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配樂散文朗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配樂散文朗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配樂散文朗誦

第1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景,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

列寧曾十分強調(diào)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散文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應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新課的導入,教師可以運用聲情并茂的開場白,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把學生帶入課文特定情境中。

有人說開講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定調(diào)”,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說法。“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欲望。特別對那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教師宜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基調(diào)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動情的肺腑之言,帶學生置身于教學內(nèi)容相應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chǎn)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如朱自清的《綠》可以這樣開講:“春天,給人們無限的希望與蓬勃的活力;秋天,也會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們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機。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寫就的散文小品《綠》,則是把對光明和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滿蘊在對一潭秋水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描繪中。今天,就讓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帶領’我們?nèi)ヮI略浙江仙巖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綠’吧!”

學生置身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這種特定的情境中,就會帶著一種對“美”的憧憬和急于領略美景的審美期待,進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情感的共鳴,可以轉化為學生自覺審美的“催化劑”,使學生產(chǎn)生新的審美追求,主動去尋美訪勝,采擷珠寶,從而深潛到文章所構筑的內(nèi)部世界,領悟文章所營造的美學意境。

二、品析詞語,開拓審美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對于那些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優(yōu)美散文,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開拓其審美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極富藝術表現(xiàn)力的詞語,引導學生深悟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藝術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詞以一字為工”。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一些精彩的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和無窮魅力。如教學朱自清《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在賞析“月下荷塘”這一極富詩情畫意的語段時,可引導學生揣摩“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nèi)涵,品味“羞澀”、“裊娜”等詞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樣的情趣;在賞析“塘上月色”這一精彩段落時,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一系列動詞“瀉”、“浮”、“洗”、“籠”,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點?”(以動態(tài)的詞描寫靜態(tài)的景)、“營造出一種什么樣的意境?”通過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作者在用詞遣句方面的功力,體味文章的意境美。現(xiàn)在學生閱讀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瀏覽情節(jié),對一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總是一掠而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點撥,讓學生在鑒賞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深刻體會作品的內(nèi)蘊美,通過對美的形象的感受,對美的本質(zhì)的認識,去領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和美學價值,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師還可以通過聯(lián)系具體語境對語言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生對作者選詞造句的深意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樣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塘上月色”這一段落,為加深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微和妙處,教師可以找出其它同義和近義的動詞讓學生作比較,如把“瀉”換成“淌”或“照”,把“浮”換成“升”,把“籠”換成“包”,表達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導學生比較分析,在思索中讓學生領悟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產(chǎn)生如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通過比較來揣摩、領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吸收這些典范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審美想象和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語文素質(zhì)。

三、配樂朗讀,提升審美情操

“文學的本質(zhì)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一些經(jīng)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語言還不夠,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極濃的散文,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作為朗讀背景,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提升審美情操。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曾多次嘗試以音樂作為媒體進行散文教學,效果是明顯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情景交融、境與情合、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我預先剪輯了三段經(jīng)典民樂(一為《二泉映月》、一為《春江花月夜》、一為《梁?!罚┳鳛榕娜肭榈挠|發(fā)點,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點后,用錄音機播放出來,要求學生用心去聽,把握音樂旋律的感情基調(diào),選擇一段旋律作為課文文段的配樂朗讀的音樂。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音樂的感染力來喚醒學生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對節(jié)奏、旋律、音響等聽覺表現(xiàn)進行分解和綜合等心智加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

但是,這種審美感受和體驗畢竟是高層次的審美境界,學生不一定都能上升到這一審美層次,有些同學有這種審美體驗,但也是瞬間的,怎么樣來保持和強化這種審美活動呢?因此,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從“配樂美讀,提升情操”入手。配樂朗誦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時也為了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會,調(diào)動其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我利用樂曲《春江花月夜》作為課文朗讀的背景,要求學生主動起來進行配樂朗誦的表演,使學生廣泛參與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的實踐活動,通過審美對象誘發(fā)的美感,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激情,用藝術美的力量來使學生的心靈世界向美好方面轉化,進而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提高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審美心理結構的形成和發(fā)展。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朗讀實施點撥與指導,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閱讀和欣賞抒情散文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入情入境地朗讀散文的能力,同時,音樂與文學語言的結合,也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操。

四、音樂作文,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的再遷移訓練。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和文學有許多相通之處,特別是其廣闊的情感空間和想象空間,為人們的審美想象提供了一個自由馳騁的大天地,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又最能撥動青年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散文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音樂非常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抓住這個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很好的契機,教師進行一些聽音樂作想象作文的訓練課,利用音樂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審美因素,來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讓藝術和文學語言溝通起來,讓美的因素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發(fā)達的個性。如高一冊散文《荷塘月色》教學結束后,筆者以經(jīng)典民樂《二泉映月》為音樂材料,要求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聽完音樂后,當堂想象作文,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審美聯(lián)想和審美想象。實踐證明,這樣的情境作文比一般的命題作文更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更易于塑造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zhì)。

第2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2.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發(fā)展想象力,。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幻燈片若干(配樂朗誦散文),錄音機一臺、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神奇的魔術棒,看一看它會變什么小動物?(教師變魔術)對了!是小鳥。”

2.師:“在大森林里,有許多許多大樹,大樹上有許多許多小鳥,小鳥都愛唱歌,小鳥的歌會落在什么地方?(幼兒想象表述)

3、過渡:“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一聽散文里是怎么說的?”

[放音樂1]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內(nèi)容。

提問:(1)小朋友,剛才聽的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聽了這首散文,你覺得怎么樣?

(2)散文里你聽到了什么?

過渡語:小鳥的歌會落在什么地方?那里變得怎么樣,我們再來聽一聽散文。

[放音樂2]

三.分段感知散文內(nèi)容。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并朗誦散文。

第一段提問:森林里有什么?大樹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第二段提問:小鳥的歌灑向哪里?在樹枝的縫隙里瀉成了什么?

小鳥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結出了什么?

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么?

第三段提問:小鳥的歌投進溪水里,游成了歡蹦亂跳的什么?

師:“你聽,森林里到處都是小鳥的歌?!?/p>

教師小結: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里,哪里就會變得很美、很美!

四.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幼兒觀察畫面,一起輕輕地念散文。

師:“我們用優(yōu)美的聲音輕輕地念一念散文?!?/p>

(2)啟發(fā)幼兒根據(jù)畫面大膽講述來散文內(nèi)容。

師:“小朋友念的真不錯!下面請小朋友拿著圖畫紙,按著1、2、3、4的序號把這首好聽的散文念出來,你可以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也可以念給后面的老師聽。

(3)幼兒完整念散文一遍。

五.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1)討論: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里?長出什么?

(2)師:“下課后我們把小朋友說的話,畫成美麗的畫,然后編進散文,好嗎?”

六.結束部分。

第3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的確,當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生命教育,而應試要求仍然具有一定市場的時候;在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壓力日益增加,而國民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日益需要與國家發(fā)展相適應的今天,教育對未成年人的培養(yǎng)與塑造又遭受到各方指點與放大的情形下,如何堅守教育對提升人的生命的精神境界的信仰,成為了一個讓諸多班主任困惑的選擇。是成為激流勇進的弄潮兒,還是成為引領未來的“人的精神”的燈塔,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有鑒于此,在吸取了曾經(jīng)舉辦“舌戰(zhàn)群儒,三國論辯”辯論賽的基礎上,結合如今高二(1)文科重點班的實際,開始探索實踐通過演講活動提升學生精神品質(zhì)和人生境界。

一、循序漸進,逐步突破自我的心理壁障。

如何突破學生在正式場合敢于表達這第一關,我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也就是讓學生進行“三分鐘配樂朗誦”。學生選擇什么樣的文章進行朗誦,可以反映學生學生在當下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同時也可以允許學生自我創(chuàng)作進行配樂朗誦。關于示范效應、音樂背景、多媒體背景、講臺布置和活動主持、攝像拍照方面,我也有意地引導學生朝著有品位、正式化方向發(fā)展。

起初,學生以為就是捧書朗讀而已,忽略了誦讀時的情感和身體語言的配合,我特意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優(yōu)秀的國家播音員和演員的朗誦視頻,如央視2008年2009年新詩朗誦會和《不朽》等視頻,讓學生觀察模仿、借鑒學習。

由于上個學期我推行了“月讀書有感計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野性的呼喚》《狼圖騰》《追風箏的人》《相約星期二》《達芬奇密碼》(或《觀世音密碼》)《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圍城》以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和周國平、李澤厚、季羨林、宗白華、朱光潛等作家的散文以及《意林》《讀者》《詩文選粹》等雜志,由于正在學習古代詩歌和散文,所以暫時沒有推薦這方面的作品。從學生朗誦的文章來看,他們大多選擇的是引導向美向善、人文情感的優(yōu)秀散文,也有自我對當下的困惑和突圍。

在音樂引導方面,則有意識地從網(wǎng)絡搜尋到一些典雅優(yōu)美的輕音樂,諸如卡洛兒、班得瑞、神秘園和央視“電視散文”的配樂。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而忽略了中國古代“樂教”的風化作用,因為學生中當下流行的往往是情啊愛呀的歌曲、浮躁喧囂的打擊樂,而純音樂、輕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品味普遍不高,或者根本就是盲區(qū)。在活動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開始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僅不排斥高雅,而且以此開始有意識地通過音樂陶冶情操。

在多媒體背景上,我也從網(wǎng)上找了些唯美典雅的背景,后來又適當允許信息計算機課代表尋找一些圖片并進行有選擇地更換。而講臺布置上,也讓當天的值日生清潔桌面,并且放置了一盆不凋零的塑料花。

在活動主持方面,放手讓文藝委員徐祥鳳開展。由于時間選定在周三下午的第四節(jié)自習課(同時也是教師集中會議時間)和周六下午的第四節(jié)班會課(由于教務處安排了周一下午第四節(jié)課的課程,所以只能推移)。開始的時候,文藝委員只是宣讀讓學生朗誦,自己站在講臺旁,后來她開始將每次五到十個學生的朗誦內(nèi)容和題目進行串詞,越來越朝著連貫鎮(zhèn)定的方面優(yōu)化。

在攝影拍照方面,我也有意識地培養(yǎng)汪雅麗、繆玉萍使用數(shù)碼相機,教授一些拍攝的基本技巧進行活動資料的收集。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鍛煉,每個學生都上了兩到三次講臺進行朗誦,雖然大多學生仍舊不敢直面臺下的同學,但在選擇音樂音樂、多媒體背景和鏡頭前,學生們起碼可以在講臺上站住了。也有表現(xiàn)極其優(yōu)秀的,如劉露,一開始就脫稿;如李捷,也能敢用不流暢的方言講話;如陳飛洋,用自己制作的flash作為背景深情朗誦;如許健冰,朗讀自己寫就的心聲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學生開始傾聽同學的心聲,學生開始尊重同學的挑戰(zhàn),學生開始寬容同學的膽怯,學生開始用掌聲鼓勵與喝彩,學生也開始認識到活動對于自我能力培養(yǎng)和精神性格塑造的意義。同時,我也在觀看之后,適當?shù)卦谒较吕飳δ承W生進行表現(xiàn)的點評和反映出的班級、個人情緒心理問題的疏導。

二、展現(xiàn)才華,讓講臺成為學生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舞臺。

經(jīng)過了上個學期的打磨,開始了“三分鐘演講”的新的挑戰(zhàn)。事先,我也向?qū)W生進行了活動安排的心理預設。雖然學生在口頭上笑著叫嚷難度太大,但是我知道,有些時候,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教師推動的。由于有了上個學期的鋪墊,所以本學期的活動開展非常順利,甚至出現(xiàn)了可喜創(chuàng)新的局面。

首先,在活動開展前讓學生觀看“復旦大學新生演講賽”和大學生的一些演講的視頻,通過高起點讓學生在一開始就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在課堂上讓學生認識到演講是我們綜合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zhì)展現(xiàn)提升的重要性。當然,我沒有告訴他們,我們班有不少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如果僅僅通過師生談話進行心理疏導的效果,沒有用開展活動讓學生自己挑戰(zhàn)嘗試來的效果更好。起點有點高,學生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我相信他們能夠做好!

這一次沒有了那么多的背景設置,非常簡單,只有三尺講臺和多媒體背景。面對臺下的同學,面對攝像頭,自己創(chuàng)作文稿,不允許攜帶稿件(除非偶爾利用文稿提示思路),可以臨場發(fā)揮,時間必須在兩分鐘到五分鐘。主持人在事先會對下一次演講的同學公布名單,也會主動了解同學演講地內(nèi)容和題目進行串詞,更會引導學生穩(wěn)定氣氛了。攝影拍攝的還是汪雅麗和繆玉萍。而我,學生大多已經(jīng)是不太在意我是否在教室內(nèi)了。

一開始,汪志強就對《200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有自我獨到的思考;吳莉莉就表現(xiàn)出睿智穩(wěn)重的風范,開了一個良好的頭。之后,陳影文采斐然的學思心得震撼了全班,贏得了長久不息的掌聲;董海月恣肆的演講結合著勵志音樂的結尾,留下了回味無窮的遐思;徐亞文手舞足蹈的詼諧讓輕松的笑聲在教室里回蕩。這里有對時政的新鮮評論,這里有對經(jīng)濟的密切關注,這里有對軍事的強烈興趣,這里有對科技的宣傳普及,這里有對文學的虔誠向往,這里有對自我的深刻反思,這里有對大家的衷心希望……到期中考試前夕,每個學生都已經(jīng)演講過一輪了。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精彩萬分,但是對于他們自己,都是精心地準備,有了自我的突破;雖然還有一些同學參考別人的文章、不能脫離開文稿、不太敢面對臺下同學的眼睛,但是當他們站在講臺上,他們沒有誰愿意認輸,即使下來后臉紅腿軟。通過學生的演講,我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閃光的思想;通過學生的演講,我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年輕的激情;通過學生的演講,我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青春的困惑;通過學生的演講,我也見證著他們成長的痕跡。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們已經(jīng)將這項活動變成他們自己的活動了,不在是老師硬性要求的了。他們期待著,準備著,展示著,微笑著,喝彩著,鼓勵著……

在一周的演講結束后,主持人會在同學主動報名的基礎上,安排一次勵志歌曲學唱的活動,唱出青春的豪情,唱出一周的辛勞,唱響拼搏的號角,唱響高二(1)班的熱情!有《我的未來不是夢》,有《愛的陽光》,有《奔跑》,有《年輕的戰(zhàn)場》……

第4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設計活動前,我先了解詩歌的意境,感受詩歌的美感,分析詩歌語言的特點。設計活動時,我圍繞幼兒詩歌學習的形式經(jīng)驗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這首散文詩較長,從便于幼兒理解、記憶的角度出發(fā),我選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園里看得到的是……”“花園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作為教學內(nèi)容;基于幼兒的學習離不開生活經(jīng)驗和親身感受的特點,我?guī)Ш⒆觽冏哌M春天的小花園,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與發(fā)現(xiàn)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不可或缺的鋪墊,以便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從已有經(jīng)驗談起,逐步從用口頭語言表達轉換到用文學語言表達。

活動一

目標:

1.在觀察和認識春天花園里各種生物的基礎上,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句和意境。

2.在欣賞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的結構線索“花園里看得到的是……”“花園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以及重復句式“還有……還有……”“這是……這是……”“因為……因為……”。

3.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節(jié)奏、韻律和美感,初步嘗試運用輕重不同的語氣、高低不同的語調(diào)、快慢不同的語速朗讀文學作品的片段,對朗讀文學作品產(chǎn)生興趣。

準備:

1.春天,帶領幼兒感受小花園的景色,使幼兒對小花園里的生物產(chǎn)生興趣,為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積累經(jīng)驗。

2.根據(jù)散文詩內(nèi)容設計的PPT課件(圖3、4、5、6),班得瑞的《迷霧的森林》(MP3音樂),分別貼有“看得到”和“看不到”文字與圖片的兩塊小黑板(圖1、2),幼兒觀察花園之后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

過程:

一、回顧經(jīng)驗,理解內(nèi)容

1.引導幼兒觀看在花園里拍攝的照片,激發(fā)幼兒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最喜歡去小花園了,請你們來看看這些照片(播放幼兒在小花園里玩耍的照片),講一講我們在小花園里做什么。

2.請幼兒回憶并講述在小花園里觀察到的事物。

師: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

3.請幼兒將自己在花園里觀察時畫的作品貼在相應的黑板上(見圖1、2),進行分類。

4.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花園里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是什么。

師:花園里,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么嗎?

(1)教師在音樂背景下朗誦散文詩中的段落。

師: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只要它們不動,你就很難看到。因為樹葉是小蟲的隱身衣,因為草是蚱蜢的隱身衣,因為花是蝴蝶的隱身衣,因為……穿上隱身衣,它們就好像不見了。

(2)引導幼兒理解“隱身衣”的含義。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隱身衣嗎?(就是穿上后能讓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衣服。)

師:為什么我們看不到小蟲、蚱蜢和蝴蝶了呢?(穿上樹葉、草、花等隱身衣,它們就好像不見了。)

二、欣賞與感受,理解散文詩的語言特點

1.配樂朗誦,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節(jié)奏和美感。

2.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特點。

師:好聽嗎?你覺得朗誦散文詩和我們平時說話在表情、語氣、語調(diào)上一樣嗎?

師:詩句里說了些什么?

師:你喜歡聽嗎?你最喜歡聽哪一段,為什么?

3.引導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語言和句式特點。

三、學習朗讀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特點

1.播放PPT,將詩句和畫面對應起來(如圖3、4、5、6),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特點和內(nèi)容。

2.教師朗誦,幼兒跟念。

教師朗誦時,根據(jù)散文詩的畫面內(nèi)容,語氣上要有輕重的區(qū)別,語調(diào)上要有高低的不同,語速可或快或慢,同時還可以加上一些動作。比如,在朗誦“這是樹的根,這是草的根,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這是蚯蚓挖的隧道,這是小螞蟻的家,這是小螞蟻的蛋”這一段時,可以輕一點、快一點,還可以加上用手指指向不同地方的動作。

3.幼兒分組朗讀散文詩。

幼兒朗讀完后,教師對幼兒朗讀時的語氣、表情、語調(diào)要作出恰當?shù)脑u價,并給予適當?shù)墓膭?,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散文詩的特點。

四、再次朗誦散文詩,保持幼兒的文學作品學習興趣

教師請幼兒挑選散文詩中的一段內(nèi)容,并在音樂伴奏下為幼兒朗誦這段內(nèi)容,以激發(fā)幼兒進一步學習散文詩的興趣。

活動二

目標:

1.能較熟練地朗讀散文詩,能嘗試根據(jù)散文詩的節(jié)奏、韻律和語句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和語速進行表現(xiàn),并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在觀察春天花園的基礎上學習初步運用文學語言仿編散文詩中的語句。

準備:

1.幼兒已在第一次活動中學習這首散文詩。

2.根據(jù)散文詩內(nèi)容設計的PPT課件(同活動一),班得瑞《迷霧的森林》(MP3音樂),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圖畫書《花園里有什么》(由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過程:

一、復習散文詩,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nèi)容、結構和句式

1.復習散文詩的名字。

師:上次活動中,我們學習了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名字叫什么?

2.復習散文詩第一段并嘗試仿編。

師:這首散文詩有幾段?第一段說的是什么?

(1)出示圖3、圖4,請部分幼兒上來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花園里看得到的是……”。朗讀完后,對幼兒朗讀時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以及臉部表情進行點評。

(2)鼓勵幼兒將自己看到過或畫過的“花園里看得到的東西”以朗誦的語氣加到第一段中。

教師朗誦開頭“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漿草、金盞菊……”,以激發(fā)幼兒的情感,最后帶領幼兒集體收尾:“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我說不完啦!”讓幼兒感受到仿編的樂趣。

3.復習散文詩第二段。

(1)出示圖5、圖6,請幼兒集體朗讀散文詩的第二段“花園里,看不到的是……”。

在朗讀前,教師與幼兒以討論的方式分析朗讀時的情感表達方式,如“念‘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時,應該輕一點還是響一點?為什么”,從而讓幼兒感受語氣的輕重帶來的不同的聽覺感受。

(2)幫助幼兒理解重復的詞句“這是……,這是……,這是……”。

4.復習散文詩第三段。

請幼兒集體朗讀第三段“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

二、初步學習創(chuàng)編,感受與理解口頭語言和文學語言在表述上的不同

1.請幼兒結合已有經(jīng)驗講述“真的看不見的是什么”。

師:有些東西是真的看不見的。它們要用耳朵才能聽得見,要用鼻子才能聞得到。是什么?(請幼兒結合已有經(jīng)驗進行講述。)

2.引導并鼓勵幼兒用好聽的、像詩一樣的句子進行表達。

例如,當幼兒說“花的芳香”時,教師先予以肯定,再進一步引導:“花在哪里呢?如果前面再加上‘那就是’,念起來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幼兒創(chuàng)編出了“那就是百花叢中花的芳香,那就是大森林里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句子。

3.在音樂伴奏下,教師起頭念,鼓勵幼兒有表情地接著朗讀自己創(chuàng)編的句子,感受成功與快樂。

三、介紹圖畫書《花園里有什么》,激發(fā)幼兒朗讀散文詩的興趣

1.出示圖畫書《花園里有什么》,總結散文詩的特點以及與故事的不同之處。

2.將圖畫書《花園里有什么》分發(fā)給幼兒,請幼兒帶回家去看,要求愛惜圖書。

評析:

“如何幫助幼兒獲得文學作品的形式經(jīng)驗”是許多教師感到比較困惑的問題。特級教師蔣靜設計和指導的大班散文詩學習活動“花園里有什么”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思路。

1.按照幼兒文學形式學經(jīng)驗設計活動目標

散文詩《花園里有什么》的語言簡潔而優(yōu)美,具有多節(jié)段的結構特征。教師圍繞作品的“句式結構”與“節(jié)奏韻律”兩個主要形式特征來制定活動目標。同時,在系列活動目標的設計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幼兒詩歌學習經(jīng)驗的發(fā)展階段,層層遞進。在第一次活動中,教師將活動目標定位在“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節(jié)奏、韻律和美感”“理解散文詩的句式與結構”以及“初步運用口頭語言表現(xiàn)作品”三個方面。在達成這一目標的基礎上,將第二次活動的目標上升到“能嘗試根據(jù)散文詩中節(jié)奏、韻律和語句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和語速進行表現(xiàn),并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及“初步運用文學語言仿編散文詩中的語句”兩個方面。

2.根據(jù)幼兒文學形式學經(jīng)驗的發(fā)展階段組織活動過程

教師遵循幼兒文學形式學經(jīng)驗的發(fā)展階段,幫助幼兒經(jīng)歷了從感知到理解,進而到運用和創(chuàng)造經(jīng)驗的過程。首先,引導幼兒通過在花園里的實地探索活動,為學習作品做好前期的經(jīng)驗準備。在第一次活動中,先調(diào)動幼兒關于“花園里有什么”的感性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欣賞作品讓幼兒獲得關于作品的完整感受。其次,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比如重復句式“還有……還有……”“這是……這是”“因為……因為……”等,以及“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是什么”“真的看不見的是什么”這四幅畫面內(nèi)容和由這四幅畫面串連起來的結構主線。再次,鞏固幼兒有關散文詩的語言、句式結構的經(jīng)驗,并在此基礎上鏈接幼兒已有感性經(jīng)驗和獲得的文學作品形式經(jīng)驗,使幼兒到達創(chuàng)意仿編的發(fā)展階段。

3.依據(jù)幼兒文學形式學經(jīng)驗選擇教學策略與方法

這首散文詩本身具有很強的音樂性,教師選擇抒情的音樂作為背景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感受與理解作品。在教學中,幼兒通過實地探索、畫面觀察、傾聽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和自己朗讀等多種方式獲得了運用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和體驗作品的節(jié)奏和語言形式美的機會。教師根據(jù)作品的句式結構這一經(jīng)驗點,提煉出了四幅畫面內(nèi)容,并設計了四個關鍵問題,為幼兒理解句式結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時,教師還提取作品中的句式(如圖4),為幼兒掌握作品的句式和后續(xù)仿編提供支持。最后,教師適時地運用分組朗讀和繪畫作品幫助幼兒完成了作品的仿編。

第5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活動 散文教學 圖譜教學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并指出:幼兒必須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才能獲得必要的經(jīng)驗。更多關注幼兒的動機、興趣、需要,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和不同發(fā)展方向的要求。

在散文教學活動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教師傳授多,幼兒實踐少;鑒于散文的特殊文體,教師擔心幼兒不容易去理解,于是在教具上花大氣力,可是發(fā)現(xiàn)事倍功半,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收獲甚少,教師一言堂,多半是灌輸式教授方式,老師朗讀散文,完了提問,最后小結一下了事,在活動中根本無法體現(xiàn)自主學習;幼兒在朗誦散文時往往一個個面帶做作、夸張的表情刻意模仿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我們結合散文教學中的若干片段進行了分析反思,并從中受到了一些有益啟示。

一、圖譜中形象的畫面,使幼兒對散文更感興趣

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只有在散文詩欣賞活動中理解了,才能從散文詩中接受教育,感受詩歌的美,所以教師運用生動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顯得至關重要。如大班閱讀活動:散文詩《樹葉兒》,小雨落在樹葉葉上,沙沙沙;小雨落在傘頂上,滴滴答;小雨鉆進花蕊,吱溜溜;小雨落在窗玻璃上,叮叮?!覀円耘錁返男问?,朗誦詩歌,讓幼兒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通過圖譜的演示,幼兒很快理解詩歌,而且一圖一句詩歌形式,可以讓幼兒看到圖記起詩歌的內(nèi)容。最后,每個幼兒拿張小圖譜進一步學習,方便孩子以看著圖譜把詩歌的內(nèi)容想起。讓幼兒對詩歌更進一步的理解、熟悉。

二、合理運用圖譜,解決教學重難點

大家知道,教學具在一節(jié)課中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教具不在乎多,不在乎有多“花里胡哨”,關鍵是看材料提供是否合適,是否是教與學的需要,如果是一種擺設,為豐富材料而提供一些對活動并無多大作用,可有可無的東西,那么這樣的材料反而會降低課的質(zhì)量。如散文詩《秋天的顏色》,秋天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美在哪兒呢?我乘上一片落葉做的小船,要去看看美麗的秋天,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呢?我問小草,小草輕輕地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我問楓葉,楓葉沙沙地告訴我說:“秋天是紅色的?!蔽覇?,有一朵白告訴我說:“秋天是白色的?!蔽覇査蓸?,大聲地告訴我說:“秋天是綠色的?!蔽覇柎蟮?,大地驕傲地告訴我說:“秋天是絢麗多彩的。”啊!我終于明白了秋天那美麗的顏色。教師利用了“圖譜”的方法,把詩歌中出現(xiàn)的關鍵物品、關鍵詞語:“小草”、“輕輕”、“黃色”;“楓葉”、“沙沙”、“紅色”;“”、“白色”;“松樹”、“大聲”、“綠色”;“大地”、“驕傲”、“絢麗多彩”等用簡筆畫的方法呈現(xiàn)給孩子,因此老師不需要費太大的功夫就把這節(jié)課的難點給解決掉了。

三、靈活運用圖譜,益于孩子理解與創(chuàng)新

圖譜法閱讀散文詩不是單一的使用在活動中,也要結合其它的教學方法,比方說結合討論法、表演法,并結合競賽的形式開展活動。以往的詩歌教學都是反復的朗誦讓幼兒記住內(nèi)容,而圖譜法是讓幼兒自主的欣賞詩歌,如:散文詩“調(diào)皮的太陽”教學活動初始,我請孩子們形容一下太陽,其實事先只預設到“溫暖”、“明亮”、“火紅”、“圓圓”等形容外部形態(tài)的詞匯,但孩子們卻說到了“健康的”、“快樂的”、“淘氣的”、“幸福的”等詞匯,立刻賦予了太陽鮮活的生命力。

師:如果你是調(diào)皮的太陽,你會來到哪里,你想做什么事?

幼1:如果我是調(diào)皮的太陽,我就曬紅小朋友的臉。

幼2:如果我是調(diào)皮的太陽,因為我會很熱很渴,所以我就到河里把水喝光。

幼3:如果我是調(diào)皮的太陽,就把很多很多的水果曬熟。

文學欣賞的過程,就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案例反應,通過圖譜幼兒能自主能動地去感受理解散文,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內(nèi)化來表達表現(xiàn)對散文的理解,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手段進行表達和表現(xiàn)。

四、有的放矢的出示圖譜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動力

如散文詩《樹葉兒》,圖譜一開始不出示,先聽老師朗讀,完了問幼兒記住了哪一句,說對了,才翻開相應的圖譜,這使幼兒有成就感,幼兒就會想我要記住詩句,才能翻開圖譜,這就能讓幼兒在活動中充滿了學習動力。圖譜中形象的畫面,使幼兒對閱讀更感興趣,幼兒可以看著畫面想到詩歌的內(nèi)容,對詩歌的內(nèi)容理解得更快。教師以競賽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在安靜的欣賞活動中,有了較活潑的氣氛,也能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

五、圖譜演示要恰到好處

第6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這次活動是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欣賞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而組織的。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參與選手12名,分兩輪進行。第一輪,自選篇章朗讀,比賽選手自選的篇章多數(shù)以課內(nèi)的文章為主,例如:光未然的《黃河頌》、聞一多的《也許》……,少數(shù)選手選擇課外篇章,但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膬?yōu)秀詩篇,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xiāng)戀》;第二輪,組委會選定的篇章,為選手抽簽,內(nèi)容較為豐富,也頗有難度,意在鍛煉學生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文章以名家名篇為主,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高爾基的《海燕》等,還有幾篇現(xiàn)代散文,也以抒情、寫景為主。比賽選手個個神采飛揚,激情的朗誦贏得了陣陣掌聲。充分展現(xiàn)了我校學生的風采,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的朗誦水平。從比賽整體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本次活動成立了活動組委會,制定了活動方案,活動按計劃有序?qū)嵤?/p>

本次活動中亦出現(xiàn)了因人經(jīng)驗缺乏等原因造成的一定的失誤和不足,比如說學生著裝沒有統(tǒng)一安排;話筒導線連接出現(xiàn)問題;部分學生朗誦課文情感沒把握好;學生心理素質(zhì)不強;發(fā)揮失常等。需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動中不斷改進與完善,創(chuàng)造更好的活動效果。

本次比賽開展得非常順利,這都得益于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語文老師及班主任的辛苦付出。老師們在指導學生時明確了每個字的語音、高低、輕重以及范讀給學生。使學生在朗誦時得以更好地發(fā)揮。

為此,我們認真總結活動得失,研討語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朗誦氛圍,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為我校語文教學的進展,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不斷努力。

獲獎情況

一等獎: xx(二年二班 )

二等獎: xx(一年二班 ) xx( 二年一班)xx(二年一班)

活動反思:

1、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植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朗讀活動可以形成系列性,每學期舉辦一次,本次可以擬定為首屆,為了激勵多數(shù)學生參與進來,參賽條件可以適當限制近兩屆的一二等獎獲得者不參賽。

第7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一、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人文環(huán)境

一個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基礎,不僅僅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還要將教材中蘊含的人文因素與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心理氛圍合理、有機、巧妙地整合,讓學生融于其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有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學習已成為他們生命的自覺需要,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他們是學習者、實踐者和探索者。此時教師、課本只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資源,一種用于學習、交流、對話的資源。

音樂新教材的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安排的,這個主題也是一個人文主題,如:《與你同行》、《錦繡江南》、《綠色的呼喚》,等等。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圍繞主題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融于這個主題中快樂地學習。如我在教《草原放歌》這個單元時,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文化是一個可以大大挖掘的寶庫,它不僅集古老傳統(tǒng)文化、地域文化于一體,而且可以引發(fā)它與現(xiàn)代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從而提升學生對美、對藝術的鑒賞,更加了解和熱愛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

二、善于捕捉課堂中的人文因素

美國社會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性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是渴望被肯定、被賞識?!币虼?,課堂上我們要努力做到尊重著教、欣賞著教、鼓勵著教、啟發(fā)著教,讓學生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使他們樂于與老師、同學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本次的情感、觀念和理念,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使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三、在相關文化和音樂活動中豐富人文內(nèi)涵

音樂學科是人文學科的一部分,音樂常與相關文化結合在一起。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領域。”其一,我們的教材在體現(xiàn)音樂教育的人文內(nèi)涵與相關文化方面有著獨到的編排和精巧的設計。藝術來源于生活,不論時空的變遷,都能折射出人類文化的光輝。例如:教材中有不少地方音樂題材,我們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作為一個單獨的主題進行學習。讓學生欣賞《豐收之歌》(新疆)、《道拉基》(朝鮮)、《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趕吁歸來啊哩哩》(彝族)、《北京的金山上》(藏族)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歌曲片斷,然后從一系列的民族服裝中請學生找出藏、新疆、蒙、彝、朝鮮服裝,引導學生對各地的民歌進行分析、探究,發(fā)現(xiàn)地域差異與民歌之間的相關性,并從民歌的旋律、節(jié)奏及演唱方法上的不同去感受民歌的豐富多彩。且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用打擊樂器伴奏,再讓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說出還知道哪些地方的民歌。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我們還可以增加其他地方音樂,使學生對我國的地方音樂有較為廣泛的認識和了解。當然,課后還可以延伸,布置民俗民風展示、民歌大匯唱,等等,從真正意義上做到音樂課不是單純地學習音樂,而是與多種相關的文化相結合。其二,結合教材中入選的音樂作品,運用滲透的方法,將音樂教育的人文內(nèi)容融合在有關教學領域和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如:《春天的腳步》(選自蘇少版7年級音樂教材),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活情感。

1.師配樂朗誦朱自清的散文詩《春》。同時還播放風光片――春景的一系列畫面,并讓師生一起背誦,一起融入春的意境中。

師:同學們,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眼睛看得著,手也可以觸及得到。

2.交流本課預習。

師生一起漫游學生們準備的成語河、古詩林、音樂苑,對中間一些好的詞語、熟悉的古詩一起說說、背背、誦讀誦讀。

師:剛才大家所說、說誦,讓我們感受到了春是如此的絢麗、如此的富有詩意,我們怎能只說不唱呢?讓我們一起來唱響春的旋律吧。

(二)學唱歌曲,表現(xiàn)情感。

1.聽聽

(1)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學生初聽,思考:這首歌和以往學唱過的歌曲有哪些不同?師引導學生回答。

(2)提問:世界上誰被贊譽為“音樂神童”?我們剛剛聽的歌曲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你知道他是誰嗎?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家?代表作品有哪些?老師課前把這些題布置給了我們班的課代表,大家歡迎她來給我們解答。

2.想想

(1)復聽,學生繼續(xù)熟悉音樂,并能進一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

(2)師范唱,學生仔細聆聽老師的伴奏,感受6/8拍的旋律動態(tài)。

(3)討論分析音樂的特點,包括旋律、節(jié)奏、歌詞等。

(4)師小結。

3.唱唱

(1)在多次聆聽的基礎上,學生對這首歌應該很熟悉了,所以這里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唱。并提示:可以先唱最容易的地方,困難的地方可以找老師幫忙。

(2)自學反饋。

(3)跟琴唱一唱。

(4)用體態(tài)感悟音樂。師:剛剛大家學得很認真,所以很快就掌握了這首歌,下面老師把歌曲再完整地放一遍,希望同學們隨著歌聲拍打它的節(jié)奏,我希望能看到不同的拍打動作,看看誰做得最精彩,最富有創(chuàng)意。請表現(xiàn)有特點的個別學生及時展示。

(三)結合表演,升華情感。

1.師:通過反復的聆聽和演唱,同學們對這首歌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現(xiàn)在請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這首歌的意境?

2.分組討論,要求人人都參與,有什么需要可與老師商量。

3.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學生開闊思路。

4.學生分組展示表演:A:配樂詩朗誦;B:豎笛演奏;C:歌舞組;D:繪畫組。

5.師生一起點評各組的表演。

6.一起演繹歌曲,老師彈奏服務,學生自由發(fā)揮。

(四)課堂小結。

第8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1.1影視作品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鑒賞能力

影視是當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綜合藝術,它和文學是如此息息相關,很多語文教師在抱怨影視作品脫離作者的原意時,常常忽略它們之間的相通和不同之處正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把握原著,從而進行理性的分析,并投入到審美鑒賞活動中去。比如學生在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常常很難把握好主要人物的性格與心理,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教師鼓勵學生去看相關電視,在分析兩者不同的基礎上,著重進行人物性格與矛盾沖突的分析,這可以借助演員的臺詞、動作、面部表情等,幫助實現(xiàn)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類似相關的影視作品還有《西游記》《魯濱孫漂流記》《三國演義》等,這些影視劇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能幫助學生先從視覺形象上對作品進行審視,然后以此為基礎,再來細讀文學作品就有了深度與廣度,對作品的審美就顯得順理成章。

1.2影視作品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的非智力因素

眾所周知,當前的語文教學還有著不盡如人意之處,表現(xiàn)在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感投入上顯得令人失望。由于語文教師習慣于采取講讀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單一的教學方式必然使求知欲望強烈、性格活潑的學生感到枯燥和厭倦,語文教師要改變現(xiàn)狀,思考是必需的,而實踐更重要。在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影視的功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樂意觀看和值得一看的影視作品作為教材,因為優(yōu)秀影視作品對于人心靈的凈化功能將與語文教學實現(xiàn)相通,從而發(fā)揮情感交流。學習《莫高窟》時,教師先放一段本文的配樂電視散文,精美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音樂營造了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讓音樂電視以它特有的魅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精彩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優(yōu)美的音樂,深情的朗誦,使學生求知生動,獲知愉快,這不正是教學的理想境界?這里,音樂電視把平面、靜止、單一的課堂優(yōu)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語文課堂成為一個獨特的教學磁場,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引發(fā)無窮的想象。

2影視資源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措施

2.1給個疑點,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

學貴有疑,一個有價值的疑點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能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疑點,抓住疑點。影視片是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如果能將二者進行比較,探討其中的得失,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2給個境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語文學習本質(zhì)上是精神自由空間的開拓,學生必須有自我生命的情感投入。因此,語文教學尤其是詩詞散文教學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許多根據(jù)詩詞散文拍成的音樂電視配樂散文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激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如學習《黃鶴樓送別》時,教師先放一段配以長江畫面和主人公抒情的音樂電視片來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以音樂電視特有的魅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引發(fā)他們無窮的想象。

2.3給個支點。讓學生撬起名著的大山

影視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形象直觀,容易理解。將名著的學習與影視片結合,能使學生更形象地感受作品、了解作品,并由此引發(fā)學生讀名著的熱情。名著學習使學生通過閱讀與大師對話,使他們自人生伊始就站在大師的肩膀上,有一個精神的高起點,對其終生學習和精神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學習《三顧茅廬》之后再看電視片《三國演義》片段,學生目睹劉備謙遜、求賢若渴的風采,但覺得還不過癮,渴望進一步閱讀原著,于是圖書館的《三國演義》被爭借一空。由此可知,利用影視激發(fā)學生讀名著,不失為值得一試的好辦法。

2.4給個高點,讓學生領略語文的美感

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欣賞影視片原本是一項重要的審美活動,影視片用來輔助語文教學能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得到啟迪,受到教育,并由此提高審美水平。讀完《海倫?凱勒》,人們總有一股沖動,一種向往,真想認識自強不息的凱勒。電影《奇跡的締造者》通過藝術家的再創(chuàng)造,帶人們走近凱勒,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這里,小說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相互補充,讓人感受到海倫?凱勒對命運的不屈與頑強的抗爭,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心靈得到凈化。

第9篇:配樂散文朗誦范文

一、解讀文本,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朗讀,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音,把文章中感人的思想內(nèi)容傳達給昕者,使之對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是作者、朗瀆者、聽者三者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例如?!对僖娏耍H人》一文中,作者多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呼其名,直抒胸臆,表現(xiàn)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zhàn)士的深情厚誼,老師和學生一起了解這篇文章的背景是解讀文本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文中所描寫的幾個事件中真正體會到戰(zhàn)爭年代的患難真情,才能真切感受他們的難舍情感,此時,也才能人情入境地跟著作者,跟著志愿軍戰(zhàn)士們呼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二、真情投入?;钣眉记?。表現(xiàn)朗讀的感染力

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我們便可帶著自己的切身體會,通過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等朗讀技巧來表現(xiàn)文章的情感。

1,確定朗讀語速。情感基調(diào)深沉或悲傷的,我們就應緩慢而厚重;憤慨激昂的則應鏗鏘有力;歡愉輕松的,則要輕快或柔美,有跳躍感;回憶溫情的,則可娓娓訴說,語速適中……

2,把握整體節(jié)奏。巧妙的文章結構能更好地表達作者寫作情感,同樣,根據(jù)文章結構把握好整體的朗讀節(jié)奏和部分情感也能很到位地表現(xiàn)文章的情感變化。比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結構,讓我們隨著文章從贊嘆到惋惜到仇恨,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變化,而我們在朗讀的整體節(jié)奏和情感上也要表現(xiàn)出這樣的變化來,這樣更能表現(xiàn)出文章中蘊含著的深刻情感。

3-活用技巧,表現(xiàn)動情處。停連、重音、語調(diào)、節(jié)奏等在每個不同的語句當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處理好細節(jié),就能起到更好的表現(xiàn)效果。例如讀《祖父的園子》中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這一段描寫文字美,朗讀起來語音也美,字與字、詞與詞的組合顯出抑揚頓挫,因此,教師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朗讀技巧,巧用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的變化,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輕快、放松、無拘無束的節(jié)奏感,讓靜聽和朗讀都成為一種愜意的享受。

三、雕琢音色,讓聲音充滿個人魅力

每個人的音色和音質(zhì)都是不同的。但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加之持之以恒的訓練,是可以使自己的音質(zhì)越來越好的。比如,嗓音太弱,就經(jīng)常進行高聲的朗瀆訓練;腔音較尖,聲音刺耳,就經(jīng)常用較輕、較慢、較低、較平緩的聲音講話;嗓音不穩(wěn),忽高忽低,就應該力求聲音在運氣、呼吸時保持均勻平衡。

低年級課文《荷花》中有這么一個片段,“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蕩”,伴隨著動聽的輕音樂,輕盈而干凈的女聲朗讀起來了,這樣美的文、美的聲,怎能不讓學生陶醉。

而支玉恒老師在教學高年級課文《海燕》一課時,朗讀頭一句話“在蒼茫的大海上……”學生讀不出“蒼?!钡奈兜?,支老師教學生“聲音不響不太滿不太亮,用上鼻音用氣讀”,講解很簡單,但是他示范朗讀聲音中的厚重寬廣已經(jīng)讓聽者看到了“蒼難的大?!?,這時,老師用自己特有的音色把文本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因此,每個人有不同的音色,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聲音魅力,用心雕琢,真心表現(xiàn),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聲音。

四、聲色光影,媒體布景。營造朗讀真意境

抑揚頓挫的配樂朗瀆,能激起學生對語言的音樂感、節(jié)奏感、美感的感受能力。而配樂朗誦,背景音樂的選擇是關鍵。這就需要教師閑暇時也要經(jīng)常聽聽音樂,在受到藝術的熏陶之余,及時記下曲子的情感主題、能夠表現(xiàn)的音樂畫面、甚至曲子適合的文章。積累多了,配樂朗誦的背景音樂素材便是順手拈來了。

五、巧妙互動。師生同讀,共享朗讀之美

朗讀活動中巧妙地設計師生互動,也是調(diào)動起學生朗讀欲望的好手段。如:教師領瀆,提示學生跟讀;教師范讀,指名接讀;師生范讀,學生積極評價;教師參與進學生間的分角色朗讀;教師為分角色朗讀瀆旁白。用自己的語調(diào)中的變化來提示和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情感……老師要在平時的語文課堂當中嘗試各種不同形式的范讀、師生朗讀活動,在這其中,老師用身體和聲音來指揮和提示學生們,用自己身心的投入來和學生共同品味朗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