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肩頸理療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頸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由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征候群。臨床表現(xiàn)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qū)疼痛,四肢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
此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常因長期低頭工作,如辦公、縫紉、刺繡等職業(yè)較易發(fā)生,即是所謂的職業(yè)病,現(xiàn)在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提高,該病有發(fā)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易復發(fā)等特點,因此,病員和家屬非常痛苦,那么,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呢?
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近2年的時間收治頸椎病病員約100人,均采用中醫(yī)的針灸、按摩、牽引、藥物、理療以及西醫(yī)的靜脈輸液(和血化瘀)等聯(lián)合治療,配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結果治愈70例,顯效18例,有效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
通過對上述病員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到頸椎病的護理應做到以下幾點:1 注意休息,保暖,緩解疼痛
1.1 糾正病員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良的休息和工作習慣,少上電腦,由于工作原因造成頸椎肌肉勞損,應勞逸結合,休息時,頸部可短時間、小范圍、小運動量活動,使頸部肌肉、心肺和關節(jié)得到鍛煉,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2 注意頸部肌肉保暖,氣溫過低,可嚴重影響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和加重頸椎負擔,因此,我們應告訴患者頸椎肌肉保暖的目的、意義及重要性,使之配合醫(yī)生護士的治療與護理,達到早日恢復健康的目的。
1.3 按摩及熱敷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必要時遵醫(yī)矚用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2 情志調理
中醫(yī)觀點認為,痛者不通,通者不痛,頸椎退行性病變,骨質增生等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出現(xiàn)經脈不痛導致患者頸部疼痛不適,惡心、嘔吐、眩暈、視物昏花、耳鳴、夜寐差,產生緊張、煩躁、悲觀的心理,因此我們應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探入病房,幫助病人生活所需,了解患者的憂慮,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做好心理活動的觀察,用恰當?shù)恼Z言說明頸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預防等知識,解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最佳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與護理。3 生活護理
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病房通風良好,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保持床單元整潔、干澡、無碎屑。因頸椎病易復發(fā),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預防,鼓勵患適當者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體育鍛煉等。4 健康教育
我們在工作中應經常巡視病房,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與患者或家屬積極的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疾苦,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因此,我們應告訴患者及家屬:
4.1 生活或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了解健康常識,增強健康意識,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
4.2 注意睡眠姿勢,防止落枕,枕頭以軟硬適中,高底適宜,透氣性能好,感覺舒適為原則。
4.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頸部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就診,使其早日康復。
4.4 加強功能鍛煉[1] ①頸部鍛煉:根據病情可作頭及上肢前屈后伸、側屈、側轉活動,緩解疲勞?;顒訒r注意配合呼吸,緩慢進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②肩關節(jié)鍛煉:常用方法有手臂爬墻外展,爬墻上舉,彎腰垂臂,旋轉及滑車帶臂上舉等。幫助病人進行頸肩部功能鍛煉,逐漸加大活動范圍,使病人恢復自理能力。③預防性鍛煉:長期伏案者應定期遠視,緩解頸部肌肉的慢性勞損,在工作之余,應堅持功能鍛煉,使肌肉有力,保持頸椎穩(wěn)定性,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5 防止外傷與落枕
外傷(如車禍造成的“揮鞭傷”)可能損傷頸部肌肉和韌帶,并進一步破壞頸椎的穩(wěn)定性,進而誘發(fā)或加重頸椎病。落枕也是一種損傷,因用枕不當造成頸椎病的發(fā)生,故總是在睡后發(fā)病。6 出院后的康復指導
6.1 多休息,勞逸結合,勿扛抬重物。
6.2 保持頸部良好姿勢,減輕頸部勞損。
6.3 注意站姿,坐姿及睡姿,維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6.4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勁部肌肉血液循環(huán)。
6.5 病人出院后應定期復查,了解頸椎恢復情況,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7 總結頸椎病
通過對我科頸椎病病員的治療和護理,我們運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的方法,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愈率,減少了該病的復發(fā)率,治療效果好,康復快,患者和家屬非常滿意。因此,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頸椎病是最理想的護理方法。
1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經頸部扭曲試驗(囑患者正坐,軀體不動,令患者頭部作前俯、后仰、側轉,觀察有否誘發(fā)眩暈及眼震)、頸部X線檢查、CT和腦血流圖檢查,從來我院療養(yǎng)的離退休人員中選擇頸性眩暈22例。均為男性,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68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4年。主要并發(fā)癥:腦血管意外3例,冠心病6例,眼底動脈硬化3例。
1.2 方法 利用療養(yǎng)院特點和設施,采取短期療養(yǎng),充分利用自然和物理療養(yǎng)因子,規(guī)律生活、合理飲食、體育鍛煉和心理疏導等綜合方法。具體如下。
1.2.1 保持正確的睡姿及選擇合適的枕頭 指導老年療養(yǎng)員取仰臥位或患側側臥位休息,以保持頭頸部伸直位,睡眠時兩只胳膊不宜同時放在頭部,以免影響腦部血液循環(huán)而加重眩暈癥狀。枕頭軟硬度適宜,不可過高過低,仰臥位時,枕頭高度與自己的豎拳高度一致(10~15 cm),側臥位時枕頭高度與自己一側肩寬長度一致,枕頭置于頸后部,用于襯托頸曲,不可放于枕部,以免抬高頭部,造成頸部肌肉疲勞,頸曲變直或反張[2],而誘發(fā)眩暈。
1.2.2糾正不良姿勢①患頸性眩暈的老年療養(yǎng)員常因突然轉頭、坐下、站起發(fā)生眩暈,需指導其保持良好的坐、站、睡眠及勞動姿勢,囑改變要“三慢”,即抬頭轉頭慢、坐下慢、站起慢,避免劇烈頸部旋轉動作,以減少頸椎間盤的摩擦性拉傷。②囑勿躺在沙發(fā)扶手上或過高枕頭上看電視、看書;伏案工作者適當調整桌椅比例,一般桌高80 cm,椅高45 cm為宜。③對于長時間閱讀如審校工作者,宜運用閱讀架,即在平桌上放置一塊近低遠高成
30°~45°斜板,閱讀時頸前傾30°左右,使應力作用于小關節(jié),緩解椎間盤壓力[3]。長時間低頭工作者最好每小時做頭后伸動作,雙眼望遠處,用手在頸后側做上下來回按揉5~10 min,以減輕頸后側的肌肉、韌帶疲勞。
1.2.3健康教育療養(yǎng)期間,對老年療養(yǎng)員進行系統(tǒng)的頸性眩暈保健知識教育,著重講解飲食起居、不良生活習慣嗜好等對頸性眩暈的影響,以及適當?shù)倪\動對調整機體對血壓的作用等,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合作,有條件時可邀請家屬參加。要告知療養(yǎng)員引起頸性眩暈的各種誘發(fā)因素,如突然旋轉頸部、過度持久地低頭或仰頭、睡眠時枕頭過高等,要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扇、空調直吹,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便秘,避免過度負重勞動等。
1.2.4運動療法功能鍛煉是改善癥狀、鞏固療效、減少復發(fā)的有效措施[4]。護士應向療養(yǎng)員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會其做“與頸爭力勢”、“犀牛望月勢”等頸部功能鍛煉,2~3次/d, 5~10 min/次,堅持2~3個月,以增強脊柱的穩(wěn)定性。但要避免做劇烈頸部旋轉運動或突然轉頸,防止頸椎再移位。老年人運動包括醫(yī)療步行、保健體操、太極拳等,應根據運動前后的血壓、脈搏變化及自覺癥狀調整運動量,訓練時動作宜緩慢,避免因過大、過強運動而發(fā)生意外。
1.2.5療養(yǎng)因子療法利用療養(yǎng)院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各種理化因子作為基礎,組織療養(yǎng)員參加各項外游活動,同時充分利用空氣、日光、景觀、負氧離子等自然療養(yǎng)因子,有規(guī)律地生活、起居,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下休養(yǎng)半個月。
1.2.6飲食療法護士應協(xié)助干部療養(yǎng)灶專職營養(yǎng)師根據老年療養(yǎng)員飲食特點制定品種豐富、易消化的低鹽、高鈣、低脂食譜。特別是要禁煙酒,因煙葉中尼古丁可致椎體內血容量減少,而加快椎間盤退行性病變[5]。每日總脂肪攝入為總熱量30%,不飽和與飽和脂肪酸之比為1∶1.5,蛋白質占總熱量10%~20%,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0%。
1.2.7心理疏導患有頸性眩暈的療養(yǎng)員大多數(shù)病史長,尤其是癥狀反復發(fā)作者,往往處于恐慌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情緒急躁、食欲不振、焦慮、失眠等。因此,護士需主動巡房,加強溝通,積極給予安慰、鼓勵和支持,耐心
解釋疾病相關知識,幫助其樹立治愈信心。
2結果
經半月非藥物治療,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2例。治療前20例有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失眠等癥狀,治療后上述癥狀完全消失。
3討論
3.1頸性眩暈的產生與頸部有關頸性眩暈常于頸部活動時出現(xiàn)癥狀,特別是猛然扭轉或過度后屈頸部時易于引起,有時輕微活動也可出現(xiàn),如臥床或起床時,甚至夜間翻身時均可引起。此時,患者會突然感到眩暈、惡心、嘔吐甚至大汗淋漓,即閉目不敢動。輕者數(shù)秒即愈,重者可持續(xù)數(shù)日或更長時間。徐光明等[6]認為,發(fā)病誘因有頸部外傷、發(fā)育和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突出、鉤椎關節(jié)增
生等。
3.2引起頸性眩暈的主要頸部疾病是頸椎病其特點是腦部癥狀多于四肢癥狀,對腦力的影響大于體力的影響。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使頸椎總長度縮短,椎動脈相對變長,造成血流緩慢;骨贅對椎動脈的長期激壓,可使管壁損傷,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常年低頭工作的牽拉,動脈硬化,管壁彈性降低造成血管的絕對變長。
綜上所述,頸椎如經常固定于一個位置則易患頸椎病,頸椎病即頸椎上某個部位生長了骨刺,骨刺可壓迫或刺激自頸椎通過的椎動脈,從而使之收縮,導致暫時性的腦供血不足,即出現(xiàn)上述癥狀。
老年人應每天讓頸部各方向多次活動,“戶樞不蠹”。盡量不突然扭轉頸部,不過度持久地仰頭,從事某些需較長久維持頭部于一定位置的職業(yè),應定時做工間操,活動頸部。此外,頸椎病與骨質疏松也有關系,故應常喝牛奶,曬太陽,必要時服用鈣劑。枕頭與此病也有關系,枕頭的軟硬度應適合,不可過高或過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側的肩外緣的高度,即側臥時正好保持頸部的固有位置,勿傾斜。頸椎病可用頸托或牽引,頸交感神經激壓者可用神經封閉治療,還可進行理療和中藥治療,中藥的活血通絡藥如川斷、白芍、木瓜等可消除癥狀。如保守治療無效,可由骨科進行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陳強,華棟.頸性眩暈的發(fā)生及影響因素與調查分析[J].按摩與導引,2003,19(5):13-14
2方軍,張鳳清.頸源性顳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癥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骨傷,2002,15(11):695-696
3聶憲芳.頸性眩暈中醫(yī)綜合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正骨,2004,16(8):56-57
4張燕.腰椎板截骨再植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1,16(1):41-42
5張鳳清,方軍.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187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54-55
(一)
先是科護士長給我們實習生講述康復學科的總論,使我們對康復有了大概的了解。隨后的幾天里,護士、老師們手把手地指導和不知疲倦地講解,使我在短短的一周時間里熟悉了科室的環(huán)境和物件擺設;學會了如何接待病人入院;加深了對配制藥液、靜脈滴注、肌注和擺放藥品、發(fā)放藥品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和查對制度;能獨立完成生命體征的測量和描繪、記錄;試著書寫了4個病人的交班報告……
這一周是理論與實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實現(xiàn)理論向實踐轉化的同時,我們仍不忘記加強理論學習。7月10日,伍老師給我們講授了頸肩腰腿痛的相關知識,她著重闡述了頸椎病和椎間盤突出的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xiàn)和康復護理等,豐富了我們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讓我切實感受到再學習的重要性。
(二)
7月15日,那一天的太陽特別猛烈,天氣尤其悶熱,偏不巧病房里的制冷機都出了故障,那里頭熱得更不用說了。我隨護士長和羅老師到病房里給病人做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喳、喳、喳”,“一、二、三”,“伸舌、鼓腮”,“舉手、抬腿”,“好,再來一遍”……病房里充滿了維修制冷機的聲響和訓練病人的口令。當時我看到老師們不厭其煩地幫助病人重復著同樣的動作;看到她們臉上流淌的汗水和被汗水浸濕的護士裝;更看到了病人和其家屬會心的笑容。
在這一周里,我也能給病人做些常用的語言訓練和肢體功能訓練,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了康復科治療和護理的一大特點,那就是愛心與耐心!
(三)
這一整周我在物理治療室實習,這里只有一位技師,從她嫻熟的操作可知她在康復的物理治療方面算是位資深的技師。理療室放置有多種不同的治療儀器,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各有著不同的治療作用。在操作過程中偶爾一個小小的多余動作也會被老師發(fā)現(xiàn)且給予糾正,可見操作的規(guī)范性不容忽視,也可見帶教老師們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扎實的基本功。
下一周我們就要轉科實習了,按要求每個實習同學必須上交一份完整的護理病歷。我把打好的草稿拿給郭老師看,她從頭到尾每個細節(jié)都認真看了一遍,并補充了一些評估資料和護理措施,調整了護理診斷的時間、前后順序,讓我受益匪淺:一份完整的護理病歷不應只限于病歷本身,而應是以病人為中心進行護理病歷記錄。
(四)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我科2013年0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頸椎病患者,男65例,女59例,年齡32~65歲,病程有6個月至8年,其中頸型頸椎病5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27例。本組均經過多種保守治療無效,頸椎x線、CT或MRI檢查確診,有一定程度的頸椎間盤突出且無嚴重的頸脊髓壓迫征象。術后隨訪3~6個月,顯效92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8%,平均住院5天。
1.2 手術方法介紹【2】 協(xié)助患者取頸仰伸位,皮膚消毒。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局部浸潤麻醉,在c臂x光機下定位引導,左手鈍性分離、右手持針,以直徑1 mm等離子穿刺套管針經內臟鞘與動脈鞘之間刺入纖維環(huán)至髓核中央,透視確定位置理想后拔出針芯、置入等離子刀頭。經感覺、運動測試無異常后開始消融,時間60s。邊消融邊緩慢勻速旋動刀頭180度,同法反向旋動180度。消融完畢后熱凝皺縮治療,時間60s。結束后拔針,按壓針眼5min,敷料覆蓋穿刺點,詢問患者癥狀有減輕,術畢。手術全程僅需15~20 min。
2.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此類患者術前由于受到疼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的困擾,希望癥狀能通過手術及時得到緩解,同時又對手術產生恐懼的心理,擔心手術的效果【3】。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做好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進行心理疏導。術前向患者介紹:該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微創(chuàng)手術,不開刀;手術耗時短、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可早期下床活動,生活質量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還可請病區(qū)內患同種疾病已治愈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使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消除焦慮、恐懼,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治療。
2.1.2 術前訓練 (1) 氣管、食管推移訓練【3】。為穿刺順利及防止術中不適應術中推移氣管、食管時引起的嗆咳等。用食指和中指鈍性分離,將胸鎖乳突肌和頸動脈鞘向外牽拉、氣管和食管向對側推移過中線,保持30~60 s放松,休息30~60 s重復。術前3 d開始練習,初次2~5 min/次,以后逐漸延長到15 min/次,3次/d。(2) 頭頸后伸位訓練:為提高特殊手術的耐受性,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頭頸后伸位訓練。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肩胛間區(qū)墊薄的軟枕,使頭呈輕度后仰后伸,然后保持該20~30 min/次,3次/d,訓練1~2 d。(3)軸線翻身訓練。為防止術后由于不正確的翻身引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前1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軸線翻身訓練,側臥時注意保持頭、頸、肩、軀干縱軸一致,為術后正確翻身做準備。
2.1.3 頸托選擇 消融術后頸椎間盤的穩(wěn)定性降低,患者需使用頸托固定2~4周。術前根據患者體形選擇碼數(shù)合適的頸托,為術后頸部制動做準備。
2.1.4 手術區(qū)域常規(guī)備皮。
2.1.5 戒煙酒及辛辣食物。
2.1.6 向病人講解手術前30分鐘需要注射術前針:地西泮5 mg,阿托品0.5 mg的重要性。如阿托品是抑制唾液分泌的,安定是鎮(zhèn)靜安神作用。
2.1.7 術前認真詳細地了解并記錄病人的癥狀,以便術后對比。
2.2 術后護理
2.2.1 護理 患者術后取平臥位,暫不戴頸托,保持頭部中立位,防止頸部左右移動。若需翻身須按術前訓練的軸線翻身法在床上翻身,術后4~6 h協(xié)助戴頸托,先在床上坐位活動,如無不適再酌情下床活動,下床時要有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發(fā)生。
2.2.2 疼痛護理 手術過程中或術后可能出現(xiàn)手術部位疼痛及酸、脹、麻木等感覺,詳細告知患者一般3-4天即可緩解,主動與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心情,選擇如看電視、聽音樂等分散注意力,可以較大程度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疼痛不適。如術后疼痛程度加劇或疼痛性質改變,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患或者對藥物的反應敏感。【4】
2.2.3 飲食護理 術后6小時可進少量溫流質飲食,以避免局部出血及減少咀嚼、吞咽所引的咽部不適感。
2.2.4 穿刺針眼處用冰袋冰敷2小時,防止出血和血腫形成。
2.2.5 病情觀察(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密切注意呼吸情況。若術后出現(xiàn)呼吸困難并伴有頸部增粗,多為頸深部血腫壓迫氣管致。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給予局部砂袋壓迫、冷敷,使用止血藥物。監(jiān)測頸圍、意識變化,同時備好急救物品、藥品等,如氣管切開包、氧氣、吸痰裝備等。尤其注意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的改變及發(fā)音有無嘶啞,及時發(fā)現(xiàn)窒息先兆情況,有無喉返神經的損傷等。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5】。(2)觀察吞咽情況,若患者出現(xiàn)吞咽疼痛、燒灼感,則提示有食管損傷。可指導病人暫禁食或延緩進流食時間。(3)及時了解患者術后頸肩部疼痛、肢體感覺運動障礙、頭暈、頭痛等癥狀是否較術前有所改善,以便了解手術的效果。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及時處理。
2.2.6 康復指導 術后遵醫(yī)囑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1~2d。病人臥床休息6h后即可佩帶頸托下床活動,頸托保護2~4周。指導病人下床活動必須佩戴頸托,說明其重要性,不然會使手術前功盡棄。由于頸部有頸托固定,使頭部活動不靈活,低頭向下看較困難,因此開始下床時一定囑病人動作要慢,逐步適應,要有人陪同。地面濕滑時盡可能少下地,待慢慢適應后再逐步自己一人行走。術后第l天可能有輕微頸部不適感,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頸部疼痛,應避免活動??山o予適當臥床休息及口服消炎止痛藥。
2.2.7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選擇高度、硬度適宜的枕頭(如蕎麥枕)。術后2周~4周禁止伏案工作,術后1個月~2個月可以伏案工作10分鐘~20分鐘,休息10分鐘~20分鐘。術后3個月以后根據自己情況及來院復診情況進行頭部前屈、后伸活動。主要是通過后縱韌帶、纖維環(huán)及神經根緊張性,進一步促進髓核的回納。遵醫(yī)囑循序漸進增加伏案工作,伏案工作應定時改變頭部,并注意休息。病情較重者可采取理療或按摩等促進康復。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侵襲。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各隨訪1次。
關鍵詞:脊髓脊膜膨出 圍手術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89-02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由于胚胎時期椎弓發(fā)育障礙,椎管未能閉合所致,分為脊椎脊膜膨出及脊髓栓系綜合癥。可發(fā)生于脊椎軸線上的任何部位,臨床上以腰骶部最為常見[1],大多數(shù)需早日行手術治療。精心細致的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針對該病的特點,我科在圍手術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護理對策?,F(xiàn)將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脊髓脊膜膨出患兒的圍手術期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09例患兒,男49例,女60例,年齡1天~11歲7個月,患兒平均年齡1歲11個月。
本組脊髓脊膜膨出部位表皮破潰的3例,合并脊髓栓系綜合癥67例,雙下肢功能障礙8例,大小便失禁6例。經手術治療,103例治愈出院,其余6例明顯好轉。
手術方法:脊髓脊膜膨出修補術+脊髓栓系松解術。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小、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差,對醫(yī)院環(huán)境感到陌生,對醫(yī)生、護士及手術感到害怕。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對患兒進行心理安慰:主動介紹自己,以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接近患兒。對年齡小的患兒以逗樂為主,多與患兒交談、游戲,以取得患兒的依賴和配合,減輕其恐懼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該病是先天性畸形,而患兒家屬對其又缺乏相關專業(yè)知識,普遍心理負擔偏重。護理人員必須重視患兒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了解其心理反應。主動介紹疾病治療及預后的情況,向家屬解釋手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解答家屬的各種問題,使其解除思想顧慮,主動配合護理工作,這對于孩子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2 基礎護理。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每日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室溫維持在18~22℃。減少陪人和探視,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增加患兒蛋白質等營養(yǎng)的攝入,改善營養(yǎng)狀況,提高機體抵抗力。為利于術后康復,每日練習俯臥2~3次,并逐漸延長俯臥時間。俯臥時注意呼吸,頭側向一邊,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適應術后[2]。
2.3 臥位及皮膚護理。保持患兒手術區(qū)及膨出部位皮膚的清潔干燥,不受摩擦及壓迫,取側臥位或俯臥位;每天用溫水清洗會陰及骶尾部皮膚一次,應特別注意皮膚褶皺處清洗;膨出物中心皮膚薄者隨時有破潰的可能,應用無菌敷料包裹保護,防止膨出脊膜囊破裂;保持床鋪清潔干燥,衣服包裹不宜過緊,宜寬松柔軟;勤換尿布,大小便及時更換,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做好肛周護理,動作輕柔,保護肛周皮膚;對于膨出囊壁破裂者,可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定時換藥,遵醫(yī)囑抗感染治療,待感染控制后行手術治療。
2.4 術前準備。術前常規(guī)行X線片,CT掃描,MRI檢查。術前一日備血,做藥物過敏試驗,手術區(qū)的備皮,術前備皮的好壞與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有很大關系,備皮時,左手握紗布,繃緊皮膚,右手握備皮刀,將囊壁壓向另一側,動作輕柔,一點一點的剃,將凹陷處剃干凈,切忌刮破皮膚。對于隆起部位皮膚與正常皮膚之間的毛發(fā)可用眼科小剪刀進行操作,刀尖不能剃傷皮膚?;純盒g前禁食12小時,禁飲4~6小時。腸道準備,術前一晚,術晨,遵醫(yī)囑給予患兒開塞露通便后溫鹽水清潔灌腸各一次,減少術中大便污染切口及術后前幾日的排便次數(shù),以保護切口,防止污染;術晨,建立靜脈通路,常規(guī)靜脈滴注抗生素,測量體溫,穿手術衣,佩戴手術腕帶。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術后患兒返回重癥室,專人看護,注意安全,擋好床欄,防止墜床,必要時加用約束帶固定,防止患兒在清醒前躁動碰及傷口,影響手術效果。麻醉未醒前予以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床邊備吸引器,及時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同時予以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及氧氣吸入,氧流量為2l/min,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監(jiān)測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麻醉醒后6小時,取側臥位或俯臥位,防止骶尾部切口受壓。俯臥位時,頭側向一邊,防止口鼻捂住,引起窒息。臀部抬高30度,每兩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拖拉,保持頭、頸、肩、髖在同一軸線水平。觀察肘部及膝蓋的皮膚,防止壓瘡。醒后6小時可少量飲水,無惡心、嘔吐可進少量流質飲食,并逐漸過渡到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
3.2 切口護理。術后保持切口清潔干燥,觀察局部有無紅腫,壓痛,化膿等情況。切口處用小紗布加壓包扎,以減輕傷口張力,促進傷口愈合。由于切口位置與會接近,應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敷料,可在輔料下端與之間貼一張3M靜脈貼膜保護,將敷料下端密封起來,如污染傷口,應立即換藥。指導家屬每一次排尿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用軟毛巾擦干,涂以鞣酸軟膏,防止大小便對會皮膚的刺激。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開塞露通便,減輕切口張力,利于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