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桂林山水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桂林山水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桂林山水課件

第1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1 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新知是至關重要的,而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卻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猴王出世》一課時,先播放猴王出世的視頻,孫悟空敢做敢為的勇敢形象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性認識。在按看畫面——讀課文——看畫面這一程序,圖文結(jié)合,誘發(fā)了想象,在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時,學生們對文中的語言就不再陌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有力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先學習課文再播放視頻,效果就差多了。由此可見,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處理重難點,鑒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難點處運用好多媒體,無疑是把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整到興奮狀態(tài),讓難點迎刃而解。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紤]到學生生活在北方,沒有見過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樣,無法體會桂林山與水的特點,更不能走進文中的詩情畫意,為此分別演示了以下課件。課件一:有關桂林山的風光片。通過觀看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課件二:有關漓江水的風光片。讓學生從感性上感受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再讓學生走進課文,自由讀一讀,想想作者筆下的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從中心句入手,進一步將學生引向文本的更深處。正所謂“提領一頓,百毛皆順”。桂林的山水為什么被稱為天下第一呢?讓學生仔細品讀,美美地讀一讀,使學生真正理解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體會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漓江水多么令人陶醉,從而深入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風采。課件三:有關游人乘坐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讓學生從心靈上來理解山與水的特點,并體會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課結(jié)尾采用圖片加音樂的方式,再次蕩舟漓江,使學生加深了對本文的理解。通過以上課件的演示,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到桂林山水風景區(qū)旅游了一番,很輕松地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讓學生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感和語感。

3 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第2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1.用“班班通”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內(nèi)在動力。心里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其學習時的注意力越集中,從而呈現(xiàn)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過程中只有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才能使學生把課本的知識結(jié)構(gòu)轉(zhuǎn)化成學生頭腦中的認識結(jié)構(gòu),同時促進智能的發(fā)展和基本素質(zhì)的形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任何形象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形體、動作及簡單的掛圖都難以將課文知識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因而也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風光片給學生觀看,通過這個視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而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被“桂林山水甲天下”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所吸引,于是很自然地就產(chǎn)生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欲望,興趣大增。這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同時,作用于學生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發(fā)揮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不但風景美麗,而且名勝古跡眾多,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學生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提高了學習效率。

2.用“班班通”教學能創(chuàng)設情境?!鞍喟嗤ā边M入語文課堂,為我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新鮮的學習氣息。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和多變的圖像,有利于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促使他們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班班通”可以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就能起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例如,在教《鄉(xiāng)下人家》一文時,我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鄉(xiāng)村風光”短片后,便提出問題:“看到了這些,感受到了鄉(xiāng)下生活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很自然地便將學生引入學習的情景;然后我又展示了課文中自然親切、優(yōu)美恬靜的“鄉(xiāng)村風光”課件,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了每個場景,從而獲取知識,課堂教學既生動有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打造了高效、務實的科學課堂,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3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高效;語文課堂

正文:

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shù)日益發(fā)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shù)日漸被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能夠使語文教學由“少、慢、差、費、低”轉(zhuǎn)變?yōu)椤岸唷⒖?、好、省、高”,真正地實現(xiàn)語文課堂高效。那么,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高效語文課堂呢?

一、以多媒體課件激趣,巧妙導入新課

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上活一節(jié)語文課,巧妙導入至關重要。導入新課常見的有開門見山、猜謎語、聽錄音等多種方式,但就效果而言,我認為運用多媒體效果最佳。因為運用多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官,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能真正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圍繞著桂林山水之美,祖國山河秀麗,我設計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教學中我是分這樣幾步進行實施:

1、出示一幅圖文片:中國地圖,并用動畫技術(shù)突出地顯示桂林在祖國地圖上的位置。

2、出示一張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過對“甲”字的講解,點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覽勝地中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激起學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欲望。

3、我抓住這一有力時機播放一段課前已編輯好的配樂錄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學生帶進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這樣,一上課就渲染了濃厚的氣氛,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全了必要的情緒鋪墊。

二、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難點問題的解決如果僅靠講解、朗讀、體會等方法,學生一知半解,或含糊不清,或教師公布的答案就算問題解決了,學生收效甚微。如果借助多媒體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把一些學生難以通過口頭表達清楚的內(nèi)容,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這樣就有力幫助了教師對教學難點的突破。

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圍繞“你最欣賞哪位植物媽媽送種子的方法?為什么?這一問題展開自主學習,當學生理解到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時,對“太陽一曬,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這部分內(nèi)容不易理解,我及時播放課前查找到的錄像資料,當畫面呈現(xiàn)出來時,孩子們?nèi)褙炞⒌刈⒁曋嬅?,當看到豆莢裂開,一顆顆豌豆從豆莢中彈射到地上時,不禁發(fā)出一聲聲驚嘆。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的感受:豆莢裂開的速度太快了,如果眨一下眼,就有可能看不到,所以文中說“啪的一聲”?!拔抑罏槭裁从谩ㄩ_’了,因為豆莢裂開是有力量的,所以把豌豆寶寶們彈落到地上?!倍嗝襟w課件使學生對豌豆傳播種子的神奇之處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體會,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感受產(chǎn)生了共鳴,使課文的難點得以突破。

三、加大訓練密度,提高訓練效率

課上對學生進行訓練是教師常用的方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為節(jié)省時間事先要用小黑板把課上對學生訓練的內(nèi)容寫好,內(nèi)容較多時需要用幾塊小黑板,需要改動時還要擦去再寫,非常麻煩,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但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學科課程整合以后教師課上對學生進行訓練就方便多了。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事先把課上對學生訓練的內(nèi)容編排好,在課上利用多媒體功能對訓練內(nèi)容、結(jié)果進行呈現(xiàn)、交流、修改,整個變化的過程全部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就訓練內(nèi)容的來龍去脈學生看得一清二楚,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獲得足夠的訓練量,大大地提高了課堂訓練的效率。

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傳統(tǒng)的做法是教師把生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反復地認讀,或利用識字卡讓學生來認讀,非常地枯燥,浪費了訓練時間。而我利用多媒體制作的生字課件,把生字的意思蘊涵其中,配有插圖,既有趣味性,由有科學性。如:在一課的教學時,在組織學生學習生字中,我讓學生介紹你是怎么記住本課的生字的?隨著學生的介紹,我出示相應的生字課件:船(背景為小船的插圖。);尖(背景為注射器的插圖。);坐(背景為兩個人坐在地上的插圖。);看(背景為一人將手搭在眼睛往遠處看的插圖。);閃(背景為門中一人閃過的動畫。)。這樣,使孩子們既有興趣,又避免了單調(diào)的訓練,使教師既節(jié)省了訓練時間,又保證了訓練量和訓練效果。

總之,要想打造真正的高效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nèi)容,合理、巧妙地進行整合、運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效益達到最優(yōu)化,最終達成高效語文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沈燕 多媒體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江蘇教育技術(shù) 2006.2

[2]魏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6

第4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 語文教學 魅力

科學技術(shù)在飛速發(fā)展,它的發(fā)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氣象,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校園,用它自身獨特的魅力改變了語文教學、語文學習的方式,讓教師們有更多的空間進行有效教學,使得語文有與以往不同的形態(tài)——可視化、快捷化、人文化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那么語文教師該如何好好展現(xiàn)多媒體的魅力呢?

一、把多媒體應用于識字教學,帶領學生“走”進語海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比松斆髯R字始,漢字教學與人的發(fā)展關系之重大,由此可見一斑。而且,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它對于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識字被語文教師喻為學生學習的奠基石。然而,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媒體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俗話說:“生活處處有學問,學問處處有細節(jié)?!痹谌粘WR字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外,還可以把實物制成圖片。例如教學“山、水、火”等這類象形字時,教師可以把山、水、火的形狀制成圖片,再把這三個字由:實物象形字小篆楷書的演變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這樣一來,直觀的畫面使枯燥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起來了,學生認字熱情高漲,字的音形義也就牢牢地刻在了學生腦海里。

二、把多媒體應用于朗讀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畫中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纱丝梢姡首x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人生閱讀始于幼兒,“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如何引導學生朗讀,我看我們非得利用多媒體這個'東風'。只有巧借這個'東風',讓學生在朗讀中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在畫中, “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從而自我去朗讀。只有在讀中悟法,在讀中悟情,切實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然而,朗讀最注重一個“情”字,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于“情”,在朗讀指導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此,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朗讀興趣,讓學生樂意讀,喜歡讀。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我最注重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把文本中字、詞、句中的感情讀出來了,有助于學生深入的理解文本。

例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課前精心制作了課件,優(yōu)美的圖片配上了優(yōu)美的音樂。我在教學課文中的重點段落第2、3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先播放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圖片,讓學生不由地贊嘆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我便發(fā)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該如何向游客介紹桂林的山和水呢?”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情緒高漲,于是我順勢引導學生:“要當一名出色的導游,得先把課文的第2、第3自然段讀好,讀出感情——讓游客真切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蔽业膸拙湓捈て鹆藢W生的朗讀興趣,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幾個學生也興致勃勃地讀起書來。可學生光有興趣還不夠,他們根本沒有讀出感情,于是我便播放本課書這兩個自然段的范讀錄音,聽后讓學生跟自己讀的比較一下,他們一致認為范讀的比他們的好,我借機就問:“你們想不想像錄音范讀的讀得這么有感情?”,他們紛紛表示同意。接著我便出示這兩個自然段讀得有感情的朗讀提示,然后便按照提示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讓學生配樂有感情地集體朗讀,從中再抽兩三個讀得特別有感情的學生扮演導游,配上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圖片,向教師和學生介紹桂林的山水?!皩в蝹儭备星槌渑娴慕榻B,把我們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桂林,看著學生陶醉在其中的樣子,我心里不由暗暗地贊嘆多媒體的魅力。

三、把多媒體應用于閱讀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真切地感悟文本,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如在教學《燕子媽媽笑了》這篇課文時,學生理解這個句子“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中的“躺”和“ 掛”兩個字的意思時,我想如果是教師簡單地把這兩個字的意思說、寫出來,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肯定會覺得很抽象,很難記憶。因此,我先用課件出示植物園中的冬瓜躺在地上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后,我提問:“什么與地面接觸?”學生回答道:“冬瓜與地面接觸?!薄澳蔷褪翘?。”我借機解釋。接著讓學生利用“躺”字造一個句子。生1:我放學回到家躺在沙發(fā)上休息。生2:爸爸躺在沙發(fā)上看報紙。生3……

在理解“ 掛”字時,我讓學生自己找找、說說“ 掛”字有什么特點,如何記住這個字。然后再出示茄子掛在枝上的圖片,讓學生比較茄子和冬瓜所在的位置,并用手勢來比劃一下,從而區(qū)別“躺”和“掛”是不同的:“躺”是在低處,“掛”是在高處。最后讓學生帶手勢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后,就讓學生用“掛”字造句。生1:我會掛衣服。生2:我把窗簾掛上去。生3……為了讓學生對“躺”和“掛”字理解得更透切,我相繼又出示了躺在地上的西瓜、掛在枝上的荔枝、掛在枝上的龍眼、躺在地上的南瓜這些圖片,訓練學生選用已學的“躺”或“掛”字說一句話。由此可見,利用了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抽象的字詞也變得形象生動多了,學生對字詞理解得即準確又透徹。

四、把多媒體應用于作文教學,帶領學生“走”向生活

作文教學歷來是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課題,對于教師來說最難的是教學生寫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最難的莫過于寫作文,要解決這個師生共同的難題,教師必須請出“興趣”這位老師,而教師又是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一些成語故事、開展的活動錄像、圖片、一些與作文相關的音樂等,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

比如,我在教學“寫一個活動場面”時,首先我把本校開展的拔河比賽的錄像回放給學生看,接著又把本班比賽時的三張圖片重復放給學生看,讓學生仔細看,細心聽的同時,并想一想本班參加比賽的同學當中,誰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們當時的神情怎樣,做了個什么動作,從這些你猜想他們當時會想些什么。如果你也是參賽隊員之一,當時你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名觀眾,那你的心情又如何呢,都說些什么。等學生多想一會后,讓他們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拔河比賽場面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同時要求小組成員不但說的要認真,而且聽的也要細心,聽的同學要說出說得好的地方和指出其不妥之處。在小組內(nèi)說了以后,我再抽幾個典型的學生說一說,然后集體再評一評,最后由我總評,課后讓學生加上開頭和結(jié)尾寫一寫這個精彩的拔河比賽場面。

第5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 發(fā)散思維 新穎 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19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帶有色彩性,并具有賦予人們精神的一門學科,我們更需要將能利用的資源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將多媒體技術(shù)運用于教學中,這樣更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多媒體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根據(jù)語文課改要求,老師需要創(chuàng)設更多富有創(chuàng)新性,并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成為新穎教學方法的一條全新的虹橋。多媒體是教學中一種新穎的形式,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態(tài)度,更是帶給他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比起之前只用口頭表述傳輸給學生知識更來得容易,可以更加鮮明的將一些想象內(nèi)容直觀的表達給學生,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想象出來的動態(tài)畫面直接呈現(xiàn)出來,突出表現(xiàn)出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把學生帶入到信息化的社會,對語文充滿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更高效更直接的學習語文的方式。

二、激發(fā)興趣,發(fā)散思維

對于很多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畫面是他們無法想到的,可能導致學生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這時老師可以在教學前播放一些音頻或下載一些動態(tài)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實踐情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畫面。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左右,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根本無法使學生集中注意聽完一節(jié)課,這時老師就必須停止枯燥乏味的講課,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一些學生們感興趣且有助于學習的東西。例如《找春天》這篇課文,教學前我們可以播放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將學生帶入到今天的主題中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課文結(jié)束時播放一段春天的視頻,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春天的美好。讓孩子們?nèi)谌氲角榫爸腥ィ吹酱禾斓拿?,嗅到春天的美,聽到春天的美?/p>

信息時展迅速,我們必須掌握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獲取最新的消息,教師必須開拓自己的眼界并帶領學生發(fā)展更廣的知識天地,了解更多的文化,課堂中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搜索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更形象生動的表達所要闡釋的觀點,課后老師和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課本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和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開闊自己的知識面。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大腦對外界事物的能動反映,它取決于人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先天素質(zhì)以及智力發(fā)展程度。雖然小學階段孩子的發(fā)散思維還比較低,但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也要從小抓起,培養(yǎng)孩子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的思維方式。

三、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新穎情景

多媒體在教學前,教學中和復習的過程中,都可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如在復習過程中,當學生回答對了問題時發(fā)出“你真棒的聲音”當學生回答錯誤時發(fā)出“哎呀!可惜了,請繼續(xù)努力!”的聲音,還可以在上面設置游戲,以游戲的方式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去過桂林的老師和同學可能很快的便融入到這幅唯美的畫面中去,可是沒去過的同學可能就很難融入到課文中。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一段有關桂林山水的視頻,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理解課文,掌握知識。

直觀的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以新穎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化被動為主動,使抽象的事物更加直觀化、表面化。全方面的調(diào)動孩子的聽覺、視覺、觸覺,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多媒體可做到形、聲、情并茂,事物更加直觀,讀音更加標準,情景更加豐富,可以將抽象不易掌握的知識具體化。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認識語言文字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困難。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具有爭論性的問題,讓學生一頭霧水,不知道誰的觀點是對的,或者誤信了一種錯誤的觀點,這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找出更權(quán)威的人或觀點,解答學生心中的困惑,并在學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豐富學習材料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死板的文字,不應該只有老師的講授,要想學生更容易學懂,好的學習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時代不同孩子們的興趣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他們不單單只糾結(jié)于文字的意思,他們更需要一種更簡單并容易懂得方式印在腦海里,很多時候他們不只是需要文字的解釋,他們需要動態(tài)的活靈活現(xiàn)的更容易掌握的方式學習。因此老師準備一節(jié)課應該下足工夫,充分運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懂,而多媒體技術(shù)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步驟,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準備更精細更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因興趣而學習,在學習中產(chǎn)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去過桂林的老師和同學可能很快的便融入到這幅唯美的畫面中去,可是沒去過的同學可能就很難融入到課文中,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一段有關桂林山水的視頻,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理解課文,掌握知識。

五、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

然多媒體技術(shù)雖然在教學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并不代表這就百利而無一害,由于現(xiàn)在多媒體技術(shù)的廣泛運用,網(wǎng)上的課件也越來越多,若老師想要下載一份課件,那便是唾手可得的事了。當然,借鑒別人的課件不是不可以,但若只是一味的抄襲,自己完全不努力思考,也不去真正的掌握課件中的內(nèi)容,就這樣將別人的思想機械的灌溉到自己學生的腦子里,那就是老師獨自嘀咕,學生一頭霧水了。不僅學生學不到東西,老師的教學方法得不到改進,自己也不會進步,也會導致一些老師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自己不學,學生也學不到更多新穎的東西。

第6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我們都趴在桌子上睡午覺。突然我被驚醒,碰巧看見老師正在把高跟鞋脫掉,踮起腳尖輕輕地朝窗戶邊走去。輕輕地把窗戶扣上了。然后她又輕輕地走了回去。這一舉動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眼眶漸漸濕潤了,漸漸地看不清了……

她--就是我小學的班主任,陳老師。正如她的名字一樣--陳郁,她總是會帶給我們馥郁般的花香。

一天,我們作業(yè)寫完了,老師見我們無聊就講笑話給我們聽,說的我們哈哈大笑。我們對老師可謂是又怕又愛。“她很嚴”這是我們?nèi)嗤瑢W對她的評價。

“今天,我們上《桂林山水》這一課,請大家把課本翻開第4頁。”老師先用課件讓我們看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突然有一位同學頭偏了一下,就被陳老師點名了,“李偉,站到后面去。”“老師我……我。”“我說過,課堂上被老師點名的不能有半點理由。”在這以后,我們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是安安靜靜的渡過的。只不過老師雖這么說,其實也十分心痛的,不過一會就讓他回到座位上了,所以我們是又愛又怕。

那天,下起了大雪因為我們在學校寄宿,要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早上,陳老師的臉被刺骨的寒風吹得很紅很紅,手也一樣,可是老師手里還拿著兩瓶熱水瓶,她對我們說:“同學們天氣變冷了,你們要多穿點衣服,不要感冒了。來,趁著還滾熱來喝點姜茶,你們要多喝不要凍著了。”

瞧,我們的陳老師就是這么好心,她自己的手凍得通紅一點兒也不在乎,卻還一個勁的關心我們,為我們好……

陳老師,是您給予了我馥郁花香般的六年!

第7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關鍵詞】 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shù);語文課堂;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信息技術(shù)充實延伸了語文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

通過將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使教學內(nèi)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而彰顯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促進小學語文課程內(nèi)容拓展與革新,能使教學內(nèi)容形象生動豐富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具有生活氣息,具有時代氣息,也更從另一個側(cè)面解決舊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如在教學《麋鹿》一文,在預習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上網(wǎng)搜索與麋鹿的有關資料,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學完《麋鹿》后,我再讓學生自己去上網(wǎng)搜索研究一下我國還有哪些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生活習性等,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去發(fā)現(xiàn)。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本節(jié)課內(nèi)容,更加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二、信息技術(shù)變革改進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堂教學中,只有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取得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中如何撥動學生的“興趣”這根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梢哉f,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才能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和心靈,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學生沒有去過桂林山水游玩過,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全面、立體地感知桂林山水的山美、水美、溶洞奇異特點,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從網(wǎng)上搜索了許多關于桂林山水的介紹文字、圖片和視頻,制作了聲圖并茂的課件。通過這一直觀的教學展示,一幅幅桂林山水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眼前,再加之優(yōu)美動聽的課文誦讀,每位學生都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課件的直觀展示,創(chuàng)設了氛圍,再現(xiàn)了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比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講好多了吧。

三、信息技術(shù)訓練提升了學生語文的實踐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p>

(一)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社會的基本能力是搜索、篩選、傳播等處理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教育,基礎作用顯而易見。通過將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對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對運用多種現(xiàn)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的選擇和鑒別眼光,有極大提高作用。

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對運用多種現(xiàn)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的選擇和鑒別眼光,有極大提高作用。

(二)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shù)對語文教學的信息載體和傳輸渠道有極大豐富作用,可以說拓寬了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shù)進行整合,對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極大的培養(yǎng)作用。

(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本與人、機、網(wǎng)絡、高度整合的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協(xié)作、探究、討論、交流、互相幫助,主動建構(gòu)知識體系,學生自主對信息進行加工,教師只是幫助促進者、組織指導者。通過信息化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開放了教學時空、開放了信息資源、開放了教學過程、開放了教學評價,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交互性,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社會化、生活化,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在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才能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征程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對促進教育改革,勢必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展望未來,相信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同時也祝福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立下自己不可磨滅的功勛。

參考文獻

[1][美]Patricia Wallace著,謝影等譯.互聯(lián)網(wǎng)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1.

[2] 魯潔.教育:人之自我建構(gòu)的實踐活動[J].教育研究,1998(9).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第8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潛能。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喚起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讀”的愿望。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一邊用課件展示漓江兩岸的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待學生被吸引到桂林山水優(yōu)美的意境中時,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愿望:“現(xiàn)在,誰愿意帶領大家去游覽一下迷人的漓江,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感受漓江的美?”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而且讀得有聲有色。

讀中感悟,悟中促讀

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使學生從文本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情感,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如在教學《義犬復仇》時,我們細讀課文感悟到文爾內(nèi)是一只正義、忠誠的軍犬。8年前,它年輕健壯,訓練有素,為保護主人而身負重傷。8年后,它憑著敏銳的嗅覺,對主人的忠誠以及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做出了不尋常的舉動,舍生忘死,最終咬死了殺害主人的仇人。在此,我安排了對比朗讀:(1)尋常的狗可能從人的衣物上嗅出敵人的氣味。但是,文爾內(nèi)卻從柏油路面上的足跡嗅出了敵人的氣味?。?)尋常的狗一個人的氣味可能在它的頭腦中保存一段時間。但是,文爾內(nèi)卻把這個人的氣味在它的頭腦里保存了八年之久?。?)尋常的狗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敵人懷有仇恨,但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淡忘。但是,文爾內(nèi)卻一直對敵人懷著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復仇的一天!

學生通過對比朗讀,深刻理解了文爾內(nèi)的三個不尋常的表現(xiàn),感受到了三個感嘆號的作用。

朗讀示范,以情傳情

教師充滿激情、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把文本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憎情感直接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范讀時,還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重點范讀了描寫索溪水“野”的段落。

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范讀,引導學生想象索溪曲折起伏的特點,理解索溪水與山路相依相繞的密切關系。通過教師抑揚頓挫的語音變化,逐步將學生帶到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幫助學生把握好朗讀的基調(diào)。

依據(jù)文體,指導朗讀

第9篇:桂林山水課件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型教學;實踐與反思

小學語文教育可以說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夯實了基礎,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影響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啟蒙和培養(yǎng),這就離不開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的實施。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下面就個人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反思。

一、打動學生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還要會聽、會表達。首先教師要以自己的課堂教學魅力和個人素養(yǎng)展示打動學生,可以先讓學生聽。

比如,講《桂林山水》一課,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漓江的水之綠和清澈見底之美,教師除了用課件展示秀美的桂林山水,還可以為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染學生,讓他們身臨其境,之后讓男女生齊讀、分讀,感受作者字里行間那種對山水的溢美之情。

二、培養(yǎng)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第二步

小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它變成課堂的切入點而不是扼制學生的天性發(fā)展。

例如,在《秋天的圖畫》一課開始之前,提問學生:“大家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呢?”學生肯定會紛紛舉手踴躍發(fā)言,教師可以說:“老師最喜歡秋天,給大家講個關于它的故事吧。”學生自然對課文的學習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然后再進行生字和課文情感的教學。

三、開放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第三步

一些課文中的結(jié)尾并沒有明確地給出,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之外留給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不同結(jié)尾的作業(y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狼和小羊》等都可以借鑒。

通過這些具體的思維訓練,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開放思維,也有利于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的進展。

總之,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內(nèi)在美,遠比單純背誦課文更有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有更加深遠的影響。創(chuàng)新型語文教學不僅滿足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也發(fā)掘了學生的語文潛能和創(chuàng)新潛能。

參考文獻:

[1]周喜娟.小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