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老年飲食護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飲食護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飲食護理論文

第1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相關熱搜:醫(yī)學護理  醫(yī)學護理學習  醫(yī)學護理專業(yè)

1.臨床資料

本組232例,男162例,女70例,年齡60~92歲,平均68歲。其中乳腺癌31例,甲瘤36例,甲狀腺癌12例,肝癌15例,胃癌21例,大腸癌36例,急性闌尾炎28例,腹股溝疝26例,大隱靜脈曲張12例,其他病種15例。出現并發(fā)癥16例,其中呼吸系統(tǒng)疾病8例,腦血管疾病1例,心血管疾病4例,尿路感染3例。

2.護理體會

2.1心理護理:人到老年,不僅生理機能出現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精神健康網專家表示,老年人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患上某種精神疾病。尤其是當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較大的困難與挫折時,情緒反應往往較年輕人更為明顯,也就更容易被精神疾病所困擾。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社會課題,心理健康不僅能夠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還能減輕家庭以及社會負擔,使老年人健康長壽。王霞告訴記者,除了定期為老年人做一些健康檢查之外,還要幫助老年人保持與社會接觸,及時地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最主要的是幫助老年人培養(yǎng)愛好,多一些戶外活動。“要多搜集一些老年人年輕時代的愛好,幫助他們重拾愛好,認識一些有共同愛好的人,重新建立朋友圈,避免產生孤獨感?!蓖跸颊f,幫助老年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就解決了一大部分問題。

2.2加強基礎護理:年老體弱或合并頭暈、高血壓等,自護能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發(fā)生跌跤,需要囑患者在變動時要穩(wěn)、慢、行動時要有人協(xié)助并安裝夜間照明燈,走道中加裝扶手等。因長期臥床易發(fā)生圧瘡,需要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勤洗澡、換內衣、剪指、趾甲等。經常變換和輕拍背部,促進疾病恢復。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重體力活動。但在心功能允許情況下,可進行適量的輕體力活動或輕體力的工作。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扁桃體、牙齦炎等。如果發(fā)生感染可選用青霉素治療。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療。房顫的患者不宜作劇烈活動。應定期門診隨訪;在適當時期要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何時進行,應由醫(yī)生根據具體情況定。

2.3飲食護理:每天一碗稀軟溫熱的粥,是老年朋友恢復胃腸功能的最好辦法。煮粥多用糙米,少用精米,可以用大米、小米為主料,搭配薏米等雜糧。牛奶燕麥粥養(yǎng)胃和脾,適合早餐,小米粥暖胃安神,適合晚飯。細嚼慢咽最健康,對老人尤其如此。經過葷腥油膩折騰,胃非常疲憊,不宜讓它再奮力研磨東西。慢慢吃,可以幫助牙齒細細研磨,舌頭充分攪拌,與唾液混合,然后咽下。建議老人每餐時間掌握在30~40min。

第2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進展

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4億,全世界每三到四個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來自中國,每年約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沒有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從醫(yī)囑而導致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續(xù)終身治療,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過非藥物治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戰(zhàn)勝疾病的良好情緒信心提高就醫(yī)服藥的依從性,對平穩(wěn)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這樣可大大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生命質量。本文對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況進行綜合論述,旨在為糖尿病的臨床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其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陪在患者身邊,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幫助來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時間都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對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協(xié)助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員間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彼此間情感溝通以及共同承擔對生活事件和壓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是生命發(fā)展的重要平臺,而來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會支持中的一個構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互助的成員關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質量的必要前提與基礎,家庭作為社會環(huán)境的基本網絡,通過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饋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緩解精神壓力,從而實現改善生活質量的根本目的。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明確指出,治療糖尿病應該在管理血糖基礎上持續(xù)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認為糖尿病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飲食治療、自我監(jiān)測、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這五個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圍來實現。有研究實驗證實家庭支持會對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等多項指標存在積極促進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屬及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tài)面對疾病,并且自覺形成自我管理行為,從而獲得良好的遵醫(yī)治療的依從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體方式

調查發(fā)現如果家庭成員沒有意識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沒有掌握良好的協(xié)調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會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產生的消極影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壓力,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陪伴及引導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戰(zhàn)勝疾病的心態(tài)。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貫穿在整個糖病治療的過程中。首先是飲食控制方面,通過家庭家庭成員支持管理的參考能夠,逐漸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膳食習慣。家人可以對患者實際飲食情況進行監(jiān)督,或者幫助其制定、實行科學的飲食計劃。最終達到理想的飲食管理效果,患者通過飲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會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藥物的使用。家庭成員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導患者嚴格遵照醫(yī)生要求定時定量服用藥物、使用胰島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關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行為習慣,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從現階段來看,很多家庭成員對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體現在飲食控制、藥物服用方面,說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經認識到了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監(jiān)測、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監(jiān)測方面甚至有錯誤的認為,只要身體不出現任何不適癥狀、飲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監(jiān)測血糖。因此,血糖監(jiān)測、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應該成為未來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強調的核心和重點。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綜合治療方案的基本構成之一,被公認是該疾病治療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屬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對象,其對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態(tài)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掌握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影響因素、治療原則、控制方案等的科學家庭健康教育體系,可以促進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項措施(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正確服藥、自我監(jiān)測和定期復查等)保證落實到位。從而減少并發(fā)癥或者延緩并發(fā)癥,而提高生活質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長時間接受治療,患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悲觀、失望、抑郁等負面心態(tài)。這些消極情緒狀態(tài)會對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轉歸并發(fā)癥的控制有一定影響。雖然通過陪伴、引導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適當消除這些不良心理情緒。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報道顯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焦慮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聯系,說明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讓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態(tài),積極構建科學的自我管理體系,即使出現一些不良情緒也能夠得到及時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獲得理想臨床控制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此外,一些發(fā)達國家通過大量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通過科學的教育管理手段來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種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開展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而在美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國家標準中,提出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國也逐漸開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的數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顯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為國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體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內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學策略、知識掌握、技能訓練、實踐應用。其中心理學策略是知識掌握、技能訓練、實踐應用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患者只有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適宜的心理調節(jié)手段,才能積極排除負面情緒的干擾,進而開展有效的學習。知識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發(fā)展過程、臨床癥狀、并發(fā)癥、合并癥等,充分了解整個疾病的循序漸進環(huán)節(jié);健康飲食原則、飲食管理具體措施;高、低血糖的預防要求及規(guī)范處理手段;降血糖藥物的服用原則及胰島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護理技能訓練內容包括運動療法、血糖監(jiān)測方法、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和注射方法、足部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在教育內容的設計中,不僅有知識培訓,而且對技能進行實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轉變。另外,還有研究顯示體重控制、合理膳食、監(jiān)測血糖、運動療法、藥物選擇、足部護理、管理行為目標、行動計劃制訂、放松技巧、情緒調節(jié)、問題解決技巧等,都應該納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中??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在落實這些方面工作時,應該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確保疾病的各項影響因素能夠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為實現預期治療目標提供支持。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圍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療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的科學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臨床需要積極宣傳推廣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項較為新型的研究領域,涉及范圍、內容都比較廣泛,患者所生存的環(huán)境、家庭成員、社會關系、心理水平、自身行為等都屬于研究范疇。因此,在未來工作過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討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圍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學模式。將最大限度地治療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所帶來的種種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宇蘭,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相關性調查[J].護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張燕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相關性[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0,01:70.

[3]張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調查與分析[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9屆全國糖尿病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9屆全國血液凈化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1:6.

[5]賀洪梅,張愛榮,李曉燕,關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生活質量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6,10:787-788.

[6]劉小麗,王文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02:212-214.

[7]劉鳳梅.家庭支持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3.

[9]李菁,李崢,MarieNolan,趙維綱,董穎越.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會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靜,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張盼.456例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06:796-798.

[11]葉丹,魯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農墾醫(yī)學,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啟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進展[J].內科,2012,04:411-413.

[14]馬愛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8.

[15]楊金霞.健康教育干預結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隨訪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葉,王俊星,何偉明,李愛平,繩宇.同伴支持對社區(qū)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張紅菊,丁娜,呂曉苒.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3,03:189-191.

第3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社區(qū)護理臨終關懷

中圖分類號:R47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8-355-02

社區(qū)護理工作中,臨終關懷體現了崇高的醫(yī)護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內容就是尊重患者的價值,包括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1] 。在社區(qū)臨終關懷則通過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用科學的心理關懷方法、高超精湛的臨床護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療法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減輕軀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質量,平靜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階段[2]。

1 社區(qū)護理中臨終關懷的理念

以照護(care)為中心尊重生命尊嚴的理念:臨終關懷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yī)院或家庭的醫(yī)療及護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時間里獲得盡可能好的生活質量[3]。由于觀念上的原因,現代醫(yī)療體系中皆以治療為主。醫(yī)護人員往往是立足于搶救生命,千方百計采用各種手段治療或延緩生命。誠如庫爾勒?羅斯醫(yī)生指出:“臨終病人希望獲得休息、平靜及尊嚴,但他們得到的卻是靜脈注射、輸血及氣管切開[4]。而在社區(qū)護理中臨終關懷強調的是以舒適為目的的照護,照護體系不依從護理人員的想法,而是盡量照著病人及其家屬的希望來進行護理[5]。臨終病人有權知曉自己的病情發(fā)展及共同參與治療過程的討論,社區(qū)護理人員應以病人的要求為服務宗旨,提供一個安適的、有意義的、有希望的生活,與家人共度溫暖生活,接受關懷。

2 社區(qū)進行臨終關懷護理的目的

根據世界公認權威的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出版的“醫(yī)學主題詞表”解釋,臨終關懷是對臨終病人和家屬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醫(yī)護措施[6]。社區(qū)護理強調的是對臨終病人實施姑息性照護(care)不是治療性照護[7]。對臨終病人來講,大醫(yī)院的治愈希望已變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體舒適、控制疼痛、生活護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社區(qū)護理的目標以由治療為主轉為對癥處理和護理照顧為主。

2.1在社區(qū)護理工作中通過幫助臨終病人了解死亡,進而接納死亡的事實,來維護人的尊嚴。社區(qū)護士應維護和支持其個人權利,如保留個人隱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參與醫(yī)療護理方案的制定,選擇死亡方式等。臨終也是生活,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活[8]。所以社區(qū)護理工作正確認識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價值,提高其生活質量是對臨終病人最有效的服務。

2.2 社區(qū)護士給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給予他們承受所有事實的力量,進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將來臨的問題。側重于解決心理問題,測量病人的個性特征及情緒狀態(tài),更加關注與疾病緊密關聯的心理學問題,所采用的護理方法必須遵循心理學理論,使用依據心理學原理研制的心理測評工具,較多地通過激發(fā)個體的內在潛力、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以心理調節(jié)等方式幫助個體實現其正確面對死亡的目標[9]。

3臨終關懷社區(qū)護理重點

3.1社區(qū)護理要做好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側重心理保健,強調對患有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或干預[10]。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適當延長病人的生命。臨終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極易產生悲觀、恐懼、絕望、自暴自棄的心理。但是他們對親人的依戀和對生活的留戀,使得他們的情緒變化異常,極不穩(wěn)定,求生的欲望使得他們心理異常脆弱,并且更加依賴醫(yī)護人員,沒有良好的精神護理,一切治療及護理的措施就會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心理支持與精神護理對臨終前的患者尤為重要[11]。以多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增強其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

3.2 減輕病痛及防止并發(fā)癥的社區(qū)護理:有調查結果顯示7%的晚期腫瘤病人和60%其他疾病末期病人主訴疼痛[12]。疼痛是一種幾乎人人都經歷過的感覺經驗,隨著疼痛加劇和疼痛時間延長,病人可以發(fā)生人格的改變,同時,痛苦的哭啼或,使每一個接近病人的親友都處于繼續(xù)接近還是撤手不管的矛盾之中,也使參與治療疼痛的有關醫(yī)務人員承受內疚和失職的壓力[13]。所以,在實施社區(qū)臨終關懷護理時,解除疼痛是關鍵。處理原則為主動防治,而不是被動壓抑。美國護理學會在臨終機構關于推動臨終病人采取舒適及減輕疼痛的倡議聲明中也明確指出:“只要能控制病人感覺到的痛苦,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藥物,多大的劑量,采用何種給藥途徑,都是可以的”[14]。2000年,WHO提出“讓每一個癌癥患者無痛”,患者在癌癥晚期,醫(yī)護人員的主要任務不是治愈疾病,延長壽命,而是減輕痛苦,讓患者舒適,提高生存質量[15]。及時給予評估疼痛的指數,根據疼痛指數來描繪疼痛曲線圖,找出疼痛的規(guī)律,在疼痛發(fā)作前給予止痛劑。絕對不能讓患者強忍疼痛,違反醫(yī)療的人性化護理原則,在社區(qū)護理工作中應注意嗎啡類藥物的效果及不良反應,防止呼吸抑制,當出現上述情況時,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做出相應的處理。在社區(qū)護理中要加強生活護理,給患者洗頭、擦身,保持皮膚的清潔舒適,維護患者尊嚴。

3.3死后家屬的情緒支持:有許多調查表明:喪偶或失去家庭成員是人生最痛苦的經歷[16]。親人去世后,家屬的悲痛情緒首先表現為失去感覺,隨后出現哭泣、嗚咽,然后為抑郁[17]。通常最好讓家屬盡可能地表達其悲痛心情,不要勸阻,不要試圖終止表達悲痛的過程,除非他們沒完沒了。由于親人特別是配偶喪失所致的老年人抑郁癥,常常不能自我控制而持續(xù)下去。因此,社區(qū)護理方面主要進行撫慰教育,既要鼓勵他們多與社會接觸和交往,又要為其提供或尋求心理精神方面的治療和護理[18]。

4臨終關懷社區(qū)護理措施

4.1實行社區(qū)整體護理:完成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內容后,還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以預防褥瘡、肺炎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9]。社區(qū)護士應和家屬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幫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共同商量病人的飲食,既要滿足患者的熱量需要,使病人感到舒適,始終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臨終病人病情變化多端,護理的難度極大,因此社區(qū)護士對臨終患者要實施整體護理,以便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給以相應處理。

4.2密切配合社區(qū)醫(yī)療:及時準確地完成各種社區(qū)治療和護理任務,如輸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種化驗標本等,不隨意終止各種維持生命的措施。認真書寫護理病歷和特護記錄。按要求如實填寫好每個項目,包括病情、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變化,特殊用藥、出入量,為醫(yī)生提供可靠的依據。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

4.3爭取家屬的配合:社區(qū)護士要動員家屬與社會成員多看望病人,讓他們感到自己被重視,生活在溫暖和希望中,忘記煩惱和孤獨,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心境。用發(fā)自內心的語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傾聽病人內心的痛苦,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恐怖與不安,然后給予適當的解釋和誘導,使其得到解脫。病情的告知應取得醫(yī)生和家屬的同意并統(tǒng)一口徑,最好不要欺騙,否則會使患者多生疑慮,甚至不再相信醫(yī)護人員而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

綜上所述,社區(qū)臨終關懷護理深刻體現了現代醫(yī)學生理_心理_社會醫(yī)學模式的內涵,是社區(qū)護理工作對生命價值認識加深的重要體現。社區(qū)護士從精神上安撫病人家屬,用適宜的醫(yī)學手段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與折磨,社區(qū)臨終關懷護理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有益處,是針對死亡過程中多種問題做出恰當處理,為病人提供溫暖的人際關系,舒適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堅強的精神支持,使臨終患者感受到保全生命質量比延長沒有生存質量的生命更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淑英 王彩云.臨終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81-283.

[2]田碧珊;陳少娜;葉瑞芬;;社區(qū)家庭臨終關懷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5年09期

[3] Sham MK.Pain relief and palliative care in Hong Kong[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5,17(34):6573.

[4] Defilippi K, Downing J, Merriman A, et al.A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 for the whole of Africa[J]. Palliat Med, 2006 ,18(7):583584.

[5]謝開.巫紀英 我國臨終關懷服務的發(fā)展現狀與前景 [期刊論文] -當代護士(專科版)2009(3)

[6] Austin LJ.New directions in endoflif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North Carolina[J]. N C Med J,2005 ,65(5):311.

[7] Gunten CF.Financing palliative care[J].Clin Geriatr Med, 2004 ,20(4):767781.

[8]王玉梅;肖適崎;馮國和;;我國臨終關懷發(fā)展中有關問題探討[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9] Manima A.Ethical issues in palliative care: considerations[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3,17(34):141149.

[10]韓業(yè)坤 曲秀芬 等.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階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討[J].護理雜志,2006,18(5):18.

[11] 李玲;我國臨終護理發(fā)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年08期

[12] 郭輝.李小惠.范愛飛.胡艷華 某院腫瘤相關科室醫(yī)務人員臨終關懷認知現狀調查 [期刊論文] -護理學報2009(12)

[13] 魏鞍鋼.老年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5):476-477.

[14] Rajagopal MR, Venkateswaran C.Palliative care in India: successes and limitations[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7,17(34):121128.

[15] 吳輝.曾 醫(yī)護人員對癌癥終末治療和死亡的態(tài)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期刊論文] -護士進修雜志2009(6)

[16] 李玲敏;;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特征及溝通技巧總結[A];二零零六年度全國第五次護理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17] 劉輝;重危患者家屬需求評估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第4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 老年照顧者;負荷;影響因素;心理疏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60-02

人口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而對于老年人的照顧更是不容忽視。據調查統(tǒng)計,我國90%以上的老年人還是由家庭照顧者進行照顧,根據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雖然以家庭照顧者形式的照顧使得在護理費以及醫(yī)藥費等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承受的有關社交、學習等方面的負荷也越來越大[1]。這些壓力或是負荷給照顧者從身體到心理都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響,而照顧者心理方面的變化又會直接老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間接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變化值得我們探討,筆者就近年來相關的研究進行總結和歸納,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展望。

1 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及心理狀態(tài)

1.1 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 Grad和Sainsbury首次提出了“照顧者負荷”這一名詞,將其定義為照顧者在照顧患者或老人時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照顧的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26]。Georg在1986年[2]的研究認為“照顧者負荷”是指照顧老人或病人這一過程對照顧者所產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而Rymer的研究表明,“照顧者負荷”來自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結合,主觀因素是指照顧者的主觀認知,客觀因素是指其所承受的外部環(huán)境壓力,其調節(jié)因素是老年照顧者的能力以及社會對于這一行為的看法[27]。Silva認為“照顧者負荷”是其感知外界輿論所產生的壓力,即照顧者應對其能力之外的狀況時所產生的心理變化[3,4]。近些年來,大多數學者將客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社會的照顧需求,即其任務及所需時間,而將主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照顧這一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及其社會責任認知的變化[1]??梢?,對于“老年照顧者負荷”這一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1]。因此,我們應該從多角度來看待這一概念.筆者總結出以下三點特征:首先,老年照顧者對老年人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二者之間應該有某種關系進行維系,這種關系可以是雇傭也可以是親屬;其次,老年照顧者的心理變化來源于客觀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且其所付出的心理和身體的成本與其應享有的回報不相匹配,換句話說,二者之間的差別在其承受范圍之外;最后,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包括心理、身體和社會輿論等多方面。

1.2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受其所承受的壓力或負荷影響,國內外學者對老年照顧者的負荷與其心理狀態(tài)關系的研究較多,且普遍認為相比于身體負荷,心理負荷或壓力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更為顯著[1]。從短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不是很明顯;而從長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和絕望[19]。焦慮是最為普遍的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對于癡呆老人,照顧者的這一心理狀態(tài)更為明顯,2004年Sansoni的調查表明76%的癡呆老人照顧者患有焦慮的情緒[5]。對于抑郁,2003年Pinquart研究顯示老年照顧者中40%到70%都有抑郁的趨勢[6],其中25%到50%應該接受治療,這一數字遠遠比非照顧者要高[6]。老年照顧者最為嚴重的心理狀態(tài)是絕望,Pinquart和Sorensen的研究表明照顧者的負荷或壓力過大使之有較強的負罪感及挫敗感,20%左右的照顧者絕望程度過高感到無助,甚至自殺[7]。

2 影響老年照顧者心理的因素分析

2.1 體力上的強度 對于照顧年邁的老人來說,照顧者直接產生的消耗就是大量的體力活動,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是一項需要隨時跟隨陪伴的活動,這一觀點在楊向東等人2002年[8]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發(fā)表的文章有所體現。對于照顧者的年齡段來說,如果照顧者是與被照顧者是年紀相當的老人,這樣的體力消耗尤其明顯,這點在黃何明雄等人2003年[9]在社會學研究的文章中表現的尤為明顯,照顧者自身的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方的照顧中去,這樣的情況尤其發(fā)生在老伴之間,他們由于長期多年一起生活的原因,更多地容易將個人的情感投入到為對方服務的活動中去,心理上具有責無旁貸的意識,并不會過多地考慮到自身的能力狀況;如果照顧者是比老人年齡小一階段的中年人,在生理上比老年照顧者具備了更多的體力儲備,但是由于其自身也有家庭生活,必須同時估計到自己的家人活動,因此相對老年照顧者而言心理上不具備全身心照顧的意愿;如果照顧者是更加年輕的青年,除非是直接的照顧者,一般年輕人都有固定的工作,再照顧老人無疑對其體力有相當大的消耗,體力過多的消耗使人產生疲憊與挫敗,進而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2.2 精神上的壓力 照顧者在精神上的負荷主要包括與人關系的負荷和自身心理上的負荷[28]。在與人關系上,感情的親疏遠近會直接影響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相處,如果照顧者是老人的直系兒女,在親人間的關系上由于長期多年的相處,不會產生過多的矛盾,老人對子女也會相互照顧一點,子女對老人也存在感恩的心理,因此子女照顧父母是比較好的模式,而如果照顧者是兒媳、孫媳等非直系親人,由于照顧者面臨著新的身份轉變,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老人自身對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影響到其相處的質量[29]。班娟在2005年[10]的研究顯示,在精神上老年人一般由于身體的某方面疾病導致自身行動不便需要被照顧,長期的疾病在身會對老人自身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對照顧者產生體力、感情、物質上的不斷需要,而照顧者隨著時間的增長,其熱情會逐漸減少,加上老人對其在體力和精神上不斷地消耗不免產生一些小情緒,這時候雙方如果不注意溝通,很容易產生摩擦,嚴重影響雙方之間的關系。Yee JL等、Lee SL等和吳文源等分別在1995年[13]、2000年[11]和2003[12]年的研究均顯示,照顧者在此基礎上會表現出懈怠,憂郁,易怒甚至絕望的心理,對自身的精神也是一種不良的影響。

2.3 經濟上的負擔 對于照顧者來說,對老年人的照顧不僅僅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消耗,在財力上更是不可避免的花費,由于現今的老年人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老年人在身體上的疾病常常是長期慢性的,Haruko T等在2005年[14]時也認為,常年的疾病護理保養(yǎng)檢查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的經濟支出,照顧者常常為此不僅付出了體力和精力,更要不遺余力的為老人的健康付出。更嚴重的是照顧老年人占用了照顧者大量的時間,導致無法集中精力照顧自身的生活,事業(yè)上也會無法進步,更有嚴重者狀態(tài)不斷下降,心理上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甚至對老年人產生埋怨的心理。

2.4 社會認同的缺失 對于老年人的照顧者來說,這樣的群體往往也需要承受來自社會的負荷,工作性質的不理解,Carretero等在2007年[15]的研究認為,工作類型的不認同都有可能導致其成為孤立的社會群體。如今多數的照顧者角色均由女性來承擔,因為女性在照顧老人上更具耐心和細心,心理縝密,但是即使女性占主導地位的今天,由于實際生活中難免出現肢體接觸或者回避之處,老人與照顧者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尷尬與羞恥的心理。即使同性之間的照顧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其他照顧的內容中,由于個人習慣或喜好的差異,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相互之間的尷尬心理。這樣的工作內容會導致其家人和親友的不理解,且社會上的許多人也不能完全接受工作性質帶來的個人認同。

3 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年人的影響

通常來說,照顧者對老年人的照顧過程,也是一種雙方的相處過程,要想保持良好的相處關系,除了照顧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外,老年人在享受照顧服務的同時,也要對其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提供一定程度的肯定。根據Rombough等人在2006年[16]的研究顯示,但是實際相處過程中,任何一方的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相處的關系,照顧者通常會與老年人產生不同程度的摩擦,導致照顧者內心具有挫敗、灰心、自卑、埋怨等種種消極的情緒,Mockus PS等人在2000年[17]的調查顯示,這時候被照顧的老年人自身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照顧者的消極心理會造成照顧措施的錯誤,消極的照顧態(tài)度,甚至是對老人的產生虐待的行為。此外,Huckle PL等人在1994年[18]通過研究發(fā)現,照顧者的消極心理非常不利于老人身體疾病的恢復與健康的保持,非但不會促進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恢復,甚至會逐步惡化,徹底喪失恢復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只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4 對老年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的探討

老齡化的問題十分嚴峻,我們需要妥善解決好老年人的照顧問題,那么,要使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照顧需要身心健康的照顧者。以上我們分析了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針對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疏導進行探討。

4.1 開展“暫時放松”服務 上文中提到有關研究表明短期的老年照顧者并無明顯的心理變化,因此,借鑒國外相關經驗,我們可以開展“暫時放松”服務,即使老年照顧者暫時離開老人一段時間進行心理的調節(jié)和放松,從而使得過大的壓力和輕微的心理變化能夠有緩沖的時間,進而得到恢復之后再投入到老年照顧中去,這樣的做法在國外被稱為“喘息”服務[1]。

4.2 加強對老年照顧者的培訓與鍛煉 我國大多數的老年照顧者并未接受過任何的培訓與鍛煉,也沒有任何類似的心理疏導教育,這方面十分薄弱,不利于老年照顧工作的開展[19]。而在美國,這方面的做法比較成熟,如成立了家庭老年照顧者聯盟、照顧者國家聯盟與協(xié)會等等,這樣的機構可以為老年照顧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對于其心理疏導有著良好的作用。Lyons,Zarit和Gaugler等在1999年的調查研究結論均表明,這些聯盟或協(xié)會的開展對于照顧者的情緒緩解及身心健康的提高十分有益[24,25]。

4.3 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立法及政策支持尚未健全,而國外關于這方面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做法,比如美國的壽命喘息法案[1],還有相關的免稅法案,且2009年把這一議題列入到政策議程中[1]。在這一方面我國的做法還有待提高,相關部門應該從戰(zhàn)略上給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以更多的關注,使得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

5 結論及展望

針對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我們不僅要解決如何照顧好老年人的問題,老年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問題同樣亟待解決,本文從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心理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人的影響以及如何對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四個角度對近年來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和評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存在著不足,在此筆者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展望:一是加強對于老年照顧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及其心理疏導的研究;二是更多探討關注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的政策;三是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培訓及教育亟待加強,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應深入研究這方面活動的開展和相關機構的創(chuàng)建,更好地為老年照顧者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曾莉,周蘭姝.老年家庭照顧者負荷相關研究進展[J].山西:護理研究,2010,24(17):1505-1507.

[2] George LK,Gwyther LP.Caregiver wellbeing: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demented adults[J].Gerontol-ogist,1986,26(3):253-59.

[3] 錦玉,呂探云,王君俏.腦卒中居家照顧者負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23):65-68.

[4] Haruko T,Mari0.Dementia Caregivers burdens and use of Public services[J].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5,5:94-98.

[5] Sansoni J,Vellone E,Piras G.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Italian Alzheimer’s disease caregiv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4,10:93-100.

[6] 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Eds.).Caregiver assessment:Voices and views from the field [EB/OL].[2009-10-30].http:///caregiver/jsp/content/pdfs/V2 consensus,pdf.

[7] Pinquart M,Sorensen S.Differences between caregivers and non-caregiver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A meta-analysis[J].Psychology and Aging,2003,18(2):250-267.

[8] 楊向東,朱秀琳,楊潔,等.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中醫(yī)院的責任問題探討[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28(3):225-226.

[9] 黃何明雄,周厚萍,龔淑媚.老年父母家庭照顧中的性別研究概觀—以香港的個案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3,1:60-69.

[10] 班娟.城市家庭內照顧老人者群體的社區(qū)支持服務[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56-58.

[11] Yee JL,Schulz R.Gender differences in psychiatric morbidity among family caregivers:A review and analysis[J].Gerontologist,2000,2:147-164.

[12] Lee SL,Colditz GA,Berkman LF,et al.Caregiving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Am J Prev Med,2003,24:113-119.

[13] 吳文源,張明園,何燕玲,等.老年性癡呆病人照料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2):49-52.

[14] Haruko T,Mari O.Dementia caregivers burdens and use of public services[J].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5,5:94-98.

[15] Carretero S,Garces J,Rodenas F.Evaluation of the home help servic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formal caregiver’s burden of dependent elder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22:738-749.

[16] Rombough RE,Howse EL,Barffay WJ.Caregiver strain and caregiver burden of primary caregu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with and without aphasia[J].Rehabilitation Nursing,2006,31(5):199-206.

[17] Mockus PS,Novielli KD.A practical guide to caring for caregivers[J].Am Fam Physician,2000,15:2215-2219.

[18] Huckle PL.Family dementia ternational [J].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4,9:735-741.

[19] 陳茜,梁燕,張曉艷,袁麗.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壓力的研究進展[J].四川:現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0):1882-1885.

[20] 李香風,趙紅.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照顧能力研究現狀[J].北京: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51-1053.

[21] 劉臘梅,路麗娜,周蘭姝.老年人照顧者健康狀況與社區(qū)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貴州: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35-437.

[22] 劉臘梅.上海老年家庭照顧者健康狀況及社區(qū)護理需要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4.

[23] 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狀,山西:護理研究,2007,21(28):2558-2560.

[24] Lyons K,Zarit S.Formal and informal support:The great divi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14:183-196.

[25] Zarit S,Gaugler J,Jarrott S.Useful services for families:research findings and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14:165-181.

[26] Grad,J.and P.Sainsbury,Mental illness and the family.Lancet,1963,1(7280):544.

[27] Rymer S,et al.Impaired awareness,behavior disturbance,and caregiver burden in Alzheimer disease.Alzheimer Disease & Associated Disorders,2002,16(4):248.

第5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預防與衛(wèi)生學論文2000字(一):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改革設想論文

摘要: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之一,特別在營養(yǎng)相關性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目前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關鍵。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莉,博士,蘇州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營養(yǎng)與慢性病。(江蘇蘇州2151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1-0050-02

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應用性及實踐性[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營養(yǎng)不良以及營養(yǎng)相關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食品加工業(yè)的發(fā)展、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層出不窮,致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因此,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密切結合,培養(yǎng)應對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提高授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教師要密切關注課程的研究前沿,及時修訂課程的教學大綱,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的講授與當前的研究熱點、大眾關心的焦點密切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確每一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為了避免枯燥、無味的純理論式教學,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實踐,以及科研過程中與課程有關的研究內容和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潛意識里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專題授課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授課教材內容包括營養(yǎng)學與食品衛(wèi)生學兩部分,但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編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營養(yǎng)學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講授不同種類食物營養(yǎng)價值,以及加工、烹調和食物儲存對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而在食品衛(wèi)生學部分第十章又會涉及不同種類食物的衛(wèi)生問題及管理,但是從食物這個主題出發(fā),把相關的內容分開感覺知識結構不完整。因此我們可以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將相同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教材中各類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與各類食品的衛(wèi)生及其管理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專題,以各類食品為主角,從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到加工儲存衛(wèi)生管理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介紹第四章公共營養(yǎng)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基礎知識,結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結構特點,對特殊人群(孕婦、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理論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yè)案例、實物模型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yè)案例、實物模型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可以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物道具的靈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配合我們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如介紹鮮奶的衛(wèi)生學評價,先讓學生對我們課堂準備的摻假奶、變質奶及鮮奶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鮮奶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進行評價[2],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食品衛(wèi)生質量的評價。講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食品添加劑,在課堂上進行勾兌合成果汁;有時我們也會給學生分發(fā)各種不同種類的小零食,讓學生根據食物的標簽,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此為切入點,探討食品添加劑的意義、使用要求等。

(2)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理論知識抽象,在我們講授該專業(yè)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基礎內容基本都完全忘記;另一個方面,這個時間段,學生也已經學習完了臨床相關的各類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點,因此,在介紹臨床營養(yǎng)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臨床常見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以營養(yǎng)與糖尿病為例,教師提前告知學生要準備的內容,教學難點是營養(yǎng)與糖尿病的關系,教學目標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則,根據我們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臨床知識,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譜編制的原則和過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出現偏倚時,老師要及時提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要細致,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

3.加強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篩選、優(yōu)化實驗項目,改變實驗的開展形式。目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針對教材內容更新滯后的現狀,我們每年都會更新實驗內容,增加一些實驗性強、與當前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目前,我們的實驗項目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傳統(tǒng)經典的實驗,如凱氏定氮法、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以及綜合性及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的設計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我們增加了HACCP的內容,而且,將此實驗項目安排在食品企業(yè),由企業(yè)結合生成現場,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以及危害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控制,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該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傳統(tǒng)的實驗過程通常是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實驗操作來進行實驗,學生只是被動的模仿,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綜合性及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方法,通常學生討論后,選定調查對象,設計實驗技術路線,分析結果,統(tǒng)計數據,最后進行結論分析,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組織、團隊合作的能力。

(2)增加開放性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從事科學實驗的需求,教研室將開放實驗課項目、時間、帶教教師告知學生,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學生可以以此課題為依托,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項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課程傳統(tǒng)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試成績,有時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體現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可以將“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成績、平時成績(課堂出勤、上課回答問題等)、實驗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相對比較全面、合理。為了避免理論考試出題的偏倚,可以建立試題庫,并對題庫的題目進行年度的更新;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帶教老師會在每次實驗課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并記錄分數;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書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等也是實驗成績的一部分。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更新需要我們及時地調整、更新教學內容,使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的出現和應用,也對我們專業(yè)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學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預防與衛(wèi)生學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醫(yī)學院校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fā)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y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醫(y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包括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生物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檢驗專業(yè)、護理專業(yè)等)的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tài)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yè)課就行了,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是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yǎng)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yǎng)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fā)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員學習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fā)學員的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yǎng)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fā)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y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y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wèi)生、大防疫”的預防醫(y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y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現在很多病人在醫(y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yī)生由于營養(yǎng)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jié)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專業(yè)主要以培養(yǎng)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專業(yè)本科生。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yī)學本科專業(yè)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yǎng)學和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yǎng)學基礎或基礎營養(yǎng)學、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特殊人群營養(yǎng)、營養(yǎng)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yǎng),食品衛(wèi)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wèi)生的監(jiān)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y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臨床醫(yī)學、護理學、醫(y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y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yǎng)學基礎或基礎營養(yǎng)學、合理營養(yǎng)、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yǎng)、營養(yǎng)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yǎng)與人類健康、營養(yǎng)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yǎng)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yǎng)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guī)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yǎng)素,而營養(yǎng)素是專業(yè)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yǎng)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yǎng)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逐漸進入營養(yǎng)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4.教學方法的改革

第6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眼科;護理工作;滿意度;對象

1提高眼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整體護理模式“以病人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隨著社會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隨著醫(yī)療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對醫(yī)療機構的信任危機日益顯著,我們只有改變原有老的護理模式,才能優(yōu)化護患關系,減少及避免護理糾紛_1。病人滿意度是評價醫(yī)院醫(yī)療服務態(tài)度、服務質量和效果的一項反饋性指標。它可以從另一側面反映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許多關于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工作表明,確實存在大量病人對眼科護理工作滿意度較低的現象。因此,如何通過一系列的護理策略,提升眼科患者對我們眼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是近年來護理專業(yè)領域在討論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通過對抽樣病例經驗分析的基礎上,對眼科住院病人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低的原因進行微觀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的策略。

【病例】選取2008年7—1O月我們院眼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病人年齡為16—75歲,平均47.8歲;男44例,女56例;收入:<500元/月4O例,501~1000元/月42例,>1000元/月18例;職業(yè):干部36例,工人15例,農民32例,自由職業(yè)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學15例,初中3O例,高中或中專25例,大專2O例,本科或以上1O例;費用支付方式:醫(yī)保28例,公費14例,自費58例。采取深入訪談和電話回訪的方式,獲取患者的真實感受和體驗。

2引發(fā)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2.1護士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不足:眾所周知,病人往往希望了解藥物的作用與不良反應以及手術的有關情況,希望護士能解除其擔心治療效果和害怕眼睛失明的恐懼感。正如王文蘭等所報道],眼科患者入院時側重對疾病知識、治療、效果及主管醫(yī)生治療水平的了解,而術前則側重于滿足情感需求。但由于眼睛局部解剖結構抽象,致使病人對疾病知識難以理解。在不了解相關知識的情況下,病人擔心手術后眼睛失明甚至喪失眼球,心理壓力很大,因而對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的需求更高,這可能為成為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護士往往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常規(guī)的治療與基礎護理,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加之由于護士本身對角色和護理功能定位普遍存在偏差_6j,護理教育中對護士的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心理知識的教育不足,致使護士缺乏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的能力,造成健康教育不足。

2.2臨床護士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主動深入病房接觸病人不夠:一般來說,眼科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多數有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有的術后需包扎雙眼,自我照顧能力下降,進食、穿衣、入廁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別人幫助,此時病人對護士的主動服務需求顯得尤為突出。而且可能由于護士只能做到病人要我做什么,而不能做到我應為病人做什么。另外,如果忽視患兒的特點也會使患兒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另一方面,病人眼睛局部有病,但絕大部分病人全身狀況良好,致使護理人員思想上麻痹,警惕性不高,放松了對病房的主動巡視。護理人員對治療護理方面可監(jiān)督檢查的“硬指標”如注射、點眼等比較重視,因為不能完成就能被發(fā)現而受批評,嚴重的會引起醫(yī)療事故,而對巡視觀察無法監(jiān)測的非硬性項目則不重視,尤其是晚間無人監(jiān)督時,不能按分級護理的要求認真及時地巡視病房,主動解決問題。

2.3沒有考慮到病人的收入、學歷情況對其滿意度的影響:劉偉等研究指出具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人需要更多的尊重,更重視服務態(tài)度,提示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價不僅取決于護理服務的質量,同時病人的經濟狀況、文化也影響其對滿意度的評價”。因而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既要注重護理質量的全方位提高,又要針對特殊人群制定特殊的政策,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一般地,病人收入、文化程度越高,其對醫(yī)療護理的期望值越高,病人所期望的護理服務質量不僅僅是服務態(tài)度好、技術操作好,而且對病房環(huán)境、生活服務、心理服務、健康指導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收入與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不高。而收入與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其主要重視醫(yī)療護理結果,對環(huán)境、生活服務及心理護理的要求相對低,因而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相對較高。

3提高眼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若干策略

現代“以病人為中心”整體護理模式要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與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并對患者要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讓患者感受到手術室護士的熱情與親切,讓盡快地消除焦慮、恐懼、緊張的心理。

3.1與病人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溝通能力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成為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人成功的因素75%靠溝通,25%靠天才和能力。建立良好的管理溝通意識,逐漸養(yǎng)成在任何溝通場合下都能夠有意識地運用管理溝通的理論和技巧進行有效溝通的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在護士與病人不斷互動的眼科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整體護理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心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這項工作,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為護士應充分認識到溝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將溝通交流落實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但在臨床上為什么有的護患關系和諧而有的卻總是發(fā)生沖突呢?這就有一個溝通的技巧問題。溝通可大致分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性溝通。在語言溝通護士要首先注意在語言表情及動作上表現出對患者的友善和同情,態(tài)度誠懇而溫和;其次,要注意在談話方式和談話的內容。在非語言性溝通過程中,要語調舒緩而溫和,使患者感到親切和信任;同時,在與病人交談時,眼神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特征,可以表達和傳遞情感。有人說:“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這話頗有道理。

總之,護理工作始終與溝通相伴隨,溝通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護患關系,特別是對那些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的病人更應該體現出同情、體貼和尊重,使我們的心理護理工作能夠做到病人的“心坎”上,能夠運用我們的溝通技巧更加有效的提高醫(y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

3.2對眼科病人進行心理護理:溫和友善的態(tài)度,熱情親切的語言,真誠備至的關懷,恰如其分的解釋宣傳指導等,會使病人盡快熟悉適應環(huán)境,感到欣慰,得到啟迪,受到鼓舞,起到其他任何治療措施包括藥物和手術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療作用。因為良好的心理過程,有利于機體調動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統(tǒng)功能,穩(wěn)定和改善內環(huán)境,提高機體對外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為此,護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性格、職業(yè)、文化程度等,恰當地向患者解釋病情及手術的必要性和術后情況,同時,讓患者充分了解醫(yī)院的概況,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對醫(yī)生的信任。有條件的醫(yī)院可讓患者觀看以往手術過程的錄像,增加對手術成功的信心和安全感。具體地:

a.滿足病人的自尊心。當病人踏人科室時,護士應立即主動熱情地上前迎接病人。表現出主人的親切和友善,使病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b.消除緊張不安的心理。以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親切柔和的語言來接待病人,使其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產生安全感,增強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

c.消除病人對疾病所產生的恐懼。病人人院后,護士應及時完成各項檢查,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向病人耐心、細致地講解有關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入科后的治療護理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回答病人所提出的有關疾病的問題,并給予鼓勵,指導病人在治療期間應注意的有關注意事項,以減輕病人對疾病的焦慮,使病人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處于良好的治療狀態(tài),達到醫(yī)患協(xié)同治療的目的。

d.避免和緩解焦慮悲觀心理。病人手術后急于知道手術效果,必然產生焦慮心理,甚至會出現悲觀絕望的心理,從而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不利于術后機體康復。因此,在心理護理中,應根據病人的心態(tài),分析其心理活動規(guī)律,使心理沖突得到解脫,由悲觀轉為樂觀,由失望轉為充滿希望,從而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毅力,把焦慮的心理轉移到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中去。

綜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別需要高水平的心理護理。因此,應該通過努力加強心理護理工作,來不斷改進和提高眼科護理工作質量。

3.3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與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感情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也說明不同年齡、職業(yè)、工作和收入狀況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應該針對不同情況分別護理。例如,在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要求時,由于患兒來到陌生環(huán)境,主要表現是懼怕陌生人、陌生環(huán)境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因此,可以給患兒安排了單間溫馨病房,室內掛放卡通圖片,允許擺放患兒喜愛的玩具、圖書、鮮花,但要保持整潔。配置電視、錄音機,低聲播放音樂,使病房里的氣氛輕松、活波、充滿童趣,降低患兒的應激反應,他們的滿意度就高。如從邊遠山區(qū)來的病人,家中條件非常艱苦,醫(yī)院的環(huán)境、飲食可能優(yōu)于家里的生活環(huán)境,如果視力恢復良好,他們的滿意度就高;而一個教授住院了,由于其平時生活優(yōu)越,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自然要求高,而且其對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滴眼液的作用與不良反應、眼病與全身病的關系等知識都急于了解,如果護理人員不能對其進行這些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病人滿意度就會相應下降。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論告訴我們,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有兩類:一類是保健因素;如果缺乏,人們對環(huán)境將產生不滿意。另一類是激勵因素,這類因素卻能提高人們的滿意度。因此,在眼科護理工作中,我們不但要注重健全保健因素,更要注重采用激勵因素。在保證患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盡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

3.4體現人文關懷精神: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積極應對“人世”后醫(yī)療市場形成大市場、大競爭的格局,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保障人民身體健康;面對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病人的診療要求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為了滿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滿意率,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人文關懷始終貫穿其中。

a.更新觀念、學習和掌握人性化服務理念。將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yōu)橐曰颊邽橹行牡恼w護理。把方便護士轉變?yōu)榉奖慊颊呤亲o士工作的宗旨,一切從患者的利益出發(fā),讓患者收益,不斷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把病人當親人。處處尊敬患者,服務細致周到。

b.轉變護理工作模式。責任護士在病人人院時,熱情接待,介紹人院須知,做好導診導檢服務,合理安排護理時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實行事先告知制度。檢查前后,手術前后,護理工作做到有解釋、有指導、有效果。

C.實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個舒適的家”的感覺。在抓管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把情與管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同情心愛心的驅使下,恰到好處地進行管理,讓病人在住院期間感到病區(qū)是個家,這里有溫暖、有愛心、有同情、有支持、有理解、從而有治愈的信心。

d.加強護士禮儀服務的規(guī)范建設,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把人文關懷貫穿到臨床護理工作的整個過程中,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優(yōu)質服務。

第7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當今社會醫(yī)療、經濟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質生活提高,身體健康問題基本可以解決,而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關注較少。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發(fā)展及社會和諧進步。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齡化趨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堪憂的情況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頗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關研究

1.相關概念

(1)老年人

所謂老年人,是指其年齡起點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界定。目前國際上對老年人的界定標準有兩個,一個是在1956年聯合國推薦的65歲,另一個是1982年世界老齡問題大會上推薦的60歲。前者一般被發(fā)達國家所采納,后者則被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所接受。我國在201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學術界一般也將60歲作為老年人的臨界點。由此可見,在中國將60歲及以上的人口界定為老年人是較為合適的。因此,本文依據我國界定老年人的標準及相關社會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傾向于將老年人界定為60歲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標準劃分

國外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界定,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亦是如此,學者們眾說紛紜。國外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傾向于人類心理持續(xù)狀況、適應性及觀念態(tài)度等。對于心理健康標準劃分傾向于多條標準共同滿足,多條標準涉及飲食運動、學習能力、社會規(guī)范等關于人類全面發(fā)展。

我國多數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較認同于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fā)展著的環(huán)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能夠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的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國也有許多研究關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的學者,也提出了許多關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如我國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吳振云教授根據以往研究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歸納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論框架應涉及五個主要方面:性格健全,開朗樂觀;情緒穩(wěn)定,善于調適;社會適應良好,能應對應激事件;具有 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際關系和諧;認知功能基本正常。我國著名的老年心理學家許淑蓮教授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從老年人情緒、情感和人際關系方面入手進行了概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熱愛生活和工作;二是心情舒暢,精神愉悅;三是情緒穩(wěn)定,適應能力強;四是性格開朗,通情達理;五是人際關系適應性強。

綜合以上討論,本文從自身研究角度出發(fā)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界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傾向于從以下方面為基礎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即老年人心理健康應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意志健全、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劃分應該有以下幾點:一是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思維正常,有良好的記憶;二是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wěn)定、意志力堅強;三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四是有自我認同。

本文將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為三類群體,即:空巢老人、與子女居住老人以及居住在養(yǎng)老機構的老人,再對這三類群體的老年人選取進行個案訪談,了解這三類群體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訪談案例作為例證,再結合文獻法、實地觀察法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最后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老年人感知覺、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情緒趨于消極

老年人感知覺敏銳度逐漸下降,身體機能狀況越來越差。根據個案訪談對象來看,老年人看待問題更傾向于主觀判斷,且難以接受其他人的勸告,進而使個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出現失調;個人情緒也會因自身無奈接受身體老化及老年時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緒、情感趨于抑郁、焦慮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擊,尤其是有關事故、死亡的新聞、親友的離世等,普遍表現出回避、逃避的態(tài)度,消極抑郁。

3.老年人自我價值認同度低

通過個案訪談發(fā)現,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這也是其不愿與子女同住及選擇安老服務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對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驗。在實地觀察中還發(fā)現,老年人很難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獲得他人乃至社會的尊重與認同。這些狀況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現,形成較低的自我認同感。

三、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老年人自身因素分析

老年人自身方面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的主要方面,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身體狀況

一般來講,老年人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老年人身體有各種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滿足,其心理就會失衡,容易形成錯誤的認知。

(2)老年人消極的個性特征

具有積極樂觀個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jié),通過自我開放緩解內心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查還發(fā)現老年人普遍具有憂心的特點,他們會憂心各種與他們生活有關或無關的事情或者人,在與他人交流不足的情況下,導致老年人內心負擔加重,情緒低落。

(3)老年人體育鍛煉及交友狀況

經過實地觀察發(fā)現,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呈現出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進而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除此之外,表現出愿意與外界接觸,多交朋友的老年人,生活比較充實有目標。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這與老年人自我開放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息息相關。

2.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是否和諧

一個和諧的家庭預示著家庭成員間關系良好,家庭成員間溝通順暢。和睦的家庭氛圍是老年人心情舒暢的源泉,即使有病痛,經濟不景氣,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克服這些物質上的障礙而使得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家庭成員變故及經濟狀況

親友去世或者一些重大變故都會影響老年人脆弱的心靈,并且老年人容易聯想自身,產生畏懼感,甚至連這樣的消息都會影響到老年人心理。

家庭經濟狀況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實地觀察中發(fā)現這種憂心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體中,因此而產生無用感、自卑等消極心理情趣,影響心理健康。

3.社會因素分析

依據撤離理論與活動理論來分析,撤退理論認為,老年人有脫離社會的傾向,社會現有制度亦會讓老年人自動從社會中脫離出來。

(1)老年人社會參與度降低

老年人因退休、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不參與社會工作,這種被迫撤離和主動脫離社會活動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家里,狹窄的交友圈現狀易使老年人與現代社會逐漸脫軌。老年人朋友圈中一旦有人身體疾病加重、去世都會影響朋友圈內老年人的情緒,沒有年輕人的老年朋友圈會加重老年人抑郁、低沉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

(2)老年人被重視程度降低

社會對老年人事業(yè)的支持程度及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反映著老年人群體受到重視的程度。調查發(fā)現,多數老年人普遍具有無用感意識,這種無用感不僅來源于身體機能衰弱的影響,還來自于社會外界所傳達的信息,社會上人們對老年人的不尊重、對老年人能力的質疑、與老年人溝通減少等方面。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發(fā)現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心態(tài),其他方面的因素起到間接性影響。由此可以探尋出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途徑即為老年人積極心態(tài)的形成搭建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建輝,呂林,呂牧軒.體育活動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雜志,2011(3):490-491

[2] 張河川,張曉芬,郭思智.獨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4):466-467

[3] 王春麗,孫長安,劉潔.老年心理健康障礙原因分析[J].調查研究,2011(35):159-160

[4] 馮海英.老年人個人偏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8):3579-3581

[5] 呂林,楊建輝,呂牧軒.不同養(yǎng)老模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7):3343-3344

[6] 陳昌盛.現代老年心理健康:回顧與展望[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4):78-80.

[7] 傅蓉.近十年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1):104-107

[8] 高藝丹.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科技資訊,2013(13):249

[9] 杜敏,郭文匯.關于我國老年人社會支持相關研究的綜述[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3(4):8-10

[10] 段修云.我國農村老年人心理問題探析[J].三農探索,2013(1):48-50

[11] 吳馨獻.影響中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的因素初探[J].廣州科學城中學,2013:24-25

[12] 張靜.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校園心理,2012(3):206-207

第8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隨著“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在護理工作中的融入,患者安全、環(huán)節(jié)質量、風險預警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得到護理人員與管理者的普遍關注。在心血管內科病人中實施護理告知程序,通過患者入院、住院期間、出院實施護理告知,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的理論水平和溝通能力,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減少護患糾紛,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有序、優(yōu)質的服務。因此,對目前臨床應用的護理告知內容加以梳理和整合,進而建立一個基于行業(yè)準則、彰顯科室特色文化的護理告知系統(tǒng),本文就護理告知內容在科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展作一綜述。

1護理告知程序概述

1.1定義。臨床護理告知程序是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針對患者的具體疾病,將臨床護理告知的內容按照前后發(fā)生和輕重緩急的順序進行組合,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的過程[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人們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yī)療護理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根據《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1條規(guī)定:“在醫(yī)療活動中,醫(yī)務人員應將病人的病情、醫(yī)療措施、醫(yī)療風險如實告知病人,及時解答其咨詢”[2],這是對醫(yī)療機構及醫(y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的規(guī)定,也是對病人知情權、同意權、選擇權的規(guī)定。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嚴格履行告知程序,能有效防范護理糾紛的發(fā)生,促進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1.2種類。

1.2.1入院的護理告知。

1.2.1.1一般患者的告知內容。心內科患者年齡大,并發(fā)疾病多,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嚴重影響其安全性[3]。值班護士應誠摯、熱情地接待病人,首先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設施,如衛(wèi)生間的位置、用餐、開水供應時間、床單元管理要求、呼叫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等。其次介紹科室人員,包括負責醫(yī)生、護士、科主任、護士長的姓名以及科主任查房時間,耐心聽取并解答患者及家屬的詢問。然后介紹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包括探視、陪床制度,尤其強調住院期間不要擅自離開病區(qū)、離院外宿,以免發(fā)生意外,否則由此發(fā)生的意外后果自負。最后進行安全介紹,告知病人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防止意外傷害,年老體弱病人需留陪的注意事項等。

1.2.1.2危重患者、急癥患者的入院告知內容。心內科患者病情變化快、病情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入病室,情況較急,應以搶救為主。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止痛、吸氧、測量生命體征等,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并做好護理紀錄,需留陪送人員,以便詢問、了解病史。護士對家屬及其護送人員口頭告知用藥治療、護理方面等情況。

1.2.2住院期間的護理告知。

1.2.2.1口服給藥及注射用藥的告知內容。心內科患者需要長期口服藥,不可隨意增減或停用,按醫(yī)囑規(guī)定給藥。告知病人在用藥過程中學會自我監(jiān)測,并將各種藥物的名稱、作用、劑量、不良反應、藥物療效列表告訴患者。如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藥阿斯匹林飯后服用,并注意皮膚黏膜有無出血情況;使用利尿藥時應注意觀察尿量,定期檢測血鉀以防低鉀致心律失常;服用洋地黃藥物時如患者出現黃綠視、惡心嘔吐等洋地黃中毒表現時應及時停藥就醫(yī);對應用血管活性藥物者應指導如何防止性低血壓,還應指導患者應急處理知識;常備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并隨身攜帶;出現胸悶及心前區(qū)不適時,立即舌下含服,胸痛持續(xù)15分鐘不緩解立即就醫(yī)。給藥時護士熟練的技術、輕柔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可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注射藥物前告知患者藥物的性能、劑量及藥物反應。心內科常用血管擴張藥,輸液時應告知患者不能隨意調節(jié)滴數,以免引起不適。

1.2.2.2特殊護理操作前及特殊檢查的告知。向患者解釋該項操作目的,方法,操作過程,告訴患者如何配合,減輕恐懼心理。心內科病人常常會做一些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彩超、動態(tài)心電圖、動態(tài)血壓等,應向患者告知檢查的目的,檢查前應做哪些準備,檢查時如何配合,注意事項,檢查后會出現哪些不適,如何預防。

1.2.2.3手術的護理告知。手術有急診手術及擇期手術兩種情況,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擬行急診PCI手術,由于發(fā)病急、病情重、疼痛持續(xù)不緩解、對疾病和介入診療知識的缺乏等,患者及家屬多表現極度恐懼和焦慮。護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并配合醫(yī)生向家屬解釋急診PCI的迫切性、必要性,介紹手術方法并指導術中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積極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消除不良心理因素[4]。對擇期手術患者,應提前一天向患者告知手術前的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等。告知患者術前一天常規(guī)抽血作凝血功能,血常規(guī),乙肝三抗,輸血前四項檢查。同時做好各種藥物過敏試驗和皮膚準備,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予以鎮(zhèn)靜催眠藥。術晨不必禁食,但不宜過飽。術前30分鐘給予魯米那0.1g肌肉注射,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

1.2.2.4留取檢驗標本護理告知。指導患者如何留取檢驗標本。護士必須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采集量和采血后的注意事項。需空腹抽血時,護士先通知患者,避免因進食后而影響檢驗結果。留取尿標本時,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不可將糞便混于尿液中。由于晨尿濃度高,且不受飲食的影響,檢驗結果更具參考意義,所以應告知患者盡可能留取晨尿。

1.2.2.5治療費用的告知。隨著醫(yī)療體制的改革,醫(yī)療費用上漲,醫(yī)療效果達不到患者的預期時,患者往往會自認為花了冤枉錢,容易引起醫(yī)療糾紛,也導致拖欠醫(yī)療費。因此護士要及時告知患者治療使用的費用,對于價格昂貴的檢查、治療項目、藥品等,一定向患者講清楚應用的目的及效果,患者同意后方可進行。

1.2.2.6健康教育的告知。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活動注意事項等健康教育知識,促進患者康復,預防疾病的復發(fā)。

1.2.3出院的護理告知。出院前向患者講解如何辦理出院手續(xù),醫(yī)生決定患者出院的日期,通知家屬做好準備,以出院指導的形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疾病康復知識,正確用藥方法、飲食、休息要求,功能鍛煉方式,復診時間、聯系電話等,征求患者意見。

2告知方式

2.1口頭告知。即在護理活動中,護士與病人或家屬在信息、情感方面以談話方式溝通的過程。其優(yōu)點是簡捷、明了、通俗易懂,缺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2.2書面告知。以書面文字的形式告訴病人相關信息并要求病人或家屬在告知書上簽名的過程。其優(yōu)點是隨病歷保存,具有法律效力,但文化層次低的病人或家屬在閱讀及理解能力上存在缺陷。

2.3公示告知。通過研究,提出在病區(qū)以及在相關醫(yī)療文書中采取“公示告知”的方式履行風險告知的義務,以規(guī)避相關的法律風險。公示告知是指以公開的“店堂告示”的方式向病人履行風險告知義務的一種告知方式[5]。這樣一旦發(fā)生醫(yī)療糾紛,“公示告知”就可以作為重要證據,證明被告醫(yī)院已經履行了風險告知義務。

3應用特點

3.1警示性。提高了對患者治療護理的準確性和護理制度的執(zhí)行性,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了醫(yī)護患的溝通,避免了醫(yī)療差錯及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3.2專業(yè)化。嚴格履行告知制度、落實健康教育,增強了護理工作的透明度,也增加了患者及其照顧者對治療康復的重視程度和配合力度。

4存在問題與展望

4.1主要存在問題。綜上所述,護理告知程序的統(tǒng)一還僅限于科內,系統(tǒng)培訓有待完善,缺乏分層培訓機制。

4.2展望。通過對護理告知程序的應用與管理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相關部門應設置準則,加強科室之間的合作,從而不斷提高護理告知程序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筠,楊輝,王寶珠.臨床護理告知程序,2007

[2]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315

[3]王秋芳,王璇,徐楠.風險管理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醫(yī)藥學論文,2010.6.26.

第9篇:老年飲食護理論文范文

最美護士事跡材料(一)

葉**,博愛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新生兒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在博愛醫(yī)院,被公認為靜脈穿刺的神。連續(xù)多年年度考核獲得優(yōu)秀等次,每年均被評為醫(yī)院先進工作者和優(yōu)秀護士。

1987年,葉永青畢業(yè)于廣東省佛山衛(wèi)生學校護理專業(yè),同年分配到廣東省中山市婦幼保健院(博愛醫(yī)院)工作至今,是中山市新生兒急救中心創(chuàng)始人之一。新生兒急救中心開創(chuàng)初期,設備簡陋,人員匱乏,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在醫(yī)院領導的支持下,她帶領科室護士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使新生兒急救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fā)展成為今天覆蓋中山市全市,在廣大同行和群眾心中享有極高聲譽的新生兒急救中心。有一次,搶救三鄉(xiāng)醫(yī)院上送的一個氣胸的新生兒,當時患兒左肺壓縮90%,呼吸急促,膚色發(fā)紫,呼吸困難越來越明顯,再耽誤一會孩子就沒命了,她配合醫(yī)生立即行胸腔穿刺,抽出約130毫升氣體后,患兒呼吸困難明顯緩解,膚色逐漸轉紅潤,孩子終于得救了。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時間就是生命,尤其是搶救病人時必須掙分奪秒。在葉永青等醫(y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許多鎮(zhèn)區(qū)醫(yī)院上送的危重新生兒得到了成功的救治,博愛醫(yī)院新生兒科得到了鎮(zhèn)區(qū)醫(yī)院和廣大群眾的認可,上送的病人逐漸增多,如今博愛醫(yī)院新生兒急救中心的規(guī)模在珠江三角洲名列前茅。

1995年是科室發(fā)展最迅速的一年,也是她最繁忙的一年。那時,葉永青的兒子出生才不到一歲,是最需要母親的時候,然而,為了更多稚嫩的小生命,她經常穿梭于城區(qū)和各鎮(zhèn)區(qū)的醫(yī)院之間,配合醫(yī)生搶救危重新生兒,沒有什么時間陪伴在兒子身邊。有一天晚上,鎮(zhèn)區(qū)醫(yī)院送來一對重度高膽紅素血癥的雙胞胎,全身發(fā)黃,且其中一個孩子已經開始出現頭后仰,四肢肌張力增高等抽搐前的表現,另一個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出現拒奶,嗜睡膽紅素腦病警告期表現,兩個孩子必須馬上換血治療,哪怕晚一個小時就會有更多的膽紅素進入腦組織,孩子的生命就多一份危險,今后有智力和聽力的損害可能性就大一些。當天晚上葉永青剛好休息,愛人正出差在外地,她伴著身邊的幼兒正沉浸在夢鄉(xiāng)之中。但當護士將兩個孩子的病情報告給她后,二話沒說,她馬上背起不到1歲的兒子,踏上腳踏車就沖進夜色中,把兒子往值班房一放,就投入緊張的救治中。終于,雙胞胎得救了,雙胞胎的家人對醫(yī)務人員千恩萬謝。病房外的東邊已泛起了魚肚白。此時,她才想起被自己放在值班室的兒子,連忙趕過去,當看到兒子時,值班床上全是孩子的大小便,孩子正睜著一雙滴溜溜的眼睛四下張望。那一刻,眼淚在她的眼里慢慢打轉,一股說不盡的心酸涌上心頭。就象很多的醫(yī)務工作者一樣,因為工作她把給兒子的愛都給予了與病魔做斗爭的小患者。

醫(yī)學是一門永遠追求進步,不斷要求發(fā)展的科學,為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充實自己,她現正攻讀護理本科。注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新理論、新觀念及時運用到護理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進工作方法,改進護理服務態(tài)度。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刻苦鉆研業(yè)務,通過多年的臨床磨練和刻苦鉆研,對兒科,新生兒科的護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熟練地掌握新兒新法復蘇,氣管插管,臍靜脈插管胃、十二指腸插管,早產兒喂養(yǎng)技術,各種呼吸機,監(jiān)護儀的使用,特別是靜脈穿刺方面更有神的美譽。危重新生兒需要長期靜脈輸液,而且是多條靜脈同時開放,所以輸液困難是新生兒科的特點,2001年8月,新生兒科搶救了一例24周,體重680克的有生機兒,患兒的血管細如毛發(fā)且皮膚粘膜特別薄,一般的靜脈穿刺留置根本無法實施,不能進行靜脈營養(yǎng),患兒又無法胃腸喂養(yǎng),為了克服這一難題,她不恥下問,翻閱大量的書籍和文獻,虛心向前輩同行請教,摸索出一套改良的采用一般靜脈留置針進行深靜脈插管輸液的新方法,每天保證3-4條靜脈通道,而且持續(xù)了100多天,為超低體重新生兒的救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工作中,她注意觀察,善于思考,解決臨床護理難題,開展新技術,新方法,攻克了多個難關,如率先開展非營養(yǎng)性吸吮,促進新生兒胃腸功能成熟,縮短了早產兒從鼻飼過渡到經口進食的時間,減少早產兒住院天數,課題獲衛(wèi)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改良雙管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定期評估和早期干預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參與國家九五攻關課題的研究。參與中山市新生兒新法復蘇的推廣,開展危重新生兒雙向轉運及隨訪等工作,主要參與的省立項課題早產兒血中胃腸激素水平及早期喂養(yǎng)的研究獲2002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7月主持開展經皮中心靜脈置管,(立項編號2004C022)獲中山市科委科研基金資助。2005年,博愛醫(y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一例男胎齡28周,體重只有625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在國內均屬罕見。在救治該患兒期間,葉永青參與救治工作,2個月吃住在醫(yī)院,協(xié)同醫(yī)生觀察病情,細心護理患兒,并采用國內先進的經皮中心靜脈置管,其置管時間長達90多天,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課題《新生兒經皮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研究》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大醫(yī)精誠,大愛無聲。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務工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良好的醫(yī)德修養(yǎng)。如果說技能和知識儲備顯示了一名護理人員的硬件水平,那么具體工作中對病人表現出的人文關懷,則是護理人員的軟件。兒科病房是博愛醫(yī)院的明星科室,不少父母抱著小孩慕名而來,然而,由于重男輕女等的思想的影響,兒童重癥病房成了殘疾兒和棄嬰的最好歸宿。何妹是一個出生才20天的女嬰,因患腭裂被父母拋棄,被人送到病房時全身發(fā)臭,重度營養(yǎng)不良,身上只有一件爛衣服和一張小便條,看到這些,一些年輕的護士捂著鼻子不愿走近。當葉永青看到這奄奄一息的患兒時,立刻搬來保暖臺,倒來熱水為患兒擦身,用滴管進行喂養(yǎng),在她的帶動下,全科護士這個帶來一個雞蛋,那個帶來一個蘋果,經過幾個月精心的護理,何妹變成了一個健壯的小孩,經過多方聯系,何妹又回到了父母身邊。她父母噙著淚花握著葉永青的手說:感謝你們把美好的生活還給了我們!讓我們懂得了愛。

以真誠的愛對待患者,以真誠的心對待同事。由于新生兒科病人多、工作忙、壓力大,很多護士都產生了焦慮等心理問題。作為一位中層管理者,作為一名護士長,葉永青一有機會就和護士們談心,從生活上關心,從情感上關懷,及時疏導她們不良的情緒,讓她們重新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提高了科室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她還帶領護理人員,克服重重困難,重新制定了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流程,使全科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實行統(tǒng)一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同時開展新技術,新業(yè)務多項,如經皮給藥,改良呼吸機霧化吸藥等這些創(chuàng)傷小,效果顯著的項目,深受醫(yī)院領導和社會的好評。20012004年,葉永青3次參加中山國際微笑行動活動,負責唇腭裂患者術后病房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山國際微笑行動是國際微笑行動基金會組織的慈善活動,為廣大貧困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費治療,他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種族不同,膚色各異。為了支持活動,博愛醫(yī)院從各科抽調人員予以支持,由于護理隊伍來自不同科室不同護理專業(yè),個別護士還是第一次參加微笑行動,而且從來沒有與外國同行交往的經驗,唇腭裂術后護理也不熟悉,為了能完滿完成這艱巨任務,葉永青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積極籌備病房和物品的同時當機立斷,將現有人員編成一對一的幫護小組,由有經驗的護士指導、培訓無經驗的護士,并制定詳細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工作指引、出院指導,規(guī)范護士的語言和行為,使全組護士的行動一致,配合密契,工作有條不紊,以致外國醫(yī)療隊人員還以為這些護士原本就是同一個科室的護士,有多年合作的經驗以致工作那么利索、有序。當他們得知是臨時組成的,表現得非常驚訝,連連驚嘆中國姑娘了不起!多年來,她工作過的科室?guī)ьI過的團隊,多次榮獲衛(wèi)生系統(tǒng)優(yōu)秀護理小組、醫(yī)院先進科室,先進團支部、黨支部,中山市青年文明示范崗、省青年文明示范崗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光榮稱號。

默默的奉獻、辛勤的努力,21年的護理工作使她嘗到了病人感謝時的甜,愧對家人時的酸,工作繁忙時的苦,被病人責難時的辣。然而,唯一不變的是,對護理工作的熱愛,為更多患者服務的精神。孔子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事護理工作以來,葉永青始終熱愛本職工作,并以工作為樂,這一點是她在護理崗位上不斷進步的源泉?;蛟S正如她自己所說,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在醫(yī)療行業(yè)無數護理人員當中,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然而,正是這些無數的一滴水,組成了浩瀚的大海,滋潤了無數患者的心田

最美護士事跡材料(二)

做護士就是這樣,不管是不是份內工作,只要有益于患者治療康復,她都會認認真真去做。該團五連80多歲的哈薩克族老人吐拉汗,由于患有腦梗、老年癡呆成了醫(yī)院???。

李xx---一個普通平凡的護士,她用天使之愛,播灑著人間最美的真情,無私的愛心詮釋了新時期優(yōu)秀護理人員的品質, 贏得了團場居民群眾的稱贊。

1992年底,生活在四川的李xx投奔遠在新疆的姐姐,并考取了伊犁衛(wèi)校。1996年畢業(yè)后,分配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六十七團醫(yī)院工作,一直從事臨床護理工作,通過自學取得了大專***。在16年的工作中她不斷總結經驗,多次在地方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小經驗、論文等。同時,為了提高自己的護理專業(yè)水平,她積極鉆研業(yè)務,通過努力,2009年考取了全國中級護理職稱,2009年李xx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剛參加工作時,看著老護士一針見血為患者靜脈穿刺,為了練習靜脈穿刺和肌肉注射,她就拿著注射器和針頭反復在自己身上練習,還拿來與人體相像的蘿卜、土豆等練習。手上、腳上都留下了無數的針眼。一個月之后,她已能熟練地掌握靜脈穿刺及肌肉注射技術,操作時能夠做到手法輕巧,達到無痛注射。在為病人服務努力做到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四心式服務。

李xx剛干護士工作不久,在一次值中班時,緊急送來6位因突發(fā)事件而致傷的患者,看到傷痕累累、滿身血跡的患者,她當時心里怕極了,但當她看見傷者痛苦的神情,她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立即對患者采取止血包扎等搶救措施??粗颊呙撾x了生命危險,轉危為安,患者家屬由衷感激之情,使她更加堅定了要做一名真正的生命守護神。憑借著對護理事業(yè)的熱愛,李xx16年如一日的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著。在醫(yī)院舉辦的護理大比武中基本上都能獨占鰲頭。多次代表醫(yī)院參加師里的重大比賽。在2007年的護士節(jié)與同事一起參加農四師衛(wèi)生局的四人急救操作比賽中獲得全師第三名的好成績。多次被評為師、團級優(yōu)秀團員、團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受到院、團領導的好評。所在的護士班被師里評為巾幗文明示范崗、模范巾幗文明示范崗,2009年又被評為兵團三八紅旗集體。

在李xx心里,有一把檢驗工作標準的感情尺子,那就是把病人當作親人,病人有疑問,她耐心解答,病人有困難,她主動幫助,用無私的愛去溫暖每一位病人。1997年,該團11連孤寡老人柳潘生得了肺氣腫住進了醫(yī)院。肺氣腫對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是比較難治療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加之老人歲數大,個人衛(wèi)生差,有些護士不愿進老人的病房護理,看見老人孤苦伶仃家中又無人,李xx擔當起了照顧柳潘生老人的義務。上班時,到病房給老人端水喂藥,給老人捶背,陪他拉家常。由于醫(yī)院沒有食堂,老人吃飯成了問題,她又義務地給老人做飯、送飯。肺氣腫病人的飲食宜清淡,這對于吃慣了麻辣味的李xx來說,很不習慣,但為了利于老人的病情的治療,她做清淡可口的飯菜給老人吃。一天,老人感動地拉住她的手,并從衣兜里掏出了500多元錢,委托李xx處理他的后事。李xx把錢還給老人安慰他安心治病。這以后,老人只要住院,李xx就擔負起照顧他的責任,這一堅持就是兩年多,直到老人去世后,她又協(xié)助單位處理了老人的后事。

1996年,六十七團敬老院建成使用,里面住進了5位孤寡老人。醫(yī)院的團支部書記李xx,得知情況后,針對老人行動不便,她每星期都會在輪休時,到敬老院為老人量血壓、收拾和整理房間,和老人們拉家常,給老人做可口的飯菜;直到敬老院的老人們相繼去世。

六十七團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團場的40%,周邊的地方鄉(xiāng)鎮(zhèn)少數民族也到該團醫(yī)院看病。2007年的一天夜里,來了一位病情危急的哈薩克族患者,當時和她一起值班是一名漢族醫(yī)生,由于語言不通,不能及時了解病情,這件事情對她觸動很大,萌生了學習哈語的念頭。對一個說話都帶四川口音的她來說,學習哈語顯然是難上加難,但決心已定的她開始拜醫(yī)院僅有的三位民族醫(yī)護人員為老師,虛心請教學習。有時為了學一句哈文,她在小本子上不停的記著,走路嘴里還念念有詞的背詞語,并經常和民族患者進行交流。那時愛人很不理解她,可看到她用哈語與民族患者交流時,民族患者的那份親切,丈夫最終理解并支持她學習哈語,如今的她已可以給漢族醫(yī)生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