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400.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yōu)秀期刊)、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shù)據(jù)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創(chuàng)刊于1979年,是教育部主管、長安大學主辦的地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季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由于合校校名變更的原因,本刊刊名曾幾度變更。原刊名為《西安地質學院學報》,季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1997年西安地質學院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1998年刊名變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合校后,在刊名變更申報未果的情況下,學校決定《西安工程學院學報》從2003年起更名為《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年底本刊得到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從2004年起正式更名為《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截至2004年底,本刊已出版26卷,98期。國內發(fā)行由陜西省郵政報刊發(fā)行局,國外發(fā)行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及中國對外出版貿易總公司?,F(xiàn)已是美國《化學文摘》、《地質學題錄與索引》、俄羅斯《文獻雜志》固定收錄期刊,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國內外十余家文摘或數(shù)據(jù)庫固定收錄。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報道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地質(地層、古生物、礦物、巖石、構造)、礦床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含生態(tài)地質和災害地質)、資源勘查、測繪工程、地理信息、國土與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分支學科以及新興的深部地質、大陸動力學、環(huán)境生物地球化學、農業(yè)地質、旅游地質、城市地質等邊緣和交叉學科,重點反映“西部大開發(fā)”中資源勘查、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工程地質等重大地質科技問題。
近年本刊在國內外地學界的影響不斷擴大,不但刊發(fā)了數(shù)篇國內與國外作者合撰的論文,而且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科院、地科院等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師和科研人員來稿尤其是國家及省部級基金項目論文數(shù)量不斷增加,使本刊的學術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創(chuàng)刊20多年來,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和陜西省獎勵,被八余種國內外權威數(shù)據(jù)庫收錄,在地學研究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和權威的學術地位。本刊現(xiàn)已被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曾用名: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西安工程學院學報、西安地質學院學報。
堅持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服務的辦刊方向,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規(guī),以反映我國地球科學領域最新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主要任務,以促進國內外地學學術交流,繁榮我國地質教育、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事業(yè),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目的。
基礎地質、礦床地質、水文地質、地質工程、環(huán)境地質(含生態(tài)地質和災害地質)、資源勘查、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南二環(huán)中段長安大學內,郵編:710064。
一、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項
1來稿應是地球科學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要求論點明確、數(shù)據(jù)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可讀性強。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第一作者簡介。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基金項目資助、項目號,并提供聯(lián)系電話和E-mail地址。
2摘要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直截了當?shù)仃U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有獨立性與自明性。在編寫摘要時應當首先闡述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即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有了清楚的定義以后,再描述研究的方法、實驗手段和材料。結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摘要要把這些問題、信息和結論準確、清晰、緊湊地表達出來,要量化。
3引言應提供充足的研究背景,尤其是近2~3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參考文獻,使讀者不需要參考以往的刊物就能明白或推斷文章的結論。
4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高低應區(qū)別明顯,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xiàn)時注明。
5圖表應有自明性,圖表名應附相應的英文名。附圖力求簡明清晰,墨色要黑,線條要勻。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一致。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上。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層次分明。附表中測試數(shù)據(jù)要注明測試者、測試手段、測試條件、測試精度及誤差范圍。
6討論與結論部分應該由觀測和實驗結果引申得出,切忌簡單地再羅列一遍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的結論與觀點應明確,實事求是。
7參考文獻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獻,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或協(xié)作成果,應征得有關方面同意,以腳注方式注明。本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其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序號].作者(編者).書名[M].譯者(必要時).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例:
[1]何樵登.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
[2]HEQiaodeng.Seismicexplorationtheory[M].Bei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1986。
(2)論文集:[序號].析出文獻作者.題名[A].見(In):編者.論文集名[C].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例:
[1]于學元,梅厚鈞,楊學昌,等.額爾齊斯火山巖及構造演化[A].見:涂光熾主編.新疆北部固體地球科學新進展[C].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185~198。
[2]YuXY,MeiHJ,YangXC,etal.Ertixvolcanicrocksandtectonicevolution[A].In:TuGC.ProgressofsolidearthsciencesinNorthernXinjiang[C].Beijing:SciencePress,1993.185~198。
(3)連續(xù)出版物:[序號].作者.題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例:
[1]王妙月.積分法三維電阻率成像[J].地球地理學報,2001,44(6):843~851。
[2]WANGMY.3Dresistivitymappingbyintegralmethod[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2001,44(6):843~851。
(4)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時間。
(5)報告:[序號].編寫者.題名[R].存放地:存放單位,年份。
(6)標準:[序號].制定者.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發(fā)布年,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
參考文獻的作者、編者、譯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書寫外文作者或編者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
二、投稿約定
1投稿時請將打印稿直接寄本刊編輯部,亦可網(wǎng)上投稿。同時在稿件上聲明未投他刊,并請注明基金項目、作者簡介及詳細聯(lián)系方式,并將電子文檔發(fā)送到本刊編輯部郵箱,否則不予受理,未采用稿件將通知作者。
2本刊編輯部收到稿件后,將送請有關專家評審,將在最長不超過3個月內答復作者稿件處理情況。收到錄用通知后,不得再另投他刊。
3凡本刊刊用的稿件,將同時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hinaInfo《電子期刊》和《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其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由本刊一次性給付。如不愿將文章編入上述數(shù)據(jù)庫,請在來稿中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4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修改,實質性內容的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5來稿一經(jīng)發(fā)表,按篇酌致稿酬,并贈送樣刊2冊,高水平的論文稿酬從優(yōu)。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投稿須知
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氣的有利地溫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
饒陽凹陷留西—留北地區(qū)新近系地層水特征及其與油氣分布的關系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約稿函
鄂爾多斯盆地吳堡地區(qū)長6段濁積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
地下儲層表征的不確定性及科學思維方法
山西鄉(xiāng)寧—吉縣地區(qū)黃土高邊坡可靠度研究
沖擊作用下飽和土性狀的試驗研究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秦巴山區(qū)軟巖地基橋樁承載性狀試驗研究
緬甸安達曼?;『筵晗萏烊粴獬刹匾丶俺刹啬J?
厚油層內部夾層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潛中的應用
針鐵礦和蒙脫石對菲的吸附解吸行為與熱力學研究
鄂爾多斯盆地都思兔河流域白堊系含水層特征及供水前景分析
中國東北第四紀冰川研究新進展:遺跡厘定、新發(fā)現(xiàn)與冰期模式
中國69個城市地下水揮發(fā)性鹵代烴污染檢測與特征研究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03CB214600) | 9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03CB214607)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534021)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534020) | 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372114) | 5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07AA06Z103) | 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03CB214601) | 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G1999043606)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272116) | 4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20001300010171) | 4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60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26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 | 119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114 |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 | 65 |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4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 | 21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項目 | 20 |
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