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突破教學中重難點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難點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73
什么是數(shù)學教學難點?有學者認為,數(shù)學中的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明白的知識,或不容易掌握的解題技能。也有的學者認為,數(shù)學教學的難點一般是指教師比較難給學生講清楚的、學生比較難理解的或容易產(chǎn)生混淆的知識內(nèi)容。筆者認為,數(shù)學教學難點可以從數(shù)學知識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兩方面來確定: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有關數(shù)學概念、原理、定律法則、公式等知識可以認為是數(shù)學教學難點;通過多次訓練后學生還很難“消化”的知識,或是對于一些應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感到困難的也可以認為是數(shù)學教學難點。 但是,教學難點不一定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也不一定是教學難點,而有些內(nèi)容既是教學難點又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這個班級是教學難點,而在另一個班級則不一定是教學難點。 那么,如何在數(shù)學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呢?筆者從教這么多年來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如下:
1 設數(shù)計算法
即運用設數(shù)的辦法,通過計算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有些問題似乎缺少條件,給解決問題帶來了很大困難,這時如果運用設數(shù)的辦法,就可以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五(2)班的人數(shù)比五(1)班的多10%,五(1)班的人數(shù)比五(2)班的少百分之幾?”可以設五(1)班有50人,則五(2)班有50×(1+10%)=55人,這樣五(1)班的人數(shù)比五(2)班的少的百分率很快可以求出:
(55-50)÷55≈9%。
2 運用比喻法
有些知識,學生盡管能記住,也能運用它們解決一些問題,但要讓他們說出其中的道理,往往表述不清楚,這說明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常常運用比喻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解方程2x-6=18,有些學生對于把2x當作整體,理解起來有難度,那么我們把x=?比喻為最終目標,把2x=?比喻為小目標。為了得到最終目標,我們必須先實現(xiàn)小目標2x=?,這樣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還比如解方程6x-2x=8。首先,我們要運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將左邊變成(6-2)x,但有些學生就是覺得難理解。我們就把x比喻為蘋果,那么6x就表示6個蘋果,2x就表示2個蘋果,故第一步就是算6個蘋果-2個蘋果=4個蘋果,所以方程可以直接得到4x=8,問題就簡單多了。
3 畫圖觀察法
畫圖往往能使問題一目了能,很清晰地反映數(shù)學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這也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常用方法。
如:甲桶的油是乙桶的3倍,如果從甲桶倒10千克到乙桶,兩桶油同樣多,原來甲乙兩桶各有多少油?畫圖分析。(見圖1)
畫完圖后我們很快就明白1倍就是10千克,3倍就是10×3=30千克。如果要列方程解答,那么我們可以設原來乙桶有油x千克,那么原來甲桶有油3x千克??梢愿鶕?jù)甲桶-乙桶=2×10來列方程,即3x-x=2×10。再解出這個方程x=10,那么3x=3×10=30(千克)。
4 對比分析法
在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加深正確處理類似問題的印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求出右邊(圖2)這個圖形的周長(單位:厘米)
大部分學生可能會覺得這道題還缺少條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可示一個長方形(圖3),讓學生們對比這兩個圖形后思考:原來這個圖形的周長可以怎么求?學生可能會想到將線段移動的辦法,使圖2變成圖3。接著我們可以進行動態(tài)演示,將兩條豎線段平移到最左邊,兩條橫線段上移到最上邊,這樣學生們就會忽然明白:求圖2的周長就是求圖3的周長,即它的周長為(10+5)×2=30(厘米)。
5 啟發(fā)講解法
對于一些難懂的知識或問題給學生一些有效的提示講解就能使學生明白,這是數(shù)學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在教學植樹問題時,學生對棵數(shù)和間隔數(shù)的關系很難理解。因此,筆者運用啟發(fā)講解法進行教學,效果不錯。
在講棵數(shù)和間隔數(shù)的關系之前,筆者首先呈現(xiàn)一幅圖,然后提問圖中有幾個正方形和幾個圓?(生:有4個正方形和3個圓。)接著筆者又呈現(xiàn)一幅圖(籬笆圖),然后提問圖中有幾個正方形和幾個圓?(生:有4個正方形和3個圓。)接著又呈現(xiàn)一幅圖(籬笆圖),提問圖中有幾棵數(shù)和幾個間隔(相鄰兩棵樹間的距離)?(生:有7棵樹和6個間隔。)接著讓學生完成一張表格:
[[\&兩端的物體\&中間的物體\&圖A\&4\&3\&圖B\&9\&8\&圖C\&7\&6\&]]
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3幅圖中兩端物體和中間的物體的個數(shù)并對比,最后找出規(guī)律。(生1: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生2: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樣難點也就突破了。
6 巧用轉(zhuǎn)化法
就是把原來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巧妙地轉(zhuǎn)化成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這種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紅聲電子廠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每小時加工80個,但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加工20個,結果提前5小時完成任務。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采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但不管怎么設未知數(shù),所列出的方程,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卻很難正確解出所列出的方程。設原計劃需要x小時完成任務??闪蟹匠虨椋?0x=(80+20)(x-5)。設這批零件有x個。可列方程為:x÷80=x÷(80+20)+5。而如果我們將提前5小時完成,轉(zhuǎn)換成完成任務后繼續(xù)再加工5小時。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知道總共多加工零件:(80+20)x5=500(個),也可以理解是在原計劃的時間如果每小時多加工20個,總共多加工的零件數(shù)。所以,原計劃的時間為:500÷20=25(小時),這批零件有:80x25=2000(個)。
7 變換敘述法
也就是將原來實際問題通過變換敘述的方法來降低難度,攻破難點。學生們常常會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對于一些“普通性”的問題都能順利解決,而對稍有變化的實際問題則出現(xiàn)困難。這時,如果我們能及時變換敘述形式,讓學生從中比較,他們就會很快知道問題該如何去解決。
例如:“一項工程,先由黃師傅單獨做5小時,再讓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4小時就可以完成,如果先由范師傅單獨做5小時,再讓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3小時也可以完成。問如果讓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完成這項工程,需要幾小時?”
為攻破難點,可將由黃師傅單獨做5小時,由范師傅單獨做5小時,可以認為是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5小時可將此題的敘述形式變?yōu)椋骸皟身椡瑯庸こ?,先由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5小時,再讓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4+3)7小時就可以完成。問:如果讓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完成一項這樣的工程,需要幾小時?”很明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很容易了。黃師傅和范師傅兩人合作完成一項這樣的工程需要:(5+4+3)÷2=6(小時)。
顯然,這兩道題的表述形式不一樣,但實際問題是一樣的。所以,問題就很快得到解決。
8 演示實驗法
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從動態(tài)的操作過程中觀察思考,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目的。
例如,對于小學六年級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時,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很難理解代數(shù)的推導過程,而相對于直觀的演示實驗他們更容易接受。實驗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圓柱形玻璃容器(內(nèi)部空間剛好能容納準備好的圓柱)和兩個水桶(其中一個裝有適量的水)。在課堂上,首先,我們將準備好的圓柱形玻璃容器裝滿水,將圓錐緩緩倒放入裝滿水的圓柱形玻璃容器中,直到整個圓錐剛好浸沒在水中。然后,取出圓錐,容器的水減少了,為什么會減少呢?在這個演示實驗中,學生很容易明白水下降的體積就是圓錐的體積。這樣難點也就攻破了。之后再通過尺子測量下降的高與容器的高,就會發(fā)現(xiàn)下降的高是容器高的[1
3],所以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圓柱體積x[1
3],用字母表示為:V=[1
3]πR2h,其中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高為h。
筆者以教學j、q、x的拼讀規(guī)律為例,談談如何在低年級拼音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則,自主探尋拼讀規(guī)律的收獲。j、q、x與ü相拼,ü上兩點要省寫的拼讀規(guī)則是拼音教學中的難點。其難在省寫后容易跟“u”混淆,拼讀規(guī)則難掌握。要突破這一難點,必須根據(jù)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現(xiàn)有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筆者在教授這一課時,沒有直接將這些拼讀規(guī)則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從而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備課時,首先要搞清楚聲母是j、q、x音節(jié)的拼讀規(guī)律。j、q、x只與i和ü組成雙拼音節(jié),或與由i和ü為介母組成三拼音節(jié)。j、q、x的三拼音節(jié)中介母i,能和它拼讀的韻母有6個(a、ao、an、ang、ong ),只能用ü作介母的音節(jié)只在與韻母an相拼時產(chǎn)生(juan、quan、xuan)。這些拼讀規(guī)則,如果講給學生聽,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出發(fā),他們是很難理解的。為此,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尋寶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暗藏規(guī)律
師:同學們,今天來到我們課堂的,是拼音城堡里三位脾氣古怪的老人家,他們就是我們上節(jié)課認識的j、q、x,為什么說他們脾氣古怪呢?請大家聽聽他們寫給我們的信:“親愛的孩子們,我們j、q、x三位老人家出城堡需要帶上韻母寶寶,可并不是隨便帶寶寶們出去,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喜好,喜歡頭頂扎小辮的寶寶,并且喜歡幫她們脫掉小辮子,你們能幫幫我們嗎?”大家商量一下,誰是他們要找的寶寶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
生:我們小組找到的寶寶是a、i、ü,因為她們扎有小辮,符合三位老人家的條件。
生:我不同意他們組的意見,a的小辮子不是扎在頭頂,是扎在下面,她不符合條件,小i頭頂扎了一個小辮,小ü頭頂扎了兩個小辮,我們小組認為i和ü才是要找的韻母寶寶。
(師出示音節(jié)ji、qi、xi。)
此環(huán)節(jié),把j、q、x組成雙拼音節(jié)的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先拋給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了j、q、x只跟i、ü“牽手”的規(guī)則。這幫助學生直接篩除了不符合與j、q、x拼讀規(guī)則的音節(jié)。這種逆向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習得,學生就會牢記這一規(guī)則。
二、形象比喻,辨別真?zhèn)?/p>
師:小ü能被j、q、x選中帶出城堡,真是太高興了,她比小i要心急,小i戴上聲調(diào)帽子時才脫掉小辮,而小ü怕浪費時間,所以只要見到j、q、x就把小辮脫掉。
(出示音節(jié):ju、qu、xu,學生拼讀音節(jié),讀兒歌“小ü小ü真心急,見到j、q、x就把辮子脫”。)
師:這時,小u寶寶看見j、q、x牽著的寶寶和她長得一樣,于是也跑來。哪位同學能向小u解釋一下,j、q、x帶的是誰呢?
生:小u,你好。j、q、x牽著的不是你,是小ü。因為這三位老人家喜歡扎小辮的寶寶,就算是小ü脫掉了小辮她還是小ü呀,所以小u,請你回去。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辨別,較好地突破了j、q、x與ü相拼時省寫ü上兩點的拼讀規(guī)則這一難點。同時分清了ü和u在和j、q、x拼讀時不能混淆的原因。這也為今后教學其他音節(jié)埋下伏筆,如ü跟n、l相拼時,不能省去兩點。
三、引發(fā)矛盾,得出規(guī)則
師:你還有問題想問j、q、x嗎?
生:j、q、x,你們好。你們只帶i、ü出去,要是其他的韻母寶寶也想和你們出去的話,怎么辦呢?
(學生的這一問題的提出,讓筆者暗自竊喜,這里涉及到后面將學到的含有介母的三拼音節(jié),說明學生展開了其想象的思維空間,通過質(zhì)疑來體現(xiàn)他的求知欲望,這比完成預定教學目標更高興。于是筆者立即調(diào)整了教學計劃。)
師:對呀,這可真是個大問題!但是這三位老人家,脾氣就古怪在這里,他們認準了出門只牽i、ü的小手,這可怎么辦呢?你能幫忙想一想嗎?
(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有一組學生的辦法最好。)
生:三位老人家只牽i、ü的手,那讓i、ü再牽其他寶寶的手不就行了嗎?
師:這個辦法太好了,在拼音王國里這種助人為樂的寶寶,大家叫他們“介母”。
師:請你上來擺一下音節(jié),先讓也扎小辮的韻母寶寶“a”和這三個老人家一塊出門。用介母“i”幫著牽手試試。
(學生上臺擺出音節(jié)jia、qia、xia。)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突破;難點
一、教學認識的突破
初中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只有“三分鐘熱度”的現(xiàn)象,對于感興趣的內(nèi)容報以無限的熱情,而對于相對枯燥的章節(jié)或是遇到較復雜的知識點時就覺得索然無味,對學習缺乏興趣。特別是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著認知的偏差,學生只喜歡看實驗的現(xiàn)象,如,顏色的變化、形態(tài)的改變,誤解了趣味教學的宗旨,而對于發(fā)生變化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則知之甚少,認識僅僅停留在感性階段,沒有上升到具體的理性認識,這是化學教學中需要突破的一大難題。因為認知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
二、教學實踐的突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知識的獲得不僅需要理論的支撐,也需要實踐的檢驗。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诨瘜W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教學實踐?;瘜W教學實踐不僅僅在于實驗教學本身,要教會學生總結、歸納和概括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親自設計和填寫實驗報告,要求學生有具體的實驗和分析過程。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的實驗中,要求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以小組方式進行探討。讓學生在親力親為的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意義以及學習的價值。
三、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不斷深入,新的知識點以及知識的不斷融合會加大教學的難度,很多最初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也在重難點的困擾下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化學教學。例如,化學方程式的轉(zhuǎn)化,相關的化學性質(zhì)等方面要重點掌握,特別對于較復雜的方程的解析要求學生必須攻克。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可以采用由點到面、由易入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都有章可循。
通過上述方法可以解決初中化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難點問題,初中化學的重難點也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基礎。因此,只有扎實地掌握教學基礎知識,做好各個知識點的鏈接,化學教學的難點才能得到突破。
參考文獻:
[1]楊賢策.初中化學教學需要突破的幾個難點[J].科技信息,2009(15).
[關鍵詞]初中歷史圖片重難點歷史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40094
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是溝通知覺與思維的橋梁,是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呈現(xiàn),也是當前眾多教材改革的重點。將圖片引入初中歷史教學中,是將這一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以便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引入圖片展開探究。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的重要意義
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圖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歸結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歷史圖片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能夠再現(xiàn)很多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從而使課堂更為豐富,更為直觀。第二,歷史圖片能夠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感染力。第三,歷史圖片能夠很好地傳遞歷史信息,與文字材料形成互補。有效利用歷史圖片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能夠豐富信息量,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第四,歷史圖片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認識。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的方法
既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圖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便應該具體思考如何才能有效運用圖片進行歷史教學。教師應該運用圖片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感。
1.運用圖片來突破初中歷史教學的重難點
初中歷史教學中總是有很多的重難點,如果處理不得當,容易造成知識漏洞。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重難點時恰當引入圖片,利用圖片的直觀形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難點。
現(xiàn)在的初中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對于戰(zhàn)爭是沒有概念的。比如在講到這個內(nèi)容的時候,雖然教材呈現(xiàn)了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但是學生對這些數(shù)字沒有什么感覺。這時教師可以引入圖片,在網(wǎng)上為學生下載一系列的的圖片,將日本侵略罪證以圖片形式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到給我國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這才能讓30萬等數(shù)字在學生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對日本人的暴行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2.利用歷史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在智力結構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控制并制約著其他因素的發(fā)展,指揮并調(diào)節(jié)其他因素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歷史圖片來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比如,歷史教學中涉及“打倒孔家店”這一口號時,教師便可以引入圖片,首先展示孔子周游列國推銷政治主張和講學的圖片、文獻,然后再展示世界各地孔子學院學生回歸孔子故里的圖片,并讓大家暢談孔子的偉大思想,從中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最后教師將話鋒轉(zhuǎn)到“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上,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干將們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錯誤的嗎?為什么當年當作糟粕的東西今天卻又被視為精華?引起這種變化的內(nèi)在原因是什么?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學生對此展開了思考,不斷地發(fā)散思維,增強了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
3.利用歷史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歷史是對祖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過去史實的詳細、真實的記載。因此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除了使學生了解歷史,強化學生歷史思維,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由于圖片的視覺沖擊力較大,所以教師可以適當選用一些圖片來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比如,在教學世界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時,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一些兵馬俑的照片。這些照片氣勢恢宏,能夠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與不朽,領略到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這是語言難以收到的效果,是圖片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教師只要充分發(fā)揮圖片的優(yōu)勢,便可以使歷史教學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歷史圖片是體現(xiàn)歷史知識的載體,是學生直觀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渠道。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認清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探究在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圖片,并教會學生讀圖、用圖、思圖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桂正容,程開文.運用歷史圖片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S1).
【關鍵詞】重點與難點 知識的理解 歸納能力 多媒體教學 鞏固練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6
物理是一門規(guī)律性、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它對學生的思維邏輯性以及日常生活經(jīng)驗要求較高,因此一些重要的、難懂的概念、規(guī)律,一直是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嚴重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竅門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授之以漁”,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從事物理教學十余年,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物理知識的大廈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構建的。對它們的學習要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決不能只滿足于對內(nèi)容的死記硬背。要知其所以然,就不但要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內(nèi)容,還必須了解它們產(chǎn)生的背景,知道它們是通過哪些物理現(xiàn)象的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同時,要重視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內(nèi)涵的理解,明確它們與相關知識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能應用它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如對物理概念速度的學習,不少同學開始學習時,以為在小學數(shù)學中就已經(jīng)學過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沒有什么難的。
但實際上,要掌握速度這個物理概念,只知道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遠遠不夠的。首先,還必須知道它是用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通過例舉觀眾和裁判員對百米賽跑運動員運動快慢的比較,學生總結出要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既可以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路程的多少,還可以比較運動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物理學中速度的定義采用的是觀眾的方法,即前一種方法,而裁判員則是采用的后一種方法。其次,還應知道速度常用的單位,會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能分析解決一些與速度有關的物理問題。比如坐在高速路上運動的汽車里,能利用鐘表測汽車的速度。這樣學生就不僅掌握了速度的數(shù)學形式,而且加深了對速度物理意義的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來突破重難點
對學生來說,由于總結、歸納能力差,對知識點認識不全、基本概念混淆是影響學習的另一重要因素,這就需要老師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比如關于“電阻”的問題,它是一個貫穿整個初中電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它把變化電路聯(lián)系起來,因而在電學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盡管比較簡單,但歸納起來內(nèi)容也很豐富:1.電阻的定義及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2.用“伏安特性曲線”來表示電阻;3.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總電阻的計算方法;這些有關電阻的問題都只有通過練習、總結才能熟練掌握。又如:電學中電功和電功率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多數(shù)學生在學到此部分時,經(jīng)常把它們混為一壇,再加上計算公式多,所以學生感覺很吃力。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在新課教學完成后,我就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要求學生從兩個物理量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及換算、測量工具或方法、計算公式上進行對比,總結出兩者的不同及聯(lián)系,這樣學生頭腦中對兩者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也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了。所以要想學生能掌握好重、難點,不能局限在書本上,要把書吃透,把書中的話拓開,加深理解,通過總結、歸納升華,從而做到對重難知識點的全面認識。
三、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來突破重難點
有些物理現(xiàn)象,由于發(fā)生過程非常短暫或非常漫長,現(xiàn)象很難觀察;有些物理現(xiàn)象,由于發(fā)生的程度過于微弱,現(xiàn)象極不明顯。如果借助現(xiàn)代教育手段,如投影儀、電腦等,可以提高觀察的可見度,使觀察效果更明顯,學生印象更深,理解更容易。如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等,通過電腦制作的課件,可以把光的傳播時間和路徑“緩慢”地顯示出來,不僅能使學生對光傳播的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還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長度測量時,使用分度值為1毫米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利用投影儀可將透明的塑料刻度尺測量時的情況進行“放大”,使學生的可見度增大,進一步明確在長度測量中一定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及估讀數(shù)字的物理意義。比如用分度值為1毫米的刻度尺量物體長度,得到的1.80厘米與1.8厘米誰對誰錯,說明物理是一門非常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樣取得的教學效果就會很好。
四、選題要有針對性,有助于突破重難點
一、以“質(zhì)疑”引路搭橋,突破重難點
雖然對“有效課堂”的評價指標有多項內(nèi)容,但最本質(zhì)的一條是對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難點的處理,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且在語文教學中,課文的難點往往也是教學的重點,這些重難點對學生理解課文思想起著很大作用,是教學中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因此,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重要方面。而突破教學難點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課堂上以“質(zhì)疑”引路搭橋。
例如,執(zhí)教《背影》這篇課文時,“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為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貼近,所以在設計問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踐。先讓學生在課文中圈出父親為“我”買橘的動詞,并且想象當時的場景。設計質(zhì)疑問題:父親為“我”買橘容易嗎?在學生討論過后再質(zhì)疑:①你認為哪個動詞最能體現(xiàn)父親為我買橘的艱難?②為什么父親買橘會這么困難呢?③既然這么困難,他為什么不讓“我”去呢?這幾個質(zhì)疑很自然地使學生真切感悟到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深情,也正是這有效的質(zhì)疑,突破了這篇課文教學的難點。
在平時的教學中,雖然學生的討論很熱烈,但常常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往往缺乏深度。這時,教師的質(zhì)疑就會給學生的“思維”指引方向。通過適時的質(zhì)疑,可以為學生搭設思維跳板,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突破難點,進而在更高層次上思考。因此,質(zhì)疑可以引導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以“質(zhì)疑”調(diào)整策略,生成亮點
新課程理念重視課堂的預設,但更重視課堂中的生成。無論教師課前對教學方案如何進行設計,都不可能將各個問題設計得完全切合學生。如果在教學中僅僅停留在課前設計好的問題上,就會造成問題與學生學習需要的脫節(jié),那又倒回到“教師為中心”的陳舊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體現(xiàn)。但問題已經(jīng)提出了,學生如果給出事先意想不到的答案,這時就需要通過“質(zhì)疑”進行調(diào)整,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提問學生“這是一堂怎樣的課?請用一個詞或短語回答?!睂W生的回答有:感動、愛國情懷、失落、感人、令人慚愧等,還有一個學生的回答是“不同尋?!?。筆者認為這一回答是課堂新的“生長點”,于是進一步質(zhì)疑:①哪里不同尋常?(課堂氣氛、教師情態(tài)、聽眾身份等)②為什么不同尋常?(戰(zhàn)爭背景、愛國深情、語言文化等)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質(zhì)疑,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因為這些“不同尋?!?,平時不在意的事物才變得珍貴,才導致了小弗朗士內(nèi)心的轉(zhuǎn)變,突然明白了事理,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國情感被激發(fā)出來。
由此可見,教師善于抓住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資源,進行質(zhì)疑,能夠使問題與教學實際結合得更加緊密,生成課堂教學中的亮點,順利實現(xiàn)預設的目標。
三、以“質(zhì)疑”有效指導,激發(fā)反思
學生在探索知識的旅途中,同樣也會發(fā)生錯誤。不過,有時正因為在師生對話中,學生出現(xiàn)小錯誤、小插曲,語文課堂才充滿生機和活力。對于這樣的小錯誤,如果教師能夠運用教學智慧,通過“質(zhì)疑”進行有效指導,激發(fā)學生去自我反思,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背影》一課教學中,投影:我看見他 著黑布小帽, 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 到鐵道邊,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過鐵道,要 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 著上面,兩腳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師:請同學們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膭釉~。
學生在動詞填空時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把握時機,及時實施質(zhì)疑:①“傾” 和“側(cè)”這兩個詞有什么區(qū)別?②那么,你認為用哪個詞更符合父親的動作呢?在學生作出解答后,要求學生用動作表演來加深理解。
【關鍵詞】重點 難點 突破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改革也隋之進行改革和發(fā)展,教學重點、難點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如果處理不好,會使學生思維受阻,注意力分散,造成學習障礙。從而失去學習興趣。而要使體育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最佳效益,筆者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充分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技術結構特點,動作技術原理和影響動作技術的重要因素,教師把方法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敖獭笔菫榱恕安挥媒獭?,學會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體育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健身的技能、健身的方法與健身的策略。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方法是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手段和方式。這樣才能抓住動作技術主要的和關鍵的部分,把握好重點和難點,這是確定動作技術重點和難點的理論基礎。
二、要對運動技術有充分的學習和體驗的基礎,這樣對動作技術的理解才能深刻和到位。體操專業(yè)教師對體操運動技術的理解就比較深刻。通過形象的語言,優(yōu)美的動作引導、示范,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展開想象,從而感悟動作的要領。充分調(diào)動學生動眼、動腦、動手、主動參與和積極性,在教學中確定的重點和難點會比較到位,如果自己對運動技術的理解和實踐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那么確定的重點和難點肯定會出現(xiàn)偏差。對動作技術有充分的學習經(jīng)驗和實踐體會是確定動作技術重點和難點的實踐基礎。
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制定一個合理、明確和可靠的教學目標,依據(jù)教學目標抓住動作技術的關鍵和重要部分,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這樣能給學生自信,促進互相交流,端正教風,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新課標中提示,每個學生的表示方法可能不一樣,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出各自的表示方法,并進行交流,只要他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說明就應予以鼓勵。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積極的參與,只有教師的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學生主動的學,有興致的學,才能取得教學成功。才能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它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
四、明確本課在動作技術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從要解決的問題中尋找重點和難點,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使學生在逐步解決各個小難點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解決更高的難點。如在教師教學生的“縱箱分腿騰躍”的動作時,學生很難掌握“雙手遠撐”的動作,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分步驟教學方式,第一個步驟是在縱箱上用粉筆畫上一線(箱的中等距離左右),讓學生有一個撐手的目標,待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再把線畫得遠一點,讓學生有第二個撐手的目標,第三個目標是把線畫在遠端的三分之一處,通過這三個步驟的教學,可以解決“學生雙手難心遠撐”的教學難點。
五、先確定動作技術的教學重點,從重點中確定突破重點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有的重點也是難點,有的重點不是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重點問題要讓學生清楚明白,對于難點問題,要求教師運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與輔助練習,使學生易于理解,感到難點不難理解。
六、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設計與突破重點和難點相匹配的有效方法。動作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將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劃分出不同的難易度,并與另一要點動作進行連接,分層遞進的組織教學,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階段性地掌握要領,使學生分層地掌握動作,逐步完善重難點動作質(zhì)量。如:跳上支撐----前翻下的教學,將動作分為三個由易到難步驟,“自主杠上支撐”-------“跳上正撐”-------“腹貼杠前翻下------完整練習”這樣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體能力,從體會重點動作到學習重點動作,繼而與難點動作進行連接,初步嘗試練習,最后不斷完善動作,學生就會感到完成動作學習較容易,有效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重難點動作的掌握水平。
七、體育教師觀念的轉(zhuǎn)變
(1)、教師必須從“教書匠”轉(zhuǎn)變?yōu)榫哂蟹此寄芰脱芯磕芰Φ膶<倚?、研究型教師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新課程實踐的需要,在理論指導下實踐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德才修養(yǎng)等各方面的素質(zhì),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教育教學。通過教學研究,在教學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中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并勤于反思、質(zhì)疑、創(chuàng)新、研究教學問題,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經(jīng)驗”的方式解決問題,使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從以教師為主體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
在教學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式教學。使體育教育過程成為教師啟發(fā)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學會學習與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教師教的如何,最終要看學生學得怎樣,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把以教師教為主變?yōu)橐詫W生的學為主,要把講堂變?yōu)閷W生的練堂。
八、根據(jù)目標來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
關鍵詞:地理;教學;難點;策略
在高一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有一個感受,不論學生在過去(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能力與思維理解水平如何,自然地理的學習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對于擔任高一地理教學任務的老師來說,幫助學生克服自然地理學習難點就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采用了很多辦法就是收效甚微,也正是這個原因?qū)W生地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都不高,進而導致學生地理學習效果極差。
一、難點存在的原因分析
根據(jù)學生、學科、教學活動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我覺得難點存在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學科本身而言,自然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往往具有時空尺度較大但又難以通過實驗表達的特點,學生對很多抽象的地理現(xiàn)象很難得到切身體會,并且自然地理教學中很多的難點知識需要大量的數(shù)學、物理知識做鋪墊。
(二)就學生的學習習慣而言,受到長期以來地理“就是一門副科”“只需要背誦就能學好”等學習觀念的影響。學生在接觸到高中自然地理的學習內(nèi)容以后,沒有及時調(diào)整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得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于是開始放棄地理學習。另一方面,高中學生在剛剛?cè)胄R院笫盏匠踔袑W習習慣的影響,不善于作圖用圖,但自然地理教學中要使用大量的圖表,學生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圖表表達內(nèi)容以至于學習困難。
(三)我們長期以來已經(jīng)形成一種習慣――凡是重難點所在的內(nèi)容老師就要耐心地予以講解,可是從來不會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重難點的學習過程中,以至于老師很累,但是學生不為所動;或者就是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但又不從根本的方法上加以引導,最終組織的活動似是而非一團糟。
由此可見,自然地理教學中難點的“難”處是各不相同的,恰恰是這個原因,我們在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知識的時候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就不盡相同。
二、克服難點教學的基本思路
縱觀眾多處于高中地理教學一線老師的做法,不難發(fā)現(xiàn)克服難點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知識最根本的一個原則就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但是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梳理知識點,確定難點所在。盡管高中階段自然地理部分教學難點較多,但并非這一部分內(nèi)容每一個知識點都是難點,所以備課階段老師要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梳理清楚。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學條件、學生的學習能力確定教學難點所在,分析各個知識點與難點之間的關系以及根據(jù)知識點本身特點對知識點進行分類。
(二)分解難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很多情況下,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往往是由若干個小的、相互關系復雜的知識點組成而且又與前面學習的知識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些難點知識按照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予以分解重新排序,把復雜的、難以接受的知識點分解為若干個可以逐步接受的小知識點。
(三)合理引導有效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新課程有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必須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谶@樣的考慮,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就要設法讓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難點突破的學習活動中,或通過自主探究,或通過合作學習,或設計實驗等。
三、難點破解策略舉例
(一)用好課件和教具,將難點生動化。在教學中嘗試運用課件的方式,力求突破這些難點,課件的展示形象直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宇宙中的地球》這部分內(nèi)容,如果在課前,精心制作一些動畫課件,在課堂上配合教具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仔細觀察,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整個過程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不僅將難點輕松突破,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從生活實際著手,將難點生活化。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所以,教師要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存在于學生生活中、與學生緊密聯(lián)系的地理知識挖掘出來,并加以運用,會使學生自然地將新知識中的難點分解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深入地理解。例如在講解“氣候資源與建筑”這部分內(nèi)容時,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房屋的采光與通風效果。并手繪示意圖,慢慢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平臺,并從中體現(xiàn)出學以致用的樂趣。
(三)巧畫圖,將難點圖示化。人對圖的記憶效果遠遠高于對文字的記憶效果。在教學中,可以改變課本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將課本中的語言文字轉(zhuǎn)變成直觀簡潔的概念圖,有利于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的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在講解“大氣的溫室效應”這部分內(nèi)容時,先對知識進行復習,然后引導學生,師生共同繪圖,并總結出溫室效應的三個物理過程。讓學生在畫圖中掌握知識,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內(nèi)化。
1.1加強新舊知識聯(lián)系,實現(xiàn)遷移通暢
奧蘇伯爾認為知識遷移就是,人們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fā)生影響。由此可見,認知結構是知識遷移的基礎所在,沒有認知,知識遷移將無從談起。在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fā)生影響的這一過程中,關聯(lián)點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點,學生才能將知識進行遷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對過往知識進行總結溫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自覺地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點。
比如在低年段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shù)”教學中,學生在上學期已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shù)數(shù),認識了“個、十”的數(shù)位名稱、順序、位置,此時在教學中使其掌握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由此分析,新舊知識的共同點有:1.計數(shù)方法基本相同。從以“一、十”為單位到以“百”為單位的數(shù),都是個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從以“百”為單位的數(shù)到以“千”為單位的數(shù)都是各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百位逐次加100上升到千位。2.數(shù)位順序相同。均為從右到左,由低位到高位。3.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相同,都是“十”。這些共同要素構成新舊知識的連結點。因此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類比促遷移,抓訓練攻難點”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以舊學新”,突破難點,掌握新知識,達到知識和方法的遷移。
1.2加強科學訓練,提高遷移,舉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學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都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障礙,如何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的主要任務,要想突破,首先,教師要準確明白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重”在哪里,“難”在哪里;其次,要想突破,教師必須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到精講精練,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如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調(diào)查物品的質(zhì)量:一個書包、一只筆、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一個電飯煲,并根據(jù)自身對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輕孰重;學了“認識鐘表”后可以讓學生在周末記錄整點時的自己在家的活動、記錄在校一堂課40分鐘下課時指針應該指示到什么位置;學習“統(tǒng)計”后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家所擁有物品各自屬性(電器、線織物品、陶瓷、玻璃…)的數(shù)量情況,為父母整理家務時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這樣的科學訓練,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杜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以致用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shù)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實踐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培養(yǎng)和訓練。
1.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夯實知識遷移
抽象概括能力對學好數(shù)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其知識遷移能力就越強,對新知識的掌握理解就越容易。在對學生進行抽象引導時,根據(jù)切入恰當時機讓學生積累更多對具體形象事物的感性認識,使抽象概括具備一定基礎。
比如在低年段“認識圖形“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客觀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的各種屬性,然后把本質(zhì)屬性從中抽象出來。在掌握了概念的內(nèi)容后,再把這些本質(zhì)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才能對概念所反映的同類事物有普遍的認識,這才算理解了概念。如教師為了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準備了3厘米長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長的小棒各一根。教師請學生先用8厘米長的小棒去圍三角形,學生發(fā)現(xiàn)隨便配上哪兩根小棒都不能圍成三角形。“為什么呢?”“這根小棒太長了,另外兩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們換掉,你們能將它們圍成三角形嗎?”學生互相討論,結果圍成了各種三角形。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師生共同抽象出三條線段圍成封閉的圖形是三角形的兩個本質(zhì)屬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再通過變式練習,深化了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