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民族音樂文化現(xiàn)狀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資源豐富多樣,不過很多的文化并未被重視,更是沒有得到一定的傳承及保護,則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斷流狀況,更有甚者正在瀕臨滅絕。所謂的斷流現(xiàn)象指的是很多民間藝人的音樂技藝以及各類絕活都已經失傳,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正在一點一滴的消亡或是無法繼承,相關宗教音樂及儀式音樂根本得不到保護,不能有效地傳承下去。近幾十年來,中國不斷涌入了諸多的外來文化,并受到了外來文化以及市場經濟的極大影響,各大媒介及媒體傳播的民族音樂很少,流行音樂遠遠大過于民族音樂,再加上港臺流行音樂的加入,這就導致很多的學生們都趨之若鶩。讓我們這些年輕一代出現(xiàn)了很多的追星族,愛好民族音樂的更少。國內所施行的應試教育并不注重音樂教育,造成音樂課程的各類狀況無人問津。就導致了音樂教學大綱根本無法執(zhí)行,更不能有效地完成規(guī)定的音樂內容。缺乏正宗的音樂教學科研,并且所施行的教學觀念極度陳舊,對應教學模式沒有革新,這樣就造成很多的學生對音樂課程不感興趣。
2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對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音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氣質。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具備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音樂理論、樂律、演奏、演唱以及各類音樂著作、樂器制作等都有著其偉大輝煌的成就。有效地將民族音樂文化滲進音樂教育中,促使優(yōu)秀文化的不斷傳承及發(fā)展,更是能有效地弘揚民族精神,并樹立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中華民族音樂教育不管是普及或者是專業(yè)化的,是社會還是家庭的,都是要基于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統(tǒng)之上,有效地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粹。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要合理地將民族音樂及世界多樣文化結合,博采眾長、相輔相成,以呈現(xiàn)積極向上的音樂氛圍。
3強化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3.1構建高素質音樂教師團隊
加強對音樂教師團隊的培養(yǎng),有效地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縱深進展。音樂教師對音樂教育是極為關鍵的,所以就要求其全方位地了解樂理知識,并懂得各類民族音樂的門類及演奏技巧。學校與有關部門應組織音樂教師對其展開專題培訓,為音樂教師提供溝通與學習的機會,促使教師掌握較多的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師應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本地民間音樂文化上,樹立民族文化榮耀感,并不斷地堅持該項工作有序進展,并促使自身熟悉及通曉地方性文藝,認識深受人們喜愛的民族藝術家。
3.2革新教學模式,呈現(xiàn)開放性課堂
在21世紀,音樂課程主要是強化學生自主以及參與開放性意識,所以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促使其成為音樂課的主人,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溝通、互動、參與、體驗以及進行各類實踐性活動,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融進民族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合理地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并鼓勵學生們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音樂,營造一個非常輕松、和諧的音樂課堂。教師可以在相關教學過程中,采用學唱多個歌曲來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其家鄉(xiāng)的民族性文化感知及認識,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所學習的歌曲,這樣不斷地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以學生的心理方面來講,民歌或者是民族樂器曲,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促使學生在相關樂器中去發(fā)現(xiàn)其所熟悉的旋律,進而引起對音樂的興趣,再配合音樂開始哼唱其主題。這樣不斷地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悉那些久唱不厭的民族音樂。教師還可以合理地把學生較為喜歡的流行音樂及時尚節(jié)目滲進課程教學中,這樣得到的效果會更好。用一首精心選擇的歌曲來貫穿整個課堂,并滲透式講解其中的音樂信息。有效地帶動學生,活躍課堂氛圍,不斷引申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并合理地拋磚引玉,讓學生明白其重點并提升了知識量,更是得到了美的藝術享受。讓這一股中國風,席卷整個音樂世界,體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除了相關教學課堂的革新,學校還應合理地尋找一些民間藝術家到學校為師生獻藝,促使學生親近民間文藝,并感受那原生態(tài)的音樂作品,從而讓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讓那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熏陶學生。民族文藝都是來源于農村,靈魂在大自然中,只有真正置身于村野中才能領略那美妙的民間文化靈魂。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去村莊體驗那山野放歌的感覺,讓那美妙的歌聲回蕩在山間,讓那雀躍的情感回味在田間,享受那無聲勝有聲的感覺。
3.3提升學生自身的民族音樂鑒賞能力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種類豐富,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學校應不斷地豐富,強化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梢栽谡n堂上播放大量的優(yōu)秀音樂來供學生欣賞,不斷地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以及鑒賞能力,并逐漸地形成正確的民族音樂審美觀念。這樣學生既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念,更是完善了學生的民族精神,并在本質思想上樹立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及自豪感。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多建議、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歌曲以及學生自己所收集的有效資料進行欣賞,除過教材中民歌學唱之外,更應該進行實際的實踐性活動。利用不同民族的經典歌曲,拓展學生的音樂資源,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以及音樂視野,激發(fā)起民族自豪感。這樣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學生領略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美,了解中華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偉大及豐富多樣,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
4結語
(一)在音樂欣賞中納入流行元素當前的高職院校音樂欣賞中,內容多是一些經典曲目,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對其內容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對此,教師要注重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納入一定的流行元素。學生往往對于當下的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這也符合其審美特點,教師根據這一點可以因勢利導,以流行音樂中的積極元素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如在欣賞經典民歌《康定情歌》時,可以讓學生先對鳳凰傳奇改編的《康定情歌》進行欣賞,進而回歸傳統(tǒng)的曲調。在欣賞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對兩個版本進行對比與評價,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音樂欣賞對于音樂的欣賞不能簡單地從聽覺方面進行,還要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幫助其更好的理解音樂,感悟音樂中的情感。教師在平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進而更深入地體會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如在欣賞音樂《白毛女》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介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進而使學生對白毛女可憐的身世有所了解,這對學生融入音樂欣賞中有極大幫助。
(三)加大音樂欣賞中的文化知識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借助音樂的欣賞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是當前高職音樂欣賞教學中需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對于音樂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曲調與歌詞層面,每一首音樂的產生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不了解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就無法進一步了解音樂中的內涵。如在欣賞名曲《思鄉(xiāng)曲》時,教師要對學生明確此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讓學生感受到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月里,這首音樂帶給國人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只有對與音樂相關的文化知識有了一定了解,才能真正進入音樂欣賞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精神世界的升華。
二、結語
對課程的概念或定義,目前尚存在一些紛爭。一般而言,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廣義上是指為了實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目標而規(guī)定的所有學科的總和,狹義上是指某一門學科。所在的音樂教育研究組織“五月組”確立了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的七大行動理念其中包括“課程”,并指出“在促進音樂教育的任何努力中,課程都占據著基礎的、核心的和決定性地位,應該優(yōu)先考慮教學和研究的技巧、方法、材料和評價”。應該說,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視野下的音樂“課程”有著更為豐富而特別的內涵:
(一)音樂課程是“實踐性”的
實踐的音樂課程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實踐性,這一點毫無疑問。在《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中指出,“所有的音樂教育課程應當被當作思想深刻的音樂實踐來進行組織和教學”??磥?,音樂是實踐性的,音樂教學也是實踐性的,音樂技能教學更是實踐性的,因而倡導一種全面的,以實踐為主的音樂教育,重視專業(yè)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較之傳統(tǒng)音樂課程而言,“實踐性”音樂課程能夠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學生專業(yè)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音樂課程是“情境性”的
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反對既定不變的課程模式,認為實踐的音樂課程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音樂課程教學所包含的“目標定位、準備和計劃、教和學、評價”四個階段都是“情境性”的,因此,它是一種生成性的實習課程,能隨時根據情況作出調整。指出,“由于音樂與其他學術科目迥然不同,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假設普遍應用于科學、歷史或數(shù)學教育的課程制作和程序對音樂教育也完全適用,那一定是唐突之舉?!笨梢?,“情境性”課程更尊重音樂學科特征及學生的個性,對于改變當前音樂技能教育中“一套教案針對眾多學生”的不切實際的做法具有重要意義。
(三)音樂課程是“多元”的
“如果音樂存在于各種各樣的文化中,那么音樂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如果音樂本身是多元文化的,那么音樂教育從根本上也應該是多元文化的”。音樂課程的“多元”性是由音樂的多元文化本質決定的。指出,“支持音樂教育實踐學說就是堅持音樂和教學是多樣性的人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多元”的音樂課程觀是從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音樂,發(fā)現(xiàn)音樂價值,并尋求多種實現(xiàn)這些價值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在區(qū)別和差異中寬容而有效地學習,培養(yǎng)出認同和共享群體的興趣和思考的批判性視野。
二、實踐性哲學視野下的音樂技能課程改革模式
(一)技能課程的“實踐化”改革模式
音樂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目前我國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實踐課程主要是畢業(yè)前夕短暫的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畢業(yè)前夕,且時間短,模式單一,效果十分有限。筆者認為,應將各種形式的實踐有目標、有計劃地納入課程管理,并計入學分。一是實踐課程常態(tài)化。即從學生進校到畢業(yè),每學期都有一定學分的實踐課程。二是實踐課程多樣化。包括課堂實踐、藝術實踐、社會實踐、音樂實踐、教育實踐等,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實習。三是課程設置和比例搭配靈活化。學校應對學生學習情況、實踐能力等進行科學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在不同學期對學生的實踐課程類型及學分比例進行合理調配;甚至可以針對就業(yè)傾向,對部分學生個性化設置實踐課程。同時,學校要根據實踐課程所反映的問題,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增強課程的針對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減少和避免高分低能。
(二)技能課程的“情境化”改革模式
“特定教學——學習情境被稱為課程……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的經歷?!彼赋?,“作為實踐課程的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將學習語境化或情景化……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能全方位地學習,而且可以學習如何教學。”筆者深信,正如所言,“情景化”課程模式是教會學生如何教學的最佳途徑。實踐中,一是要將“培養(yǎng)基礎音樂教學師資”這一目標定位作為實施“情景化”課程的基礎和前提,課程的設置和實施應當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或類似真實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場景,通過與場景直接接觸與互動,提高學生音樂技能、教學技能和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開設中小學音樂課堂觀摩、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情景模擬課程,如定期組織學生實地觀摩中小學音樂優(yōu)質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模擬中小學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與教學實習有機結合,將情景化教學場景延伸到真實的中小學課堂等。三是在技能課程實施中可以靈活創(chuàng)設場景,如安排學生觀摩教師為其他學生上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安排學生為學生上課;針對學生中普遍或個別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等。總之,要改變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技能課程模式,將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技能課程變得活躍、生動,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學會如何教學。
(三)技能課程“多元化”改革模式
1.課程內容設置多元化——即本土化與多元文化相結合的技能課程改革模式。一是本土化音樂技能課程設置。承認音樂教育的多元化,其實也就接受了音樂教育要融入本土化元素?!叭魏我环N課程理論必須適合我國教育教學實踐,否則,其價值只是理論模型的推導”。我們學習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就是為了借鑒吸收其合理因素,實現(xiàn)其理論的“本土化”,并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所以,音樂技能課程本土化,就是要將中國式唱法、中國式演奏融入課程,如開設民族戲曲唱法課程、民族樂器演奏技法課程、本地區(qū)特色音樂技能課程等,讓音樂教育專業(yè)同時肩負起傳承和光大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使命。二是多元文化音樂技能課程設置。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認為,“只有承認和面向當代多元音樂文化,才能為音樂教育的課程建構、教學實踐建立更為開放和寬容的出發(fā)點?!奔寄苷n程要充分體現(xiàn)音樂多元化的特征,這是由教育專業(yè)學生適應未來音樂教育工作需要,培養(yǎng)在不斷變幻的社會中所應有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決定的。學??梢蚤_設諸如中外歌劇和音樂劇體驗、流行唱法、爵士鋼琴等等之類課程。同時,還可以一種更加靈活的課程實施方式來促進技能課程的多元化。當然,這些課程的設置不是要窮盡世上所有的音樂種類和風格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建立更寬廣的音樂視野,塑造更加寬容的音樂態(tài)度以及多種音樂感知和表現(xiàn)能力。
2.課程形式設置多元化——即分科設置與綜合化相結合的技能課程改革模式。對于音樂教育專業(yè)而言,一味強調課程分科設置則背離了“師范性”的要求;而一味強調“綜合化”又將背離音樂的學科特性。應統(tǒng)籌考慮,在保留必要的技能課程分科設置同時,設置若干綜合課程,構建一種既不失專業(yè)特性,又照顧科際聯(lián)系的課程設置模式。一是必要的分科技能課程設置。這是由音樂的“實踐性”和“表演性”特點決定的,以至于多年來,無論教學和課程怎樣改革,音樂技能課程分科設置方式也不曾被其他形式所替代。因此,保留演唱、演奏等核心專業(yè)技能課程是必要的,其作用是,使未來的音樂教師掌握必要的音樂表演所必需的專業(yè)技能技巧。二是音樂技能綜合課程設置。利用音樂學科內部各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將聲樂與合唱整合,合唱與指揮整合,鋼琴與即興伴奏整合,聲樂、鋼琴與自彈自唱整合,充分考慮各種音樂技能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如,可以開設自彈自唱訓練課程、即興伴奏課程、合唱指揮課程等,并逐漸增加其比重。三是技能與基礎理論綜合課程設置。如將聲樂技能與聲樂理論、鋼琴技能與鋼琴理論相整合,開設聲樂理論與演唱技能訓練、鋼琴演奏與演奏技法、民族歌曲欣賞與演唱等課程,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四是技能與教學理論綜合課程設置。將教學法的內容滲透到專業(yè)技能課程實踐當中,如開設聲樂演唱及教學理論、鋼琴演奏與教學理論等課程,將演唱、演奏技能實踐與技能教學理論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到音樂技能的同時,通過直接體驗掌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三、結語
(1)授課對象。鋼琴即興伴奏的授課對象,在各音樂高校中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劃分。關于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發(fā)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現(xiàn)今的中小學校中,音樂教師不能流暢彈奏出沒有樂普的小學音樂歌曲,沒法承接學校各種文藝活動中的鋼琴即興伴奏任務。本著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一開始鋼琴即興伴奏主要作為音樂學院中的教育課程,隨著本課程的開設,鋼琴即興伴奏受到了鋼琴系、聲樂系等其他系廣大學生的追捧,紛紛要求也上這門課,因此,授課對象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2)授課形式。鋼琴即興伴奏的授課方式有很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小組授課、全班集體授課、集體課與小組課結合三種。小組授課即將班級分為小組進行授課。如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系從開課到現(xiàn)在,根據班級學生鋼琴技術不同程度進行分組,這樣老師就可以更具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分開進行教學。這種分組模式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而且還可以使每個學生每周都有機會上到2個課時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實際內容,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親自輔導,從而保證了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質量。全班集體授課,以此種形式授課教學的學校有北京師范大學。起初該校采取每個月由一名主講老師教授知識、布置作業(yè)、規(guī)定要求等,在該月內每個月學生都會有一名對應的老師對自己進行監(jiān)督,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上,分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集體授課與小組授課結合。大部分音樂學院都采用了此種授課方法,此種授課方法是根據學生人員多少的實際情況而決定的,若剛開始人員較少時則采用小組制,人多的時候就用小組制和集體制相結合。(3)教學方面。關于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在教材方面,早期開課時,各音樂高校沒有使用出版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各音樂高校授課老師自己編寫的講稿、講義,由學校相關部門印刷好之后發(fā)于學生,或者學生上課時抄寫老師的板書?,F(xiàn)今,各高校都在使用自己出版印刷的教材,教材的選定由授課老師自己選定。因此鋼琴即興伴奏這門課程的教材在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4)考試要求。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考試,主要檢測和考查學生對于無伴奏歌曲旋律進行獨立配彈的能力,在這點上,各個高校都是一致的。就全國而言,鋼琴即興伴奏在考試的方法上也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5)實踐與交流。對于鋼琴即興伴奏作的學習,在保證大量練習的同時,更關鍵的是要有實踐的機會。但調查顯示結果卻并非如此。60%的學生反映學校很少組織鋼琴即興伴奏活動,他們得不到實踐交流的機會。只有不到20%的學生表示學校經常組織鋼琴即興伴奏的實踐活動。
2對我國現(xiàn)今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幾點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性。各音樂高校的老師和學生應該擺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在心理上肯定鋼琴即興伴奏的價值,把鋼琴即興伴奏放在和鋼琴課程、聲樂課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對待。首先這要求老師要糾正自己對鋼琴即興伴奏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讓學生把鋼琴即興伴奏作為一門獨立的重要課程來對待。鋼琴即興伴奏涉及了聲學、曲式分析、作曲理論等等廣泛知識,在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也可以得到廣泛的實際作用。第二,提高專業(yè)老師的知識水平,由專門鋼琴即興伴奏老師教學。老師教學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興趣。倘若一直沒有鋼琴即興伴奏專業(yè)的成立,那么也便一直沒有專門的鋼琴即興伴奏師資隊伍。作為一名鋼琴即興伴奏的老師,首先應該具備專業(yè)鋼琴彈奏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在鋼琴即興伴奏的實踐過程中指導和輔助學生學習。與此同時,老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創(chuàng)意思維的開發(fā),不局限于學生的想法,不拿準備好的譜子讓學生去模仿。第三,作為學生,要勤學苦練。內因是決定事物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練習好鋼琴演奏的基本功的基礎上,還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多去欣賞和分析好的作品,培養(yǎng)自己舉一反三的靈氣,活躍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實踐中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開拓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無限的知識潛能。
3總結
音樂是藝術,音樂文化是音樂的精煉化。音樂文化在時代中洗禮中逐漸形成,具有獨特性。音樂文化將音樂藝術變成更為形態(tài)化的概念,成為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音樂文化的內容豐富,包括各種音樂形式,并在不同地區(qū)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音樂教育,是指將音樂知識、音樂文化、音樂內涵傳遞給受教育者而進行的傳遞過程。其中,音樂教育從屬于音樂文化,是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存在的形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必然受到音樂文化的制約。音樂文化中的音樂教育應該是多元的、相互滲透的。音樂文化是進行音樂教育的載體,而音樂教育是對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所以,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樂教育離開音樂文化,就失去了內容和作用;音樂文化離開音樂教育,那么音樂就沒有未來,因為再也沒有比音樂教育更合適的方式來傳承音樂文化。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特點
在我國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的總目標,指出要“尊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在《標準》中所闡釋的,凸顯了出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時代性。多元性是在多元文化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文化產生的音樂有不同的特點,音樂文化之間的碰撞會產生更加種類豐富的音樂,并精煉為一定的教育形態(tài)。民族性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其獨特的生活風俗、民族風情,更有著不同的音樂。時代性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另一特征。不同時代,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同的面貌,人們的追求、信仰、愛好都會有所變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音樂的,人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狀態(tài),音樂更是如此。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
音樂文化最為生動的存在便是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勞動中,勞動人民會喊幾聲號子;在工作中,工作者會聽一點音樂放松;在娛樂中,人們會去KTV唱唱歌。因此,音樂教育可是滲透式的,就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民間的活動、社會文化宣傳等,都可以來傳遞音樂。然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僅僅通過滲透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傳授到民族音樂最為重要的技能、經驗、內涵等。通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就是將最為精華的民族音樂文化系統(tǒng)地傳遞給學習者,這種方式已經成為現(xiàn)階段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一方面,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具體來說有著較為多樣的途徑,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能夠幫助學習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這些系統(tǒng)知識,是音樂教育中的核心內容,直接保存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系統(tǒng)性,還保證了不同民族的音樂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保留自身穩(wěn)定風格。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所傳承的民族音樂文化,是應該有所選擇的。具體來說,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教育內容應該適應時代的社會需求與學習者的需求。如果教學內容是不符合社會需求的,就很難被人們所接受,更別提未來的發(fā)展了。那么,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就所選擇的應該是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最珍貴、最重要的內容,要是能夠體現(xiàn)民族音樂文化特戰(zhàn)和內涵的內容。音樂文化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更是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傳承的,多元化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必要手段,更是民族音樂未來發(fā)展的一個保證!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豐富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文化的產生、變化、保留、發(fā)展是永不停歇的構成,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音樂文化產生。音樂教育傳播著音樂文化,在音樂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讓文化能夠在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不同民族間流動與融合。音樂教育對音樂文化所背負的責任,并不僅僅是傳播這么簡單,而是在傳播過程中促進者音樂文化的內容系統(tǒng)化、信息更正等,最終實現(xiàn)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音樂教育更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這一活動時,他們之間的差異決定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有所不同,讓音樂文化并不是一種復制,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衍生出更多音樂理解、音樂作品等,賦予了音樂文化新的內涵。音樂文化始終處于傳承與變遷的過程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應該是促進音樂文化進一步融合與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音樂人才增強音樂文化的活力,從而促進本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因此,在多元化音樂教育中,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傳承作用,有效合理地借鑒和傳播各類音樂文化,實現(xiàn)真正發(fā)揮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為本民族音樂文化未來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隨著我國對于師范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師范院校的教學模式也在進行著改變?,F(xiàn)階段,“教學”不再單單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不再通過簡單的知識、技能測定來評價學生的專業(yè)水平,而是要培養(yǎng)出師范院校特有的專業(yè)性質,保證其培養(yǎng)的并不是“獨唱演員”,而是能夠從多種方面了解、熟悉教學工作,能夠與學生配合互動,將整體的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的的教育工作者。從現(xiàn)有的師范院校音樂教學上面來看,在人才培養(yǎng)中,對于音樂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不準確,沒有通過專業(yè)對于師范人才進行很好的劃分,在教育理論以及教學技能上面,沒有將人才進行定向培養(yǎng),將各個音樂專業(yè)的培養(yǎng)混在一起進行,這樣不僅不利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習,還不能保證學生將教育教學的基本工作性質更好的進行了解,學校對于“師范性”的時間沒有達到應有的標準。而師范院校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相距音樂專業(yè)院校還有著一定差距,其教學設施也不甚完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難以給予學生良好的設備支持,令其對于音樂的體驗效果降低。
二、教學模式改革方式
通過上文對于現(xiàn)有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現(xiàn)狀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師范院校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人才的教學模式定位不準確,對于音樂相關專業(yè)知識教學不到位,令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適應教學講堂,不能與學生進行基本互動,如此,我們探討一下其未來的改革方向。
(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于師范院校來說,其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是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水平和傳授相關的教學知識,將學生培養(yǎng)成專業(yè)性的音樂教育者。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之外,還需要在教學中適當插入實踐,對于教育工作進行探討,對于音樂相關教學知識進行理論展示,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教學體驗,這樣對于其之后走向教育教學崗位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實踐方面,需要教師定期的進行音樂專業(yè)的教學演練,令學生對于課堂的體驗能力增強,保證適應教育工作的崗位,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加入自身的理論知識,豐富一場教育教學課堂。
(二)優(yōu)化課程設置
對于學校來說,其教育的課程設置體現(xiàn)了其基本的教學模式。其開設的基本課程,需要能夠保證學生對于基本專業(yè)知識的需求,在這樣的基礎上面,進行課程的擴展優(yōu)化,令課程方向能夠向多個方面延伸,保證知識教育結構的合理性。對于師范院校來說,其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將教育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學生進行傳授,所以在課程設置上面,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在基本課堂上面學習到從事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素質,不僅要完善自身,還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周圍環(huán)境進行觀察,加強對學生的感染帶動能力,完成一堂生動有趣的音樂教學。學校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對于學生進行認識,突出教學中的特色專業(yè),令學生的學習中將技能的學習和利用結合。在考試方面,將一定的考試科目設置為考察科目,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考試成績進行打分,不要一味的追求理論上的高分,要保證其接受實踐的檢驗。
(三)改進學校教育質量
作為師范院校,對于音樂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將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未來的音樂發(fā)展,所以嚴格的控制學校的教學質量,就成為了當前師范院校最為重要的改革方面。在減小了學生數(shù)量之后,就能夠為教師創(chuàng)造較為合理的教學時間,令其能夠有較多的時間來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教學準備或者進行進修來豐富自身的音樂知識,探究改善未來的教學模式。除了教師之外,學校對于自身硬件的要求也需要提高,作為音樂教育專業(yè),對于教學中需要利用的器材、音樂專業(yè)樂器的購買和改善,能夠保證學生在練習使用的時候,得到更好的體驗,能夠更加合理的進行器材的利用,未來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更加熟練??偠灾?,在改進教學質量方面,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都需要進行測評之后進行完善,達到師范院校的基本教學目標,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學生享有更加高端的教育,能夠深刻理解和學習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還能夠提升學校自身的水平,令其得到合理的提升發(fā)展。
三、結語
山西河曲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xiāng)”的美譽,河曲的“山曲”曾是河曲地區(qū)老百姓人人皆能吟唱的民歌。但是,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的發(fā)展,橫渡黃河時船夫們酣暢淋漓的船夫號子現(xiàn)如今已經聽不到了。山西其他地區(qū)如左權的開花調、沁源小調也同樣陷入尷尬的境況。1986年在對山西民間舞蹈的普查中發(fā)現(xiàn),山西的民間舞蹈有65種。時隔近三十年之后,藝人能夠依靠日常演出維持生活的舞種只剩下臨縣的“傘頭秧歌”、孝義的“懸空椅”。而那些依附于農耕文明、祭祀文化的舞蹈,如靈石縣的“獨龍桿”、浮山縣的“人熊舞”、晉城陵川縣的“五鬼盤叉”以及曲沃的“人莊扇鼓”等,大多只有在重要活動時,讓老藝人們自娛自樂一番了。山西的民間說唱也曾經遍布全省各地,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太原蓮花落”,長治地區(qū)的“長子鼓書”、“襄垣鼓書”、“潞安鼓書”,沁水縣的“沁水鼓子詞”,陵川的“陵川鋼板水”,沁縣的“沁州三弦書”等。進入21世紀以后,這些說唱藝術漸漸被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取代。山西有享譽全國的四大劇種,“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劇”,而遍布全省的地方小戲更是有50多種。目前,山西衛(wèi)視《走進大戲臺》欄目成為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之一,但是仔細觀察臺下的觀眾,大都是中老年戲迷朋友,基本沒有青少年戲迷??梢姡瑧蚯奈磥砹钊丝皯n。
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傳承地方民間音樂的路徑
公共藝術課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2006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課程設置、教師配備等提出了要求。《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其內涵是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大綱基礎上的一種延伸。其中雖然沒有涵蓋關于本地音樂教育融入教學的具體要求,但是在一些相關課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將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以及本土音樂納入其中。將地方民間音樂多樣性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開闊大學生的眼界、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更是將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摘要:音樂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遺產。面對當前地方民間音樂日趨衰落的現(xiàn)狀,普通高校公化利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輻射面廣、大學生數(shù)量龐大這個優(yōu)勢,以“活態(tài)”的方式傳承下去。
1.開設相關課程
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要了解、吸納中外優(yōu)秀藝術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確立教學目標。地方民間音樂進課堂并不是以讓大學生掌握民間音樂的技藝為目的,而是以地方音樂為視角,放眼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音樂文化。因此,在開設相關課程和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正確把握教學方向。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分為必選課程和任選課程,地方民間音樂屬于任選課程范疇,教師在開設此課程時要以自身的優(yōu)勢、大學生的興趣和音樂品種的重要性為依據。有的教師是民樂專業(yè),即可申請開設《山西民間器樂作品鑒賞》課程,大學生不僅能通過視頻領略中國地方民間音樂的風采,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演奏或教奏某種樂器培養(yǎng)大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其音樂綜合能力。還有一些教師擅長聲樂演唱,可申請開設《山西民歌鑒賞》課程,根據山西地域的劃分,講解山西各地不同的民歌類型、特點以及方言與民歌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人人會唱家鄉(xiāng)歌”的主題活動。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開設《山西民間舞蹈鑒賞》、《山西說唱藝術鑒賞》等相關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大綱時應突出重點、難點,在內容上則應盡可能地讓大學生欣賞到更多的音樂品種、音樂作品,提升大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和態(tài)度,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山西民歌鑒賞》課程開設時要考慮山西因地域遼闊、地形多樣,在不同地區(qū)形成的民歌呈現(xiàn)的音樂本體和審美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研制教學大綱時即可按照山西的區(qū)域劃分為大學生呈現(xiàn)風格多樣的名歌。
2.開展教學活動
學校的目的歸根結底是育人,而育人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教導出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高素質人才。而良好的校園文化則具有這種育人的功能,能夠幫助學生完善人格,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當然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音樂文化的熏陶。但是受我國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很注重理論性、知識性很強的學科教育,如語文、數(shù)學等。對音樂這種學科并不愿意讓學生投入過多的精力,錯誤的認為音樂教育對自身學習和工作沒有實際用處,甚至還擔心會耽誤對其它課程的學習。為了促進高校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我們必須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qū),認識到音樂教育對校園文歡建設的重要性,讓學生用心去領略音樂的魅力,從內心深處真正將音樂教育重視起來。音樂教育對于高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承擔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還能提升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藝術氣質。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音樂背后的正能量可以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正面的影響。讓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既統(tǒng)一了學生的思想,也讓學生的價值理念一致化。
二、音樂教育加強校園文化的對大學生的凝聚激勵功能
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極大增強的凝聚力,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而音樂教育則會促進校園文化的這一功能,因為合理的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只有音樂課程教學的這一種形式,學校會在學生課程中增加音樂鑒賞課,對音樂的基礎樂理知識進行普及之外,校內還存在一些自行成立學生音樂社團或是興趣小組,可以聚集那起些具有一定音樂基礎或是熱愛音樂的學生,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并會組織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如迎新晚會、中秋晚會、合唱比賽、音樂劇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這些校園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力,還有一些奮進向上的主題音樂表演能夠統(tǒng)一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增強學生間凝聚力,激勵學生,催人向上。一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潛在力量,培養(yǎng)他們的對學習、對生活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一場格調高雅、內容積極、主題鮮明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不但會提高一個學校的文化品位,增強校園活力,更會大大加強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凝聚激勵功能。
三、音樂教育增強校園文化促進大學生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
功能校園文化具有幫助學生提高文化、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協(xié)調發(fā)展的能力,而合理的音樂教育更是可以大大促進這一點。尤其是在當前這個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大學校園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學校的各個發(fā)展要素之間應當達到一種有諧有序的狀態(tài),建設出一種和諧的校園文化,如此才能夠實現(xiàn)構建和諧校園的目的。當前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速度愈發(fā)迅猛,給自然、社會以經濟都帶來了巨大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帶來了一列的包括倫理道德的各方面問題。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加強大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的工作的現(xiàn)實意義也就更加明顯了。
四、結束語
1.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
培養(yǎng)目標是各級各類學校根據其自身性質特點對培養(yǎng)對象的特殊要求。藝術類院校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選拔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優(yōu)秀的人才,以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素質為主,所以以往的音樂藝術類專業(yè)招生時對學生的大學前的專業(yè)教育要求比較高,學生上大學之前就要求要具備一定能力的專業(yè)要求,并在考試中經過層層篩選,最后擇優(yōu)錄取。而師范類學校音樂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合格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要求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高師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學生畢業(yè)后能夠擔任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及藝術實踐的指導。教育的出發(fā)點就是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授課特點,理解教學內容和使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目前高校師范類音樂專業(yè)仍然大多都是沿用專業(yè)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往往只重視自己的主修專業(yè)課而輕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技能專業(yè)方向的學生,相當一部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專業(yè)性雖然很強,但是知識技能結構單一,專業(yè)知識與教學能力嚴重脫節(jié),不能夠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轉化為教學行為方式,這就違背了音樂教育本來的目的。比如說在即興鋼琴伴奏方面,很多學生都是有很大欠缺的,有些學生或許鋼琴功底并不差,但是在應聘的時候卻連一首很簡單的小歌曲都不能伴奏?,F(xiàn)在的中小學音樂課最主要的還是對學生音樂愛好興趣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掌握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學校對教師的專業(yè)課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教師對只要跟音樂類相關的學科聲樂舞蹈、合唱、器樂等都應有所了解,所掌握的知識并不要求樣樣精通,但知識結構必須多元化。這樣一來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就無法勝任學校多元化的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也是音樂師范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與“學”的態(tài)度是關鍵
首先,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要求高師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和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科研能力。高師音樂教師(特別是技能技巧專業(yè)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yè)教師,他們除了與其他專業(yè)教師所共有的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知識以外,還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訓練才能使專業(yè)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但是,由于擴大招生規(guī)模,學生人數(shù)劇增,教師課時量大大增加,造成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使很多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認真?zhèn)湔n,因而不能認真搞好教學,只能應付劇增的課時,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現(xiàn)在在高校中的科研及數(shù)量也都直接跟教師的工資獎金掛鉤,有的教師為了搞科研、寫論文,在教學上馬馬虎虎,應付教學,也會影響教學質量,有的即使論文出來了,也像空中樓閣、紙上談兵,離教學實際越來越遠。音樂界還普遍存在對于學習上實行一對一單人授課的小課形式,音樂類教師普遍都帶有一些私人學生,而且上課費用不低。一些學校教師待遇比較低,教師上一節(jié)學校計劃任務內課的課時費要遠遠低于上一節(jié)小課的課時費,巨額差距之下,教師難免在學校工作與私人上課之間產生時間上的矛盾,違反愛崗敬業(yè),嚴謹治學的教師道德規(guī)范。這也是某些教師對上課懈怠的一個原因。其次,學校教育是以“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為主,以往高校的音樂專業(yè)由于招生規(guī)模小,有名額限定,所以對考生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如今,高師音樂專業(yè)也同其他藝術類高校一樣,擴大了招生規(guī)模,這樣在招生錄取的時候生源的質量就免不了要降低一些。而且在高考中藝術類對于文化課的要求比普通類高校分數(shù)線要低得多,一些考生為了走捷徑考上大學,在專業(yè)課上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可能就能考上高師音樂院校,但是這些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文化素質都相對會差一些,對音樂的接受能力和悟性也比較低,這樣就給高校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結合國外音樂教育對比
國內外雖然都有高師音樂教育,但二者的教育卻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筆者將從教育思想及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體系、教育方法和實習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分析。
1.教育思想及培養(yǎng)目標
當今社會,很多國家都已經改變了以往那種把音樂知識技能作為音樂教育首要目標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更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審美培養(yǎng),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全面、和諧、充分發(fā)展的個體。這種思想已經從“通過教育學習音樂”轉變成了“通過音樂進行教育”,開始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因此,對高校音樂類師范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開始重視師范生專業(yè)就業(yè)的針對性。例如,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非常重視學前和小學的音樂教育,他們的高師院校分別開設了學前、小學、中學三級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較多,更有針對性。我國目前全面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對音樂教育也從只關注知識技能轉向不僅關注知識技能,而且重視情感、方法等,這是音樂教育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還是有一定的折扣性,當前社會現(xiàn)實仍是側重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僅限于“公開課”“精品課程”中。在這種形勢下,中學的音樂課幾乎是可有可無,所以學習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后找到對口工作的幾率較低,為保證招生數(shù)量和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學校只好另外培養(yǎng)一些非師音樂學生,以適應社會的就業(yè)趨向。這種教育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脫離了教育的目的。
2.音樂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動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國外音樂教育法比較著名的有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和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即興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發(fā)散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翱逻_伊音樂教學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課程的經濟實用性,教師只用一個音叉就可以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教育。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課堂上完全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說教,晦澀的樂理知識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雖然為音樂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元素,但是若是使用不當,依然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尤其在高校,更有些懈于工作的老師干脆不再備課,上課就只給學生們放視頻,這無異于“放養(yǎng)式”上課,等于讓學生“自生自滅”了。高校音樂類師范生承擔著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重任,他們所接受的學習方式方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效果。
3.培養(yǎng)體系
國外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大多出自綜合大學師范學院的音樂系。在德國,高師音樂教育被分為三級,學生按所選的級別分別學習教授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教育課。大學畢業(yè)后要實習并參加培訓班兩年,之后還要通過國家二級考試,才能申請教師工作。在美國,學校規(guī)定學生學習時不分級,而是把大學第四年的全年都用于實習,以提高實際能力。凡是選擇中小學音樂教育職業(yè)的畢業(yè)生都必須經過國家教師資格考核,取得該方面的證書后,方可到相應級別的學校執(zhí)教。這種國家考核的內容由個人素質、音樂專業(yè)能力、教育專業(yè)能力三大類組成。比較之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來源則途徑較多。本科、大專、中專都有,所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側重點都不同,教師對基礎音樂教育的認識以及水平相差很大;另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從業(yè)資格考核過于簡單,忽略了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要求,這不利于激勵高師學生刻苦學習,更不利于高師學生除音樂以外的其他知識體系層次的提高。
4.實習問題及從業(yè)資格
國外高師教育非常重視實習環(huán)節(jié)。在德國,畢業(yè)后必須實習兩年;在美國,大學的第四年幾乎全部是實習。而在我國有很多高師院校往往都比較忽略實習這一重要過程,都只是走個形式,學生在實習時候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有效解決,實際教學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實習方面,國內的高師教育需要在時間以及質量上進行調整。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提高國民素質的偉大使命,國外很多國家關于教師的資格考核資格要求非常嚴格。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對從事音樂教育的資格考核制度是很嚴格的,除了精通主修科目外,還要至少精通一種樂器,以及能夠組織大合唱及小型音樂活動,并能很好地講授課程、很好地了解學生和與學生溝通等,重視音樂教師知識掌握程度的多元化。若達不到要求,學生即使畢業(yè)了也會拿不到從業(yè)許可。而在我國,由于社會上缺乏類似的嚴格考核,學生是否合格由學校說了算。這樣一來,學校培養(yǎng)學生就像工廠生產的產品,如果檢驗標準和是否合格都由自家決定,標準當然就低了。
研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