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

第1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一)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界定

研究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前提是厘清文化的涵義。根據不同學科屬性和研究角度,文化的定義已經數不勝數。當前對文化的理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上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務和經神財富的總和;2. 文化是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具體體現在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及共識;3.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有一切的能力與習慣;4. 文化,即人類的高度發(fā)展,即文明程度,體現在訓練與經驗而促成人類在智力、體力、道德、個性等方面的發(fā)展、修養(yǎng)、鍛煉上。

在討論教育問題中,文化的涵義應該理解為第一種觀點。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即貴州農村小學里的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學校教育中的人員包括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員,但學校人員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教師和學生,所以本文討論的校園中人員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

以教師和學生為主的校園文化應該包括以下特點:1. 校園文化是校園里的人的文化。這里的校園文化就可以理解為教師和學生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2. 校園文化是校園里的人傳遞、傳播、創(chuàng)新的后天產物??梢岳斫鉃樾@文化是校園里一輩輩教師和一代代學生所傳遞、傳播、創(chuàng)新的文化。

(二)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類型

依據不同的劃分方法,校園文化可以劃分成不同的類型。鑒于校園文化的特殊性,主要從體現形式、創(chuàng)造主體和作用效果三個方面對校園文化進行劃分。

1. 校園物質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借用哲學的觀點,依據文化的體現形式,文化可劃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即物質產品及其所表現的文化,精神文化即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tài)。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中的物質產品和體現,包括校舍選址、校舍布局、建筑風格、綠化設施、教學設備等多方面因素;校園精神文化是在校園物質基礎上產生的意識形態(tài),包括辦學理念、學習氛圍、校園風氣、校園傳統等多方面因素。

2. 校園教師文化和校園學生文化。依據創(chuàng)造文化的主體,文化可劃分不同類型人的文化,校園文化在這里可以劃分為校園教師文化和校園學生文化。校園教師文化即以教師為主體創(chuàng)造的校園文化,包括教師的教育目的觀、教育制度觀、學生觀、教育課程觀、教育途徑觀以及依據這些觀念所實施的行為,校園學生文化即以學生為主題創(chuàng)造的校園文化,包括學生的學習目的觀、學習制度觀、教師觀、學習課程觀、學習途徑觀以及依據這些觀念所實施的行為。

3. 校園積極文化和校園消極文化。依據文化的作用效果,文化可劃分為積極文化和消極文化。積極文化即能夠對人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文化;消極文化即能夠對人的發(fā)展起到消極的抑制作用的文化。校園積極文化是在學校中對人的發(fā)展產生正面的、有積極影響的文化,主要體現在能夠開啟人的智力、能夠增強人的體力、能夠提高人的道德、能夠完善人的個性,校園消極文化是在學校中對人的發(fā)展產生負面的、有消極影響的文化,主要體現在能夠抑制人智力的開啟、抑制人體力的增強、抑制人道德的提高、抑制人個性的完善。

(三)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眾所周知,許多歷史悠久的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沉淀和積累下來的。在改革北大的時候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由此形成北大的校園文化,在具體實施中圍繞這一原則確定相關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學生遴選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

2012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若干意見》中,重點提出了要支持貴州省各縣鎮(zhèn)薄弱農村學校擴容擴造,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通過研究得出系統的成果,嘗試豐富其理論基礎,總結其建設經驗,彌補其建設不足。

二、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有其積極因素,也存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缺失現象,從校園物質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校園教師文化和校園學生文化、校園積極文化和校園消極文化這三個層面來討論,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因素和建設缺陷主要體現如下:

(一)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因素

1.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隨著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和學校的撤并現象以及留守兒童的現狀、學生入學路途遙遠使得寄宿制學校逐漸盛行。2011年《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攻堅工程實施方案》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大力加強農村學?;A設施建設。寄宿制農村小學的完善使得學生上課不必長途跋涉,在學校能夠獲得住宿和伙食保障,能夠得到老師的照顧,學習和生活在“硬件”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是當前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發(fā)展硬件上質的變化。

2.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一些農村小學充分了解到本民族文化或者當地文化對于學生的重要作用,采取傳承本地或本民族特色文化的方式來進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2010年世博會上,貴州省從江縣某小學為世界各地客人表演了天籟之音——侗族大歌“蟬之歌”。該小學處在侗族聚集地,所能感受的民族文化得天獨厚,在此基礎上在學校開設民族文化課程,并深入落實,經過老師、學生以及社會的支持,“侗族大歌”這一具有獨特地方氣息的校園文化就得以形成了。這類現象是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精神文化良好發(fā)展的代表。

(二)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缺失的現狀

1.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消極文化。更多的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精神文化存在缺陷。很多學校不注重學校的辦學精神實質,在辦學過程中不知道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也不知道如何把學校辦成理想中的學校。很多學校也嘗試通過實施地方課程或者校本課程的方式來體現辦學特色。但是在校本課程設計的時候欠缺理性,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未理解校本課程的實質,在校本課程的延續(xù)性方面其時效性不能得到延續(xù)。這是貴州農村小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缺陷。

2.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教師文化。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教師文化建設存在缺陷。一方面,當今升學的壓力很大,導致諸多教師重視學生考試的成績和升學率,輕視學生其他方面發(fā)展,過度重視升學率導致學校工作重心圍繞升學考試而輕視了學校其他方面的提升,導致校園教師文化缺失。另一方面,貴州農村小學教師整體水平發(fā)展不均衡,一些教師的素養(yǎng)有待提高,特別是教學實施能力。貴州農村小學教師素養(yǎng)已經成為構建校園文化的制約因素。

3. 貴州農村小學校園學生文化。貴州農村小學校園學生文化建設存在缺陷。當今教育的成本增加,而通過教育得到的回報越來越少,對于教育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造成很多家庭對讀書的現實價值進行懷疑和否定?!白x書無用論”重新抬頭,很多學生輟學成為學徒或者外出打工,甚至有的小學生開始模仿談戀愛、吸煙、打架、賭博等行為,嚴重影響了這些學生的發(fā)展,也給其他學生樹立了一個反面的典型,如未能得到有效調節(jié),將對校園文化的建設造成難以計算的負面影響。

三、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明確辦學理念,厘清校園精神文化實質

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辦一個什么樣的學?!焙汀霸鯓影堰@樣的學校辦好”。正確的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校園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靈魂,錯誤的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校園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鴉片”;先進的辦學理念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生長,落后的辦學理念可能抑制校園文化的發(fā)展。

辦學理念具有實踐性、持續(xù)性、普及性等特點。明確辦學理念需要考慮據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地域特點、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師生素養(yǎng)等因素,在校園生活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辦學理念是應該讓所有的學生、教師、管理人員都應該明白的,辦學理念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參與進來,才能更有效地確立辦學理念。

(二)開發(fā)校本課程,創(chuàng)造校園精神文化特色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生活著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全省總人口的30%。祖祖輩輩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勞創(chuàng)造了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民族特色。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農村小學,可以開發(fā)適合當地民族的校本課程,培養(yǎng)其校園文化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既可以增加學校的軟實力,也可以保護和發(fā)揚本地方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貴陽市偏坡布依族鄉(xiāng)民族學校開設了布依族刺繡課、布依族民族歌曲課、體育課上開展了具有濃厚布依族特色的打糠包和板凳操。這樣的校本課程開設,對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繼承和發(fā)揚了本民族文化,一舉兩得,值得借鑒。

(三)培訓教師素養(yǎng),提升校園教師文化層次

明確了辦學理念,開設了校本課程,就需要把辦學理念的落實和校本課程的實施作為全體教師的共同目標。只有全體教師追求這個目標并為之努力,把這種特色進行傳遞、傳播、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才能有效地生根、發(fā)芽。在追求這個目標和努力的前提就是教師能夠理解辦學理念的涵義、目標和價值,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教師在構建校園文化中的角色,應該做些什么。在實施校本課程中,教師需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果達不到精深的程度,退一個層次說,教師最起碼應該具備了解這門課程的內容及教法的素養(yǎng)。在《貴州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舉辦2011年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骨干教師培訓班的通知》中,省教育廳擬對該課程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教材內容和教法。從這份文件可以得知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文化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教師具有良好的業(yè)務素養(yǎng)對構建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四)關注學生發(fā)展,營造校園學生文化氛圍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活動,學校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校園文化是為了能夠讓學校工作運行流暢,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良好的校園文化能促進學生在智力、體力、道德、個性等方面的發(fā)展,而學校關注學生這幾個方面的發(fā)展又反作用于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所以,要建設校園文化,關注學生智力、體力、道德、個性等方面的發(fā)展是重點工作之一。關注學生發(fā)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 在貴州農村小學中開展民族團結課程。貴州農村小學中,一般有多個少數民族的學生,在實施德育過程中可以充分考慮民族團結、互幫互助、共同發(fā)展等因素。2. 在貴州農村小學中開展雙語教學。在教學情境中充分結合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結合當地的地區(qū)精神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既具有新時代特點,又具有地方優(yōu)秀特質的學生。3. 在貴州農村小學中開展本民族音體美教育。開展少數民族音體美教育教學能充分讓學生了解本民族語言的魅力,形成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如此形成一個和諧的校園氛圍,有助于貴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魯宏飛.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高占祥主編.論校園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

[3]侯長林.校園文化略論[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1.

[4]于曉陽等主編.校園文化建設新趨向[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5]計國勇主編.開創(chuàng)校園文化的新紀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6]孫鶴娟.學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7]鄭金洲.教育文化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第2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關鍵詞】學校體育;校園文化;體育文化;貴州中學

高中學校體育主要包括體育課、課間操、早操、體育社團、運動會、課外體育活動、校本課程、校外體育運動,這些都是構成中學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早在中國古代指“文化教化”或“以文教化”,與武力征服是相對的[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體育文化已經稱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體育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祖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弘揚以人為本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和《深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推出使體育文化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越發(fā)重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積極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在內的校園文化建設已經越發(fā)重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不斷樹立中學體育文化的價值,是學生真正地走向終身體育。體育文化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國家體育文化的現代程度成為評判國家現代化的標志,所以完善校園體育文化有著很大價值。

一、體育文化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一)體育文化的健身功能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作為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校園體育文化,擔負著健身、娛樂、宣泄感情、弘揚體育精神與文化的多維功能[4]。健身功能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身功能同樣也是體育文化的特點。學生科學的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神經系統、促進學生免疫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有效地抵抗疲勞,為繁重的學習任務儲備良好的身體條件。

(二)體育文化的傳播功能對學生的影響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變化的過程[5]。學校體育體育的最終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有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學生通過學校體育獲得運動技術和知識,并利用課余時間或參加校外體育活動,如中學生籃球聯賽、足球聯賽、乒乓球聯賽、田徑運動會、跳繩比賽、排球、羽毛球、踢毽等校外體育活動中,都會產生信息交流,學習其他學?;騻€人體育文化,加深自己對體育文化的認識。每個學校的體育文化是不同的,它受到地域、教師、學生、學校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通過學校體育知識的學習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技術,隨著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走入社會,這是學生就把自己在學校所學習的體育知識、體育文化、體育精神也一起帶入社會、傳播社會,也使自己對體育文化的認識影響到自己周圍的人群。這對樹立終身體育和推動全民健身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

校園文化是個濃縮的小社會,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對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2]。高中體育文化的在新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從原來的單一教學的方式轉變成模塊教學,體育課有了質的改變。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現狀,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教育功能[3]。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學習的體育模塊,親身體驗體育教學改革帶來的校園體育文化的改變。學生通過模塊的練習,完成一些基本技術的學習,在于同學配合交流中不斷征服困難,從而在自己內心中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完善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使學生懂得怎樣從體育中獲得樂趣,完成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目標。

二、學校體育在校園文化發(fā)展的作用

(一) 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對學校體育文化的現實依賴

中國同樣處于應試教育與現代素質教育的交替期,所以體育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急先鋒。為了解決中小學身體素質下降的危機,體育課的改革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貴州文化軟實力水平在中國嚴重滯后,為了提高文化軟實力。校園文化的傳播是推動文化前進不可或缺的部分。學校體育活動有助于校園文化對外傳播。雖然,校園文化傳播中,組織者大多時候還是學校以及市級代表隊的身份出現,但是,主要的參與者還是學生,由于體育本身的開放性與融通性,所以學校體育也具有同樣的屬性,它能夠在學校信息、校園文化、教學理念、體育知識等方面帶來打破不同學校和地區(qū)封閉性的變化,推進開放的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進程。有利于加強校園文化的交流,增進學校之間的友誼,促進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滲透力。

從目前的狀態(tài)來看,校園文化傳播的秩序更多的是從行政中心向各級市以及地區(qū)的傳遞,體育成為傳播校園文化的主要途徑,尤其是以現代奧林匹克為代表的體育精神為典型的體育活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課程改革后對學校體育有了新的內涵。雖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還有爭論之處,但是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越來越重。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媒介越來越依賴體育,所以學校體育有利于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同樣有利于促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二)學校體育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播特質

在深入素質教育的今天,積極開展包括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在內的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價值[6]。校園文化傳播是文化信息在時空中的共享和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文化要素的擴散、滲透和遷移。學校體育早已超越了身體技能與技巧的范疇,進入了社會活動或是文化實踐的領域。

學生代表學校參加體育比賽必然會伴隨著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現象,而這些都會在短暫的賽程內外、突破空間的限制產生持續(xù)的影響,為范圍內大規(guī)模的校園文化傳播提供舞臺。學校體育以各種運動會的形式呈現,主要以學校領導帶隊和相關體育教師指導、以學生為主要參與對象,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正在不斷壯大,很多比賽都有參觀者。在比賽如此短的內大帶來的信息交流、校園文化傳播使學校體育以學習、健身、娛樂和運動等為基本目的,離開日常生活的空間范圍,負載著本校原有校園文化內涵,以及學生在參與學校體育學習并在回到學校以外參加體育活動,這樣就使校園文化前往其他空間,產生了地域移動。與學校體育相伴的這一移動過程中,學校體育扮演的“文化交往使者”必然會產生多種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這本身就是跨文化傳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學校體育的校園文化傳播活動“所涉及到的是至少兩個以上具有言語和行為能力的主體之間的互動,這些主體互動使用手段,建立起一種以體育活動的人際關系。由于校園文化傳播采用的是最為真實、有效的人際傳播方式,能夠產生即時、互動的交流,分屬不同校園文化群體的人們在自覺的交往活動中愿意相互了解而接近,愿意在愉快、良好的基礎上彌合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與沖突,從而以微觀的人際交往活動實現宏觀的文化傳播目的。在參與體育的校園文化傳播活動中還存在著學習與移植的涵化功能。在各個不同級別的學校文化的學生群體中學生共享體育精神的傳播使得學校體育在不同校園文化雙向交流的漸進過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長期效果。

因此,在學校體育促進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過程中,學生是傳播過程的核心,體育活動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載體,學校體育整合了體育人口流動、信息交流、校園文化傳播的共同效應,使得學校體育成為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最佳載體。

三、學校體育促進校園文化發(fā)展的策略

(一) 增強校園文化傳播人才培養(yǎng)

學生作為連接文化傳播產品與其他要素重要載體的文化傳播人才是實現校園文化傳播全面發(fā)展的關鍵。社會文明需要學校教育,但是校園文化對外傳播者所表現出的“軟能力”與其應當承擔的重任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學生運動員本應成為在體育中傳播校園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從這扇窗口能夠最直接、最順暢地完成校園文化的對外傳播,我們要使學生運動員真正意識到自己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在體育活動領域,承擔校園文明的傳播。體育活動各類承載文化傳播功能的學生培養(yǎng)成能夠自覺與外界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的人才。從而使學生通過學校學會的體育活動與外界的信息交流,達到校園文化對社會傳播的目的。

(二) 以傳播校園文化價值觀為核心

中國社會發(fā)展取得卓越的成果,但是中國教育一直以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現實中的文化產出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大,貴州作為中國經濟和教育發(fā)展的非常滯后的省份,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同樣是的重中之重。在提高本省的文化軟實力時,校園文化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之一看來是越發(fā)重要。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7]。學生是祖國未來,文化的提升同樣離不開學校。儒家思想觀念都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所長期推崇與強調的,也是中華文明最具有世界性、最應當大張旗鼓推廣的“普世價值”。要提高省文化軟實力,就要根據本省的特點,制定一些適合自己文化發(fā)展的道路[8]。傳播省文化價值核心,主要的是提高學生對校園文化價值核心的認識,再由學校教育體育活動的方式,推動學生以校園文化價值核心對社會傳播,在這類傳播媒介中我們主要以校園文化價值觀為核心。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學校體育活動把體育文化價值觀和校園文化價值觀有機結合,體育文化是中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傳播途徑,推動學校校園文化良性的發(fā)展。中學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在學校中具有傳播和教育功能。貴州教育相對滯后,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同樣落后,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在校園文化中育人的功能作用,促進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學校體育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播特質,校園文化對外傳播對體育有實質性依賴,兩者之間是相互對接。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有著深厚的意義。盡量發(fā)掘學校體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為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

(二)建議

學校領導應該加強對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重視,體育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中學教師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下,根據教師和學校實際情況開發(fā)有利于本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教學內容,形成本校獨特的校園體育文化。學校體育組應該精心計劃,建立學校體育健康體系,建立除課間操、體育課之外的社團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建立以學校為中心,各班為單位的體育文化藝術節(jié),文化藝術節(jié)主要以趣味體育活動、體育知識、體育游戲、體育比賽、體育征文、體育新聞、體育攝影等方式呈現,組建校園多種體育活動模式。校園文化的發(fā)展還應加強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互補,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王文.體育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J].體育文化導刊,2009,(3).

[2]許奮奮.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8,(7).

[3]王向東.體育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J].中國成人教育,2009,(3).

[4]李秋玲.校園體育文化的定位與思考. [J].中國成人教育,2008,(2).

[5]高曉軍.校園體育文化現狀及發(fā)展策略. [J].教學與管理,2011,(2).

[6]金玉華,李小娟.校園文化價的值取向與策略研究. [J].教學與管理,2009(10).

第3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一切行為和關系的總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學校是專門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一個操場的概念,它是一種環(huán)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它包括硬件建設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師、學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等的相互關系等。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發(fā)揮著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校園文化則是一個學校發(fā)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二、目前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新民路小學是一所具有48年歷史的學校,多年來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一刻也沒有放松。歷屆領導班子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淀,學校形成了 “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為教師持續(xù)發(fā)展鋪路”的辦學宗旨,本著“教師為本、班子為魂,德育首位、教學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钡霓k學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健體、養(yǎng)習、尚德、增智”的校訓,“準時、勤奮、誠信、文明”的校風,“團結、求實、自律、創(chuàng)新”的領導作風,“嚴謹、博學、精業(yè)、創(chuàng)新”的教風和“樂學、善思、自主、向

上”的學風,“凝心聚力、奮發(fā)向上、敬業(yè)奉獻、追求卓越”已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工作亟待加強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應與學校的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緊密結合,以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發(fā)展目標為基礎,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前瞻性地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并明確責任與分工,落實相應的工作機制。

實際調研結果表明,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規(guī)劃工作重視不夠,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和系統性研究,缺乏明確的總體建設目標和總體實施方案,沒有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納入到學校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統籌協調不夠,校園文化建設聽取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建議還不充分。

(二)以學校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凝聚、培育與弘揚不夠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也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辦學理念主要反映學校建一所什么樣的學校和如何建設這樣的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yǎng)這樣的人的認識、觀念和態(tài)度。我校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如何形成為全校師生員工共同認可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與辦學定位,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既是推進學校新時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任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學校精

神在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中彰顯不夠,體現學校精神、辦學理念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健全,精神文化在學校發(fā)展中的引領和激勵作用還沒有充分發(fā)揮。

(三)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fā)揮 校園文化是以教師、學生和管理服務人員為主體的人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和創(chuàng)造的。學校文化以教授學生知識為基礎,以育人活動為主要功能,這是學校文化區(qū)別于其他社會組織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征,由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而形成和創(chuàng)制的文化構成了學校文化的主要內容,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師對學生文化活動的深入指導和共同建設不夠,具有學校特色的師德師風建設還跟不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優(yōu)秀教師風范的引導、培育、宣傳不夠,教師在校園文化的傳播、示范、引領、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fā)揮。

(四)學校文化特色不夠鮮明

校園文化特色是影響學校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追求個性、鑄造品牌、彰顯特色是校園文化的內在要求,以特色求創(chuàng)新,以特色促發(fā)展,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目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色不夠鮮明,主要表現在:學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夠、定位不明確,校園環(huán)境中缺乏反映學校歷史與傳統的元素,校園文化的移植和對接比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夠,導致學校文脈的傳承、宣傳不足;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科文化的結合不夠,

具有學校特色的學術文化活動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區(qū)內有較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文化項目;學校的形象識別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學校文化建設和地域文化的結合也比較欠缺。

(五)校園環(huán)境建設缺乏文化內涵的矛盾比較突出

校園環(huán)境是校園物質文化最主要的內容,傳遞和表現著校園文化精神的內涵與韻律,是校園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tài)。優(yōu)秀的校園環(huán)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機結合,有發(fā)揮著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啟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學校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是:由于校園布局的調整和二期教學樓建設迫在眉睫,自然景觀還比較單薄,缺少體現校園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觀和文化氣息,校園視覺識別系統尚未按照校園文化特點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蘊,校園建筑物內缺少人文內容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表現。

四、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涉及學校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統工程,具有全局性、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特點。學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有著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主要表現為:

(一)校園文化問題研究不深入,思想認識不統一,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我們對校園文化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對校園文化的內涵、特點、地位、作用以及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還不深刻,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將校園文化

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yǎng)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實施,就難以真正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長遠規(guī)劃,從而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工作較為薄弱,也使校園文化難以體現學校特色,難以鑄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園文化建設也比較難以融入學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當作宣傳、工會等群眾組織的事情,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真正發(fā)揮,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的就難以真正建立起來。

(二)過于注重外顯形式,忽視了文化本質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注重了建設物化的環(huán)境文化,對精神文化的引導和培育不足。這就給人以一種誤解,似乎校園文化就是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開展的文化活動或學校形象設計等。實際上,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觀念文化,其次是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方式層面,最表層的是學校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和學校形象設計都是學校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

第4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1前言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辦學理念、歷史文化底蘊傳承、育人模式等的顯性載體,對學校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大學文化積淀不深厚的高職院校來講更是如此。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在認真厘清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思考“建設怎樣的校園文化,怎樣建設校園文化”的問題。

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問題

2.1功能定位不明晰

當前高職院校大多是由中專、技校等升格而成,學校教學和管理者認為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yè)和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只注重擴大校園面積和校舍規(guī)模以及檔次的提高,教學儀器設備的現代化和高檔化等外在硬件設施的改善,以及招生規(guī)模、就業(yè)百分比、技能大賽等問題,忽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過分強調校園文化的控制、導向、凝聚、激勵功能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等物質功能。更有高職院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次上,并未從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規(guī)劃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大背景出發(fā)建設校園文化,片面地把校園文化建設與高職院校的專業(yè)設置、師資配備、教學規(guī)劃、培養(yǎng)目標等割裂開來,這極大地限制校園文化功能的發(fā)揮。

2.2“職業(yè)”文化不明顯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研究比較晚,認識也比較片面,理論基礎還比較薄弱,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就不知何去何從。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是從原來的中?;蚣夹I穸傻?,部分高職院校還停留在中?;蛘呒夹5膶W生教育管理模式和目標,其配套建設的校園文化自然就存在定位過低的問題,校園文化建設不能突出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不能滿足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需要。也有一些高職院校盲目地將校園文化定位和普通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致,忽視高職教育特征和規(guī)律,沒有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文化建設缺乏人才素質等,而一味地模仿、抄襲和復制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模式。

2.3保障條件嚴重滯后

一是規(guī)劃設計不足。由于較多高職院校成立不久,校園建設整體規(guī)劃缺少穩(wěn)定性和遠瞻性,或因區(qū)域規(guī)劃的限制,處于東拼西湊的窘境;或規(guī)劃設計不足,校園建設凌亂。二是經費不足。由于校園兼并、規(guī)模擴張等原因,不少高職院校擁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校區(qū),雖然多個校區(qū)擴大了學校規(guī)模,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但多個校區(qū)往往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集中投入,原本就有限的資源被分散使用,造成校園文化建設緩慢。

2.4教風學風培養(yǎng)艱巨

學校的學風與教師的教風是高職院校精神層面文化的重要體現,良好教風和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內核。一方面,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師資結構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教風、學風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在學習上有差距,有的學生在經濟、生活、就業(yè)、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有困惑,由此造成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鉆研性相對欠缺,這些都是影響良好學風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加以考量的重要內容。

3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

3.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夯實文化基礎

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也是校園文化的載體的基礎,打造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首要任務就是在物質文化建設中突顯職業(yè)特色。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施建設就顯得極其重要,要處處突顯高職教育的職業(yè)特色。職業(yè)特色不僅要從宏觀的建設規(guī)劃中體現,如建設配套高職教育的實訓基地、實訓中心、圖書館等,也需要從細節(jié)著手,從方方方面面顯現職業(yè)特色,譬如在教學區(qū)域張貼專業(yè)與行業(yè)杰出人物的成果、優(yōu)秀校友事跡等宣傳資料;在校園內布置具有職業(yè)特色的宣傳標語、格言警句等。使身在其中的學生能切實感受到所屬行業(yè)的職業(yè)化氣息,從而進一步明確自身發(fā)展的目標,增強學習進步的動力。

3.2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塑造文化內核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圍繞的核心內涵,也是校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環(huán),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對學校的長期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yè)教育注重學生技能培養(yǎng),主要培養(yǎng)面向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人才,職業(yè)導向性強,因而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職業(yè)院校必須把職業(yè)教育的辦學方針和培養(yǎng)目標體現出來。因此,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注重以培養(yǎng)、熏陶、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全面的職業(yè)素質、正確的擇業(yè)觀念為導向,突出高職特色,在保持良好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實現創(chuàng)新。

3.3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固化文化傳承

校園制度文化是維系校園正常運轉的制度保證,為了順利地培養(yǎng)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建設具備自身特色、適應自身發(fā)展的制度文化。一是教學制度文化建設。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管理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制度文化建設的效果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至關重要。二是管理制度文化建設。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拋開傳統的與學生對立的管理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必須充分體現人性化。三是加強校園文化宣傳制度的建設。校園網、校報、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校園輿論陣地不僅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還要結合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加強自身的建設,構建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輿論平臺。

3.4加強行為文化建設,強化文化養(yǎng)成

第5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一、我縣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中小學校園文化有了長足的進步,校園的綠化、凈化工作比較出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正逐步形成。但時展日新月異,而我縣現有學校(建筑)多有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與全區(qū)、全市、全省的發(fā)展和社會對中小學校園文化的需求相比,我縣中小學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要求。另外,下半年我縣將要迎來教育強縣的評估工作,加強校園文化更顯得必要而且重要。

當前,我縣中小學校園文化現狀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學校發(fā)展不平衡。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的學校校園文化開展得較好,有的學校校園文化活動則不夠理想。

2、觀念有待更新,認識有待繼續(xù)提高。部分師生仍存在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傾向,受傳統觀念影響和短期效應制約,師生的興奮點過多放在課堂教學上,學校建設規(guī)劃中欠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性、前瞻性思考。

3、信息社會下,中小學師生日愈高漲的文化需求與校園的難以完全適應這種需求的文化設施、文化活動的矛盾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師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已經逐漸以非組織或個人、或小群體為主,活動地點由校內為主轉向校外和家庭為主,從受學校、教師、家庭影響為主轉向更多地受社會、大眾傳媒影響為主,學校、社會、家庭沒有真正形成合力,為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學校文化教育的整體影響力在退減?!。?/p>

4、校園各類文化建設如標語、專用室的設置與管理基礎沒有立足校園里的人,沒有把中小學學生的使用即校園文化設施的充分使用納入思考范圍。學校有規(guī)劃、有目的、有組織、常規(guī)性、科學性的活動開展顯得少,常常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布置匯演、比賽臨時突擊?;顒禹椖繂我?,內容流于形式,覆蓋面窄,參加人數還有待增加。

5、校內文化設施的檔次有待加強和改進,部分設施設備顯得陳舊、粗糙、敷衍,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能達到較高的審美要求,沒有時代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

6、中小學校園文化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如學校的合唱隊、美術組、體育隊等特長建設缺少規(guī)劃,有關規(guī)章、制度亟待規(guī)范。

二、發(fā)展我縣中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議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必須真正認識校園文化在促進學校教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活潑主動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精英”應試教育回歸到“大眾教育”的原有位置上,切實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大力倡導中小學校園文化,廣泛宣傳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2、加強規(guī)劃,強化管理。

這是保證中小學校園文化健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關鍵。只有立足學?;A和社會發(fā)展現實,站在學校和社會發(fā)展的高度,參考借鑒專家、名校的經驗,做好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然后通過規(guī)劃、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諸要素,促進它們和諧、協調、順暢地進行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促進校園文化的提升。

3、增加投入,改善設施。

提供完備的校園文化設施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近幾年來,我縣做了許多工作,但總的來看,仍與發(fā)展的形勢不相適應,與學校的發(fā)展、師生員工的要求不相適應。為此,一方面,必須管理好資金流向和成本核算,逐步改善設施,適應和滿足發(fā)展變化的需要,加強管理,完備辦法和措施,做到物盡其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發(fā)揮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注意發(fā)現、培養(yǎng)本校人才,發(fā)揮教師作用,參與建設、豐富、活躍校園文化建設,以形成一支數量可觀、素質優(yōu)良的中小學校園文化工作隊伍,以適應中小學校園文化及其發(fā)展的需要。

4、健全組織機構。中小學校園文化組織機構建設,是隊伍得以發(fā)揮作用的組織保證??茖W的中小學校園文化組織機構,能加強黨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保證其社會主義方向,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能強化管理,有組織、有目的、有秩序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因此,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對于正常開展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和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全社會參與,共同育人。學校的發(fā)展,在近年來,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關心,為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社會育人環(huán)境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合力在我縣還沒有真正形成,為此,身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花力氣,采取得力措施,積極發(fā)揮家長學校的真正作用,引導凈化家庭育人“小環(huán)境”。

6、課堂教學與課余教育是校園文化的兩個方面。在新的校園文化理念的指導下,改革中小學教育總體課程結構,調整課內學科教學課程計劃,將國家計劃規(guī)定的課內學科課程及校本課程與校園文化活動諸如興趣小組、科技制作、文藝、體育、校班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中小學所有活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們今后應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三、 縣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建議

1、標語類:各類標語的懸掛位置要正確。國家的教育方針、省的精神、市的要求、學校的方向,各級各類標語的位置要按等級、大小安放掛置。標語的內容要體現與時俱進,要創(chuàng)新雋永,盡可能減少禁止類、訓導類的標語上墻而改用關懷、激勵性的語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要體現師生平等的觀念。標語的形式要簡明易記,減少單詞語運用,提倡人文性短句上墻。

2、展示類:展示的各類作品最好是本校師生的作品,美術、手工、習作、攝影等都可以,要統一規(guī)范地標明作者、指導人員、獎勵等級。要在各樓層統一規(guī)劃,有主題的掛放。

3、公告類:學校懲罰性公告要有相關反思情況的跟進,學校的各類各級榮

譽要及時公告并表彰,學校的各類骨干教師、學生優(yōu)異分子也要即使表彰公告。

第6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缺乏準確性。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yè)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因其本身的特點限制,使得部分高職院校在教育的洪流中難以對自身進行準確的定位,這就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整體的目標,不能真正實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的。2.教育模式不夠完善。在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中,受到教育文化的影響,使得變革和發(fā)展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在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院校中的教學、研究條件較簡陋,師資力量較差,還不能真正做到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中心進行教育和管理,對于相關的規(guī)章和制度的建立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3.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與校園文化不協調。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歷程較短,文化的積淀比較少。在校園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中仍然缺乏對師生文化的引導和人文素質的教育,造成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單一、活動水平較低,師生文化素質較低。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于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在我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對于硬件設施越來越重視,但是在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因此就形成了學校建設中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和發(fā)展的不協調、不統一的現狀。2.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夠大。隨著高職院校的建設規(guī)模越來越大,各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卻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有的院校由于將資金全部投入到了專業(yè)學科建設之中,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的資金嚴重缺乏。3.歷史文化的積淀不夠深厚。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我國的高等院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空間。一些中專學?;虺扇烁咝<娂娂尤肼殬I(yè)教育的行列,使得職業(yè)院校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的積淀遠遠不夠。4.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較大。在高職院校中的學生思想較活躍,對于文化的接受速度較快,但由于生源質量差,文化修養(yǎng)較低,社會經驗較少,因此很容易就會受到社會中不同文化的影響,這就使得校園文化特色難以形成,校園文化本色喪失,高職院校的文化個性建設受到阻礙。四、構建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途徑1.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1.1確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根本。在高等教育中,以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為目標進行人才培養(yǎng)。例如,在財經類高職院校的教育中,應培養(yǎng)符合經濟社會事業(yè)管理要求的技術或管理骨干,其服務對象就是財經服務行業(yè)。1.2制定文化建設規(guī)劃。在高職院校中,要以學院的長遠發(fā)展為基礎進行考慮,對校園的文化建設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和系統的實施,以保證校園文化建設與學院發(fā)展相協調。1.3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順應現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原則,優(yōu)化教學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學和實訓中應充分體現其技術教育的特點,根據市場中的企業(yè)要求進行人才培養(yǎng),在進行專業(yè)教育的同時加強素質教育,形成具有特色文化的專業(yè)。1.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是由學校中教師和師生共同營造的,是校園精神風貌的具體體現。教師是在校園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對其文化建設應高度重視。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建設,使其以積極進取的意識進行創(chuàng)新。2.完善專業(yè)教學體系,實現教學目標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中,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yǎng)和專業(yè)建設。對課程進行改革,完善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行業(yè)的市場需求和社會的要求進行實踐教學,有效將校內學習、校外實習和企業(yè)生產相融合。例如在市場營銷專業(yè)中,要以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為導向進行專業(yè)設置,進行人才培養(yǎng)。3.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的融合3.1區(qū)別對待校企文化差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yè)的利益和績效性更強。而在學校中以精神文化為主,偏重于社會效益。將校企間的文化差異區(qū)別對待,尋找二者之間相同和共通之處,將其轉變?yōu)榇龠M校企合作和學校發(fā)展的長久動力。在二者的聯系中建立開放、寬容的文化觀念,使文化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作用。3.2貫徹執(zhí)行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的發(fā)展中,校企合作漸漸成為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向,高職院校應堅持校企聯合辦學的原則,豐富校企文化融合的建設,讓學生在校園中就能夠體驗生產和管理的過程,并牢固樹立主人翁的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3.3將企業(yè)文化和教學相結合。在對學生進行職業(yè)教育的同時開展素質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就業(yè)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進行職業(yè)教育和素質教育時,需要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業(yè)企文化氛圍中對學生進行教育。4.彰顯校園文化的行業(yè)特色首先,高職院校的校園環(huán)境要突顯行業(yè)的文化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除了開展一般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外,應更注重加強職業(yè)院校特色文化的建設——與行業(yè)文化的互動和對接。其次,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滲透行業(yè)文化的元素和精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對與專業(yè)有關的行業(yè)認知,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情感和職業(yè)道德。第三,引進“以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企業(yè)核心價值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以建立特色專業(yè)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社會中的各種優(yōu)質資源,采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促進辦學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專業(yè)建設時應隨著企業(yè)的改革發(fā)展進行適時地調整,保證高職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作者:黃必超 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

第7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關鍵詞:高校 校園文化 內涵式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54-02

高校校園文化是校園內能起教育作用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高校校園文化主要表現在高校校園內師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高校管理的一事一議、一章一規(guī)之中,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高校的體現,作為高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最能體現出一所高校的文化積淀和底蘊。

內涵式發(fā)展就要以先進的辦學理念引領航向,通過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管理,通過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形成有特色、有優(yōu)勢、有底蘊的厚實的校園文化,全面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全面發(fā)展。

高校校園文化與高校內涵式發(fā)展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良好而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能有效推動高校內涵式發(fā)展,高校在內涵式發(fā)展取得成果后又能積極助力校園文化的建設,為其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物質和精神保障。高校內涵式發(fā)展離不開校園文化作支撐,校園文化必然是高校內涵式建設的有力推手。

貴州理工學院是應省委、省政府實施工業(yè)強省戰(zhàn)略和城鎮(zhèn)化帶動戰(zhàn)略對理工類應用型人才之需成立的一所理工大學,學校正緊緊圍繞貴州省實施主基調、主戰(zhàn)略的需要,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在學校的內涵式發(fā)展過程中,應該注重校園文化對于發(fā)展所起的積極作用。為此,結合貴州理工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以助推學校內涵式發(fā)展:

一、 突出重點,強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貴州理工學院在內涵式發(fā)展中,首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其重要性主要在于:

(一)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之根

這是由學校的性質和職能所決定的。千百年來,學校作為人類文化傳播場所這一性質并未改變,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的職能?學校和文化是如此地不可分,文化的烙印伴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如何辦學才會使學校更充分地體現它的性質和更好地履行它的職能?這樣校園文化也就產生了。如今校園文化已成為一所學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之魂

校園文化是聯系和協調學校所有成員行為的紐帶,是學校內涵式發(fā)展靈魂所在,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

校園文化不僅是學校發(fā)展目標、辦學理念、辦學方針、專業(yè)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學校全校師生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反映。文化之于學校,猶如靈魂之于人的生命,沒有文化的學校就如沒有靈魂的人,是徒有空殼的行尸走肉。因此,學校的發(fā)展之路既要順勢而為,搶抓機遇,更要在內涵上下工夫,熔鑄內涵之魂。

(三)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之神

學校內涵建設的重點是提升W校的核心競爭力,為社會輸送有責任、精技術、會管理、善創(chuàng)新的工程技術專業(yè)人才,旨在實現學校的科學持續(xù)、和諧發(fā)展。因此,凝聚內涵之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能為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打造堅實的基礎與提供有力的保證,契合現代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作為繼承、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自身特色文化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內涵建設的實力所在,也是構成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內部驅動力。

二、 正視缺點,查找校園文化建設不足之處

筆者通過多種調研方式,發(fā)現目前貴州理工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規(guī)劃

校園文化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傳承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必須進行總體規(guī)劃、系統設計,嚴密組織實施。雖然在建校之初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規(guī)定,但缺乏一個系統的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

(二)校園文化活動特色不鮮明

目前校園文化的建設更多還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停留在組織學生業(yè)余文化生活的層面,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內容明顯不足。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意識不夠,缺少在社會上影響大的品牌活動,品牌形象沒有樹起來。利用多媒體宣傳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不夠,多媒體網絡教育和引導乏力,缺少自由、真實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在信息收集處理、科研輔助、學習輔導等方面做得不夠。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比較單一

目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多是依托于各種活動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但活動平臺建設滯后。如:擬建的宣教中心因為場地、人員等原因尚未得到落實;教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尚無實質性進展;已建成的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坊尚未完全發(fā)揮作用。校園人文景觀單調,系統化個性化不足。

(四)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

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參與主體,但目前學生的參與意識普遍并不強烈。

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大多為了完成任務,加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三、科學規(guī)劃,扎實有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一)實施精神培育與弘揚計劃

積極組織編印供教職工學習的理論學習材料,根據形勢的發(fā)展介紹最新的政治理論、形勢政策和教育觀念。充分利用重大節(jié)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主旋律。通過多渠道廣范圍地宣傳學校發(fā)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

(二)實施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計劃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校園文化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guī)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guī)則。同時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guī)范、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各類規(guī)章制度。

(三)實施學風建設計劃

建立完善學風建設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學生家長代表座談會,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把學風建設作為學生工作評估的主要內容,每學年舉行一次總結表彰。同時健全規(guī)章制度。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guī)范、激勵和導向功能。加強學生考勤紀律教育,整肅考風考紀,加強對校園不文明行為的糾察和引導,定期通報學生違紀情況,強化學生遵紀守法和道德實踐意識。

(四)實施校園文化活動精品計劃

通過易班平臺等積極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按照“大型活動精品化、中型活動特色化、小型活動經?;钡幕顒铀枷耄e極開展各類特色鮮明、參與面廣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素質,提升文明素養(yǎng)。組織實施體現學校學科專業(yè)特色的學術科技活動,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師學術

水平。

(五)實施校園環(huán)境建設計劃

加強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加強校園人文景點的布置與建設。加強對校園廣告橫幅、標語的管理,保持校園環(huán)境整潔。同時注重美化教室、實驗室、圖書室等公共場所的環(huán)境,開展辦公樓及學生公寓環(huán)境建設活動。

(六)實施品牌形象塑造計劃

形成特色鮮明的學校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規(guī)范學校辦公用品的格式、酥荊規(guī)范學校各類牌匾的規(guī)格與設計。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質量發(fā)展和內涵式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根基,是學校和諧發(fā)展的助推力。新形勢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扎牢內涵之根,熔鑄內涵之魂,凝聚內涵之神已成為學校內涵式發(fā)展的當務之急。文化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著的,一定時期和環(huán)境內,其主導文化也是不同的,這就決定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不懈的工作,但只要學校師生立足于實踐,著眼于未來,同心同德,齊力奮進,定能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更能有效推動學校內涵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甘立芬.淺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企業(yè)導報,2015.

[2] 呂云飛,王趁,李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歸因與建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2.

第8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關鍵詞】校園文化;中職示范校建設;教師專業(yè)精神

1 校園文化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切入點――教師專業(yè)精神

教師專業(yè)精神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系統。有學者將其分為敬業(yè)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S校在示范校建設前的教師狀況調查顯示,教師效能感普遍不佳,自我發(fā)展意識比較欠缺,職業(yè)倦怠較普遍。信念和態(tài)度一直處于矛盾狀態(tài):一方面,對學生素質和學習狀態(tài)十分不滿,一方面,出于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還要將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下去;一方面,勉為其難地以寬容和仁愛之心看待學生的種種不足,一方面,承受著工作和生活雙重壓力,倦怠、低迷、缺乏幸福感。這種狀態(tài)如不改善,將嚴重阻礙中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種現狀的轉變,固然需要教師發(fā)揮內因的作用――主觀能動性,需要不斷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克服觀念轉變和信念養(yǎng)成的障礙,才能實現教育信念的自我升華。而從學校角度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措施,為教師創(chuàng)造比較寬松的發(fā)展環(huán)境、加強對教師樹立正確信念和積極態(tài)度的干預,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2 校園文化建設與示范校建設的關聯

形式上,S?!缎@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是《示范校建設實施方案》的附件,校園文化建設是示范校建設的任務之一,文化建設成果關系到項目總目標的實現。實質上,文化建設是內涵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示范校建設要大力調整和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效益和育人質量,校園文化建設是決不能回避的一項課題。同時,校園文化通過作用于人的信念態(tài)度,外化為行為,進而影響項目建設的管理和運行。示范校建設要達到理想成效,不但需要健全科學管理機制,更要探索和完善依靠文化進行管理的渠道。

3 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精神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3.1 S校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

S?!缎@文化建設實施方案》認為,以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教師全面素質,是示范校建設的潛在保障。其思路是:一是,通過制度建設進一步規(guī)范教學和教師管理,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二是,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提升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形成一支專業(yè)水平更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三是,促進企業(yè)文化進校園,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職業(yè)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重點方向是“四個結合”:一是,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管理相結合。要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體現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做到制度管理和文化氛圍相協調。二是,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和師生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強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師生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激勵;加強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的引導和培育,把校園文化精神融入到師生日常生活和行為中;強化教育效果的積累,使之對師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yè)(行業(yè))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必須與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型的優(yōu)秀企業(yè)文化相融合,使企業(yè)文化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形成具有職業(yè)特色的校園文化。四是,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和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相結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發(fā)揮導向、激勵作用,創(chuàng)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展示學校的校風和精神風貌。

3.2 教師文化養(yǎng)成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措施的融合

校園文化務虛,隊伍建設務實,虛實并用地引導教師群體塑造集體教育信念和積極的專業(yè)態(tài)度。學校特別注意在內部建立起和諧、有利的小環(huán)境――合作與對話的環(huán)境和氛圍、民主平等的教師關系、團結協作的同事關系、尊重信任的上下關系。特別注意保護教師的自主意識和民利,使其通過積極參與獲得正向的情感體驗,并自覺將此情感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

該校在兩年建設期完成的文化建設重點之一就是提煉出學校辦學理念?!皠諏嵾M取”的校風、“敬業(yè)愛生”的教風、“讓每一名學生成人成才”的愿景,無形之中對廣大教職工自我定位、追求職業(yè)認同和自身價值感是一個積極引導。由師資培養(yǎng)部門組織開展的教育專家講座、教育事件反思、教育案例征集、心理文化集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理性認知、實踐反思和意志凝練的外部條件,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文化養(yǎng)成融合的典型。

3.3 示范校項目下校園文化建設的缺憾

首先,客觀上教師教育信念處于潛意識較難改變。學者沙因根據文化現象的可見程度,將文化分為人工飾物、價值觀和基本假設三個相互作用的層次。該校的文化建設尚處于介于人工飾物與價值觀之間的階段,通過外界環(huán)境的心理暗示和宣傳輿論導向對人的觀念施加影響。其次,兩年的示范校建設期對文化建設來說周期太短。文化建設渠道還在探索,有的工作鋪開還未來得及深入,有的工作短期內難見到效果。最后,該校文化建設僅依靠行政力量開展,缺乏校本科研的支撐,導致整套管理方法難以系統化、科學化??傊?,這種做法亟需完善,并值得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文雪.教師的教育信念及其養(yǎng)成[J].當代教育科學,2010,9.

[2]范怡瑜.示范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1,2.

第9篇: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范文

關鍵詞: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 特點 存在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219-02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發(fā)揮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校園文化的建設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1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在社會群體中的地位比較特殊,是政治觀念、政治心理逐步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對主流政治文化的接受。為了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社會觀念,使大學生能順利形成民主型的政治觀念,完成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政教應對大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應對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及時改進,在政治實踐過程中,為大學生構建保障體系,充分利用黨團組織,發(fā)揮政教的實效性。

2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2.1 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

新形勢下的社會環(huán)境思想自由、競爭激烈,大學生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他們通常以批判的眼光、審視的態(tài)度去看待社會問題,對社會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和分辨,不盲目從眾、沒有個人崇拜的政治心態(tài),獨立思考的意識較強,能夠理智分析重大的政治時事、政治理論等。

2.2 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傾向功利化

在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西方思潮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市場經濟中的趨利性的影響,形成了追求物質利益的新型思想觀念、對物質的追求傾向實用性或者個人喜好,功利價值取向相當嚴重。

2.3 大學生欠缺政治興趣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降低了大學生對政治的興趣,使大學生的政治信念搖擺不定,政治理想不夠堅定,甚至導致了公眾信任危機這一類負面情緒的形成。

3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沒有對校園文化進行整體規(guī)劃

大部分學校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長遠規(guī)劃,通常只是以開展活動的形式對校園文化進行補充,這些活動規(guī)模和范圍都相對較小,無法擴寬學生的受益面,無法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且大部分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不重視自身的特點,通常忽視學校的歷史淵源,不注重學校的發(fā)展趨勢,使校園文化建設含有濃重的功利色彩,無法體現校園文化的鮮明個性。

3.2 校園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性不足

大部分學校在創(chuàng)辦校園文化活動時,活動性質偏向娛樂性,基本上沒有科技性、學術性之類的社團,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科技含量過低,脫離了教學內容,無法將教學內容在校園文化中進行深化,思想性、弘揚主旋律等類型活動很難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對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熱情不高。

3.3 缺乏文化建設理論和實踐

校園文化活動的研究時間不長,從“文化熱”時期開始提出至今,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時間較短,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和文化理念,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難以把握重點,不能深入地提煉精神文化方面的內容,沒有建立完整的校園文化體制機制。

4 在校園文化建設下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

4.1 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搞好校園建設規(guī)劃

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長期的傳統觀念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教育只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邏輯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一致回答標準答案,缺乏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知識沒有自己的見解,教師長期忽視“非理性類”的教育,比如意志、情感等,使學生對外界的表現越來越漠然。除了精神層面,應做好物質上的校園建設規(guī)劃,建設富有內涵的特色建筑物,讓文化與建筑互相融合,把文化深入到園林綠化中,使校園文化隨處可見,使校園文化變得更加濃厚。學??稍谛@內增加休閑場所、娛樂場所、運動場所等設施,讓大學生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有足夠的空間和條件,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感受校園文化的熏陶,促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2 在非正式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非正式課程,通常也被成為隱性課程,相對于正式課程對學生的影響程度較大,隱性課程主要有學術講座、班級活動、宿舍生活、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幾大類型,這些課程重實踐、輕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對大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己的言行舉止中有著重要意義。在這些活動當中,學生對學術講座和社團活動的評價是效果較好。大學生參與學術講座和社團活動的積極性較高,能夠接受這些活動中的內容,可在學術講座和社團活動中適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評價教師對建設宿舍文化的指導、師生交流等時,學生認為效果一般。近幾年各大高校對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越來越重視,但卻忽視非正式課程在建設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導致非正式課程活動在舉辦過程中破綻百出,降低了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育效果較差,甚至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行有負面影響。

4.3 發(fā)揮校園文化的作用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教學活動有著重要意義,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對教師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財富,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能夠讓大學生用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激勵自己,推動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與發(fā)展。學校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3.1 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風

學校的校風建設主要包括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良好的校風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做好學校的校風建設,有利于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校風建設是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重點,學校在進行校風建設時,可先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教學理念中無益的部分,培養(yǎng)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可根據大學生喜聞樂道的特點,以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開展各類活動,在活動中適當宣傳社會倡導的道德行為或者價值觀念,在活躍的氛圍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4.3.2 推動學術文化建設

學術文化的發(fā)展是校園精神風貌的體現,是大學生核心價值的展現。學術文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為層面,是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與他人產生互動、嚴格遵守學術研究的行為規(guī)范等行為;二是精神層面,是學者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掌握好學術研究的方法、理論認知和學科的知識結構等等。大學的學術文化,包括了學生的學術新思想的產生和學生積累的學術知識。學校進行學術文化建設,有利于學生尊重學術、學術成果的信念的形成,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學術研究工作。

4.3.3 搞好網絡文化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科學信息技術不斷深入,網絡文化在大學生活中隨處可見,而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對知識的渴望較強烈的特性,是網絡的流行和發(fā)展得到的契機。網絡的信息容量較大,信息內容較復雜,有些信息的內容與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相違背,容易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等造成不利的影響。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為大學生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向向虛擬化發(fā)展,使部分大學生產生排斥身邊的人的行為,使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出現了問題,因此,學校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管理,建設網絡文化,利用網絡的特性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論壇文化、博客文化、微博文化等,阻斷傳播錯誤言論的途徑的源頭,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4 制定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

以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通常是通過自身的素質和學識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但這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經濟信息時代的沖擊下已經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達到教育目標,學校應制定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文化制度,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宣傳,讓大學生認同學校的歷史文化,為學校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可根據學校的特點,為學校設立校訓、選取校歌、設計?;盏龋晟频奈幕贫扔欣诮處煂W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幫助。

4.5 對大學生進行廉政教育,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目前,廉政教育不僅針對公職人員,大學生也成為其教育對象,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奠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反腐倡廉是自古以來一直推崇的政治理念,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廉政教育十分必要。學??刹扇×幕顒印⑴c品德教育相結合等形式實行廉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此外,為了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考核制度。在建立大學生考核制度時,應注意考核制度和考核管理體系的科學性,使考核制度能夠發(fā)揮其監(jiān)督與管理的作用,首先應對學生會、團委等的考核制度進行完善,可建立民主健全的團委成員選拔機制,對學生的綜合測評制度進行完善,實行資助政策,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

4.6 宿舍文化建設應加強

大部分學校實施學分制,大學生的作息時間傾向自由化和個性化,學生越來越缺乏班級和專業(yè)等概念,且學校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只對宿舍安全和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檢查,使大部分學生以寢室為單位形成小團體,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小團體范圍內互相影響,形成了小團體間的學習風氣和生活習慣,整個班集體被分為了十幾個小團體,不利于整個班級的團結,因此,輔導員應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適時適當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5 結語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擴展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讓教師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團活動、學術講座當中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 孟麗,朱保芹.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青春歲月,2011(24):164.

[2] 王慧君.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4):117-119.

[3] 沈文婷.校園文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思考[J].華章,2012(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