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音樂課程基本理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音樂課程基本理念

第1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 音樂;課程理念;教學思路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給我們樹立了新的課程理念,這些新的課程理念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們開展音樂教學實踐的行動指南。面對這些新的課程理念我們唯有仔細研究,深入體會才能有更好教學思路,才能以更好的教學思路來指導我們的音樂教學實踐、準確地貫徹執(zhí)行新的課程理念。筆者將通過本文就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談談幾點教學思路。

一、就音樂課程標準“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

面對這個首要的基本理念,本人覺得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審美情境。此目的在于使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地獲得審美情感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振,陶情性情。也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的作用。如:組織教學時,教師優(yōu)雅的儀表,親切而真誠的問候,清析簡潔的談話,優(yōu)美輕盈的背景音樂等,都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和愉快,使其產(chǎn)生良好的音樂審美心境,激發(fā)一種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學習音樂的情緒。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審美情境,不僅適應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適應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審美環(huán)境、喚起審美注意、激發(fā)審美渴望的作用;用于教學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連接,能起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的作用;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起來,產(chǎn)生更佳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審美情境”是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之一。

二、就音樂課程標準“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

面對這個基本理念,本人覺得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設計適當?shù)囊魳方虒W環(huán)節(jié)。適當?shù)囊魳方虒W環(huán)節(jié)在音樂教學中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使師生擺脫枯燥的音樂知識的講授和單調的技能訓練的困擾;使音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愉悅化??梢宰儐握{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變“要他唱”為“他要唱”;變“唱得多”為“唱得好”;變“苦學”為“樂學”。如:有音樂教師在講有關莫扎特的情況時,用答記者問式的方法來與學生進行問答,效果就很好。為了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教師先請同學們閱讀關于莫扎特的簡介,有的同學為了爭當?shù)谝粋€提問題的記者,不到一分鐘就看完了,舉起了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老師,想讓老師回答他的提問。有的問“莫扎特是哪國人?”;有的問“其父(L.莫扎特)是什么意思?”;有的問“莫扎特很貧窮哪來的錢到歐洲旅行演出的呀?”;有的問“他五歲就作曲一共作了多少曲呀?”;有的問“他為什么只活了三十六歲???”;還有的問“什么是歌劇和交響曲呢?”等等。更可貴的是有些問題真讓老師覺得自己知識的潰泛,那個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有關莫扎特的全部情況,包括電影《莫扎特》中的一些故事都用上了才免強過關,有些同學問著問著就提出了要聽莫扎特的音樂的要求。這個答記者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那節(jié)課氣氛活躍、學生專注、教師興奮、內容充實,可以說是一節(jié)較為成功的課例。由此可見,“設計適當?shù)囊魳方虒W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之一。

三、就音樂課程標準“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面對這個基本理念,本人覺得教師應根據(jù)教學

目標、教學內容等組織切實的音樂實踐活動。切實的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能更直接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不時的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進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學生往往課余能和老師無拘無束,但上起課來他們就會不一樣了,感覺和老師有距離,顯拘緊。老師有時想個別或小組了解一下學生學唱的情況,都沒幾個大膽參與的,有時還很尷尬。該怎么樣消除這種現(xiàn)象,更好地與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和引導他們學習呢?本人經(jīng)過思考和觀察,就曾以一場現(xiàn)實的音樂實踐活動改善過這種現(xiàn)象:一次在上歌唱課時,我故意問同學們:“聽說你們班有幾個很會表演的同學,能告訴我是誰嗎?”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都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幾個男同學的名字。經(jīng)過了解我才知道是因為這幾個同學平時總喜歡逗同學們笑的原因,于是就請了其中的二位同學到前面來,并表達了想請他們來做個表演愿望,希望他們不要辜負同學們的信任和老師的期望。這二個同學聽了之后問道:“是不是要演唱歌曲?。俊蔽艺f:“不是,是讓你們倆來表演歌曲中的幾個角色,由同學們來唱,老師用鋼琴伴奏?!彼麄z欣然地接受了。于是我們的表演開始了,二個同學隨歌曲內容做起了即興表演,表演時的一些動作和表情雖說不是很優(yōu)美,但很貼近歌曲的內容,也很有創(chuàng)意。同時,表演中的一些疏漏之處還逗得給他們伴唱和觀摩的同學們不時地哈哈大笑。正是這些表演的疏漏之處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表演欲望,他們也紛紛要求到前面來進行表演,企圖勝過這二位同學。這一場切實的音樂實踐活動,有效地拉近了在上課時我與學生們的距離感,也看到了學生們在切實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發(fā)揮出來的潛在的創(chuàng)造才能。由此可見,“組織切實的音樂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之一。

四、就音樂課程標準“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

面對這最后的一個基本理念,本人覺得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開展有效的音樂對比討論。有效的音樂對比討論在音樂教學中能更直接地進入人的理性世界,能將學生在課堂上激發(fā)出來的情感通過對比討論逐步升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能明其智,曉其理,使其心胸博大、視野開闊。就民歌這一教學內容而言,由于我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流傳著大量的民歌,教學起來難度可想而知了。如果我們能用“開展有效的音樂對比討論”的教學思路來實施教學,情況就會好很多。比如:在欣賞西北民歌(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qū)的民歌。其中,以“花兒”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時,我們可以分三步來進行對比。第一步對比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腳夫調》(陜西民歌)三首民歌;第二步對比討論三首民歌的基本特點;第三步對比討論三首民歌基本特點的成因。第一步對比不難看出這三首民歌的流傳地青海、山西、陜西都屬我國西北地區(qū);第二步對比也不難看出這三首民歌它們都具有旋律高亢、悠長,多用假聲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演唱的基本特點。第三步對比也不難看出這三首民歌的流傳地都具有地廣人稀、風沙較大等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悠閑、性格豪放粗獷等風土人情。通過這三步的對比討論,學生對西北民歌就會建立起較為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再將這三步的對比討論法運用到欣賞中原民歌、南方民歌、其他民族和世界各國的民歌教學之中,學生們也就不難建立起對我國、其他民族和世界各國的民歌的認識了。由些可見,“開展有效的音樂對比討論”是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的教學思路之一。

以上就是筆者就音樂課程標準新理念的幾點教學思路。教學思路可以說是千條萬條、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牢牢地把握住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們的教學思路就不會偏離軌道;只要勤于思考、敢于實踐,我們的教學思路就會越走越廣闊。

參考文獻:

第2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國內研究動態(tài),通過實踐,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的四個領域作為切入點,論證了音樂本位意識在《音樂課程標準》中的體現(xiàn)。 

 

《音樂課程標準》是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的實施方案。《音樂課程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xiàn)到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兑魳氛n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音樂本位意識的體現(xiàn) 

《音樂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領域之中,即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1.歌唱教學是全面學習音樂的基礎。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兼顧欣賞、練耳、視譜,了解音樂知識,增進對音樂認識的最佳途徑。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音樂知識、培養(yǎng)音樂能力,讓學生通過歌唱來體驗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歌唱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理應受到足夠的重視。歌唱在學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只有把歌唱教學擺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首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 

2.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個突出重點。《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欣賞教學精神內涵的解釋中可以看出:“欣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外優(yōu)秀音樂作品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欣賞至少需要三種能力:即認識能力、興趣能力、欣賞能力。面對不同的音樂客體,音樂欣賞的主體心理活動大致經(jīng)歷了選擇、認識、感悟、融合、影響這樣一個過程。音樂欣賞過程,既是一個三種能力遞進的過程,也是人的心理從平靜到逐漸愉悅的過程,也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過程。這正反映了音樂作為審美藝術途徑的重要手段,始終體現(xiàn)著《音樂課程標準》的音樂本位意識。 

3.器樂教學也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之一。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樂器,注意音準和音色,不可把音準、音色不佳的樂器引入課堂。要重視器樂曲的選擇與編配,不宜偏大偏難。教學中要體現(xiàn)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同唱歌、欣賞、識譜等教學內容的配合,也可課內外有機結合,以提高器樂教學水平。通過器樂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就是器樂進課堂的意義所在。如果在器樂教學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訓練,甚至以學生演奏器樂的水平高低來評價音樂課堂教學的標準,必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也是違背《音樂課程標準》精神的。 

4.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識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從而具備獨立的音樂欣賞能力。在選擇教學用譜的指導思想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識譜知識和技能。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意和唱歌、器樂、欣賞教學的配合,既要避免單純的知識教學,機械的技能訓練,又要適當注意自身體系的循序漸進和內容的完整。識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節(jié)奏感、聽覺能力、準確歌唱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加強對音樂審美的感知,也有利于找準音樂本位意識。 

二、對《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為本”的認知 

教學目標是教學所預期達到的境地和標準。它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影響教學過程的設計,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制約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選用,決定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 

(一)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和新制定《音樂課程標準》的對比 

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相比起《音樂教學大綱(試用稿)》減少了音樂的政治教育功能和德育功能,降低了音樂學科知識和技能難度,更加貼近中學生音樂心理的實際。但是它也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第一、對音樂的本質認識不夠,缺乏音樂課程自身特有的本質特征的表述;第二、認識到了美育的重要性、音樂的美育功能和音樂教育“育人”的本質,但是表述得不夠明確;第三、有德育化傾向,把音樂作為實施其他教育的工具,削弱了音樂課程存在的相對獨立性,失去了音樂課程特有的價值和功能,淡化了音樂學科的自身特點?!兑魳氛n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以音樂和育人為本位,突出了學科的自身特點和人文性,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審美內涵。 

(二)音樂課程內容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與新制定《音樂課程標準》的體現(xiàn) 

課程內容框架的不同,體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兑魳方虒W大綱》的課程內容框架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以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核心構建的,突出的是音樂學科的特點;而《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框架是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構建的,注重的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整合。基于這種認識和定位,《音樂課程標準》在《音樂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除了將《音樂教學大綱》原有的課程內容整合成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兩個方面之外,還增加了音樂與相關文化、創(chuàng)造兩個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在圍繞人文音樂主題的學習中輕松、快樂的學習和感受,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指導下,新教材體現(xiàn)了以音樂本位審美為核心的理念,時刻關注音樂與人、音樂與自然、音樂與民族、音樂與人文的關系,深刻強調了音樂本身的美育教育功能。 

三、結語 

中學音樂教育是以審美核心理念的音樂自身功能的教育。音樂不再是德育或者政治教育的附屬,而是回歸了它本身,以音樂本身的審美為本位意識的思想深刻反映在音樂課程標準之中。筆者以自身的實踐為依據(jù),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中學音樂課堂中音樂本位意識在新課程標準中突出的顯示,并且以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指導下三種不同版本的教材為依據(jù),論證了新教材中所體現(xiàn)的音樂本位意識,以實踐材料、直接和間接的材料來進行論證,得出客觀結論。 

 

參考文獻: 

[1]周芳.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音樂本位原則”[j]. 

兒童音樂,2009(8). 

[2]李玉芬.立足音樂本位,打造靜、凈、實、雅的音樂課堂 

第3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一、選擇題

1、(

D

)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

A、唱歌

B、愛好

C、識譜

D、興趣

2、

(A)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A、表現(xiàn)

B、感受

C、欣賞

D、實踐

3、

音樂課程標準包括前言、(

A

)、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四部分內容。

A、課程目標

B、課程理念

C、課程思想

D、課程結構

4、

音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

A

)改革已成為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A、學生評價

B、教師評價

C、形成性評價

D、終結性評價

5、

B

)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

A、演奏歌曲

B、演唱歌曲

C、認識簡譜

D、學會五線譜

6、《音樂課程標準》設計思路示意圖,應為(

C

A、課程目標—教學領域—學段劃分

B、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領域

C、課程目標—學段劃分—教學領域

7、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C

A、知識學習B、歌曲教學

C、感受音樂

D、理解音樂

8、中小學音樂教育基本目標,應是(

C

)教育

A、專業(yè)

B、職業(yè)C、育人

D、育才

9、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教學應以(

B

)為主

A、理解B、聽賞C、分析

10、音樂教學必須強調音樂的(

A

A、情感體驗B、知識學C、理性講述

11、《國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3---6年級的學生應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A)首。

A、1—2首

B、4—5首

C、2—3首

12、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B)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13、1-2年級學生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A)首。

A、4-6

B、4-5

C、2-3

D、3-5

14、3-6年級學生每學年應能背唱歌曲(C)首。

A、4-5

B、5-6

C、4-6

D、6-8

15、

(A)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

A、創(chuàng)造

B、想象

C、實踐

D、聽賞

16、1-2年級學生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聲音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編創(chuàng)(B)小節(jié)的節(jié)奏音型。

A、2-3

B、1-2

C、3-5

D、3-4

17、3-6年級學生能夠利用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編創(chuàng)(A)小節(jié)的節(jié)奏或旋律。

A、2-4

B、2-3

C、3-5

D、1-2

18、

發(fā)展學生的音樂(C)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

A、演唱

B、演奏

C、聽覺

D、實踐

19、

教學形式的選擇應服從于(A),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都應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A、教學目標

B、教學環(huán)節(jié)

C、教案

D、教材

20、

感受與欣賞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應注意以(B)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覺為主。

A、欣賞

B、音樂

C、表現(xiàn)

D、演奏

21、

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演唱的(A)。

A、自信心

B、技能

C、水平

D、方法

22、

課堂樂器應使用易于學習,易于演奏、便于集體教學的(A)。

A、樂器

B、曲目

C、方法

D、技能

23、

教師應將學生(B)的培養(yǎng),貫穿于不同的教學領域。

A、想象力

B、創(chuàng)造力

C、表現(xiàn)力

24、音樂(A)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本標準所闡述的課程理念,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的功能。

A、課程評價

B、教學

C、教學準備

25、

對(D)的評價是課程評價的主要方面,應經(jīng)本標準中各教學領域的課程內容為基本依據(jù)。

A、教師

B、教材

C、教學

D、學生

26、

(A)是一種描述性的質的評價。

A、定性述評

B、定量測評

C、形成性評價

27、

(B)是對不同教學領域課程內容中的水平要求進行的量化評價。

A、定性述評

B定量測評

C、終結性評價。

28、

學生的(A)以描述性評價為主,重點放在自我發(fā)展的縱向比較上。

A、自評

B、互評

C、他評

29、

(A)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和智慧結晶。

A、音樂

B、藝術

C、舞蹈

D、美術

30、

(B)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

A、音樂體驗

B、音樂審美

C、音樂感悟

D、音樂欣賞

二、

多選題

1、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ABCD綜合幾個方面。

A、體驗

B、模仿

C、探究

D、合作

2、音樂表現(xiàn)要素包括ABCD方面。

A、演唱 B、演奏 C、綜合性藝術表演 D、識讀樂譜

3、音樂課程的性質主要包括ABC三個方面。

A、人文性 B、審美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4、音樂課程目標可以從ABC維度表述。

A、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B、過程與方法 C、知識與技能

5、

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ABCD的能力,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fā)展形象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A、感受美 B、表現(xiàn)美 C、鑒賞美 D、創(chuàng)造美

三、

判斷題

1、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p>

2、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

3、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 )

4、演奏教學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二是用樂器為歌曲、表演等伴奏。(√ )

5、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音樂與學生的橋梁。(√?。?/p>

6、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 )

7、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不同的教學領域中。(√ )

8、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導音樂新課程實施的理論基礎

。(√?。?/p>

9、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創(chuàng)造性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編等多種實踐形式才得以實施。(√

第4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高師 音樂課程理念 培養(yǎng)

高師音樂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yǎng)目標是基礎音樂教育師資。其學生除必須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技能、與中小學音樂教學有關的心理學、教育學、中小學音樂教學法等課程外,還必須養(yǎng)成相應的從事音樂教育的課程理念。

一、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課程理念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音樂對一個人的熏陶和感染,對一個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基礎改革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學校音樂教育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fā)展。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音樂課如今大多仍是唱歌課。老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學生會唱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甚至不少音樂教師放磁帶教學,在教學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等音樂課程理念上觀念落后,明顯適應不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fā)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在基礎教育的音樂師資源頭上把好音樂師資的培養(yǎng)關,特別是在音樂課程理念的培養(yǎng)上,必須使未來的音樂師資具備這樣的課程理念:音樂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是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教育,應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課程理念培養(yǎng)的主要內容

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課程及其理念作了全新的闡述,包括審美體驗、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學科綜合、完善評價機制等主要內容。而作為未來音樂教師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不僅是新課程的執(zhí)行者,同時也是新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完善者,能否科學而深刻地理解音樂教育新的價值定位與理念內涵,決定著他們在具體的音樂教育教學中能否科學施教,決定著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最終能否物化為高標準的育人效果。(1)以學生為本。新的課程觀則強調人本位,以學習者為課程核心。因此,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必須確立“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這樣一個教學理念,必須明白自己未來的角色是以培養(yǎng)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完整的人為主要任務,并為他們終生喜愛、學習、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的;(2)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審美性,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音樂有著特殊的功能。在音樂教學中,只有處處突出情感因素,才能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3)音樂教育要以音樂為主線。音樂學科特點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以音樂為本。音樂教學應該回歸到音樂本體上來,一切聯(lián)想、通感的產(chǎn)生都是由音樂而生,最終落實到音樂的語言要素和形式上來。應該在教學中對音樂的體驗和把握貫穿音樂活動的始終,課堂活動的設計要直指音樂本身,不能舍本逐末;(4)音樂教育要以雙基為手段。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只是學習音樂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要明白,新課程要求教師們普遍認識到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也不能過于淡化、甚至于回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三、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課程理念培養(yǎng)的實現(xiàn)途徑

作為音樂課程未來師資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為避免在走上音樂教學崗位的時候陷入不知所措、手忙腳亂中,就需要在高師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教材教法知識,特別是要養(yǎng)成新音樂課程的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習中去,在實踐中不斷去體味、嘗試和積累。

1 深刻了解教材特點,有效把握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所呈現(xiàn)的特點。當前,基礎音樂教材插圖精美、圖形譜趣味盎然、動畫人物形象幽默風趣……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盤,范唱、伴奏、圖譜、畫面、動畫等也一應俱全。這種音樂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確充分體現(xiàn)了教材的藝術性和實用性。而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怎么去理解它們、學會如何去利用它們等就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2 切實把握音樂課程理念。不斷增強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對音樂教材的使用要求已發(fā)生了根本改變,由原來的教師“教”教材,轉變成了“用”教材。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對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此,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在接受師范教育時,要切實增強自己超越教材狹隘的教育內容而融入自己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讓教學過程能活起來的能力。同時,也要不斷學會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能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從而把他們由知識的接受者變?yōu)橹R的共同構建者的能力。另外,還要不斷增強自己的教師角色意識,不斷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積極跟進音樂課程的新思想新理念,極大地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活力和智慧。比如,在設計教學內容問題上,首先要增強自己選擇使用教材內容的能力。其次,在教學程序上,注意培養(yǎng)自己由淺入深安排教學內容的意識和能力。最后,在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上,注重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盡量展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讓學生明白音樂不僅博大,也是有豐富蘊含的。

第5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一、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xiàn)為依據(jù)。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二、培養(yǎng)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yǎng)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yǎng)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三、精讀新課程標準,堅持基本理念不動搖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jù)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xiàn)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fā)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chuàng)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對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過程。

四、加強過程管理,課內課外相結合

1、課內教學方法:

(1)體驗與模仿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探究與合作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重視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2、課外重視音樂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

第6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義務教育;新課改;音樂課程;實施

音樂新課標推行十年來,在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領域取得了普遍的認同。新課標基本理念先進,在課程目標上,強化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弱化知識技能傳授,音樂課程的總目標分為三個方面,依次排序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領域上,義務教育階段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在基本理念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審美體驗,關注興趣培養(yǎng),鼓勵音樂實踐,倡導學科綜合。整體來講較之以前的教學大綱實現(xiàn)了較大創(chuàng)新。同時實施過程中也應注意以下問題供專家們思考:

一、淡化知識技能,失去了音樂課的特點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獲得音樂審美享受,要淡化知識技能,不能枯燥地給學生傳授和訓練知識技能。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在教學方法上,一線教師很困惑,知識技能到底該不該教?如果教授知識技能就好像是堅持傳統(tǒng)觀念,沒有貫徹新理念;不教,則教學中又無所適從,音樂課不知該干什么好。

現(xiàn)在的小學教學過于強調快樂,沒有教給孩子們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這些孩子在應該訓練音準和節(jié)奏的關鍵期,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而只是照著譜子拉琴,也就是說耳朵沒有被開發(fā)出來。如果抓不住10歲之前的敏感期訓練音準、節(jié)奏,那么日后這些感覺就很難再培養(yǎng)起來了。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培養(yǎng)起良好的音準,基本上一個孩子在學校所受的音樂教育可以用“失敗”來總結了。進入初中,初一初二正值變聲期,學習音準很困難,而初三為了應對中考,音樂課往往被停課。就這樣進入了高中,那些艱深的音樂賞析和力求激發(fā)青少年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作模塊的課程,當然形同虛設。到高中畢業(yè)時,很多學生不僅不懂“五線譜”,甚至“簡譜”也不會。因為這些孩子已經(jīng)失去了感受音樂的耳朵和技能,用音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的窗口又關上了。

二、師資與需求相脫節(jié),造成知識無體系化

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教材中的知識無體系?,F(xiàn)在課程標準中所呈現(xiàn)的音樂知識技能是零碎的,是不成體系的,這是違背音樂藝術自身規(guī)律的,不利于為學生打好音樂基礎。

在新課程標準的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大量教師達不到備課上課的要求,需要重新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大腦風暴多,理論講授多,分析評價多,示范實操少,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實現(xiàn)不了培訓的目標。

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師師資培養(yǎng)和小學音樂教育需求嚴重脫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與社會的需求相脫節(jié)。沿海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音樂師資大部分為重點院?;?11工程院校的本科畢業(yè)生,部分是研究生,他們在學校都有自己的主項藝術技能,學生大量精力都用在主項的學習上,結果只能是能彈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跳、能跳的不能彈,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鍛煉即興伴奏、合唱指揮、音樂賞析等方面的能力,致使學校的教育跟社會實踐相脫節(jié)。

2、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系統(tǒng)性相脫節(jié)。音樂院校的教材設計只是把內容教給這些將來要做教師的學生是不夠的,他們如何將掌握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傳授給中小學生們,才是最重要的,這一空白必須予以填補。三大教學法之一的奧爾夫教法在各地流行,但我國目前對此研究并不深入沒有形成體系,教育畢竟是一門科學,如果沒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教學方法指導,無法真正實現(xiàn)其推廣價值。

3、中小學音樂課標的許多內容與師范教育內容明顯脫節(jié)。中小學音樂課程不斷被附加太多其他元素,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表演”等,讓音樂教師整天忙于培訓和補課,搞不清楚自己的音樂課程到底應該如何上。音樂課應該尊重音樂本身獨有的審美需要,音樂課應該回歸純凈和簡單。新課標改變了過去音樂課單一的教學形式,讓人眼花繚亂,讓教師無所適從。音樂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發(fā)現(xiàn)自己多年所學竟然教不了一個初中、小學生,這些培訓讓年輕的老師更感到迷?!,F(xiàn)在的教材要求音樂教師要精通十八般武藝,而師范生在學校只學習一門專業(yè)課,說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高校的課程、高校培養(yǎng)出學生的能力與基礎教育音樂教師崗位的需求脫節(jié)。

4、新課標的目標要求與社會現(xiàn)實狀況相脫節(jié)。新課標從實施到現(xiàn)在歷經(jīng)十年,為何實施較慢,不僅因為新課標本身存在一定問題,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理念存在問題。師范院校年年擴招,而用人單位卻招不到合適的音樂教師,中小學“體音美”“小三門”課程是弱勢學科,績效考核中教師待遇參照“數(shù)理化”等靜態(tài)學科,抓升學率,對工作時間無法量化的很多音樂教師來說不公平,導致音樂教師專業(yè)隊伍質量滑坡,人才流失。

三、音樂課教學內容領域的劃分還有待商榷

義務教育新音樂課程標準,重視學科綜合理念,倡導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為此,將音樂教學的內容領域分為四個,即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也就是說,把“音樂與相關文化”單列為一個教學內容領域。表面上看,這是強調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應該是在滲透在音樂教學活動和音樂活動中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應該在其他三個內容領域中進行結合,在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中都滲透相關文化。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那是在每節(jié)課中都必須關注的事情,而不能只靠某一節(jié)或幾節(jié)課來解決,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不是內容層面的問題,而是觀念層面的問題。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教學的過程與方法要有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將其它一切可以用上的形式有選擇的用于音樂教學中,為音樂服務。 四、農(nóng)村學校作為課改重心更應受到關注

談到教育提到教改,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發(fā)達地區(qū)、投向城市,在我國有80%的學校在農(nóng)村,有75%的學生在農(nóng)村的學校,教改的重心應該在農(nóng)村,新課標的修訂也應關注城鄉(xiāng)差異,關注農(nóng)村課改。客觀存在的城鄉(xiāng)差距是導致農(nóng)村地區(qū)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新課標實施的主要阻力。1.教育經(jīng)費的欠缺阻礙教學的正常運行,尤其對于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不具備基礎的教學設備是很難進行教學的,而這些均需要大量的教學經(jīng)費投入。農(nóng)村經(jīng)濟落后,教育資金的投入相對于城市來說還遠遠不夠,相應的教學設備跟不上。教學條件的落后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不能很好地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學生不能很好地感受、領悟音樂課的魅力,因而音樂課就成為普遍不受重視的“選修課”了。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農(nóng)村,音樂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2.音樂教師嚴重缺乏。由于農(nóng)村相對的落后,音樂教師本身已經(jīng)極度缺乏,新課標要求教師能夠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態(tài)度、情感,弱化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師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農(nóng)村地區(qū)本已經(jīng)匱乏的音樂教師資源更顯得捉襟見肘。新課標在修訂時應該體現(xiàn)城鄉(xiāng)差異,某些標準應該具備一定彈性,考慮課標在農(nóng)村地區(qū)推行的可適應性,加大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的建設,避免因課標水土不服造成課改無法進行的局面。

要解決音樂新課標實施中出現(xiàn)過的問題,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修訂新課標的時候汲取各方的智慧,特別是傾聽廣大一線音樂教師,學生的聲音,他們是新課標實施的行動落實者和受益人。新課改不是專家說了算,不能是專家制訂了政策策略,一線教師只管執(zhí)行。專家必須多傾聽教師和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真實看法,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廣大教師不僅是課程改革的執(zhí)行者,更是課程改革的決策者。

關注農(nóng)村音樂新課改的實施,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城市學校的設施相對較好,在課改中更應重點關注農(nóng)村地區(qū)基本的教學設施。不要因教學設施的落后導致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夭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郭聲健.大陸中小學音樂新課標的特點及其實施現(xiàn)狀[J].作者參加在澳門舉辦的《兩岸四地中小學音樂教育論壇》發(fā)言稿.

[3]楊迎.課改的重心應在何處——對農(nóng)村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6).

[4]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第7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 “雙基”教學;音樂課學

一、明確“雙基”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

1.“雙基”教學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根本途徑

“新課標”明顯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藝術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這一特征,并明確要求“雙基”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美國音樂教育哲學家貝內特?雷默著認為:“音樂教育的本質和價值取決于音樂藝術的本質和價值。對于教者和學者,對于因受到教與學的一切因素的人來說,音樂教育的特征,仍是音樂本身的特征在起作用。”也就是說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本身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因而,作為教師,不能離開音樂的本身去談音樂教育,背離了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

2.審美教育包含了“雙基”教學

不可否認,審美教育要以“雙基”教學為根本途徑,如果沒有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表現(xiàn)、鑒賞、創(chuàng)造音樂的美就無從談起。但我們認為“雙基”教學不是自立門戶,而應有效地滲透在審美教育過程中,否則必將出現(xiàn)以往音樂教學中“重技輕藝”的現(xiàn)象,使學生喪失音樂興趣,從而失去了音樂教育審美的功能。因此,我們不能把“雙基”教學當作音樂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宜作過分獨立的技能型訓練。在審美教育中滲透“雙基”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樂意地,主動地接受它們,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其音樂知識、技能水平和音樂學習的水平。

二、教學中切忌喧賓奪主

1.喧興趣奪音樂

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的特有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半p基”教學,易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格外重要。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生動活潑游戲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相結合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避免單調、呆板、枯燥的教學。然而,從一些音樂課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音樂課成了游戲課、多媒體觀摩課,基本的音樂語匯和基本音樂讀寫技能在課堂中很少涉及。盡管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很活躍,對音樂課十分感興趣,但學生實際上是對游戲,對觀摩感興趣。音樂教師成了游戲的“導演”或成了“音響播放師”,沒有發(fā)揮音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的作用。

2.喧文化奪音樂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所承載的內容遠遠不止局限于音樂本身,它具有十分廣闊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一般文化和姊妹藝術文化。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一部音樂史就是一部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發(fā)展史,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整個人類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彼栽谝魳方虒W中,應當把音樂作為文化來看待。譬如,讓學生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一邊放錄音,一邊向學生講述梁祝故事中的情節(jié),幾乎不涉及音樂本體,最后總結陳詞:這首樂曲生動地述說了這個古老又美麗的傳說,表現(xiàn)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此老師給學生上了一堂語文課,而非真正意義上的音樂課。學生并不理解這首樂曲中音樂表現(xiàn)手段的刻畫功能,從而也體會不到音樂美在何處。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文化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學生揭示基本音樂語匯和技術,以及“雙基”與整個觀念文化內在的深刻的聯(lián)系。

三、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定位

“新課標”把“提倡學科綜合”作為一條重要理念提出,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然要求音樂教師對自身知識結構作一較為清晰的定位,以便在教學實踐中能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素質,促進其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否提高,是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能否落實的關鍵。音樂教育理論家郭聲健說過:“一個自身缺乏文化底蘊,知識結構殘缺的教師是不可能在音樂教學中真正實施學科綜合的。”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需要時刻學習,持續(xù)的知識更新,彌補自己的不足。不僅要具備教學必備的專業(yè)技能,還須不斷提高音樂教育理論水平。

(1)要具備中等學校音樂教師所必備的音樂基礎理論、音樂技術理論和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基礎理論包括基本樂理、技術概論、音樂簡史等。音樂技術理論包括和聲、復調、曲式、作曲法、配器法、指揮法等。音樂基本技能包括歌唱技能、樂器演奏技能、識讀樂譜技能、創(chuàng)作技能、指揮技能等。教師具有良好的音樂基礎理論、音樂技術理論和音樂基本技能是實施雙基教學的基本保證。

第8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音樂審美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應當把音樂課程教學作為一個審美感知、審美發(fā)現(xiàn)、審美表現(xiàn)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過程。與音樂審美教學相關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評價等。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一最基本的音樂教育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全過程,并要將它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環(huán)節(jié)中。

《音樂課程標準》與高中新課改一同誕生,它不但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理念,還提出了系統(tǒng)的實施策略,設計了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民族特性的音樂教學內容。因此,學習新“課標”,樹立音樂教育新觀念,是我們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要求。

一、以人為本,審美教育

“以人為本”,在音樂教育中,就是強調:人,是音樂教育的主體,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音樂教育的實踐往往只顧及知識、技能,而忽略了人,忽略人的心靈與情感,丟棄了音樂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底蘊,拋開了學生。于是,音樂與人相隔離,音樂和音樂從此沒有了靈魂和情性。

羅丹說過:“藝術是情感”。音樂,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高中音樂課程作為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點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高中音樂教育的基本方式,即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應該面對上述現(xiàn)實,正視和重視紛繁的社會流行音樂對學生音樂審美趣味的影響,對他們進行正確審美觀的教育。通過分析、比較,幫助他們逐步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音樂審美趣味,自覺地識別、抵制那些低級庸俗的音樂,避免某些低級下流音樂趣味的腐蝕。這不單純是正常發(fā)揮興趣的心理功能問題,而是審美教育的更高目標。在教學中,就要以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提高審美能力為核心,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上好每一堂課,以內在的節(jié)奏動力感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的精神,以和諧平衡的韻律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以音樂特有的空間感召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逐步培養(yǎng)高層次的審美意識,提高分辨真假、善惡的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現(xiàn)實中的音樂作品和音樂表演,普遍存在著良莠并存的現(xiàn)象:優(yōu)秀與粗劣、高尚與低級、通俗與庸俗等品格的顯現(xiàn),是在所難免的。從本質上來說,它們是人性真善美與假惡丑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

二、轉變角色,自主合作探究

課標強調:“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和豐富人生的前提”,把“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列為音樂課程的目標之一。

建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角色。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和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突顯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師生要共同合作;教師的課堂語言要融情于聲、寓理于聲,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和認同感。

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將長久地留在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親身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xiàn)音樂的機會。合唱團、舞蹈社團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煉,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jié)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shù)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我們教師還可利用課堂和學生的課余時間,以音樂教室、校園媒體等為依托,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接觸音樂、走進音樂、發(fā)現(xiàn)自我。即使是在“音樂鑒賞”這樣的教學模塊,也應注意結合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進行。不能停留于被動的聆聽,而應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出反映:語言反映--對音樂進行描述、身體反映--運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內心反映--內在音樂體驗、歌唱反映―演唱音樂主題等,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的方法,養(yǎng)成欣賞音樂的習慣,樹立人人都能聽音樂、人人都會聽音樂、人人都愛聽音樂的良好信念。

四、弘揚民族文化,優(yōu)化審美情趣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和反映近現(xiàn)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敝袊拿褡逡魳纷⒅厝伺c自然的諧調,追求藝術表達中的情感、倫理的結合與滲透,推崇藝術表現(xiàn)的含蓄和委婉。它真實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痛苦和歡樂,也寄托著一種文化的情感、夢幻和理想。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民族靈魂的重要載體,音樂教育應當把民族音樂置于重要的位置。我們剛剛學習研究過的兩個內容:《漢族民歌》、《少數(shù)民族音樂》即是如此。民族音樂是和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息息相關的,就好象一個人的種族、膚色一樣,缺一不可。有鑒于此,加強學生民族音樂教育,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和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擴充民族音樂的知識面,讓學生多了解和接觸我國各時期、各類型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及其理論,陶冶情操,開拓音樂視野。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課堂,上好民族音樂欣賞課,讓學生多聽、多唱、多領會,深刻感受中國民族音樂的深厚文化底蘊,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可組織一些民族特色較濃的音樂會,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啟迪學生的心靈,使民族音樂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心靈,伴隨著學生的成長。

第9篇:音樂課程基本理念范文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初中學校由于學制短,僅有三年。當前,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具有升學的任務和壓力,客觀上促成了學校管理層和廣大師生對升學考試不起直接作用的音樂等學科的輕視。音樂課作為“飯后甜點”而存在,成為可有可無、可上可停的自由學科,有考試或學校其他活動,就會對其造成沖擊和影響。這種音樂學科在初中學校教育中的從屬地位,嚴重影響了學校音樂教育的健康發(fā)展。究其原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主觀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觀念上的片面認識;客觀上也缺乏有效的運行、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這種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致使音樂課程資源形成嚴重浪費現(xiàn)象。因此,初中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認識到音樂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不是以分數(shù)來衡量的,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學科在學校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改變音樂課的附庸地位,確立音樂課程的核心學科地位,是學校音樂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首要保證。

二.建立有效的音樂教學設施和設備的管理機制

由于當前初中學校的上述(一)的特殊性,從學校運行體制上調動不了廣大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從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數(shù)音樂教學設施和教學設備閑置或使用率極低。廣大初中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現(xiàn)代課程論,掌握課程教學的基本觀念,理解和把握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基本理念,徹底改變對音樂學科的錯誤認識觀念。要以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大計,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音樂學科教學的作用,給予音樂學科以必要的重視。從管理體制上體現(xiàn)出對音樂教學和音樂教師的重視,改變對音樂教學和音樂教師的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樂教學設施和設備管理制度,使音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夠方便快捷正常順利的使用各種教學設備,充分調動起音樂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三.加強師資培訓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習慣于單一的教學模式,統(tǒng)一的課程實施計劃,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比較落后的課程現(xiàn)象。雖然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出臺實施,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最直接被廣大師生利用的課程資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樂教材每學期只有薄薄的一本書,這種狀況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容易造成“換湯不換藥”的教學現(xiàn)象。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充分調動起廣大一線音樂教師的積極性,促成音樂教師成為積極主動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是首要的關鍵。要促進音樂教師形成課程資源觀念和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識,要使音樂教師充分理解什么是音樂課程和音樂課程資源,以及音樂課程資源對音樂課程建設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實踐中開發(fā)利用音樂課程資源。因此,在音樂課程資源的研究中,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建設良好的教師隊伍,形成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學生成為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的主動參與者

許多學校中的很多音樂方面的人才,比如在教師隊伍中,其他學科的教師不乏有能吹拉彈唱的能人,學生中也有很多學有所長的藝術特長生,完全可以開發(fā)利用這些有用的資源,搞活校園文化生活,促進音樂課程的發(fā)展,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離不開廣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促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參與者,這是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視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積極的音樂教育的氛圍。校園文化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內容,其獨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識技能學科無法替代的,是學校音樂課程的一種重要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電臺、計算機、網(wǎng)絡、宣傳欄等媒體中的音樂資源來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開展綜合性的音樂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音樂教育氛圍。如開展“點歌節(jié)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利用學校的音樂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設各種適合于本校實際的學生音樂課外活動小組。音樂課外活動小組是學生音樂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對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選擇適合本校的活動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動小組能夠真正的活動起來,不流于形式。比如要考慮師資的情況,能否發(fā)揮對學生活動小組的組織、監(jiān)督、指導作用;要考慮學校的教學時間安排,合理開發(fā)利用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資源,正確處理好活動與上課的關系;要充分考慮學生及學生家長的情況,要取得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首要保障;還要充分調動起廣大教師和學生開展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因素,挖掘學生中可利用的有效資源。

第三,鼓勵學生大膽開展音樂實踐和創(chuàng)造。學生中蘊藏著大量的音樂課程資源因素,教師要充分認識和開發(fā)利用。在學校音樂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開展音樂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不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而且在課外活動和音樂活動小組中大膽鼓勵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參與意識。

五.建立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篩選機制

課程資源量是非常龐大的,而課程活動能容納的資源量卻非常有限,這就決定了進入課程活動的課程資源必須是非常精簡的,課程活動只能吸納最為高效的課程資源,因此,必須在浩如煙海的資源庫中擷取最具有利用價值的一小部分。這就需要有效的課程資源篩選機制的過濾才能確立具有有效價值的音樂課程資源。

(一)實事求是的客觀評估校內外的音樂課程資源。

不同的地區(qū)或學校存在各種各樣的差別,在音樂課程資源上表現(xiàn)為財力、物力、人力、民族文化、風俗狀況、信息擁有量、自然資源等多方面的差別。因此,針對本地區(qū)本校所處的實際情況,對音樂課程資源進行調查研究,評估可資利用的音樂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的檔案,掌握本校內外的音樂課程資源存在狀況,才有可能開發(fā)出適宜的音樂課程資源。

(二)要以學生的需求和為課堂教學服務為準則遴選課程資源。

音樂課程資源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選用什么樣的音樂課堂教學資源,要依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教材是實現(xiàn)每一堂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它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具體理念和要求,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重要依據(jù)。因此,音樂教師要首選利于解讀和詮釋教材內容的音樂教學資源,鎖定有利于突破和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的課程資源,并在選取的過程中不斷與教學目標對接,做到有的放矢。教材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斷層,音樂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銜接、尋找結合點,使學生借助教學資源獲得主動的發(fā)展。因此,音樂教師要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準則,課堂教學資源最終是為促進學生發(fā)展服務的。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各自的不同發(fā)展需求等情況做出明確的評估,使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具有明確的指向,促進音樂課程資源的篩選機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三)要比較課程資源的成本,選擇合適的呈現(xiàn)方式。

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不能采用“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而要根據(jù)實際工作的需要進行藝術的整合,找出適合教師和學生需要的呈現(xiàn)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可資利用的音樂課程資源,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呈現(xiàn)這些資源,怎樣使用和利用才最符合經(jīng)濟有效的原則。

例如,隨著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特別是新世紀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筆者親眼目睹了許多初中音樂課中,尤其是公開課的精美課件的使用,有一些音像資料在課堂上產(chǎn)生了效果,可是多數(shù)的“精彩”課件與教學目標和學生發(fā)展需求相去甚遠,使教學資源流于形式,形成程度不同的浪費。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課堂上各種樂器的利用等,如果不認真考慮呈現(xiàn)的方式方法,教學中如果不能把握好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教學資源的使用應從教學目的和效果出發(fā)等基本準則,就會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同時也造成時間和經(jīng)濟的巨大浪費。

(四)要建立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獎勵、監(jiān)督和評價制度。

學校領導對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視,能極大地調動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要建設合理的獎勵、監(jiān)督和評價開發(fā)利用音樂課程資源的機制,大膽鼓勵音樂教師開發(fā)利用校內外各種形式的音樂課程資源。

(五)建立音樂教學的課程資源庫,擴大課程資源的篩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