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生活處處是課堂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處處是課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處處是課堂

第1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有一位老師,你似乎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卻時時刻刻給你傳授知識,使你受益終生。這位老師就是生活。你會在生活中得到知識,受到啟發(fā)。

我們小學生在忙碌學業(yè)的同時,也應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里停留幾步。我特地抽出時間,騎上我的單角車瀏覽街市風景,踏進深幽的叢林,體驗大自然的魅力。

我在一棵茂盛的楓樹下停住了,它的美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不得不多看上它幾眼。它那婀娜的姿態(tài),火紅的色彩,頓時讓我感受到了深秋的韻味。一陣涼風吹來,樹上的葉子好似飛舞的蝴蝶,偏偏升騰起來,最終擁入了滿懷秋意的大地的懷抱中。我順手拿起了兩片落葉,它們已經紅透了。我把它們對起來做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雖然在一棵樹上,但并不相同。我又撿了其它落葉來驗證,發(fā)現(xiàn)每片樹葉都有各不相同的形狀。這時,我感慨萬分。啊!親愛的人們,一棵楓樹哺育了千萬片楓葉,楓葉的樣子竟然會不雷同,不相仿。而是倔強的展示自己的風采。每一片楓葉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呀!多么個性的楓葉??!我將一片楓葉輕輕夾在書里,作為自己最寶貴的珍品。我突然止住了腳步。如果我們像楓葉一樣具有個性,那么我們的想法會與眾不同,我們的理想頗具創(chuàng)意,我們的人生也就充滿魅力。像蝴蝶飛入花叢,像泉水流進山谷。由此,我的心情像天空中歡騰的海鷗,悠然自在……

生活又為我添加了精彩的一頁,楓葉給了我人生新的感悟

河南蘭考第1小學五年級:&&&

第2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一、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

數(shù)學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概括反映?,F(xiàn)實生活是孕育數(shù)學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教學資源,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體驗,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從生活現(xiàn)象中去找數(shù)學,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使數(shù)學問題看得見、摸的著、聽的到,使本來復雜枯燥的問題得以生活化,學生的探索欲望高漲,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體會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感到數(shù)學親切、自然、具體、現(xiàn)實。

案例1:某商店在節(jié)前進行商品降價酬賓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三種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銷售,第二次打q折銷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銷售,第二次打p折銷售;丙方案是兩次都打折銷售;請問哪種方案降價較多?

案例2:利用平面圖形知識,為自己家設計某樣東西(如窗臺、臺布等),也可以為學校設計花壇,給學生具體的一塊正方形地,要求種花面積是花壇的一半,怎樣設計?若給出幾種草的價格,總費用為一千元,又怎樣設計?

二、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景中體驗數(shù)學

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是帶有主觀經驗和感彩的認識,與個人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數(shù)學學習中的體驗是指學生個體在數(shù)學活動中,通過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參與,獲得對數(shù)學事實與經驗的理性認知和情感態(tài)度。體驗是對學習個體的重視。包括個體的各種生活經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態(tài)度。因為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是以學生個體經驗為基礎的,是學生對知識主動建構的過程,更是使學生整個精神世界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數(shù)學課堂上的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各種形式的感官活動。體驗除了感官活動,還需要猜測、類比、分析、驗證、歸納、推理等各種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指令性的、沒有思考空間的各種操作活動并不是體驗,它僅僅是模仿性的機械操作而已。體驗中的數(shù)學活動包括合作與交流。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shù)膯栴}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存在著數(shù)學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來教學,利用環(huán)境來教學,把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和數(shù)學課堂教學與活動課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組織教學,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問題情境,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丶庸ぁ⒀a充、整合、重組,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具有生活氣息,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例如,筆者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加法”時,正在進行足球世界杯比賽,其賽況成了學生們課間討論的熱門話題。因此,筆者便選用中國足球隊在小組賽中比賽的場景制作了一段課件,上課時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實況錄像,把學生帶進比賽中,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幾場比賽的比分情況,計算各隊的凈勝球數(shù),歸納總結“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從而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三、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體會數(shù)學的意義和價值,聯(lián)系生活并掌握數(shù)學知識,并不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應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所以,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開闊學生數(shù)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體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對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鑒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xiàn)象充滿著好奇,數(shù)學教師就必須緊緊地抓住這份好奇心,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shù)學原型生動地展現(xiàn)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shù)學不再是簡單的數(shù)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徽標、蝴蝶等圖形,讓學生觀察、探索一些圖案中蘊涵的軸對稱關系,引導學生討論圖形具有的性質,還可以讓學生以互相提問的方式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指導學生討論飛機設計時為什么要采用軸對稱?有何意義?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對數(shù)學價值的認識。

荷蘭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源于現(xiàn)實,寓于現(xiàn)實,用于現(xiàn)實。”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善于組合,打通數(shù)學通往生活的橋梁,將生活數(shù)學化、數(shù)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信心,這樣會促使學生們不斷地在學習中去應用數(shù)學;同時也會啟發(fā)他們不斷地提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數(shù)學。

參考文獻:

第3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shù)學知識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藍本。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旦把新知與生活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認識數(shù)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讓學生充分利用情境體會數(shù)的意義,再聯(lián)系生活,廣泛選取學生身邊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的意義。如“我們的教室有幾扇窗?幾盞燈?操場上有幾棵樹?”“你家里有幾口人?你有幾只鉛筆”等等。在教學中注意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數(shù)學問題,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探索新知識的依托,使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探索問題。

又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時,設計一道題:“用24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樣的長方形?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讓學生先各自拼圖,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樣的長方形圖,就拼成什么樣,再展示各自的作品,學生會擺成各種形狀,然后根據(jù)擺的圖形計算各自的周長和面積。最后引導大家說一說:你在拼一拼、算一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在哪些物品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出周長和面積,以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二、還原生活本質,培養(yǎng)學生思維

在注重數(shù)學生活化的同時,我們每一個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數(shù)學教學的本質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生活化并不意味著數(shù)學知識的簡單化,相反,還原數(shù)學以生活本質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在教學圓周長時,學生掌握了怎樣測量圓形物體周長后,讓學生對自己已經測量過的幾個大小不一的圓形物體進行觀察比較,組織學生討論,圓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自然地提出了圓周長可能和圓的大小、直徑、半徑有關。接著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圓周長可能與直徑、半徑存在著怎樣的聯(lián)系?學生從測量的有關數(shù)據(jù)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圓周長與直徑、半徑存在著一定的倍數(shù)關系。這時,學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動手測量計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從測量中體會、發(fā)現(xiàn)并提出猜測,再進行較為科學的實驗,整個過程完全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感受到數(shù)字來源于生活實踐,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要努力,到處都可以探究出融于生活中的數(shù)學規(guī)律。

三、實現(xiàn)生活需要,促進主體發(fā)展

從教育心理學來看,在生活層次中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種決策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一旦把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這種潛在的需要就更加強烈。如在教學打折時,讓學生模擬開辦了一個百貨商店,進行換季傾銷,在購買的過程中,學生既要挑自己喜歡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還要看是否對自己有用,從而培養(yǎng)他們合理、正確消費的觀念。在這些模擬實境中,它用的是數(shù)學知識,解決的是實際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滿了數(shù)學,數(shù)學就是生活。

第4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關鍵詞:數(shù)學;生活;聯(lián)系;運用;情景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只有當問題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shù)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所以,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下面就數(shù)學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的藝術技巧問題淺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尤其是一些學生認為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活問題巧妙體現(xiàn)于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知識原來是自然、親切、易懂的一種學習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如教學《相似圖形》時,可以聯(lián)系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拍照”引入。師問學生:“大家都拍過照,照片中的人和你自己像不像?為什么它比你本人小得多,而看起來卻一模一樣?”有的學生會認為照的是自己,當然就像自己。抓住這個契機,教師可指出: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需要把某一物體縮小或放大而又不改變其模樣。由此自然引出相似圖形的定義,這樣,學生對探究新知感興趣,對相似圖形也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如教學《相交線中的角》,本人先收集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圖片,如:大橋的中橋梁與橋面;建筑工棚里的腳手架,城市中心兩條橫街與一條縱街相交的俯視圖等等,并將重要的線條突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里面是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從而形成八個角。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只要你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知識也時時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從而縮短數(shù)學與學生內心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

二、 設計生活化的數(shù)學知識,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空間。

數(shù)學書本提供的只是教師教學的一條基本路線。如何設計,如何組織甚至如何傳送里面的數(shù)學信息,還要看教師的精心處理。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把有限的數(shù)學知識源于無窮的生活情境中,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生動,變恐懼為親切,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學好數(shù)學知識。如教學《平行四邊形》時,可以先讓學生準備四支小木棒(兩支等長的短木棒及兩支等長的長木棒)和六條橡皮筋,課堂上教學生長短長短順次首尾用橡皮筋綁住,然后讓學生在擺動圖形中,通過觀察、測量,去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見解。這樣親身體驗和感受物體的形狀,更有利于學生弄清楚這些圖形的特征。這種生活化形式的教學,縮短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留給學生更廣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需要,又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學得主動、積極,善于發(fā)現(xiàn)、探索和創(chuàng)新。

三、 生活化的課堂管理,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是滿堂灌、填鴨式,高高在上的教師權威讓學生有問不敢提,有苦無處訴,嚴重阻礙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正常發(fā)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以父母式的關愛,兄長式的支持去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通過談話法、調查法、自我歸納法等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從而進行自主式、探究式、研究性的學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回歸生活實踐”,學會解決問題

知識來源于生活,一旦掌握了知識,它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生活。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方法去處理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或把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納入數(shù)學軌道,從數(shù)學的角度加以研究,從而更深地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密切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生活化的數(shù)學教學中,有些知識完全可以指導學生的思維走出教室,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去發(fā)掘、去體驗、去感知,例如在《一次函數(shù)》應用教學中看下面的問題:移動公司開辦兩種業(yè)務收費服務,一種是月租金20元,每分鐘0.2元;另一種是沒有租金,每分鐘0.6元。你認為哪種收費服務方式比較合適?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討論比較后,容易發(fā)現(xiàn),選擇哪種收費方式取決于通話時間,從而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通過問題情景,使學生們感受到“用數(shù)學”的實際意義,從而更好的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

五、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學用結合的反思

第5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關鍵詞: “生活化” 初中政治課堂 教學模式 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推進與深入,發(fā)展素質教育已成為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素質教育倡導在課堂教學中應摒棄傳統(tǒng)的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完全剝離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學有所用”,即在生活中挖掘知識內涵,并在生活中體現(xiàn)知識的力量與價值。生活,是各種教育生長與繁殖的土壤,脫離了生活的教育,如同沒有根基的大樹,枝繁葉茂只是表面現(xiàn)象,一旦受到現(xiàn)實沖擊瞬間就會分崩離析。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亦不例外,思想政治知識的源頭來自于生活,而思想政治最終歸宿也應用于生活,實現(xiàn)政治思想和行為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這是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理論基礎,也是終極目標。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圍繞發(fā)展素質教育這個核心任務,加快思想政治教學理念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科學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現(xiàn)談幾點自己的認識與看法。

一、充分認識“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內涵

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質量。長期以來,有許多教師對自己的職責認識不清,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把教材知識灌輸給學生,而這種觀念嚴重偏離現(xiàn)代教育主旨。我們可以把生活看做是一部文學作品,嚴格來說,教育僅是這部作品中的組成部分。學生即是讀者,而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引導。引導的內容有兩項:一是引導學生接受知識,二是引導學生從知識中認識生活。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假如教師的教學背離生活,學生數(shù)年的學習就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在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也不會對他們形成任何幫助,當走出校園、走上社會之后,勢必重新學習。因此,教師要讀懂“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內涵,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性格特性,充分體現(xiàn)教材知識的全面性,理清教材的知識脈絡,將學生打造成為全面性高素質人才,將課堂打造成為具有知識與生活雙重指向的綜合性課堂。

二、有效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教學新模式

筆者認為,要想有效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教學新模式,教師就必須結合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深挖教材內容,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開展教學工作。

1.創(chuàng)設生活化學習情境

創(chuàng)建情境是將教學課堂“生活化”的重要方式。教師可通過模擬場景或圍繞某一課題,以問題引導或教學道具等有效方式,全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產生一種如身臨其境般的奇妙心理,從而提高他們對課題的興趣。如在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課時,筆者將課堂模擬布置成《百家講壇》的場景,為學生營造一個倍感熟悉與輕松的生活氛圍。筆者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一名學生充當“講師”的角色,其他同學則扮演觀眾,各個小組的“講師”輪流上臺,模仿于丹在百家講壇講解《論語》的情景,讓學生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思想內涵進行交流與探討。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還通過“尋找愛”的話題,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去發(fā)現(xiàn)和體驗自己與他人之間愛的傳遞,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內涵就是“學會愛人與被愛”。又如筆者在教學《我與老師交朋友》一課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一些與老師不能溝通的地方,甚至矛盾的地方,然后談論解決方法,再用小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動中了解知識。

2.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

不斷變化與發(fā)展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成為我們進行政治教學的“素材”,不管是涉及領土爭端的時事政治,還是關注民生的熱點話題,都可以作為有效資源被引入到政治教學中來。如在講“文化習俗,多姿多彩”一課時,筆者結合“2008奧運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領略不同文化習俗的學習空間,多媒體將奧運會會旗和各國的國旗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奧運會會旗五環(huán)相連象征什么意義?在教會學生識別各國國旗的同時,引入不同國家的民俗文化,如美國的感恩節(jié)其文化內涵是為了感謝上帝對生活的恩賜,因此會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火雞慶祝;埃及的代表性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印度的佛教是世界文化因素的一種重要的形態(tài)等。通過這些,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差異,感受到課堂與社會、個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并學會認同與尊重,樹立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思想。

3.組織生活化課外實踐

第6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

G633.2

構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改后對思想品德課的要求。課堂教學生活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愛生活、愛學習的好習慣,還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呢? 下面,筆者將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探討在課堂上進行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所謂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教學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旨在通過生活化教學,促進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的生活過程,課堂教學只有真正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在與生活世界與他人的溝通中學到知識。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1.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靈魂,要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必須有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聯(lián)系學生實際(年齡特征、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確定合理、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與學生需求的目標體系,才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和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在制定“做一名聰明的消費者”一課的教學目標時,筆者了解到學生們普遍遭遇過買到假貨、商品缺斤少兩、合理退貨卻遭商家刁難而不知如何維權的事情。于是筆者把“在消費生活中要積極參與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huán)境”列為本課的情感目標之一,還拓展了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消費后“聰明”起來的方法和技巧。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有的還談了自己和家人在購物時的一些“聰明高招”,供大家在消費時參考。融洽的課堂氣氛、求知的眼神和獲得解決方法之后的滿足感讓筆者記憶猶新。課堂活動圍繞生活化教學目標展開,目標的制定來源于學生生活,目標的實現(xiàn)又服務了學生的生活。

2.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基于事例、基于生活、基于問題的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從發(fā)生在學生自身或學生周邊的生活事例入手,精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將那些W生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例用于課堂教學,既能把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深刻的道理淺顯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生活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時,筆者播放了我校開展的一項陽光體育運動―― ―“校園跑操”的視頻,讓學生說一說視頻中的我們在行使什么權利?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權利?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變得形象、逼真,讓學生把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理性化,上升到行使生命健康權上來。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能增強課堂生活氣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學科能啟發(fā)學生對社會生活做出理性的思考。為了適應這門學科的特點,讓其發(fā)揮最大的教育作用,教師在上課時也應當貼近生活,讓空洞的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所學內容便會有深入的全面認識,也能找到具體實例作為參考。

首先,我們可以從教材入手,把教材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點找出來和學生進行溝通,例如,在講到《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時,我會讓學生談談自己在以往的生活中遇到過什么挫折,這些挫折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他們最后又是如何克服這些挫折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些什么。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適當舉一些生活化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與書本知識的對照解讀。例如,在講到《交往藝術新思維》中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時,我會向學生舉一些生活中有關寬容的美好品德的事例,如有一次和其他人去勘察地形,傳令兵手拿紅旗邊跑邊讓別人讓路,其他士兵都讓開了道,唯有一個士兵坐著不動。見了喊了一下讓他讓開,那名士兵起來就給了他兩拳,沒有責怪他,只是繞過他匆匆趕路。后來,傳令兵將他捆住卻被毫不在意地釋放了。通過這則故事,學生們能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來,具體了解生活中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4.教學過程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注重新課的導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引入生動形象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去感同身受,主動地去發(fā)表意見,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求知欲望和參與熱情。就比如,教師在對人教版的《思想品德》初一上冊第七課的《追求高雅生活》新課導入時,可以事先去下載網(wǎng)絡上的幽默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一下子就能吸引到學生的目光,接著在觀看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去說說身邊幽默風趣的人或事情,通過這一話題的討論從而無痕的引入了該章新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有效的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完整體驗到生活的真實情節(jié),去感受到知識蘊含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不只是存在于教材書本當中。

2.5課外延伸生活化

課后的作業(yè)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徑。在上完新課后,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延伸生活化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找出知識和生活的聯(lián)系,精心設計一些生活氣息濃烈的課后作業(yè)。如在在學習《身邊的誘惑》一課后,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活動,教師要布置學生去調查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良誘惑的作業(yè),并且分析問題出自何處,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實施方案等,接著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這些參與社會的活動,深化學生的社會認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在課后,通過學生訪問、調查,以作業(yè)的方式,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消化和運用課堂上的知識,并且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提高了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源泉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要密切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不斷地理解和體驗現(xiàn)實世界,從而使他們能夠充分地感受到 生命和生活的認識,茁壯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第7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也是生物學科本身教學特點的需要。生物學本身就是一們實驗性科學,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討論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的活動性,學生要獲得生物學知識,既要動手,還要動腦?;顒釉⑸飳W知識于學習,探究于游戲之中,既體現(xiàn)生物學知識的科學性,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故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還是初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索,不滿足。“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被顒臃纤麄兊呐d趣和動機,也可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一、 尋找“動點”

1. “科學、人文”的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動點”?!翱茖W、人文”的學習氛圍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的條件是主體發(fā)展的前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動點”。如在探究《人的反應速度》時,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拋接硬幣,一個、兩個、三個,其中我有成功、也偶爾有失敗。成功時,同學們?yōu)槲夜恼?失敗為我嘆息。此時,師生的關系已經拉近,在不知不覺中已激發(fā)了學生“動點”,當我剛停下,許多同學爭著“試一試”。當即請兩位同學上臺比賽。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此時自然引出課題,再順勢啟發(fā):反應速度還與哪些因素有關?你想探究反應速度在哪方面的問題?學生:“反應速度與人的性別有沒有關?”“反應速度與人的高矮有沒有關?”“反應速度與人的注意力有關嗎?”“反應速度與心理素質有關?”“反應速度與手指長短有沒有關?”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個不同的問題。人文、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放飛學生心靈,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極大發(fā)展。緊接著我鼓勵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定探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開展探究實驗。整節(jié)課大家在快樂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2. 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動點”。學生的生活與經驗是接受教育、學習理解的基礎,所以,要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經驗來學習,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學會生活。如在講《鳥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特點》時,折紙飛機是大家從小就玩的游戲,但要折得好,飛得遠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課堂上通過折紙飛機比賽,看誰的紙飛機飛的最高最遠,研究分析飛得高遠的原因:紙材質輕還是重;紙大小;飛機翅膀大或小;機頭折法……最后引導得出紙飛機要飛得遠,必須解決“三個力”:重力、阻力、動力。那“鳥是怎樣解決空中飛行的這三個力?”引導大家分析討論課本中資料,總結得出鳥適于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水到渠成。又如許多同學家養(yǎng)有寵物,如何解決寵物隨地大小便?同學們根據(jù)經驗,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法,促進了對條件反射的理解。

3. 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激發(fā)“動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使創(chuàng)設的教學活動情景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節(jié)課,我會更改電腦桌面背景,將生物科技成果與生物科學家作為桌面,通過猜一猜、聽一聽、講一講,動一動活動,極大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發(fā)很多疑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也真正活起來。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媒體資源,教師課前收集大量科技錄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試管嬰兒、吸煙、吸毒的危害、人體奧秘等等,穿插在相關的課堂教學中,也為生物活動教學開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供了條件。

二、 設計“動法”

初中生物課堂活動教學旨在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jù)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幾類活動:

1.游戲類。

人們對喜歡的東西學得最快。學生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庇螒蚧顒幽艹浞终{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維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諧發(fā)展,在游戲中,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發(fā)展。教學中我們常采用拼圖游戲、競猜游戲、填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等。如我們采用人體骨骼拼圖,消化系統(tǒng)拼圖;編制食物網(wǎng)和“一個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態(tài)球,貓和老鼠、聽聲音比賽,神經調節(jié)系列活動等等。通過各種活動,變具體為抽象,寓知識于游戲中,極大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參與欲望,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人人動手、個個動腦,個個動起來。每次教師走進教室,學生就會上前追問,今天做什么活動?如在介紹《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節(jié)時,我們設計兩個學生參與活動:《編制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一個也不能少》。如講到生態(tài)平衡時我們設計了活動《一個也不能少》。事先編制好一個網(wǎng),請10位同學出來分別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種成分,其中一個代表人類。讓人坐在網(wǎng)中間,其他同學將他抬起來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成員支撐著人。當人類破壞某一環(huán)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學分析水污染會導致其他相繼污染。當說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應的成分的同學就離開,同學一個一個離開,坐在中間的人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害怕自己掉下來。通過學生自己體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種成員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人類如果不遵照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破壞環(huán)境,最終會遭到環(huán)境的報復影響人類自己的生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一個也不能少,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2. 制作類。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俗話說:心靈手巧。訓練手就是訓練腦,“十指連心”手巧才會促進心靈。在課堂上,我們設計許多制作活動,如細胞模型、人體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xié)調作用的模型制作,環(huán)境污染課件、手抄報等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3. 探究實驗類。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種子結構和成分的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探究、探測脈搏與運動關系,探究反應速度……。如在探究魚鰭作用、觀察魚呼吸時,我們沒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實驗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根據(jù)實際作了相應改變。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只適當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器材、提出紀律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所給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開展實驗。實驗時,因為當時季節(jié)問題,鯽魚比較少,價格較貴,所以我們選用小金魚,實驗時發(fā)現(xiàn)金魚比鯽魚靈活很多,在觀察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的時候,按照教材方法將紅墨水滴在魚嘴前方時,整杯水馬上變紅,無法觀察水進出的方向。怎么辦?當時教師做了適當引導:“你們可以抓住魚直接滴在口中觀察,也可以嘗試在不傷害小魚生命情況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個小組都找到相應方法觀察到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現(xiàn)象。 方法一:“讓魚在染了紅墨水的燒杯里游一會,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將魚放在桌上蠟盤,因為蠟盤面積大,水淺”;方法三:“用手擋住魚不讓游動”;方法四:“用桌上綁魚鰭的塑料片攔住魚”;方法五:“用手抓住魚,直接往魚口滴墨水”;方法六:“減少水,使魚游速減慢”。并且對老師介紹的方法提出建議,認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魯,容易傷害小魚。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提供自由空間。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觀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從,敢于向老師、權威挑戰(zhàn)的科學探究的精神。

三、 解決問題

1. 課堂組織。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擴大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活動中學生情緒激昂,教師如組織不當,容易出現(xiàn)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思維內化活動。要做到形、神結合,形散而神不散。師生需要默契,老師更需要有較強組織能力。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很好地控制。

2. 課堂評價。由于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興趣愛好也有差異,從而導致在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學進度與產生效果產生一定差異。因此,在活動中如何及時、科學地評價課堂活動化教學效果,具有一定困難。

第8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關鍵詞 生活經驗 教學生活化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文件編號:1003-7586(2011)07-0016-03

德國一位學者有個精辟的比喻:“將15g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將15g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g鹽全部攝入了?!丙}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攝入。生活之于教學,猶若湯之鹽。教學需要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構建生活化的生物課堂,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人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學習與生活實際中尋找結合點,以此展開教學,啟迪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在強化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 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生活化的事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探索。通過回憶生活情境,感受知識源于生活,并將學到的知識回歸生活、解釋生活現(xiàn)象。因此,要落實“生活化”的理念,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案例1:在“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中,由于“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載體DNA”等概念比較抽象,教學中筆者先列舉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出門前從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電視”是“天氣信息”的載體,坐公交車看站牌上的交通路線,“站牌”就是“交通信息”的載體;看書讀報,“書本、報紙”就是文字、圖片信息的載體。這樣就容易理解遺傳信息也要通過載體表達,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案例2:在“動物多樣性的保護”備課時上網(wǎng)查找有關餐館野味買賣的資料、上課中讓學生觀看電視臺記者偷拍的加工野味的影像資料,然后讓學生講述生活中有關獵殺、買賣、食用野生動物的所見所聞。學生的情緒高漲,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迫切性、必要性,從而認同并支持《野生動物保護法》,并提出了許多防范和打擊偷獵及買賣野生動物的建議。

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依據(jù)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生活經驗積累,尋求有利于教學的生活案例,找到學科教學與生活教育的結合點,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示給學生。學生就會感覺生物學知識生動、鮮活、離自己很近,就樂意去學,教學效果就好。

2 以實踐作為認知起點,打開書本與生活的通道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教師不要再做教科書的忠實執(zhí)行者,要做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駕馭教材,打開書本和生活的通道。

2.1拋棄“白板學說”,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往往將學生看做是“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了大量的“本土知識”。簡單地說,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對待問題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學生頭腦中的那些已經存在的知識不僅有先入為主的優(yōu)勢,而且因為許多來源于切身的生活經驗,學生往往會對自己早先形成的各種觀念深信不疑。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如果無視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已有理解,僅從自身的角度設計教學,那么學生認知結構中存在的這些觀念不但會妨礙新知識的獲得,而且會導致學生產生更多片面、甚至是錯誤的概念。同時,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概念反過來會促進科學概念的建構與掌握。

案例3:在學習“植物的開花和結果”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各種各樣的花,但對花的結構缺乏完整的認識。有的學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麗的花冠,甚至認為花冠是花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課堂上觀察花的結構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一雄蕊和雌蕊,使學生有秩序、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在觀察之后,讓學生認真繪出花的各部分結構簡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花的結構的認識。

案例4:“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一節(jié),在識別果實的結構時,由于學生對植物器官的結構及發(fā)育過程缺乏全面的認識,又由于受到日常習慣說法的影響,許多學生會將部分植物的根(如蘿卜)、莖(如馬鈴薯)誤認為果實,或將部分植物的果實(如玉米、小麥)誤認為種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認真完成果實結構的觀察活動,充分利用食物、教科書中的插圖等加強直觀教學,引導學生弄清果實的結構,并通過對果實、種子、根、莖的結構、發(fā)育及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來區(qū)分果實和其他器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學生在接受正規(guī)科學教育之前,頭腦中已經具有的那些概念理解其實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長出新的科學概念的“生長點”。因此,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2.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體驗與感悟生物學

日常生活中蘊涵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入新課,找到生活與知識的契合點,把生物知識和問題還原到生活原型、活動情景和矛盾沖突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生物的學習。

案例5:學習“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小學自然課學過的知識人手,讓學生回憶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焉的狀態(tài),再舉許多生活中的事例“煮菜時不放水,鍋里也會有很多水,水從哪兒來?”“到菜市場買菜,往往會挑葉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這是為什么?”,這樣啟發(fā)學生思考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在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可舉以下生活事例:蘿卜放久了會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會變淡;潮濕的種子堆里會發(fā)燙,這是為什么?這些來源于生活中的問題會拉近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

2.3巧妙開展生活化的游戲活動,揭示生物學知識內涵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生物教學中通過真實有效的活動,啟發(fā)學生明理,就是學生“做中學”的一種體現(xiàn)。

案例6:在執(zhí)教“人的性別遺傳”時,書中有一幅“人性別遺傳的遺傳圖譜”圖解。備課時,筆者考慮了多種方案,最后選擇用游戲展示其過程。一個不透明的飼料袋A中裝有白色的圍棋子(表示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另一個不透明的塑料袋B中裝有等量的黑色和白色的圍棋子(表示男性產生的細胞)。每兩個學生上講臺分別從兩個塑料袋中取一枚棋子,如果兩枚旗子的組合是白色和黑色,則表示后代為男性,如果兩枚旗子的組合是白色和白色,則表示后代為女性,最后基本得出后代的性別比例接近為1:1,游戲結束,結論正確,師生皆鼓掌叫好。

2.4運用探究實驗活動,引導學生探究生活

學習呼吸作用原理后,為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增強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再通過一些實驗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如探究水果保鮮的條件。先由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分組設計實驗步驟,分別探究同樣的新鮮蘋果在下列三種情況的保鮮效果:室溫、低溫;隔絕空氣、不隔絕空氣;干燥、濕潤。并填寫表1。

通過比較各小組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水果保鮮的適宜條件:低溫、低氧、適宜的濕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知識梯度,再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探究,如探究保存大豆種子的方法,讓學生借鑒上面實驗方案,自主設計、大膽實施,加深了解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的一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則,進一步掌握實驗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實驗器材的選定、實驗結果的預測、實驗結果的觀察等基本技能,從而使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向更高層次升華。

第9篇:生活處處是課堂范文

【關鍵詞】學習動機 初中生物 自主學習 教學游戲

為了響應新課改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初中生物老師一直在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并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了優(yōu)化,目前學生學習被動的情況雖然有所改善,但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對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如何正確建立自主學習模式,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有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值得各初中生物教師深思。

一、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生只有產生學習動力,學生才會自覺投入到學習之中,并長期堅持,因此老師想要在生物課堂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激發(f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愿:第一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對其進行興趣培養(yǎng)。興趣是帶動學生學習意愿的有效手段,在讓學生產生興趣之后,他們的探究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烈。老師想要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先要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喜好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第二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目的。只是有學習興趣也許學生的學習意愿只能是一時的,為了使學生能夠長期進行生物學習,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愿之后,還要幫助學生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時間段內都能有一個進步的標準,一步一步不斷進行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二、幫助學生自主對實物以及模型進行觀察

由于生物這門課程源于生活,且一些知識點抽象性較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借助一些實物以及模型,學生會有較多機會對實物與模型進行觀察,所以這一部分也是自主學習中的重點,老師必須要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觀察學習方式。以濟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一課的教學為例,老師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觀察大自然”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中植物以及動物的生長規(guī)律以及棲息地特點,并對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進行總結,整理成三分鐘左右的演講并在課堂進行展示。同時允許其他同學提出自身的質疑,并由演講同學進行解答,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導,老師則只需掌握課堂節(jié)奏與紀律,并適當提供幫助即可。這樣自主觀察、整理資料以及解題問題的過程,不僅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生物知識結構,同時還能使學生在任務活動的驅使下,觀察更加細致,養(yǎng)成良好地生物學習習慣。

三、使用游戲增加自主學習趣味性

初中生還處于青春期穩(wěn)定性以及耐性還沒有完全定型,一味讓其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難免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對生物的學習效果造成影響,因此老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一些游戲來增加自主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講解《動物的運動》一課時,老師可以設計“動物聚會”這一自主學習游戲。首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動物,并自主對其運動特點以及規(guī)律進行研究;其次要學生模仿自己選擇的動物來進行“聚會”,并由其他同學來猜測其扮演的是何種動物,再一起對這種動物的運動特征進行總結,從而達到最終知識點學習的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設計這種自主游戲活動時,必須要先對本次游戲的目標進行明確,并以此為中心對游戲各個步驟進行細化,確?;顒拥膶嶋H開展質量,否則會存在流于形式的可能性,違背了開展自主學習的初衷。

四、課后自主學習的開展方式

課后的自主學習多以知識點復習為主。為了鞏固學生所學,幫助學生理順生物知識點的能力,一般老師都會在教學之后帶領學生進行復習。但這種復習方式為了照顧所有學生,復習的內容往往缺乏針對性,復習質量與預期始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自主復習方式的運用,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生物學習的薄弱點,尋找到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能夠確保最終復習的效果。在開展自主學習復習時,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自行對知識點進行復習,老師也要設計一些啟發(fā)性復習題目,來幫助學生復習。例如在對“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章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時,筆者向學生進行了提問“同學們,老師在家中養(yǎng)了一盆綠蘿,請大家告訴老師在什么情況下,綠蘿會發(fā)生呼吸、光合以及蒸騰作用呢?”這種啟發(fā)式的題目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思考以及知識回顧之后,學生能夠快速分析出這三種作用產生的條件,給出正確的答案,而老師也是用這些問題達到理想的復習教學效果。

結束語

自主學習與學生自學的概念并不相同,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c幫助。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帶動初中生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熱情,并在愉快學習氛圍中,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活動自主對生物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對初中生的生物學習具有極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1] 朱兆軍、薛松. 例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 中學生物學,2015(06):13-14.

[2] 周穎. 生物課堂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