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生活;化學作用
由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版到化學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全面而具體,除了應對化學學科的測驗,更多的是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并且有所創(chuàng)新,這才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本文將探討高中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即化學生活。
一、化學生活
化學生活,即生活中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部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一切都是物質,一切都是化學。化學與物理相似,都是貫通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區(qū)別于物理的是,化學,是微觀世界展現(xiàn)的學科,尋找的是不同的宏觀現(xiàn)象之間的微觀聯(lián)系。同時,化學也是一門極其神奇的科目,有限元素的排列組合,有限物質的隨機碰撞。化學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正是這種可能性,讓化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化學日益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類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相聯(lián)系。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huán)境保護、醫(yī)藥衛(wèi)生、資源利用等方面都和化學有密切的聯(lián)系,它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實用學科?;瘜W與生活的這種密切聯(lián)系,我們簡稱為化學生活。當今,化學在各大問題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例如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人民溫飽問題和社會發(fā)展問題等。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包括我們?nèi)梭w不可缺少的許多元素和組成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元素。大部分化學物質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學家們在不斷探究自然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但有一部分是化學家為了得到性質更優(yōu)、價格更低的化學物質而合成的,比如合成橡膠??傊?,生活中處處都是化學。
二、生活化學
生活化學,即生活中的化學,這一部分,主要解釋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生活中現(xiàn)象的化學解釋。
1.化肥:化學肥料,利用化學反應的原理去制造肥料,把農(nóng)作物需要的營養(yǎng)保留而耗散其余不需要的成分,以增加糧食產(chǎn)量。
2.化學藥品:針對病菌的某些性質,例如表面是蛋白質等,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以達到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目標,保證人體健康。
3.化學能源:能源的利用本身就是一個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的吸收和釋放,而對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加以利用,這就是能源?;瘜W開發(fā)新能源、新材料,不僅解決了當代的生活需求,也是為了地球未來更好的發(fā)展。
現(xiàn)在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看看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1.醋。醋在化學中的專有名詞叫乙酸(CH3COOH)。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diào)味品功能,醋還有更多的用途:①醋,可以使鈣質和磷質大量溶解,在煮湯時,適量加醋,可以提高營養(yǎng)的有效提取率。②維生素C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不易被破壞,烹飪時適量的加一些醋,可以保護食物中的維生素C不被破壞。③醋有解除腥味,殺滅細菌的功效。在生魚片中放入適量的醋可以消除魚腥味。
2.除水壺垢。①在水壺中放適量的醋,然后加水燒至沸騰,水垢便可除去?;瘜W原理:水垢成分主要為CaCO3和Mg(OH)。②在水壺中放適量的小蘇打,然后加水燒至沸騰,水垢便可除去。
3.去除衣服上的污漬。許多污漬僅僅利用洗衣粉、洗衣液等常用的去污產(chǎn)品根本不能有效清除,其實對污漬進行了化學組成的分析之后,去除污漬就會顯得更為簡單:①血漬:將有血漬的部位用過氧化氫或者漂白粉水浸泡,再搓洗。化學原理: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質,可以通過過氧化氫和漂白粉進行溶解。②油漬:在油漬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油漬會隨著汽油和酒精的揮發(fā)被帶走?;瘜W原理:酒精是能溶解衣服上油污,油污與其相溶后再溶于水,汽油能與衣服上油污相溶后直接揮發(fā)。
三、生活中使用化學藥品注意事項
化學反應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生活中化學藥品較少有直接使用,不過有的物品的內(nèi)部可能包含了一些化學藥品,而有的化學藥品是具有毒性或者強腐蝕性的,對于這些藥品的使用,我們必須注意。有的化學藥品甚至同時具有揮發(fā)性和毒性,例如水銀。由于升溫快,水銀被用于溫度計中,可是,溫度計一旦被打破,水銀泄漏,將會產(chǎn)生極其嚴重的后果。所以,在化學藥品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必須了解化學藥品的性質,并且盡可能地避免和未知性質的化學藥品的直接接觸。所以作為教學者,在校應教導學生在化學試驗中注意事項如下:
實驗室內(nèi)大多數(shù)藥品的化學性質我們都已經(jīng)在課堂上介紹過,但是,部分藥品的部分性質,對于化學家們而言,依舊是有待探究的,所以,在進入實驗室之后,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相關規(guī)定,不可隨意觸碰藥品,不能將未知反應的藥品隨意混合,更不能將未使用完的藥品帶出實驗室。對于試驗中使用過但沒有使用完的藥品,不能倒回原來的試劑瓶中,以免影響試劑的純度。同時對于一些激烈的化學反應,很多學生都還不具備充分應對的能力??傊瑢W生要嚴格按照要求完成實驗,不能輕易嘗試危險的未知的實驗,其余的操作必須咨詢在場教師。
危險的化學試劑有以下幾種:易爆和不穩(wěn)定物質、氧化性物質、可燃性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和放射性物質。對于有這些性質的物質,只允許在特定的場合進行使用,絕對不能準許的生活中任意使用或者將其帶到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合。在使用化學物質的過程中,不僅要確認使用者自身的安全,還要充分考慮群眾以及周圍的實驗者的安全。
初中化學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策略;達成策略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敝挥懈鶕?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制定教學目標,才不會使制定的教學目標流于形式。初中化學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是每節(jié)復習課的“指揮棒”,它決定著整節(jié)復習課的方向、過程和結果評估。實踐證明,初中化學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對于初中化學總復習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設計合理的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以外,如何達成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是另外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基于長期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總復習教學目標的設計與達成策略進行了實踐探索并進行反思,積累一些經(jīng)驗和感想,期望對初中化學總復習教學有所幫助。
一、初中化學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策略
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國際上有很多流派,筆者比較贊賞格朗倫的提法。格朗倫在1978年提出:教學目標應先用描述內(nèi)部過程的術語來陳述概括,再用可觀察的行為作例子使目標具體化。筆者對此的理解是,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生的三維目標,具體表述應關注到以下幾點:(1)教學目標表述的對象應是學生的學習結果;(2)用盡可能具體且可以測量的方式來表述教學目標;(3)教學目標的表述內(nèi)容應能反映出學習結果的類型和 層次。
在初中總復習過程中,有些學校采用按教材章節(jié)安排復習的方式,筆者所在學校是采用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所劃分的五個一級主題進行專題復習。無論采用什么順序復習,復習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總依據(jù)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根據(jù)《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二級主題中所列“標準”分化幾課時完成,再把一課時的“標準”按照格朗倫方法設計成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
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的“標準”有7條,我們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安排完成:
1.了解檢測溶液酸堿性的方法: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pH試紙。
2.知道酸堿性會影響人體健康和農(nóng)作物的生長。
筆者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融合在一起具體細化表述如下:
1.通過教師的引導能說出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可用指示劑,如石蕊、酚酞等;能識別指示劑本身的顏色以及在酸性、中性、堿性溶液中顯示顏色;能描述pH大小與酸堿度的關系,認識pH是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堿性會影響人體健康和農(nóng)作物的生長,體會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的密切關系。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學會使用酸堿指示劑檢驗幾種常見液體的酸堿性;初步學會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現(xiàn)象和結論,體驗通過科學探究獲取知識的樂趣。
二、初中化學總復習課時教學目標達成策略
“無處不在的自然現(xiàn)象,蘊涵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豐富素材。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是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課程標準中這段話說明了“身邊的化學物質”專題在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在近幾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學科目考試卷中,“身邊的化學物質”在考試的知識結構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點滲透到各種類型題中,若能完成好該專題的復習,無疑為中考打勝仗清除了不少障礙。根據(jù)該主題知識結構特點并針對筆者所在學校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堂復習課設置“三步曲”,促進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
1.第一步:實驗趣激法引入復習課
“身邊的化學物質”這一主題的知識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通過歸納、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從重難點知識梳理到典型習題剖析及解題方法分析,教師講得即使非常細致,分析得十分透徹,總結得特別全面,對學生來講純理論的復習仍然會覺得枯燥無味。如何能在復習課的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并使他們能專注并充滿熱情地參與到整節(jié)復習課的活動中,有趣的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但復習課的實驗絕不能是重復平時課本中的[實驗與探索]或[觀察與思考]欄目中的實驗,必須是有趣味的,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且又能與本節(jié)復習課的課時教學目標相吻合,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復習課時教學目標對常規(guī)實驗進行整合開發(fā),創(chuàng)新設計,做好課前充分的研究和準備。
【案例1】“我們周圍的空氣”主題復習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原理,會寫相關化學方程式,能描述減少誤差的操作細節(jié)。
選擇的實驗:
圖1實驗裝置左側的現(xiàn)象能喚起學生頭腦中知識的再現(xiàn),使學生順利完成對空氣的成分這一目標知識的梳理,而右側的異?,F(xiàn)象又易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隨著教師的釋疑,學生對該實驗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該實驗我們還進行了彈性處理,對基礎好的班級還進一步討論右側的實驗裝置如何進行改進也能得到和左側裝置一樣的實驗結論。
【案例2】“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主題復習教學目標之一:通過學生實驗,學生交流討論歸納出常見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用途,會熟練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
選擇的實驗:化學小魔術“魔水”
通過這個趣味實驗,引導學生書寫相關的方程式,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酸、堿、鹽化學性質的歸納。
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僅花了3-5分鐘,卻是每節(jié)課的“課眼”,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專注于復習課后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大提高了復習課的效率。
2.第二步:師生學案齊亮相,進行知識的全面梳理
我們每節(jié)復習課課前都會布置學生根據(jù)配套復習用書《復習指南》,針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對要復習的專題設計一個簡單的《復習學案》,讓學生通過三個問題得到一份比較合理的學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引發(fā)學生整理知識;2.“你有什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真實問題;3.“我想問老師的問題”讓學生關注可能存在的問題。當然學生的《復習學案》對知識的梳理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漏,教師也要對本專題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設計一份較規(guī)范、完整《復習學案》,印刷裝訂成冊形成校本復習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每節(jié)復習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關系著學生對本專題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學生對每節(jié)復習課都充滿期待,他們體會了教師的辛勤付出,因此對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樂意配合。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也大膽利用知識基礎扎實、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來講解重點知識,教師做好補充,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保持課堂活躍的氣氛,同時能讓學生以他們的視角來強調(diào)知識的記憶和梳理方法,在課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轉化成許多新的教學資源。當然,這個課堂環(huán)節(jié)要因班級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具體調(diào)整時間和人數(shù),因此也就要求教師除了備課還要充分地備學生。以下是筆者所在備課組整理歸納的兩個教學案例。
【案例1】“氧氣化學性質知識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屬與金屬礦物”主題復習(知識結構梳理圖)
鐵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歸納
3.第三步:重視錯題集,鞏固基礎知識
微波爐不能加熱什么
1.紙袋和塑料袋
常用的各種裝食物的紙袋和塑料袋是不可以直接與食物一起放進微波爐加熱的,很容易著火從而引起爐內(nèi)起火和釋放有毒氣體。
2.一次性塑料盒
一次性塑料盒包括普通的快餐盒以及常見的牛奶盒、酸奶盒,這些材料都是不能承受高溫的,放進微波爐加熱很容易融化,將各種化學物質滲透到食物中,危害健康。
3.雞蛋
微波爐是通過微波加熱的,而雞蛋就像一個密封的容器,在高溫環(huán)境下雞蛋內(nèi)的壓力出不來很容易引發(fā)爆炸。
4.部分水果
有些水果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那是因為它們可以承受高溫,但是葡萄是萬萬不能的,它一加熱就會冒煙和爆炸。
5.金屬制品
無論是鑲嵌有金屬的盤子還是金屬容器,都是不能放進微波爐的,因為微波穿透不了金屬,很容易反射微波,從而損壞微波爐。
6.辣椒
辣椒加熱不會爆炸,但是在高溫下容易將體內(nèi)的化學物質揮發(fā)出來,當你打開微波爐的時候容易被熏到眼睛和鼻子。
如果需要用微波爐加熱的話,必須使用專用的加熱容器,例如玻璃保鮮盒。使用的時候小心燙手哦。
微波爐不加熱了是哪里壞了
首先,檢查微波爐是否供電正常,打開微波爐的外殼,檢查機內(nèi)保險絲是否燒斷,如果不是,則可能是因為變壓器次級電路出現(xiàn)故障,檢測高壓二極管、磁控管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話檢測高壓電容器,如果出現(xiàn)短路的現(xiàn)象,造成通電開機燒壞保險絲。建議更換同型號的高壓電容器。
逐一排查是高壓電容器、高壓二極管還是磁控器的問題,用替換法逐一更換,當更換二極管后,開機時發(fā)現(xiàn)不燒保險絲了,加熱回歸到正常。這就表示是高壓二極管出現(xiàn)故障,而這種故障一般使用普通萬用表是測不出來的。
如果是磁控管上的切斷器誤操作引起的話,機器就不會根據(jù)預定的時間完成加熱,通常是熱切器性能不良而產(chǎn)生的誤操作。在檢修該故障時,需要考慮冷卻風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風扇不工作的話熱量排不出去,導致溫度升高,導致熱切斷器工作切斷磁控管的電源。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基本觀念;科學本質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科技日益發(fā)達、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事物、新情況、新信息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的只注重向學生傳授大量事實性知識、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做法已難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只有以對知識的理解、建構為依托,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一定科學方法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科學觀念和科學態(tài)度,并對科學的價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才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并承擔相應責任,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化學基本觀念是落實化學課程標準的需要
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與教學,過于強調(diào)對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和記憶,降低了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價值和意義。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化學教學,重視學生對典型事實和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突出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化學基本觀念,增進對化學科學本質的理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化學基本觀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需要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三個維度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是基礎,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科學的價值觀念是歸宿。因此,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關鍵在于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二、初中化學基本觀念的內(nèi)容構成
(一)元素觀。元素觀是人們對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所持有的看法,反映了人們從物質的化學組成方面來認識常見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的思維傾向?;瘜W組成是反映物質內(nèi)化學元素的質與量的范疇,是人們認識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的出發(fā)點??茖W元素觀的建立,有助于人們理解龐大的物質世界和有限元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自覺地從物質的元素組成上來認識物質的類別和性質,這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礎。
(二)微粒觀。微粒觀就是人們對物質微粒性的基本看法,表現(xiàn)為自覺在原子、分子、離子的水平上認識常見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用途和變化現(xiàn)象的思維傾向。在初中階段學生建立的微粒觀的核心內(nèi)容主要包括:宏觀物質都是由原子、分子、離子等基本粒子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微粒是極其微小的并且存在著質量、體積大小不同的差異;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之間存在間隔;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三)物質變化觀。物質變化觀就是指人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及其變化現(xiàn)象的基本看法,表現(xiàn)為自覺從原子、分子層次上認識日常生活中包括生命現(xiàn)象在內(nèi)的各種物質變化現(xiàn)象的思維習慣和意識。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
(四)物質分類觀。物質分類觀就是指人們在學習、研究形形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時,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將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轉化為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律性的思維傾向。物質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對所有物質和反應逐一研究。
(五)化學價值觀?;瘜W價值觀就是指人們通過對化學的學習和應用所形成的對化學科學的價值與局限性的根本看法。通過中學化學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價值與局限性的終身意識,對化學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對環(huán)境問題的正確認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化學物質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策略
(一)統(tǒng)籌規(guī)劃,及早培養(yǎng)
化學基本觀念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教學任務,應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教學過程?;瘜W基本觀念并非一定要等到學生的心智完全成熟以后再專門進行培養(yǎng),因為“任何觀念都能夠用學齡兒童的思想方式正確地和有效地闡述出來;而且這些初次闡述過的觀念,由于這種早期學習,在日后學起來會比較容易,也比較有效和精確。”
(二)設置問題,驅動思維
在觀念為本的教學實踐中,一種關鍵的教學策略就是圍繞問題設計課程與教學。為了盡快地將教材和教師視野中的化學觀念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我們需要根據(jù)課程進度,將化學觀念的基本含義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深層思維活動。明確問題可以使學習活動超越那種時刻存在的隨意性,問題不僅僅起著促進理解的作用,它們在課程學習中還起到倡導化學觀念的作用,使學生在問題解決活動中受到思維的鍛煉和情感的陶冶。
(三)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建構
情景活動是把知識形態(tài)的化學觀念與學生的經(jīng)驗、態(tài)度以及心理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介與橋梁,在一定的情境中,個體通過經(jīng)歷特定的活動去認識客觀事物,個體借助于對客觀事物的體驗和感受,把內(nèi)心的經(jīng)驗世界與外在的事實結論聯(lián)系起來,用自己深刻的內(nèi)省體驗去洞察、領悟與解釋世界。
(四)巧用類比,促進觀念建構
類比是促進學生在已有觀念的基礎上建構新觀念或更高層次觀念的有效工具。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有限的化學元素與龐大的物質世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師往往用英語字母之于英語單詞、積木塊之于積木造型進行類比,以便于學生理解。教學中的大多數(shù)類比是由教師提供的,其實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運用類比的能力。有學者研究指出,讓學生自發(fā)運用類比并對所使用的類比作出精致化的要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觀念的深層理解。
【參考文獻】
一、系統(tǒng)安排課堂實驗,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形成長期印象
化學的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長期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如何循序漸進地去感受掌握知識,主動學習化學知識,并且對化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需要做好前期設計的。根據(jù)教材中碳酸鹽與酸反應的重要性,做了系統(tǒng)計劃。開學的第一堂課,沒有只簡單介紹化學,而是安排了“可樂實驗”、“雪碧實驗”、“神奇的熱量“、”蛋殼呼吸“。課前安排學生從家中帶來面堿、白醋、陳醋、雞蛋殼、干燥劑。在課堂上,學生將面堿放在礦泉水瓶中,然后加入白醋或者陳醋,產(chǎn)生像打開可樂或者雪碧汽水瓶的現(xiàn)象。將生石灰與水放在小瓷碗中,用手背感受反應中的熱量。將白醋滴在雞蛋殼上,感受雞蛋殼產(chǎn)生氣泡的現(xiàn)象,猶如蛋殼在呼吸??吹竭@些神奇的現(xiàn)象,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驚嘆家里的生活中的物品居然能發(fā)生如此神奇的反應,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于生活的重要性。這遠遠比我們用生硬的文字和圖片去介紹化學生動。在第一節(jié)課學生就體會到碳酸鹽與酸反應能產(chǎn)生氣泡的現(xiàn)象,為以后的反復出現(xiàn)的碳酸鹽與酸的實驗奠定了基礎,如此設計,有利于學生去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二、通過適時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理解所學知識
化學的教學內(nèi)容,有許多是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活經(jīng)歷相協(xié)調(diào)的。通過學習的化學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體會綠色生活。講到緩慢氧化的內(nèi)容,正是九月中旬葡萄上市的時候,在課堂上,學生了解的緩慢氧化,明了酒和醋的釀造是通過緩慢氧化完成,于是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自制葡萄酒,觀察葡萄變成酒的過程中瓶子里的變化過程。在自制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發(fā)酵產(chǎn)生氣體的現(xiàn)象、體會葡萄逐漸氧化的過程、液體顏色的變化。學習過濾時,學生把葡萄酒拿到課堂上,進行過濾,通過過濾葡萄酒體會過濾的操作,樂趣無窮。這樣與生活中有關的適時實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
三、教材定性實驗的改動,增加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性與廣泛參與度
分組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能夠訓練學生動手能力、感知化學性質、增進同學友情、加強協(xié)調(diào)合作的好途徑。但是以往的分組實驗,總是有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當看客,怎么樣能把所有的學生的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在學生實驗中,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在學生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時,每個學生自帶可樂一瓶,在教室中先將可樂倒入另一個大杯子中,旋好可樂瓶瓶蓋,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每人都有一瓶自己的二氧化碳氣體,同組就有六瓶氣體,這樣在進行二氧化碳的幾個性質實驗時,都積極地參與到實驗中,一瓶平日里斯通見慣的碳酸飲料,當液體倒出來后,留在瓶子里面的氣體還能發(fā)生如此多的其妙的變化,真的很神奇。教材上的諸多實驗都可以進行學生的分組實驗,只要想方法、提供機會,學生們是會在實驗中快樂學習的。
四、增加實驗的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類比的方法是實驗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類比方法的培養(yǎng)和使用,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常見的鹽的化學性質,采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是學生已知的知識,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到碳酸氫鈉的水溶液也呈堿性,急需進行驗證。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井穴板中,取用了等量的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液,分別滴加了等量的酚酞試液,結果發(fā)現(xiàn),碳酸鈉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而碳酸氫鈉溶液不能。學生們提出了質疑,難道自己的猜測錯誤了?緊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原因是碳酸氫鈉溶液或者不顯堿性,或者堿性非常弱,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想到了借助于pH試紙來檢測。于是學生們又利用pH試紙來檢測這兩種溶液的酸堿性,發(fā)現(xiàn)碳酸氫鈉溶液的pH為8~9,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12。學生得到如下結論:1.在日常生活中,用碳酸鈉溶液來代替洗滌劑的效果好。2.酚酞試液檢測不了堿性很弱的溶液。3.消除過多胃酸時,選擇碳酸氫鈉比較好。4.選擇對比的方法對雷同的物質進行研究,效果好。結合學生的已知知識進行物質未知性質的探究,對于有一定化學基礎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有挑戰(zhàn)性有目的研究,學生能夠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新知,豐富知識。
五、家庭小實驗的開展,延續(xù)了學生的實驗樂趣,拓展了探究的時間,化學實驗如花開結果一樣,綻放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關鍵詞 PCK 化學教師 課程知識 教學內(nèi)容 化學課程結構
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專業(yè)標準的重要維度,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核心知識領域,教師的課程知識是教師PCK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PCK的實質是一種“轉化”的智能,是將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有效獲得的一種學科教學智能,即教師根據(jù)課程理念和目標,進行系統(tǒng)思考,把學科知識有效地“轉化”成教學任務,又由教學任務有效地“轉化”為學生實際的獲得。教師關于課程的知識在這個“轉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課程知識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課程實施水平,進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有助于教師理解和把握課程,有助于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及其實施。為了進一步促進化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對化學教師課程知識及其發(fā)展進行深入的研究。
1 化學教師課程知識的內(nèi)涵與結構
1.1 教師課程知識的內(nèi)涵與結構
舒爾曼把課程知識描述為教師的“職業(yè)工具”,意思是指每一學科可用的材料和程序。這是最廣泛意義上的課程知識,即為學生設置的全部課程、學習的編程和用來教授每一學科的各種課程資料,以及用來教授課程各方面的材料和資源等。
課程論專家古德萊德把課程區(qū)分為5個層次,認為課程知識既包括“理念的課程”(諸如政府、基金會或特定的專業(yè)團體探討的課程問題、提出的課程變革方向)和“正式的課程”(由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又包括“理解的課程”(學校教師對正式的課程加以解釋后所認定的課程)、“運作的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際執(zhí)行的課程)和“經(jīng)驗的課程”(學生實際學習或經(jīng)驗的過程)。
臺灣學者單文經(jīng)將教師的課程知識分為縱橫兩面的課程知識。橫面的課程知識,是指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同一時間內(nèi)所學習其他各科的內(nèi)容,以便在教學上做橫向的貫通;縱面的課程知識,則是指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同一學科的內(nèi)容上,過去曾經(jīng)以及未來要學的教材主題及概念,以便在教學上作縱面的銜接。
范良火將教師的課程知識分為教材知識(主要是關于教科書)、技術知識(主要是關于多媒體)以及其他教學資源知識(主要是關于教輔材料)等3部分。
隨著課程概念的不斷發(fā)展和豐富,課程知識的范圍更加廣闊,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開發(fā)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動。教師課程實踐的基本活動是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科書為內(nèi)容資源、任務資源和活動資源,結合學生學習需要進行的認知性實踐活動。因此,從教師課程實踐的基本活動來看,教師課程知識中最為核心的是課程標準知識和教科書知識。
1.2 化學教師課程知識的內(nèi)涵與結構
化學教師的課程知識按照其功能可以分為理解性的化學課程知識、實施性的化學課程知識、評價性的化學課程知識。理解性的化學課程知識,主要是指對于化學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及其基本關系理解的課程知識。實施性的化學課程知識,主要是指依據(jù)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將內(nèi)容標準的表述性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要求,對教科書進行教學分析,選擇課程資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知識。評價性的課程知識,主要是指依據(jù)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知識。
化學教師關于化學課程的知識具有年段性、時段性、區(qū)域性和發(fā)展性。年段性指的是初中化學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初中化學課程知識,高中化學教師主要關注的是高中化學課程知識。時段性指的是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在一個時段是相對穩(wěn)定的,一旦進行課程改革,或進行課程標準調(diào)整,或進行教科書變化,教師關于化學課程的知識就必須做出重大調(diào)整。區(qū)域性指的是在不同地區(qū)的學校所選用的教科書版本是不同的,教師的課程知識存在著區(qū)域性差異。發(fā)展性指的是教師的課程知識是隨著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不斷發(fā)展的,這種發(fā)展是永恒的。
我國現(xiàn)階段高中化學教師的課程知識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關于化學課程總體目標和宏觀課程結構的知識。高中化學課程作為科學學習領域的一個主要科目,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傮w目標是從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高中化學課程由2個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6個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構成。第二層次,關于各化學課程模塊的目標和教科書基本結構的知識。高中化學必修課程模塊是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課程,具有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化學素養(yǎng),同時為每個高中生未來的個人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的雙重意義?;瘜W必修模塊的目標是: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設置的。選修課程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總目標下各有側重。如“化學與生活”模塊的目標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以及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拔镔|結構與性質”模塊的目標是: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化學教科書是按照模塊進行編寫的。每一模塊教科書的結構總體上是與主題相對應的。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在結構上又有自己的特點。如人教版《化學1》教科書的基本單元是,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魯科版《化學1》教科書的基本單元是,第一章“認識化學科學”,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四章“元素與材料世界”。第三層次,關于特定化學課題的課程標準要求和教科書組織的知識。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標準”規(guī)定了特定化學課題內(nèi)容的教學要求,這是確定具體化學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要求的依據(jù)。特定課題的教科書組織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將特定課題內(nèi)容具體化,考慮到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按照認識活動的方式進行編寫的。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主要資源,包括內(nèi)容資源、情境資源、任務資源、活動資源、話語資源和教學表征資源等等。
初中化學教師的課程知識分為2個層次:第一層次,關于化學課程目標和教科書基本結構的知識;第二層次,關于特定化學課題的課程標準要求和教科書組織的知識。
在化學教師的課程知識結構中,前一層次的課程知識對后一層次的課程知識起著指導定位作用,教師關于特定課題課程標準要求的把握和教科書組織的課程知識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具體課程實踐。
2 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基本理論
理解性實踐是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根本途徑。首先,理解是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實施課程的前提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影響教師課程理解的因素主要有3個:(1)教師對化學科學的理解。教師對化學科學的理解影響著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以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5個基本主題為例,化學科學認識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及其轉化”,因此“身邊的化學物質”和“物質的化學變化”就自然成為2個基本的主題?;瘜W科學認識的基本活動是科學探究,因此“科學探究”成為化學課程的重要主題?;瘜W科學認識活動對其基本問題“物質及其轉化”的認識有2大基本任務:一是探尋“物質及其轉化”的基本規(guī)律,一是建構“物質及其轉化”的科學理論。從問題性質來說,既要探討“物質及其轉化”有什么規(guī)律,又要探討“物質及其轉化”為什么會呈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律。從方法論上來說,為了對復雜的物質及其轉化世界形成有序的認識,化學學科采取了獨特的認識視角--_—元素視角。物質按照元素組成可以進行分類,組成相似的物質性質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在“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中,在認識具體物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金屬、酸、堿、鹽等類別物質的性質相似性。為了解釋“物質及其轉化”的事實和規(guī)律性,化學科學在認同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存在的基礎上建構了相關的化學科學理論。因此,化學課程中就需要安排“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主題。前4個主題是圍繞化學科學本身的理解設定的,“化學與社會”主題是從化學與社會的關系角度來設定的。如果教師對于化學科學沒有很好的理解,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5個主題及其基本關系。其實,高中化學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主題及其選修課程的結構就是圍繞這樣的基本理解形成螺旋遞進的認識階梯。(2)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制約著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思維方式。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是以學科的標準和目標為依據(jù)的,這是教學的內(nèi)在永恒法則。教學活動的本質任務就是知識傳承和理性訓練,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素質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瘜W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以理解具體化學內(nèi)容為基礎,使學生達到對化學科學的理解。因此,化學教師的基本教學活動就是將自己理解的化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理解的化學知識的過程。教師為了實現(xiàn)這一“轉化”,就必須思考課程標準中相關內(nèi)容標準的要求是什么?教科書對于相關的具體內(nèi)容有哪些?這些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要求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學習對于學生的化學理解有什么意義?怎樣判斷學生們是否已經(jīng)理解了這個課題,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教科書有哪些可利用的的教學表征資源等等。(3)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理解制約著教師對教科書的教學分析。學生的學習有2條重要的原理:第一,學習需要原理。學生的學習是在產(chǎn)生學習需要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種學習需要往往是通過學習任務的挑戰(zhàn)性來激發(fā)的。學習任務設計得太難或太容易都不能起到激發(fā)學習需要的目的。第二,有意義學習原理。有意義學習的基本要義是,當新的學習內(nèi)容發(fā)生在原有學習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時候,能夠發(fā)生知識間的有意義聯(lián)系。按照學習需要原理,教師需要對教科書進行任務分析,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的學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按照有意義學習原理,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盡可能地將新的學習活動發(fā)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教師把握教科書內(nèi)容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要盡可能考慮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化學學習活動也是一種科學認識活動,這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需要對教科書進行活動分析,充分利用教科書“活動”類資源,設計學習活動。
其次,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是在教學實踐中建構的。從知識性質來說,教師的課程知識是指向教學實踐的。從知識的構成要素來說,教師的課程知識既包含有理論性認識要素,又包含有實踐性知識要素。從知識的形成過程來說,教師的課程知識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建構而形成的。根據(jù)建構主義觀點,知識不是通過傳授或移植得到的,而是認知個體在一定的學習情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和工具,通過積極的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換言之,知識是認知個體與外在情境交互作用而建構出的產(chǎn)物。因此,教師的課程知識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自主建構的。
第三,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是一個非線性的、螺旋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一方面,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制約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如前所述,教師實施課程的前提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又促進著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教師的課程知識是在理解與實踐的互動過程中發(fā)展的。
3 化學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策略
3.1 理解化學科學
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使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理解化學科學。教師對化學科學的理解制約著教師的課程實踐,影響著教師化學課程知識的發(fā)展。理解化學科學的標志是形成較為良好的化學知識結構。良好的化學知識結構包括3個維度:(1)化學內(nèi)容知識,主要包括化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化學規(guī)律和化學理論。(2)化學認識論知識,主要包括對化學學科特征和化學科學認識方法論的理解。(3)化學科學的核心觀念,主要有元素觀、能量觀和科學本質觀?;瘜W教師要積極發(fā)展和建構化學知識結構。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化學科學。對化學科學的基本問題、化學科學的獨特視角、化學科學認識的基本任務及其方法論以及化學科學的核心觀念形成基本的理解。只有對這些問題形成基本的理解,才能在認識論層面上搞清楚化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化學規(guī)律和化學理論之間的基本關系,從整體上理解化學科學,進而理解科學的本質。其次,要深化對具體化學概念和化學理論內(nèi)容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WWHW的認識論思考模型可以幫助教師深化理解知識內(nèi)容。第三,建構有意義的化學知識結構。“物質及其轉化”是化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對于具體化學內(nèi)容的意義學習具有“回歸性”作用,將似乎“無關”的內(nèi)容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诨瘜W核心觀念的概念圖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建構有意義的化學知識結構。
3.2 理解化學課程結構
首先,要理解化學課程的宏觀結構。模塊化和主題化是高中化學課程宏觀結構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宏觀上理解化學課程,就是要理解化學模塊和內(nèi)容主題的宏觀組織結構。高中化學課程有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每一模塊都是由幾個主題構成的。2個必修模塊中的6個內(nèi)容主題(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5個內(nèi)容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在內(nèi)容性質上是一致的。
其次,要理解各化學課程模塊的目標價值取向。現(xiàn)行的高中6個選修模塊從性質與功能上可以分為3類:第一類是與化學學科核心領域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模塊,如“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這類模塊突出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的思想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化學核心知識,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第二類是與化學實驗有關的模塊,即“實驗化學”。該模塊采用以實驗活動為主的課程設計取向,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研究方法并通過實驗的方式去學習化學核心知識,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認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第三類是STSE(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取向的模塊,如“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這類模塊凸顯社會生活問題中心、技術問題中心的課程設計取向,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高新技術、能源開發(fā)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理解各模塊內(nèi)容之間的層次關系。必修模塊課程內(nèi)容標準的一級主題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5個一級主題的提升,2者是性質一致、螺旋上升與發(fā)展的關系。6個選修模塊與2個必修模塊的一級主題存在著螺旋上升、層級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化學科學”主題貫穿整個高中化學的各個模塊,“實驗化學”模塊是必修化學1內(nèi)容主題“化學實驗基礎”的發(fā)展,“有機化學基礎”模塊是必修化學1內(nèi)容主題“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的物質類別知識擴展,“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是必修化學2內(nèi)容主題“物質結構基礎”的深化發(fā)展,“化學反應原理”模塊是必修化學2內(nèi)容主題“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深化發(fā)展,“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模塊是必修化學2內(nèi)容主題“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擴展。
3.3 理解化學教科書結構
教科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所利用的主要教學資源,教師對教科書組織結構的把握程度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師要將課程標準中的內(nèi)容主題、化學科學理解的基本結構和學生認識規(guī)律結合起來理解化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如現(xiàn)行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圍繞5個基本主題分12個單元進行編排。5個基本主題是: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12個單元依次是:(1)走進化學世界;(2)我們周圍的空氣;(3)自然界的水;(4)物質構成的奧秘;(5)化學方程式;(6)碳和碳的氧化物;(7)燃料及其利用;(8)金屬和金屬材料;(9)溶液;(10)酸和堿;(11)鹽、化肥;(12)化學與生活?!翱茖W探究”主題貫穿整個化學學習過程。“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分單元2、3、6、8、9、10、11按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進行編排。“物質構成的奧秘”主題主要集中在單元4。“物質的化學變化”主題以集中(單元1和單元5)和分散(身邊的化學物質各單元)的方式進行編排?!盎瘜W與社會”采取分散(身邊的化學物質)和集中(單元12)的方式進行編排。
3.4 把握具體內(nèi)容的深廣度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以教學目的為參照的。也就是說,按照標準進行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有效教學的“效標”就是課程標準。教師只有把握具體內(nèi)容的深廣度,明確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要求,才有可能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不少具體課程內(nèi)容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都有涉及,教師應該注意到學習要求的階段性和層次性。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內(nèi)容,在高中化學必修1階段的學習要求是“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在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學習要求是,“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含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等。
3.5 關注學生的學習
關注學生的學習既是教師角色的根本體現(xiàn),也是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關注水平制約著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從4個方面提高其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1)關注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要求。教師應依據(jù)課程標準中的內(nèi)容標準確定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要求,既要關注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又要關注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及其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2)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已有學習水平和新的學習目標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設計難度適宜、能起到激發(fā)學習需要的挑戰(zhàn)性問題,以促進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3)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主要包括知識內(nèi)容和方法經(jīng)驗。教師應認真研究教科書的內(nèi)容結構,分析與新內(nèi)容相關的已有經(jīng)驗,將新內(nèi)容的學習與已有經(jīng)驗有機聯(lián)系,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4)關注學生的理解。教師應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對教科書內(nèi)容進行“轉化”式加工,將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教學表征,以促進學生的有效理解。
3.6 對具體內(nèi)容的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是教師教學設計階段的認知活動,對于教師課程知識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教師應該進行“結構式”的教學分析。(1)教科書內(nèi)容分析。課程標準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jù),課程標準的“具體化”需要借助教科書來實現(xiàn)。具體內(nèi)容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任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等都是以教科書內(nèi)容分析為前提的。教科書內(nèi)容分析就是以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主題為指導,在研讀教科書文本的基礎上,列出內(nèi)容主題的具體化內(nèi)容。(2)具體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分析。課程標準中的內(nèi)容標準沒有具體到具體內(nèi)容這一層面,為了設計出具體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主題要求,在教科書內(nèi)容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要求,尤其是“行為動詞”的確定。(3)學生已有經(jīng)驗分析。教師通過認真研究教科書內(nèi)容結構,分析與新內(nèi)容相關的已有經(jīng)驗,找準教學任務設計的“起點”性基礎,明確有意義學習的目標結構。(4)教學任務分析。教師在具體內(nèi)容教學目標分析和學生已有學習經(jīng)驗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教科書可以利用的教學任務資源,設計每一內(nèi)容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設計對于教學活動應該具有引導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應具有挑戰(zhàn)性,盡可能以問題的方式呈現(xiàn),難度設定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框架內(nèi)。(5)教學活動結構分析。以教學任務為宏觀教學結構,研究具體內(nèi)容的知識性質及其產(chǎn)生方式,分析教科書中具體內(nèi)容的活動結構,將宏觀的教學任務“活動化”。(6)教學表征分析。教學表征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具體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情境、實驗、活動、解釋、模型和文本話語等表征資源,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表征方式,以促進學生的有效理解。
關鍵詞:學習興趣;探究能力;生活即教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2-002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2.010
無處不在的自然現(xiàn)象,蘊涵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豐富素材。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是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初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復習中充分認識身邊化學物質,對于每一個化學教師來講,這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借助生活中小小的一枚雞蛋,可以挖掘生活中相關的教學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地去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掌握相關化合物的性質。
一、解析雞蛋保存原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yōu)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xiàn)出心馳神往,印象深刻。而在復習堿的性質時,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雞蛋的保存與堿的某些性質有關。雞蛋是學生在生活經(jīng)常享用的,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因此,可以借助生活中雞蛋保存原理的探究,來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的堿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向學生展示一枚松花蛋,并且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松蛋制作的化學原理嗎?生活中熟悉的物質引入課堂,學生馬上產(chǎn)生了濃厚的好奇心,相互之間在不斷地討論交流。法國教育家盧梭曾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動力”。而利用這種好奇心引發(fā)的動力,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適時地向學生用PPT展示松花蛋制作的配方:
雞蛋1000枚,純堿1.1kg,生石灰3.8 kg,紅茶末400g,草木灰12.5 kg,食鹽1.6 kg,水20.6 kg,黃泥600g。
學生對這個配方,很感興趣,不斷地進行分析爭論,氣氛熱烈。接著,在我的引導下,很快愉悅地寫出了化學反應原理: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K2CO3[=]CaCO3+2KOH
在學生興高采烈之際,教師又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同學們,松花蛋的制作除了給雞蛋增加了不同的風味,還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嗎?馬上有學生回答:老師,還可以使雞蛋保存得久些。我表揚了學生,然后問學生還有哪些保存的方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整理如下:
(1)保存在冰箱中;
(2)制成咸雞蛋;
(3)煮熟,真空包裝,像風味食品“鄉(xiāng)巴佬”。
這時,教師又故作神秘地引出懸念:其實還有一種方法,跟化學有關,而且你們是知道反應原理的。這時學生更感興趣了,到底是什么呢?學生在那邊討論著,沒有結果。
教師取出一枚雞蛋(幾天前在石灰水中浸泡過的),請學生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上面有一層白色的物質。接著,教師提出問題:(1)是不是這種白色的物質對雞蛋的保存起了作用?(2)如果是,這種物質又是什么?(3)它是如何生成的?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一陣熱烈的討論后,結合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解決了問題:(1)是這種物質起的作用;(2)這種物質是碳酸鈣;(3)雞蛋里的細胞會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而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后生成的碳酸鈣可以堵住雞蛋殼上的氣孔,可以防止細菌和灰塵進入雞蛋內(nèi)部,從而有利于雞蛋保存得久一些。最后,學生輕松地寫出了反應原理:CO2+Ca(OH)2[=]CaCO3+H2O。
教學中,教師要讓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喜聞樂見中親身體驗,高高興興學習化學知識。學生面對雞蛋這種經(jīng)常享用的食品,學習熱情是高漲的。因此,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于對學生已有認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重視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雞蛋殼成分,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在復習碳酸鹽的檢驗時,學生常會出現(xiàn)在一些物質上滴加稀鹽酸后,看到氣泡產(chǎn)生就得出該物質屬于碳酸鹽的錯誤結論。為了使學生對錯誤認識深刻,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錯誤并加以改正。而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替代實驗用的化學藥品,既有助于解決藥品的短缺問題,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所以我用雞蛋殼代替了碳酸鈣,廢電池的鋅皮代替鋅粒。準備實驗用品如下:
儀器:帶導管的橡皮塞,試管,鑷子;
用品:雞蛋殼,廢電池的鋅皮;
試劑: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學生已在之前的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含碳酸鈣的物質,其中最常見的是雞蛋殼。所以,許多學生略加思考后,就開始實驗,他們把雞蛋殼放入試管,再倒入稀鹽酸。然后,進行觀察。看到有氣泡產(chǎn)生,就得出結論: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鹽。教師可不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提醒學生用廢電池的鋅皮代替雞蛋殼重復以上的操作。學生知道廢電池的鋅皮中含有鋅,實驗中也觀察到有氣體產(chǎn)生。這引發(fā)了學生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得出結論:遇酸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才是碳酸鹽。由此,許多學生已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只有證明產(chǎn)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才能證明原物質是碳酸鹽。這時,有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可以把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變渾濁,氣體就是二氧化碳,證明原物質是碳酸鹽。據(jù)此,我要求學生重新探究。學生在思考后,分別用雞蛋殼和廢電池的鋅皮再進行以上的實驗操作,并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用雞蛋殼的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廢電池的鋅皮產(chǎn)生的氣體則不能。最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鹽,廢電池的鋅皮中不含碳酸鹽,碳酸鹽檢驗應選用的試劑是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動手,遇到難點、疑點,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分析,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不斷比較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案。探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樹起了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精神,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重做蛋白質變性實驗,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蛋白質是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機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的性質看似不多,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現(xiàn)今高二化學、生物學科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下放到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化學教材中,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在復習蛋白質變性的因素時,教師用學生最熟悉的蛋白質——雞蛋清,請學生來重新做蛋白質變性的實驗,促使學生對蛋白質的變性有更多的了解。設計實驗報告如下,并請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再用PPT投影一些生活中的問題,講學生來解決。
(1)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消毒醫(yī)療器械?
(2)當人誤食重金屬鹽類時,可以喝哪些流質食品來解毒?
(3)生物實驗室中的有些標本是浸泡在什么溶液中保存的?
由于剛才實驗過程中的不同于上新課時的變化,既使學生有了新鮮感,又加深了學生對蛋白質變性因素的理解,所以學生很快得出了解決方案:
(1)高溫煮沸或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
(2)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jié){解毒;
(3)可以用甲醛溶液來保存。
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也不僅僅要看其掌握知識的多少,同時也要看其能否運用化學知識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然后去探究更多的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探究蛋白質變性因素實驗,進行一定的改變,可以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應用于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最終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選擇身邊的事物,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應用知識去觀察思考生活;讓學生感覺化學知識無處不在,自覺地應用化學分析處理簡單的身邊問題,才能讓化學真正走進生活。
參考文獻
[1]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新課程初中化學能力自測叢書[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2.1
【關鍵詞】整合;初中化學;應用
傳統(tǒng)的教學,學生的知識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學生具有很多“死知識”,不能在社會實踐中很好的運用。要使得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就必須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整合與深化。
首先,對學生的新知識進行遞進式加工。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習得的知識,可以有很多不同層面上的理解水平。例如,在傳授新課時,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就不能過于抽象,因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特點決定了此課程的性質。要將學生從過去的“繁、難、偏、舊”的現(xiàn)狀中解脫,著眼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我們在教授“分子和原子”時,首先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認識“為什么濕衣服晾在外面會變干?”“為什么煤氣能放在鋼瓶中?”著眼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再用多媒體演示苯分子和硅原子,從化學的角度解釋我們所講的物質并不是虛擬的,從生活入手,借助微觀的動態(tài)的多媒體,向學生講解分子的性質,分子的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只有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原理,掌握概念的內(nèi)涵才有利于今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其次,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組織、梳理和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我們教授課程時是一章一節(jié)有序進行的,學生常常覺得我們在學習某些知識時不知道如何將它與生活相聯(lián)系。例如,講元素的概念時,常認為它沒有多大的用處,常見的元素會讀會寫即可,而且生活中很多都涉及不到這個方面。但是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會發(fā)現(xiàn)日常實用的物質的配料表中會出現(xiàn)元素的含量,殊不知,那便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如,學習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質量分數(shù),看似是個簡單的計算,但是涉及生活就是看同等效果的化肥,哪樣經(jīng)濟最合理。有了初步的認知為基礎,才能更好地應用以及創(chuàng)新。
最后,整合與深化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具體的能力得以體現(xiàn)。比如,我們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第一步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看似簡單的一個操作,學生口頭操作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真正到了實驗室,讓學生操作這項技能時,就會錯誤百出,甚至有學生由始至終都緊握著試管,嘴里還不停的說怎么都看不到有氣泡冒出呢。所以,我們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還要幫助學生將豐富的知識應用于實驗技能中。這樣學生的知識才是真正的得到了整合與深化。
知識的應用其實是簡單的概念方面的應用。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學生在領會教材的基礎上,依據(jù)所習得的知識去解決同類課題的過程,建立在對知識理解以及鞏固的基礎上。比如,讓學生用簡要的步驟證明一瓶無色、無味的氣體是氧氣(或者是二氧化碳)。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氧氣的檢驗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學生用此知識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此方法的由來主要經(jīng)歷了我們對問題的探討,知識的組織和梳理,借助實驗現(xiàn)象從而獲得結論的。所以分析題意就是要使用實驗室的方法,那就必須有實驗的步驟,一般情況下包括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以及實驗的結論。所以知識在應用過程中簡要的包括幾個方面:審題、聯(lián)想、解析和類化等。不僅僅是做化學,其他的學科也是一樣的過程,遇到一個問題首先要審題,就是要明確問題的要求和目的。我們常在筆紙評價中,遇到一類的陷阱,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識應用時,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題型是要求寫出符號的含義,有宏觀的,有微觀的,當學生審題不清時常會因為混淆而失分。其次是要會聯(lián)想,就是以已經(jīng)成形的問題為線索,提取相關的知識結構,為理解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準備。所以分析元素符號表示的含義,記住宏觀找物質和元素,微觀找分子和原子?;瘜W式中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個數(shù)(如果物質是由離子構成就表示物質中離子的個數(shù)),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微粒的數(shù)目。解析常出現(xiàn)在計算題中,它是指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條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比如,計算中常會出現(xiàn)黃銅與稀鹽酸發(fā)生發(fā)應,求氫氣的質量或者銅的質量分數(shù),解析此題的關鍵就是記住,黃銅是銅鋅合金,產(chǎn)生氫氣的是鋅與稀鹽酸的反應,銅的金屬活動性排在氫的后面,因此不能置換出稀鹽酸中的氫元素。此題看似簡單,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學生很容易出錯,他們常認為黃銅放在稀鹽酸中就是銅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更離譜的是將銅鋅和稀鹽酸寫在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計算。所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習某一個知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學習一個知識要學會舉一反三。比如我們介紹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裝置還可以應用于制取什么樣的氣體(即尋找裝置的何特點和共性)。根據(jù)類化,學生就將現(xiàn)有的問題歸納到原有的知識點中去了。
知識的遷移是指我們學習的知識在其他課程中的影響。比如,我們學習了“白色污染”方面的知識,在化學領域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要從源頭做起,所以為防止“白色污染”的進一步擴散,就出現(xiàn)了限塑令,要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那么在其他學習領域,就會用“白色污染”作為政治教材中“量變引起質變”的情景素材。也會出現(xiàn)語文領域中作為現(xiàn)代文的閱讀,總之,我們所學習的知識點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孤立的。
每天吃雞蛋
在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雞蛋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但日本專家十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不少女性來說,每天吃雞蛋卻有損健康,甚至可能帶來致命的隱患。由于蛋黃中膽固醇含量很高,對健康不利,每天吃一個以上雞蛋的女性可能比每周吃一兩個雞蛋的女性短命。所以喜歡吃雞蛋的女生必須適可而止。
肉食損害健康
很多女孩子因為怕胖,談肉色變。她們往往只注重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的保健效用。實際上,動物性食物不僅含鐵豐富,其吸收率也高達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鹽、草酸鹽等的干擾,吸收率很低,約為3%。因此,不吃肉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感冒喝雞湯補營養(yǎng)
雞湯中有一種特殊的營養(yǎng)成分,能夠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的吸收,所以在身體健康時喝些雞湯,對于呼吸道炎癥能起到預防作用。但若感覺到快要感冒或者感冒已經(jīng)發(fā)作時,喝雞湯反而加劇病情發(fā)作,并不建議在這個時候喝雞湯。所以是否喝雞湯補充營養(yǎng)要視情況而定。
大魚大肉后立即喝茶助消化
不少人在吃完火鍋之后都會喝上一杯茶,認為這樣有助消化。醫(yī)生提醒,火鍋料中常見的羊肉和牛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和蛋白質結合會形成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沉淀物,使腸道蠕動減慢。所以,在大魚大肉后立即喝茶不僅不能助消化,反而還可能引起便秘。
起床后立即疊被
人體本身也是一個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體的皮膚會排出大量的水蒸氣,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氣體,如不讓其散發(fā)出去,就立即疊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學物質污染。
飯后馬上刷牙
許多人飯后就立即刷牙,這樣不利牙齒健康。人們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會使琺瑯質變松軟,加重牙齒的磨損。一般用清水漱口即可,待1-2個小時后再刷牙。
刮舌苔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