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農村文化建設思想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文化建設思想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村文化建設思想探析

【關鍵詞】列寧;農村文化建設;教育;城鄉(xiāng)文化一體化

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俄國農村的現(xiàn)實境況并沒有得到迅速改觀,尤其是文化上的落后現(xiàn)實與蘇俄迫切希望建成社會主義的矛盾日漸突出。因此,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開展,蘇俄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在此過程中,列寧形成了自己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獨特的思想認識。列寧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的思想不僅對當時蘇俄社會的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對于我國農村文化發(fā)展也具有借鑒意義。

一、列寧農村文化建設思想形成的時代動因

農村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影響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效果。在列寧領導蘇俄建設時期,由于當時蘇俄農村居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蘇俄社會主義建設一度陷入困境。為了扭轉局面,列寧對建設蘇俄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列寧關于社會主義農村文化建設的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有其特殊的時代動因。

(一)發(fā)展文化是建成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文化的繁榮是建成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在蘇維埃建立之初,舊社會的文化殘余仍然存在著。因此,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清除資本主義社會遺留下來的“那些在群眾中根深蒂固的私有者的習慣和風氣?!盵1]401但是,文化的進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列寧晚年在“政治遺囑”中表達了對工農文化水平落后的擔憂,“我們距離普遍識字還遠得很?!盵2]356從俄國革命所達到的社會發(fā)展目標來看,其中一點是必須要具備足夠的文化準備。然而,從當時蘇俄的現(xiàn)實來看還沒有達到“西歐一個普通文明國家的水平”。而且當時還面臨著蘇漢諾夫以及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以俄國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的經濟前提、俄國的文化發(fā)展水平沒有達到能夠實行社會主義程度此類反馬克思主義論斷為托辭,企圖詆毀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就。顯然,面對俄國居民文化落后狀況以及蘇維埃政權面臨的諸多困難,必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文化建設來鞏固蘇俄新生政權,達到建成社會主義所需的文化水平。

(二)蘇俄民主政治進程中的文化困境。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為民主、平等和自由提供了最真實的基礎。然而,落后的文化發(fā)展嚴重制約了蘇俄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在當時,蘇俄雖然已經打碎了舊的官僚機器,但是官僚們還有卷土重來的可能。因為,要消滅官僚主義存在和延續(xù)的條件,真正意義上瓦解官僚主義,必須要全體居民共同參加管理工作。但是工農出身的管理干部、國家工作人員嚴重缺乏讀和寫的能力,大多數(shù)工人和農民并不能真正地參加到國家管理中去。對于蘇俄當前民主建設的為難處境,列寧也意識到盡管蘇維埃俄國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共和國,“但這絲毫不能使我們擺脫由于群眾文化程度不夠而碰到的困難?!盵3]156因而,要真正發(fā)揮蘇維埃新型民主的優(yōu)勢,組織發(fā)動廣大工農參與國家管理活動,消滅官僚主義,使工農平等成為現(xiàn)實,文化建設在當時具有極端重要性?!安蛔R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謊話偏見,而沒有政治?!盵4]200因此,只有不斷地、切實地大力開展文化建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真正使人民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建立人民民主的國家。

(三)蘇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文化需求。加快農村文化建設不僅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而且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切實解決現(xiàn)實中的經濟問題。列寧晚年關注蘇俄農業(yè)問題,致力推行合作社制度,以使小農經濟逐步社會化。俄國的合作化對于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而這一工作的前提就是使居民“文明”能夠懂得合作社的好處并主動參與進來。這就要求做到人人識字,并且有自己的見識,這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階段,而現(xiàn)在的全部問題在于將革命的氣勢與熱情同做一個“有見識的和能寫會算的商人本領”結合起來,使農民具備高度的文化教育水平,能夠按照“歐洲方式”做經濟工作。為了盡快邁向這一目標,列寧將“在農民中進行文化工作”作為當前的“兩個劃時代的主要任務”。顯而易見,列寧熱切期望能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為抓手,使之成為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進而更好地進行蘇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二、列寧關于農村文化建設思想的基本路徑

在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不能完全關注物質上的成就,還需要使人民群眾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蘇俄文化水平的落后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使列寧晚年對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轉變,他認為俄共(布)的工作重心應轉移到文化上來,尤其強調農村地區(qū)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列寧重視農村文化問題,并在一些著作中都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積極開展掃盲運動,提高全民文化水平。識字是走出蒙昧的首要前提,文化進步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掃除文盲?!霸谝粋€文盲的國家里是不能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1]309,“文盲是處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盵4]200在論及文化問題時,列寧非常關注居民的識字情況,甚至將普遍識字視為蘇俄進入現(xiàn)代文明的“非做不可的粗活”。圍繞著改善農村文化落后這一任務,在革命勝利之后,蘇維埃出臺了一系列掃除文盲的法令,成立了掃除文盲特設委員會以加強組織工作,呼吁青年團積極去農村開展掃除文盲工作等。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農民的識字率,改變“半野蠻人”的落后境況,為蘇俄社會主義建設注入了活力。針對農村信息文化滯后、閉塞的現(xiàn)狀,列寧非常重視以圖書、報刊的渠道擴大農民的視野、普及知識。在1919年《致教育人民委員部》的信件中,列寧提出了“要辦好圖書館(當然包括‘農村閱覽室’、各種閱覽室等等),最需要在各省、各團體、各閱覽室等等之間開展競賽?!盵5]1920年,列寧在《關于生產宣傳的提綱》中認為“生產宣傳的統(tǒng)一領導機關,應當是一個發(fā)行量為50萬份到100萬份的群眾性的通俗報紙的編輯部。”同時,列寧對于生產性報紙的質和量都做出了具體要求,也就是在通俗易懂的基礎上,保證內容的質量。

(二)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關注教師生存境況。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龐大的復雜工程,如果只是憑借國家機關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歸根結底是要長久、全面地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以引領人民的道德觀念、提高綜合素質。列寧明確了在摧毀資產階級舊的國家機器之后的重要任務是對人民群眾的再教育,即革風易俗,同殘余的“愚昧、不文明、粗野等遺產作斗爭”。為此,列寧將國民教育問題列入黨的綱領,提出要“在蘇維埃政權的全面幫助下,進一步發(fā)揮工人和勞動居民在教育方面的主動性”,“吸引勞動居民積極參加國民教育事業(yè)”。[3]106十月革命勝利后,針對師資力量短缺問題,蘇俄在“加強對教師的鼓動和宣傳工作”“吸引他們來執(zhí)行新的任務”等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列寧晚年在一些著作中著重總結了蘇俄的教育問題,在《日記摘錄》中對前期工作上的問題做出了反思,認為教師的地位還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因此,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振奮他們的精神”,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

(三)鼓勵城鄉(xiāng)文化互助,建立城鄉(xiāng)幫扶機制。在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列寧意識到資源豐富的城市對于加快農村文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需要發(fā)揮城鄉(xiāng)聯(lián)動作用。列寧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城市在文化水平上的先進性來改造農村。十月革命勝利后,隨著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國家多次號召組織工人到農村去宣傳正確的方針、政策,城市對農村的積極影響越來越多。列寧認為工人階級的責任和任務應當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建立一種他們之間可以很容易建立起來的友好互助形式”,[2]359并通過建立文化工作者隊伍,即“在工廠工人中組成許多以經常幫助農村發(fā)展文化為宗旨的團體(黨的、工會的、個人的)”,實現(xiàn)城市對農村的文化幫扶。而且列寧強調了要注意保持這種團體的良性互動,避免和防范官僚化。另外,列寧還鼓勵創(chuàng)新幫扶的方式方法,比如建立城市支部與農村支部的對口幫扶關系等。

三、結語

黨的以來,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支撐下,黨和國家不斷地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惠民政策和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農村社會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礎,文化的落后和掉隊將成為阻礙農村更好發(fā)展的短板。列寧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對于當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首先,要完善農村基礎教育,提升農村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培養(yǎng)人才的必要途徑,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也要依靠教育轉化人的先天才質與本能才能得到發(fā)揚。因此,進行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提升農村文化水平,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必須發(fā)揮教育在傳遞文化、促進人的發(fā)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振興鄉(xiāng)村,必須以人為本,關注農村居民的精神需要,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事業(yè)。各地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項基金對鄉(xiāng)村公共文化、衛(wèi)生、體育設施進行定期更新和維護,積極開展各項農村文化活動,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針對經濟文化落后的地區(qū),要加大扶持力度,依據(jù)地方特點,積極發(fā)展特色鄉(xiāng)村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最后,要推動城鄉(xiāng)文化一體化,促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城鄉(xiāng)文化一體化是縮小區(qū)域發(fā)展差距、實現(xiàn)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手段,同時也是為順利推進城鎮(zhèn)化準備所必須的觀念一體的“催化劑”?,F(xiàn)如今,我國城鄉(xiāng)的物質基礎、公共政策等外部條件已日漸完備,必須充分利用有利的社會資源,加快推進城鄉(xiāng)文化一體,實現(xiàn)鄉(xiāng)村文化振興、城鄉(xiāng)文化協(xié)同發(fā)展,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寧.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列寧.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寧.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寧.列寧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4.

作者:陳連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