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

第1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一個概念一幅畫面,通俗易懂,依改過去的枯燥乏味的定義敘述,增加了我們學習數學的樂趣。親自動手制作各種立體圖形,使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幾何體,增強了我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感覺比以往學習輕松多了,也容易多了!

在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我看到了“棋盤上的學問”游戲中的運算,當我算到64格的米粒應為2的(64-1)次方時,驚訝的發(fā)現其結果是9223372036854775808粒,多么大的1個數??!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玩笑中使我認識到乘方的神奇,怪不得大人說原子進行核反應都是以乘方速率進行的,那產生的能量將是多么的大呀!

這本書大多數的內容都讓我們從實踐中去學習去認識,我們不僅掌握了書上的內容,還讓我們學會了動腦動手。比如在學習第一章從不同方向看的內容時,我一開始怎么想不出左視圖是什么樣的,我就用小積木擺出這個圖形,一下子就知道了左視圖的形狀。當時,我的心里比大熱天吃冰西瓜還甜、還爽。

書上的各種圖案,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明結晶,更直觀的體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更深刻的認識了科學知識,啟迪了我們的想象力。通過這次教改,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2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就目前所收集到的中考作文題,并結合對2006年各地中考作文的比較研究以及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筆者對2007年中考作文的走勢如下預測。

一、話題作文――風景依舊獨好

2006年的中考話題作文,在形式上呈現出了兩種趨勢。

其一,不少省市采用了獨詞句話題作文,且出其不意地以近幾年的熱點和焦點為話題,并有醒目的提示語和煽情的語言,對文體、立意、內容幾乎沒有限制,表現出了博大的胸襟和對考生的人文關懷。如浙江湖州的“感動”、四川自貢的“價值”、山東煙臺的“變化”、四川內江的“責任”、四川資陽的“榮譽”和“實踐”、山東濰坊的“表達”、浙江溫州的“陶醉”、海南課改實驗區(qū)的“交流”、山東德州的“行動”、四川廣安的“快樂”,等等。為什么“昨日話題”會重現呢?畢竟是歲歲年年人不同,此一時彼一時,已經出現的話題對已經考過的考生是“昨天的故事”,而對于今年的考生依然是新鮮的話題。另外,話題的數量總是有限的,與其煞費苦心地開發(fā)新話題而擔當風險,還不如改革舊話題,增加新內涵,實為保險之舉;與其刻意地避免教師和考生猜題、押題,還不如坦然面對,再說,話題多多,題海茫茫,考生時間精力有限,哪能個個到堂到位?當然,作為教師與考生,與其題海戰(zhàn)術訓練,不如精選精練。

其二,加大了對話題的限制。增加話題的修飾或限制成分,使話題的范圍盡可能變窄,以減少考生的“克隆”或抄襲。從2006年下列省市的中考話題作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如:2006年山東威海中考以“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為話題,江蘇泰州以“享受過程”為話題,江蘇連云港以“讓生命與生命更近些”為話題,江蘇南通以“怦然心動的感覺”為話題,山東濟寧以“面對與自強”為話題,等等。有些省市的話題作文在話題的理解或立意上還必須兼顧話題中的提示語,如:山東濟寧對“面對”就有這樣的詮釋:所謂面對和擔當。就是當不可避免的挫折襲來時,能接受它,承擔起挫折帶來的壓力和打擊,把挫折消化掉。

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內容的改革給話題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機。我們有理由相信,近幾年的中考作文,依然會話題風景獨好。

二、半命題作文――敢與話題爭艷

有人把半命題作文喻為“把風箏放飛在藍天下”,形象地說明了半命題作文的魅力。半命題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給予開放,在選材、立意等方面給了考生比較大的選擇余地,而且在審題上思考度較小,有其他作文命題形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半命題作文的優(yōu)勢還在于,它既便于考生發(fā)揮,又能較好地避免宿構和猜題押題,還便于教師客觀公正地評分。特別是近幾年,命題者對半命題作文又進行了改革,不僅形式多樣,還精心設計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語,或幫助學生開啟思維,拓展選材空間,或給出不拘一格、充滿誘惑的一半,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如:四川自貢以“____龍門陣”為題,浙江麗水以“感謝______”為題,上海以“我們的名字叫_____”為題,山東臨沂以“我_____,因為我_____”為題,等等,都很富有誘惑力,且給出的另一半選擇的空間無限大。有的省市還給考生提供了兩道或兩道以上的半命題,讓考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情感體驗和興趣愛好,選出自己得心應手的作文題,這種命題方式更有利于考生的公平競爭和真實水平的發(fā)揮。特別要說明的是,大多省市的半命題作文,都創(chuàng)造條件讓考生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文體,便于考生張揚個性,盡展才情和特長??梢载撠煹卣f,在各種類型的作文中,半命題作文是招非議最少的作文命題,聲望最好,其數量緊隨話題作文之后,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相信,與話題作文分庭抗禮,非半命題作文莫屬!

三、命題作文――在變革中崛起

近幾年來,不少中考命題的有志之士都致力于命題作文的研究,不斷革除命題作文的弊端,逐漸給這種最古老的作文命題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一方面,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極具煽情、極有誘惑力的提示,以喚醒考生的生活積累,激發(fā)考生的寫作欲望;另一方面,命題直接切入學生生活,直逼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甚至是焦點話題,誘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如:浙江溫州以“把心兒打開”為題,浙江紹興以“十六歲的天空”為題,江蘇南京以“其實很簡單”為題,江蘇無錫以“門其實開著”為題,等等。其中,有的命題作文極有詩意,極具懸念,極大地激發(fā)了考生的寫作激情,如:“十六歲的天空”、“把心兒打開”等。有的作文命題很寬泛,類似話題作文,學生選擇余地較大,如:山東青島以“快樂”、“痛苦”或“快樂和痛苦”為題。還要特別說明的是。2006年有不少命題作文都明確提出――文體自由,自選文體,使考生可以盡展特長,盡展才情,2006年浙江省中考的作文題更是明確地提出了“可以大膽想象,講述故事,也可以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等等”。溫州市的作文題也赫然寫著“可以記敘見聞、經歷,談談體驗、感受,發(fā)表議論,展開想象,抒感……”

改革就會注入活力,創(chuàng)新就會充滿生機。我們相信:形式上的完善和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使這種最古老的命題方式依然煥發(fā)青春,綻放出誘人的魅力。

四、材料作文――燦爛尚待時日

在對話題作文的一片“討伐”聲中,材料作文閃亮登場了。與話題作文相比,材料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寫作內容或話題不能脫離材料,但在選材、立意和文體上又給了考生相當大的自由空間,為考生張揚個性、展示才情提供了舞臺,有效地避免了抄襲現象的發(fā)生。2006年采用材料作文的省市并不多,沒有預料中的火暴。其緣由是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好把握。閱讀材料的可供發(fā)掘度太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揮,而度太大,則立意、選材的空間也太大。這樣不但不利于閱卷老師閱卷,也使考試有失公平。再者,隨著命題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命題方式的多樣化,即使材料作文經過磨和,也很難再現話題作文的風光。在中考的百花園里,材料作文能占一絲春色,足矣!

第3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關鍵詞] 說真話 抒真情 作文教學

素質教育一再強化“關注學生”、“以人為本”,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1]為學生搭建自由表現個性的寫作平臺,讓他們暢所欲言地表達他們所感知的生活,這不僅僅是課程標準提供給作文教學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對學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聲。

然而我們的學生卻在作文當中不斷地說假話。他們思維萎縮,想像貧乏,個性消隱,語言成人化,這都是對說假話習以為常而導致的災難[2]。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作文教學還存在種種弊端。

一、命題沒有切入學生真實的生活

受“立意要高”這一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的局限,我國的作文命題嚴重忽略了創(chuàng)作主體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和人格尊嚴,而導入了一種功利化、政治化和庸俗化的范疇。例如《一件小事》,教育學生要先抑后揚寫一件小事并非小事。還有一類作文題目,如《變了》、《舞》等,以及一些寓意很深的漫畫,這些籠統(tǒng)而含糊的題目很容易發(fā)生歧義。這種出題方式讓我們的學生猜題就破費時間和功夫,哪還有精力來揮灑才情,發(fā)揮想像力呢。

二、思維禁錮,排斥個性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不造假,是對作文最起碼的要求;寫出個性,有創(chuàng)意,才是作文的關鍵所在。赫爾岑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倍覀兊慕逃齾s反其到而行之。我們的老師時常告誡學生說,寫作文首先立意要高,而所謂的立意高,就是只能寫光明、積極、美好,不能寫黑暗、頹唐、丑惡。如果你寫“春天不好”,會被老師批“胡說八道”;寫討厭上語文課的作文不敢交上去;一封“朦朧情書”會讓老師家長如臨大敵。這樣一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旦不能體會情感訴諸文字的愉悅和文字給思維帶來的觸動,相反會被面目全非的思維包裝弄得痛苦不堪。

三、對蒼白造作的成人化語言視而不見

思維的遲鈍和想像力的萎縮導致語言的貧乏和蒼白。只要翻看一下我們的學生作文,就會發(fā)現,不管男女、不分大小,不論個性,從語氣語調到語詞造句都保持著驚人的一致:“春雨”象征“溫暖”,“蠟燭”象征“人民教師”;“白”是“純潔”,“黑”是“污濁”。他們要么就模仿成人的口吻空發(fā)議論,要么就套用名言警句故作深沉,或者就復制文人的風花雪月來無病一番。

怎樣才能使學生每次的作文練習成為他們的心靈需要,誘發(fā)他們的寫作沖動,使他們樂意寫,有東西要寫,其實做法有很多。

1.文題關心學生的內心體悟,抓準他們的思想脈搏。作文題目可體現辨證思維、人文特色,巧妙引導學生關注其成長歷程,關注人生、社會,崇尚美德。其命題可以把“展示自我”作為命題的主旋律,如“學會理解”為話題。這個命題涉及到“自我”的內容,學生能有感而發(fā),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作文命題可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如半命題“生活需要”,這個作文題目展示了有感性地感受生活,轉變?yōu)槔硇缘厮伎忌?,學生寫作會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命題還可以關注自然,如以“風景”為話題。還可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如以“溝通”為話題。還可涉及讀書內容的,如以“語文從我身邊輕輕地走過”為話題。

2.要重視、贊賞學生個性化的寫作,激勵個性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崇個性、重創(chuàng)新是作文的靈魂。作為寫作主體,學生有著個性氣質、生活經驗、心境、情趣的差異,寫作也呈現多元化。從本質上來看,作文就是要反對模仿。剎住愈演愈烈的仿寫套作之風,單憑“不準抄襲”的限令是遠不夠的,積極的辦法就是實施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具體說來就是要培養(yǎng)求異思維的能力。比如“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結語本來就有貶義,意在指責那些見異思遷之人,若逆向思維,我們何嘗不能贊揚那種不斷攀登積極進取的精神呢?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追求立意的多元化。比如以“綠”為話題作文,可以寫“我們的家園需要綠”,可以寫“我們心中的綠意”(希望),可以寫和平的象征“橄欖綠”,可以寫國家的衛(wèi)士“國防綠”……作文要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寫作教學的新環(huán)境,營造寫作教學的新氛圍,拓寬審美體驗的新視野,展示舉一反三的新話題。

3.我們的寫作教學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葉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闭Z文特級教師魏書生為了給學生提供鮮活的寫作材料,親自帶學生融入大自然,再確定《春到雙臺河》、《摸魚》、《打雪仗》等作文題目。學生有了生活體驗,寫起來就真是水到渠成,其樂無窮了。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為學生“開源”“引流”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4.激勵學生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為學生提供寫作材料。我們的學生經?!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生活閱歷太低,作文沒有素材可用;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又找不到恰當的詞句。我校的語文老師長期讓學生做讀書筆記,就是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訓練中,學生學會了怎樣讀書,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同學在無意中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要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尋找丟失的個性,發(fā)揮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應該鼓勵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只要這樣,作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春天才會一步步地向我們走來。

參考文獻

第4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一、要寫本真

話題作文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要寫自己親身經歷,親耳聽到、親眼看到、深有感觸的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葉圣陶老先生說,寫作是“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心情”。如課文《背影》、《風箏》等,無不是作者形于心而成于文。

二、擬題要精彩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可以幫助寫作者更好地表情達意。鄭板橋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時說:“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痹谥v課文時,遇到諸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山中訪友》、《爸爸的花兒落了》、《土地的誓言》等好題目的文章時,要讓學生注意學習。要讓學生牢記,寫作文時,題目要緊扣材料中心,通俗易懂,簡潔流暢,談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讓題目先聲奪人。

三、從事件中提煉升華主題

文章不是為了某件事而寫,即正確的構思應是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化大為小,以小見大。這就是說,要在平時分析課文時訓練學生從一件事中提煉主題。如,課文《紫藤蘿瀑布》中“花和人都會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句便是這篇課文的主題句子。

四、細筆描寫,突出主題

文章若沒有細筆描寫,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只見骨頭,不見血肉,顯得單薄,不具體?!侗秤啊芬晃闹袑Ω赣H先作外貌描寫,然后是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父親的慈愛和迂執(zhí),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一點上;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

五、文末深化主題

作文應該從深處反映時代的脈搏,要引導學生關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技、人與教育。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春》《風箏》等課文,都運用各種方式,使主題在文末得到升華。因而在平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走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培養(yǎng)他們觀察社會、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

要做到以上幾點,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

(一)寫作本真訓練

可以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真話、訴真情;開展課前1~3分鐘的說話訓練,讓學生說自己親身經歷的有趣的、深有感觸的事,也可以讓學生推薦好文章、好書,并結合自己切身體驗作精彩點評。

(二)化大為小的審題訓練

讓學生在話題前后加上限制性、修飾性的詞或短語。如以“讀”為話題的作文,可以變化為讀書、讀報、讀信、我的讀書故事、品讀名著的滋味、讀滄海、讀夜空流星等。還可以讓學生將話題換成隱含有這個話題的短語或短句,如以“幸?!睘樵掝}的文章,可以化為《淡淡核桃香》、《陽光下的點點滴滴》、《愛的春天》等。

(三)擬題的訓練

可以讓學生為某些學過的、看過的文章?lián)Q題目;可以給學生話題,訓練學生擬題;還可以先進行同題作文訓練,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寫作的實際內容,更換能表現寫作主題、思想感情的題目;還可以巧妙化用詩句、名言、廣告語、歌曲名等。如寫“母愛”時,以《寸草心三春暉》為題目,是化用了詩句;寫“自信”時,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為題目,化用了名言;寫“友誼”時,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為題又化用了廣告語;寫“磨難”時,以《陽光總在風雨后》為題,是套用了歌曲名;寫“訴說”時,以《我本善良》為題目,是化用了電視劇名。

(四)小中見大的提煉訓練

給學生一個故事,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主題。如,從東漢陳藩不掃庭院,朋友批評之事,讓學生概括出“難由易始”的道理??梢宰寣W生根據所讀過的寓言故事,用一句話說出它的寓意。如講《白兔和月亮的寓言》,讓學生體會一個人遇事如果斤斤計較,貪圖利益,就會生活在焦慮之中。還可以讓學生敘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由此生發(fā)感悟。

(五)精描細寫的訓練

可以找些好的描寫段落讓學生練習仿寫。如《背影》一課的描寫很精彩,讓學生仔細品味后,模仿《背影》描寫一個人的背影。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擴寫練習。在把某句話擴寫成一段話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描寫。還可以讓學生對平時的生活進行描寫。

(六)深化主題的訓練

可以讓學生對某件事情進行較深入的評論;可以讓學生對能突出各類主題的句子進行仿寫;可以讓學生對某件事情進行續(xù)寫,要求有抒情、議論,突出主題。還可以讓學生將文章的題目擴寫成一句話,并且對這句話進行仿寫,構成排比句。

第5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⒈以圖文聲像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狀態(tài)

在作文指導課上,充分利用圖文聲像并茂的網絡環(huán)境優(yōu)勢,可以解決作文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通過多種媒體的使用使抽象的變得具體、形象;使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變得歷歷如在眼前;使“靜態(tài)”的變成“動態(tài)”的,甚至是現場的。同時,聲像資料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同時調動多種感官刺激的機會。如多媒體的文字、圖象和動畫可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旁白解說、示范朗讀、背景音樂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可以刺激聽覺;交互式操作則更是發(fā)揮了學生的耳、眼、手等器官的協(xié)調作用。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感悟作文話題;另一方面能夠放松學生心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

2.利用多媒體多角度詮釋作文話題,引導學生聯(lián)想、想像

如在進行以“橋”為話題的作文訓練,我通過幾個課件的展示,實現作前指導。⑴課件展示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激戰(zhàn)場面、日本的場面、身陷海灣戰(zhàn)火的貧民照片。同時加以點撥:人類可以創(chuàng)造世界,也可以在一瞬間毀滅世界。戰(zhàn)爭的受害者是無辜的人民,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是無盡的創(chuàng)傷和抹不去的記憶。參考題目如:《和平的橋》。設例:以橋為中心詞,可以給它加許多修飾語,組成新的題目,如《美麗的橋》《英雄的橋》《腐敗的橋》《沒有終點的橋》等;⑵課件展示二:戰(zhàn)爭場面、現今盧溝橋面貌。點撥:盧溝橋下流水已經干涸,作為橋,它已失去了使用價值,但它見證了歷史,留給世人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參考題目:《橋的歷史》(通過考察家鄉(xiāng)的一座橋,見證它的歷史變遷、歲月交替)。設例:以橋為修飾語,組成新的題目:《橋的命運》《橋的未來》《橋的悲哀》《橋的驕傲》等;⑶課件展示三:《橋的故事》。畫面:古代的橋(趙州橋),現代的橋(南京長江大橋、浦東大橋、伊麗莎白大橋等)。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我指導學生以此為話題作文,為幫助學生多角度詮釋話題,我利用以下多媒體課件展示對學生進行指導:(1)出示地震廢墟圖片,遇難者、傷者圖片。設題點撥:對生命價值、意義的求索;(2)播放成功救助的幸存著視頻。設題點撥:對生命頑強的禮贊;(3)出示災難發(fā)生后國內外的救助物資情況數據,播放武警官兵、醫(yī)務人員、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無私奉獻視頻。設題點撥:對于奉獻愛心的提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歸;(4)播放災區(qū)人民清理廢墟,恢復生產的圖片。設題點撥:自力更生、自強不息;(5)播放在災難發(fā)生時涌現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譚千秋、吳中紅、張來亞……)事跡。設題點撥:難忘師恩;(6)播放印度洋海嘯、緬甸風暴圖片及視頻。設題點撥: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追思。

通過這些課件,以直觀的形象多角度地詮釋了作文話題,使學生能夠充分釋放心靈,張揚個性,從而幫助學生寫自己最擅長的體裁、最感興趣的內容。也減少了很多學生拿到一個作文題目,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尷尬。這樣的方式也使學生認識到“處處留心皆文章”的道理,使他們能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注意觀察、積累,增強寫作的信心。

3.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背景,引發(fā)學生對寫作主題的思考

作文要求與現實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所以指導學生如何寫時事作文也是很重要的,時事話題一般比較大,而學生忙于學習,對于重大的時事問題往往是有所聞但了解不深,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談、內容空洞的泥潭。我曾給學生設置了一個以“伊拉克戰(zhàn)爭”為話題作文。這個話題老師如果不很好地點撥,學生不容易寫成功。為此,我利用以下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背景:(1)我從網站下載伊拉克戰(zhàn)爭圖片,讓學生觀看。圖片有以下三類:Ⅰ哭泣的伊拉克(傷心的人民、戰(zhàn)火紛飛的家園);Ⅱ戰(zhàn)場上的美英聯(lián)軍(艱辛的生活、死亡的威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Ⅲ世界各地的反戰(zhàn)浪潮(我們要和平);(2)展示伊拉克少女圖拉雅的日記(日記以少女的筆觸控訴了戰(zhàn)爭的罪惡,表達了和平的呼聲)。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對寫作的話題有了更深、更全面的體驗和認識,也調動了他們的生活積累,從而更好地去選材、構思、作文。

網絡上的信息源是無限的、甚至是爆炸的,它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作文無“米”與無“源”的問題。事實上,中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很重,升學的壓力也不小。要讓他們“行萬里路”辦不到,讓他們“讀萬卷書”也不切實際。但讓他們走進網絡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間里讓視野變得寬廣無限,讓單純的生活閱歷變得豐富多彩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作文實踐中,我注重憑借網絡,指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按照主題詞,關鍵詞進行網上快速檢索;指導學生對搜索到的大量信息進行快速閱覽、篩選、復制、排列、歸類;幫助每一個學生按照一定的主題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寫作素材庫。而幫助學生建立素材庫的過程,也是一個專題式學習和研究的過程,這樣長期下去,效果非常好。

第6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情感教育的開展需要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老的、教條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懼與反感。學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題目。這樣,他們的情感體驗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觀接受上近于停滯。因此,根本談不上進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潛心設計教學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情感感受力,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情感氛圍,對于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是極其重要的。

二、精心創(chuàng)設條件,多途徑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其情感的積淀,從而達到積多于內而后能發(fā)于外,直至流之于筆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材中就包含有豐富的情感個案:《小巷深處》養(yǎng)母對“我”深切的愛和對“我”養(yǎng)母的感情感人至深;《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讓學生為之動容;《孔乙己》讓學生體驗到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深刻內涵;《心聲》中李京京渴望表達親情的心聲給人的震撼;《沁園春?雪》給學生的又是壯麗豪放的氣概;《濟南的冬天》留給學生的更是對明麗清新的泉城的向往……

其次,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在實踐中進行情感教育。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庇械娜俗魑模攀帜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活是最大、最豐富的課堂。學生在實踐中,就能夠體驗自然,了解社會,感受生活,認識祖國河山的壯麗,發(fā)現社會的變化,透析生活中的真、善、美。游賢山與古人對話,覽雞公山品迤邐景色,從而加深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務活,或為父母排憂解難,在自己的行動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成功。

第三,引導學生閱讀歷史著作,文學名著,偉人傳記,進行情感教育。讀《上下五千年》,讀四大古典名著,讀《偉人》……悠久的文明,燦爛的文化,豐滿的偉人形象,無不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多方面、多層次的情感體驗。

教師處處“撩情”,時時“激情”,學生事事“貯情”,時時“存情”。學生有了反復的多方位多層次的情感體驗,內心世界就會隨之豐富起來,只要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情感積存,學生就能寫出血肉較豐滿的文章。

三、重視作文、日記訓練,打磨學生的情感積淀

第一,克服命題隨意性,力求做到命題符合學生的情感實際。具體做法:可以從教材中延伸出作文題,如《木蘭還鄉(xiāng)》《孔乙己巧遇范進》,學生通過作文,再次體驗曾經體驗過的情感。還可以從社會生活中尋找命題點,如《我家的老屋》,從老屋的變遷折射社會的發(fā)展變遷;又如《我渴望……》,讓學生籌劃心中的設想。

第二,有意識地在學生的自由命題的作文、日記中灌輸教師的意志。自由命題的作文、日記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思想感情的廣闊天地,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自己情感的空間。如果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用豐富的感情去喚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將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朋友”一直是學生們比較喜歡,也覺得比較有話寫的話題,教師在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時候,可以適時提出“爸爸是朋友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朋友”二字。

第7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對“潤智作文”,我為什么要給予如此的肯定呢?因為在我看來,王豐老師的潤智作文,不僅綜合地繼承、整合了不少作文教學研究的優(yōu)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學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和響亮的提法。

首先是作文中“智”的提法。在學校教育中,智育總是有意無意地被列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而學校所開設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在進行著智力的培養(yǎng)。所以,很少有人在學校某一學科中很響亮、很獨立地提倡“智”,覺得沒有必要。特別是在語文或作文教學中,我們一貫重視的是語言文字、聽說讀寫等,很少單獨地、響亮地提倡“智”,這是我們對語文和作文教學的忽視或失誤。一種觀點被提出并引起人們的重視,不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提及突然有人提及,而是因為他提到了點子上,提到了該關注的關節(jié)上。寫作,是一項艱苦而復雜的腦力勞動。這是目前已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一個觀點。既然是一項艱苦而復雜的腦力勞動,其間“智”的因素和成分,就是不容忽視的。還有,習慣上,我們把教給學生知識,就認為是一種“智”的培養(yǎng),其實,學生擁有知識和擁有智慧,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二者是不能夠等同視之的。在“潤智作文”里,“智”的落實,通過思維的多向性與對個性的呵護來實現,思維的多元化,符合創(chuàng)新精神的塑造與培養(yǎng);個性的呵護,有利于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樣的課堂,往往具有裂變的激發(fā)性與生成性,在思維的相互碰撞與啟迪中,會讓課堂成為一個智慧衍生的殿堂。

寫作,最突出的特點是由寫作者向不在場的第三方――讀者,表述自己情感世界的理想狀態(tài),具有極強的虛擬性、主觀性、情感性、夸張性。寫作的過程,就是作者借助語言文字這種符號載體用情感向讀者還原思想狀態(tài)下的情境的線性輸出過程。所以,研究作文教學,情感的因素必不可少。正因為情感具有無限的延展性,導致寫作內容在時空上與客觀時空上的不等同性:在現實中瞬間發(fā)生的事,在寫作上可以作隨意延長與放大;現實中漫長的時光,寫作中可以通過一句“幾年后”一帶而過;在空間上的切換同樣是隨意的、自由的。而寫作者的情感,多數情況都是通過體驗來獲得。體驗可分為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成年寫作者,是這兩種體驗的綜合;兒童寫作,情感的體驗就更多借助于活動得來的直接體驗。所以,情境性的寫作研究,成為了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并且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認同。

話題作文,起始于十多年前的高考作文,因其寫作內容的廣泛性、自由度與文體的開放性,曾一度廣受好評,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形式。話題作文的衰落,是因為其內容的過泛,而被一些考生投機取巧加以利用而獲高分,最終遭到人們的質疑。話題作文在考場上的失落,并不等于在日常作文教學中的無用。相反,因為話題作文本身的特性,在一個班級里,圍繞話題而展開作文教學,話題確定了作文的主題,不至于讓學生因作文的散、泛而沒有了方向;在同一主題之下,因為寫作者個性不同、關注點不同,所以既是不同層次思維的開發(fā)過程,又是對寫作者主體個性的維護。對寫作者個性的維護,為學生有內容可寫提供了材源的保證,而學生能寫、愿寫又為寫的興趣作了很好的鋪墊。無論誰用何種方法,只要讓學生有了寫的內在動力,寫作教學就算是一種成功的教學。形式上的開放,既是在文體上的創(chuàng)新,更是寫作個體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與體現。

“潤智作文”,正是在“智”的前提下,很好地借鑒、利用了對作文教學有用的因素:體驗,讓學生獲取作文所需的情感;話題,引發(fā)聯(lián)想、尋找內容,又給予寫作內容與形式上的自由,讓“潤智作文”的落實有了可行的途徑。在課堂操作的層面上,“潤智作文”的特色又體現在未知和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這又是作文教學上智趣的表現,也是學生作文興趣之火得以不滅的奧秘所在。將過去的動腦筋寫,變?yōu)榱爽F在動腦筋玩,以一種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投入到活動中,其收效必然是一種高效的回饋。

第8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一、拓寬積累渠道,豐富思維內涵

初中階段的學生,深受中考升學的壓力,學習負擔重,因而學生生活面窄,寫作材料貧乏,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不斷關注生活,收集寫作素材;不斷廣讀博覽,充實自己的頭腦;不斷做小型的寫作訓練,掌握嫻熟的技法,積累寫作經驗。

1. 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著名的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的眼睛,教給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發(fā)生在近年的“百年不遇的雪災”、“汶川大地震”等,這些重大事件中所涌現出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鮮活事跡,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這是從大的方面進行引導。

2. 勤于動筆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有一位作家曾經說:“寫文章,是整理我們的思想,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過程?!币箤W生的思想有系統(tǒng)、有條理,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變成文字,用書面語言清晰的表述出來,寫日記或周記就是很好的辦法。

怎樣引導學生通過寫好日記或周記來積累材料呢?其一,提示寫日記、周記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錄一天的學習生活,記敘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自己對某人某事的看法或感悟述寫在周記本上,把自己想對老師或父母說的心里話和悄悄話寫在日記本上,用文字作深沉的交流。其二,調動寫日記和周記的激情。為了激發(fā)學生寫日記、周記的興趣,教師要學會在學生的日記、周記本上,用精當的評語與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充分調動他們寫日記、周記的熱情。堅持長期寫日記或周記,學生文筆漸漸流暢了,寫作的內容也豐富了,文字的表達能力也增強了。

二、打開想象空間。營造寫作情境

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必須在寫作教學中下功夫。那么怎樣打開想象空間,營造寫作情境呢?

1. 范文引路,模擬訓練。傳統(tǒng)的教學范文還是有不少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處,可以把其當作學生模仿寫作的典范。但是,教師應在教這些課文之前,作好寫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數,使學者學有目標。在評析課文時,著重分析作家觀察、發(fā)現、思考、聯(lián)想、選材、構思的方法,講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點,讓學生有法可效。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發(fā)揮,最終變?yōu)樽约旱臇|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怎樣寫”的心理障礙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往后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第9篇:以體驗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關鍵詞] 安徽高考;作文命題;寫作教學

自2006年安徽省開始自主命題后,從以“讀” 為話題的話題作文到“提籃春光看媽媽”、“帶著感動出發(fā)”、“時光在流逝”為題的命題作文,再到以“彎道超越”“《吳興雜詩》”“《梯子不用時請橫放》”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安徽高考作文命題一直呈現穩(wěn)中求變,變種求新的趨勢。

一、作文命題生活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豐富寫作內容

葉老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睆拇龠M學生發(fā)展來說,貼近生活是作文的第一訴求,作文不能貼近生活,對學生的成長將毫無意義。儲存在人的長時記憶中的,與學生的作文密切相關的圖示種類主要包括自然范疇圖示、事件圖示、人物角色圖示和場景圖式。這幾種圖示的實例皆來源于社會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文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作文貼近生活,才能讓其有話可說。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走近生活,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當學生不具備與作文主題相關的圖示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圖片、展示信息來再現事物、人物和景物或者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親身參與的方式接觸生活,體驗生活,使外在人、事、物的形象能順利進入學生大腦變?yōu)閷懽魉璧膱D式。其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表達與交流”部分指出學生要“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走近社會、參與生活,更要養(yǎng)成用心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并在感性體驗人生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的理性思考,關注生活細節(jié),體悟生活之理。

二、作文命題隱喻性,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提高探究能力

縱觀安徽高考作文題,從“讀”重在成長過程中的感悟,“提籃春光看媽媽” 重在構建和諧社會、倡導感恩之心,“帶著感動出發(fā)”緊扣感動、然后行動,“彎道超越”重在思辨、把握機遇,再到“《吳興雜詩》”、“《梯子不用時請橫放》”重在哲理、多維思考,形成了一條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的軌跡。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也均帶有明顯的思辨色彩,考生審題立意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安徽高考作文同樣注重學生的理性思考與表達,體現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發(fā)展”的思想理念。考生在審題立意時表征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來源于閱讀訓練,所以中學語文寫作教學要提倡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在閱讀訓練中學習探究的方法,汲取理性思維的精華。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帶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文學作品,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迅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以及卞之琳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等等,這里不一一贅述了。 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以便學生在考試這樣獨立的情境下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作文材料,理清思路,概括要點,進而基于自身原有圖式知識對作文題目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與表征。另一方面“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以便學生在審題立意過程中能發(fā)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充分調動自己頭腦中的命題網絡和原有知識對作文材料進行個性化表征,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作文命題開放性,關注寫作策略,提高自主選材的能力

由于作文命題越來越具有開放性,可供學生選擇的材料也越來越多,而如何在巨大的材料庫中擇取有價值的材料,這就需要在作文教學中關注學生選擇策略性知識的學習。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是以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寫作教學要首先教授學生“選擇寫作材料的策略”方面的陳述性知識:(1)緊扣文章主題選材,選擇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材料(2)選擇有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3)選擇新穎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4)選擇真實的、可信度高的材料等。

在獲得了寫作策略性知識的陳述性形式之后,應通過引用例文,引用好的文章做正例,引用不好的文章做反例,通過同時和相繼呈現的兩個以上的不同實例進行分析比較,以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選擇寫作材料策略及規(guī)則的操作步驟:(1)搜集身邊和記憶中所有與本次作文相關的材料(2)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3)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即根據中心表達的需要,精心提取那些真實新穎、生動典型、有積極意義的材料,使之變得或形象而生動,或深邃而精蘊。從而,凸顯文章的價值取向和寫作的個性特點。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