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我的啟蒙袁老師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啟蒙袁老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的啟蒙袁老師

第1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老師您是園丁,教誨了祖國的花朵;老師您是蠟燭,照亮了我幼小的心靈;老師您是啟明燈,為我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伍老師,怎能把你忘記呢?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是您手把手地拉住我的手,一筆一畫地教我畫畫,教我畫這邊,畫那邊。

袁老師,怎能把你忘記呢?有一次,我的腳受傷了,被您看見了,你硬要拉住我去搓油,讓我的腳快點好起來。

蘇老師,怎能把你忘記呢?是您經常在班里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經常對我噓寒問暖,問這、問那。

李老師,怎能把你忘記呢?是您對我使用了鼓勵式的愛與批評式的愛,兩種愛共同交擠在一起,督促我進步,幫助我提高作文水平。

第2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爸爸是我的啟蒙老師,他教會了我如何運子,雖然只是些象走田,馬走日,?子拐彎炮間打的普通走法,但對于我這一位幼齡而又未滿四歲的兒童來說,是多么的驚奇與愉快呀!

我的象棋之路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每天,我都會哭著鬧著把正在洗衣服的媽媽,正在備課的爸爸拉過來和我下棋,不下上五盤就不肯罷休。這也許就成為了我幼齡時期的一張生活寫照。

后來,七歲時,我正式地開始學象棋了。我的老師是全省冠軍袁一平。因此我就踏上了我的象棋旅途。學習時,他教,我擺。熟悉名家的棋法,與網上棋友對弈,與街巷里的老頭兒下棋過招。當時的我對他充滿了感激。隨著學習的進步,我學會了什么是棋路,什么才叫真正的下棋。在他的帶領下,我日益成長著。我感覺到自己的棋力在逐漸提高。

誰都有輸的時候,別人認為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輸、贏。我卻把贏當作我唯一能選擇的東西,每當熟棋,我都會流下感傷的淚水。每當看到我這樣,老師總會沉下臉來,向我講道理,教會我要學會輸棋。漸漸地,我明白了,其實輸贏是常有的,一個人輸了一盤又有什么關系呢?再贏回來就是了。在輸與贏中,我的棋藝成長著。

第3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那些付出,那些圣潔,那些感動,那些崇高,我們不能忘卻。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多,年僅26歲的袁文婷,身為什邡市師古鎮(zhèn)民主中心小學一年級教師的她,為營救困在教室中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沖進隨時可能垮塌的教學樓,用她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袁文婷舍身救出13名孩子后遇難,年輕、美麗、陽光的她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袁文婷的事跡傳開后,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尤其在教育界產生了共鳴。

袁文婷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感動著每一個教師。四年后的今天,網上仍在以各種形式進行悼念,有“袁文婷網上追思會”、“袁文婷紀念館”、“袁文婷貼吧”。網上仍有大量的人在發(fā)文、留帖懷念她,有的將她生前的照片制作成視頻,有的吟詩歌頌,有的譜寫成歌詞,有的建立貼吧,有的在尋找她的家人并愿意提供幫助,有的在尋找她的墓地想去鮮花,還有的在尋找她的生前QQ希望留言以寄哀思。她的事跡豐富了教師的師德內涵,為廣大教師踐行高尚的師德樹立了鮮活的榜樣。

我們學習袁文婷的事跡,無法抑制悲痛和感動,甚至會流淚和痛哭一場,這既是一種失落,也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袁文婷的事跡,激起了我們對教師職業(yè)的重新喚醒,對人性的深層反思,對人生意義的深切思索。

我們到底要向袁文婷學習什么?這是我們要思考和踐行的。

1、向善是一種信念

人性善惡的爭論永無止境,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是一個關乎倫理本體的價值追問。辯證地看,人性既善又惡,善惡共存。為了社會的和諧,人際的融洽,向善是一種需要,也就是一種義務。揚善去惡,這是社會文明的體現,是法律和道德得以落實的基礎。整個師德體系的核心,也就是體現“向善”二字,只要把向善作為一種信念、一種價值取向,并落實為教育實踐,這就堅守了師德。學生在教師向善力量的感召下,就會感受到安全、溫暖、希望、正義,從而形成積極的、樂觀的、善良的、正義的、能明辨是非的品格。

我們看管了社會的冷漠、誠信的缺失、世俗的勢利,常常會形成一種悲觀的定勢心理,認為人心也壞,寧可相信人性惡,也不敢輕易相信人性善。但每當大災大難的到來,人之善性又紛紛的展現出來,牽掛、同情、祈禱、捐款捐物、親自救援、甚至是舍身救人,這又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社會的希望,原來平時的人之善性是被遮蔽了。我有時也覺得社會充滿著功利,但大災大難來時,我也力所能及為地震災區(qū)綿竹市捐書2800冊,覺得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自己去幫助了,真是一種快樂。人性中的善性還需要更多的發(fā)揚出來,并踐行在日常行為中,而不僅僅表現在大災大難中。社會多一份友善,也就多一份美好,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力量。

袁文婷舍身救人的行動,就是來自向善的信念,當向善成為信念,人的善舉是無需回報的理由的,基于這樣信念,袁文婷從日常行為的善舉到危難時刻舍身相救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向善超越了個人利益取舍,袁文婷在救人中,她會有多種選擇,為了母親和丈夫她可以選擇不救人,為了自己的生命她可以不救人,也可以救了幾個人后再離開,但是她一直堅持到自己生命的終結,因為她覺得這是信念,是使命,是責任,而不是權衡自身利益的輕重。假設袁文婷不選擇救人,而是離開了,袁文婷就覺得背離自己的向善信念,這樣她就會顯得內疚,“茍且偷生”她不會覺得幸福。

2、視教師職業(yè)為天職

教師有三種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職境界。功利境界的教師,視教師職業(yè)只是一份謀生的工作,表現為自私自利,斤斤計較,沒有付出精神,付出必須有回報,這樣的人在教師中還是有一定比例的;道德境界的教師,視教師職業(yè)是一種事業(yè),表現為追求道德修養(yǎng),善于付出,不計個人利益,有事業(yè)心和奉獻精神,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這樣的人在教師中占有大部分比例;天職境界的教師,視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天職,認為教育事業(yè)就是自己的一切,愿意為此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完全的利他主義,這樣的教師較少。袁文婷就是視教師職業(yè)為天職的人,把教育事業(y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當教育事業(yè)需要她時,她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怨無悔。

我們沒有袁文婷崇高,但我們要贊美崇高,向往崇高,走近崇高。我們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舍棄功利境界,提升道德境界,這樣才能逐步走近天職境界。

舍棄功利境界,我們要反思:我們是以公正之心對待學生,還是以好惡之心面對學生?我們是否只重視優(yōu)生,而忽視后進生?我們是否加重學生的負擔,暗示學生參與自己的有償家教?我們是否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幸福度、人際交往?

走進天職境界,并不是一定都要去選擇犧牲生命,而是一種為教育事業(yè)而不求回報,愿意付出一切。犧牲生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表現了袁文婷的一種獻身精神,如果沒有5?12大地震,袁文婷一生把心血都付出在教育事業(yè)上,視教育事業(yè)為生命、為樂趣、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也是一種天職境界。

要取得教育成果,獲得教育成就,這需要付出努力,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功利境界的教師,一心只為自身利益,付出的努力也就很少,必然無法取得教育成果和教育成就。道德境界和天職境界的人,為教育事業(yè)任勞任怨、不計回報的付出,反而也就得到了回報,就會取得教育成就,實現人生價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既需要物質利益,還需要社會的認同。人如何獲得社會的認同和別人的尊重呢?道理很簡單,那就是看你對社會和別人做了什么,奉獻了什么。得到了社會和別人的認可、尊重,實際上就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是不無道理的。

我想,袁文婷是幸福的,因為她覺得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她的情感是豐富的,精神是富足的,靈魂是安寧的。在私下,有的老師可能認為,袁文婷太傻,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這其實涉及到一個生命意義的問題。如果付出自己的生命不值得,一輩子只為自己利益而活著難道就值得嗎?生命的長度不代表厚度,活得再長,如果沒有明了人生的意義,自私自利的為利益活一輩子,實際也是白活了。袁文婷為了人生的價值,為了教育天職,她超越了生死,豐富了生命的厚度,反而實現了生命的永恒。人固有一死,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3、師愛是最高的師德

第4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初中我來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學時光,仿佛一眨眼就過去了。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逝去了天真爛漫的小學時光,迎來了五彩繽紛的初一生活。

剛進入初中的第一天,我心里既緊張又興奮。當我走進初一4班時,我為來這個班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因為,這是凝聚了我六年的知識和汗水。進入了這所陌生的學校,看到了一張張新面孔。我突然想起一年級的我,那時的我?guī)缀醪辉趺锤苏f話,而現在,是一位位偉大的老師使我更加開朗,也是一位位同學陪我過了一個十分快樂的小學生活。

因為前2天要軍訓,所以沒上課。到第三天上課時,我突然感到了濃重的“火藥味”--學習課程超多,學習任務也越來越緊張,學習壓力也更重了。語文。數學。英語都是那么重要。但是,初中與小學比較起來,那個重要性不知加大了多少?2倍?3倍?我肩上似乎背了塊沉重的大石頭,怎么也推不翻!只不過,這都是初中生必須要承受的。努力盡自己所能!

帶著壓抑的心情,我上了下午的英語課。老師的一舉一動,都讓人感到喜悅。幽默。下課后,我心中充滿了快樂的氣氛,再也沒有煩惱和緊張。

小學的畢業(yè),雖不如朝霞那樣迷人,卻比晚霞更加難忘。同樣,中學的開始,雖不如朝陽那樣絢麗,卻比朝陽更加豐富多彩。

中學的學習猶如我的書包沉甸甸的,更加艱巨。不論多艱難,我都不會退縮,會笑著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永遠不會向困難低頭。新起點,新生活,新體驗,我將會更加努力!加油!

初中我來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二

轉眼間,我的人生第一個學習階段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又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初中生活。

開學第一天,緊張、開心、激動的心情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早點來到學校,來到我即將要生活三年的學校——城東中學。邁進校門的那一刻,臉上的笑容已溜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緊張、害怕。那歡笑聲,那說話聲,那玩耍聲……校園的一切都是那樣陌生,但這陌生的環(huán)境卻又充滿“誘惑”,讓我渴望去了解它。我來到107班——我在教室坐下后,周圍的一切又都是那樣陌生,好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但我堅信,我和她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

在小學時,常聽老師們說,初中的老師是最“殘暴”的,動不動就“鞭打”學生??墒?,經過幾個星期的學習,我發(fā)現所有的老師并非都是“學生殺手”,相反,我發(fā)現他們個個都是平易近人。特別是語文老師講課十分生動,朗讀課文的時候也十分有感情。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我們,心中自然有些害怕,上課也不敢舉手發(fā)言,語文老師常常鼓勵我們,使我們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漸漸熟悉起來。

第三個星期的星期二下午,我們班進行了班干部評選。在小學的我,一直擔任著副班長和文娛委員。我心想,初中應該也能謀得“一官半職”吧??上ЫY果是那樣殘酷,那樣無情——我“名落孫山”了。我很傷心,但我不會因此而氣餒。我相信,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會“金榜題名”。

初中生活,一定會豐富多彩,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初中我來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三

吹著秋天的風,聞著秋天的味道,我迎來了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此時,我即將遠航,開辟自己新的人生旅程。即使面臨著無數絆腳石,也希望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碩果。

其實在夏天剛開始的時候,我便結束了小學生活,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張畢業(yè)證書。在時間的推移中,在對未來的期盼中,在日日夜夜的等待中,直到8月30日——秋天已經上演節(jié)目的時節(jié),我獨自一人走進了星沙中學,那是我將要度過初中生涯的學校。

剛進入校門,我看見許多初一新生,跟我一樣的12歲少年。話不多說,我三步并作兩步地走著,不一會便來到了新生報到處,排著隊,等待著,終于輪到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師那慈祥的雙眼??吹竭@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啟蒙老師,想起小學報到的那一天。

那是天氣晴朗的一天,秋姑娘已經來到人間。我和媽媽來到一所小學。我很興奮,滿懷期待地催促著媽媽,要她快點帶我去報到。媽媽牽著我的小手,來到一間辦公室。這里陳設極其簡單,只有兩把椅子、兩張桌子以及一個書柜,坐在辦公室里的也只有一位老師。從媽媽和那位老師的談話中,我得知,她就是以后要教我識字的老師,姓袁。袁老師起身走到我身旁,看著正害羞低著頭的我,說:“你就是黃潤欣小朋友吧!別害羞,把頭抬起來。”我點點頭,慢慢抬起頭時,看到了她那溫柔的雙眼,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她又對我說:“我?guī)銋⒂^一下校園吧!”她便牽著我的手,一邊帶我參觀,一邊用娓娓動聽的聲音給我講校園里的故事……

“你叫什么名字?”初中老師的提問聲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回答她的問題后,看著新生名單上那寥寥無幾的小學同學的名字,心中不禁留戀起來,也不禁感嘆:時光匆匆,太匆匆!在不經意間,我就上了中學。

秋天——我人生中又一個新的轉折點。或許,不久后,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在等著我,迎接我。現在,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充滿信心地向未來出發(fā),并大聲地說出:“星沙中學,我來了!我的到來,會讓這座校園變得更精彩!”

 

初中我來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1.走進初中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2.初中就在這一刻600字作文素材

3.我能行初中600字作文素材

4.開學后的感受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第5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 與時俱進 家園結合

孩子幼兒時期是一生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是孩子的個性品質開始萌芽并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孩子對新事物的認知主要來源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所以這一階段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與幼兒園的積極配合,共同引導孩子在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與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習。然而家園合作需根據孩子在幼兒園以及家里的表現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適合孩子的成長計劃,促使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

一、結合實際,引領家長樹立育兒理念

由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一部分都受到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在課下對孩子的教育受到廣大學前工作者的極度重視,而家庭在孩子學習中的重要性也逐漸被社會各界人士所認可。而在我所接觸的孩子當中,其大部分家長都是企業(yè)的員工或者獨立運營的個體戶,在當前嚴峻的社會形勢面前,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壓力,他們也紛紛表示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并且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任務應該完全有幼兒園監(jiān)管,無法認識到家庭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我結合一些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嘗試:

1.我提前挑選了時間預約各個家長進行電話訪問,經過調查統計發(fā)現大部分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指導,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大紛紛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造成孩子在家庭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匱乏。于是我根據這一部分家長的實際情況安排其到幼兒園,邀請一些專家對其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這一方案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并且在幼兒園方面也定期印制關于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海報,讓家長閱覽一些育兒方面的經驗文章,這一做法也極大地受到家長們的喜愛。

2.有一小部分家長比較偏執(zhí)地認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幼兒園的事情,家長根本不需要對其學習進行管問,應該“順其自然”。對于家長的這種做法,我個人非常不贊同,我感覺這樣的想法對現階段的孩子來講完全是一種“縱容”,讓孩子感覺不到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對這些家長逐個進行單獨交談,運用大量的資料向其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家長終于轉變了對家庭教育的看法。

所以,在實際情況當中,許多家長由于文化程度與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并不能完全了解家庭教育的意義與家庭教育具體的實施方法,于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根據家長工作情況、壓力程度的不同,與家長進行討論,使其樹立科學的育兒理念,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積極性。

二、形式多樣,增強家園教學合作意識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我們非常有必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吸引孩子的興趣,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并且要求每次活動家長都要陪同或參加。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的表現,體會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從而可以發(fā)現自己平時在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進行反思與改進,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其家園教學的合作意識,提供了一個家園交流知識與經驗的合作平臺。

1.我做了一次家長、老師和幼兒三方面的座談會,經過一段時間的交談之后,我發(fā)現家長的教育方法跟我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長期對這種情況置之不理的話,很容易使雙方心理上對彼此產生抵觸情緒,形成分歧,以至于無法配合雙方的育兒工作,從而對孩子的學習產生極大地影響。由于我及時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我積極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并詢問孩子的意見,最后終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2.在交流中我還發(fā)現了許多問題,其中有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就是有部分家長會對幼兒園組織的活動產生抵觸情緒。主要是由于教師與家長雙方處于的地位非常不平衡,大部分時候都是老師要求家長要怎么怎么做,基本上不去考慮家長的需求與想法。對于這一問題,我與家長相互溝通,大量成果證明,我們的教學方式完全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達成共識,家長紛紛表示理解,會積極配合。

所以,在幼兒教學中,要多組織一些不同的親子游戲,加強家園教學合作。讓幼兒與家長在不同游戲中增進感情,讓教師與家長建立類似戰(zhàn)略友誼同盟軍的情感。

三、巧用網絡,構建高效家園互動平臺

在高科技發(fā)達的當今社會,我們完全可以將其利用到家園互動中,通過網絡可以使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更加便捷,并且交流時間、地點不受限制,覆蓋面積廣,隱私性強,儲存信息量大。在家園互動平臺上我們可以增加以下板塊:

1.讓家長可以實時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我通過上傳信息將孩子剛剛發(fā)生的趣事發(fā)到平臺上,讓家長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間都不錯過孩子的成長,這一板塊得到所有家長的一致好評。

2.提前將即將開始的一個星期的教學計劃發(fā)到平臺上,讓家長可以根據幼兒園指定的一星期目標制定自己的育兒計劃,同時讓家長及時地了解孩子一天的學習內容,不再為孩子解釋不清楚而苦惱。

3.開創(chuàng)家長交流平臺,各個家長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彼此進行學習,還可以提出困惑,大家一起討論并解決問題。

4.開創(chuàng)私密空間板塊。每個家長都有一個私密的與老師進行交流的空間,可將一些不方便跟很多人講的事情單獨地與老師交流。

所以,開創(chuàng)網絡家園互動平臺是必要的,隨著網絡的不斷進步,家園之間的交流將會越發(fā)頻繁,從而更加高效地促進家園之間的配合。

在現代幼兒教學過程中,家園之間的配合將會變得越發(fā)重要,幼兒教學本就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任務,它也是家長對孩子的責任。我們要與時俱進,積極地構建開放式家園聯系新途徑。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城東鎮(zhèn)韓洋幼兒園)

【參考文獻】

第6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1.1 日常帶班中孩子們透露的信息

到了五月份,天氣就逐漸開始變熱了,在戶外活動的前后,老師們總是要提醒和幫助孩子們喝水、擦汗,做好防暑降溫的護理工作。有一次戶外活動中,有些女孩子主動坐到旁邊石凳的樹蔭下休息,我見狀便問:“怎么啦?不去玩嗎?”元元一邊用手扇著風一邊說:“我們玩兒得太熱了,休息一下?!迸赃叺穆斅敻纱嘤萌簲[扇起風涼,旁邊的小女生都叫起來:“好涼快!好涼快!”活動結束后,剛進教室王晨宏就大叫:“哎呀!快開電風扇,要熱死啦?!?“就是啊,現在要是有很多冰淇淋吃就好了?!?“我想吃冰西瓜”……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

1.2 教師對相關信息的教育價值的思考

《綱要》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活動應追隨幼兒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在隨時隨地的生活中。教師生成的活動應該是以幼兒自身經驗、需要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并且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展開思路、歸納和提升經驗、發(fā)展相關能力,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如何使自己涼快下來?”這看上去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它確實存在我們身邊。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探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身是一種生活經驗的再現;而大家共同討論想出各種不同的辦法,能讓幼兒感受到解決問題途徑的多樣性;通過記錄“如何涼快”,讓幼兒學習到收集、交流、積累經驗的方法,并且記錄行為本身也是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于是,在一邊兒組織幼兒喝水、休息的同時,我一邊兒開始思考生成一個“找涼快”的綜合活動。

2 案例與分析:

2.1 找涼快中的教育:

活動開始前,我先讓幼兒玩了5分多鐘的“扭扭車”。因為平時玩的比較少,幼兒們都很興奮,等活動開始的時候,都有點出汗了。場內暫時先不開電扇。

教師:依依,你干嗎用手扇風啊?哇!看你滿臉通紅的。

依依:老師,我很熱啊。剛剛那個扭扭車玩的。

教師:噢,對哦。剛才玩了一會兒扭扭車了,大家都很熱了吧。那我們有什么辦法讓自己涼快下來呢?

袁超儀:用手這樣扇扇就有風了。就不熱了。

李晨影:喝冰的水,還有飲料。還可以吃冰淇淋。

倪雨晴:可以吃西瓜。

陳石:把空調啊、電風扇啊都打開么就不熱了咯。

教師:呵呵,對哦。請旁邊的老師幫忙開一下吧。(開了電扇)

幼兒:哇!好涼快。(有些抬頭看看電扇)

教師:那還有哪些辦法讓自己涼快下來?看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王晨宏:把上面那個燈關掉。

教師:噢?為什么呢?

王晨宏:因為那個燈光黃黃的,看上去就很熱啊。

教師:哦,是的是的。關掉了看上去心里覺得舒服一點對吧?

李哲浩:心靜自然涼嘛!

教師:哇!連這也知道,真了不起!是的,有時候心靜下來確實會覺得好受些。

戴思韻:哎呀,穿得少一點不就涼快了嘛。

教師:是哦,周老師看到好多女孩子都穿裙子了,男孩也穿短褲了。

聰聰:周老師你也穿短袖了呀!

分析:在講述生活經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回答的思路非常開闊,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吃、穿、用,居然還包括心理調節(jié)的。說明我班幼兒的獨創(chuàng)思維、發(fā)散性思維比較好,同時已經開始具有初步的積累經驗的意識了。

2.2 記錄“涼快”中的教育:

教師:哇,我們有這么多好方法讓自己涼快下來,那我們把它用畫畫的方式都記錄下來告訴別人,讓他們也過個涼快的夏天吧。 可是剛才有人說“心靜自然涼”,像這個該怎么表示呢?

熊予知:畫一顆心,邊上再長上翅膀。代表這顆心很舒服。

教師:嗯,真不錯。把心情都表達出來了。那還有不一樣的表示方法嗎?

陳石:畫一顆心睡在床上。代表它在休息,休息的時候要靜下來的。

教師:這樣也很好。表揚剛才兩位小朋友,非常動腦筋,同樣是一種涼快,記錄的方法就有不一樣。那現在請你們講講你找到的涼快可以怎么表示?看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聰聰:我畫一個人在游泳,游泳也可以很涼快的。

袁超儀:用手和扇子扇都有風的。我畫一個小朋友拿著扇子在扇。

劉悅:我要畫一個冰箱,里面有酷兒和可樂。

……

教師:現在請你把自己找到的涼快記錄下來,看看誰畫的既跟跟別人不一樣,又讓人一看就明白。

幼兒開始做畫,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畫完的,教師紀錄其“說明語”,貼到展板上,拿張紙繼續(xù)畫。教師重點觀察有新意,有亮點的作品。

在觀察、指導幼兒的過程中,教師又發(fā)現了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方艾蕾畫了一個小姑娘站在大樹下乘涼,元元畫了小朋友在洗澡,陳石還畫了自己和爸爸媽媽曾經到避暑山莊的情景,章庭威畫了一個人睡在席子上,還吹著空調。空調的冷氣是用短曲折線表示的,王晨宏在表現他那盞“關掉的燈”時,把燈泡全涂黑來代表。……

分析:幼兒需要通過“說”來使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具體化、清晰化,是一個理清思路的過程,而把所想的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使之形象化,又需要一個思維轉換的過程。同時教師又不斷的要求他們不管是所想還是所畫都要“不一樣”,對幼兒的思維提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使得幼兒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同時教師不斷的肯定有新意、有亮點的想法和作品。營造一種積極競爭的氛圍。以至于許多孩子都不止畫了2、3張。

2.3 交流、積累經驗中的教育:

教師:好,現在請小朋友都回到半圓上來,已經有小朋友急著介紹他的涼快了。誰愿意來說說看?

方艾蕾:我畫的是我站在樹底下乘涼,樹蔭把太陽光都擋住了。

張楊:我畫了媽媽披著太陽披,我?guī)е弊?這樣太陽就曬不著啦!

熊予知:我就畫了剛才的有翅膀的心,不過旁邊還添了小小的波浪線,代表這顆心飛的很平穩(wěn)。

依依:我畫了我一邊喝冰飲料一邊扇扇子。

……

教師:老師也看到有個涼快的紀錄很特別,你們猜猜看著代表什么意思?

(出示王晨宏和元元的圖畫。)你覺得特別在哪里?

李晨影:元元的涼快是別的小朋友沒有說過的。

戴思韻:王晨宏把燈泡涂黑了代表關掉,我覺得很特別的,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

王晨宏插嘴:哇!我們畫了這么多哎!

教師:是啊,我們把它裝訂起來,變成我們中三班的“涼快秘籍”。那我們去把這些好方法介紹給隔壁小班的弟弟妹妹吧,讓他們過個涼快的夏天。

延伸:幼兒自愿結對介紹經驗。

分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幫助幼兒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上。新《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給孩子的是一些粗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經驗交流不僅滿足了自我展示的欲望,同時也是互相學習的大好機會。通過展板的呈現方式,讓幼兒獲得一種資源共享的直接感受,并且書面的記錄比思維的記憶保留的時間更長久,這也使得大家的創(chuàng)造成果得以妥善的保存和記錄。這也是一種積累經驗、資料的方法。幼兒如果能獲得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今后其他學習中都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了。

3 反思:

3.1 共同的話題引發(fā)孩子的講述,用語言主動表達自己

《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中指出“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并且應該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熱”其實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一種感受。正因為如此,這種平常生活的教育內容很容易被忽略。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主動發(fā)現這些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并且引導幼兒關注、感受、探究。這樣的教育才是鮮活的,幼兒真正需要的。同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科學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和成功的樂趣。并且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為什么“涼快”這樣一個共同的話題中孩子們都有話說呢?因為這個話題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經驗,所以當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熱”的情境,并提供這樣一個集體表述的環(huán)境,讓幼兒能在真實的感受中調動自身的經驗,同時每個幼兒都有話可說,有機會說,并在這樣的表述中進行知識的碰撞。在這樣一個談話活動中,孩子們在集體面前紛紛大膽的表達自己。同時也傾聽、分享別人的經驗。

3.2 記錄也是孩子的“語言”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孩子們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性。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表達自己的方式。并且孩子們所表現的內容也都不相同。這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導致親身經歷也不一樣,所以他們的感性經驗和思維方式也有差別。記錄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方法。中班幼兒的學習和認知特點還是具體形象化的,美術作為一種形象藝術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載體。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幼兒的所思所想,不僅形象直接,而且繪畫本身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記錄本身也是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

科學領域目標中還包括“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苯逃顒觾热莸慕M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而通過呈現紀錄的結果,既可交流又便于檢驗。在不知不覺中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科學態(tài)度。

3.3 教師該如何閱讀孩子的“語言”

首先,教師應該尊重幼兒表達中的個別差異,善于接受差異。給幼兒一個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自我表達。同時也是給幼兒樹立榜樣,讓他們學會接納別人。在談話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思維非?;钴S,幾乎涉及到了每一個方面。教師對每一位幼兒的發(fā)言都給予目光的肯定,不否定任何一個“聲音”。

第7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關鍵詞:二胡 華彥鈞 二泉映月

一、 阿炳簡要生平

阿炳原名華彥鈞(1893―1950),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小四房人,道名華彥鈞。

阿炳的父親華清和(無錫雷殿的當家道士)是他的第一個啟蒙老師。華清和具有較深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精于道教音樂,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其中笛子演奏地最好,被人稱為“華笛”。阿炳從小受到父親的嚴格訓練,十三、四歲時,已經向父親學會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種樂器的演奏,并且初步掌握了梵音。十五、六歲時,已具有較高的演奏技巧,成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母親吳氏是無錫城中一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寡婦,當時道士與寡婦相愛,是封建禮教所不容的,因而自阿炳來到人間,母親便無法呆在家中,被迫回到娘家,沒出三年便憂郁而死,阿炳從此失去了母愛。他是在“天落子”的嘲罵聲中長大的,同時形成了倔強的性格。

阿炳后來利用各種途徑拜了不少民間藝人為師,廣泛地接觸和深入地學習了當地的民間音樂,特別是江南一帶的民間歌曲和地方戲曲音樂,這一切奠定了阿炳藝術創(chuàng)造的深厚基礎。

阿炳29歲時,父親不幸病故??仗?、苦悶的他接觸了幾個自所謂理解他的不三不四的人,最終不慎落入了吃喝賭的陷阱。后不慎染上了梅毒得了眼疾。這期間,他的親人、朋友曾勸過他,但軍閥混戰(zhàn)、日寇入侵、政局腐敗、民不聊生以及自已內心深處的空虛迷茫與身體上的病疾折磨煎熬著他,使他常咬著牙對人說:“我是吃喝賭的精”,妄圖以消極的墮落與之抗爭。后來他雙目失明,而且除了他心愛的樂器和父親留下的幾間破屋外幾乎一無所有。

他對所受的打擊感到是罪有應得,雙目失明的阿炳似乎已經走到了黑暗的盡頭。寂寞中形單影只的他在無盡的黑暗中悔恨不已,幾度想一死了之,但這時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力的二胡、琵琶解救了他,他不得不承認是音樂把他從苦海中喚醒。他終于拉起了二胡走上了街頭,來到了勞苦大眾的中間,走到了社會最底層,開始了賣唱藝人的生涯。唯有音樂才是使他留戀并堅持生活下去的忠實伴侶,悲愴屈辱的生涯對他悲涼沉郁的藝術風格有重要的影響。

二、 阿炳作品的特點

或許是因為他的出身,或許是因為他特殊的坎坷經歷,也或許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大背景如此,阿炳的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他以鮮明的愛憎感情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人民某些方面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風貌。他的藝術活動(包括他的演唱藝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戰(zhàn)斗意義。阿炳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演奏,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現實,表現了被壓迫階層在舊社會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

阿炳的流浪生活,使他大量接觸到江蘇南部的民歌小調、絲竹樂、鑼鼓樂、錫劇等,對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新鮮而生動的素材。但阿炳的創(chuàng)作不是這些民間音調的簡單組合,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豐富、發(fā)展而有別于當時的民間音樂。

阿炳在二胡、琵琶等藝術作品中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他用音樂訴說著他畢生的不幸,作品飽含民間音樂的精髓,情真意切,深刻感人,表達了他對人生況味的多重感悟。他留下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親傳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首首堪稱千錘百煉的精品。后被收入了1956年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為中國近現代民間音樂研究的寶貴遺產。

阿炳的二胡演奏細膩深刻、淳樸蒼勁,感人至深,多以短弓見長,滑音的演奏給旋律增添了獨特的韻味,他藝術修養(yǎng)的淵博,技巧的精湛高超,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以至于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30年后還感嘆無人能再現阿炳當年的蒼涼與遒勁。在琵琶演奏上,他也有很深的造詣,左手觸弦堅實、右手以大指開板為特點,氣質淳直、粗獷鍵朗。

《二泉映月》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這首樂曲原為道教的嗩吶曲,具有濃郁的宗教音樂風格。20世紀30年代末,他在街頭流浪賣藝過程中,經過反復演奏、加工、創(chuàng)作,引入了蘇南一帶的山歌、小調、江南絲竹、蘇南吹打、灘簧腔甚至廣東音樂 《三潭映月》的音調。它從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結構,經歷了久遠的年代才得以形成。華彥鈞稱之為“依心曲”或“自來腔”。在1950年夏天,楊蔭瀏先生等人在民間音樂的“搶救”性采風中為其錄制了鋼絲錄音,并與阿炳先生商榷,定名為《二泉映月》。作品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運用二胡上五個把位的寬廣音域演奏配合蒼勁的運弓處理,流露出如泣如訴、如悲似恕的情調及對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現了一個經歷舊中國生活坎坷和磨難的流浪藝人的感受和倔強不屈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泉映月》作為中國近現代民族樂器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代表,以邏輯嚴謹的結構以及對人生的深切感嘆,展現了古老民族的東方神韻?!抖吃隆返囊魳肥莾?yōu)美發(fā)明而深沉的,1993年《二泉映月》被稱為二十世紀華人藝術精品,音樂家趙曉生說:“《二泉映月》成為他心靈的物化,成為阿炳的化身。阿炳就是《二泉映月》,《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焙竺嬖偌右痪洹岸褪恰抖吃隆?,《二泉映月》就是二胡”也是當之無愧的。

《二泉映月》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流傳,也博得了許多國際友人的喜愛與贊揚。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聽了這首曲子的演奏后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边@一評價對阿炳的《二泉映月》既是崇高的,也是十分恰當的。阿炳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家傳師承的藩籬,博采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阿炳作為一位民間藝人,在中國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積淀上,以自己度過的滄桑歲月和不平凡經歷凝聚成了逐漸獲得世界性聲譽的傳世之作;應該說,他是一位在中國音樂史上罕見的、走名世界的民族、民間音樂家。

或許詩歌能更好地表達我的未盡之意:“是阿炳用靈魂之光/譜寫的一首苦難之歌/每個音符都在傾訴/命運之多桀/阿炳以二泉洗臉/以二泉之淚平靜心中的巨瀾/細小的琴弦往返于浪峰之顛/悲憤和怒號/在兩指間將靈魂洗刷得/淋漓盡致/面對音樂 虔誠的靈魂/在月光波動之下雙膝下跪/傾聽淚流滿面/沉重的淚水滴落在弦上/二胡的胸間頃刻作痛/每次跳動 二胡的內心/就傷口迸裂/就出現一次閃電/直至大師消失/如同語言/擊中每個記憶的琴弦/使之痙攣并且燃燒?!?/p>

參考文獻:

[1] 劉承華著.中國音樂的神韻[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靳學東著.中國音樂導覽[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

[3] 袁靜芳著.民族器樂[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年.

[4] 張銳等著.名曲欣賞與演奏[M]. 北京: 文藝出版社,1988年.

第8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 “不要做大師,只做‘打濕’” 露水打濕的清晨 不要只做我告訴你的事,請做需要做的事 不要只做問題的處理者 清泉打濕的剪子巷 打濕翎羽的飛翔 被雨水打濕的痕跡 做大、做強還要做富 白天我不要你只做“君子” 不要只做行業(yè)的過路人 職業(yè)選手,不要只做賽場上的英雄 我不要做只小鵪鶉 :要做大事 不要當大官 我的眼淚打濕了誰的胸襟 打濕翅膀的鴿子臥在我的手心 那一次,淚雨打濕靈魂 只做我自己 專心只做自己 做只“懶”螞蟻 一朵花還沒有被自己打濕(組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不要做大師,只做‘打濕’” “不要做大師,只做‘打濕’”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關越")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南一鵬,1955年1月出生于臺灣,南懷瑾先生第三子,也是南懷瑾在臺灣成家之后的長子,25歲移民美國之前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他自幼坐擁書城,飽讀詩書,學貫中西,深得父親精髓。1980年赴美后,他一直熱心于華人社團工作,曾擔任加州哈岡學區(qū)教育委員會負責人。近年來,他返回國內,繼承父親衣缽,開展了“家教、身教和言教”、“家道家風與傳統文化”、“國學與商道”、“心性管理”等系列主題講座。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家古色古香的書店里,我們見到了南一鵬先生。剛剛結束一場會的他因為需要補拍一些照片,比約定的采訪時間晚了幾分鐘,他一路走進來都在微微鞠躬,不停地說:“對不起哦,讓你們久等了?!?/p>

看著在面前落座的南一鵬,記者一下子有些恍惚。他穿著一件深色的中式對襟上衣,戴著一副金屬框眼鏡,微微笑著,眼睛瞇成了兩彎月牙,回答年輕的女記者提出的略顯幼稚的問題,他會呵呵一樂,然后說:“丫頭啊,我簡單來說……”能從他身上能看到許多南懷瑾先生的影子。

南一鵬說,他早在三年前就曾構想過,將父親的一生真實的呈現給世人。自南懷瑾過世后,很多人都在寫文章懷念他,三年來他看到過很多,“父親在的時候,子女一向低調,不需要我們發(fā)表什么。可是我覺得父親過世以后,這么多人在懷念,大家都知道南老師有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哪里?所以從父親去世,我就開始思考這些事情?!?/p>

“大俠”南懷瑾

南懷瑾1918年出生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的一處安靜院落中。身為家中獨子,父母對他鐘愛有加并寄予厚望,因此在很小的時候,他便被父親送到私塾接受啟蒙教育。跟著老先生咿咿呀呀搖頭晃腦地吟讀背誦那些并不太懂的四書五經,奠定了他一生的傳統學問基礎。小時候的他三天兩頭生病,卻喜歡練武,一心夢想著有朝一日做個俠客。他曾經偷偷叫人幫忙買了許多帶插畫的武術書,自學書上的招式,倒也有模有樣。

十幾歲時,書讀得多了,見識廣了,南懷瑾便不愿局促在家鄉(xiāng)這個小小的地方,隱隱有了出去闖天下的想法。當時正值前夕,全國武風維揚,一位在外做事的同鄉(xiāng)見南懷瑾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便建議他到杭州的浙江省國術館去,這正合了他癡迷武藝的心意。于是,他便辭別家人,遠走杭州,開始了一生的修行之路。

在國術館的兩年里,南懷瑾勤奮練武、讀書。杭州廟宇道觀眾多,他也一心想著要尋訪得道高人。于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南懷瑾邂逅一位“四眼和尚”,從他那里得到一本裝幀精美的《金剛經》,開啟了與佛法的因緣。

杭州的兩年時光過去,南懷瑾的內心深處被一個神秘的聲音牽引,這個聲音告訴他,往西南方向走,那里有他想要實現而且一定可以實現的東西。于是,在一股莫名的沖動下,他一路經過九江、漢口、重慶,最后到達了成都。之后,他依然每逢假日閑暇,遍游蜀中名山大川,訪求高僧奇士。后來結識禪宗大師袁煥仙,并閉關修行多年,在禪宗的道路上又精進了一大步。

“打濕”中國文化

40年代末,南懷瑾只身到達臺灣。那時的他感念于“”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斷層與割裂,想要在臺灣留一盞微弱的文化之燈,期冀能在日后照耀中華大地。于是他開始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事業(yè),他曾經說過:“我不要做大師,只做‘打濕’,中國的文化空氣太干燥了,我要打濕它。”從弘揚佛法開始,他舉辦禪七,50年代初他在困境中寫就《禪海蠡測》一書,后來在大學中開設課程,講授哲學與禪學。

南懷瑾的課程總是頗受歡迎。一方面,他儒、釋、道貫通,講授知識不被條條框框束縛,且講究因材施教與言傳身教;另一方面,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也讓人敬佩不已。做人有方圓,做事有尺度,是南懷瑾的處世技巧。在臺灣時,他本有機會踏進仕途,然而遠離政治是他的一貫標準,這是他的“方”;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拒絕與高層人士來往,只要有人來聽他的課,來者不拒,這是他的“圓”。正是這“方圓有度”的處世大智慧,使得他的人生左右逢源,路途坦蕩。

多年來,南懷瑾讓人嘖嘖稱道的還有他對于社會的回饋。在臺灣時,他牽頭成立了東西精華協會,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比如為偏遠地區(qū)的小學送救濟衣物,為災民籌備賑災捐款,修建育幼院,長期提供貧困學生助學金,等等。80年代在香港定居之時,他提議建設金溫鐵路,出面籌款4568萬美元,并在建成之后基于“功成身退、還路于民”的想法,將股權全部轉讓。晚年時,他仍牽掛著內地的傳統文化傳承之業(yè),發(fā)起兒童讀經運動,從娃娃抓起,點亮文化之燈。后來他更是移居蘇州,買下地產,創(chuàng)建“太湖大學堂”,雖已在耄耋之年,卻依然在課堂上縱古論今,每天與來自各地的追隨者們一邊話家常,一邊解答他們的困惑。

幾十年來,世人對南懷瑾在傳統文化傳承事業(yè)上的評價極高,賦予他的頭銜也數不勝數: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武術家、國學大師……而在兒子南一鵬的眼中,父親所擁有的一切頭銜都可以化作三個字:大居士,因為他秉持著平和自由的心性,視天下人為子女,也視子女為天下人。南一鵬感慨道:“我心中從來就以父親是大居士來定位,而沒有用世俗的父子或是師生的關系來區(qū)別?!?/p>

知父莫若子,南一鵬講父親:

Q:南懷瑾先生生活中是什么樣的?

A:和在公共場合的樣子差別不大。其實我們這一生最輕松的方式就是言行如一,在哪里都是一個樣子。我父親也罵臟話,也講黃色笑話,這有什么不行呢?我覺得這都很好,言行如一,內外一致。

Q:你童年里,和父母之間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

A:可能因為我是臺灣的長子,父親好多事情都帶著我,他有時去老朋友家拜訪,也帶著我 。有一次,我跟他去程滄波居士家,那次不曉得為什么,在他家我哭鬧個不停,父親很生氣地把我趕回來了。也蠻好玩的。

Q:小時候看過父親練武嗎?

A:我看過他打太極拳,禪坐是從小就看的。我的楊氏一百零八式就是他教我的,但是我學什么東西都是馬馬虎虎。

Q:除了打坐,南懷瑾先生還有什么每天堅持的習慣?

A:小時候我看我爸每天抽煙,每天泡茶。他的茶濃得很,一杯茶有一半都是茶葉。他每天晚上讀書前一定泡杯濃茶進書房,我父親書桌上永遠有一個茶杯在泡著茶。這些習慣不會要求家人跟他一起做,但是我小時候有跟他去打禪七,對孩子來講就是跟著學,好玩嘛。

Q:南懷瑾先生九十多歲的時候身心狀態(tài)還很好,但是他說自己不養(yǎng)生,在你看來他是怎么保持這么好的狀態(tài)的?

A:這其實是休閑的秘訣。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有恢復的功能,但是我們常常過分關懷它,給它很多壓力。要放松。我們的身體、細胞總是長期處在一種緊張狀態(tài)。我父親常常講,氣是要通的。

Q:父親在你學業(yè)上抓得緊嗎?

A:不緊,我是“放牛班”出身的。父親從來不管我的學業(yè),我也一直都沒有問題。父親對我從來不勉強。我對我的孩子也是一樣。所以說人不用去教,他自然會學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成長的。

我父親從來不會刻意教育孩子,但是我從小在他身邊看他怎么待人接物。比如,送客父親一定要送到門口,如果房里還有客人,父親就會叫我代表他去送客,人家走了以后還要在那里站一站,怕人家回頭;吃飯,一定要吃光,我爸媽告訴我說,飯碗里留飯粒,將來討的老婆臉上會有麻子。

Q:父親的教育方式和西方的獨立教育之間有相似之處嗎?

A:有。我上初中時,爸爸就跟我說:“現在開始,每個禮拜給你五塊錢,自負盈虧?!睆男∷瓦@樣訓練我。我父親真的是在培養(yǎng)我自主獨立的個性,這是我非常感恩的,所以我從來不依賴任何人。

Q: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父親給過你建議嗎?

A:沒有,我也習慣了從不問他,結婚也是事后告訴他的,我孩子的名字全部我取的。他把這些事看得很淡,我也是。我對父親沒有負擔,我也希望他對我沒有負擔。事實上我跟他非常親。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親密,是你不要去求他做什么,而是活在當下,每一個親密都是最美的。我們之間的父子關系就是這樣,所以我很幸運。

Q:你的觀點和父親的有不一致的時候嗎?

A:在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我沒有叛逆過,從小就很接受。我從小聽佛法,對整個佛法有過懷疑。佛法的第一步,要求你相信,但是我為什么要相信呢?初中的時候叛逆期,懷疑最強烈。直到我三十幾歲的時候突然了解到佛法在說什么,突然對佛法有了喜愛、熱愛。

我父親罵過我兩個字我一輩子都記得,他說我非常傲慢,我也承認,可是我也抗議,我傲,但是我不慢。這是兩回事,我從不慢待別人。但是我傲,有些事情我也從來不跟他討論,很多事情我也覺得沒有必要跟他討論,而我自己是個自我反省能力很強的人。一直到2009還是2010年,有一天晚上,我到太湖大學堂,我父親讓學生講,我就說我來講吧。講完以后父親就笑了,他說沒有想到你還有這樣的見識。

Q:你出身國學世家,為什么長期在美國讀書?

A:家里西洋的書也非常多,我小的時候,不僅《西游記》都看完了,還看了《安徒生童話》等好多歐洲的童話故事。我父親真的是有很多歐美的書。我出國的時候還在他的書架上“偷”了兩本,他不喜歡出借書的,但是當時我拿了就走。

父親從小教我一個概念:入鄉(xiāng)問俗。不管到哪里,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歷史人文。到了美國以后,我看了華人的歷史,美國人對華人很歧視,有過《排華法案》,這是很可悲的。從這段歷史出發(fā),我對美國的整個歷史都很有興趣,以夷制夷。學習的過程讓我對美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對自己的文化思想開始有了反思。我從小在臺灣長大,一直在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還真以為我們的文化就這么了不起,但是到了歐美,很難過,有一個反思的過程。

第9篇: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其實我以前叫陳丹玲,但是不知誰把我的‘丹’字去掉了,結果我們班上一下有了四個陳玲。”

“叫陳玲不好嗎?”我問。

“我無所謂,名字只是個代號,去掉了這個代號你又是誰咧???”

一下車,李英強就向我介紹了他們圖書館的積極分子。

李英強是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總干事,陳玲是湖北省蘄春縣青石中學初二(1)班學生,這段對話的發(fā)生地點是湖北省蘄春縣青石鎮(zhèn)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

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是一個從事民間教育的公益組織。創(chuàng)始人李英強,出生于1970年代末的青石鎮(zhèn)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沒讀過幾本像樣的書”。他一路北上求學,眼界漸開,直到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最終成為令人艷羨的北京高級白領。

成長的經歷使他經常感慨中國鄉(xiāng)鎮(zhèn)的“文化貧瘠”。

“中學是一個人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但我們鄉(xiāng)下的孩子,幾乎連一本像樣的書都沒讀過,只能靠生活中的知人閱世來建立對世界的認識。這種狀況如果沒人主動去改變,就會一直持續(xù)。”

2007年,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勵下,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幾年的李英強終于下定決心:“回鄉(xiāng)村建立圖書館。學生們可以在那里學習,開拓視野,本地人可以在那里讀書看展。適時地舉辦講座,還能讓圖書館成為一個很好的社會交流平臺?!?/p>

李英強把這個設想中的圖書館命名為“立人”,源于《論語》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用兩句最簡單的話概括了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的精神氣質:思想改變世界,讀書改變生活。

2008年1月,“立人”第一分館在李英強的老家湖北蘄春青石鎮(zhèn)正式開館。至2011年3月,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已先后成立了十個分館,分別坐落在湖北、江西、四川、河南、重慶等省市的縣和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共有精選圖書6萬冊,使用中的借書證3000多個,舉辦讀書會、夏令營、公共講座、電影賞析等活動百余次。

從鄉(xiāng)村開始

蘄春在武漢市以東200公里左右,隸屬湖北省黃岡市,人口約為100萬,歷史上曾因是李時珍故里而出名。不過到了近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后,蘄春和大部分中西部縣城一樣,經濟社會發(fā)展日漸式微,年輕人多選擇外出務工維持生計。據蘄春縣民間統計,有超過20萬蘄春人在武漢、廣東、浙江等地務工。

青石鎮(zhèn)是蘄春縣相對較大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全鎮(zhèn)人口超過10萬,一條205省道穿鎮(zhèn)而過,整個鎮(zhèn)子就圍繞這條公路依次展開。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第一分館就坐落在省道旁邊青石中學的一棟三層小樓內,還有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黃侃圖書館。黃侃是民國初年的著名文字學家和教授,是青石鎮(zhèn)近百年來出產的最大牌的文化名人,李英強希望通過借用當地文化名人為圖書館的發(fā)展爭取更多社會資源。

推開門,幾排木質書架倚墻而立,中間擺著三條長條凳,桌面上堆放著《讀者》、《青年文摘》、《南方人物周刊》等各類雜志。一道小門將閱覽室和藏書室連接起來。藏書室內,五排長書架上存放著7000多冊圖書。配合目標人群的閱讀興趣:人物、文學、歷史、地理、社會科學等圖書被擺到了顯著的位置。

由于和青石中學“合作緊密”,現如今,立人圖書館已經和青石中學圖書館合二為一。不過,這種合作給李英強帶來不少麻煩。

將圖書館設立于校內,固然可以減少租用場館等費用,但校園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必然會影響資源的充分共享。李英強指著約有二層樓高的大鐵門說,一看校門這架勢,他們就不愿來。

校門是個障礙,但真正阻礙村民去圖書館的是閱讀意識。學校旁邊的早餐店老板江壽華就說:“我是老年人,沒必要看書了?!逼鋵?,她還不到46歲。

其他分館的狀況也類似,只有河南省淮濱縣固城鄉(xiāng)街道的第二分館設在校外。該分館有借書證244個,讀者以小學生和中學生為主,也有30余名固定的居民讀者,但借書次數相對少。鎮(zhèn)上有兩位成年讀者會定期借閱《讀者》和《小說月報》。情況并不比建在校內的圖書館好多少。

用的是學校的地兒,服務的對象自然多是學生。不過即使僅僅是服務青石中學的學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根據青石中學一名姓陳的副校長介紹,三年前青石中學還有2800多個學生,而現在已不足1800。盡管湖北黃岡以高中教育聞名全國,但是真正能夠考上大學,并改變人生命運的學生并不多。從事十年中學教育的流沙中學老師鄧建國證明了這一點,“每個初三老師都有相應的指標(升重點中學人數),完不成這些指標,就必須扣工資?!?/p>

在巨大的生存和升學壓力下,學生們想要獲得漫無目的閱讀自由,似乎不太現實。

不過立人圖書館自有妙招。

閱讀開啟視野

學生既然不主動來圖書館,那就義務給學生開設閱讀課。以黃侃圖書館為例,每周,李英強和兩位專職義工都要為初一、初二共18個班級的學生講一節(jié)閱讀課,而這些都是毫無報酬的義務之舉。

有一次,李英強給初二(2)班的學生講解海子的詩歌《九月》。為了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事先李英強已經吩咐立人圖書館的專職義工帶來了筆記本和音響,他想讓學生聽到兩個不同版本的《九月》,一個是名家朗誦版,一個是周云蓬演唱版。聽完一個版本,李英強開始和學生互動。

“你們感受到風了嗎?”

“沒有!”

“那你們看到了月亮嗎?”

“沒有!”

“你們首先要學會把平常用來看實物的雙眼閉上,將自己內心的那雙眼睛打開,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遠方的風是如何吹撫你的頭發(fā),穿過你的身體,再到遠方?!?/p>

第三遍播放朗誦版《九月》后,終于有學生回答說,我看到了月亮。

隨后,李英強說,“各位,你們身體里還有一個沉睡的自己,他已經沉睡了十幾年,是時候把他喚醒了,讓他和你一起成長。如果此時還不將他喚醒,你可能一輩子都不再認識他。”

除了講解詩歌外,李英強和他的“立人”同事還會定期推薦一些簡短易讀的經典童話故事?!缎⊥踝印?、《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是最近被推薦的三本。不光推薦這些書,他還要求學生讀完之后必須寫讀后感,李英強將這些讀后感都張貼到圖書館門口的小黑板上。

“只要認定了自己的看法,就不要管他人怎么說,只要路是對的,怎么走都會成功,只是經歷不同罷了?!背跻唬?)班學生李俊讀《小王子》的讀后感是這樣寫的。

李英強說,天天和他們在一起,看著他們成長,想不快樂都難。

當然,學生們最快樂的時候并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每周一次的電影賞析課。在圖書館的隔壁,有一間簡陋的多媒體教室。室內僅有一臺捐贈的投影儀和幾十張塑料小板凳,幕布都由白色的墻壁來替代。由于學校晚上九點熄燈,長達兩小時的電影在學生放學后才開始播放,通常要兩天才能放完一部。看到《小鞋子》、《放牛班的春天》、《追風箏的人》等電影時,學生們根本不愿意離去。

李英強說,“閱讀是一個人建構世界觀的最重要方式,這種閱讀不是狹義上的讀書,而是廣義閱讀,即培養(yǎng)一種獲取和感知世界的能力。當你看到一個圖標,能快速理解它要傳達的意思;聽一段音樂,可以很快獲知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p>

“立人”當然不會要求學生在短期內通學整個知識譜系,但希望圖書館的任何一本書都能起到啟蒙的作用。青石中學的蔡偉屬于“立人”的第一批讀者。老師曾提醒這個17歲的孩子:“你們這個年紀,世界觀已開始慢慢形成?!睈圩x林達的蔡偉,就有一個夢想:多讀書,看自己會變成什么樣。

當記者問李英強,到底想通過“立人”向青年學生傳達一種怎樣的價值觀時,他說“立人從不把價值觀強加于人,我們不是要灌輸,而是提供更多的可能,讓青少年能通過閱讀和學習,感受世界的豐富性,和人生的多樣性。我們要做的是關注每一個人,讓他們獲得一種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

民間NGO的艱難生活

要讀書,沒有書可不行。

第一分館開館時只有2000冊書,但本本經過李英強精心挑選,多是“入門的、經典的、常識性的書”。他從北京小有名氣的野草書店和豆瓣書店選購了經典童話、譯文名著、劍橋中國史等各類書。野草書店的老板聽說是為公益事業(yè),很義氣,全部打了四折。

“立人”有個專門的選書委員會,熊培云、王怡、蕭瀚、郭初陽、蔡朝陽等都是委員會成員。他們定期向“立人”推薦自己認為適合的圖書,自2011年起,選書委員們每月還推出幾則短書評。

當然,現在圖書來源還有知識界、媒體人士和民間的捐贈。收到捐贈后,“立人”都會將他們的名字公布在自己的網站上。在“立人”網站上,張貼有各種圖書捐贈信息,隨著“立人”影響力的擴大,從全國各地寄來的圖書、雜志日益增多。但是,“沒有太大閱讀價值的(尤其是舊的教材和教輔之類),或者僅僅適合成人看,而對青少年可能產生誤導的圖書或雜志過刊我們不需要?!?/p>

除了圖書問題,資金也是一大難題。

目前,立人圖書館募款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2010年,“立人”全年募捐總額達到近50萬元。支出方面,主要用于發(fā)放“義工”工資?!傲⑷恕睂B毩x工的工資,實習期只有500元,3個月后漲為800元,堅持一年以上的義工每月也僅能拿到1200元。對于每一筆收入或支出,李英強都要求在博客上公開,哪怕是一支鉛筆都要記入賬目?!傲⑷恕币暶恳粋€捐贈者為“立人之友”,每月會編輯一本《立人之友》電子雜志發(fā)送給他們。

由于專職義工的工資低,過去三年,“立人”專職義工的流動性高達80%,幾乎只有兩三個人能堅持下來。李英強承認,目前能夠接受這個待遇的人很少,但工資待遇并非關鍵?!拔覀儾皇侵Ы?,是立教,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最大的問題不是錢,是人。高工資可能會讓很多人擠破腦袋想進來,但只有認同立人理念,兼具奉獻精神的人才能加入?!?/p>

張經緯是立人圖書館的第一名學生義工,那時他還是一名初二生,現在已在蘄春第一中學就讀高二。他每次回“立人”都會帶幾十本圖書到高中,借給同學們看,李英強稱,張經緯是“立人”的一座流動著的圖書館。

還有一位南京師范大學大四學生胡亞彩,她從同學那里聽說“立人”后就一直興奮不已。今年年初,胡亞彩利用寒假參加“立人”冬令營,回到學校便組織了南師大“立人”小組,發(fā)展了十幾位小組成員。他們在學校里面宣傳“立人”理念,募捐圖書。胡亞彩打算,畢業(yè)后做一名專職的“立人”義工。

一個與“立人”合作過的高中老師陳奎這樣說,“立人是一個播種的機器,特別是在一些青少年的心里,它是理想主義的化身?!?/p>

行動的理想主義者

“立人”館員都是專職義工,而且是自己找上門來的“理想主義”青年,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甘居鄉(xiāng)鎮(zhèn),每月只拿千元左右的補貼。

“立人”創(chuàng)辦者李英強,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第六分館館員魏佳羽,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博士生;第七分館的袁志濤,畢業(yè)于中國農業(yè)大學。目前,“立人”全館已有這樣的高學歷專職義工17人。

第一分館的專職義工王一夏,25歲,海南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歷史學碩士。2010年5月16日,她冒著雨,扛著大學宿舍里的席子,有些落魄地走進青石鎮(zhèn)中學,以至于校長以為“這孩子有些事沒想通”。

她確實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加入“立人”的決定。2008年,王一夏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讀碩士研究生時,從網上得知“立人”。她先報名做第二年的短期志愿者,5個月后,又給李英強發(fā)電郵,詢問“如果條件允許,我是否能夠得到畢業(yè)后(2010年)擔當專職義工的機會?”

李英強問了她很多問題:為什么想來“立人”?如何勝任?能做多久?父母是否支持?有沒有男朋友?如有,他是否支持你?對收入的預期如何?等等。

這些問題看似瑣碎,卻對“立人”十分重要。李英強希望找到“能在縣鎮(zhèn)地區(qū)堅持十年以上的義工”,但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在鄉(xiāng)鎮(zhèn)長期從事義務工作。此前三年,已先后有三名義工離開第一分館。目前,全館工作時間最長的專職義工也只有兩年。

與王一夏不同,江西小伙陳遠良卻是工作了四年之后才加入“立人”。陳遠良自2006年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畢業(yè)后,來到成都飛機工業(yè)公司工作。在外人眼中,陳遠良的工作令人艷羨,上班規(guī)律,待遇優(yōu)厚。但是陳遠良內心卻并不這樣認為,“經常要加班,而且我是外地人,很難適應當地生活?!?010年7月,在幫弟弟妹妹們繳完大學學費后,陳遠良毅然辭去工作,在家調養(yǎng)了半年。2011年2月,陳遠良來到“立人”成為一名專職義工。

還有很多像王一夏或陳遠良一樣的“立人”專職義工,他們或者剛從大學畢業(yè),或者已經厭煩了都市快節(jié)奏生活以及職場的爾虞我詐,決定選擇另外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其實專職義工并不輕松,除了負責日常借閱,還要定期更新本館博客,報道近期活動,需要捐贈和已經購買的書單。2010年4月起,各分館還要出版《立人小報》,設置好書推薦、公民常識、隨筆等欄目。各館義工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投稿,并把小報發(fā)放給語文老師。

王一夏自己也喜歡在小報上寫隨筆,在迎接2011年的一期中,她引用學者崔衛(wèi)平的話來描述圖書館員生活:“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