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普者黑研學活動設計方案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普者黑研學活動設計方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普者黑研學活動設計方案探究

摘要:依托云南省文山州普者黑景區(qū)典型喀斯特地貌,將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通過實地走訪觀察、小組合作,在研學活動中辨認喀斯特地貌景觀,探究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分析人類生產生活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培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

關鍵詞:普者黑;研學旅行;喀斯特地貌

一、背景介紹

近年來,研學旅行逐漸興起,這種將旅行和教育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開拓了新的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了教育手段和途徑,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著信息科技和現(xiàn)代交通的快速發(fā)展,這種學習方式更加貼近生活,被眾多家長和學生所接受。學生通過走進自然,親自觸摸和感受書本中的知識,思考、探究、分析和歸納知識,充分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在知識的吸收和內化作用下,能夠更加科學完備地構建知識體系。本文依托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便利的交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進行普者黑研學活動方案的設計。

二、普者黑概況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qū)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距離昆明350千米,距縣城13千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總面積388平方千米,核心景區(qū)165平方千米,屬于滇東南巖溶區(qū),發(fā)育有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以水上田園、湖泊峰林、彝家水鄉(xiāng)、巖溶濕地、荷花世界、候鳥天堂六大景觀而著稱,是進行喀斯特地貌研學活動的理想場所。

三、活動目標

為了避免此次研學活動“研而不學”,在充分思考后制訂了一系列的活動目標:1.結合課本知識,實地認識喀斯特地貌景觀。2.在普者黑的自然環(huán)境中辨認喀斯特地貌中的地表地貌(石芽、溶蝕洼地、溶蝕谷地、峰林、峰叢、孤峰、天生橋)和地下溶巖地貌(石筍、石柱、石幔和石鐘乳)。3.闡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4.分析喀斯特地貌對當?shù)鼐用裆a生活的影響。

四、活動準備

宣布研學活動的通知,選擇具有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選擇成員組建小組;各組在課后查閱、搜集和學習喀斯特地貌的相關知識,歸納整理后進行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各小組互相補充,力求在實踐中有科學完整的理論作為支撐;提前購買保險,規(guī)劃好出行時間、交通方式、行程安排、餐飲住宿,并整理成行程計劃表發(fā)到每個成員手上,同時記住每個成員的聯(lián)系方式,以備不時之需;確定和規(guī)劃好研學的范圍、路線和地點,將有價值的點連在一起,滿足研學的需求;關注普者黑的天氣情況、準備相應的出行物品(衣物、藥品、洗漱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小組成員商議組員負責的內容,明確各自的任務。

五、活動過程設計

師生在校園指定地點集合并準時出發(fā),按照行程規(guī)劃路線和方式前往普者黑,到達客棧之后教師交代相關事宜,準備完畢之后開始研學活動。教師將普者黑景區(qū)的出行路線繪制在景區(qū)地圖上發(fā)給學生,并介紹每個站點需要學>J和觀察的要點。1?第一站:花山石橋(1)內容:欣賞田園風光和影視劇中提到的“青丘圣地”。(2)研學任務:觀察當?shù)剞r業(yè)生產情況,分析自然環(huán)境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探訪當?shù)鼐用?,了解影視作品對當?shù)芈糜螛I(yè)發(fā)展的影響。2.第二站:青龍山(1)內容:俯視普者黑景區(qū),觀察和認識溶蝕洼地、溶蝕谷地、峰林、峰叢、孤峰景觀。(2)研學任務:拍攝照片,為研學報告撰寫收集圖片素材;借助研學前期學習的內容,觀察辨認出溶蝕洼地、溶蝕谷地、峰林、峰叢、孤峰景觀。3.第三站:仙人湖(1)內容:乘船游覽仙人湖,觀賞千畝荷園。(2)研學任務:記錄溶蝕洼地景觀特征;探究溶蝕洼地的形成過程;分析溶蝕洼地和巖溶湖的關系。4.第四站:仙人洞(1)內容:乘船進入仙人洞,觀察溶洞內部地質地貌,認識石筍、石柱、石幔和石鐘乳(見圖1)。(2)研學任務:收集相關圖片資料;根據(jù)地下喀斯特景觀特征,尋找石筍、石柱、石幔和石鐘乳;觀察仙人洞內部環(huán)境和石筍、石柱、石幔、石鐘乳的形態(tài),分析石筍、石柱、石幔和石鐘乳的形成過程。5.第五站:仙人洞弈族文化生態(tài)村(1)內容:體驗當?shù)孛袼罪L情和生活方式。(2)研學任務:品嘗當?shù)靥厣朗常ㄒ妶D2、圖3),探究飲食文化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感受當?shù)厣贁?shù)民族風情,挖掘民族特色文化。6.第六站:天鶴湖(1)內容:乘電瓶車游覽天鵝湖景區(qū)(見圖4)。(2)研學任務:近距離接觸天鵝,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尋找并記錄科學走廊陳列展板的內容,拓展知識,豐富此次研學之旅。研學結束之后,師生一起回到客棧。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整理研學途中的圖片素材和探究筆記,認真撰寫研學報告。第二天全體師生召開研學分享會,交流展示小組研學成果。

六、預設成果

本次研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學習完教材知識之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結合現(xiàn)實中生動形象的地貌景觀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學以致用。通過本次研學活動:學生在今后遇到喀斯特地貌時,可以準確判斷并輕松說出它的地貌景觀;在溶洞中可以辨認出鐘乳石、石筍等,并且可以說出它們的形成過程;可以闡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了解喀斯特地貌對于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以及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形成的獨特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趣,學會因地制宜地生產和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七、布置作業(yè)

一般情況下,在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地方,水的下滲量較大,地面積水量有限,甚至有的地方容易出現(xiàn)干旱的情況,可是在普者黑這個地方卻形成了一片“江南水鄉(xiāng)”的田園風光,請思考原因。

作者:吳珊 李琳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