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

第1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一、揣摩推敲,體味古詩詞的語言美

含蓄凝煉是中國古代詩歌語言的典型特征。詩人們總希望用最恰當、儉省的字句充分而圓滿地表達出最豐富的感情。古詩詞語言的高度凝練正是詩人刻苦錘煉、精心推敲的結(jié)果。我們品味詩歌語言要特別注意品味那些經(jīng)過詩人苦心經(jīng)營、反復錘煉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孕著的豐富含義和不盡韻味。

為了使語言含蓄雋永、意蘊豐富,詩人們非常注意對詩句中動詞、形容詞的錘煉。這是因為,漢語中動詞、形容詞是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首詩意蘊的深淺主要取決于這類詞用得是否恰當和準確。如賈島《題李凝幽居》中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為什么賈島經(jīng)反復推敲選擇了“敲”字而沒有用“推”呢?敲字暗示門已關閉,再聯(lián)系“鳥宿”的意思,可知此刻已是深夜,在萬籟無聲之中忽然傳出清脆的敲門聲,更顯得環(huán)境的幽靜,這就有了審美情趣。如果用“推”來替換“敲”,那就只剩下一個僧人月夜訪友的意思,意蘊淺多了。

二、披情入文,體驗古詩詞的情感美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情入文”,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教學。

(一)以景引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奔那橛诰?、狀物言情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表情達意之法。在古詩中,詩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二)以曲引情。詩與曲,自古以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藝術。優(yōu)美的歌曲,能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去,從而為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創(chuàng)造條件。由此,我教古詩,常常用歌曲、音響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以讀引情。古人對“讀”也有經(jīng)典概括和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多誦讀,遍數(shù)多,自然會瑯瑯上口,久久不忘,讀的熟則不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復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三、啟發(fā)想象,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發(fā)揮想象,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詩人是從創(chuàng)作過程中截取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zhì)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在古詩詞學習中,我們老師應該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加工,展現(xiàn)出一幅幅立體的畫面,引導他們步入詩的意境,使他們?nèi)缫娖渚埃缫娖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真正感受到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意境美。例如教學《尋隱者不遇》一詩時,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么,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根據(jù)童子的回答展開聯(lián)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么回答?”在此我們應注意指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并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情景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對答如流,加上那生動、有趣的動作,把詩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了,學生就能在愉快的表演中感受到了詩的意境。

四、探求意蘊,理解古詩詞的智慧美

第2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傳承下來大量的優(yōu)秀詩歌,承擔著凈化和美化人們的精神之使命,并啟迪以真理。新編高中語文教材編選了大量詩歌。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賴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而在詩歌教學中,我們?nèi)绾我龑麄兪怪邮茉姼璧膶徝琅c情感教育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情感修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橋梁,一起走入作者情感世界

“動乎情,明以理?!苯處熥陨碓诮虒W中冷漠無情,語言乏味,就不能讓學生“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首先就要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與此同時,必須貼近作者思想,深刻挖掘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而后,將自己體驗到的情感融于教學之中,使他們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和在語文教學中貫徹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是相輔相成的。

大教育家孔子把“仁者,愛人”的精神傾注在學生身上,對學生懷著深厚的感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闭沁@種真誠無私的愛,使孔子贏得了學生的信賴與尊敬,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提高了,自己成為情感豐富的人,教師的言行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開啟學生情感的內(nèi)心世界。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薄叭肭椤绷?,興趣也就來了。

二、營造聲情并茂的朗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

朗誦是詩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梁實秋說:“詩不僅供閱讀,還要發(fā)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放聲音來詠,這樣才能陶冶性情。吟也是朗誦。”

古人云:“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币郧楦腥耸窃姼璧奶攸c,因此,詩歌朗誦要求情感真摯,要求通過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和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變化。

葉圣陶說:“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苯處熢谥笇W生在“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的“美讀”中,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知理解。

如,《蜀道難》這首詩中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diào)。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主旨句三次出現(xiàn),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是理解全詩的關鍵所在:首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中,指導學生在“蜀道之難”處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第二次主旨句出現(xiàn):“問君西游何時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指導學生用感嘆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第三次主旨句出現(xiàn):“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指導學生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當學生能夠用或激昂或低沉,或急促或緩慢的聲調(diào)來誦讀詩歌,他們定然在心中有了屬于自我的對詩歌的個性化的情感解讀。

三、展開想象的翅膀,品味詩歌語言,反復揣摩意象,和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領會詩歌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朱光潛先生曾指出:藝術的任務是創(chuàng)造意象。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詩歌往往以精練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鮮明、獨特、內(nèi)涵深遠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讀者。意境是中國美學史上特有的美學范疇,也是詩歌美學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審美范疇。情、景是構成意境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詩人強烈的感情與生動的客觀事物契合交融,從而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境界。

我們?nèi)绾晤I會中國詩歌的藝術魅力,從抽象的文字符號到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象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反復揣摩意象,品味語言,才能走近作者,感受中國詩歌的藝術魅力。

如,《琵琶行》這篇白居易新樂府詩的代表作。通過誦讀后,他們大多能從找出寫景的句子。這時,教師再引導他們對自己找出來的句子進行想象、勾畫,用更豐富具體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不自覺中學生就進入審美的第二環(huán)節(jié)(展開想象)中來。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詩人選取了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這些意象,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別時茫茫江浸月”,景中含情。茫茫江水,茫茫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拔ㄒ娊那镌掳住?,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情感的共鳴又驅(qū)使學生再次創(chuàng)造,在不斷豐滿形象的過程中,作品產(chǎn)生出強烈的美感,作品人物就折射出一種啟真冶性的美感。

王國維認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

四、加強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讓多媒體教學帶領學生走入一個有聲有形、色彩絢麗的詩歌世界,使學生體驗詩歌的音樂美、畫面美、意境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當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校園網(wǎng),為我們的語文詩歌教學的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機會。因此,在教學中設置必要的多媒體課件,將音樂、畫面、圖像等有機、藝術地融為一體,可以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藗儗σ魳返捏w驗,是一種心靈的體驗與感受,如果借助音樂(配樂),讓音樂的旋律將打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心靈上得到感觸,學生更能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

物像是記憶的基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所教詩歌的內(nèi)容,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聯(lián)系詩歌內(nèi)容,創(chuàng)作幻燈片,將學生帶入了詩意盎然的文學境界,使學生在詩歌學習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學習,也是思想教育、審美情感熏陶的過程。而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做到聲畫同步、視聽一體,使我們身臨其境,領悟到詩歌的韻味、情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

第3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美學教育

【Abstract】Language,a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main subject,in addition to imparting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ability,but also should use its unique advantages,aesthetic educ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Secondary languag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esthetic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38.2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1)06-0053-01

語文,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除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外,還應該利用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一、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中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古詩詞占有很大一部分,而審美教育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加強中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育尤為重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熱情。這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實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jié)合,其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化身、美的體現(xiàn)。古詩詞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它在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心靈,培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普希金說,詩人“用言詞把人的心照亮”,喚起人們的“善良的感情。雪萊說:“詩以想像和熱情啟發(fā)人類向善,所以一切好詩都與卑鄙的情感不相容。”我國古詩詞言簡意賅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美感,更具藝術的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內(nèi)容

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內(nèi)容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教師結(jié)合教材恰當加以點撥,,講解,就會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激起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詩詞中,有長江的雄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黃河的壯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也有田園鄉(xiāng)村的恬靜;夏的絢麗;秋的悲壯;

冬的寧靜?!渥匀幻赖镊攘φ媸菬o處不在。

古詩詞中的自然美無處不入畫,無處沒有美,讀這樣的詩詞,怎能不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又怎么會不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捕做生活中的美呢?不僅如此,古詩詞中的社會美、藝術美也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屈原的“世渾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的偉大人格;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牟?;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氣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愁別恨;“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志難酬……一個個崇高偉大的形象,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哪一個、哪一樣不令人欽佩、不啟人心智呢?

三、古詩詞教學中美育任務的實施

在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進行美育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手段,采用多樣方式,并與聽、說、讀、寫緊密結(jié)合,這樣既能教給學生知識,又能教會學生審美。

(一)朗讀。朗讀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對于美育尤其重要。古詩詞語言高度凝練概括,而內(nèi)涵又極其豐富,學生受語言文字能力的限制,閱讀時對其藝術美的感受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深刻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從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朗讀還可以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使學生更好的感受作品中的美。另外,朗讀還可以讀出作品內(nèi)在的神韻,讀出作品流動的美感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朗讀有多種形式,或教師范讀,或?qū)W生齊讀,或分角色讀,等等。我國古代的文人學士都很重視朗讀,對好的詩文更是反復吟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二)想象。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對作者所描寫的景象或人物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情境。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感情上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較快的進入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有效地提高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

“詩是無形的畫,話是無形詩”,這句話道出了詩與畫的關系,而富有畫意正是詩詞的特點之一。這種畫意就是作家的主觀情思和客觀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這個美妙的世界是古詩詞美育中不可或缺的。當我們讀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边@樣的詩句時,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天高云淡,詩人興趣所致在東籬下信手采摘,無意中抬頭看到了南山,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呀,詩人當時那種閑適、自得的心境躍然紙上。人們仿佛和詩人一同沉浸在那種意境之中,我們的心也陶醉在其中。

第4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一、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應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它必須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熱情。這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實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jié)合,其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化身、美的體現(xiàn)。古詩詞由于本身的特點,在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心靈、培養(yǎng)情趣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普希金說,是詩人“用言詞把人心照亮”,喚起人們的“善良的感情”。雪萊說:“詩以想象和熱情啟發(fā)人類向善,所以一切好詩都與卑鄙的情感不相容?!蔽覈旁娫~言簡意賅,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美感,更具有藝術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內(nèi)容

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內(nèi)容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教師結(jié)合教材恰當加以點撥、講解,就會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激起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古詩詞中,有長江的雄渾——“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黃河的壯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洞庭湖的壯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也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鄉(xiāng)村的恬靜;更有那春的嫵媚(“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夏的絢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的蕭條(“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冬的寧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其自然美的魅力真是無處不在。

古詩詞中的自然美無處不入畫,無處沒有美,讀這樣的詩詞,怎能不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又怎么會不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的美呢?不僅如此,古詩詞中的社會美、藝術美也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屈原的“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的偉大人格;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氣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愁別恨;“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志難酬……這一個個崇高偉大的形象,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哪一個不令人欽佩、不啟人心智呢?

三、古詩詞教學中美育任務的實施

在古詩詞教學中進行美育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手段,采用多樣方式,并與聽、說、讀、寫緊密結(jié)合,這樣既能教給學生知識,又能教會學生審美。

1.朗讀。朗讀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對于美育尤其重要。古詩詞語言高度凝練概括,而內(nèi)涵又極其豐富,學生受語言文字能力的限制,閱讀時對其藝術美的感受有一定的影響,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深刻體會作者的感情,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從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朗讀還可以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聲情并茂的有聲有色,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另外,朗讀還可以讀出作品內(nèi)在的神韻,讀出作品流動的美感,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朗讀有多種形式,或教師范讀,或?qū)W生齊讀,或分角色讀等。我國古代的文學人士都很重視朗讀,對好的詩文更是反復吟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2.想象。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對作者所描寫的景象或人物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情境。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感情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較快地進入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句話道出了詩和畫的密切關系,而富有畫意正是詩詞的特點之一。這種畫意就是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這個美妙的世界是古詩詞美育中不可或缺的。當我們讀著“七八個星天外,兩二點雨山前”詞句時,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幾顆稀疏的星星掛在天空,幾點飄動的雨珠灑在山前,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人們仿佛與詞人一起沉浸于這清新寧靜的鄉(xiāng)村夏夜里了,我們的心都陶醉其中了。

3.視聽?,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視聽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錄音、錄像、電視、電影、幻燈、圖片等,都可作為視聽教學的輔助于段。視聽教學以形象性、直觀性取勝,使學生在學習時能見其形、聞其聲、感其情,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詞可以豐富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對于進行有效古詩詞教學至關重要。學生只有對古詩詞產(chǎn)生學習興趣,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特有的意境,才會有意識的去學習積累古詩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開展一些“鑒賞古詩詞”活動,讓每個學生選定自己喜愛的古詩詞,就詩詞的作者、內(nèi)容、情感、及寫作背景進行鑒賞講解,讓其他學生都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都積極進行材料的收集、多媒體演示課件的制作,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學生喜歡表現(xiàn)、喜歡攀比的心里,還可設計一些游戲式的活動,如古詩詞接龍、古詩詞知識競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智慧和潛能。

二、挖掘古詩詞中的審美因素,進行審美教育

普希金說,“詩人,用言詞把人心照亮”,喚起人們的“善良感情”。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應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jié)合,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美的化身。古詩詞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在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教學中的美學內(nèi)容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教師結(jié)合教材恰當加以點撥、講解,就會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激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古詩詞的自然美無處不入畫,讀這樣的詩詞,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如“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僅如此,古詩詞中的社會美、藝術美也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每一位讀者。如李白的“長風波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屈原的“世洞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一個個崇高的偉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令人欽佩,啟人心智。

三、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應該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通過古詩詞教學,提升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如在教《游子吟》這首詩時,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此時有的學生想象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的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通過古詩詞教學,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fā)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fā)出了生機活力。輔以適當?shù)挠柧?,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jié)合起來,適當?shù)挠柧?,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訓練,要精心選擇材料,并合理設計訓練計劃,要遵循先易后難、先主后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詞的閱讀能力、理解力及領悟力。

四、充分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中的名句最能引發(fā)讀者思考,余味無窮,可以全面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在學習古詩詞時,不能停留于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有更進一步欣賞優(yōu)美詩句,從整體表達上把握詩歌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創(chuàng)造出一些有條理的生活圖景和畫面來,把自我融入詩歌中去,從而把握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創(chuàng)造的意境,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教授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把握詩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描摹一幅這首詩的畫面,使學生充分感受其蒼涼意境;教授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就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語言來刻畫詩人月夜無眠,在月光的清暉中低吟、徘徊,懷人思遠的情景和遠方的愛人攬鏡自憐的相思之苦,從而深刻感受作者在詩歌中營造的刻骨銘心的哀婉氣氛。

第6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誦讀教學也逐漸走入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初中語文誦讀教學旨在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探討誦讀教學的定位,淺析了誦讀教學在實踐中教學中依據(jù)。

【關鍵詞】

誦讀教學 古詩詞 初中語文

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的教材基本都是古詩詞,且這些詩詞是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名家之作,感情豐富,非常具有閱讀、欣賞和審美價值,極具有教育意義。而傳統(tǒng)意義的古詩詞教學卻出現(xiàn)一些教學誤區(qū),過于專注課文內(nèi)容、音韻音律,忽略了古詩詞的誦讀。古詩詞的誦讀也是一種能力,是感受藝術的方式之一。新課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誦讀能力都有明確的要求,但決不能局限于能書面表達的淺顯層次,所以研究古詩詞的誦讀教學對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一、誦讀教學的定位與思考

(一)誦讀教學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學習過程

古詩詞的人文內(nèi)涵十分豐富,特別是古詩詞的誦讀,它是一種精神體驗,學生作為誦讀的主題,對于課文中的內(nèi)容,反應是多元化的。誦讀是品味古詩詞的一個過程,是誦讀者獨特的審美體驗,所以,在誦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積極參與進來。在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總是過分注重詩詞中的藝術特色、分析其修辭手法,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特色等這樣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誦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融入古詩詞中,體驗作者的情感,整體把握古詩詞的思想。我們可以從如下案例進行分析,比如在學習《望江南》這首詞時,(1)班老師自己不帶任何感情和語調(diào)的誦讀這首詞,然后介紹作者以及流派。老師讓學生講述《望江南》整體內(nèi)容的理解,作者的情感,這直接關系到老師對該詩詞的拓展,此時學生對作者情感把握不到位。(2)班老師飽富深情的誦讀《望江南》,之后請幾個同學深情的朗讀,師生一起討論詞中的內(nèi)容,之后再請學生表達詞中的情感,此時學生基本能夠準確表達。但這是一首飽含思念之情的詞,在這種活躍的氛圍之下,很多學生并不能真正的融入作者情感。(3)班教師首先播放《望江南》的錄音,之后讓學生跟讀,學生被現(xiàn)場氣氛所感染,自覺融入到詞中體驗作者情感,最后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學生也就自然全面的把握了這首詩詞。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富有感彩的誦讀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作者情感,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體驗詩詞的過程。

(二)誦讀教學體驗了語文的人文性

語文課程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豐富自身知識和修養(yǎng)的一個過程,語言是用來交際的,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組成,可以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是社會人化,人類情感的載體,而古詩詞更是中國的一種特色文化的積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誦讀古詩詞也是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途徑之一,在反復的誦讀中,我們的思想和思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王昌齡的《出塞》中有這樣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作者巧借古代名將來諷刺邊疆將領的無能,情感深沉、語意含蓄,滿懷愛國之情。又如《南園》中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就表現(xiàn)了了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

誦讀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學習古詩詞,領略漢語的文字魅力,更是了解古人和中國歷史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學生誦讀古詩詞也是一個情感和志向內(nèi)化的過程,有益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誦讀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二、誦讀教學的依據(jù)

我國古詩詞都非常具有音律性,它們的發(fā)展總是伴隨著音樂和歌舞。從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李益的《塞下曲》中的“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等等都體現(xiàn)了詩歌中蘊含的音律美,音樂美。

因此,通過誦讀的有效教學手段全面的理解和鑒賞詩詞,不僅僅只是學習漢語的語言藝術,還能品味其音樂美、意向美、融入到作者深沉的情感之中。誦讀詩詞可以從其音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方面入手,體會詩詞的音樂美,加深學生對文義的理解。對詩詞意象和情感的體驗,需要讀者自身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及自身情感修養(yǎng)的累積,在這一過程中,誦讀仍然是有效途徑之一。誦讀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而學生在誦讀時,能夠有效調(diào)動思維,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意向,快速進入詩歌的意境中,體味其情感。

如兩漢詩歌《行行重行行》中的“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睂懗鰱|漢末年動亂時代的相思、離亂之情。它就需要讀者在誦讀時,深刻的理解“遠”“緩”“老”“晚”這些詞眼所表達的情感,從而能夠理解詩人在戰(zhàn)亂動蕩時期的一種凄苦、無助、漂泊之感。

【結(jié) 語】

初中語文古詩詞的誦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古人的情感和事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誦讀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加深對詩詞的影響,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學習古詩詞。

【參考文獻】

第7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Teaching

WAN Fa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core of ancient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experience is the key to learning the ancient poems, ancient poetry through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artistic conception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ability. By creating situations in context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mood, keyword word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is the basic strategy of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Key words ancient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詩詞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最經(jīng)常用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既是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品格、修養(yǎng)和懷抱,這些可以成為培養(yǎng)小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資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2年)強調(diào)“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語文教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中國古詩詞意境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資源對于形成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人文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

1 意境的內(nèi)涵及其教育意義

按照《辭?!返慕忉?,意境是指文藝作品通過形象描寫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情調(diào)和境界,它廣泛地存在于詩歌、繪畫、雕刻、建筑、舞蹈等各個領域中。袁行霈先生在《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一書認為“意境指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見,意境包含著兩個相融相生的部分,一是“境”,指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景、事、物,可以是虛構的,也可以是取于現(xiàn)實的;二是“意”,指詩人或詞人通過觀察到的景、事、物,結(jié)合自己內(nèi)心的感觸,并通過內(nèi)化、提煉、凝結(jié)為簡潔的文字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耙庥删成⒕骋酪獯妗?,二者猶如鹽與水在具體的作品中實現(xiàn)統(tǒng)一,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作者表達的內(nèi)容與方式,不可割裂。

古詩詞意境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資源歷來受到我國教育的重視,成為了學生人文精神成長的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1.1 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中字詞的深入理解

在古詩詞教學中,關鍵字詞的理解是理解古詩詞的重要前提,許多教師也善于通過關鍵字詞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掌握詩意。但如果讓學生僅僅通過查看注釋、翻閱字詞典了解到古詩詞中字詞的表面意思,往往不能夠深刻的體會關鍵字詞所蘊含的精妙之處。因此,通過體驗意境,將古詩詞的意境附著在這些關鍵字詞上,學生將充分理解和體驗關鍵字詞所蘊含的意蘊,能夠加深對關鍵字詞、乃至古詩詞的整體理解。如北宋詩人宋祁的《木蘭花》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通過先讓學生體驗和想象詩句中欣欣向榮的畫面,再重點理解和體驗“鬧”字,則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鬧”所蘊含深意的體驗和理解。

1.2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程標準》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古詩中以實寫虛的表現(xiàn)手法使古詩中充滿了“未定點”和“空白”,需要讀者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去補充、發(fā)揮,否則,意境就不完整。如《天凈沙?秋》中“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僅選取了秋天的荒野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六個事物,中間存在大片的“空白”,需要讀者通過想象去填補景物之間的空白,使各種孤立的事物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呈現(xiàn)出特定的意境。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入選教材的古典詩詞,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經(jīng)久彌衰,在各種文學樣式中,也是最凝練、精粹的,其感情的豐富與藝術手法的多樣性,都是別的文學種類不能比擬的。因此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仔細涵詠、品味,感受意境中的情感,體驗古詩的韻味和氣勢,受到藝術感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任何其他文本所不能代替的。可見,挖掘古典詩詞意境,在濃濃詩情中學習古典詩詞,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凝練傳神的語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

2 意境缺失:當前古詩教學的困境

意境是古詩詞的核心與關鍵,是理解古詩詞,體驗作者情感的基本途徑,是實現(xiàn)古詩詞中人文資源教育意義的重要載體。然而,當前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普遍存在“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所蘊含的意境,無法深刻體悟到作者的濃濃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積極性。

下面是某教師在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的教學片斷:

以上教學片斷在古詩詞教學中具有典型性,遵循的基本程序是“預習―疑難―解釋―記憶”,這種古詩詞教學方式重知性分析,輕感性體驗;重條分縷析,輕整體把握;重技術化訓練,輕想象聯(lián)想,把古詩詞教學直接指向了學生的知識學習,沒能讓學生通過發(fā)揮想象力去理解詩意、體驗意境、體悟情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抹殺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停留于表面,沒有充分發(fā)揮古詩詞意境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資源的教育意義。

3 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體驗古詩詞意境

意境的抽象性和體驗性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教學觀念與方式改革使其具體化、情景化,從而讓學生能夠借助生活體驗展開對古詩詞意境的體驗、字詞的認識、內(nèi)容的理解,達成古詩詞教學的目的。

3.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初步體驗作者情感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具體的場所(教室環(huán)境―教具、學具布置)、景象(教學內(nèi)容―知識的內(nèi)在本質(zhì))、境況(學生心境―興趣、心理向心力)等,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解決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師生互動關系的載體。古詩詞教學首先需要讓學生初步體驗意境,形成直觀印象,為準確理解詩詞內(nèi)容、訓練詩詞閱讀能力與技巧奠定基礎。而初步體驗意境的基本方法便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由境而情、情境交融,最終達成體驗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圖片、視頻、語言、故事、表演等具有可以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要素材。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中尋找能夠與古詩詞意境相關緊密相關的素材,經(jīng)過改造形成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初步體驗古詩詞意境。如白樸的《天凈沙?秋》是一首寫景的詩詞,包含了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等12種景物。教師可以選取與此相關的圖片或圖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初步體驗改詩中所蘊含的孤寂。

3.2 在情境中進行關鍵字詞理解,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詩人往往通過精雕細琢的關鍵字詞來表達深邃的意境,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綠”本是形容詞,而這里卻是動詞性的,猶如一夜春風“綠”了整個江南,可謂畫龍點睛之筆,“綠”就是這句詩關鍵字,對“綠”的理解與體驗是理解整首詩的關鍵。關鍵詞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主要通過關鍵字詞的字面意思與情境意義得以體現(xiàn)。其中,字面意思是基礎、情境意義是核心,二者相依相存,不可分離,只有將關鍵字詞融于整首詩的意境之中,才能正確、深入地理解與體驗關鍵字詞,才能深刻體驗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如李紳膾炙人口的《憫農(nóng)》一詩的教學中,先呈現(xiàn)出農(nóng)民在烈日下辛勤耕耘、揮汗如雨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想象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場景,體會到農(nóng)民的不容易,然后再對詩中關鍵詞“汗滴”、“谷?!边M行理解和體驗,學生不僅能從字面意思理解詩作,而且更能體驗到“汗滴”、“谷粒”詞中所包含的勤勞、辛苦,更容易形成學生勤勞、珍惜糧食的價值觀念。

3.3 “復演”古詩詞意境,升華情感

第8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語文教學古詩詞賞析意境一、古詩詞在初中階段的教學意義分析

(一)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詩詞中有很多是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聯(lián)想,讓人神思飛揚,浮想聯(lián)翩。閱讀賞析古詩詞,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詩詞是以含蓄、精練的語言表露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文學藝術。古詩詞語言凝煉,在濃縮的語言里飽含豐富的情感。中學階段,對古代詩詞的賞析,是建立在對語言理解的基礎上的,注重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探究詩詞的主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誦讀和賞析古詩詞凝練、韻律化的語言,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詞匯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詩言志”“詩緣情”,詩詞,以抒情達意為主。在古代詩詞中,蘊含執(zhí)著而深沉的家國情懷,熱烈而真摯的親情主題,社會人生的理性思索,樂觀豁達的處事心態(tài)等積極、蓬勃、昂揚的感情基調(diào),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精髓??梢约顚W生追求真、善、美,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因此,賞析古詩詞中的美的情感,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對詩詞意境的品味中,升華自己的情感。

(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古代文人將自己的親情、友情、愛情、愛國情以精煉的語言文字寄托在詩詞當中,體現(xiàn)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抒發(fā)百折不撓的民族氣概,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處事態(tài)度,對人生的理性思索和愛國情懷。

二、古詩詞賞析方法

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經(jīng)典的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情感價值觀等因素的局限,注重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積累詩詞賞析技巧,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對詩詞的審美能力,學會觸類旁通,自覺地運用到同類作品的賞析之中。

(一)感悟主旨

詩人寫詩,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是真實情感的強烈流露。賞析詩詞,首先要通過誦讀,讓學生了解詩的內(nèi)容,初步感知詩詞中蘊含的感情基調(diào)。一般可以根據(jù)以下幾個步驟來確定:

1.詩風、詞風。通過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風土人情、人生際遇、性情特點等,把握分析作者的詩風、詞風特點。如李白的傲視權貴,壯志難酬;杜甫的窮困,亂世流離的不幸及憂國憂民的情杯;杜牧、蘇軾屢遭貶謫的坎坷仕途;岑參、范仲淹的邊塞軍旅生涯;李商隱、陸游報國無門的無奈;李清照命運流離的凄愁苦悶;李煜國破家亡的小家愁,等等。

2.標題。有些詩的標題就表明了的主題(詞牌名與內(nèi)容無關,另當別論),如標題中出現(xiàn)“送”,表明是送別詩,往往是表達真摯友情的;出現(xiàn)“塞上塞下”,表明是邊塞詩,往往表現(xiàn)的是戍邊將士們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出現(xiàn)“秋”“月”,則往往是悲秋之作,抒發(fā)的常常是思鄉(xiāng)懷人之情,等等。

3.意象。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如“胡馬”“單于”“樓蘭”象征入侵的敵人;“柳”“長亭”與送別有關,古人有折柳送別,長亭相送的習俗;“雁”“月亮”借以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情;“落花”“落木”“殘紅”傷感時節(jié);“杜鵑”“子規(guī)”,叫聲哀婉,令人凄涼哀傷;“梅花”“荷花”“青松”象征堅強、高潔、正直,等等。

(二)分析表達技巧

1.抒情方式。抒情是詩詞的靈魂,詩人就是藉此來抒懷言志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詩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敘事、寫景、議論等,有助于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具體為: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關睢》《蒹葭》,愛慕之情流露大膽、直接、強烈而真摯?!班l(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等都直接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②敘事式,即通過敘事來抒情,如《木蘭詩》《石壕吏》等。③寫景式,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寫景就是為抒情服務的。如《西江月》《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等。④議論式,即通過評論來抒情。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

2.修辭方法。修辭的運用,可以豐富詩詞表達的情感,分析修辭方法有助于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襯托、對偶、頂真、雙關、通感等。如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背浞诌\用了夸張的修辭,增強了詩的氣勢,襯托了意境,使感情更加豐富。

3.表現(xiàn)手法。詩詞中常用比興、襯托、用典、借古諷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現(xiàn)手法來增強詩詞的表現(xiàn)力,以利于情感的表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用了起興的手法,使得委婉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再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庇昧送形镅灾镜氖址?,詩人移情于物,更形象貼切地表達自己愿意獻身祖國的壯志情懷。

(三)詞語賞析

學會賞析精詞妙語,是賞析古詩詞的較高境界,也是具備審美能力的體現(xiàn)。詞語的理解賞析,主要是分析其在詩詞中的含義和運用之妙處。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以“蟬噪”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xiàn)“山幽”,動中寫靜,充滿生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蟬噪”“鳥鳴”,情景相生,動靜結(jié)合,意境深遠而韻味無窮。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通過詩詞品讀、賞析,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表達、審美等語文綜合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中華歷史文化,樹立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第9篇: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范文

關鍵詞 初中 古詩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0052-02

目前,農(nóng)村初中古詩詞教學主要是對字詞句的詮釋和翻譯,讓學生死記名句。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古詩詞就感到枯燥,沒有學習的欲望,更別談體會古詩詞的美。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鑒賞古詩詞,讓學生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呢?

一、悟“情感”

文學教育是一種美育,文學教育應當給人以豐富的心靈體驗,通過文字的陶冶,鑄成審美的心靈。膾炙人口的詩詞,為人們喜聞樂見,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也非常適宜。學習詩詞名篇,體味作品中反應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在優(yōu)美的詩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比如,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千年之后,仍能令我們激揚奮發(fā);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自然能體會到蘇軾那恢宏的氣勢。

古詩詞中的語言精練,一個字表達出無數(shù)意境,無數(shù)情感。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因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爸薄弊挚此茰\顯平白,但卻是“著一字而盡得風流”,既準確地摹狀,又凸顯出無風的大漠空曠蒼涼之感,可見作者練字的功力。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 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畫面開闊,意境雄渾,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同時句中所寫之景也體現(xiàn)出了詩人此時孤寂的感情。古典詩詞中精妙之語及精煉的表達創(chuàng)設出的絕美意境可以讓學生的心靈漫游在藝術境界和美感的氛圍里,使學生的身心獲得審美陶醉和情感升華,使其審美感知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二、品“詩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要多誦讀,遍數(shù)多,自然會瑯瑯上口,久久不忘,讀的熟則不必解說,自曉其義也”等等??梢?,誦讀是提高古詩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讀是學習古詩詞的入門之徑,通過讀準字音、節(jié)奏、停頓,才能整體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詩特有的韻味。老師如果放棄讀古詩教學這最有利的法寶,以講代讀,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吟詠誦讀是詩歌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體會人文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錢夢龍老師就主張“不妨讓學生適當學一點吟詠之法,所謂‘三分詩靠七分吟’,許多竟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領略其韻味”。當然吟詠誦讀并不是等于死記硬背,根據(jù)平仄規(guī)律,根據(jù)節(jié)奏來協(xié){音調(diào)的高低、長短、疾徐,吃透詩詞的內(nèi)涵,體悟、意會主人公豐富的情感世界。欣賞詩詞,要在反復誦讀中仔細品味其中流淌的音樂美,并讓學生初步感知其創(chuàng)造的情境美。在誦讀時,應避免流于形式,為“讀”而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作必要的點撥。

三、抓“詩眼”

讀詩要抓住“詩眼”理解詩歌內(nèi)容。詩眼是詩中最凝練、最傳神、最準確的傳遞主旨的字句,讀透詩眼,能容易地把握詩的中心和領會詩人的情感,在語言中品味古詩的意境美。

首先,抓詩中的關鍵字: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它們的妙處早已為人們所稱道,而這種妙處體味獲得的過程就是對古詩詞中語言的品讀。 如《觀滄?!分芯o扣一個“觀”字,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意境開闊。透露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詩中情與景緊密結(jié)合,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襟和想統(tǒng)一祖國的豪邁氣魄。全詩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詩歌內(nèi)涵。如《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字是空曠之意,正面描寫了鹿柴附近,傍晚時分深山里寂靜深幽、杳無人跡的景象,展現(xiàn)了大山幽靜、不聞人語的情境,表現(xiàn)了安靜幽深的境界。一個“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圍,表達了隱居者安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