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huán)境行為心理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心理學學術思想,現(xiàn)代意義
一、老子心理學學術思想概說
《道德經》又名《老子》,全書五千言,充滿了深沉的智慧,主導意識是“道”。“道”在其中說明世間事物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又說明了人在社會活動中立身的行為規(guī)范,其核心就是“清靜”、“無為”、“抱一”、“守中”。
“清靜”一詞見于《老子》,即去私寡欲,心里沒有雜念。“清靜可以為天下正”,意思是說“清靜”是治理天下的最高法則,心清神靜可以治理天下。這是老子的一種最高人生境界,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反省認識自己,剔除不由自主沾染上的私欲雜念,“濁以靜之徐清”,才會象渾濁的流水一樣,靜止下來,重新變清。“無為”是不妄為、不亂來的意思。自然無為常常被人們理解為放任不管,什么事都不做,這是一種誤解。“無為而不治”、“無為而無不為”是說無論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去做,總可以做成的,自己的行為要順應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這種規(guī)律下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干,努力去做,去實踐,這才是“無為”。
那么,老子所認識的天地的規(guī)律又是什么呢?他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是說事物在向前發(fā)展的同時總孕育著相反方向的運動,所謂“物極必反”。免費論文。所以他總是告誡人們不要過分追求什么東西,過分強盛就會衰落,要保持“清靜無為”的狀態(tài)。他反對世俗的逞強、驕傲、矜持、走到天下人前面。認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他的這些專橫者必不能持久的思想無疑是保持人的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心理素質差者,常常個性很好強,但處處事事又表現(xiàn)很膽小,怕這怕那,看不到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不符合道了,因而總是難以找到心靈的安寧和穩(wěn)定。老子勸人說:“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教人們不要逞強、走極端,而要順著自然的規(guī)律走,注意保護自己。這樣就不會固執(zhí),不會矯揉造作而使自己活得很累。人只要順著自然的規(guī)律去走,走在“大道”上,就會安全、平和、泰然,就會享受人生的樂趣。由于摸索出了天地的規(guī)律,摸索出了自己工作的規(guī)律,他就會把自己的工作,哪怕是單調而辛苦的工作,當作奉獻,從中得到樂趣與安慰。
老子還主張少欲寡欲,生活儉樸,反對華而不實的東西,反對世人追求眼耳鼻口舌等五官的享受,認為這些會把人誘離大道,使人做事時違背大道而遭受種種災難。
老子哲學中還有“無爭”、“知足”、“守靜”、“貴柔”、“處卑”等等特點,遵從這些教誨,無疑會為生活在這紛繁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下的人的心身健康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人們或許會認為這些思想是消極的,會阻礙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fā)展,但現(xiàn)代西方社會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及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充分地說明了他們那種對物質的過分追求是有悖自然規(guī)律的。事實上,人們如果接受老子這些合理的教誨,雖然暫時會有所失,但會因順從了自古以來不變的正道,在經受了這一小小的損失后獲得心靈的安寧、幸福和社會的安定、和平。這也就是“吃小虧,占大便宜(保護身心健康)”的含義。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們究竟如何取舍呢?答案是很明顯的,但人們往往難以為了獲得未來的大收獲而暫時舍棄小的損失。所以老子嘆息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他主張,一個人如果理解了天地的規(guī)律就應該勇敢地、堅韌地走上正道。
從現(xiàn)代醫(yī)學心理學角度來認識,要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特別是人們處于現(xiàn)代化社會變革中,不斷提高心理素質,達到心理上的自我感覺適應、充實、滿足,這就應將“清靜無為”的觀念植于心中,在清靜心靈的引導下,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根據(jù)自身的心理特點和社會環(huán)境條件,陶冶情操,堅定信心,完善個性,選擇自己的價值目標。
“抱一”、“守中”,指按照既定的目標前進,腳踏實地,堅忍不拔,不依賴,不懶惰,努力去做,這樣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心理疏導療法抓住這些積極的原則,并使之融合于自身體系之中,以“清靜無為”、“無私無欲”為導向,不斷提高人們的自我認識能力,使之在學習、工作、人際交往及生活中處處達到“自我滿意”(即“成功”的具體表現(xiàn))的境界。
二、老子心理學學術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從老子心理學學術思想吸取心理學的營養(yǎng),受到啟發(fā),發(fā)展出影響深遠的心理治療理論,這就是其現(xiàn)代借鑒意義。
在國內,給具有原本及特質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老子心理學學術思想賦予新的內容,也就不再是古老的文化了,而成了“古為今用”,為現(xiàn)代化服務,為心理治療服務,成了為民造福的導向。免費論文。如中國道家認知療法由楊德森教授晚年及其追隨者歷時12年涓積成流,是現(xiàn)代中國心理學家獨創(chuàng)的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療方法,經理論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行之有效,尤其對“A型性格、精神應激及相關疾病、焦慮、抑郁、強迫等癥狀”效果卓著,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心理治療方法之花”、“中國人自己的心理療法”。該療法基于中國道家傳統(tǒng)的處世養(yǎng)生之道,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深刻分析中國人的民族文化與心理特征、精神痛苦的成因、引起精神痛苦的內部因素、以及心理應激與生理應激的相關與區(qū)別、精神控制與精神虐待等現(xiàn)象,制定出精神超脫的“四個原則”(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處下,以柔勝剛;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和“四套方案”的操作方法,以及一系列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技術,通過改變個體的認知觀念和應對方式來達到調節(jié)負性情緒、矯正不適行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以幫助國人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實現(xiàn)健康人格與理想人生的完美結合。又如老子心理學學術思想不僅為心理疏導療法輸送了營養(yǎng),而且使心理疏導療法的理論更加豐厚敦實。
在國外,森田療法的基本理論與老子的自然思想是一致的,在森田的神經癥發(fā)病原理與其具體治療方法上也可在老子那里找到相似思想。免費論文。森田療法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相符的。森田療法在中國是能夠被廣泛接受和推廣應用的。如果用老子的道家思想來闡釋森田療法的理論原理,則會更易為中國患者所接受。“道”,這個中國文化中最為神奇的概念,也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一種內在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心理疏導療法〔M〕.魯龍光.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9(2001.2重?。?/p>
〔2〕老子德育思想的現(xiàn)代借鑒.文彥南、劉輝.杭州師院學報〔J〕,2006,5
〔3〕榮格心理學與中國文化.申永荷、高嵐. bbs.tecn.cn/archiver/?tid-135775.html
〔4〕中國道家認知療法介紹.楊德森等.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J〕,2002(2)
〔5〕“老子”與森田療法.盧旨明.華西醫(yī)學〔J〕,1998(3)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主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171-02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盵1]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行為及心理現(xiàn)象的學科,是和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也是應用型的學科,這就注定了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僅僅具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是在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圍繞培養(yǎng)目標,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意識教育、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以及專業(yè)技能培訓的各種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與教學活動的有序運行體系。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開展的依據(jù)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后簡稱《綱要》)中提道:“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2]任何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教育能否對個體產生積極的作用,關鍵要看個體是否有積極的意愿。教育的內容固然體現(xiàn)了社會對個體的要求,但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和興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時,不能是為了實踐而進行的實踐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的實踐活動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視其動手操作和情感體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才能把理論和實踐知識融入生活中。只有投入了感情的活動才是有生命的活動,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也才能夠保障實踐教學的成效。
(二)服務社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是實踐教學的目的
《綱要》中還提道“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2]服務社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檢驗所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之一。教育要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須走出校門,同社會接觸。從這點出發(fā),開展實踐教學就必須要找準同社會的接觸點――實踐單位。選擇實踐單位,不僅要與本專業(yè)相關,更要關注學生在這個單位中是否能做一些具體的工作,是否真的能鍛煉了能力。社會上普遍存在這種心理――害怕實習生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即便一些單位接收了實習生,也只是讓他們做些打字發(fā)文件之類的工作,同專業(yè)相關的業(yè)務是插不上手的。這就要求學校必須了解社會的真正需求,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有針對性,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能夠踏踏實實融入工作,而不認為僅僅是在參觀。學生只有深入接觸社會,才能了解到心理學真正的魅力。學校只有服務社會,才能換來實踐教學更大的空間,也才能體現(xiàn)實踐教學的目的。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內容
顧秉林先生在清華大學第22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指出,實踐教學是指圍繞教育教學活動目的而開展的、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它既包括為認識探索自然規(guī)律、掌握技術知識而開展的科學實驗、生產實習等必要的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解決實際的生產和社會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而開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還包括以了解社會和國情、提高全面素質為宗旨的社會實踐[3]。根據(jù)這一界定,綜合相關院校的辦學經驗,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的需求,陜西理工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學實驗。根據(jù)特定的目的,運用心理學儀器設備等研究工具,對研究的某些變量進行操縱或控錨,以探求心理現(xiàn)象及行為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既包括傳統(tǒng)的認知類實驗,也應當包括新興的行為研究實驗。目前,本專業(yè)已經建立起兩大心理學實驗室,即基礎心理學實驗室和行為研究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室、行為觀察室、沙盤室、心理測評室、團體輔導室、心理咨詢室等。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加大了對學生和社會的開放力度。如,心理咨詢室還負責提供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低年級學生可在此見習、幫助咨詢教師安排活動,高年級學生在取得咨詢資格之后,也可進行咨詢活動;對心理學社的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沙盤室固定時間開放,利用沙盤游戲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心理測評室則承擔過地方單位員工的心理健康評估等等。這些實驗室的建立和開放利用,不僅改善了學生專業(yè)技能訓練的條件,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心理學實訓。心理學實訓是心理學職業(yè)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刂茽顟B(tài)下,按照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與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學職業(yè)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這部分共開展了三項,分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心理咨詢技能訓練和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主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技能;心理咨詢技能訓練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類型、基本手段、方法和技巧,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初步具備在不同情景下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訓練則主要讓學生掌握統(tǒng)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備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心理學研究和應用服務。
科研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內外的科學研究活動(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學生自己研究的課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學校設有“挑戰(zhàn)杯”等學術科技競賽活動,會對有價值的課題立項,并對學生的科研工作進行評比獎勵。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每年都會就社會或校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申報,采用查閱資料、訪談、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法進行調研,如“陜西理工學院校園規(guī)劃的人文價值”“陜西理工學院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研究”等等。此外,還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幫助教師進行問卷施測、錄入數(shù)據(jù)分析,討論結果等等,這些既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勤于思考的科學意識,也鍛煉了相應的實踐能力。
職業(yè)培訓。根據(jù)國家相應的職業(yè)標準或行業(yè)的知識、技能的等級標準,培訓學生相關的職業(yè)能力,以獲取相應職業(yè)技能乃至職業(yè)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根據(jù)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應用心理學專業(yè)主要分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前者有心理咨詢師證件考核,后者有人力資源管理師證件考核。對于心理咨詢師,畢業(yè)時學生約有60%持有三級資格證,相較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率低些,畢業(yè)時持有率約30%。此外,還有一些同學從就業(yè)的方面考慮,會參加會計資格認證、秘書資格認證等考試。
學年論文和畢業(yè)論文。學年論文在大三上學期進行,目的是為了培訓學生查閱資料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為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畢業(yè)論文是指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在完成學業(yè)前,在老師的指導下,個體獨立從事心理學研究并撰寫相應的研究論文。每年學生都可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興趣同教師商議,確定選題。在為期8周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專業(yè)知識的應用,可以說是對學生的一次終極考核。
專業(yè)見習和實習。這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在學校統(tǒng)一組織和老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應用心理學的職業(yè)方向,在校內外實習場所等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參觀或從事相應的實際工作,以獲得有關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活動。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職業(yè)心理品質。見習一般從大一第二學期一直持續(xù)到大三第一學期,專業(yè)見習的時間為三周。見習的場所為漢中市精神病院、漢中市第三監(jiān)獄、漢中市三二零一醫(yī)院和陜西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專業(yè)見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增進學生對于心理學專業(yè)課程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專業(yè)實習奠定了思想基礎。陜西理工學院的專業(yè)實習在第三學年開始,截止到大四上學期,總時間為一年半,在大四上學期還會專門安排兩個月的時間讓學生以正式工作者的身份進駐各實習點,進行咨詢技能的繼續(xù)學習鞏固。實習的地點有漢中市勞教所,漢中市第三監(jiān)獄,漢中市精神病院、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漢中市的部分心理咨詢機構以及各中小學實習基地。專業(yè)實習主要解決專業(yè)技能中兩大技能的形成問題,即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的形成。學生把學到的專業(yè)應用型技能知識由輸入到輸出,應用型操作技能由模仿到熟練進行,經過不斷訓練,使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得到不斷提高[4]。
三、未來建設的重點
盡管現(xiàn)在的實踐活動形式較多、訓練內容較豐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也是我們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重點。
首先,關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活動較少。陜西理工學院位于中國西部陜西省漢中市。漢中市位于巴山和秦嶺之間,交通不便,工業(yè)經濟一直比較落后,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常規(guī)企業(yè)較少,因此,可聯(lián)系正規(guī)的實踐單位比較少。雖然嘗試在民營企業(yè)中進行實踐,但由于民企的經營及管理隨意性較大,感覺實踐效果不佳。建立適合的企業(yè)實踐基地將是學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關注的重點之一。
其次,關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專業(yè)建設水平的關鍵。而實踐教學對師資的要求更高,既需要教師對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有深入的研究,又需要教師具備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豐富經驗,兩者缺一不可,這正是制約許多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發(fā)展的瓶頸。雖然學校在建設專業(yè)實踐基地的過程中,邀請部分實踐基地的骨干人員擔任校外實踐導師,但仍然未能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如何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鮑謐清,韋洪濤.論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5):134-136.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爭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N].新華社,2010-07-29.
關鍵詞:老子;心理學;心理學思想
心理學還未成為科學心理學之前,即馮特創(chuàng)立心理學實驗室之前,心理學隸屬于哲學,那時候心理學思想已經非常豐富,被心理學界界定為思辨心理學階段。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當然其中也包括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本論文將簡要地簡述《老子》當中的一些基本心理學思想,以使對當代中國心理學研究有所啟示。
一、《老子》心理起源思想
在哲學當中,或許可以把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它們分別認為心理起源于物質和主觀意識。而1879年科學心理學創(chuàng)立之后,很多心理學家也各自提出自己的心理起源觀――優(yōu)生學創(chuàng)始人道爾頓、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認為心理起源于遺傳,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則認為心理起源于環(huán)境,皮亞杰則認為心理起源于動作。
那么老子的心理起源觀又如何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何!謬何!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第四十二章)由此可見,老子認為萬物起源于“道”,當然心理也不例外,所以可以推知心理也起源于“道”。
二、《老子》心理治療思想
自科學心理學創(chuàng)立以來,很多心理學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心理治療思想。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佛洛依德認為,心理治療的關鍵是挖掘患者早期經驗中的潛意識;新行為主義者斯金納認為,可以通過強化、消退等來進行心理治療;認知學派的艾利斯認為,可以通過改變不合理的信念來進行心理治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治療的關鍵是以人為本,由此提出了“來訪者中心療法”。
那么老子可有心理治療觀?老子的心理治療觀又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ā独献印返诙逭拢暗莱o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乃老子核心的哲學概念,從“道法自然”可以看出,老子的心理治療觀是一種自然的心理治療觀。那么何為自然呢?自然,乃自然而然,所以可以理解為事物原有的規(guī)律。“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睆牧硪环矫嬉舱f明了只要按照事物自有的規(guī)律對待他們,就可以無所不為。可見,老子的心理治療觀是一種按照人心理原有的心理規(guī)律來對待它,用羅杰斯的話來說,就是要相信人有自我實現(xiàn)、積極傾向的發(fā)展趨勢――心理治療師并不能為患者做多少貢獻,只能為患者提供協(xié)助,而讓患者自己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三、《老子》心理認知思想
在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們往往認為他們是主流方向,理由是只有他們更符合實驗心理學的各種特征。他們把人的心理比喻成計算機,有輸入、處理、輸出等一系列過程。人非動物,所以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動物實驗來推知人類心理的做法,經常遭到很多心理學家的質疑;同樣,人非機器,認知心理學家們用人類自己發(fā)明的計算機過程來解釋人類心理行為,免不了遭人家唾罵。
人的認知或者認知過程,是值得心理學家去研究的,但是類比計算機過程的方法或者值得反省。老子的心理認知思想或許為我們提過另一條思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保ā独献印返诙拢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保ā独献印返诙拢┯纱丝梢姡献犹貏e強調認知的對立性,認為美的另一面是惡、善的另一面是不善,因此看問題要辯證地看,而非認為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老子的心理認知思想為我們提供了辯證看問題的方法啟示。
四、《老子》心理終極思想
為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學服務,使健康的人更好的生活,培養(yǎng)杰出人才,被認為是當代心理學的三大歷史使命[1]。所以可以假設,心理學的作用,即歷史使命是心理學的終極目標和終極思想。
那么老子認為的心理學歷史使命是什么呢?“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保ā独献印返诎苏拢疤煜轮寥?,馳騁天下之至堅?!保ā独献印返谒氖拢俺侄蝗缙浼?;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第九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老子》二十八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保ā独献印啡拢┛梢?,老子崇尚水的不爭、柔的至堅,崇尚不過分追求“盈”、“銳”、“滿”、“驕”,崇尚“雌”、“嬰兒”、“無極”、“谷”,崇尚“柔弱勝剛強”。由此可知,這些都是老子告訴人們?yōu)槿颂幨轮?。或許心理學的歷史使命應該如老子所提,加上一條為人處世之道。
五、小結
《老子》是我國最早最完善的哲學著作,雖然只有五千字左右,卻不遜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任何一本哲學著作。老子高站在“道”上觀天下、觀萬物,或者比起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和《論靈魂》等都要更高一籌,而為何中國人對《老子》重視不夠,值得反思。
本論文簡要地評述《老子》一些心理學思想。當然對于博大精深的哲學巨作,簡評只是冰山一角,期望以后對《老子》心理學思想有更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譯.心理資本.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5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fā)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fā)表。
【摘要】心理協(xié)會成員,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反映給圖書館、心理學教師或醫(yī)生。圖書館在閱讀、流通兩大接觸學生最多的部門,挑選出熱愛這項工作,并具備相關知識的專職人員,根據(jù)醫(yī)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經常地提供心理咨詢書目、刊目、專題文章,指導學生閱讀。
【關鍵詞】心理協(xié)會成員 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反映給圖書館 心理學教師或醫(yī)生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fā)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1989年,賴爾登和威爾遜分析了1981年以后的所有試驗報告,得出結論說:“圖書治療是有效的,特別表現(xiàn)在增進自信、改善行為和改善人際關系方面”。從現(xiàn)有的研究來看,一般從認同、凈化和領悟等幾個角度來解釋圖書閱讀的機理。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經歷著與作者同樣的心理歷程,這種歷程是從藝術形式的意識和知覺發(fā)展到潛意識的闡釋,直至引起“本我”的反響和“自我”的放松控制,作品內容與“本我”相互作用,產生了一個審美的幻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本我”的欲求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同時避開了“本我”的欲求產生的恐懼和“超我”的壓力,使讀者恢復到和諧狀態(tài)。文字作品的內容使人的內心沖突外化,而人的心理活動又使文字作品的情緒內容內化,成為人的總體行為的一部分,這種整合最終就產生了領悟。醫(yī)學生喜歡到圖書館去找“心藥”,首先是經濟、簡便、及時。高校圖書館對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不必花錢,又可以隨時借閱,同時攜帶方便;第二,圖書館是個人人都去的公共場所,到那里進行“ 閱讀治療”,不泄露任何隱私,沒有精神壓力,不會有傷自尊。比如,有些心理困擾是難以啟齒的,性困惑就是典型的一例。據(jù)調查:“90.9%的學生未接受過有組織的性教育”。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對性的長期禁錮,使得青少年在性發(fā)育成熟到來時,得不到科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以致產生困惑。有了性困惑又羞于向別人啟齒,圖書館便成了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1997年3月,同濟醫(yī)科大學張揆一教授在《愛情婚姻家庭》雜志上開設的《醫(yī)學教授談性知識》系列講座,受到了的普遍歡迎。它不僅傳播了科學的性知識,而且也使讀者解除了困惑。此外,目前高校里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咨詢老師還太少,設施也不完備,即使想尋求幫助,也往往有許多顧慮和限制,而“圖書閱讀”彌補了這一不足。中常見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一般都能從圖書館收集的心理學著作和文章中找到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對于渴望更深地認識自己和克服成長障礙的來說,閱讀這些著作和文章,就是與心理學家進行無聲的交談。有些同學正是通過讀書,鼓起了去找心理醫(yī)生的勇氣。即使沒有心理疾患,也可以通過讀書增長心理健康知識,增強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開發(fā)生命的潛能。可以說,圖書閱讀既能起到治療的作用,也能起到預防和促進發(fā)展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施這項工作。成立由心理學教師或醫(yī)生為指導,圖書館員、心理協(xié)會成員參加的閱讀治療機構。
心理協(xié)會成員,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反映給圖書館、心理學教師或醫(yī)生。圖書館在閱讀、流通兩大接觸學生最多的部門,挑選出熱愛這項工作,并具備相關知識的專職人員,根據(jù)醫(yī)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經常地提供心理咨詢書目、刊目、專題文章,指導學生閱讀??梢蚤_辟圖書閱讀閱覽室,為了避免出現(xiàn)像心理咨詢這樣的閑屋”、“輕松一隅”、“心靈家園”等。環(huán)境布置要盡可能優(yōu)雅、祥和、輕松,并備有諸如“解憂”、“饒恕”、“自信”、“競爭”、“悟道”、“拼搏”等導讀標志,以方便讀者自由選擇,在閱覽制度上也要有別于其他書刊閱覽室的借閱方式,盡量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隨和的閱讀氛圍,讓圖書閱讀閱覽室成為最喜歡、最愿意去的地方。圖書能否象我們預測的那樣對的心理調適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啟發(fā)工作十分重要,圖書閱讀要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既需要具有語文教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具有哲學、心理學、社會、教育學、醫(yī)學美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必要時參加各種培訓。同時注意學生閱讀療效的觀察與跟蹤,利用日記、作文等形式與學生溝通,使圖書閱讀更加有的放矢。大力開展圖書閱讀的宣傳教育,可以組織圖書閱讀講座,向學生介紹圖書閱讀的作用與基本常識。向宣傳新的心理健康理念,明白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一樣,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出現(xiàn)問題是正常的現(xiàn)象,經過及時治療可以康復,如果聽之任之,也可能加重。這有助于在大學期間,乃至今后到社會上能夠自覺而有效地利用圖書這種特殊的工具來預防和調適心理障礙,使之終身受益。
【文章來源】/article/64/4388.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yè)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fā)表服務。提供畢業(yè)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fā)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fā)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yōu)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xù)把信譽、效率、發(fā)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lián)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xiàn)代商業(yè)》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fā)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guī)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關鍵詞:品德,主體性,善
品德或稱品行、德性、道德,是存在于每一個個體之中并通過一定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客觀存在,是多學科研究的對象,不同的學科甚至同一學科對它的解釋各不相同。在德育界,有人認為“品德是指調節(jié)一定社會關系的政治規(guī)范、思想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表現(xiàn)在個人言行中穩(wěn)固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的總和”和“品德是指一個人依據(jù)社會思想觀點、政治準則(包含法制)和道德規(guī)范在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經常的、穩(wěn)定的特征和傾向。畢業(yè)論文,善。”在教育心理學界,潘菽教授認為“品德是指個人依據(jù)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穩(wěn)固的特征,它是個性中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核心部分。”也有人認為“品德又稱道德品質,是道德的個體化,它是指道德在個體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品德是指一個人在面臨一系列道德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穩(wěn)固的人格傾向。”在倫理學界,有人認為“品德是一個人在長期的一系列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恒久的、整體的心理狀態(tài),品德是個人的一種心理自我、一種人格、一種個性。”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雖然各學科表述有所不同,但最終還是將品德定位在教育心理學揭示的“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或傾向”上,也都看到了品德和道德的密切關系。畢業(yè)論文,善。我認為將品德在本質上歸屬于人格傾向或心理特征是正確的,但也發(fā)現(xiàn)在理解以上定義時,更容易強調品德的社會性而抹殺或縮小了品德的個體主體性。就一個具體的個體而言,其出生之前就已經先在的存在著社會道德經驗積淀形成的道德規(guī)范,并且這些道德規(guī)范以抽象的社會意識心理形式被傳承,因而一出生就在這樣的一種道德氛圍中成長并通過各種途徑與其互動。可是在強調社會性的時代,這種以主體為主導的互動卻被許多人看成是主體被動地而非能動地接受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于是把個體當成美德袋進行灌輸,似乎是道德規(guī)范著決定品德,品德的形成就是為了道德而道德。道德規(guī)范的確作為外在的條件對個體品德的形成發(fā)生作用,但這種作用是通過主體的接受實現(xiàn)的。畢業(yè)論文,善。品德首先源于自我的需要而從屬于個體,并不是源于社會的要求而從屬于社會。畢業(yè)論文,善。畢業(yè)論文,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為主體沒有內化道德規(guī)范而出現(xiàn)無效教化和灌輸?shù)默F(xiàn)象。正如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一樣,品德和道德也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個人組成社會,品德組成道德面貌。人不是單獨的存在,他總是在他人的關系中生存,正是在這關系中產生品德。個人的行為選擇依據(jù)從表面看是按照已有的行為準則,但從根本上卻是由個人的需要決定的。因為人是社會的人,決定他行為的就不僅是自然需要,而是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合力作用,個人的需要也就賦予了社會需要的內容。無論道德是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還是一種“內得于己,外得于人”的“道”,品德都是個體需要和社會需要平衡下的行為傾向或表現(xiàn)。只是當個體把社會需要內化為自我需要后表現(xiàn)出的行為看起來好像由社會規(guī)范決定,其實品德具有的明顯社會道德特征是建立在個體自我基礎之上的。因此,品德首先從屬于以一定遺傳素質為生理基礎的個體。
同時,上述定義也幾乎都突出了品德的心理形式----心理特征或傾向,而把品德所依據(jù)的道德規(guī)范替代了品德的摘要的統(tǒng)一,是有益于個體和社會共同發(fā)展的“道”。品德作為內隱于個體身上并體現(xiàn)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以“向善—行善”為定向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具體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價多依據(jù)這個核心的內容精神進行。一般認為,偶然的和缺乏善意動機的行為不具有道德性,只有穩(wěn)定的善意才是“向善”,也只有善意和善行的統(tǒng)一才被認為有道德。畢業(yè)論文,善。因而通過“向善”可以看出個體的心理行為傾向,通過“行善”則看出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所以,善是個體品德的核心。
眾所周知,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經受各種影響,在個體活動中不斷反復形成的。因此,從動態(tài)角度界定品德有利于弄明白品德的形成過程。借助前述對品德的理解,可以知道品德是客觀存在的以善為核心的具有社會特征的個體心理傾向。綜上所述,我認為:品德是個體以遺傳素質為生理基礎,在社會生活中受環(huán)境和教育因素影響,經過系列道德情境中系統(tǒng)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形成的以善為核心的穩(wěn)定人格傾向和行為特征。
參考文獻:
[1]王逢賢:《教育學問題講座》,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48頁。
[2]拉法格:《思想起源論》,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版,第56頁。
[3]文正邦:《法的本原、本質和本體的法哲學論析》,南京師范大學《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第七卷。
關鍵詞:環(huán)境;私密性;向光性
中圖分類號:X191文獻標識碼: A
一.遼寧科技大學龍源食堂餐廳調研
1.調查目的:調查大學生對原有食堂餐廳環(huán)境的滿意程度及想要增設的使用要求,以便更好地運用環(huán)境心理學理論對食堂餐廳原有的空間環(huán)境進行改造和優(yōu)化。
2.調查對象:遼寧科技大學龍源食堂一層、二層餐廳。
3.調查時間:2014.5.20
4.調查方式:
(1)理論、文獻研究的方法:
參考實例與相關理論文獻,通過縱向分析和橫向比較,進行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研究和對近年來國內高校餐飲建筑餐廳空間環(huán)境的分析,研究環(huán)境心理學在空間營造上的表現(xiàn)。
(2)實地考察的方法:
利用問卷調查、現(xiàn)場采訪、現(xiàn)場測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分析方法改造原有龍源食堂餐廳空間。
二.龍源食堂原有餐廳空間存在的問題
1.龍源食堂餐廳空間存在的問題:
(1)就餐空間功能的問題
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在食堂餐廳聚會,來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有的也選擇在餐廳閑談聊天,一吐為快;有的同學為了方便,在餐廳進行一些小型會議。而且由于大學校園中自習室的不足,圖書館的擁擠,可以在一些具體的時間段,將食堂的部分區(qū)域當做自習空間來使用,一方面方便了學生們的使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空間的浪費。但是,同時,所考慮的因素也增多了,要考慮到自習時的環(huán)境,自習者的心理特點進行設計、改造。越來越多的空間功能要求使食堂的空間要求變得十分的復雜、多變,而對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龍源餐廳沒有進行很好的區(qū)域劃分,僅僅是最原始的就餐空間,與時代脫軌。
(2)內部環(huán)境的問題
學生在餐飲空間發(fā)生交往、娛樂等行為時,餐廳的內部環(huán)境――包括燈光、溫濕度、餐桌椅的布置、材料和色彩等內部空間環(huán)境的布置還僅僅是滿足就餐的基本需要而已,沒有進一步對就餐者的行為心理進行探討,未能對就餐者的活動心理進行調適,未能營造出更為舒適和和諧的就餐氛圍,并且內部空氣不好。
三.環(huán)境心理學理論分析
環(huán)境心理學是一種解釋個人活動空間大小與情緒變化關系的理論。是以心理學、生態(tài)學、人體工程學和其他許多相關學科為研究基礎,在繼承和吸收歷史上合理的環(huán)境設計經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人們的心理需求體現(xiàn)在空間環(huán)境設計之中。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雖然也包括社會環(huán)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環(huán)境,包括:噪聲、擁擠、空氣質量、溫度、建筑設計、個人空間等等。
人們傾向于占據(jù)視野良好,較少受人流干擾而且有所依靠的座位。人在環(huán)境中占據(jù)位置的方式可能與巢居穴處時代對安全需要有關,這種需要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里還是存在的。人們喜歡有所憑靠地從一個小空間去觀察大空間,小空間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時又可以觀察外部空間的公共性活動。
可見,個人感比較舒服的小空間有兩個特點:一是較小而相對封閉,不受干擾;二是有一個敞口,通過敞口可以和外部空間相連。
1.心理學
(1)向光性
植物生長器官受單方向光照射而生長彎曲的現(xiàn)象稱為向光性。人和植物一樣,都有向光性的特點,陽光對于人的作用不管是在健康還是在心態(tài)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幽深僻靜,暗淡無光的路上和陽光明媚的大街相比,人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向光性;在光線下人總感覺精力充沛,事事順心。猶如陰天,大家都會感覺心情不好,懨懨欲睡,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在自然光無法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人造光源的引入。由于人們就餐時,普遍有觀望周圍景色的心理,這也就是為什么有許多人選擇靠窗的位置進行就餐的原因。但是,同時也應當考慮眩光的影響。
(2)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個體有選擇地控制他人或群體接近自己。個人或群體都有控制自己與他人交換信息的質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個人或群體對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和何種程度與他人相互溝通的一種方式。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
霍爾的“人際距離”:A=空間活動面積/活動人數(shù)
A(max)≤40/人,當A<10/人時,空間氣氛活躍;當A<3/人時,是否會產生擁擠感,依據(jù)情況而定。
霍爾將人際距離概括為四種:密切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公共距離。密切距離為0-4.5米,小于個人空間,可以相互體驗到對方的輻射、氣味;個人距離為0.45-1.2米,與個人空間基本一致,日常熟人之間的距離;社會距離為1.2-3.6米;公共距離為3.6-7.6米。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決定了在相互交往時以何種形式成為主要交往方式,而個人選擇的范圍越大,控制能力越強,感覺就越滿意。
要想劃分空間的距離,最有效的方式是形成隔絕(視聽隔絕)。打破一個大空間的模式,創(chuàng)造出平均就餐人數(shù)少的小就餐區(qū)。但過多的小型餐廳又不方便校園食堂餐廳的統(tǒng)一管理,對于單體建筑來說,也增加了結構面積,反而增加了建筑的成本。相較之下,學校的食堂餐廳應在大空間的前提下,通過使用隔斷來劃分出多個適合就餐空間尺度的區(qū)域,既方便管理,又營造出了較為適宜的就餐環(huán)境。隔斷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隔斷;活動隔斷;實心隔斷;透空隔斷;直線型隔斷;流線型隔斷;用人造材料隔斷;用綠樹花草隔斷。它們共同塑造著空間的形象,烘托就餐的氛圍。但是,布置隔斷后形成的內部空間尺度也不能小到使人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私人的空間,侵犯了已在那里的人的活動;同時,也不應大到獨坐或僅有四個人存在時,讓人感到疏遠甚至荒涼??臻g的劃分應該清楚并且微妙,否則,人們會覺得自己被分隔到一個特殊的空間。這樣反而使人們在特定的空間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
2.生態(tài)學
綠色植物的陳設:由于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對植物的偏愛和贊美,而且綠化植物可以調節(jié)人的精神,調節(jié)室內空氣,減少噪音,改善小氣候,而且增加視覺和聽覺的舒適度。綠化植物陳設是餐飲空間設計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材料并結合常見的園林設計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植物,并結合常見的園林設計手法和方法,組織、完善、美化餐飲空間,協(xié)調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豐富并升華了餐飲空間。綠化植物極富有觀賞性,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而起到空間的提示與引導作用。植物不僅可以作為空間的間隔,又可以阻擋視線,圍合成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私密空間。
四.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總結
根據(jù)30份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匯總,對典型問題的統(tǒng)計如下:
1.你認為就餐時與舍友之間最舒適的距離為:
由柱狀圖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為和舍友之間的舒適距離為0-0.45,因為和舍友較熟悉,之間的距離為“霍爾人際距離”中的密切距離。因此在餐廳座椅的設計上,將一套座椅中,相鄰兩座椅之間的距離保持在0-0.45之間。
效果圖展示:
五.結語
此改造作品巧妙地運用了空間的延續(xù),與打斷再延續(xù)的處理手法。通過虛的手法阻擋視線,在空間布置上,似隔非隔、隔中有透、實中有虛。例如:利用屏風,綠色植物、木柵等緩沖通道與視線。利用通道的回繞曲折相通,不使人一目了然。適當?shù)姆指暨€可以滿足學生用餐時不想被打擾的心理,這就是所謂的“曲徑通幽”。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劉全的碩士論文《當代高校餐飲服務中心探析》;
[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賀麗潔的碩士論文《高校與餐飲建筑空間設計研究》;
相關熱搜:美學 美學原理 科技美學
【論文關鍵詞】美學;公共藝術;西方美學;中國傳統(tǒng)美學
【論文摘要】本文以傳統(tǒng)美學理念為切入點,論述城市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對中西方傳統(tǒng)關學觀念的傳承,強調西方羨學觀念的核在于形式論,而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意境說、格調說和氣韻說占主導。
1.傳統(tǒng)美學觀念
1.1表理論
美是一種直覺,直覺就是表現(xiàn),純粹的直覺獲得純粹的表現(xiàn),直覺是具有特殊的目標知覺,是一般意志的實踐轉化為道德活動。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悅的或者真善的。
1.2朦朧論
認為美是一種朦朧的清晰、模糊的明確、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覺感受。美的理論是憑直覺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與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別是形式美,當美達到相對的審美標準時,具有一定虛假和丑惡成份的事物仍然覺得美。
1.3幻覺論
美是“觀念的外觀”("dasscheienederidee")。這一定義,部分是形而上學的,部分是實在主義的。美,依賴于這些第二性的質的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于外在世界真實的物理對象之中。
1.4精神分析論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許多門徒初創(chuàng)并發(fā)展了精神分析美學的基本原則。133229.CoM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義是怎樣從永恒的“沖突”的觀念出發(fā),再進一步,這一壓抑的行為又是怎樣在無意識當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觀念相沖動的體系。這一體系,從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來,術語上稱“情結”(complex)。
1.5體驗論
近代科學美學創(chuàng)立者費希納,把關于美的科學當作普通心理學的一個特殊領域,他所開創(chuàng)科研理論,是把實驗的方法介紹到美學中來,就是一種“從下而上”("vonunten")的方法,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這一方法來代替舊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即“從上而下”("vonunten")的哲學方法。
1.6移情論
對于這一特別生動的美感經驗—近年來多數(shù)哲學家都稱之為移情(einfuhlung)—所作的還不夠成功的解釋,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國美學史》中找到的。在這本書中,作者批評了赫爾德的極其類似的看法。在赫爾德方面,曾經以熾烈的想象的熱情維護過內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現(xiàn)。作者告訴我們,這一過程是建立在觀念多樣化的聯(lián)想或回憶上面的。
1.7現(xiàn)象學論
只從事于現(xiàn)象("phanomene")的描述,只關心顯現(xiàn)在知覺中的對象,而完全不管對它們在因果上的說明。它抓住對象本質的內在特性?!八捎玫氖且粋€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個對象的一般特性。象這樣所顯示出來的事物的內在基本特征。
1.8完形心理學美學論
完形心理學美學是當代西方美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學又稱“格式塔心理學”?!案袷剿笔堑挛摹薄癵estalt”一詞的音譯。他通過對音樂曲調的研究,認為音樂絕非僅僅是曲調音響的總和,音樂中的曲調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響外還有別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格式塔特質”。
2.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對西方傳統(tǒng)美學觀的傳承
2.1模仿說
古希臘美學家認為:藝術就是模仿自然。準確地說,就是藝術是模仿自然、社會和現(xiàn)實。依據(jù)模仿論的美學觀,藝術品的審美判斷標準就直接取決于模仿的真實與否,這樣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很多設計作品就是這種對生活和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特別體現(xiàn)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現(xiàn)說
藝術表現(xiàn)論認為:藝術起源于情感表現(xiàn),藝術的本質也在于情感的表現(xiàn)。
所謂藝術的表現(xiàn)論,主要指:藝術家作為個體感情的存在,強調藝術的目的僅僅只是表現(xiàn)個體獨特的、微妙的、難以言說和不可重復的感性體驗。而產生與人類心靈之中的情感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沖動,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達出來,成為可以觀照,可以感受的東西。
2.3形式說
形式之于藝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藝術而言,反映現(xiàn)實生活也好,表現(xiàn)主觀感情也好,都必須納人一定的審美形式,才能成其為藝術?!八囆g的形式性”就是認為形式構成了藝術之最根本的特征。
對形式的認識,后來逐漸發(fā)展為“有意味的形式”。
具體顯現(xiàn)為:對稱與均衡;反復與節(jié)奏;多樣與統(tǒng)一。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通過對交通的組織、用地功能的分區(qū)、各種公共設施的配套、綠色環(huán)境的開發(fā)、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城市天際線的表現(xiàn),把城市的各種環(huán)境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從形態(tài)、功能、人的行為心理等各個方面,使景觀組群由無序變?yōu)橛行颍钩鞘械木坝^環(huán)境得以發(fā)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中必須把握好組織與被組織的關系,在制約中尋找自我,使設計師更客觀地對待創(chuàng)作的客體,進人無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來。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客體不會與其他的城市公共設計雷同,不會是隨便從別處抄來,也不能隨便搬到他處,而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殊表現(xiàn)。
3.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觀的傳承
3.1意境說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核心觀念。
意,指創(chuàng)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觀思想感情。
境,指創(chuàng)作者對客觀形態(tài)的描繪與刻畫。
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認為,寫實,不是自然主義的描繪對象具體的形態(tài),要求達到內在精神的神思,強調“似與不似之間”,現(xiàn)代畫家齊白石說:“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象用在似與不似之內”。
當今,許多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作品繼承了意境說美學特點,尤其是雕塑作品。
3.2格調說
中國傳統(tǒng)美學往往強調“虛實相生”、“以簡就繁”、“計白當黑,妙在無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城市公共設計是對人類的生存空間進行的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的對象是構成人類生存的空間,而產品設計創(chuàng)造的是空間中的要素。這就需要設計師對其進行總體的綜合的規(guī)劃與設計,首先要注意協(xié)調各對象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各要素之間的虛與實,簡與繁的關系。
3.3氣韻說
氣,本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概念,指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韻,本指和諧的聲音。氣構成事物,韻則決定事物的雅與俗,高與低,美與丑。氣韻,就是說,具有高雅氣質的人才能做出高雅的藝術品。
中國古代美學重神而輕形,這種美學理念直接影響當代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在城市雕塑和城市水體設計時,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如由北京大學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心等單位合力完成的奧林匹克公園,主要創(chuàng)意是整個設計像荷花在荷塘中繁茂生長一樣。運動員、裁判員和其他參與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好比被荷葉呵護的水中和水面上豐富多彩的生命活動。中央的步行區(qū)域和必要的交通設施是關鍵。整個設計弱化了具體形態(tài)的描繪,極力營造出一種荷塘意境。
4.小結
本文重點對城市環(huán)境藝術設計美學傳承進行概述:
4.1以傳統(tǒng)美學理念為切人點,首先闡述傳統(tǒng)美學觀念,解決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學等問題;
[論文摘要廣告信息傳播的接收過程存在四個心理層次,它深刻地反映了廣告?zhèn)鞑ヅc心理學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廣告?zhèn)鞑バ睦淼难芯恐?,用現(xiàn)代心理與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探討、觀照廣告?zhèn)鞑ブ械男睦憩F(xiàn)象,能使廣告?zhèn)鞑バ睦砝碚摳尤诤?,并得到縱深發(fā)展。
廣告?zhèn)鞑ピ诋斀駮r代已是不可或缺的傳播形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廣告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引人注目。廣告是企業(yè)或其他經濟實體有計劃地利用媒體傳送各類信息進而影響公眾行為的信息傳播活動。廣告學是在傳播學所揭示的信息傳播整體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廣告領域特殊矛盾和特殊規(guī)律的科學。廣告學的研究對象是信息傳播,廣告主和廣告策劃者是廣告的傳播者,廣告信息是廣告?zhèn)鞑サ闹匾獌热荩V告的各種媒介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網絡均是廣告?zhèn)鞑サ拿浇?。接觸廣告媒介的受眾即是廣告?zhèn)鞑サ氖鼙?。在廣告信息傳播過程中,包括廣告展示、表現(xiàn)、傳遞、接收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本身就是廣告?zhèn)髡哒f服受眾通過對廣告信息的認知、理解,轉化為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過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心理的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心理是人腦的機能,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一方面廣告本身具有對受眾心理產生影響的功能,即傳遞溝通功能、誘發(fā)或滿足需要的功能、影響態(tài)度與促進購買行為的功能;另一方面,廣告?zhèn)鞑ミ^程與心理學之間也存在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即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理論架構。
一、廣告?zhèn)鞑ヅc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種新的思潮、范式和研究取向。就狹義而言,認知心理學則指信息加工心理學?,F(xiàn)代認知心理學派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說明人的認知過程,他們認為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收、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包括知覺、注意、記憶、心象(或意象、表象)、思維和語言等。廣告信息通過媒介傳遞給受眾,則受眾接受信息的過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腦和電腦都被看做是加工符號的物理系統(tǒng),而人腦的活動和電腦的信息加工功能都是符號操作過程。換言之,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試圖把“認知”概括為人的所有的心理活動,并把人的心理活動模擬為計算機式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基本特征在于能夠用符號的形式表示外部環(huán)境中的事物,也能用符號的形式表示自身的系列操作過程,即對外部環(huán)境事件進行信息加工,也能對自身的操作過程進行信息加工,因而人的思維活動就可成為能夠進行客觀描述的具體信息過程,這一理論開創(chuàng)了從信息加工觀點研究人類思維的新取向。美國心理專家羅伯特·L·索爾索在《認知與心理學》中這樣闡釋道:“認知心理學研究我們如何獲得世界的信息;這種信息又怎樣表征并轉化為知識;它怎樣貯存;知識又是怎樣用來指導我們的注意和行為。它涉及心理過程的全部范圍—從感覺到知覺、模式識別、注意、學習、記憶、概念的形成、思維、表象、回憶、語言、情緒和發(fā)展過程,而且應貫穿于行為的各個領域。廣告信息傳播過程與認知心理學研究方向是緊密相聯(lián)系的。
認知心理學強調人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一種激活的圖式指導知覺的理論,當輸入的信息激活了人腦中與之相關的原有的知識,并使輸入信息中的新知識與人的陳述性知識網絡中相關的原有知識貯存在一起時,人便獲得了新信息的意義。在廣告?zhèn)鞑ブ校斒鼙娊邮苄碌男畔V告,抑或有關新產品.或一個新商標一個公司的名稱,那么受眾會以此為刺激來激活腦中原有的同類產品或商標或公司的名稱,也就是激活人腦在記憶中所貯存的信息,這樣使人產生內部知覺期望,以指導感覺器官有目的地指導和接受輸入的新信息。
認知心理學強調表征的標志性,表征是人的認知歷程的一個重要標志和步驟,也是認知心理學核心概念之一。認知心理學派認為:“所謂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記載方式。這些表征代表了外部世界有貯存在頭腦中的信息。一個外部客體在心理活動中可以具體形象、或者以語詞和概念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些形象、語詞和概念等都是信息的表征。表征既是反映和代表相應的客觀事物,同時又是內部加工的對象。廣告?zhèn)鞑ブ袀髡咚鶄鬟f的信息,為了加強吸引力和注意力,都是伴隨著圖像、音響、色彩等因素,這就需要創(chuàng)意。廣告創(chuàng)意是廣告人對廣告創(chuàng)作對象進行想象、加工、組合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從表象、意象、意念、聯(lián)想中獲取創(chuàng)造的素材,實質上也是認知心理學的表征的心理活動歷程。誠然,認知心理學也有本身的不足點,主要是缺乏對人的情感動機和個性等重要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
二、廣告?zhèn)鞑ヅc行為主義心理學
廣告是一種大眾媒介的傳播活動,是廣告客戶通過媒體傳送各類信息,從而影響公眾行為的信息傳播活動。這里的公眾行為特指消費者行為。廣告的受眾對象是廣大消費者,廣告的內容是有計劃地傳播商品信息、勞務信息或消費觀念,廣告?zhèn)鞑サ哪康氖菫榱舜偈瓜M者的購買行為。因此,在研究廣告?zhèn)鞑サ耐瑫r,就要研究消費行為。
解釋消費行為的理論,最主要的是行為主義心理理論。行為主義又稱為‘“刺激一反應心理學”,即S-R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華生在其宣言性的《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一文中說:‘“就行為主義者的觀點來說,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純客觀的實驗分支。它的理論目標在于預見和控制行為?!毙袨橹髁x心理理論的核心概念就是刺激一反應。這種理論認為,行為是有機體應付環(huán)境的全部活動,應該把行為和引起行為的環(huán)境影響分析為兩個最簡單的共同要素,即刺激(S)和反應(R)。可以根據(jù)刺激和反應,根據(jù)習慣形成習慣整合和條件反射等來進行表述。行為心理學家在研究與實踐中,把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諸如刺激、反應、習得、強化、泛化、消退等。這些術語和概念都具有完全的心理學的意義。消費者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是廣告刺激、商品刺激的結果?!按碳ひ环磻钡臈l件反射理論運用到關于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中,可以證實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反射之間的聯(lián)系多次“重復”,對條件反射的形式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廣告?zhèn)鞑ヒ詮姶蟮墓菰诙鄠€媒體中宣傳某一品牌,那么這一品牌給受眾即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消費者經常購買這一品牌的商品,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建立起一種穩(wěn)固的條件反射,一旦消費者再次見到這種品牌商品或重新產生對這種品牌商品的需要時,就會再去購買它。因此、在廣告?zhèn)鞑ブ?,廣告?zhèn)髡吆芟Mㄟ^廣告使受眾即消費者能夠把他們的品牌與其產品牢牢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刺激一反應”的強度愈大,條件反射建立得愈牢固。帶有某種“定向”性質的購買行為就越容易出現(xiàn)。
行為主義心理理論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斯金納。主張“操作條件反射”或“操作行為”的新思想。斯金納根據(jù)自己創(chuàng)制的“斯金納箱”研究動物行為的結果.提出關于操作條件作用的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同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所主張的操作行為關注被試的主動性,關注于如何解釋受環(huán)境影響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而后者卻是被動的,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斯金納還提出“強化”的概念。他認為,有兩種強化類型會影響反應重復出現(xiàn)的概率: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那些能夠不斷加強某種反應出現(xiàn)機會的事件.而負強化就是用來鼓勵某種特定行為的那些不愉快的或者消極的結果,負強化與正強化的目的都是用來鼓勵某種所希望行為的出現(xiàn)。廣告?zhèn)鞑コS谩翱謶衷V求”來表現(xiàn)廣告內容,這正是一種負強化,其目的就在于鼓勵受眾,通過購買廣告上的產品從而避開消極后果。
三、廣告?zhèn)鞑ヅc人本主義心理學
與行為主義心理學比較起來,人本主義心理學則強調人的內在價值觀,并把人的本性和價值第一次提到了心理學研究對象的首位,特別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闡明了動機的巨大作用,傳播的宣傳受眾是以消費者為主體,以促銷為目的的。在影響消費者行為的諸多心理因素中,需要和動機占有特殊主要的地位,與消費行為有著直接而緊密的聯(lián)系。動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而需要則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和源泉。可以說,需要是消費者行為的最初原動力,動機則是消費者行為的直接驅動力。如果處在一個接連不斷的廣播廣告或電視產品宣傳的環(huán)境之中.可能因為受眾的消費需要與其廣告?zhèn)鞑サ膬热菹辔呛匣虿晃呛隙a生不同的傳播效果。比如,廣告?zhèn)鞑サ膬热菔顷P于品牌汽車的宣傳,有受眾剛好有購買小汽車的需要,那么他一定會認真地觀看和了解廣告?zhèn)鞑热?而另外的受眾沒有購買小汽車的需要,那他在接觸汽車宣傳的廣告?zhèn)鞑r,可能產生厭煩和抗拒心理。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需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另一類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認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心理需要屬于高級需要。這就給廣告的定位和產品的定位提供重要參考。例如,同樣是德國奔馳牌轎車,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廣告定位就不同?!叭绻腥税l(fā)現(xiàn)奔馳牌汽車突然發(fā)生故障被迫拋錨。本公司將贈送美金一萬元”,這則廣告語極盡該公司對產品的信心和自豪感,也迎合消費者對產品優(yōu)質的需要?!爱斈钠拮訋е⒆釉诒╋L雨的漆黑夜晚開車回家時,如果她駕駛的是‘奔馳’牌汽車,您盡可放心”,這則廣告定位在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的結合點上?!敖o您的朋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該廣告定位在表明身份、地位的需要上。
在這里還值得提及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得的潛意識理論。潛意識是心理深層的基礎和人類活動的內驅力。而廣告心理作用還在于引起和調動消費者的潛意識需要。
四、廣告?zhèn)鞑ヅc格式塔心理學
廣告?zhèn)鞑ブ械碾娨晱V告常常以畫面、音像、色彩等形式組合出現(xiàn),另外,戶外廣告中的張貼廣告、車身廣告、大型路邊廣告、室內外的POP廣告等多以廣告畫面出現(xiàn),充分表現(xiàn)視覺藝術的生機與活力。格式塔心理學研究,較為集中他表現(xiàn)在視覺和知覺研究領域。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意譯為“完形”。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是韋特默、苛勒、考夫卡,他們提出了一些極有價值的視知覺效應和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完形—整體心理學思想的意義,格式塔心理學家關于視覺和知覺的研究,對于廣告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他們曾經歸納總結了關于圖形和視知覺的五個完形組織法則;(1)圖形一背景。在一個具有一定配置的場內,有些對象突出來形成易于被感知的圖形,而其他對象則退居于次要地位成為背景。(2)接近法則。刺激在空間或時間彼此接近時,容易組成整體。(3)相似法則?;ハ囝愃频母鱾€部分如形狀、顏色和大小等有被看成一群的傾向,容易組成一個整體。(4)閉合法則。刺激的特征傾向于聚合成形時,即使其間有斷缺處,也傾向于當做閉合而充滿的圖形。(5)連續(xù)法則。刺激中能彼此連續(xù)成為圖形者,即使其間無連續(xù)關系,人們也傾向于組合在一起視為整體。格式塔心理學家考夫卡應提出“簡潔律”,即“最小限度的單一性將是一致的單一性,而最大限度的單一性則是理想的清晰度的單一性”。這在廣告?zhèn)鞑ブ小皩ふ矣幸饬x的圖形的態(tài)度產生了清晰度”是十分有構圖的理論價值的。
五、廣告?zhèn)鞑ヅc社會心理學
廣告?zhèn)鞑膫鞑サ氖侄慰?,是依賴大眾傳播手段的,從傳播的?guī)模和性質看,大眾傳播屬“社會傳播”,因此廣告?zhèn)鞑サ纳鐣允遣谎远鞯?。廣告?zhèn)鞑サ娜貍髡?、受眾、廣告信息,而傳者、受眾是社會中的人,社會中的每個個體一方面受該社會的影響,另一方面,個體又對這個社會發(fā)生著作用。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思想、行為如何受他人影響的學科。廣告?zhèn)鞑ニ婕暗闹黧w既包括傳者又包括受眾,這里的傳者或者受眾可能是群體成員的個體,也可能是由這些個體組成的規(guī)模不等的群體,也就是說廣告?zhèn)鞑ニ婕暗闹黧w既具有個體性又具有群體性。在研究廣告?zhèn)鞑バ睦淼耐瑫r又聯(lián)系社會心理學,是因為其一涉及到個體受他人或社會影響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如受眾個人的社會態(tài)度認知偏見、歸因等;其二涉及到一些既由個體所體現(xiàn)同時又為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所共有的心理行為,如模仿、從眾、感染等;其三是那類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心理行為,如時尚與流行、各種特征的消費行為等。在研究廣告?zhèn)鞑バ睦硗瑫r,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理論,來觀照廣告?zhèn)鞑サ挠嘘P現(xiàn)象,能更加突出廣告?zhèn)鞑ド鐣缘奶攸c,進而推動廣告?zhèn)鞑サ牧夹园l(fā)展。
六、廣告?zhèn)鞑ヅc其它心理學
(一)廣告?zhèn)鞑ヅc普通的心理學廣告?zhèn)鞑ナ莻髡咄ㄟ^媒體向受眾廣告信息,并試圖說服受眾即消費者對其宣傳的產品采取購買行為的過程,作為廣告?zhèn)鞑ブ黧w的傳者及受眾,在外界環(huán)境刺激事件作用于人的感受器的同時,如何對外界信息加工和處理?這就涉及到人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等,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規(guī)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它涵蓋范圍較廣,按照心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可從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情緒、動機、能力、氣質、人格等多視角、多層面對廣告?zhèn)鞑ガF(xiàn)象進行探討。
(二)廣告?zhèn)鞑ヅc心理語言學廣告語言是廣告?zhèn)鞑サ闹匾刂唬鴮σ粋€新的廣告,受眾如何去理解它?而傳播廣告信息的廣告主,如何讓將要傳播出去的廣告語言容易被受眾所理解?傳者和受眾面臨一個對廣告信息—在這里特指廣告信息的理解和被理解的問題。心理語言學是研究人類個體如何獲得、理解和生成語言的心理學分支,它從心理過程和心理機制的角度來研究人類的語言活動特點。心理語言學涉及到語言獲得、字詞識別中的詞頻效應、語境與詞頻的關系、句子的加工、句子理解時間的測量、語篇分析、語言加工中的推理等問題。中國心理學家劉英茂的《語言理解研究的新領域》、桂詩春的《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彭觀齡的《語言心理學》影響較大。通過心理語言學的理論會考察、研究廣告語言,對廣告?zhèn)鞑ダ碚摰纳钊颂接懹幸粋€拓寬。
繩鵬是八十年代的公派留學生,當時,他是以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的身份到英國威爾士大學卡蒂夫商學院讀MBA的。MBA對于那個時候的國人來說尚屬新鮮事物,繩鵬同樣是帶著“MBA是個什么東西”的疑問踏上英倫這塊土地的。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完全浸泡于國際銷售屆的繩鵬用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成功地說明了“這個叫銷售的東西究竟是什么”。他的演說引起了我國銷售學界乃至世界銷售學界的普遍關注,也激起了更多人渴望撩開神秘面紗窺視繩鵬的好奇心。
不得不提的“認知”與“行為”
“認知”是認知心理學,“行為”是行為科學。都屬于較為抽象的學科,可在與繩鵬談話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也沒有脫離“認知”與“行為”的“理論眼鏡”,用他的話說,它們對他影響太深了,已經到骨子里了,想擺脫都擺脫不掉。
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分析的諸多案例中,很多企業(yè)都同樣面臨一個無能為力的環(huán)節(jié)――人行為的多樣化,因為任何一個企業(yè)都希望公司中的職員形成某種共同的行為模式,這樣對公司的發(fā)展必然是有利的,但事實上每個人每天早晨上班時,拖來的腦袋都是一個小社會。碰巧繩鵬當時MBA研究論文是《戰(zhàn)略執(zhí)行過程中行為問題》。結合這個研究,繩鵬研究的范圍就涉及到了認知心理學、行為科學、群體心理學等學科,并同時完成了《作為概念過程的決策過程》這篇研究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他在以后銷售和銷售管理研究的思想基礎,無形中對他以后的工作生活都發(fā)生了重要的影響。
談起留學生活,他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學會了“寬容”――很難得的禮物。他用“認知”與“行為”來解釋自己的寬容與包容。如果說在留學之前,他更愿意將凡事界定個對與錯,如今他則更希望看到多姿多彩與個性張揚。放在以前,一件事情的對錯黑白會攪得他徹夜難眠,現(xiàn)在,兩個截然相反的觀點充斥他的大腦,他也會非常坦然地做著這一切。因為,每一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導致他們的行為必然是迥異的,這樣的世界才可以在撞擊中快速發(fā)展。
聊起現(xiàn)在高溫不減的留學熱潮,繩鵬持肯定態(tài)度。他說,并不是說留學就能夠使人成功,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確實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與一個人的思想及行為產生摩擦,從而使人的思想在相互影響中發(fā)生著改變。
繩鵬MBA畢業(yè)之后,就在英國加入了殼牌這所大型跨國公司。最開始作油品業(yè)務,后來擔任大中華航空業(yè)務發(fā)展經理,這其中,他最關注的就是銷售和銷售管理,這也為后來他寫作《這個叫銷售的東西究竟是什么》一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我談到“殼牌公司給與你了很多有形無形的東西” 時,繩鵬沒有直接回答,他卻認真地說他給與了殼牌各種回報,這也就應了他的理論“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摩擦”。
生活中需要精神力量
繩鵬在老家安徽曾經擁有非常幸福的童年時光,雖然物質貧乏,精神世界卻豐富多彩,與兒子相比,他倒真有點同情物質世界富足的他們。小時候,父母就夸他精神勁十足,他卻不承認。因為只有他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這樣,不對胃口的東西,他常常會像泄了氣的氣球。所以,他一直會選擇自己喜歡作的事情,上帝也真的成全了他,沒有半點勉強。
剛去英國讀MBA的時候,思想還沒轉過勁來。聽別人說MBA是管理類學科,在國內被列為文科。一直學習理工學科的繩鵬很難適應社會科學的理論,在他的意識里,人文科學哪里可以稱得上是“學問”,邏輯沒邏輯,系統(tǒng)沒系統(tǒng),根本沒什么好學的。但是,由于他以前讀過一些亂七八糟人文科學方面的書籍,這些對于他學習MBA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接觸MBA的過程當中,他逐步發(fā)現(xiàn)了自己原來學術觀點的狹隘性,改變了對社會學科的偏見,“原來1+1可以不等于2”。發(fā)覺了其中的趣味,繩鵬鼓足了氣力,一定要認認真真學好它。
初到陌生的國度,別人都會經歷一段磨合期,才會全力以赴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繩鵬的精神力量卻大得驚人,他認準了要學好MBA,就一分鐘都沒懈怠。很多學生到了英國學著英國人開始信奉上帝,說是國內人有信仰危機。繩鵬卻只信自己,他不需要依靠某樣東西或者某個人才可以生存得更好。他說,這固然和他與生俱來的秉性有關,但也受到了一部分有思想的杰出人士的影響。比如,原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科院院士、國家一級研究員汪德昭先生和原中科院聲學所副所長陳敖達先生。出國前,他作過好幾年汪德昭先生和陳敖達先生的助手,這兩位精神力量驚人強大的老科學家和學問人對他產生了足夠的影響。
這個叫銷售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離開殼牌公司之后,繩鵬來到了當時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個重要部門德爾福公司,先后擔任北方區(qū)客戶經理,銷售與市場部經理,德爾福公司中國區(qū)負責三大業(yè)務的客戶總監(jiān)。其間,他繼續(xù)關注與實踐著銷售與銷售管理理論。近五年在英國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加上十余年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從理論與實踐上不斷完善著他的銷售學,以至于去年的繩鵬,僅僅用了一個月零20天時間就寫就了28萬字的著作《這個叫銷售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斑@是一部從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決策學、認知心理學、哥斯塔特心理學、個體和群體心理學、行為科學及心理語言學等)來系統(tǒng)地總結銷售和采購行為及其過程的奠基性作品,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性極強的應用概念體系,既是一部學術性、實用性俱佳的學術著作,又是一本難得的教科書和工具書。此書的出版引起了我國銷售學界乃至世界銷售學界的普遍關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