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

第1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政策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F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015-02

引言

自中國實行開放的經濟政策以來,通貨膨脹問題也伴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周期性的出現(xiàn),并且中國目前正處于通貨膨脹時期,居民深刻地感受到物價的飛漲,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如果國家不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目前的通貨膨脹,它很可能會發(fā)展成惡性通貨膨脹,給國家的宏觀經濟造成巨大的災難。而貨幣政策是治理通貨膨脹的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中國經濟運行中的認識和運用逐步得到發(fā)展。所以說在認清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如何控制通貨膨脹進一步威脅中國的經濟環(huán)境,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近幾年,特別是美國爆發(fā)了次貸危機之后,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方面的效果成為國內外討論的熱點。如何從前幾次治理通脹的經驗,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來防止中國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保持經濟良好、穩(wěn)定增長,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問題。

一、變量選取

通貨膨脹指在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普遍地上漲的現(xiàn)象。引發(fā)通貨膨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非貨幣性因素和貨幣性因素。了解經濟變量怎樣影響通貨膨脹,對于更有效地運用貨幣政策來治理當前形勢下的通貨膨脹,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通過Eviews4.0軟件,引發(fā)通貨膨脹的幾個經濟變量進行實證檢驗。

由于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原因,1993年前后中國貨幣發(fā)行量的統(tǒng)計口徑發(fā)生了變化,1993年之前是國家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統(tǒng)計口徑,1993年之后為央行明確的口徑,這就造成了前后數(shù)據(jù)不具有可比性。1994年以前,中央銀行或政策采取直接跳空手段,貨幣政策的類型表現(xiàn)為擴張與精索政策的循環(huán)交替,而在1994年以后中央銀行開始逐漸采取間接地調控手段,因此本文將1995―2012年為樣本區(qū)間,GDP增長率、貨幣發(fā)行量m2、通貨膨脹率π、外匯儲備fr、存款利率i的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庫。

二、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結果(見下頁表)。

得到以下方程:π=0.192854m2+0.1938102gdp+1.178217fr-

0.486601i-29.44848

(4.190397)(2.684085)(3.901466)(-3.651314)

括號內是回歸系數(shù)的t檢驗量。在lu此回歸方程中,m2、gdp、fr、i前的系數(shù)表示廣義貨幣發(fā)行量、經濟增長率、外匯儲備以及存款利率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大小。

(一)擬合優(yōu)度檢驗

由下頁表可以看出,本回歸的可決系數(shù)R2=0.968618,接近于1,說明所建立的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shù)據(jù)擬合地較好,即解釋變量能對被解釋變量95%的離差作出解釋。

(二)顯著性檢驗

針對原假設H0∶β1=0、備擇假設H1∶β1≠0進行檢驗。由下頁表可以看出,M2的參數(shù)0.192854的t值為4.190397,取α=0.05,查t分布臨界值表,得t

0.025(17)=2.110,所以|t

(0.225347)|>

t

0.025(17),所以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GDP的參數(shù)0.1938102的t值為2.684085,所以|t

(1.595713)|>t

0.025(17),也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FR的參數(shù)1.178217的t值為3.901466,所以|t

(1.178217)|>

t

0.025(17),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i的參數(shù)-0.486601的t值為-0.3651314,所以|t

(-0.3651314)|>t

0.025(17),拒接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同時表明經濟增長率、廣義貨幣發(fā)行量、外匯儲備和存款利率都對通貨膨脹有影響,但貨幣發(fā)行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

(三)方程的經濟學意義

由方程可以看出,GDP、M2和FR的系數(shù)為正數(shù),說明經濟增長率、廣義貨幣發(fā)行量、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率是正相關的關系,即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前提下,GDP增長越快,貨幣發(fā)行量越大,外匯儲備越高就越容易發(fā)生通貨膨脹。而存款利率i的系數(shù)為負數(shù),說明利率與通貨膨脹負相關,利率越低,通貨膨脹率越高。

結論

結合以上分析,要進一步的控制通貨膨脹,首先,在控制貨幣發(fā)行量的同時,也要控制基準利率的水平。其次,把握調控力度,避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交替出現(xiàn),造成經濟環(huán)境的巨大波動。第三,要時刻把穩(wěn)定物價作為治理通貨膨脹地首要目標,營造合理、良好的經濟運行狀態(tài),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第四,完善金融市場,創(chuàng)新貨幣工具手段,多渠道的作用于市場控制通脹。第五,減少外匯儲備量,同時要控制人民幣的升值的速度。最后,央行要增加貨幣政策的透明度,減少公眾對通脹預期的不穩(wěn)定性。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通過國家對兩次通貨膨脹所實施的貨幣政策進行分析,趨利避害,優(yōu)化當下的貨幣政策,從而可以取得更好的通貨膨脹的治理效果。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數(shù)據(jù)資源有限和本人所掌握的知識的欠缺,對于影響通貨膨脹因素的實證分析還有待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Prevent Future Inflation

WANG Yi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ata show that,since January 2011,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rose 5.0 percent.Among them,consumer price index (CPI)in March rose 5.4 percent,which have been more than the previous market expectations and setting a new high level of 32 months.Inflation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ame to the upward pressure on prices.They are becoming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Monetary policy is one of the best way to curb inflation.This passage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the money supply,the growth of economy with the inflatio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Then,analyzing two serious inflation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and conclu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netary policy.Becauus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the previous two,we can optimize 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to achievebetter effect according to theprevious experience.

Key words:inflation;economic growth;policy optimization

第2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 通貨膨脹 宏觀調控 對策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及由來

    通貨膨脹是指所有社會商品和勞務的一般價格水平或平均價格水平的持續(xù)上升。在通貨膨脹時期, 單位貨幣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呈持續(xù)下降局面。因此, 通貨膨脹也就是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根據(jù)通貨膨脹的程度不同, 人們把通貨膨脹劃分為以下三種: (1).溫和的通貨膨脹;(2).急劇的通貨膨脹;(3).惡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本世紀初不兌現(xiàn)的紙幣本位制形成以后的產物。在不兌現(xiàn)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 貨幣本身沒有價值, 可以無限發(fā)行, 從而為通貨膨脹的產生打開了大門。只要貨幣供應量超過了社會商品量, 通貨膨脹就發(fā)生了。通貨膨脹盡管有很多誘發(fā)因素, 如需求拉動、成本推動、部門結構失調帶動, 但產生通貨膨脹最終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貨幣供應量過多, 貨幣與商品的供給比例發(fā)生了變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得曼教授認為通貨膨脹無論在何時何地發(fā)生, 都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他認為, 一般物價或特殊物價, 在短期的上漲, 可能由多種原因產生。但一般物價的長期持續(xù)性上漲,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 總是由于貨幣量增加速度過快而產生的貨幣現(xiàn)象。他形象地指出“高通貨膨脹是因為政府印刷貨幣太多, 就是這么一回事。那就是唯一的原因, 哪里都如此?!北臼兰o以來, 通貨膨脹如同一個幽靈, 纏繞著社會經濟。

    二、當前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以來,加之近年中央銀行有發(fā)行過多的貨幣導致貨幣增長過快,從而引發(fā)了通貨膨脹。需求拉上通貨膨脹,需求拉上通貨膨脹理論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其觀點是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我國現(xiàn)在由于種種原因已經形成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局面從而形成了通貨膨脹。溫和性通貨膨脹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兩種原因。

    近年來我國糧價不斷上漲,是由于糧食產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給出了問題,屬于成本推動;投資需求幅度為20%為正常,而我國現(xiàn)在已經達到了25%,特別是化工,冶金等行業(yè)的價格不斷上漲引起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此屬于需求拉動。溫和性通貨膨脹還有一個因素國際傳導,外商直接投資和出口需求膨脹帶動國內價格上升,屬于需求拉動;而原油及其他國際初級產品通過進口帶動國內價格上漲,則屬于供給因素,是成本推動。 

    通貨膨脹是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產生,由于物價的流通,近幾十年全球沒有發(fā)生惡性的通貨膨脹,反而是產生了不少次的通貨緊縮。而我們由于匯率管制,無法與國外市場同步,客觀上導致了通貨膨脹。我國由于經濟結構的不平衡,生產較低的部門的工人需求向生產高的部門靠齊結果導致整個社會工資增長率超過了經濟增長率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

    三、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負面影響

    1. 造成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 影響了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

    在市場經濟中, 貨幣是計量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尺度,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 正常的經濟秩序, 生產經營活動規(guī)則, 以及個人的生活習慣, 都是以貨幣價值的基本穩(wěn)定為基礎的。當出現(xiàn)通貨膨脹以后, 貨幣價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變動, 這造成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混亂, 破壞了原有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經濟活動規(guī)則賴以存在的基礎。通貨膨脹使人們實際收人下降, 極大地損害了固定收人者。

    2. 破壞了市場機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調節(jié)作用

    由于商品價格的高低關系到每個經濟主體的切身利益, 因此, 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價格的相對變化, 支配著經濟主體生產什么, 消費什么, 如何生產。在物價穩(wěn)定時期, 經濟主體根據(jù)市場物價比較容易掌握生產調節(jié)的方向。但是, 在通貨膨脹期間, 物價水平變化較大, 很難掌握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 往往造成生產和經營上的失誤, 削弱市場機制對經濟生活的調節(jié)作用。物價的普遍上漲, 使價格無法反映市場的真正供求關系, 也無法真實地反映出生產者的經營效果, 這就使價格不可能很好地發(fā)揮調節(jié)生產的作用。通貨膨脹加劇了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商品價格上漲是不平衡的, 這種不平衡加劇了生產中各部門利潤的不均衡, 從而造成一些部門的生產規(guī)模擴大, 而另一些部門的生產規(guī)??s減和下降。

    3. 通貨膨脹會使需求發(fā)生變態(tài)

    在通貨膨脹中, 尤其是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 貨幣持有者由于害怕物價進一步上漲, 就會把手中的紙幣盡快變成商品, 甚至不論商品是否需要。囤積居奇現(xiàn)象由此大量發(fā)生。在紙幣不穩(wěn)定的條件下, 用紙幣來計算經營活動已不可能, 也不能衡量企業(yè)的盈虧, 這時金銀會重新在市場上直接成為計價的工具。在通貨膨脹嚴重的情況下, 紙幣甚至不能執(zhí)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 商品所有者為了避免通貨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 甚至會采取各種方式拒絕接受紙幣, 物物交易現(xiàn)象就會普遍發(fā)生, 紙幣流通甚至遭到完全的破壞。

    4. 通貨膨脹加劇了投機活動

    通貨膨脹會加劇對商品種類和地區(qū)的需求不平衡, 此起彼伏地發(fā)展, 助長了投機活動的發(fā)展。投機活動對正常的商品流通起著很大的破壞作用, 使商業(yè)作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qū)正常經濟聯(lián)系的紐帶作用遭到破壞, 促使大量的社會資本從生產領域轉人流通領域, 助長了泡沫經濟的成長。

    5. 通貨膨脹破壞本國出口公司的競爭能力

    鼓勵在國外抽人商品, 以較低價格在國外購買商品,然后按較高價格在國內銷售。使本國資本極力流往國外, 尋求更加有利可圖的投資和可靠的避難所。外國資本外流, 國際結算狀況惡化, 加重外匯危機。

    6.通貨膨脹破壞了銀行發(fā)揮正常的作用

    在通貨膨脹期間, 人們不愿意用貨幣形態(tài)保存資本和收人, 所以, 銀行存款的來源縮小, 銀行賬面數(shù)字雖然增加很多, 但是, 其實際價值往往縮小, 這樣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投資和貸款不能不相應減少, 甚至在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 銀行提供信用實際上已無利可圖,因為債權者收回來的債務是貶值了的貨幣, 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同時, 銀行本身還會把大量資金用于投機, 因為投機盈利比放款利息大得多。所以, 銀行在這種情況下, 不僅不能成為促進生產發(fā)展的力, 反而成為破壞經濟的力量。

    四、應對當前通貨膨脹的對策

    我國沒有近期通貨膨脹,一旦發(fā)生了通貨膨脹,對經濟發(fā)展有諸多不利影響,對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有破壞性作用,因此,,必須下決心及時治理。這種治理應該是多方面綜合進行的。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于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因此,治理通貨膨脹一個最基本的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穩(wěn)定幣值以穩(wěn)定物價。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投放,保持適度的信貸規(guī)模,由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有效地調控貨幣信用總量,將貨幣供應量控制在與客觀需求量相適應的水平上。

    2.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治理通貨膨脹僅僅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jù)各次通貨膨脹深層原因對癥下藥。對于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關鍵。各國對于社會總需求的調節(jié)和控制,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xiàn)。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壓縮財政支出,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財政。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總量的措施。采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兩條很重要的途徑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和控制消費過快增長,以此來實現(xiàn)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人手:一方面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總供給。二者不可偏廢。若一味控制總需求而不著力于增加總供給,將影響經濟增長,只能在低水平上實現(xiàn)均衡,最終可能因為加大了治理通貨膨脹代價而前功盡棄。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一般來說,增加有效供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人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yè)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資物價管理政策,以阻止工會和壟斷企業(yè)這兩大團體互相抬價所引起的工資、物價輪番上漲的趨勢。其目的在于力圖控制通貨膨脹而又不致引起失業(yè)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因為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其別是工資的提高,因而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為此,必須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幾種:確定工資-物價指導線,以限制工資-物價的上升。強制性措施。以納稅為基礎的收入政策。 

    5.對外經濟政策

    一般來說,我國的國內的通貨膨脹與其國際收支狀況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國都出現(xiàn)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我國必須采取適當?shù)膶ν饨洕?以減輕國際收支失衡對國內物價的不利影響,井阻止國外通貨膨脹的輸入。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實行浮動匯率。由于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貨幣對外匯匯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2)與各國在貿易和金融領域采取協(xié)調措施,如與各國加強協(xié)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改善國際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貨膨脹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貨膨脹的蔓延,等等。 

    6.加大宏觀經濟調節(jié)力度

    為了繼續(xù)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有關部門必須密切關注、善于發(fā)現(xiàn)并及時研究市場供求關系的重大變化,運用政策引導和經濟手段適時適度加以調節(jié)。要嚴格控制新漲項目出臺,加大價格檢查力度。此外,還要加強對重點行業(yè)重點產品,特別是針對一些行業(yè)過快增長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緊張等問題的協(xié)調工作力度,促進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穩(wěn)定市場供應,確保供需基本平衡。 

    五.結論

    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給、調整結構之外,還有一些諸如限價、減稅、指數(shù)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貨膨脹政策??傊?通貨膨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根據(jù)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對策,對癥下藥。這種對癥下藥,并不是簡單地根據(jù)原因分析一一對應,也不能機械僵化地照搬別人或自己以往的經驗。而且對癥下藥也要以某一方案為主或優(yōu)先,同時結合其他治理方案綜合進行。也就是說,治理通貨膨脹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平、廖強.當代貨幣政策理論的新進展中國金融理論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 謝平、劉斌.貨幣政策規(guī)則理論的最新進展中國金融論壇(2004)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3. 謝平.中國貨幣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

第3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通貨膨脹;原因;對策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總物價或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貨幣供應超常規(guī)增長,較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投資和消費過旺,社會信用膨脹,生產過熱。通貨膨脹的特征是供不應求。通貨膨脹的成因有成本推動型、需求拉動型、結構失調型、輸入型與綜合型導致的通貨膨脹。

一、改革開放以來的通貨膨脹

(一)1979~1980年

這個期間出現(xiàn)的通貨膨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經過對經濟的破壞后經濟恢復較快,工農業(yè)生產出現(xiàn)了上升局面。黨的之后,對農村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農業(yè)實現(xiàn)了連年大豐收。同時為了調動農民和企業(yè)的積極性,在改革的第一年,國家首先提高了過低的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8類副食品的銷售價格,放開了小商品價格,客觀上增加了財政支出,財政連手出現(xiàn)赤字;第二,為了調整過去壓低消費水平的情況,適當提高廣大群眾的收入水平,積極擴大就業(yè),擴大了社會需求;第三,1979年以來新建項目規(guī)模大,周期長,技術新,投資大,這些在建項目不能馬上完工。這就導致了1980年明顯的物價上漲,零售物價指數(shù)高達6%。為了抑制物價繼續(xù)上漲,克服面臨的通貨膨脹,在適當緊縮需求的同時,重點從改善商品供給入手。壓縮了基建規(guī)模,減少了財政赤字,控制了貨幣發(fā)行,同時著重改善供給。就是在國民經濟計劃和信貸計劃規(guī)定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增加貸款支持日用消費品生產,增加農業(yè)生產資料和農村建筑材料的產量,加強重工業(yè)服務方向結構的調整,通過調整,既搞活了經濟,滿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又基本上控制了貨幣供應量過剩的問題。

(二)1984~1989年

這次通貨膨脹較為嚴重,1984年物價開始上漲形成基建投資、消費基金和信貸規(guī)模嚴重失控。1985年和1987年被迫采取全面緊縮的宏觀政策,但是在物價上漲剛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又放開了貨幣發(fā)行的閘門,這一放便不可收拾,1988~1989年物價上漲猛增到18.5%和17.8%,1988年,銀行現(xiàn)金凈投放高達679億,儲蓄存款余額大幅度下降,商品市場出現(xiàn)搶購風潮。這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的持續(xù)“過熱”增長與物價改革不適當?shù)男麄髟斐傻摹?984~199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達到24120億元,占同期國民收入34.9%,年均增長率為18.5%,超過國民收入增長率近一倍,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導致了銀行貸款的猛增和財政赤字的不斷擴大。1984~1990年現(xiàn)金發(fā)行,貸款數(shù)量平均每年遞增26.6%和23.8%,而同期的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平均為9.3%和9.5%。1984~1990年財政累計赤字高達575.6億元。信用膨脹使社會總需求不正常擴大,而且巨額財政赤字使政府大量向銀行透支和借款,進一步推動了物價上漲,加劇了通貨膨脹。在投資需求膨脹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消費需求膨脹,1984~1990年,職工工資總額平均每年增長17.9%,在個人消費基金增長的同時,集團消費也大幅度增加,1984~1990年,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平均每年增長18.8%,消費需求膨脹。1985年我國實行了全面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后又相繼采取了“緊中有松”,“緊中求活”等政策措施,1989年提出了“治理經濟環(huán)境,整頓經濟秩序”,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與緊縮的財政政策,使通貨膨脹得到抑制。

(三)1993年下半年至1997年

1993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過熱,零售物價水平上升13、4%,1994年零售物價指數(shù)竟高達21.4%,成為歷史上最高的物價漲幅,1995年以來,在行政限價和財政補貼的情況下,上半年零售價格指數(shù)仍為113.3%。下面對其特點、成因及治理進行分析。

1. 通貨膨脹的特點。(1)物價上漲的時序呈現(xiàn)結構性。1993年下半年出現(xiàn)的通貨膨脹與1984年~1989年期間出現(xiàn)的種類價格同時全面上漲不同,表現(xiàn)為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較快,1994年主要表現(xiàn)為副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2)影響總量不平衡的深層次矛盾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壓總量與總需求已經很難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而1984年~1989年的通貨膨脹表現(xiàn)為投資消費需求雙向膨脹,只要控制總需求通貨膨脹很快得到抑制。1995年以來,通貨膨脹出現(xiàn)了一邊壓需求,一邊日用品,食品價格上漲,結構性矛盾與國有企業(yè)改革滯后等深層次矛盾突出。(3)居民的消費心理日趨成熟,承受能力逐步增強,沒有出現(xiàn)盲目搶購商品風潮,居民能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支出,有選擇性地購買商品。

2. 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1)成本上升推動物價上漲,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yè)工資獎金增長過快,導致勞動力成本提高,由于工資的剛性,生活資料價格由于通貨膨脹上漲,導致工資作為勞動力的價格也不斷上漲。第二,能源、原材料、交通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加工企業(yè)產品成本上漲。上漲了價格的產品作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再投入生產,反過來又推動產品價格上漲,這樣周而復始,循環(huán)推動,形成了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第三,稅制改革加重了部分企業(yè)部分產品稅務負擔,提高了企業(yè)與部分產品的成本費用;第四,匯率并軌導致進口產品成本上升,進而推動物價水平上漲。(2)需求過度膨脹,貨幣超量發(fā)行。1993年以來,由于開發(fā)區(qū)與房地產熱,1993年下半年出現(xiàn)“過熱”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率高達38.7%,1993年固定資產計劃投資8000億元,實際發(fā)生11800億元,1994年計劃投資1300億元,實際投資達到15926億元。同時總需求過度膨脹導致貨幣供應超量,1993年貨幣流通量高達5865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3)經濟結構性失調,導致通貨膨脹:我國國民經濟結構失衡,農業(yè)發(fā)展滯后于工業(yè),工業(yè)中基礎工業(yè)的發(fā)展又滯后于加工工業(yè),加工工業(yè)的產業(yè)結構又不適應消費結構的發(fā)展。物價漲幅最大的是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礎產業(yè)產品和農產品,使其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產業(yè)。在二元經濟格局下,我國各地區(qū)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國有企業(yè)與非國有企業(yè)之間出現(xiàn)了嚴重的發(fā)展不平衡,這些結構性矛盾都是引起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4)國有企業(yè)改革步履艱難,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建立困難重重,形成“倒逼”機制,企業(yè)虧損不破產,貸款不償還,市場競爭力差,效益下滑。同時,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為了維持企業(yè)的生存,銀行又不得不給企業(yè)貸款。(5)新出臺的各項改革措施超過市場承受能力,1994年價格改革、稅制改革、金融改革、工資制度改革、醫(yī)療制度改革相繼出臺,在經濟生活中引起連鎖反映,影響到商品價格上漲。

3. 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1)綜合治理,由于導致通貨膨脹既有總需求膨脹的原因,又有成本上升推動與結構失調方面的原因,治理通貨膨脹既要控制需求,防止收入超分配,又要改善供應,調整產業(yè)與產品結構,優(yōu)先發(fā)展農業(yè)及能源等基礎與瓶頸產業(yè),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yè)政策、價格政策等的相互配合,實現(xiàn)總供給與總需求及結構上的平衡。(2)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治理我國的通貨膨脹。通過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與效益。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宏觀調控體系,才能從深層次上解決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3)注重使用經濟手段,此次通貨膨脹是在由計劃經濟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產生的,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wěn)定快速、健康的發(fā)展,政府采取了“軟著陸”的方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并輔之以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利率、匯率、稅收、外匯等手段相互配合,1997年通貨膨脹得到了治理,“軟著陸”取得了成功。

(四)2007年以來

1998~2000年我國經濟出現(xiàn)了通貨緊縮,政府通過實行擴大內需,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通貸緊縮得到了治理,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7.4萬億元到2000年達到8.9萬億元,2002年達到10.2萬億元,1997年到2002年平均每年增長7.7%。2007年以來,我國逐步顯現(xiàn)出了通貨膨脹的趨勢,重點是日用消費品價格,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價格上漲。2004年CPI漲幅為3.9%,相對于2003年的1.2%,上升幅度提高了2.7%,2005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9%,CPI漲幅回落到1.8%,2006年CPI漲幅僅為1.5%,2007年消費物價指數(shù)(CPI)上漲4.8%,通脹率由2006年的1.5%升高至4.8%(見圖1)。

2008年1月消費物價指數(shù)(CPI)同比上漲7.1%,食品價格上漲18.2%;到4月份CPI同比增長8.5%,食品價格同比增長22.1%;到5月份CPI同比上漲7.7%較上月回落0.8%,食品價格上漲19.9%,較上月回落2.2%,緊縮政策見到一定效果,但總體來說仍然在高位運行 (見圖2)。

本輪通貨膨脹的另一個特點是全球性的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漲,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價格的剛性與農業(yè)的弱質性和基礎產業(yè)性是導致其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加強對農業(yè)的保護與自然資源的合理開采至關重要。2005年以來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18%外匯儲備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達到13500億美元,2008年達到19500億美元。盡管人民幣升值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出口數(shù)量,但是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導致我國2006~2008年外匯儲備增加約5000億美元(約合35000億人民幣)。為了避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給我國帶來更大的匯率損失,進而影響我國的出口,中國人民銀行只能采取買入美元,向市場投放幾萬億的人民,雖然緊縮的貨幣政策如利率的多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的不斷上調會抵消部分貨幣投放,但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加之緊縮的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所以,本輪通貨膨脹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治理。同時,越南發(fā)生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5.2%的金融危機,導致越南股市市值減少近一半,大量熱錢外逃,越南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這將會給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并對外國對越出口十分不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的八級大地震給我國造成了幾千億的經濟損失,到2010年完成重建,會造成近萬億的固定資產投入,約占全國總投資的10%,這將進一步造成對水泥、鋼材等原材料的大量需求,會導致新一輪物價上漲,引發(fā)通貨膨脹。美國由次級貸款引發(fā)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轉為次級債而引發(fā)的金融危機,以及歐洲等國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造成我國出口量下降,GDP增速放緩。國家出臺增加出口退稅政策,刺激出口,國家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降息與減稅等措施,力挺房地產市場,會因為新一輪投資過熱,引起物價持續(xù)長漲。2009年以來,盡管CPI出現(xiàn)了連續(xù)幾個月的小幅負增長,但是,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也為新一輪通貨膨脹埋下禍根,導致2009年到2011年CPI持續(xù)走高。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直到2012年二月份CPI才降到4%以內(見圖3)。

二、 結論

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影響我國經濟持續(xù)、高速、健康發(fā)展的通貨膨脹,筆者認為應當健全治理通貨膨脹的長效機制,來消除通貨膨脹造成的經濟周期性波動。第一,宏觀層面。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yè)政策、匯率政策的預警與調控機制,并使其科學化、制度化、法律化。在科學統(tǒng)計的前提下,以穩(wěn)定物價,并促進經濟增長為準則,正確處理好物價穩(wěn)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提前做出宏觀政策調控,避免被動調整給經濟帶來大的波動。在目前由于以美國、歐洲等國為代表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國際經濟新形勢下,已經造成我國出口量下降,GDP增速放緩。所以,在治理通貨緊縮的同時更要防止通貨膨脹的發(fā)生。第二,微觀層面。采取我的導師李炳炎教授提出的企業(yè)凈收入分成制為特征的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可以從根本上治理通貨膨脹,這是由于分享制有消除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功能。實行凈收入分成制后,由于成本只是C,工資不在計入成本,工資的剛性被消除,工資的增長不會導致成本價格上升,而且工資的增長率始終低于勞動生率的增長率,同時也不會產生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由于凈收入分成制追求的是凈收入最大化,所以會導致職工想法識法降低物耗成本,產品的銷售價格會相應降低。所以,凈收入分成制不僅兼顧了國家、企業(yè)、個人三者的利益,而且把三者的利益統(tǒng)一到增加凈收入上來。凈收入分成制是從微觀經濟基礎中解決通貨膨脹的良策。正如馬丁、L、威茨曼所言 “分享經濟 有一種不屈不撓地吸收失業(yè)工人,增加產量,降低價格的內在沖動。就像一臺沒有熄滅的發(fā)動機,試圖在充分就業(yè)的循環(huán)上自覺啟動。分享經濟 有內在的三面鋒刀,可以用來對付失業(yè),生產停滯和價格上漲趨勢”。可謂是通貨膨脹的天敵。因此,只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一起來治理通貨膨脹,就一定能夠避免經濟出現(xiàn)大的波動。

參考文獻:

[1]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李炳炎.李炳炎選集[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7.

[3]孔祥毅.中央銀行通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4]曹龍騏.中央銀行概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5]黃達.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第4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通貨膨脹;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1-0157-03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的效應如何,是宏觀經濟學的熱點問題之一。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只是一個貨幣現(xiàn)象,有研究證實價格變動與貨幣供應密切相關,片面地認為只有貨幣政策有效。羅伯特•狄夫納,湯馬斯•斯達克與赫伯特•泰勒(1996)實證研究和估計了貨幣政策如何影響通貨膨脹和收入增長的長期關系。但是貨幣主義通貨膨脹決定理論存在局限性(龔六堂,2002),財政支出與通貨膨脹存在聯(lián)系,財政政策治理通貨膨脹也是有效的。

經濟學家們一般都認為,赤字財政政策是通貨膨脹特別是高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通過創(chuàng)造過度總需求,不斷發(fā)生的財政赤字導致了通貨膨脹,如Thomas Sargent。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央行不將赤字貨幣化的條件下,赤字仍然可能引發(fā)通貨膨脹。米勒(1983)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財政政策實行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弱聯(lián)系。

但在實際運用中,更多的結論是關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時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性,達雷特(1985)發(fā)現(xiàn)貨幣供給和赤字都顯著影響通貨膨脹,但財政政策中赤字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比貨幣供給更可靠;哈姆雷特(1981)等發(fā)現(xiàn)一些證據(jù)證實赤字與通貨膨脹和貨幣供給存在聯(lián)系。Sadananda Prusty協(xié)整分析的結果表明,1960―1961年與1990―1991年期間印度各州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有效影響價格水平。多年來由于缺乏資金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經濟的需要,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實行赤字財政的政策。由此導致居民需求加大,而供給的增長比例小于需求的增長幅度,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印度在1991年改革之后,開始控制財政赤字,同時實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通貨膨脹有了明顯好轉,1993―2000年均通貨膨脹率是7.1%,2000―2004年均通貨膨脹率為4.32%,成為一個亮點。通過研究印度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因素之間的協(xié)整關系,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檢驗1994年到2004年印度財政貨幣政策應對通貨膨脹的有效性,同時進一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具體分析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具體因子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為具有相同國情的中國實施恰當?shù)呢斦泿耪哂行е卫硗ㄘ浥蛎泦栴}提供借鑒支持。

二、模型分析

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杰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協(xié)整(co-integration)理論發(fā)現(xiàn),把兩個或兩個以上非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后可能呈現(xiàn)出平穩(wěn)性。大多數(shù)經濟總量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wěn)的,協(xié)整理論是處理非平穩(wěn)時間序列間協(xié)整關系的有效方法。

格蘭杰在協(xié)整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格蘭杰協(xié)整定理,解決協(xié)整與誤差修正模型之間的關系問題。這個定理證明了協(xié)整概念與誤差修正模型之間存在的必然聯(lián)系,協(xié)整關系的一種必然的等價表達形式就是誤差修正模型(ECM)。如果非平穩(wěn)變量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那么必然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而如果非平穩(wěn)變量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那么該變量之間必然存在著協(xié)整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則是直接對兩個變量的因果關系做出判斷的重要方法。

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選取財政赤字(FD)分析財政政策效應。貨幣政策通過貨幣供應量的三個層次流通中現(xiàn)金M0、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更廣義貨幣M3為貨幣政策的代表衡量貨幣政策效應。通貨膨脹水平使用批發(fā)物價指數(shù)(WPI)來衡量。

三、數(shù)據(jù)與實證結果

1.樣本數(shù)據(jù)的選取

選取印度物價消費指數(shù)(WPI)、流通中現(xiàn)金(M0)、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更廣義貨幣(M3)、財政赤字(FD)時間序列,取自然對數(shù)變換數(shù)列為LNCPI、LNGE、LNM0、LNM1、LNM2、LNM2。采用月度時間序列,樣本期間從1994年4月至2004年3月,共132個樣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印度儲備銀行: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 Indian Economy。

2.ADF單位根檢驗

進行協(xié)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要求時間序列具有相同的單整階數(shù),首先對這些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jù)檢驗結果可知,LNCPI、LNM0、LNM1、LNM2、LNM3選擇含有常數(shù)項和時間趨勢項的模型中,均為I(1),而LNFD在不含有常數(shù)項和都含有常數(shù)項和時間趨勢項的模型中為I(1)。總體而言,6個變量均含有單根,必須差分之后才能平穩(wěn)。因此,所列的6個變量在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穩(wěn)的。如果繼續(xù)對這6個序列的1階差分進行單位根檢驗,可以發(fā)現(xiàn)這6個變量都是差分平穩(wěn)的。

3.協(xié)整檢驗、協(xié)整分析與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

通過單位根檢驗得知指數(shù)序列都是I(1)過程,可以對指數(shù)序列進行Johansen協(xié)整檢驗。選擇4階滯后就能很好地滿足檢驗要求,同時建立了ECM模型。

軌跡檢定(trace test)中,在R=0時,軌跡統(tǒng)計量123.9478、大于5%顯著水平,拒絕5%水平下虛無假設。而后在R≤1的情況下,軌跡統(tǒng)計量小于5%顯著水平,所以在軌跡檢定下變量之間存在1個共整合向量。

接下來得到標準化協(xié)整系數(shù)的協(xié)整關系估計:

LNICPI=0.32LNFD-2.31LNM0+0.54LNM1+2.73LNM2-0.9LNM3+vecm(1)

方程(1)表明,協(xié)整關系檢驗說明在5個變量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這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趨勢。M1、M2序列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shù)序列有相同的變動趨勢。LNCPI與M2成正方向變動,協(xié)整系數(shù)較大;而LNCPI和M1協(xié)整系數(shù)比較小,但M0和M3成反方向變動的協(xié)整系數(shù)較大。

為了進一步分析各變量間的相互作用,使用誤差修正模型檢驗變量之間長期均衡關系對各自短期波動的影響。將方程(1)代入誤差修正模型,得到方程(2)為, *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標準誤,[]表示t-統(tǒng)計量,下同,

分析上述ECM方程我們發(fā)現(xiàn),首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調整與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統(tǒng)計上的關系顯著((2)方程中協(xié)整誤差et的系數(shù)顯著),表明受長期均衡關系的影響較強;其次,在短期調整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變量對財政赤字的作用顯著,這是財政政策短期有效的體現(xiàn),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對于各個層次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影響微弱,這說明貨幣政策短期對于抑制通貨膨脹作用微弱。

4.因果關系檢驗

我們檢驗變量之間的格蘭杰影響關系(Granger,1969)。選擇影響關系最為顯著的滯后階數(shù)得到附表的估計結果。

5%的水平下,*表示拒絕原假設,結果顯示財政赤字FD對CPI產生顯著作用,對CPI存在顯著格蘭杰影響;其次,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對CPI沒有顯著的格蘭杰影響,也驗證了協(xié)整分析中協(xié)整關系不顯著,說明貨幣供應量不是物價的主要決定因素,這說明貨幣政策作用對于抑制通貨膨脹作用微弱。

四、結論分析

以上對印度通貨膨脹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了分析,由實證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印度財政赤字與物價水平長期呈正相關的關系,短期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顯著,印度控制赤字財政政策對治理通貨膨脹有效,表明印度財政政策的效應較強。印度的政策執(zhí)行者認為,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左右,財政赤字對經濟發(fā)展就會有利。印度政府從增收和節(jié)支兩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第一,簡化稅制、調整稅率、擴大稅基,增加財政收人;第二,改變財政赤字彌補方式,控制印度儲備銀行的信貸發(fā)行;第三,加強國債管理,減少補貼支出,征稅籌集的資金用于政府經常性支出,債務資金則主要用于生產性投資,促進生產發(fā)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第四,減少政府開支,合理調整支出結構,重點發(fā)展公共財政;第五,抑制貨幣供給總量的增長。印度儲備銀行通過采取反通貨膨脹措施,降低實際貨幣供給增長速度,上調現(xiàn)金儲備率(GRR)實施公開市場業(yè)務銷售政府證券。

第二,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短期影響程度較小,作用不顯著。但長期存在均衡關系。長期M1、M2、M3和物價水平通向變動,符合經濟學假設。

第三,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印度財政政策短期與長期控制物價水平的效應大于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短期調節(jié)物價水平的作用不明顯。由于印度的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長期的赤字財政,治理通貨膨脹總量調節(jié)運用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只成為輔工具,通過貨幣供應量總量調整的作用并不明顯,貨幣供應量中介的宏觀調控能力較弱。印度主要運用選擇性信貸控制,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三大調控工具的作用不明顯。

五、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我國1998年至2004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起了巨大作用,盡管目前通貨膨脹率較低,但考慮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大量赤字,財政政策應當轉型,淡出宏觀調控,主要用于供給結構性調整,總量調整以貨幣政策為主。

第一,謹慎運用赤字財政,轉向中性偏緊的財政政策。赤字財政政策的不合理容易導致財政風險,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財政政策必須考慮削減赤字規(guī)模,轉向對經濟結構調整,淡出總量調整,轉向公共性財政。財政政策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就大于貨幣政策。貨幣總量調控只能調節(jié)需求總量而不能調節(jié)供給總量,更不能調節(jié)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降低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逐步降低赤字率,縮減隱性債務,調整支出結構,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防止局部性通貨膨脹。

第二,建立綜合觀測指標的貨幣政策,拓寬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實證部分的分析表明,我國現(xiàn)階段以貨幣供應量(M1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M2、M0為觀測目標)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具有不穩(wěn)定性,無法及時敏感應對通貨膨脹,存在著缺陷,因此考慮新的中介控制目標。貨幣政策應直接盯住通貨膨脹率、GDP增長率,同時將貨幣供應量、利率、經濟景氣指數(shù)等經濟變量作為觀測指標,加強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

第5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通貨膨脹;價格消費指數(shù);貨幣流動性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7-0143-02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及我國現(xiàn)階段通貨膨脹的形勢

通貨膨脹是一個使用廣泛的經濟范疇。對于通貨膨脹的定義,國內外經濟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傮w來說,在國際上,學術界關于通貨膨脹的定義有兩種不同的主流觀點:一種是凱恩斯主義學說,代表人物是保羅-薩繆爾遜,他們利用菲利普斯曲線強調總體需求在通貨膨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貨幣供給僅只是總體需求的決定性因素。另一種是貨幣主義學說,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認為無論何時,通貨膨脹都只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它是由貨幣量增加的速度超過產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而國內經濟學家大多數(shù)是綜合二者的觀點,認為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xiàn)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地上漲,這種經濟現(xiàn)象就定義為通貨膨脹。

2010年以來,我國各種商品價格紛紛上漲,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國際上通常將CPI(價格消費指數(shù))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當CPI>5%的增幅時,把它稱為嚴重的通貨膨脹。2011年,我國全年居民價格消費指數(shù)上漲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達6.4%,創(chuàng)34個月以來的新高,說明我國已出現(xiàn)明顯的通貨膨脹現(xiàn)象。

二、我國通貨膨脹形成原因

在西方通貨膨脹類型的理論中,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供求混合推進型和結構性等[3]。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并不屬于某單一類型,而是多方面因素疊加所引起的。

第一,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產生通脹壓力。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我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快速衰退,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政府匯集大量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加,整個經濟體呈現(xiàn)過熱現(xiàn)象,物價上漲壓力巨大。此外,我國貨幣投放量增速過快,出現(xiàn)流動性過?,F(xiàn)象。造成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來自于我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Foreign Trade Surplus),出口企業(yè)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國家就得不斷向經濟體系投放人民幣。當存在流動性過剩時,貨幣與其他商品實現(xiàn)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則貨幣貶值壓力越大。這時,如果貨幣持有人手中的債券無法得到等值的償還,就會發(fā)生搶購風潮,物價飛漲,整個社會就會發(fā)生通貨膨脹。

第二,食品、能源、原材料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壓力。2008年以來,各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普遍采取了寬松貨幣政策,造成全球范圍內的貨幣流動性泛濫,加劇了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大量閑散資金涌入糧食、原材料、石油等商品期貨市場,推動有關商品價格的持續(xù)上漲。我國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我國正處在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對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而自身又是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進口依賴度較高。因此,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攀升進而引發(fā)國內工業(yè)出廠品及下游產品的價格隨之提高,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4]。

第三,人民幣匯率缺乏彈性。我國現(xiàn)行的外匯制度仍是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當前全球經濟下滑,國際收支持續(xù)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有上升的壓力。2011年7月20日,IMF的聲明指出,IMF的24位執(zhí)行董事廣泛同意,從中期來看,強勢人民幣是提振內需、重新平衡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IMF這次立場與以往不同,2010年代表187個成員國的IMF執(zhí)行董事對于人民幣低估與否看法呈現(xiàn)分歧,不過這次似乎全部贊同。我國在對待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持有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為了減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需要不斷向市場投放人民幣,那么所有使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經濟壓力,就變成了推動物價上漲的巨大壓力,最后將出現(xiàn)資產和價格泡沫,對經濟體自身未來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威脅。

第四,通脹預期居高不下。從一定意義上講,通脹預期是一種心理預期,不是真正的通脹,但它卻能影響人們的行為[5]。由于持續(xù)性的貨幣快速增長,促成消費者和投資者通脹預期的形成,造成物價螺旋式上漲。通脹預期具有傳遞性,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種主流預期。同時通脹預期又具有應用性,居民很容易把這種預期應用到現(xiàn)實的經濟行為中。在強烈的通脹預期指引下,人們已經預感到通貨膨脹的來臨,為了避免手中貨幣貶值,大家開始搶購、囤積商品,人為地造成了市場上商品短缺的局面,從而對物價產生了上漲的壓力,推動形成實際通貨膨脹,進而影響經濟和社會穩(wěn)定。

三、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通貨膨脹

1.優(yōu)化貨幣市場結構

近年來,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日趨增加,央行只有通過被動地增加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來對沖外匯占款,來解決我國現(xiàn)在的通貨膨脹。首先,應控制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供應量是治理通貨膨脹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央行要增加投放基礎貨幣來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而另一方面卻要控制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來抑制通貨膨脹。因此,針對我國現(xiàn)在經濟形勢,央行2010—2011兩年時間共十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011年6月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21.5%。存款準備金率每提高0.5%,可凍結銀行體系中流動資金約2 500至3 500億元左右。這也是央行在致力于調控市場流動性、緩解市場通脹預期、強化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趨勢及去除資產泡沫的有力手段。并且央行在2011年三次上調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經提高到3.50%。以此來控制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從而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現(xiàn)階段,我們應繼續(xù)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jié)好貨幣信貸供求,保持社會融資規(guī)模合理增長。

2.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

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yè)比重過大,第三產業(yè)比重較低,要積極調整我國的產業(yè)結構。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和東北等老工業(yè)基地,由于經濟不是很發(fā)達,應繼續(xù)釋放其發(fā)展?jié)摿?,主導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而東部地區(qū)由于其產業(yè)基礎較扎實,要在保持目前產業(yè)結構的條件下,繼續(xù)加強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加大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業(yè)在國際上的競爭優(yōu)勢。繼續(xù)加大對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另外,還要激勵、倡導消費型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推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3.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深化匯率體制改革

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都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應當考慮介于兩者之間的、較有彈性的匯率制度。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是必要的。當前,面對日益頻繁的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導致國際熱錢流入,雖然帶來了更多的可利用資金,但也加大了投機的可能性,也會加劇流通性過剩,給國內經濟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應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大力發(fā)展外匯市場,豐富外匯產品,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管好用好外匯儲備。

4.建立健全價格大幅波動的預警機制

價格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價格的異常波動不僅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且也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我國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從而造成經濟決策多層次、多元化的格局,加大了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極易出現(xiàn)商品價格異常波動。如何分辨價格的正常與異常波動,掌握價格循環(huán)波動的規(guī)律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要提高對價格異常波動的預見性,及早采取措施,將影響減到最小。我們要根據(jù)歷年來商品市場的價格數(shù)據(jù),建立相應的預測機制和突發(fā)事件應對方案,對商品價格的變動做到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和預警。

5.嚴厲打擊投機行為,防止國際“熱錢”涌入

由于我國實際的負利率,使得大量的國際流動性貨幣進入了我國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從而推高了房地產價格和資產價格,資產價格的上升通過各種途徑帶動物價水平的上漲,從而造成了通貨膨脹。國際“熱錢”大舉入侵,目的之一是進入中國股市與房市,狂卷投機利潤[6]。我們要建立嚴格的監(jiān)察制度,對投機行為依法進行嚴厲打擊,維護房地產市場及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張宇,呂益民.通貨膨脹概覽[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0:113.

[2]國家統(tǒng)計局.[EB/OL].stats.省略/.

[3]李曉西.現(xiàn)代通貨膨脹理論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109.

[4]王健.當前通貨膨脹的特點及應對政策[J].綜合競爭力,2011,(1).

第6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通貨膨脹;流動性;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822.5;F83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1)08-0044-02

一、我國通貨膨脹的具體表現(xiàn)

為了應對由美國次級債引發(fā)的世界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紛紛采取各種積極措施來拯救本國經濟,包括積極的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世界經濟出現(xiàn)了復蘇的一面,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但是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今天,經濟發(fā)展中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一些因素正在逐漸演變成制約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成為了當今經濟的重要問題,其中通貨膨脹問題一直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通貨膨脹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貨幣購買力下降和物價上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在我們的衣食住行價格上升,也就是說同等數(shù)量的錢所能買到的東西或者享受到服務越來越少。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2009年與2010年部分食品、農產品以及工業(yè)品的比較如下:大米由3.99元/千克上漲到4.77元/千克,雞蛋由8.09元/千克上漲到9.23元/千克;小麥由1.93元/千克上漲到2.12元/千克,玉米由1.86元/千克上漲到2.1元/千克;無煙煤由402.6元/噸上漲到473.9元/千克,鋼有45368.6元/噸上漲到52264.5元/噸。

二、貨幣政策政策評析

根據(jù)貨幣主義學派的理論觀點,通貨膨脹的產生實際上就是貨幣的供給大于了實際生產中對貨幣的需求,他們認為貨幣是中心的,只是作為一個商品交換的媒介,因此在貨幣攻擊大于需求時,同等數(shù)量的商品就會有更對的貨幣來表現(xiàn),因此調節(jié)通貨膨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介紹貨幣供給量。因此,貨幣政策是治理通貨膨脹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貨幣政策包括利率政策,準備金率政策以及政府的公開市場業(yè)務,這三種是貨幣政府最常用的也是對貨幣供給量有直接影響的政策。

1.利率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對商業(y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未到期的票據(jù)進行貼現(xiàn),通過貼現(xiàn)率來影響到市場利率的影響,從而控制貨幣的供給量。通過利率的提高,一方面,會刺激居民消費者的儲蓄愿望,增加儲蓄;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的提高,會增加利用資金的成本,減少投資意愿,對投資過熱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這兩種方式都有利于減少市場貨幣的供給和市場中新增項目的投資,對治理高通貨膨脹率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利率政策的實施需要一定的周期和時間,利率的提高到經濟中對此的反應會有一定的時間,根據(jù)弗里德曼的理論認為這段時間大概有1~2年時間,因此這一政策具有滯后性。同時由于政策的滯后性,往往帶來政策的失效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利率的提高往往會增加資金的利用成本,由于政策的滯后往往這一政策都會在一年以后顯現(xiàn),而經濟有可能在一年以后已經轉好或者市場已經通過其他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由于投資成本的逐漸增加,市場就會減少投資,經濟就會出現(xiàn)一定的回落甚至衰退,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最后,加息來治理本國的通貨膨脹,還要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問題,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仍然在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低利率政策,但是由于我國為了治理本國的通脹,提高利率,就會與國際社會形成一定的利息差額,這對一部分國際流動性過剩資金,無疑是最安全的避風港,因此就會帶來大量的外資涌入我國市場,對我國市場不利。

因此面對我國通貨膨脹時,我們更應該對我國以后幾年經濟有一個全面的評估,不能夠只解決當前的問題,而忽略了長遠的利益??v觀我國進入后金融時代以來,國家進入了“十二五”規(guī)劃時期,對經濟增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對經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要求持續(xù)的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我國經濟也走上了加息周期里面,但是加息的頻率不高,而且每次加息都是在基準點的范圍向上加,說明我國政府對加息這一政策的利用還是很謹慎的,這符合我國現(xiàn)實國情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2.法定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業(yè)務

法定準備金率是指中央銀行以法定的形式規(guī)定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所擁有的各類存款必須保持的準備金的比例。公開市場業(yè)務是之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從而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量。這兩項政策的作用都是很直接快捷的,通過提高準備金率,可以很迅速的凍結一部分銀行資金,減少市場的貨幣供給,同時通過公開市場業(yè)務,如發(fā)行國債,很快就可以回籠資金,而且可以根據(jù)經濟的需要分短期和長期來調節(jié)經濟,這對市場的貨幣量是直接的影響。

面對我國日益增長的市場貨幣供給量,國內流動性過?,F(xiàn)象越來越明顯,政府在面對這一問題時,采用最多就是這亮相政策,提高準備金率,進入2011年準備金率提高到了歷史最高水平19.5%,相當于就固定了銀行資金的五分之一。同時在公開市場業(yè)務上,中央銀行在2010年4月8日就重啟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jù)的發(fā)行,首期發(fā)行了150億元,兩周后,央行又發(fā)行了900億元3年期央票。面對我國國內流動性過剩,政府更多運用了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業(yè)務這兩種手段,對貨幣量供給有直接的影響,這更有利于降低通貨膨脹。

3.人民幣幣值

按照國際貿易理論可知,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減輕我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可以以較少的人民幣進口到更多的產品,同等數(shù)量的外國產品做表現(xiàn)為人民幣更少,這樣就有利于降低本國物價,抑制本國的通過膨脹。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考慮在國際大環(huán)境中,各國貨幣都在貶值中,而中國人民幣正處于升值的周期中,這無疑會引來大量國際資金進入我國市場,再加上我國利率與發(fā)達國家存在比較大的利差,這進一步吸引了外資的進入。而大量的外資進去到中國國內,勢必會導致流動性的進一步加大,從而引起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對于人民幣升值這個雙刃劍,應該采取更加謹慎的態(tài)度,雖然我國人民幣進入了升值周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就應該一直升值,這要取決于我國的經濟現(xiàn)狀和發(fā)展水平。

[1]趙峰.新編經濟學說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2]陳孟熙.經濟學說史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第7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通貨膨脹;成因;措施

1.我國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分析

需求拉動、成本推動和結構性通貨膨脹三個方面的原因在我國通貨膨脹形成原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下面根據(jù)我國2003~2011年通貨膨脹的基本情況列舉目前學術界公認的一些具體原因。

國內價格的結構性上漲。豬肉和糧食等價格上漲帶動其他食品價格上漲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中的糧食價格指數(shù)從2003年1月~2004年9月出現(xiàn)了快速上漲,但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經歷了快速下跌。之后,國內糧食價格平穩(wěn)上漲,但上漲幅度較小。糧食、肉禽及其制品價格的較快上漲均始于2008年下半年,但糧食價格漲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漸趨穩(wěn)定,而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從2011年4月份以來卻屢創(chuàng)新高。

國際原材料及糧食價格的大幅上漲。全球糧食減產,糧食庫存下降,國際市場糧食供需關系總體趨緊,直接導致了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2010年全球谷物減產了3300萬噸。此外,石油價格飆升使得美國等一些發(fā)達工業(yè)國家調整能源政策,鼓勵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為燃料,這直接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糧食價格上漲推動了與糧食有關的食品價格走高,并通過飼料的傳導作用推動肉類和奶類等食品價格上揚,這些對國內食品價格有一定的間接影響。

成本推動。近年來,國際能源價格猛增,導致商品的生產成本增高。國際石油價格等其他能源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并通過進出口貿易傳導到國內市場。我國約40%的國際石油依存度必然導致石油類產品價格到國內商品價格傳導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為止,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還不是非常明顯。一方面,我國對能源和部分初級產品的價格管制,使得能源進口價格的增長不會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另一方面,企業(yè)需要對過剩產能進行消化,這使得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的增長不會立刻反映到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上來。

勞動力成本增長。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導致2003~2011年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勞動力供求出現(xiàn)結構性趨緊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勞動者福利水平,工資上漲壓力將增大。我國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已連續(xù)4年實現(xiàn)兩位數(shù)增長,超過同期GDP增長率,全國平均勞動報酬增長率已連續(xù)7個季度超過GDP增長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總水平。

2.中國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

針對以上分析,對治理我國的物價上漲的現(xiàn)象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為適應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大趨勢,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7月對人民幣匯率實施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隨著中國的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屢創(chuàng)新高,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大量國際游資不斷涌入,推高了國內市場價格,特別是資產價格,并削弱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因此,從根本上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采取更為靈活和富有彈性的匯率制度,適時的對人民幣進行調節(jié),真正發(fā)揮匯率杠桿對經濟均衡的調節(jié)作用。

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wěn)定,關鍵在于將勞動生產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大宏觀調控,轉變現(xiàn)有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提高要素投入產出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規(guī)范的市場體系,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房,讓市場充分發(fā)揮它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另外,積極鼓勵各種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的技術創(chuàng)新行為,大力推廣節(jié)能環(huán)保產品,堅決通過依靠生產率的提高來吸收來自成本上漲和勞動力上漲的壓力,P=C+W+R,其中P代表產品價格,C代表生產成本,W代表勞動力工資R代表合理利潤,我們只由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降低C,產品價格P才有可能穩(wěn)定下來。只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成本推動導致的通貨膨脹威脅,最終促進經濟在長期內快速、平穩(wěn)發(fā)展。

加大對農業(yè)的扶持力度。2007年全國糧食、食用油、豬肉價格不變上漲,是本輪通貨膨脹產生的直接誘因。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本國農業(yè)、農民都有巨額補貼,這是其通貨膨脹率較低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大對農業(yè)的補貼,特別是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助,鼓勵其積極種糧。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敞開收糧,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并使種糧農民收入有較大增長。

一方面,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政府雖然可以通過釋放庫存,在短期內按住糧價,但從長期看不利于糧價的穩(wěn)定和糧食安全。我認為,國家應該以國際糧食價格為參照,提高糧食收購價。另一方面,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多地上的矛盾非常突出。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推進科學用地、集約用地;加大土地執(zhí)法的力度;探索建立問責制和保護耕地的利益機制。最后,對糧食的外資壟斷引起重視??鐕髽I(yè)已經掌控我國食用植物油的定價權,如果再進一步取得糧食流通的控制權,會使我國失去糧食定價權,給我國糧食安全造成被動。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由于我國的通貨膨脹主要是供給沖擊影響的,筆者認為,對于它的治理,我們應該以市場為依托,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我國經濟結構,完善農產品供給的安全保障機制為重點,另外,嚴格控制公共事業(yè)價格的上漲幅度,特別是對下游產品價格影響明顯的油價、電價、天然氣、水價和煤炭等可以在一定時期限制價格上漲,其他公共事業(yè)收費和稅收也要嚴格控制,防止出現(xiàn)跟風上漲現(xiàn)象,加大企業(yè)生產成本。在貨幣政策方面,采取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慎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政策目的應以維持經濟增長和溫和物價上漲為首。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可以防止生產過剩和流動緊縮危險,防止經濟由繁榮轉向蕭條。

[1]李亞拉.通貨膨脹機理與預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第8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通貨膨脹;發(fā)生機理;投資建設;消費

很多人說,中國經濟目前的情況類似于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前后的那個情況:通貨膨脹處于高位運行。真的是這樣的嗎?“通貨膨脹”就是在一定的貨幣流轉速度下,流動的貨幣量超過生產、消費、交換和儲備等對貨幣的需要,導致以貨幣表示的需求量,多于以原價格表示的供給量,在由市場自由調節(jié)的狀況下,以供給價格的上漲來結清多余的需求量。因而,貨幣學派認為,治理通貨膨脹很簡單,收縮貨幣數(shù)量,減少其流動性即可。

因此,中國通貨膨脹的特殊發(fā)生機理是什么,究竟應當怎樣治理,才能使國民經濟平穩(wěn)健康運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1.我國是國民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建設拉動

我國是投資建設主導的國民經濟增長,由于投資結構和時效的性質,或者當期投資需求大于供給,或者不能形成有效供給,或者形成有效供給滯后,使投資投放的貨幣不能被形成的供給結清,導致通貨膨脹?!熬盼濉?、“十五”、“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年均增長11.2%、20.2%、25.5%,顯現(xiàn)逐步加速狀態(tài)。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投資與消費的結構上,國民收入的使用越來越偏重于積累和投資,增長越來越依靠投資拉動,貨幣主要流入建設領域,投資往往增長過快和過熱。當期投資規(guī)模過大,超過建材等供給能力,使得鋼材、水泥、稀有金屬、煤炭等價格上漲,也形成電力價格上行的壓力;一部分行政辦公大樓、城市廣場的建設,并不產生后續(xù)的供給以吸引投資所形成的流動性需求;一些公益性建設,如市內交通、綠化、亮化等市政建設,以及高鐵、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投資,雖然它們形成未來的服務業(yè)供給,卻是長期性的,不能立即吸收當期過大投資形成的貨幣流動性。

因而,這些方面的投資建設規(guī)模長期過大,如果沒有相應高速增長的消費,沒有已經建成的生產體系提供更多的供給,沒有配套的在短期內就可以形成大規(guī)模供給的生產體系的建設,投資所形成的貨幣流動性,就無法被相應的供給所吸收,從而形成投資過熱引致的物價上漲。

2.我國長期依賴于出口導向的發(fā)展模式,致使進出口規(guī)模和結構不平衡

我國經濟出口壓低和進口拉升國際市場價格,形成國內出口推動和進口輸入的通貨膨脹。“九五”、“十五”時期,出口分別年均增長11%和25%,2008年年底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較大影響,2009年出口負增長18%,2010年恢復性增長到2008年的出口規(guī)模,“十一五”期間在這樣惡劣的國際市場,我國出口年均增長率仍然為11%。特別是,2011年上半年,出口增長速度恢復到24%。出口強勁,如果沒有相應的國內供給增加或者相應的進口與之平衡,生產出口品形成的貨幣購買力,與出口形成的國內供給缺口,會導致國內物價上漲;當中國到國際市場進行采購,購買的需求量較大,比如鐵礦、石油、農產品等,拉動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給國內形成輸入型的通貨膨脹;而在進口結構中,當中間產品過多、消費品不足時,由于不能吸收國內生產出口品形成的勞動工資等貨幣投放,會導致國內消費物價上漲。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居民和企業(yè)手中握有升值的人民幣,而國家用出口換來的貶值的美元外匯去購買美元標價的物品,這樣在過去居民和企業(yè)手中的人民幣表示的購買力與用美元進口后的貨物之間,形成了供給與需求不平衡的差額,從而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3.我國產業(yè)結構發(fā)展不平衡,亟待調整

我國經濟發(fā)展一直重視大工業(yè)、大企業(yè)的發(fā)展,輕服務業(yè)和小企業(yè)生存,而小生產式的農業(yè),是極容易形成通貨膨脹與生產過剩劇烈交替波動的生產結構和生產方式。從發(fā)展方式來看,各地大工業(yè)、大資本、大企業(yè)拉動經濟增長,已成為主要戰(zhàn)略。大工業(yè)、大資本和大企業(yè),在其投資熱潮,往往需要更多的信貸,形成更多的流動性,如果超過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供給時,就會引起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和消費價格的上漲。其次,由于服務業(yè)對增加GDP不迅速和不顯著,特別是對財政貢獻不大,往往被各級政府所輕視。這些因素導致服務業(yè)長期發(fā)展不足。沒有足夠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來吸收大量勞動力就業(yè),大工業(yè)、大資本和大企業(yè)投資形成的購買力就得不到合理的平衡。再次,當前的注冊登記、監(jiān)管審批、稅費、融資等體制,是鼓勵和保護大企業(yè)的一種制度安排,小企業(yè)在這些方面受到歧視,創(chuàng)業(yè)、投資和經營都非常艱難。最終導致服務業(yè)供給不足,輕工業(yè)生產品供給不足。而傳統(tǒng)的家庭小規(guī)模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對市場形成蛛網式反應,價格劇烈波動。如2011年7月份豬肉價格上漲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

通貨膨脹嚴重,政府出臺政策極力壓縮投資,包括與全球經濟下行疊加時,由于大工業(yè)形成的供給過多,供給的出口受阻,供給被迫轉向國內市場,而國內由于服務業(yè)發(fā)展不足,小企業(yè)很難生存,就業(yè)率相對降低,GDP中勞動所得相對減少,工資形成的收入購買力無法平衡突然增加的大工業(yè)供給和出口轉內銷供給,就會形成供給大于需求的格局,經濟很快又步入蕭條。我國經濟在1997年年底和2008年年底都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2012年下半年還有可能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

4.國有壟斷企業(yè)助長通貨膨脹

第9篇:通貨膨脹的治理方式范文

關鍵詞:通貨膨脹;經濟發(fā)展;人民幣升值;持續(xù)增長;解決措施

一、通貨膨脹理論概述介紹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xiàn)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地上漲現(xiàn)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二、我國現(xiàn)階段流動性狀況分析 就現(xiàn)在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外匯占款對沖不完全, 基礎貨幣投放過多, 導致流動性過?!,F(xiàn)有的匯率制度決定了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匯占款,即購買外匯資產投放基礎貨幣。例如:2003年末到2007年11月底,外匯占款增量約為9.64萬億元,被央行票據(jù)對沖4.91萬億元,基礎貨幣凈增約4.73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5%,通過貨幣乘數(shù)作用,M2增量約21.65萬億元,年平均增幅16.9%?!Υ饲闆r,央行進行較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過剩進行回籠,但是作用不明顯。為了收縮過剩的流動性,央行在發(fā)行票據(jù)的基礎上,又采取了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以減小貨幣乘數(shù),收縮貨幣供給量的對策。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已經存在,只是在經濟危機這個大的環(huán)境下被掩蓋起來,且我國又進行巨大的資金投資,準備刺激經濟,所以我們必須為流動性過剩的凸顯和因此引發(fā)的通貨膨脹做好預防準備。

三、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1.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共同作用

【1】收入增加導致需求上漲

從收入增長的方面來看,一方面由于城鎮(zhèn)職工的工資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導致公眾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匯率等因素的頻繁變動引起成本等因素的變動,使得企業(yè)在短期內無法調整供給結構。總的來看,需求的上升以及供給在短期內不能滿足需求的變動,最終導致價格的上漲。

【2】農產品供需缺口增大

一般認為此輪的通貨膨脹是由糧食、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帶動引發(fā)的通貨膨脹。從國內因素來看,主要是因為這幾年我國城鄉(xiāng)收入的加大,導致農村人口大量進城務工以及一部分農村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率沒有得到提高,機械化生產沒有在農村得到普及所致,此外有些部門非法占用農業(yè)耕地作為商業(yè)用地,造成農業(yè)耕地面積的減少。

2.貨幣供應量增加

通貨膨脹和貨幣的發(fā)行量是緊密聯(lián)系的,貨幣供應量和物價水平變動的傳導機制在于:如果說現(xiàn)在政府發(fā)行了大量的貨幣,那在短期內由于市場上的供給是不變的,那么就會有更多的貨幣來“追逐”定量的產品,此時價格就會上漲;反之亦然。也就是說貨幣發(fā)行過量了,超過了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

3.公眾對物價上漲的預期

目前中國價格變動受公眾預期影響比較顯著的是房地產行業(yè)。一方面,由于銀行貸款利率的上升,使得購房者預期以后的消費期間銀行貸款利率還會上漲,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表現(xiàn)及原因分析使得房價繼續(xù)上升,因此購房者會選擇在當期購買住房,這就使得當期購房需求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近幾年銀行貸款利率的水平持續(xù)上漲,導致許多中、小房地產不得不退出房地產行業(yè),這就使得房地產市場上的供給者就只有那些實力強的房地廠商,與此同時,房地產價格還在逐漸上漲,這也為開發(fā)商獲取暴利創(chuàng)造了條件,開發(fā)商在交易市場上形成價格聯(lián)盟,共同合謀有價無市的虛假房價交易關系。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消費者被蒙蔽而做出購買的決定,房價也在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驅使下,扶搖直上。另外,有少數(shù)富人預期房價上漲,因此提前購買了幾套住房以等待房地產價格上漲,這就減少了實際的住房供給,造成了住房的供需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房價的上漲。

四、通貨膨脹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

1.國民經濟的比例失去平衡

通貨膨脹造成的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物價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商品的標價已經不能代表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這樣會讓廣大的生產者陷于困惑之中。他們會加大投資來擴大生產。這樣會使得整個行業(yè)的產業(yè)鏈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產業(yè)結構發(fā)生一定的惡性改變,最終讓經濟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我們對于壓制通貨膨脹的手段不盡科學合理就會將我們的經濟導入一個錯誤的發(fā)展方向,會造成生產能力無法發(fā)揮其作用。這樣就會造成經濟層面的萎縮甚至于惡性循環(huán)。

2.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

首先,通貨膨脹對工資薪金階層產生影響。在勞動市場上,工人的工資往往以工資合同的方式預先加以確定,也就是說貨幣工資的上漲往往慢于物價上漲。其次,通貨膨脹使得以利潤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產成本特別是工資落后于產品價格的上升,因而利潤呈上升的趨勢。只要成本滯后于產品價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潤者就會獲得好處。再次,通貨膨脹使得以利息和租金為收入的人受到損害。最后,通貨膨脹使得退休人員損失最大。

3.國內商品出口的競爭力下降

只要通貨膨脹的程度較為劇烈,會造成我們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極大的削弱。這對于本就已經處于困境中的出口行業(yè)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通貨膨脹還會造成我們的黃金與外儲大量的流失,這樣只要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我們的匯率必定會發(fā)生貶值的現(xiàn)象。

五、我國通貨膨脹治理實施對策

適當?shù)呢泿耪?/p>

控制貨幣供應量,通過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來減少總需求,降低物價水平;提高利率,收縮信貸,縮緊銀根,減少市場的流動性;提高貼現(xiàn)率提高準備金率和減少信貸總額;同時,現(xiàn)階段人民幣升值預期比較大,熱錢會想方設法進入中國,我國政府需繼續(xù)加強資本管制,防止熱錢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幣匯率改革,讓其快速回歸均衡匯率。否則,貨幣政策會失效。

2.有效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一方面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總供給。二者不可偏廢。若一味控制總需求而不著力于增加總供給,將影響經濟增長,只能在低水平上實現(xiàn)均衡,最終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貨膨脹的代價而前功盡棄。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人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yè)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3.加強經濟部門的監(jiān)管

雖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趨勢下,各國提倡金融以及經濟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經濟中不穩(wěn)定性因素多而復雜,并且我國剛剛徹底的實現(xiàn)金融業(yè)的對外開放,因此,我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經濟管制的同時,也應該通過不斷完善的法律以及通過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強監(jiān)管。

加強農業(yè)行業(yè)糧食生產

動用各種金融與稅收手段抑制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行為,擴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給;規(guī)范和發(fā)展證券市場,積極發(fā)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政府應該在輿論上引導人們形成物價穩(wěn)定的預期, 使人們對未來物價環(huán)境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政府應動用儲備予以遏制,并協(xié)調相關物資的生產和進口計劃,縮小未來的供求缺口,使價格保持平穩(wěn)。

參考文獻

[1]陳華.寬松貨幣政策、通貨膨脹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適時調整.價格月刊.2011.01

[2]祁京梅.影響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國經貿導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