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反思

第1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教學反思;訓練目標;達成;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107-01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視教學后的實效總結。作為一位有心的教師,每節(jié)課之后都要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所講的內容哪些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哪些還能講的更加到位,我們總會有所觸動,有所思考,這其實就是教學心得。教師要是在每天課后抽出一定時間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體會和失敗的經驗予以總結記錄,然后不斷地反思推敲,提出精華去除敗筆必能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

1.反思教學的亮點

所謂教學亮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點睛之處。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課堂,初三語文《醉翁亭記》,曾經要求學生背誦全文。不想有學生突然提出想讓老師也背誦其中一段,筆者當即聲音并茂地將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學生的熱烈掌聲。筆者趁熱打鐵又將王勃的《序》也背誦一遍,看著學生目瞪口呆的樣子,筆者因勢勸諭學生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因為有些文章確實是千古華章,經常頌之,既能提高語感又能陶冶情操,實為一舉兩得。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一個提示,每節(jié)課都應有每節(jié)課的出彩之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畫龍點睛之處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呢。

2.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對即對錯即錯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語文知識至今都存在學術爭議,所以即使有教學上的瑕疵也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能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作將來改正之之用。同時不斷地積累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

3.反思教學中的教

北師大附中程翔老師習慣于每上完一節(jié)課就會一遍遍的重溫教案備課,揣度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堂課即使準備的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文教師的好課堂就是在不斷打磨中煉成的。所以說語文教師都應該養(yǎng)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該發(fā)揚的發(fā)揚該摒棄的摒棄。唯有如此,才能根據自己的反思重新調整以后的教學設計制定更為優(yōu)秀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反思教學中的學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互動式教學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常態(tài),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語文教師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诖?,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惑。那么教師需要改變原來的身份,真正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中心,而是學生的服務者,是學生的參謀。學生的學困難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撥云見霧,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只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是需要,語文教師才能有目的的積累自己的課前準備素材,使自己的教學準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學評價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實效高低,在于學生能否熟練掌握教學內容。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的測試,一是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寫作。這也就是語文教師需要反思的地方,對語文教師評價課堂實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能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思維,而應該創(chuàng)新理念,力爭用學生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評價。走出校門,到生活中體驗學以致用的真實效果,也是我們評價教學實效的一種新思維新觀念新形式。當然,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的方式還很多,需要語文教師挖掘潛力體現(xiàn)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們的教學評價,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6.反思目標達成

第2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教學反思;語文教學;教學理念;教學實效

反思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維能力。反思的重要性孔子說得很清楚,“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個人類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反思并不斷更新的歷史。反思,作為積累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人的進步歷程中不可或缺。尤其對于身為文明傳承者的教師而言,反思尤為重要。

美國波斯納將教師的成長用一個公式來表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全國特級教師袁容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驗也得出類似結論:“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對綜合性極強的語文學科而言,及時的教學反思不但能促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改進與完善,也有利于語文教師的成長,更是整個教研組乃至學校教研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強大助力?,F(xiàn)就教學反思對于語文學科教學實效性意義作簡要分析,以期拋磚引玉。

一、有效的教學反思有利于不斷更新和完善科學的教學理念

教學反思,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自我教學意識,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指導,從而將自己的新理念自覺轉化成教學行為。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可以算得上各學科之首,豐富的內涵、廣袤的外延、強大的張力,無一不使語文成為無所不收的“雜貨鋪”。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改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知識的傳播者,又要做時代的代言人。緊跟時代脈搏的語言文字學隨時處于更新狀態(tài)。不學習、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存”,無疑是一名語文教師致命的硬傷。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保持學習,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這是內功,毋庸置疑。課堂則是施展和檢驗“內功”的最佳場所。但是,如果認為擁有超強的內功便可萬事大吉,則易入故步自封的誤區(qū)。假設內功是定式的話,課堂教學則是動態(tài)的棋局,充滿了太多的不可測。因此,考驗教師的還有控場能力。其中固然有許多閃爍智慧光芒的成功典范,卻也不可避免遇上一些令人尷尬的“誤著”。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學反思將擔負起對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與糾錯的職責。只有打破成規(guī)與經驗的束縛,才會有教學創(chuàng)新與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斷反思并將反思的成果用于教學,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最優(yōu)化。同時,習慣性的教學反思,也是促進語文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習慣性教學反思有利于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難題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基本就是“一言堂”,學不致用,用非所學成為舊有的教學模式弊端之一。其后果是造就一大批因循守舊的“書呆子”。新課改下的語文課極大拓展了知識的外延,課文選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富含知識性與哲理性。課后練習也從知識積累轉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問題的設置更加注重學生生活實際與文本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并延伸出來,思考與體驗其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語文教師如果不及時轉變角度來適應新的需求,結果往往是為學生所不喜,教學效率能有多高,可以想見。因此,教學實踐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積累的平臺,也為教師不斷學習與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如前所述,教學反思無可厚非成為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習慣性的教學反思,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了便捷的橋梁。換言之,用有效的教學反思所得出的結論指導實踐、融入實踐。反過來,再在實踐中檢驗反思成果,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雙贏,為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起到助力作用。

三、教學反思有利于促進學科教學質量整體提高

習慣上認為,教學反思只是教師的個人行為。事實上,基于教學實效的教學反思同樣可以指向團體。就語文學科教研活動來說,教學反思與說課、聽、評課是有機統(tǒng)一的。團體式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的切磋與交流,參與者可以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教學經驗實現(xiàn)共享,同時也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借鑒到對自己教學有用的經驗資源。多種經驗的對照比較,就可以使每一位語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面反思,而這樣的集體反思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普遍提高全體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整體上推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從另一方面來說,語文學科教師集體的教學反思,還將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新的教學思想,這樣的思想對于推動學校語文學科教研工作來說,無疑是大有益的。

由此可知,無論是語文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反思,還是語文學科教研組的集體性反思,對于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都是很有意義的實踐與嘗試,如果始終將教學反思貫穿于整個教與學的實踐中,成為一種習慣,那么,語文學科教學必將呈現(xiàn)更加豐富多彩的局面,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再是單純的學生考試分數的提高,而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第3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一、新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學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為本”,強調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學主體,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教學計劃等進行不斷的反思,以達到不斷豐富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guī)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xiàn)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教學反思是一種教學思想,“反思”應貫穿于教學始終。它是以發(fā)現(xiàn)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決方法為起點,以制訂反思計劃為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并以此為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從而使得教學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意義

1.是培養(yǎng)反思型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

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而這依賴于教師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必須是反思型的教師,具備自覺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以往,雖然已有一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還是比較缺乏的,有的教師即使有此意識,也往往處于一種片面的、被動的、不自覺的、不系統(tǒng)的狀態(tài)?,F(xiàn)在,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提出“反思”,要求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全面的、主動的、自覺的、系統(tǒng)的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學效率。

2.是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的主動力

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之所以反思,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這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新問題,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是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使教師的素質有極大的提高。

教學反思是全面發(fā)展教師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

當教師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等環(huán)節(jié)獲得體驗,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只有不斷學會教學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不斷學會學習的學生。為了學會教學,教師不得不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xiàn)兩個“學會”的統(tǒng)一。

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fā)展特別重要, 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fā)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fā)展自我、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fā)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 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中的實施

教學反思的實施,首先是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yè)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yōu)化教學。實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教學態(tài)度、行為

為了更好地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自然要對自己已有的態(tài)度、行為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檢討自己的教學言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行為。

2.反思教學策略

抓住教學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論如何聯(lián)系實際的反思,抓住了教學方法的運用如何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反思。

3.反思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fā)現(xiàn)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行為。

4.反思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不僅要反思課堂教學行為,也要反思課前的教學計劃,包括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或更長遠的教學計劃,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是否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及怎樣具體實施計劃等等。

5.反思教學評價

第4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一、轉變教師角色,真正潛心領會并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

1、重視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這次課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入的教育全面創(chuàng)新,每位教師只有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導課堂教學實踐,才能避免教育教學在低水平上重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現(xiàn)狀。而我們恰恰不重視這一點,許多人認為理論僅僅是一些大話、套話,只有苦干加實干,再加好好干才是有用的,導致語文教育教學水平基本沒有大的起色。其實,缺乏理論支持的教學是隨意的,盲目的,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理論的價值不只在操作層面,更重要的價值在于給人精神和氣質的熏陶,使教學真正有效”。只有將新理論新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精神,才能真正發(fā)揮理論的作用。

2、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

新課程的教學,就是要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課程開發(fā)的參與者,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走進新課程,從中國傳統(tǒng)的“經驗型”教師轉變?yōu)椤把芯啃汀苯處?。新課程留給教師的自由度很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空間也很大,這是新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教材僅僅是個引子、例子,把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交給廣大教師和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晌覀兟牭降恼n依然是教教材,不敢也沒想越雷池半步,同時也聽到了抱怨:“教材上沒內容,太寬泛,也沒體系,這讓我們怎么教呀?”怎么教?這就是素質教育,首先教師得有素質,有搜集、整理、提煉信息的能力,編寫教材的能力,有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新課程就是讓你成為“專家型”的教師,再也不能是一個“教書匠”了。金鑰匙就在自己手里,卻無法打開寶庫的大門,實在遺憾。其實,新課程的一重要理念,就是要教師以研究的態(tài)度走進新課程,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生動地組織教學,積極拓展空間,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研究型”教師。

另外,我縣的教科研隊伍不夠齊整、形不成規(guī)模,不能進行廣泛的交流與探討,各自探索,缺乏高水平的點拔與指導,缺乏長效機制,缺乏敬業(yè)與科研精神,缺乏支持平臺,也是導致科研水平不高的原因。我認為,教育教學也是一個產業(yè),也需要科研技術的支持,也需要科技來推動教育的發(fā)展,這與企業(yè)的發(fā)展應該是一個道理。

3、注意將新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對于新課標、新理念,每位老師都能掛在口頭,寫進論文,就是不能用到教學。舉個例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基本理念,貫徹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方面的發(fā)展,可是目前關注的仍然只是少數尖子生,對這些學生也只是關心他的成績,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基本不問。所以,應該科學地理解“全面”。我認為,全面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都有所發(fā)展”,然而面向全體不等于不尊重個體差異,還應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都有所發(fā)展,不是讓他什么都強,而是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強項,從而帶動其他弱勢發(fā)展,最終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本領,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智能發(fā)達,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全面發(fā)展不是均衡發(fā)展,也不是所有方面的同步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才是其發(fā)展的起點”。

二、改變教學方式、方法的單調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語文是母語,是我們每時每刻、各行各業(yè)、各門功課都在運用的一門基礎課,為什么上語文課卻興味索然,毫無興趣呢?這很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深思。我認為,面對新課程,我們仍應繼承傳統(tǒng)教學中成功并實用的教學方法,并且發(fā)揚光大,同時,借鑒吸收其他學科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主動地改進教學,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真正使語文成為學生實用的一門課程。

1、繼承傳統(tǒng),在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下功夫

這四個方面過去我們做的很多,也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但在新形勢下,為了追求改革效應,反而去掉了。其實,母語教學還是離不了這四個方面的教學,而且在這四個方面的教學方式方法很多,在激趣方面大有可為。比如“讀”就有多種形式:默讀、朗讀、誦讀;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講、朗誦、配樂讀等。我上過“詩詞誦讀”課,學生反應很好,說“很普通的一段文字,讓老師讀活了,讀出文采了”。其余我就不再贅述。

2、借鑒其他科目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專門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目的是加強與其他科目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以致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上不妨遷移運用其他科目的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比如作文,可用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法,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去觀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描寫等。

另外,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手段越來越普及,語文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不能只滿足于幻燈片,爭取運用多媒體教學。

三、評價多樣化,積極推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實施的另一大特色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法,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的教學設計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

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教學評價單一,對學生的評價連暫時的,口頭的都不能堅持,更別說整體性和綜合性,形成性和定時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相互評價,我們語文老師又有誰了解呢?唯一的還是考試,因此,我們應付聽課而“表演”的熱鬧的課堂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學生知道,這只是一節(jié)“做秀課”,用不著那么認真,這大大挫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致使好的方法不能推行。

第5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習慣;寫作素材;反思

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說到作文,都會感到困難。不少的職校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程度參差不齊,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聽、說、讀、寫能力差。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著實令人擔憂。針對這種狀況,筆者認為要讓學生走出寫作的困境,教師首先要重視知識技巧的教學,輕能力形成過程的教學;重技能技巧的訓練,輕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重基礎知識的強化,輕指導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教學、展示才能、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做到學以致用。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

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十分重要。學習習慣的好壞,對人生、事業(yè)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語文而言,培養(yǎng)職校生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搜集和處理信息的習慣。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學生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取大量鮮活的信息。課堂教材與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指導學生獨立動手查閱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疑難問題;2、指導學生主動利用各種手段查找有關語文學習的資料,如作者、作品、背景、語文知識、文化文學常識等;3、指導學生寫日記、做讀書筆記、參加各種語文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自己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問質疑的習慣。對課文教材的解讀,提倡多角度思考,不應滿足于接納和認同,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有主見、不盲從、善于思考,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造性?!墩Z文課程標準》認為,要關注人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其中最佳的方法是首先讓學生提出問題。熟語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積極啟發(fā)鼓動學生大膽質疑,大膽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從小到課題、遣詞造句,大到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都要養(yǎng)成“問一個為什么”的習慣,才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到問題所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門路。

(三)合作學習的習慣。語文學習需要與外界進行多向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1、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2、多開展一些課內外合作的(小組)活動。如:講故事、作演講、出黑板報。

二、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魯迅先生說:“學習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其實寫作也是一個道理。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讀好書,指導學生把課外閱讀和課內交流結合起來,通過組織討論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理解,以達到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目的。但是大多數中職學生不喜歡閱讀文學作品,這就導致了他們素材上的匱乏,素材的陳舊和匱乏也帶來了語言的陳舊與枯燥。讓座的小學生,好心的叔叔,“小明”“小華”始終是他們筆下的主人公;父母、老師在他們生病時對他們無微不至的愛是他們作文中永恒的話題;雷鋒、愛迪生則是他們永遠的學習典范。

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通過以下途徑來積累寫作素材:首先要充分利用所學過的課文。相信很多語文教師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教師一安排寫作文,就有很多學生立刻拿出作文書或者是期刊雜志尋找寫作的素材??梢姶蠖鄶祵W生不是不讀書,而是缺乏主動積累的意識,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收集到的信息。其實,課文中樂觀豁達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精忠報國的岳飛,忍辱負重、名垂青史的屈原與司馬遷等,都作為作文素材利用。其次可巧用廣告詞、流行歌曲、網絡熱詞,例如《態(tài)度決定人生》《學習決定未來》等,主題鮮明,膾炙人口,多被作為勵志素材寫進作文。第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整理身邊瑣事。魯迅先生說:“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寫作來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觀察、體會,否則寫作的源泉將枯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領悟人生的意義和真諦。因此,只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從各個角度廣泛地積累材料,把聽到的街談巷議、新聞熱點和自身的感悟隨手記下,都是今后寫作的備用素材。

三、教師也要不斷反思

反思作為教師的一種工作方式,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教師必須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在實際行動中研究,并在對話與合作中實現(xiàn)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超越。

(一)在教學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是研究型教師的重要品質和特征,教學更是教師進行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實踐和智慧獲得的重要途徑。對教學方案的執(zhí)行及其結果以及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解剖,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為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反思的方式可以是課前進行教學構想、課后寫反思日記、教學觀摩交流、敘寫教學故事、文獻分析研究等。教學反思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要求教師經常、系統(tǒng)地采用多樣化的反思方式進行研究,從而獲得教學的優(yōu)化和自身實踐智慧的提升。

第6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學習語文的熱情越低,輕視語文,疲于應付,無謂擔憂,想碰運氣。

一、學生輕視語文,疲于應付的原因有兩點

1.認識不到位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語文時常會花很多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為有利于高校選拔優(yōu)秀人才,高考命題材料幾乎都取自課外。由此很多學生認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學不學沒有什么區(qū)別。

2.態(tài)度不端正

高中的學生重理輕文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主要是因為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錯。學生會認為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

二、要讓每個學生都學好語文,應該采取有效措施

1.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生學習語文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認為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用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

2.化“壓力”為“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誘人的課堂情境。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學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在講“賦”和“興”時,可引入學生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

第7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反思 創(chuàng)新

一提到語文,大多數學生既興奮又頭疼,興奮的是語文課很自由,可以經??凑n外書;頭疼的是課堂模式死板,沒有新意。其實語文這門學科本身是充滿色彩與幻想的,但是因為其教學目標不好把握,因此語文變成了讓學生哭笑不得的一門學科。往深處剖析,會發(fā)現(xiàn)這與語文教師反思不夠的現(xiàn)狀是有很大關聯(lián)的。因此,語文教學應在教師反思的基礎之上進行課堂創(chuàng)新,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力的課堂,讓學生從此喜歡語文,喜歡探索語文的世界。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剖析

1.課堂無紀律性

初中階段正是孩子叛逆期開始的階段,學生的內心世界正在悄悄發(fā)生變化,學生會表現(xiàn)出浮躁,不守紀律的現(xiàn)象,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尤其是在氣氛活躍的語文課堂上。由于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如果采取批評的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應在課下多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隨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時引導學生改正錯誤思想。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端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才能尋找有效教育學生的方法。

2.教學模式墨守成規(guī)

雖然語文是最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學科之一,但是從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上看,顯然課堂還是過于拘泥,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大多只關注學生考試成績,關注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和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重視,對語文學科逐漸失去興趣。在許多初中生教育課堂中,語文課儼然變?yōu)殚喿x課,學生寧愿在下面偷偷看課外書,也不愿意聽教師講課,這說明教師的能力不足,課堂形式不夠吸引學生。因此,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亟待實施。

3.教師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是決定語文課堂有效進行的前提保障。但縱觀現(xiàn)在初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并不是出身語文專業(yè),大多是系主任、學校領導,亦或是學校其他代課老師,專業(yè)的語文教師數量非常少。這些非專業(yè)的老師在學校管理工作之余帶學生語文課,根本無法在語文教學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語文雖然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但是其中的審美境界是高于生活的,如果僅憑生活經驗去教語文課,那么只會降低學生對語文課的理解層次,限制了學生對語文的想象。初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形成的萌芽階段,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

1.對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嚴格把關

語文素養(yǎng)涵蓋的內容十分寬泛,包括語言積累,語文能力,思想道德,思維品質,審美情趣,以及綜合運用能力與文化積淀。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經過專業(yè)的學習培訓,才能具備一定的專業(yè)能力。學校在選拔語文教師的時候,應對應聘教師進行全面考核,確保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F(xiàn)在的初中大多數是寄宿制,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甚至超過在家里的時間,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做出一定的模范作用,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行為習慣。教師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心服口服,學生才能端正對待該學科的態(tài)度。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高度決定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高度,因此,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把語文教學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樹立敬業(yè)愛崗的職業(yè)精神。

2.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比如課文分段,文章結構,作者的生活背景等枯燥的重視點,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很不利。在語文素養(yǎng)的眾多領域中,我們只截取其中一部分進行重復式的教學,這顯然是對語文教學理解的局限性造成的。對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從教學內容重心入手,教師要從知識點教學的模式中掙脫出來,把語文教學的重心放在教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中。如人教版朱自清的《背影》,對于父親與兒子之間心里對話應多加探討。學生先各自發(fā)表對于父親的情感,然后與文中的情感做對比,逐漸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對于父親那份復雜深沉的愛。教師可以利用這篇課文教育學生尊重與敬愛父親,理解父親的艱辛,任性的時候要多想想父母的感受,體貼父母。

教師通過文中每一個細節(jié)描寫,每一份情感的流露,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對真理的探索,讓學生逐漸走向成熟。

三、增加語文課堂互動與探討頻率

語文的美在于它的朦朧,在于它的深邃,在于它的包容。語文是一門需要進行不斷探討,總結的課程,是許多智慧結晶的融合。因此,語文課堂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需要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語文課堂上,多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結合學生初中時期的性格特征--活潑好動,喜歡表現(xiàn)自己,喜歡交朋友,教師在課堂上可適當增加互動頻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如在《月亮上的足跡》一課,可以讓學生先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描述或者描畫出自己心中月亮的形象,并向大家展示。接著讓學生分組探討“月亮是如何運行的,比如人是靠雙腿行走,小貓靠四只爪子行走,那么月亮是如何行走的呢?”這個問題。這時學生便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自己對科學的認知。有些學生善于學科穿插學習,可以結合物理和地理知識探討問題。也有些學生善于寓情于景,把月亮擬人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對月亮足跡探索的樂趣。接下來派代表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或者小組分配角色,集體發(fā)言。學生們在探討與展示的過程中各抒己見,發(fā)揮自己的擅長之處,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中不斷趨于完善,走向成熟。

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在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貫穿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語文學科的教育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教師要加強語文學科重視,從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層次,改革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四個方面進行反思與創(chuàng)新,改變對于語文教學的觀念,增強對語文教學的敬業(yè)精神,樹立對語文教學的崇高使命。

參考文獻

[1]邱士軍.如何利用中學語文教材,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6)

[2]楊志強.簡論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練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11)

第8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語文教育;活力

高中是決定學生以后上怎樣大學的關鍵時期,抓好學生各科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學校,也是老師的工作目標。語文,是教學中的傳統(tǒng)學科,也是作為中國人所應該學的基礎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語文課程的設置。因此,語文教學的反思與改革是所有語文教師所面臨重要問題。

一、目前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分析

由于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學科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要充分了解當下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1.每天接觸語文的時間只在課堂

大多數學生并不特別重視語文學科,往往下課后就不會對語文進行復習,多數原因是由于學生將語文的學習歸為中文類的學習,對于中國學生而言,中文是母語,自然對語文的學習比較不重視,不像數學與英語,需要向學生布置作業(yè)反復練習,許多學生往往運用自身以往的語文經驗,便可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對于作業(yè)的質量并不追求,課后也就不會再多做相應的練習。

2.語文教師忽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學科教學都是知識的傳遞過程,但語文教學的涉及面較為廣泛,在教學中實踐起來也較為困難,教師往往在教學中根據考卷的出題結構對學生進行培訓,將成績擺在了過高的位置,而忽視了對學生語感的培訓。同時,有由于課程設置的安排,教師往往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對學生的朗誦進行培訓,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語文的學習枯燥而乏味。

3.作文的輔導形式單一

在高考語文的卷面成績中,作文成績占了卷面成績將近50%,因此,作文的輔導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由于課程設置、大班批改的困難,教師在一學期的教學中,往往只能騰出一兩個課時給作文,實屬不易,但是學生的寫作能力仍沒有提高。對于教師布置對作文選進行閱讀的工作,學生課后由于沒有監(jiān)督,自覺性較差,往往也沒有落實到位。因此,學生的作文能力也提高的不明顯。

二、語文教學中不足的對策

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其地位是明顯的,因此,在對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后,要制定相應的對策幫助學生能夠增加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針對不足,改革對策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布置作業(yè),增加學生探索興趣

學生之所以不重視語文學科,就是因為相對于數學、英語而言,數學、英語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學生便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因此,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業(yè)中,應當把握作業(yè)量,既不多,也不能太少,同時,增加閱讀題的練習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做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

重新整合課程安排,在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盡量騰出一個課時的時間來對學生的朗誦能力進行培訓,增強他們的語感,形式可以是老師教學法,學生朗誦法、合作點評等,也可在課后舉行相關的小活動,在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增添他們的活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今后能夠更好的學習語文學科,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加強作文的輔導

可以在課前設置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演講,演講的內容可以是看過的文章或者小說,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在保證閱讀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師在平時課文的教學中,可根據文本穿插對寫作的指導,還可增設小練筆,不需要大篇幅的文章,這樣也有利于教師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找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并逐一講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4.合作學習

盡管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在課堂起一定的輔導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學校課程的設置,學生在課堂上還是擔任著“收音機”的角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前提下,經常開展以小組為活動單位的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團結能力。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積極提問,適當將發(fā)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語文學科作為現(xiàn)代學科教育中“基礎之基礎”,除了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知識以外,還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與使命感。因此,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與改革不容忽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新的見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共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兵.高中語文知識教學的現(xiàn)狀、反思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0.

[2]王梅弘.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建設性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第9篇: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師 教學反思 改革舉措

隨著初中語文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對初中語文老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這一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質便成為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改革中的一個關鍵點。

一、反思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崗位責任不明確。

當前初中語文課程是主課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往往集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于一身。在廣大農村中學,由于師資匱乏,初中語文教師除擔任班主任與某些班級(有些為跨年級)的語文教師外,還兼有學校的管理崗位職能。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學校導向、個人認識、精力分配等主客觀因素,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很難明確崗位職責。

2.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精細化。

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就課程內容本身而言,應解讀出語文的文字美、藝術美、邏輯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維知識體系,并通過不同的講授和互動方式及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達到授業(yè)目標。但是在“唯成績導向”的原則下,語文教學過程機械化、功利化,很難實現(xiàn)精細化、人文化的教學過程。

3.教師對教學工作缺乏自我檢查、評估及改進。

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更傾向于將精力用于參加或被動參與學校的教學效果考評中,教學反思多為任務性地、零散地記錄教學得失。在實踐中,很少有初中語文教師將教學反思固化為一種行動力,對階段性教學工作成果進行自發(fā)的自我檢查和評估,并建立形成與之相關的教學反思檔案制度。由于不善自發(fā)檢查及評估,對階段工作結果的成績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難準確掌握自我提升的進程。

二、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改進舉措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反思工具,從“教學目標清晰化、教學過程精細化、教學反思結果化、教學改進持續(xù)化”四個方面,對教學反思進行科學梳理與重構,從而助推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與完善,為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改革提供強大的能力保障。

1.制訂多維的綜合教學目標。

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多維性。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研讀教學大綱要求,并針對所教授學生的能力、素質缺陷、興趣點等,制訂本學期的語文教學目標。該項工作與“PDCA循環(huán)”中的“P階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據前階段(學期)的工作成果,進一步明確本階段(學期)的工作任務,制定本階段(學期)的工作目標”。

2.對多維教學目標的精細化執(zhí)行。

初中語文教師要針對“P階段”制定的多維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與模式,通過啟發(fā)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傳統(tǒng)教授過程與現(xiàn)代教學媒介的整合利用,實現(xiàn)師生之間快樂的“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除了實現(xiàn)以成績?yōu)橹饕Y果導向的教學目標外,初中語文教師還要注重德育、心理、團隊意識等目標的教學。

(1)德育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同與應用。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課本內容進行深淺適度的引申和發(fā)散教育,通過課文中的典故聯(lián)想到相關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進行升華,完成德育之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內容。由于該目標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測量性,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中,要結合課文內容,輔以課外讀物,通過現(xiàn)代教學媒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注重教與學的交互性,并要注意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團隊教育

在社會生活中,團隊意識作為一種協(xié)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要體現(xiàn)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除了借助語文課文內容灌輸相關理念外,教師更要注重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如分組辯論等具體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

但是,無論教學目標如何多元化,這些目標在實踐中都應該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不能簡單地分解目標,孤立地進行單一目標的執(zhí)行。在教學目標執(zhí)行過程中,要注意建立詳細的教學反思檔案,記錄在各階段、各目標實施過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創(chuàng)新等。

3.持續(xù)改進教學反思,不斷推進語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當前,我國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止步于制訂教學目標,繼而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反思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記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的執(zhí)行過程及細節(jié)。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完整的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發(fā)揮實效。鑒于此,在以上兩階段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反思結果化、教學改進持續(xù)化”過程,即“PDCA循環(huán)”中的“C階段”和“A階段”。

其中,“C階段”為“工作評價與控制”階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語文教師運用“教學反思檔案”,將目標執(zhí)行過程與教學任務完成結果進行梳理,將實際達成目標與原定教學目標進行對照評價,找出成績和不足,并形成教學反思結論?!癆階段”是一個對教學反思持續(xù)提升的階段,主要工作是針對上一階段的教學反思結論,提出改進舉措,為下一階段(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目標的制訂提供依據。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整體“校本建設”及個體“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雙重訴求,通過教學反思,通過導入管理學中的工具“PDCA循環(huán)”,實現(xiàn)“教學目標清晰化、教學過程精細化、教學反思結果化、教學改進持續(xù)化”,努力成為“反思實踐者”。

參考文獻:

[1]劉黨樺,李金明.議論文導語設計三法中學.語文教學,2005,(12).