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音樂教學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教學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音樂教學分析

第1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音樂劇本身屬于都市文化的一種,風格比較明快,幽默搞笑,并且涵蓋了歌唱、戲劇、舞蹈的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使得舞臺表演具有極大的張力。它的演唱手法集中了西洋美聲和中國民歌、通俗唱法的優(yōu)勢,引入聲樂教學后對于學習者的歌唱能力具有極大的提高。從演唱形式上看,音樂劇具有復雜多變、自由豐富的特點,無法從單一特點對它進行概括。通俗、美聲、搖滾等都屬于它的演唱風格領域。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為學習者提供最大的表演空間和發(fā)揮余地。但也因此對于表演者的要求很高,要求嗓音表現(xiàn)力豐富、深刻的音樂感悟力等。另外,在唱法中還要適應“假聲位置真聲唱”的訓練方法。假聲是指的一種特殊的發(fā)生狀態(tài),真聲唱即在實際中聲音跑出去的方向要與歌者想象中的方向相反。此外,音樂劇表演與聲樂表演不同的還有音樂劇中的演唱具有動態(tài)性,必須同時運用舞蹈和戲劇進行表演。因此就要求歌者具有較高的舞蹈功底,能夠利用舞蹈來表達音樂劇中的感情氛圍。此外,在音樂劇表演中還比較重視能夠靈活切換深呼吸和淺呼吸,共鳴大多采用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將音樂劇融入聲樂教學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出符合觀眾審美需求的一專多能型人才,將情感的體驗帶給觀眾,進一步完善作品,用生動逼真的形體表演帶給觀眾美的感受。

二、音樂劇在聲樂教學中的融合分析

在上面中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音樂劇本身所具備的一些特點,這也使得音樂劇融入聲樂教學中具備了初步基礎。下面我們將對音樂劇融合在聲樂教學中體現(xiàn)的藝術特性進行一定的分析。

(一)藝術性

音樂劇之所以能受到我國大眾甚至于世界大眾的好評與其濃重的藝術價值優(yōu)質緊密的聯(lián)系。尤其從1927年美國上演《演義船》音樂劇開始,主題變得更為貼合時代精神,形式上更為活潑。以后的音樂劇則大多以此為范本,追求輕松幽默又不乏內涵,70年代上映的《奶油小生》一度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演出場的神話。而英國的傳統(tǒng)名劇《貓》則以其絕無僅有的票房引起世界驚嘆。此外,音樂劇還具備傳統(tǒng)歌劇所不能具備的一個重大特點:通俗性。傳統(tǒng)歌劇中雖然不乏雅俗共賞的曲目,但是仍舊對于觀眾的審美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與之相反的是,音樂劇本身是作為都市文化的產物存在的,具備很高的大眾性。在情節(jié)設計和歌唱表演等環(huán)節(jié)多運用肢體語言來使得表現(xiàn)富有張力和藝術性。同時,能在聲樂教學中融入音樂劇無疑對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并且能進一步推動聲樂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動態(tài)性

“載歌載舞,邊演邊唱”是音樂劇本身所具有的最大特色,也是音樂劇演出所具有的最大難點和亮點。這一點如果能融入到靜態(tài)的聲樂表演中,聲樂表演將會具備更美妙的感官享受?,F(xiàn)代舞夸張、熱情的律動、抒情優(yōu)緩的芭蕾,無疑能更好的把聲樂表演變得動態(tài)化,更為直觀的感受到熱烈的舞臺氛圍,情節(jié)中的沖突轉折。這一點對于聲樂表演的舞臺張力來說是一個明顯的提高點。通過動態(tài)性的聲樂表演,來達到表演實時共享的效果。在實時共享的氛圍下,觀眾更容易被舞臺的氣氛所感染,更加投入的去觀看聲樂表演。這一點對于聲樂表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和進步,同時也應該是聲樂表演吸收的音樂劇的精華所在。

(三)多元化

音樂劇本身的演唱形式和風格復雜多變,包含了多種流派和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演出時要求演員必須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yǎng),僅僅單一的美聲和民族唱法不能完全滿足要求。通過對于音樂劇的培訓,可以使得學員在聲樂表演時具備更大的可塑性,掌握技能多元化。例如,最開始的《貓》《屋頂上的提琴手》《音樂之聲》《窈窕淑女》等作品中,其演唱技巧里的呼吸、吐字、支持等基本與美聲唱法保持一致,具備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但是在《西區(qū)故事》中“阿美利加”則在發(fā)聲上更貼近于自然聲,適合表達青年的原始情感。《奶油小生》則是純粹的搖滾唱法,《歌劇院的幽靈》就比較貼近于豐富的情感表達。音樂劇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的演唱方法的特點,對于學員在聲樂表演上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使得學員在面對聲樂表演的要求時候能夠使用更豐富、更多元的表現(xiàn)形式。

(四)趣味性

音樂劇本身具有很大的喜劇特點:活潑幽默、富有趣味。因此,音樂劇在表現(xiàn)中必然會帶有大量的喜劇元素,達到一種特殊的諷刺效果,使得整個戲劇表演能夠兼顧娛樂和藝術性兩方面。把音樂劇融入聲樂表演中能夠使得學員更好的豐富學習生活,同時也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的聲樂演唱中對于聲音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學生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這一任務。從整體中看,音樂劇絕大部分的演唱難度比較小,且情節(jié)富有吸引力,對于學生在初始階段的練習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音樂劇的表演中還能使得學生兼顧到除了技術以外的一些東西,激勵起學生的表演欲望,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來說也是一個較大的提高。

三、音樂劇在聲樂融合中的構思

音樂劇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這也為音樂劇在聲樂表演中的融合增大了難度,我們結合了多種實際教學案例,總結出一些音樂劇在聲樂融合中必須要關注的點。

(一)曲目選擇

在聲樂教學中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把音樂劇融入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對于音樂劇的選曲中。但是由于,由于音樂劇本身的商業(yè)性以及進入中國的時間較短,使得我們在進行音樂劇曲目選擇時很難尋找到合適的優(yōu)秀作品。因此,我們認為在學生的初學階段,通常提供一些傳統(tǒng)的表演性較強的曲目。如《天邊有顆善良的星》、《虹彩妹妹》等藝術作品。在后期學習中,則不斷加大難度和使用一些音樂劇的片段進行教學。此外,從20世紀60年代后,音樂劇的表演風格趨于多元化,常使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對于這些音樂劇來說,我們并不需要一一演唱,可選取能起到最大代表作用的部分供學生學習,其余的留待欣賞使用。

(二)藝術實踐

聲樂教育是一種藝術實踐的過程,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結果,很要求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親身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嘗試多安排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關于音樂劇的制定和表演,對于音樂劇作品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和改編,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想象和審美能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團隊意識,把自己的審美感受通過音樂劇的演出表現(xiàn)出來。在學校中,可以開設一些社團專門進行音樂劇表演,豐富課堂內外生活,甚至安排小型的演出和匯演,增加學生的實際演出經驗?;蛘呖梢耘e行講座來普及音樂劇知識,提升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于音樂劇的理解。

四、結語

第2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音樂情境;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087-02

在音樂的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能有效的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和音樂的共鳴,可以最大化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讓音樂的實踐體驗深入到學生當中,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質和能量,這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視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位教育界的名家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對于老師而言,除了給學生講解學問以外,更重要的是開放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孩子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時,我們再來傳授學習方法,這才是好的教育原則。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我們已經不能局限于常規(guī)的教育模式,教師需要采用很多種的措施和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帶著學生去創(chuàng)造快樂,體會快樂,好的教育并非是強制性的,而是去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所以在音樂教育上,老師應該要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教學,通過讓學生進入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音樂是來源于自然的,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音樂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教和春天有關的歌曲時,可以先讓學生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隨著音樂的響起,學生們的思緒隨之飛揚,再通過語言將其描述,比如看到了廣袤的田野,燦爛的山花,飛來飛去的蝴蝶和蜜蜂,這么一來,將音樂展現(xiàn)成生動的畫面,加強了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歌曲的意境當中,就會學習和領悟的非??炝?。

在歌曲的教學當中,給學生設置出一種情形對于學生領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著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們在教授一些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等歌曲時,可以將優(yōu)美的插圖展現(xiàn)給學生觀看,從延綿萬里的長江,到奔騰壯觀的黃河,從碧草藍天的大草原,到小橋屋檐的綠江南,從宇宙間懸浮的衛(wèi)星,到海底潛伏的潛水艇,用一幅幅生動優(yōu)美的插圖,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進步,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和體會。

二、利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音樂情境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音樂是十分有效,同時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們在教授優(yōu)美、抒情類的歌曲時,可以播放著流動的幻燈片,通過幻燈片,學生們看到了廣袤的原野,寂靜的山谷,覓食的動物等,將音樂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燈片當中,如此一來學生們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調掌握的非???,課堂氣氛一旦活躍起來,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又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去播放一些學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勵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資料,展現(xiàn)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革命歷史。在多媒體展現(xiàn)的音樂情境中,學生就會很快的進入狀態(tài),更加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創(chuàng)造意境,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音樂的領悟力不夠強,有些樂曲給學生們聽上兩三遍,學生們也難以領悟音樂傳達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爾加船夫曲》時,學生們體會不到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人們的悲慘,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就在音樂教室中創(chuàng)造一個意境,通過一些歷史資料,講述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和俄國人民類似的往事,以及當年俄國人們所受到的磨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播放歌曲。這樣一來,學生聽著講述,很容易就能進入到故事的意境當中,通過對于俄國人們的同情和他們所展現(xiàn)出不屈不饒的精神斗爭,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激起很強的心理共鳴。所以說教師要能創(chuàng)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內涵和力量,這是對于音樂學習很有幫助和指導性的。每一首音樂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過音樂的背景,老師和學生形成親切的互動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樂學習,對于課堂氣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生動的意境設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讓學生沉浸在自然、愉悅、美好的學習意境當中,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tài)。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正處在最活躍和跳躍的狀態(tài),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我們通過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造和再現(xiàn),讓學生們迅速理解音樂,愛上音樂,這樣他們不僅接受到了新的知識,同時身心也感受到了無比的愉悅和快樂。

創(chuàng)造場景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如果僅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會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賞《船工號子》時,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創(chuàng)造這么一種場景:在四川境內長江流域廣袤的江面上,有著一群正在勞動的船工們。孩子們聽了音樂之后,就會感受到船工們面對險灘和驚濤駭浪時進行的搏斗和抵抗。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適合的場景,用以和音樂相互配合,為學生理解和接受音樂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四、讓學生在歌唱中贊美意境

當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音樂的意境當中之后,就會自然而然的通過歌唱去表達意境,贊美意境。這種在內心真實情感下的歌唱可以說是最為動人心弦的。我們在創(chuàng)造音樂情境中,一樣也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比如在教授一些成長類型的歌曲時,老師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憶童年的趣事,成長的經歷等。這么一來,學生們很容易被激起共鳴,課堂氣氛變得輕松而活躍,我們在這樣的氣氛中歌唱,老師和學生都會沉浸在美好的音樂氛圍當中,在歌唱中贊美意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感情和熱愛。

總而言之,我們通過展開不同的情境教學,將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在這個過程之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關懷,在音樂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和豐富的內涵,喚醒孩子們對于音樂的熱情和喜愛。

參考文獻:

[1]余小姣.初中音樂中的情境教學[J].新疆教育,2012.

第3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新課標;中小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2-0134-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不斷的深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簡稱《 新課標》)的修訂后,音樂課程標準體現(xiàn)了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力度最大、難度最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形式生動了,氣氛活躍了,效果提高了,構建了課堂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與學的關系。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審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就音樂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探討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一、信息技術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

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音樂教師施展才華的陣地, 是學生進行 “美的體驗、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長”樂園。以黑板、鋼琴、錄音機和書本為主要工具的傳統(tǒng)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灌輸式的死板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差。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局限、更新慢、知識老化。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也在音樂課堂中大大得到運用,使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術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樂資源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首先表現(xiàn)在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廣度,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學習的資源環(huán)境,形象而生動的音樂教學,情景而又直觀地教學法,融視聽、示范教學為一體,形象化了音樂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信息技術提供與音樂相關的信息資源,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索引擎、相關網(wǎng)址等,擴大了視野。充分啟動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的求知欲望,感受體驗音樂,這種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音樂素質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如在欣賞《民歌拾萃》 這一單元時, 教師把知識設計成一個個有難有易的小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后回答問題,讓孩子們彌補在其他課堂中的遺憾[1]。

二、信息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利作用

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不能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求知需求?,F(xiàn)代教學媒體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廣泛地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有多媒體投影儀、數(shù)字化教學、互動式個體化音樂軟件、現(xiàn)代遠程教學等。促進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新的教材都配備了精美的教學電腦光碟,為中小學生提供一種聲音、文字、圖形相互結合的教學途徑。學生利用多媒體手段查找感興趣的相關資料, 使學生學習音樂由被動變主動,人機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熱情,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認識音樂的美,使抽象的音樂概念直觀化, 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如在學習《 清凌凌的水藍盈盈的天》這首歌時,描繪小芹以洗衣服為由背著母親到村口河邊等小二黑歸來的純樸可愛的形象。通過信息技術平臺使學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邊抒發(fā)的對二黑的癡情的場面,仿佛進入山清水秀的山鄉(xiāng)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憶,使抽象的音樂作品形象化。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時,可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如歌曲《木蘭從軍》,該曲的故事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身臨其境的背景、獨特的音樂風格,充分體驗木蘭從軍的內心情感。信息技術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種圖像、聲音,清晰地展示各種抽象的、深奧的音樂理論知識, 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準確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時,深化對音樂的內在情感體驗。

三、信息技術對音樂教學提出的要求

音樂教師 的素質和能力對青少年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還有不夠的現(xiàn)象,信息技術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樂教學中,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及現(xiàn)代遠程教育設施,實現(xiàn)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信息技術的知識與中小學音樂課程所含知識聯(lián)系、溝通。使歌曲、教學、文字說明、解說、背景、其它音樂作品等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機器、學生、教師很好地溝通。通過網(wǎng)絡、實物投影儀,將教學歌曲、樂譜自如放大、形象展現(xiàn)在課堂中。信息技術讓學生深切感受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在音樂課堂中, 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種資源,充實音樂教學內容, 并根據(jù)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音樂教學情境, 以便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問題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學習等[3],以提高教學質量。

四、信息技術運用中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學的同時,應注意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但不是教學全過程,可適時應用。要和其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根據(jù)音樂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并突破教學難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重點突出。音樂教師應在中小學《 音樂課程標準》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學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音樂審美教育特點,勇敢大膽地去探索、創(chuàng)新、實踐、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斷完善,為培養(yǎng)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結語

課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陣地,創(chuàng)新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推動素質教育。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結合的過程中,需要中小學音樂教師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利用各種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從一些電視節(jié)目中得到最新的音樂信息和知識,獲得音樂靈感。

【參考文獻】

[1]江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心聲[J].歌刊出版社,2008.9(1):12-13。

第4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 音樂舞蹈;即興教學;藝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3-0117-02

1 引言

經濟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行業(yè)的要求也不斷增加。音樂舞蹈教學在我國藝術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φ個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很大影響,下面對其進行詳細分析。

2 音樂舞蹈即興內涵

音樂舞蹈即興不只是音樂和即興相結合的舞蹈即興,而是在音樂和聲、節(jié)奏和旋律等感知、啟發(fā)刺激下而引起的舞蹈即興,在欣賞音樂的時候用身體的動作對音樂進行感受和體驗,重視從內心深處出發(fā),使用各種肢體語言對音樂進行感受和體驗。即興舞蹈指舞蹈者在完整樂曲內表現(xiàn)出真實感情與才華,但是舞蹈者之前并沒有聽過這段樂曲,是由樂曲和弦的效果、節(jié)奏與旋律等刺激而引起的舞蹈表演。即興主要指對眼前情景和事物有一些感觸而進行創(chuàng)作,是在不知道計劃的前提下,對面前情景內的一些刺激進行直接使用,并突然受到激發(fā)的創(chuàng)作行為。

舞蹈即興在歐美屬于即興練習,是限定性即興的訓練,也就是舞蹈者按照某一音樂或要素限定,在沒有經過構思的前提下,即時用舞蹈的動作進行反映??傊?,音樂舞蹈即興就是和音樂有密切聯(lián)系的舞蹈即興,伴隨獨創(chuàng)和發(fā)明,具有更加靈活、充滿想象、更加流暢的特點。

3 音樂舞蹈即興教學需要遵守的原則

創(chuàng)新原則 關注教學發(fā)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也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要課題。面對新的挑戰(zhàn),如何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意識與精神進行培養(yǎng),是促進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重點。音樂舞蹈即興教學的方式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使身體隨心而舞,自己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遵守創(chuàng)新原則,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參與原則 音樂舞蹈即興和音樂有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都需要親身參與即興之中,大家并不是單純的聽眾,也是演奏人員參與舞蹈。這里的參與是要利用自身的心靈去感悟、發(fā)現(xiàn)和體會。學習藝術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要關注內心的感受,一種審美的愉悅感,如果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舞蹈即興之中,很難得到這種感受。而且參與時需要主動參與,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言語、直覺和視覺等的全面參與。

真善美的原則 需要追求真實自然的情感體驗,隨心而舞就是順應情感的真實與自然,這也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品質。借助音樂舞蹈即興教學,可以對學生展示自己真實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建立起真誠和關懷的聯(lián)系,注重感情的投入,用舞蹈和音樂去感動他人。還要追求外在和內在美之間的統(tǒng)一,堅持本心,堅持對藝術的追求。

4 音樂舞蹈即興教學的實踐

音樂節(jié)奏舞蹈即興教學的實踐 節(jié)奏在音樂中是最先出現(xiàn)的要素,也是最有活力的要素。對節(jié)奏的認識有幾種不同的看法,狹義地說,節(jié)奏就是音長,一般來說節(jié)奏就是音長加上節(jié)拍和速度;廣義地說,節(jié)奏就是音長加上節(jié)拍和速度以及結構。下面介紹節(jié)奏運動練習的項目和實踐。

1)肌肉放松與呼吸的練習。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肌肉緊張的狀況,實踐過程中可以使用聯(lián)想方法和聽音樂的方式,解決學生肌肉緊張和舞蹈呼吸問題。

2)肢體語言和拍律相配合的練習。練習節(jié)拍主要是解決學生節(jié)拍的節(jié)奏感和基本動作的協(xié)調問題,拍律主要在節(jié)拍內體現(xiàn),不同節(jié)拍的拍律也會不同。練習的方法是:首先用口念出節(jié)拍強弱的規(guī)律,然后口念和肢體的動作或者步法相配合,使之一致協(xié)調。比如在穩(wěn)定拍子內行走,踏上每個小節(jié)的第一拍重音練習,對強弱拍敏感度進行訓練。

3)肢體的語言和重音相配合。重音主要有三種形式:節(jié)奏的重音,主要是弱拍進行準備,然后強拍對能量進行釋放;切分重音,主要是切分音與各種有切分效果的長音

值;裝飾重音,主要是顫音、波音、倚音和其他的裝飾音。練習的方法:首先需要讀出重音節(jié)奏,然后借助肢體和口一致協(xié)調進行完成,接著要不斷對口念的節(jié)奏形式進行淡化,重點從肢體的語言出發(fā)對切分節(jié)奏練習進行內化。

4)力度、速度相配合的肢體語言練習,力度主要是肌肉的能量與肢體的重量相結合,速度與力度和人情緒的變化聯(lián)系緊密。尤其是運動中,不同力度和速度引起情緒的反應也會不同。要與音樂相結合,借助不同力度、速度的變化,在運動時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雙替踏地,代表火車進出站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變化引動。

音樂旋律舞蹈即興教學的實踐 舞蹈動作一般和音樂旋律和諧統(tǒng)一,舞蹈個性與內涵一般也是通過音樂的旋律來表現(xiàn)??梢允褂孟旅娴姆椒▽W生舞蹈的動作進行訓練。

1)可以使用曲調弦法與呈現(xiàn)的情緒和韻味相連接,對學生的動作風格與情感表現(xiàn)進行啟發(fā)。比如在對蒙古舞蹈肩與臂動作進行練習時,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旋律大多是拋物線形式的特點,借此表現(xiàn)出蒙古人豪邁和爽朗的性格特點。

2)要注意不同音樂內不同樂器演奏時不同音色的處理與對句演奏,比如東北嗩吶和秧歌中的對句,板胡和嗩吶所展示的熱情、高亢、有力的特點等。

3)按照節(jié)奏開展自編旋律實踐,由于旋律內含有和節(jié)奏對應的音高和音長,可以按照固定節(jié)奏型開展自編旋律。

音樂主題舞蹈即興教學實踐

1)從節(jié)奏即興內對動作的主題進行提煉,可以在表達音樂節(jié)奏形式后,從這些不同的動作內凝練、概括主題的動作,然后從節(jié)奏內提煉出主題。

2)可以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對這些音樂的主題發(fā)展進行感知,還可以從中外音樂作品內得到啟發(fā)。

舞蹈風格音樂即興教學的實踐 對舞蹈的風格進行掌握十分重要,不同國家和民族舞蹈的風格都會有很大不同,音樂中,西方更加關注和聲走向,我國則更加關注旋律發(fā)展。以傣族的舞蹈為例,其舞蹈比較平穩(wěn),跳躍的動作比較少;其音樂大多含蓄、柔美,節(jié)奏大部分是2/4拍,連續(xù)不斷,還有一些葫蘆絲和腳鼓等特有樂器。練習時,首先要借助音樂的節(jié)奏和主題以及旋律等進行發(fā)展、變化和運用肢體,還可以將基本踢步開展前后左右空間探索和變化練習。

5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舞蹈即興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切實發(fā)揮出其在藝術教學中的作用。還可以加強和國際的交流與溝通,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取長補短,結合我國具體實際,進而為我國藝術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倩.即興表演練習對舞蹈教學的重要作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0(9X):157.

[2]任艷花.即興舞蹈融入舞蹈教學的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J].韶關學院學報,2015,36(11):153-155.

第5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音樂分析;寫作規(guī)范;課程建設;音樂學分析;音樂分析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3-0226-03

“音樂分析”(music analysis)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類學生本科階段的必修課程,在不同院校,不同歷史階段,該門課程名稱也被稱為“曲式”、“曲式與作品分析”、“音樂作品分析”、“音樂分析”等。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其基本課程內容都是圍繞具體音樂作品,運用作曲技術理論知識對音樂本體進行分析,最終解讀作品的材料組織及其結構原理等。該課程近年來不斷擴展演變,從最初的針對作品“曲式結構”進行分析,進而對作品細部進行作曲技術綜合分析以及對作品在史學、美學、評論等文化意義層面進行研究和探討——“音樂學分析”①,成為一門對作品技術語言和人文內涵綜合分析的綜合類課程。筆者認為“音樂分析”課程教學的水平層次更是代表一所音樂院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水準的重要指標,而個人的音樂分析能力是衡量個人音樂理論基礎及綜合素養(yǎng)的最重要標準之一。因此,“音樂分析”課程教學在本科階段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將該課程置身于“音樂學”學科發(fā)展的大視野中,就此門課程在高師院校課堂教學及課程建設兩個大方面展開思考,旨在為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高師院校中音樂分析課程教學實踐概況

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陸續(xù)開設該門課程已半個世紀有余。在其開設過程中,受到了教學對象、教學目的、教學周期、教學配套等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出該門課程的“課程性”。其“課程性”究竟呈現(xiàn)出怎樣的現(xiàn)狀,存在怎樣的具體問題,需要該課程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思考和分析。

筆者根據(jù)“音樂分析”課程的學科特點,具體的課堂授課情況設計了一份面向一些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學院大三學生的問卷調查,內容如下:

(一)音樂分析課程問卷統(tǒng)計

此次問卷調查于2013年4月開展,面向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三年級四個班級160人發(fā)放了160份問卷,除去病事假的學生,共回收問卷150份,回收率達到94%,其中有效問卷100%。

(二)問卷反應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問卷從課程教材、授課內容、課堂教學、課前課后預復習等方面設計了11道選擇題,采用匿名勾選的方式,確保學生基本按實際情況回答。從此次問卷調查中清晰的反映了“音樂分析”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問卷第1、2題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重要,卻只有三分之一學生表示感興趣。這表明了學生在思想意識層面已經認知到“音樂分析”課程在對于音樂本體研究和綜合完整分析方面的重要性,卻沒有具備對熟練使用該門課程技能的體驗,幾乎未曾從獨立分析音樂作品當中獲得過成就感和愉悅感,因此內心也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問卷3、4題表示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該門課程有一些一般性的困難,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這些困難體現(xiàn)的方面很平均,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個方面,這一現(xiàn)象說明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綜合分析能力,發(fā)散分析思維這三個方面都比較薄弱,說明學生音樂綜合素質薄弱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

問卷5、6題顯示只有少數(shù)學生對音樂分析的對象——作品,達到了很熟悉的程度,大部分學生選擇了一般熟悉,這表明學生在掌握作品數(shù)量,以及對音樂感性體驗方面有欠缺。在對作品類型的選擇上,各種類型風格的作品都有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對中小學教材中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的期望值比較高,這說明學生當中普遍存在有將課堂知識和日后應用結合的強烈愿望。

問卷7、8題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幾乎沒有課后復習的習慣,大多數(shù)人都是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的學習習慣。而學生對課堂上可以獲得的具體幫助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傾向性,有的學生希望能在作品分析課上鞏固基礎知識,有的學生想拓展所掌握的具體音樂作品數(shù)量,有的學生想積極參與到分析過程獨立完成對作品價值的挖掘。這說明學生對在課堂時間內掌握這門課的技能抱有不同層次的諸多希望。而根據(jù)學生對第8題三

個選項幾乎平均、無側重的勾選,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安排進大量的授課內容,以及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是否現(xiàn)實可行。

問卷9、10題,反映了學生對該門功課的作業(yè)態(tài)度。大部分人選擇了有時抄襲,這也不難解釋為何每次批改作業(yè)時都會遇到大量雷同作業(yè),只有少部分學生每次作業(yè)都親力親為。而第9題呈現(xiàn)出的問題更值得教師思考,即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依然不知道分析報告的寫作方式,這也間接或直接導致了學生對獨立分析作品無從下手的尷尬情形。

問卷11題,反映出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課本知識,對于該門課程課外閱讀和參考,并就某一問題從不同的書本中獲取知識,以達到理解的目的,開拓知識面等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該門課程的主觀能動性差。

二、高師音樂分析課課堂教學定位與探討

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羅列出在高師院校的“音樂分析”課上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絕不是單一的、獨立的,他們互相關聯(lián),互相影響,不同的現(xiàn)象背后締結的是共同的深層原因,因此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出發(fā)。筆者認為,只有通過對該門課程清晰的自身定位才能給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建議。

首先,“音樂分析”課的開設均安排在本科高年級段,這說明該門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深度,它既是之前基礎課程知識的匯總,又是將知識轉化為思維和能力的一個途徑,更是支撐其它各項音樂技能發(fā)展的重要底蘊。因此這門課程在教學中應當樹立新的高度,不應是雷同或重復于曲式學的簡略理論課程。

當下許多師范類院校開設的“音樂分析”課程實際上就是“曲式”課程,所用教材,授課所遵循的思路,布置作業(yè)等各環(huán)節(jié)都基本按照傳統(tǒng)曲式課程開展,其根本上就是用“曲式”代替了“音樂分析”課。眾所周知,曲式僅僅是對音樂“曲體結構”的學習認知過程,而“音樂分析”課程應該是含有曲式分析在內,但高于曲式分析,綜合運用傳統(tǒng)“作曲四大件”和部分音樂學知識的課程來對作品進行全方位解讀的課程,其目的最終能夠為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獨立分析作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作品打下扎實基礎。因此清晰的定位“音樂分析”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是教授該門課的基本前提。筆者認為在本科教學科目制定時,應當將“曲式”與“音樂分析”兩門課程分開設置。如果受到學時、師資等影響,沒有條件分設開課,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概念加以明確的區(qū)分,以確保學生對學科范疇的清晰認知。

其二,“音樂分析”課程在全國各類音樂院校中普遍開設,筆者認為該課程開設在專業(yè)類音樂院校和開設在高等師范院校中有著完全不同的定位和側重點。因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中的大部分學生畢業(yè)之后就業(yè)去向,是成為各地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或者服務于當?shù)氐娜罕娢乃嚬ぷ?。而專業(yè)類音樂院校的“音樂分析”課,主要是為作曲系、音樂學系、表演系等專業(yè)學生開設,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作型、表演型人才。所以,高師院校“音樂分析”課程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未來面對的工作實際,因此,這對于高師院校該課程目標設置、內容選擇、教學定向有根本的影響。

“音樂分析”課分析的作品基本是教材上的范例曲目。以全國大部分高師院校所使用的音樂作品分析教材為例,主要教材是:高為杰、陳丹布編著的《曲式分析基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大量范例曲目為古典浪漫時期貝多芬、肖邦的鋼琴曲,一小部分中外聲樂曲,和少數(shù)幾首中國民間歌曲。范例樂曲的優(yōu)點是作品的代表性強,涵蓋中外范疇,同時曲式結構典型、清晰明了。不足之處是,如選用該書對高師學生進行教學時,該書對流行歌曲、當代中小學教材歌曲、校園歌曲等沒有涉及,這體現(xiàn)了使用該書時的局限性。

高師音樂生未來將在中小學校園從事一線工作,在音樂普及、音樂基礎建設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我們完全可以將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鑒賞部分的作品作為音樂分析課堂分析的對象,這樣的教學安排是做到真正面向就業(yè),將課堂學習和工作備課合二為一,為工作面試和未來的教學做足充分的準備和練習,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加明確,積極性大大提升,也縮短了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摸索準備的階段。此外,我們也完全可以選取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進行分析,在流行音樂中尋找與傳統(tǒng)音樂血脈相連的因素或者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應用,拓展課程內容

提升課堂通俗性、趣味性,既結合學生平時大多頻繁接觸流行音樂的實際情況,更重要的是將音樂分析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加深學生的體會,也為日后學生在教學崗位上靈活應對各種當下流行音樂分析、教學做好示范準備。當然,古典、浪漫派音樂作品的分析,是該門課程的基礎,因為,它延續(xù)了曲式學的分析傳統(tǒng),為學生鋪墊更深厚的學科基礎。

其三,“音樂分析”課程最終賦予學生的是獨立面對作品時對作品價值深刻理解的能力,由于師范院校學生主修專業(yè)不同,例如鋼琴專業(yè)、聲樂專業(yè)、竹笛專業(yè)等。如何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各自專長的領域當中,運用“音樂分析”課程知識進行實際分析,并讓學生在分析過程之后加深對作品演繹的理性與深度,應當是該門課程自覺的追求方向。

在課后作業(yè)布置過程中,教師往往給全班同學布置同一個題目,過一周時間上交批閱。傳統(tǒng)的作業(yè)布置方法是檢驗基礎知識學習成效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一定時間之后,教師可以采用更個性化的作業(yè)方案。筆者認為在充分了解全班每個同學的專業(yè)特長之后,應當按照不同專業(yè)選擇不同的作品布置下去,例如竹笛專業(yè)學生布置分析竹笛作品,鋼琴專業(yè)學生布置分析鋼琴作品,聲樂專業(yè)學生布置分析聲樂作品。這樣的安排,既盡可能的減少了學生之間相互抄襲、依賴抄襲的做法,又結合了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和特長,最終使每個學生都將該門課程與自己的專業(yè)實際相結合。音樂專業(yè)學生結束高校學習之后,往往從事的是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因此這種作業(yè)體驗對今后工作中無論演奏、演唱、教學及研究等,都有實際和長遠的意義。

以上三點都是針對問卷反應出的問題,結合高師院校實際情況對該門課程做出的重新定位,不僅明確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完善了課后環(huán)節(jié),相信這樣的調整能從根本上解決問卷中反應出的具體問題。

三、音樂分析課程教學的自身建設

當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反觀“音樂分析”課程自身的完善性,不難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一系列的模糊地帶,例如,該門課程具體結構的定義、分析表達符號,以及分析報告寫作規(guī)范統(tǒng)一性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每年的音樂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卷面中,體現(xiàn)尤為顯著,來自全國不同地區(qū)院校的本科生在報考研究生時交出的音樂分析答卷各式各樣。

筆者認為,在高師院校和專業(yè)音樂學院的本科教學中,“音樂分析”課程所分析的作品內容,雖根據(jù)教學目標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對作品分析的各種結構的定義、分析表達符號及分析報告寫作規(guī)范等方面,應當盡量統(tǒng)一。而目前學界的實際情況是,基本上每一本教材都有自己的分析報告寫作方式,其所用的曲式各結構的定義、分析表達符號等,都缺乏統(tǒng)一性。

眾所周知,音樂分析報告包括譜例分析和文字說明兩部分,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科課程規(guī)范,譜例部分的標注究竟要細致深入到哪一個步驟,文字說明部分究竟包含幾個方面的要素,哪些為必須涉及的要素,都成為了模糊的概念。因此在本科階段音樂分析報告的具體寫作過程中,規(guī)范的不明確導致思維的不縝密,沒有思維指導的學生往往難以下筆,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jù)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yè),一旦考研進入另一個學校學習,曾經熟悉的寫作規(guī)范又面臨著調整。因此筆者呼吁學科規(guī)范能夠盡快出臺,從課程自身建設的方面努力以促進音樂分析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  “音樂分析”課程另一個值得明確提出來探討的問題,即是否加大對作品在史學、美學、評論等文化意義層面進行研究和探討——即“音樂學分析”。前面提到過許多高師院校本科階段課程設置是將“曲式”課代替了“音樂分析”課,在課堂上主要講授音樂的曲式結構。這種現(xiàn)象反應了任課教師主觀意識上重視音樂結構的教學,雖對傳統(tǒng)作曲技法分析也有所涉及,或進一步涉及到了“音樂分析”各方面,但對“音樂分析”中的 “音樂學分析”部分所占的比重不夠。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對文字說明部分的研究往往僅存在于作曲技術層面,而對“音樂學分析”則淺嘗輒止,一帶而過。筆者認為這種情況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音樂分析學科規(guī)范性的不明確,文字說明部分的廣度、深度等都沒有被明確要求,教師自身不具備寬廣的學科知識背景,或者不重視“音樂學分析”等;此外,文字部分寫作比譜例分析更加主觀不易把握,因此文字部分只是作為分析報告寫作中一個必要組成部分被涉及。因而,缺少了“音

樂學分析”的分析報告,好比僅僅具有作曲技術分析的“骨架”,而無“音樂學分析”的“血肉”,內容顯得單一、冰冷,缺乏審美價值。

如何提升文字部分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一方面是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文本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因為音樂分析課作為一門綜合課程,要想學生具備綜合分析的能力,教師自身更要具備扎實的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功底,寬廣的學科背景知識。首先,音樂分析課的教師自己必須懂得作曲,曾經創(chuàng)作并演出過自己的音樂作品,在知識結構上,教師不僅僅掌握純作曲技術層面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在史學、美學、評論等方面的淵博的音樂學知識;其次,教師要在思想高度上能夠認知“音樂分析”的廣義意義,承認“音樂分析學”大學科分支下“作曲技術分析”和“音樂學分析”并列平行的地位,在學科視野上能夠看到未來“作曲技術分析”必然結合“音樂學分析”且最終目的在于解釋音樂作品文化價值意義的必然趨勢。筆者認為,未來的“音樂分析”課程,應當視情況將“音樂學分析”的比重大大提升??梢哉f將音樂分析課程教授好,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相當高。

前文提及音樂分析的最終目的在于解釋音樂作品文化價值意義,在達到最終目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多門學科知識進行了多層面的分析,對每一個音樂作品的分析都是一次綜合能力的運用,都是對其包含和涉及樂理、和聲、復調、曲式、配器、作曲技術、音樂史學、音樂美學等具體學科知識的回顧,因此大量的音樂分析過程,對加深理解音樂有著不可替代的練習鞏固作用。我們在強調音樂分析課“質”的提升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量”的積累,因為“量”是該門課程體現(xiàn)課程意義的重要途徑,不能因為要營造課堂的趣味性而壓縮了該有的“量”。同時應當注重該門課程與多門課程的緊密聯(lián)系性、互相促進性以及實際運用性。例如,音樂分析課程對于歌曲寫作課的積極幫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幫助學生從大量模仿中體會作曲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音樂分析課之于歌曲寫作的意義就在于此;音樂分析課之于即興伴奏,不僅僅停留在和聲分析的層面,還應從結構的安排、音樂風格的選擇等方面提升即興伴奏的能力,使之具有自主的思想布局,不停留在呆板的和聲銜接初級階段;音樂分析課程對合唱指揮課、鋼琴課也有重要影響,這兩個領域都是高師院校學生日后在工作中大量涉及的工作內容。此外,音樂分析課中積累的音樂作品數(shù)量,音樂審美眼光,音樂分析能力等,都為日后具體工作積淀了深厚的底蘊。

四、結語

“音樂分析”作為一門課程,其屬性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中。在高師院校該門課程教學中,我們應當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工作需求來定位其內容,勇于根據(jù)實際情況改革教學?!耙魳贩治鰧W”作為一門學科,其屬性體現(xiàn)在其學科自身的探索與完善之中,我們應當跟上學科不斷更新和擴充的發(fā)展趨勢,重新認識學科概念和范疇,將學科思維進行清晰準確的再梳理和理解,不斷使之成熟、規(guī)范,使學科的概念之于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更為深刻全面的影響,成為課程所賴以前進的學術源泉。筆者結合高等師范院校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從教學實踐的課堂問卷中尋找癥結,從音樂分析的綜合性、規(guī)范性、發(fā)展性等屬性角度反觀其的自身建設,以期望該學科建設在未來發(fā)展中不斷完善,該課程教學在未來發(fā)展中不斷提升。

注釋:

①關于“音樂分析”、“音樂學分析”、“音樂分析學”等概念,請參看:陳鴻鐸.從“音樂分析”與“音樂學分析”到“音樂分析學”——“音樂分析學”學科建設芻議[j].黃鐘.2007(04):3-7.

參考文獻:

[1]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錢仁康,錢亦平.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第6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音樂作品分析 教學體系 結構 原則

音樂院校中的作品分析教學需要教學者對音樂和音樂作品有足夠的研究,將作品和音樂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這對從師音樂教學的人來說是教學和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為了能夠將音樂作品和音樂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在很多音樂院校中都進行了專題科研研究,將最新的科研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在音樂作品分析教學中起到較好效果的則納入教學體系中,對于音樂教學的科研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和內容則不斷地融入教學體系中,不斷地進行教學體系的完善和改革。

一、完善和改革音樂作品分析教學體系研究效果分析

(一)音樂作品分析教學方法分析

在我國音樂院校中,很多音樂教育學者都是將音樂作為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在音樂作品的相關章節(jié)中做重點分析、重點教學,理論上講,這是音樂教學的最基本手段,也是基于音樂作品教學中的具體范疇。然而無論從音樂的藝術性和技術形象表現(xiàn)中都能夠看出音樂的基本表現(xiàn)手段不是通過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概念來加以講解,這對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方式方法有著密切的協(xié)調關系,以完整的動機和音樂旋律在潛移默化中完成音樂作品的教學才是更應該采用的方法。但是,在音樂作品的逐漸發(fā)展中,基本的教學分析方法應針對不同的時代和風格人物的作品,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教材的反復推敲,對于不同門類的音樂作品要進行重點集中講解,做到對音樂作品的學習方法和藝術品質進行鑒賞,在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可從教學表現(xiàn)方法上通過形象的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當時的音樂意境,對于音樂原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進行較好的表達,通過語言和曲目的表達形式來傳遞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從而能夠使學生在作品分析中理解音樂作者的創(chuàng)作層次性和選擇性。

(二)音樂作品分析教學方法中的表現(xiàn)形式

音樂作品分析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表現(xiàn)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能夠將作者的背景和當時環(huán)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實地表現(xiàn)出來,通過在教學上的音律和音響的有效組合,對音樂作品有效的表達出來。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很多音樂院校中的音樂作品教學都只注重與形式,將教材作為重點,不能將音樂的旋律進行有效表達,使傳統(tǒng)的音樂作品教學表現(xiàn)僵化。而音樂片段的講解過程中在對音樂的曲調和曲詞上應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結構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的內涵的深入了解。通過各種不同的音樂樂段的組合能夠使音樂的“自由樂段”得到更好的發(fā)揮,然后在音樂的語言表達上進行有機的結合,從多個方面分析音樂作品,讓學生中在音樂作品的曲調和樂曲組合上有了深切的認識。

二、音樂作品教學體系完善和改革的原則

(一)教學體系原則分析

1.并列組合原則

把各曲式部分根據(jù)并列累積的原則進行組合,是曲式結構最簡單的組合方法,簡稱為并列組合原則。單一部曲式是并列的基礎,沒有單一部曲式存在就說不上并列開始,因此可以把一部曲式列在并列組合原則之下。雖然它本身并沒有并列因素,但它可以在發(fā)展中產生這種因素,從而向二部并開過渡。

2.再現(xiàn)組合原則

能夠比較有效地克服并列組合原則弱點的高一級組合方法,就是在曲式的最后、再現(xiàn)、曲式最初的結構部分,從而形成再現(xiàn)組合原則?!霸佻F(xiàn)”帶給曲式結構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含義。它不僅比并例原則更明確有力地體現(xiàn)出功能運動的各個階段,而且明確地體現(xiàn)了矛盾統(tǒng)一的,辯證原則:兩端再現(xiàn)所形成的穩(wěn)定骨架對抗著中間部所產生的離散力量,從而鞏固了結束功能;它在肯定第一次出現(xiàn)的主題材料的主導地位時,也就更有邏輯地發(fā)揮了概括總結的功能。然而,音樂作為在時間中層示的藝術,應用時間上先后出現(xiàn)的再現(xiàn)表現(xiàn)手段,在這里并不產生思想內容表達的先后在次序上的時差觀念。

3.分章組合原則

它是套曲曲式的結構基礎,是并列組合原則在最高結構級別套曲曲式上的復制。在套曲曲式級別上有時可以復制出再現(xiàn)原則,甚至用樂章的多次再現(xiàn)復制出循環(huán)原則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品分析教學體系的完善和改革是我國音樂院校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更是音樂教學分析和學生學習音樂作品這門科目的有效發(fā)展途徑。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體系應不斷的深化音樂教學體系改革,對于音樂教學中的改革應從細節(jié)做起,對于復雜的音樂作品,教師應學會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然后從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分析作品背景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從音樂作品中學習其中的結構和藝術表現(xiàn),為我國音樂院校中音樂作品分析教學體系的完善和改革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中駿.創(chuàng)作無愧于新時代的音樂佳作——新世紀初湖北音樂(歌曲)創(chuàng)作態(tài)勢評析[J].政策,2003,(12).

第7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流行音樂;中職音樂教學;融合

在發(fā)達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之下,目前流行音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成為了音樂的主流,甚至能夠促進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與起步時的純粹商業(yè)目的不同,今天的流行音樂已經十分成熟且擁有獨特風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職音樂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在進行中職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把流行音樂有效的融合到其中。

一、將流行音樂和中職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意義

將流行音樂和中職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中職音樂教學當中教師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領路人。也正因為如此,對于中職音樂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質也有著很高的要求。目前,流行音樂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再也不能被隨意的忽視。因此,流行音樂和中職音樂教學融合到一起也是一種趨勢,如果中職音樂教師能夠將流行音樂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那么課堂教學也一定能夠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如此,現(xiàn)如今的信息網(wǎng)絡技術已經發(fā)展得越來越先進,流行音樂的發(fā)展也是日新月異,音樂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在以上條件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的自己接觸到外界海量的流行音樂,雖然這對于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學生自己接觸到的流行音樂有內容積極向上的,但是因為學生年紀還很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難免會接受那些低俗、不健康、消極的理念和內容。因為學生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對于這些不健康、低俗的理念和內容并沒有極大的決心去抵制,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這對于學生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有很大的阻礙作用。所以說,學生接受流行音樂的過程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在把流行音樂融合到中職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接受正確的流行音樂教學或流行音樂中積極、健康的內容,樹立起正確的觀念,這樣流行音樂才能夠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才能夠有效提高。否則,缺少了教師的正確引導,那么學生的音樂學習就會進入一個誤區(qū)。

二、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方法

1.使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得到有效轉變

要使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實現(xiàn)有效的融合,教師就必須使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得到有效的轉變。目前的流行音樂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將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當中的優(yōu)秀元素很好的吸收到了其中,在日新月異發(fā)展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如今的流行音樂已經不僅僅包含浮躁的流行因素,也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所以說,在流行音樂全面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如果對再像過去那樣對流行音樂持一種反對的態(tài)度并禁止流行音樂的有關內容進入到課堂之上,那么就會得不償失。就目前來看,流行音樂如果能夠有效的融入到中職音樂的教學,那么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徹底消除自己心中對于流行音樂的那些錯誤的偏見,將流行音樂當中積極、向上、健康的內容正確的傳遞給學生。只有將流行音樂的積極內容引入課堂并傳遞給學生,教師的音樂教學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有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音樂教學觀念,通過接觸大量的優(yōu)秀流行音樂去使自己的音樂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師獲得了更多的音樂方面的體驗,才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的音樂學習就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2.在對流行音樂進行學習和鑒賞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對于內涵的理解

教師在將流行音樂引入中職音樂教學課堂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對流行音樂進行學習和鑒賞的同時注重對于內涵的理解。流行音樂因為旋律簡潔明快、朗朗上口,所以傳唱度很高,年輕人都可以隨口唱上幾句,然而流行音樂的內涵一般來說不會有人去做深度的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流行音樂在學生的心中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會使學生受到真正的積極影響。教師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向學生介紹流行音樂多年來走過的發(fā)展歷程,將流行音樂發(fā)展過程中的故事以及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講述出來,這樣學生的學習質量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例如周杰倫和方文山合作的歌曲,有很大一部分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方文山寫出來的詞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寫作方式同時又有自己創(chuàng)新的部分。而周杰倫在對這類詞進行作曲時也不會運用超快的節(jié)奏,但是還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樣的歌曲通常被人們稱作中國風歌曲,例如《蘭亭序》、《東風破》、《紅塵客?!返鹊?,有了一定內涵的流行音樂就不再是普通的流行音樂,會產生一定的美感。

3.選擇與社會熱點有關的流行歌曲,讓學生感受到流行音樂的時代感

教師還可以選擇與社會熱點有關的流行歌曲,讓學生感受到流行音樂的時代感。因為能夠成為社會熱點的流行音樂一定離學生很近,傳唱度也必然很廣,學生就會有更多的興趣去學習。例如北京奧運會期間紅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歡迎你》就是社會熱點流行音樂的典范,通過歡快、大氣的詞曲節(jié)奏讓世界各國都能夠感受到中國和北京的熱情。學生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感受。

三、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在進行中職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將流行音樂有效的融入到其中,一定能夠使中職音樂教學的質量大大提高。如果教師流行音樂運用得好,那么學生就會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中職學習音樂的過程當中,學生也可以在廣泛接觸多種音樂的基礎上讓自身的音樂鑒賞力得到提高。所以說,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要流行音樂融入到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諸鑫鑫. 淺談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J]. 職業(yè),2017,(05):88-89.

[2]曹曉梅. 試論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7):153.

第8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一、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

目前雖然高校音樂教學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做出了一系列實質性的改革和完善,但總體來說在課程資源、教學模式、師資力量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問題的。

(一)課程資源方面的問題課程是體現(xiàn)教學模式最為直接的方法并且作為教學重要依據(jù)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學得以確保的重要憑證和基礎,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而現(xiàn)階段的高校音樂教學的課程主要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的老教材為主,雖然經過多次的修訂和調整,但整體的內容上并沒有多大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尤其是一些理論性的教材,多是直接選用國外教材,專業(yè)性很強,對普通高校生來說理解困難,造成學習難度大,并且有些教材的內容是重復的,使得時間和人力上都有很大的浪費,同時其內容門類多,而且很多都缺乏實踐性的意義,不符合時展的脈絡,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

(二)教學模式方面的問題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逐漸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知識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的音樂教學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來適應社會時代的發(fā)展?,F(xiàn)階段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單板僵化,過分追求統(tǒng)一性和整齊性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個性的需求,忽略了音樂藝術的豐富多彩性。并且,現(xiàn)在普遍的教學都是進行學,教師不能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利于個性化的培養(yǎng)。此外,師生之間的教學方式非常單調機械以及落后,多是教師彈學生唱,缺乏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并且傳統(tǒng)電化講學是播放音樂光碟等,容易造成聲音的失真,不利于學生的模仿和探究,不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過分主張音樂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忽視認人文素質等方向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的學生缺乏一種沉淀感以及人格的魅力。

(三)師資力量方面的問題教師的質量和實力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師資力量的建設也是改革的關鍵。我國目前高校的師資力量已經隨著改革的發(fā)展而有所提高,但一些現(xiàn)狀和問題仍是嚴重:其一,音樂教師的整體專業(yè)水平仍有不足,有些教師的學歷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到達要求,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存在疑問;其二,高校對專業(yè)性人才的引進以及鼓勵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以及不夠規(guī)范,不能做到真正的擇優(yōu)入取,任人唯親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二、新時期高校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分析

(一)改革課程資源改革課程資源主要是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對音樂教學的課程資源進行合理可行的整合,不斷地對其進行優(yōu)化。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要更加慎重,進行全面均衡的考慮,不能僅僅只是選擇專業(yè)性的音樂教材資源;其次,將有聯(lián)系的課程進行合并教學,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當?shù)孛褡迕袼滓魳肺幕?,將?yōu)秀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加入教材中,使其教材具有獨特性以及實際性;最后,要慎重選擇教材的難度設置,要符合普通高校的專業(yè)化水準,不能使其難度過分脫離實際情況,對學生的理解造成影響。

(二)改革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應該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其一,引入情感體驗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引導學生追求單純的聲樂技巧,同時要注重在音樂中的情感的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可利用的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情感環(huán)境,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其二,進行開發(fā)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提高團隊的合作以及引導進行自我的反省和教育,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作為學習教育的主體;其三,構建興趣性以及主動性教學模式。在教學教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注意選擇多元化以及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把握住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豐富的音樂形式以及有趣的音樂故事豐富課堂內容,活躍學習的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三)改革師資力量對于學校師資力量的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從專業(yè)化水平的層面上不斷對現(xiàn)有教師進行培訓和提高,提高音樂教師的學歷層次;第二,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相關政策措施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以及教學水平,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第三,完善高校教師隊伍人才引進制度以及激勵制度,堅持擇優(yōu)錄取原則,從根本上提高專業(yè)水平,同時將教師的績效考核與工資等個人利益合理結合,調動工作的積極性。

三、結語

第9篇:音樂教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音準培養(yǎng)

一、引言

合唱是音樂表演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演唱過程中發(fā)音的標準與否直接影響到表演的質量和效果。發(fā)音如果做到標準、統(tǒng)一,則在某種程度上會給整場表演一定的加分,反之,則會給觀眾留下不好印象。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合唱發(fā)音不準仍然是硬傷,加大學生音準的培養(yǎng)力度,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已經勢在必行。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準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一)學生身體發(fā)育的變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進入青春期之后身體各方面情況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聲帶的變化導致聲音改變。通常來講,學生在十歲以后就會逐漸進入青春期,變聲不可避免,男生的聲帶會由原來的窄、細變得寬、厚,女生的聲帶也會逐漸變得短、薄,隨之而來的就是聲音變化,加之嗓子容易出現(xiàn)疲勞,導致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音準難以把握。

(二)學生的音樂感有所區(qū)別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對于音樂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有些學生在音樂上的天賦比較強,對于合唱的發(fā)音非常敏感,可以準確找到音準。而有些學生則缺乏音樂天賦,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五音不全的狀況,合唱時對于節(jié)奏的變化把握不到位,不知道何時要加強何時要減弱,唱著唱著就容易跑調。

(三)自我心態(tài)的調整不及時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2]臺上合唱與臺下訓練不同,臺上合唱要遠比臺下訓練情況復雜得多。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可能表現(xiàn)非常好,音準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站到臺上,面對臺下那么多觀眾,容易緊張,音準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導致發(fā)揮失常。然而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又沒有及時進行調整,使得整場合唱表演都不和諧。

三、如何在音樂合唱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一)準確朗讀歌詞

在聆聽或者合唱一首歌曲之前,教師務必讓學生瀏覽一下歌詞,瀏覽一遍之后再讓學生字正腔圓地根據(jù)節(jié)奏朗讀一遍,將歌詞牢牢記在心里。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容易忘記歌詞,在合唱的時候極易出現(xiàn)跑調的情況,于是就濫竽充數(shù),蒙混過關,嚴重影響了合唱的整體質量。比如在學習《南泥灣》的時候,絕大部分學生由于將“唱一呀唱”記成了“唱呀一唱”,然后在合唱的時候一時改不過來,就是因為這兩個字順序的差別,導致合唱的質量下降。所以針對此情況,教師在進行每首歌的教學之前必須讓學生牢牢記住歌詞,只有把歌詞記準、記牢,歌曲的表達才會更加準確。

(二)加強聽覺訓練,克服音準誤區(qū)

耳朵對于聲音的敏感度也影響著合唱時的音準,所以激發(fā)學生的聽力敏感度有利于音準的把握。在平常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有些聽力不敏感的學生經常容易聽錯,比如把“1.2.3”三個不同的音唱成同一個調,并且音高的位置也找不出來。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詳細向學生講解模唱的概念,并且讓學生明白鋼琴等按鍵樂器上的音都是有區(qū)別的。因為小學生的記憶力都比較強,加之教師的引導,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覺敏感性以及對音準把握的能力將會逐漸提高。

(三)多聽多唱,培養(yǎng)樂感

通常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過程中,絕大部分教師都將重點放在“唱”上,而忽視了“聽”的教學,殊不知傾聽也是培養(yǎng)學生樂感以及音樂賞析能力的有效方法。[3]當然聆聽并不只是聽到耳朵里,而是通過耳朵聽到內心去,用心去感覺音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和音準。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就是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指揮《命運》的。教師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余時間,一定要鼓勵學生多聽,適當?shù)臅r候可以利用嘴巴哼出來,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問多學,直到會了為止。

(四)嘗試學習一種樂器,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平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種情況:學生在跟著伴奏合唱的時候唱得非常標準、完美,但是一旦將伴奏中止,合唱就變得一團糟。這是因為學生沒有建立起高音的概念,氣息的控制也顯得不足。教師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應當鼓勵支持學生學習一種樂器,如葫蘆絲、口琴之類的。通過對樂器的訓練,學生的高音概念也得以建立,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對自己的氣息進行調整,從而控制好音準。

四、結語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是需要時間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充分認識到合唱教學的重要性,總結教學經驗,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促進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子英.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音準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6(03).

[2]閆山林.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學生音準培養(yǎng)的研究[J].通俗歌曲,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