相依為命,把孩子當作生活的惟一希望,惟恐孩子不安全、過不好,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結果受這樣過度保護的孩子即使已是貌似成熟的高中生,仍然是事事不能獨立,缺乏獨立意識,缺乏解決生活基本問題的能力。

2.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感到憤怒、恐懼、悲傷

父母離異、家庭變故,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方式和應對方式。父母離異前的吵鬧、打架,已經(jīng)破壞了家庭原本和諧溫馨的氣氛,而家庭的破碎,更使孩子必須忍受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勢必使得這些孩子在失落中惶恐不安,感到恐懼、悲傷,甚至會對自己身處這種境地憤怒不已。他們害怕被別人譏笑和排斥,害怕失敗,對孤獨和不明朗未來的恐懼漸增。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必要的心理疏導,會給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3.智力和學業(yè)相對落后

單親家庭子女常常處于情緒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難免會對他們的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有些單親家庭子女的學習成績比較差,除了因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響其學習動機、態(tài)度外,他們的情緒較差,也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學習成績的低下又會阻礙他們自信心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如此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4.人際關系失調(diào),自我封閉,主觀偏見

單親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離異之前的那種完整、溫馨的親情,在學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學們有意無意的歧視,社會的傳統(tǒng)偏見和輿論往往使得他們抬不起頭。很容易出現(xiàn)自我心理封閉、自卑、憂郁、冷漠,甚至厭惡與他人接觸。同時,自卑感又往往與強烈的自尊心相伴,極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對自己有不利言行,會馬上反抗。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提出的建議,即使明知是正確的也不會執(zhí)行,表現(xiàn)出較強的嫉妒、猜疑、主觀偏見等心理。由于存在上述心理困擾,容易出現(xiàn)人際交往障礙,難以與同學、老師形成和諧、融洽的關系。

5.性格和性別異化

父母離異的家庭,既剝奪了子女學習的楷模對象,又使個體與家庭成員之間、家庭環(huán)境之間失去了平衡。單親家庭的子女無法從父母身上潛移默化地學會與異性的相處之道。他們?nèi)绻c父親生活會對女性存有恨意,與母親生活則對男性存有恨意。當男孩由母親來撫養(yǎng)時,男孩可能會有女性性格;同樣的,當女孩由父親來撫育時,女兒可能會比較男性化。另一方面,離異家庭的子女只有父母單方面的模仿對象,因此對于自我概念比較模糊,對他們完整人格的形成將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二、學校教育中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幾個對策

1.加強家校聯(lián)系,用愛心撫慰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傷

從學生入學第一個學期起就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檔案,了解各班單親學生人數(shù),并通過談心、家訪等多種渠道掌握其家庭狀況。進而采用“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來給以具體幫助。例如:班主任、任課教師、生活輔導員以及心理咨詢師等可以組成一個輔助團體,各自與這些學生結成對子,主動找他們談心,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給他們以幫助,尤其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勵,幫助他們走出自卑和孤獨的心理,用愛心撫慰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傷。教師要經(jīng)常對幫扶對象的心理、行為等方面進行跟蹤了解、詳細記錄,并做好保密工作,還要注意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掌握單親家庭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動態(tài)和情況,以便進行教育方式的調(diào)整。

2.心理減負,幫助單親家庭子女走出心理陰影,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價值觀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一旦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經(jīng)常會有被遺棄感,覺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對生活、對人生失去信心,厭倦學習。一定要及時阻止、扭轉孩子們的這種不良心態(tài)。教師可以尋找合適的時機,盡早與這些學生促膝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他們理解的范圍內(nèi),聊聊關于感情婚姻的一些事,讓他們知道父母雖然已經(jīng)離婚,但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會隨著家庭的解體而有所減少,更不會消失。幫助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意識上的偏差,學會寬容他人,走出心理誤區(q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創(chuàng)設氛圍,用友情彌補親情

單親家庭子女就猶如經(jīng)歷過狂風暴雨的洗禮,暫時營養(yǎng)不良的花朵,心理非常脆弱。只有用愛心去澆灌,才能讓這些花朵重新茁壯成長,綻放美麗。作為教師,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們相互照顧支持,不要諷刺、取笑單親家庭學生;另一方面,可以動員熱情、有同情心的學生主動與單親家庭學生交往,用友情彌補親情。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氛圍,使單親家庭學生感受到生活的陽光,淡化親情缺失造成的負面影響,感到自己并沒有被大家淡忘和拋棄。

4.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超越自我,找到成就感

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定期地組織一些活動和比賽,例如:演講、歌詠,書法、作文、街舞、球類比賽等,鼓勵單親家庭學生積極參加。借助這些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超越自我,找到成就感。對有一定特長和組織能力的學生,教師還可有意識地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5.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

第5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作者:李寒瀟

在當今社會的教育對象中,面臨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單親家庭子女。造成單親子女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離異和父母雙方有一方亡故。在校生中,這個特殊的群體占有的比例相當大。單親孩子有不少還是比較優(yōu)秀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變,心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形成了心理上的殘缺。很多單親家庭學生無法面對現(xiàn)實,無法走出陰影,從而導致各種不良心理的產(chǎn)生,造成心理偏差。

隨著近年來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單親子女不斷增多,給未來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如何通過教育,幫助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對因家庭變故帶來的傷害,調(diào)整他們的心態(tài),使其盡快達到平衡,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筆者認為,首先要對單親家庭孩子心理狀況進行認真研究分析。

在家庭結構中,家庭成員的完整與殘缺對子女教育有著很大影響。單親家庭由于其家庭結構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諸多問題上也有其特殊性。單親家庭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孩子。在一個家庭中,他們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們一無所有。所以失去父愛或母愛對他們的打擊和心理壓力就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中,許多孩子在家庭變故幾年之后,其心理創(chuàng)傷仍難以愈合。在多年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學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內(nèi)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特別是父親,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沒有了這份優(yōu)越感,再加上單親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變化,以及離異父母對子女的互相推諉,家庭中的長期冷戰(zhàn)或爭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孩子覺得父母的吵吵鬧鬧讓同學或鄰居看到、聽到是很丟人的事,自己臉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不如以前,因而產(chǎn)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會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棄。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對失去父親或母親十分痛苦,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動蕩及父親或母親的不負責任,心靈受到極大傷害,于是表現(xiàn)出經(jīng)常悶悶不樂,容易悲傷,情緒低沉,甚至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自己心里就非常難受。在學校,他們不敢談論自己的父母,在這個“小社會”中,長期怕接觸,情感、意志、情緒脆弱,于是自我封閉,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甚至產(chǎn)生冷漠、反感、敵對的心理,最嚴重的導致與集體不合。

3.充滿憎恨。有的孩子對父母的離異充滿憎恨,他們討厭父母爭吵,憎恨父母不顧自己的成長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撫養(yǎng)費的父親或母親,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這種憎恨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進而擴展到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甚至對他人、對社會產(chǎn)生不滿情緒。他們認為既然沒有人關心我,我又何必去關心別人呢?所以對同學、對集體的事缺乏熱情,對公益事業(yè)表現(xiàn)冷淡,還有的故意破壞紀律,損壞公物。

4.暴躁易怒。有些單親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悶的心情無處渲泄,于是表現(xiàn)為性情暴躁,遇事易沖動、好斗,所以會出現(xiàn)打架、斗毆等行為。

5.嫉妒敵對。因為家庭的不完整,他們嫉妒同學談自己的父母,談自己溫暖的家。嫉妒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羞于啟齒而又十分強烈的憎恨心態(tài)。他們不相信周圍的人,排斥周圍的人,沒有愛的情感,與周圍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評或好言相勸,看成是惡意的舉動,他們輕則Z若罔聞,重則尋機報復,經(jīng)常挑起一些帶有惡作劇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對他人的戲弄或毆打為樂。

心理學家分析,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tài)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fā)展。

那么,怎樣才能使單親家庭的孩子形成積極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人格呢?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從入學起,就應當著手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進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蹤,并詳加記載。對他們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上的關照,行為上的矯正,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掌握單親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會上的情況。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很大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須先當好孩子、家長的“知音”,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細心地觀察、仔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這些孩子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注意掌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融洽點、疏忽點,以便架起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面之間溝通的橋梁,達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賴的目的。

2.使單親家庭孩子融入班集體生活,消除憂郁心情。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第6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弱勢群體 子女教育 問題 對策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02

弱勢群體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接受或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一個高等學歷的深造,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現(xiàn)代化大潮中不被遺忘,因此教育成為了他們最關注的東西,而這種關注也應該成為國家、社會、學校共同努力解決的目標。

一、弱勢群體定義以及人群界定

(一)弱勢群體定義

弱勢群體是指由于力量和權力相對較弱,在利益分配以及社會財富獲取上不能占據(jù)一個有利態(tài)勢的社會群體,主要是根據(jù)人的生存現(xiàn)狀、社會地位、生理特征和體能狀態(tài)來界定的,它在名義上是一個虛擬群體,是社會中一些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的人的概稱。

(二)弱勢群體的人群界定

弱勢群體包括:下崗失業(yè)人員、殘疾人員、流浪者、農(nóng)民工、普通工人、低保者、家庭困難人員等。

二、弱勢群體子女受教育情況分析

(一)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因缺乏父母的呵護、管教,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較差

現(xiàn)在的留守兒童大部分住在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山區(qū)農(nóng)村,那里的觀念落后,信息閉塞,留守兒童跟隨著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長期缺乏父母的關心呵護和精心管教,使得他們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較差。

(二)貧窮農(nóng)村的教育形勢嚴峻

我國的農(nóng)村人口約占我國總人口的70%,農(nóng)村人口數(shù)量龐大,但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卻比較低。目前,我國農(nóng)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與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全國現(xiàn)有8500萬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農(nóng)村、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國家級貧困縣。透過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能夠看出我國的貧窮農(nóng)村的教育形勢嚴峻。

(三)殘疾人士子女求學困難

殘疾人士本身的身體或者心理就是不健全的,自己都難以養(yǎng)活自己,更不用說能為孩子的求學做多大貢獻。如智障人士,他們的子女不一定是精神有問題的人,也有正常人,他們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上學,但年幼的他可能得為整個家庭付出甚至是承擔起養(yǎng)家顧親的重擔,他們的求學之路比較困難。

(四)單親家庭子女以及服刑人員子女受教育困難

第一,單親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困難。舉一個例子:小樂,芷江侗族自治縣土橋鄉(xiāng)土橋村人,15歲,讀初中,父母親已經(jīng)離婚,他和爸爸生活,小樂爸爸39歲,司機,收入不穩(wěn)定,經(jīng)濟狀況在農(nóng)村算一般,單靠爸爸一人的微薄收入養(yǎng)家,小樂的繼續(xù)求學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服刑人員子女受教育困難。舉一個例子:小紅,山東省濟南市人,18歲,讀高中,父親因經(jīng)濟詐騙罪被判刑入獄,她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同學、自己心理的多重壓力,打算讀完高中就去打工,不打算繼續(xù)求學了。服刑人員的子女因為經(jīng)濟來源不足、外人的冷言冷語等因素會使得自己很難再繼續(xù)求學發(fā)展。

三、解決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

繼續(xù)深化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殘疾人教育條例》《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問題提供一個有效的法律保證。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應該繼續(xù)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弱勢群體提供一個比較和諧的生活保障,保證弱勢群體子女不至于因為學費問題而上不起學,同時加大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力度,使他們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子女能夠正常上學,受到應有的教育。

(三)加大教育投入

國家應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的可使用資金充足,能夠更多地惠及弱勢群體子女;學??梢宰们槊馊ト鮿萑后w子女的學雜費,并在國家教育財政性資金到位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獎學金和貧困助學金項目,加大對弱勢群體子女的照顧。

(四)拓展辦學渠道,增加受教育機會

國家應該拓寬辦學渠道,不只是以公立辦學占據(jù)絕對主導,應該鼓勵私人辦學,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優(yōu)惠和指導,積極拓寬辦學渠道,為弱勢群體子女增加受教育的機會。民辦學校可在周末或假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管理和教育弱勢群體子女,使其健康成長!

(五)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活動指導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中小學生足球聯(lián)賽、田徑賽、籃球賽等,讓學生在閑暇之余有豐富的課外生活,以免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之中,走向歧途。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中,不僅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以提升,而且還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團結互助的品德、競爭意識、友誼觀念等,有利于從生理和心靈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語

弱勢群體子女的受教育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應該成為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注以及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弱勢群體本身就已經(jīng)是這個社會中比較受冷落的群體,他們的子女應該受到好的教育以便在這個社會中能夠很好地生存、立足。

參考文獻:

[1]吳建芳,趙正.我國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探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第7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杭州上海;

南京蘇州……

兩地分居的工作總是讓你和另一半聚少離多,或許你已經(jīng)無奈地錯過了很多有趣的家庭

故事。你總是不知道孩子這段時間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總是找不到她最喜歡的連襪褲在哪里,更不知道她已經(jīng)會對睡前故事來個自編自導了。

什么是“類單親”家庭?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因為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或者由于外界生活壓力而被迫長期分居兩地。只有周末或者假期才能團聚,孩子也主要由婚姻中的一方來承擔養(yǎng)育與教育職能。這類家庭,雖然具備雙親的家庭結構,但其撫育功能卻與單親家庭類似,因而被稱為“類單親”家庭。

Q1:“類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可能出現(xiàn)哪些發(fā)展問題?

A:“類單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在子女養(yǎng)育的實際方式上非常類似,因此孩子的一些問題也有共性,在情緒和行為問題上主要表現(xiàn)為:

? 與父母之間“不安全的依戀關系”

家長一方的缺位容易使3歲之前的孩子有缺乏信賴感和支持感的表現(xiàn),例如無端哭鬧,情緒起伏較大,易怒。接觸久未見到的爸爸或媽媽時,也會表現(xiàn)出回避和煩躁。

? 潛在社會性別角色認同的障礙

長期的父親或者母親的缺席,會使孩子的行為出現(xiàn)性別角色的偏差,比如主要由母親養(yǎng)育的男孩,會表現(xiàn)出更多女和性格特征。

? 注意力不集中,不聽父母的教導(男孩居多)

這種影響多出現(xiàn)在孩子與父母一方長期分開的第一年。親密關系的缺失使孩子容易陷入消極的情緒,會對承擔主要照顧責任的一方表現(xiàn)出逆反心理。

? 孩子存在學習困難

遠距離、少溝通等因素常常導致父母教育意見不一致,這對孩子的影響極大。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標準不一、獎懲差別較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鉆空子”的心理。一人承擔主要養(yǎng)育責任的家長往往疲于奔命,沒有充足的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

? 與同伴交往障礙

這類孩子不太參與同伴的游戲。因為平時父母極少出現(xiàn)在自己的幼兒園生活中,孩子容易膽小、自卑,對同伴的游戲喜歡旁觀,缺乏主動參與的勇氣。

Q2:“類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A:父母先要從意識上調(diào)整和孩子互動的行為模式,那么上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NO.1 樹立觀念:類單親≠單親!

“類單親”畢竟不等同于單親,父愛母愛的可獲得性是其區(qū)別于單親家庭的最大特點。如果兩地辛苦奔波的爸爸媽媽能夠時時刻刻用所言所行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支持和理解,那么想在“類單親”家庭中建立起安全、積極的親子關系也并非難事。

Tips:

學會回應孩子的言行,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對學齡前孩子的需求(情感需求、行為需求),家長應當:

* 前后行為必須一致。

* 在孩子有需求時,及時給予回應。

* 仔細觀察孩子,結合他的性格特征,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NO.2善用你與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

事實上,即便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如果從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那父母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也幾乎為零。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不要緊,你們的互動質量才是最要緊的,遠勝于數(shù)量本身。

周末才能回家的媽媽們,請拋開各種家庭瑣事,多分配一些一家三口專屬的溫馨時間。哪怕必須要打掃衛(wèi)生、逛街添置家用,也試著讓一家人一起來做,說笑合作的過程中,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NO.3用心經(jīng)營與另一半的關系

你或許會認為,這與子女教育無關。事實上,長期分居造成的夫妻溝通問題,非常容易使父母雙方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孩子夾在其中不知所措。同時,父母間良好的互動關系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技能的參照。倘若父母間長期爭吵、冷戰(zhàn),那無論單方怎樣努力,也無法讓孩子對人際關系產(chǎn)生信任感。因情感問題產(chǎn)生的壓抑情緒往往會讓父母變得煩躁,更加容易誤讀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做出不適當?shù)幕貞?/p>

給好不容易才回家一次的爸爸或媽媽:

難得與家人相聚,請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陪他玩耍。你也許不知道,社交情境中的溫馨家庭互動,能夠讓孩子最強烈地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存在,并從周圍小朋友的羨慕眼光中增強自己的自尊感。

電子產(chǎn)品日益強大,有沒有用手機和IPad縮短你和家人之間的距離?試試看各種有趣的應用程序吧,Skype,F(xiàn)acetime,Whatsapp……你就可以隨時隨地和孩子分享他們的頑皮與成長,當然,還有你的微笑與關愛。

給正獨自承擔養(yǎng)育責任的爸爸或媽媽:

第8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性格;家庭環(huán)境;家庭結構;家庭教養(yǎng)方式

性格是個性中具有核心意義并且表現(xiàn)在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相應行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結合??梢哉f,性格既是指那些表現(xiàn)在人對事物的一貫態(tài)度上的特征,也指那些表現(xiàn)在恒常的行為方式上的特征。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通過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影響和本人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形成的。孩子自出生,首先接觸到的是家庭,家庭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兒童期是孩子最易接受影響,性格形成最迅速的階段??梢?,家庭因素在兒童性格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兒童性格形成過程中的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包含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環(huán)境,家庭結構和家庭教育方式等等。

(一)家庭環(huán)境與兒童性格形成的關系

影響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家庭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是家庭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主要是家庭環(huán)境的接觸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個性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主要包括家庭的物質環(huán)境,家庭的精神環(huán)境和家庭的氛圍三個方面。

1.家庭的物質環(huán)境與兒童性格的形成

家庭的物質環(huán)境包括家庭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收入狀況、環(huán)境布置以及家庭為兒童生活、游戲所提供的物質資料等。

首先,家庭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和家庭的收入狀況會影響父母對兒童的態(tài)度。一般,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高、收入穩(wěn)定的家庭中,父母會對兒童投入更多的關注,父母的生活態(tài)度也會比較積極樂觀,這樣的環(huán)境能促使兒童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開朗合群的性格。相對的,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收入不穩(wěn)定的家庭中,父母往往由于生活的壓力,生活態(tài)度受到影響,這樣的環(huán)境容易讓兒童感覺到不安全,形成孤僻、不開朗的性格,甚至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

其次,家庭的家居布置、衛(wèi)生狀況對兒童性格的形成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家居整潔、布局大方、家具顏色搭配合理,兒童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就會感覺舒適,在養(yǎng)成其良好的審美觀、衛(wèi)生習慣方面是有一定積極的作用;而臟亂、布局不合理、顏色怪異的家居環(huán)境在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觀、衛(wèi)生習慣方面則起著相反的作用。

再次,各種各樣的游戲在發(fā)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長知識,提高觀察、記憶、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勇敢、堅毅、合作、關心集體等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方面起著很大作用。

2.家庭的精神環(huán)境與兒童性格的形成

家庭的精神環(huán)境包括著廣泛的內(nèi)容,它的內(nèi)容包涵有: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思想政治觀、道德品質、信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yǎng)、娛樂方式;還應包括家庭之外小范圍內(nèi)的鄰居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yǎng)等。積極向上的家庭精神環(huán)境是兒童健康成長的資源,也是兒童優(yōu)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資源。兒童起碼的生活規(guī)范和習慣是從家庭中學到的,他們的行為始于模仿,家庭成員是他們賴以模仿的對象,成員的道德素質、政治觀點、文化修養(yǎng)、語言行為習慣、休閑娛樂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兒童。積極、健康、文明的家庭精神環(huán)境在兒童人生觀、志向、興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的養(yǎng)成起著積極的影響。

3.家庭氛圍與兒童性格的形成

家庭氛圍主要是指在家庭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氛圍,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緊張、矛盾、不融洽的家庭氛圍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著消極的影響;而民主、平等、和諧、 融洽的家庭氛圍在兒童性格的形成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般地, 多數(shù)人認為只有父母認認真真地教兒童什么是什么的時候,兒童才是在學習,而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好模仿的本性決定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在家庭環(huán)境中,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影響,他們?nèi)ツ7隆W習,慢慢地形成著他們各具特色的性格。因此,認識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個性形成的影響,營造一個利于兒童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是每一個父母應該努力做好的事。

(二)家庭結構與兒童性格的關系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組成的類型以及各成員相互間的關系。家庭結構不同,家庭功能、家庭關系、家庭生活的管理就不同,而這些進而對兒童的性格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家庭結構的層次是復雜的,以下主要從單親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這三個方面來闡述。

1.單親家庭

家庭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有著其特殊的重要性。父母良好的婚姻狀況可使家庭氣氛溫馨,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單親家庭子女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發(fā)生率較高。

目前,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家庭解體后出現(xiàn)的一種與在正常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子女不一樣的特殊環(huán)境,而環(huán)境即客觀現(xiàn)實,是孩子的生活和社會條件,在兒童的性格行為發(fā)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 單親家庭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離婚后的單親家庭無法滿足兒童的某些需要,如尊重需要、物質需要等等,因而影響了兒童的身心發(fā)育,進而影響了兒童的性格行為。由于缺乏溝通、理解,兒童易形成懦弱孤僻的性格。

目前我國兒童心理衛(wèi)生問題比較嚴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父母的離異對子女性格的影響也相當嚴重。離異家庭的兒童,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實際感受、情感體驗比較特殊,其性格特征也比較容易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性格粗野內(nèi)向怪異和性格軟弱兩個方面。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離異家庭的兒童性格粗野的占21.22%,其主要表現(xiàn)是行為放蕩,自制力弱,情緒變化劇烈,遇事不思后果,動則與人爭吵毆打,經(jīng)常爆發(fā)強烈的憤怒情緒和沖動行為;有的則表現(xiàn)為行為退縮,沉默寡言,不愛社交,反應遲鈍,他們的感情比較冷淡,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漠不關心,自己則比較孤獨,整天悶悶不樂,從不肯暴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有的兒童因父母離婚后,既畏懼被別人瞧不起,又有了所謂看破紅塵的思想,因此情緒變化大,有時自卑感特別強,有時又佯裝樂觀,傲視一切,令人捉摸不透,時常表現(xiàn)為固執(zhí)、抑郁、精神頹廢、萎靡不振等;還有的兒童總是被動的服從別人的愿望,缺乏信心和主動精神,精力不足,易疲勞,凡事依賴性強,獨立生活能力差等。

(2) 造成單親家庭兒童不良性格的成因

對于處于單親家庭環(huán)境中的兒童具有明顯的抑郁、焦慮、脫離現(xiàn)實等性格特點,這與兒童從小就處于一種單親家庭環(huán)境,缺少交流,得不到必要的父母雙方的情感安慰和支持,即缺少適宜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其個性無法得到充分發(fā)展有關。

總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家長的行為對孩子個性形成和行為培養(yǎng)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單親家庭中,由于離異或喪偶,使健在一方對家庭生活悲觀失望,心灰意冷,對待孩子有的要么是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使孩子從小失去父母的愛和家庭溫暖,有的要么把自己全部的愛心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過分嬌慣、溺愛,不注意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因此,與單親家庭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親或母親,應該盡量忘卻婚姻帶來的痛苦,控制消極情緒,和孩子一起堅強地面對生活,撫平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

2.獨生子女家庭

當前獨生子女已成為現(xiàn)代家庭的一大特色,獨生子女的父母,面對唯一的孩子和競爭激烈的社會,很難預料他們的“獨苗”成人之后將擔任什么樣的社會角色,以及對父母應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由于在家庭教育上沒有前人的經(jīng)驗可以直接效仿,因此在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現(xiàn)實的時候,父母缺乏必要的準備和正確的認識。盡管對養(yǎng)育子女傾注了很大熱情,抱有很高期望,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出現(xiàn)嚴重的弊端,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表現(xiàn)的極其突出。

(1)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對性格的影響

對于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嬌慣放任型,二是專制嚴厲型,三是平等民主型。由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的原因,多數(shù)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屬于第一和第二種類型,少有采用第三種類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品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不同的心理導向作用。

其一是嬌慣放任型的兒童性格表現(xiàn)

由于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的文化傳統(tǒng),更由于是獨生子女,不少家庭采用嬌慣放任教育方式。嬌慣放任型教育方式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6+1綜合癥”。所謂“6+1綜合癥”,就是兩家三代的六個長輩以孩子為中心,一切圍著孩子轉,對孩子的關愛呵護到了“捧在手里怕摔壞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的程度,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的要求,無論如何都要盡量滿足。孩子從小到大,在家里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由此培養(yǎng)出一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

其二是專制嚴厲型的兒童性格表現(xiàn)

與嬌慣放任型教育方式相輔相成的是專制嚴厲型的教育方式。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不少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物質生活方面盡量滿足子女的要求,采用的是嬌慣放任型教育方式,但對子女的學習要求方面則多采用專制嚴厲型教育方式。作父母的對子女的學業(yè)往往期望值過高,要求甚嚴,不切實際,方法簡單甚至粗暴專斷。在生活上把子女當作皇帝,在學習上父母則是家長,父母的話就是“圣旨”,不得有絲毫違抗,稍不如意便嚴加呵斥甚而打罵。孩子由小皇帝變成百依百順的奴仆。

專制嚴厲型教育方式,使孩子過早地泯滅了童心、童趣,失去了童年的天真與歡樂,過早地變得少年老成。專制嚴厲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日漸形成順從,缺乏自信,壓抑,說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等等心理特征。

(2)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健康教育對策

性格是決定個性的核心品質,在某種程度上是以道德觀點來評價的,有肯定與否定的區(qū)分,如勤奮與懶惰、慷慨與吝嗇、謙虛與驕傲、獨立與順從、堅強與懦弱等等。所以,教育孩子學會好好做人,首先是從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養(yǎng)成健全的性格,進而才能順理成章的上升到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心理傾向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因此父母要采取健康的教育對策,其教育對策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父母要注意“言傳”方法得當。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huán)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初根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性格發(fā)展的趨向、優(yōu)劣具有無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很多父母對孩子性格的教育培養(yǎng)方面往往存在重言傳而輕身教的誤區(qū)。言傳的作用并不是不重要,問題在于言傳不得其法,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的弊端。其一,是以空洞的道德說教作為言傳的主要手段,而忽視了孩子心智發(fā)展和理解力的局限性,因而事倍功半;其二,言傳缺少針對性和即時性,對于孩子平常言行中反映出來的性格正誤優(yōu)劣的苗頭視而不見,不能及時地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不能及時地進行贊揚或矯正。所以,言傳要力戒空洞說教,要多和孩子接觸,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善于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發(fā)現(xiàn)孩子性格正誤優(yōu)劣的苗頭,并隨時地給予評價、贊揚或者矯正。

第二,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與“言傳”相比,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全方位的,諸如父母對親朋好友的態(tài)度,對工作的態(tài)度,對生活、對社會的態(tài)度,以及如何與他人交往,對成功與挫折的反映等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此類影響是終身的。

3.留守兒童家庭

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流向是由鄉(xiāng)村到城市的流動。與此相對應,留守兒童也主要分布在農(nóng)村地區(qū)。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農(nóng)村留守兒童占居絕對多數(shù)。

(1) 留守兒童家庭對兒童性格的不良影響

父母均外出時,且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隔代撫養(yǎng)監(jiān)護。這一監(jiān)護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由于監(jiān)護與被監(jiān)護的主客體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使得監(jiān)護者在監(jiān)護和施教時,通常是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滿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導。

二是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絕大多數(shù)祖輩在文化知識層次上屬于文盲。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孫輩的監(jiān)護和養(yǎng)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起交由他們監(jiān)護時,就更顯力不從心了。留守學生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fā)種種心理病癥,如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2) 解決留守兒童性格問題的基本出路

針對以上情況,現(xiàn)階段具體而言,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探索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本出路:

第一,家長要重視選擇監(jiān)護人,雙方家長都在外的一定要安排在孩子心目中有影響力有威信的親屬作為監(jiān)護人,以便在父母不在時讓孩子感受到是有人在管著他、關心著他。盡量不要全權交給上一輩,一放了之,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第二,家長要加強與學校聯(lián)系,特別是與班主任的聯(lián)系。在信息化的現(xiàn)代,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是十分便捷的,把了解的各種情況及時的反饋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長雖不在身邊,但是時刻有老師在關心著他。同時,也告訴他,父母是知道他的各方面的表現(xiàn),在行為上給一定的壓力,增加自身的約束力。

第三,家長還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chǎn)、創(chuàng)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臨時監(jiān)護人也要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nóng)民人口占大多數(shù)的國家,農(nóng)民工進城不僅是我國現(xiàn)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我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農(nóng)民工及其子女是一個特殊龐大的群體,打工留守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nóng)村和城市教育中的難點之一。

(三)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性格的關系

在影響兒童性格的因素中,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適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有利于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反之對形成良好性格卻起到阻礙作用。所謂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的教養(yǎng)觀念、教養(yǎng)行為及其對兒童的情感表現(xiàn)的一種組合方式,是父母各種教養(yǎng)行為的特征概括。教養(yǎng)方式既有撫養(yǎng)之意又兼具教育職能,表現(xiàn)出父母在兒童形成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p>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性格的關系

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影響兒童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之一,在性格形成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主要從家庭教養(yǎng)觀念、教養(yǎng)行為、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這三個方面來分析與兒童性格的關系。

(1) 教養(yǎng)觀念

家庭的教養(yǎng)觀念是指家長或父母對兒童的發(fā)展、教育兒童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兒童的可塑性等問題所持有的觀點和看法。它直接影響父母對兒童的態(tài)度、教育期望以及對兒童教育的目標、途徑、策略、方式及行為,進而對兒童的性格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觀念容易使孩子表現(xiàn)出社會需要的心理,如情緒穩(wěn)定、情感豐富、意志堅強、獨立、合群、自信,容易使孩子形成積極的、熱誠的、友善的性格;不良的教養(yǎng)觀念容易導致孩子情緒不穩(wěn)、意志薄弱、交往困難,容易形成驕橫、任性、執(zhí)拗、依賴、懦弱、自卑的性格。

(2) 教養(yǎng)行為

最早從行為維度入手研究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性格影響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茲。 他提出了親子關系中的兩個基本維度:接受—拒絕和支配—服從,來說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影響。西蒙茲發(fā)現(xiàn):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表現(xiàn)出社會需要的心理,如情緒穩(wěn)定、興趣廣泛、富有同情心等;被父母拒絕的孩子大都情緒不穩(wěn)定、冷漠、倔強并且有逆反心理。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較被動順從,缺乏自信,依賴性強;讓父母來服從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為獨立性和攻擊性。

因此,眾多心理學家開始研究父母對兒童的情感、父母對兒童具體的控制形式與兒童性格行為的關系。如霍夫曼、勞頓、韋克斯勒等研究發(fā)現(xiàn),溫暖對兒童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再如,霍夫曼又研究了懲罰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3) 教養(yǎng)方式類型

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化、模型化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的研究。她認為兒童教養(yǎng)方式有兩個主要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向兒童提出要求。一些父母為孩子設定了高標準并極力要求他們達到這些標準,另一些父母卻要求很低,并不怎么去影響孩子的行為;第二個維度是對孩子的責任。一些父母接納孩子并對孩子負責,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開放式的討論,互相接受彼此的觀點。兩個維度的組合產(chǎn)生了如下四種兒童教養(yǎng)方式:

其一,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為了孩子向成熟方向的發(fā)展,向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他們遵守。他們對孩子表現(xiàn)出熱忱和愛心,耐心傾聽孩子的觀點,鼓勵孩子參與家庭的決策。這樣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是成熟的、獨立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成就感,有足夠的自控力來抑制自己的破壞。

其二,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對孩子也提出要求,但他們非常看重孩子對他們的遵從,以致在孩子不愿服從時就不對他們的行為承擔責任,甚至無條件地拒絕對他們的責任。很少和孩子互相謙讓,而希望讓孩子毫無保留地接受父母所謂正確的管教。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的兒童存在焦慮、退縮和抑郁的特征。男孩遇到挑戰(zhàn)會變得極其憤怒,而女孩依賴性強,缺乏探索精神,面對挑戰(zhàn)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

其三,放任自流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不對兒童提出要求和進行管教,允許兒童在還沒有能力決策時就做出自己的決定。這樣長大的兒童非常不成熟,當要求他們處理與他們當前的期望相沖突的事件時,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沖動,不聽取別人的意見,表現(xiàn)出反叛行為。他們還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過分地依賴成人。

其四,漠不關心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在滿足了兒童最低的衣食要求之外,就不再盡心盡責。他們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能適時指導孩子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較缺乏自制力。

2.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改善舉措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性格有重要的影響和決定作用,教養(yǎng)方式的科學和改善有利于兒童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在家庭教養(yǎng)活動中,父母應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

其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為兒童的主要教育者,應該依據(jù)兒童的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特點,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其二,盡量建立權威型的教養(yǎng)方式,即父母對孩子應該有威望但并不專斷,允許兒童在相當寬的限度內(nèi)獨立自由地活動,但是也不放縱,超出了兒童能力的范圍則應明確地對孩子加以限制。

其三,傾聽孩子的觀點,將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釋,盡量避免強迫和模糊不清的要求,避免只靠權力做決定。讓孩子在家庭的決策中起一定的作用;讓兒童注意他的行動對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對他與別人關系的影響;讓兒童體會自我控制的意義。

其四,促進兒童價值系統(tǒng)的發(fā)展。如讓兒童學會積極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響周圍人和事物的有價值、有能力的人。

總而言之,在我國開展兒童性格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不僅能了解什么樣的教養(yǎng)方式有利于兒童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父母學會運用恰當?shù)姆绞酱龠M兒童的性格發(fā)展。

二、啟示

在兒童性格形成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家庭結構因素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正如教育家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行為要自慎,要嚴于律已。凡是要孩子做到的,或向孩子灌輸某種思想,父母自己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孩子良好性格的教育和培養(yǎng),決非一蹴而就。家長必須首先加強自我教育,并根據(jù)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持之以恒,才能促使兒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會昌,王艷.初中生的家庭環(huán)境與樂觀主義、悲觀主義關系及中介分析[J]. 湘潭: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8(2).

[2]傅安球.離異家庭子女心理(M)第3 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王玉鳳等.北京市城區(qū)2432名學齡兒童行為問題調(diào)查報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8(3).

[4]陳會昌.1-10歲兒童父母的教育觀念[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

[5]楊麗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陳陳.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進程透視[J].南京: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學報),2002.

[7]楊博文.呼喚心靈教育[J]. 哈爾濱:家教生活指南. 2004(10)

[8]肖中波.家庭教育方式及其重要性[J]. 北京:當代經(jīng)理人. 2006(7)

第9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范文

一、影響農(nóng)村初中德育實效的主要原因

1.價值多元化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的確立和發(fā)展,我國的經(jīng)濟形成了多元化發(fā)展的格局,這必然導致思想道德價值取向的多元。市場經(jīng)濟的效益原則增強了效益觀念和求實精神,同時誘發(fā)了拜金主義和重利輕義思想。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危機、假冒偽劣有所蔓延。傳統(tǒng)道德體系開始受到?jīng)_擊,而新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因此,這個時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道德觀念、道德規(guī)范、道德評價的多元并存,表現(xiàn)為雙重道德標準的并存,是非善惡界限的模糊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無序。各種價值觀沖擊著每一個人的頭腦,要使青少年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

2.德育形式化的影響現(xiàn)在一談德育就是成立德育領導小組,設德育校長,學校還有德育處,訂德育計劃,恰恰忽略了德育的本源、德育的回歸。事實上,如果不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不研究時代特點、學生個性差異和發(fā)展需要,不在教育內(nèi)容和方式上進行慎重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只是簡單化地進行說教或形式主義地搞“教育活動”,不可能使德育內(nèi)容入腦入心,也不可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3.家庭“不良教育”的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我校的問題生轉化工作中,接觸較多的是父母,感觸最深的是農(nóng)村家庭教育的失誤和欠缺。根據(jù)多年管理的體會,結合近期調(diào)查,目前農(nóng)村家庭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存在三大誤區(qū):重物質輕精神,無節(jié)制滿足子女的物質要求;重分數(shù)輕品行,分數(shù)第一,家長會成分數(shù)“咨詢會”;溺愛型家庭增多,錯誤地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功到自然成”。我對近三年我校9名“問題學生”,也就是過去我們所說的“雙差生”進行了個案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學生身上,但根子通到家長身上。

4.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社會環(huán)境具有無孔不入的滲透性和無所不包的豐富性,對中學生尤其是農(nóng)村初中生的感染和誘惑是不容忽視的:一些電影、電視中的言情、武打片比比皆是,其中很多語言、畫面,有些甚至是黃色的畫面都裝進了學生的頭腦里,由于社會經(jīng)驗不足,分辨能力差,導致問題頻發(fā);網(wǎng)絡的隱蔽性、無約束性和虛擬性,導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發(fā)人格分裂;庸俗低級的文化市場,比如室、游戲機室,一頭扎進去,不可收拾,有的還走上劫、偷的歧途;不良社會風氣,比如行為,帶有黑社會性質的行為等,對自我意識差、判斷是非能力差、德育觀念淡薄的學生來說更易受污染。

二、提高農(nóng)村初中德育實效的對策

1.優(yōu)化學科德育資源,立體推進德育工作人們可以把知識分解為各個學科,但是不能把人的思想道德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也不能認為德育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只是具體教師的事情。所有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時候都應該將“教書”和“育人”兩個目的進行有效整合,各類活動也都應自然、恰到好處地開發(fā)德育功能。在操作層面上,要構建全員德育的體系,讓德育成為每個人的德育,讓德育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為。無論在課程的內(nèi)外、課堂和學校的內(nèi)外,德育無處不在,德育無處不為,德育無人不為。

2.強化底線倫理教育,重視習慣養(yǎng)成在日常德育管理中,我們常常有意無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或提供虛假的教育情境,引導學生說“高尚的謊言”。我們的德育經(jīng)常給學生提一些空洞、寬泛的目標,超前給學生提出一些他們并不理解的道德概念,而不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切合學生發(fā)展的努力目標和成長承諾。從走好路、掃好地、唱好歌、行好禮開始,從上好課、做好操、認真作業(yè)、文明待人起步,每周一個重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形成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保證,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遵守道德規(guī)范,在具體的點滴生活小事中培養(yǎng)做人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