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理念是中職院校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所以想要對中職會計教學的效果進行完善就應該從教學理念的方面入手。中職院校應該對會計的教學進行正確的認識,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這也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新型要求,會計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觀念,正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會計理論知識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取的,并以此來對實踐進行有效的指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教學的趨勢,所以在中職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可以有效的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崗位的實訓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讓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養(yǎng)。
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中職學院的學生主要來源是初中畢業(yè)生,其自身的社會經驗相對較為匱乏,并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所以在對會計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枯燥與乏味,同時由于會計的教學所涉及的數(shù)學知識較多,所以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相關的軟件來進行會計學習,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三、完善硬件設施
校園的硬件設施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效果,這就要求院校按照自身的狀況,構建會議模擬實驗室,以此來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通過現(xiàn)代化的會計實踐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實訓,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同時,學校還應該與相關的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合作,使經驗豐富的會計工作人員來對學生的工作進行指導,讓其在體驗的過程中,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優(yōu)化師資隊伍
中職階段的教學時注重的是學生的能力,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應用型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做到與時俱進,注重自身專業(yè)水平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中職會計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還應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就要求院校對現(xiàn)有的教師進行進修,將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放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鍛煉,將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理論知識匱乏的教師進行再教育,以此來提高其專業(yè)知識水平。
五、結語
1環(huán)境倫理學知識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環(huán)境倫理學主要的知識體系
根據(jù)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科學工程科學的工學特色,本著以環(huán)境倫理學基本思想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環(huán)境保護研究者和實施者的環(huán)境倫理學的理念,使其在具備較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具備正確的環(huán)境倫理學的思想,同時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主要的知識體系包括:環(huán)境倫理學基礎與現(xiàn)代環(huán)境倫理學;環(huán)境倫理學的思想淵源;環(huán)境倫理學的基本學說;環(huán)境倫理在環(huán)境保護科學技術中的應用;環(huán)境政策與環(huán)境管理中的倫理學;環(huán)境倫理學與清潔生產;環(huán)境倫理學與循環(huán)經濟。主要以理論講述和工程案例的相結合,是學生在實際工程施工和案例中深入了解環(huán)境倫理學的思想和實踐能力。
1.2環(huán)境倫理學過于理論-先天不足
《環(huán)境倫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知識的體現(xiàn)在不斷的完善當中,甚至有些觀點還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以及存在一定的認識上的問題,這是先天的不足。由于《環(huán)境論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理論性、抽象性。目前使用的教材過于理論,基本上很少有應用,這可能是該門課程的特點,但是作為工科的學校,如果單純的進行理論的講解,只是作為知識面簡單的擴大,卻無法和實際真正的結合,學生不會愿意買單?,F(xiàn)實的問題是如何將環(huán)境倫理學的思想,變成應用的“科學技術”以適應教學、實際應用的需要,滿足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及其相關專業(yè)的教學要求。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中,在培養(yǎng)目的和教學方向上與教學實際存在著現(xiàn)實的矛盾。
2環(huán)境倫理學教學體系的完善
2.1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存在不足
環(huán)境倫理學在講述的內容上看,半文半理,理論稍顯突出。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側重于教師的“教法”,而對學生的“學法”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教學內容多偏重于理論的講解較多,容易出現(xiàn)“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厭學,互動環(huán)節(jié)缺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董h(huán)境倫理學》課程教學如果只停留在課堂上,對環(huán)境倫理的理論容易講解與理解,很難把涉及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工程實踐和環(huán)境保護中,無法真正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的目標。在教學手段方面,通常以課堂教學為主,沒有課外的實習,及時實習也是走馬觀花也未必達到通過感官的認真,進行深層次的環(huán)境倫理理論的理解。課堂教學一般采用板書結合多媒體教學形式,這種方式只是單純的講授,導致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而沒有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去理解。缺乏與學生互動的交流方式和熱烈、深入的討論。
2.2教學內容需與時俱進
我國經濟不斷的發(fā)展,環(huán)保意識在一些地區(qū)很淡薄,人們認識只是很淺的一點點,只是停留在表面,“金錢”充斥人們的大腦,在現(xiàn)實面前經濟的發(fā)展往往讓位于環(huán)境的發(fā)展和治理。近幾年,許多新的環(huán)境倫理學思想不斷涌現(xiàn),同時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熱點、環(huán)境問題層出不窮,探究其背后的環(huán)境倫理情懷對我們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課堂中引入社會熱點進行討論,例如:環(huán)境經濟觀的倫理學基礎,對“三鹿奶粉事件背后的倫理學”展開討論,探討企業(yè)的責任,社會的良知以及名族品牌的討論。三鹿問題奶粉事件,表面上看是一個食品安全問題,實際上是道德、誠信及體制機制的缺失問題;指出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一個企業(yè)立足企業(yè)之林的保證,是人的內在素質,是一個企業(yè)的無形軟實力。結合工程實踐,如何對三聚氰胺奶粉進行處置問題,提出更加有效的處理方法,這些工程方案背后體現(xiàn)人文關懷和道德血液問題。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必須不停地吸取和消化新的思想,提高知識的含量和客觀合理的分析能力。同時必須投入較大的經歷對網(wǎng)絡、社會上的環(huán)境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和獨特的視角。
3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改革
3.1基礎理論結合案例教學
基于環(huán)境倫理學課程的特征,講述的核心思想是把環(huán)境倫理學的涉及的主要思想和理論通過環(huán)境保護為主的典型和針對性的案例分析,達到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其不再是一門只是倫理學概念和理論的講述,而是一門既具有文科特點,又體現(xiàn)工學的特色的課程。采用課堂講授案例的方式,以環(huán)境領域典型的案例、社會熱點問題、實際工程案例為主線,貫穿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環(huán)境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思想,結合教學者自身從事的科學研究以及最新的科學進展盡量對所學知識清晰的認識和領悟。同時在課堂留一個案例,讓學生去查資料,交報告的形式,然后在課堂上再次的討論,達成共識,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
3.2教學相長-科研項目經驗與環(huán)境理論結合
人們場所教學相長,教學者在自己積累的科研經驗和豐富的知識背景下,結合環(huán)境倫理學的課程內容,能夠非常直接生動的有感觸的將科研與環(huán)境倫理學的思想有機的巧妙的結合起來。學好環(huán)境倫理學的關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結合教學者結合環(huán)境倫理學講述承擔或者參與的科研項目,讓學生感受到科研涉及的環(huán)境倫理學知識就在身邊,與課堂知識點的緊密聯(lián)系、學習與工作的緊密聯(lián)系,認識到課堂理論知識對于科研及實際施工的基礎性作用,比如筆者結合科研給學生講述“大慶油田含油污泥處理項目”中討論石油無害處理過程中的環(huán)境倫理學,石油的處理中如何最大尺度的回收能源,降低能耗等。特別是針對油田含油污泥處理中,重點講述在含油污泥對于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的影響等。使學生明白如何應用環(huán)境倫理學知識到實踐中去。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倫理學課程知識體系凸顯其不足,探討了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以工學為特色的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中《環(huán)境倫理學》課程設置,作為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選修課程,多年來設置學時少,存在授課內容較多而學時少的矛盾。通過對《環(huán)境倫理學》的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該門課程如何與時俱進,結合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特點,整合、更新教材內容,將環(huán)境倫理學精神融入到環(huán)境工程中;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相長將科研內容與環(huán)境倫理學實踐相結合;采用案例教學和名家講堂相結合;改革考試內容和方式,不再采用一張卷子定成績的方法,平時討論與課后作業(yè)記入考試成績;采用多樣化考核手段鞏固教學成果,真正的實現(xiàn)環(huán)境倫理學思想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工程和實踐的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室內理論課 多媒體
中學體育教學經歷了“一個哨子,幾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和“教師只注重教授技術動作,學生單純模仿技術動作”的階段;再加上近年來中考體育的現(xiàn)狀,學校體育課基本成了這幾個中考項目(我地區(qū)主要以耐久跑、立定跳遠、投擲實心球為主要三項)的訓練課,教師不斷地在跑、跳、投上“狠”下工夫。因此,學生缺少體育理論知識,對體育這門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那種“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成了紙上談兵。我認為要使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有大幅度提高,完成教學任務,就有必要在督促學生加強體格鍛煉的同時,抓好體育理論知識教育,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下學習和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這個問題作分析,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體育理論課是體育教學中一種重要形式,是傳授體育基礎知識,使學生懂得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也是提高文化素養(yǎng)、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的途徑。
體育中考已經連續(xù)進行了很多年,面對九年級體育課僅僅局限在很少的幾個項目,即便是有所改變也是萬變不離其宗,使得學生感到單調、沒有新意,失去鍛煉的激情,我利用室內體育理論課面對面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心理疏導,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等優(yōu)點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運用多媒體進行體育理論課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為體育實踐課順利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長期以來,學生對體育往往重實踐而輕理論,甚至討厭上體育理論課,很多體育教師不愿意給學生上理論課,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驅動力?,F(xiàn)在學生對多媒體、網(wǎng)絡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運用多媒體進行體育理論課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多媒體進行體育理論課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技術概念,有利于解決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在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講解,然后進行示范,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概念,等到具體練習時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錯誤動作。因為行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教學重點是出手角度和出手角度,難點是全身的協(xié)調用力,教師的示范動作連貫且很快而過,學生看不清楚,因此應選看錄像,特別是慢鏡頭,使學生在視覺上,即在頭腦里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或者是把學生的錯誤動作與正確的技術動作反復播放,反復對比,再加以教師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動作技術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視覺認識,從而建立正確的動作技術概念。
2.通過多媒體觀看電影、電視、錄像、幻燈等。例如,各種運動競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現(xiàn)場直播或錄像和各種訓練實況錄像等,在室內理論課中隨時調出編輯處理過的影像資料,學生獲得的大量感性認識很快就會上升為理性認識,其直觀性和交互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非常好,改變了理論課枯燥、沉悶的局面,進行各種意志品質的教育,如:艱苦的訓練場面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不畏險阻的意志品質;各種球類比賽的配合戰(zhàn)術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領獎臺上的淚水和激動的心情向學生展示愛國主義情操,并時時滲透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工作、生活的基礎,是革命的本錢,從而樹立堅持鍛煉、終身體育的理念。
3.通過室內理論課的講解和多媒體運動技術的觀摩,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術的構成要素和各種運動技術的鍛煉方法,從而提高體育運動水平和體育成績。不僅有助于室外體育課技術練習,提高學生中考成績,還能培養(yǎng)適合鍛煉的練習方法,從而使終身體育鍛煉更實際化、系統(tǒng)化。
二、室內體育理論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育相結合。
室內體育理論課是一個傳授健康知識和身體傷害預防及應急救助措施的大課堂,健康是三維的,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體育與健康課本穿插了大量的體育理論知識、休閑體育與娛樂體育等知識,通過理論課教學,學生會清楚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拓展視聽空間,增強終身體育的意識。在室內體育課上,我們應該給學生講解以上各種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在室外體育課上、體育鍛煉中、終身體育過程中會鍛煉、會預防傷害、會保護與幫助、會應對運動損傷,真正做到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全方面健康。
三、如何上好室內體育理論課。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模式 高等教育
高等學校的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成長的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根本的是要實現(xiàn)思政課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徹底轉變。
一、理解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實現(xiàn)思政課研究型教學的前提
1.教學模式的內涵。1972年,美國著名師范教育家喬伊斯(b.joyce)和威爾(m.weil)最早提出了教學模式的概念,他們合著的《教學模式》一書是最早提出并系統(tǒng)探討教學模式的著作。教學模式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學活動進程的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形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思想與教學規(guī)律的反映,它具體規(guī)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活動、實施教學的程序,以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等,成為指導師生雙方教與學活動的指南,它把比較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程序和過程,有利于指導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2.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和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學說”奠定了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基礎。“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認為,教學的目的首先應該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心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罢J知發(fā)展學說”強調,認知發(fā)展不是一種數(shù)量上的簡單累積,而是認知圖式不斷重建和完善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被稱為是教學型教學模式,它是以教師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為主要手段,以繼承前人知識為主要目標,以學生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和熟練程度為主要評價標準。而研究型教學模式是基于強調科學原理的形成過程為主要特點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展示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主體上注重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在教學目標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型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教學基本原理穩(wěn)定與教學內容開放,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教學的統(tǒng)一,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適應了經濟社會發(fā)展變革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3.實現(xiàn)思政課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轉變。思政課是高校公共必修課程,它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當代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變化、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思政課的教學必須實現(xiàn)思政課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轉變,研究型教學實現(xiàn)在于全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參與度的提高和學習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以利于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運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
二、努力實現(xiàn)“三個轉化”是開展研究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精心設計教學專題,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開展專題教學是思政課實施研究型教學的基礎。
1.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首先,轉化教學切入點,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結論先行轉化為研究型教學的凸顯“問題意識”,以實踐或理論上存在的問題導入課堂教學。其次,轉化教學重心,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強調知識掌握數(shù)量和熟練程度轉化為研究型教學的科學價值觀的確立和理論思維能力訓練。第三,轉化教材語言,課堂教學語言要實現(xiàn)由書面語言到教學口語的轉化,體現(xiàn)情感、語境和教學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形成教學專題,以教學專題落實研究型教學,體現(xiàn)“學馬列要精、要管用”方針。專題教學的內容設計和教學必須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內容設置上,必須注意選擇好學科體系中的最基本的理論和觀點,將知識性的內容與思想性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體現(xiàn)“以知識教育為依托實現(xiàn)價值觀教育的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要求;在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方面,要選擇當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關注的或面臨的重要課題,以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在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上,要聯(lián)系學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認識問題,做到解疑釋惑,體現(xiàn)教育實效性。最后,將教學中的基本理論觀點與現(xiàn)實性、針對性緊密結合,從而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課堂教學體系有效轉化。
2.實現(xiàn)由教師單一主體向教師學生雙主體的轉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以真理的持有者和當然的教育者自居,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缺乏自主探索的學習動力,成為單純的知識存儲器,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的確立。研究型教學模式要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教育模式,師生雙方處于平等的主客體關系中,學生不僅以教育過程的客體身份參與教育過程,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參與教育過程。教師必須在深入了解教育對象的基礎上,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興趣需要以及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最佳的德育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德育工作的先進性和實際成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的人文氣氛,縮小教師與學生的人際距離,扮演與學生相近或相同的角色。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精髓,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現(xiàn)由單純課堂講授向多種教學方式的轉變。第一,開設大課堂主題討論課。結合思政課各門課程的理論重點、難點和熱點,圍繞社會實踐提出的重大社會政治課題以及學生最感困惑的問題,組織主題討論課,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第二,增設“師生對話研討”教學環(huán)節(jié)?!皫熒鷮υ捬杏憽笔侵敢詫W生自然班為單位,在教師的主持下對理論問題、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學生思想實際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師生對話、研討,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具有積極意義,可以促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推動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增長,提升教師形象和人格魅力等。第三,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運用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加大教學的信息量,還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教育來補充理論教學的不足和增強課堂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進行思想理論熱點問題教學時可以借用電化手段,通過立體方式,高強度地集中探討某一問題,使研究型教學更具吸引力和滲透力。
三、完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良好系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是開展研究型教學的必要條件
1.完善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兩個課堂”相結合的育人環(huán)境。所謂“兩個課堂”相結合是指學校教學小課堂和社會實踐、社會教育大課堂相結合。單一的課堂教學無法做到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不能及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顯然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和認識規(guī)律的。因此,理論教學只有與社會實踐的大課堂相結合,才能顯示理論的科學性和現(xiàn)實力量。小課堂教學與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大課堂相結合,必然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現(xiàn)實力量及其真理性形成深刻的認識。組織好社會實踐,落實實踐教學是實現(xiàn)思政課研究型教學的重要措施之一。思政課教師要積極組織和參與學生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和學校組織的社會性的教育活動,并積極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幫助和引導。這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理論課教師參與學校和社會的思想教育工作、理論課教師緊密結合現(xiàn)實社會問題進行教學、開設關于現(xiàn)實重大問題的專題講座、完成校黨委交給的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任務等。
2.改革考試方法,形成以著重考查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考試方式。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不利于促進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思政課考試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圍繞研究型教學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拓展他們研究和思考的空間,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千人一卷”“期末一卷”的考試方式,考核要體現(xiàn)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日常行為規(guī)范、上課出勤及表現(xiàn)等四個部分,并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突出體現(xiàn)綜合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理論考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檢驗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綜合理解分析和歸納能力;實踐教學考核的重點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具體形式包括撰寫調查報告或課程小論文等。日常行為表現(xiàn)綜合測評由學生管理工作者根據(jù)學生日常行為和遵紀守法情況進行評定。學生平時出勤及上課表現(xiàn),由任課老師和班委會根據(jù)學生出勤情況及課堂參與討論發(fā)言情況進行考核。通過考試方式改革,將思政課的考試功能由簡單的測評工具變?yōu)榇龠M和強化學生學習、思考、研究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己朔绞降母母镞€可以推動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轉換,促進思政課的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創(chuàng)富者的十二種特質
金錢和快樂如何換算
智庫、智庫學與智庫文化
中美頂尖智庫比較分析及其啟示
刺激:被獵頭追捕的日子林書揚
我的父親“石光榮”石鐘山
競爭力是一種智慧的挑戰(zhàn)金碚
規(guī)范富人,從現(xiàn)在開始曾業(yè)輝
2003年世界經濟可能低速運行
億萬富豪為球星打工
智庫運行和智庫產品的評價要點
智庫產品的屬性及獨特性研究
基于政策網(wǎng)絡的智庫核心能力研究
我國智庫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
增強智庫獨立性融入國際發(fā)展潮流
美國智庫的法律責任與法律約束初探
美國蘭德公司的運營特點與發(fā)展態(tài)勢
美國智庫的性質和資政議政的能力
改寫電腦網(wǎng)絡暴富史的中國大學生
如何完善煤礦企業(yè)承包經營機制
如何對企業(yè)投資進行有效約束
我國經濟滯脹是一種“體制病”
設備承租使工人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
工業(yè)企業(yè)流動資金流向管理探討余建之
財智文摘國有企業(yè)改革基點的選擇
資產增殖:國有企業(yè)的根本任務
勞動制度改革還木改到痛處
搞活國有企業(yè)的幾個思路
技術進步中的不確定性及其對策
支撐智庫研究的信息源建設策略
發(fā)揮綜合資源優(yōu)勢打造一流科技智庫
努力把社科聯(lián)學術機構建成強大智庫
美國利用公開情報的新進展及我國的對策
治國理政思想是新型智庫建設的指針
基于文獻數(shù)據(jù)的國內外智庫研究動態(tài)分析
英國頂尖智庫的特點及其擴散涉華觀點的途徑
關于中國獨立型防務智庫傳播對象和內容的研究
經濟轉型發(fā)展背景下的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基于新型智庫的有機知識分子與服務地方發(fā)展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運行機制與發(fā)展動態(tài)
美國公共政策評估體系的運行情況及啟示
人力資源部:如何成為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合作伙伴
新型智庫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徑研究
積極開展新型智庫研究,提高我國智庫建設水平
國際智庫發(fā)展趨勢特點與我國新型智庫建設
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
中國智庫古今延承之路:歷史溯源與未來啟示
關鍵詞:服裝 制作工藝 教學方法
服裝制作工藝課程是服裝專業(yè)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集實踐性、技術性、應用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課程。它依據(jù)紙樣設計、應用縫制技術,使服裝設計達到最終目的,成衣制作實踐是檢驗服裝設計與紙樣設計的合理性、提高設計的正確性和成功率的試金石。成衣制作絕不只是將裁片簡單地縫制和組合,而是要有縫制的造型構思,要對面料質地、面料紋理、線道語言及塑性等所組成的縫制造型美有進一步把握。要把服裝當做一件藝術品去精雕細刻。因此,服裝制作工藝課程的教學必須實踐與理論并進。
一、注重環(huán)節(jié)練習 提高學生基本技能
1.手縫工藝技能訓練是掌握基礎縫制工藝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現(xiàn)代服裝的縫、捧、繰、環(huán)、繚、拱、扳、扎、鎖、鉤等工藝都體現(xiàn)了高超的手工工藝技能。手縫工藝具有操作靈活方便的特點,是服裝制作中最基本的手法,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技藝技能,作為一名服裝技術人員,必須熟練地掌握手縫工藝。因此,在對高一新生的教學中應從最基本的捏針、穿線、打結的操作訓練開始,逐一練習各種手縫針法,達到完全掌握,運用自如。
2.車縫基礎訓練是服裝縫制工藝的基礎
使用工業(yè)縫紉機縫制,不但速度快,而且針跡整齊美觀,是服裝制作的基本手段。但初學者常因手、腳、眼的動作不協(xié)調,使縫紉機轉速忽快忽慢,甚至倒轉,從而引起軋線、斷線、斷針等故障,嚴重者還會損壞機器或衣片。為了做到隨意控制車速,使機器正常運轉,各種針跡符合工藝要求,必須使學生了解縫紉機的工作原理,并且要講解和示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練習步驟如下:
(1)空機訓練。為了使縫紉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筆者要求學生在操作前先檢查、保養(yǎng)機器,再進行空機練習。工作中要求達到操作自如、連續(xù)均勻,能數(shù)清針數(shù),并能在一定針數(shù)時停機;慢速或快速運轉時,均能即時停車,能打倒回針。
(2)緝紙訓練。裝針不引線,練習在紙上緝直線、曲線及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要求達到針孔整齊、直線不彎、曲線圓順、形狀位置正確。
(3)布片上緝線訓練。正確穿引底、面線,會調整底、面線張力,使底面線能正常交織; 在布片上緝數(shù)組平行線,每十條線為一組,每組間距分別為1cm、2cm、3cm、4 cm不等,要求底面線張力大小適當,每條線跡起落針打三針倒回針。
(4)緝曲線板畫線。要求在15分鐘內緝完畫線,線跡要順直無棱角、無斷線。
(5)拼縫訓練。用數(shù)塊布片練習緝縫服裝縫制中常用的各種做縫,比如平縫、搭縫、貼邊縫、明包縫、暗包縫、分緝縫、坐緝縫、壓緝縫、別落縫、漏落縫等。要求緝縫方法正確,線跡要直,縫頭符合標準。
3.部件縫制是適應服裝款式多變、保證服裝質量的關鍵
服裝部件(口袋、衣領、衣柚)是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對服裝的造型多樣化、時裝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服裝款式變化快,樣式多,從成衣制作角度講,主要表現(xiàn)在領、袖、袋等方面。對學生應安排以下練習:
(1)口袋縫制練習??诖欠b上的主要部件之一。口袋縫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衣質量的高低。因此,在服裝制作課程教學中抓好各種口袋的縫制練習是至關重要的。開袋類口袋,縫制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初學者不易掌握。因此,教學中要求學生練習縫制各種形式的開袋應有數(shù)量要求,比如一節(jié)課練習應在3個以上,練習后還要作歸納總結反思,對比簡做、精做及不同的縫制方法。熟練掌握縫制順序、方法,能保證質量獨立完成。
(2)衣領的縫制練習。衣領是服裝上最重要的部件,是觀賞者視線集中的部位,所以縫制質量要求一般很高。在服裝制作練習中,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式襯衣領、中山裝領、西裝駁領等領型練習制作,熟練掌握各種衣領的縫制要求和技巧。嚴格按照服裝生產質量標準要求去考核學生的作品。
4.縫制整件服裝是成衣制作的最終目的
經過前面各項基本技能訓練之后,練習縫制整件服裝。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掌握裙子、褲子、襯衣、西裝等服裝的縫制步驟方法、工藝流程及操作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獨立完成每一件服裝的制作。
學生每當完成一件服裝的縫制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教師在指導學生制作服裝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予以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其自覺地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5.熨燙是服裝縫制工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裝行業(yè)常用“三分縫七分燙”來強調熨燙的重要性,熨燙貫穿于縫制工藝的始終;裁剪前噴水熨燙衣料不僅可起預縮作用,而且燙平皺折,便于劃線裁剪;縫制前,對衣片進行“推、歸、拔”工藝處理,利用衣料纖維的可塑性,改變纖維的伸縮度與織物經緯組織的密度和方向,將平面衣片塑造成立體造型,適應人體的體形和活動狀況的需要,彌補裁剪的不足,使服裝達到外形美觀,穿著舒服的目的;縫制過程中,很多部位都需要邊熨燙邊縫制,這樣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質量;縫制完成后,對整件服裝要進行整燙,以保證服裝外形平挺、整齊和美觀,不但能提高服裝的外觀質量,甚至可以達到提高服裝檔次的效果,在成衣制作實踐中,要求學生熟悉織物性能,運用服裝材料學的知識掌握織物的耐熱程度,學會控制熨斗溫度,掌握熨燙的基本要領和最基本的熨燙手勢,多練習,多體會。
二、重視理論傳授 促成技能的遷移
實行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建立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服裝制作工藝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學不僅要突出實踐性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還要將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點、線、面的方式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讓理論與實踐之間保持相對的結構平衡,讓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的知識結構相互銜接,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了下面幾種方法。 1.開展歸納整理,把理論內容融入反思中
在課堂上,每一個部件、每一件成衣的制作工序、制作步驟、制作要領,教師都要認真講解,但學生不一定都能及時完全接受,然而只有按正確的縫制順序、方法操作,才能保證質量。對此,在教學中,筆者采用“講解――實訓――歸納記錄――上交檢查”的方式,把服裝生產工藝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制作過程的技能要領強化體現(xiàn)在歸納記錄上。
2.開展課題研究,把理論教學融入討論研究中
課題研究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指導學生圍繞課題,把所學知識技能綜合、融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題研究的內容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某一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查、研究、實驗,應用所學知識、實踐技能、構思制作出“作品”。在西服裙的制作中,筆者留下了做、裝腰頭這道工序,讓同學們討論,研究、實踐其制作步驟、方法。學生們在實踐后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研究,老師適時插入,評價其合理性與科學性,讓他們對制作工序步驟形成統(tǒng)一認識,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制作工藝,另外還學到了其他的工藝方法,受益匪淺。
3.利用循環(huán)教學,把理論教學融入實踐全過程
循環(huán)教學的特點是:分步驟,不定時,反復講,隨時聽。
具體做法是把一個教學內容按講解、演示、指導三步為一循環(huán)反復進行。課前教師把要學習的內容拍成視頻,首先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通過反復、規(guī)范的演示,讓全體學生都掌握操作要領,這樣可以規(guī)范要求,避免學生訓練的盲目性,引導學生少走彎路,對于已聽明白的學生,自己先獨立實踐,沒聽明白的學生,再看老師的演示操作視頻,教師可深入下去檢查指導學生的實踐。在指導實踐中,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或者集中起來再進行講解和演示。這樣做有以下優(yōu)點:(1)使學生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快的往上進,慢的往上趕,不等時間,人人都有學習內容。(2)沒完全接受的學生還有機會再聽、再看視頻講解,循環(huán)聽講,加深理解。(3)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速度和掌握情況聽課,隨意性強。(4)在循環(huán)講解中,教師發(fā)現(xiàn)講解力度不夠或效果不佳時,可以隨時調整。
4.產教結合,把理論教學貫穿于生產實踐
產教結合是職業(yè)教育最基本的培養(yǎng)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校加強服裝實訓實驗基地基礎建設,引進了多臺電腦平縫機、鎖邊機、鎖扣機、雙針機、繃縫機、挖袋機、樣板輸出設備等,建立了兩個實訓縫制室、兩個裁剪工作室及一個服裝CAD室,同時為了將企業(yè)文化、企業(yè)運作流程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yè)情境中感受當企業(yè)人的“味道”,學校還重點打造了服裝生產流水線設備,積極協(xié)助企業(yè)進行服裝訂單加工,聘請企業(yè)專家、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將學校與企業(yè)的聯(lián)合落到實處,真正做到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學生經過流水線生產的實訓,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都得到了深化提高,對整個服裝生產過程有了詳盡的了解,并熟練掌握了工藝技術,這為畢業(yè)設計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服裝行業(yè)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尚行業(yè),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本技能,科學的工藝分析方法,才能適應服裝行業(yè)的變化要求。
參考文獻:
[1]白莉紅.提高服裝工程專業(yè)學生技能需要加強實踐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0(20).
[關鍵詞]多元智能 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 任務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2-0004-03
引言
如何評價人的智力高低、學習程度好壞一直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加德納(Gardner)在總結斯皮爾曼(Spearman)等學者關于智力多元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由九種智能組成的多元智能理論,很好地駁斥了以比納(Binet)為代表的智商唯一評價論。該理論的提出對整個教育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者們紛紛以多元智能理論為理論基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研究,我國學者在這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
加德納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時并未提供多元智能應用方法,于是在實際中存在大量將多元智能理論簡單套用于“素質教育”的現(xiàn)象。[2]學者們認為,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簡單附會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對多元智能的內涵理解不足。故而探究多元智能理論的本質意義[3] [4] [5],重視多元智能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用多元智能本質內涵指導教育教學成為多元智能理論研究的趨勢。[6] [7] [8]
多元智能理論自引入中國以來,已成為了我國教育改革指導思想之一。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應“教好每一個學生,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9]《綱要》的要求符合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故而關于多元智能理論實踐研究有助于實現(xiàn)《綱要》的規(guī)劃內容。
本文依托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以歐亞學院物流貿易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yè)為實例,總結2011年至今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在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索,探討多元智能理論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和意義
多元智能理論是長期通過科學手段對腦神經學和人類認知過程研究總結而得出的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智能是一種生物生理潛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10],且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種能力共同決定的。多種能力被定義為基本智能類型。每個人的智能都是由基本智能類型組合的有機整體,由于智能結構中基本智能類型占據(jù)的分布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的智能存在差異。
觀察多元智能理論的發(fā)展,基本智能類型從最早的七種到現(xiàn)在被廣泛認可的九種(也有稱八又二分之一種),說明多元智能理論中的基本智能類型仍然是不確定的。事實上,由于智能本身是復雜的,探究智能所具備的基本智能類型是困難的,還需更長期地科學研究。正如參考文獻[4]中指出,多元智能理論在邏輯上仍不是一個嚴謹?shù)睦碚?。作者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智能的定性理論,雖然加德納提出了對基本智能類型的判據(jù),但是判斷智能高低仍需要利用“在特定環(huán)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個本質內涵作為判據(jù),即回到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觀點。
周衛(wèi)指出多元智能理論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啟迪是思想的轉變。作者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在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故教育教學應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評價應是多尺度的,評價教育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為是否能夠在社會環(huán)境中解決實際問題?!?/p>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教學研究
歐亞學院在2011年成立了CTE(Center of Teaching & Education)中心,全新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筆者是該教育模式推行的參與者之一。本節(jié)討論2011至今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在電子商務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總結和體會。
(一)發(fā)展“植入課程”讓教學與社會接軌
多元智能理論中的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綜合素質。在知識爆炸、信息高度融合的社會,只有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企業(yè)需求,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市場。但是目前傳統(tǒng)高等教育教學內容陳舊,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從事教學的教師缺少社會實踐背景,很難滿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為了讓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接軌,引進具有企業(yè)背景的優(yōu)秀人才、教師到企業(yè)進行掛職鍛煉是有效的解決方法。更快速的方法是與企業(yè)合作,將部分實踐性課程交付給企業(yè),由企業(yè)派送具有行業(yè)經驗并能夠勝任教師崗位的工作人員完成相應課程的教學。
筆者所在學校經多方考察,結合電子商務專業(yè)特點,在2011年與阿里巴巴進行合作,將阿里巴巴的“淘寶大學課程”植入電子商務本科教學計劃。植入的“淘寶大學課程”由本校教師和淘寶大學派出的教師共同授課。
歐亞學院作為西部地區(qū)首家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大學,通過植入課程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最直接、更便捷地獲取阿里巴巴最新成功經驗、成果及行業(yè)前沿資訊。學生學習植入課程后學習熱情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更愿意探索與電子商務有關領域。許多學生自發(fā)的在淘寶上開店、開微店,實踐自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在與阿里巴巴課程良好合作的基礎上,學校又先后成立了歐亞淘寶社,歐亞阿里小郵局,并共建了天貓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實訓基地,為“植入課程”和校企合作項目提供了實踐實訓場所。
通過幾年來“植入課程”的實踐,“植入課程”不僅僅為學生提供了實用的教學內容,而且本校教師在與阿里巴巴教師共同授課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實踐教學的能力,有四名電子商務專職教師獲得了阿里巴巴“百年橙師”師資培訓認證講師資格。
(二)創(chuàng)建多元化實踐教學環(huán)境推動學生任務式學習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易于促使學習者發(fā)揮優(yōu)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全方位促進智能發(fā)展。[11]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和實習可以提供任務式學習,但是一般時間比較短、內容單一,不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開發(fā)形式多樣并能為學生提供長期實習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將有益于學生智能的發(fā)展。
考慮傳統(tǒng)課程設計和實習的缺陷,作者所在學校根據(jù)電子商務專業(yè)特點,與多家聯(lián)系企業(yè)洽談,逐漸形成了網(wǎng)絡商務實訓基地、物流運營實訓基地、商務貿易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合作單位如表1所示。所建立的實訓基地除了在假期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外,教學計劃也做了更靈活的調整,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實訓基地,在課余時間按實訓基地的安排完成實訓內容,以獲得每學年第二課堂課程的學分。
學生在實訓基地完成第二課堂課程,豐富了課余生活。學生像企業(yè)員工一樣被安排工作任務,在企業(yè)教師的幫帶下,能夠更直接體會工作內容。長期且持續(xù)的實訓使得學生對實訓內容更加熟練,為畢業(yè)就業(yè)和擇業(y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經歷。
(三)導師制幫助學生快速成長
導師制度起源于英國。導師有別于畢業(yè)設計的指導教師,有益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許多大學開展了本科導師制度[12],但是大學本科導師制度仍在探索初期,存在生師比例偏大、指導資源不足等客觀問題。[13]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實踐教學,筆者所在單位采用了本科全程導師制度,為了克服生師比例偏大等問題,推行了一種四導師制度,不同類型的導師負責學生不同內容、不同時間段的幫學工作,如表2所示。
推行導師制度使得學生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相對應的指導教師,不同類型的導師可以給予學生差異性幫助。特別是將優(yōu)秀的高年級學生納入導師隊伍,擴展了一般導師制度的內涵,這不僅解決了導師與學生的比例問題,而且高年級學生比教師更易于在課余生活和學習中給予學生幫助。
(四)參加各類大賽提供學生的橫向比較
競賽有助于大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并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競賽可以提供與其他兄弟院校相互切磋和橫向比較的機會。筆者所在學院長期組織學生參與國家和行業(yè)舉辦的多種類型的競賽,鍛煉學生短時間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競賽讓學生找尋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主要參加的競賽有全國電子商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創(chuàng)業(yè)”大賽(簡稱“三創(chuàng)大賽”)、物流條碼技術大賽、大學生企業(yè)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PEMT全國營銷策劃大賽等。
三、結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的指導理論。抓住多元智能理論中“是否能夠在社會環(huán)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內涵有助于促進實踐教學的良性發(fā)展,有助于促進實現(xiàn)《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從2011年至今,筆者所在學校在校企合作、任務式實踐教學、本科導師制改革及組織學生競賽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嘗試?!八刭|教育”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仍是長期的工作,如何在校期間有效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實踐教學是筆者今后需要繼續(xù)研究的內容。
[ 注 釋 ]
[1] 陶西平.多元智能在中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育:詮釋、悖離與超越 [J].上海教育科研,2013(4):5-9.
[3] 周衛(wèi).多元智能論的啟迪[J].上海高教研究,1997(8):50-52.
[4] 張玲.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44-52.
[5] 田友誼.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教育的意義[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47-51.
[6] 趙忠山.論多元智能理論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168-170.
[7] 張健,熊建文,張軍朋,等.“通信原理實驗”多元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及實現(xiàn)[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136-139.
[8] 李艷,郝大鵬.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電子商務專業(yè)課程評價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22):61-62.
[9] 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 (7):1-6.
[10] 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前景初探 [J].江蘇教育研究,2009(9):17-26.
[11] 宋雪松,文旭.多元智能理論在任務型英語教學中的現(xiàn)實化[J].課程教材教法,2006(9):52-55.
關鍵詞 認知行為治療,圖式治療,早期適應不良圖式,應對方式。
分類號 B849;R395
1 傳統(tǒng)認知行為治療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自Beck發(fā)表《抑郁癥的認知治療》以來,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在許多心理障礙的治療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其療效也得到相關實證研究的支持。但是運用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治療人格障礙患者時,通常很難產生效果,即使少數(shù)患者癥狀有改善也容易很快復發(fā)。傳統(tǒng)認知行為治療的療程較短,并把緩解患者的癥狀、建立改變的技能和解決當前問題作為治療目標。這種療法對患者存在一些假設,滿足這些假設是產生治療效果的必要條件,而有人格問題的患者具有許多心理特質,這些特質使得他們無法滿足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的這些假設。
假設一:患者會遵守治療程序。認知行為理論認為患者有求治動機,只要在治療中給予一些積極強化,他們就會遵守必要的治療程序。但是,人格問題患者的求治動機很復雜,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獲得治療師的安慰,而不是解決自身的問題。他們不完成家庭作業(yè),也不愿學習自我控制的策略。
假設二:患者能夠了解自己的認知和情緒,并報告給治療師。認知行為治療師認為,經過一定的訓練,患者能夠觀察并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具備自我監(jiān)控的技能。但有人格問題的患者通?;乇苌顚拥淖晕叶床欤麄儫o法接近自己的認知和情緒,通過回避重要情境來減少自身的負性情緒,而這是認知行為治療的很大障礙。
假設三:患者的問題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技術得到改變。有人格問題的患者通常具有刻板的人格特點,他們問題的關鍵是歪曲的自我認同,為了保持自我認識的一致性,他們刻板地堅持對自己的歪曲看法,改變這種形成多年的自我認同對他們而言是具有毀滅性的,僅通過認知行為技術很難改變他們歪曲的信念和自我挫敗的行為。
假設四:患者可以在短期療程內與治療師建立合作的咨訪關系。建立治療關系的困難并不是認知行為療法關注的問題,但是對于人格問題患者卻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障礙。許多有人格問題的患者在生命早期沒有與重要他人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他們終生受到人際問題的困擾。咨訪關系是患者人際關系的一部分,人格問題患者要與治療師建立信任、合作的關系是十分困難的,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沒有考慮這一點。
假設五:患者的問題明確具體,可以作為治療目標。認知行為療法把患者的具體問題作為治療目標,但對于有人格問題的患者而言,他們的問題是慢性、模糊、彌散的,很難確定問題到底是什么。他們從記事起就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不滿意,他們不能在工作中發(fā)揮潛能,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無法建立長期的戀愛關系。這些泛化了的內容很難確定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無法成為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目標。
2 圖式的概念及生物機制
2.1圖式的概念
Beck在1967年發(fā)表的《抑郁癥的認知治療》中提到,抑郁癥是由于個體存在許多對自身、對世界和對未來的認知歪曲造成的,適應不良的認知圖式是這些認知歪曲的基礎。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認知歪曲上,而對圖式的作用則研究甚少。由于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在治療人格障礙中受挫,與Beck一起工作的Young經過20余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創(chuàng)建了圖式療法(schema therapy)。圖式療法是在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結合依戀理論、客體關系理論、格式塔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整合治療模型。
圖式治療中一個貫穿始終的概念是早期適應不良圖式(early maladaptive schema),治療師通過對患者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的評估、干預和修復,促進患者的改變。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包括認知、情緒和軀體感覺等方面,是個體在童年或青春期形成的關于自我以及自我與他人關系的彌散性主題,這個主題有顯著的功能不良并會影響個體一生。早期適應不良圖式是未滿足的核心情感需要(對他人的安全依戀、自主性和認同感、表達正當需要的自由等)、早期經歷和個體情緒氣質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個體在早期環(huán)境中基本的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作為對當時環(huán)境的一種消極適應,個體建立起自我挫敗的適應不良圖式。早期適應不良圖式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個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可能伴隨個體一生。因為即使這種圖式不再適用于當前的現(xiàn)實情境,但個體為了認知一致性的需要,仍會用歪曲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以及整個世界,圖式影響個體對生活事件的認知加工,個體在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的作用下以自我挫敗的方式生活。
Young等人確定了18種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并根據(jù)未滿足的情感需要的不同,將這些圖式分為分離和拒絕、缺乏自主性和能力、限制不足、他人指向、過于警惕或壓抑五個類別。另外,還確定了回避、屈從和過度補償三種適應不良的圖式應對方式(coping style)。
2.2圖式的生物機制
許多人格障礙患者在生命早期有創(chuàng)傷性經歷,加工創(chuàng)傷事件的情緒記憶與認知記憶的大腦機制是不同的,情緒記憶貯存在杏仁核,認知記憶貯存在海馬和高級皮層。與海馬和高級皮層相比,杏仁核系統(tǒng)有很多不同的特征,杏仁核的信息加工是無意識的、自動化的、泛化的,加工速度比海馬和高級皮層更快,貯存在杏仁核中的情緒記憶是永久性的。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包括情緒、軀體感覺和認知等方面,當個體遇到與形成圖式的童年事件相關的刺激時,貯存在杏仁核中的情緒記憶會無意識的、自動化的先于認知記憶被激活。在與創(chuàng)傷事件相似度很小的情境下,皮層的選擇性信息加工使得認知記憶不會被激活,但杏仁核泛化的信息加工很容易激活情緒記憶,而且這種情緒記憶很難徹底消除。創(chuàng)傷事件的情緒記憶與認知記憶加工機制的不同,為單一的認知方法不能改變圖式提供了解釋。
3 圖式的評估與治療
3.1圖式的評估
圖式治療包括圖式評估和圖式改變兩個階段。圖式評估階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圖式療法。圖式療法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精神病患者不能接受圖式治療。對于有嚴重危機、急、中等程度的物質濫用障礙等患者也不能直接接受圖式治療,但患者的急性癥狀緩解后可以采用圖式療法。
確認患者適合圖式治療后,運用Young的圖式問卷明確患者的圖式,向患者傳授圖式模型的知識,使患者能夠辨認自己適應不良的圖式應對方式,了解自己的應對反應如何使圖式持久化。評估階段還
要運用情緒策略――意象工作,治療師在圖式框架下對患者意象的內容給予解釋。意象工作可以進一步確認患者的核心圖式,理解圖式形成的早期根源,并把早期來源與患者當前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除了圖式問卷的施測以及意象工作外,圖式評估還包括生活經歷訪談和自我監(jiān)測評估等。圖式評估階段結束時,治療師和患者要形成完整的圖式案例化概念,并對包含認知策略、行為策略和情緒策略的圖式治療計劃達成一致意見。建立信任的咨訪關系也是評估階段一個重要內容。
3.2圖式的改變
圖式評估完成后進入圖式改變階段,在這個階段治療師要根據(jù)患者的需要,靈活地將認知策略、情緒策略、行為策略和人際策略結合起來,用更健康的行為反應取代適應不良的應對方式,促進患者圖式和應對方式的改變。
3.2.1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通常在圖式改變階段最先使用,目的是使患者認識到圖式不是絕對的真理,而是有待檢驗的假設。具體的認知技術包括:1)驗證圖式的有效性,列出所有支持和反駁圖式的客觀證據(jù)。證據(jù)涉及患者現(xiàn)在和過去的全部生活經歷。通?;颊呷菀渍业街С謭D式的證據(jù),很難找到駁斥圖式的證據(jù),需要治療師引導患者尋找自身及外界的積極信息。2)重構支持圖式的證據(jù)。治療師將患者視為支持圖式的證據(jù)羅列出來,對這些事件進行重新歸因。對于患者幼年時的證據(jù),可以解釋成早期環(huán)境或父母的局限性所致,并不是幼年時患者的錯;對于來自童年以后的證據(jù),可以解釋成患者將幼年學到的不良應對方式帶到了以后的生活中,使得圖式成為患者生活中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3)評估患者應對方式的利弊。分析患者應對方式的利弊,使患者認識到這些在幼年時具有適應性的應對方式,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中是自我挫敗的,他們應該用更健康的行為取代原來的不良應對方式。4)在“圖式一方”和“健康一方”之間進行對話。借鑒空椅子技術,開始由治療師扮演健康一方,患者扮演圖式一方,雙方就圖式進行辯論,后面由患者自己扮演兩個角色,目標是使患者學會獨立、自動的成為健康一方。5)填寫圖式閃光卡和圖式日記。圖式閃光卡包含駁斥圖式的有力證據(jù)以及圖式激發(fā)時的健康反應,供患者在圖式激發(fā)時閱讀。圖式日記是在圖式激發(fā)時,由患者自己建構應對圖式的健康反應,通常在熟練使用閃光卡后運用,以上5個認知技術之間有前后聯(lián)系,治療中通常按照上述順序運用它們。有效的認知策略使患者認識到自身圖式及應對方式的弊端,并學會在圖式激發(fā)時運用認知技術與圖式作斗爭。
3.2.2情緒策略
圖式治療通過意象工作喚起患者與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相關的情緒,并對處于這種情緒下的患者進行再撫育,部分滿足患者童年時未獲得的情感需要,使患者獲得新的情緒體驗,并從這種正性的情緒體驗中得到自我改變的力量。對很多有人格問題的患者而言,情緒策略的效果是最顯著的。
情緒策略通常在認知策略之后使用。治療師引導患者想象童年時與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相處的負性情境,幫助患者表達在那個情境下憤怒、悲傷的強烈感情。表達憤怒幫患者意識到自己有情感需要的權利,并把已內化的父母批評聲音與自己分離;表達悲傷幫患者認識到童年時適用的圖式現(xiàn)在已不再適用,同時幫助患者產生對童年自我的同情,真正做到原諒自己。在患者處于強烈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治療師在獲得患者允許后進入想象的情境,對這個脆弱的兒童進行再撫育,部分滿足他們沒能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需要,讓患者能夠從脆弱兒童模式逐漸進入到健康成人模式中。另外患者還可以在會談外給那些曾經傷害他們的人寫信,在信里表達他們的感情并肯定自己的需要。這些信只在治療會談中閱讀,并不寄給收信人。
3.2.3行為策略
行為策略幫助患者克服行為改變中的障礙,減少復發(fā)的可能性。經過圖式評估和認知、情緒策略,可以明確患者的不良應對方式是回避、屈從和過度補償中的哪一種,行為策略就是要幫助患者用更健康的應對方式來取代原來適應不良的應對方式。
行為策略每次致力于改變一種行為,而不是一次改變整個行為模式。與認知行為治療不同的是,圖式治療不是從容易改變的行為著手,而是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圍內把最嚴重的問題行為作為最先攻克的目標?;颊咴谥委熤杏孟胂蠛徒巧缪輥砭毩暯】敌袨椤V委煄煄椭颊咴O計行為家庭作業(yè),同時也使用傳統(tǒng)的行為技術,如放松訓練,自信訓練,憤怒管理以及對恐懼情境的逐級暴露等。治療師要使患者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同伴選擇和生活決定如何使圖式持久化,幫助患者作出更健康的選擇,以打破患者原來自我挫敗的生活模式。
3.2.4人際策略
人際關系問題是許多人格問題患者的核心問題。圖式療法認為,咨訪關系是患者人際關系的集中體現(xiàn),在咨訪關系中患者的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很容易被激活,此時治療師要開放、直接的探討患者的圖式和應對方式,運用認知、行為和情緒策略,與患者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訪關系,使患者獲得與他人建立安全依戀關系的新體驗。圖式療法的咨訪關系有兩個特征,一個是共情對質的治療姿態(tài),另一個是有限制的再撫育。共情對質,是表達對圖式形成和固化的理解,同時使患者面對改變的必要性,尋找共情和對質間最適當?shù)钠胶恻c。有限制的再撫育,是在治療關系的適當范圍內,提供患者需要但童年時沒有被滿足的情感需求,使患者得到一種“矯正的情感體驗”。
圖式治療不僅關注患者的圖式和應對方式,也關注治療師可能存在的圖式和應對方式,在咨訪關系中治療師圖式的激活會阻礙治療進程。圖式治療師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圖式和應對方式,也需要在治療早期評估自身圖式和應對方式對特定患者的影響。如果評估結果是治療師圖式可能在治療中被激發(fā),那么治療師可以在治療前作好充分準備,在治療中隨時保持清醒的覺察,并在必要時尋求督導的支持。但如果治療師認為自己目前還無法處理自身圖式被激發(fā)的情境,則應該在正式治療前尋求轉介。圖式治療理論闡述了10種治療師圖式和應對方式對咨訪關系的消極影響,對實施有效的治療很有借鑒意義。
4 圖式療法與修改后的認知行為療法的比較
為治療人格障礙患者,Beck和同事對認知治療模型作了修改,并把人格看作是“特殊的社交、動機和認知-情感過程”,人格包括行為、思維過程、情感反應和動機需要,圖式是構成人格的基本成分。Alford和Beck在1997年提出圖式概念“為促進一定心理治療方法的整合提供了一個共有的語言”。按照Beck的模型,“核心信念”代表了圖式的內涵,即認知內容。Beck的新模型也更強調治療關系的重要作用。圖式療法與修改后的認知行為療法有共同點也有差異。
4.1圖式療法與修改后的認知行為療法的共同點
Young創(chuàng)建圖式理論前主要受到Beck的認知治療的影響,所以這兩個理論有很多相似之處。概念上,兩個理論都強調人格的認知、動機、情緒、遺
傳構成、應對機制以及文化影響,都認同關注人格的有意識需要和無意識需要兩個方面。治療方法上,二者都鼓勵患者和治療師之間的高度合作,也倡導治療師在引導會談和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兩個理論都認為經驗在認知改變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都鼓勵患者糾正包括圖式在內的認知;二者有很多共同的認知技術和行為技術。
4.2圖式療法與修改后的認知行為療法的區(qū)別
雖然有這些相似性,但圖式治療和認知治療在治療方法上仍存在很大差異。認知治療最初是用于減少軸I障礙的癥狀,而圖式治療從一開始就關注人格障礙和慢性終生問題,緩解癥狀的技術與改變人格的技術有很大的差異,這可能是二者差異的重要原因。
第一,圖式治療是“由里及表”而不是“由表及里”的。圖式治療從核心問題――圖式著手,逐步在圖式與表層認知(如自動想法和認知歪曲)之間建立聯(lián)系,最終促使患者從內到外的改變。而認知治療師從表層認知入手,即使患者的核心信念在治療中沒有改變,但他的癥狀很可能也會減輕。在圖式治療早期,治療師關注的是患者的慣用模式而不是當前問題,治療師會在患者圖式、應對方式和模式上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圖式治療沒有很強的結構性,治療師很少作正式的議程安排,治療療程較長。相反,認知治療把緩解患者癥狀作為主要目標,并不關注患者的慣有模式,治療進程有明確的日程安排,通常療程較短。
第二,圖式治療強調早期經歷。認知治療不重視童年經歷,不關注患者認知信念的來源,包括核心信念的來源。圖式療法認為患者的早期經歷是圖式形成的根源,患者在童年時的正常情感需要沒有被滿足導致圖式的形成。了解患者的早期經歷可以為患者圖式的形成提供合理解釋,這能幫助患者從情感上遠離圖式。圖式治療理論闡述了18個圖式形成的常見原因,并且有評估這些原因的工具。圖式治療的情緒策略大多是在與童年經歷相關的意象工作中實現(xiàn)的。
第三,意象工作是圖式治療的重要技術。認知治療只會在行為練習中運用想象技術,而不會把它作為治療的關鍵部分。而圖式治療中意象工作是一個重要的治療策略,通過意象工作,探索圖式的形成根源,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并對患者進行有限制的再撫育。許多有關認知治療的文獻中提到,“棘手認知(hot cognitions)”(強烈情緒下的想法)比“冷靜認知(cold cognitions)”(情緒平穩(wěn)時的想法)更容易被改變。意象工作是會談中刺激棘手認知的有效方法,但認知行為治療并未充分利用這個技術。
第四,治療關系的作用不同。兩種理論都認可治療關系對治療的重要性,但運用它的方式完全不同。認知治療中治療關系是促使患者配合治療的媒介,是完成治療過程的載體,只有在治療關系阻礙了治療進展時,治療師才會關注治療關系。圖式治療中治療關系是促使患者改變的主要方法,是實施治療的基本策略之一,治療關系被看作是評估和改變患者人際關系的最佳情境。圖式治療以兩種模式運用治療關系,一個是當圖式在會談中被激活時,在不超出治療關系的范圍內,以共情對質的態(tài)度評估和改變圖式;另一個是在治療關系中完成有限制的再撫育,向患者提供童年時未滿足的情感需要,使患者獲得一種“矯正的情感體驗”。
5 研究展望
5.1當前的實證研究
圖式治療是以認知行為療法為基礎結合多個理論流派形成的整合理論,起初用于治療難以治愈的人格障礙患者,對于有人格問題的軸I障礙患者,在其急性癥狀緩解后圖式療法也適用。后來You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圖式治療對于慢性抑郁、焦慮、進食障礙、夫妻問題、維持滿意的親密關系等問題也有顯著療效。對于罪犯和防止物質濫用復發(fā)也有幫助。
圖式治療的臨床效果也得到其他國家學者的實證研究支持。挪威的Nordahl運用圖式療法治療6個邊緣型人格障礙(按照DSM一Ⅳ的診斷標準)患者,療程最短18個月,最多36個月。結果表明,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都得到系統(tǒng)的改善,其中5個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治療結束后保持了1年以上,有3個患者在治療結束時已不符合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英國的Bamlber運用Young的圖式療法治療一個患恐怖癥達30年之久的47歲男子,該男子采用藥物治療、精神分析治療、催眠和認知行為治療都沒有效果。經過7個月的圖式治療后,患者的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分數(shù)顯著降低,許多早期適應不良圖式分數(shù)為零,患者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
5.2未來展望
心理治療理論發(fā)展到今天,不同理論流派間的借鑒和融合已屢見不鮮,臨床實踐者更關注的不是流派歸屬問題,而是產生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圖式療法就形成于這樣的背景下。由于傳統(tǒng)認知行為療法在治療人格障礙中受阻,Young創(chuàng)建了包含認知、行為、情緒和治療關系等多個要素的圖式治療。圖式治療既采納了認知行為治療的認知策略和行為策略,還體現(xiàn)了心理動力學派對早期經歷和治療關系的重視,同時也強調了格式塔理論中情緒宣泄的重要作用。圖式治療的發(fā)展并不是對認知行為治療的全面質疑,實際上具有急性癥狀的軸I障礙仍適合運用認知行為治療,而由人格造成的慢性問題則適于采用圖式治療,兩種治療方法的側重點不同。圖式療法的整合優(yōu)勢為其未來發(fā)展帶來空間,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治療理論,圖式療法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圖式療法的理論架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圖式治療理論包括認知、行為、情緒和咨訪關系四種治療機制,每個機制能夠實現(xiàn)不同的功能,但四種機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治療中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清楚,這就不利于在治療中靈活地將它們結合起來,實現(xiàn)最好的治療效果。對于有較好療效的個案,也很難識別是某種機制更有效,還是幾個機制的共同作用產生效果。
第二,對圖式治療的有效性還沒有嚴格控制的研究。雖然已有單獨個案的研究證實了圖式療法的效果,但目前還沒有圖式療法與其他心理治療方法的比較研究,特別是與治療人格障礙的相關方法如辨證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的比較。對于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沒有與其他療法比較的效果研究顯然還缺乏更好的說服力。
第三,樣本數(shù)量較少,推廣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圖式治療主要針對人格障礙患者和有慢性人格問題的患者,這類患者的數(shù)量不多而且求治動機較差,尋找被試本身有一定困難。另外由于圖式治療的療程相對較長,加之人格問題的復雜性,治療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個研究中對大量被試實施治療比較困難。因此目前的圖式治療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人數(shù)都比較少,樣本缺乏代表性,這為圖式治療效果的推廣帶來一定的限制。
第四,如何評估圖式治療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圖式治療不以減輕患者癥狀為主要目標,而是通過改變患者的早期適應不良圖式來改變患者的生活模式,這對圖式治療效果的評估帶來很大挑戰(zhàn)。圖式問卷可以評估患者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的變化,但是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的變化能否充分體現(xiàn)患者的核心問題和生活模式的改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果運用癥狀評估證明療效,又與圖式治療不致力于緩解癥狀的初衷有一定矛盾。
關鍵詞: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教學體系 史論結合
政治理論教學內容體系作為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主體貫徹教學大綱、實施教育教學過程、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載體和媒介,該體系構建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端枷牒椭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作為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當代中國理論教育,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干課程?!笆氛摻Y合”成為該課程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著力點和主要抓手。
一、史論結合教學內容體系改革、重建的必要性
所謂史論結合,也稱史論統(tǒng)一。所謂史,是指歷史事實,具有具體性和過程性,所謂論,是指理論原則、經驗總結及其實際運用,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1]。高校本科通用教材面世以來,其間又進行多次修訂,該教材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和進行組織教學的教學內容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史論結合,以論為主是本課程的特色?!盎驹怼笔瞧淅碚摶A,“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其歷史背景。教材“論”和“史”過于簡略。作為教學內容,前者會造成理論深度不夠,不能以理服人;后者,事實不夠清晰具體,不能以歷史形象感人。
2.中國化作為教學內容體系的主線,是教學內容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支撐點。其一,對此介紹過于簡單,其過程和規(guī)律在教材內容體系中展示不夠充分,不能真正起到統(tǒng)領全局的作用;其二,教材前后邏輯線索不夠一致,結構層次不夠清晰。“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的主線沒有貫徹至整個教材體系,前后不夠一貫;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般來說,二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交叉。至少,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和探索應該是后者的邏輯起點)在教材的“總論”分析中邏輯較混亂,結構層次不清。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教材重點和教學的重點,其本身內容的概括和介紹不僅是其理論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整個理論體系的學習和理解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而教材對此著墨不多,介紹過于簡單,其內容不夠統(tǒng)一。其一,總論中沒有把該理論作為統(tǒng)一理論而是當做四大理論成果進行概括和介紹的。其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具體理論的安排,沒有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身邏輯層次進行安排,顯得結構不夠嚴謹,層次不夠清晰。
4.教材內容是以理論自身內在邏輯而不是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進行組織和安排,所以要把傳授理論知識與培養(yǎng)認知能力結合起來,就需要按照認識規(guī)律結合學生認知過程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構建適合教、學互動的新的教學內容體系。
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改革和重建很有必要,對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調動師生教、學的積極性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史論結合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構建的作用與意義
史論結合,邏輯嚴密、體系完整有序、結構層次清晰的教學體系具有諸多優(yōu)點:邏輯主線前后一貫,充分展示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歷史進程;理論深刻具體、歷史真實可感,能夠以理服人,具體感人;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兼顧社會熱點和理論難點;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既符合理論自身的邏輯又兼顧學生認知規(guī)律,貼近學生認知過程;教學相長,既符合理論自身的發(fā)展過程、反映教學規(guī)律,又有利于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
1.邏輯嚴密、脈絡、結構清晰的教學內容體系,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高授課的實效和水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結構層次,有助于更完整、準確地掌握有關內容、結構和體系。
2.充分反映學生認知過程和貼合學生思想實際的教學內容體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順利完成教-學知識理論的對接和正向遷移;能夠滿足學生解疑釋惑的學習需要,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認知水平,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教育功能。
3.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本身就是教師貫徹教學大綱要求、依據(jù)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和構建是教師不斷研究教學內容、熟悉教學對象和總結教學規(guī)律的過程。它既可以督促教師總結和研究教學規(guī)律、學習和研究教材內容、結構、體系和相關理論知識和歷史背景,是教師結合自身理論素養(yǎng)和社會閱歷進行再創(chuàng)新的過程,又是了解學生思想實際和認識社會實際的過程,有助于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強化授課效果。
三、史論結合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以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中國化的的兩大理論體系為結構框架,按總分結構改革和重建《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內容體系。整個教學內容體系由三大編目組成,即第一編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理論成果及其精髓;第二編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思想);第三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總論部分“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理論成果及其精髓”按其內容分為兩章:第一章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第二章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其中第一章包括:第一節(jié)只有才能救中國、第二節(ji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一般規(guī)律、第三節(ji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第四節(jié)中國化的兩次飛躍及其意義;第二章保持原有教材的架構。該部分以中國化為經、以中國化理論成果為緯,概述中國化進程中的兩大理論成果,介紹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歷史進程;運用中國化的一般規(guī)律解讀其歷史過程,闡述中國化的幾個重大理論成果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體系、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幫助學生弄清楚為什么要中國化?什么是中國化?如何中國化?馬克思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是什么?中國化的一般規(guī)律和歷史經驗是什么?
分論第一部分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按總分結構構建教學體系,依次為:第二章思想(總論)、第三章理論、第四章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該部分運用中國化的一般規(guī)律解讀思想形成的歷史過程,闡述: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什么是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即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意義如何。
分論第二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的建設理論”是教學的重點,按照總分結構依次安排: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總論)、第六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基本道路、基本制度)、第七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戰(zhàn)略與總體布局、第八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動力、第九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部條件、第十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該部分運用中國化的一般規(guī)律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歷史過程,闡述: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建設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和歷史意義如何。
概論教材體系經過2013年和2015年的修訂,糾正2010年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分作四個理論問題,把該理論作為完整理論體系進行編排,增加了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作為中國化兩大理論之間銜接和過渡,更好地實現(xiàn)了史論結合,以論為主的教材編排意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