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huán)境保護學習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化工安全與環(huán)保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針對當前化工生產事故頻繁發(fā)生,自然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的狀況,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要增強學生的安全環(huán)保意識。在化工安全與環(huán)保的課程設置中,要重點關注安全環(huán)保方面的知識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化工安全與環(huán)保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以便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一、關于《化工安全與環(huán)保》課程的概述
《化工安全與環(huán)?!肥歉呗毟呗氃盒;ゎ悓I(yè)的一門必修課。化工專業(yè)的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一些化工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化工安全生產技術,另外,學生還要對化工生產和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時掌握一些化工廢棄物處理的專業(yè)技術。
《化工安全與環(huán)?!氛n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很強,是一門綜合交叉性課程。而且,本課程中的很多教學內容在高職化工專業(yè)后續(xù)課程中有進一步的深化學習,是化工類專業(yè)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初期,要先樹立良好的職業(yè)態(tài)度,充分認識化工生產的安全性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要樹立安全生產的環(huán)保意識,認真學習相關的化工類專業(yè)知識,為將來從事化工生產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1]。
高職院校學生為“3+2”五年學制,在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時,《化工安全與環(huán)?!氛n程作為化工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學生在中職學校的第一學期就要形成化工安全和環(huán)保的意識,因為高職院校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講授化工安全生產知識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安全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為后續(xù)化學安全、化學品檢驗和相關實際操作等教學課程打好基礎。
二、高職《化工安全與環(huán)?!氛n程教學內容的研究
高職高?!痘ぐ踩c環(huán)保》屬于多學科交叉課程,在化工類專業(yè)的課程中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將其分為化工安全生產和化工環(huán)境保護兩部分來授課。這兩部分內容相互之間獨立,又彼此關聯,在教學實踐中是不可分割的。不過,各個高職院校的具體教學內容差別較大,課程內容和相關課程內容之間,存在交叉重復的情況,但實質性的教學內容不多,而且教材案例過于陳舊,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另外,本課程教學課時較少,如何在短期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教育者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高職《化工安全與環(huán)?!氛n程教學,以安全工程理論為依據,結合化工生產的實際情況,針對化工企業(yè)易發(fā)生的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災和中毒等事故的預防方法,教學過程中重點講授了腐蝕控制技術、通風置換技術和密封技術等。構建出一個通用的、比較完整的化工安全技術體系。根據危險源系統(tǒng)理論,考慮到當前化工企業(yè)原料及設備裝置多為危險源,不但會引發(fā)安全事故,還會影響員工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導致環(huán)境污染。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考慮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教師要在介紹化工安全、職業(yè)健康和環(huán)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同時,講解一些這三個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及管理事項,鞏固學生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三、高職《化工安全與環(huán)?!氛n程的教學方法
隨著高職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行,高職院?!痘ぐ踩c環(huán)?!氛n程的教學方法由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變?yōu)槎鄻踊慕虒W方法。具體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多媒體教學法
借助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采用文本、圖片、視頻、動畫等不同方式,將教學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不但使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可以強化記憶。比如,教師講到防火防爆安全技術時,可以播放一些有關化工火災爆炸的新聞視頻,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對火災爆炸的危險性有更細致的了解,從而意識到化工安全的重要性。
(二)網絡教學法
網絡教學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常用教學法,也是適應教育發(fā)展需求的有效手段[3]。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彌補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還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學習,將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
高職《化工環(huán)保與安全》課程作為化工類專業(yè)課程中的一門基礎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效提高本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還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優(yōu)化,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操作能力,培養(yǎng)出適合企業(yè)發(fā)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邱罡,李琳.《化工環(huán)保與安全》課程教學探討[J].廣州化工,2015,21:226-227.
【摘要】目前基礎教育領域正進行著一場意義深遠的課程改革,要培養(yǎng)能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需要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需要將現代的教育技術整合與學科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科學課程、整合
一、 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的思考
1、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整合使學生在科學教學中有效地學習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二是通過整合使學生在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2、整合的意義
實現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以往信息技術僅局限于輔助作用的地位,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便捷的特點和網絡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極大地提高教學過程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手段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科學的整合,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
3、 整合的外部條件和內在因素
(1)外部條件
實現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的整合需要兩個必備的外部條件:其一是硬件,即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等:其二則是教育素材庫。素材庫可以向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助教師越過制作課件的技術障礙,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研究教學設計上。為滿足學科教學的要求,素材庫建設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系統(tǒng)性和完備性;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開放性和互動性;趣味性。
(2)內在因素
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現代信息素養(yǎng)的教師是促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和的內在因素。我們知道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如果教師觀念先進,它就可以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教師的觀念很傳統(tǒng),素材、課件就有可能會變?yōu)榻處煛半姽唷钡墓ぞ?。除先進的教學理念外,更需加強的是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學會、運用信息技術是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其應對措施是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運用自制課件實施教學,通過紙張教材與多媒體教材的并現,實現教材形式是多樣化。
二、 整合在科學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一)、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
中學科學課程包括中學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均是實驗科學,因此,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歷來強調教學的直觀性。當今科學發(fā)展迅猛,科學教學也隨之融入了許多研究科學本質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如掛圖、幻燈等,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若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整合使用視頻、動畫、課件等,就可以產生非常好的直觀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此外,將微觀的、抽象的概念和規(guī)律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供多種媒體的刺激,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做科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若用常規(guī)儀器按傳統(tǒng)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于?,F實驗儀器和環(huán)境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誤差較大,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并產生迷惑。此時如改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利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見,通過信息技術與中學科學實驗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規(guī)實驗條件的局限,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的、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使之成為常規(guī)實驗的補充,并與常見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形成概念、獲得新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
(二)、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查找所需資料,設計制作教案。可使教案的編寫從手寫到鍵盤輸入、從純文本到多媒體、從線性結構構思到超文本結構構思。這樣不僅提高了教案的質量和實用性.還可大大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和效率。從學習方式的變革看,信息技術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實現因材施教。
(三)、促進師生間、生生間關系的轉變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傳統(tǒng)的地位因為信息的網絡化而動搖,對知識的權威擁有不再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擁有的信息,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絡搜索獲得。互聯網極大地增強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性,打破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tài),并且實現了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三、信息技術怎樣與科學新課程整合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自然科學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利用模型或掛圖口授教材,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知
識講述出來,學生的任務是聽和看,模型和教具是學生推理的形象依據,缺少生動性、微觀性。而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向、影視等多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使知識從靜態(tài)直觀變?yōu)樯鷦佑腥?、變化無窮的動態(tài)直觀。這樣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容易使學生動情入境,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強烈興趣和渴望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血液循環(huán)的教學中,先通過動畫演示血液流動的情景,使學生了解血液在動
物體內流動與經過的各個器官的名稱,給學生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將整個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圖設計成一個類似于迷宮的路線游戲圖,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扮演紅細胞,學生就會思考如何完成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任務。這樣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學生思維、想象、探索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求的愿望。
(二)、提供學習材料,為學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
優(yōu)化課堂教學不只在于上好一節(jié)課,而是使教學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探索,使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學到知識,而是獲得能力,受到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這個“知識的容器”注入了多少知識,學生完全成了課堂上的客體,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索的主動性愈來愈少,以至殆盡。教育信息化則使教學內容由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轉向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學習材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對不易觀察、難以再現的現象、規(guī)律等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實現微觀放大,宏觀縮小,瞬間變慢,歷史重現等,從而給學生探索研究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也為其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擴展教學環(huán)境,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以往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知識來源于教材、教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師是知識的壟斷者和傳播者。信息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突破教學環(huán)境的時空限制,加強課堂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把外部世界引入課堂,為學生的知識來源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開放的空間,教師的職能也發(fā)生了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咨詢者和學習伙伴,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
【案例】
“環(huán)境保護”一節(ji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1、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環(huán)境保護”一節(jié)在教學中主要講述了森林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作用,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簡述了環(huán)境污染,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使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碍h(huán)境保護”是一個動態(tài)的知識體系,是隨時間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而教材內容在這一方面是相對陳舊、滯后的。如果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將這節(jié)課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設計,開放的網絡資源不僅會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還可輕松實現跨學科的知識交融,便于學生建立立體的知識框架,同時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學科發(fā)展的同步。
(2)教學對象分析
在學習“生態(tài)平衡”一課時,學生對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及其危害以及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意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我校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些為本節(jié)課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確立
知識目標:了解當前存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危害及原因。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識;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4)教學方法
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采用資源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開放的互聯網上自主學習。
2、教學程序設計(見下表)
步驟
環(huán)節(jié)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第一步
創(chuàng)設情境
1、在校園網上建立內容豐富的“環(huán)保知識庫”;
2、引導學生訪問互聯網上相應的環(huán)保網站或進入校園網,瀏覽“環(huán)保知識庫”
上網瀏覽相應網站,進入學習情景;
中國環(huán)境保護網http:∥ep.com.cn
綠色世界http:∥greenworld.533.com
綠色未來http:∥go8.163.com
碧水藍天http:∥tuohoo.yeah.com
網上科學館http:∥inetsm.com.cn
第二步
確定問題
教師幫助學生確立自主探究的子課題:
1、全球主要環(huán)境問題、危害及原因;
2、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及解決辦法;
3、應用網絡信息,設計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方案;
4、據網絡信息,預測未來環(huán)境的發(fā)展趨勢
1、分成4個學習小組;
2、圍繞課題,學生自己選擇,確定當前最想探討的若干問題作為每個學習小組的子課題。
自主探究
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咨詢者和學習伙伴,在學生上網者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
1、在信息技術上,指導學生如何上網、搜索、下載及保存文件。
2、在學生篩選、歸納、整理過程中給予指導幫助
以小組為單位
1、收集信息:搜集與子課題相關的信息,下載到自己的文件夾中或打印出來。
2、處理信息: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要,將知識內化
第二步
交流協(xié)作
1、作為其中一員參與交流,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對交流做點評、指導,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在交流中,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①怎樣看待治理與發(fā)展?
②你能為環(huán)保做些什么?
(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構建)
3、將有代表性的學生的網頁,在
學生發(fā)言時,進行切換,供全體學生交流
各小組圍繞呈現不同側面的情景所獲得的認識,展開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并學會應用網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知識外顯化。在討論交流中,每個學生的觀點在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一起建立的協(xié)商環(huán)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同量,每個學生也對別人的觀點、看法進行思考并做出反應。
1、組:就目前全球存在的10大環(huán)境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2、組:就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展開討論,如哈
爾濱冬天撒鹽化雪的問題;秋天焚燒樹葉的問題;光污染、交通污染、廢舊電池污染等問題。通過網上學習,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3、組:就居住環(huán)境附近的排水溝污染問題,向大家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說明了排水溝的污染現狀、污染源,并設計了一個治理方案,還提出倡議,倡導農民子弟動員家長在種植農作物時盡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以減少對水體的污染。
4、組:根據在網上看到的大量環(huán)保信息,形式兩種不同的觀點:(1)未來環(huán)境越來越好;(2)未來環(huán)境越來越糟。引發(fā)爭論,形成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自我評價
將學生對知識、技能的自我評價,歸納總結成板書(屏顯)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進行自我評價。
3、教學體會
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和資源,進行信息化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
(1)、拓展教材內容,增加教學容量,實現跨學科的知識交融
互聯網上豐富教學資源,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理的信息,不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與學科發(fā)展保持同步,且能輕松實現跨學科的知識交融。本節(jié)課就融入了化學、地理、社會、人文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2)、提高學習興趣,突出自主學習,強化個性學性
網絡的魅力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學習,并在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了歸納、總結,分析、表述,應用等多種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思考,學習的動機、效率及學習的愉悅感均得到增強。從班級教學向小組教學轉變,改變了以前那種全體學生都學習相同內容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教學。
這節(jié)課中,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而是高層次地融合與主動適應。其一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輔助教學的觀點,從課程的整體觀考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其二是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
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應該倡導的一種觀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仍然是科學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因此教學中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fā)點,選用合適的技術,應避免在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引用臺灣學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話:“信息技術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其實,最簡單常見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同樣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質的教師與學生,從不同的解度切入與互動,就可以賦予教學與學習不同的生命力,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教育可稱為一門創(chuàng)造性藝術的迷人之處?!?/p>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理科教學,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沖擊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傳統(tǒng)的理論、實驗教學模式,實際運用中應把它們兩者辯證統(tǒng)一起來,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理科課程教學的科學整合。通過整合激發(fā)學生對理科學科學習的興趣,課堂內外參與意識會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會加深,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均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同時,信息技術與理科課堂教學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師進一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不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發(fā)展更多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秦 力 《網絡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教育現代化
2、管 長 存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州探》
3、鄭 春 和 《中學生物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研討》
為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區(qū)政法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法治__”建設,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從現在起至今年年底,在全鎮(zhèn)集中開展“學五法倡四德促五進”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F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廣泛深入開展面向全鎮(zhèn)、面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推動人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增強公民文明行為、依法辦事和彰顯美德的意識,推進“法治__”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精神動力。
二、任務目標
“學五法倡四德促五進”主要內容、目標任務——以學習宣傳新刑事訴訟法和新民事訴訟法、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環(huán)境保護法、礦山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重點,倡導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以法律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農村“五進”為載體,實現“一提升兩減少三下降”目標,即:進一步提升鎮(zhèn)域群眾的法律素養(yǎng)、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減少環(huán)境污染對我鎮(zhèn)公民生產生活造成的危害,減少我鎮(zhèn)安全生產事故和各類涉法涉訴糾紛,實現我鎮(zhèn)涉法涉訴案件明顯下降,實現鎮(zhèn)域內交通事故明顯下降,實現涉及老年人權益保障糾紛明顯下降。
三、宣傳主體
依據“五法”執(zhí)法主體確定宣傳主體,各宣傳主體要積極開展好“學五法倡四德促五進”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確保法制宣傳教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新刑事訴訟法和新民事訴訟法宣傳主體:鎮(zhèn)司法所、__派出所;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宣傳主體:鎮(zhèn)安監(jiān)站、__交警中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傳主體:鎮(zhèn)民政辦;環(huán)境保護法宣傳主體:鎮(zhèn)環(huán)保所;礦山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guī)宣傳主體:鎮(zhèn)安監(jiān)站、__國土所。
四、工作內容
(一)開展公共宣傳。通過發(fā)放學習材料、明白紙,充分利用鎮(zhèn)村社區(qū)宣傳欄,開辟村居法制宣傳一條街,張貼懸掛標語橫幅,在鎮(zhèn)巨型LED顯示屏滾動播放宣傳口號、圖像等多種形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責任單位:鎮(zhèn)文體站、鎮(zhèn)司法所
(二)推進“五法四德”進機關,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制定定期學法計劃,把五法內容納入鎮(zhèn)機關每周正常的集體學習中去,采取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切實提高 機關工作人員五法知曉率和落實率,促進機關人員轉變服務態(tài)度,提高執(zhí)法水平。
責任單位:鎮(zhèn)機關黨總支
(三)推進“五法四德”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促進和諧__建設。擇期開展村級兩委班子成員五法四德培訓班,強化村級普法隊伍建設,利用村級科普宣傳欄等定期張貼更新法制宣傳圖畫材料等,積極開展法律趕集、入戶咨詢活動,與網格化管理和村級代辦服務中心相結合,建立法律咨詢聯系點,促進各村社區(qū)干部群眾知法守法依法辦事意識,促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村居、社區(qū)建設。
責任單位:鎮(zhèn)民政辦、鎮(zhèn)司法所
(四)推進“五法四德”進學校,加強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把“五法四德”學習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有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組織舉辦法制講堂,組織開展法制圖片展覽等多種宣傳活動,充分發(fā)揮學校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增強學生學法積極性和守法自覺性。
責任單位:__中心校
(五)推進“五法四德”進企業(yè),促進企業(yè)依法生產、安全生產、誠信經營。重點推進環(huán)境保護法、礦山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guī)、勞動合同法等在企業(yè)的落實,各相關職能部門在為企業(yè)服務過程中積極宣傳部門法,嚴格依法辦事,促使企業(yè)依法經營、照章辦事,避免違法違規(guī)及糾紛發(fā)生。
責任單位:鎮(zhèn)安監(jiān)站、鎮(zhèn)環(huán)保所、__國土所
五、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3年3至4月份,鎮(zhèn)級制定實施方案,各單位和部門按照方案,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措施。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3年4月至11月底,各單位和部門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實踐活動。
(三)檢查驗收階段:2013年12月份,區(qū)、鎮(zhèn)“學五法倡四德促五進”法制宣傳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組織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六、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zhèn)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的__鎮(zhèn)“學五法倡四德促五進”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各單位和部門落實專人負責抓好本轄區(qū)、本部門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形成“黨委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主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活動實施機制。
(一)教學目標
通過專題教育的形式,引導學生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區(qū)、國家和全球的環(huán)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與能力。培養(yǎng)對環(huán)境友善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其選擇有益于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鼓勵其積極參與面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決策與行動,成為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3年級:親近、欣賞和愛護大自然,感知周邊環(huán)境、日常生活與環(huán)境的聯系,掌握簡單的環(huán)境保護行為規(guī)范。
4~6年級:了解社區(qū)的環(huán)境和主要環(huán)境問題,感受自然環(huán)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系,養(yǎng)成對環(huán)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7~9年級:了解區(qū)域和全球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其后果,思考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相互聯系,理解人類社會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自覺采取對環(huán)境友善的行動。
(二)內容結構
環(huán)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環(huán)保觀念、環(huán)保意識和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感,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內容包括認識環(huán)境、關心環(huán)境、積極參加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的活動三方面,按照學生認知水平安排到1~9冊,呈螺旋遞進式。
(三)編寫特點
1 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身邊的問題,圍繞“認識環(huán)境、感知環(huán)境、了解環(huán)境、改善環(huán)境”的主題開展研究活動,教給比較系統(tǒng)、全面的環(huán)保知識,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技能,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按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原則形成系列化的安排。
2 選用真實的事例、真實的圖片和數據資料,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內容材料。呈現真實的、生活化的社會情景,增強教材的說服力和啟發(fā)性。如人們對塑料袋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習以為常,但給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教材用生動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引導學生從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環(huán)境現象入手。引發(fā)深入思考。努力認識和解決身邊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
3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拓展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體驗、探究式學習的特點,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生活垃圾分類》《我當家庭綠化設計師》《拒絕白色污染》等主題活動,開展角色扮演、模擬演練、體驗、交流、調查、制作、探究等活動,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進行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了平臺。
教學建議
1 貼近生活實際,交出自主活動。本模塊強調貼近生活實際,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力求構建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要選取具有地方特點的學習材料。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設計各種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砷_展社會小調查、我為家鄉(xiāng)環(huán)保獻計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反思意識和能力。
2 關注現實環(huán)境問題,在習以為常中發(fā)現問題。人們的日常行為、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等,往往與某些環(huán)境現象或環(huán)境問題息息相關。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現象及各種層次的環(huán)境問題展開調研,思考各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關注現實中的環(huán)境問題。例如,人們?yōu)槊阑幼…h(huán)境,愛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但很少考慮什么植物對人體健康有益,什么植物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問題等。環(huán)境教育恰恰要使學生從習以為常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達到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目的。
3 運用所學知識,從“可解決的問題”做起。當代環(huán)境問題已從區(qū)域性、小規(guī)模向全球性、大規(guī)模方向發(fā)展,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更需要關注身邊的、可以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像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中存在的浪費生活用水等問題,教師可以此作為環(huán)境教育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提高自信心。增強參與改善環(huán)境行動的意識,
4 關注學生的活動評價,隨時調整教學策略。要注意對學生的環(huán)境態(tài)度、技能、行為以及參與環(huán)境教育學習活動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實效。
5 開發(fā)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適當把握教學目標、理解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自身特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文本中的內容和活動進行調整,并注意開發(fā)其他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拒用塑料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五年級第8課。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 (課件出示美麗的家鄉(xiāng)風光)師:這是我們美麗的家鄉(xiāng)。這里鳥語花香、天藍水清。你想對你的家鄉(xiāng)說什么呢?師:老師還在江西的有些地方拍到了這樣的畫面。(課件演示:廢棄塑料袋在草坪上隨風飛舞、火車鐵軌旁塑料盒成堆、廢塑料在河邊成片)看了這些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2 揭示課題。
(二)主動探究。交流信息
1 認識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認識什么是白色污染。
(課件出示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議一議:什么是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讀一讀“智慧泉”里介紹白色污染危害的內容,和同桌討論交流白色污染對環(huán)境、人類、動物的危害。
2 探究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討論:廢棄塑料袋何故四處紛飛呢?真的是塑料袋本身的罪過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們有過亂扔亂丟的行為嗎?
3 共商治理方案。師:同學們,白色污染正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的生活離得開塑料制品嗎?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白色污染?(小組討論,班內交流)
(三)知識拓展,提出建議
1 提問:拒絕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資源。你們知道塑料制品是用什么做的嗎?
2 計算:一年下來,全國僅生產塑。料購物袋就要消耗多少噸石油?要動用30萬噸超級油輪跑多少次?
3 交流:面對這么大的一筆資源浪費,你想提出什么建議呢?
4 思考:在能源危機的時代,限制或不使用塑料購物袋意味著什么?
(四)應用深化,動手實踐
1 討論:我們有很多減少白色污染的辦法,最有效的辦法是什么?(拒絕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購買東西帶自制的環(huán)保袋)
2 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環(huán)保購物袋?(學生匯報)
3 制作:我們一起設計圖案美觀的環(huán)保購物袋吧。(學生展示作品,并進行評價)
(五)了解社會,總結本課
1 介紹與主題相關的社會動態(tài):美國為了解決塑料廢棄物問題,采用了立法的強硬措施:意大利是目前歐洲回收塑料垃圾做得最好的國家:我國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
2 知識鏈接。讀一讀“望塔”里的內容。
3 全課總結。今天我們開展“拒絕白色污染”的探究學習活動,對白色污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想法,你還有其他的收獲嗎?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齊心協(xié)力,共同拒絕白色污染。
(六)課外實踐,走向社會
1 收集“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資料及圖片,制作宣傳小報,讓人們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向人們發(fā)出倡議,拒絕白色污染,保護我們的家園、
【關鍵詞】生物;探究性;興趣;創(chuàng)新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疤骄啃詫W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從而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探究過程而進行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一新課程精神和要求,改變以前傳播型的教學方式。在生物課程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他們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及其生命活動充滿了熱情和好奇心,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教師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科學進行探究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從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例如,在“探究霉菌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教學時,先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生長在饅頭和米飯粒上的霉菌,再運用多媒體視頻短片讓學生觀看在霉爛香蕉、霉爛桔子和潮濕皮具上生長的具體情況,就會提出“哪些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霉菌的生長”問題,再通過探究實驗,從而懂得了“含有營養(yǎng)物質的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霉菌生長”的知識。在學習“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知識時,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各處和校外自然環(huán)境中探究這兩類植物生活環(huán)境條件,同學們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情非常高興,所到之處都要進行認真尋找和觀察,同學們發(fā)現在向陽干燥的環(huán)境中沒有這兩類植物,但是在學校圍墻、教學樓、假山等背光陰暗潮濕的地方,或校外經常曬不到太陽且潮濕的地方生長著苔蘚和蕨類植物,同學們通過實際觀察探究,懂得了“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離不開水,它們只適合于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的道理,并且知道了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留心觀察,善于發(fā)現問題,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從而激發(fā)同學們的探究學習興趣。
2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
生物教學要讓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隨時了解一些與生物學習有關的信息情況,比如,經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和多媒體網絡中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內容,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參加一些當地生產和生活中與生物學習有關的實踐活動,這樣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探究性學習是通過事實來發(fā)現概念和規(guī)律的學習方式,其中心是針對問題進行探究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收集事實,通過歸納比較,統(tǒng)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例如,在進行“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有哪些“的教學時,由于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對農作物種子的播種過程比較了解,就讓各生物實驗小組的同學模仿農業(yè)上播種的方法,在20℃左右的溫度條件下,把大豆種子和小麥種子分別置于干燥不透氣的(泥漿)土壤中,經過幾天后,發(fā)現只有保持濕潤和透氣土壤中的種子萌發(fā)出芽了,而干燥和不透氣的(泥漿)土壤中的種子因缺少水分或因缺少空氣都沒有萌發(fā)。再在0℃溫度條件下,進行上述實驗,幾天后發(fā)現種子幾乎都未萌發(fā),在課堂上各小組交流實驗事實,得出了“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是足夠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這一結論,并且明白了在農業(yè)生產上,種子播種后,若天氣干旱久未下雨就要灌溉澆水,若陰雨連綿水分過多就要及時開溝排水,以保證種子的順利萌發(fā)的道理。
3在探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一、初三思想品德“活動課”的特點
1. 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初三新課程標準教科書思想品德教材共設計了16項活動內容,有的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用教材中的理論或自己的觀點分析實際問題;有的通過學生查找資料或訪問,用掌握的事實說明理論、觀點;有的通過理論、事件、資料的分析,提出行為要求。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2. 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初三政治活動課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教育資源,緊貼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觸及到“三個代表”、“中學生上網熱”、“國際形勢”等社會問題,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也使思想政治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3.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活動課;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活動內容;學生可以采取調查、討論、訪問、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動;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通過個人努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意識。
4.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初三政治活動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
二、活動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 思想上高度重視。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20%,此外,每一單元還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2―3個活動。要把活動課作為呈現教學內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近年來,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大量出現在中招考試的考卷上,如西部大開發(fā)、科學發(fā)展觀、環(huán)境保護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科知識教學難以完成的任務。所以,設置活動課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適應中招考試改革的需要?;谝陨系脑?,教師、學生對活動課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 教師適度指導?;顒诱n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在活動課上應是一個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解釋疑難;對學生的積極參與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介紹方法、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既不能代替學生活動,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觀。
3. 轉變學習方式?;顒诱n的設置就是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在初三政治活動課的實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注意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動課目前的尷尬
1. 人們對活動課缺乏認識?;顒诱n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學壓力下,它的存在會引起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的疑惑。
一、網絡環(huán)境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優(yōu)化學生認知過程
1、利用多媒體網絡,優(yōu)化學習內容
課堂作為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平臺,要想充分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必須要進行結構與內容的不斷優(yōu)化。例如,在“原電池原理”的教學中,通過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的使用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將心臟起搏器、常用電池、燃料電池、原電池等教學輔工具帶入課堂,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秀課件資源,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原電池”的知識,清楚地理順其構成要素;深入理解其工作的原理以及電子電流轉換的方式;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方面的思維拓展訓練,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研究,分析電子轉換的方向與主要程序,根據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來掌握基本知識;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取長補短的意識與能力。
2、利用多媒體網絡,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一門理工學科,化學主要的學習研究對象就是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模式與規(guī)律,而這些學科知識恰好又是人類肉眼無法看見的,因此必須要借助于科學技術與專門的儀器對其進行形象化,圖像化,動態(tài)化的模擬,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在對《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法》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個繁雜的多支鏈的長鏈烷烴的結構式,要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圖像將其所反映的的結構變化反應出來;通過色彩化的,動態(tài)化的方式才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理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實現整個過程中的處理。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優(yōu)化學生知識反饋過程
在計算機技術及其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過程中,一些基本知識比較抽象的學科從中獲得了更好的展現平臺與形式。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技術手段使原本抽象,晦澀的東西轉變得生動,形象、易懂。在《甲烷》學習過程中,通過計算機的使用將一些理論性的知識通過具體情境的設計展現出來,“你知道西氣東輸工程嗎?這里的“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燃冰是天然氣(甲烷等)的水合物,它能燃燒嗎?為什么說可燃冰將成為最理想替代能源?甲烷具有什么樣的性質?”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簡化學習內容在理解上的難懂,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設計電子動畫習題:書寫取代反應的有機方程式,通過這一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利用多媒體網絡優(yōu)化學生課外學習過程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時代,不但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課后學習的興趣愛好。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特別注意課后作業(yè)的布置:①介紹各種各樣的新型電池;②電池回收與環(huán)境保護。要做好這項作業(yè),僅僅靠書本上的內容是不行的,學生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從網絡或者其它相關數據報刊上尋找有關的有價值的內容,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得所需的數據、圖像、最新的知識內容來完善自己課堂所學的知識,達到思維上的延伸與擴展。嘗試著自己寫一些最新的研究報告與心得體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使得課堂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鞏固,使得原有的知識結構得到了完善,同時在溫故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新的學習認識,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了思維視野的拓展,是一種新的進步。
四、利用多媒體網絡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保證
關鍵詞: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
綠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傳統(tǒng)建筑高5%~10%,這使關注短期收益的開發(fā)商很難下決心采用綠色技術,購房者也會因市場價格的相對提高而望而卻步,因此成本問題成為綠色建筑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如何進行造價管理,是造價管理人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我國現行的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只考慮了建筑的建造成本,而忽略了設施在移交后的使用及維護成本,因此在綠色建筑造價管理中引進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造價管理的涵義
1.1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就是建筑物從其壽命開始到壽命結束的時間,主要組成部分是從建筑項目構思到拆除的全壽命周期過程,分為獲取土地、建筑建造階段、建筑維護與使用階段、建筑拆毀階段。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的各組成階段劃分,如圖1所示:
圖1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階段劃分
根據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階段的劃分,在其不同的壽命周期階段會發(fā)生相應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決策成本、建造成本、維護使用成本、拆毀成本。
1.2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涵義。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包括整個項目的直接的、間接的、社會的、環(huán)境的等所有成本的計算,以確定設計方案的一種技術方法。這種方法是指導建筑設計者自覺地、全面地從項目全壽命周期出發(fā),綜合考慮工程項目的建造成本和使用維護成本,從而實現更為科學的建筑設計和更加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以便在確保設計質量的前提下,達到降低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目標。
2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出發(fā)點
2.1 以全壽命周期成本觀作為理論依據。全壽命周期成本綜合考慮了建筑物的各種經濟特性,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成本觀。根據綠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較大而后期維護使用費較低的特點,以全壽命周期成本觀作為綠色建筑造價管理的基本理論依據,檢驗整個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既計算前期建設投資,也計算后期管理及維護費用,使項目壽命期內的環(huán)境、經濟、社會等全方位的效益達到綜合最優(yōu)化,這是對綠色建筑的評價和實施的理論基礎。
2.2 以實現建筑項目綜合效益為前提。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優(yōu)于傳統(tǒng)建筑,由于其科學的建筑設計,節(jié)省了較多的后期維護與管理費用,大大縮短了投資回收期。同時,綠色建筑的人性化設計,提高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生產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且,綠色建筑的環(huán)境效益屬于隱性效益,能保證經濟價值的可持續(xù)獲得。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造價管理就是為了實現其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三方面的綜合效益。
2.3 以政府的政策支持為發(fā)展契機。國家頒布了綠色建筑的強制性政策和經濟激勵政策。通過強制性制定各類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標準,推廣綠色建筑,直接管制企業(yè)的行為,并通過經濟激勵政策,獎勵開發(fā)商,提高其積極性。因此,應以政府的政策支持為契機,通過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推廣綠色建筑的發(fā)展。
3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造價管理核心內容是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中不同階段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分為決策、建設、維護使用、拆毀四個大的部分,本文將這四大部分進一步細分為五個階段:決策設計階段、工程招投標及合同階段、建造階段、維護使用階段、拆除翻新階段。
3.1 決策設計階段。綠色建筑決策設計階段對整個項目的造價管理十分重要,根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項目決策階段對項目造價管理的影響,有時高達80% ~ 90%,設計階段影響投資成本的可能性是70% ~ 80%。因此加強決策設計階段的成本管理,將對綠色建筑全壽命期成本的節(jié)約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綠色建筑應該將環(huán)境、經濟、社會文化要素、公共政策和技術基本元素考慮到項目投資決策中去綜合評判,考慮一次性建設費用和運營維護費用之間的平衡,應以全壽命周期成本(包括社會成本和環(huán)境成本)最優(yōu)的方案為可行的決策方案。
綠色建筑在設計階段應運用價值工程原理與限額設計的有機結合,從功能和成本兩個角度綜合考慮和評價,并提出優(yōu)化辦法,確保設計階段工程造價不突破投資限額的前提下控制投資支出,有效使用建設資金。
3.2 招投標及合同階段。在招投標及合同階段造價管理中,對技術標評審時,應該對項目工程方建設方案、環(huán)境保護、運營及維護等方案進行全壽命周期綜合評審,對商務標評審需要采用全壽命周期成本評標法對項目運行后未來成本折現與建設成本一起考慮,選擇標準由原先的建設成本最低變?yōu)榻ㄔO項目壽命周期成本最低,選擇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且合理的投標單位。
3.3 建造階段。選擇適當的建筑產品和材料是此階段造價管理的關鍵,建筑材料費用一般占預算價值的70%,占直接費的80%左右,材料的用量、價格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影響很大,因此需要合理確定材料價格,使用國家標準綠色建材,充分利用現場廢料及拆遷材料,降低綠色建筑未來維護使用成本。同時,做到合理布置施工場地,降低環(huán)境負荷,優(yōu)化施工組織設計,減少變更,推廣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節(jié)約資源的節(jié)能新技術、新工藝,改善能源使用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4 維護使用階段。綠色建筑的維護使用成本受項目決策設計階段影響很大,為了達到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標,在項目決策設計、建造時就需要考慮未來維護使用階段的成本,然后在實際維護使用階段時,根據項目建設特點,制定合理的維護使用方案??梢酝ㄟ^建立網絡統(tǒng)一管理平臺,加強節(jié)能、節(jié)水管理,注重環(huán)境質量檢測,建立物業(yè)耗材管理制度;加強材料性能和環(huán)境指標的檢測,及時淘汰落后產品,加速新型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等方法,最終實現綠色建筑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提高。
3.5 拆毀翻新階段。綠色建筑拆毀翻新階段造價管理主要是對廢棄成本和環(huán)境損害成本的管理控制,需要對建筑拆除后的廢物處理、回收、循環(huán)利用以及對環(huán)境資源的損耗、保護恢復所承擔的成本進行控制。綠色建筑在設計、材料選用上都采用了節(jié)能環(huán)保材料,因此從舊建筑中拆除的建筑材料,應根據不同情況,力求回收利用。另外,可以通過加強消費者的綠色環(huán)保意識,并積極向國外學習材料回收循環(huán)使用的先進技術,達到成本控制的目標。
4 結語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造價管理比傳統(tǒng)的造價管理更全面地考慮了綠色建筑在建成后的使用維護成本,并對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各個階段進行嚴密的成本控制,以達到建設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最大化,是綠色建筑造價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理論與方法的應用還需要經歷實踐的考驗,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為綠色建筑的造價管理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 化學教學 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越性
與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相比,利用化學多媒體教學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點。
1.導入新課
學生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抽象思維依靠形象思維支持,他們喜歡直觀、生動的形象。而多媒體教學過程就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它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識,啟迪思維進而導入新課。利用真情實感的圖片展示引入、播放影片引入等方法,都可以刺激學生大腦的神經細胞高度興奮,神經纖維通道的傳輸達到最佳狀態(tài)。真情實感,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把學生的思維很自然地帶入預定的教學情境中去,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但要做到點到為止,做到活而不亂、留有思維空間。
2.微觀化宏觀
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其變化的實質等理論性很強的知識都是極其抽象、概括的,學生較難理解。若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傳授,學生不容易理解勢必降低學生的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而教師就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富有形象性、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對這些抽象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將微觀世界宏觀化,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通過視覺展現在學生面前,化枯燥為生動、化理性為感性,為學生提供想象的依據,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抽象思維的障礙、邏輯思維的障礙、語言表達的障礙等學習障礙得以打通、降解、消除,降低了學習難度。利用多媒體的模擬化小為大、化遠為近、使微觀看不見的變?yōu)榭吹靡?、看得?抽象的變?yōu)榫唧w的,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3.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模擬化學實驗,為毒、危實驗護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在訓練學生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突破教學難點等方面舉足輕重。然而,對于藥品昂貴、裝置復雜、反應中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反應過程不易控制的化學實驗以及破壞性實驗,我們采用數碼相機采集實況錄像或用計算機模擬實驗,不但可取得同樣的實驗效果,而且節(jié)省時間,避免危險,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對于一些反應速度太快或太慢的化學反應,現象不易觀察,可在模擬實驗中適當放慢或加快反應,并可反復操作。例如在講解有機化學中的醛與Tollen試劑發(fā)生的銀鏡反應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模擬實驗過程,使學生如親臨其境地觀察實驗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和現象。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驗方法,增強他們對化學反應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化學反應的原理、現象和結果,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模擬化工流程感受化工生產
對于化工生產內容的教學,雖然最好是去工廠實地進行教學。但對于工業(yè)落后地區(qū)來說,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這個條件,一般都是采用模型、掛圖、板書等手段進行教學,真實性和直觀性很差,無法激起學生對化工生產的興趣。而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地模擬化工生產流程,向學生展示物質的轉化和流動的情況,則可以使學生對整個化工生產過程及反應原理在頭腦里形成一個完整的輪廓。例如,在硫酸的工業(yè)生產的教學中,利用三維動態(tài)的多媒體動畫,模擬化工生產的全過程,向學生展示硫酸工業(yè)中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中的反應情況。在展示講解該課件的同時,配以播放相關工廠的全貌及車間內部設備的場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化工生產過程,體驗變化之神奇,提高科學素養(yǎng)。
4.復習課中多媒體的應用
復習階段實驗不可能重做,儀器也不可能搬來全部演示,這時應用計算機、錄像等設備對已做過的實驗進行“回憶”,對沒做的實驗進行“演示”,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把重要實驗過程的錄像重復播放,可取得既系統(tǒng)全面又節(jié)省時間的效果。還可借助計算機建立習題庫和知識點匯總,為學生進行練習和復習提供方便。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
二、運用多媒體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能忽視板書
系統(tǒng)的板書是學生在教師講解引導下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中間手段。學生如果只看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種“視覺暫留”,不能及時將看到的表面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其結果顯然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俺哂兴?寸有所長”,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化學用語的板書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其次,一個問題的分析過程,由教師親手在黑板上完成,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板書過程中有時間去思考,培養(yǎng)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
2.忽視學生的承受力
多媒體教學的大容量、快速度、高密度,有可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目不暇接、來不及做筆記,這就會出現課堂上很熱鬧課后沒著落的尷尬局面。我認為多媒體教學的課前、課后輔助工作更要加強,比如課前印預習題或重點知識給學生,讓學生有備而來;課后注意對學生進行督促檢查。
3.盲目濫用多媒體優(yōu)劣不分
課件的優(yōu)劣不分、課型的優(yōu)劣不分、學生層次的優(yōu)劣不分等,有時會弄巧成拙。我認為要用心去準備和選擇,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有時僅僅是一張小小的PowerPoint制作,就要花去我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去完成,用到它時學生的反應就相當好,那它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付出和效果是成正比的。
三、結語
當前,采取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非常普遍,其作用的發(fā)揮已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及時總結、交流多媒體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水平。只要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就能顯著提高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付德榮,王吉慶.計算機輔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劉杰.多媒體技術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探討[J].大學化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