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魯迅先生的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
2.概括各部分的意思,練習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3.理解談《水滸傳》,感受魯迅先生對青少年的關心。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練習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3.理解談《水滸傳》,感受魯迅先生的品格。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預習:
(1)勾畫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生字所帶的詞語。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2)收集有關魯迅的資料。
(3)想一想本文作者圍繞魯迅先生寫了哪幾件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你能根據(jù)課題提出自學要求嗎?A.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幾件事?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zhì)?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既然大家都做過預習,現(xiàn)在先來檢查一下,比比誰預習得認真。
1.開火車讀詞語
“遺體、挽聯(lián)、致敬、、團聚、情節(jié)、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jīng)風霜”等詞語。
2.分辨字型,練習書寫幾個重難點字:冠、嗽、挽、棗
(一)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學指導一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件什么事?給各部分加小標題。
(2)想想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總結(jié)歸納各部分意思:
第一部分講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
第二部分講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fā)教育“我”認真讀書。
第三部分講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
第四部分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
第五部分講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2)指導加小標題。
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jù)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錄最能表達主要內(nèi)容的詞句作小標題。
(3)“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p>
(二)學習談《水滸傳》
1.自學指導二
自由讀第二部分,想想魯迅先生是怎樣“”周曄的?勾畫出相關的句子,自由讀一讀,并在旁邊用鉛筆批注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1)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p>
(2)那天臨走,伯父送我兩本書……
(3)指導朗讀。
四、當堂訓練
1.填空:
這篇課文圍繞魯迅先生生寫了(深切悼念)(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五件事。
2.造句:
(1)恍然大悟
(2)飽經(jīng)風霜
五、學習反思
六、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深切悼念
談《水滸傳》
救助車夫笑談“碰壁”
關心女傭阿三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預習是學習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提倡學生預習,因為預習是學習新課的第一步,相信學生對此興趣也定會很濃。因為我們的學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開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競爭意識。通過預習,他們想超越他們的同學,甚至是老師。所以我認為預習在學習當中也是很為重要的一關,不可疏忽。
預習是一種自主的學習活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經(jīng)過預習,學生會對新的知識內(nèi)容有所了解,這將在課堂上容易把握重點,攻破難點。
從平時對學生的觀察、調(diào)查來看,大部分學生的預習方法過于單調(diào),把預習單純地理解為對課文的通讀和瀏覽。我想,這樣的預習有些粗陋,所以,預習還將明確預習的方法。由于預習是一項自主的活動,就應以要求學生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積極利用周邊的有利條件,去感知新的學習內(nèi)容,去開展觀察、識記、聯(lián)想、想象、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當然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要積極地去嘗試,去了解新的學習對象。比如預習初中教材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一文,在預習中學生不僅要整體感知,讀通課文,了解大致的內(nèi)容,掌握字詞方面的知識,而且要涉及到關于魯迅先生的有關常識,魯迅先生發(fā)表的文集,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包括魯迅先生當時的思想意識,以及關于藤野先生與魯迅先生的關系,甚至還可以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經(jīng)歷等等;那么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借閱關于魯迅先生的一些書籍;看一些關于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這樣不僅使學生充實了內(nèi)容,而且指給了學生預習的方向。所以,預習中學生不單要了解課文章大意:關于這方面,我們教師可以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可以要學生通讀、瀏覽課文;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還可以采用速讀、精讀和默讀的方法。不單要學會生字新詞:關于這方面,要求學生動手查閱相關的工具書。對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語、諺語之類的又要去找相關的書籍資料;而且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關鍵性語句、疑難點,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用不同標記標出,待上新課時向老師請教,或是課后學生討論交流。有時有的文章在預習中可能會有關于寫作的方法、特色,順序等方面的預習作業(yè),這些學生雖然不需很深領會、掌握,但至少也要他們?nèi)ピ囍鴦幽X。
在教改中,我還注意到了這一點,就是學生在預習中須先通讀課文,然后對其中的有些詩文、片斷等要求通過聯(lián)想、想象,將文字化為腦中的美景,再通過口頭來表達。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運用心理過程與口語表達有機結(jié)合,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預習在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作用。
關于預習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進行分組學習;也可以根據(jù)課程性質(zhì)的不同進行分組學習,如有的為預習理論知識的,有的為預習實踐知識的。
《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對少年時代文學啟蒙的感激
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作者精心擷取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幾則令人難忘的生活片斷,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而又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深情地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懷念之情。
然而,真正使魯迅對阿長產(chǎn)生感激和懷念的,是阿長尋購并贈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當阿長把裝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的一包書遞給自己的時候,“我”的感覺是“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一位沒有姓名,滿肚子都是繁瑣禮節(jié),大字不識的,連《山海經(jīng)》都說不清楚的保姆,居然給自己買來了《山海經(jīng)》,這不能不使魯迅感到意外和驚喜!趕緊打開紙包,看到果然是自己中意的《山海經(jīng)》時,魯迅又不禁由衷地感慨:“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可見,年幼的魯迅已經(jīng)完完全全被善良樸實的長媽媽的默默的愛震驚了,盡管長媽媽有著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長得也實在不好看,但掩蓋不了她的真誠和樸實。她的故去,足以令魯迅懷念。所以,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用飽蘸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至此,作者把對長媽媽的感激之情化為永恒的懷念。
也正是這一偶然的事件,不僅滿足了魯迅的愿望,讓他得到了一生中最初得到,也最為心愛的寶書,同時更激發(fā)了他大量買書的熱情,“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山海經(jīng)》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山海經(jīng)》作為少年魯迅的一部文學啟蒙書,對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的英雄神話,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它們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大無畏的精神,已深深地刻進少年魯迅的心中,并且在后來還將其成功地運用到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在他的《故事新編》中,就有取材于神話故事的《理水》和《奔月》等。所以,《山海經(jīng)》對魯迅而言,已不只是獵奇,而是成了促其一生精神成長的“寶書”。因此,我覺得這篇文章在表達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懷念之中,其實更多地包含了對少年時代長媽媽對自己這種無意識的文學啟蒙的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對青年時代人生選擇的懷念
藤野先生是魯迅年輕時留學日本在仙臺讀書時的副班主任。文中,他是一位嚴謹治學的學者、一位循循善誘的教師。更重要的是,他正直無私,心胸寬闊,毫無民族偏見。這樣的先生自然讓富有愛國思想的魯迅為之感動。
然而,綜觀全文,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有近一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而在這中間僅“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的文字就占了一半左右。由此可見,文章應該不僅僅只是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贊美。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人生經(jīng)歷及留學日本時的生活情況的話,我想我們還可以讀出文章所包含的另外一種情感――對自己青年時代人生選擇的懷念。
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魯迅的生活經(jīng)歷是復雜的,尤其是在這坎坷的經(jīng)歷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在日本留學期間則更為明顯。因為那是在已過去好幾年,中國仍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而魯迅當時是懷著“科學救國”的夢想,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的。他學醫(yī)的目的則是為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從中可以看出,青年魯迅是把學醫(yī)看成是能夠切實地報效國家、民族的具體途徑的?;谶@樣的思想基礎, 卻在留日期間經(jīng)歷了“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這兩次大的風波,最終促使他作出了影響他一生的重大決定。
“匿名信事件”使魯迅感受到弱國國民倍受歧視的悲哀,從而激發(fā)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為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斗爭精神;而“看電影事件”更是深深地刺激了魯迅,讓他意識到中國民眾的愚昧與麻木,使他深感醫(yī)學只有解救病人肉體上的痛苦,而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就必須救治人的精神,必須喚醒民眾的覺悟。正如他自己所說:“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庇谑且闳粵Q定另擇新路,“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從此,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用手中的筆來喚醒并教育愚昧落后的民眾。
這段經(jīng)歷可以說是魯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轉(zhuǎn)折。正是因為有了這次“放棄”與“選擇”,才使他以文學為武器,與黑暗、腐敗、愚昧、懦弱展開斗爭,才使他成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并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為救國救民而奮斗終生。他不愧為民族英雄。而 《藤野先生》講述的正是魯迅先生當年這一選擇的前后經(jīng)過。所以,我認為這篇文章除了表達作者對昔日先生的懷念與贊美之外,其實也傳達出了作者對這極為重大的人生選擇的真摯懷念。
如果說長媽媽為少年魯迅買的《山海經(jīng)》是對魯迅先生最初的文學啟蒙的話,那么,藤野先生則是青年魯迅棄醫(yī)從文,踏上文學之路的見證人。在一代文豪的文學道路上,他們一個是啟蒙者,一個是見證人,也無怪乎先生會如此深情、真摯地懷念他們!
參考資料:
1.王麗《我教〈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學語文教學》2002年第1期。
2.馬祥《也談魯迅先生寫作〈藤野先生〉的目的》,《語文學習》2004年第5期。
曾經(jīng)很是困惑,明明在課堂上講過,甚至是詳細講解反復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在做練習的時候,怎么還有那么多的學生不懂呢?課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磥?,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就只會是事倍功半。課堂40分鐘的效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通過聽課,閱讀教育書籍,學習他人經(jīng)驗,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加以實踐,我覺得,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心備課,明確目標
備課是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搞好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生是上課的主體,因此要了解學生的朗讀水平,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時調(diào)控,恰當引導。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
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彼?,我們必須活用教材,例:在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覺得如果局限于課文,很難讓學生對魯迅先生崇高的人格及其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光輝地位有充分的認識,也無法讓學生在精神上受到震憾。為此,我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魯迅先生的資料,讀讀他的文章。而我自己仔細閱讀簡介魯迅先生的光輝一生的書籍,確定教學時以臧克家的《有的人》導入課題,然后讓學生交流資料,談談自己對魯迅先生的了解。而在教學“談碰壁”時補充了“左聯(lián)五烈士被害”與“魯迅先生收子彈”事件,讓學生對“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一句話有深刻的體會。
備教學語言,一堂好的語文課,靈活有效的教學語言至關重要。例如,竇桂梅老師在教學《珍珠鳥》一文時,在學習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描寫之后,竇老師接著說:通過讀書,我們了解到珍珠鳥膽子小,聲音小,長得小??傊?,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瞧這一個個小,我們會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語——。在學生回答后,竇老師馬上接著問:膽子是夠小的。不過,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課文還有一句——“漸漸,它膽子大了?!彼自捳f“本性難移”從怕人,到膽大,怎么反差這么大呢?短短的幾句話,讓學生積累了成語,俗語,又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入到作者是如何獲得小鳥信賴的這一話題。
二、放飛思維,激活課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要能夠使學生真正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讓課堂活起來。課堂氣氛的活,并非表面上的熱鬧,而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楊振寧先生說過:“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在于優(yōu)秀的成績,而在于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彼裕谡n堂上必須讓學生放飛思維,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時,在學生自讀課文后,我讓學生說說認識了一位什么樣的船長。學生回答后,我接著問:“你們讀的時候有沒有產(chǎn)生什么困惑?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p>
讀后,有位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哈爾威船長完全可以活下來,他為什么選擇死亡呢?
有好幾個學生也有相同的困惑。但也有同學認為哈爾威船長作為船長,只能選擇死亡。不同觀點,引發(fā)了學生的爭論,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這么好的契機,我可不能放過:好啊,既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那我們就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你們課外了解的資料,結(jié)合你們的理解,我們來辯一辯。正方觀點是船長只能犧牲;反方的觀點是船長應逃生。同學們自由組合,開始準備。
學生一聽,都來了興致,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分成正反兩方,并積極地準備材料。辯論非常精彩,學生能仔細地揣摩文中的相關語句,體會哈爾威船長動作和語言,并能大膽想象,大膽猜測,教學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獲。
三、教授學法,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比如,在閱讀教學方面,對于高年級的同學,文章的篇幅大多比較長,應該怎么去閱讀呢?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學《當代神農(nóng)氏》的時候,導入后我讓學生仔細讀課文,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加上小標題,在想想開頭和結(jié)尾寫什么。這樣,學生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助于他們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其次,要抓住文眼,也就是文章的關鍵詞。大多數(shù)情況下,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抓住了題目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內(nèi)核。所以,我要求學生讀文章一定要先讀題目,從題目中獲取信息,并能夠根據(jù)題目質(zhì)疑,帶著問題讀文章。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閱讀邊思考等等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有助于學生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習作方面,則應該指導學生平時多觀察,多積累,才不至于寫作文時無從下筆。應讓學生懂得只有語言準確生動,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而綜合活動課,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使所有的學生樂于投入到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四、課堂檢測,查漏補缺
課堂檢測可以檢測學生學的情況。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加大課堂練習的力度,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教師可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怎樣,能力提高到何種程度,哪些同學已達到了目標,哪些同學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之后教師可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予以幫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學校圖書室作為服務與基礎教育的一個機構(gòu),既老師備課的資料室、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將越來越顯示出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順應課改需要,調(diào)整藏書結(jié)構(gòu)
圖書室最重要的工作是選擇圖書。圖書資料是學校圖書室開展閱覽服務工作的物質(zhì)條件,要更好地為師生服務,必須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藏書結(jié)構(gòu)。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對學校的課程開設、教學計劃及其變化情況進行經(jīng)常性的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以此作為建立和調(diào)整藏書結(jié)構(gòu),搞好藏書建設的重要依據(jù)。
通過分析和總結(jié),明確我校教學課程的開設,我校購進了有關小學教育的圖書資料,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法和小學數(shù)學教學法是小學教師的專業(yè)課程,普通話、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簡筆畫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因此,我們把普通話,書法、美術(shù)、計算機、英語的專著、教材及其有關參考資料作為入藏的重點,其復本量也相應大一些。最近,又購置了許多有關新課改的圖書很受教師們的歡迎。藏書建設在保證以教學為重點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了科研的需要,對科研所需要的工具類、資料類、論文類等書刊資料,同樣作為入藏的重點。我校一直堅持訂購多種報刊雜志,保持了資料的連續(xù)性、完整性,對科研人員幫助很大。在確定從教學和科研為主的前提下,我們還展開了以閱讀為主的“第二課堂”用書,做到廣泛而有選擇地收藏,這部分書屬于綜合性教育用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方面的用書。
二、掌握學生閱讀特點,做好服務工作
學生在第一課堂教室里,總存在著一些未能完全理解的問題,要借助于圖書室這個第二課堂去解決,圖書室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藏圖書資源去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提高的目的。同時,還要配合學校做好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使圖書室成為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陣地。以加強圖書室的建設,充分發(fā)揮其“第二課堂”的作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達到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圖書室工作是一項開發(fā)利用圖書資源的服務工作,要使圖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要,就必須掌握少年讀者的閱讀特點,了解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愛好。我校圖書室分為兩個讀者層次,既學生讀者群和教職工讀者群,而學生讀者群是我校圖書室的服務的主體。我們針對學生讀者在閱讀上存在的一些特點,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校圖書室的學生讀者年齡大約在6-13歲之間,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兒童時期的顯著特點,他們正處在玩與學之間他們在閱讀圖書時有四個特點:第一,閱讀動機不明確性和盲目性。學生年齡較小,對圖書在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缺乏一定的了解,他們閱讀往往無目的,無選擇,不管拿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翻來翻去,勞而無獲,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二,閱讀興趣廣泛性多變性。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好奇心強,愛好廣泛。在閱讀方面,他們各種書都想看,但興趣不能持久,經(jīng)常發(fā)生轉(zhuǎn)變。第三,閱讀內(nèi)容以科普科幻,童話為主。第四,閱讀能力較差。學生閱讀大多只是蜻蜓點水般的停留在表面文字和圖畫上。對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能力較差。
針對學生的閱讀特點,我們內(nèi)抓服務意識,外樹服務形象。著重在引導和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學校把圖書室和閱覽室進行裝飾,在圖書室里張貼了名人畫像和名人名言,閱覽室張貼了醒目的標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書是知識的源泉?!钡鹊?,讓學生一走進圖書室就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學習氛圍,并根據(jù)低年級小讀者年齡小認字少的特點為小讀者推薦一些注音彩圖的少兒書籍。
三、了解教學和科研特點,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
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是圖書室的首要任務,幾年來,我們始終抓住這個綱,想方設法來加強和完善服務工作,不斷提高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水平。
在教學服務方面,我們注意了解教學的特點和進度,根據(jù)了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各科老師提供教學參考書和輔導材料。如了解到語文老師要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優(yōu)質(zhì)課時,我們就及時將魯迅先生的作品向?qū)W生推薦,使學生知道了解魯迅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他的作品有《狂人日記》、《朝花夕拾》、《阿Q傳記》等,從而加深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了解。由于學生課前已對魯迅先生的提前了解,這節(jié)課獲得了市級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我校開設了信息技術(shù)課,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等一系列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作為學校的一員,我也積極地參與進來,認真學習計算機技術(shù),適應學校發(fā)展。把學校圖書納入計算機管理,這樣既方便了老師們借閱,又提高了圖書管理水平。
在科研服務方面,我們也做了一系列服務工作。首先,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從事科研的場所―教師資料室,資料室豐富的藏書,為教師從事科教提供了物質(zhì)保障。其次,為科研人員打開綠燈,充分滿足他們的借閱需要,不管節(jié)假日,隨喊隨到為他們辦理借閱手續(xù)。再次,對科研課題進行跟蹤服務,撰寫什么論文,需要什么參考資料,為他們搜集提供所需的書刊資料,編制專題資料目錄,搜集最新科研動態(tài),從科研課題立項到戰(zhàn)果鑒定,自始自終進行跟蹤服務。這些服務對他們的科研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校的教師參與了中央教科所國家“九五”實驗課題《小學數(shù)學學具應用實驗研究》剛剛結(jié)題,現(xiàn)又開始參與國家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素質(zhì)教育中教學媒體的綜合運用和實驗研究》,幾年來,我校教師發(fā)表了一大批論文,有些論文還獲得了國家級的獎勵。
四、提高圖書館理員素質(zhì),確保優(yōu)質(zhì)服務
為師生服務是圖書室工作的歸宿。我們只有掌握師生特點,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圖書室藏書資源,從最快,最準確的傳遞文獻信息,才能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圖書室的工作的價值,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圖書管理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
首先,圖書管理員要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只有熱愛圖書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只有熱愛讀者,才能做到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忠于職守,對工作埋頭苦干,任勞任怨,它是實現(xiàn)圖書館理員最基本價值的保證。
1.品味語言,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
2.學習襯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圍繞文章如何塑造藤野先生這一“偉大”形象梳理課文,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
1.本文篇幅較長,是用早期白話寫成的,又有很多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要多讀課文。課上時間不可能通讀,只能是有重點地朗讀。
2.本文知識點眾多,學習時不求面面俱到,但重點是必須完成的,難點是必須要突破的,通過研討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情感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收獲、語文能力上有提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魯迅先生在他諸多的老師中,只寫過三位:一位是他的私塾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在這三位中魯迅最傾注深情的就是藤野先生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藤野先生》。
二、整體把握:
在闊別20年后魯迅曾這樣飽含深情的評價藤野先生,課本37段,我來讀一下。(ppt顯示)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shù),就是希望新的醫(y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的地位,就應該是――生答“偉大”。一個普通日本教師何以受得起魯迅先生這么高的評價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集中探討的問題。
三、請大家自讀6―23段,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做批注: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
(ppt顯示)
示例: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從頭到末”“不但……連……也都……”“一一”“一直”這些加點詞看出藤野先生是真正關心我,他為我修改講義,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自始至終的認真,直到為我改完了三科。并且取得了“在中間”這一對外國留學生來說很不錯的的成績。平淡的敘述下是對藤野先生強烈的感激與崇敬,讀此段除了重讀加點詞外,還要讀出舉重若輕的感覺。
小結(jié):文章選取了6件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cè)面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zhì)。但在我們看來藤野先生做的這些都是教師的本分啊,怎么就“偉大”了呢?
四、請大家注意,文章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寫藤野先生,文中還寫了哪些人哪些事呢?這與藤野先生有什么聯(lián)系?跳讀課文其他段落做批注。
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見到藤野先生的原由;
途經(jīng)日暮里水戶――作者學醫(yī)的主要動機;
初到仙臺受優(yōu)待――正面襯托;
匿名信事件――反面襯托;
看電影事件――告別的直接原因。
(ppt顯示)
助讀資料: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是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舉國上下都彌漫著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有的報紙就公開宣稱:“西洋人視中國人為動物,實際確乎不得不產(chǎn)生動物、下等動物的感覺,因此,他們(指中國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類的資格?!币虼耍斞冈谶@個時候去日本留學,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和輕蔑。
藤野先生在日本并非著名學者,其言其行也許并非楷模,但是,在對待魯迅,其實也是對待中國人的態(tài)度上,確實難能可貴!須知,那是在中國在慘敗之時;是在日本獨霸東亞的野心日漸膨脹,舉國上下都彌漫著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之時;是在日本人視中國人為“豬頭三”、“下等動物”之時。
(ppt顯示)
課中微型講座
襯托,烘云托月
襯托是一種寫作手法。
正襯: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
反襯: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
襯托的作用: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小結(jié):表面上看似游離的成分實際是緊扣主題的,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正因為有了這些背景的襯托,有了這抹心靈的底色,在魯迅心中藤野先生的形象才像黑暗中的蠟燭一樣閃耀著“偉大”光芒。
[關鍵詞]物理教學;學習習慣;學習方法
學案,也叫導學案,顧名思義,它不等同于教師的教案,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為指導學生學而設計的方案,重視指導的作用,具有“導讀、導思、導練”的作用。根據(jù)課文特點的不同,教師設計學案的側(cè)重點也不同,可以分為探究性學案、展示性學案和綜合性學案。
一、探究性學案,引領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實現(xiàn)長文短教
對于中心外露的長課文,教師可以設計以“點”帶“面”的探究性學案,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指導學生概括出文章中心,然后引領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是如何表現(xiàn)中心思想。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可以設計這樣的學案:
1.預習課文,整體感知。
①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人物經(jīng)歷。
②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③在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記號,并與同學交流。
2.熟讀課文,把握中心。
①再次默讀課文,思考魯迅是個怎樣的人。畫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②明確中心,找出與課文開頭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對魯迅先生的認識。
3.研讀課文,重點探究,圍繞中心句返顧全文:(1)文章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現(xiàn)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高尚品質(zhì)的?用一句話或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2)選擇自己最感動的一件事有感情地朗讀。(3)學習了全文后,回答第一部分提到的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二、展示性學案,引領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實現(xiàn)長文短教
對于一些構(gòu)段手法相同或相似的長文,教師可以設計展示性學案,即在教學中充分展示教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展示學生不同的個性,例:《晏子使楚》一文第二大段敘述了晏子巧妙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因而教師可以設計展示性學案,采用“精讀感悟――自主探究――表演展示”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精讀感悟:仔細閱讀第二大段,完成下列要求:(1)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想一想重點句表現(xiàn)了什么?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2)帶著體會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表現(xiàn)晏子反擊楚王時的語氣、動作、神態(tài)。
2. 自學探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結(jié)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擊了。自讀思考:
①楚王幾次侮辱了晏子?怎樣侮辱?
②晏子是如何反駁的?
③晏子的哪些話說得很精彩?這些話妙在何處?
④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的語言中,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
②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楚王的身上,我們該獲得哪些警示?
3.表演展示,師生評價
學生上臺表演晏子與楚王對話的情景,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三、綜合性學案,引領學生多頭并進,各個擊破,實現(xiàn)長文短教
教師在設計綜合性學案時,要充分利用課文中蘊含的各種有利因素,從淺層次的知識積累到更高層次的自學探究,到深層次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盡量把學生學習目標定位在離學生學習能力接近的層面。如《最后一頭戰(zhàn)象》可以設計這樣的學案:
1.初讀感知:初讀課文,讀通課文,邊讀邊想,“最后一頭戰(zhàn)象”指的是誰?為什么說它是“最后一頭戰(zhàn)象”?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精讀感悟:細讀課文,思考:嘎羧知道自己將要死去,做了哪些事情?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事細細閱讀,想象嘎羧內(nèi)心的感受。
一、立足課堂,在文本追尋中積累拓展
(一)駐足補白處,讓閱讀夯實學生的理解和閱歷
初中語文教學文本基本都是經(jīng)典之作,在這些作品中,作者為了行文簡潔,以及閱讀審美感的需要,給文章留有了很多的“言外之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去體會和理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的“留白”進行挖掘。駐足文本的補白處,煥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虛實結(jié)合的境界融入課堂,就可以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和文本互通心靈,讓閱讀夯實學生的理解和閱歷?!把杂斜M而意無窮”,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升華文本主題,還可以讓文本生色不少。如《故鄉(xiāng)》中對閏土的語言描寫,寫少年閏土用了四處省略號,寫中年閏土用了十處省略號,在教學中就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挖掘文本中的省略號,用細致的描寫補白豐滿人物,從字里行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打開思維,理解閏土的凄苦,把握文本人物的性格,通過朗讀、品味,慢慢地去琢磨,細細地去思考,深刻領會作者心靈,讀懂魯迅于“無字處的精彩”所在。這樣抓住文章補白處進行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而且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內(nèi)涵,形成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更是遷移了讀寫能力。
(二)堅守疑難處,讓閱讀增進學生的情感和知識
初中語文教學教材中作者為了文章節(jié)奏變化,給文章一定的矛盾沖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矛盾沖突來設置一些“不和諧因素”,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抓住爭議點,讓學生進行實踐和探究,增進學生的情感和知識。如在教學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學生對作者把自己化身為一只“鳥”(“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很是不解。在學生七嘴巴舌的討論無效后,我適時補充了“鳥”在中國詩詞中的形象意義。學生在了解了“杜鵑啼血,子規(guī)哀鳴”“青鳥探看”等故事后終于明白了作者對苦難祖國的赤子之心!
二、超越文本,在文外探尋中努力拓展
閱讀文學作品,我們一向注重“知人論世”,任何作品主題的理解、把握都離不開作者生活經(jīng)歷、社會閱歷及其社會背景。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豐富的感性認識是深化我們對客觀事物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一。如教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們對魯迅先生的愛戴,更好地體會魯迅先生雜文筆鋒犀利的風格,就有必要讓學生貼近人物,對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教學這一課前,我布置學生們搜集有關魯迅先生的資料(圖片、故事、生平、名言等)特別是寫作這篇文章的背景。當這些資料匯到一處時,這些多個角度的不同信息,讓學生們更完整地認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人物的形象。在這些豐富的感知認識之后,在學生心里留下的是對人物的充滿個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進人物的興趣沖動。這樣就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魯迅先生的憂國意識和對中國未來的希望。這樣知人論世的教學,不僅拓展了相關的背景資料,擴大了學生視野,同時幫助和輔導學生介入了閱讀情境,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三、升華文本,在心靈追憶中有效拓展
(一)對接文本,巧借補寫讓學生親吻原作
現(xiàn)行的教材中有許多文章在結(jié)尾處,戛然而止,似有意猶未盡之感。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續(xù)寫結(jié)尾,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完了《孔乙己》,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對孔乙己寄與了深切的同情,但同時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了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深化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認識,我要求學生對“秋風過后孔乙己離開酒店”的情形補寫。因為已經(jīng)把握了人物的悲劇特點及其根源,所以學生下筆就比較容易。
(二)銜接文本,巧用話題讓學生移情創(chuàng)作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生;有效學習;輕課前;主課中;重課后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03-0023-03
目前,由于經(jīng)濟的崛起,農(nóng)村的生活質(zhì)量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半數(shù)以上的家庭,在物質(zhì)上對孩子的給予更多的滿足,難免使一些孩子形成嬌生慣養(yǎng)的壞習氣。同時,一些家長有意無意地縱容孩子在學習上的倦怠,疏于管理,實是溺愛孩子。有些家長認為,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初中畢業(yè)后可以投入經(jīng)濟大潮,學一門手藝,將來既不耽誤婚嫁生子,也照樣可以養(yǎng)家糊口。農(nóng)村學生家長的這些思想,給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形成了阻力,不利于農(nóng)村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如何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的有效學習、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呢?我們課題組成員自2011年起,經(jīng)過近三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適合農(nóng)村初中生的“輕課前,主課中,重課后”的有效學習策略?,F(xiàn)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輕課前
(一)現(xiàn)狀分析
計算機網(wǎng)絡:相對于城市,農(nóng)村地區(qū)的教育方式、經(jīng)濟水平相對滯后,更偏遠些的村鎮(zhèn),差距就更大了。例如,電腦的應用調(diào)查,一個40人的班級,僅有8人家里有電腦且能上網(wǎng)。作為現(xiàn)代化的信息傳輸手段,顯然,學生從電腦上獲取學習信息的概率是相當?shù)偷摹?/p>
圖書館:農(nóng)村初級中學圖書館形同虛設。有圖書館也沒能對學生完全開放。開放的圖書館,至少要有專門的管理員,當前,農(nóng)村中學教師短缺,任課都成問題,哪有多余的人員去管理圖書啊?即使圖書館能對學生開放,源源不斷的新書又從哪來呢?圖書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學校哪有資金能支撐呢?基于此,學生在預習時,想通過圖書館獲取學習信息也是很難實現(xiàn)的。
(二)相應策略
鑒于以上情況,我校教學中不給學生過多的預習任務,這就是“輕課前”學習策略。因為即使布置預習任務再多,也沒有效果。不過,我們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并非全然不抓,而是只要求少數(shù)有條件的學生從電腦上獲取一些網(wǎng)絡信息,如文學常識、簡單的定理、試題等,然后在課前或課上與同學交流,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形成現(xiàn)代學習意識,使學生身在農(nóng)村而不落后于時代。此外,國家自2013年為每位中小學生配備了《新華字典》,為我們的預習提供了便利,像字詞類教學內(nèi)容完全放在課前預習中,多數(shù)學生也基本能達到要求。
二、主課中
40(或45)分鐘的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效率彰顯和提高的最主要場所。
(一)教師的教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程學習的研究者、建設者和開發(fā)者?!?/p>
1.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基本知識的引導者
教材上的每一章、每一節(jié)、每一課都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教師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它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引導者,一是絕不一味灌輸;二是對較難的知識必須做好點撥。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一課時,“體會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感”是難點,對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完成下列句式:‘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那么他就不會__________.’”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提出了多元化的答案:“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他就不會去日本學醫(yī);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他就不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種種惡習;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他就不會離開東京,去仙臺;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他就不會結(jié)識藤野先生;如果魯迅先生不愛國,他就不會對藤野先生如此的感激和懷念”......。這樣,通過教師的點撥,突破了學習的難點。
2.教師要當好課程學習的研究者、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只學習“課標”規(guī)定的基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讓他們了解學習不同文體的文章有著不同的學習任務,甚至逐步讓學生學會制定學習目標。當然,這種放開的教學模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積淀的過程。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因為它是完全建立在學會學習的基礎之上的。
新課標對閱讀教學,要求學生:“閱讀文學作品要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睘榱伺囵B(yǎng)和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我們進行了課內(nèi)延伸和課外拓展。對于課內(nèi)延伸和課外拓展所需的鏈接材料,需要教師發(fā)揮課程研究者、開發(fā)者和建設者的作用。對于材料的甄別要盡量以課本為準,對于學生的答案要力求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理解與接納,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更加多元且深刻的理解。
(二)學生的學
1.自主式
如何讓學生自發(fā)、主動的學習呢?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呢?依據(jù)心理學上的“期待效應” ,當學生強烈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切和期望時,會變得更有自尊和自信,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教師的關心和期望。由于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有研究表明: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能不能成功取決于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成功人士那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教師的適度肯定,包括鼓勵與期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校,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因而會努力表現(xiàn)自己,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成為學生展示自己才華和能力的舞臺。學生誰不喜歡這樣的課堂,不渴望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不希望抓住這樣的機遇?可以說,自主式學習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自主式學習與課堂效率的提高之間的關系詳見下圖:
2.小組合作式
(1)分組。科學分組和隨機分組相結(jié)合。科學分組是根據(jù)學生性別、成績、性格(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內(nèi)向沉默)等來劃分小組。要遵循“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使組內(nèi)成員之間有互補性,以強扶弱、以弱促強,推動全組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組間同質(zhì)更有利于學習上的良性競爭。
隨機分組是在不同情境下采取“就近”的原則分組。這樣的分組既能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被一視同仁的感覺,又可以創(chuàng)造新鮮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2)合作交流、展示、競賽。它與自主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主獲取的知識是否科學、全面,要通過合作交流與展示來驗證,以達到糾錯和查漏補缺的作用。
競賽是合作式學習中的一個較高層次的環(huán)節(jié),具體操作時,每組不僅選派代表,還要選派裁判、記分員等進行公平的比賽和公正的裁決。雖然組內(nèi)的每一個同學不可能同時站在講臺上,但他們內(nèi)心既有選手的緊張,又有啦啦隊的熱情,照樣全身心的投入。
3.探究式
北京師范大學李亦菲博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fā),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探究性學習包括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①提出任務或問題;②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并獲得結(jié)果;③表達和交流。教師應根據(jù)教材所提供的資料和所包含的知識,考慮教學應達到的目標,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起點,設計具有階梯性的問題,安排和組織學生思考與討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探究是否有效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是否具有梯度和啟發(fā)性,是否處在學生的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三、重課后
對于課后作業(yè),我們不布置高難度的作業(yè),只讓學生把每天所學知識的提綱整理一下,或者把所學知識落實到作業(yè)本上,起到梳理和鞏固的作用。只要學生認真參與到課堂活動,是能完成的。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采用“吾日必省吾身”的方法讓學生鞏固每天的學習內(nèi)容。這就是重視課后鞏固,即重課后。
總之,我們的有效學習策略是為了實現(xiàn):在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有限的條件下,充分發(fā)揮能動性;在輕松地課余生活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鞏固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劉毅瑋.中小學生學習問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