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怎么才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yǎng)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更應該加強文學素養(yǎng)儲備,因為,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他們對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層面。如何引導學生吸收文章的精華,體會人文的影響,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有較高的語文駕馭能力。這樣才能把較深的道理用淺顯的兒童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多元角色。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一種藝術。文學素養(yǎng)越高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情感、經驗就越豐富,觀察、理解、表達的能力就越強.對生活的熱愛也就越執(zhí)著。當今小學語文教師面臨著諸多困惑:怎么把教材巧用、活用,怎么讓學生活學、愛學,“三維”目標如何整合……教師們總苦惱于“學生難教了,不聽話了”。特別是高年段的學生,很難見到他們熱情洋溢地上語文課。其原因主要在于語文老師沒能博得學生的喜愛。學生首先要愛上語文老師,才能愛上語文學科,讓學生熱愛學習語文.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而文學素養(yǎng)正是小學語文教師魅力的添加劑。
認識了小學語文教師閱讀儲備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切實行動起來.加強閱讀儲備。提高文學修養(yǎng)。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點子上,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了,就一定會出口成章,語文課堂也一定會精彩紛呈。
1、廣博的文化知識
語文是人文性最強的學科,是“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的課程。”。語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廣泛,上下五千年,縱橫百萬里,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信息,教語文時都可能遇到。例如在新的人教版教材中增設的。綜合性學習”中,“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奧秘”,“戲曲大舞臺”、“蓮文化的魅力”、。追尋起源”等內容的編排,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所以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等語文專業(yè)知識,還須具備一定的人類文化知識。對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要有所涉獵,熟諳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在自身的知識結構總體中,語文教師應把歷史、地理、社會、美術、音樂、哲學等學科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一種以語文專業(yè)知識為中心的輻射式的網絡結構。
2、精美流暢的語言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個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
許多語文教師說話很隨意,想什么就說什么,一句話重復幾遍,且時常帶著口頭語,一聽到這樣的教師上課,就感到不舒服。還有的教師方言很重,語氣平淡無味,在范讀課文時,還不如一個學生。這樣的語文教師怎么能有語文感染力。相反,―個非常有語言修養(yǎng)的教師,往講臺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氣和音質上就技高一籌。―個非常有語言修養(yǎng)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準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并且有很強的邏輯性。―個非常有修養(yǎng)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規(guī)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
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么他們的語文能力一定能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小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時期,他們有極強的模仿傾向??梢姡處煹恼Z言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
3、專業(yè)的知識
對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么對于教師來說,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具備那么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贝嗽捦耆墙處熢谧晕彝菩敦熑?,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但是電腦永遠也無法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chuàng)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識了。所以說,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個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么編,課程怎么變,你必須是―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于自己,無愧于學生?!皶接脮r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4、高尚的人格
何謂“人文性”,一言以蔽之,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回語文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教育好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為語文教師,就要以身作則,作好人格的表率。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薄半x開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睂W高為師,身正為范,語文教師要熱愛學生,愛護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于理。教師的人格對學生具有感染作用,這種感染作用會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產生很大影響。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雙方的情感交流逐步加深,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循循善誘,對他們充滿期望,使他們充滿信心。這種師愛對學生必將產生春風化陌般的作用,溫暖而有力,教師情感的涓涓細流一旦被學生的心田所接受,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高尚而優(yōu)美的人格是每一個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一個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人格水準,特別擁有強烈的“愛”才會在教學中自覺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要求語文教師關注人文內涵,語文教師作為人類母語的傳播者和繼承者首先就要具備人文素養(yǎng)。要求語文老師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全面的知識,為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知識,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宋麗霞 《新課標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
[2]周愛紅《新課程時代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綜合天地》,2004年第二期
1.1有利于大學生的圖書借閱與思想溝通,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地方高校圖書館員每天面對眾多的大學生,其借閱與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而一座圖書館擁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冊的藏書,包含了林林總總各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管理員不僅是圖書管理方面的專才,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借文學素養(yǎng)的內涵力量,在圖書館員與大學生之間,搭起一座相互溝通、彼此信任的橋梁.
1.2有利于語言表達的精采與魅力,從而塑造個人良好的形象
圖書館員每天的工作對象是大學生,相互交流溝通的語言是否生動有趣,是否能得到大學生的喜愛與垂青,這與圖書館員的個人文學素養(yǎng)有關.事實證明,一個人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眼界自會開闊、心胸自會豁達,更重要的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極大地提升.近些年來,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露面的宣講者,無論是講清史三百年的閻崇年,還是講兩宋風云的酈波、講百家姓史的錢文忠等等,他們均以精采的講述,鮮活的語言贏得了千萬觀眾的叫好.這里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凡在《百家講壇》露臉的宣講者,大多是大學教授或是中學老師,他們有著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圖書館員在與高校大學生的交際中,如果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他(她)的語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會對借閱學生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注重向圖書館員學習,注重文學素養(yǎng)的自覺提升.可見,高校圖書館員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會使他的人品修養(yǎng)變得高雅,會讓他的語言具有張力與吸引力,同時,圖書館員的個人形象也得到了較好的塑造.
1.3有利于及時搜集或購置必要的書籍,從而豐富館藏與滿足學生借閱的需要
圖書館員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他們的知識面比別人寬,自覺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強.因此,在為圖書館增添書籍的時候,他們就擁有更多的發(fā)言權.
1)社會上有許多本地作家,他們每年都會有不少的書籍出版,而這些高校所在地作家的作品,對大學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與示范作用.圖書館員及時了解本地作家的出書信息,動員他們向學校圖書館捐贈圖書,這是作家與圖書館雙贏的好事.
2)圖書館員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對館藏圖書會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哪些是熱門,哪些是冷門,隨時做到心中有數.在建議學校購置新書籍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地方高校圖書館員文學素養(yǎng)提升的基本途徑
2.1熟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化自身文學素養(yǎng)
諳熟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了解歷史知識的豐富與積淀,是文學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歷史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歷史的進程是一面鏡子,對今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圖書館員在與大學生的交流中,當學生需要借閱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籍時,由于自身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便可以為學生借閱什么樣的書籍,查詢哪些方面的資料,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參考意見.同時,還可以就歷史的演變與進步,和大學生一塊探討帝王將相的興衰替變,從中得出以史為鏡知興亡,以人為鏡知得失的深刻道理,從而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由是,原本單調的圖書管理工作,通過圖書館員文化知識的介入,就使借閱與查詢的過程變得生動而有成效.
2.2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加強自身文學修養(yǎng)
閱讀學習是個人文學素養(yǎng)和提升的重要源泉.實踐證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文學作品是圖書館員加強自身文學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作為一個圖書館員,如果不善于學習,沒有海量閱讀文學作品的積累,不了解古今中外文化精髓,沒有養(yǎng)成經常閱讀的好習慣,勢必將導致自身文學素養(yǎng)缺乏源泉.自身文學素養(yǎng)低下,怎么能夠給讀者推薦經典文學圖書呢?更談不上指導讀者對優(yōu)秀圖書的閱讀和利用了.館員生而有幸在圖書館工作,工作時間同時也是難得的學習時間,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天時、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只要沉下心來,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不但可提高文學素養(yǎng),同時也是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極大補充.當然,從工作角度出發(fā),館員閱讀不能“偏科”,要求無論是中外的文學書籍或古代、現代文學作品以及社會學、科普等方面的知識,館員在閱讀過程中都應有所涉獵.館員首先應該熱愛文學、懂文學,才有可能高效地為讀者推薦文學書籍.館員自己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從心靈深處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
2.3熟知著名作家,走近借閱人心靈
在圖書館的書籍中,文學書籍占了相當的份量.因此,圖書館員必須了解和知曉一些著名作家.比如國內的,要知曉中國先秦兩漢作家、隋唐五代作家、兩宋金元作家、明清及現代作家.國外的,要知曉古希臘、古羅馬作家,要知曉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的重要作家.大學里,雖然系目眾多,但閱讀文學作品是不分文科、理科,不分年老年輕的.而且在具體的借閱活動中,由于個人對不同作家的好惡與偏愛,就會產生名目繁多的借閱需求,比如有的喜歡中國的莫言、有的喜歡路遙,有的喜歡英國的莎士比亞,有的喜歡法國的巴爾扎克,有的喜歡俄國的契訶夫等等.不同大學生喜歡不同的作家,反映到圖書館員那里,就是五花八門的借閱狀況.如果圖書館員對中外作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與借閱者就有了相互勾通的可能,有了共同的語言,從而就可以了解借閱者的思想,知道讀者的想法、期盼,會與借閱者成為文學閱讀上的好朋友.
2.4了解必要的文學知識,適當撰寫論文
要知曉一些文學知識.圖書館員除了知曉一些中外文學名家以外,還應該知曉一些文學方面的知識.比如詩經楚辭的豐富內涵,唐詩宋詞的格律規(guī)矩等等.養(yǎng)成寫作習慣,這也是一個合格館員應該有的素質之一.寫作的范圍因人而異,可根據自己的特點有所側重,以平時生動鮮活的材料為題進行寫作.在寫這些東西時,應該盡可能加進一點文學色彩,增加文學性,既可使文章增色,也有利于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寫一點文學鑒賞和批評的文章,或是詩歌、散文、有益于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有益于人生境界的升華.
2.5多聽講座了解文學知識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 語文 綜合性學習 誤區(qū)
1.誤區(qū):在教學中不作為或作為不夠,隨意性強,缺乏計劃性性,合性學習本身就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內容,是每一個學生必修的課程內容,而不是為中職語文教學作“裝飾”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無的“添頭”。綜合性學習在中職語文教學形式上有著其獨特性,在知識與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統(tǒng)的,教材對綜合性學習這一塊的編寫仍然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與學生在共同完成綜合性學習的任務時不得隨意打亂,必須經歷準備――項目設計、體驗一過程實施與表達交流――成果展示幾個階段,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
思考:中職語文目前正面臨邊緣化,出現這樣的尷尬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對中職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過去,我們總是認為中職語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就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現在要突破過去的工具觀點,中文系學生要在中學的基礎上提高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各種作品的寫作能力,著力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和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就是要把它看成終身的教育,這樣認識的話,中職語文教育就是貫穿終身教育全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誤區(qū):過分依賴于課本,唯教材是從,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堂作業(yè)來完成。在傳統(tǒng)的中職語文教學中,中職語文教材作為知識的絕對權威而被絕大多數中職語文教師奉為“圣經”。在課程改革到來之后,中職語文教材僅僅作為一種資源而存在,但中職語文教師的教育觀念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無法用新理念去從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完全依賴教材,甚至把綜合性學習中的問題當作課堂作業(yè)來要求學生完成。
思考:真正善于教學的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走出中職語文教材這個圈子,引導學生從引子找到中職語文學習的鑰匙,并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課文是例子,它是“成品”;綜合性學習材料不是例子,因為它不是“成品”,僅僅是一種資源――可供參閱的項目引子,更不是作業(yè)。
3.誤區(qū):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訓練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將綜合性學習課上成閱讀課,只做些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之類的工作。我們不能否認中職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單元的閱讀課文與綜合性學習在內容上是互相聯系的。比如,語文第一單元選編了《湖涌浦東》、《繼續(xù)為祖國語言的純潔健康而斗爭》、《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三篇閱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愛我中華”、“自信獨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熏陶??梢娋C合性學習不但在內容上與閱讀部分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它還是閱讀課文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和拓展。
思考:我們應十分清醒地看到,綜合性學習教學雖然與閱讀教學有聯系,但又是相對獨立的,它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綜合性學習并不是完全依附于閱讀部分而存在的,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自成體系。有些綜合性學習的形式相對一致,它們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標,倡導學生發(fā)揮自主精神,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這些與閱讀教學有著根本的不同,我們更不能因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中有通過寫作(比如小報告和調研論文)來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這一形式就將綜合性學習當作寫作課來教,這也是不對的。
4.誤區(qū):把綜合性學習當作科學知識課來上,滿足于講課文。學生的親身參與和實踐體驗,是綜合性學習的關鍵所在。有些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或是自我陶醉,至于學生I聽沒聽,學沒學,似乎與他毫不相干。很多中職語文教師上課的方法,就是呆板的三段論結構法,首先講大一二三四點,然后講小一二三四點,最后總結歸納。這樣上課的結果是,老師很辛苦地講了,學生沒學到什么東西。殊不知,綜合性學習是由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中職語文課尤其如此,那種上成傳統(tǒng)的語文課的綜合性學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學習。中職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目的就是心靈溝通,心領神會,產生共鳴,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思考: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教師與學生圍繞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實現語言經驗的傳遞、語感的遷移、語文知識的積累,形成并發(fā)展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而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則不同,它僅僅是給教學確定了一個主題,教材為這種聚會的開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甚至為如何開展這些活動提出了較為合理化的建議,這些是對學習行為和目標起導引作用的課程資源,并不是課文文本,所以綜合性學習材料與課文文本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不應當作課文來講,
5.誤區(qū):過分語文化,缺乏整合特色。語文教學不再只是語言文學的教學,而應是各種文化素養(yǎng)的積淀與升華。語文課堂內知識層面不能單一化,人文、地理、歷史、法律、計算機、數學、化學、物理、英語等其他素養(yǎng)是對語文知識的有益的補充,單純的一種素養(yǎng)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
有人說: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師就教什么;高考怎樣考,高三老師就怎樣教;是的,我以前也曾這樣想過,也曾這樣做過,而且看看當前周邊的包括外縣市的高三老師的做法,翻翻手頭有關高三教學研究的各種資料,便會很容易得出同樣的結論。那么,在新課程中高三語文到底應該怎樣教呢?如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氛圍
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學科的鏖戰(zhàn)中,經常會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盡管學生知道高考語文分數的比重,但是老有意無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學抱著“無為而學”的態(tài)度。這給語文教學造成很大的困難,語文也是屬于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考試的性質決定了這科目到了高三沒有投入時間認真琢磨,是很難在考試中取得突破的。而無數的經驗又告訴我們高三一年不少同學能在語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數,分數差的學生可能會少一些致命的極低分,中等的同學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數,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緊,失去了語文學習和考試的感覺,成績青黃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這些情況,教師必須首先時時刻刻提醒語文學習這件事。一是確立信心,讓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語文是屬于沖刺階段,任何人在這個階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語文是最有所為的科目。二是細心維護語文學習的熱情,要保持他們對這個學科的良好心態(tài),不喜歡語文的學生往往互動性差,配合主動性弱。成績提高很難,教師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讓學生開始討厭這個學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維護。時不時找機會表揚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點,以及有機會三言兩語的鼓勵他,激發(fā)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還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文氛圍。我認為高一高二語文教學可以放開些,到了高三就必須把高三的系統(tǒng)分配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模塊中去。教師必須先自己做到有計劃性,上課和作業(yè)的節(jié)奏適中,課內課外貫穿布置圍繞語文的主題內容。每個內容教師必須先做重點強調,再課堂點撥,再適量作業(yè),再加及時反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忽視一部分原因在于覺得語文是無序的,隨意的,放棄一些是無所謂的。針對這種心理,高三教學內容必須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點展開,每天都有要重新審視的語文考點常識。這樣就不容易忽略這個科目的內容了。另外,教師統(tǒng)一學科學習的要求后,必須一以貫之,不能松一陣緊一陣,總之是重視戰(zhàn)略,認真落實。營造學習語文的氛圍,關鍵還在于教師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如平時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學在休息時間抽空講四大名著,剛開始有些同學聽,后來聽的人不斷增多,也可采取交流的形式,一個熟讀《三國》的人開講,圍著甚眾。這樣我認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閱讀名著的氣氛帶活了,很多同學聽了一些發(fā)現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趕緊翻書,趕緊抽空看。然后回頭看看,又覺得很多同學都在緊張語文啊,這樣語文的氣氛也就營造出來了。還可利用一些同學問問題來刺激提醒其他同學語文學習。比如一些同學琢磨現代文閱讀,會自己做題然后來問老師,在課堂上借著表揚這些同學成績的進步來告訴同學閱讀分數提高在高三應該怎么做。
二、處理好教材和考點的關系
在高三教學中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點上,忽略教本,輕教材,重考點的思想觀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課文內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識體系,對滲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積累不到位。從而舍本逐末,棄源追流,費時耗人效果差。實際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點命題與教材緊密相連,譬如語音題,考綱明確設此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糾正誤讀現象,規(guī)范現代漢語語音,推廣普通話,于是教材相應地在第二冊書后增設統(tǒng)讀字字音表,四冊書后設有容易讀錯的字附錄表,以及每篇課文下對重要詞語中關鍵字的字音注釋,這些是考試命題的主要范圍。本來此題難度較低,一般的對策也是只識記正確的讀音,不考慮錯誤音,以不變應萬變,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不情愿回歸教材,寧可多做題,做對了津津樂道,喜形于色,自以為語音過關;做錯了根據答案更正,自以為語音太麻煩,基本識記的欠缺導致復習中只能就題論題,當時會做,過后遺忘,會的依舊會,錯的照舊錯。效果事倍功半。
三、強化訓練現代文閱讀
科技文閱讀需要做題來熟悉題型和出題者的思維,這一點無庸置疑。而提高文學作品閱讀的能力關鍵不在于做題,而在閱讀。但是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有一些閱讀和寫作能力挺強的同學,他現代文閱讀的分數卻不高。問題不在于他讀不懂內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題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實作為閱讀題的文學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條條款款,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答案唯一性也說明,這其實可以算客觀題。所以訓練和講評尤為重要。所以現代文閱讀需要訓練,但是要精訓練,精講。學生訓練也必須選擇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題型,知道題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題方法。這是一道教師自己必須認真研究琢磨總結方法然后再交給學生的題目。閱讀有好幾個層次,不一定閱讀能力越強就越會做這種閱讀。
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新課標
一、高中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
1.不容樂觀的教學大背景
因為江蘇高考對文學名著閱讀的考查僅針對文科考生,高一年級還沒有進行文理分科,考試時沒有加試部分,所以教師和學生都不會把時間花費在不作考查的名著閱讀上。高二年級,要參加學業(yè)水平測試,該考試涉及高考加分多,其他學科甚至都要為這些必修科目暫時讓位,名著閱讀更是顧不上。到了高三,“務實”的理科考生便“理所當然”地舍棄了與分數不相干的名著閱讀,而此時文科考生才會無奈地開始進行名著閱讀的考前準備,然而他們閱讀的名著僅局限于高考必考的那幾部,江蘇《考試說明》規(guī)定《紅樓夢》、《邊城》、《茶館》、《老人與?!返仁棵鵀槲目瓶忌釉噧热?。文科生僅讀這十部被列入考試范圍的名著,而對其他名著作品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2.急功近利的教和學
文學名著閱讀原本應該是一個長期深入原著、感受藝術魅力、熏陶心靈情操的過程,是一場“正規(guī)戰(zhàn)”、“持久戰(zhàn)”,但“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學”,這是當下中學的教情、學情,高考命題確實對中學教與學起著導向性作用?!镀胀ǜ叩葘W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2013年(江蘇卷)說明》關于名著名篇閱讀的考查說明是“要求了解有關名著名篇的主要內容、藝術特色等”。這樣的考查不外乎內容概要、作者介紹、人物形象等,學生完全可以不讀原作,只要看看名著簡寫本,甚至只要看看影視作品就完全可以得滿分。淺層次的考查消解著名著的經典價值,也誘導著教學雙方淺層次的名著閱讀教與學。
由于壓力大、時間緊,學生平時根本無心去讀那厚厚的十部名著,曾經聽過一名學生說過這樣的話:“高考就一個選擇題,才3分。讀完十部名著要浪費我多少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做對,還不如我多做幾道練習題,哪里不能補上這3分呢?”可見,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生讀書的考試化、功利化傾向非常明顯。他們覺得實在是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浪費”在這曠日持久的閱讀上。為了應付考試,他們只能匆匆“惡補”,把閱讀扭曲成了“突擊戰(zhàn)”、“閃電戰(zhàn)”。
同樣為了應付考試中的“十部名著”閱讀考查部分, 為了照顧那些沒有讀名著的學生,不少教師有“高招”,他們把大綱規(guī)定的“十部名著”濃縮成一份份講義稿,分別從主要內容、閱讀感受、人物形象與對應的典型情節(jié)和性格特征幾個方面闡述,美其名曰“名著導讀”,最后諄諄告誡學生,只要背熟“導讀”內容,考試就萬事大吉。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在名著閱讀上真正花了精力和時間的學生,一看到如此短的時間內能出如此高的“效率”,自然認為“有利可圖”,于是放棄了閱讀原著,而改讀“名著導讀”。于是乎,各種《高考名著閱讀一本通》、《名著,讀這一本就夠了》、《名著速讀》、《必考名著精華本》等一系列“應試名著”類書籍也應運而生,充斥了市場,迷惑著師生。在應付考試、穩(wěn)拿分數的功利性目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師生熱衷于編“導讀”、讀“導讀”, 此種名著閱讀已變質變味,致使高中名著閱讀日漸走向了“偽”閱讀、“淺”閱讀的迷途,名著推薦閱讀的本來目的難以實現。
綜上所述,以功利為目的的“偽閱讀”和“淺閱讀”橫行當道,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來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學生“真閱讀”、“深閱讀”呢?
二、告別名著偽閱讀、淺閱讀的對策
面對如此現狀,我們難以“四兩撥千斤”,只能轉變觀念,身體力行,謀求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努力,對學生課外名著閱讀進行一些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堅持經典閱讀,提高文化品位,積累人文素養(yǎng)。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語文教師自身便是一張活名片,教師要熱愛名著,成為一個讀書人,只有當教師有著扎實的語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才能厚積薄發(fā),讓學生因你的博學多才而欣賞你,進而仿效你廣泛地閱讀名著,才能引導學生讀好名著,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精神“底色”,才有資格有能力引導學生走向真閱讀和深閱讀之路。
2.激發(fā)興趣,組織交流
興趣是閱讀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名著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抽出時間投入到名著的閱讀中去,如果是僅用考試的形式去督促學生閱讀,終究是低效的。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求知欲因勢利導,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為幫助學生熟悉名著的情節(jié),培養(yǎng)他們閱讀名著的習慣??梢赃@樣設計題目:《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三十六計中哪些妙計?有哪些大型的戰(zhàn)役?諸葛亮一生有幾次運用火攻的計策?《歐也妮?葛朗臺》中表現葛朗臺貪婪和吝嗇的故事情節(jié)分別有哪些?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也基本上把原著讀了一遍。當然,激發(fā)興趣和引導閱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在課堂閱讀名著的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讀書競賽,寫讀書筆記,開展與名著中人物的對話;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交流自主閱讀的成果,即大家彼此圍繞一個目標,質疑討論,爭辯解答,讓學生既是提問者,又是答題者,時而當老師,時而是學生,使之充分地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有效地增加他們的活動體驗,以此激發(fā)閱讀熱情和興趣。
3.及早啟動,統(tǒng)籌安排
名著容量較大,篇幅較長,篇目較多,所以名著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有長期的計劃及實施的保障。高中生剛進校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明白名著閱讀的重要性。這時候的學生對高中充滿了新奇感,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正準備大展拳腳,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三年的高中學習是一個整體,閱讀訓練也應該是一個整體,但這三年的訓練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我們可以閱讀《邊城》、《女神》等,第二學期可以進行《歐也妮?葛朗臺》、《老人與海》、《三國演義》等作品的閱讀。高二規(guī)定必須讀完《哈姆雷特》、《家》、《紅樓夢》,高三上學期規(guī)定必須讀完《吶喊》、《茶館》,并且在期中、期末試卷中配以同步的名著題檢測,以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名著閱讀。
4.營造寬松環(huán)境,確保閱讀時間
名著閱讀全靠課堂上的45分鐘時間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根據“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特點,需要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閱讀時間的不足,配合必修課的學習,高一、高二每學期必須完成十部名著中既定計劃的閱讀。指導學生視各自實際情況,每日爭取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有計劃地閱讀名著。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可以統(tǒng)一安排每周固定的一節(jié)自修課為名著自讀課。要求學生自帶名著來校,在自修課上自讀。
家是中學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場所,家庭閱讀環(huán)境對中學生的閱讀行為的影響最為深遠。學??衫煤罴倨谙蚣议L發(fā)倡議書,告知閱讀名著的重要性,列出古今中外名人關于名著閱讀的箴言,下發(fā)名人如何閱讀名著的文章,并附上假期中安排閱讀的一兩本名著書目,要求做好讀書筆記和摘抄,開學進行交流。使家長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積極與教師協作,每天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
5.教師應適當指導學生閱讀
名著閱讀是考試的內容,但是閱讀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因此,在引導時,教師應當在閱讀鑒賞方面給予學生指導,方法以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略讀是指粗知名著大致的內容。精讀的要求在于細琢細磨,讓學生進入深層次的閱讀,走進人物豐富多彩的世界,把握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對人物形象、語言特點和藝術特色等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由于這十部名著內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學生閱讀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指導學生將閱讀時遇到的困難提出來與老師同學交流,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做一些名著導讀,幫助學生理解名著、讀懂名著,這樣學生的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6.審視閱讀文本,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
高考對名著的考查是為了引導和督促學生真正閱讀名著,親近文學大師,陶冶性情,提升人文素養(yǎng)??疾閭戎赜趯W生對名著反映的時代和人物的命運性格的審美思考以及對生活、生命、歷史、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獨立思考與感悟。為此,要想改變師生的“偽閱讀”、“淺閱讀”現狀,避免師生猜題、押題,只有改變名著閱讀的考查方式。但當前的考查仍然側重于“經典情節(jié)、經典細節(jié)、經典對話”的復述或者選擇判斷純知識的淺層次的考查,這樣就造成了有些平時真正閱讀了名著的學生卻考不過那些沒有閱讀名著,只是通過死記硬背“名著概要”與名著訓練題的考生。這無形中挫傷了一些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也助長了一些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對于教師而言,在當前高考名著試題還沒有多大變革的前提下,為了讓這一尷尬不再發(fā)生,除了要求學生閱讀原著之外,教師還應教學生一些名著題的答題策略,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名著,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閱讀興趣得以保護,應試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1.以幼兒為本,充分考慮閱讀興趣
教師應選擇那些畫面清晰、形象突出、情節(jié)簡單、內容健康的繪本供幼兒閱讀。如果再細分的話,中班上學期,幼兒對有一個重要清潔點的故事,更容易閱讀并理解,特別是對情節(jié)比較緊張、角色個性鮮明的故事,尤為感興趣。而隨著閱讀經驗的積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進入中班下學期后,這類繪本逐漸不能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他們開始對一些有著幾個情節(jié)點的故事產生了興趣。但是故事中的情節(jié)仍應該相對簡單易懂些,其中的主要角色也應該相對少些。因為中班幼兒還不能很好地理解角色中的關系,過多的角色會直接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判斷。另外,要注意克服認為有畫無文的淺、有畫有文的繪本深的偏見。要知道,凡是著名大師繪就的繪本,一般都具有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層次的內涵,有的甚至適合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閱讀。
2.以審美功能為主,娛樂、認知、教育功能并重
選擇繪本要重視繪畫的藝術品質,只有高品質的圖畫,才能培養(yǎng)孩子好的想象力。孩子并不是生來就有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就越豐富。孩子在幼兒期看到的圖畫構成了想象力的基礎。圖畫如果是美的,高品質的,豐富的,那么想象力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質的、豐富的。培養(yǎng)孩子高品質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是繪本應有的功能。當然,繪本里的圖畫不是獨立的繪畫藝術,它的作用是要在孩子的心中創(chuàng)造一個立體的故事世界,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更重視繪畫表達故事的功能。
3.關注幼兒的心靈世界,著眼于幼兒精神成長
真正好的繪本,具有幼兒的視角,會留下來若干扇門讓孩子可以自由進入故事的世界,并且能夠反映孩子生活世界和內心世界。繪本的出現,正緣于承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童年生活的獨立價值,相信孩子具有與大人不同的獨特的內在世界。
二、優(yōu)秀繪本的實施
1.研讀繪本,挖掘內涵
引領幼兒閱讀繪本首先得教師能理解繪本,這就需要教師有扎實的文學基礎和較好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文學素養(yǎng)、語言素質和分析能力。要能較好地理解繪本,教師須在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閱讀有關指導幼兒閱讀的書籍。
2.解讀環(huán)襯,升華主題
環(huán)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很多繪本的環(huán)襯上也畫有圖畫,不過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它們僅僅是起裝飾作用的圖案而馬上一翻而過,實際上,繪本的環(huán)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往往還會起提升主題作用。
3.注重過程,體現重點
繪本閱讀方式分為“引導閱讀和自主閱讀”兩種。
首先,引導閱讀活動。(1)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繪本大多是由一個故事組成的,如果教師能根據繪本的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并且教師首先能情緒飽滿地投入、情感豐富的投入到情境中,就能感染孩子,不僅把孩子帶入了故事情境中,也能幫助孩子閱讀、理解故事。(2)有效提問策略。一本繪本大多有許多幅畫面組成,那么是否需要所有的畫面?畫面的選擇如何?這些都要基于教師對繪本的了解和選擇。教師在解讀繪本的時候,需要捕捉繪本中比較關鍵的核心畫面,進行放大,并進行關鍵問題的預設,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有效的回應,并且注意提問的設計,要多開放性的問題,少封閉式的問題。(3)形式多樣策略。在繪本出示的方式上,可以以長畫卷、課件、大書、木偶等不同的形式出現,如果是同緯度的畫面在呈現方式上可以依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分頁出現或同時多幅出現;對故事內容的概括,可以根據主要線索用圖片、文字的形式進行梳理,理清思路,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在設計過程時,也可以進行有效的整合,當然,這也要依據繪本的內容而定;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減畫面內容,便于幼兒的理解。
其次,自主閱讀活動。自主閱讀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翻閱圖畫書的一種閱讀方式,孩子自己看,自己發(fā)現興趣點和問題,即人手一冊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能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是一種興趣閱讀;也能發(fā)展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尋找疑問,并通過閱讀尋求解答的能力,也是一種問題閱讀。
關鍵詞: 中專文言文教學 必要性 教學方法
一、中專文言文教學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課本中所占份量很大,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重視文言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但教師在文言文的教授過程中卻困難重重。由于字詞生疏難懂,對于沒有文言基礎的中專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另外,文言文離學生生活時代很遠,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也不太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認為來到職業(yè)學校就是來學專業(yè)課的,語文學習一點現代漢語知識,會說話寫字就行了,文言文學習跟他們沒關系。所以雖然新課程改革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新一輪的實驗,但文言文教學始終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成為教學改革中的“死角”。
文言文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包括古代詩歌),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是我們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特別是所蘊含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中專學生,作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現代人,適量多讀一些古代的詩文佳作,培養(yǎng)一點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那么,對于連現代漢語都不愿學的中專學生,文言文該怎樣去教呢?
(一)中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目的
中專學生的文化基礎本來就比較薄弱,要是再讓他們去努力分析文言文的字、詞和句式,只會打擊他們的學習興趣,只要能讓他們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接受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感受傳統(tǒng)美德的魅力就可以了。因此,我認為,中專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應將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讀懂”上,即通過大量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他們逐步形成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
既然我們的教學重點是弄清文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那么傳統(tǒng)文言教學中,教師奉行的“字字落實,句句清楚”八字真經,似乎就派不上什么用場了。文言文首先是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評價、文化素養(yǎng)、審美趣味等的共同體,而不是各種語言材料的“堆積物”。文章語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為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的載體,如果只著眼于詞句本身的學習,而忽視甚至舍棄了它所承載的豐富的內容,那就偏離了我們學習的最初目的,結果必然連語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學好。
(三)中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較之于普通中學文言文傳統(tǒng)的教法,中等職業(yè)學校文言文教法應該更加靈活多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多加嘗試。
1.誦讀法
任何一種語言的獲得,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就能達到的,必須在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起語感,才能最終掌握語意。文言文首先是一種語言,所以也需要遵遁這一規(guī)律。“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以誦讀作為感知課文的主要途徑。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言文篇目大多既是名篇,又較淺易,注釋也比較全面,學生在讀準了字音、讀清了句子、讀出了語氣后,教師只需作適當的指導和點撥就可。下面以短文《人琴俱亡》為例。全文84字,除少數雙音詞外,大多是單音詞,并且其中絕大部分的詞古今完全同義,如病、亡、喪、悲、哭、彈、擲、坐、消息、奔喪、良久等;少數詞雖然用法有些變化,但仍可以看出變化的脈絡,如“弦既不調”的“調”,本是“配合得均勻合適”的意思,這里用作“協調”講,學生只要細心揣摩,是不難意會的??赡艹蔀殚喿x障礙的,實際上只有少數幾個詞(如“語時了不悲”的“了”字等),但看看注解也都不難解決。在句法方面,除了“何以都不聞消息?”詞序有些特別外,其余都和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什么兩樣。并且本文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非常適宜誦讀,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更好地體會子猷和子敬的兄弟情深。若教師強要把文章肢解,逐字解析,則美感全無、索然無味,學生怎么還會有興趣學呢?
2.提問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很多學生卻并不知道該怎么提出來。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有疑惑的表情時,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將問題說出來。學生提問的時候,正是思考的時候,也是最感興趣的時候,教師抓住這個時機,教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有意去設計一些淺易的問題,在適當的時候引起學生的興趣。
3.抄讀法
在文言文教學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名言警句、重點詞句,都可以用抄讀法來教授。即在課前或課上把這些句子讓學生先劃下來,抄在本子上,邊抄邊讀,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刻理解,最后在反復誦讀的前提下,背誦下來,積累自己的文言素材。例如在《論語》、《愛蓮說》、《岳陽樓記》等文章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反映出孔子的嚴謹治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彰顯出周敦頤的高潔品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展現出范仲淹的先人后己、天下為公的胸襟。這些名言警句膾炙人口,有著讓人銘心刻骨、念念不忘的力量。多讓學生抄讀這樣的名句,對于學生陶冶性情、感悟生活的哲理有著莫大的益處。
4.多媒體教學法
除此而外,還有討論法、辯論演說法等諸多方式可以嘗試。特別是中專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轉移,愛看電視,愛玩電腦,動感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動人的情節(jié),深深牽動著他們的心,很多同學為此如癡如醉。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有效途徑,努力拓展學習語文的渠道,把古代人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上來。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通過積極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只有這樣,文言文教學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學生才能從文言文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益處。
整理
參考文獻:
[1]羅秋紅.在文言文教育中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慢藝術
近年來,課外古詩文考查已經成為各市中考的重頭戲。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限制,教師往往以完成教學進度為先,而忽略了學生對古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度。這樣帶來的尷尬局面是,無論是中考古詩文的小試牛刀還是高考古詩文的大刀闊斧,學生均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尋求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現今古詩文教學的速成模式。
教師在常規(guī)的古詩文教學中,常常自己備足了課,隨后大包大攬地把所有的資料塞進學生腦子里。甚至在碰到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只是強硬地灌輸給學生,并沒有真正地給學生領悟的時間與機會。有時在教師的灌輸下,學生成績表面上有了技巧性的提高,但是對于古詩文的意境、闡發(fā)的哲理這些關鍵內容卻沒有實質性的理解。日本教育學者佐滕學說:“教育往往要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東西。”張文質先生在《我為什么倡導“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文中再三強調“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常也是一個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語文教學應該放慢腳步?!碑斘覀儽桓鞣N教學任務、指標迷惑時,往往會失去正確的教學方向,等醒悟過來很有可能已為時已晚。
中國的古典文學博大精深,教材中選取的古詩文更是貼近今人的感悟,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應重感悟重積累。培養(yǎng)古詩文的語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在誦讀和鑒賞方面一定要細水長流,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力。筆者在多次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多讀多賞,對學生的理解領悟力有質的提高。
一、美的品讀
朱熹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姡首x對于提高文章感悟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怎么讀才能使學生沉浸于古典文學中呢?
1.教師的示范
教師優(yōu)美的誦讀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蘊生美的感受。在學生初步品讀后,教師應給予學生規(guī)范而富有個人情感的示范朗讀。要做到完善的示范朗讀,教師必須生成自我的文本理解和情感意識。教師應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讀文本,字字落實、句句斟酌,甚至對詩文的句讀、停頓、題目文眼等也都要仔細地推敲。這種自我的讀,需要潛心鉆研,慢慢品味。在自我的深刻理解后,教師的范讀便會聲情并茂,并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課堂氛圍。這種身體力行的示范朗讀,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迅速調動學生的興趣,可謂潤物無聲。
2.學生的迸發(fā)
學生的讀關鍵在于讀懂,讀出意味,這是閱讀能力的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而這個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細水長流。因為學生初識古文有個適應過程,對字詞的疏通理解也需要逐步認識,難以一蹴而就。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充分理解文本的空間。也許學生一開始句讀不通,文理不順,但充分的朗讀思考將使孩子的思維走向全面,走向深刻。當學生反復誦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激發(fā)自我的豐富想象。學生需要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讀出詩文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比如,誦讀陶潛《飲酒》詩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感同身受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親近,語調也會瀟灑舒緩。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能隨著作者感情的跌宕、思維的翻騰去理解時代背景,詩歌意境。他們通過慢條斯理的品讀,斟酌語意,能更好地激發(fā)對古典美的認識,拉近與古人的距離。
所以,古詩文朗讀時間的慢,是讓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潛心會文,更好地付諸教學實踐;朗誦時間的細膩完整,是把屬于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只有我們的古詩文教學真正“慢”下來,才能調整出恰到好處的品讀空間。
二、情的鑒賞
古詩文賞析不僅要有好的品讀,還需要情感真切的鑒賞。情的鑒賞是古詩文學習登堂入室的法寶,同樣需要細細推敲。
1.情理的揣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作者的生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從而對作品產生積極的反應。這不僅需要學生查詢資料、搜集知識,還需要教師對古詩文教學語境的還原。教師要在作品與學生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閱讀體驗,讓學生直接感受作者的衷腸。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教師可利用學生剛度過中秋節(jié)的心情激發(fā)引遷思維:你有過一個人過節(jié)的經歷嗎?你有過幾年沒見親人的痛苦心情嗎?即使沒有類似的經歷,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比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再思考作者闡述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哲理,就能深刻感悟到蘇軾祝福全天下人的博懷,學生便自然生成對文本情感的成熟理解。
教材中所選取的古詩文不乏精彩之處,教師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關鍵字、詞、句。比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品讀幾個“樂”,層層深入,最后得出太守之樂——與民同樂為最。在鑒賞品味中,在把握語境的前提下,教師要引領學生把握關鍵字詞句的言外之意,分析個中手法,看出作品的與眾不同以及內部的情理生發(fā)。
2.自我的升華
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文本后,是否意味著古詩文的研讀到此結束了?非也。古詩文的品讀不能僅限于課堂,必須在文本外產生多元化的解讀,進行自我升華。比較閱讀就是一種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學生對作品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并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在具體比較閱讀時,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引遷思維,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想法,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對文本的解讀也會更上一個層次。這種多元化的解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領學生進入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總之,古詩文的教學需要細水長流,從容不迫。教師通過營造舒緩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給予學生更多的朗讀與思考空間,少一點應試的態(tài)度,我們的古詩文課堂才有真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紅良.初中開展古詩文誦讀的幾點做法[J].上海教育,2000(03).
[2]李盛澤.古詩文教學應重視誦讀[J].基礎教育研究,2009(02).
[3]張文質.我為什么倡導“教育是慢的藝術”[J].江蘇教育,2009(05).
[4]李繼東.語文教學,請放慢腳步[J].江蘇教育研究,2010(3B).
注:
【關鍵詞】教學實踐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情感體驗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應該說,語文教學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新教材中選錄的許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審美內容極為豐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加強對學生審美過程訓練,增加審美活動,強調學生對古人的情感體驗,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新課程改革實踐以來,筆者就語文教學與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作了一點嘗試。
一、走進教材——感受美
作為文化載體的語文教材,其包含的人文內容,就是一道道獨特而瑰麗的風景。儒家學說中的民本思想、仁愛思想、憂患意識;屈原的堅持真理、獻身理想;陶淵明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杜甫的感時傷世、憂國憂民;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博懷;陸游的愛國情懷;魯迅的愛憎分明。還有許多課文中蘊含的美好情懷,如對親人的思念,對真善美的獨到追求,對他人的關懷和同情,對事業(yè)的矢志執(zhí)著,都能讓學生的靈魂受到深深的震撼。這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可以通過講授課文內容直接對學生舉行教育,也可以通過對作者和背景的介紹進行點撥,還可以通過品味語言、分析形象來啟發(fā)學生思考。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趣,涵養(yǎng)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升華學生的靈魂。
二、誦讀教材——體驗美
心理學家認為:“誦讀”的讀書方法具有極大的綜合性,在誦讀狀態(tài)下的人腦的語言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運動中樞等各部分會趨向活躍,各部分之間的信息交換會逐漸趨向有序狀態(tài),從而促進智力的發(fā)育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言為心聲”。優(yōu)美的朗誦往往能夠調動朗讀者的視覺、聽覺、情感和思維等因素,幫助朗讀者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讀者頭腦里形成立體的思維,多方面感知教材。當然,教師在誦讀中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引導,指導學生通過語勢的緩急、語調的抑揚、語氣的強弱、停頓的長短,適當的誦讀技巧等方面的變化,準確充分地表情達意。
曾經在教學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時,簡單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后,我就讓學生自由、反復地朗讀。學生讀著讀著,我發(fā)現學生對第二節(jié)“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朗讀處理有問題,主要是沒有處理好停頓。于是,進行了必要的點撥,指出首句“我想”后應延長聲調,因為“想”字總領第二、三、四節(jié),這樣處理更容易讓讀者身臨其境,真正走進美麗的“街市”。接著又進一步指出,不少學生在朗讀第一節(jié)時,其中“明”和“現”、“閃”和“點”這兩組詞,語氣過于平淡,再讓學生通過個別品讀去體會語氣的強弱,去感受詩歌的意境。在詩歌內容理解上又稍作點撥,引導學生體會這一節(jié)中詩人抓住了明星和街燈的特點,并且將明星和街燈互喻,從地上寫到天上,再從天上寫到地上,回環(huán)往復。這樣比較、鑒賞,學生理解了以重音處理為好。新課程中有許多文字包容量很大、含義很豐富的文章,離開了誦讀,學生是很難有真切的體驗的。因此,誦讀是把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感的培養(yǎng)與思想情感的陶冶有機結合起來的紐帶。
三、品味詞句——理解美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學,必須強化對語言的分析和品味。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文中詞句進行仔細推敲,甚至咬文嚼字,才能使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
我在教學冰心的《小橘燈》時,抓住了課文中描寫小姑娘語言和動作的語句,如“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通過對其中兩個“好”字的講解,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想像,使小橘燈的象征意義更加清晰,從而激起同學們對小姑娘那種鎮(zhèn)定、勇敢、樂觀精神的敬佩,其崇高的“心靈美”也就自然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了。
四、想象拓展——創(chuàng)造美
想象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鑒賞和藝術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誘發(fā)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浮想聯翩。
新教材中所選許多古詩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有機結合,所以教授古詩文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展開想象,描寫出部分或者全詩的優(yōu)美意境,這是融理解、想象、表達、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學習方法。學習《皇帝的新裝》,不妨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xù)寫。游行大典結束了,皇帝回到了宮內,事情會怎么樣呢?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讓學生想象續(xù)寫于勒真的發(fā)了財以后,菲利普夫婦會如何對待他?其他又如給學生一些詞語,要求學生“妙語連珠”或編故事;根據例句仿寫都可成為學生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的形式。
有一位教師執(zhí)教《七顆鉆石》,文中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教師要學生想象,假如這時小姑娘做了一個夢,是怎樣一個夢呢?甲生:夢見一條清澈的河流,唱著歡快的歌,萬物復蘇……乙生:夢見自己遇到一位仙人,仙人告訴她……丙生:夢見歷盡艱險找到了水,但是母親已經渴死了……想象是多么大膽,放飛是多么自由!
當然,在想象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想象美應該受到創(chuàng)造美的對象的制約。美可以誘發(fā)人們的想象,但也應該有一定的范圍和方向。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方式、政治文化背景、個性氣質、思想感情不同,想象會染上濃重的主觀色彩,教師在鼓勵學生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為依據,調動自己的主觀情感,放飛想象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審美對象的特征,避免把哈姆雷特想象成唐吉柯德,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想象進入美的境界。
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是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美的渴望,這是語文教學的積極的價值觀。新科程標準也要求語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夠多關注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一定會變成生機盎然的“百草園”。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