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教論文范文

網教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教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教論文

第1篇:網教論文范文

互聯網加小學教育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其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為了能夠更好的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塑造,將互聯網應用在小學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突破,開創(chuàng)了我國小學教育的新篇章。但目前我國的互聯網小學教育應用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對其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互聯網;問題

互聯網的興起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其產生的影響同樣巨大。其通過建立一個廣闊的信息交流平臺,為人們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資源,幫助社會更好的進行變革。互聯網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對小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帶來了一場巨大的革命。但由于我國的互聯網推廣時間較短,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1互聯網在小學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當前我國的大多數小學教育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的無計算機設備的教學模式,但是不同地域由于當地的經濟條件限制,導致其在互聯網的應用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我國當前小學教育中互聯網的應用率,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下面對當前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1.1浪費現象嚴重

對于我國的小學教育,其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因此,其教師在招聘時的條件相對較低,這導致很多的小學教師在計算機使用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其在進行小學教學時無法有效的利用互聯網設備,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產生嚴重的浪費現象。另外,互聯網設備還能夠對當前的紙張和教具等進行取代,節(jié)約小學教育中的成本支出。但由于教師無法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導致大量的教材用具和粉筆等被浪費,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1.2教師素質較低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小學教師逐漸趨向于年輕化,這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由于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對于教學內容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心。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這些年輕教師的教學效果,需要提高其信息化教學技術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應用互聯網技術。但在當前我國的小學教學中,由于年輕教師眼高手低,導致其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能力不足,這對小學教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

1.3無法滿足學生對新興資源的需求

通過相關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小學生在進行小學學習時對互聯網資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其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小學教學知識。而新媒體等新興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進行注意力的集中,特別是對于一些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資源,其興趣更大,且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希望教師能夠讓其自身參與到操作中。但由于我國小學教師的自身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實際的操作,影響小學教育的效果。

1.4學校、家長和教師對于互聯網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通過相關數據可以發(fā)現,教師和家長的良好溝通是實現小學教育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對于一些新興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對新資源的興趣,從而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法。但由于當前我國的小學教育中家長和教師的溝通嚴重缺乏,導致學校建立的互聯網平臺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影響我國小學教育中互聯網資源的有效利用。

2提高小學教育中互聯網資源應用的措施和建議

通過對小學教學中互聯網資源的應用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其在當前的應用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但由于其良好的教學效果,導致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對其反映非常大,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我國小學教育中互聯網的應用,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2.1多加展示互聯網教學資源

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多多采用網絡中的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但由于小學教育主要是對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進行教學,因此,其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還是依靠教材,而互聯網教學資源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法。另外,定期將一些優(yōu)秀的網絡課堂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幫助其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學習。而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資源,小學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互聯網知識的學習,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教師培訓課程,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互聯網的使用技能。

2.2課后積極利用網絡課堂進行知識學習

小學教育中學生具有非常多的課后時間,這些時間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需要在課余時間積極對學生進行網絡課堂教學,像瀏覽名家微博等,通過這種方式增長學生的見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公共的教學平臺,將自身篩選的一些重要的教學內容放在平臺上,方便學生進行瀏覽和學習。通過這種網絡資源的利用,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2.3通過聊天軟件加強和學生的溝通

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學生,其對網絡上的聊天軟件基本都有一定的涉獵,但大多數的家長由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往往對這些東西不太了解。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聊天軟件同學生的家長或者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其更好的進行學習生活。另外,這樣還能實現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結合,從各個方面實現對學生的幫助,提高其學習效果。

3總結

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同時,還需要經過學校的引導幫助其更好的同他人溝通和交流。而互聯網資源的利用,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其包含著小學生的美好憧憬,且其中包含的大量有利信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世界和自身,促進其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藝檸.淺談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內江科技,2012,03:205-206.

第2篇:網教論文范文

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力倡導網絡空間教學,鼓勵老師申報空間優(yōu)質課程,通過立項申請,中期檢查等方式完善建設,實施網絡空間教學,我院高職大學英語,在各位英語老師的努力下,已經立項,全體英語老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教學空間和學習空間,所有的英語資源都呈現在教學空間里,在構建一個優(yōu)質空間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每個單元的主題開展任務型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卡冊留言板、學生群組,提交作業(yè)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一支粉筆、一塊黑板、PPT教學”,老師不必通篇全用PPT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式,也激發(fā)了老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現代網絡教學知識和信息化技術,利用網絡空間來教學。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如何來具體實施應用大學英語網絡空間教學?這是老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基于“職教新干線”網站,實施傳統(tǒng)面對面教學與網絡空間教學相結合,老師首先要建設和完善自己的空間,在個人空間首頁上傳“大學英語課程空間”導航,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資源、交流互動幾大部分,特別是教學資源欄目下,設置包括學習卡冊,微課資源、授課計劃、教學日志、教案、課堂作業(yè)、考試題庫等,老師上傳相關資料,針對整個課程設計,緊扣每個單元的主題,上傳的資料要具有實際操作性,上課前,老師和學生登錄世界大學城,學生進入老師以班級為單位的考勤界面,隨后老師可采用傳統(tǒng)教學講授將所學的新單詞和短語,再引導學生在課內完成聽課(看視頻)、精讀課文,以此為基礎,由學生合作完成“自測”環(huán)節(jié)習題,所有學習記錄由老師隨堂記錄在大學城(比如,以留言的方式記錄在聽課、精讀、自測。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如遇到了問題和困難,可以當面和老師進行交流,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課后,學生可以利用空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老師指定的地址提交作業(yè),老師及時的批改和察看學生的留言,進一步在課堂上所學得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個人空間作業(yè)的能力。最終促使高職學生感到學習英語的成功與快樂,從而大大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網絡空間教學尚存在的問題

網絡教學為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但在操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網絡空間環(huán)境為大家學習英語多了一個學習平臺,但我院的學生不是人人都有電腦,學生在利用空間學習和完成作業(yè)就會有困難。第二,學生和老師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完善自己的空間,面對網速不快,死機等原因,很無奈;許多老師為做好空間,要用上比備課多好幾倍的時間,讓大家感受到電腦操作不方便快速。尤其在看學生作業(yè)上,學生不用手寫,看不出字跡,會有直接復制別人作業(yè),馬上提交完成任務的現象,對于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會發(fā)現學生交紙質的作業(yè)更方便些。第三,由于在使用空間教學,如一旦出現網絡故障問題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如出現打不開或不能上傳資料時,老師的課堂設計就會打亂,讓學生無所適從。第四,在網絡教學下,對于一些自覺性和自控性不高的學生會分散學習英語的注意力,用網絡做別的事,各種信息魚龍混雜,很多不健康的、吸引力較強的信息都會影響到學生。

3不斷改革發(fā)展,構建網絡空間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

我院在全面實施“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網絡空間教學,如何克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如何防止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流于表面形式?如何避免以往改革換湯不換藥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英語教師要不斷探索,必須做到趨利避害,科學合理的構建網絡空間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對整個高職英語教學進行全新設計,走出一條高職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首先,英語老師必須認真思考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構建以學生為本的網絡教學理念,課堂設計和教學安排都要體現這一教學理念。改變單一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網絡空間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富有英語學科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通過QQ、短信、微博平臺等網絡教學載體,建構起高職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渠道和橋梁,同時也要利用傳統(tǒng)英語教學,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對話,以便提供真實的學習英語語言的環(huán)境和輔導,感受地道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也能體驗網絡英語世界的無窮魅力。其次,要不斷發(fā)揮高職英語教育主體地位,老師要做好引導者,引導學生享受網絡英語教學資源,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實踐,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力圖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4結束語

第3篇:網教論文范文

1.1多媒體教學理念被片面理解

網絡多媒體教育方式不完全等同于教育模式,多媒體只作為教學的技術方式之一,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處,經調查顯示,80%的學生在長時期昏暗封閉的空間內接受亮光的直射,眼睛會倍感不適和疲勞,且課件的PPT是內容確定的,在課前被固定后,很難在課堂上對它進行靈活的調整。相比之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老師和學生通過講臺及黑板進行教學的講解,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也能及時吸收課堂知識。老師更能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并融入幽默、有趣、對比、夸張等表現手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易于接受和消化老師傳授的知識。老師講述、板書、提問并組織學生們課堂討論和練習,學生聆聽、記錄、回答、交流,使老師在活躍生動的氣氛中達到教學目的。

1.2課程內容集中,進度快

近年來,為了完成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的,大學校園各專業(yè)方向的課程課時減少,課程內容都有所增加,很多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豐富學生專業(yè)知識,一般運用網絡多媒體教育技術傳授知識,但是網絡多媒體數據多,進度快,學生無暇顧及上課的內容,記筆記的速度更是跟不上。上課時,學生必須聚精會神的注意PPT內容,一旦松懈下來,便很難理解課件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不管PPT的內容有多豐富,教師理解的多透徹,都很難達到教學目的。所以,網絡多媒體的教育技術一定要符合現實規(guī)律,內容不要過于集中,速度不能太快,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也要悉心觀察同學的動態(tài),與學生進行課程交流,詢問學生的教學意見,使學生的思路跟上來,并能夠在網絡多媒體的運用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

1.3注重教學形式,忽略課件內容

很多老師的PPT過于注重形式設計,過于突出畫面,色彩的質感,而忽略了設計課程的目的,以致于同學們課堂上把目光和注意力分散到網絡多媒體中,忽視了課件內容的思考和學習。還有很多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過于迷糊,課程內容不明確,語言缺少合理的組織和提煉,論文、期刊或課本內容堆砌,沒有重點,沒有有效結合文字、聲音、圖像做出明確表達,而僅僅是完成任務式的機械制作過程,只能看見文字堆砌和圖片整合的輪流切換,完全沒有設計和組織編排,也沒有體現網絡多媒體所能體現的影響、動畫、聲音等教學功能。網絡多媒體有直觀生動的教學優(yōu)點,課件設計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未掌握好,效果就不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具有形式多樣性的特點,一般來說,根據教學目的和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可以劃分為課程教學、自學等。所以老師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設計教學課件。

2網絡多媒體教育技術運用建議

2.1重視課件設計內容,提高課件質量

課件設計是網絡多媒體教學的關鍵步驟之一,一名合格的老師必須要掌握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明確各階段的教學任務,充分準備課程相關的文字材料,圖片,科學地制作課件,才能收獲好的教學效果。課件設計的內容應該與課程內容相關,依據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將知識分類,并通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課件的形式要簡單直觀、知識層次分明,易于操作,能有效結合文字、聲音、圖像做出明確表達。

2.2網絡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

老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科學、有效、恰當的運用網絡多媒體教育技術,依據專業(yè)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環(huán)境選擇最有效的課件形式。在網絡多媒體運用過程中,不可廢棄傳統(tǒng)的講解、板書等步驟,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更能發(fā)揮網絡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功能。適當的講解和板書,不僅可以活躍老師的課堂氣氛,使老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學習重點,完成學習任務。

3結語

第4篇:網教論文范文

關鍵詞網上教學;教學模式;教學主頁

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Internet的不斷發(fā)展,網上教學已經成為一種現實。所謂網上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或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學習的知識。當然它還包括教學資源調度,教學計劃管理,學生學籍管理等。由于網上教學具有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個別化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上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上教學的教學模式及其特點,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chuàng)新。

1.基于局域網上的教學模式

1.1多媒體教學網的教學模式

⑴教學模式的流程

多媒體教學網上的教學模式。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基于教室里的多媒體局域網,它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許多相同之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對學生進行授課,在這個教學模式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把準備的多媒體CAI課件放入服務器,以便上課調用,這些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信息處理系統(tǒng)是對教、學信息的處理。使教學雙方隨時能得到反饋的信息。

⑵教學模式的特點

①支持互動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可將教師機的屏幕(圖像、動畫、文字)語音(音樂等)實時廣播給任意指定的個別、部分或全體學生。也可對學生機實現個別、部分或全體的輪流監(jiān)看、監(jiān)聽。隨時與學生機共用鍵盤和鼠標,進行對話和可視化輔導,實現交互式教學需要時可指定學生機為教學實例。

②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

多媒體技術,能夠促進教師改進教育方式,使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更為出色。把教師的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

③有利于大班教學

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課,這是很值得我們考慮的因素,學校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學成了事實。多媒體網絡的教學平臺為教師上好大班的課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環(huán)境。

隨著教學班規(guī)模的增大,了解學生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由于可以實現互動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做到的在這里都可做得更好。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教師再也不需要擴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強手勢及臉部表情,或者如何書寫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學生看得清,因為大屏幕的投影機及網絡的廣播功能,教師再不需憂慮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的煩腦,可專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學設計。

④充分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水平,選擇或編制CAI課件,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收集各種的多媒體素材(這些素材可能來自其他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自己的工作總結,甚至是學生的習作等)。在提出某個課件的需求時,即注意課件的科學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藝術性。最后在計算機專家、教育心理學家,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課件精品。這些MCAI的精品放在網絡上,供師生們共享。

⑤提供科學的教學測量手段

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系統(tǒng)提供課堂教學信息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科學的測試和評定,以提供確切的學生學習數據供教師教學決策作為依據。例如,學習過程的測試,包括課堂上實時反饋的學生信息,學生對問題的態(tài)度、反應和回答問題的用時等。以及使用網上標準題庫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對學生建構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測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2基于VOD教學模式

⑴教學模式流程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預先把選好視頻教學節(jié)目或學習材料放入視頻教學節(jié)目服務器,學生自主地利用VOD在視頻點播系統(tǒng)中進行學習。其中VOD起著輔助教師的教,或起著輔助學生學的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信息加工者。桌面上的每個學生可以通過觸摸屏或鼠標器自由地點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學節(jié)目,點播操作即時響應,圖像畫面清晰流暢,而且學生可以隨意地控制教學節(jié)目的播放過程。

⑵教學模式特點

這種教學模式又可分為T模式和L模式。T模式的特點:利用VOD輔助教師的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首先把要講授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材料編制成程序教學材料。然后設計IMCAI的課件(智能化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在VOD中預先存入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與VOD會話模擬教學過程,指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作業(yè)練習、實驗模擬、考查等,使VOD的教學得以實現。

VOD教學光盤的研制成功與否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據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特定的智能算法或模型,其次要注意已有知識,教學專家和系統(tǒng)的推理功能,在學生模型、教師模型及教學策略模型的建立,使得教學系統(tǒng)更能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體現出智能化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L模式的特點:利用VOD輔助學生的學,在這一教學模式中,都是根據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自行編制或從市場上各種的VOD學習光盤中選擇出適合自己教學對象的光盤。在選擇時應注意:

①VOD學習的內容應符合學習目標;

②VOD軟件應具有良好的導航機構;

③VOD內容應有利于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

④VOD內容不應使學生產生認知超載;

2.基于Internet教學模式

2.1教學模式的流程

基于Internet教學模式,它包括教師、學生、課件(CAI、CAL、ICAI、IMCAI等課件),Internet和WWW技術。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把課件文檔,掛在WEB服務器上,網絡上的學生經過注冊登記,就可在自己工作站上訪問教師的WEB站點。教師和學生通常不在同一地點,學生也不一定在同一個教室,他們也不一定在規(guī)定時間內上課。學生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學生通過Internet不僅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而且可以隨時閱讀、瀏覽世界各地圖書館的資料和信息;學生除了聽課還可以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提問、發(fā)言。開展課室討論等。

2.2Internet教學模式的種種

⑴個別學習模式

個別學習者可以通過WWW查詢和閱讀在線數據庫中的信息;調用在網絡上教學軟件,由教學軟件模擬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也可以通過E-m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師提問,還可以在網上BBS站(電子公告)上提出疑問,征求解答。這種模式的特點可以24小時進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在網上下載學習的內容或向教師請教,從問題的不同時間、角度來學習,這正是建構主義提倡的隨機訪問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習者掌握非良構領域知識,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其缺點缺乏實時的交互性。

⑵ONETOONE學習模式

遠距離教學中的一對一關系包括師生之間的和學生之間的一對一關系。在師生一對一的學習模式中,師生之間進行實時的多媒體交互。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了對課程的具體指導,學習更有針對性,也更有成效。

學生之間一對一的學習屬于協(xié)同型學習,即兩個學生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通過網絡共用寫字板、畫筆或某些應用程序(課件注釋系統(tǒng))相互交流討論,協(xié)同學習。通過種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促進學生自己的學習、總結和自述,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的協(xié)作精神。

⑶ONETOMAMY學習模式

在一對多的學習模式中,一位教師同時向多個學生授課,除獨立操作外,學生只能和教師進行交互或者通過教師的控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互。這種模式的交互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觀看屏幕上遠地教師的授課,而是在學生決定的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才得以實現的教學,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能力。

⑷MANYTOMANY學習模式

在多對多的學習模式中,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虛擬學習環(huán)境.事實上除實現一對多的模式中教師和多個學生之間的交互外,還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直接交互。學生可通過同步對話模式(SynchronousDialog)進行同步對話,展開更加廣泛的學習合作,學生的網上學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實踐證明,如果我們合理運用以上四種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最好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關鍵是網上教學的管理。

2.3Internet教學模式的特點

①教師必須具有網上教學能力。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教學雙方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③學生學習更自主,而且具有網上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④為學生構建一個多媒體,全方位的虛擬學習環(huán)境。

⑤教育的投入小,效益大。

3.網上教學的實踐

3.1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網的性能

目前在廣州地區(qū)流行的多媒體教學網有:TopSchool、WinSchool、Top97等。但是普遍缺乏在這些多媒體教學網上運行的課件,尤其能與學生計算機課本配套的課件就更少。為此,我們在廣州市教委的資助下,聯合研制和開發(fā)了一套多媒體教學網上使用的CAI課件,它配合了廣州市中小學計算機的教材。一套四個,其中有"鍵盤認識"、"快快樂樂學打字"、"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識字大王"。幾年來實踐證明這套MCAI課件能在各種多媒體教學網上運行,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對媒體教學網的使用效率。

3.2充分利用遠程教學網發(fā)展繼續(xù)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高等學?,F有的教學資源(課室、宿舍等)難以滿足需要,社會上報考成人本科函授教育越來越多,把現有的函授教學模式改用網上教學,已經成為現實。讓廣大的函授學員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提高自己對信息處理的能力,挖潛發(fā)展,進一步體現個人價值。

近年來,我系的函授教育開始試行網上教學,即函授學員除了到本校來面授、考試外,還利用我系的遠程教育網進行網上學習。

目前我系遠程教學網提供了幾十門課程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并在不斷完善和豐富。學生可通過網絡與教師、同學進行實時交談,進行網上答疑、討論、上交作業(yè)等。這些都很受學生歡迎。尤其是對個別的殘疾學生來說,網上教學更顯優(yōu)越性。

3.3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的作用搞好學歷教育

校園網絡是學校教與學的紐帶,搞好學歷教育,學生可以從校園網上得到更多的知識信息,也能及時地自己的信息,并實現網上交流、討論。這樣不僅使學生自主地學習,而大大豐富和充實課余生活。教師的備課可從校園網中獲得更多教學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方便地,有選擇地比較教學信息資源,然后通過校園網向學生進行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具體的做法是:

⑴教師要建立自己的教學主頁;

⑵在教學主頁要有自己任教課程的多媒體教材(電子版);

⑶配合教學進度,定期更新討論主題及BBS材料;

⑷每周定時與網上的學生進行實時交談、輔導、答疑;

⑸利用自己的郵箱(E-mail)收繳學生作業(yè)及收集學生對教學意見或建議;

⑹建立課程成績管理系統(tǒng);

⑺建立任教課程的多媒體教學素材數據庫;

⑻教學主頁必須具有良好的導航機構,并提供學生訪問相關的Wed站點。

參考文獻

第5篇:網教論文范文

一、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在討論二者關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定義。

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是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網絡給出不同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選擇,為每個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支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從而自我獲取知識,更新知識。

基于網絡的協(xié)作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協(xié)作與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協(xié)作學習。

二、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他們都體現了網絡教育以“學”為主的特點,但是他們也各有特色,相互聯系。

(一)、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各具特點

個別化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自我更新知識,通過自己思考、探索來獨立完成學習。它比較適合達到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中大多數層次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事實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應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動作技能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個別化學習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的高度自主性。這種自主性具體表現在:學生確定自己的目標后,能夠借助網上優(yōu)勢,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支配學習時間,從中知道了如何學習才能達到目標,也知道了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效率、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不必跟隨教師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而且網上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自己不主動學習,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識,這樣學生就由原來被動的、不得不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⒁笕W。從而能提高學生的領會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掌握學習進程,自己負責學習效果,這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在教育活動、工作職責和個人行為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時間,自己確定學習地點,學習時間、空間的靈活性大,特別適應于成年的、在職的學生的主客觀條件??傊瑐€別化學習允許程度各異的學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習效益。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協(xié)作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來支持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這種交互活動指的是以小組形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協(xié)作,學生通過合作過程共同完成學習。相比之下,它比較適合實現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如形成態(tài)度、培養(yǎng)鑒賞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認知領域的某些高層次技能,如問題解決和決策。

協(xié)作學習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協(xié)作活動的參與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們可以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進行同伴互教、討論交流、課外興趣活動等協(xié)作性學習。學生、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上共同進行問題的探究探討。教師通過網上專題討論為各個學生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可以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取知識,還可以從別的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視野的擴大,學生也將逐步增加對知識的掌握,對社會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

(二)、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相互補充

個別化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但是也存在不足,這時可以通過協(xié)作學習來彌補。

首先,個別化學習有局限性。對單個學生來說,由于其對問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條件和認識水平的局限,特別是當他遇到巨大困難時,即使通過自身長期努力和持之以恒能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想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有用知識,就必須通過協(xié)作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個別化學習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興趣和愛好,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學生的個性因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不強,可能會拖延學業(yè)、降低學習效果。而協(xié)作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其次,個別化學習中交互性不夠。若長期把它作為唯一的學習方式,可能會缺少生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教育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在一定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情境主要限于單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協(xié)作、會話。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如果缺乏交流,教師就不便于掌握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的普遍反應,學生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圍內,無法與他人溝通,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廣闊的思路。而協(xié)作學習可以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對“情境”、“會話”、“協(xié)作”的要求,能為學生構建更多的“情境”,這種情境是由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共同建構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還可以通過資源解決問題,提供多種人際溝通手段,從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實現從簡單到復雜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協(xié)作學習能誘發(fā)學生渴望成功的愿望,維持學習動機,但是在現階段協(xié)作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個別化學習的補充。

首先,協(xié)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具有了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經驗。因此協(xié)作學習的組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準備至關重要,要根據協(xié)作學習的目標與任務及其協(xié)作學習成員的個性特征創(chuàng)設良好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而個別化學習的組織和實施就相對簡單、方便些。

其次,協(xié)作學習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協(xié)作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任何學生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對同學們的提問,要求有問必答,并要求盡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對于教師來說要求則更高,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如果不注意引導、指導,就有可能造成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其他學生,或者偏離教學目標,反而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特別是鞏固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要把師生的相互作用變成了長篇累牘的獨自講授,要控制教學進度,掌握現代技術,具有更好的組織、管理、協(xié)調能力,使小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活動而又不至于變成無意義的閑談。這些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遇到這些情況,就可以利用個別化學習,例如個別化學習訓練系統(tǒng),來加強知識的掌握、鞏固效果,增強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

再次,當前技術還是以支持個別化學習為主。盡管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例如CSCW技術促進了基于網絡的協(xié)作學習系統(tǒng)的產生和發(fā)展。但是在開發(fā)中出現了技術與理論跟不上的情況,比方說協(xié)作學習中的討論應該是基于三維的共享空間,而現在協(xié)作學習中的討論還是利用電子公告板,即BBS。而且,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進行協(xié)作學習,由于受傳輸速率的限制,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信息資源的獲取速度。因此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中,更廣泛、更常用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方式,支持協(xié)作學習的技術還有待發(fā)展。

總之,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需要協(xié)作學習的配合,協(xié)作學習是建立在個別化學習的基礎之上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另外,這兩種學習方式之間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例如個別化學習中可以補充協(xié)作學習的討論交互方式,協(xié)作學習可以借鑒個別化學習中的個別輔導學習手段。

三、如何處理網絡教育中二者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的基本學習方式,要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

(一)、充分發(fā)揮各自特色

在個別化學習中,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要,仔細安排學習活動,構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不斷激勵學生自覺學習,及時掌握學習進度,及時給予學生強化。在協(xié)作學習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手段,鼓勵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對協(xié)作過程進行積極的引導。根據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在具體的網絡課程、網絡學習軟件的設計中貫徹這一宗旨,從總體結構設計到網頁設計都要充分考慮二者各自的特色,充分發(fā)揮二者各自的優(yōu)勢,在適當的時機使用適當的學習方式。

第6篇:網教論文范文

關鍵詞網絡教育教師角色

長期以來,老師被認為是教學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學生只是順的等待被知識灌裝的容器或填塞知識的倉庫,處于絕對服從地位。但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化的浪潮給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把人類和教育帶入一個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它帶來的是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一場深刻革命。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轉變自身角色,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注重老師主導作用,發(fā)展師生之間平等、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

1網絡教育的特征和功能

網絡教育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的產物,它突破傳統(tǒng)學校教學方式的時空束縛,與課堂教育、廣播教育、電視教育共同構成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和傳統(tǒng)教學方相比,網絡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①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②依托網絡優(yōu)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③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樽灾骱献鲗W習,促進學習的個性化;④增加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進而提高全民整體素質。

1.1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

技術發(fā)生革命性變化的今天,依靠學校所學的知識已經明顯不足,教學內容不僅難以涵蓋社會多元化的需求,課堂教學方式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技能。實施遠程教育是世界網絡教育發(fā)展的主流和趨勢。遠程教學以網絡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突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單一模式,學生可自主靈活地選擇學習時間,并與教師進行遠距離交流。傳統(tǒng)的教材是單一的文字教材。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育教材是多媒體可雙向交流的教材,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各學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聽環(huán)境,給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維的信息,擴大了教育規(guī)模。更重要的是它豐富了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動性。如中央電視大學開發(fā)的模擬法庭、會計實驗、動植物養(yǎng)殖等,提供了逼真的、生動的學習和交流環(huán)境。教師利用這些軟件組織教學,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動態(tài)組織與修改,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實時提問或回答,并能立即得到明確的評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2依托網絡優(yōu)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網絡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教育資源得到廣泛的共享,形成跨區(qū)域的分布式教育資源網。網絡教學提供了共享的資源,突破了學校的限制,使處在網絡教學中的每個學生,都可通過Internet,享用優(yōu)質的教育、教師資源信息,聆聽世界一流教師的講課,向最好的專家請教。利用網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業(yè),建立研討中心,從網上下載學習資料。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視野的擴大,學生的知識也將逐步增加,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利用網絡中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進行網上教學,拓寬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范圍,推進了教育民主化進程。世界范圍內看,國家之間、地區(qū)之間的教育資源分布是不均勻的。而借助于互聯網,可以把各國的教育資源聯系起來,供全球分享,使生活在教育資源貧乏國家的人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1.3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樽灾骱献鲗W習,促進學習的個性化

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總是圍繞著教師、課堂、教科書進行,使得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揮受到限制,致使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難以實現。網絡教育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關注其主體地位。學生由單純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索取,自我發(fā)展。通過網絡教學,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與特長進行個體化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自主學習,以充分發(fā)揮個性;此外,學生之間便捷通暢的交流通道也為協(xié)作性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逐步形成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這種方式還允許學習者和教師通過大量的學習資源進行交互,通過資源解決問題,其學習進度是由參與合作的學習者共同決定的。這一合作學習形式興駐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將有助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1.4增加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進而提高全民整體素質

2網絡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挑戰(zhàn)

網絡教育對以教師面授為主的教師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很大沖擊,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嚴峻的挑戰(zhàn)。

2.1帶來教學價值價值觀的轉變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每個人公平地提供了無窮無盡的信息。如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能在信息浪潮中健康成長,學校應當培養(yǎng)怎樣的人,這是信息時代的教學所急需解決而不可回避的問題。知識的迅速更新,還有學習化社會的來臨,要求教學必須以發(fā)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為宗旨。教育,不再只是灌輸和傳授書本知識與技能,不再只是促進背誦、寫作業(yè)和考試;教育將深刻改變自己的目標與職能,成為個人全面和終身成長的助手,成為信息社會個人選擇和發(fā)展的無微不至的指導者。

2.2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上的要求

網上信息資源豐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學科知識,因為學生可能是各個年齡、各個行業(yè)的人,在網絡化的條件下,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社會閱歷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就應該有借助網絡資源,了解學科前沿,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的能力;與網上同行進行合作研究的能力等等。另外,網絡教育應充分發(fā)揮計算機超強“記憶”的優(yōu)勢及互聯網“點對點”的聯結優(yōu)勢,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全面互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因材施教。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是BBS、在線答疑等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家長的全面溝通與互動,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網絡化的教學能力有別于家教和教育軟件,要求教師在挖掘人才潛力與培養(yǎng)人才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滿足學生和家長在教育上的深層次需求,網絡教育的概念才能夠被廣大用戶接受。網絡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些新的技能,如教師必須是一個有著使用計算機經驗的人,了解如何在攝像機前授課,掌握多種交流方式和多站點交互性授課的技巧等,這需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練習中獲得直接的經驗。

2.3帶來教學評價標準的改變

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是考試成績,現在,教學的基本職能變成為學習者服務,幫助學習者快速改進學習方式,出現了以學習需求滿足度為核心的價值評定。傳統(tǒng)教學重在使學生繼承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學生記憶知識的程度來評價學習、評價教學,甚至來判定學生和教師的等級。而在網絡教育中,教學必須改變以記憶程度為指標的評價原則,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判斷等認知能力,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加工、理解的能力,以及運用這些信息獲得新知識、形成新思想和新觀念的能力,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學的重要標準。

3轉變網絡教育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是工業(yè)社會的產物,已經持續(xù)了300余年。它將教師角色定位為單一的傳播者,決定著教學的內容、方法、進程、質量等,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在人類步入信息社會的今天,特別是網絡教育時代的來臨,原有的教師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教師角色正逐漸被其他新型的社會教育職業(yè)群體所分擔和分解,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和“非專業(yè)化”的紛爭也日趨激烈。網絡時代的教育,使教師的傳統(tǒng)權威地位在逐步喪失。因此,轉換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已成為時代推動教育發(fā)展和教育自身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3.1組織、設計適應網絡教育的教學活動,充當導航員和指導員

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使得課程和教學形式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變化。為了跟上這種變化,教師應具備教學組織能力和課程設計、開發(fā)能力。網絡教學中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仍然需要教師來指導選擇、組織設計和實施。教師要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方式的設計、教學媒體的制作以及教學過程的評價等活動,目的是以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內在基礎為出發(fā)點,研究如何恰當地組織學習方式、設計教學信息,使學生在愉快而奮發(fā)的心境中學習,從而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能充分體出組織者、設計者的角色。同時,網絡教育淡化了傳統(tǒng)教師的信息源或傳播者的單一角色,突出現代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導航員和指導者角色。面對網絡環(huán)境中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實,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適應、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教會他們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查詢和檢索知識,教會他們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知識,組織知識,整合知識,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完成知識的內化。幫助學生學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信息海洋中自由自主地航行。

3.2甄選信息,嚴格把關,正確引導學生個性發(fā)展,充當輔導員

網絡教育是以信息為基礎的學習方式,也是“信息本位教學”。人們只要進入網絡,就可以共享網上的教育資源,網絡也為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傳播和利用提供了良好條件。強大的網絡信息資源在為教與學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源泉的同時也生產了大量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污染,嚴重影響著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一些虛假的知識信息具有蒙蔽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樣,一方面有的人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斷將獲取的大量信息轉化為知識,更快地進行知識積累,加快自己智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一部分并不具有相應知識結構的人來說,他們所接受的大量信息只被作為生活服務和娛樂,沒有成為增長智慧、積累知識的有效資源。因此,對網上信息的選擇與判斷至關重要。在信息與學習者之間應構筑一道“防火墻”,用于甄選信息、減輕甚至杜絕網絡傳播的負面效應。教師則能夠準確及時地對知識信息進行甄選把關,指導學生選擇知識信息,實施“防火墻”的職能。除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現實,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這種幫助、引導是即時的、現場的,是網絡無法完成的,惟有教師的經驗和智慧方能勝任。認知建構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簡·皮亞杰,強調作為促進者的教師,監(jiān)測他們發(fā)現后的反思。與此相應,學習活動的性質便是同化信息并形成新的圖式和(智力)操作去應付新的經驗,對物質的、社會的和智力上的發(fā)現進行反思。網絡時代又是一個變化快的社會,面對這樣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人們心理上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生也不例外。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中,要培養(yǎng)出健康的下一代,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網絡在這一領域的“無能”表現促使教育應該重視學生品德、心理和人格的發(fā)展。這需要教師深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心靈和精神上的問題,對現實社會中價值、規(guī)范的認同情況和期待,使教師角色定位為一位行為的診斷者,心理的咨詢者、輔導者,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個性發(fā)展。

3.3改變教育觀念,自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變大家的教育觀念及思維邏輯。教師如果認識不到信息社會的來臨,不能更新觀念,則無法適應21世紀的信息社會和教育改革。在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上,也發(fā)生革命性的質變。在信息社會中,由于信息知識的總量急劇增加,并且半衰期愈來愈短,知識積累型人才也顯得更為重要,信息社會急切需要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和信息檢索、獲取、分析與處理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師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外,更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將給教育帶來勃勃生機。當前很多學校都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但是,有的仍舊停留在純技術的運用和探討上,我們應該不僅把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為學生的學具,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新建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構建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此種學習環(huán)境正是信息社會中的教育環(huán)境。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協(xié)作,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是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由此看出,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學習的成功至關重要。因而,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營造真實的學習情景,展示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習者從多種途徑進行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促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參考文獻

1王里平.信息時代的產物———網絡教育[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

2張宇容等.基于網絡的遠程教學[J].微型電腦應用,2000(4)

3胡鐵輝.網絡時代呼喚素質教育[N].光明日報,1999-11-10

4梁建.網絡教育的發(fā)展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1(1)

5尼葛洛龐蒂.數字化生存[M].??冢汉D铣霭嫔?,1996

6劉次林.教師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5)

第7篇:網教論文范文

1、傳統(tǒng)網頁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計算機網頁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操作性等特點,若想制作效果良好的網頁,需要具備文字版面處理、動畫制作及圖像處理等相關知識。設計計算機網頁時,通常使用Flash、Firework和Dreamweaver三種網頁設計軟件?,F階段,很多技術學校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網頁設計教學模式,即利用實踐和理論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具體地說,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實施章節(jié)教學,若知識點不同,則會分兩次進行理論和實驗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一味的照搬課本內容,不會融會貫通和相互聯系,以致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能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同樣重視實踐教學,而其實際教學效果常常達不到預期目標,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熟練掌握網頁制作技術及技巧的情況下,未能有效掌控網站、圖片制作和內容排版編排的規(guī)劃和布局造成的。

2、案例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的案例教學模式,是指學生熟練掌握基礎部分相關知識辨別、知識分析及知識理解的前提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進而為學生展示課程內容,同時,根據課程大綱和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指引學生通過教學案例的有效運用,分析、討論相關知識,并以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有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促使學生進一步辨別和分析所學知識,進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溝通能力、工作作風以及管理理念。

3、案例教學模式的特點

我們認為,案例教學方式的實施基礎是實例,實際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利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案例,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網頁設計課程的興趣,并在網頁制作的學習中貫穿教學案例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而使學生在學好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始終充當著激勵者和設計者的重要角色,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

二、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般情況下,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不斷變化,因而只有高度重視各教學流程,才能有效實施案例教學,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們認為,案例教學流程包括教學案例的設計、組織學生討論教學案例、總結和實現教學案例三部分,具體實施過程為:

1、教學案例的設計

通常來講,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設計教學案例,因而教師一定要按照教學規(guī)劃和教學要求,充分準備授課內容,并討論教學案例的相關理論和技能,同時還要分析案例教學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此外,設計教學案例時還應注意:第一,確保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即保證設計的教學案例符合教材及現實案例的相關要求,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第二,確保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典型性,也就是說,教學案例可以涵蓋大部分課程知識點;第三,確保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具體地說,設計的教學案例之間應具有前后貫穿的關系,并按照由易及難的順序進行排列;第四,確保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的接收能力選擇或設計教學案例。另外,學生還要在分析教學案例的基礎上,不斷思考和探索其實際應用,并有效、及時的促使教學案例理論知識逐漸轉變?yōu)閷嵺`應用,進而實現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目標,同時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網頁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實際題目設計求職網站,因而學生需要結合網頁制作的相關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相關的求職素材,進而獨立設計求職網站,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其實踐動手能力。

2、組織學生討論教學案例

實際上,組織學生討論教學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分體,進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辦法和思路。每個學生實現同一教學案例方法以及分析結果各不相同,雖然部分學生能找到容易、簡單的實現方法,卻無法充分理解;部分學生雖然找到了容易理解的實現方法,其實現過程卻非常復雜。所以,教師應有效指導學生果斷刪除不重要的案例細節(jié),同時尋找教學案例的結構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此外,討論教學案例的核心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進而將教學案例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內容有機相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和諧的討論氛圍,同時讓學生成為教學案例討論的主角。一般來講,案例教學模式著重強調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情境,而學生在這一情境中,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及互動交流活動中,進而反復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是,案例教學拋棄了教師為主的舊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且不強迫學生進行記憶,只要求其積極思考提出的相關問題,并反復訓練,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手能力的教育目標。例如,計算機網頁設計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如介紹網頁制作工具時,由于學生對其比較陌生,因而教師可通過討論案例實施教學活動。

3、總結和實現教學案例

學生結束教學案例討論后,教師應恰當評價討論結果,以便去除錯誤觀點。同時,教師還要分析、講解教學案例分析的相關技巧及知識技能,進而在學生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時,根據課堂討論內容具體實現教學案例,以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點。

三、案例教學在計算機網頁設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計算機網頁設計的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為學生營造活躍、融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安全、自由的感覺,進而激發(fā)其敢做、敢說的勇氣。此外,教師在計算機網頁設計的案例教學中,始終扮演著指導者和組織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學生要獨自完成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的極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提高教師素質,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若想保證計算機網頁設計案例教學順利進行,需要教師具備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特點,這也是教師為學生傳遞經驗和知識的基本條件。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以便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影響力和威信,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全面、多角度的愛護和關心學生,同時融入學生中間,以便更好的感受和體會其內心世界,進而在做好教師的同時,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

3、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

一般來講,學生學習必備、認識事物和適應環(huán)境的基本條件是認知結構,且其學習過程是不斷平衡同化和順應機能的過程,也是不斷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相關背景知識和展示新知識點,都要密切結合教學大綱。此外,教師選擇教學案例時,應保證案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能充分反映教學大綱中的相關知識點。例如,為網頁頁面進行布局時,可通過表格、框架和層的方式進行,如為食品網站做簡圖時:為確定網頁的主色調,應將背景圖片插在第一層中;為給網頁增添活力和生機,可將flas插在第二層中;將精美食品插在第三層中;為體現飲食文化,可在第四層中搭配相關歌曲;為增強網頁的立體感,可在第五層中添加浮動物體。此外,教師應先鼓勵學生使用表格布局解決相關問題,爾后引出層的內涵,進而逐步解決問題,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四、結語

第8篇:網教論文范文

將整門課程分為十二個單元,這些單元基本覆蓋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這些單元在設計的時候遵循循序漸進的設計思想,先易后難,先主體后次要,條理清晰并且每個單元的設計又相對獨立,避免學生出現一個單元學不懂,就沒有心思再繼續(xù)后續(xù)課程的情況,通過這樣設計優(yōu)勢不言而喻。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分階段進行,這種課程體系結構的安排證明在實踐過程中、在教學質量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選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網頁設計與制作》中,主要有案列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xié)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溝通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學無定法也采用以上兩個教學方法,即采用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表格的時候,表格這個單元就可以設計成一個項目,同時本身也是一個案例。

3教學過程中,精確實施提升教學質量

第9篇:網教論文范文

協(xié)作學習的重點是每個學習者都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他們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靈活且富有趣味性。國外協(xié)作學習實踐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協(xié)作學習屬于群體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互相包容能力和相互尊重意識,并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著名美國學者PeggyA.Ertmer對協(xié)作學習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他認為在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會緊密合作,相互促進,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共同進步,最終的目標達成是每名學習者的成功。很早以前由于受網絡社交技術所限,協(xié)作學習模式僅限于小組、小團隊等,難以形成規(guī)模和系統(tǒng)。當今社會社交網絡的蓬勃發(fā)展,博客(blog)、微博、QQ、MSN等一些網絡社交軟件的出現,協(xié)作學習模式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協(xié)作教學也絕不等同于傳統(tǒng)的分組教學。在網絡環(huán)境下,協(xié)作教學該如何進行,究竟如何才能把協(xié)作學習建立在社會關系網絡上,如何引入信息領域的新技術進行高效的網絡協(xié)作教學,讓協(xié)作學習徹底發(fā)揮優(yōu)勢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而本文將主要針對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進行研究和探討。

二、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協(xié)作教學促進了建構主義理論的完善:一是主動建構知識的心理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認知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借助其他人的幫助,主動利用學習資源,完成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二是新知識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非常重要,建構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改造和重組舊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總結發(fā)展新的知識和信息。三是心理干預、對話實現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真實的學習情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學習者進入知識建構角色,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有效激發(fā)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建構主義理論中,不管是何種觀點,雖然出發(fā)點不盡相同,但其相似之處都是強調原有的知識支撐和相互協(xié)作作用。

(二)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動力理論創(chuàng)始人庫爾特•勒溫(KurtLewis)認為,支配人行為的心理因素來源于自身的需求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動力的實質是指個體在活動中心理傾向的總和,即為完成目標所產生的心理動力。勒溫實驗提示我們,在合作性群體中,個體不僅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相互激勵和包容,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快捷暢通,學習效率明顯提高。該理論證明:其一,在協(xié)作知識建構過程中,具有不同智力、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學習者可以“互補”。在學習過程中個體間通過相互啟發(fā)與分享知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產生新的知識。其二,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使個體間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增進了友誼,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習者的人際交往能力。群體動力理論指出,協(xié)作教學的理論核心即相互合作,即所有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而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相互協(xié)作為每個成員提供了動力,小組成員也甘愿為小組成功完成目標而努力,并且協(xié)作最能增加組員之間的接觸和信任感。

三、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設計

通過網絡平臺、協(xié)作學習機制及知識體系建構,學生利用到了最需要的學習資源,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平等的師生關系、真實的學習情境、輕松的交流氛圍中,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而,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也必然呈現出它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它也必然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進行重構和創(chuàng)新。就網絡協(xié)作學習支持平臺來說,國外研究起步早,發(fā)展迅速,出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協(xié)作學習教學支撐平臺。例如,WebCT的特點是互動渠道的通暢。Moodle是一個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教學平臺,它可以幫助教師、專家創(chuàng)建在線學習社團,使學習效率更高。網上協(xié)作教學平臺一般具有如下特點:內容完善,功能全面,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參與簡便,師生信息共享,部分平臺支持協(xié)作小組討論等。盡管學者們贊同網絡環(huán)境下協(xié)作學習是現代教育中的有效形式,是信息社會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國內協(xié)作學習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利用相對于國外還有差距。我國目前處于協(xié)作學習的初級階段,廣為人知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基于Web的協(xié)作學習平臺(WebCL)。目前國內這樣的教學系統(tǒng)對協(xié)作學習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多數平臺只是加入了一些交流工具來實現協(xié)作功能,如電子白板、聊天室、BBS、E-mail等工具,缺乏協(xié)作的系統(tǒng)性和完善的知識管理,對學習者的社會性關系網絡不夠重視,導致協(xié)作效果并不好。近幾年還出現了用Wiki來實現協(xié)作學習平臺,但協(xié)作學習作用仍很有限。在職業(yè)教育中,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還在嘗試階段,尤其是要開發(fā)一個完整的網絡學習系統(tǒng)更是難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一些網絡互動系統(tǒng)作為教學平臺,常用的主要有博客、微博、QQ、微信、MSN等,這些網絡教學平臺都在改變著師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讓知識的傳遞更加便捷。在這些互動系統(tǒng)中,微博在眾多的網絡教學平臺中優(yōu)勢明顯:一是距離適中。微博既沒有傳統(tǒng)博客、電子郵件等通訊方式的延遲性,也沒有QQ等即時通信工具的緊迫感,保證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適中的距離。二是隨時隨地。微博設置了傳統(tǒng)教學流程中不能實現的師生交流互動,學生主體性得到了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和學生在課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PC和手提式電腦暢所欲言、共享資源、釋疑解惑。三是互助協(xié)作。微博的內容是公開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互相轉發(fā)、評論和交流,從而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四是永久保存。微博的內容、評論、收藏的微博、收發(fā)的私信都會按時間先后永久保存,科學分類,通過標簽功能隨時查找。由此可見,微博這一網絡教學平臺在眾多的教學平臺中優(yōu)勢顯著,下文我們將以它為例,論述一下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的設計過程。

(一)利用微博平成網絡協(xié)作教學構成要素組合

1.學習群體。以班級為單位,或者將班級依據學習風格、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原則分成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網絡學習中。

2.交流氛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實現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討論,互相幫助,答疑解惑,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指導監(jiān)督。教師作為指導者、督促者,同時也作為一個交流成員,網絡教學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協(xié)作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要求老師具備更高水平的媒介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深度、拓展知識廣度、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

4.中心話題。無話可說,再好的平臺也只是擺設,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學習相關的微主題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

(二)利用微博平成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的設計流程

基于以上四個構成要素,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對學習群體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后,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建一個微博學習群,利用這個平臺,信息、交流、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最后對學習內容做一個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前期分析。網絡協(xié)作教學法最主要的是網絡平臺,前期分析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法,了解學生對微博平臺的認識及所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硬件條件,包括手機、電腦及周圍的網絡條件等,學生群體中微博的使用情況等。

2.創(chuàng)建網絡平臺。通過前期的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微博平臺的功能介紹,明確學習目標,下一步是創(chuàng)建微博網絡平臺。這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風格以及學生對網絡平臺的了解程度來創(chuàng)建。如學生有多少使用微博,熟練程度如何。如果學生未曾使用過微博,對其一知半解,要適當地進行幫助:如何注冊成為微博用戶、如何設置和保護個人資料、如何轉發(fā)、如何評論、如何關注感興趣的人,如何發(fā)私信等。由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豐富性,在使用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導,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善于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果。

3.創(chuàng)建協(xié)作學習小組。學習環(huán)境輕松,無人監(jiān)管,學生態(tài)度容易松懈。劃分小組,組建微博社區(qū),可以讓學生之間在組內活動,相互評價。這時,教師要經常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與本學科相關的專業(yè)權威人士或是機構,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4.互動過程。學習平臺建成之后,教師和學生便開始根據相應的角色進行互動,為了使微博在協(xié)作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互動過程中,設計教學內容等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注重能力培養(yǎng)。將教師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緊密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社交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

(2)注重教學拓展。網絡協(xié)作教學可以應用到很多課程的教學中,要結合所講課程特點,精心設計與現實密切相關的教學微資源,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

(3)注重引導交流。將網絡應用到教學中,目的就是利用網絡平臺的及時性,且微博的宣傳口號就是“隨時隨地發(fā)生新鮮事”,所以教師要按時間段去學習社區(qū)查看最新情況,解答學習疑問,指導學習方法。這樣師生、生生隨時隨地地交流學習內容,分享學習資源,解決疑問,提高信息素養(yǎng),增強自信心,最終每個人完成自身知識意義的建構。

5.教師與學生微博。在以微博為平臺的網絡協(xié)作學習中,教師的微博主要用來發(fā)送資源、話題、激發(fā)興趣、答疑解惑、反饋評價等;學生的微博主要用來學習知識、互動交流、總結感想、分享資源等。要想實現有效互動,中心話題至關重要。中心話題可以是由教師精心設計并,也可以由學生提出教師審核,其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其自主學習。中心話題也可以是學生遇到困難提出的疑問或者發(fā)現優(yōu)質資源進行的分享。中心話題的設置充分實現了資源共享、答疑解惑、回顧總結、情感交流,這樣不但實現了教書,在育人方面也是優(yōu)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