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代詩歌文化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代詩歌文化常識

第1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 古典詩詞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識寶庫.高考試卷離不開古典詩歌鑒賞題。如何鑒賞古詩詞、答好高考鑒賞題,這里從五個方面談點看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階段掌握學習的范圍,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元稹、杜牧、李商隱,宋代的陸游、蘇軾、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選入了高中的課本。對于這些名家名作,我們不但要熟悉,尤其要理解這些名作,掌握好寫作技巧。因為高考不是離開“教綱”去考學生??v觀近年來高考的古詩詞鑒賞題和我們課本中學過的古詩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2003年全國高考卷選了王維的《過香積寺》,設題是:“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要做好這道題,關鍵是你平時對課本中王維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沒有?選題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與課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有相似之處。讀懂了課本,何怨解不了此題?再看2004年全國考卷的古詩詞鑒賞題,入選的是張籍的《秋思》。設題為“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募毠?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這道題的設題也沒有離開我們的課本。有關詩歌中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在課本中接觸不少,像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詩書喜欲狂”細節(jié),趙師秀《約客》中的“閑敲棋子落燈花”細節(jié),等等。就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我們接觸就更多,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等等。 二、要了解詩詞的文體特點和文化常識 中國古典詩歌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詩到詞,由詞到曲,有它自身的特點。像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分為古詩和樂府,近體詩又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絕句有五絕和七絕;詞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曲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詩的對仗與押韻、律詩的四聯(lián)名稱、詞的標題與詞牌、曲的宮調(diào)與曲牌等知識都應了解。如2003年全國春季考卷,2003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詩歌的體裁知識,兩卷分別考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這一常識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詩四聯(lián)中的“頸聯(lián)”知識。 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內(nèi)涵十分豐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識,特別是詩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義尤其重要。因為詩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意象的蘊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別離愁、“紅豆”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雙鯉”“鴻雁”代書信、“采薇”指隱居生活、“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擊楫”指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等等。2002年全國高考卷考查了“折柳”這一文化常識、2003年全國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這一文化常識,因此了解流派、風格、意象等文化常識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按內(nèi)容劃分詩歌種類 掌握詩歌題材,及時分辨“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懷古詠史詩”、“送贈思鄉(xiāng)詩”的類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鑒賞古典詩歌。 寫景抒情詩。古人作詩“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nèi)心深處引發(fā)思想感情,寓情于景。2004年高考重慶卷的詩歌鑒賞題,選了梅堯臣的《東溪》,就是從這個方面來考查的。 詠物言志詩。詩人的志向和品質要表達出來,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為詠吟的對象。當然,所詠之物要和所表達的志向品質或形似、或神似。因此,一般詩人所詠之物有比較固定的象征義和比喻義。2004年高考北京卷詩歌鑒賞題選了蘇軾的《紅梅》。作這道題就應掌握托物言志詩的特點。 邊塞征戰(zhàn)詩。古詩人有軍旅生活者也不乏其人。他們往往把征戰(zhàn)生活、征戰(zhàn)的感慨融入詩中,我們也就稱這些詩人為“邊塞詩人”。他們的詩歌也是高考題入選的范圍。2004年高考江蘇卷詩歌鑒賞題選了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這是一首邊塞詩,詩中的“馬”、“刀”與軍旅有關?!瓣P”、“黑山”與邊塞有關。掌握了這些知識,做這道題也就不難了。 懷古詠史詩。許多古詩人生活奔波,仕途上或升或遷,多有憑吊,憑吊之時往往對古代的人或事,有緬懷,有感嘆。古赤壁、石頭城、故國等地,是無數(shù)風流人物叱咤風云之地,所以詩人往往把自己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感觸,融入在他的詩歌之中。賞析這類詩歌,對歷史人物與事件、對詩人本身及所處時代都要有所了解。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詩歌鑒賞題選了杜癢的《赤壁》,鑒賞這首懷古詠史詩應該不成問題,因為“赤壁”這個題材是學生非常熟悉的。 送贈思鄉(xiāng)詩。詩人送別親朋好友不免要贈送詩歌,以表情意。詩人遠在他鄉(xiāng),也難免有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情感也就用詩來表達,高考考這類題也是常見的。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就是賞析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兩首思鄉(xiāng)詩。2004年高考浙江卷也考了李白的《菩薩蠻》思鄉(xiāng)詞。

四、要掌握一些鑒賞用語 近年來的高考,古詩歌鑒賞題由客觀題逐步轉向主觀題。2004年各地高考的古詩歌鑒賞題,除北京卷用了客觀題外,其他考卷都用主觀題。要答好主觀題,不掌握一些鑒賞用語,答案就難以做到簡明扼要,用語貼切,恰到好處。2003年全國春季高考詩歌鑒賞題有這樣一道填空題: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 。這兩首詩都是抒發(fā) 。要答好這類題,首先要掌握詩歌體裁方面的術語,如:詩、詞、曲、律詩、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絕句、小令、套數(shù)等;其次要掌握好表達詩歌思想內(nèi)容及感情方面的術語,如: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懷古詠史、羈旅生活、愛國思鄉(xiāng)、傷春閨怨、孤獨傷感、惆悵寂寞、恬淡閑適、昂揚激憤、憂國憂民、迷戀思念等。 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也是詞歌鑒賞的重要內(nèi)容。詩歌語言鑒賞術語如:平淡、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詩歌表達技巧方面的鑒賞術語如: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聯(lián)想、以動襯靜、以樂寫哀、欲抑先揚、欲揚先抑、點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詩歌鑒賞題有這樣一道填空題:本詩所詠的是望海樓,卻先寫鐵甕城矗立云間,鄰青天,作用是 ?;卮疬@個問題需要用到“烘托”等術語。2003年北京卷的詩歌鑒賞題(指出趙嘏《江樓感舊》與崔護《題都城南莊》在寫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處)要用到“點明主旨、深化意境”等術語。 五、要掌握常見的鑒賞方法 詩的語言是經(jīng)過詩人錘煉的?!盀槿诵云У⒓丫洌Z不驚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盧延讓)。因此,鑒賞詩歌就得感知妙語,從關鍵詞入手。高考題也多從關鍵詞設題。有一類題叫你找出詩中的關鍵詞并加以分析。如2003年全國卷設題: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設題:請從三、四句(“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另有一類是叫你賞析關鍵詞,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設題:古典詩詞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李白《菩薩蠻》)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湖北卷設題: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王灣《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從以上設題看來,平時讀詩應對詩人錘煉的詞語多多品味。 除了從關鍵詞入手之外,鑒賞詩歌還應從表達技巧入手。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前文已列出),有的鑒賞題就是從表達技巧設題的。2003年北京春季卷就設了“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這樣一道題,要答好此題,我們就得從表達技巧(借景抒情)入手分析。借什么景?抒什么情?詩中寫到雁,因為雁是一種候鳥,春秋遷徒,秋天大雁南飛的景象往往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詩中寫雁是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再看2004年全國卷設的題(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也應該從表達技巧入手作答。 當然,鑒賞方法還可以從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生平情況、藝術風格及詩歌的標題等方面入手,這里不一一而論。古典詩詞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識寶庫。高考試卷離不開古典詩歌。

第2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對于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而言,《語文課程標準》和各考區(qū)考試大綱(說明)是依據(jù),但通常表述簡略,不夠具體;而同學們所學教材成為文學常識命題和備考的主要載體。新課標語文課程增加了學生文學常識積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廣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領域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既重名家經(jīng)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識是文學常識考查的主體。命題側重于考查高中階段學習過的重點課文的作者國別、時代、作品及其成就等。這是文學常/:請記住我站域名/識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學常識相關內(nèi)容的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

a 劉蘭芝-《孔雀東南飛》-《玉臺新詠》-敘事詩

b 林沖-施耐庵-《水滸》-章回小說

c 《小狗包弟》-冰心-現(xiàn)代-散文

d 《奧賽羅》-莎士比亞-英國-悲劇

解析 c項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缎」钒堋氛n標教材新引入的課文,在大綱教材中是沒有的。答案為c。

2 對文學體裁常識的考查依舊是文學常識考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常見的文學體裁,即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側重考查體材概念、分類、歷史發(fā)展、藝術特點等。

例2 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

解析考查內(nèi)容并非課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時代、作品等,而是課文背后包含的文學體裁常識。答案為:傳奇。

3 文學名著、文化經(jīng)典閱讀成為文學常識考查的拓展內(nèi)容?!墩Z文課程標準》擴大了建議同學們文學閱讀的范圍,提高了閱讀量、閱讀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區(qū)也拓展了文學常識考查內(nèi)容。借文學名著、文化經(jīng)典命題是近兩年出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新題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讓同學們從5個選項中選出“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試題涉及《紅樓夢》《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復活》,考查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要求同學們判別故事情節(jié)的正誤,檢測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

古詩文默寫

高考語文對同學們古詩文默寫的考查一般都會在考試大綱(說明)中以附錄的形式列出命題范圍。具體篇目在不同地區(qū)有所差異。凡是考試大綱(說明)列舉的背誦篇目或段落,同學們必須一落實。從各考區(qū)劃定的背誦默寫范圍和命制的高考試題來看,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征。

1 篇目絕大部分來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選修教材。前者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誦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雖來自選修教材,但多為名篇名句,難度不會太大。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論語)(孟子)選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選文重點。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墩撜Z》

(2)愛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韓愈《師說》)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無所茍而已矣

(2)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點。同時檢測正確、工整書寫漢字的水平。這些名篇名句或解釋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諦,或描摹事物情貌,語言精美,含義深刻。一些考區(qū)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對古詩文默寫限定了“常見的”,則說明重點考查名句,難度不大,但書寫時須小心謹慎。

例4 (1)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險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圍不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誦篇目考查較細。近幾年來,考試篇目每年都有適當增加,考題從過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變?yōu)樯钊氡痴b篇目中的其他語句。抽查全文背誦的水平,難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舉的初中課文也可能出現(xiàn)在試卷中。不少考區(qū)都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增加了初中階段學習過的背誦篇目,通常為名篇,命題時亦以考查名句為主,難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準背誦的基礎上,認真仔細地辨識形近字和易錯字。

例6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陶淵明《挑花源記》)

(2)親小人,遠賢臣,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1)有良田關池桑竹之屬(2)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013備考策略

1 嚴格依照考試大綱(說明)的范圍,依托所學教材進行復習。功夫下在平時,要將考綱中規(guī)定的背誦篇目對照教材,逐個落實。

2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文學常識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識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還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統(tǒng)文化等。一輪復習中,應該全面顧及,避免出現(xiàn)知識盲區(qū)。

3 對于要求全文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一輪復習時決不能投機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識記全文。因為我們看到,有些考區(qū)古詩文默寫題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復述、書寫的能力,尤其要特別識記復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字詞、通假字,做到既能準確背誦,也能規(guī)范書寫。如2012遼寧卷需要在默寫中寫出的“晦朔”“蟪蛄”(《逍遙游》)、“頻煩”(《蜀相》)這類重難點字詞,容易出現(xiàn)錯別字。同時,切忌出現(xiàn)漏字、字跡不清等情況,否則該題將會被判錯。

第3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例釋】這首律詩共有幾聯(lián)對仗?回答正確的一項是( )。(文本略,例釋部分所選例子沒有特意標出者均出自于2013年秋季高考題)

A.一聯(lián) B.兩聯(lián) C.三聯(lián) D.四聯(lián)

答案:C。

細解:對仗要求上下句字數(shù)相同,結構相同,平仄相對,內(nèi)容相關。律詩要求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這首詩首聯(lián)也對仗,是比較特殊的一首詩。需要注意的是頸聯(lián):“鵲乳”中的“乳”是生育的意思,與“啼”相對;“先”是“走在前面”的意思,與“過”相對。其它兩聯(lián)都不難判斷。

【指要】近兩年命題者都在試圖改變以往文學常識題即為送分題的現(xiàn)象,強調(diào)真的“懂”。這就要求我們:⑴扎實理解包括格律知識在內(nèi)的古代文化常識、文學常識;⑵將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記憶,努力實現(xiàn)知識的網(wǎng)絡化;⑶學會使用這些常識解決古詩文閱讀中出現(xiàn)的困難,讓知識真正成為工具。

【訓練】對本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文本略,訓練部分例子沒有特意標出者均出自于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試卷)

A.本詩用典與寫實相結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詩以詠物為題材,脈絡清晰而且順暢。

C.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符合律詩的要求。

D.全詩的語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樸實之風。

答案:D。

二、詩歌理解分析題

【例釋】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用典貼切,反映了詩人的精神追求。

B.頷聯(lián)流露出詩人因家貧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

D.全詩的語言清晰流暢,不見雕琢的痕跡。

答案:B

細解:首聯(lián)“松菊”句語本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頷聯(lián),烹煮葵藿邀請貴客到寒舍看竹,“貧家”是謙稱,并非真正的貧窮,更談不上“待客不周的歉意”。頷聯(lián)敘事,標題也是敘事(“見過”,是來拜訪的意思),頸聯(lián)寫景,尾聯(lián)抒情,“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詩句近于散文化,不見詩歌慣常的顛倒語序、字詞活用、跳躍省略等技法,“語言清晰流暢,不見雕琢的痕跡”。

【指要】一個詞語、句子變成“詩家語”,它區(qū)別于一般散文的地方在哪里?掌握了“詩家語”的特征與讀法,才談得上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與表達,也才能夠分析思路、結構、表達技巧、語言風格。

【訓練】與詩歌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 ”和“客船”。

答案:津亭。

三、詩歌詞句賞析題

【例釋】賞析“鶯啼過落花”中“過”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過”字看似平實自然,實則巧妙,它將黃鶯、啼叫聲、落花組合在一起,給讀者帶來多重想象空間,如黃鶯啼叫著飛過落花,黃鶯的啼叫聲穿過落花等,進而引發(fā)詩人傷春惜時的感慨。

細解:這里有聲音,有形象,有相對靜止、常態(tài)的“落花”,有飄逸不定、先聞其聲的黃鶯。聲音與形象的傳播速度還不太一樣,一個“過”字將之聯(lián)系起來,到底是如何“過”的?每個讀者腦子里的畫面可能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一種非常高超的藝術技巧:高超的技巧不在于真實地再現(xiàn)了什么,而是你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多少。

【指要】主要是兩種考法,一是情感把握,一是煉字的效果。這就要求:⑴熟悉古典詩詞曲的基本特征與章法;⑵熟悉古人情感的常見類型以及抒感常見的方式。

【訓練】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答案: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lián)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lián)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文言實詞解釋題

【例釋】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詔書疾人 (2)乃豫敕斷絕書屬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答案:(1)憎恨 (2)預先 (3)打擊 (4)遺憾

細解:“疾”字的義項有:病,痛苦,憎恨,快。根據(jù)語境(后有“厭惡”,并帶賓語“黨人”),可以判斷出,這里是“憎恨”的意思。“豫”,除作為河南省的簡稱外,還有“安閑”“歡喜”,及“同‘預’,預先”等,從語境看,前有“弼知多權貴請托”,事先做些應對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應該是“預先”的意思,后來“中常侍侯覽果遣諸生赍書請之”。“摧折”,原意是毀壞折斷,引申作“折磨,打擊”,根據(jù)語境(“命左右引出,楚捶數(shù)百”,“遂付安邑獄,即日考殺之”),應該指的是“打擊”(明府,漢代對“太守”的尊稱;虐臣,指前文的“諸生”)?!昂蕖钡牧x項有:仇視,怨恨;后悔,遺憾。根據(jù)語境(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昔人刎頸,九死不恨),應該是“遺憾”。前面有“其甘如薺”,所以不悔。

【指要】⑴對于300實詞的基本義項要十分熟悉,要結合例句記憶(也可以結合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成語記憶);⑵依據(jù)古代漢語知識進行推斷,涉及的語言現(xiàn)象有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多音節(jié)詞、通假字等;⑶隨文釋義,要結合上下文,在語境中解釋加點字。

【訓練】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聞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歲余,羊肥息 (4)上過其羊所,善之

答案:(1)使……知道(2)穿著布衣(3)繁殖(4)認為……好

五、文言語法、句讀題

【例釋】第③段畫線句的句中應有兩處停頓,請用“/”加以標出。(2分)

第4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古代詩歌教學 韻律美 意境美

初中語文古代詩歌的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鑒賞詩歌,體會到詩歌中的詞句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從古代優(yōu)美的詞句中體會到詩詞的意義,下面,本文就從三個方面分析初中語文古代詩歌的教學:

古文常識

字形、字音的變化。文化隨在歷時長流中一路奔波下來,光陰的巨大力量不可避免的會對文化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談到古詩文,我們不可避免的要碰到通假字。例如:《錢塘湖春行》中“綠楊陰里白沙堤”中的“陰”就就通假字,通“蔭”,取樹蔭的意思。其實通假字還是比較有規(guī)律性的。一般來說,通假字所通的都是其同音字,只要根據(jù)詩文意思就可以輕易推斷出來。當然,也有不是同音字的。例如“見”就在古詩文中多通“現(xiàn)”,但是像這種情況也就數(shù)量不多的幾個,完全可以記憶下來。當然不僅是通假字,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字上,讀音也會發(fā)現(xiàn)改變。例如“斜”在古代詩歌中就很少念xie而多讀xia.在初中學習階段,這都只需引導學生整理一下基本上就可以輕松的掌握。

詩人的生平、性格。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吟詩作賦多在借景或借自己多描述的事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蛳矏?、或悲傷、或高興、或寂寞、或躊躇滿志、或黯然失落。因此了解詩人的生平、與性格對詩歌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如李白的詩風就多為豪邁的,充滿想象的浪漫主義;杜甫的詩風就多為憂國憂民的寫實主義。再如李賀、陸游就是典型的懷才不遇的例子,所以他們的詩歌多就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涼苦感慨。又如邊塞詩人王昌齡,因為其長期身處邊塞,寂寞寒苦,他的詩也就多表現(xiàn)的是自己懷戀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了解了詩人的資料之后,一般即可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理解上來即便是有個別字義錯誤,方向上也不會很大的偏差。

詩人寫詩的背景。上述所說的了解詩人的生平多能夠先確定詩文的感情基調(diào),但是要想更加準確的了解詩文感情基調(diào),還是要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就如李白生涯應當屬懷才不遇類型。雖說他的詩歌多豪邁,很少直接抒發(fā)悲苦心境,但是也很少抒發(fā)躊躇滿志之義。而他的《南陵別兒童入京》就是抒發(fā)一種躊躇滿志,懷有大抱負之心。其原因無非就是其寫這首詩之時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入京之時。所以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也是學習詩歌之所必須的環(huán)節(jié)。

韻律美

古代詩歌之所以魅力無窮,其美之主要的組成部分就在詩歌的韻律美上。古代詩文多短小精悍,并且都有嚴格的音律要求以及押韻要求。無論是讀還是呤都是朗朗上口。而古詩文多為五言七絕。而五言的音律一般為“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七絕的音律則為“字字/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字字”。而韻腳上就在于第一、第二、第四句,第三則多無要求。同時在對仗上還有其他更為嚴格的音律要求,例如平仄相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嚴格的要求才有了古代詩歌這種其它語種詩歌無法超越的美。

意境美

古代詩歌韻味的重頭戲還在于其回味無窮的意境美。幾乎每一首詩歌都有一個完美的意境。它們或者唯美、或者雄壯、或蕭索、或悲涼。還有的展現(xiàn)一股生機勃勃之境,當讀者能夠充分感受這份意境的時候,也就融入了詩中。當然意境的美妙多在于詩人無與倫比的煉字煉句的功夫。就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一字就被萬千人捧為經(jīng)典,首先它是用痛感的修辭手法,將不易傳神表現(xiàn)的的聽覺轉化為視覺,將春風拂過的江南水鄉(xiāng)后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表現(xiàn)得淋漓至盡,據(jù)說但這個“綠”詩人就煉了十次有余。又如有“孤篇壓倒全唐”美譽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就堪稱字字珠璣,詩人先是描繪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景,其實恢弘。又一個“生”賜予了皎皎白月與潮水無限的活力。后來再由景轉入自己的人生感悟,雖感傷生命,又不頹廢絕望。因而全詩“哀而不傷”,堪稱絕唱。再回到意境上來,一個意境的生命,都是由全文中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賦予的,只有抓住那關鍵的一點,才能完美的感受那無可挑剔的意境之美。所以說在古詩文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那個點,那個突破口。而不是自己給學生點出來,要他們學生的是自己挖掘到那個點,領略到那份美妙的意境。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古代詩歌之妙處,從而真正的喜歡上古代詩歌的學習。

總結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擺脫那種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懶”一點,多以引導為主。古代詩歌的教學更應該是如此,正是因為現(xiàn)在教科書中選取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所以幾乎都是要求全背,這樣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讓他們討厭學習古代詩歌。所有在教學中就更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討,去發(fā)現(xiàn)。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透徹的學習好古代詩歌,他們背誦起來也會更加簡單,同時自我發(fā)掘式的教育帶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參考文獻:

第5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不去耕耘,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斗,不去創(chuàng)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中語文必修二文學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

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數(shù)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一種詩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jīng)》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jīng)》;“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对娊?jīng)》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初陽歲: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農(nóng)里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

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卵.....;

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

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21.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

22.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xiàn)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xiàn)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稱為“建安風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瑣。“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

2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2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循環(huán)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這里指永和九年。

25.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26.視,一種祭禮。

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視日:三國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已日。視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

27.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蓿恨r(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朔:農(nóng)歷每月第一天。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0.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1.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2.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痹跁ǚ矫娉删蜆O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3.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jīng)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34.王安石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家”。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5.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6.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7.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8.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痹跁ǚ矫娉删蜆O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9.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jīng)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第6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關鍵詞:國學經(jīng)典;古詩文閱讀;積極作用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古代詩文的內(nèi)容都占據(jù)半壁江山而不止。古詩文是母語長河的源頭,是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特別是現(xiàn)在“一點四面”在高考育人功能方面的深化,使得古詩文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而不可撼動??梢哉f,古詩文教育無論是素質教育的宏觀方面還是應試教育的微觀方面,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同時,不可否認,進入高中,古詩文的學習讓學生望而生畏。使得古詩文教學舉步維艱。究其原因,無外乎是由于古詩文產(chǎn)生的背景和原因對學生來說太過于陌生。學生既沒有文化底蘊,也沒有知識基礎,面對費解如天書一般的古詩文閱讀,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興趣,

另外,在教學方式上,由于缺乏對學生古詩文閱讀心理的研究,“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仍充斥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中,因而文言文教學低效是可想而知的。面對此種現(xiàn)象,語文教師們應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古詩文閱讀教學的觀念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探索研究出一些古詩文閱讀的教學新方法,既適應新課程的標準,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這對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都具有實踐意義。

國學經(jīng)典的知識性可以增加古詩文閱讀的底蘊,國學經(jīng)典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古詩文閱讀的理解基礎。國學經(jīng)典的長期誦讀既增強了語感,又能提供孜孜不息的能力源泉。

我們應該明確,“古詩文閱讀”這個概念是基于高考試卷中包括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和名句名篇默寫在內(nèi)的共35分的考試內(nèi)容的總體提法。它所占分值,在高考試卷中幾次與作文。那么怎么學好這部分內(nèi)容,下面我們談談國學經(jīng)典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一、國學經(jīng)典之于文言文――潤物細無聲

任何一個教師和考生都知道2015年試卷中開始出現(xiàn)了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考試內(nèi)容。2017年新修訂的考試大綱更是很正常地明確了文學文化常識的“合法地位”。面對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不可能大量背誦,而國學經(jīng)典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真正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比如,國學知識講座中提到的“弄璋”之喜,學生就可以很好的在文言文翻譯中,把它理解成一個家庭喜得貴子,隨便也能積累到,“弄瓦”之喜指的是生了個女兒的喜事。文學文化常識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學習,學生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很接地氣的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況且還學會了舉一反三。

另外,長期誦讀國學經(jīng)典篇目,其中語言形式,停頓規(guī)律,常用虛詞的位置等會讓學生形成很好的語感,這樣語感很好地應用到了文言文考試內(nèi)容的斷句部分。斷句固然有規(guī)律,但是,規(guī)律如果來源于學生自己親身所得,效果一定更好。

二、國學經(jīng)典之于古詩詞――也無風雨也無情

國學經(jīng)典無論是《論語》的智慧,還是《菜根譚》的豁達,抑或《道德經(jīng)》的博大等等,其中無不蘊含著古人先賢的處世思想。而理解古代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知人論世”。只有知道了古人的思想軌跡,我們就不難理解《錦瑟》中李商隱的生命的糾結和痛苦。也更能理解李白和杜甫同是詩歌的先賢,同時有濟世為民的追求,李白能灑脫如道家的無為,而杜甫卻苦寒交迫,生活潦倒。

另外,國學經(jīng)典大多數(shù)是文質兼美的古詩,其或句子錯落,或語言整齊,或典故生動,或故事豐富,這本身就是難得的教材,我們可以因信手拈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t殆”,這可以讓學生自然接受了很嚴格的平仄的規(guī)律。也可以因牢記《菜根譚》中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而明確了如何瀟灑大度的過一生。

三、國學經(jīng)典之于名句默寫――只緣身在此山中

國學很豐富,國學經(jīng)典很集中地出現(xiàn)在了初高中的課本中,學習經(jīng)典本身,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上下句,現(xiàn)在的考查也是理解性的默寫,所以,有了國學經(jīng)典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能很好地把握古人的文化思維,讓學生順理成章地去體會出出題者的出題意圖,而不至于在答題時張冠李戴。

為了能讓國學經(jīng)典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它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靈活生動的課前演講

課前演講活動主要形式是”我解名言”,也就是說,讓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廣泛閱讀自己喜歡的國學經(jīng)典名著。例如《論語》、《道德經(jīng)》、《菜根譚》《莊子》等,這其中有許多名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從中找出對自己影響大,感悟深的句子,在語文課開始之前,先把名言寫在黑板上,演講者先解釋名言的大意,然后講解名言的適用場景和自己對名言的解讀。積極進取的儒家,灑脫無為的道家,與世無爭的佛學,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的成果來看,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熱情,而且進行了很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的教育

2.形式多樣的假期閱讀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提倡學生假期閱讀《古文觀止》,這不僅僅是對古詩文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學生們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認知度,讓枯燥的文言文成為“陌生的熟悉人”。為了推動這項活動的成效,在開學初,我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交流能互補缺漏,交流能增長智慧,交流也能讓學生更自信更積極的投身到下一步的學習中去。

3.妙趣橫生的競賽活動

有競爭才有壓力,為了推進國學經(jīng)典與高中古詩文的學習進程,教師可以精心編排了一些試題,既體現(xiàn)高考的命題特點也結合國學知識中的經(jīng)典。一是精心搜集一些有歷史內(nèi)涵的成語,如,破釜沉舟、東施效顰、草木皆兵、指鹿為馬,共挽鹿車等成語,然后組織了一場成語大賽,效果特別好。二是,教師可以精心籌備古詩文默寫大賽,大賽可分為幾個階段初賽和決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4.雅俗共賞的講座輔導

結合學校培養(yǎng)自主招生人才的需要,我舉辦了國學知識講座,把國學知識一點點的滲透到少年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而感到驕傲。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加深國學經(jīng)典學習的價值。

第7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關鍵詞:學習分類教學論;古典詩歌教學目標;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227-02

教學目標具有導學、導教、導測評的功能,是教學行為科學化的第一步,它制約著課堂活動方式,指導教學模式、方法的運用以及技術和媒體的選擇,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們從學習分類教學論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1]兩個視角對高中古典詩歌的教學目標進行考察、梳理,予以定位,為教學過程和方法的設計提供理論前提。

一、古典詩歌教學目標設計的理論依據(jù)

(一)語文學習分類教學論

1.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區(qū)分了五種學習結果(即學校的教育目標):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不同學習結果(學習目標)的類型不同,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nèi)部、外部的條件也不同,教學設計就要考慮不同的學習結果從而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條件[2]。

2.學習分類教學論的目標理論。曾有學者以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為指導,與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的實情相結合,構建了一個學科教學論的新體系,根據(jù)目標引入任務分析理論指導教學設計,根據(jù)任務分析決定教學策略,形成了“學習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3]。在這個理論中目標處于最重要的地位,目標的探討、設置是教學科學化的第一步。學習分類教學論視野下,作為學習結果的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呢?(1)語文內(nèi)容知識。即陳述性知識,包括課文包含或編者欲借其例證的語言學、文章學、文藝學、修辭學、交際學等方面的知識[4]。(2)語文基本技能。運用字詞句進行熟練聽說讀寫,正確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技能。這類技能的心理實質是一定的語文概念和一定的言語活動規(guī)則的自動化運用[5]。(3)語文高級技能。關于篇章結構理解和構思的技能,運用適宜的手段表達相應思想的讀寫策略,比較高的應用能力,一定的審美技能和探究技能;包括部分智慧技能和語文認知策略。(4)語文情感態(tài)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言語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義的態(tài)度,例如對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傾向的態(tài)度,對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例如通過學習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熱愛祖國的古代詩詞。

(二)《標準》三維目標的心理學意義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程目標應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稑藴省窂闹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厘定教學目標,與上述心理學的目標分類精神是契合的[1]。

知識與能力的心理學意義。廣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就是陳述性知識,“能力”就是程序性知識。加涅的理論認為“知識”就是“言語信息”,“能力”就是“智慧技能”和“動作技能”,該理論解釋了知識和能力的習得,有效地指導教學設計的實踐。

過程與方法的心理學意義?!胺椒ā钡男睦韺W意義是認知策略。過程的心理學意義是什么?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沒有“教”,“學”也能夠發(fā)生?!敖虒W是一項以幫助人們的學習為目的的事業(yè)”,“教學對學習的影響常常是有益的[5]?!彼裕F(xiàn)代心理學的分類已經(jīng)包含了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心理學意義。它們與加涅學習結果分類中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

二、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目標的分類

《標準》沒有對古典詩歌教學的目標進行專門表述,我們可以從《必修?閱讀與鑒賞》、《選修?詩歌與散文》中探求。

(一)知識――主要是古典詩歌的閱讀鑒賞知識[6]

《標準》的課程目標部分是這樣陳述的:

――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征。

――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

這些是從詩歌內(nèi)容知識和詩歌鑒賞知識的角度規(guī)定的,強調(diào)了教授詩歌閱讀鑒賞的基本方法、詩歌文體知識(如詩詞格律知識)。教學建議提出,“不必系統(tǒng)講授”,包含了應該進行必要的語文知識教學的意思。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指基本的古典詩歌朗讀技能和語感技能,是古典詩歌最基本的朗讀規(guī)則的自動化運用[6],《標準》的表述如下。

――能用普通話流暢朗讀,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具有良好的現(xiàn)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

(三)高級技能

古典詩歌鑒賞高級技能是指按照詩歌鑒賞評價原理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些技能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難以達到自動化?!稑藴省肥沁@樣規(guī)定的:

――學習古代優(yōu)秀作品……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努力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

――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注意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作品意蘊。

第8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關鍵詞 讀 品 領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古詩就是其間較為豐厚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資源,詩詞名人們猶如繁星般閃爍在波光蕩漾的河上。這些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其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愈久彌香的文化底蘊,非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淪,反倒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新思潮中更加源遠流長、回味無窮。

一、古詩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詩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1.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古詩,口齒噙香,直意抒情。讀的形式具體可分為:

(1)帶有情感的朗讀。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朗讀,盡量做到正確、流暢,讀出重音、節(jié)奏感以及詩詞的韻律美。

(2)教師范讀。老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朗讀,或聆聽多媒體教學的朗讀課件。以傳達教師本人的情感,從而影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3)學生齊讀。譬如對于那些抒發(fā)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不齊讀就不足以體現(xiàn)出其雄渾豪邁的氣勢。

(4)配樂朗讀。結合詩歌內(nèi)容,配上合適的樂曲伴奏,在這種音樂背景中賞讀詩歌的形式,別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學生自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隨意地讀,可高聲朗讀、可低聲吟讀,或是默讀、唱讀、速讀、表演讀……

2.品讀

詩歌教學中,教師不光是需要指導學生讀詩句本身,還應把詩人人物背景、詩題含義、詩的注解、課后習題、以及同主題(或同內(nèi)容)的詩和賞析文章,都盡可能地讀到,使學生學得全面、深刻些。教學中就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本,深切體會詩的意境,進而喚醒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體驗。

3.畫中領悟

直觀性和形象性是圖畫的固有屬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虛幻為真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正確理解詩詞的意思,明白詩中到底在描繪怎樣的一番圖景。具體而言,關于古詩教學圖畫的運用分為兩種:

(1)教學觀賞畫。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每篇古詩課文中都有一幅插圖,借助插圖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意。例如:《靜夜思》的插圖,通過插圖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詩人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勾起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幅插圖對于學生的視覺感官就是一種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學生創(chuàng)作畫。這是讓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開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對古詩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畫筆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同時學生自己融入詩意中去。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自己描繪出古詩的內(nèi)容和涵義,并從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例如:《早發(fā)白帝城》一課,“朝辭白帝彩云間”的彩云是什么樣子?“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猿聲”在畫中如何體現(xiàn)?“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又該怎樣描繪出來?這畫的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否正確,還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考驗與鍛煉。

4.古詩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第9篇:古代詩歌文化常識范文

關鍵詞: 學前教育 人文素養(yǎng) 蒙學 科學素養(yǎng)

一、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

《易?賁》中這樣寫道:“小利有攸,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边@是中國古代最早對“人文”這一概念的闡釋。人文素養(yǎng)是個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一個人缺失人文素養(yǎng),就是一個殘缺的人;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尤為重要。人文素養(yǎng)高的人常具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懷,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較強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過程其實也是塑造個人價值觀、人生觀和方法論,培養(yǎng)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過程,它側重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其根本是學會做人,其核心是人文關懷,形成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文素養(yǎng)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內(nèi)在動力,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缺失人文素養(yǎng),精神則會迷失。

長期以來,職業(yè)技術院校在教育過程中偏重于“職業(yè)”、“專業(yè)”教育,重技能、輕德行,重科技、輕人文,重專業(yè)、輕教養(yǎng)的培養(yǎng)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整體偏低。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來說,這種不平衡和人文素養(yǎng)偏低的現(xiàn)狀是可怕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直接關乎未來幼兒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和執(zhí)教水平。因此,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作為一個向社會培養(yǎng)人才和輸送人才的特殊基地,幼兒師范院校應加強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加強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學會認識社會關系、人己關系及物我關系,學會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真正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二、蒙學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蒙學,即傳統(tǒng)的啟蒙教育,主要針對8到15歲的兒童,以讀、寫、算,以及道德啟蒙為主的舊時啟蒙教育。從西周開始到明清,蒙學歷時久遠,內(nèi)容不斷充實完善,蒙館林立,體制不斷發(fā)展,影響廣泛深遠。蒙學通過記憶成誦,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規(guī)定逐漸養(yǎng)成習慣,進而貫徹為人的始終,在內(nèi)容上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可謂婦孺皆知;思想上又起到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古代民族整體文化素養(yǎng)較高,我們的教育和文化能夠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蒙學教育功不可沒。蒙學以自身突出而便捷的工具性,典型而深刻的思想性成為啟蒙教育的典范。

學前教育專業(yè)是未來的啟蒙教師,肩負啟蒙教育的重大使命,對學前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需要符合兒童和青少年的學習規(guī)律,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傳統(tǒng)優(yōu)良品行的熏陶,汲取蒙學的合理性科學性,重視蒙學的啟蒙作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們所用。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們有必要回歸傳統(tǒng),取長補短,在學前教育開設蒙學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未來啟蒙教育的實施都意義重大。

(一)蒙學課程的設置有利于人文知識的積累,博聞強識。

人文知識是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前提,是與自然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個人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因素之一。古往今來,那些真正的智者,無一不具有深厚廣博的人文知識。

蒙學讀物通過韻文的形式把語言教學、知識傳輸和道德啟蒙結合起來,把語言教學啟蒙與人文知識相結合起來。從西周出現(xiàn)的最早識字教材《史籀篇》開始,秦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雖然都是以識字、寫字為主,但知識面十分寬廣,談古論今,寓常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于識字教學之中,融會貫通。拿周興嗣《干字文》來講,該書從“天地玄黃”寫起,從務農(nóng)、飲食、居住到政治、軍事、建筑,園林;從天地、歷史到人事、修身、讀書,可謂集上古歷史、傳統(tǒng)道德,天文歲時、名勝古跡,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于一書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自然、社會、歷史知識,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到為人修身的人文知識,為人行事的道德規(guī)范。再如,唐代的《蒙求》選取從遠古傳說時期到隋唐年間的史傳、經(jīng)書,以及諸子等書中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和人物軼事,共計600個。其知識面更為廣泛,并且更加注重人與事的典型性和教育意義。宋元時期,蒙學讀本已經(jīng)分門別類。綜合類教材,例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和《千字文》;倫理類教材,以呂本中的《蒙童訓》和程端蒙的《性理字訓》較為有名;歷史類教材則有王應令的《十七史蒙求》;詩歌類教材,包括朱熹的《訓蒙詩》和陳淳的《小學詩禮》等;常識類教材,有《名物蒙求》、《兔園冊》、《幼學瓊林》等。這些蒙學讀本不但迎合學童的興趣,注意其心理特點,而且內(nèi)容豐富,包含豐富廣博的人文知識。

(二)蒙學課程的設置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重道厚德。

人文精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關注人存在、價值、意義、追求、尊嚴、道德、文化傳統(tǒng),關注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共處。人文精神包含人的信念、理想、道德、人格,等等。教育說到底是育人,塑造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以人為本,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專業(yè)人才是教育理念的核心。有人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征整合為一種人文精神,儒家學說認為“天道即人道,知天更要知人”,儒家的教化天下的思想就是通過詩書禮樂等塑造符合儒家道德理想的人。說到底孔子的教育理念也是以”人”為本,認為教育的功能是對人的塑造,先“修身”,然后才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鬃拥摹靶陨普摗?,亦是以人作為中心加以闡釋的。傳統(tǒng)蒙學教材中處處都彰顯這種人文精神?!兜茏右?guī)》中這樣寫道:“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薄度纸?jīng)》亦有體現(xià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薄渡裢姟分械摹靶輰㈡酒洼p,一般皮與肉,也是父母生”。這些都體現(xiàn)了對人的關注和思考。

傳統(tǒng)蒙學教材或多或少地承載著觀念意識教化。但是,我們不能籠統(tǒng)認定這些思想都是封建思想的垃圾,這些思想既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教化,又是歷久彌新的文化瑰寶。儒家思想是以忠孝為核心的。忠孝的思想在整個古代蒙學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兜茏右?guī)》中這樣寫道:“父母呼,應勿緩,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薄度纸?jīng)》中有文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父子恩、夫婦從。兄剛友,弟剛恭,長幼序,友與明,君則敬,匡則忠”?!渡裢姟分杏小翱犊煞蛑?,生當忠孝門”,等等。

荀子《勸學》篇有曰,“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則從不同角強調(diào)學習的意義、方法,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jīng)》中從“昔仲尼”到“人不學,不如物”都講勸學的內(nèi)容?!渡裢姟分?,勸學的內(nèi)容專成一章?!疤熳又赜⒑?,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些內(nèi)容都是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另外,《增廣賢文》和《重訂增廣》中也有關于“勸學”的章節(jié)。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代傳統(tǒng)蒙學教育中處處彰顯這種寬容的品格?!兜茏右?guī)》中有“恩欲揚,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強調(diào)怎樣寬以待人。再比如正身修身的內(nèi)容,蒙學教材《神童詩》中寫道“莊敬時時強、肆要日日偷,小人君子路,從此判千秋”,強調(diào)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升個人品質的重要性,亦是蒙學中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內(nèi)容。

總之,古代蒙學教材匯集我國古代歷代名人志士的嘉言善行,治學修德等方面的格言和諺語,以及他們治家、修身、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蒙學讀物不僅在當時是社會需要,反映了時代民眾的心理愿望,而今也完全可以充實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觀念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借鑒意義重大,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為我們所用。

(三)蒙學課程的設置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

中華傳統(tǒng)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蒙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閃耀著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當代的青年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大使命,要繼承和發(fā)揚古代蒙學教育中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既不割斷傳統(tǒng)又要超越傳統(tǒng),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積累和體悟,讓人文精神這種內(nèi)在養(yǎng)成和精神追求最終外化為人文行為。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蒙學課程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位、提升人格魅力、陶冶人文情操,深厚文化底蘊,而且是一種文化傳承,要使未來的教育師資既能夠承擔起知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又能承擔起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傳承。要改變我國目前啟蒙教師人文素養(yǎng)相對貧乏的現(xiàn)狀,根本在于加強在校師范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植,使學生將來成為高素質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即人文知識的傳授者、人文精神的傳播者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三、蒙學課程與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科學素養(yǎng)是當今社會衡量一個國家國民整體素質水平及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尤其全體國民的科學素質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戰(zhàn)略。幼兒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潛在的人力資源。幼兒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充分利用幼兒的關鍵成長期,塑造一代有高度綜合素養(yǎng)的公民。幼兒教師必須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才能擔負起培養(yǎng)幼兒的重大使命。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是未來科學教育的早期啟蒙者,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未來科學素養(yǎng)高低,關乎國家潛在人力資源的質量的優(yōu)劣,也會影響到國家未來科學技術的興衰,乃至整個國家未來的生存與發(fā)展。

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科學素養(yǎng),包括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科學能力、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等。

(一)蒙學課程的設立有利于科學知識的積累。

科學知識在科學素養(yǎng)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是培養(yǎng)和形成其他要素的基礎和載體。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生物、物理、醫(yī)學、社會等各方面學科知識,幼兒特有的精神文化特點使幼兒天生對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究熱情,幼兒一般會對地球的常識、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蒙學課程讀本到了宋元時期經(jīng)分門別類。大致可劃分為倫理類教材、綜合類教材、歷史類教材、詩歌類教材和常識類教材。常識教材則有《名物蒙求》、《兔園冊》、《幼學瓊林》等,匯集了大量的自然名物和常識,有助于幼兒不斷地積累科學知識。

(二)蒙學課程的設立有利于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科學精神是人類對世界特別是在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包括實事求是;熱愛真理,對科學執(zhí)著、堅毅,追求真理的精神;寬容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等;善于創(chuàng)新。在蒙學教材中不乏這種堅毅和寬容的精神,《神童詩》中寫道:“度量須寬大,將心好比心”,“天道最公平,便宜勿占人,天寬并地闊,何弗讓三分?”就是對寬容的最好闡釋。

四、合理化建議

蒙學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植于民間,擁有廣泛的讀者,發(fā)揮啟蒙教化的作用,處處閃耀著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蒙學教育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傳承歷史文化,超越傳統(tǒng),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將通識課程和專業(yè)課程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設置蒙學課程,引導學生與圣人為伴、與經(jīng)典同行;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從而塑造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我們可以將傳統(tǒng)的蒙學教材新編和刪減整合,從而更適合當學前教育的特點和知識體系。

(二)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可有才學自學、分組討論、課題研發(fā)、主題辯論等多種形式。從而達到知識的傳授和靈魂的洗禮相結合。

(三)將蒙學和古代經(jīng)典文化作品賞析,歷史文化知識等課程相結合,即蒙學課程的設置和文化氛圍的相結合,讓學前專業(yè)的學生在文化氛圍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小曼.育人是教育的靈魂,動情是德育的關鍵[J].教育研究,2002.(4).

[2]郭婭.宋代童蒙教育興盛的原因及意義[J].武漢: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1).

[3]周興嗣.千字文[M].長沙:岳麓書社,2002.

[4]石亞軍.人文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