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軸對稱圖形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軸對稱圖形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軸對稱圖形教案

第1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詞]數學思維 訓練 方法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1-086

數學是思維訓練的最重要學科,所以有人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可見數學思維由于有無窮的威力才擁有無上的魅力。數學能力的核心就是數學思維,數學學習的目的并非是僅僅獲得數學知識,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技能,提升思維品質。強化小學數學思維訓練,正是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思維火花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學習認知是一個由直觀到抽象、由表象到本質的發(fā)展過程。教材、教師、教法、環(huán)境等外部誘因,都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而教師是各種外部誘因中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利用教材、教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思維展開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導入時創(chuàng)設了“我愛我家比比看”活動情境,讓學生比比住房總面積、比比臥室大小、比比自己的床鋪大小。學生聽說要比一比這些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自然是熱情倍增,很多學生爭相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我聽老爸說,我們家房子是160平米的,在我們這個區(qū)是最大的。有的學生說:我的臥室是14平米,可寬敞了,放得下床鋪、書桌、鋼琴。

很顯然,由于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最熟知的,也是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所以學生思維很快被激發(fā)出來。通過比較,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有了更直觀更直接的認知;學生對“平米”的概念也越來越清晰。

二、精心引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拔節(jié)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擺脫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在精講中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準確找到引導點撥的方位角度,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有前瞻性的認知。根據學生思維特點,教師不妨在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等方面入手,讓學生梳理好數學要素之間的關系。小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等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對數學現(xiàn)象進行細致觀察,運用比較、分析和綜合等方法,將這些數學因素進行有效整合,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思維認知。

如在學習“認識小數”時,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小數這個概念,很多學生都反映不好懂。為了讓學生對小數有更清晰的認知,我特別設計了一道實踐操作題:在我們身上找小數。我讓學生以直尺為測量工具,在自己身上找小數的存在。我首先做出示范:我的食指為12.3厘米,鞋子為42.5厘米。學生很快就找到操作要領,用直尺在身上到處測量,并記錄下小數值。課堂展示時,有學生居然能夠量出自己眼睛、鼻子的長度,雖然其準確度較差,但其對小數的認知卻更加深刻了。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引導點撥非常簡單,但學生卻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這是因為教師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比較到位的認識。教師帶頭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長短”,學生感到非常新鮮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思維訓練。

三、優(yōu)化案例分析,助推學生思維成長

數學教學案例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客體,教材文本中的教學案例,都是篩選出來的,而且具有典型性。教師對這些教學案例的運用,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智慧。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追求學生知道怎么做,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不過多關注。學生學習充其量就是模仿秀,思維得不到有效促進。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列舉“反例”,從反面進行思維突破,這對學生思維開發(fā)有重要作用。

教學案例并非要照搬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己設計。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看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然后提出幾個問題:什么叫軸對稱圖形?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什么叫對稱軸?學生也都能順利解答。我又給出新問題:找身邊不是軸對稱的圖形。剛開始時,學生表情都很輕松(大概認為這樣的問題根本不在話下),可真正找起來卻并不順利,因為我們身邊不是軸對稱的圖形實在是太少了。學生苦苦尋找,終于找到幾個不是軸對稱的圖形,如鞋子、笤帚、抹布、半截橡皮。

在這個反例尋找中,學生可謂是煞費苦心,連半截橡皮都找出來了,這說明學生真的是開動了腦筋。試想一下,如果讓學生找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學生會很快找出一大堆來,這樣還有什么訓練價值呢?教師來個逆向思維,讓學生找反例,這就是出奇制勝,給學生思維成長增加了催化劑。

第2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一、“意外”中的生成性資源――乘機提取,點石成金

每一堂課即使教師事先備課再充分,也難以預料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和事件。巧妙地利用這些意外,不僅能很好地化解教師的尷尬,課堂教學也會因此閃現(xiàn)出人性的光芒。

如教“時、分、秒”一課時:

上課鈴聲響完。突然,一名學生要上廁所。全班騷動。

“你去吧”。剛說完,我有了好主意:“小朋友,請你們看著墻上的鐘表算一算,他浪費了我們多少時間?”

該生回來后,學生紛紛匯報他所用的時間,結果不統(tǒng)一。

師:“你們是怎樣看時間的呢?你們想交流嗎?”

在學生交流中相機教學新知……

再如在教“軸對稱圖形”一課時:

知識鞏固時,學生興高采烈地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突然,前排一名學生舉起雙手,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全班哄堂大笑。

笑聲中,我靈機一動:“你們?yōu)槭裁葱Π。俊?/p>

生:他伸懶腰,違反紀律。

師:哦!你覺得他伸懶腰的姿勢美嗎?

生:不美。

師:你為什么覺得他這個動作不美呢?

學生跟著感覺走,無法言表。

教師對稱地高舉雙手,又平舉雙手:“老師的這些造型美嗎?”

學生有所領悟:比他的美多了。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你的動作是對稱的。

師:你是說,老師的這些姿勢,如果拍成照片,就是軸對稱圖形?

生:是的。

師:如果老師為你們拍照,你們會做一個動作,使拍出的照片也是軸對稱圖形嗎?

……

上述案例中的意外事件,是教學中的“不和諧音”,但教師并沒責怪,而是別具匠心地過濾其消極影響,提煉其有用的成分,借題發(fā)揮,轉化為一首美妙的“插曲”。

二、“錯誤”中的生成性資源――見風使舵,峰回路轉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錯誤。教師要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在觀察、傾聽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困惑,理解的偏差。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純地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練習得以糾正,而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課堂教學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偏差、失誤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師的牽而帶之,引而不發(fā),不僅能促進學生自我反省和觀念沖突,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而且也能令課堂峰回路轉。

三、“差異”中的生成性資源――因勢利導,原汁原味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存在差異的,他們所獲得的數學感受和經驗積累也就存在天然的差異。我們要重視這種差異,讓它成為一種可利用的資源,為我們的數學所用。

比如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一課時,我設計的教案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由圖說出幾個7,再一步步歸納得出7的乘法口訣。可沒想到課剛開始,一個學生就站起來,說:“老師,‘7的乘法口訣’我會背?!彪S后,許多學生都附和著說自己也會,有的甚至還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這可怎么辦?我一下愣住了。但馬上我就做出了一個決定,拋棄原來精心準備的教案,就從學生的這個實際情況出發(fā),重整教學流程。于是,我說:“你們真厲害,連乘法口訣都會背,不錯,不錯。哪有不會背的嗎?”果然,幾只小手怯生生地舉了起來,教師抓住挈機說:“還有這些小朋友不會,你們愿意幫他們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讓他們把‘7的乘法口訣’記得又快又牢呢?”這下課堂沸騰了。有的指著書上的插圖教著;有的用身邊的小棒教著;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劃;還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訣來……這下學生由“學數學”成為“教數學”,學習熱情直升到極點。

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合作中,初具經驗的學生,通過對“先前經驗”進行解釋、說明和共同論證,可以使經驗更加清晰、豐富、完善和科學;“先前經驗”稍缺的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第3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注重有效性

一、做好上課前的“有效”的準備工作,注重模式探究的有效性

課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熟悉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只是要知道本節(jié)課要教什么,還要全面了解《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以及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對整個教學內容有一個很好的定位。這樣在備課的時候才能駕輕就熟,才能把本節(jié)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才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數學活動。其次,要吃透我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我們既要了解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了哪些知識,還要了解學生已經具備了怎樣的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預設他們在學習中會出現(xiàn)怎樣的困難。這樣有利于我們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整合,寫出適合自己本班學情的行之有效的教案。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這個內容時,教材上的內容包括軸對稱圖案的欣賞、畫對稱軸、了解軸對稱的特征和畫軸對稱圖形等環(huán)節(jié)。而我在備課時,利用課余時間在班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得知他們對什么是軸對稱圖形、畫對稱軸、 剪軸對稱圖形等知識掌握的很好,有些學生甚至現(xiàn)場做演示。于是,我調整了之前的教學思路,把教學中的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通過課前操作預熱的形式,并采取小組評比優(yōu)秀作品的激勵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有助于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調整,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解軸對稱的特征”、“畫軸對稱圖形”等內容上,這恰恰也是學生存在問題最多、需要花費精力研究的地方。

同時,作為一線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值得探究和學習的。而我們所熱捧的國外的教學模式,多是從成熟的教育理論中演繹出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具有科學性、代表性和理論性。它們的優(yōu)勢是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十分有益,但教育成績不甚理想。有些教學模式甚至過分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削弱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我們可以借鑒先進的模式,但是一定要讓模式“本土化”。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模式背后的理念,學會尊重學生,學會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敢于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我們需要在打破模式――建構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的過程中讓自己不斷成熟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爭當一名高效的教師。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注重學習形式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中。每一節(jié)課,如果沒有華麗的課件,似乎就不夠完美。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當美麗、富有動感的課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因為給了他們太多的感官刺激,孩子學生思考、交流的機會少了,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我們知道,有時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取代的。比如在講《分一分》這一課時,我先后采取過課件演示動態(tài)分、拿一個蘋果直接平均分的兩種方法,學生在第一種方法中,沒有親身感受,只是知道了大概是怎樣的一個過程。第二種方法中,學生親自分一分,直觀地感受了“分一分”的過程,對于平均分的印象更為深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

我們也要注重學習形式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堂中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讓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發(fā)表信息,這也是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活動的實質內容。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合作活動的探究一定要有必要性,不能為了探究而探究。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中,學生已經通過操作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研究正方形的面積時,如果再安排學生操作,這樣操作的意義就大打折扣,因為這個操作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成分很少,達不到小組合作的根本目的。

三、關注課堂評價,注重評價激勵的有效性

首先,我們要注意教師的有效表揚。表揚要有針對性,不能太過寬泛。比如一個學困生在列豎式計算時,雖然計算過程有些慢,但是計算很準確,書寫更是認真。那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評價呢?如果只是說“你很棒”,我想孩子不會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如果我們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你不僅算得很準確,你的書寫也值得同學們學習?!边@句針對性很強的評價,突出了孩子的優(yōu)點,激勵的效果會更明顯。表揚也要有引領性,一句激勵的話,如果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孩子,就可以在班級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效果,也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我們的課堂。

其次,藝術地批評孩子也是一種激勵。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如果只是問,你怎么又犯這樣的錯誤了,我不是提醒過你了嗎?孩子的心理會有很大的負擔,對我們的課堂會很排斥。如果我們藝術性地批評,比如,你這個小馬虎,又把小數點搞丟了。再如,你快點把“認真”這個好朋友找回來吧!這樣的批評,孩子們聽起來親切,也讓孩子從此樹立一種信念,那就是“我錯了,我改了,從此一切就晴空萬里”。

在有效課堂的口號越喊越響亮的時候,在我們對它的渴求更加迫切的時候,我們老師更要注重發(fā)揮有效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不僅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傊?,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我們教師就要關注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一位教學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第4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詞:數學課堂;錯誤資源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2-071-2

一、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錯誤資源

錯誤是一種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其價值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錯誤背后的創(chuàng)新價值。作為教師,不僅要注重開發(fā)錯誤,更要善于利用錯誤,讓錯誤發(fā)揮最大的價值。那么,作為老師,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錯誤呢?

1.設計陷阱――巧借錯誤

案例1:在一次《量的計量》復習課上,一位老師是這樣引入的:

出示莫愁湖圖。提問:你能看出這是什么地方?

(課件出示)莫愁湖湖面呈三角形,平均水深為1左右,湖的周長為5,公園內南京標志性景點之一莫愁女塑像高為2。公園現(xiàn)有面積為47,其中水面面積為33。湖內可蓄水500000。

這時全班孩子都笑了,所有的聽課老師也笑了,緊張的氣氛一下子煙消云散,班上一下子炸開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

這時老師接著問:你們?yōu)槭裁葱Γ磕銈冇X得應該加上什么單位呢?

(課件演示)莫愁湖湖面呈三角形,平均水深為1()左右,湖的周長為5(),公園內南京標志性景點之一莫愁女塑像高為2()。公園現(xiàn)有面積為47(),其中水面面積為33()。湖內可蓄水500000()。

學生試著填空,課件一一出示答案(如出現(xiàn)錯誤,可板書出不同意見,如填“平方千米、升”,先板書出來,老師再請學生一一舉例)。

這節(jié)課老師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精心設計了教案,使教學產生了波折,激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也正因為是學生的錯誤,聚焦了學生的關注點,使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得到了升華。一節(jié)枯燥的復習課,由于老師巧借錯誤,激發(fā)了學生無窮的探究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一位著名的特級教師說過這樣的話:教3十2=5的老師是合格的老師,教3+2=?的老師是好老師,而教3+2=6的老師才是優(yōu)秀的老師!由此可見,錯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心理矛盾和問題意識,啟發(fā)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讓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問題,有效解決問題。

2.優(yōu)化教材,暴露錯誤

案例2:在教學《面積的含義》一課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了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哪一個面積大,要求是不能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在小組活動中,有的小組用統(tǒng)一的方格紙去測量,有的小組用相同的條形紙去測量,但唯有一個學生用的是不同形狀的紙條去填充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看到這里,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問:能不能用不同形狀的學具填充這兩個圖形?在演示的時候,其他學生紛紛提出質疑:如果用不同形狀的學具填充來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大小,那么填充的圖形又如何來比較他們的大小呢?在面紅耳赤的爭辯中,方法也就越辯越明了。最后學生達到統(tǒng)一認識:要用相同的紙去量面積的大小。

在學生動手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將個別學生的不當操作暴露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很多新想法。學生們在討論問題時不知不覺對教材中的多種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觀察法和重疊法都有其局限性,確定了用相同的紙條量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它不但易于操作,而且對后面學習面積單位有積極的影響,也使這節(jié)課真正做到了課堂因錯誤而精彩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錯誤實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3.沉著冷靜,應對錯誤

案例3:在《軸對稱圖形》一課中,學生們興致盎然地學完了新課知識后,完成了一組判斷題,其中一題是“所有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由于前面學習中遇到的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學生認為這道題是正確的,而筆者也不假思考地點點頭。這時突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不對,菱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學生的話音剛落,筆者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筆者也立刻認識到了這是一個生成性的資源。于是,筆者立即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最終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

老師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對待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應該是善待錯誤而不是放縱錯誤,要通過教學機智把錯誤的事實轉變?yōu)樘骄繂栴}的情境,打破課前的預定目標,促使具有鮮活的個性的探究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生成。如在本節(jié)課中,當孩子提出菱形是軸對稱圖形時,以此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問題”踢給學生,迅速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讓他們親身經歷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并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的結論,這樣的處理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在學習過程中如何糾正錯誤

1.順水推舟

案例4:潘小明老師在《認識圓》的“畫圓”教學中,先讓學生用圓規(guī)在自己的練習紙上嘗試畫一個圓。等學生畫好后,潘老師選擇幾幅典型的作品:起點和終點不在同一位置的;將弧線畫得粗細不等,形狀不一的;把“圓”畫成了橢圓形狀的等等。看到這些作品,學生們笑的前仰后俯,筆者正為潘老師捏了一把汗,沒想到他鎮(zhèn)定自若,笑著問學生“你們在笑什么?”同學們齊聲回答:

“這些都不是圓形,畫錯了!”聽到孩子們的回答,潘老師立刻讓他們思考問題的原因。此時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一個一個找出原因,有的說圓心沒有固定好,有的說用力不均勻,圓規(guī)使用的方法不正確也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潘老師話鋒一轉問:“畫圓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既規(guī)則又美觀的圓呢?你們可以想一想,說一說?!苯酉聛韺W生順利地總結出畫圓的方法,然后又讓學生再一次畫圓,結果全班學生畫的全部正確。

由于老師善待學生的錯誤,利用錯誤輕松點出畫圓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對錯誤的思維作出修正,其作用不僅在于改正思維中的錯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長智慧,學會學習方法。教師這種對錯誤寬容而不縱容的態(tài)度、開放而嚴謹的治學精神影響著學生,保護了學生善于觀察、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了知識,給課堂畫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特級教師潘小明的課堂上,讓我們不僅領略了大師精湛的教學技藝,更重要的是他關注學生的錯誤,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所有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將錯就錯

案例5:觀察右邊的黑板報,思考

《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生1:《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12。

生2:不對,是13。

師:那么《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呢?

生1:13

生2:12

生3:14

師: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標有這張圖片的紙,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們很快折好了,舉起手中的紙,興奮地說,老師我們知道了。

這道題目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剛接觸幾分之一,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幾分之一之間的區(qū)別,這時老師讓學生折一折,深刻體驗了的幾分之一,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地鞏固了新知,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

在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堂中,筆者們何不“將錯就錯”。你也許會問:在嚴謹的數學課堂中,哪能知道錯了還讓它錯下去?其實這里的“將錯就錯”指的是:在數學課堂中,碰到了有錯的、有誤的題目或回答,老師不要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靈活地處理這些內容,引導、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共同解決,把這些“錯誤”變?yōu)橛兄谡n堂教學的素材。

3.欲擒故縱

案例6:邊長為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如何比較?

第5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一、精心預設 引導生成

生成與預設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高質量的預設是教師發(fā)揮組織者作用的重要保證,它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使教學有序地開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但這個教學預設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板塊式設計。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建構的過程,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可在每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旁邊另外開辟一欄——“我思我說”,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應對策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及思維特征等,預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然后將解決每個問題的應對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這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預設,教師則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xiàn)在這些預設之外的情況,也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二、教學機智 精彩生成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非預定性的因素,它無法預料。“節(jié)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縱即逝。 當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教師能否隨機應變,在短時間內想出對策,巧妙地加以引導?能否正確地運用教學機智,解決課堂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從而使課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轉變成教學中的一次次精彩,給課堂帶來“意外收獲”?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節(jié)時,當很多同學正確認識正方形、長方形、菱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后,我問所有的平行四邊形是否都為軸對稱圖形?很多同學認為“是”。理由是“折疊后可以互相重合”,我說:“平行四邊形折疊后不會重合?!焙芏嗤瑢W不以為然,立即議論紛紛。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呢?這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沒有在議論而在做“小動作”,仔細一看,這個學生在玩弄平行四邊形的小紙片,并轉來轉去,看是否重合。這情景給了我一個極大的啟發(fā):何不讓學生折疊平行四邊形紙片來驗證。于是,等學生議論一番后,我說:“同學們不知平行四邊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可以用小紙片先做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對折或撕去一半,看兩部分是否重合。這時學生忙碌開了,一會兒,做“小動作”那位同學發(fā)言:“我把撕成的紙片反轉后,兩片紙重合了?!苯又袔讉€同學也這樣發(fā)言,到此課堂暫時僵持。我說:“同學們看一下課本上對軸對稱圖形意義描述的一段話。”同學們看后豁然開朗,軸對稱圖形是“對折”不是“翻轉”,至此,同學們完全知道了軸對稱圖形的意義了。學習這個概念時,做小動作學生的意外信息,給了我靈感,致使課堂精彩生成。這個生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搭建平臺 激勵生成

作為教師理應尊重并珍視鮮活靈動的課堂生成,把它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知識、思考、見解和價值取向多向交流與碰撞中,正確處理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表達和表現(xiàn)的機會,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變預設中對未知的探索為對猜想的驗證,反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教學更具生命活力。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氛圍能喚醒學生的潛能,激活創(chuàng)新意識。當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生成,教師應給予積極鼓勵。否則,如果教師給他的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會磨滅,學生培養(yǎng)顯然也是一句空話。就算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也應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在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會火山爆發(fā)般的吐露出來。

2、激發(fā)自主的生成意識。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能支配學習活動,能自覺地進行調節(jié)、控制,促使活動持久而有效。可以這樣認為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是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活動的動力源泉,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個性形成的催化劑。

在浙教版七年級下冊《全等三角形》教學時,學生對于認識不同位置的兩個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很容易出錯,于是老師便讓學生按四人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在紙上畫全等三角形。學生畫出了很多,也很零亂,老師問:“你們商量一下如何給自己所畫的三角形分類,更利于找出它們的對應角,對應邊?!睂W生又在思考和討論,過了一些時間,有些小組已經有了眉目,學生把所畫的三角形分成好幾類:有一邊重合的,有一角重合的,繞一個頂點旋轉的,有平移的,有軸對稱的,同時我讓小組代表上黑板畫各類全等三角形,再說出他們的對應邊,對應角。在這里,教師順應學生合作的內在需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體會到合作的益處,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后來安排的組內交流中,不同思想進行優(yōu)化整合,把個人方法轉化為共有的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發(fā)展。

四、捕捉亮點 促進生成

馬卡連柯說:“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有了這種品質,教師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時此刻的情況特點,從而找到適當的方法并加以正確的應用?!?真實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和“”,作為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并讓它擦出的火花燃燒起來。

例如:在一堂《二次函數的應用》公開課上。學生在掌握了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后,繼續(xù)探究拋物線與x軸(橫軸)交點個數時。有個女學生站起來說:拋物線與x軸(橫軸)交點個數有好幾種情況,并且補上一句“我知道交點的個數和什么有關系”。老師微笑著請她說一說到底與什么有關系。女學生回答:“與函數表達式中的系數a、b、c有關系”。老師再問:“請你講得更明確點,好嗎?”她想了一下說:“與式子b2-4ac有關系?!闭f得多好啊,正當想對她表揚一下,一個男同學卻在邊上高聲喊了起來“與式子b2-4ac到底有什么具體的關系呢?”是啊,這不是本節(jié)課要講的一個重要內容嗎,老師有點擔心她講不出來。老師示意女生對男孩的提問進行回答,這時,女孩也有點急了,為了說明自己的能力,她馬上說道:“當b2-4ac=0,說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o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把這個根 代入拋物線的關系式y(tǒng)=ax2+bx+c時,有ax2+bx+c=o,說明拋物線經過這一點,這一點恰是拋物線的頂點,也是與橫軸的唯一交點( ,0)”。說得多好,這說明該學生對二次函數的數形結合有了相當的認識。男生還有點不服氣,接著問:“那么另外的幾種情況又是如何呢?”教室靜了下來,大家都在思考這一問題,這一女生思考了一下接著又說出了另兩種情況,這時全體聽課老師為女生的回答鼓掌,更為男孩的這種窮追不舍的追問鼓掌!

由此可見,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需要教師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活的教育機智隨時處理生成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讓師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因此,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再現(xiàn)的是師生真實而自然的生活情景。在動態(tài)生成的理念下,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凸現(xiàn)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真正體現(xiàn)人本主義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實現(xiàn)師生生命在課堂中的真正涌動與成長。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課堂教學理念對傳統(tǒng)的超越,更是課堂教學理念新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作者 葉瀾

第6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預設;生成

許多教師認為預設和動態(tài)生成是一對矛盾體,猶如一副蹺蹺板,主觀預設多了,動態(tài)生成就少了;動態(tài)生成多了,主觀預設就沒用了. 甚至有人對“主觀預設的教案”的作用開始了懷疑,生怕預設的教案束縛了教師的思維,約束了課堂的生成,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 “預設”和“生成”變得“水火不相容”. 只有正確認識“預設”和“生成”,以預設促互動,以互動促生成,以生成促發(fā)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低負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挖掘教材內容,進行有效預設

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 而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是預設的重點. 深挖教材,充分預設,既能準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如在預設“百分數的意義”時,結合最近的教育現(xiàn)代化創(chuàng)建這樣的情境:① 播放校園典型景點,引出校園的綠色信息:2008年我校的綠化占學??偯娣e的49%;自教育現(xiàn)代化創(chuàng)建以來,我校目前綠化面積達到了學??偯娣e的56%. ②學生讀取信息并引出百分數. 師:“教育現(xiàn)代化創(chuàng)建給學校帶來了哪些變化?通過這兩個百分數的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于百分數想了解些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認識百分數. 以校園新貌引入課題,讓學生倍感熟悉貼切;讓學生說說想了解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創(chuàng)設一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問題場”,更好地調動了學習的內趨力,為下面自主建構百分數意義提供了可能. 這樣的預設不是被教材所束縛,而是要將教材為我所用,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能力開發(fā)課程資源,既能幫助學生整理好要掌握的知識,又能體現(xiàn)真正的課堂教學思想,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二、全面了解學生,理智認識生成

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必然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推進. 因此要盡量了解學生,預測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科學預設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之前,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起點,教師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生活中已通過各種途徑,具備了萬以內數的感性認識,有大部分的學生會讀寫部分萬以內的數,只是還沒有具體完整的讀數方法,顯然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大大高于教材的邏輯起點. 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進行了重新定位——從原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調整為自主發(fā)現(xiàn)、概括讀法,并對教材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調整和補充. 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擺數、讀數,組建學習材料,然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這些數進行分類概括,發(fā)現(xiàn)總結讀數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到既隨心所欲,又學有所得.

三、預設彈性方案,適時促進生成

教學中,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 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設計富有彈性、留有空白的預設,使課堂教學體現(xiàn)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寬容度,從而給生成留足空間. 如學習“圓的周長”時,拿著硬紙板剪成的圓片,問:怎樣才能知道這個圓片的周長?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說出“繞一繞”和“滾一滾”的方法,并選用一種方法進行操作,去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得出計算圓周長的方法. 但在課堂中,學生不僅提到了這兩種方法,還提出用計算的方法,即把圓周率乘直徑. 還好,教師在課前已預想到學生可能會提出這點,設計了兩種預案:一是對圓周率的探究;二 是對同學提出方法的驗證. 教師靈活地選擇了第二種預案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既引領學生經歷了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又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產生自己的學習經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四、駕馭教學過程,巧妙運用生成

新課程對互動的關注、對過程的強調、對探究的重視,都使得課堂教學越來越處在一種變化、動態(tài)的場景中.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生成性內容看作新的教學資源,及時調整教學預設,形成新的教學方案.

1. 在生成中靈活選擇預設

2. 在生成中機智整合預設

第7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本文就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

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淺談一些體會。

關鍵詞:數學課堂;創(chuàng)新教育;質疑;探究

作者簡介:段光劍,任教于云南省施甸縣仁和中學。

數學課堂教學要發(fā)揮知識的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激勵學生大膽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重新認識教材,從中挖掘創(chuàng)新素材;然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重新認識新教材,進行重新探索的開端

靈活多變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嶄新途徑,只有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新穎的方式去誘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一定能使學生向往科學,追求真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會隨之培養(yǎng)起來。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平常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不受“定勢”或“模式”的束縛,去探索各種結論或未確定條件的各種可能性。這樣充分發(fā)揮知識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構建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多種思路階梯特別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知識的綜合性就決定了思維活動發(fā)展的多樣性。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

古人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即“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質疑問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八年級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軸對稱”時,筆者首先展示教科書章前圖以及圖12.1-1和學生自帶的有關軸對稱的圖片,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個初步印象,再讓他們閱讀課本材料,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對定義了解充分后,筆者問學生:“當你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你的同學?”這個問題一下子激發(fā)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爭先恐后地問他同學。讓他們不斷猜想、不斷提問后,筆者找出幾組提出了比較好的問題的學生進行演示。如:甲問:“圓的對稱軸是什么?”乙答:“圓的對稱軸是經過圓的圓心的直線”,接著甲追問“那么這樣的直線會有幾條呢?”乙正在思考時,丙大聲回答:“無數條”……“為什么要說所在的直線?”……整節(jié)課下來,由于學生的勇于質疑,軸對稱這一概念很輕松地就掌握了。

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質疑欲望,并滿腔熱情地保護學生的質疑積極性,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質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當然,這就要求在學習過程中,不管學生提出什么問題,都表明學生在認真思考。作為教師,應認真對待,平等交流,積極鼓勵,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更有信心敢想、敢做、敢大膽質疑,而不能壓制和批評。特別對于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要特別加倍愛護和培養(yǎng)。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教師首先要明白自己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參與,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隨時提出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見解后再和其他學生共同探討。

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思考,大膽打破常規(guī),尋求新穎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guī)和經驗的禁錮,向獨特性方面發(fā)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更具有代表性,能包容大部分所學知識點,不能過于復雜(難),但也不能流于簡單。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研究學習的積極性,過于簡單學生沒有興趣,這一步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很重要。

五、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哪幾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呢?

美國心理學家馬洛斯指出:創(chuàng)造力是人生的一種基本財富,我們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卻不同程度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的火花潛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只要加以培養(yǎng)和挖掘,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都可以得到顯著提高。身為教師的我們,要使學生能有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fā)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是說興趣可以引導和推動一個人去鉆研、去探索,將注意力放在人所感興趣的問題,從而獲得創(chuàng)造的成功。一般說來,數學學習成績好,就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反過來,對數學一旦產生了興趣,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情緒,這就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數學成績差。這時候,教師應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和成功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學生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滋味,認為學好數學并不困難,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樣就使學生的“苦學”變?yōu)椤皹穼W”,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進行“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jié)教學中,一開始上課,筆者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記得一句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下一句忘了,誰能說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學生馬上說“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有學生說“老師現(xiàn)在上數學,不是上語文課?”筆者馬上反問:”誰規(guī)定數學課不能念詩,這詩可和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有一點關系呢!”學生馬上七嘴八舌議論起來,筆者將兩句詩豎行排列寫在黑板上,問學生“這樣排列象什么?”有學生馬上說“象對聯(lián)”,“兩只黃鸝”對“一行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從而引入“對稱”這一概念,再不失時機出示一些對稱圖樣,從感性認識入手,了解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的學問,使學生“視而有見,聽而有聞”。

另外,在課堂上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適當穿插一些數學趣聞,結合教科書,說說數學史上公式、定理等發(fā)現(xiàn)過程,講講數學史上的難題是如何被解開的。例如:學習尺規(guī)作圖“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規(guī)作圖“三等分角”嗎?再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科書中“閱讀材料——方程史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時,十分感興趣,紛紛詢問“天元術”是什么,要求筆者對此進行詳細的解釋,并立即著手列方程計算丟番圖的年齡。

2.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對中學生來說,沒有觀察就沒有學習。觀察力是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通過對事物進行系統(tǒng)的、周密的、精確的觀察,獲得有意義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規(guī)律。人的觀察力并非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的,如果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觀察往往總是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lián)系的,每一位學生觀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獲得的結論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觀察過后,不能急于給學生下結論,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不同方面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知道觀察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使他們在下一次進行觀察,能有效地提高觀察效率,獲得成功。

例如:在進行“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節(jié)教學中,筆者親自制作的一些立體圖形模型,并讓學生自帶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在課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帶物品,然后請他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點,能不能將它們分類。在觀察討論時,有學生發(fā)表看法:“玻璃珠、皮球滾來滾去,站不住算一類;其它的可以固定位置,不易移動,算一類?!币灿袑W生說:“尖尖的(指圓錐和棱錐)算一類,其它算一類。”情緒激昂,互相批駁,最終獲得與教科書分類基本相同的結論,讓學生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過渡顯得理所當然。

3.培養(yǎng)學生高效、持久的記憶力

對學生來說,記憶力是決定成績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在數學教學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記憶力。數學教學內容相對于其他各學科而言,邏輯性較強,也較抽象,往往有學生概念、公式規(guī)律記住了,但卻無法運用,這是由于對識記內容沒有理解,不考慮其意義聯(lián)系只靠機械重復去識記導致的后果。為使記憶持久、正確,在進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學時,不妨將之具體化、形象化,以增強學生的記存過程。

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還需要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數學學科的系統(tǒng)性很強,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知識越系統(tǒng)化,吸收和記憶新知識的能力越強,就像工作效率很高的圖書館一樣,各種知識分門別類地放在架上,需要時手到擒來,知識不系統(tǒng),雜亂無章,也不利于記憶力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知識的縱向、橫向上進行串聯(lián),當每一章節(jié)告一段落時,都必須對本章節(jié)的知識點歸納、概括,進行梳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框架,將這一段時間所學內容理解、鞏固,以便下一階段的學習。

4.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越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獨特的個性表現(xiàn)方式,他們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輕附眾議,而是常常違反慣例,提出自己的見解。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正是一種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異,多方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形式,其新穎性、獨特性和實用性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課堂上,教師常常按自身思維、預定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而學生只能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思維形式,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嚴重束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guī),雖然“出格”并非意味著創(chuàng)新,但要創(chuàng)新,首先必須“出格”、突破常規(guī)。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發(fā)揚教學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尊重并聆聽學生提出的“古怪”、別出心裁的問題,而不是“拿了長刀來削平它”。

5.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任何一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過程都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所以,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的發(fā)揮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對人的大腦智力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甚也說:“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聰明,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創(chuàng)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的鏡子?!彼裕袑W生學習數學,讓他們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中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促進學生自身的整體發(fā)展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6.讓學生有挫折體驗,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

創(chuàng)造活動需要借助決心和毅力。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巴斯德在講到自己成功的奧秘時說:“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近年來國內外對獨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雖然智力不錯,但學習成績與其智能發(fā)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獨生子女缺乏意志,特別是缺乏自制性和堅持性,由此導致他們容易在具體事情處理上表現(xiàn)為決心很大,常常信誓旦旦,行動上卻又遲疑不決、虎頭蛇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設置一些障礙,這些障礙從小至大,讓學生感受到挫折,使學生嘗到越過障礙獲得成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能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不畏困難、遇難而上、不退反進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

最后,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猜測,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質疑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他有認真去思考、聯(lián)想。想象不是任意幻想,而是在思想中去尋找新事物與現(xiàn)存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它能夠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打破知識的限制,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

總之,數學是一門科學,數學也是一種語言,不僅是科學語言,而且也將是商業(yè)、貿易的合適語言,因此,學習數學不僅僅是計算、證明,還要會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因此,必須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達到我國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8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字:多媒體 初中數學 整合 體會

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聽覺獲得,視覺方面獲取僅限于書本、黑板等靜態(tài)的內容,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化的手段是初中數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如何使多媒體與初中數學教學實現(xiàn)有效整合,每個初中數學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應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數學,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產生積極參與生動、直觀數學活動的興趣。例如,八年級上冊《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一節(jié)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圖形,如國旗、蝴蝶、楓葉、建筑物、飛機等,這些栩栩如生的多媒體圖片,一下子使學生“身臨其境”,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內容,感受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量存在著軸對稱現(xiàn)象,由此對軸對稱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yōu)樵诮處熤笇隆白觥睌祵W,由過去被動地接收“現(xiàn)成”的數學知識,改變成像“研究者”一樣去發(fā)現(xiàn)探索知識。例如,在總結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的教學時,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應用幾何畫板的強大功能,采用了體驗教學方式,無論線段垂直平分線哪一個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都相等,學生通過鼠標拖動立即得到線段的長度。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學生人手一機。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拖動鼠標改變距離,通過直觀感受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永遠會記得結論,從而突破本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通過學生的參與和親手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獲得,枯燥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圖形,使學生自始至終感悟、體驗、嘗試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獲得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再如,在《利用變換設計圖案》和《平面圖形的密鋪》這兩節(jié)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制基本圖案,利用幾何畫板的平移、旋轉、復制、粘貼等基本功能設計美麗的圖案并向全班同學展示,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利用多媒體有助于揭示數學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方便地創(chuàng)設、改變和探索某種數學情境,在這種情境下,通過學生思考和操作活動,學生更容易揭示數學現(xiàn)象的本質和發(fā)現(xiàn)數學規(guī)律。例如,在講授“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時,運用幾何畫板將角平分線的性質用動態(tài)的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示出來,先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一個角的角平分線所分成的兩個角的度數大小和角平分線上的某一點到兩邊的距離的長度,隨后拖動角的一邊上的動點,讓學生觀察角在改變了大小的同時,其所分成的兩個角的度數大小和角平分線上的某一點到兩邊的距離的長度的變化情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學生容易總結規(guī)律,驗證結論。再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的教學中,過去只能憑借固定的圖形和語言的描述來讓學生產生想象,用幾何證明的方法教給學生結論,讓學生通過記憶來完成練習,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難免囫圇吞棗,似懂非懂?,F(xiàn)在我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或Z+Z課件,讓學生通過觀察體會變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加強了知識的連續(xù)性與系統(tǒng)性。

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有助于減少教師的工作量

現(xiàn)如今,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獲取大量信息,優(yōu)化教學內容,這些參考的內容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完成,這樣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例如,“初中數學網”、“初中數學資源網”、“中國教育資源網”等查找有關教學方面的信息,我把下載的課件和教學設計結合自己實際,進行修改、補充,很快就會成為自己教學的教案和課件,為我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空中課堂、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教學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軟件的出現(xiàn),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xiàn)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因此,計算機軟件實現(xiàn)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為教師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供了條件。

當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再好的多媒體,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也將功敗垂成。所以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行為習慣、現(xiàn)有知識的程度、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計算能力等多方面考慮,這樣才有效果。

第9篇: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

關鍵詞:自主學習;數學;興趣;學習方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所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成為必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做一個學生崇拜的好老師

作為一個數學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首先就得讓學生喜歡你。

我們數學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以應對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專業(yè)知識要過硬,其他方面的知識也要懂。以博學的知識增加我們數學教師的個人魅力,使學生愛上數學。

我們要用自己對待數學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數學老師為豪。一個能讓學生有自豪感、崇拜感的數學老師,是最有可能培養(yǎng)出主動學習數學的學生的。

數學學習中我們對待學生要寬嚴有度,既要“嚴”字當頭,說話擲地有聲,又要與學生平等交流。課堂上是師生,學生一定要尊重老師;課后要盡可能多地和學生相處,和學生多談心,多交流,不體罰學生,不辱罵侮辱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真心地和學生做朋友。讓學生感受到除了父母,老師就是他們最親的人。

上好每一節(jié)數學課,課前要做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大綱和教材,精心地設計教案,反復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要讓枯燥的數學課變得生動,學生才有興趣,課堂才能活躍,課上得好,學生才能喜歡數學,喜歡老師。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成人還是學生,誰不愿意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呢?我們若是主動地去做某事,一定是對做這件事的某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能被動地聽課,完成作業(yè)就很不錯了,又如何要求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取得優(yōu)異成績更只能是一種奢望。因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必須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用求新、求活的課堂教學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上課時就讓學生先預習,并帶一些軸對稱的圖形,讓他們觀察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把它們沿某條線對折后,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讓學生充分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地利用自制教具優(yōu)化課堂結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熟練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數學本來比較枯燥,要想讓課堂變得活躍,上課內容變得生動,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F(xiàn)在基本上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用起來很方便。

2.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必須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1)注重數學概念的學習,比如說同類項,學生只要記住兩個相同,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就很容易判斷兩個單項式是不是同類項了,所以學好數學一定要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2)上課專心聽講,每天的學習內容必須要學好,沒聽懂的要及時向老師請教,直到搞懂為止,千萬不能吃“夾生飯”。

(3)認真做好筆記。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補充一些課本上沒有而又比較典型的例題,還有時候老師會教一些口訣,如果不做筆記,也許當時能記住,時間久了還會有一些遺忘。

(4)課后及時復習,溫故而知新。對于數學而言,除了把每天的知識在腦海中重新梳理一遍,要適當地做一些練習。

(5)準備一個筆記本,把做錯的題目記下來,抽空可以多琢磨,想想到底是哪兒出錯了,現(xiàn)在能不能做好了。

3.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開展數學第二課堂,成立數學學習興趣小組,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活動。如學過有理數后,讓學生用撲克牌算二十四點游戲。

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數學現(xiàn)象的形式引入教學,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氣氛熱烈的導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強有力的監(jiān)督

還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抓好數學學習的督促檢查。最好制定一個表格,既有學生的自查,又有家長的督查。也可以先是定期,然后逐漸變?yōu)椴欢ㄆ诘貙γ刻?、每周、每月的所學數學內容進行簽字檢查,檢查的頻率先強,后逐漸減弱,直至形成每天能主動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這一訓練過程家長應被告知并安排學生怎么學習數學,開始檢查時要到位,要嚴格、力度要大)(2)開始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來,對每一步都要監(jiān)督到位,該批評的批評,該表揚的表揚。(3)做好總結。每周、每月均要及時總結,最好一星期進行一次總結,可以因學生執(zhí)行計劃時表現(xiàn)的好壞,以獎勵的方式滿足他的一些需要,以激勵他執(zhí)行下一星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